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言經(jīng)典語錄 形容老人言有用的句子
老人言經(jīng)典語錄 形容老人言有用的句子
1、劫由業(yè)成,業(yè)由心生。欲回劫運(yùn),須正人心。世風(fēng)未轉(zhuǎn),劫運(yùn)難回。苦因不拔,苦果難出。
2、經(jīng)云:天地之間,五道分明。善惡報應(yīng),禍福相承。身自當(dāng)之,無誰代者。五惡五痛,譬如大火,焚燒人身。敢有犯此,當(dāng)歷惡趣。痛哉可傷。
3、太公曰:“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jì)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歸之。凡人樂生而惡死,好得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4、太公曰:“君不肖,則國危而民亂;君賢圣,則國家安而天下治。禍福在君,不在天時。”
5、善為國者,御民如父母之愛子,如兄之慈弟也。見之饑寒,則為之哀;見之勞苦,則為之悲。
6、上賢下不肖,取誠信,去詐偽,禁暴亂,止奢侈。
7、賢君之治國,其政平,吏不苛;其賦斂節(jié),其自奉;不以私善害公法,賞賜不加于無功,刑罰不施于無罪;害民者有罪,進(jìn)賢者有賞;官無腐蠹之藏,國無流餓之民。
8、君以世俗之所譽(yù)者為賢智,以世俗之所毀者為不肖,則多黨者進(jìn),少黨者退,是以群邪比周而蔽賢,忠臣死于無罪,邪臣以虛譽(yù)取爵位,是以世亂愈甚,故其國不免于危亡。
9、人君有六守三寶。六守者,仁、義、忠、信、勇、謀;三寶者,大農(nóng)、大工、大商。六守長則國昌,三寶完則國安。
10、太公曰:“義勝欲則昌,欲勝義則亡。敬勝怠則吉,怠勝敬則滅。故義勝怠者王,怠勝敬者亡。”
11、無倫常,無貴賤之禮,喜聽讒用舉,無功者賞,無德者富,無禮義,無忠信,無圣人,無賢士,無法度,無稱衡,此國之大妖也。
12、太公曰:“吏暴虐,殘賊、敗法、亂行,而上下不覺,此亡國之時也。夫上好貨,群臣好得,而賢者逃伏,其亂至矣。”
13、待天下之賢士,勿臣而友之,則君以得天下矣。
14、太公曰:“天下有粟,圣人食之;天下有民,圣人收之;天下有物,圣人裁之。利天下者取天下,安天下者有天下,愛天下者久天下,仁天下者化天下。”
15、天子者,天下相愛如父子,此之謂天子。
16、不好生而好殺,不好成而好敗,不好利而好害,不好與而好奪,不好賞而好罰;妾媵為政,內(nèi)外相疑,君臣不和;拓人田宅以為臺觀,發(fā)人丘墓以為苑囿,仆媵衣文繡,禽獸犬馬與人同食,而萬民糟糠不厭,裘褐不完;其上不知而重斂,奪民財物,藏之府庫;賢人逃隱于山林,小人任大職,無功而爵,無德而貴;專恣倡樂,男女昏亂,不恤萬民,違陰陽之氣;忠諫不聽,信用邪佞。此亡國之君治國也。
17、太公曰:“一言與身相終者,內(nèi)寬而外仁者也;再言與天地相永者,是言行相副,若天地?zé)o私也;三言為諸侯雄者,是敬賢用諫,謙下于士也;四言為海內(nèi)宗者,敬接不肖,無貧富,無貴賤,無善惡,無憎愛也;五言傳之天下無窮者,通于否泰,順時容養(yǎng)也。”
18、武王問尚父:“五帝之戒可聞乎。”尚父曰:“黃帝之時戒曰:吾之居民上也,搖搖恐夕不至朝;堯之居民上,振振如臨深川;舜之居民上,兢兢如履薄冰;禹之居民上,栗栗恐不滿日;湯之居民上,戰(zhàn)戰(zhàn)恐不見旦。”王曰:“寡人今新并殷居民上,翼翼懼不敢怠。”
19、太公曰:“大蓋天下,然后能容天下;信蓋天下,然后可約天下;仁蓋天下,然后可以求天下;恩蓋天下,然后可以王天下;權(quán)蓋天下,然后可以不失天下;事而不疑,然后天下恃。此六者備。然后可以為天下政。”
20、利天下者,天下啟之;害天下者,天下閉之;生天下者,天下德之;殺天下者,天下賊之;徹天下者,天下通之;窮天下者,天下仇之;安天下者,天下恃之;危天下者,天下災(zāi)之。天下非一人之天下。唯有道者得天下也。
21、太公曰:“問之以言觀其辭,窮之以辭觀其變,與之間諜觀其誠,明白顯問觀其德,使之以財觀其貪,試之以色觀其貞,告之以難觀其勇,醉之以酒觀其態(tài),則賢不肖別矣。”
22、大忌知身之惡而不改也,以賊其身,乃喪其軀。
23、知善不行者,則謂之狂,知惡不改者謂之惑。
24、發(fā)政施令,為天下福者,謂之道;上下相親,謂之和;民不求而得所欲,謂之信;除天下之害,謂之仁;仁與信,和與道,帝王之器也。
25、禮義廉恥,國之四維。四維張,則君令行;四維不張,國乃滅亡。政之所行,在順民心;政之所廢,在逆民心。
26、君子養(yǎng)心,莫善于誠。致誠無他,唯仁之守,唯義之行。誠心守仁則能化,誠心行義則能變,變化代興,謂之天德。
27、不誠則不能化萬物,不誠則不能化萬民。夫誠者,君子之守,而政事之本也。
28、君子恥不修,恥不信,恥不能,不恥不見用。是以不誘于譽(yù),不恐于誹,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為物傾側(cè)。
29、有亂君,無亂國,禹之法未亡也,而夏不世主;文武之法猶存,而周不世王。故法不能獨(dú)立,得其人則存,失其人則亡。法者,治之端也;人者,法之源也。故有人(賢人君子),法雖省,足以遍矣;若無人,法雖具,足以亂矣。故明主急得其人也。得其人,則身逸而國治,功大而名美;若失其人,則身勞而國亂,功廢而名辱。
30、圣、哲、君子,治之源也。官人守數(shù),君子養(yǎng)源。故上好禮義,尚賢使能而無貪利之心,則下亦將綦辭讓,致忠信而謹(jǐn)于臣子矣。故政令不繁而俗美,百姓順上,守法,而安樂之矣。
31、國得百姓之力者富,得百姓之死者強(qiáng),得百姓之譽(yù)者榮。三得者具,而天下歸之;三得者亡,而天下去之。湯武興天下同利,除天下同害。政令制度,所以接百姓者,有非理如豪末必不加焉。故百姓親之如父母,為之死亡而不偷也。
32、孔子曰:“國主好見小利,好權(quán)謀,好詐,群臣亦從而成俗。群臣若是,則眾庶亦不隆禮義,而好貪利矣。君臣上下之俗莫不若是,則地雖廣,權(quán)必輕;人雖眾,兵必弱;刑雖繁,令不下通,是謂之傷國。”
33、孟子見于梁惠王。王曰:“叟,不遠(yuǎn)千里而來,亦將有以利吾國乎?”孟子對曰:“王何必曰利?亦曰仁義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梁惠王曰:“寡人愿安承教。”
34、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dú)親其親,不獨(dú)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dú)、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此言太古之世,風(fēng)俗醇樸,人無爭心故,其氣象如此。)
35、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貨力為己,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jì),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以設(shè)制度,以立田里,以賢勇智,以功為己,故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湯、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選也。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謹(jǐn)于禮者也,以著其義,以考其信,著有過,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如有不由此者,在執(zhí)者去,眾以為殃,是謂小康。(此正三代之治,乃中國極隆平之世也。)
36、孔子曰:“夫禮,先王以承天之道,以治人之情,故失之者死,得之者生。”失之則天理滅,人欲死,焉得不死。
37、舍財,消災(zāi),集福,為人生一大事。
38、佛所行處,國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fēng)雨以時,災(zāi)厲不起,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wù)修禮讓,國無盜賊,無有怨枉,強(qiáng)不凌弱,各得其所。(佛陀教育普及推行之處所,必然獲得如是實(shí)效之豐果。)
39、大乘修清凈、平等、正覺之因,則成智慧、無量壽、莊嚴(yán)之果。
40、謹(jǐn)言慎行,明哲保身。
41、知事少時煩惱少,識人多處是非多。
42、司馬光云:“君子囊括不言,以避小人之禍。”
43、范純?nèi)试疲?ldquo;戒爾勿多言,多言眾所忌。不慎樞機(jī),災(zāi)厄從此始。”
44、孔子與惡人言,故遜詞以免禍。
45、心定者,其言重以舒;不定者,其言輕以疾。此程子教人者也。
46、菩薩三種順菩提門法:一者,依智慧門,不求自樂,遠(yuǎn)離我心貪著自身故;二者,依慈悲門,拔一切眾生苦,遠(yuǎn)離無安眾生心故;三者,依方便門,憐愍一切眾生心,遠(yuǎn)離恭敬、供養(yǎng)自身心故。
47、勤修戒定慧,息滅貪瞋癡,便能扭轉(zhuǎn)未來,不論是自身健康,家庭幸福,事業(yè)成功,乃至世運(yùn)災(zāi)變。
48、人類大家庭,以和、平,與寬、恕相待,才能共存共榮。和平在自己內(nèi)心里,唯有愛好中國傳統(tǒng)文化,才有幸福人生;唯有愛好和平,才能帶來和平。
49、古今中外大圣、大賢的教誨,才是人類億萬代生存幸福之根基,才是社會、國家、世界永恒長治久安之大道,不可不知也。
50、東方圣學(xué),皆出自性,修之弘之,;蹮o量無邊。得人身,遇正教,的是百千劫希有因緣,難逢之事。
51、釋迦、孔子第一正知正見,即是“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此中義境,深廣無盡。唯佛與圣,乃能究竟。一切創(chuàng)新者,所不能知耶。
52、英人湯恩比言:“解決二十一世紀(jì)社會問題,唯有中國孔孟學(xué)說與大乘佛法。”孔孟仁義存心,忠恕為用。大乘真誠為體,慈悲妙用。
53、深信圣賢教育,能覺悟人性,喚醒人心,回頭是岸。湯博士之言誠然。
54、三世如來同贊嘆,十方菩薩共皈依。
55、左傳曰:“夫上之所為,民之歸也。上所不為,而民或為之,是以加刑罰焉;若上之所為,而民亦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
56、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強(qiáng)不息。
57、保合大和,萬國咸寧。
58、君子體仁足以長人,嘉會足以合禮,利物足以和義,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居上不驕,在下不憂。
59、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求。
60、夫大人者,與天地合其德,與日月合其明,與四時合其序,與鬼神合其吉兇。天且弗違,而況于人乎。
61、君子以厚德載物。
62、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秧。
63、君子敬以直內(nèi),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64、蒙以養(yǎng)正,圣功也。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diǎn)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shí),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