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讀后感
《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讀后感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獲,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在寫讀后感之前,可以先參考范文,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讀后感,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讀后感篇1
睡夢中醒來,拿起身邊的書,接著認真地看,仿佛成為了梅老師的一名學生,感受著跟隨他成長的自由與快樂,偶爾,也成為了一個教育旁觀人,冷眼看著他的一個個教育事故變成了令人心生崇敬的教育故事。就這樣,幾回夢里輾轉,幾回幡然覺悟,幾回心生澎湃……在感慨與嘖嘆中,在留連與反思中,梅洪建老師寫的《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一書與我親密接觸了兩天。
我看書向來都是慢性子,這樣的速度對我來說,還真是少見的。隨著書的走向,你的思維也跟著前行。然合上書后,許多思維的觸動點,竟一時不知從何處拾起。但就像雨后被沖洗的的世界一般,欣欣然的感覺便是一種給予。
欣賞梅洪建老師有三處:
欣賞梅老師的質疑。
其一,我們其實做不了人類靈魂的工程師;
其二,班主任的作用沒那么大。
前一句話早有專家論述過,但沒有梅老師說的理性與現(xiàn)實;蛟S,給教師如此高的稱號,不過是一種寄托。但這種寄托也讓許多人對教師給予了過高的要求,而教師不堪重負,那我們何必帶著光環(huán),流著眼淚?后一句話,實是給班主任敲了個警鐘,希望班主任正視自己的作用。梅老師用一系列科學的數(shù)據(jù)分析,告訴我們,班主任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的作用至多只占了2.5%的作用。這樣的闡述,并不是否定班主任的作用。我們看一個人的文字,一個人的推理,總是要最終明白些什么。梅老師想讓我們知道,我們的真實作用,我們不是救世主,我們只不過是孩子成長過程的一個過客,而我們能起到的作用就是培育與發(fā)展。如果過于看重自己的作用,往往會自以為是地,主觀地去判斷,去決定,而結果是,我們滯后了孩子的成長,甚至傷害了孩子。梅老師說,學生的成長是教育的落腳點。一切為孩子的成長與發(fā)展服務,但教師非職業(yè)化的行為,卻是往往造成教育的悲劇的原因。
所以,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既要有宗教般的教育情懷,又要有科學的教育精神。如果僅僅擁有對學生的關愛,那是遠遠不夠的。你的專業(yè)知識,你的教育智慧,你對不同年段學生心理成長特點的了解,你對教育本質的認知,都決定了你能否勝任這一工作。這也是為什么教師必須終身學習的原因,時代在變,孩子在變。如果我們依然用舊的認識面對新的發(fā)展,結果只有一個,未成人師,卻已誤人子弟。
欣賞梅老師班級理念的四個支點。一名優(yōu)秀的教師一定有他育人的理念支撐,更有他理念背后的行動錦囊。本書的主體就是梅老師向我們介紹他的班級理念下的四個支點。即:班級委員會制度;多方借力;科學地給學生力量;小本子。我試圖用簡煉的話語來概括這幾個方面。
班級委員會就是根據(jù)學生的特點與喜好在老師的指導下自主成立了一種適合學生最優(yōu)化發(fā)展的新式平臺。而這個平臺,就是能讓孩子們動起來的平臺,讓他們有事做,讓他們在各具特色的活動中鍛煉自己,發(fā)展自己,認識自己。而這種動,正是可以讓孩子取得進步,獲得贊許,贏得尊嚴,從而激活了靈魂的動。小小班委會,卻是學生大舞臺。班委會有一系列的運行策略,通過梅老師的介紹,讓我們感受到了一個班級內幾個班委會蓬勃發(fā)展而促進整個班級共同前行的勢態(tài)。
多方借力,則是班主任老師向家長,向科任教師,向領導,多方借力。當班主任清晰自己的本位,就會懂得,借力才可能實現(xiàn)教育的全方位與最優(yōu)化。這也是當班主任,當前的學校發(fā)展最需要借鑒的一面。一個孩子的教育不能光靠學校,如何讓家庭參與到學校教育中,如何讓我們的家長關注孩子的成長,這應該是我們學校與每位班主任研究的課題。你看,梅老師與家長成為了朋友,什么原因,我認為,梅老師放低了姿態(tài),加強了與家長的溝通,帶著對孩子的關注與愛,任何一個家長不可能不喜歡這樣的老師朋友。梅老師借力于家長,讓家長參與到班級的中,參與到孩子們的各種實踐活動中;梅老師借力于科任教師,用“五人”策略團結了全體科任教師;梅老師通過班報給班級打開了一個更為廣闊的借力平臺,這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班級勵志教程》和班會課,無疑是梅老師向孩子傳遞能量和動力的主渠道。梅老師和我們分享的幾篇文章和班會課的案例,讓我看的是熱血沸騰。梅老師哪里找來這么多好的東西。真是令我佩服。梅老師認為,積極的心態(tài)和良好的思維品質是一個學生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我認為,值得做班主任的,做德育的老師思考。
此外,還有小本子,是梅老師與孩子們溝通最美妙的方式。拉近了心的距離,鍛煉了學生的文筆,解壓了孩子們不被理解的心靈。實際,小本子,我也曾與我的學生開展過,的確感受其間的不少談話教育所解決不了的問題。而小本子之效益的發(fā)揮,也源于班主任在教育中的站位,還有文字功夫,還有何種心態(tài),還有是否堅持……
欣賞梅老師實事求是的精神。梅老師的確取得了成功,創(chuàng)造了一個奇跡。以一個差班卻百分之百考入本科,而好班都未做到的這樣的事實,證明了他“培育-發(fā)展”理念指導下所采用的一系列教育措施的正確與高效。
但在后記中,卻以一篇學生的來信,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當我們所培養(yǎng)的學生,在考上一所好大學后,卻道出這并不是他們所想要的一切的時候,作為一名教育者的確應該再度思考:怎樣才能讓每個學生健康成長,怎樣才能讓每個學生真正平等,怎樣才能讓每個學生的特長得以發(fā)揮……
這是梅老師教育深度思考的延續(xù),也是給我們的啟迪。
在看梅老師的這本書時,我發(fā)現(xiàn),梅老師先后引用了老子的若干句話,讀至結尾,果然,《道德經(jīng)》是梅老師的最愛。梅老師推薦班主任都應該讀讀,我也喜歡這本書,但遠不如梅老師讀得透徹,領悟的深刻?磥砀愫媒逃,讀好書,也是因人而異的!但正如梅老師所說:“錯了,停下來就是進步”。而我們,慢了,發(fā)現(xiàn)了就是進步!
《做一個不再瞎忙的班主任》讀后感篇2
先給大家講一個故事:有一老一少兩個人同時在沙漠里種胡楊樹,年輕人待樹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給它澆水,每隔半個月就要給它施肥。而老人呢?每當年輕人提醒他要給胡楊樹澆水時,他總是一拍腦袋:“啊,我忘記了。”自從樹苗成活以后,他就來的很少,即使來了,也只是把被風刮倒的樹苗扶一扶,不澆一點水。轉眼幾年過去了,胡楊樹都長得粗了,高了。忽然有一天刮起沙塵暴。
第二天,風停了以后,年輕人驚訝地發(fā)現(xiàn):自己種的胡楊樹幾乎全被風吹倒了;而老人種的樹,只是被風吹掉了一些樹葉,吹折了一些樹枝。年輕人很詫異,問起原因。老人道:“你經(jīng)常給樹澆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處扎。我把樹栽活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們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水源中去。有這么深的根,這些樹怎么能輕易被風刮倒呢?”原來,“忘記”給胡楊樹澆水,其實是逼胡楊樹把根扎向深處尋找水源!
看完這個故事,我想了很多…由于做班主任沒有太多經(jīng)驗,所以總以為勤勤懇懇地付出自己的一腔熱血教育學生,引領學生的成長,但經(jīng)過閱讀梅洪建老師的書,讓我明白了教育不能一味地低頭拉車,有時還應該抬頭看天,不然,在錯誤的道路上,你越勤奮就越愚蠢。
梅老師的這本書給我啟發(fā)很多:
第一,我們在學生成長的路上,并不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一個人性格形成、習慣、品行和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期在3歲左右,所以我們不能規(guī)范孩子的成長,不能給孩子方向,因為我們給的方向不一定是科學的,應該給孩子的是土壤,然后給與孩子動力,一種流淌在孩子身上的精神力。培養(yǎng)具有可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學生,才是我們教育的目標。這應該從兩點出發(fā),一是積極的心態(tài);積極的心態(tài)包括向上、平和。
二是優(yōu)秀的思維品質,即遇到問題,懂得思考、會思考。一個積極向上的孩子,能夠用淡定、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他人,一個具有高水平思維能力,加上具有積極心態(tài)的人,這個孩子的成長一定充滿動力,一定可以創(chuàng)造出美好的未來。用教育的現(xiàn)在,指向孩子成長的未來,教育或許本該如此。
梅老師的書讓我感觸深的'第二個方面就是學會用別人的水澆自己的田,也就是學會借力。畢竟一個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能夠讓他人發(fā)揮作用,以幫助自己達成目標,才是卓越的執(zhí)行者。一個懂得借力的人,遠比只知道死干的人輕松得多,所以有人說:智慧的人是用三流的本事做一流的事。比如說,作為班主任的我們,可以利用家長來做我們堅強的后盾,可以借助家長的力量藝術地處理班級事務;可以團結自己的科任老師,輔佐自己共同管理好自己的班級?梢越柚鷮W校領導的特殊身份,參加班內活動并鼓勵學生、振奮班風,為我所用。借助外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大有可為的班主任,何樂而不為呢!
梅老師的書讓我感觸深的第三個方面,就是用小本做溝通的大事。這里的小本應該就是我們一直堅持再做的“每周一次的談心本。”談心本的作用不可小覷,有五大作用:
一可以發(fā)現(xiàn)教育的真諦,
二可以解開孩子的心結,
三可以持續(xù)孩子的正能量,
四可以使兩顆心貼的更近,
五可以幫助集中解決班級事務。
有時候,偶爾一次循循善誘的談話,根本打不開學生的心門,讓學生打開心門最好的途徑就是書面交流;再加上現(xiàn)在大班額制的教學,根本沒有時間找每個學生進行談話,所以談心本就成為了我們和學生之間交流的最好平臺,尤其是當學生認真專注陶醉于觀看我們對他們的交流的金玉良言時,此時作為班主任的我們真的很幸福。因為的確有一次剛把談心本發(fā)下去,一個女生看完我給她的批語時,又繼續(xù)往前翻開我以前的批語,看他看的如此專注、那么投入,尤其是嘴邊呈現(xiàn)出一絲絲的笑容時,我感覺我的付出總算沒有白費。
通過閱讀梅老師的這本書,我學到了很多很多,也讓我感受到了中國又一個“蘇霍姆林斯基”的誕生。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