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及解釋?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意思是只要四海之內(nèi)有知心朋友,即使遠在天邊也好像近在眼前。出自《王子安集》,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遠也能感受到親近。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相關(guān)內(nèi)容,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大家!
原文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 王勃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白話譯文
古代三秦之地,拱護長安城垣宮闕。風煙滾滾,望不到蜀州岷江的五津。
與你握手作別時,彼此間心心相印;你我都是遠離故鄉(xiāng),出外做官之人。
四海之內(nèi)只要有了你,知己啊知己,不管遠隔在天涯海角,都像在一起。
請別在分手的岔路上,傷心地痛哭;像多情的少年男女,彼此淚落沾衣。
詞語注釋
、派俑汗倜。
⑵之:到、往。
、鞘裰荩航袼拇ǔ缰。
、瘸顷I(què)輔三秦:城闕,即城樓,指唐代京師長安城。輔,護衛(wèi)。三秦,指長安城附近的關(guān)中之地,即現(xiàn)代的陜西省潼關(guān)以西一帶。秦朝末年,項羽破秦,把關(guān)中分為三區(qū),分別封給三個秦國的降將,所以稱三秦。這句是倒裝句,意思是京師長安三秦作保護 五津:指岷江的五個渡口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這里泛指蜀川。
⑸風煙望五津:“風煙”兩字名詞用作狀語,表示行為的處所,譯為:江邊因遠望而顯得迷茫如啼眼。全句是在風煙迷茫之中,遙望蜀州。
、示簩θ说淖鸱Q,這里指“你”
、嘶拢╤uàn)游:出外做官。
、毯(nèi):四海之內(nèi),即全國各地。古代人認為我國疆土四周環(huán)海,所以稱天下為四海之內(nèi)!
、吞煅模禾爝,這里比喻極遠的地方。
、伪揉彛翰⑧,近鄰。
、蠠o為:無須、不必。
、衅纾╭í)路:岔路。古人送行常在大路分岔處告別。
、颜唇恚簻I水沾濕衣服和腰帶。意思是揮淚告別。
作品鑒賞
該詩是送別詩的名作,詩意慰勉勿在離別之時悲哀。起句嚴整對仗,第三、四句以散調(diào)相承,以實轉(zhuǎn)虛,文情跌宕。第三聯(lián)“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奇峰突起,高度地概括了“友情深厚,江山難阻”的情景,尾聯(lián)點出“送”的主題。
全詩開合頓挫,氣脈流通,意境曠達。送別詩中的悲涼凄愴之氣,音調(diào)明快爽朗,語言清新高遠,內(nèi)容獨樹碑石。此詩一洗往昔送別詩中悲苦纏綿之態(tài),體現(xiàn)出詩人高遠的志向、豁達的情趣和曠達的胸懷。成為遠隔千山萬水的朋友之間表達深厚情誼的不朽名句。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闕”,是皇宮前面的望樓!俺顷I”,指唐的帝都長安城!叭亍,指長安附近關(guān)中一帶地方。[1]秦末項羽曾把這一帶地方分為三國,所以后世稱它三秦之地。“輔”,輔佐,可以理解為護衛(wèi)!拜o三秦”,意思是“以三秦為輔”。關(guān)中一帶的茫茫大野護衛(wèi)著長安城,這一句說的是送別的地點!帮L煙望五津”。“五津”指四川省從灌縣以下到犍為一段的岷江五個渡口。遠遠望去,但見四川一帶風塵煙靄蒼茫無際。這一句說的是杜少府要去的處所。因為朋友要從長安遠赴四川,這兩個地方在詩人的感情上自然發(fā)生了聯(lián)系。詩的開頭不說離別,只描畫出這兩個地方的形勢和風貌。送別的情意自在其中了。
詩人身在長安,連三秦之地也難以一眼望盡,遠在千里之外的五津是根本無法看到。超越常人的視力所及,用想象的眼睛看世界,“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從河源直看到東海!蚌奶翇{口曲江頭,萬里風煙接素秋”,從三峽直看到長安。該詩運用夸張手法,開頭就展開壯闊的境界,一般送別詩只著眼于燕羽、楊枝,淚痕,酒盞不相同。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彼此離別的意味如何?為求官飄流在外的人,離鄉(xiāng)背井,已有一重別緒,彼此在客居中話別,又多了一重別緒;其中真有無限凄惻。開頭兩句調(diào)子高昂,屬對精嚴,韻味深沉,對偶不求工整,疏散。固然由于當時律詩還沒有一套嚴格的規(guī)定,卻有其獨到的妙處。該詩形成了起伏、跌宕,使人感到矯夭變化,不可端睨。
第五六兩句,境界又從狹小轉(zhuǎn)為宏大,情調(diào)從凄惻轉(zhuǎn)為豪邁。“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遠離分不開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內(nèi),就是天涯海角也如同近在鄰居一樣,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表現(xiàn)友誼不受時間的限制和空間的阻隔,是永恒的,無所不在的,所抒發(fā)的情感是樂觀豁達的。
結(jié)尾兩句“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兩行詩貫通起來是一句話,意思是:“在這即將分手的岔路口,不要同那小兒女一般揮淚告別啊!是對朋友的叮嚀,也是自己情懷的吐露!本o接前兩句,于極高峻處忽然又落入舒緩,然后終止。拿樂曲做比方;樂曲的結(jié)尾,于最激越處戛然而止,有的卻要拖一個尾聲。
白話譯文
四海之內(nèi)都有知心朋友,遠在天邊就好像近在眼前。形容思想感情相通;再遠也親近。
賞析
“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是王勃送別朋友時寫的詩句。
王勃確實有豪情,敢在一千多年前就說出這么“酷”的道別語言———那可是一個一分手就幾乎等于死別的時代。那時候,人們能用什么聯(lián)系?好的不過是“家書抵萬金”;差一點的碰上“馬上相逢無紙筆”,就只好“憑君傳語報平安”了;“一騎紅塵”之類的“特快專遞”是皇家的特權(quán)———在這種環(huán)境下,王勃對于大多數(shù)人要“兒女共沾巾”的事,居然如此想得開,他的胸襟簡直比“海內(nèi)”“天涯”還要大。所以說,王勃很“酷”。這也難怪老天爺要讓他早死了。
而在現(xiàn)實世界中,地理空間的遠近直接決定了人們相遇的'概率,而這種偶然的相遇甚至決定了他們后來的命運———多少個萍水相逢,一見鐘情,或是擦肩而過的悲歡故事其實就是這種“地理空間決定論”的案例。因此,人們在分別時傷心落淚,這不僅是對難以逾越的地理空間距離的恐懼,更是對再次相遇概率近于零的絕望預感。在這樣的背景下,王詩人的豪情才顯得驚天動地。
另一看法:唐朝時,用于書寫的紙已相當普及,朋友間的聯(lián)系也因此可以變得頻繁。試想,若想知道朋友當?shù)氐南,還有比朋友的書信更確切的方法嗎?所以,因為有了遠方朋友的存在,朋友那邊發(fā)生的事情就像身邊的事情那樣了如指掌了。
有時候人們常用“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來與他對比。
作者簡介
王勃(649-676),字子安,絳州龍門(今山西省河津縣一帶)人,是初唐四杰之一。王勃是著名學者王通的孫子,很小的時候就寫得一手好文辭,有“神童”之稱,可惜的是,不到三十歲就在渡海時落水而死了。他做過幾任小官,卻兩次遭到斥逐和除名,短短的一生是在坎坷中度過的。留傳下來的《王子安集》里,文比較多,詩不足百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要算是他的代表作。這首詩點明送別的地點是長安。他曾幾次到過長安。這首詩有少年進取的精神,沒有消極頹唐的情緒,可能是詩人二十歲以前在長安作朝散郎和任沛王府修撰時所作。少府,是當時對縣尉的通稱。一作“蜀州”,在今四川省崇慶縣!氨疚念}目應是“送杜少府之任蜀川”686年才改為“蜀州”當時王勃已故10年。蜀川”,指川西岷江流域一帶。
王勃才華早露,14歲,應舉及第,后來他的才華更是鋒芒畢露,在那時就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為初唐四杰。乾封初(666年)為沛王李賢征為王府侍讀,兩年后因戲為《檄英王雞》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隨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672年)補虢州參軍,因擅殺官奴當誅,遇赦除名。其父亦受累貶為交趾令。上元二年(675年)或三年(676年),王勃南下探親,渡海溺水,驚悸而死。其詩力求擺脫齊梁的綺靡詩風,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閣序》就出自他之手。
王勃在歷史上寫過許多有名的詩詞,一直流傳至今,可惜,英年早逝,滿腹的豪情沒能抒發(fā)出來,王勃在14歲時就已經(jīng)有杰出的風采,有極高的天賦,加之其刻苦努力,其文采更為了得,可能正是因為,老天嫉妒有才能的人故而,其英年早逝。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