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孟超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吳孟超感動中國十大人物頒獎詞
吳孟超,福建省閩清縣人,著名肝膽外科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肝臟外科的開拓者和主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被譽為“中國肝膽外科之父”。 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吳孟超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吳孟超感動中國人物頒獎詞
吳孟超:奠基中國肝膽醫(yī)學年屆九十依然工作在手術臺上的醫(yī)生
六十年前,他搭建了第一張手術臺,到今天也沒有離開。手中一把刀,游刃肝膽,依然精準,心中一團火,守著誓言,從未熄滅。
吳孟超事跡材料
吳孟超,中國肝臟外科的主要創(chuàng)始人,率先在我國建立人體肝臟灌注腐蝕模型,解決肝臟手術一系列重要難題,創(chuàng)立了我國肝臟外科的學科體系,建立了先進的肝臟外科理論和技術體系,并使之逐步發(fā)展,成熟,壯大。
“中國肝膽外科之父”吳孟超,從醫(yī)70多年,自主創(chuàng)新30多項重大醫(yī)學成果,創(chuàng)建我國肝臟外科理論基礎,主刀完成包括我國第一臺中肝葉切除術在內的1.6萬余臺重大肝臟手術,使我國肝臟疾病的診斷準確率、手術成功率和術后存活率均達世界領先水平,肝癌患者術后最長存活已達45年。
與最兇險的肝癌戰(zhàn)斗了一輩子,吳孟超一身是膽,堪稱醫(yī)學界的一位“猛士”。
立志學醫(yī),創(chuàng)立中國第一個肝膽外科
1922年8月31日,吳孟超生于福建省閩清縣, 5歲時跟隨母親到馬來西亞投奔父親。在馬來西亞,幼年吳孟超一邊幫父親割橡膠一邊讀書。
1940年初,17 歲的吳孟超與同學登上了回國的輪船,三年后考入同濟大學醫(yī)學院。1947 年,在課堂上遇見名揚中外的外科名醫(yī)裘法祖教授后,吳孟超的心里燃起了理想之光,希望自己也可以成為像裘法祖這樣的外科大夫。
同濟大學畢業(yè)后,吳孟超進入華東軍區(qū)人民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即后來的第二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正式成為一名外科軍醫(yī),拜師裘法祖,學習醫(yī)術與醫(yī)道。
在裘法祖教授身邊,吳孟超孜孜以求,沒過多久,就成為裘法祖手術的得力助手。
由于我國是肝臟疾病的高發(fā)地區(qū),而當時我國在肝臟外科領域還是空白。接受了裘法祖的指導,吳孟超決定走肝膽醫(yī)學之路。作為熱身鍛煉,吳孟超找到了一本英文版《肝臟外科入門》,并邀請了外語基礎較好的同事方之揚共同翻譯,于 1958 年由上海衛(wèi)生出版社正式出版,成為我國有關肝臟外科方面的第一部醫(yī)學譯著。同年 10 月,醫(yī)院組成以吳孟超為首的三人肝膽外科研究小組,也就是俗稱的“三人小組”。
為了攻克肝臟外科手術中的各種疑難問題,吳孟超帶領的“三人小組”決定從肝臟解剖學理論基礎著手,從制作肝臟管道鑄型模型入手。在他看來,只有透徹了解并掌握肝臟內部的解剖結構,才有對肝臟施行手術的基礎。
用什么材料做模型成為擺在“三人小組”面前的一大難題。他們找來各種塑料顆粒,計劃將其溶解灌注到肝臟器官內,凝固后再將肝臟器官腐蝕掉,從而得到完整的肝臟模型。但經過120多天的反復試驗,一直沒能成功。
不過,靈感總在不經意間出現。1959年2月,吳孟超乍聽我國兵乓球運動員容國團在日本東京舉辦的世界乒乓球錦標賽上榮獲冠軍的喜訊,靈光一現,乒乓球的主要制作原料賽璐珞即硝化纖維塑料或可一試。于是,他將買來的乒乓球剪碎放入丙酮,等待著它的溶解。第二天,瓶中的乒乓球果然溶為液狀。隨后,他們從乒乓球廠買來了賽璐珞,在里面加入紅藍白黃幾種不同顏色,分別從肝動脈、肝靜脈、門靜脈和膽管注入,使得肝臟內部縱橫交錯的粗細血管全部充滿。等待凝固后,再用鹽酸腐蝕肝表面組織,最后用刻刀一點點鏤空,剔除干凈。肝臟血管構架清楚地呈現出來,由粗到細,枝杈般向外延伸開來,經過四個多月的艱苦努力,中國第一具結構完整的人體肝臟血管模型終于被灌注出來。
1959年底,“三人小組”共制作肝臟標本108個、肝臟固定標本60個。通過制作標本,吳孟超對肝臟內部構造以及血管走向了如指掌,爛熟于心,這為他日后施行肝臟手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通過對肝臟標本的詳盡觀察、解讀和分析比對,再結合臨床實際,1960年吳孟超提出了人體肝臟“五葉四段”的解剖學理論。在此之前,多數人認為肝臟簡單地分為左、右兩葉而已。這一理論為肝臟手術奠定了解剖學基礎,并一直沿用至今,成為我國肝臟手術賴以成功的基石,并為肝臟手術的進一步探索,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保障。這也是吳孟超在肝膽學科上取得的第一項基礎研究的理論成果。
1960年,吳孟超主刀為一位中年女患者成功切除了肝癌,是二軍醫(yī)大第一附屬醫(yī)院的第一例成功肝臟手術。同年,吳孟超從水龍頭得到啟發(fā),發(fā)明了“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這項創(chuàng)新術式適用于所有的肝臟外科手術。通過間歇性阻斷進入肝臟的血供,不僅提高了手術的安全性,而且可以在常溫下施行肝臟手術,既簡化了手術過程,又減少了患者的創(chuàng)傷。
1961年,吳孟超發(fā)現了正常肝和肝硬化肝臟術后生化代謝的規(guī)律,并據此提出了糾正肝癌術后常見的致命性生化代謝紊亂的新策略,構成了肝臟術后支持治療的基本理論,使手術死亡率明顯降低。
1979年,吳孟超申報“肝膽外科技術中心”獲批,他牽頭在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海醫(yī)院建立了“肝膽外科中心”,為肝膽外科事業(yè)的發(fā)展提供了最基本的保障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環(huán)境。
攻克肝癌,助力我國肝膽外科走向國際
亞洲是肝病高發(fā)區(qū),我國每年約有十幾萬人死于肝癌。
1963年,吳孟超作為最年輕的醫(yī)學專家受邀參加上海某醫(yī)院的會診。會診旨在確診患者是否患中肝葉腫瘤,能否實施中肝葉切除手術。
中肝葉處于整個肝臟的“心臟”部位,管道結構極其復雜,幾乎所有的肝內重要管道都流經其中。而中肝葉切除手術,會造成兩個切面,失血量會明顯增加,且不利于傷口的縫合與恢復,又極易損傷肝門,甚至可能出現致命的并發(fā)癥。
畢竟,當時肝臟手術被視為外科手術中的“禁區(qū)”,而中肝葉切除手術更是“禁區(qū)中的禁區(qū)”。會診中專家們對此都默不作聲,只有吳孟超勇敢地站了出來,“這位病人就交給我吧 !”
憑著嫻熟的手術技藝以及充分的前瞻性準備,他帶領團隊突破了中肝葉手術的“禁區(qū)”,攀上了肝臟外科的高峰。就在同一年,吳孟超帶領團隊又完成了三例中肝葉切除術,全部取得成功。由他所開創(chuàng)的肝臟外科手術技術逐步走向成熟。
在肝膽外科,吳孟超提出“人無我有,人有我新”。這里的“有”,不僅是硬件上的、醫(yī)療技術上的,更要“有高尚的醫(yī)德醫(yī)風”;而這個“新”,不僅是要有新風新德,更要有創(chuàng)新精神,要在學科和管理上有新的發(fā)現。
在肝癌領域,吳孟超成就很多。在臨床實踐中,針對肝癌發(fā)現時晚期較多、腫瘤巨大且不能切除者居多的特點,吳孟超提出“二期手術”的概念,即對巨大肝癌先經綜合治療,待腫瘤縮小后再行手術切除,為晚期肝癌的治療開辟了一條新的治療途徑;針對肝癌手術后復發(fā)多,但又缺乏有效治療的特點,吳孟超率先提出“肝癌復發(fā)再手術”的觀點,顯著延長了肝癌患者的生存時間;針對我國肝癌合并肝硬化多,術后極易導致肝功能衰竭的特點,吳孟超提出肝癌的局部根治性治療策略,使肝癌外科的療效和安全性得到有機統(tǒng)一。上述研究使肝癌術后5年生存率由60—70年代的16.0%,上升到80年代的30.6%和90年代以來的48.6%,使我國的肝臟外科事業(yè)獲得持續(xù)的發(fā)展。
“外科醫(yī)生,就是一雙手一把刀!痹趨敲铣磥,手是刀的支點,刀是手的延伸。
2017年,一部以吳孟超為原型拍攝的傳記電影在全國上映。影片制作期間,制片方拿著“中國醫(yī)魂”“醫(yī)學大師”“國醫(yī)大愛”等預備的電影片名,請吳孟超題寫。然而,這位聲名遠揚的“中國肝臟外科之父”思忖良久后,卻揮筆寫下了另外4個字——我是醫(yī)生。
吳孟超人物生平
1922年8月31日,吳孟超生于福建省閩清縣,馬來西亞歸僑,5歲時他跟隨母親來到馬來西亞投奔父親。在馬來西亞,幼年吳孟超一邊幫父親割橡膠一邊讀書。
1940年,回國參加抗日活動,由于去不成延安,只能留昆明求學,決心以“讀書救國”。同年入昆明郊區(qū)的同濟大學附屬中學求學。
1941年底,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不久日軍便攻占香港,當時滯留在港的不少著名人士如何香凝、柳亞子、鄒韜奮、茅盾以及聯大教授陳寅恪等都無法及時撤離,原因是孔祥熙等達官貴人壟斷了中航公司的飛機,專門運他們的私人財物家具,孔家甚至把洋狗也用飛機運到重慶。重慶《大公報》揭露此事,引起西南聯大師生極大憤慨。
1942年1月7日,西南聯大學生發(fā)起討孔游行,西南聯大串聯到了同濟附中,身為班長的吳孟超即刻領著同學們上了街。
1943年,與日后的妻子吳佩煜雙雙被國立同濟大學醫(yī)學院錄取 ,成為醫(yī)學前期學生(當時同濟大學醫(yī)學分為醫(yī)前期和后期,前期學習主要打基礎,考試合格后方可進入后期學習臨床及各項具體醫(yī)技)。
1946年初,醫(yī)前期考試通過,到宜賓(當時醫(yī)學院設在宜賓)進入醫(yī)后期學習。
1949年,畢業(yè)于同濟大學醫(yī)學院(今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yī)學院) ,獲學士學位。同年進入華東軍區(qū)人民醫(yī)學院第一附屬醫(yī)院(即后來的第二軍醫(yī)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當上外科軍醫(yī)。有緣再拜師裘法祖教授,學裘師的醫(yī)術與醫(yī)道。
1958年,翻譯并出版了中國第一本肝臟外科方面的專著-《肝臟外科入門》,同年組成了以吳孟超為首的旨在攻克肝臟外科為目標的“三人研究小組”。
1959年2月,吳孟超買來了乒乓球剪碎了放入丙酮,等待著它的溶解。第二天,瓶中的乒乓球果然溶為液狀。他們從乒乓球廠買來了賽璐珞,在里面加入紅藍白黃幾種不同顏色,分別從肝動脈、肝靜脈、門靜脈和膽管注入,使得肝臟內部縱橫交錯的粗細血管全部充滿。等待凝固后,再用鹽酸腐蝕肝表面組織,最后用刻刀一點點鏤空,剔除干凈。肝臟血管構架清楚地呈現出來,由粗到細,枝杈般向外延伸開來,因為各個“枝杈”有不同顏色,像珊瑚,經過四個多月的艱苦努力,中國第一具結構完整的人體肝臟血管模型終于灌注出來。
1959年底,共制作肝臟標本108個、肝臟固定標本60個。通過制作標本,吳孟超對肝臟內部構造以及血管走向了如指掌,爛熟于心,這為他日后施行肝臟手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1960年6月,吳孟超在第七屆全國外科學術會議上正式提出:“以中國人肝臟大小數據及其規(guī)律,正常人的肝臟解剖按內部血管走向可分為五葉六段,在外科臨床上則分為五葉四段最為實用。
1960年,主刀為一位中年女患者成功切除了肝癌,成了二軍醫(yī)大第一附屬醫(yī)院的第一例成功肝臟手術。同年發(fā)明了“常溫下間歇性肝門阻斷切肝法”。
1961年,發(fā)現了“正常和肝硬化肝臟手術后生化代謝規(guī)律”,并據此提出了糾正肝癌術后常見的致命性生化代謝紊亂的新思路與新策略。
1963年,突破了“中肝葉”手術的禁區(qū),令世人震驚。
1964年,上海科教電影制片廠鑒于吳孟超的一系列基礎理論與臨床實踐的創(chuàng)新與成就,拍攝了《向肝臟外科進軍》的彩色紀錄片。
1966年,“_”使吳孟超戴上了“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由于他是歸國華僑,也因此有“里通外國”的嫌疑。
1969年,隨第二軍醫(yī)大學由上海遷往西安,自學中醫(yī),當上了“一根銀針一把草”的赤腳醫(yī)生。
1974年,借軍隊醫(yī)學院整頓的好時機,向醫(yī)院黨委申請成立獨立的肝膽外科獲批,實現了他肝膽事業(yè)上的第一次飛躍。
1975年,神奇地一刀切除了迄今為止國內外最大的已被切除的肝海綿狀血管瘤,瘤體重18千克。同年7月,第二軍醫(yī)大學奉命遷回了上海,第二年,吳孟超率先在上海進行了18萬人次的肝癌普查,開展肝癌早期診治的課題研究。
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吳孟超的《肝外科新成果——正常人肝臟解剖的研究》獲得全國科學大會獎。
1978年起,吳孟超帶頭招收研究生,數十年來培養(yǎng)了不少學有專長的高端人才。這期間他還相繼提出了肝癌外科治療的一系列策略:對巨大肝癌的“二期切除”;對肝硬化肝癌的局部根治性切除;對肝癌復發(fā)再手術……
1979年9月,在美國舊金山舉行第28屆國際外科學術會議上,吳孟超作為中國代表團的團員出席,以1960年1月至1977年12月期間切除治療原發(fā)性肝癌181例,總手術成功率91.2%的經歷,震驚了國際醫(yī)學界。會上,吳孟超被增選為國際外科學會會員,作為國際醫(yī)學界對中國的肝臟外科學的肯定。
1983年,為四個月大的女嬰,成功切下了重達600克的肝母細胞瘤,瘤子的體積竟比嬰兒的腦袋還大!緊接著開展的一系列小兒肝臟外科研究與臨床實踐,讓中國肝膽外科的聲譽更令人矚目。
吳孟超一雙手曾為13600多名肝病患者解除病痛。至1986年底已進行肝葉切除術1019例,成功率97%,切除總數和成功率均居國際領先地位。
1993年,肝膽外科獲準發(fā)展成長海醫(yī)院的“院中院”,共200張床位,實現了他人生事業(yè)上的第二次飛躍。
1996年,慷慨解囊,以個人歷年來積蓄的數十萬元和社會各界表彰獎勵的400多萬元為基礎,設立了“吳孟超肝膽外科醫(yī)學基金”。
2006年,聯合了湯釗猷、顧健人、聞玉梅、鄭樹森、楊勝利、王紅陽等六位院士,向國務院提交了“集成式開展肝癌研究”的報告。
2010年7月26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fā)布公報,通知國際社會,第17606號小行星永久命名為“吳孟超星”。永久命名為“吳孟超星”的第17606號小行星,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施密特CCD小行星項目組于河北省興隆縣的國家天文臺興隆觀測基地發(fā)現的,發(fā)現時間為1995年9月28日。
2011年5月3日,國家科技部舉行小行星命名儀式,第二軍醫(yī)大學東方肝膽外科醫(yī)院院長吳孟超院士接過小行星命名證書和小行星運行軌道銅牌,將17606號小行星命名為“吳孟超星”,正式獲得永久性小行星命名。
2012年2月,被評為2011年度感動中國人物。
2016年11月25日,任李莊同濟醫(yī)院終身名譽院長。
2018年7月,吳孟超參加節(jié)目《朗讀者》,96歲的他每周3臺手術。
2019年1月14日,吳孟超院士退休。
2021年5月22日13時02分,吳孟超因病醫(yī)治無效在上海逝世,享年99歲 。
2021年5月23日早晨,吳老生前工作的東方肝膽醫(yī)院,悼念儀式正在3號樓舉行。靈堂中有一副對聯寫著:一代宗師披肝瀝膽力拓醫(yī)學偉業(yè),萬眾楷模培桃育李鑄就精誠大醫(yī)。靈堂里已掛起“沉痛悼念吳孟超院士”挽聯,一朵朵白花在門前整齊擺放。
2021年5月26上午,吳孟超遺體告別儀式將在上海市龍華殯儀館大廳舉行。海軍軍醫(yī)大學第三附屬醫(yī)院于5月23日至25日在上海市長海路225號3號樓廣場設置靈堂,接受吊唁。
2022年1月20日,吳孟超院士及其夫人吳佩煜教授追思暨安葬儀式在上海舉行。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