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古詩_作者劉向_古詩唐雎不辱使命的原文詩意翻譯賞析_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秦王不悅。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謂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雎對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偃f,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祲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通假字
1. 故不錯意也(“錯”通“措”,放置)
2.倉鷹擊于殿上(“倉”通“蒼”,青白色)
3. 輕寡人與(“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
4. 豈直五百里哉(“直”通“只”,只,僅僅)
5. 寡人諭矣(“諭”通“喻”,明白)
6.秦王不說(“說”通“悅”,高興,愉快)
一詞多義
以:
1.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用,用來)
2.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憑借)
3.徒以有先生也(因為)
4.以君為長者(把)
徒:
1.亦免冠徒跣(光著,動詞)
2.徒以有先生也(只,僅僅,副詞)
夫:
1.此庸夫之怒也(……的人)
2.夫?qū)VT之刺王僚也(句首發(fā)語詞,無意義)
怒:
1.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發(fā)怒)
2.懷怒未發(fā)(怒氣)
使:
1.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派遣)
2.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前“使”:派遣;后“使”:出使)
而:
1.挺劍而起(連詞,表修飾)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表轉(zhuǎn)折,但是)
3.長跪而謝之(連詞,表修飾)
之:
1.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結(jié)構(gòu)助詞,的)
2.愿終守之(代詞,指代安陵國土)
3.夫?qū)VT之刺王僚也(用在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4.長跪而謝之曰(代詞,指唐雎)
5.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助詞,的)
者:
1.以君為長者(……的人)
2.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的原因)
然:
1.雖然(這樣)
2.秦王怫然怒 (...的樣子)
雖:
1.雖千里不敢易也(假設(shè)連詞,即使)
2.雖然,受地于先王(假設(shè)連詞,雖然)
于:
1.受地于先王(從)
2.倉鷹擊于殿上(到)
3.請廣于君(給)
與:
1.輕寡人與(通"歟",疑問語氣助詞)
2.與臣而將四矣(加)
古今異義
1.非若是也(古:這樣,如此。今:經(jīng)常用作判斷詞)
2.豈直五百里哉(古:只,僅僅。今:不彎曲)
3.休祲降于天(古:吉祥。今:經(jīng)常用作休息)
4.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古:交換。今:容易,簡單)
5.雖然,受地于先王(古:雖然這樣。今:表轉(zhuǎn)折關(guān)聯(lián)詞,與“但是”合用)
6.徒以有先生也(古:只。今:徒弟)
7.秦王色撓(古:屈服。今:輕輕地抓)
8.跪而謝之(古:一種坐姿。今:雙膝著地。 古:道歉。今:感謝或凋落)
9.以頭搶地耳(古:撞。今:搶奪)
10.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古:于是。今:因為)
1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古:給予。今:增加)
12.彗星襲月(古:掃過。今:襲擊)
詞類活用
且秦滅韓亡魏——————滅和亡也可以理解成使動用法,使韓國和魏國滅亡,滅稍微牽強點,但亡是可以的。判斷使動主要是看這個詞是后面的賓語還是前面的主語的性質(zhì),這里是魏亡而非秦亡,所以可以理解為使動。
請廣于君——————廣,可以看作形容詞活用為動詞,解釋為擴充
輕寡人與?——————輕,形容詞用作動詞,此處的意思是輕視。
雖千里不敢易也——————千里可以理解為數(shù)量詞活用為名詞,千里的土地。但我們不這樣翻譯,其實也理解得通順
伏尸百萬,流血千里——————伏,使動用法,使……伏流,使動用法,使……流因為主語是天子,所以伏尸和流都可以理解為使動,使百萬人尸體倒下,使血流千里。
天下縞素——————縞素,名詞作動詞,穿戴喪服
亦免冠徒跣——————免,動詞的使動用法,使……免,脫去。徒:形容詞的使動用法,使……徒,光著
與臣而將四矣——————數(shù)詞活用做動詞,成為四人
特殊句式
非若是也——判斷句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判斷句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判斷句
受地于先王——狀語后置(倒裝句)
請廣于君——狀語后置(倒裝句)
倉鷹擊于殿上--狀語后置(倒裝句)
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說:“我想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望安陵君一定要答應(yīng)我啊!”安陵君說:“大王給以恩惠,用大的地盤交換我們小的地盤,這再好不過了,雖然是這樣,但這是我從先王那繼承的封地,我愿意一生守護它,不敢交換!”秦王知道后不高興。于是安陵君就派遣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卻不聽從我,這是為什么?況且秦國使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安陵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自己的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他看不起我嗎?”唐雎回答說:“不,并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繼承了封地,只想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更何況只是這區(qū)區(qū)的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先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的時候),會倒下百萬人的尸體,鮮血流淌千里!碧砌抡f:“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百姓發(fā)怒嗎?”秦王說:“百姓發(fā)怒,也不過就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墻上撞罷了!碧砌抡f:“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在宮殿上。他們?nèi)齻人都是平民中有才能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吉兇的征兆,F(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連同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假若有膽識有能力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就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百姓因此穿喪服,今天的情形就是這樣了!闭f完(唐雎)挺劍而起(劍未出鞘)。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先生請坐,怎么會到這種地步!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但安陵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地方存在,只是因為有先生您在啊!”
注釋
選自《戰(zhàn)國策·魏策四》(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年版),標(biāo)題是后人加上。
唐雎(jū),也作唐且,人名。不辱使命,意思是完成了出使的任務(wù)。辱,辱沒、辜負(fù)。
秦王:即秦始皇帝嬴政,當(dāng)時他還沒有稱皇帝。
使:派遣,派出。
謂:對...說。
許:恩,答應(yīng)。
雖然:即使(就是)這樣。
曰:說。
終:始終。
守:守護。
欲:想
以:用
之:的
其:句中用來加重語氣的助詞
安陵君:安陵國的國君。安陵是當(dāng)時的一個小國,在現(xiàn)在河南鄢陵西北,原是魏國的附屬國。戰(zhàn)國時魏襄王封其弟為安陵君。
許:可要,必須。
易:交換。
加惠:給予恩惠。加,給予。
雖然:即使這樣。雖,即使。然,這樣。
弗:不。
以:用。
且:況且。
而:但。
以:憑借。
秦滅韓亡魏:秦國滅了韓國和魏國。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把安陵君看作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故,所以。錯意,置意。錯,通“措”,安放,安置。
請廣于君:讓安陵君擴大領(lǐng)土。廣,擴充。于,介詞,引進動作行為直接涉及的對象。
逆:違背。
輕:輕視。
與(yú):通“歟”,疑問語氣助詞。
非若是也:不是這樣的。非,不是。是,代詞,指秦王說的情況。
直:只,僅僅。
謂:對…說。
怫(fú)然:盛怒的樣子。怫:盛怒;然:……的樣子
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先生也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公,相當(dāng)于“先生”,古代對人的客氣稱呼。這是秦王暗示唐雎,你最好是將你們的土地奉送給我,不然的話,我將發(fā)怒,那后果不堪設(shè)想。
伏尸:使尸體倒下,使動用法。
流血:使血流,使動用法。
布衣:平民。古代沒有官職的人都穿布衣服,所以稱布衣。這里指的是下文所說的“士”,即游說諸侯的策士。他們有膽識,有本事,但沒有爵位,所以也稱布衣。
亦免冠徒跣(xiǎn),以頭搶(qiāng)地耳: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搶,撞。徒,光著。
跣(xiǎn):赤足。
庸夫:平庸無能的人。
士:這里指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
聶政之刺韓傀(guī)也,白虹貫日: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
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到宮殿上。倉,通“蒼”,青色。
懷怒未發(fā),休祲(jìn)降于天” 與臣而將(jiāng)四矣: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了征兆。(專諸、聶政、要離)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這是唐雎暗示秦王,他將效仿專諸、聶政、要離三人,刺殺秦王。休祲,吉兇的征兆。休,吉祥。祲,不祥。于,從。
若:如果。
必:將要。
怒:發(fā)怒。
縞(gǎo)素:白色的絲織品,這里指穿喪服。
是:這樣。
秦王色撓:秦王變了臉色。撓,屈服。
長跪而謝之:長跪,古人席地而坐,兩膝著地,臀部壓在腳跟上。如果跪著則聳身挺腰,身體就顯得高(長)起來,所以叫“長跪”。謝,認(rèn)錯,道歉。
諭:通“喻”,明白,懂得。
以,憑借。
存,幸存
者,原因。
徒,只。
以,因為。
在矛盾沖突的發(fā)展過程中,展示人物性格變化的軌跡,是本文一個鮮明的特點。秦王嬴政在“滅韓亡魏”之后,雄視天下,根本不把小小的安陵放在眼里,他似乎不屑以武力相威脅,企圖以“易地”的謊言詐取安陵。在他看來,安陵君哪敢說個“換”字,更不敢說“不”,“安陵君其許寡人”,這種命令式的口吻,既表現(xiàn)了他的強橫無理,又表現(xiàn)了他對安陵君的輕蔑。不料在安陵君那里竟碰了個軟釘子,因此當(dāng)唐雎出使來秦,秦王便在強迫對方服從的基礎(chǔ)上,增加了脅迫威逼的氣勢,“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秦王恃強凌弱,不可一世的嘴臉漸露猙獰,“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面對秦王的盛氣淫威,唐雎則寸步不讓,據(jù)理力爭:“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一個委婉的反詰句,既駁斥了秦王的無理要求,也表示了對秦王強烈的輕蔑。這使本來就很尖銳的矛盾更加激化了,文章至此陡起波瀾,讀者頓生焦慮之情,為沖突的后果而擔(dān)憂。
秦王自以為無人敢摸老虎屁股,而唐雎居然敢在老虎頭上猛擊一掌。秦王被激怒,于是以“天子之怒”相威脅,而唐雎則針鋒相對以“布衣之怒”奮起抗?fàn)帯L砌乱圆家聜b士為榜樣,挺劍而起以死相拼,迫使秦王屈服。作者充分調(diào)動了對比、夸張等藝術(shù)手段以烘托氣氛,同時對二人的情態(tài)舉止的變化略加點染,強化沖突,精心營造戲劇性的驚心動魄的場面,成功地刻畫出唐雎不畏強暴的鮮明個性。
這篇文章所記敘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一場外交斗爭的情況。戰(zhàn)國時期的最后十年,秦以秋風(fēng)掃落葉之勢相繼翦滅各諸侯國,前230年滅韓,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遷移之名行滅國之實),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一事。文章用人物對話生動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現(xiàn)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yán)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秦的原因。唐雎這種凜然不可侵犯的獨立人格和自強精神,在歷史長河中一直熠熠生輝。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秦王派人向安陵君提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的要求,這是一個明顯的騙局,因為安陵只是一個方圓五十里的附庸小國。安陵君看出秦王的野心,委婉地加以拒絕,并派唐雎出使秦國,意在修好。唐雎在吞并和反吞并斗爭的背景下出使秦國,任務(wù)的艱巨程度可以想見。這一部分是為下面的情節(jié)做鋪墊。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的經(jīng)過?煞謨蓪樱
第一層(第2段),寫唐雎堅決抵制秦王的騙局,表現(xiàn)出維護國土的嚴(yán)正立場。唐雎一到秦廷,秦王就對安陵君提出嚴(yán)厲的指責(zé)。他一面裝出一副施恩加惠的臉孔,指責(zé)安陵君“逆寡人”“輕寡人”,一面以“滅韓亡魏”來炫耀自己的軍事實力,企圖迫使唐雎屈從他的意志。唐雎對此則洞若觀火,立即重申“受地于先王,愿終守之,弗敢易”的嚴(yán)正立場,斷然拒絕“易地”。這種尖銳的對立,勢必促使雙方間的矛盾進一步發(fā)展。這是斗爭的第一個回合。
第二層(第3段),寫唐雎以“士之怒”反擊秦王的“天子之怒”。秦王的騙局既被揭穿,炫耀武力也沒有達到預(yù)期的目的,于是進一步用戰(zhàn)爭進行恫嚇,極力描繪由“天子之怒”引起的戰(zhàn)爭的可怕場景。對此,唐雎也毫不示弱,立即接過話題,以“士之怒”進行反擊,自然而然地引出專諸、聶政、要離行刺的故事,并表示自己要效法他們,意即要跟秦王拼命。說罷,立即付諸行動,“挺劍而起”。這是斗爭的第二個回合,也是這場斗爭中的高潮。
第三部分(第4段),寫唐雎在這場斗爭中得到了勝利。秦王沒有料到唐雎敢于跟他拼命,只好“長跪而謝之”,表示屈服。這種表示雖屬權(quán)宜之計,但也反映出他確實看到了唐雎在保存安陵五十里地這件事情上的作用。這是斗爭的結(jié)局。
本文記敘了唐雎出使秦國,與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表現(xiàn)了唐睢沉著鎮(zhèn)靜、不畏強暴的精神。
一、本文故事情節(jié)生動,富有戲劇性,學(xué)生樂于接受。教學(xué)時,仍應(yīng)以朗讀為主,在反復(fù)誦讀的基礎(chǔ)上,引導(dǎo)學(xué)生自己講解文章主要內(nèi)容,教師只需要對個別詞句略加點撥,其余由同學(xué)自主思考,把不懂的問題提出來。朗讀時應(yīng)引導(dǎo)學(xué)生注意把握說話人的語氣。甚至可以讓學(xué)生表演唐雎和秦王的這段對話,以便加深理解。
二、引導(dǎo)學(xué)生從分析唐雎和秦王的形象入手,由此加深學(xué)生對文言詞語、句式的理解也是一個一舉多得的辦法。
三、在中國歷史上,像唐雎這樣“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有著凜然正氣的布衣之士還有很多,教師可以引導(dǎo)學(xué)生了解他們的事跡,鼓勵學(xué)生學(xué)習(xí)他們的品格。
四、《戰(zhàn)國策》中的許多人物、事例,往往不合史實。如課文,唐雎是不可能帶劍接近秦王的,并且一個使者是不可能如此同君主說話。如果學(xué)生有疑問,教師可以給予解釋。本文主要還是體會人物形象,不必過分認(rèn)真計較史實。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