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沐猴而冠
成語沐猴而冠
沐猴而冠,成語,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或是譏嘲為人愚魯無知空有表面。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位的人。原為韓生譏諷項羽。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成語沐猴而冠,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簃ù hóu ér guàn
:沐猴:獼猴;冠:戴帽子。猴子穿衣戴帽,究竟不是真人。比喻虛有其表,形同傀儡。常用來諷刺投靠惡勢力竊據(jù)權位的人。
:《史記·項羽本紀》:“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
。褐髦^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成語典故: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路起義軍紛紛起兵反秦。他們在全國各地和秦軍作戰(zhàn),沒有統(tǒng)一的指揮,于是約定:如果誰能夠先打入咸陽,推翻秦朝的暴政,誰就做關中王。
在這些起義軍將領中,劉邦和項羽是最有實力的,劉邦雖然出身卑微,但善于用人,所以他手下有很多本領高強的人。而項羽本人就是一員能征善戰(zhàn)的大將,所以他領導的起義軍的軍事力量是最強的。但是,他這個人有些剛愎自用,不愛聽別人的不同意見,一向獨斷專行。在戰(zhàn)爭發(fā)展的過程中,劉邦充分聽取部下的意見,進攻路線安排得十分巧妙,受到的阻力較小,因而得以搶先一步進駐咸陽,俘虜了秦王子嬰,滅了秦朝。但是,劉邦心里清楚,憑自己的`實力一時還無法與項羽對抗,他便以退為進,先將軍隊撤出了咸陽,等待日后有了機會再成就大事。
項羽的路線安排不是很好,所以總是和秦軍正面遭遇,費盡千辛萬苦還是晚來一步。所以他對劉邦極為不滿,就以胡作非為來發(fā)泄心中的怨憤。項羽率領大隊人馬到處沖撞殺戮,又放火燒了秦宮,大火燒了幾個月,把一座富麗堂皇的宮殿燒成了一片焦土瓦礫。即便這樣,他還覺得不夠解氣,又把秦朝留下的珠寶玉器洗劫一空,然后準備率領眾人回到江東。
當時,項羽手下的有識之士勸他說:“咸陽處在關中要地,土地肥沃,物產(chǎn)富饒,而且地勢險要,您不如就在這里建都,這樣有利于您奠定霸業(yè)。”項羽本也有些心動,可是一看眼前的咸陽已被自己弄得殘破不堪,哪里還像個都城的樣子?就更加懷念故鄉(xiāng),所以一心只想回到故里去。他對那個勸他的人說:“人要是富貴了,就應該回到故鄉(xiāng)去,讓父老鄉(xiāng)親知道你現(xiàn)在是什么樣子。要是富貴了還不回故鄉(xiāng),就好像是穿著漂亮的錦繡衣服在黑夜里行走,你的衣服再好也沒有人看得見,有什么用呢?所以我還是要回到江東去!蹦侨寺犃诉@話,覺得項羽實在算不上頂天立地的大英雄,就私下對別人說:“人家都說楚國人徒有其表,就好像是猴子戴上帽子假充人一樣,我以前還不相信,這次和楚王談話之后,我才知道果真如此!”不料,這句話傳到了項羽的耳朵里,他非常生氣,立即把那人抓來,投入鼎鑊里活活烹死了。
成語造句:
1、這些沐猴而冠的人,畢竟會受到唾棄的。
2、頭頂羽毛未豐的爸爸也趕緊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換上雙管齊下的西裝后英俊得慘絕人寰。
3、讓這種不學無術的人當研究所所長,沐猴而冠,不把學術搞垮才是怪事!
4、小明最近行為反常,我們都覺得他是在沐猴而冠。
5、到底誰是沐猴而冠的人,其實大家心里都清楚。
6、這個賣國賊居然大談保家衛(wèi)國人人有責,其實他不過是沐猴而冠而已。
7、我媽媽從小就教育我,長大後千萬不能做一個沐猴而冠的壞人。
8、不顧別人感受的行為就是沐猴而冠,無恥的行為。
9、如果你已經(jīng)沐猴而冠瞭,只要你能回頭也是好的。
10、想?yún)⒓游钑陌职忠糙s緊洗心革面沐猴而冠,換上皺巴巴的西裝后“英俊”得慘不忍睹。
11、如果你已經(jīng)沐猴而冠了,只要你能回頭也是好的。
12、我媽媽從小就教育我,長大后千萬不能做一個沐猴而冠的壞人。
13、他是沐猴而冠,要好好地坐在這裡聽一個小時的演講,根本是不可能的。
14、我不想說你現(xiàn)在還沒有步入沐猴而冠的行業(yè),但是你回頭還來得及。
15、現(xiàn)在大多數(shù)的官員都是沐猴而冠,狼子野心。
16、他那副德性哪像個領導人?毛毛躁躁、坐立不安,活像沐猴而冠。
17、不顧別人感受的行為就是沐猴而冠,無恥的行為。
18、那些肥頭胖腦的紳士;大肚皮的豪商;沐猴而冠的穿著西洋禮服;其實都是資本家的走狗。
19、如果你已經(jīng)沐猴而冠瞭,隻要你能回頭也是好的。
成語寓意
項羽雖然能征善戰(zhàn)、霸氣十足,但他為人剛愎自用,心胸狹隘。劉邦雖出身貧寒,用兵打仗的本領也不及項羽,但后來項羽身邊的很多能人志士都跳槽到了劉邦門下。項羽流失大量人才,最終落得四面楚歌,自刎烏江。成語告訴人們,一個優(yōu)秀的管理者應該是那種能傾聽來自四面八方聲音,且能斟酌損益,采納良言的人。那種獨斷專行、自以為是的人如同“沐猴而冠”,最終成不了大氣候。
成語運用
成文用法
“沐猴而冠”指獼猴戴著帽子裝扮成人的模樣;比喻徒有儀表或地位而無真本領,也可形容壞人裝扮成好人。
含貶義;在句中一般作謂語、定語、狀語。
運用示例
清·全祖望《孫武子論》:“當吳人之大舉也,楚之來拒者,為子常,斯其人如沐猴而冠。而又罷于奔命之余,以遇常勝之師,兵未交而膽已落。”
清·梁啟超《開明專制論》:“夫學識幼稚之民,往往沐猴而冠,沾沾自喜!
成語辨析
沐猴而冠——衣冠禽獸
“沐猴而冠”與“衣冠禽獸”意義相近,兩者皆有徒有外表的意思;區(qū)別在于“沐猴而冠”可以用于壞人,也可以用于沒有實際本領的人,語意較輕;“衣冠禽獸”則是只能用于壞人,語意較重。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