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濟南的冬天》賞析
老舍作品《濟南的冬天》全文是怎樣的呢?老舍作品《濟南的冬天》展現(xiàn)怎樣的冬天雪景呢?老舍作品《濟南的冬天》抒發(fā)怎樣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老舍作品《濟南的冬天》原文賞析,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老舍《濟南的冬天》賞析 篇1
《濟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寫景散文。它的寫景藝術是值得稱道的。文章中的寫景藝術,概括起來說,有以下幾點。
(一)緊緊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來寫,使全文基調一致,色彩和諧
濟南雖然地處北中國,但是冬天無大風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顯著的氣候特點是“溫晴”(溫暖晴朗)。文章緊緊抓住這一點,使筆下的種種景物跟這“溫晴”天氣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構成一幅溫暖晴朗的濟南冬天圖景。文章寫山,寫水,寫城,寫人,都無不涂上一層溫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寫雪景,也仍然跟溫暖有聯(lián)系──因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點小雪”;而同晴朗分不開──因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時候,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的景致。
如果說,第二段主要寫的是濟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寫的是濟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這幾幅互相聯(lián)系而又相對獨立的畫圖組成的長軸。而這幅長軸,也就靠這“溫晴”的基調統(tǒng)一起來,給人以和諧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層次,安排得當,使眼前景物紛至沓來,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濟南,景色秀麗,素有“家家泉水,戶戶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譽。怎樣才能更好地把這些美好的景色展現(xiàn)于讀者眼前呢?這就有一個寫景的先后層次問題。文章首先讓讀者鳥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讓讀者飽覽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陽(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讀者領到那垂柳岸邊,領略那“水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而水藻越晴越綠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寫來,從山到水地寫去,層次分明,脈絡清晰。自然這是就各大層次來說的,各大層次的內部,又同中有異,如第二段的由寫景而兼及寫人,第三段的由寫雪而兼及寫晴,第五段的由寫水面而兼及寫天空。寫來筆法活脫,不失參差錯落之致。
(三)取景遠近大細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則尺幅百里,或則纖毫畢現(xiàn)
試看,偌大的一個濟南,在作者筆下,竟然可以放在一個由四面群山環(huán)抱而成的小小搖籃里,而水天一碧的宏偉景色,只不過是一塊“空靈的藍水晶”。這是景物的遠者大者。再看,“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這是景物的近者細者。遠景大景,使人視野開闊,頓感心曠神怡;近景小景,叫人近看諦聽,更覺景象真切。而且遠景大景,還可以沖破“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近景小景,又能夠避免“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弊病。古詩云:“遠觀山有色,近聽水無聲!边@是說的非遠觀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近聽無以覺出流水竟然無聲。這說明,寫景手法,遠近大細,不可偏廢。運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寫景時,不但遠近并用,大細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或由遠而近、由大而細,寫來銜接緊密,推進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寫景,就是由近而遠,由細而大的:先寫水冒著點熱氣,再寫水藻,再寫垂柳,再寫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寫景,則是由遠而近、由大而細的:先寫城外,再寫城外的山坡,再寫山坡上的小村莊,再寫小村莊的房頂上的雪。這種寫法,既符合敘述的邏輯順序,又適應讀者的視覺需要,無怪乎作者樂于采用了。
(四)寫景映襯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襯中形象更為鮮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別的景物一映襯,就顯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就顯出美來了。當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經和別的景物映襯起來,反倒失去原來的美了,像魯迅所說的那樣:“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蘭亭序》,至今還有‘藝術品’之稱,但倘將這掛在萬里長城的墻頭,或供在云岡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見了,即使熱心者竭力指點,也不過令觀者生一種滑稽之感。”(《南腔北調集·小品文的危機》)因此,要把景物寫好,關鍵不單在映襯,還在映襯得法。映襯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平庸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襯樹尖上頂著的一髻兒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襯藍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兒白,映襯一道兒暗黃;以微黃的斜陽,映襯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鮮明悅目,都是映襯的妙筆。
文章中說到的“黃草山”、“小灰色樹影”,應該說,它們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們放在下邊這段話里,就顯出它們的美來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藍汪汪的,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這塊水晶里,包著紅屋頂,黃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團花的小灰色樹影;這就是冬天的濟南。
請閉上眼睛想想,睜開眼睛看看吧,這是一個怎樣用繽紛的色彩點染而成的天地!而“黃草山”“小灰色樹影”卻正是這幅美麗的畫圖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
(五)寫景虛實手法同時并用,使景物形似神傳
實寫景物的形象,對景物描寫來說,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諸如文章中的“樹尖上頂著一髻兒白花,好像日本看護婦”之類。但是,要不止于摹狀,還要傳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虛寫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筆下,冬天陽光照耀下的濟南,就出現(xiàn)了“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神情;一圈圍城的小山,也就說出“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的細語;薄雪會有“微微露出點粉色”的羞容;水藻會有“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對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凍上”的和善心腸了。至于小雪覆蓋不勻的山坡,要“給山們穿上一件帶水紋的花衣”,“那些長枝的垂柳還要在水里照個影兒”,自然也是文章中虛寫傳神的佳句。
(六)適當點題,使景物自身蘊含的意義更加顯豁
畫之所以有題跋,原因之一是題跋可以使畫本身蘊含的意義更為顯豁。應該說,題跋是一幅畫的一個有機的組成部分,雖然它并不是所畫的景物的本身。同樣,對所寫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點題,也是容許的,這些點明題旨的話,不是可有可無的。本文點題得法,寥寥數語,便收到畫龍點睛的效果。比如說,文章在描寫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轉筆鋒,讓作者以評論者的身份,說起點題話來:“就是下小雪吧,濟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氣!”這話,既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外,又可以說是在所描繪的畫面之中,因為它是畫面所本有而又有點不甚明了的。一經點出,濟南下點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處,也就躍然紙上了。
題不可不點,也不可濫點。本文點題是恰到好處的。當我們玩味全文,讀到最后一句“這就是冬天的濟南”的時候,我們似乎有意猶未盡、話猶未了的感覺,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補上兩句就全文而發(fā)的點題話結束全文:“我愛濟南的冬天,我愛冬天的濟南!钡屑氁幌,這是多余的,因為明敏的讀者從文章所描繪的景物和所抒發(fā)的感情中,應該而且必然會得出這樣的結論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饒舌呢?更何況順著文章的邏輯,讀者有權利想得更多更大更遠,諸如熱愛家鄉(xiāng),熱愛祖國,等等,這些題是想點也點不完的。這也許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老舍《濟南的冬天》賞析 篇2
文章的開頭,作者便將他曾居住過的北平、倫敦與濟南的冬天比較,由北平的風、倫敦的霧、濟南的溫晴得出濟南是塊寶地的結論,一下子抓住讀者的心。接著作者又將我們置身在那有山有水、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的老城風景里,讓我們不禁要想像那春風來把它們喚醒的理想境界。在春意中作者又推出了小山,冬天特別可愛的那一圈小山,好像是把濟南放在一個小搖籃里,而且還在說:你們放心吧,這兒準保暖和。通過比喻、擬人,作者將濟南的小山寫活了。而后,作者又提起濟南的人們。他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覺得有了著落,不知不覺地想起:這樣的溫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許就綠起來了吧?即使?jié)先说钠笈尾荒荞R上實現(xiàn),他們也不會著急,因為這樣慈善的冬天,干啥還希望別的呢?作者通過描寫濟南人們的心理活動,將自己、將他們對溫暖如春的濟南冬天深厚的愛表達了出來。
小雪在濟南的冬天里是最妙的景致。山尖全白了,給藍天鑲上了一道銀邊。作者將一個具有鮮明色彩層次的畫面呈現(xiàn)在讀者的眼前。在這個畫面中,不僅有白色的山尖、還有像日本看護婦的矮松、帶水紋的花衣。更美的是伴隨作者細致品味和體會而得到的靜中動態(tài):這花衣好像被風兒吹動,叫你希望看見一點更美的山的肌膚,微黃的陽光斜射在山腰上,那點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點粉色。啊,一幅栩栩如生的濟南秀氣小山的雪景印在了我們的心里。
然后,作者有意將讀者的視野引向濟南更廣闊的天地,簡練的幾筆,繪出了他稱為唐代水墨畫的濟南遠景,使得這幅濟南冬天春之圖毫無累贅之感而更簡潔、更清晰。
有山就有水,濟南的水又是怎樣的呢?在文章的結尾,作者緊扣全文主旨做了回答:不但不結冰,倒反在綠萍上冒著點熱氣,水藻真綠,把終年貯蓄的綠色全拿出來了。真是一潭呼之欲出的春水啊!于是,紅屋頂、黃草山、白雪松以及綠水藍天組成了濟南冬天的山水畫。試想,這幅圖哪里又會是冬天的呢?
老舍的千字文章飽含深情地向我們展示了一個令人心馳神往的似春的冬季。讀了它,我深深地感到,濟南的冬天是關不住春色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