鞍山千山風景區(qū)游玩攻略
鞍山千山風景區(qū)游玩攻略
千山風景名勝區(qū)位于遼寧省中部,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它南鄰渤海,北接長白,東依鴨綠江,西俯遼河,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一年四季景色怡人,自然風光鐘靈毓秀。
千山,古稱積翠山,又名千華山、千頂山、千朵蓮花山,位于遼寧省中部,聳立于遼東半島北端,距鞍山市東南17公里,總面積125平方公里。它南鄰渤海,北接長白,東依鴨綠江,西俯遼河,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以峰秀、石峭、谷幽、廟古、佛高、松奇、花盛而著稱,厚重的歷史宗教文化和神奇瑰麗的自然風光,古往今來一直是吸引游人的最美的佛教圣山,有“釋道同源、皇家仙山”之美譽。“萬壑松濤百丈瀾,千峰翠影一湖蓮”千山由近千座狀似蓮花的奇峰組成,自然風光旖旎多姿,自古以來就有無峰不奇、無石不峭、無寺不古、無處不幽之美譽,像一幅無窮無盡的天然畫卷,展示在關東大地上。“欲向青天數(shù)花朵,九百九十九芙蓉”。這是清代嘉慶左都御史著名詩人姚元之對千山的絕唱。
“峰海松濤郁蔥蓉,靈秀神州百岳鐘”。千山風光鐘靈毓秀,旖旎多姿,奇峰、怪石、蒼松和梨花是千山四大自然景觀。千山的群峰突兀爭奇,深幽秀麗,總而觀之似一湖蓮花,每座山峰又獨具造型,著名的有仙人臺、五佛頂、獅子、彌勒、凈瓶、金剛等109座。居高俯視,姿態(tài)萬千,猶如一幅碩大無比的蓮花鑲嵌在關東大地上。
千山的怪石又稱俏石,猶如無數(shù)鮮花點綴著奇峰、秀坡、幽壑和寺院,以其大自然賦予的千姿百態(tài)引人嘆為觀止。千山的怪石臥龍石、老子傳道、巨人石,若鳥獸人形;合心石、夾扁石、鐘鼓石,天工巧成,妙趣橫生,更為奇特的木魚石擊之能發(fā)出木魚之聲,電視連續(xù)劇《木魚石的傳說》由此而來。一首精美的千山石頭會唱歌傳遍了大江南北、華夏大地。
“松濤漲壑千巖響”、“連云松海拍天浪”、“拔地三千仞,摩天萬里云”, 這是古今詩人贊美千山奇松的詩句。千山植被覆蓋率為95﹪,其中松樹占林木植被的40﹪,百年以上的古松數(shù)萬株,它們或昂頭挺立,遮云蔽日;或虬枝勃發(fā)、騰龍舞鳳;或小巧纖細,頭俯山迎,其狀可憐;放眼所及,漫山遍谷郁郁蔥蔥,生機勃勃,洋溢著無限的詩情畫意。
千山花最盛,最盛是梨花。自漢唐以來,梨花一直被視為千山一大景觀。千山擁有梨樹兩萬余株,分布于大小谷壑之中。每逢梨花盛開的5月,千山萬壑一片雪白,香氣襲人。“三月雪滿千山麓,五月霜凝萬數(shù)株”、“仙巖一賞繁華夢,香雪茫茫海上無”,這是千山梨花景觀的真實寫照。
千山著名水系“龍泉河”,它是由“西海湖”、“云潭”、“靜潭”、“龍?zhí)?rdquo;、“明潭”和“福泉”所組成。親水區(qū)所形成的層層疊水映倒影,處處飛瀑掛玉屏的美景令人心醉。徜徉在生態(tài)綠道中您可以看到“飛流擊石演天籟,環(huán)視瑤池移樊城。一湖四潭煙波渺,五嶺千峰蓮花盛”的美景。明代詩人劉琦描繪千山山水“松巖宿霧長浮翠,石澗流泉偶落花。”
千山是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的完美統(tǒng)一,而宗教文化是千山人文景觀的主體。千山因佛道兩教共居一山而形成了“古剎隱山林,道觀筑谷間”的奇妙場景。臨山已諦金鐘響,入廟先聞玉爐香”。鼎盛時期,千山建有九宮、八觀、五大禪林、十二茅庵等四十余座廟宇。碑、塔、亭、閣、寺、觀、廟、堂散落于整個千山。僧人、道士近千人,眾多寺廟終日香煙繚繞,鐘鼓幽鳴,一派仙山福地的景象。目前保存完好的有大佛寺、龍泉寺、祖越寺、中會寺、大安寺、香巖寺、皈源寺、慈航寺、五龍宮、太和宮、無量觀、普安觀、圓通觀、慈祥觀、武圣觀、青云觀、南泉庵、鎏金庵、伴云庵、木魚庵、遁頤庵等20余處,游覽這些廟宇可使游人飽覽千山佛國仙山的幽靜,欣賞古代建筑的藝術。千山除了寺廟外還有與宗教相聯(lián)系的古洞、寶塔、摩崖、壁刻以及天、臺、觀命名的古跡數(shù)百處,不僅形態(tài)多樣,故事神奇,而且多蘊含著古典傳說,為古老的千山蒙上了神秘的面紗,令游人頓生探奇之心。
素有“東北祈福第一山”的千山,一年四季景色宜人,春天梨花漫谷,香氣襲人;夏季溪水潺潺,滿山滴翠;秋天漫山紅葉,層林盡染;冬季銀裝素裹,白浪排空,美景佳勝,終年紛呈,令游人流連忘返。“看盡江南山水美,常憐北國窮山水。識得關東千山秀,不看五岳也無悔。”“釋道同源、皇家仙山”的千山以他博大的胸懷,悠久的歷史宗教文化,秀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迎接海內外朋友的到來。
千山分為天上天、大佛、五佛頂、桃花溪谷和國家森林公園仙人臺五個游覽區(qū),20個游覽小區(qū),500多處風景名勝點,全游千山需4日。
蟠龍松
蟠龍松已經有1000多年歷史了,高12米,主干圍3米冠幅20余米,原主干分出八枝,后被風折去三枝,干枝奇特,宛如幾條巨龍盤旋飛升,故名蟠龍松,特別是伸向大殿的一枝,臨飛檐自動升起,寺僧認為這顆松樹受到了佛祖的感悟具有靈性,其枝干蒼勁,蔭遮滿院,為國家一級保護名松。《史跡名勝之千山》記述:“傳說殿前蟠龍松丫伸長將及大殿而返上升,謂佛手指之使然也。”《遼陽縣志》記載:“寺院內古松一株,老干拿空,蒼皮皴若龍鱗,盤屈結蓋,蔭遮滿院,蓋三四百年前物也,文人名之蟠龍,題詠甚多。”繆潤紱在《古松》一詩中寫道:“殿前秀古松,枝干拿空起,清風朗月宵,蒼勁殊可喜,聲飛萬壑濤,陰鋪一庭水。”
木魚石
有一首歌是這樣唱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精美的石頭會唱歌”。你知道那塊神奇的石頭在哪兒嗎?這塊石頭就在我們千山,而且就在從西閣到無量觀的路上,它位于無量觀西閣觀音殿后巖石上,木魚石是以音響命名,用石敲之聞其聲如木魚。相傳,木魚石之名源于清初年間,千山道教祖師劉太琳的俗家?guī)煹芎閷④,來此以手杖擊石,發(fā)出木魚之聲,而命名。游人經此,多以石敲打,致使石面上被敲出若干個小坑,旁邊刻有“木魚石”,大家可以敲敲看哦。
這塊神奇的木魚石還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呢。關東才子王爾烈才高八斗,學富五車,乾隆非常賞識他的學問,于是派王爾烈做嘉慶的老師。嘉慶非常聰明,深得乾隆偏愛,王爾烈也十分滿意他的.學生。一日王爾烈給嘉慶留一作業(yè),題為:“僧敲木魚石”。嘉慶一看,馬上反駁老師道:“木魚怎能和石頭混為一談呢?”王爾烈道:“大千世界無奇不有,你到大自然中尋找答案吧。”于是嘉慶帶著書童四處尋找能發(fā)出木魚之聲的石頭,苦苦尋覓了兩年,也沒有找到;氐綄m中,很是煩惱,于是到乾隆那兒告了一狀,說老師有意刁難他;噬舷肓讼胝f:“老師既然出了此題,必有他的道理,你去問一問足智多謀的劉墉,或許會找到答案。“嘉慶急忙找到劉墉,劉墉聽了笑道:“你的老師是關外人,在關內怎能有答案。”于是嘉慶在王爾烈的陪同下,來到千山,終于敲響了這塊會唱歌的石頭——木魚石。這時嘉慶也意識到了老師可謂用心良苦,兩年時間深入民間,體察民情,為以后成為明君打下了基礎。隨著電視劇《木魚石的傳說》的播出,木魚石更是家喻戶曉,使其成為游千山者必覽之地。
振衣岡
振衣崗位于無量觀三宮殿北山,為無量觀24景之一。南、東、西三面是懸崖,北面是陡壁,中間有階梯小徑通峰頂,峰頂長形,東西長20余米,南北寬3米。四周沿懸崖用石砌起,填土墊平,造成平臺。在遼金時期,祖越寺僧人在峰頂修建一庵,在此禪修,現(xiàn)在僅留遺址和石碾盤、石磨盤。南側峭壁上刻有“振衣崗”三個大字,旁刻有“明隆慶四年浙江人向程書”字樣。傳說,唐太宗李世民曾率眾臣于此岡觀景,山風吹動戰(zhàn)袍盔甲,故命名為“振衣岡”。清康熙文華殿大學士張玉書在《游遼東千頂山記》記載:“洞對峙曰振衣岡,摩崖大書蒼潤可愛,名氏已蕪蝕,略見仿佛而已。”清道人郭永慧在《振衣岡》一詩中寫道:“誰把云梯駕六鰲,千尋翠壁任揮毫。至今石上鐫蝌蚪,想見洪巖巨臂高。”振衣岡自然景色極美,北靠古松成林的拜斗臺、鸚鵡石,東是景色奇妙的蓮花峰、萬歲峰、玉皇頂,西是譽為仙境的臥虎峰、壽星石、一線天,腳下是嵌于壑谷松濤的無量觀廟宇,古塔階石幽徑,景色十分優(yōu)美。站在振衣岡上,無量觀24景盡收眼底,是觀景的好地方。
天成彌勒大佛
千山彌勒大佛完全自然形成,不經人工雕刻的一絲痕跡。據地質專家鑒定,大佛形成于距今400萬年前的古冰川時期,五官、四肢、體態(tài)是經巖石風化而成。整個大佛由一座山峰構成,高70米,肩寬46米,頭高9.9米,頭寬11.8米,耳長4.8米,坐東面西,體態(tài)端莊,五官清晰,四肢比例勻稱;兩棵松樹之間是頭部,頭頂光滑;深色天然苔蘚形成的對號便是眉眼,眉里藏珠,炯炯有神,眼睛的位置恰到好處,如果苔蘚向上一點便像頭發(fā),向下一點便好似胡須,我們不禁感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化之奇;下面突出的石塊便是鼻子和嘴;左手五指清晰,自然放在左膝上,右手握拳,壓在右膝上,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鑿刻的直徑約3米的大圓環(huán),其凹凸部分迎著陽光從遠處看去自然形成一個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環(huán)。有人說這個光環(huán)是個“八卦圖”,也有人說是個“法輪”,種種說法不一;肩背布袋,胸前天然形成一串佛珠,迎著陽光,人們可見圓圓的珠環(huán);腹部中央還有一個長2米,寬1.2米的佛臍,大佛的底部可見兩只巨足。我國的臥佛并不少見,在千山景區(qū)也能找到不少,而天然巨型坐佛,目前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僅此一尊。1993年4月6日千山風景區(qū)工作人員在考察景點時,偶然發(fā)現(xiàn)了天成彌勒大佛,而且在此出土了明清時代的瓷器和樹根板結在一起的香灰,以及風化程度達到一千多年的人為鑿刻的拜佛臺。原國家佛教協(xié)會會長趙樸初老先生認為千山大佛的出世,對于中國乃至世界宗教界的一大幸事,并欣然題下“千山彌勒大佛”。1994年西藏卻西活佛來到千山虔誠的參拜大佛,當時他非常震驚的說“這是一尊真佛,是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瑰寶,他不但像藏族人民供奉的彌勒佛,也像漢族人供奉的彌勒佛,而且會變得越來越像,愿每位到這里的朋友,都能虔誠的拜在大佛的腳下。”
無根石
千山天然石景被譽為千山一絕,點綴于千峰萬壑之中 ,素有“無石不峭”的稱謂。古往今來,多少游人“甘為泉石就風塵”,流連于怪石奇峰之間,寫下了膾炙人口的絕句佳文:“凌空拔地累然存,似向南宮細討論。底是崢嶸奇怪石,也同芝草競無根。”這描寫的就是千山峭石——無根石。無根石高約3米,上寬下窄,著地點只有三個腳掌大,輕風吹來,好似隨風搖動。相傳曹雪芹在所著《紅樓夢》中所描寫的那塊有靈氣的頑石即此石,旁邊那棵搖曳多姿的小樹,就是林黛玉的化身了。
一步登天
一步登天雄奇險峻、怪石壘疊、握環(huán)登頂、觸手及天、豁然開朗。相傳清太祖努爾哈赤少時其母仙逝,兄弟二人為后母所不容,遂雙雙出走,投奔時為建州女真部落首領之一的外祖父。其外祖父部落由于與明王朝抗衡被遼東總兵李成梁率軍所滅,為報部族為明所滅之恨,太祖努爾哈赤攜其弟舒爾哈齊在千山拜唐太宗李世民征東時,香山老祖的高徒、軍師徐懋公(李積)第十五代傳人歐陽春雪為師習文練武,險峻秀奇的天上天成為太祖習武之地,六載寒暑不避直至功成。下山后召集舊部,以13副鎧甲興兵,統(tǒng)一女真部落。又以八大恨布告天下,與明軍在薩爾滸進行決戰(zhàn)并大勝,統(tǒng)一東北建立后金政權。及子孫,取天下,號大清。一步登天上太祖當年習武時留下的石窩,常有雙魚游動故稱魚龍池。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