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祖宗俗語大全
平平淡淡的生活之中,只有冰冷的一行字,同時句子的好處之一就是更容易被記住,你一般會給朋友分享什么樣的句子呢?小編特地為你收集整理“老祖宗俗語大全”,供大家借鑒和使用,希望大家分享!
老祖宗俗語大全_經典俗語諺語【一】
1、 【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指人浮于事,或工作拖 拉,作風閑散。成語:無所事事!侗本┤請蟆( 1982,10, 31):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現(xiàn)象,已經沒有 了。2、 【事不三思,終有后悔】處理事情應該慎重。相關的:三思 而后行。明代《醒世恒言》:單因楊氏一時不明,惹出一場 大禍,展轉害了多少人的性命。正是:事不三思終有悔,人 能百忍自無憂。
3、 【過得去今年,過不去明年】謂不會拖延太久。圖書:已有 三次病危,過得去今年,過不去明年。
4、 【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謂各有各的做法,方法不 同。成語:異曲同工。魯迅《偽自由書》:俗語說,戲法人人 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其實是許多年間,總是這一套,也總 有人看,總有人huazaa,不過其間必須經過沉寂的幾日。
5、 【一手托兩家】同時幫助兩家。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 狗》:大嫂一手托兩家,既不向著你,也不向著他。
6、 【針孔里尋銅板】銅板,即銅幣。謂獲利甚微。類似的:針 尖上削鐵。海外陳若曦《二胡》:那種小玩意有什么搞頭? 針孔里尋銅板,太沒賺頭了。
7、 【 狗咬狗,爭骨頭】為了爭奪權利,而互相傷害。成語:爭 權奪利。古華《浮屠嶺》:山外邊那花花綠綠、亂亂轟轟、狗 咬狗,爭骨頭的地方去不得!
8、 【 大河沒有蓋子】無法遮掩。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 們》:我沒得辦法。她做得受得,大河沒得蓋蓋。 貓拉屎自己蓋上貓有拉屎扒土掩上的習性。借指自己 遮丑。柯藍《瀏河十八灣》:自己收場,自己把賬本收回去, 來個貓子屙屎自己蓋。
9、 【世上人姓錢的】多按百家姓排列,趙錢孫李,姓錢的列第 二。指世上人大多愛錢財。申躍中《掛紅燈》:世界上的人 姓錢的多,錢把兒在咱手里攥著,印把子也會調過來!
10、 【一棵樹上吊死】被困在一個地方,或固執(zhí)于某一事理,不 去想其他辦法解脫。浩然《山水情》:這沒啥想不開的,用 您的話說,咱不能指望一棵樹吊死人。
11、 【 老虎吃天,無處下爪】謂不知從何著手,或野心無法實現(xiàn)。 相關的:狗咬刺猬,下不了嘴。西戎《糾紛》:可是他該說什 么呢?真是老虎吃天,無處下口呀!
12、 【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指辦公室的工作人員 作風散漫拖拉,紀律松弛。成語:無所事事。電視《實話實 說》:人們說:八點上班九點到,九點半再睡一覺。機關于 部作風自由散漫,要設法改變。
13、 【 這山望著那山高】站在山坡上,看別的山頂,總覺得高。 指不滿足現(xiàn)有的處境,羨慕別人的條件;蛘f:這山望著那 山高,到了那山沒柴燒。成語:見異思遷。沈從文《長河》: 常言道:這山望著那山高,你哪知道我們的苦處。
14、 【染缸里拿不出白布】染缸為布上色。借指被污染。染,也 說:靛。類似的:掉進染缸里。劉紹棠《鷓鴣天》:大學是個 大染缸,染缸里拉不出白布;近墨者黑,所以柳岸劃了右 派。
15、 【一個銅錢有兩面】指事物有正反兩個方面。海外梁厚甫 《?碗S筆》:但是一個銅錢是有兩面的,電子游戲機對小 孩子有沒有好處呢?
16、 【武大郎開店】武大郎是《水滸》中的人物,他個子矮。借 指高個子進不了店。意為不準別人超過自己,或不用比自 己強的人!抖虝旱拇呵铩罚河腥瞬粴g迎我重新站出來呀, 他們很有點武大郎開店的味道,直怕別人沖擊了他們。
17、 【 打虎不成,反被虎傷】打不死老虎,要被老虎吃掉。對方 危險,斗爭中不可疏忽大意。姚雪垠《李自成》:除掉寨內 的禍根刻不容緩,還必須將活兒做得干凈利索,決不能打虎 不成反被虎傷。
18、 【 紅口白牙跑舌頭】謂好好的人卻昧良心胡說八道; 說:滿嘴跑舌頭/舌頭跑出了牙關。成語:信口雌黃、信口開 河。劉紹棠《蒲柳人家》:什么鐵嘴?你紅口白牙跑舌頭, 馬勺兒上的蒼蠅混飯吃。
19、 【好人沒長壽,禍害一千年】好人易死,壞人卻老也死不了。 這話反映人們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惋惜好人死去,痛恨壞人不 死。沈從文《長河》:好人不長壽,惡漢活千年,天下事難 說!哪一天當真由你作主,那就好了。
20、 【天王老子也不行】意即不論是誰,一律拒絕。姚雪垠《李 自成》:沒有令箭就是不開門,你是天王老子也不行! 鐵板上釘釘子釘、定諧音。指確定無疑,說話算數。古 華《芙蓉鎮(zhèn)》:不是嚇你,我講的是真話,鐵板上釘釘子,一 點都不假。
21、 【 挖自己的肉,補人家的瘡】損害自己,幫助他人。成語:挖 肉補瘡。黃谷柳《蝦球傳》:世界事,道理很漂亮,做起來全 不是那末一回事,挖自己的肉,補人家的瘡,我不干。
22、 【老要癲狂少要穩(wěn)】老人要癲狂些,以防保守;青年要穩(wěn)重 些,以防急躁。清代《兒女英雄傳》:老要癲狂少要穩(wěn),我不 像你們小人兒家,那么不出繡房大閨女似的。姑太太,等你 到了我這歲數兒,也就像我這么個樣兒了。
23、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下多大功夫,就會獲得多大成果。 海外趙淑俠《當我們年輕時》: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努力一 定比不努力好。
24、 【房無一間,地無一壟】貧窮,一無所有。成語:一貧如洗。 劉紹棠《蒲柳人家》:自家祖宗八輩兒,窮得房無一間,地無 一壟,都是睜眼瞎。
25、 【跟著指揮棒轉】交通警察用指揮棒指示車輛行駛方向。 引申為:盲目聽從,絕對服從。成語:亦步亦趨。尤鳳偉《中 國一九五七》:我又橫下一條心,決心不跟著他們的指揮棒 轉。
26、 【 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油鹽為日常生活必需品,不可能沒 人買。借指事情不會發(fā)生什么困難,不必擔心。鹽、言諧 音,又指總會開口說話!侗本┩韴蟆(1984,7,6):有句俗 話說得好:沒有不開張的油鹽店。當天下午五時許,他就死 魚張口了。
27、 【骨頭燒成灰】也認得謂記得清楚,確認無誤;蛘f:扒下 皮來也認得出。臺灣瓊瑤《幾度夕陽紅》:盡管有那么多的 變化,但是,這個人,就是把他燒成灰,磨成粉,化成了泥,她 仍然能一眼就認出來!
28、 【磨房的驢,聽喝】驢拉磨,常罩上眼睛,聽吆喝行動。意 為做不了主,聽別人的。成語:身不由己。浩然《艷陽天》: 這就看你隊長大公無私啦,反正我們是碾道的驢,聽喝!
29、 【 上一個新臺階】有了提高,有了進步。電視新聞:這條 遠洋漁輪的制造,標志著我國造船技術越上了一個新臺 階。
30、 【棺材里伸出手來,死要錢】形容貪婪,只認得錢。清代《二 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我眼睛里還看得見他的錢嗎?現(xiàn)在 那些中堂大人們,哪一個不是棺材里伸出手來,死要的。
31、 【媳婦多了,婆婆做飯】媳婦多了,都等別人做飯。借指人 多了,互相推委!稑蚵★j》:俗話說:人多亂,龍多旱,母雞 多了不下蛋,媳婦多了婆婆做飯。
32、 【猴子屁股坐不住】形容不安穩(wěn),也指不能持久;蛘f:屬 猴子的,坐不住!抖虝旱拇呵铩罚何铱此呛镒悠ü勺 住頂多也是三五年的事。
33、 【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謂抽時間作準備。成語: 未雨綢繆。梁斌《紅旗譜》:這放機關槍,對咱窮人本來沒 有好處,可是大姑娘裁尿布,閑時做下忙時用。將來咱用著 這機關槍了,拿起來就能放。
34、 【酒后吐真言】人喝醉了酒,往往忘卻顧慮,說出真話; 說:酒后見真情。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孔生旺看他說 話有些醉意,馬上想起古人說的酒后吐真言的話來,因又 問道:今兒到底為什么事這么不舒服?
35、 【牛打江山馬坐殿】享受別人的成果;蛘f:人打江山狗 坐殿。成語:坐享其成。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咱們 倆,憑什么在這兒給別人當驢使,讓他們牛打江山馬坐殿?
36、 【一個人是龍,挑不起天來】一個人能力再大,總是有限的, 不能包辦一切。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你一個人是 龍,也挑不起天來,獨拳難打虎,你走了,我心里這塊石頭就 放下來了。
37、 【狗眼看人低】勢利眼,小看人。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 老頭子多少還顧點面子,那一個是什么東西,狗眼看人低, 難道我還不明白?
38、 【殺雞用不著牛刀/殺雞焉用牛刀】小事情用不著采取重大 措施。語出《論語》:割雞焉用牛刀。清代《說岳全傳》:殺 雞焉用牛刀!諒一草寇,待末將等前去拿來,何勞元帥親自 出馬?
39、 【 說人話,做鬼事】說好話,做壞事。姚雪垠《李自成》:你 說你平生替孔夫子宣揚仁義,教忠勸孝,盡是說人話,做鬼 事,餓老虎口念阿彌陀。
40、 【秤桿不離秤砣】經常在一起,形影相隨。類似的:砣不離 秤,影不離身/針不離線,線不離針。成語:形影不離。駱賓 基《罪證》:金三天天和雅亭混,秤錘不離秤桿,人家誰不笑 話。
41、 【 有風的使風,有雨的使雨】各人使出自己的本領;蛘f: 能行風的行風,能行雨的行雨。成語:各盡所能!缎≌f月 報》(1983,3):國家提倡擴大企業(yè)自主權,開展自由市場, 自由競爭,有風的使風,有雨的使雨,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就看誰能為國家多賺錢。
42、 【 吊桶落在井里】無法擺脫困境。茅盾《霜葉紅似二月 花》:曹志誠仰臉大笑搖頭晃腦說:王伯申這回吊桶落在井 里了。
43、 【將是將才,帥是帥才】人的才能各有不同。將才是實干 家,帥才是戰(zhàn)略家。張潔《沉重的翅膀》:按選勞模的標準, 選車間主任是不夠的,有人能當個頂好的勞模,可不一定能 當個好干部。將是將才,帥是帥才,對不對?
44、 【 古老當時興】一種尚古的社會心理和風尚,以古代特色 為時髦。香港阮朗《蒼天》:古老當時興,這句話在我們時 裝這一行來說,一點不希奇,是這么一回事。
45、 【比登天還難】極言困難,簡直做不到。李白詩:蜀道之 難,難于上青天。老舍《駱駝祥子》:我算是明白了,干苦活 兒的打算一個人混好,比登天還難。
46、 【 指桑樹罵槐樹/指冬瓜罵葫蘆】借別的事情影射或攻擊他 人。成語:指桑罵槐。西戎《賴大嫂》:立柱媽,你說話說清 楚,不要指冬瓜罵葫蘆,你看見我的豬吃了哪里的莊稼?你 們抓住了?是我的不是?
47、 【 有說咸的,有說淡的各種說法都有!肯、閑諧音,多指說 閑話。成語:眾說紛紜。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當 初,你跟銅鎖離,村子里就有人說咸,有人說淡。這回,你再 跟小庚離,唾沫淹不死你,舌頭也殺了你!
48、 【 水清不養(yǎng)魚】條件太嚴格,會適得其反。語出《漢書》,原 句為: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蛘f:水越清,魚越 少。姚雪垠《李自成》:也有些弟兄不是老八隊的老底子, 紀律就差些。有不少人勸我睜只眼,合只眼,說是水清不養(yǎng) 魚。
49、 【炒豆眾人吃,炸鍋一人事】好處大家得到,出了事一個人 負責。類似的:為別人的豆子,炒爛自己的鍋。王朔《輪 回》:我的責任?當初誰死皮白賴纏著我要在這批貨上過 道手?炒豆眾人吃,炸鍋一人事。我這個月閑著沒有?
50、 【把心肝五臟都掏盡了】挖空心思。成語:絞盡腦汁。浩然 《艷陽天》:你想想,這些日子,他們把心肝五臟都掏盡了, 都沒有找到一個缺口,這下子可有了,他們不當法寶似的抓 著用嗎?
51、 【麻稈打狼,兩頭害怕】謂對立雙方均有顧慮。端木蕻良 《科爾沁旗草原》:我挨了幾下子打沒有什么,咱們是麻稈 打狼,兩頭害怕,他們打了我,沒有占住理。
52、 【得人錢財,與人消災】不能白得別人的好處,需要回報。 得,也說:受。香港宋喬《侍衛(wèi)官雜記》:得人錢財,與人消 災;他們這些人當然不肯白賣力氣的。
53、 【省著省著,窟窿等著】謂無法節(jié)省,節(jié)省不下!缎≌f月 報》(1980,4):只分了三畝地;打下點糧食吃光了,碰上干 旱年頭怎么辦?省著省著,窟窿等著。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原來基礎雄厚,雖然衰落,也超過一 般情況。清代《紅樓夢》:我們也知道艱難的,但只俗語說 的:瘦死的駱駝比馬還大呢。
54、 【三天兩頭歇】經常中斷,停止。歇,亦可換用其他動詞, 意思也隨著改變,如:忙、跑。茅盾《子夜》:然而目前天津 八介大廠倒有七個停工,剩下一家也三天兩頭歇! /虱多不癢,債多不愁借指事多解決不了,只好由它去。 臺灣梁實秋《雅舍小品三集》:即使命不該絕,明天還有明 天的事,事越積越多,越多越懶得去做。虱多不癢,債多不 愁,那是自我解嘲!
55、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謂不應虛度光陰。劉彥林《春 風得意》:花有重開時,人無再少年,光陰好似河流水,只能 流去不流回。
56、 【 腥鍋里熬不出素豆腐】指人受環(huán)境不良影響。韓志君等 《古船女人和網》:不是我小心眼兒,是那個地方不好!腥 鍋里,還能煮出素豆腐!
57、 【 要風得風,要雨得雨】能滿足一切要求,要什么有什么。 類似的:要東有東,要西有西。香港梁鳳儀《千堆雪》:自出 娘胎,就錦衣玉食,穿金戴銀自懂性以來,就要風得風, 要雨得雨。
58、 【一剪子剪不齊】不容易一下子把事情做得很完善。清代 《歧路燈》:俗話說:好賬不如無。在我身上一天,就在我心 里一天,恨不得一剪剪齊。
59、 【人不劃算家不富,火不燒山地不肥】家庭生活需要精打細 算。金近邁《歐陽海之歌》:工分這個事,我從來都是要過 細劃算的。這人不劃算家不富,火不燒山地不肥嘛!
經典俗語諺語【二】
60、 【自家掘墳自家埋】自己坑害自己。魯迅《墳》:所以,要 說得苛刻一點,也就是自家掘墳自家埋,怨天尤人,全是錯 誤的。61、 【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原指軍隊駐守時間長,作戰(zhàn)時間短。 借指平常待遇優(yōu)厚,到了關鍵時刻,應該發(fā)揮作用。浩然 《艷陽天》: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這一回,該是咱們施展本 領的時候啦!
62、 【除了割肉疼,就是錢錢疼】舍不得出錢。《人民日報》 (1988,5,9):過去有句老話:除了割肉疼,就是拿錢疼? 是在一些人看來,公家的錢是塊沒有神經的死肉,割一刀下 來反應不到大腦里去。
63、 【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謂渴望得到滿足。明代《金瓶 梅》:西門慶就在月娘房中歇了。兩個是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 遇故知。歡愛之情,多不必說。
64、 【沒油沒鹽沒滋味】原指烹調淡而無味,借指說話沒有意 思。李英儒《野火春風斗古城》:罷呀,罷呀,盡是些沒油沒 鹽沒滋味的話。
65、 【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有能耐的人不表現(xiàn)自己。真 人,道家所說的得道之人,借指有能耐的人。清代《紅樓 夢》:自古說,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也不可當面錯過。
66、 【除了銀子無藥醫(yī)】只有金錢能起作用。明代《二刻拍案 驚奇》:還虧一件好處,是要銀子,除了銀子再無藥醫(yī)的。
67、 【前頭狐貍跌下井,后頭狐貍沒有醒/前頭烏龜爬壞路,后頭烏 龜照舊爬】狐、糊諧音。借指人糊里糊涂,不能吸取前人的 教訓。烏龜會縮頭,行動緩慢,象征因循守舊,不思進取。 語文圖書:所謂前事不忘,后事之師,前有車后有轍,就是 指吸取別人的經驗教訓;前頭烏龜爬壞路,后頭烏龜照舊 爬,前頭狐貍跌下井,后頭狐貍沒有醒,就是指不接受別人 經驗教訓的危害。
68、 【貧不與富敵,賤不與貴爭】沒錢的斗不過有錢的,有錢的 斗不過有權的。相關的:窮不與富斗,富不與官爭。歐陽山 《三家巷》:你年紀還小,你還不懂得這些個事情。俗話說, 窮不與富斗,富不與官爭嘛。
69、 【一口吃不成胖子】事物有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不可能馬 上成功,立即成熟。反義說:一口吃成胖子。清代《紅樓 夢》:小孩子家,慢慢地教導他。可是人家說的:胖子也不 是一口兒吃的。
70、 【 計劃趕不上變化】計劃不切實際或說得太慢,落在形勢 后面,不起作用。《天怒》:再說,去年是去年,今年是今年, 計劃趕不上變化嘛。
71、 【他有關門計,我有跳墻法】總有辦法對付。韓志君等《古 船女人和網》:二嫂摳門兒,又瞧不起我,我知道?伤 關門計,我有跳墻法兒。
72、 【 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難】事業(yè)的發(fā)展比開創(chuàng)要困難。類似的: 開店容易守店難。浩然《山水情》:常言說,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 難。前輩人把這產業(yè)給咱創(chuàng)下了,咱得生著法兒別把它敗 壞掉。
73、 【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謂自愛自重。浩然《艷陽天》: 告訴你,我這個人可是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我不跟你 們干這號事兒!
74、 【不尋仙方覓睡方】睡眠良好,有益于健康。醫(yī)藥圖書: 俗話說:不尋仙方覓睡方。說明良好的睡眠對治療神經衰 弱十分重要。
75、 【小喜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尾巴長,謂已經長大。 鳥長大即飛走,不再認母。暗示年輕人只關心自己的小家 庭,對父母漠不關心。又指忘本。李準《老兵新傳》:我走 了,希望你熱愛這兒,好好聽從領導。另外,可別學小喜 鵲,尾巴長,娶了媳婦忘了娘!
76、 【人生何處不相逢】今后仍有相逢的可能,應保持友好關 系。明代《醒世恒言》:彼此睜眼一認,雖然隔了六年,面貌 依然。正是昔年還銀義士。正是: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 處不相逢。
77、 【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官尚且如此,貪官就更為嚴 重。反映封建社會官吏貪污受賄,搜刮民脂民膏的罪行。 三年,也說:一任。清代《儒林外史》:王太守笑道:可見三 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而今也不甚確了。
78、 【手插魚籃避不得腥】做事不能怕?lián)上。明代《西游記》?古人說得好:手插魚籃避不得腥。一不做,二不休;左右?guī)?領家兵殺那和尚去來!
79、 【墻內開花墻外香】指好事情自己沒有意識到,而外面人 知道了,大加贊揚。《人民日報》(1982,5,11):墻內開花墻 外香;ㄏ闼囊纾h到墻外去了,有何不好?不好的是花在 墻內倒不香了。
80、 【強扭的瓜不甜】凡事要自愿,強迫命令往往不會有好結 果。多指婚姻方面。池莉《來來往往》:俗話說:強扭的瓜 不甜。咱們都冷靜地想一想咱們的婚姻吧。
81、 【一葉落而知秋】原指進入秋季,也指變化的征兆。成語: 一葉知秋。相關的:礎潤而雨,月暈而風。尤鳳偉《中國一 九五七》:一開始就站,這變化有點一葉而知秋,讓人在心 里發(fā)疹。
82、 【 萬事不由人】事情不能由人的主觀愿望決定。浩然《艷 陽天》:世道變了,萬事不由人呀,也不能光按著老理兒辦 事情。
83、 【鐵嘴鋼牙,柏木舌頭】形容嘴厲害,會說話。類似的:鐵嘴 鋼牙,橡皮腮幫子。成語:伶牙俐齒。袁靜孔厥《新兒女英 雄傳》:你小子好啊!鐵嘴鋼牙,柏木舌頭;到了我手里,看 你還厲害不厲害!
84、 【頭頂上打炸雷】指受到意外的嚴重打擊。姚雪垠《李自 成》:隔了一天,他又收到一份邸報,簡直像在他的頭頂上 打炸雷。
85、 【大懶推小懶】不想負責,互相推委。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 你自己沒有腳呀?大懶使小懶,還罵人呢。
86、 【 翻臉不認賬】立即抵賴,沒有信用。海外陳若曦《二胡》: 豈知到時他來個翻臉不認賬,也拿他無可奈何。
87、 【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由別人代為說出心中所想。清 代《兒女英雄傳》:直挨到這個分際,還是繞了這半天彎兒, 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話擠話,兩下里對擠,才把句話擠 出來!
88、 【知道鍋是鐵鑄的】知道原委。鐵鑄的,注定,兼含無法改 變之意。清代《醒世姻緣傳》:珍哥問了抵償,方知道鍋是 鐵鑄成的,扯了晁大舍號啕痛哭。
89、 【咬人的狗不露齒】指不動聲色,或壞人陰險;蛘f:惡狗 咬人不露牙。張賢亮《土牢情話》:看不出你,還有這么一 手。咬人的狗不叫喚,暗地里來!
90、 【 真金不怕火煉】謂經得起考驗。西戎《糾紛》:我說你們 呀,不要管人們說長道短的,只要把活兒做好,任務完成,擺 出成績來,叫他們盡管說,真金不怕火煉,到那陣,叫他們想 挑毛病也沒嘴說了!
91、 【小錢不去,大錢不來】舍得花本錢,才能得利。清代《好逑 傳》:小錢不去,大錢不來。這些小事,我們不去料理,明日 怎好受她的財禮與家私?
92、 【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團結一致,就能興旺發(fā)達。反 義說:一人一條心,窮斷骨頭筋。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有些人羨 慕郭振山,說他弟兄三人一條心,黃土變成金。
93、 【請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做事另有企圖。成語:別有用 心。柳青《種谷記》:我早看見行政請女客引外甥,就是請 小姨子做伴,不安好心眼。
94、 【 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不欺侮別人,也不怕欺侮。《新 鳳霞回憶錄》:沒事不惹事,遇事不怕事。害人之心不可 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95、 【說出大天十九點來】意即不管怎么說,無論如何。類似 的:說出大天來/說下黃天表來。浩然《艷陽天》:還討論什 么呀?今年要地五勞五分紅,這是堅決性的,說出大天十九 點來,也得這么辦!
96、 【手捏兩把血】指工作性質危險。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 女》:和任何人,千萬不能公開來往,這是手捏兩把血的工 作。
97、 【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你活我死。此 為省略式.進一步的省略式為:不是你(他),就是我,意即 拼命。成語:不共戴天。蕭軍《八月的鄉(xiāng)村》:這年頭非干 不行。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 兇!
98、 【 脫了賊船,來到賊店】連續(xù)遇到困難,仍未脫離困境; 說:逃出了黑店,搭上了賊船。清代《三俠五義》:俺剛脫了 他的賊船,誰知卻又來到你的賊店,這才是躲了一棒槌,挨 了一榔頭呢。
99、 【黃泥蘿卜,揩一段吃一段】沒有通盤計劃,做到哪兒算哪 兒。海外周勵《曼哈頓的中國女人》:自費留學可真是擦一 段蘿卜吃一段,在學生餐廳打工的錢交完了最后一個月的 房租和生活費,兜里又只剩下了四十元!
經典俗語諺語【三】
100、 【 他要我的心肝,我要他的五臟】指拼命,作殊死戰(zhàn),成語: 勢不兩立。陳登科《活人塘》:不要怕,他能殺我們,我們就 不能殺他?他要我肝花,我就要他肚腸。101、 【 一拳打在絮被上,沒有一點反響】指沒有反映,沒有效果。 類似的:一拳打在豬背上,連個印子都不起。《秦城春秋》: 她的反抗就像拳頭砸進棉花里,沒有得到任何反映。
102、 【 好漢沒好妻,懶漢娶花枝】婚姻不般配,女方能干,男方笨 拙。浩然《艷陽天》:村里人說:好漢沒好妻,懶漢娶花枝, 麻子臉的馬連福,屋里藏著一個美人兒。
103、 【 無顏見江東父老】原指項羽兵敗,無臉回江東故地,在烏 江自刎。借指失敗后羞見熟人。海外於梨華《三人行》:從 臺灣回來,他便無顏見江東父老,不愿回到洋人圈里。 小曲好唱口難開指不好張口明說,羞于啟齒。特指男 女開始相愛時,有話不好直說。李季《王貴與李香香》:小 曲好唱口難開,櫻桃好吃樹難栽;交好的心思兩人都有,誰 也害臊難開口。
104、 【一路哭不如一家哭】使多數人受損失,不如讓一家人受損 失。海外傳記圖書:他的一路哭不如一家哭,曾成為傳 誦一時的政治格言。
105、 【穿衣戴帽,各有所好】穿戴方面,可隨各人的喜好,無須強 求一致。也可泛指各人的興趣愛好不同。電視新聞:穿衣 戴帽,各有所好。改革開放以前,連這一點也做不到。
106、 【一根線上拴兩個螞蚱】互相牽制,無法脫離。老舍《駱駝 祥子》:咱們倆的事,一條繩拴著兩螞蚱,誰也跑不了!你 等等,等我說明白了!
107、 【當著矮子,別說短話】說話應該避免引起類似的人多心。 類似的:當著瘸子別說短話/逢著瞎子不談光,逢著癩子不 談瘡。清代《紅樓夢》:俗話說得好,當著矮子,別說短話。 這二位姑娘并沒惹著你,小老婆長,小老婆短,人家臉上怎 么過得去?
108、 【龍門要跳,狗洞要鉆】指能接受榮譽,也受得屈辱。陳世 旭《裸體問題》:把假話說得跟真話一樣,爾虞我詐,兩面三 刀,看風使舵,龍門跳得,狗洞鉆得,翻手為云,覆手為雨,六 親不認,見錢眼開。
109、 【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跳急速。成語:忐忑 不安。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他這時心中十分煎熬,真 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110、 【跑了和尚跑不了廟】人跑了,其他東西跑不了,不怕他跑 了。清代《儒林外史》:你不要慌,躲得和尚躲不得寺,我自 然有個料理。你明日到我寓處來。
111、 【 說大話,使小錢嘴上大方,手里吝嗇!宽n志君等《籬笆 女人和狗》:行不行?說痛快話。你可不許說大話,使小錢 兒!
112、 【 是金子就會放光】有才能自會表現(xiàn)出來。反義說:放光 的不都是金子!吨袊鴭D女》(1999,4):女性的特點是,只 要是金子,在哪兒都發(fā)光,女人的韌性足以做到這一點。
113、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難找,偶然得之,幸運。 魯迅《朝花夕拾》: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藥 引尋到了。
114、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對事情沒有否定的根據,也沒有肯 定的根據。信,也說:聽。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風水先 生的話我本來也不怎么認真,可是,雖不可全信,亦不可不 信。
115、 【 好吃屎的狗,常往茅坑里鉆】比喻人品不好,常要做壞事。 柳青《土地的兒子》:人家說你改邪歸正,我也當你改邪歸 正哩。哎,好吃屎的狗常往茅坑里鉆!
116、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三歲可看出幼年的性格,七歲可對 一生作出判斷。相關的:三歲定八十。臺灣梁實秋《雅舍散 文二集》:常言道:三歲看小,七歲看老。悲觀的人就認為 這孩子沒有出息,長大了之后大概是敗家子或社會上的蠹 蟲。
117、 【滿天要價,就地還錢】原指做生意討價還價。也可指其他 交涉、談判,雙方條件相差很大。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滿天要 價,就地還錢嘛!買賣爭分毫哩!就是這話,不爭不競,不 成生意喀!
118、 【 有錢不置半年閑】半年閑,指夏季購置冬季的物品,或冬 季購置夏季的物品。不能馬上利用,不上算!侗本┤請蟆 (1985,1,28):一般都是用多少買多少,急用先買,有錢不 買半年閑。
119、 【 刻薄不賺錢,忠厚不折本】刻薄不一定討便宜,忠厚并不 吃虧。奉勸人要忠厚,不要刻薄。明代《醒世恒言》:那些 和尚們也聞知秦賣油之名,他的油比別人又好又賤,單單作 成他。所以一連這九日,秦重只在昭慶寺走動。正是:刻薄 不賺錢,忠厚不折本。
120、 【 喘氣的功夫都沒有】指忙碌,得不到休息。海外於梨華 《又見棕櫚又見棕櫚》:天磊看殷太太忙的連喘息的時間都 沒有,很是不忍,有時也到前面去幫他們義務招呼客人。
121、 【 兵來如梳,賊來如篦,匪來如剃】篦子比梳子的齒更密。舊 時兵卒,跟盜賊、土匪一樣,都搶劫人民財產,而土匪尤為兇 惡。白危《墾荒曲》:兵來如梳,賊來如篦,匪來如剃兵 就是匪,匪就是兵,叫誰誰也分不清。
122、 【 鋸鍋找茬兒補鍋先尋找縫隙】找茬兒,兼指挑毛病,找 借口,尋把柄。鍋,也說:碗。歇后語形式為:鋸鍋的戴眼 鏡,找茬兒。類似的:彎著腰找茬兒。成語:吹毛求疵。浩 然《山水情》:大好的日子口,全都高高興興的,你鋸鍋找茬 兒干什么?
123、 【喝涼水也長膘】身體發(fā)育健壯!侗粣矍檫z忘的角落》: 真是吃樹葉也長肉,喝涼水也長勁。十六歲的生日還沒 過,她已經發(fā)育成個健壯、豐滿的大姑娘了。
124、 【沙鍋砸蒜,一錘子買賣】一錘子下去就破。謂只此一次, 無法繼續(xù)。王蒙《相見時難》:如果第三次結婚,我可是沙 鍋砸蒜,就這一錘子買賣了。
125、 【吃五谷雜糧,誰能沒病】人不是神仙,難免生病。劉紹棠 《蒲柳人家》:人吃五谷雜糧,難免災枝病葉。蓮、f頭成年 累月,整天地不拾閑兒,傷了元氣。
126、 【有錢萬事足】經濟上富裕,什么事情都不用發(fā)愁。香港 宋喬《侍衛(wèi)官雜記》:這年頭真是有錢萬事足,無妻一身 輕。
127、 【先小人,后君子】先講明了,按規(guī)矩辦事,才能講友好,講 禮貌。老舍《四世同堂》:我們先講好了診費吧?先小人后 君子!
128、 【猛火烤不出好燒餅】謂做事要細心,不能急躁。王杏元 《綠竹村風云》:俗話說:猛火烤不出好燒餅。綠竹村這 一陣風搭起來的互助組,合上沒多久,雞腳高來鴨腳低, 組里就發(fā)生矛盾了。
129、 【 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只認真理,不管人的身份地位。張濤 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什么來頭不來頭,不用管,只問 真理如何,真理面前人人平等。
130、 【 見風使舵,望水彎船】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變通的辦 法。成語:隨機應變。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雖然他一向愛 走直路,不會拐彎,這會也不得不見風使舵,望水彎船了。
131、 【舌頭是扁的,說話是圓的】話可以說得很圓滿,很圓滑。 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你舌頭是扁的,說話是圓的, 能把狗屎吹出花兒來。
132、 【縣官不如現(xiàn)管】官大不一定直接管轄,現(xiàn)管著的人則必 須服從。浩然《艷陽天》:瞧,真是縣官不如現(xiàn)管,一個命 令,就按兵不動了。
133、 【聾子不怕驚雷響】對后果沒有顧慮。張資平《梅嶺之 春》:他們號稱學士又何曾有什么學問!普通科學程度還 夠不上,說什么高深學問!但他們回來居然說要辦大學了, 真是聾子不怕雷!
134、 【打腫臉充胖子】要面子,硬充好漢。類似的:鼓著腮幫去 充胖。巴金《談(秋)》:他寧肯有病裝健康人,打腫臉充胖 子,不讓任何一個人知道真實情況。 當面鼓,背后鑼當面一套,背后一套,耍兩面派。類似 的: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汪幸!独僳E臺灣島》:商人 那種人前一面鼓,人后一面鑼的本領,自然運用得嫻熟自 如。
135、 【 小巫見大巫】相差很大,比不上。成語:相形見絀。海外 陳若曦《二胡》:美國有一天會出現(xiàn)水源危機,那將使得七 十年代的石油危機變成小巫見大巫了。
136、 【春凍骨頭秋凍肉】春寒比秋凍更傷身體。楊朔《三千里 江山》:唉!這個天氣,涼森森的。春凍骨頭秋凍肉,離了 棉絮還真不行。
137、 【妻賢夫禍少】妻子賢惠,能提醒和規(guī)勸丈夫,少犯錯誤。 清代《紅樓夢》:自古道妻賢夫禍少,表壯不如里壯,你但凡 是個好的,他們怎敢鬧出這些事來?
138、 【 戴著有色眼鏡看人】看待他人有成見。葉辛《蹉跎歲月》: 他們不喜歡戴著有色眼鏡看人。
139、 【爬得高,跌得重】多指追求個人地位,必然要失敗。爬, 也說:攀,抬,捧。類似的:抬得高,跌壞腰。歇后語作:糞坑 里的蛆,爬得高,跌得重。清代《老殘游記》:鄙人并非無志 功名:一則,性情過于疏放不合時宜;二則,俗說攀得高,跌 得重,不想攀高是想跌輕些的意思。
140、 【 人爭一口氣,佛爭一炷香】一口氣,指呼吸,也指有志氣。 謂爭名利顧臉面。類似的:人爭一口氣,鳥為一口食。高云 覽《小城春秋》:俗話說,人爭一口氣,佛爭一股香,哪個不 要面子!
141、 【好馬不吃回頭草】做過的事情不后悔,不必再回去。類 似的:鳥兒不吃回頭食。明代《石點頭》:常言好馬不吃回 頭草,料想延壽寺自然不肯相留,決無再入之理。
142、 【 坐大船,劃懶槳】比喻在集體中混日子,不努力工作。 《北京日報》(1985,1,14):多年來,人們習慣于有患同當, 有福同享,坐大船,劃懶槳。
143、 【 帶著花崗巖的頭腦去見上帝】指思想頑固不化,至死不 變!抖虝旱拇呵铩罚核墙^不會低頭認罪的,很有可能她 要戴著她那花崗巖般的腦袋去見上帝。
144、 【 武可安邦,文能治國】具有很高的文武全才。《短暫的春 秋》:武可安邦,文能治國,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今后,還 要多發(fā)揮他的作用呢。
145、 【吊肉跌死貓】肉吊著引誘貓?zhí)饋碜ィゲ恢,終于跌 死。指欺騙性的引誘,吊胃口,給誘餌而又不讓得到。記 錄:你要能贏錢,那賭場的老板吃什么?那是吊肉跌死貓 的地方,結局只能是傾家蕩產。
146、 【 三年等個閏臘月】意即等待機會。相關的:十年難逢閏 臘月。西戎《兩澗之間》:咱們三年等他個閏臘月,不信他 們就沒有用咱的時候。
147、 【 嚴霜單打獨根草,大水盡淹獨木橋】力量孤單,處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驚奇》:劉家夫妻兩口,染了 疫癥,一臥不起,正是: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直奔福輕人。
148、 【靠著米囤挨餓】謂不會開發(fā)利用。類似的:守著烙餅挨 餓。明代《醒世恒言》:常言道:有千年產,沒千年主,不如 將來變賣,且作用度,省得靠著米囤卻餓死了。
149、 【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風雨無阻,堅持工作,長期辛 勞。老鬼《血色黃昏》:冬天凍死,夏天曬死,晴天一身土, 雨天一身泥,沒人樂意干。
150、 【 餓死也是撐死】有困難別人不相信。西戎《王仁厚和他 的親家》:咱是富裕戶,鬧也不算,餓死也是撐死了!
cOM更多句子大全小編推薦
老祖宗俗語大全_俗語大全
老祖宗俗語大全_俗語大全_
【主人翁】主人翁一詞現(xiàn)在的含義是指當家作主的人。據載,漢朝有個叫董偃的人,他母親是個珠寶販子,常年出入館陶公主家做生意。館陶公主是漢武帝劉徹的姑母兼岳母。董偃十三歲隨其到館陶公主家賣珠寶,館陶公主見這小孩長得白皮嫩肉,人見人愛,就喜歡上他了,把他留下來做養(yǎng)子,請人教他騎馬射箭,讀書算術,音樂書法等。館陶公主五十歲那年死了丈夫,董偃十八歲。日久生情,兩個年齡懸殊的養(yǎng)母子,終于發(fā)生了不倫之戀,非法同居了。館陶公主不是一般的有錢,小情人一天花銷只要不超過一百斤金子、一百萬錢、一千匹帛的上限,就不必上報,任由他去。如此金錢鋪路,上流社會的酒席上總少不了帥哥董偃的身影,許多公卿名人都樂于和他交往,全城都尊稱他為董君。后來,連漢武帝劉徹也知道了這事,有一天他找借口去看望姑姑館陶公主,其實是想看看這個新姑父到底長得什么樣,所以一進門,就單刀直人地對館陶公主說:我想看看主人翁呢!這就是主人翁最早的出處,這個詞算是漢武帝的一大發(fā)明。館陶公主一聽皇上稱董偃為主人翁,不知是諷刺還是玩笑,嚇得直冒冷汗,渾身像扎了鋼針一樣不自在。急忙向劉徹磕頭請罪:臣妾做事不成體統(tǒng),辜負了皇上的好意,罪該萬死,請皇上治罪吧!劉徹笑道:姑媽不必如此,且請主人翁出來說話。館陶公主急忙把董偃領出來與皇上見面,嚇得他戰(zhàn)戰(zhàn)就就,跪著不敢出聲。還是公主代他說道:館陶公主庖人偃,冒死拜謁。 漢武帝親手將他扶起來,不僅沒有責怪,還賜他衣冠,而且又一次親熱地稱他為主人翁,特許他和館陶公主一起陪自己飲酒。連天子都叫董偃主人翁,還有誰再敢輕視。大才子東方朔就敢.他對皇上說:董偃應該砍頭,理由有三:一是以家臣的身份私通主人;二是不婚而居敗壞風氣;三是蠱惑陛下沉迷聲色犬馬,這樣的人是國之大賊,死有余辜!這番話說得劉徹心服口服,賞了東方朔三十兩黃金。從此,劉徹就慢慢冷落了董偃,董偃老擔心劉徹會找岔子殺了他,不到三十歲就抑郁而死。如此猥瑣的主人翁,怎么脫胎換骨轉義成為光明磊落的褒義詞,這要歸功于梁啟超先生,是他于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在《教告留學生諸君》一書中首先使貶義轉換成褒義,開頭即稱中國將來主人翁留學生諸君閣下?芍^對留學生期許甚高,寄望甚切。
【漢族】漢族是中國的主體民族,有悠久的歷史。漢族的先民,經歷夏商周三代長期發(fā)展,至春秋戰(zhàn)國,已形成以華、夏單稱或華夏連稱的族體,以與周邊各族相區(qū)別。尤其戰(zhàn)國,七雄兼并,共稱渚夏。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完成了統(tǒng)一諸夏的事業(yè),又出現(xiàn)了秦人的族稱,直到漢代,匈奴、西域等處各民族,仍稱中原人民為秦人。漢繼秦而興,鞏固并發(fā)展了秦開創(chuàng)的統(tǒng)一國家,前后傳四百余年。漢以后,周邊各族即以漢人稱呼中原人民,逐漸的,漢族成為中國主體民族百世不易的族稱。由上可見,漢族是因漢朝而得名。它是以先秦華夏為核心,在秦漢時形成統(tǒng)一的穩(wěn)定的民族,復經秦漢以后兩千多年的繁衍生息,并不斷吸收其他民族的血統(tǒng)與文化,得以發(fā)展成為擁有燦爛的古代文明和眾多人口的民族。由于中國自秦漢以后,雖經過統(tǒng)一、分裂、再統(tǒng)一的多次反復,然而總趨勢是越來越發(fā)展為更高統(tǒng)一的多民族國家。漢族與各少數民族在全國范圍內形成了交錯雜居的分布特點。長期的歷史發(fā)展,實際上已形成漢離不開少數民族,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的內在聯(lián)系。漢族與各民族團結進步,共同發(fā)展,成為我國民族關系的顯著特點。
【漢字橫寫】漢字賢寫改橫寫,最早是由我國新文化運動的先驅、《新青年》雜志編輯錢玄同提出來的。《新青年》1917年卷3期,刊登了錢玄同致陳獨秀的公開信,信中說:人目系左右相并,而非上下相重。試立室中,橫視左右,甚為省力。若縱視上下,則一仰一俯,頗為費力。以此例彼,知看橫行較易于豎行。且右手寫字,必自左至右,均無論漢字、西文,一筆一勢,罕見自右至左者。然則漢字右行,其法實拙。若從西方寫法,自左至右橫迤而出,則無一不便。此后,錢玄同又在《新青年》連續(xù)發(fā)表四篇公開信,積極倡導豎改橫的主張。陳獨秀、陳望道等學者表示贊同。從此以后,橫寫漢字便逐漸在民間流行開來,并一直延續(xù)至今。
【漢語拼音】漢語拼音是給漢字注音和拼寫普通話語音的方案,是幫助學習漢字和推廣普通話的工具。那么,漢語拼音來自哪里呢?漢字用拉丁字母注音,已有370多年的歷史。明朝萬歷年間,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就開始用拉丁字母給漢字拼音(拉丁字母:古羅馬人所用文字的字母。一般泛指根據拉丁文字母加以補充的字母,如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的字母)。后來法國的傳教士金尼格又用25個字母給漢字注音,目的都是為了西方人便于學習和掌握漢語漢文。以后又陸續(xù)出現(xiàn)過多種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漢語拼音方案。其中最有影響的是鴉片戰(zhàn)爭后曾任駐華公使等職的英國人威妥瑪所擬定的威妥瑪式。到了近代,我國一些語言文字學者曾一度想以拼音文字替代方塊字。 1892年,近代漢語拼音文字提倡者盧戇章,仿拉丁字母筆形創(chuàng)造了一種切音新字。1926年,國語統(tǒng)一籌備會制定了國語羅馬字。1931年,吳玉璋等人又制定了拉丁化新文字。這些都對后來創(chuàng)立漢語拼音方案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都不成熟。新中國建立后,毛澤東提出要走世界文字共同體的拼音方向。1958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批準頒布《漢語拼音方案》,代替了中國特有的舊拼音方法,促進了普通話的普及與推廣。1977年,在聯(lián)合國第三屆地名標準化會議上,通過了按照《漢語拼音方案》來拼寫中國地名的決議,我國自定的《漢語拼音方案》登上了國際文化舞臺。
【半個秀才】半個秀才指有一定的文化,但屬于低層次的。在使用上根據文章語言環(huán)境,有時用于褒獎,有時用于嘲諷。如通過參加掃盲班,王大叔也能頂半個秀才了。再如,《孔乙己》里有句嘲諷孔乙己的話:你怎得連半個秀才也撈不到呢?那么科舉考試真有半個秀才的稱謂嗎? 半個秀才源自民間。按清朝科舉考試制度,童生方有資格參加秀才考試。先經縣考初試,再府考復試;復試通過者,可參加由學政主持的院考;院考選上的稱為生員,生員亦即秀才。而那些沒有考取秀才的童生,也還是有出路的,經學政擇優(yōu)錄為佾生。佾生即朝廷和孔廟中任佾舞的歌生、舞生。這樣看來,佾生只是童生到秀才的一半。所以民間把佾生俗稱為半個秀才。
【半斤八兩】半斤八兩形容彼此不相上下。按照現(xiàn)在的算法,半斤應該是五兩,怎么能不相上下呢?這源自古代的重量單位的換算。古代用來表示重量的單位非常多,各個時代也不相同。秦統(tǒng)一六國后,鑒于各諸侯國獨特的度量衡單位和換算關系給國家管理和人民生活都帶來很大的不便,所以進行度量衡統(tǒng)一的工作。實際上就是把秦國使用的度量衡標準作為國家標準,通令全國使用。其中重量單位的換算關系是:一石為四均,一均為三十斤,一斤為十六兩,一兩等于二十四銖。秦代的度量衡標準一直為后來王朝所沿用,直到唐代,制定了一套新的重量單位和換算方法。重量單位有石、斤、兩、錢、分,換算關系是一石為120斤,1斤為16兩,1兩為10錢,1錢為10分。唐代的重量單位和換算關系一直為后世所使用。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同時有市制和公制兩套計量單位,其中市制中的兩的換算關系還是一斤等于16兩.1959年政府規(guī)定一斤等于10兩,并沿用至今。雖然我們現(xiàn)在使用的重量單位和換算關系與以前有很大的不同,但由此產生的許多成語還被人們經常使用,如錙銖必較、千鈞一發(fā)、四兩撥千斤。半斤八兩也是如此,半斤與八兩在舊制中的輕重是一樣的,因此常用半斤八兩來形容彼此不相上下。
【半老徐娘】半老徐娘,風韻猶存。典出唐李延壽《南史,元徐妃》。 徐娘歷史上真有其人,她的名字叫徐昭佩,是南朝梁元帝蕭繹的妃子。蕭繹是一個很有生活情趣的多情之人,他喜歡的是媛女,就是美少女,所以,當徐昭佩為蕭繹生下一男一女后,大概發(fā)胖變丑,不再光顧。她試圖挽回皇帝對她的愛,競走極端給丈夫下了劑猛藥蕭繹是歷史上有名的獨眼皇帝,對自己瞎眼的事很忌諱。徐昭佩對自己的獨眼龍老公,決定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她竟別出心裁地弄出一種半面妝來對付他。你不是一只眼嗎,我只在半面臉上化妝。蕭繹明知徐昭佩的刻薄用意,當場拂袖而去,更加不來了。徐昭佩深宮寂寞,芳華虛度,這時她已經年近不惑了。她終于按捺不住,找到一位眉清目秀、舉止風雅的美少年暨季江。由于蕭繹眼睛不好,又喜歡讀書,所以常令左右侍臣輪流讀給他聽,暨季江就是其中之一。一開始二人還是偷偷摸摸,后來索性公開來往。暨季江膽子也大,不但敢給皇上戴綠帽子,有人問他感受如何,他就說:柏直狗雖老猶能獵,蕭溧陽馬雖老猶駿,徐娘雖老尚多情。意思是說柏直這個地方的狗,老了還能狩獵;溧陽這個地方的馬,老了卻還有神韻;徐妃,雖然老了卻仍然多情。 徐娘半老,風韻猶存便此而來。當然,徐昭佩淫性不改,落得個被皇上踢死的可悲下場。
【半夜雞叫】小學課本里有一篇課文叫《半夜雞叫》,說的是地主周扒皮為使長工們多干活,半夜起來學雞叫的故事。好像半夜嗚叫是周扒皮發(fā)明的,其實不然,他已經晚了兩千多年。在戰(zhàn)國時代中國著名的函谷關,每天清晨開關的時間都以雞叫為準。據史書記載,齊國貴族孟嘗君落魄從秦國逃出來的時候,正是半夜間路過函谷關,關門緊閉,他擔心后面有追兵,心里特別著急害怕。他門下的食客中有一個人會口技,情急之下當即學雞叫,這一叫引來了周圍雄雞都叫了起來,于是騙開了關門,使孟嘗君得以逃出險境。這才是中國半夜雞叫第一叫。在這里不免介紹一下雞叫的起源。傳說古時候在中國東南方有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很大的樹叫桃都,桃樹枝長達三千里,樹枝上有天雞。每當日出時,陽光照滿桃樹,這時天雞就開始啼叫,天下所有的雞都隨著叫了起來。唐代大詩人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詩里就有歌頌天雞的詩句: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自此,雄雞隨天雞開始五更時分報時,遂有雞司晨,狗守夜之說。
【半瓶子醋】半瓶子醋借喻知識淺薄,對某種知識、某種技藝一知半解,卻又喜歡自己吹噓的人。這句俗語出自《古今雜劇無名氏(司馬相如題橋記)》:如今那街上常人,粗讀幾句書,咬文嚼字,人叫他做半瓶醋。 半瓶子醋和半盆子水差不多,還有句類似的俗語叫做整盆子不響,半盆子晃蕩,意思同半瓶子醋一樣,指那些不求上進,一知半解自吹自擂的人,很是讓人厭惡。
【半路出家】半路出家這一俗語比喻中途改行,從事另一工作的意思。它源自佛教。佛教所說的出家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自幼出家,一種是成年以后才出家,后一種叫做半路出家。佛祖釋迦牟尼就是半路出家。釋迦牟尼是印度迦毗羅衛(wèi)國凈飯王的太子,姓喬答摩,名悉達多,成道以后稱為釋迦牟尼。他在幼年的時候,已經通曉世間的一切學問,年齡稍長,見世界上人類和其他動物互相殘殺,互相吞吃,循環(huán)不停,有感于生老病死,在所難免.感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總是痛苦,欲求一個解除苦惱的方法。因此,到了十九歲那年,他放棄了榮華富貴,出家修行,經歷許多艱難困苦,決不灰心,到了三十歲的時候,得道成佛。成佛后便周游各處,說法勸化他人。釋迦牟尼如此說法,前后長達四十九年,一直到八十歲涅槃。其實僧人大多數為半路出家,只有少數是在寺廟里長大,從小做了和尚的。僧人半路出家的說法,被俗世借用轉義,變成了半路轉行。
【半截人土】半截人土比喻病老將衰的人活在世上的時間已經不多了。 半截入土源自宋代大文豪蘇軾的《東坡志林》,其中記載了這樣一則關于半截人土的寓言:桃符抬頭望著艾人說:你這個小草芥,怎么能在我上面?艾人就低頭諷刺桃符說:你已經有半截在土里了,還想爭做高人嗎?這里的桃符和艾人都是古代人在元旦時用來怯邪、辟毒的東西,桃符釘在門旁的土里,艾人掛在門上,所以艾人嘲笑桃符半截入土。它們的原意是比高低,可后來人們用半截人士比喻快死的人了。
【半部論語治天】《論語》是中國古代儒家學派的經典著作之一,也是其代表作!墩撜Z》集中體現(xiàn)了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思想、道德觀念及教育原則等。后世許多帝王將相都把《論語》當做治國良策。北宋初期的宰相趙普甚至說出了半部論語可治天下的大話?梢,《論語》在統(tǒng)治階級中的地位和作用。那么,此話是在什么情況下說的呢?此典出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七:宋初宰相趙普,人言所讀僅只《論語》而已。太宗趙光義因此問他,他說:臣平生所知,誠不出此,昔以其半輔太祖(趙匡胤)定天下,今欲其半輔陛下致太平。 趙普是宋太祖趙匡胤的宰相、謀士,他為建立北宋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對治國平天下也有自己的一套本事。相傳每當趙普遇到政事不能決時,回家后便于書房中查閱書箱里的一本書,第二天就能解決問題了。久而久之,他的家人十分好奇,趁宰相大人不在時偷偷打開那個書箱,結果發(fā)現(xiàn)里面只有半部《論語》。于是時人便說,趙普以半部《論語》治天下。才有趙光義與趙普的一段精彩的對話。
【圣誕節(jié)】每年12月25日是西方基督世界的圣誕節(jié)。圣誕節(jié)是基督教為紀念耶穌誕生而設的節(jié)日。早在公元336年,12月25日正式被羅馬教會定為圣誕節(jié)!妒ソ洝分袥]有耶穌誕生日期的記載,12月25日原為太陽神誕生日期,基督教會以此作為紀念耶穌誕生的節(jié)日,系取耶穌為正義的太陽之意。到5世紀中葉,圣誕節(jié)已成為教會的傳統(tǒng)宗教節(jié)日,后來逐漸大眾化,成為許多國家的法定節(jié)日。圣誕節(jié)有許多重要活動,12月24日晚稱為圣誕夜,也叫平安夜。人們團聚在一起,共進圣誕晚餐,互贈禮品。一棵漂亮的圣誕樹是圣誕節(jié)必不可少的。到了圣誕節(jié)子夜時分,教堂舉行隆重的子夜彌撒,黎明和上午還要舉行兩次。
【圣誕樹】在西方,不論是否基督教徒,過圣誕節(jié)都要準備一棵圣誕樹,以增添節(jié)日氣氛。西風東漸,在中國,改革開放以后,圣誕樹也開始流行起來。據說是阿爾薩斯地區(qū)最先把冷杉樹枝或冷杉樹做成的圣誕樹豎在屋內,樹上點綴著許多糕果和蘋果。到了十八世紀,圣誕樹已經很流行,而且圣誕樹上已經有了插蠟燭的習俗。而人們在圣誕樹上飾以花卉,則是因為在民間傳說或《圣經》故事里面都描述過天堂樂園里果樹開花的盛況,因而從一開始人們就喜歡用蘋果來裝飾圣誕樹,F(xiàn)在,圣誕樹上的飾物更多了,裝飾著各種燈燭、彩花、玩具星星,還掛上各種圣誕禮物,電源一通,五光十色,十分好看。
【圣誕老人】圣誕節(jié)期間,在英、美等國,不少大百貨商店、超市專門派人裝扮成圣誕老人,向顧客,尤其是孩子們分發(fā)糖果和禮品,這一風俗現(xiàn)在已傳到中國,商店或超市也有了圣誕老人的形象。那么,圣誕老人是怎么回事呢?相傳,圣誕老人是羅馬帝國東部小亞細亞每拉城(今土耳其境內)的主教圣尼古拉的化身。圣尼古拉主教生前樂善好施,曾暗地里贈送金子給一個農夫的三個待嫁的女兒做嫁妝,將其中一袋金子從煙囪口扔進去,恰好掉在壁爐上的一只長筒襪子中。于是,現(xiàn)在每逢圣誕夜,必有不少天真的孩子把襪子口朝上小心翼翼地吊在壁爐旁,期待圣誕老人送來禮品。圣誕老人的形象非?蓯。他是個留著銀白胡須、和藹可親的老人。頭戴紅色尖帽,身穿白皮袖邊,白皮領子的大紅袍,腰間扎一條寬布帶。傳說圣誕老人住在北極。在圣誕夜,圣誕老人架著八只鹿拉著滿載禮品的雪橇,從北方雪原來到各家,由屋頂的煙囪下來,經過壁爐到房間內,把糖果、玩具等禮品裝進孩子們早已吊在壁爐旁或床頭上的襪子里。所以深受孩子們的喜愛。
【民以食為天】這個俗語的意思是它強調了吃對老百姓的重要性。它源出東漢班固《漢書酈食其傳》:王者以民為天,而民以食為天。 這段話講的是秦朝末年,有個叫酈食其的讀書人,他年屆六十,窮極潦倒,卻滿口狂言,人們稱他為狂生。秦朝滅亡后,劉邦與項羽為了爭奪全國政權,展開了激烈的斗爭。在一次戰(zhàn)斗中,劉邦的軍隊敗退到滎陽、成皋一帶。滎陽附近有一座小城,城內有許多儲藏糧食的倉庫,因地處敖山,所以稱為敖倉。它是秦朝留下來當時關東最大的糧倉。劉邦因抵擋不住項羽的進攻,一時又調不來援兵,導致滎陽失守。于是他打算把成皋以東的地區(qū)讓給項羽。為此,特地找酈食其來商議這個問題。酈食其對劉邦的打算表示反對。他說:稱王的人以百姓為依賴,而百姓又以糧食為依賴。敖倉是儲藏大量糧食的要害之處,如果放棄這要害之處,等于把它拱手讓人,這對戰(zhàn)局是非常不利的。 劉邦聽了點頭稱是,采取了酈食其的建議,堅守敖倉,終于取得了勝利。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這一俗語是指陰謀家的野心已經非常明顯,已為人們所共知。司馬懿死后,他的兒子司馬師接替了他的職位,從此,魏國大權旁落在司馬師和司馬昭兄弟兩人的手里。大臣中若有誰反對他們,司馬師就會將其除掉。魏少帝曹芳早就對司馬師兄弟的霸道行徑極為不滿,一直想撤掉司馬氏兄弟的兵權。但還沒等曹芳動手,司馬師已經逼著皇太后把曹芳廢了,另立魏文帝曹丕的一個孫子曹髦繼承了皇位。司馬師病死后,司馬昭便做了大將軍,他比司馬師更為專橫霸道。魏帝曹髦實在忍無可忍了,有一天,他把尚書王經等三個大臣召進宮里,氣憤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我不能坐著等死,今天,我要同你們一起去誅殺他。雖然沒有殺死司馬昭,反被司馬昭所殺,但比當傀儡受氣有志氣得多。
【她】她既是一個字,也是一個單音節(jié)的詞。她是女性第三人稱代詞。但《紅樓夢》是寫女性人物最多的一部書,卻找不到一個她字(現(xiàn)代版《紅樓夢》除外),原來,她字還是一個現(xiàn)代人創(chuàng)造的結果。 1918年,五四斗士之一的劉半農在《新青年》首先發(fā)表《她字的研究》,第一個把她字專作女性第三人稱代詞。從前,文章里的第三人稱代詞男女不分,都稱為他。五四運動以后,有人用伊字代替女性的他,如魯迅的文學作品,但沒有成功。伊與他并用不但常常造成混亂,而且伊有它義,不能作為女性第三人稱的專屬字,似有缺憾。于是劉半農專門創(chuàng)造了一個她。她與他讀音相同,而且符合口語習慣,是再合適不過的創(chuàng)意了。她字一出現(xiàn),很快得到了各界人士的稱贊和公認,各種字典也都收錄了這個字。魯迅高度評價劉半農的創(chuàng)造精神,說她字的創(chuàng)造是打了一次大仗。 她字的出現(xiàn),結束了幾千年男女合用一個他字容易造成的混亂局面,可謂一字千金,具有歷史意義。
【寺】佛寺遍及中國各地,它是中國佛教僧人聚居和舉行宗教活動的地方。如著名的少林寺、法門寺等。那么,寺是怎么來的呢?最初的寺并非佛教活動場所。寺,《說文》云:廷也,即指宮廷的侍衛(wèi)人員,以后寺人的官署亦即稱之為寺,如大理寺、太常寺等。因此,寺原來并非指佛寺,而是一般的官署。大理寺是中央的審判機關,太常寺則為掌管宗廟禮儀的部門。西漢建立三公九卿制,三公的官署稱為府,九卿的官署稱為寺,即所謂三府九寺。 寺作為對佛教僧侶基本生活和活動場所的稱呼,與鴻臚寺及其掌管的事務有關。相傳東漢明帝時,天竺僧人以白馬馱經東來,最初住在洛陽鴻臚寺,因為鴻臚寺是招待四方賓客的國家賓館,非僧人久居之地,后來另建居所,取名白馬寺。這也是中國最早的第一座寺院,于是,寺就成了僧人住所的通稱。梵語中,寺叫僧伽藍,意思是僧眾所住的園林。隋唐以后,寺作為官署名越來越少,而逐步成為中國佛教建筑的專用名詞。
【老九】老九是舊時儒生在社會地位中的排位。老九得名的淵源,可追溯到元朝。忽必烈統(tǒng)一北方后,南宋的有識之士紛紛率眾抗元,文天祥就是最典型的一例。元朝中的一些王公貴族把知識分子視為眼中釘、肉中刺,認為南朝讀書人詭譎多謀,都是些刁鉆小人;人一旦讀了幾句詩云子曰,就要想人非非,不聽駕馭,本朝之制儒士與廝養(yǎng)同役,須當永久依循。所謂儒士與廝養(yǎng)同役,就是把當時的知識分子列為第九等人。元朝社會把人分成十等,即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y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很顯然,是有意欺視、貶低知識分子,同漢民族的天地君親師和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的尊師重教傳統(tǒng)大相徑庭。
【老伴】老伴這個稱呼,現(xiàn)在一般用于老年夫婦之間,在城市這種稱呼比較普遍,在鄉(xiāng)下還有不知其意的。本人就曾遇到一個民工,我說自己的老伴如何如何,它不知所云。 老伴原是太子對老太監(jiān)的稱呼。明朝憲宗皇帝朱見深冊立九歲的兒子為太子,派在宮中服役多年的太監(jiān)覃吉做典璽局的郎官,專門照管太子的生活和學業(yè)。覃吉為人正派,忠于職守,太子極為尊敬和愛護他,稱他作老伴。后來,老伴才轉化為老夫老妻之間的稱呼。
【老板】老板在新中國成立前是私營企業(yè)主的代稱,大老板就是資本家了。新中國成立后,通過三大改告,實現(xiàn)了公有制,自然也就失去了老板存在的土壤。改革開放以后,私營經濟又有了大發(fā)展,出現(xiàn)了老板遍地都是的現(xiàn)象,具有億萬資產大買賣的富豪稱老板,小吃店的店主、擺地攤的攤主也稱老板,反正見怪不怪,人們也都習慣了。那么,老板是怎么來的呢? 老板一詞的來源,有多種說法,這里只選擇一種,老板源于拍板。老板最早是用于稱戲班班主的。如梅蘭芳在舊時稱梅老板。清代張濤《津門雜記》云:優(yōu)伶美其名相公,即像姑之訛音,言其男而像女也。向居候家后,其寓所日下處,主人日老板;多半亦梨園子弟出身,積有資金,遂畜雛伶,自立堂門。這里再明白不過地說明,戲班班主稱為老板,他們多是梨園子弟出身。戲班班主被稱為老板,是從唱曲中的拍板來的。要節(jié)奏鮮明,就得有指揮棒,指揮戲曲演唱的指揮棒,就是拍板,即打拍子的長條板子。明代曲論家王驥德在《曲律》中所說的蓋凡句有長短,字有多寡,調有緊慢,一視板以為節(jié)制。明代魏良輔的《曲律》中曾說:惟腔與板兩工者,乃為上乘。這就是說,演唱者要唱得腔純板正,才算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從這里,我們不難看出老板之板是源于拍板之板的端倪來。正因為曲壇領袖或戲班班主多是腔純板正的梨園杰出人物,正因為他們老于板眼純正而歌,所以把他們稱為老板是再形象不過了。
【老身】在戲曲表演中,老旦的道白常自稱老身。老身一詞由來已久,這是古人對后輩的自稱,也含謙稱之意。較早時候并不專屬女性,孔子曾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便是證據。古人為何自稱老身?因為身字原本就有自己、一己的意思。我國最早的詞典《爾雅》解釋此字:身,我也?梢姽湃艘陨碜苑Q很有道理。到了五代時期,老身一詞開始向女性專屬靠攏。后漢皇后李氏自稱老身,她對于手握大權的郭威說:老身未終殘年,屬此多難,唯一衰朽,讬于始終。這是女性自稱老身最早的文字記載。由她開了先河,以后的皇后照用不誤,北宋哲宗皇帝趙煦死后,皇太后無可奈何地說:老身無子,諸王皆是神宗庶子。到了元代,老身一詞進一步擴大,普通老太太也可以用這個詞了。如關漢卿《竇娥冤》中,蔡婆婆上場后念道:老身蔡婆婆是也!元代老身已多用于民間,而且女性使用老身一詞越來越頻繁,漸漸成了老年婦女的專用名詞。
【老表】老表是江西人的別稱,此稱從來沒有外傳或擴大地域,是江西人的專利。為什么稱江西人為老表呢?傳說朱元璋同元軍作戰(zhàn),被打得大敗,而且身負重傷逃到江西康山地方,當地貧苦鄉(xiāng)民知道他是反對元朝的,就把他藏到山洞里,治傷供食,使朱元璋的傷口很快治愈。當要離別鄉(xiāng)親時,他非常感激,老鄉(xiāng)們好像未卜先知地對他說:你要是將來當了皇帝,恐怕就不認得我們平民了!朱元璋連忙回答說:不會的,如果真有那么一天的話,你們只管來找我。老鄉(xiāng)們說:皇宮大院的,我們去哪里找你?就算找到了,我們平民又哪里進得去?說說高興高興算了。朱元璋卻一本正經地說:你們就說是我朱元璋表親來找就行了。 1368年,朱元璋真的當上了明朝開國皇帝。有一年,江南一帶發(fā)生了旱災,尤以江西為重。廣大農民每年還是分夏秋兩季向朝廷交納賦稅,并要按丁服徭役。貧苦鄉(xiāng)民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想起了朱老表,于是,鄉(xiāng)民來到朝廷后,自稱是朱元璋的老表,獲準進了皇宮大院。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朱元璋真的召見了他們,并詳細地聽了他們的意見和要求。結果.在這一年,朱元璋下令減免了他們的稅收。從此,老表便成了江西人的代名詞。外人不知道就里,還以為老表是笑話江西人土氣呢。
【老人家】老人家一詞,是對老年人和長輩的尊稱。但它并非是漢語的土產,而是外來語的意譯。據《宗教詞典》載,老人家一詞,是解放前中國伊斯蘭門宦對教徒的一種尊稱,是阿拉伯文穆爾西德一詞的意譯。它源于道路(指修煉過程),意為引路的人,指伊斯蘭教蘇非派某些教團的宗教導師,負責接受和指導新參加教團的信教人。十三世紀后期,伊斯蘭教隨著部分中亞西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遷居傳人中國,并發(fā)生語言的融合。從此穆爾西德被譯為老人家,出現(xiàn)在元代及以后的漢語和文學作品中。此譯一出,便同中華民族的愛老敬老傳統(tǒng)美德相契合,便在國人中很快流行起來。
【老先生】老先生這一稱呼,感情比較復雜,一般是對年事已高有學問的人的一種尊稱。特別民間把有經驗的老中醫(yī)尊稱為老先生。這種稱呼最早見于《史記賈誼傳》。到了明朝,把當翰林官的人稱為老先生,盡管有的翰林年齡不大,但仍稱之為老先生。到了清朝,則把做相國或兩司撫臺官員也統(tǒng)稱為老先生。時至今日,老先生這一稱謂有多種含義。它不只尊稱,有時還含有戲謔和譏諷的味道。如有人在會上發(fā)言冗長且不著調,旁人勸他說:老先生,你少說兩句吧!
【老頭子】老頭子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個常用詞,有多種用意。年紀大的男子常被稱為老頭兒或老頭子。在北方,老頭子一詞,多是上年紀的妻子對老伴的昵稱。在某些場合下,還指權威高、有威望、歲數大的人。但有時候老頭子卻似乎含有一些輕視的意思,讓被叫者認為是嫌自己太老,不中用了。甚至還帶有蔑視或謾罵的意思,如那臟老頭子。那么,它源出哪里呢?《清朝野史大觀》記載:乾隆三十六年,紀的被任命為四庫全書館的總纂官,負責編修《四庫全書》。盛夏的一天,紀的因體胖,經不起炎熱酷暑,便盤起發(fā)辮,脫掉上衣,袒胸露背地坐在幾案旁校閱書稿。不巧的是,乾隆帝這時踱步走進館來。紀的想穿衣服已經來不及了,便一骨碌鉆人案下,用幃幔裹住身體。過了一會,紀的以為乾隆帝已經走了,便探出頭問館中人:老頭子已經走了嗎?話音剛落,他就發(fā)現(xiàn)老頭子還在他身旁坐著,兩眼正瞪著他在看呢!登時就把他嚇出了一身冷汗。乾隆聽見這句話后一臉冰霜地質問紀的:老頭子三個字作何解釋?大家都為他捏著一把汗,因為如果被視為對皇帝不敬,是犯殺頭的死罪。誰知紀的跪在地上,靈機一動,非常從容地回答:萬壽無疆之謂老,頂天立地之渭頭,父天母地之謂子,故簡稱為老頭子。乾隆聽罷他的解釋,雖然知道是巧言辯解,但這番話也著實中聽,就轉怒為喜地說:朕就原諒你這樣信口亂叫之罪了。 從此,紀曉嵐發(fā)明的老頭子三字便在社會上流傳開來。官場中,常有人效仿他,背后稱自己的上司為老頭子。從它的出處看,老頭子是一種調侃。
【老佛爺】現(xiàn)在,清代的影視劇泛濫,將慈禧太后稱為老佛爺,誤導大家一提到老佛爺就認為是慈禧太后。其實,老佛爺并不是慈禧太后所獨有的,甚至不應她所有,是她強加于自己的。 老佛爺源于清初。清朝是由滿族(先初稱為女真族)建立的王朝,女真族首領被稱為滿柱,滿柱是佛爺曼珠的轉音,是佛爺吉祥的意思。以后代代相傳,清朝建立后,將滿語的滿柱譯為漢語的佛爺,于是佛爺就成了皇帝的特稱。慈禧太后雖獨斷朝政,但她沒有做過女皇,何來老佛爺之稱。慈禧太后為什么被稱為老佛爺呢?其中有一個故事。光緒初年,慈禧為了再度垂簾聽政,使用種種手段為自己大造聲勢。心腹太監(jiān)李蓮英明白主子的心意,令人依照慈禧的模樣在萬壽寺大雄寶殿后面新建了一座觀世音像,接著向太后謊稱萬壽寺大雄寶殿有雙佛顯光。慈禧去之后發(fā)現(xiàn)大雄寶殿還是原來的三世佛,勃然大怒。李蓮英請?zhí)蟮胶蟮钣[,慈禧轉到三世佛后,果然看到一尊觀世音像,李蓮英大喊老佛爺到,在場的大臣們立刻跪下高呼恭迎老佛爺。慈禧太后故作不解地問道是哪個老佛爺啊,大臣們立刻回答道:就是太后您老佛爺!您就是救苦救難的觀音!請您再度垂簾聽政,解救萬民。這一席話讓慈禧太后心花怒放,很快太后老佛爺之稱就舉國上下無人不知了。慈禧太后強奸民意稱她老佛爺,給中國帶來了無盡的災難。
【老壽星】我國自古以來都把長壽老人尊稱為老壽星。民間有一壽星圖,形成了老壽星的固定像:長額突出,美髯長須,容光煥發(fā),精神矍鑠,手托鮮紅的壽桃,懷抱一根龍頭拐杖,慈祥和善,笑瞇瞇地出現(xiàn)在青松、鹿群、桃林之中,F(xiàn)在,老人做壽,兒孫獻上壽桃,應該來自壽星圖。那么,老壽星源自哪里呢?據古書記載,壽星本是一種星座的名字,又名南極老人星。由于它的壽字應了人的年歲長久,而星星猶如日月經天,永不泯滅,所以人們愛把三壽老人(即上壽100歲、中壽80歲、下壽60歲)統(tǒng)稱為老壽星。
【老皇歷】老皇歷比喻陳舊過時的規(guī)矩。那么,皇歷是怎么來的呢?它有個演變的過程。我國自古重視歷法。西漢以前,我國使用六種古歷法,即黃帝歷、顓頊歷、夏歷、殷歷、周歷和魯歷。傳說黃帝歷最為古老。唐朝詩人盧照鄰《中和東歌登封章》:炎圖喪寶,黃歷開璇。黃歷就是黃帝歷的簡稱,所以人們習慣稱歷書為黃歷。另外,黃歷也叫皇歷。因皇歷的封面多用黃色紙張,故也被稱為黃歷。歷朝歷代都有歷法,不過都是以黃歷為基礎。到了唐朝,唐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唐王下令編制了我國第一本雕版印刷的歷書《宣明歷》,并宣布今后歷書必須由皇帝親自審定,官方印刷。從此,歷書就被稱作皇歷了。 皇歷里面記載的歷法,一般是以年為限,第二年就應更新,如果拿去年的皇歷來查看今年的歷法,那一定是錯誤的。因此,過時的老皇歷是使用不得的。不能與時俱進,堅持舊觀念,拿老規(guī)矩辦事,往往容易出錯,就被人們譏笑為老皇歷。
老祖宗的老話大全
老祖宗的老話大全
【1】、 【盧醫(yī)不自醫(yī)】(諺)盧醫(yī):戰(zhàn)國時名醫(yī)扁鵲,家在盧地,故稱。盧醫(yī)為人治病是妙手,卻不能自治。指好醫(yī)生能醫(yī)人而不能自醫(yī)。也泛指名家能治人而不能自治。 也作醫(yī)不自治。
【2】、 【哪個貓兒不吃腥】(諺)指凡是貓就沒有不貪吃魚肉葷腥的。比喻有貪財好色等惡習的人,任何時候都改變不了本性。 也作哪個貓兒不吃葷。 哪個貓兒不偷食。 沒有不吃腥的貓。
【3】、 【年紀不饒人】(諺)年紀:歲數,特指人上了歲數。年紀大了,做事總是力不從心。指人到老年,體質衰退,是生命的規(guī)律,對任何人者口不寬貸。 也作年齡不饒人。 年歲不饒人。
【4】、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諺)千里長的堤壩,會因小小的螞蟻洞而潰決。泛指小小的隱患如不及早防治,會造成不可收拾的大患。 也作千里之堤,毀于蟻穴。 千里長堤,潰于一穴。
【5】、 【錢無耳,可暗使】(諺)錢沒有耳朵,但使用起來卻很聽話,什么事情它都能辦成。舊指錢財魔力無窮,可以暗中運動,能役鬼,能通神。 也作錢無耳,可使鬼。 錢無耳,鬼可使。
【6】、 【請將不如激將】(諺)激:用刺激性的或反面的話鼓動。請將軍出馬交戰(zhàn),不如鼓動他,激他出馬。 泛指正面懇請人做某事,不如采用反激的辦法更有效。 也作勸將不如激將。
【7】、 【窮家愛雞,富家愛狗】(諺)窮人家愛養(yǎng)雞,因為雞能下蛋,蛋可換來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須品;富人家愛養(yǎng)狗,因為狗能看門,起到防偷防盜的功用。指舊時人們養(yǎng)雞養(yǎng)狗,各有所圖。
【8】、 【人無利己,誰肯早起】(諺)人如果不是為了自己的私利,誰肯摸黑趕早下苦辛。舊指只有在名和利的驅使下,人才會辛勤拼搏。 也作人不利己,誰肯早起。 人無利息,誰肯早起。
【9】、 【三歲至老】(諺)一個人從很小時候的言行舉止上,就能看出他一輩子有多大的作為。指人的性情、志趣和氣度,往往到老不變。 也作三歲看大,七歲看老。 三歲看小,七歲看老。
【10】、 【山怕無林海怕荒,人怕老來花怕霜】(諺)有山無林,水土必定流失;大海無魚,就是一片荒海;人老無為,生活無依無靠;花朵見霜,很快就要凋落。指人或物都有最難排解的傷害。
【11】、 【說嘴郎中無好藥】(諺)說嘴:自我夸耀。郎中:稱中醫(yī)醫(yī)生。指喜歡自我吹噓的醫(yī)生,往往沒有治病的本事。也泛指愛自夸的人,總沒有多少真才實學。 也作說嘴大夫沒好藥。
【12】、 【無功不受祿】(諺)祿:俸祿。指沒有建立功勞,就不可無故接受俸祿。也泛指對人家沒有好處,就不可接受人家的饋贈或優(yōu)待。 也作無功受祿,寢食不安。 無功受祿,反受其殃。
【13】、 【先進山門是我大】(諺)LLi門:佛寺大門。指出家當和尚,誰先進山門的,誰的資格就老。借指在同一個單位里,總是按先來后到排位次。 也作先進山門為大。 先入寺門為大。
【14】、 【一年二年,與佛齊肩;三年四年,佛在一邊】(諺)敬佛的人,開始對佛尊敬,一兩年后把佛看得和自己并肩高,三四年后就把佛拋到一邊了。指人的立志很難持久,時間越長越懈怠。
【15】、 【冤仇可解不可結】(諺)只可化解冤仇,不能結下冤仇。指冤仇化解了,就能構成人際間的和諧;冤仇結下了,就會沒完沒了,永無寧日。 也作冤仇宜解不宜結。 冤宜解,不宜結。
【16】、 【贊人陷人皆是口,推人扶人皆是手】(諺)同是一張口,能贊揚人,也能陷害人;同是一只手,能扶助人,也能推倒入。指人應該多做扶助人和贊揚人的事,少做陷害人和損傷人的事。
【17】、 【斬草不除根,萌芽依舊發(fā)】(諺)鏟草如果不連根除掉,來春草根發(fā)芽,又會長出野草。比喻除惡若不徹底,后患無窮。 也作斬草不除根,逢春又發(fā)芽。 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18】、 【仇人相見,分外眼明】心里記著仇恨,故特別注意對方。 明,也說:紅。古華《浮屠嶺》:冤家路窄。正是仇人相見, 分外眼紅。田發(fā)青不由地捏緊了雙拳,差點就撲了過去。
【19】、 【大丈夫報仇,十年不遲】謂遇到事情要沉著,找機會對侍。 類似的: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姚雪垠《李自成》:大丈夫報 仇十年不遲,何況只用等幾個月?氣壞了身體可不值!
【20】、 【 心里邊打鼓】心里直嘀咕,擔心。成語:忐忑不安、惴惴 不安。臺灣林海音《曉云》:我起身,不安地走出屋門外,假 裝著在找什么,心里打著鼓問自己,到底出去不出去?
【21】、 【 大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站在旁邊的人議論吹 倒的樹干有多長。謂自有公論。明代《金瓶梅》:正是:大 風吹倒梧桐樹,自有旁人說短長。這里金蓮使性兒不提。
【22】、 【 滿懷心腹事,盡在不言中】不用語言表達,心意已很明顯。 盡在不言中亦可單用。臺灣林海音《曉云》:當我回眸向 她無可奈何地一笑時,我們真是盡在不言中了。
【23】、 【 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說話動聽,內心毒辣。類似的: 口如蜜罐,心如辣蒜。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二嫂那 人,嘴像蜜罐子,心是蒜瓣子。你來,跟她不好處。
【24】、 【 心記不如筆記】心記容易忘記,筆記能加強記憶。周立 波《暴風驟雨》:蕭隊長記性原也不壞,但遇到當緊的事,就 用筆記下,心記不如筆記,他信服老百姓的這一句老話。
【25】、 【看不見自己的后腦勺】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后腦勺,也 說:后頸窩、脖子后面的灰。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后 腦勺上長瘡,自己看不見以為別人也看不見,那才笑話咧。
【26】、 【 一葉障目,不見泰山】謂看不遠,看不透,見識膚淺。姚雪 垠《李自成》:只是我同他略談數語,也看出他正像一般讀 書人一樣,看事半明半暗;有時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27】、 【公字里頭有半個私字】公、私兩字均含厶,指不可能沒 有私心。西戎《老好干部》:大公無私,哼,公字里頭還有半 個私字哩!什么事出來都有我的份,要這些兒女干啥?
【28】、 【 賣狗皮膏藥】以往有些走江湖的賣藥,吹噓藥的功效,以 求出售。借指說假話,吹牛皮,或耍貧嘴。沙汀《淘金記》: 現(xiàn)在的話都是說得好聽!簡直像扯誑賣狗皮膏藥一樣!
【29】、 【打獵的人有鳥吃】指職業(yè)上的方便,有利。王統(tǒng)照《山 雨》:他還圖這點小便宜?犯不上!人家干的什么,打獵的 人沒有鳥吃?每年到鎮(zhèn)上做這份生意的誰不得送上三五 兩?
【30】、 【 一條藤上的瓜】比喻處境相同,關系密切j多指有血緣 關系或為同一社會階層的人。成語:休戚與共、休戚相關。 劉紹棠《芳年》:不要罵她,她跟我們都是一條藤上的瓜。
【31】、 【印把子在手里】謂掌握政權。相關的:刀把子在手里。 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運氣來到,拿門板也擋不住。朝 廷硬把印把子塞到你手里,你能夠堅決不要,得罪朝廷么?
【32】、 【家有家法,店有店規(guī)】強調要遵守法紀。家、店,亦可換用 其他表示集體單位的詞語。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 家有家法,店有店規(guī)。我們豆腐房,不允許走歪門邪道!
【33】、 【全國一盤棋】從全國全局著眼,合理運作。海外梁厚甫 《海客隨筆》:綜上所述,今天的美國,愛國心已分開了許多 層次。換言之,美國已經不可能全國一條心,全國一盤棋。
【34】、 【海里的船頭也會碰著】世界雖大,也可能相遇。成語:后 會有期。高云覽《小城春秋》:大家擔待些吧,俗話說,船頭 船尾有時會碰著,能放點,就放過,別趕盡殺絕哇!
【35】、 【一手穿針,一手引線】多方設法聯(lián)系。成語:穿針引線。 李英儒《還我河山》:光剩我這沒經過大陣仗的小卒子,一 手穿針,一手引線,帶著雙方重要人物,請出來,送進去。
【36】、 【 既在江邊站,定有望景心】謂來者有意,有目的而來。類 似的:既在神前站,就有看佛心。劉云若《小揚州志》:老弟 你既在江邊站,定有望景心,必定是花錢找樂兒來的。
【37】、 【打鐵先得身子硬】自身條件好,基礎好,才能堅定有力。 《人民日報》(1986,2,25):打鐵先得自身硬。領導不受下 級的禮固然好,但自己不向上級送禮也很重要。
【38】、 【馬勺兒里的蒼蠅,混飯吃】蒼蠅在勺兒里與飯粒相混。指 沒有大志,沒有本領,只是混口飯吃。劉紹棠《蒲柳人家》: 什么鐵嘴?你紅口白牙跑舌頭,馬勺兒上的蒼蠅混飯吃。
【39】、 【 手不能提籃,肩不能擔擔】不會從事體力勞動。語序亦可 換置。老舍《離婚》:您說叫他改行吧,他又手不能提籃,肩 不能擔擔,作個小買賣都不會,這不是眼看著挨餓嗎?
【40】、 【一木難支大廈之將傾】無力挽回失敗的局面。成語:回天 無力。姚雪垠《李自成》:他感覺自己在朝中孤掌難鳴,真 是一木難支大廈之將傾,深深地陷入絕望和憤慨之中。
【41】、 【好花自有人采采】睬諧音,指好人自有人理睬,自然會 受到歡迎!缎≌f月報》(1982,2):是稀泥抹不上墻,是好 花自有人采。五年以后再看吧,看俺留在大李莊不?
【42】、 【亂世出英雄】在混亂的情況下,人的才能容易表現(xiàn)出來。 或說:亂世英雄起四方。李曉明等《平原槍聲》:我常說,你 是有能耐的人,要好好干他一場!俗話說:亂世出英雄!
【43】、 【各打五十大板】對爭訟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給予相同的 懲罰。貌似公正,其實不分是非。張潔《沉重的翅膀》:部 里的事,最近上頭有人說話了,他和田守誠各打五十大板。
【44】、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遇到大的事變,也能保持鎮(zhèn)靜。香 港梁鳳儀《千堆雪》:他的理由其實極不充分,雖說泰山崩 于前而色不變,不應為人事而阻公事,畢竟人的生命寶貴。
【45】、 【跌倒油瓶不扶】連不費力的小事都不愿意做,謂什么都 不管。劉紹棠《蒲柳人家》:她本來長著一雙巧手,卻吃饞 了,呆懶了;平日橫草不動,豎柴不拿,油瓶子倒了也不扶。
【46】、 【 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自有辦法克服困難,不必預先 擔憂。類似的:路走到盡頭會轉彎。葉辛《蹉跎歲月》:事 情總算跑妥了!我早說過,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有辦法的。
【47】、 【抓兩頭帶中間】表揚先進,批評落后,帶動中間。也指先 做最大的、最小的,再做一般的。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 抓兩頭帶中間,已經抓了兩個大鬼,再抓出兩個小鬼來。
【48】、 【騎著馬,好找馬】一方面保留,一方面再選擇。蔣子龍 《喬廠長上任記》:有人在一個單位玩不轉了就托人找關 系,一走了之。這就助長干部身在曹營心在漢,騎著馬找 馬。
【49】、 【紅燒鯉魚吃中段】選擇有利的,選擇所需要的。成語:斷 章取義。李英儒《上一代人》:谷媽媽紅燒鯉魚吃中段,單 捉住這一句話,引申著說:可光有兒子,終歸還缺一面呵!
【50】、 【 一拳打在絮被上,沒有一點反響】指沒有反映,沒有效果。 類似的:一拳打在豬背上,連個印子都不起!肚爻谴呵铩罚 她的反抗就像拳頭砸進棉花里,沒有得到任何反映。
【51】、 【牛打江山馬坐殿】享受別人的成果。或說:人打江山狗 坐殿。成語:坐享其成。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咱們 倆,憑什么在這兒給別人當驢使,讓他們牛打江山馬坐殿?
【52】、 【 如入無人之境】迅猛向前,沒有抵擋。成語:長驅直人。 古華《浮屠嶺》:猶如一員古代的驍勇戰(zhàn)將,單槍匹馬,縱橫 馳騁,如入無人之境,真是出足了風頭,耍盡了派頭。
【53】、 【 勝敗兵家常事】謂有勝利,也有失敗。一帆風順的事情 是沒有的。或說:沒有常勝將軍。明代《水滸》:哥哥休憂: 勝敗乃兵家常事,何必掛心?別生良策,可破連環(huán)軍馬。
【54】、 【維吾爾族姑娘,辮子多】維吾爾族少女發(fā)型多辮。借指把 柄多,容易被人抓住。《短暫的春秋》:你們辮子也確實有 一點,比我強一點。我說過我是維吾爾族的姑娘,辮子多。
【55】、 【少吃咸魚少口干】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省得麻煩。周立 波《山鄉(xiāng)巨變》:我勸你少吃咸魚少口干,不要探這些匡殼 子事了,伢子也大了,再過幾年,他接得腳了,我們怕什么?
【56】、 【 站著進來,躺著出去】活著進來,死了出去,指被殺害。 《法律與生活》(1999,5):這不是你們吹牛的地方,今天這 兩瓶酒不見底,就叫你們站著進來,躺著出去。
【57】、 【 打人不打臉,罵人別揭短】吵架也不能失去控制,不能欺 人太甚。孫犁《風云初記》:打人別打臉,罵人別揭短。誰 不知我們,我們臟,我們自己兜著,沾不到你的身上去!
【58】、 【 打蛇不死,反被蛇咬】消滅不了對方,遭到反擊。類似的: 打蛇不死終是害。張濤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這是何 等大事,得耐心等待時機。不然,打蛇不死死被蛇咬。
【59】、 【 刀不離手,弓不離身】處于戒備狀態(tài)。成語:枕戈待旦。 姚雪垠《李自成》:盡管這群人隊伍不整齊,有的站著,有的 蹲著,卻都是刀不離手,弓不離身,準備著隨時廝殺。
【60】、 【 搖羽毛扇子】戲曲中扮演軍師之類的人物,常手執(zhí)鵝毛 扇,借指出謀劃策。相關的:狗頭軍師。丁玲《太陽照在桑 干河上》:咱們都是老實人,別人有搖羽毛扇的,賽諸葛。
【61】、 【雙日不著單日著】不是雙日就是單日,謂逃避不了。明 代《水滸》:賊老咬蟲,不要慌!我不看宋押司面皮,教你這 屋里粉碎!教你雙日不著單日著,我不結果了你,不姓唐。
【62】、 【一人藏得巧,百人找不到】某人收藏的東西,別人很難尋 找!缎≌f月報》(1980,9):一人藏得巧,百人找不到,雖幾 經風險,這份珍貴的資料竟在柴桶內安然無恙。
【63】、 【 有天沒日頭】沒日頭,看不出時間,也陷于黑暗。指失去 準則,越出常規(guī)。明代《初刻拍案驚奇》:說話的,若如此, 真是有天沒日頭的事了?垂伲炀W恢恢,疏而不漏。
【64】、 【大河流水向東去】我國的長江黃河都東流人海。喻形勢 不能逆轉。成語:大勢所趨。丁玲《太陽照在桑干河上》: 如今是六親同運,大河里的流水向東流,沒法兒挽回的 啦。
【65】、 【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和杭州曾為歷史上有名的繁華 都市,謂可與天堂相比。海外陳若曦《突圍》:從前相信上 有天堂,下有蘇杭,如今相比之下,發(fā)現(xiàn)蘇杭大為遜色。
【66】、 【一場混水一群魚】混亂之中,會出現(xiàn)一批興風作浪的人。 成語:應運而生。周克芹《許茂和他的女兒們》:俗話說:一 場混水一群魚。史無前例的運動,總有一些人應運而生。
【67】、 【金子還是金子換】雙方相當,不吃虧。清代《紅樓夢》: 你是個要強的人,俗語說的,金子還是金子換,誰知竟叫老 ,爺看中了!你如今一來,可遂了你素日心高志大的愿了。
【68】、 【今兒個是今兒個】今天只能如此,沒有別的辦法。成語: 孤注一擲。老舍《駱駝祥子》:光頭也看出不妙,可是還笑 著說:招呼吧,伙計!是福不是禍,今兒個就是今兒個啦!
【69】、 【 鳥有羽,獸有毛,黃瓜茄子赤條條】有的有這有那,有的什 么也沒有,情況不同。《碧海緣》:鳥有羽,獸有毛,黃瓜茄 子赤條條。你光棍講光棍話,我這一大家人吃什么?
【70】、 【瓦罐不離井上破】瓦罐打水,早晚會在井沿上碰破。借 指早晚會出事,難以避免。張賢亮《河的子孫》:你呢,瓦罐 不離井口破,只要來得回數多,老這么下去,非出事不行。
【71】、 【城狐不灌,社鼠不熏】(諺)城墻上的狐貍窩不可用水灌,不然會毀壞城墻;社廟的老鼠洞不可用火熏,不然會燒毀社廟。指邪惡有所憑借便難以清除,常借指帝王左右的佞臣無法鏟除。
【72】、 【船爛還有三千釘】(諺)指木船即使破爛了,也還有三干個鐵釘在。 比喻富家即使敗落,也還有厚實的家底。 也作破船還有三干釘。 大船爛了還有三干個釘。 爛船拾起有三斤釘。
【73】、 【洞房三天沒大小】(諺)洞房:新婚夫婦的房間。新婚三天內,不論年長年幼、輩分高低,都可和新婚夫婦逗樂。指民間習俗,新婚三日,人人都可鬧洞房。 也作新婚三天沒大小。
【74】、 【耳聞是虛,眼見是實】(諺)靠耳朵聽來的是虛的,憑眼睛看到的才是實的。指聽來的信息不可靠,親眼看到才是真實可靠的。 也作耳聞是假,目見始真。 耳聞未可信,眼見方為真。
【75】、 【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諺)輔:頰骨。車:牙床。頰骨和牙床是相互依存的;缺了嘴唇,牙齒就沒了遮攔。比喻相互依存的兩方,一方滅亡,另一方必難幸存。 也作唇亡齒必寒。
【76】、 【覆巢之下無完卵】(諺)指鳥巢翻落下來,巢內的鳥蛋必定全部破碎。比喻整體覆滅,局部也就難以保全。 也作覆巢之下,那有完卵。 毀巢之下,勢無完卵。 破巢之下,焉有完卵。
【77】、 【甘蔗不能兩頭甜】(諺)甘蔗: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主要的制糖原料。甘蔗只有接近根部的地方甜,沒有兩頭都甜的。比喻美事只能占一頭,不能兩頭都占。 也作甘蔗沒有兩頭甜。
【78】、 【狗養(yǎng)的狗親,貓養(yǎng)的貓愛】(諺)狗生的崽子狗知道親,貓生的崽子貓知道愛。比喻自己生的孩子自己疼愛。 也作狗養(yǎng)的狗親,貓養(yǎng)的貓親,不養(yǎng)的不親。 貓下的貓?zhí)郏佛B(yǎng)的狗愛。
【79】、 【瓜熟自落蒂,水到自成川】(諺)川:河流。瓜熟了,瓜蒂自然就掉落;水涌來,水流自然就成川。比喻時機到來、條件成熟,事情就會順利辦成。 也作瓜熟蒂自落,渠開水自流。
【80】、 【好飯不怕晚】(諺)指只要飯好,推遲就餐會吃得更有滋味。也泛指任何美好的事物,早得到反不如遲得到更有意義。 也作好飯不怕晚,趣話不嫌慢。 趣話:幽默、風趣的言談。
【81】、 【家丑不可外揚】(諺)家丑:家庭內部發(fā)生的見不得人的丑事。指家丑不要向外張揚。也泛指人們對于內部的丑事往往盡力遮掩,不向外界宣播。 也作家丑不可外談。 家丑不可外傳。
【82】、 【價高招遠客】(諺)遠客:遠處的客商。只要肯出高價,路途再遠,也會有客商把貨送上門來。指只要舍得出高價,就不愁買不到缺貨。也借指只要舍得出高額酬金,就不愁引不來人才。
【83】、 【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諺)江山:江河山川。稟性:也作秉性,先天秉賦的性格。指江山的面貌容易改變,人的本性卻難改。 也作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山河容易改,秉性最難移。
【84】、 【狂風不竟日,暴雨不終朝】(諺)竟日:整整一天。終朝(zha。):從早到晚?耧L暴雨雖然猛烈,但不會持續(xù)一整天。比喻苦難的日子不會長久。也比喻人力量越猛,越不能持久。
【85】、 【冷手撾不著熱饅頭】(諺)撾(zhua):抓。饅頭:饃饃。指冰冷的手難抓熱饃饃。比喻時機不到辦不好事,或方法不對頭難辦成事。 也作冷手難抓熱饅頭。 冷手抓不住熱饃饃。
【86】、 【籬牢犬不入】(諺)籬:籬笆,用竹竿或木條扎起的圍墻;h笆扎得牢固,野犬就鉆不進來。比喻防范嚴實,壞人就沒有可鉆的空子。 也作籬牢處犬難穿。 籬笆扎得緊,野狗鉆不進。
【87】、 【立得正,不怕影兒歪】(諺)只要身子站得端直,就不怕影子歪斜。 比喻人只要行為正,作風好,就不怕別人說三道四,惡意誹謗。 也作立得正就不怕影兒斜。 立得正不怕影子歪。
【88】、 【兩國相戰(zhàn),不斬來使】(諺)兩個國家交戰(zhàn),彼此都不殺害對方派來的使者。指交戰(zhàn)雙方派來的使者是交換信息的,應該受到保護。 也作兩國交兵,不拒來使。 兩軍交戰(zhàn),不殺來使。
【89】、 【路上說話,草里有人】(諺)在路邊說話,要謹防草叢中有人偷聽。 指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說話總要注意保密。 也作路上講話草兒應,河邊講話魚兒聽。 大路講話,草窩有人。
【90】、 【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諺)沒有家親作內應,就不會引來外部的邪魔鬼怪。指外部的邪惡分子到內部來搗亂,總是內部有人勾引。 也作沒有家賊引不進外鬼來。 無家鬼送不了家人。
【91】、 【明人不做暗事】(諺)明人:光明磊落的人。暗事:背地里做的見不得人的事。指明人做事正大光明,絕不鬼鬼祟祟,搞陰謀詭計。 也作明人無暗事。 明人不做暗事,好漢不使暗拳。
【92】、 【明人點頭即知,癡人拳打幣曉】(諺)指對悟性高的人,只需點頭暗示,他就會領悟你的意思;對愚蠢的人,縱然動起手來,他還是不會明白。 也作明人點頭即知,癡人棒打不曉。
【93】、 【牡丹不帶娘家土】(諺)牡丹:牡丹花,人稱富貴花,艷麗豐滿,是著名的觀賞植物。娘家土:特指牡丹移植之前的原地土。指移植牡丹,必須把根部原帶的泥土洗干凈,才能移植成功。
【94】、 【男人要俏一錠墨,女人要俏三分白】(諺)一錠墨:像墨錠一樣通身黑衣。三分白:艷色裝束夾帶幾分白色。指在服裝上,男子要想俏美,就穿一身黑色;女子要想俏美,就帶幾分白色。
【95】、 【泥菩薩也有個土性兒】(諺)用泥土捏成的菩薩偶像,也還有個土性兒。比喻是人總有自己的脾氣和個性,不可能人人都一樣。 也作泥人還有個土性子。 泥捏的啞巴羅漢也有土性子。
【96】、 【寧可折本,不可餓損】(諺)折(she)本:虧損本錢。本指做生意寧可虧損本錢,也不能餓傷身體。 泛指錢財上受損不要緊,只要把身體保護好。 也作寧可折本,休要饑損。
【97】、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行】(諺)身居高位,自己的行為端正,不發(fā)令下屬也會跟著你行事;自己的行為不正,縱然發(fā)令也沒人聽你的。指待人處事,關鍵是要以身作則。
【98】、 【棋錯一步,全盤輸光】(諺)指下棋如果關鍵性的一步走錯,就會導致整盤棋輸掉。也比喻做事在關鍵處發(fā)生失誤,就會導致全局失敗。 也作棋錯一著滿盤輸。 棋錯一著,滿盤皆輸。
【99】、 【曲木惡直繩,重罰惡明證】(諺)直繩:木工賴以削直木材的墨線。 明證:確鑿的證據。彎曲的木材最恨直繩,犯下重罪的人最恨明證。 指邪惡犯罪之人最怕公正的審判者鐵證在手。
【100】、 【人各有志,不可相強】(諺)人的志趣各自不同,不可勉強別人服從自己。指要尊重別人,承認志趣的個性化。 也作人各有志,相強無益。 人各有志,豈能勉強。 人各有志莫強求。
【101】、 【人少好過年,人多好種田】(諺)過年,人少了可以多享受;種田,人多了自然收效快。指享受時人宜少,干活時人宜多。 也作人少好吃飯,人多好干活。 人多好做活,人少好吃饃。
【102】、 【日親日近,日遠日疏】(諺)親友之間,經常接觸往來,關系自然親近;如果不經常接觸往來,那就自然疏遠了。指親友之間要經常聯(lián)系,以加深情誼。 也作日遠日疏,日親日近。
【103】、 【山不轉路轉】(諺)山是固定的,不會轉動,但圍繞著山轉的路卻是可以隨意鋪修的。比喻任何事物都不是固定不變的。 也作山不轉路轉,石頭不轉磨轉。 山不轉路轉,河不轉水流。
【104】、 【瘦駱駝強似象】(諺)駱駝再瘦,負重遠行,頂個大象。比喻富家衰落,家底也比平常人家厚實。也比喻世家破敗,威勢也還不可輕視。 也作瘦駱駝尚有千斤肉。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105】、 【死知府不如一個活老鼠】(諺)知府:舊時州府最高的行政長官。 知府一下了臺,無官無職,在人們眼里,連只活著的老鼠也不如。舊指官場重在權勢,權勢在人情在,權勢沒人情滅。
【106】、 【土相扶為墻,人相扶為王】(諺)扶:扶持。就像土與土相扶持才能壘起高墻,人得到人的扶持,才能成就大事。指要成大事,離不得眾人的協(xié)助。 也作土幫土成墻,人幫人成王。
【107】、 【望山走倒馬】(諺)望見山就加鞭,把馬趕死也還不到山的跟前。 指山看起來近,實際距離很遠。也泛指要到達目的地,還要作走較長路程的準備。 也作望山跑死馬。 望城跑死馬。
【108】、 【瞎子不怕刀,聾子不怕銃】(諺)銃:火銃,一種舊式火器。瞎子不怕刀,是因為看不見刀砍來;聾子不怕銃,是因為聽不見銃的響聲。 比喻愚昧無知的人看不到險情,所以做事莽撞。
【109】、 【先生講書,屠夫講豬】(諺)先生:教書先生。屠夫:以宰殺豬羊為專業(yè)的人。教書的先生說起話來總離不了書,殺豬的屠夫說起話來總離不了豬。指人們在談話中總離不了本行的話題。
【110】、 【先長的眉毛,比不上后長的胡子】(諺)眉毛是人一生下來就有的,胡須是年長以后才生的;人敬重的是后生胡須的長者,而不是先長眉毛的少年。借指有作為的人,往往是后來者居上。
【111】、 【新安茅廁香三天】(諺)茅廁:茅房,廁所。新砌好的茅房總能保持三天沒臭味。比喻素質差的人或事物,開頭還好,往后就一天不如一天。 也作新開茅廁三天香。 新砌茅廁三天新。
【112】、 【學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諺)麟角:麒麟的角,極為稀罕。指從學的人一哄而起,多得像牛毛;而真正學成的人卻像麒麟頭上的角一樣,極為罕見。 也作學如牛毛,成如麟角。
【113】、 【有錢難買回頭看,頭若回看后悔無】(諺)回頭看:回頭再檢點一番。指經;叵脒^去的失誤,可以避免許多后悔和煩惱。也指事情做完后,再檢查一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遺漏或失誤。
【114】、 【與鳳同飛,必出俊鳥;與虎同眠,沒有善獸】(諺)和鳳凰同飛的自然是善鳥,和猛虎同穴的必定是惡獸。比喻與英雄豪杰在一起,就會變得勇敢、智慧;與壞人在一起,就會變成壞人。
【115】、 【冤有頭,債有主】(諺)報仇找對頭,討債找債主。指報仇討債,各有其主。也指出了事,總有人要承擔責任。 也作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冤有冤家,債有債主。 債有主,冤有頭。
【116】、 【 路上行人口似碑】指行人到處傳說。成語:有口皆碑。 明代《石點頭》:常言鐘在寺里,聲在外邊,又道路上行 人口似碑,好歹少不得有人傳說,如何禁得人口嘴呢!
【117】、 【泥佛勸土佛】雙方情況相同,勸說沒有意義。佛,也說: 菩薩。明代《金瓶梅》:我的哥哥,你自顧了你罷,又泥佛勸 土佛!他也成日不著個家,在外養(yǎng)女調婦,又勸人家漢子!
【118】、 【遠說不如樣子】比實物比空說有力量。劉澍德《橋》:遠 說不如樣子比,今年我們每畝增產一成,自己就心滿意足 了,可是我省九個農業(yè)社有的增產二成,有的增產到三成 二!
【119】、 【 人無前后眼】人不可能預知一切,料事如神。相關的:人 有前后眼,富貴一千年。趙樹理《邪不壓正》:人沒前后眼, 早知道有這些麻煩,咱不會早給閨女找個婆家打發(fā)出去!
【120】、 【當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搞陰謀詭計。類似的:當面做 人,背后做鬼。王朔《編輯部的故事》:你早說不喜歡我,我 抬腿就走,一句話都不說。何苦當面說好話,背后下毒手。
【121】、 【 快刀打豆腐,兩面光】指兩面討好,或使雙方滿意。或說: 刀切豆腐兩面光。清代《活地獄》:黃大老爺這樣一做,算 是快刀切豆腐,兩面光,上司也敷衍了,同寅也瞞過了。
【122】、 【賣什么吆喝什么】做什么事情,說相應的話。老舍《離 婚》:老李已經把他心中的那點詩意要在她的身上具體 化了,她像門外小販似的,賣什么吆喝什么,把他的夢打 碎。
【123】、 【得著風便扯篷】善于抓住時機,或會鉆空子。老舍《正紅 旗下》:他要求自己更進一步:是呀,趕上了風,還不拉起 帆來嗎?可是,到底牛牧師支持他不呢?他心里沒有底。
【124】、 【送上門的買賣主動出售】指事情出于主動自愿。明代 《西游記》:他兩個化齋來,一定尋師父吃;尋不著,一定尋 著我們門上。常言道:送上門的買賣好做。且等慢慢地捉 他。
【125】、 【 泥人禁不起雨打】指禁不起考驗。韓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網》:棉花架不住風吹,泥人禁不起雨打。我只擔心,往 后豆腐房辦紅火了,他挎兜兒里有了錢,再去走歪歪道兒!
【126】、 【說你胖,你就喘】多指禁不起夸獎。一經表揚就真以為 自己好得不得了。姚雪垠《李自成》:你別逞能,越說你咳 嗽你越發(fā)喘!我告訴你新的探報,你別當我們的事兒很輕 松。
【127】、 【一時貓臉,一時狗臉】人態(tài)度善變,忽冷忽熱,或容易翻 臉。類似的:半邊人臉,半邊狗臉。張行《武陵山下》:你也 想學聶胡子的樣,一時貓臉一時狗臉的,好叫我們上當嗎?
【128】、 【出工一窩蜂,干活磨洋工】指缺乏勞動紀律,不認真干活, 沒有效率。葉辛《蹉跎歲月》:這些年來出工一窩蜂,干活 磨洋工,記工按人頭,耕作胡亂弄。糧食產量老是上不去。
【129】、 【 巧者多勞拙者閑能】干的人做得多,辛苦;笨拙者做不 了,反而清閑。成語:能者多勞。明代《西游記》:那呆子 笑我哩!正是巧者多勞拙者閑,老孫這般舞弄,他倒自 在。
【130】、 【弓弦拉得太緊】事情做到極限,或做得過了頭,適得其 反。類似的:力大使翻了船。羅廣斌等《紅巖》:我不喜歡 你這種怪脾氣,老是無休止地干,弓弦拉得太緊,也會斷 的。
【131】、 【 見風使舵,望水彎船】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變通的辦 法。成語:隨機應變。周立波《山鄉(xiāng)巨變》:雖然他一向愛 走直路,不會拐彎,這會也不得不見風使舵,望水彎船了。
【132】、 【水路不通走旱路】另想辦法,另找出路!懂吘褂新晞贌o 聲》:現(xiàn)在農民開始得到實惠,水路不通走旱路,小春不小, 大有高頭,種植方面的這些改革,是農民老早以來的心愿。
【133】、 【 以毒攻毒,以火攻火】以相同的方法來對待。清代《紅樓 夢》:這個正好,就叫做巧姐兒好。這個叫做以毒攻毒, 以火攻火的法子。姑奶奶定依我這名字,必然長命百歲。
【134】、 【今天種瓜,明天點豆】謂做事無計劃,精力不集中;蛘f: 今日種豆,明日種瓜。廣播講座《成才之路》:好高務遠,朝 三暮四,今天種豆,明天種瓜,到頭來只能是一無所獲。
【135】、 【開船便遇打頭風】謂事情開始就遇到阻力。成語:出師 不利。清代《兒女英雄傳》:屋漏更遭連夜雨,船行又遇打 頭風。偏偏從工完這日下雨起,一連傾盆價的,下1 的大雨。
【136】、 【 挖自己的肉,補人家的瘡】損害自己,幫助他人。成語:挖 肉補瘡。黃谷柳《蝦球傳》:世界事,道理很漂亮,做起來全 不是那末一回事,挖自己的肉,補人家的瘡,我不干。
【137】、 【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傷害別人,又給一點安慰。成 語:又打又拉、恩威并施。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我 不是三歲兩歲的小孩子,用不著打一巴掌,給一個甜棗吃。
【138】、 【 推出午門問斬】北京故宮有午門,皇帝賜死的人在午門 外問斬。借指不分青紅皂白,一律排斥。浩然《艷陽天》: 不論人家進步不進步,只要是成分不好,就推出午門問 斬!
【139】、 【 你當十年官,我十年不偷!坎蛔寣Ψ阶プ“驯。何士 光《鄉(xiāng)場上》:你當你的官,你當十年官,我馮幺爸十年不 偷牛。做活路國家這回是準的,我看你又把我咋個 辦?
【140】、 【床錦被遮蓋】原指以結婚來掩蓋男女在婚前的性行 為,借指掩蓋丑聞、真相。明代《古今小說》:雖然如此,也 虧陳小姐后來守志,一床錦被遮蓋了,至今河南府傳為佳 話。
【141】、 【 黃花菜涼了】拖延過久,失去時機。類似的:湯冷了,菜 涼了。成語:事過境遷。賈平凹《廢都》:我早讓你去找院 長,后來才知道你沒有去,現(xiàn)在再不抓緊,黃花菜就涼了!
【142】、 【 米不夠,水來湊】謂降低質量,湊足數量。類似的:貂不 足,狗尾續(xù)。楊沫等《青藍園》:汪不進行調查采訪就杜撰 文章,米不夠水來湊,不僅觸法,這也是職業(yè)道德所不容。
【143】、 【一鋤頭是動土,兩鋤頭也是動土】不論做多少次,反正事情 性質都是一樣。清代《十二樓》:那也顧他不得,一鋤頭也 是動土,兩鋤頭也是動土,有心行一番霸道,不怕他不依。
【144】、 【 羊群里跑出駱駝來】指突出,優(yōu)秀。類似的:谷子地里長 出一棵高梁。成語:出類拔萃。清代《紅樓夢》:如今你還 了得,羊群里跑出駱駝來了,就只你大,你又會做文章了!
【145】、 【 舊的不去,新的不來】謂新陳代謝是普遍規(guī)律,無須留戀 舊的。類似的:腐肉不去,新肉不長。臺灣梁實秋《雅舍小 品四集》:要教導父母,莫要心疼,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146】、 【挨上好鄰家,吃酒又戴花;挨上壞鄰家,披麻又戴枷】(諺)披麻:披麻戴孝,指遭殃死人。戴枷:罪犯戴上枷鎖。好鄰居會給自家?guī)砗锰,壞鄰居會給自家?guī)聿恍。指擇鄰非常重要?/p>
【147】、 【兵家勝負,自古無!浚ㄖV)兵家:帶兵打仗的軍事家。指行軍打仗,自古以來勝敗沒有定準。也泛指做事受挫折、遭失敗總是在所難免。 也作勝敗是兵家之常。 輸贏勝敗,兵家常事。
【148】、 【不戀故鄉(xiāng)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諺)恩:恩惠。指生養(yǎng)自己的故鄉(xiāng)雖好,但也不必留戀,哪里能給自己好處,就可以在哪里安身落戶。 也作莫道故鄉(xiāng)生處好,受恩深處便為家。
【149】、 【朝士爭榮,宮人妒寵】(諺)朝士:朝里的群臣。宮人:宮里的嬪妃宮女。朝里官員們爭的是名位官爵,妃嬪宮女們爭的是皇帝的寵幸。指在權勢寵幸集中的環(huán)境里,爭奪與妒忌是必然的。
【150】、 【成則為王,敗則為虜】(諺)舊指在政治斗爭中,成功的就是王侯,失敗的就是賊寇。指歷史上人們往往只以成敗論英雄。 也作成則公侯敗則賊。 勝者王侯敗者賊。 敗為寇,成為王。
【151】、 【春算命,夏郎中,秋道士,冬裁縫】(諺)郎中:醫(yī)生。春天是一年之始,(來源 )算命的人多;夏天氣候炎熱易生病,醫(yī)生走紅;秋天收獲季節(jié),道士化緣方便;冬天寒冷要添衣服,裁縫生意忙。
【152】、 【當差不自由,自由不當差】(諺)差(chai):差役。指當差役的,受上司或主人的指使與管束,身不由己,不得自由;要想自由,只有不當差。 也作當差不自在,自在不當差。
【153】、 【凡事留人情,日后好相見】(諺)凡做事要給人多留情面,以便日后再見面時好相處。指待人處事要寬厚,為日后留有余地。 也作凡事留人情,后來好相會。 萬事留人情,后來好相見。
【154】、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諺)馮唐:漢文帝時名臣。李廣:漢武帝時名將。指文帝以年老為由不重用名臣馮唐,武帝因李廣非皇親而不予其爵位。泛指真正的人才往往不被賞識,不被重用。
【155】、 【逢橋須下馬,過渡莫爭先】(諺)過橋時必須下馬步行,渡小時不可爭先恐后地上下船。泛指在出門上路時要特別注重安全。 也作逢橋須下馬,有路莫登舟。 臨橋須下馬,過渡莫爭船。
【156】、 【告人死罪得死罪】(諺)誣告別人犯死罪的,自身就得判死刑。指平白無故誣陷別人,在法律上就要承擔相應的罪名。 也作告人徒得徒,告人死得死。 徒:古代五刑之一,即徒刑。
【157】、 【家看女,村看男,露貧顯富是孩子的臉】(諺)指家庭是否和睦、興旺,從女人身上可以看出;村莊是否有生氣,從男人的精神面貌上可以看出;家道是貧是富,從孩子的面顏上可以看出。
【158】、 【九個月長蟲吃耗子,三個月耗子吃長蟲】(諺)長蟲:蛇。耗子:老鼠。一年之中,有九個月是蛇吃老鼠;因為蛇要冬眠,冬季的三個月是老鼠吃蛇。比喻強者也有被弱勢一方制服的時候。
【159】、 【開店不怕大肚漢】(諺)大肚漢:飯量、酒量很大的人。指開著的酒店飯店,正歡迎那些酒量、飯量大的顧客。泛指顧客消費多,商家自然就贏利多。 也作開起酒飯店,不怕大肚漢。
【160】、 【麻雀飛過也有影子】(諺)麻雀:家雀,鳥的一種。指麻雀雖小,但飛過去也會留下影子。比喻做事無論怎樣隱秘,總會顯露出形跡。 也作麻雀飛過也能看到影兒。 麻雀飛過還留個影。
【161】、 【沒了王屠,連毛吃豬】(諺)王屠:姓王的屠夫。指沒了王屠夫,就得吃沒煺毛的豬肉。比喻缺了某個緊要人物,事情就辦不成。 也作沒有張屠夫,就吃連毛豬。 死了王屠,連毛吃豬。
【162】、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諺)安傅:附著在哪里。指毛是附著在皮上的,皮要是不存在,毛就無從附著了。比喻事物失去了借以生存的基礎,便無法存在。 也作皮且不存,毛將焉附。
【163】、 【千朵桃花一樹生】(諺)盛開的眾多桃花,都是一棵樹上生出的。比喻一母同胞,總是親如骨肉。也比喻兒女雖強,總離不開生身的娘親。 也作干朵桃花,一樹所生。 干朵鮮花一樹開。
【164】、 【前三十年看父敬子,后三十年看子敬父】(諺)指人前半輩子,正在成長之年,眾人看重他,是看在他父親的情面上;后半輩子,父親老了沒作為,眾人敬重他父親,是看在兒子的情面上。
【165】、 【饒人不是癡漢】(諺)饒:饒恕,寬容。遇事能寬容別人,這不是癡呆的表現(xiàn)。指寬容是聰明人的行為。 也作饒人不是癡,過后得便宜。 饒人不是癡,癡漢不饒人。 饒人三分不為癡。
【166】、 【人人有面,樹樹有皮】(諺)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臉面,就像每一棵樹都有樹皮圍裹一樣。指人人都應該珍愛自己的面子,維護人格尊嚴。 也作人有臉,樹有皮。 人人有臉,樹樹有皮。
【167】、 【樹大招風】(諺)樹木高大了,就容易招來大風。常比喻名聲大或權勢重了,就容易招來非難、嫉妒與仇恨。 也作樹大招風,官大招禍。 樹大招風,錢多惹事。 樹大招風,名高招忌。
【168】、 【拴著的馴馬拉五百,沒籠頭的野馬馱三千】(諺)馴馬:馴服的家馬。籠頭:用皮條編成的戴在騾馬頭上的套具。指家馬負重力小,野馬負重力大。比喻死守家門沒出息,出外闖蕩長才干。
【169】、 【未窮先窮不窮,未富先富不富】(諺)家業(yè)將窮時,趕緊作過窮日子的打算,便不至于窮倒;家業(yè)未富時,就按富家的排場過活,肯定富不起來。指早作窮打算不受窮,早作富打算必不富。
【170】、 【小洞不堵,大洞吃苦】(諺)比喻問題要及時發(fā)現(xiàn)和解決,一旦造成大的禍患,就會無法收拾,后悔不及。 也作小洞不補,大窟窿難堵。 小孔不堵,大孔冤苦。 小眼不補,大來叫苦。
【171】、 【閻王好見,小鬼難擋】(諺)求見閻王還容易,和閻王手下的小鬼打交道卻很難。比喻首領人物還好應付,辦事人員反而會百般刁難。 也作閻王好說,小鬼難纏。 閻王好見,小鬼難求。
【172】、 【一個虛,百個虛;一個實,百個實】(諺)一個是虛假的,可以懷疑其他也是虛假的;一個是真實的,可以判斷其他也是真實的。指從一件事上或一個人的行為中,可以推斷出同類的結果。
【173】、 【一回見面二回熟】(諺)頭次見面是陌生人,二次相見就是熟人了。 指人們的社會交往,由生到熟,很容易交上朋友。 也作一次相交,二次相熟。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四回成朋友。
【174】、 【一夜夫妻百夜恩】(諺)夫妻之間,哪怕只有一夜同床共枕的生活,恩情也是很深的。指夫妻感情不比其他,必須珍惜。 也作一夜夫妻,百日恩義。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
【175】、 【衣莫若新,人莫若故】(諺)衣服要新的,朋友要舊的。指衣服總是新的好,友情總是舊的好。 也作衣不厭新,人不厭故。 衣是新的好,人是舊的好。 衣裳是新的好,人總是舊的好。
【176】、 【捉賊須捉贓,捉奸須捉雙】(諺)捉賊必須拿到他的贓物,捉奸必須抓著犯奸的男女雙方。指判處偷盜與奸情案件,重在有真憑實據。 也作捉賊見贓,捉奸見雙。 捉奸要雙,捉賊要贓。
【177】、 【有肉解百憂,有酒解千愁】以美味醉飽來消除憂愁。韓志 君等《古船女人和網》:把旁邊桌上的剩酒剩肉一齊端到 蘇小個子面前,笑嘻嘻地說:來!有肉解百憂,有酒解千 愁。
【178】、 【夾心餅干兩頭咬】兩面不討好,兩頭受氣。香港唐人《金 陵春夢》:我們所擔心的,乃是既得不到中央愛護,又得不 到民間諒解,到那時候做了一塊夾心餅干兩頭咬,豈不甚 慘?
【179】、 【會說的不如會聽的】會說的能編造,會聽的能夠發(fā)現(xiàn)破 綻。意即說得再好,也能聽出用意。從維熙《泥濘》:他當 然不會直接告訴我,可是會說的不如會聽的,他就是這個意 思。
【180】、 【把舌頭伸直了再說】話斥責人說話不利落,或不在理。類 似的:用搟面杖把舌頭搟搟。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 你該用搟面杖把舌頭搟搟了吧?話內話外,咋這么多彎 兒!
【181】、 【舌頭嚼爛了不能當肉吃】斥責人胡說八道,損人不利己。 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擋得住千人手,捂不住百人 口,誰愛說啥就任他說去。我就不信,舌頭嚼爛了能當肉 吃!
【182】、 【兵家兒早識刀槍】家庭環(huán)境對兒童成長有利或有影響。 廣播講座《成才之路》:兵家兒早識刀槍,如若社會又給他 們以縱橫馳騁的廣闊舞臺,他們的才能就會很快被社會所 承認。
【183】、 【井里蛤蟆沒見過多大的天】謂知識少,見識淺,眼光短。 成語:坐井觀天、井底之蛙。清代《醒世姻緣傳》:所以連青 州府城門也沒得出來走一步,真是井底蛤蟆沒見什么天 日。
【184】、 【啞巴吃扁食,心里有數】扁食,即餃子。指嘴上沒說,沒表 示,心里明白。扁食,也說:餃子、蠶豆。老舍《駱駝樣子》: 祥子,我說你呢,你才真是啞巴吃扁食,心里有數兒呢。
【185】、 【烈火見真金】比喻經過考驗,才能看出好的品質。相關 的:真金不怕火煉。馬烽《劉胡蘭傳》:不能棗子核桃一齊 數。通訊員里有的是硬骨頭。張大爺說得對,烈火才見真 金哩!
【186】、 【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原為宋代理學家要求婦女守節(jié)的 話,現(xiàn)引申為:決不喪失氣節(jié)。張恨水《啼笑因緣》續(xù)集:你 在關外混嗎?餓死事小,失節(jié)事大,你怎么跟亡國奴后面去 干
【187】、 【不是吃素的】不吃素,則吃葷,需要油水。指敲詐,動武 等。清代《官場現(xiàn)形記》:再加派去的委員亦并不是吃素 的,萬太尊斟酌送些,他再借些,自然大事化小,小事化無 了。
【188】、 【驢糞球,外面光】指外表還可以,內里很糟。浩然《艷陽 天》:人家主人專意要這樣。人家不圖驢糞球子外面光,圖 的是缸里點燈里頭亮。蕎麥面的肉包子,別看皮黑,一兜 肉!
【189】、 【溫吞水退不得毛】殺豬,殺雞鴨,都需用開水退毛。此指 不果斷,不明朗。圖書:溫吞水退不得毛,鈍刀子割不得 肉。態(tài)度曖昧,模棱兩可,吞吞吐吐,欲說不說,全是不行 的。
【190】、 【吃人家飯,給人家干】在經濟上受人控制;蛘f:受人一 飯,聽人使喚/端人家碗,服人家管。馬烽西戎《呂梁英雄 傳》:吃人家的飯,就給人家干。人家讓干啥還不是個干 啥。
【191】、 【 端人家碗,受人家管】在經濟上依賴別人,即被人控制。 反義說:不端他人碗,不受他人管?棕省犊嗳藘骸罚憾怂 碗,受他管,我們吃他家飯,打死也還不是打死了!氣他 甚?
【192】、 【 正沒窟窿下蛆,來了個賣藕的】藕內有孔(窟窿),藕、偶諧 音。謂偶然(碰巧)遇到了一個機會。劉彥林《春風得意》: 正沒窟窿下蛆,來了個賣藕的。丁世宗頓時來了精神。
【193】、 【船多不礙江,車多不礙路】謂互不妨礙。明代《金瓶梅》: 我也不多著個影兒在這里,巴不得來總好。我這里也空落 落的,得他來與老娘做伴兒。自古船多不礙港,車多不礙 路。
【194】、 【丑媳婦也得見公婆】謂有什么錯誤缺點,無法隱瞞,早晚 也要讓人知道。相關的:丑媳婦怕見公婆。池莉《來來往 往》:再說丑媳婦總要見公婆,將來林株總是要與他們見面 的。
【195】、 【 為別人的豆子,炒爛自己的鍋】為幫助別人,犧牲了自己的 利益。張恨水《夜深沉》:您早知道我是個熱心的人 吧!就為了這一點,常常為著別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 鍋。
【196】、 【呼風風來,揮雨雨去】具有駕御形勢的高超能力。成語: 呼風喚雨。張潔《無字》:朦朧中我又看見上知天文、 下知地理、呼風風來、揮雨雨去的諸葛亮,如何地運籌帷 幄。
【197】、 【 藝多不壓身壓身】指成為負擔。技能多沒有壞處。壓, 也說:礙。姚雪垠《李自成》:藝多不壓身。日后你們要是 不愿跟著老子打江山,可以到南京去跑馬賣解,餓不了肚 皮。
【198】、 【雞窩里出鳳凰】指條件差的地方,出現(xiàn)了人才,或做出了 成績。雞窩,也說:老鴰窩、山窩窩。汪曾祺《大淖記事》: 鐵匠里出了這樣一個一表人才,真是雞窩里飛出了金鳳 凰。
【199】、 【 掰不開鑷子夾得緊,松不開】多指忙不過來。相關的: 掰不開蒜。浩然《山水情》:就是眼下的活兒正緊得掰不開 鑷子,出去太多的人,社員有意見,我在班子里也不好說 話。
【200】、 【柳樹開花沒結果】柳絮沒有果實。借指事情沒有結果, 沒有好收場。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他說命太苦,頭 一回說親說了個你,鬧了一回子,誰知道柳樹上開花:沒結 果。
【201】、 【和尚拖木頭,做出了寺拖】木頭造寺。寺、事諧音,謂出 事,出了問題。明代《西游記》:這是玉旨來拿你,不當小 可。我父子只為受了一炷香,險些兒和尚拖木頭,做出了 寺!
【202】、 【無風三尺浪】原形容海洋波濤。借指造謠生事。成語: 興風作浪!多圎惥齻鳌罚喝伺鲁雒i怕壯。鄧麗君名噪海 內外,一言一行常起地震。真是無風三尺浪,有風浪千 尺。
【203】、 【牛不喝水強按頭】強迫沒有用。喝水,也說:吃草!侗 京日報》(1985,2,13):強扭的瓜不甜。如果牛不吃草強按 頭,硬要人家棄長就短,到頭來,只能是事與愿違。
【204】、 【拳頭大的是哥哥】以力壓人,無理可講,誰力氣大就聽誰 的。《橋隆飆》:俗語說:拳頭大是哥哥,個頭壯是強梁。在 大樹底下,哪能有小草的露水?你我兄弟怎么能寄人籬 下?
【205】、 【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借指勢所必至,無法避免。成語:勢 在必行。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然而這里仍得舉,因為 寫到這里,必須有例,所謂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者是也。
【206】、 【 荒年傳亂話】荒亂的年代,人心不安定,多有謠傳。茅盾 《林家鋪子》:師傅,隨他們造謠去,你不要發(fā)急;哪陚鱽y 話,聽說是鎮(zhèn)上的店鋪十家有九家沒法過年關,時勢不好。
【207】、 【百無一有,百巧百窮】(諺)百無一有:技藝上樣樣都想學得的人,結果是一樣也學不到手。百巧百窮:各種技藝都會,但不能精通一門,總不免受窮。指掌握技藝貴在專精,不可貪求全面。
【208】、 【別人求我三春雨,我去求人六月霜】(諺)三春雨:春季第三個月的雨。六月霜:六月天降的霜。別人求我就像暮春的雨一樣平常,我求別人卻像六月的霜一般罕見。指伸手向人求助非常難。
【209】、 【不會念經,休做和尚;不會绱鞋,休做皮匠】(諺)绱鞋:把鞋幫、鞋底縫到一起。指會念經文的,才有資格當和尚;會绱鞋的,才有資格當皮匠。泛指干哪一行的,必須熟悉哪一行的業(yè)務。
【210】、 【不怕賊偷,就怕賊惦記】(諺)賊偷一次,損失不會嚴重;怕的是賊盯上之后,摸清底細,再下手就損失慘重了。指要嚴密防范壞人在長時間內打你的主意。 也作不怕賊偷,就怕賊想。
【211】、 【不識風云事,休在山里行】(諺)風云事:風云無常的天氣變化。指山中風云變幻不定,摸不準天氣變化的規(guī)律,就不要在山中行走。比喻社會人事復雜多變,沒有適應能力就難在其中周旋。
【212】、 【出處不如聚處】(諺)出處:物品的原出產地。聚處:物品的貿易所在地。指物品在原產地不如在貿易場所充足。也指從原產地購物,遠不如從貿易場所購物方便。 也作產處不如聚處。
【213】、 【慈不掌兵,義不主財】(諺)生性仁慈的人,不宣統(tǒng)領軍隊;行俠仗義的人,不宜主管錢財。指掌兵的不宜講仁慈,主財的不宜講情面。 也作仁不統(tǒng)兵,義不聚財。 義不主財,慈不主兵。
【214】、 【打鐵先得本身硬】(諺)指鐵匠自身強壯有力,才能把鐵打好。比喻處理問題或從事工作,必須自身的思想作風、才學技能過硬,才能得心應手。 也作打鐵得要鐵砧硬。 打鐵先得鐵錘硬。
【215】、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諺)該采取果斷措施時卻優(yōu)柔寡斷,其結果是反而遭受禍亂。指處理問題,貴在果斷。 也作當斷不斷,必留后患。 當斷不斷,自遭其亂。 當斷不斷,必惹麻煩。
【216】、 【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諺)人參:滋補珍品。貂皮:貂的皮毛,是御寒珍品。烏拉草:纖維堅韌,為制作草鞋、草褥等的優(yōu)質材料。指人參、貂皮、烏拉草是東北珍貴的特產。
【217】、 【好貓兒不吃雞,好男兒不欺妻】(諺)就像好貓兒不吃雛雞一樣,好漢子絕不欺凌自己的妻子。指丈夫對妻子,只應有愛護的義務,不應有壓迫的特權。 也作好狗不咬雞,好漢不打妻。
【218】、 【嫁得雞,逐雞飛;嫁得狗,逐狗走】(諺)嫁給雞,就得跟著雞飛;嫁給狗,就得跟著狗跑。舊指女子不論嫁給什么樣的漢子,都得順從地跟人家過一輩子。 也作嫁雞隨雞,嫁狗隨狗。
【219】、 【見兔顧犬,未為晚也;亡羊補牢,未為遲也】(諺)牢:羊圈。見到兔子回頭叫狗去追,這不算晚;羊被偷走趕緊加固羊圈,也還不遲。指發(fā)生了失誤立即采取補救措施,仍不失為明智之舉。
【220】、 【門里出身,自會三分】(諺)門里:專業(yè)行當。從一個專業(yè)行當里出身的,耳濡目染,經見多了,對本行的技藝,自然就懂得一些。指環(huán)境會對人產生影響。 也作門里出生,自帶三分。
【221】、 【親戚有遠近,朋友有薄厚】(諺)親戚中有遠親近親的分別,朋友中有交情淺交情深的分別。指同樣都是親戚朋友,總有遠近厚薄之分,不可一概而論。 也作親戚有厚薄,朋友有遠近。
【222】、 【窮寇勿追】(諺)指對走投無路的殘兵敗將,不可窮追,以免其死命反撲。 也作窮寇莫追。 窮寇不可深追。 窮獸勿逐,窮寇勿追。窮獸勿逐:對于被趕得無路可走的猛獸,不可再窮追。
【223】、 【人老貓腰,樹老焦梢】(諺)貓腰:像貓一樣弓著腰。焦梢:樹枝的末梢焦黃干枯。指人老了腰就伸不直,這和樹老了枝梢干枯一樣,都是自然的生理現(xiàn)象。 也作樹老焦梢,人老貓腰。
【224】、 【人心不足蛇吞象】(諺)指人的貪心永遠不會滿足,得寸進尺,不斷膨脹,就像小小的蛇也想吞下大象一樣。 也作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人心不足蛇吞象,得了鍋臺想上炕。
【225】、 【入田觀稼,從小看大】(諺)想知道農作物的收成,到田里看看莊稼的長勢就可推斷出來;想知道一個人將來的成就,從他小時候的行為表現(xiàn)上就可推斷出來。指任何事物的發(fā)展都會有預兆。
【226】、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不為】(諺)想要讓人不知道,只有自己不去做。指凡事只要自己做了,特別是丑惡的事,就沒有辦法瞞住人。 也作若要不知,除非莫為。 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227】、 【善門難開,善門難閉】(諺)行善做好事,一要確定目標,二要掌握分寸,三要分清界限,此即善門難開;及至招致麻煩,欲止無術,欲行乏力,進退作難,此即善門難閉。 指做好事不易。
【228】、 【獅子搏兔用全力】(諺)獅子在捕捉一只小小的兔子時,也要用上全身的力量。比喻對付弱勢敵人,也要當強敵來打。也比喻從事細微工作,也要全力以赴。 也作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229】、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諺)刮目相待:拭亮眼睛,重新審視,重新評價。讀書人三天不見,就要另眼看待。指讀書人進步快,變化大,不可等閑視之。 也作士三日不見,當刮目相待。
【230】、 【聽話聽音,鑼鼓聽聲】(諺)指聽人說話,要善于聆聽他的弦外之音,明白話里的真正意思,就像聽鑼鼓一樣,要聽出它的節(jié)奏和音響。 也作聽鼓聽聲,聽話聽音。 聽話聽聲,鑼鼓聽音。
【231】、 【為人不當差,當差不自在】(諺)當差:舊時在衙門受人指使跑腿打雜的人。指做人不可當差,當差的人由人擺布,身不由己。 也作為人別當差,當差不自在。 為人莫當差,當差不自在。
【232】、 【鴉浴風,鵲浴雨,八哥兒洗浴斷風雨】(諺)浴:鳥兒在天空飛翔。 指烏鴉在空中飛翔,是將要起風的征兆;喜鵲在空中飛翔,是天要下雨的征兆;八哥兒在空中飛翔,是無風無雨的征兆。
【233】、 【眼見是實,耳聽為虛】(諺)親眼所見才能認定是真實的,聽人傳說是不可靠的。指凡事不可輕信人言,必須親眼審察,加以核實。 也作眼見方為是,傳言未必真。 眼見是實,耳聞是假。
【234】、 【一只碗不晌,兩只碗叮當】(諺)一只碗不會發(fā)出聲音,兩只碗碰撞才有響聲。比喻人與人的爭吵以至斗毆,不是單方面的行為,雙方都負有責任。 也作一只碗敲不響,兩只碗響丁當。
【235】、 【有理走遍天下】(諺)人只要占理,走遍天下也不怕;要是沒理,抬腳動步也為難。指有理處處通行,無理到處受制。 也作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 有理天下去得,無理寸步難行。
【236】、 【沒把你孩子丟到井里】沒做過對不起人的事,沒有冤仇。 李準《龍馬精神》:芒種,我又沒把你孩子丟到井里邊,你怎 么和我這么大冤仇!你小大是個干部,說話不能血口噴人 啊。
【237】、 【橫跳一丈,豎跳八尺】形容大發(fā)脾氣。成語:暴跳如雷。 張春帆《九尾龜》:我走進去說了幾句,他不但不聽,倒反和 我橫跳一丈,豎跳八尺的鬧起來。你們想想,可有這般道 理?
【238】、 【扁擔上睡覺,心想得寬】以為扁擔寬,不怕掉下來。指想 得過多,也指麻痹大意。羅丹《風雨的黎明》:誰領到一張 票子?這還不是一碗清水瞅到底?扁擔上睡覺,你們想得 真寬。
【239】、 【木匠斧子一面砍】斧頭是一面開刃。借指思想片面,講 話一面理,做事偏袒。西戎《燈心絨》:你們真是木匠斧子, 光會一面砍,自己的錢,留下買車子,要用錢嘛,再到隊里 借。
【240】、 【一字入公門,九牛拔不出】指訴訟言辭既經記錄呈遞,即 無法更改。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我問能不能向審訊員 討回看看。崔老搖搖頭,說有句俗話叫一字入公門十牛拉 不出。
【241】、 【染缸里拿不出白布】染缸為布上色。借指被污染。染,也 說:靛。類似的:掉進染缸里。劉紹棠《鷓鴣天》:大學是個 大染缸,染缸里拉不出白布;近墨者黑,所以柳岸劃了右 派。
【242】、 【 牛不知角彎,馬不知臉長】看不到自己的缺點,多指相貌 方面的缺點。期刊:你老覺得我難看,你可以搖搖頭,撇撇 嘴,說我丑人多作怪,馬不知臉長,但你沒有資格說我下 賤。
【243】、 【跟著指揮棒轉】交通警察用指揮棒指示車輛行駛方向。 引申為:盲目聽從,絕對服從。成語:亦步亦趨。尤鳳偉《中 國一九五七》:我又橫下一條心,決心不跟著他們的指揮棒 轉。
【244】、 【虎老雄心在年老意志未衰。】曹操詩句:老驥伏櫪,志在 千里。成語:老當益壯。姚雪垠《李自成》:好啊,老伙計, 這才叫虎老雄心在!你們留下吧,咱們今晚美美地收拾他 們!
【245】、 【人與人不同,花有十樣紅】人各有各的性格特點。文學圖 書:有人統(tǒng)計過,《紅樓夢》里寫了有名有姓的有四百多個。 俗話說:人與人不同,花有十樣紅。這些人物各有各的性 格。
【246】、 【膽大能有將軍做】有決心,有勇氣,能夠做大事。反義 說:膽小不得將軍做。清代《何典》:你只長他人志氣,滅自 己威風豈不聞膽大有將軍做?若如此膽門小,怎做得 將軍?
【247】、 【豬向前拱,雞向后刨】豬找食,用嘴向前拱;雞刨食,用爪 向后扒。指各有各的活路。鄭義《老井》:你不是總想進城 攀高枝兒嗎?一一豬向前拱,雞向后刨,咱們各走各的道 兒!
【248】、 【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比好的比不了,比差的還不錯。表 示中等,不好不壞,知足,或甘居中游。葉辛《蹉跎歲月》: 她家的生活水平處于上海的中等階層,比上不足,比下有 余。
【249】、 【 伴君如伴虎】封建帝王不好侍候,弄不好就有殺身之禍。 姚雪垠《李自成》:他深知皇上是一個十分多疑、剛愎自用 和脾氣暴躁的人,很難侍候,真是像俗話說的:伴君如伴 虎。
【250】、 【 不犯王法不怕官】不觸犯法律,便無所畏懼。類似的:理 正不怕官,心正不怕天。沈從文《邊城》:祖父不作聲了,他 想到不犯王法不怕官,只有被死亡抓走那一回事情不好 辦。
【251】、 【 一個將軍一個令】謂各有各的主張和規(guī)矩。類似的:一 個和尚一本經/一個菩薩一個樣。浩然《艷陽天》:什么一 定之規(guī)!一個和尚一本經,一個將軍一個令,簡直是拿人開 心。
【252】、 【 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難】事業(yè)的發(fā)展比開創(chuàng)要困難。類似的: 開店容易守店難。浩然《山水情》:常言說,創(chuàng)業(yè)容易守業(yè) 難。前輩人把這產業(yè)給咱創(chuàng)下了,咱得生著法兒別把它敗 壞掉。
【253】、 【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天地廣闊,人的活動不受限制。 明代《西游記》:嚇得三藏跳下馬來,打個問訊道:老菩薩, 古人云:海闊縱魚躍,天高任烏飛。怎么西進便沒路了?
【254】、 【自己釀的酸酒自己喝】做錯事自己承擔責任。酸,也說: 苦。成語:自食其果!短煲狻罚何也缓奕魏稳,只恨自己, 既然自己偷吃了禁果,那么這杯不幸的苦酒就該自己喝下 去。
【255】、 【寧與千人好,不與一人仇】不可多樹敵。類似的:朋友千 個少,冤家一個多。高云覽《小城春秋》:你這是何苦!這 么殺來殺去,哪有個完?常言道:寧與千人好,不與一人 仇。
【256】、 【老爺好見,舅舅難纏】指大人物好說話,手下人常常刁難。 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我也調侃說古言曰,老爺好見,舅 舅難纏。找張校長,自不能邁過你這大秘書的鍋臺上炕 呵。
【257】、 【 一個不下馬,一個不摘鞍】互相僵持,持續(xù)。清代《小五 義》:毛二素日間就不得人,也對著周瑞往日就強梁,周瑞 又搭著也是氣惱之間,有句俗言:一個不摘鞍,一個不下 馬。
【258】、 【送佛送到西天】幫助人要幫助到底。類似的:送佛送到 殿,渡人渡到岸/送人上岸,送鬼上殿。劉云若《紅杏出墻 記》:妹妹你可要送佛送西天,路上千萬照顧他,不可露出 破綻。
【259】、 【巧舌頭轉不出腮幫子】能力再大,也超不出范圍。或說: 舌頭硬,挺不過腮去。亦可用反義。韓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網》:我再能,也不如你呀!你那巧舌頭,都能轉出腮幫 子!
【260】、 【 是金子就會放光】有才能自會表現(xiàn)出來。反義說:放光 的不都是金子。《中國婦女》(1999,4):女性的特點是,只 要是金子,在哪兒都發(fā)光,女人的韌性足以做到這一點。
【261】、 【 寒門將才】指武將多出身在貧寒之家。類似的:將相 出寒門。劉紹棠《蒲柳人家》:寒門出將才,草莽出豪杰,蒲 柳人家出英才,我看那小子注定是個大命人,不稀罕這二畝 地。
【262】、 【當祖宗供起來奉為至尊】祖宗,也說:祖宗牌位。張潔 《沉重的翅膀》:把大慶那六條當祖宗供起來,然后按這六 條驗收,那么我的廠子生產上不去,工人沒飯吃,你大慶包 不包?
【263】、 【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謂容易走漏消息,要防止。類 似的:墻有眼睛壁有耳/墻有縫,壁有眼。明代《水滸》:休 得再提。常言道: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只可你知我 知。
【264】、 【給個棒槌認作針】針、真同音,兼指認真。意即沒有眼 力,信以為真。清代《紅樓夢》:我哪里管的上這些事來! 見識又淺,嘴又笨,心又直,人家給個棒槌,我就拿著認作針 了。
【265】、 【落得河水不洗船】謂省事,不添麻煩,相安無事。落、樂 諧音。明代《金瓶梅》:奴巴不的騰兩間房與他住,只怕別 人。你還問聲大姐姐去。我落得河水不礙船,看大姐姐怎 么說。
【266】、 【沒事人一大堆遇事沒有反映】好像什么也沒發(fā)生。成 語:若無其事。清代《紅樓夢》:奶奶不敢惹人家,何苦來拿 我們小軟兒出氣呢?正經的,奶奶又裝聽不見,沒事人一大 堆了。
【267】、 【 踩一頭,翹一頭】踩下這一頭,那一頭翹起來,如同蹺蹺 板。表示照顧不過來。成語:顧此失彼。清代《紅樓夢》: 論家事,這里是踩一頭兒翹一頭兒的,連珍大爺還彈壓不 住。
【268】、 【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根據具體情況辦理。西戎《燈心 絨》:老馬,人常說:看菜吃飯,量體裁衣,你是管銀錢的,咱 的家底有多厚,你比我清楚,不能看見人家干啥,咱也干 啥。
【269】、 【聾子的耳朵,樣子貨】聽不見。謂徒具形式,不起作用。 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我沒個講的,人家兩口子啥也鬧 好了,才拉了我;咱這是聾子的耳朵,樣子貨。我只管吃油 糕!
【270】、 【 四兩勝千斤/一兩撥千斤】用力輕巧,解決大問題,事半功 倍。如同物理學上的杠桿作用。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 其實沒什么難的,不就是四兩撥千斤么,要領我都掌握 了。
【271】、 【 贏得貓兒丟了!克貌蛔闼。贏,也說:爭。成語: 因小失大、得不償失。明代《二刻拍案驚奇》:些小言詞莫 若休,不須經縣與經州;衙頭府底賠杯酒,贏得貓兒賣了 牛。
【272】、 【窟窿多,補丁少】衣服破爛,沒有補丁補。比喻應付不了 困難。馬烽《劉胡蘭傳》:四處伸手來要錢,不給哪頭也過 不去?吡,補丁少,壘了東墻塌西墻,大人們怎能不愁 呢?
【273】、 【把別人的棺材拾到家里哭】沒事替別人操心,自找麻煩。 明代《西游記》:八戒近前道:你是怎的起哩?專把別人棺 材抬到自家家里哭!不要煩惱!他傷的是他的子民,與你 何干!
【274】、 【常走夜路,總會碰見鬼】做不正當的事情,必然要倒霉。 《中國新十大家族》:在他看來很偶然地翻車,其實是很 必然的。俗話說,常走夜路,總會碰見鬼,翻車是遲早的 事。
【275】、 【 嚴霜單打獨根草,大水盡淹獨木橋】力量孤單,處境不好, 又遭遇不幸。明代《初刻拍案驚奇》:劉家夫妻兩口,染了 疫癥,一臥不起,正是:濃霜偏打無根草,禍來直奔福輕人。
【276】、 【前輩子作了孽這輩子落報應,受罪】前輩子,也說:哪 輩子、前世。王安憶《文革軼事》:他這一席話其實是他多 日郁悶的發(fā)泄,他坐在房間里常常想,是不是他前世作過什 么孽。
【277】、 【過去完成式】原為英語語法術語,稱動作已經結束的時 態(tài),借指已經成為過去的事情。中杰英《在地震的廢墟上》: 她呆呆地站在那里,發(fā)癡地望著她的已成為過去完成式的 丈夫。
【278】、 【水清石自見】事情終會弄清楚,真相大白;蛘f:水清石 頭現(xiàn),魚爛刺出來/水清魚自現(xiàn)。成語:水落石坐。曹禺《王 昭君》:有什么可辯白的?我的心里是亮堂的,水清石自 見。
【279】、 【 佛出世,二佛涅槃】佛教稱修行得道而后死亡,叫涅槃。 意即死去活來,謂情況達到極限。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只是苦了幾個重要干部,正忙得一佛出世,二佛涅 槃。
【280】、 【鍋里有,碗里才有】局部依賴整體;蛘f:鍋里有米,碗里 有飯。袁靜《淮上人家》:全中隊的工效提高,每一個分隊 的效率自然也提高了。這就是我說的:鍋里有,碗里才能 有。
【281】、 【 老天爺不長眼】人世間存在不公、不幸,老天爺不看不 管。不長眼,也說:不睜眼、閉著眼、瞎了眼。清代《官場現(xiàn) 形記》:老天爺不長眼睛,為什么只管同我們幾個人做對 頭。
【282】、 【時勢造英雄】客觀環(huán)境把普通人鍛煉成英雄人物。姚雪 垠《李自成》:俗話說,時勢造英雄。在戰(zhàn)爭里,會把普普通 通的放牛娃兒、小叫花子,磨練成有智有勇,能征善戰(zhàn)的將 軍。
【283】、 【依著王法打死人,依著佛法餓死人】法律和宗教均置人于 死地,善良人無法正常生活。明代《西游記》:前程,前程! 若依你,教我喝風!常言道:依著官法打殺,依著佛法餓 殺。
【284】、 【鴇兒愛鈔,姐兒愛俏】(諺)鴇兒:老鴇,舊時妓院的老板娘。姐兒:也稱小娘,妓女。指老鴇愛的是錢財,妓女愛的是俊美男子。 也作小娘愛俏,鴇兒愛鈔。 妓愛俏,媽愛鈔。媽:老鴇。
【285】、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諺)分外:格外,特別。仇人相遇,彼此看得格外真切。指仇人之間特別痛恨,一見面誰也不肯放過誰。 也作仇人見仇人,分外眼睛明。 仇人見仇人,眼里起紅云。
【286】、 【船到橋,直苗苗】(諺)指船行到橋頭,船身自會直直地隨著水流通過。比喻凡事用不著心急,事到臨頭,自會有解決的辦法。 也作船到橋頭自會直。 船到江心自會直。 船到灣頭自然直。
【287】、 【燈臺照人不照己】(諺)燈臺:油燈盞下的托臺。指燈臺上擎著油燈,燈光只能照亮四周,卻照不見燈臺自身。比喻人往往看得清別人的缺點,卻很難發(fā)現(xiàn)自身的缺點。 也作燈臺不照自。
【288】、 【東家不知西家苦,南家不知北家難】(諺)西家的苦處,東家不知;北家的難處,南家不知。指家家都有說不出的苦處和難處,只是別家不知道罷了。 也作東家不知西家,一家不知一家。
【289】、 【蠹眾木折,隙大墻壞】(諺)蠹(du):蛀蟲。折:斷。指蠹蟲多了,能把樹木蛀折;縫隙大了,能使墻壁倒塌。比喻貪污腐化的惡風不煞,法律制度的漏洞不補,定會釀成無可挽回的大禍。
【290】、 【逢強智取,遇弱活擒】(諺)遇到強敵,就用智謀取勝;遇到弱敵,就用武力征服。指在與對方的爭斗中,該用智時用智,該用力時用力,不可一概而論。 也作逢強者智取,遇弱者力敵。
【291】、 【隔山的金子不如到手的銅】(諺)山那邊縱然有金子,也比不上到手的銅實在。指想望再好也只是想望,已得到的實惠無論多么小,卻實實在在歸自己所有。也指凡事寧求小而實,不務大而空。
【292】、 【河狹水急,人急計生】(諺)河身狹窄,水流就必定湍急;同一道理,人到急處,為形勢所迫,就會生出奇計來。指情勢危急時會逼出應急的奇謀。 也作河狹水緊,人急計生。緊:湍急。
【293】、 【花對花,柳對柳,破畚箕對折笤帚】(諺)畚(ben)箕:簸箕。借指男女婚配,要門當戶對,相稱相配。 也作花對花,柳對柳,破糞箕尋著爛笤帚。 花配花,柳配柳;爛撮箕,配笤帚。
【294】、 【六月六,貓兒狗兒同洗浴】(諺)六月六:農歷六月初六。舊時民間習俗,每逢六月六,要給貓狗洗浴,謂此時洗浴,可免生跳蚤和虱子。 也作六月六,貓狗浴。 六月六,家家貓犬水中浴。
【295】、 【亂王年年改號,窮士日日更名】(諺)亂王:亂世的國君。號:年號。亂王總是頻繁地更改著年號,不走運的讀書人總是頻繁地更改著名字。諷嘲人不從根本上下功夫,總喜歡在表面上做文章。
【296】、 【鑼鼓長了無好戲】(諺)鑼鼓:鑼和鼓,兩種打擊樂器,常在正戲開演之前敲打一陣。指鑼鼓敲打的時間長了,是為正戲的演出拖延時間,正戲準定不會好。比喻時間拖得長了,事情就辦不好。
【297】、 【鳥來投林,人來投主】(諺)鳥飛倦了,要投入林中棲息;人到末路,要投奔親友求助。指凡來求助者,都是勢不得已,只可援救,不可拒絕。 也作鳥投林,人投主。 人來投主,鳥來投林。
【298】、 【寧可玉碎,不能瓦全】(諺)寧愿作為美玉被擊得粉碎,也不作為瓦片而被保護得完好。比喻有氣節(jié)的人,寧可忠貞而死,絕不茍且偷生。 也作寧為玉碎,不作瓦全。 寧甘玉碎,必不瓦全。
【299】、 【千里姻緣似線牽】(諺)似線牽:傳說月下老人專司人間婚事,用紅線將命中注定將是夫婦的兩人的腳系連在一起。指只要有緣分,彼此相距再遠,也會結成親眷。 也作千里姻緣一線牽。
【300】、 【千招要會,一招要值】(諺)指武術方面的一般招數不但要會,其中還必須有一招是絕招,能使對方無法招架。也泛指一般技藝都應掌握,但必須有一門特長。 也作千招要會,一招要好。
【301】、 【人不親土親】(諺)土:鄉(xiāng)土,故鄉(xiāng)的土地。指本鄉(xiāng)本土的鄉(xiāng)親有著天然親情,即使彼此不多往來,故鄉(xiāng)的情誼也會使他們親熱。 也作人不親土親,河不親水親。 人不親土親,心不熱血熱。
【302】、 【人叫人千聲不應,貨叫人點首而來】(諺)點首:點頭。商場中,賣貨人任你千百聲吆喝,也吆喝不來顧客;但只要貨物好,信譽高,顧客就會主動前來。指貨物銷路好,全憑貨真價實有信譽。
【303】、 【人怕出名豬怕壯】(諺)豬肥壯了,就要上屠場被宰殺;人出了名,就會招來嫉妒,惹來麻煩甚至不測。指名人往往更不易做人,得處處小心。 也作人怕出名豬怕肥。 人怕出名,樹怕冒尖。
【304】、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諺)人為了錢財不惜搭上性命,鳥為了食物不惜遭到捕殺。舊指人生在世就是為了錢財。 也作人為財,鳥為食。 人為名利死,鳥為覓食亡。 鳥為食死,人為財亡。
【305】、 【晚晌火燒云,明早曬殺人】(諺)火燒云:云朵火紅,像燒著了一樣。 指如果傍晚時分西邊天空云朵火紅,那就預兆第二天是個大晴天。 也作晚霞燒山尖,明個大晴天。 晚霞滿天要放晴,
【306】、 【聞名不如見面】(諺)只聽到名聲,不如親眼見到真切。指聽到名聲只能引起敬仰與思慕之情,親眼見到便能產生實感。 也作聞名不如見面,見面勝似聞名。 聞名不如見面,耳聽不如實看。
【307】、 【無病一身輕,有子萬事足】(諺)人只要身體健康,無病無災,精神自然輕松愉快;再有個兒子繼承家業(yè),一切就都感到滿足。多指在私有制社會里,有個頂門立戶的繼承人,就是最大的安慰。
【308】、 【無例不可興,有例不可廢】(諺)沒有先例的,不可隨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隨便廢止。原指舊時衙門辦案,以有無先例為依據;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無例不興,有例不廢。
【309】、 【眼不見,心不煩】看不見也就算了,不操心。類似的:耳 不聽,心不煩。清代《紅樓夢》:幾時我閉了眼,斷了這口 氣,任憑你們兩個冤家鬧上天去,我眼不見,心不煩,也就罷 了。
【310】、 【不知道鐵鍬幾個齒】齒、恥諧音。頭腦不清醒,不知恥辱。 周立波《暴風驟雨》:韓老六殷勤地勸酒,嚷得熱乎乎,三二 樽高粱,就把楊老疙瘩灌得手腳飄飄,不知道鐵鍬兒個齒 了。
【311】、 【話是開心的鑰匙】勸說能啟發(fā)人的思想。類似的:話是 心斧/話是開心藥。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但是,話是開心的鑰 匙,當他被什么通俗易懂的道理感動的時候,他的心思會開 朗起來。
【312】、 【說到曹操,曹操就到】曹操多疑,誰談論曹操,曹操就來 到。借指說到誰,誰正好來了。茅盾《子夜》:說起曹操,曹 操就到,怎么你們大學教授也逛夜總會來了?明天我登你 的報!
【313】、 【傳言過話,自討挨罵】傳話容易誤解,引起不和,最后雙方 都會罵傳話人。周肖《霞島》:你可知傳言過話,自討挨罵 啵!所以今日之事,只當阿姨跟你談談家事,就莫向別人講 羅!
【314】、 【風里言,風里語】私下非正式的議論。成語:風言風語。 海外張愛玲《沉香屑》:可是你知道世人的嘴多么壞,指不 定你還沒到家,風里言,風里語,倒已經吹到你爸爸耳朵里 去了。
【315】、 【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對事情沒有否定的根據,也沒有肯 定的根據。信,也說:聽。茅盾《霜葉紅似二月花》:風水先 生的話我本來也不怎么認真,可是,雖不可全信,亦不可不 信。
【316】、 【提了頭就知道尾】謂熟悉,精通。清代《儒林外史》:到 了二十多歲,學問成了。一切兵、農、禮、樂、工、虞、水、火之 事,他提了頭就知道尾,文章也是枚、馬,詩賦也是李、杜。
【317】、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要想成為有用的人,就得刻苦, 圖自在是不行的。清代《紅樓夢》:如果懈怠,我是斷乎不 依的。自古道: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你好生記著我的 話。
【318】、 【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原為佛教偈語。修行已經很高,還 需要追求更高境界。借指不能滿足已有成績,要繼續(xù)進步。 《傅雷家書》:再加一個月的琢磨,自然會百尺竿頭,更進一 步。
【319】、 【嗑瓜子嗑出個臭蟲來,什么仁兒都有】人,仁同音借用。謂 遇到可惡的人。劉彥林《春風得意》:隔重門戶隔重山,隔 層樓板隔層天。吃瓜子吃出蝦米來,這里什么人(仁)都有 呢。
【320】、 【惟大英雄能本色】修養(yǎng)極高的人,能夠保持人性的本色。 清代《紅樓夢》:因他姓韋,便叫他作韋大英,方合自己的意 思,暗用惟大英雄能本色之語,何必涂朱抹粉,才是男 子。
【321】、 【 見困難就上,見榮譽就讓】勇于克服困難,不爭名利。浩 然《艷陽天》:不論從年紀、經驗上說,都是您呀!見困難就 上,有主意就出,遇責任就負,這才是真正愛集體的好社 員。
【322】、 【做夢挖元寶】指妄想,貪財。成語:財迷心竅。浩然《艷 陽天》:你別做夢挖元寶,想偏心啦!咱們是打碎的盤子敲 爛的碗,扔到坑里,撒在道上,你揀不回來,也對不到一塊兒 了。
【323】、 【不齒于人類的狗屎堆】狗屎堆,借指惡人、社會渣滓,被社 會所唾棄。尤鳳偉《中國一九五七》:干這個不管是否會給 他人造成影響,都是不齒于人類狗屎堆的事,要干實在不易 哩。
【324】、 【苦干實干加巧干】謂工作踏實,能吃苦,又能想辦法。王 蒙《湖光》:張勤還有個大優(yōu)點,分配給他什么工作他都努 力去干,干一行愛一行,而且苦干實干加巧干,他還都干得 不錯。
【325】、 【 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做事盡主觀努力,成不成還要看客 觀條件。茅盾《子夜》:我們那五百萬算來還可以賺進十二 三萬,不過剩下的約五百萬就沒有把握。謀事在人,成事在 天。
【326】、 【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農業(yè)生產中,肥料很重要。糞, 也說:肥。諶容《光明與黑暗》: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 咱們天縣糧食產量能不能過長江,跟你們的工作關系很大 。
【327】、 【破風箏,抖不起】來了抖,風箏在風中抖動,借指抖不起威 風。海外聶華苓《桑青與桃紅》:一點兒也不錯,青青。我 摸著的是我這輩子最光彩的日子,F(xiàn)在是破風箏,抖不起 來啦!
【328】、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領導者責任重大。張賢亮《男 人的一半是女人》:她對書記不愿意在這兒長久呆下去表 示惋惜,說咱們農工就仗著一個好領導;疖嚺艿每欤涂 車頭帶。
【329】、 【山高皇帝遠/天高皇帝遠】地區(qū)偏遠,政權管轄不到。趙 樹理《孟祥英翻身》:這地方是個山野地方,從前人們說山 高皇帝遠,現(xiàn)在也可以說山高政府遠吧,離區(qū)公所還有四五 十里。
【330】、 【一壺難裝兩樣酒】招待客人用同樣的酒,謂對人不能有 厚薄。韓志君等《古船女人和網》:手心手背都是肉,一壺 咋還偏裝兩樣酒?自個兒的閨女媳婦不讓進,別人呢,倒讓 進了!
【331】、 【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想要又好又省,想要人們努 力工作,卻不給條件和報酬。馬烽《三年早知道》:真是又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你又要我們多澆地,又不多給 水。
【332】、 【強龍不壓地頭蛇】強龍,比喻能力強大的人;地頭蛇,比 喻地方上有勢力的人。謂地頭蛇不好對付。姚雪垠《李自 成》:他們以為強龍不壓地頭蛇么?我才不信這地頭蛇有 多么厲害!
【333】、 【用時不當】當時不用該用時沒有,有了又不一定用得上。 言外之意:還是有準備的好。成語:備而不用。孫犁《風云 初記》:用時不當,當時不用,多學一樁本領,又不擔什么沉 重。
【334】、 【英雄無用武之地】才能無法發(fā)揮。反義說:英雄有用武 之地。海外張愛玲《傾城之戀》:憑著這點本領,她能夠做 一個賢惠的媳婦,一個細心的母親。在這里她可是英雄無 用武之地。
【335】、 【 見凡人不睜眼】態(tài)度傲慢,瞧不起普通人。《人民日報》 ( 1981,8,22):當顧客走近柜臺時,瞠目仰視,見凡人不睜 眼;當顧客詢問商品情況時,金口玉言,朱唇難啟。
【336】、 【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看】謂容易獲得,便不被重視。清 代《十二樓》:世上反目的夫妻,大半都是早婚易娶,內中沒 有幾個是艱難遲鈍的。古語云:若將容易得,便作等閑 看。
【337】、 【馬死落地行沒有馬就步行】指失去憑借,退一步想辦 法。黃谷柳《蝦球傳》:如果還有谷種吃,就吃谷種,沒有就 再打算,馬死落地行,一張葉,一條蟲,一個人總有一條生路 的吧?
【338】、 【 打如意算盤】按照自己的愿望、利益來計劃安排事情。 臺灣瓊瑤《窗外》:你也未免太打如意算盤了。假如你珍惜 這個家,假如你還愛爸爸媽媽和你的弟弟妹妹,你就和康南 斷絕!
【339】、 【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做事無論是出于愛還是恨,都 要做到底,有效果,不能半途而廢。明代《水滸》:魯智深 道: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灑家放你不下,直送兄弟到滄 州!
【340】、 【 一竿子插到底】一次徹底完成,或堅持到底。插,也說: 扎、捅。成語:一勞永逸。浩然《艷陽天》:什么事情只要讓 他想通了,他就熱起來,一竿子扎到底兒,不干好了不罷 休。
【341】、 【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謂不要過早地得意,最后見分 曉。海外老六《、r頭你嫩嫩地嫁了吧》:他還知道,誰笑到 最后,誰笑得最好。沒人敢向他挑戰(zhàn),否則,那是雞蛋碰石 頭。
【342】、 【羊肉沒吃上,惹一身膻】沒討著便宜,反而吃了虧。類似 :打不成狐貍,惹一身臊。張春帆《九尾龜》:總是你和我 出的主意,如今弄得羊肉吃不著,惹得一身騷,倒上了他的 惡當。
【343】、 【 畫虎不成反類犬】目標太高達不到,事情反而弄遭了。 成語:弄巧成拙。劉云若《紅杏出墻記》:即使勉強按我的 主意辦去,也定得不到好結果,弄得畫虎不成反類犬,反無 意思。
【344】、 【風吹連檐瓦,雨打出頭椽】連檐瓦,出頭椽,均為房檐外露 部分。指先出頭的有危險。張行《武陵山下》:唉,風吹連 檐瓦,雨打出頭椽,像高二佬這樣千里挑一個的人,死得好 苦!
【345】、 【天下烏鴉一般黑】黑,表示丑惡。比喻壞人壞事到處都 一樣。丁玲《水》:老子走過好幾省,年輕時候,抬過轎,吃 過糧,看得多了,處處的老鴰一般黑,哪里種田的人有好日 子過?
【346】、 【刀對刀,槍對槍】直接拼搏。成語:針鋒相對、短兵相接。 浩然《艷陽天》:不能給他軟的,也用不著跟他繞了,就跟他 刀對刀、槍對槍干一家伙,讓他們有法兒開始,沒法兒收 場。
【347】、 【餓雞不怕打】被逼反抗。臺灣《吳濁流小說選》:這就是 弱者的抵抗方法,所謂餓雞不怕打。餓雞任憑怎樣去打它, 還是要偷東西吃的;饑餓的人也一樣,他們對任何人都無所 畏懼。
【348】、 【 甕中捉鱉,手到拿來】容易找到,容易捉住。明代《二刻拍 案驚奇》:通判即時差人押了妻子,竟到這江令史家里來 拿。通判坐在趙大家里立等回話。果然,甕中捉鱉,手到拿 來。
【349】、 【 雪里埋不住死人】真相遲早會暴露。類似的:雪里埋小 豬,總會露出蹄爪來。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康有富受 了這么大害,就是今天不說,以后也會說的。雪里埋不住死 人呀!
【350】、 【先養(yǎng)孩子后起名】謂先有事實,后有名稱。政論圖書: 我國改革開放初期,民辦企業(yè)剛剛興起的時候,就發(fā)生給 這些企業(yè)或者說經濟成分定性的問題。當時有入主張先生 小孩再起名。
【351】、 【廬山真面目原】為蘇軾詩句: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 在此山中。借指真實情況。海外劉宜良《江南小語》:凡到 華盛頓的旅客,少不了到白宮光顧一番,借睹廬山真面 目。
【352】、 【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邊木锨柄長,頭部寬大。借指重 要者尚未出現(xiàn)。浩然《艷陽天》:心想只要悶著頭干,不再 說什么,這場禍就忍過去了。沒想老鼠拉木锨,大頭在后邊 哪!
【353】、 【天字第一號】《千字文》首句為天地玄黃,過去常用以 分類標號。此語表示頭號的,最大的。成語:首屈一指。香 港劉以鬯《酒徒》:沈家寶笑不可抑,說我是天字第一號傻 瓜。
【354】、 【鏇的不圓砍的圓】指一種反常心態(tài),覺得正規(guī)的不如非 正規(guī)的。海外張愛玲《連環(huán)套》:我說在頭里,諒你也聽不 進:鏇的不圓砍的圓,你明媒正娶,花燭夫妻,未見得一定勝 過我。
【355】、 【不見兔子不撒鷹】認準目標,抓住時機采取行動;蛘f: 瞅準了兔子再放槍。浩然《艷陽天》:我是不見兔子不撒 鷹;沒個底碼兒在手里,我就是找著李鄉(xiāng)長,也不能鋸開大 口兒呀!
【356】、 【 大河漲水小河滿】小的依靠大的,局部依賴整體。張抗 抗《北極光》:當然先救自己!我從來不認為什么大河漲 水小河滿是符合科學原理的,只有小河的匯集才有大河的 奔流。
【357】、 【 一浪接一浪】不斷增加,不斷發(fā)展。接,也說:高。王蒙 《失態(tài)的季節(jié)》:幾次匯報演出都十分成功,不管歌唱得怎 么樣舞跳得怎么樣,整個演出是掀起一個熱浪緊接著一個 熱浪。
【358】、 【一滴水見大海/一粒沙見世界】指個別表現(xiàn)一般。成語:窺 豹一斑。海外梁容若《故鄉(xiāng)集》:古人說:一粒沙里見世界。 在極細微極瑣碎的事物里,也仍然可以反映社會、批評人 生。
【359】、 【鵓鴿子旺邊飛】(諺)鵓(b。)鴿子:即家鴿。指家鴿最喜在人煙興旺的地方棲息。比喻人追求興旺發(fā)達、有錢有勢,朝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奔進。 也作雀兒只揀旺處飛。 老鴉野鵲揀旺處飛。
【360】、 【豺狼當道,安問狐貍】(諺)豺:形體似狼而小,性兇猛。豺狼:比喻兇惡殘忍的人。安:表反問。指豺狼當道傷人,消滅豺狼是當務之急,何必管那偷吃雞的狐貍!比喻鏟除惡人應當先除首惡。
【361】、 【丑婦免不得見公婆】(諺)指再丑陋的媳婦,終究要見公婆的面,這是免不了的事。泛指無論怎樣為難的事,總得要出面解決。 也作丑婦終須見姑嫜。姑嫜:公婆。 丑媳婦總躲不過公婆的面。
【362】、 【船不離舵,客不離貨】(諺)舵(du。):船上控制方向的工具。就像船不能離開舵一樣,客商不能離開自己的貨物。指客商離開貨物,沒有保管好,就容易失盜。也指貴重財物必須隨身帶好。
【363】、 【大難不死,必有大!浚ㄖV)指身遭大難而能保住性命,以后必定有享受不完的大福氣。 也作大難不死,必有后祿。祿:福祿。 大難不死,必有厚福。厚福:豐厚的福分。 大難過去有大福。
【364】、 【東莊的土地到西莊不靈】(諺)土地:土地爺,迷信稱掌管一個地域的神。指東莊的土地爺只掌管東莊,到西莊便不靈驗。比喻權勢人物在自己這一方可以施展權勢,到另外的地方便施展不開了。
【365】、 【煩惱皆因強出頭】(諺)強出頭:不該出頭管的事偏愛插手管。惹出煩惱,都是由于愛出頭管閑事招來的。指不該管的事不要插手,就可避免煩惱。 也作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
【366】、 【干一行,怨一行】(諺)行(hang):行業(yè)。干哪一行營生,時間長了,往往也會對這一行產生厭煩情緒。指干哪一行,怨哪一行,是人之常情。 也作干一行,傷一行。 干啥的,煩惡啥。
【367】、 【蟈蟈兒多了顯不出你叫,八哥兒多了顯不出你俏】(諺)蟈蟈兒:昆蟲,雄的前翅有發(fā)音器,叫聲清脆。八哥兒:鳥名,能模仿人說話的某些聲音。比喻人才多了,便顯不出某一個人的出眾才華。
【368】、 【好鋼使在刀刃上】(諺)指好鋼使在刀刃上,才能發(fā)揮斬切的作用。 比喻人力、財力和物力,必須用在最需要、最緊急的地方,才能產生巨大功力。 也作好鋼使在刀口上。 鋼要用在刀刃上。
【369】、 【好拳不贏頭三手】(諺)頭三手:拳術交手的頭三招。指拳術比賽時,真正的高手總是讓過前三招,然后才施展手段。泛指本領高強的人往往到最后才以絕招取勝。 也作好把式不贏前三手。
【370】、 【紅花雖好,也仗綠葉襯映】(諺)紅艷艷的花朵再好,離開綠葉從旁襯映,也顯不出它的光彩。比喻一個主要人物有大作為,總離不開得力人才相幫。 也作紅花要有綠葉配。 好花需綠葉扶持。
【371】、 【火車不是人推的,牛皮不是人吹的】(諺)火車不是靠人推著跑的,牛皮不是靠人吹著漲的。指大話、空話無用,有真本領、干出成績來才能使人信服。 也作牛皮不是吹的,火車不是推的。
【372】、 【揭債要忍,還債要狠】(諺)借債時要再三忍耐,能不借就不借,能少借就少借;還債時要狠下決心,能早還就早還,能一次還清就一次還清。指借債付利息是個不小的負擔,無債才能一身輕松。
【373】、 【砍了頭也只有碗口大的疤】(諺)指世上沒有什么了不起的事,即使被砍頭,也只不過在頭頸上留塊大傷疤而已。 也作砍了腦袋去,不過碗大個疤。 腦袋砍了碗大個疤。 割頭不過碗大個疤。
【374】、 【米谷里免不了有秕糠,沙子里有時也有黃金】(諺)秕(bi):空的或不飽滿的顆粒。谷米中免不了夾雜著秕糠,沙子里也常會夾雜著金粒。指事物不可能完全純凈。也比喻對人不可一概而論。
【375】、 【男怕穿靴,女怕戴帽】(諺)穿靴:腿腳浮腫得像穿上靴子一樣。 戴帽:頭臉浮腫得像戴上棉帽一樣。男病人腿腳腫,女病人頭臉腫,民間認為是將死的預警。 也作男怕腿腫,女怕臉腫。
【376】、 【能人背后有能人】(諺)能人:才能出眾、技藝超群的人。指能人之上,還有更了不起的能人。誡人不可自滿。 也作能人之上有能人。 能人之外有能人。 能人背后有能人,好漢背后有好漢。
【377】、 【鳥隨鸞鳳飛能遠,人伴賢良品自高】(諺)鸞:傳說中與鳳凰同類的鳥。平常的鳥只要能追隨著鸞鳳,自會飛得高遠;平常的人只要能追隨著賢哲,自會品行高尚。指能接近善類,自會習染為善。
【378】、 【寧拆七座廟,不破一樁婚】(諺)寧肯拆毀七座神廟,也不破壞一家婚事。指婚姻是人生的重中之重。 也作寧拆十座廟,不破一門婚。 寧拆十座廟,不拆一對婚。 寧拆一座廟,不拆一家人。
【379】、 【朋友妻,不可戲】(諺)對于朋友的妻子,要尊重、嚴肅,不可有任何輕浮的表現(xiàn)。指朋友之間義氣為重,對朋友妻尤其不得失禮。 也作朋友妻,不可欺。 朋友妻,不可欺;朋友妾,不可滅.
【380】、 【錢是一個一個上萬的,糧是一顆一顆上石的】(諺)石(dan):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錢必須一文一文地攢,才能上萬;糧必須一顆一顆地積,才能上石。指積少才能成多,積零才能成整。
【381】、 【染坊鋪出不得白】(諺)染坊鋪:染紗染布的作坊。染坊里不會出白紗白布。指已構成的事實就難以復原。也比喻什么環(huán)境會熏陶出什么樣的人。 也作染房里不出白布。 染缸里拿不出白布來。
【382】、 【人過留名,雁過留聲】(諺)人無論到了哪里,都要盡量留下自己的好名聲,就像大雁經過哪里,都要留下叫聲一樣。指人活一世,應留下好名聲。 也作人過留名傳后世,雁過留聲待來春。
【383】、 【人在福中不知!浚ㄖV)指人生活在幸福之中,往往由于沒有經過艱難困苦,便不覺得這是享福。也指人的欲望是無窮的,已經享福了,還嫌不受用。 也作身在福中不知福。 生在福中不知福。
【384】、 【三十六策,走為上計】(諺)三十六:泛指多數。指各種辦法放到一起比較,還是逃走為上。指當局面無可挽回時,一走了之就是好的辦法。 也作三十六著,走為上著。 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385】、 【殺人須見血,救人須救徹】(諺)要殺人,就要見到血,證明人已被殺死;要救人,就要救到底,使他完全擺脫困境。指做事必須徹底。 也作殺人殺個死,救人救個活。 殺人殺死,救人救活。
【386】、 【聽傳言,失江山】(諺)傳言:毫無根據的流言蜚語。江山:國家大業(yè)。指輕信流言蜚語,會失掉江山。多泛指輕易相信傳言,必定會誤大事。 也作聽傳言,失落江山。 聽信閑言,失落江山。
【387】、 【文臣不愛錢,武臣不惜死】(諺)文官盡心國事,不貪財物;武將保衛(wèi)江山,不惜犧牲。指文武官員能達到這種境界,天下自然太平。 也作文官不愛財,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怕死,武官不惜命~
【388】、 【響鼓偏用重槌敲】(諺)響度很大的鼓,偏要用重槌敲打,才能發(fā)出更亮的響聲。比喻對德才兼優(yōu)的青年,更應加強教育,以造就成出類拔萃的人才。 也作響鼓還須重錘敲。 響鼓離不開重槌。
【389】、 【燕子不吃落地的,鵓鴣不吃喘氣的】(諺)鵓鴣(b。gu):鳥名,俗稱水鴣鴣。落地的食物不潔,燕子不吃;喘氣的小蟲有病,鵓鴣不吃。 借指注重飲食衛(wèi)生的人,不潔不凈的食物不入口。
【390】、 【一分行情一分貨】(諺)行(hang)情:市場上商品的時價。 指出錢多少決定貨物的優(yōu)劣。也泛指得多少好處辦多大的事。 也作一分價錢一分貨。 一分錢,一分貨。 一分貨色一分價。
【391】、 【云往東,一場空;云往西,馬濺泥;云往南,水潭潭;云往北,好曬麥】(諺)指從云的走向上可判斷是否有雨:云往東走,無雨;云往西走,馬足濺泥;云往南走,暴雨來臨;云往北走,天晴。
【392】、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諺)即便是聰明而富有遠見的人,千百次的出謀決策,也總有一次失誤。指人智謀再高,也不可能一點失誤都沒有。 也作智者干慮,難免一失。 智者干智,尚有一失。
【393】、 【人心換人心,八兩換半斤】友好不是單方面的,要雙方相 互真誠相待。成語:將心比心。張恨水《啼笑因緣》:從今 以后,我才知道人心換人心這句話是假的,不過是金子換人 心罷了。
【394】、 【君子報仇三年,小人報仇眼前】遇到屈辱、失敗,要沉得住 氣,善于忍耐,等待時機報仇。不一定要立即報仇。沈從文 《長河》:打什么仗?調什么兵?君子報仇三年,小人報仇 眼前。
【395】、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眼睛瞪著,互相觀望,也指冷場或 驚訝。成語:面面相覷。浩然《艷陽天》:三個人讓他說的 張飛穿針,大眼瞪小眼,又不住地咋著嘴唇兒,贊嘆他的好 眼光。
【396】、 【眾人是圣人】圣人,古稱賢明的帝王或思想家。此處借 指德才極高的人。謂集體的智慧多,辦法高明。柳青《種谷 記》:眾人商酌,我五十多的個老漢有什么好的意見?眾人 是圣人嘛。
【397】、 【一盆漿糊,漿糊一盆】極言糊涂。成語:糊里糊涂!度嗣 日報》(1981,12,27):家庭里籠罩著一層混沌,又何以教育 兒女成人?一盆漿糊,漿糊一盆,想來未免有點可憐。
【398】、 【拉大旗作虎皮】以莊嚴的名目嚇人。魯迅《且介亭雜文 末編》:首先應該掃蕩的,倒是拉大旗作為虎皮,包著自己, 去嚇唬別人;小不如意,就倚勢定人罪名,而且重得可怕的 橫暴者。
【399】、 【蔫人出豹子】蔫人,指性情溫和,老實巴交的人。這樣的 人有時也會大發(fā)脾氣,或有驚人之舉。韓志君等《古船女 人和網》:蔫人,出豹子。⌒《官膬哼@家伙,你可千萬不 能小瞧!
【400】、 【挨打不說痛,挨罵不知羞】形容人窩囊,受欺侮而不能反 抗。西戎《兩澗之間》:他老婆罵他沒出息,說他是挨了打 不說痛,挨了罵不知羞,其實她對呂煥玉的評判,并沒有抓 住本質。
【401】、 【秤桿不離秤砣】經常在一起,形影相隨。類似的:砣不離 秤,影不離身/針不離線,線不離針。成語:形影不離。駱賓 基《罪證》:金三天天和雅亭混,秤錘不離秤桿,人家誰不笑 話。
【402】、 【十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xiāng)】熟人辦事方便,能夠通融。或 說:一個老鄉(xiāng),大過三個公章。劉彥林《春風得意》:找熟 人,拉關系,走后門十個公章,不如一個老鄉(xiāng),F(xiàn)實就 是如此。
【403】、 【水幫魚,魚幫水】謂互相幫助。語序亦可倒置。類似的: 船幫水,水幫船/足幫手,手幫足。姚雪垠《李自成》:朋友 們誰都會有遇著困難的時候,水幫魚,魚幫水。要不要一點 錢用?
【404】、 【 稂不稂,莠不莠】稂,莠,均為田中類似禾苗的野草。比 喻人沒出息,不成材。成語:不稂不莠。清代《儒林外史》: 人生世上,難得的是這碗現(xiàn)成飯,只管稂不稂莠不莠的到 幾時?
【405】、 【沒骨頭的傘,支撐不開】指沒有骨氣,沒有本領,遇事不會 處理。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你呀,我就怕你是一個 沒骨頭的傘,支撐不開,將來閃得我沒下場,倒不如趁早拉 倒呢!
【406】、 【 泥鰍翻不起大浪】泥鰍只能浮到水面上翻一點水花,產 生一點漣漪。比喻力量小,成不了大事,鬧不了大亂子。亦 可用反義。從維熙《傘》:那就睡大覺去,小泥鰍掀不起大 浪頭來。
【407】、 【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原指武藝高強,借指精通有關方 面的技術。師陀《果園城記》:就是說他得教國文、地理、歷 史、自然、算術,甚至還得會教體操,十八般武藝他得件件精 通。
【408】、 【老子英雄兒好漢】父子兩代都是英雄。又指父親是英 雄,兒子必然是好漢。表示血統(tǒng)高貴,或職業(yè)相承。梁斌 《紅旗譜》:真是!老子英雄兒好漢,你和你們老人家精神 頭兒一模一樣。
【409】、 【殺雞用不著牛刀/殺雞焉用牛刀】小事情用不著采取重大 措施。語出《論語》:割雞焉用牛刀。清代《說岳全傳》:殺 雞焉用牛刀!諒一草寇,待末將等前去拿來,何勞元帥親自 出馬?
【410】、 【 有文事,有武備】做事要有文武兩種準備。姚雪垠《李自 成》:古人說有文事者必有武備,何況今日是前去平亂,并 非文事。以你闖王的聲威,此去定能成功,但是也不可不防 萬一。
【411】、 【靠著大樹有柴燒】指所處條件優(yōu)越;蛘f:依著大樹不 缺柴。靠,也說:挨。梁斌《播火記》:我也姓馮,靠著大河 有水吃,靠著大樹有柴燒,馮家大院里有個財主,我吃了什 么虧了?
【412】、 【一人吃齋,十人念佛】原指宗教影響,借指做事帶動了別 人!镀窖齻鳌罚撼Q缘溃阂蝗顺札S,十人念佛。因這楊巡檢 夫妻好道,連這老門公也信的,見婆子說話有些古怪,便認 真了。
【413】、 【正月十六貼門神,遲了】春節(jié)前貼門神像。過了春節(jié)再 貼,謂不合時宜,落后;蛘f:正月里賣門神,過時貨。明代 《金瓶梅》:正月十六貼門神,遲了半月。人也入了土,才來 上祭。
【414】、 【娃子不哭奶不脹】小孩沒哭,無須喂奶;奶不脹,無須擠。 指沒有發(fā)生什么麻煩,暫時消停。清代《儒林外史》:我這 里娃子不哭奶不脹,為什么把別人家的棺材拉在自己門 口哭?
【415】、 【 被人賣了,還跟著去數錢】被愚弄,自己沒有意識到。類 似的:賣到鍋上不覺熱。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人家 行啊,會看眼色,會來事兒。我呢,被入賣了,還幫人家數 錢!
【416】、 【狗咬呂洞賓,不識好人心】呂洞賓為八仙之一。指好心人 被誤解。海外叢甦《獸與魔》:這種美國人是狗咬狗呂洞 賓,不識好人心!何必浪費東西呢?大概她以為我們要毒 害她孩子吧!
【417】、 【臨死拉個墊背的】謂連累別人,或不能饒恕仇人;蛘f: 自己該死,別拉著別人墊背。梁斌《紅旗譜》:咱滿有理的 事,這輩子翻不過案來,死的時候也得拉他墊背,我就是這 個脾氣!
【418】、 【眼里揉不進沙子】眼皮內有細小異物就感不適,借指不 能夠容忍,不容侵害。老舍《駱駝祥子》:劉四爺眼里不揉 沙子。把前前后后 所聞所見都擱在一處,他的心中已明白 了八九成。
【419】、 【 天塌下來,地陷下去】謂遇到極大的困難,發(fā)生大的災難。 成語:天崩地裂。蘇童《妻妾成群》:有一天即使天塌下來, 地陷下去,只要我們活著,就是我伺候你,不會是你伺候 我。
【420】、 【 雞腳高,鴨腳低】雞鴨腿腳長短不一,借指不一致,不整 齊,不齊心。王杏元《綠竹村風云》:綠竹村這一陣風搭起 來的互助組,合上沒多久,雞腳高來鴨腳低,組里就發(fā)生矛 盾了。
【421】、 【 一人拼命,萬夫莫當】人把生死置之度外,則能勇猛異常, 不可抵擋;蛘f:一人拼命,眾人莫敵。清代《紅樓夢》:地 下的人雖多,哪里擋得住。自古說的:一人拼命,萬夫莫 當。
【422】、 【竹篙打倒船人】撐船用竹篙,船上人被打無法躲避。 指傷人太多。高云覽《小城春秋》:咱把話扯明白,今天不 是誰跟誰過不去,掃大伙兒的臉的是你!你,一根篙竿壓倒 一船人!
【423】、 【揮淚斬馬謖】諸葛亮自責用人不當,痛心地將馬謖斬首。 借指為了顧全大局,挽回失誤,只好犧牲局部。尤鳳偉《中 國一九五七》:都知道袁是張多年的戰(zhàn)友,張不念舊情揮淚 斬馬謖。
【424】、 【迅雷不及掩耳】采取猛烈行動,使對方來不及準備,無法 做出反映。成語:措手不及。姚雪垠《李自成》:俗話說,迅 雷不及掩耳。咱們就是要像迅雷一樣奔入河南,使敵人措 手不及。
【425】、 【 甕里走不了鱉】意即出不了范圍,容易得到;蛘f:罐兒 里王八跑不了。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這全怪我睡了 覺,不要緊,甕里的王八,他跑不了。包在我身上,非抓回來 不可。
【426】、 【一葉落而知秋】原指進入秋季,也指變化的征兆。成語: 一葉知秋。相關的:礎潤而雨,月暈而風。尤鳳偉《中國一 九五七》:一開始就站,這變化有點一葉而知秋,讓人在心 里發(fā)疹。
【427】、 【打墻也是動土】動土,指破土建筑。指規(guī)模大小不同,實 質上是一樣的。相關的:一鋤頭是動土,兩鋤頭也是動土。 清代《紅樓夢》:打墻也是動土,已經驚動了人,今兒樂得去 逛逛。
【428】、 【 鍋里沒攪的,碗里沒舀的】局部依賴整體。類似的:鍋巴 不稠碗里稀|鍋里沒有,勺子舀不出。韓志君等《籬笆女人 和狗》:鍋里沒攪的,碗里沒舀的;爛麻搓成繩,也能拉千 斤!
【429】、 【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不管什么人,總有缺點,有長處。此 語見于屈原《卜居》。姚雪垠《李自成》:但古人云:尺有所 短,寸有所長。我們只要盡忠輔佐闖王,總還是有可用之 處。
【430】、 【跛者不忘履,盲者不忘視】(諺)履(lu):穿鞋走路。盲:瞎眼。跛子不能行走,但他并沒有忘卻穿鞋走路;瞎子眼不能視,但他并沒有忘卻睜眼看物。指人在任何情況下都保持著生命的本能。
【431】、 【不冷不熱,五谷不結】(諺)五谷:說法不一,一般指稻、黍、稷、麥、菽,也泛指各種糧食作物。指氣候如果沒有冷熱的變化,五谷就不能生長成熟,結出果實。 也作不熱不冷,五谷不生。
【432】、 【不暗不聾,不成姑公】(諺)喑(yIn):啞。姑公:婆婆與公公。指不會裝聾作啞,就當不了公婆。也泛指當家人就得要裝得糊涂些。 也作不癡不聾,不做家翁。 不癡不聾,不作阿家阿翁。
【433】、 【常將有日思無日,莫待無時想有時】(諺)有:富有。無:指貧窮。 指注意節(jié)約要在平日富有之時。 告戒人過日子要作長遠打算,不可揮霍浪費。 也作寧當有日籌無日,莫待無時思有時。
【434】、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諺)成人:成就有用的人材。自在:舒適安逸。指人要想成材,就不可貪圖安逸享樂;貪圖安逸享樂,就不能成材。 也作成人的不自由。 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
【435】、 【船頭上相罵,船艄上搭話】(諺)船艄:船尾。剛剛在船頭上吵了嘴,轉眼就到船尾上搭腔說話了。 指關系最密切的人,特別是夫妻之間發(fā)生爭吵,會很快和好。 也作船頭打架,船尾說話。
【436】、 【耽誤了莊稼是一季,誤了孩子是一代】(諺)誤了農時只是一季沒收成,教育孩子的事耽誤了,那可是一輩子的大事。指教育子女是頭等大事,千萬不能含糊。 也作地誤誤一季,人誤誤一輩。
【437】、 【膽大天下去得,膽小寸步難行】(諺)膽量大的人天底下任何地方都能闖,膽量小的人死守家門哪里也不能去。指膽大就會有作為,膽小不能有出息。 也作膽大的漂洋過海,膽小的寸步難行。
【438】、 【地頭文書鐵箍桶】(諺)地頭:地方上,專指當地的衙門。鐵箍桶:用鐵條緊箍的木桶。指當地衙門的文書,就像鐵箍的桶一樣牢實,是當地人人都必須遵從的。 也作地頭的文書,鐵箍的桶。
【439】、 【冬走十里不明,夏走十里不黑】(諺)冬季里,早晨走十里路天還未明;夏季里,傍晚走十里路天還不黑。指冬季夜長,天亮得遲;夏季晝長,天黑得晚。 也作夏走十里不黑,冬走十里不亮。
【440】、 【斗虎爭狼,苦殺小獐】(諺)獐(zhang):獐子,形狀像鹿,比鹿小。 指虎狼爭斗,遭殃的是小獐子。比喻上層權勢者之間發(fā)生沖突,受害的是下層人物。 也作龍斗虎傷,苦了小獐。
【441】、 【各人自掃門前雪】(諺)比喻人應該做好自家的事,不必插手去管別人的事。 也作各家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屋上霜。 自己各掃門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只掃自己門前雪,莫管別人屋瓦霜。
【442】、 【公人見票,牲口見料】(諺)公人:舊時衙門里的差役。票:傳票,用以傳喚涉案人員。料:喂養(yǎng)牲口用的谷物。指差役手持傳票,可以勒索涉案人員的錢財,故見到傳票就像牲口見到料一樣欣喜。
【443】、 【好景難長,名花易落】(諺)好景很難長久存留,好花最容易凋落。 指美好的事物往往是短命的。也指人稱心如意的生活?喽虝骸 也作好景不常在,好花不常開。 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
【444】、 【黃泉路上沒老少】(諺)黃泉:黃土下的泉水;人死埋葬地下,故以黃泉代指人死。死亡的路上,是不分年老年少的。指人死不在歲數,年輕人往往死在年老人的前頭。 也作生死路上沒老少。
【445】、 【急婆娘嫁不下好漢家】(諺)婆娘:北方對婦女的俗稱。指急著想嫁出去的女子,往往找不到如意郎。泛指做事急于求成的,往往結果很不滿意。 也作急婆娘難嫁如意漢。 忙婆娘嫁不到好漢子。
【446】、 【家家賣私酒,不犯是好手】(諺)私酒:違反法規(guī)、私下售賣的酒。 好手:手段高明的人。家家都賣私酒,只要不被抓住就是好手。舊指人不怕違法,就怕做違法事卻沒有不讓人發(fā)現(xiàn)的高明手段。
【447】、 【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窮窩】(諺)窩:對住處的俗稱。指人總是留戀著自己的故居。 也作金窩銀窩,不及自家的草窩。草窩:茅草搭成的房舍,指窮家。 金窩窩,銀窩窩,不如自個的土窩窩。
【448】、 【近不過夫妻,親不過父母】(諺)世間夫妻之間的關系最親近,父母對子女的情感最真切。指論親近數夫妻,論恩情數父母。 也作至親不過爹娘,至近不過夫妻。 最親不過父母,最近不過夫妻。
【449】、 【酒逢知己千盅少,話不投機半句多】(諺)和知心朋友喝酒,喝多少也不夠;和說不到一起的人談,一句半句也嫌多。指飲灑與交談,貴在情投意合。 也作灑逢知己頻添少,話若投機不厭多。
【450】、 【口如扃,言有恒;口如注,言無據】(諺)扁(ji。ng):門閂,門環(huán)。 注:注子,酒壺。指嘴巴像有門閂一樣把得很嚴的人,說話很守信用;嘴巴像倒水一樣毫無約束的人,說話沒有根據。
【451】、 【滿堂兒女,當不得半席夫妻】(諺)半席夫妻:指非原配的夫妻。 即使兒女很多,也抵不上個半席夫妻。指兒女再多再好,也比不上夫妻間的相互體貼照料。 也作滿堂兒女,不如半路夫妻。
【452】、 【莫瞞天地莫瞞人,莫作瞞心與禍鄰】(諺)做人不要欺瞞天地,欺瞞眾人,更不要欺瞞自己的良心,以免招災惹禍。 也作莫瞞天地莫瞞心,心不瞞人禍不侵。 莫瞞天地莫瞞心,心不瞞時禍不侵。
【453】、 【寧分數斗,莫增一口】(諺)寧可分出幾斗糧食送人,也不愿平添一口人吃飯。指增添人口吃飯,是極大的經濟負擔。 也作寧出一斗,莫進一口。 寧贈一斗,莫增一口。 寧出一斗,莫增一口。
【454】、 【捧得高,跌得重】(諺)被人吹捧得越高,跌落下來摔得就越慘重。 指人要保持清醒的頭腦,不要接受別人的吹捧。 也作捧得越高,摔得越重。 捧得高高的,摔得扁扁的。 抬的高,跌的重。
【455】、 【前車覆,后車誡】(諺)覆:翻倒,傾覆。指前邊的車翻倒了,后邊的車就要引以為戒。比喻前人失敗了,后人就要吸取教訓,以免重蹈覆轍。 也作前車既覆,后車當戒。 前車之覆,后車之鑒。
【456】、 【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美不美,鄉(xiāng)中水】(諺)只要是故鄉(xiāng)人就親,只要是故鄉(xiāng)水就甜。指人們的鄉(xiāng)土感情總是很濃的。 也作親不親,故鄉(xiāng)人;甜不甜,家鄉(xiāng)水。 美不美,故鄉(xiāng)水;親不親,故鄉(xiāng)人。
【457】、 【清明不戴柳,紅顏變皓首】(諺)清明:清明節(jié),在每年農歷三月上旬,是傳統(tǒng)習俗上墳祭祖之日。舊俗,清明祭祖歸來,要折柳枝盤成圈戴在頭上,據說不如此,青年人就會變成滿頭白發(fā)的老人。
【458】、 【人活臉,樹活皮】(諺)人活著,就憑著一張知榮知恥的臉面;樹活著,就憑著一層通脈護樹的外皮。 指人生的意義就在于有名節(jié),有人品。 也作人活一張臉,樹活一層皮。 人活臉面樹活皮。
【459】、 【人無頭不行,鳥無翅不騰】(諺)騰:飛騰。人要是沒頭,就無法行走;鳥要是沒翅膀,就無法飛騰。 指群體的行動,離不開為首的人物帶領。 也作人無頭不走,鳥無頭不飛。 人無頭而不行。
【460】、 【舍不得孩子套不了狼】(諺)舍不得用孩子作誘餌,就套不住惡狼。泛指凡事不冒大風險、不付出大代價,就難以取得鼓舞人心的大收獲。 也作舍不得孩子逮不住狼。 舍不得孩子,打不了老狼。
【461】、 【是真難假,是假難真】(諺)真的就是真的,不能變成假的;假的就是假的,不能充成真的。指真與假有著本質上的差異,不容混同。 也作是假不能真,是真不能假。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462】、 【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婚】(諺)天空要是沒云,雨就下不成;人群中要是沒有做媒的,男女就配不成婚。指男女婚配總得要有人從中介紹。 也作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上無媒不成親。
【463】、 【惜衣有衣,惜食有食】(諺)愛惜衣服,就不會缺衣服穿;愛惜糧食,就不會缺糧食吃。指對財物能愛惜就會有積蓄,有積蓄就不會受困。 也作惜衣得衣,惜食得食。 惜衣有衣穿,惜食有食吃。
【464】、 【牙齒還有和舌頭相碰的時候】(諺)比喻在一起生活的人,關系再親密,也不免有時要發(fā)生沖突。 也作牙跟舌頭還有不和的時候。 牙齒跟舌頭那樣親,有時也會咬到。 牙齒有時也會嚼痛舌頭。
【465】、 【要吃飛禽,鴿子、鵪鶉;要吃走獸,兔子、狗肉】(諺)鵪鶉(anchun):鳥名,小頭短尾巴,羽毛赤褐色,不善飛。指飛禽中,數鴿子和鵪鶉的肉最細嫩;走獸中,數兔子和狗的肉最美味。
【466】、 【脂粉雖多,丑面不加;膏澤雖光,不可潤草】(諺)涂上很多的脂粉,不會使丑陋的相貌變得漂亮;下著潤澤的好雨,不能使枯草長得茁壯。比喻掩飾再好,也不能從根本上把假惡丑轉變?yōu)檎嫔泼馈?/p>
【467】、 【肉中刺,眼中釘】比喻被仇視被憎惡的人。語序亦可換 置。成語:心腹之患。浩然《艷陽天》:你在人家手心里攥 著,想圓就圓,想扁就扁,人家不是傻子,容你這個眼中釘, 肉中刺?
【468】、 【提起心頭火,咬碎口中牙】形容人惱怒或仇恨。成語:怒 火中燒、明代《古今小說》:陳巡檢在屏風后聽得說,正是: 提起心頭火,咬碎口中牙。陳巡檢大怒,拔出所佩寶劍,劈 頭就砍。
【469】、 【騎馬撞不見親家,騎牛撞到親家】指體面時人家不知道,難 堪時讓人碰見。類似的:騎馬坐轎遇不著熟人,穿草鞋遇見 熟人。沙汀《淘金記》:真是騎牛偏偏碰到親家,我早一步 就好了!
【470】、 【聾子不怕驚雷響】對后果沒有顧慮。張資平《梅嶺之 春》:他們號稱學士又何曾有什么學問!普通科學程度還 夠不上,說什么高深學問!但他們回來居然說要辦大學了, 真是聾子不怕雷!
【471】、 【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由別人代為說出心中所想。清 代《兒女英雄傳》:直挨到這個分際,還是繞了這半天彎兒, 借你口中言,傳我心腹事,話擠話,兩下里對擠,才把句話擠 出來!
【472】、 【單刃斧子兩面砍】說話兼顧兩方面,砍、侃諧音。申躍中 《掛紅燈》:顯然是反對老伴那單刃斧子兩面砍的話。他歷 來討厭那種既堅持原則、又考慮個人得失而猶猶豫豫、顧慮 重重的人。
【473】、 【 彈不到一股弦上去】彈、談同音借用。謂說不到一起去, 話不投機,沒有共同語言。亦可用反義。馬烽《劉胡蘭傳》: 平素和家里人也是說不了三句話就頂板,和誰都彈不到一 股弦上。
【474】、 【 依樣畫葫蘆/照葫蘆雷瓢葫蘆】胡亂,音近,含大體上近 似之意。差不離照原樣子辦。照,也說:比。成語:照貓畫 虎。海外陳若曦《遠見》:不久也就摸到了竅門,可以依樣 畫葫蘆。
【475】、 【把心肝五臟都掏盡了】挖空心思。成語:絞盡腦汁。浩然 《艷陽天》:你想想,這些日子,他們把心肝五臟都掏盡了, 都沒有找到一個缺口,這下子可有了,他們不當法寶似的抓 著用嗎?
【476】、 【人生地不熟不熟悉】不了解情況。成語:人地生疏。 地,也說:面。海外趙淑俠《當我們年輕時》:他讓我們羞恥 得見不得人,不然我也不會帶著你離開南部,到這人生地不 熟的臺北來。
【477】、 【不受磨難不成佛】不經過磨練,不可能輕易取得成功。 類似的:不受煙熏不成佛。馮志《敵后武工隊》:不受磨練 不成佛,要不是受了劉隊長的那次教訓,這些日子還不知得 闖了多少禍!
【478】、 【欲求生富貴,須下死工夫】富貴需要努力爭取,不是輕易 得來的。明代《西游記》:師父,你常以思鄉(xiāng)為念,全不似個 出家人。放心且走,莫要多憂。古人云:欲求生富貴,須下 死工夫。
【479】、 【太歲頭上動土】太歲,即木星。古代術數家認為太歲所 在是兇方,不宜動土建筑。此語表示觸犯忌諱,膽大妄為, 或敢作敢為。香港金庸《笑傲江湖》:你天大的膽子,到太 歲頭上動土?
【480】、 【 前怕狼,后怕虎】謂膽小怕事,顧慮重重。類似的:前頭 怕狐貍,后頭怕野貓。成語:瞻前顧后、畏首畏尾。韓志君 等《古船女人和網》:說話、辦事兒,不能總是前怕狼,后怕 虎!
【481】、 【 吹口氣兒刮大風,吐口唾沫河漲水】形容有力量,有權勢。 成語:叱咤風云。姚雪垠《李自成》:咱們一向吹口氣兒刮 大風,吐口唾沫河漲水,如今龍困淺灘,連小賊娃兒也敢欺 負咱!
【482】、 【天無二日,地無二主】原指中國只能有一個皇帝,借指需 要集中統(tǒng)一。地,也說:國。主,也說:王。姚雪垠《李自 成》:天無二日,地無二王。倘若張獻忠他們不愿臣服的, 一律剿滅。
【483】、 【滿天要價,就地還錢】原指做生意討價還價。也可指其他 交涉、談判,雙方條件相差很大。柳青《創(chuàng)業(yè)史》:滿天要 價,就地還錢嘛!買賣爭分毫哩!就是這話,不爭不競,不 成生意喀!
【484】、 【家雞打得團團轉,野雞不打滿天飛】借指自己人有矛盾也 能夠團結,與外人沒有矛盾也不易團結!缎馒P霞回憶錄》: 他本來就不是咱們唱戲的根兒。家雞打得團團轉,野雞不 打滿天飛。
【485】、 【人生何處不相逢】今后仍有相逢的可能,應保持友好關 系。明代《醒世恒言》:彼此睜眼一認,雖然隔了六年,面貌 依然。正是昔年還銀義士。正是:一葉浮萍歸大海,人生何 處不相逢。
【486】、 【敬酒不吃吃罰酒】敬酒可以謝絕,罰酒必須吃。引申為: 不識抬舉,客氣不行,只能強迫執(zhí)行。香港唐人《金陵春 夢》:真是敬酒不吃吃罰酒,你們別理她,我也不管,看她把 我怎么辦!
【487】、 【 你待我一尺,我報你一丈】講義氣,有禮貌,加倍報答; 說: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姚雪垠《李自成》:我郝?lián)u旗 雖是粗人,還知道什么是朋友義氣。你待我一尺,我報你一 丈。
【488】、 【狗咬尿泡空歡喜】希望落空。類似的:老鼠落在礱糠里, 空喜歡。成語:一枕黃粱。王蒙《紅樓啟示錄》:而寶釵的 二奶奶之夢,襲人的姨太太之夢,也不過是狗咬尿泡空歡喜 一場而已。
【489】、 【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不要以貌取人。多指不要因 為其貌不揚,就小看了人。浩然《山水情》:我也不知道怎 么,反正這字兒不像他寫的。當然啦,人不可貌相,海水不 可斗量。
【490】、 【是騾子是馬,拉出去遛遛】嘴上說沒有用,得在實際中比 比。張潔《沉重的翅膀》:他們要求調整生產組織,把車、 鉗、銑、裝配四攤分開,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到底誰完不 成任務。
【491】、 【看人下菜碟兒】根據人的身份,用不同的菜肴招待。謂 看人行事,態(tài)度不一。韓志君等《籬笆女人和狗》:你就是 看人下菜碟兒唄,也不能這樣!我和香草,人再不濟,可 也有臉皮。
【492】、 【 魯班門前弄大斧】魯班,戰(zhàn)國時期有名的木匠。此句表 示:在內行人面前賣弄自己,太不自量。成語:班門弄斧。 賈平凹《廢都》:得了得了,鍾主編是什么人,你別魯班門前 掄大斧!
【493】、 【 自己是一朵花,別人是豆腐渣】看自己全是優(yōu)點,好得不得 了;看別人都是缺點,一個錢不值。傳記圖書:看自己是一 朵花,看別人是豆腐渣,對這個問題,老年人、中年人也得注 意。
【494】、 【 以不變應萬變】謂拿定主意,沉著應付。臺灣《吳濁流小 說選》:思源的意思是,這個時候討論這些,實在無濟于事, 應該等到接受后再計議,此際最好是冷靜,以不變應萬變?yōu)?上策。
【495】、 【核桃棗子一齊數】一律對待,不加區(qū)別。類似的:葫蘆茄 子一起數/栗子花生一盤端。成語:相提并論、混為一談。 張賢亮《河的子孫》:你們核桃棗子一塊數,連這點眼力勁 兒都沒有。
【496】、 【 不依規(guī)矩,不成方圓】做事要有依據,守規(guī)矩。語出《孟 子》。不依,也說:沒有。馬烽《劉胡蘭傳》:你老說的,倒也 是一番道理。古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guī),不依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497】、 【 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謂出了問題,臨時應付,不作根本解 決;蛘f:頭冷顧頭,腳冷顧腳。《燕山夜話》:臨時治標的 方法當然也不應該放棄,不過那只是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罷 了。
【498】、 【先吃肉后啃骨頭】先處理容易的,再處理麻煩的。張濤 之《中華人民共和國演義》:從天津的地形出發(fā),攻擊天津 的戰(zhàn)役部署應該是東西并進,攔腰切斷,再分割圍殲,先吃 肉后啃骨頭。
【499】、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跳】經過比較,才發(fā)現(xiàn)巨大的差別。 比,也說:說,算。張賢亮《邢老漢和他的狗的故事》:這個 賬真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這就等于我們一個人定 的一半。
【500】、 【一口吃不成胖子】事物有個逐步發(fā)展的過程,不可能馬 上成功,立即成熟。反義說:一口吃成胖子。清代《紅樓 夢》:小孩子家,慢慢地教導他。可是人家說的:胖子也不 是一口兒吃的。
老祖宗的老話大全收藏
老祖宗的老話大全收藏
【大丈夫】大丈夫指有志氣或有作為的男子。
但是在古代真正能稱為大丈夫的不多,因為它的標準實在太高。大丈夫一詞源出戰(zhàn)國時期的亞圣孟子,能被孟子看上眼的才有資格稱得上大丈夫!睹献与墓隆酚涊d了孟子與戰(zhàn)國時期的縱橫家景春討論大丈夫的對話。景春日:公孫衍、張儀豈不誠大丈夫哉?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景春認為,說到大丈夫,只有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才可當之無愧。張儀和公孫衍兩人,一連橫,一合縱,相當程度上左右著戰(zhàn)國時期的天下大勢。由于以上二人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有一言九鼎的作用,因此景春由衷地佩服這兩個人,稱之為大丈夫。
對景春的說法,孟子立場鮮明地堅決予以駁斥:是焉得為大丈夫乎?子未學禮乎?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在孟子的思想體系中,張儀、公孫衍這樣的人不配稱為大丈夫,他們展現(xiàn)最多的是小人得志,涂炭生靈,他們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忘記了做人的根本,忘記了自己的衣食父母,是數典忘祖的勢利小人。孟子認為只有做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正能屈的人才能稱為大丈夫。
孟子雖然鄙視張儀、公孫衍,但孟子的主張在當時卻到處碰壁,不被諸侯采納,不被看重,而張儀、蘇秦等縱橫家,卻能左右諸侯,發(fā)揮著決定天下安危的作用。
隨著時間的推移,大丈夫一詞已由高不可及向有志者都能成為大丈夫演化。
【大師傅】常言說,工廠里師傅多,醫(yī)院里大夫多,學校里老師多。那么,怎么師傅當中還有一個大師傅呢?而且是做飯的?這里面有一則民間故事。
古時候有個皇上,一次來到修建宮殿的工地上,就讓各工匠說說自己的本領,誰的本領大就封誰為師傅。眾工匠都不服氣,搶著去表白自己的功勞。
皇上干脆把他們都封為師傅。
工地上給工匠們做飯的是一對姐妹,二人見工匠們都有了封號,便也湊過來討封。沒想到,那些被封為師傅的工匠們說:做飯的算什么行當?姐姐很生氣,就決定餓他們一次。
眾工匠干完活,都跑到飯棚里去吃飯,卻見灶房里沒動煙火,就來責問姐妹倆。姐姐說:做飯的不算個行當,那你們就自己做吧!眾工匠向皇上報告此事;噬蠁枺耗亲鲲埖牡降姿悴凰銈行當?這些能工巧匠餓得肚子咕咕叫,連忙答道:做飯算行當,太算行當了!
于是,皇上叫人把姐妹倆找來,準備封她們?yōu)閹煾怠=憬銛[擺手,指著工匠們對皇上說:他們都是師傅,卻做不了飯;給我的封號,得比他們大!
皇上說:那就封你為大師傅吧。姐姐樂了,指著幫著自己做菜的妹妹,問:她呢?皇上順口說:你是大師傅,那她就是二師傅吧。妹妹一聽,也很高興。
就這樣,做飯的就被稱為大師傅,幫廚的就被稱為二師傅了。
【大紅袍】大紅袍是一種茶葉,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是福建省武夷巖茶(烏龍茶)中的名貴珍品,產于福建崇安東南的武夷山。這里方圓六十公里,有三十六峰,九十九巖,巖巖有茶,茶以巖名,巖以茶顯,故名巖茶。
大紅袍和鐵羅漢、白雞冠、水金龜等名品合稱四大名樅。說起大紅袍的來歷,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呢。
傳說古時候,有一位窮秀才上京趕考,路過武夷山時,生了一種怪病,整天沒有食欲,武夷山天心寺的老方丈聽說之后,命人泡了一碗茶給他喝,病一下子就好了。后來秀才考中了狀元,被御賜一件大紅袍,招為東床駙馬,專程來到武夷山謝恩。狀元到了天心寺后,方丈引著他從天心巖南下,來到九龍窠,但見峭壁上長著三棵高大的茶樹,枝葉繁茂,吐著一簇簇嫩芽,在陽光下閃著紫紅色的光澤,煞是可愛。
老方丈說,當年你犯厭食癥,就是用這種茶葉泡茶治好的。狀元聽了,先在石壁前擺下香燭貢品,對著三株樹行了三叩九拜大禮。然后命一樵夫爬上半山腰,將皇上御賜的大紅袍披在茶樹上,以示皇恩。說也奇怪,等掀開大紅袍時,三株茶樹的芽葉在陽光下閃出紅光。眾人說這是大紅袍染紅的。
后來,人們就把三株樹產的茶葉叫做大紅袍了。有人還在石壁上刻上大紅袍三個大字。從此大紅袍就成了年年歲歲的貢茶。
【大柵欄】大柵欄是北京舉世聞名的一條街。到了北京,不逛大柵欄是一種遺憾。那么,緣何叫它大柵欄呢?
據考證,大柵欄始建于明代永樂初年(1403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最初名叫廊坊四條。清乾隆年間,京城各街道為防賊盜,都在街口修建柵欄,晚間關閉,白天開啟。廊坊四條由于店鋪眾多,實力雄厚,所建柵欄在京城也算最大最漂亮,因此大柵欄這個名稱漸漸取代了廊坊四條。該地區(qū)的商業(yè)發(fā)端于明,發(fā)展于清,北京著名的老店如同仁堂、瑞蚨祥、內聯(lián)升、馬聚源等云集于此。當年,曾有頭戴馬聚源、身穿瑞蚨祥、腳蹬內聯(lián)升,腰纏四大恒(指當時大柵欄內的四大銀號)之說,其名聲長盛不衰。
【大姨媽】女生的月經來了,有許多隱諱之語,來代替使人害羞的月經一詞。如例假、倒霉等,還有一種隱諱之語叫大姨媽。那么,大姨媽的說法是怎么來的呢?這里面有一個愛情故事。
據說在漢代,有個女孩叫佳兒,早年父母雙亡,就一直跟著姨媽家的人生活。年方二八之時,正是出嫁的好時候,上門說媒的人也就多了,佳兒也有了自己的意中人,一個姓李的書生。
李姓書生也很愛慕佳兒姑娘,那時候人都很傳統(tǒng),兩個人定了親,可還要過一段時間才能完婚,兩個人獨處的機會不多。當兩人見面的時候,往往大姨媽也在家里忙活,兩人溫存的時候,自然怕人看見,說三道四。所以聽見腳步聲,佳兒就會說:大姨媽來了,你快躲起來。
終于到了結婚的日子,入了洞房,書生就急匆匆想要一盡云雨之歡,可惜日子不巧,佳兒就說今晚大姨媽要來。書生也是聰明人,知道一定有難言之隱,就忍住了。從此以后,就有了這個習慣說法,月經來了,就會說大姨媽來了。
【大鍋飯】大鍋飯原意是供多人吃的普通伙食,相對于小灶說的。引申為不論工作好壞、貢獻大小,待遇、報酬都一樣。人們常用大鍋飯來形容工作中干好干壞一個樣,干與不干人人有份的現(xiàn)象。
大鍋飯源于廣東慶云寺。建于明代的慶云寺中有一口特大的鐵鍋。倘若用鐵鍋煮飯,足可供數百僧人食用。然而,這口大鐵鍋卻并不是真正用來煮飯的,而是用來向那些朝神拜佛的施主化緣的。它安放在佛殿的一角,四周圍著鐵欄桿。凡進廟燒香拜佛的善男信女,在經過大鐵鍋旁邊時,都要主動投進幾個銅錢,一則為了孝敬菩薩,以求降福滅災;二則為維持寺院僧人生計獻出微薄之力。因此,這口從未煮過飯的大鐵鍋是和尚們的生活依靠,裝的是地地道道的大鍋飯。只要香火不斷,僧人們的大鍋飯就有保障。這就是大鍋飯一詞的由來。
【大槐樹】槐樹是個很普通的品種,全國各地都有種植,緣何只有洪洞縣的大槐樹聞名于世?
在國內許多地方和海外華僑中,曾經流傳著這樣一首古老的歌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洞大槐樹;問我老家叫什么,大槐樹下老鴰窩。原來,在山西省洪洞縣城北二里處,有座始建于唐代貞觀二年(628年)的廣濟寺,寺旁有株漢代古槐,樹身數圍,蔭蔽數畝,長勢十分旺盛;睒渖侠哮幐C層層疊疊,無數鳥兒在此盤旋聒噪,成為遠近聞名的一道風景。明代初年,就在這棵大槐樹底下,發(fā)生了一件歷史上驚天動地的大事大移民。一群群男女老少手拿憑照川資,在官兵的催逼下走向新的定居地。這株洪洞古槐,留在移民的心中。明朝初年為何要大移民?
元末明初,由于連綿不斷的戰(zhàn)爭,致使冀魯豫蘇和兩淮一帶,十室九空。
而且自然災害接連不斷。從《元史》記載看,元末較大的水旱災害,山東18次,河南17次,河北15次,顆粒無收的蝗災竟有18次之多,出現(xiàn)了春燕歸來無棲處,赤地千里少人煙的荒涼局面。明朝建國后,有些州縣人煙稀少,形同虛設。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年(1337年),河南等地凡州改縣者十二,縣并者十六。七年之后,又把全國不足3000戶的30余州降為縣。為此,朱元璋做出了千里移民以充實各地的決定。
當時的山西如同世外桃源,風調雨順,沒有受到天災人禍的影響,人口激增。據《明太祖實錄》:洪武十四年(1381年)統(tǒng)計,當時的河南人口為189.1萬人,河北人口189.3萬,而山西人口多達403.04萬人,比河北河南兩省人口總和還多出30萬人。要實現(xiàn)向中原一帶的移民方針,山西自然成了理想的選擇地。
洪武九年(1376年)移民開始。《洪洞縣志》記載:當時政府規(guī)定: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其余一律外遷。移民主要來自大原府、平陽府和潞、澤、遼、沁、汾五州(即今太原、臨汾、長治、晉城、沁縣、汾陽一帶),因洪洞人口稠密,交通便利,被政府定為移民集散中心,從此名留青史。據傳,在孩子臨行前,父母把其小腳趾咬為兩瓣,留為記號以備以后認親,從此全都成了復形小腳甲。傳說,凡長猴指甲的都是洪洞縣來的。
現(xiàn)在,每年的四月一日到十日為尋根祭祖節(jié),人們從四面八方來到這里,以不同的方式,表示對祖先故土的崇敬與懷念之情。蔭庇群生的大槐樹永遠扎根在無數炎黃子孫的心中。
【大滿貫】大滿貫現(xiàn)在多指在某項體育比賽中,在不同的賽事中連得幾個冠軍,稱之為大滿貫。如乒乓球比賽,有世界杯(一年一次)、世錦賽(二年一次)、奧運會(四年一次)三大賽事,在三大賽事中如果都得了冠軍,就是乒乓球大滿貫得主。中國榮膺這一稱號的有鄧亞萍、王楠、張怡寧、劉國良、孔令輝、馬琳,還有今年的倫敦奧運會金牌得主張繼科。所以,大滿貫是很高的榮譽。追究大滿貫的詞源,出自戰(zhàn)國末期韓非子的《韓非子說林下》:有與悍者鄰,欲賣宅而避之。人日:是其貫將滿矣,子姑侍之。答日:吾恐其以我滿貫也。滿貫就是錢多的意思。此詞原本是繩子穿銅錢達到全繩用到盡頭,也就是銅錢貫滿全繩之意。如果家有萬貫,豈不就是個財主?引申義對于造孽最深、作惡最多者,也稱之為滿貫,成語所謂之惡貫滿盈的就是,卻絕不用作形容做善事。打小牌有習慣用大滿貫小滿貫的說法,也是繩子貫滿銅錢引申而來。這種賭博游戲,非善事也。古代傳統(tǒng)思維方式視錢多并非完全的好事,所謂滿溢損是也。滿貫容易惹是非,所以多引申為非善事。轉義為榮譽,是近年的事。
【大千世界】大干世界指廣闊無邊的世界,包羅萬象的事物。大干世界是怎么來的呢?
大干世界是佛教語。據《華嚴經》卷四說: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四大洲和七山八海,叫做一個世界。累計一千個世界,叫做小千世界;累計一千個小千世界,叫做中千世界;累計一千個中千世界,叫做大千世界。因為以千為單位,經過三次累計,所以完整的叫法是三千大干世界。佛家指出,宇宙中有無數大干世界。后來,用大干世界形容廣大而豐富多彩的世界。
佛教的大干世界,竟然和物理學、天文學的漫無邊際的宇宙相似。
【大寫數字】漢字中本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等數字,但因為字形簡單,容易篡改,為了防止有人涂改賬冊,就必須用大寫數字。那么,是誰發(fā)明了大寫數字呢?
目前最早可見的大寫數字,出現(xiàn)在唐代石碑武則天的《岱岳觀造像記》中。據明末清初的著名學者、考據家顧炎武所著《金石文字記岱岳觀造像記》可知,《岱岳觀造像記》是則天朝所樹立的石碑,上面有大寫數字。顧炎武考證說:凡數字做壹、貳、叁、肆、伍、陸、漆、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紦蠹翌櫻孜湔摂啻髮憯底殖鲎晕鋭t天當十分可信。這一論斷,在唐代著名大詩人白居易的《論行營狀請勒魏博等四道兵馬卻守本界事》中得到證實:況其軍一月之費,計實錢貳拾漆捌萬貫。其中貳、拾、漆、捌都是大寫數字。顧炎武說這個漆字,本應作桼,多的三點是后人妄自加鑿的。
武則天制定大寫數字意義重大,影響深遠。原來,武則天的初衷是為反貪建廉,在財務管理上進行技術防范,把記載錢糧數字的漢字改成了大寫。
這一改革,大寫數字一直到今天還在使用。
有人說,大寫數字是朱元璋發(fā)明的,這顯然是移花接木。唐碑有證在前,有人想把功加在朱元璋頭上也是枉然。不過,明太祖朱元璋對大寫數字也有貢獻,他把漆變成了柒,把陌變成了佰,把阡變成了仟,也算是個完善者。
【大事不糊涂】這句俗語的原話是諸葛一生唯為謹慎,呂端大事不糊涂。其實,大事不糊涂,小事也不會糊涂,只是不愿計較,寬宏大量罷了,這樣的人是難得糊涂。
呂端,宋太宗時期的宰相之一,自幼聰慧好學,寬宏大量,為官持重。
宋太宗非常欣賞他的辦事作風。一次上朝時,太宗單獨召見寇準,被呂端正好碰到。他猜想寇準一定同宋太宗商議大事,且瞞著自己,便拉住寇準,對他說:皇上告誡你有事不要和我說么?寇準解釋說只是商議邊界上的小事。
呂端心想邊境上哪有小事,便逼寇準說了實話。原來,黨項族的首領李繼捧順歸宋朝,其弟李繼遷卻率人馬逃到夏州以北繼續(xù)反抗。在作戰(zhàn)中,李繼遷逃走,俘獲了他的母親和妻子。趙光義想殺掉李繼遷的母親,以解心頭之恨。
呂端覺得十分不妥,馬上求見皇上說:從前楚漢相爭,項羽想把劉邦之父煮了,以威脅劉邦,管用么?何況像李繼遷這種叛逆之人呢?陛下現(xiàn)在想把他的母親殺了,明天就能抓到李繼遷嗎?殺了他的母親只能徒結仇怨,他的反叛之心會更加堅決。宋太宗聽了這番話,說:要不是你來勸阻,我差點誤了大事,怨不得人說呂端大事不糊涂。宋太宗采納了呂端的建議,果然,在李繼遷死后,他的兒子李明德采取對宋朝和好的政策。自此,呂端大事不糊涂便被后人傳誦。
【大意失荊州】大意失荊州形容一個人因小的疏忽而造成巨大損失。
這個俗語來源于三國時期關羽喪失荊州的史實和《三國演義》文學作品。
赤壁之戰(zhàn)后,吳蜀兩國以湘水為界,平分荊州。但荊州既是蜀漢的重要戰(zhàn)略要地,更是孫吳免遭魏、蜀雙重威脅的國家生命線。孫吳為了要回荊州,無所不用其極,包括使用美人計;劉備為了保住荊州,派出蜀漢第一名將關羽鎮(zhèn)守荊州,可見荊州的重要性。然而,關羽驕傲自滿,從不把孫權放在眼里,才為大意失荊州埋下了伏筆。起先,權遣使為子索羽女,本義是想通過聯(lián)姻鞏固聯(lián)盟,也有討好關羽之意。但羽罵辱其使,不許婚,搞得孫權灰頭土臉下不了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關羽向曹軍發(fā)動大規(guī)模的襄樊戰(zhàn)役,斬龐德,擄于禁,軍威所及,長安為之動搖,更不把孫權放在眼里。關羽曾說:如使樊城拔,吾不能滅汝(孫權)邪!孫權乃轉而與曹魏密謀,聯(lián)合夾擊關羽。孫吳大將呂蒙用計,自稱染病,換小將陸遜代之。關羽不知是計,更不把陸遜放在眼里,放棄了警惕,在呂蒙偷襲下,荊州失守,關羽敗走麥城。
大意失荊州,不是一時大意,而是長期大意的結果。由此,大意失荊州常被人們引以為戒。
【大水沖了龍王廟】這句俗語的意思是說,因為誤會,本是一家人或親朋好友鬧起了矛盾或打架吵嘴。此俗語也來自一個傳說。
傳說在很久以前,東海岸邊有座龍王廟,離龍王廟幾里遠的地方有塊菜園子,菜園子緊挨著一座寺院。寺里的老和尚和種菜的老頭是好朋友,兩人經常在一起下棋聊天。一天,他倆聊天時,老頭神秘地對和尚說:方丈,有件奇事,原先我那二畝菜園子都是我自己打水澆,可自從昨天開始,等我去澆園子時,菜園子已經澆過了,也沒看見是誰給澆的,你說怪不怪?和尚聽了也覺得奇怪,決定去看看,弄個水落石出。
當晚,老和尚早早地來到菜園,在離井口不遠的地方藏起來觀察動靜。
天快亮時,忽聽咔嚓一聲,從井內射出一道白光,接著撲棱一下從井里飛出一只像鵝似的怪物。只見它兩只大翅膀忽扇了幾下,井水就溢出老高。眨眼間,那只怪物又飛人井內。和尚到井邊看時,菜園已全澆好了。一連三個夜里都是如此。這本是件好事,可老和尚不知好歹,第四天夜里,他憑借武功,帶了把寶劍,等那個怪物一飛出井口時。一個箭步上去猛刺了幾下,那只怪物翅膀一斜,一頭栽人井中。頓時轟隆一聲巨響,井裂開有幾畝大的口子,大水翻滾,眨眼間,連幾里外的龍王廟也成了一片汪洋。龍王大怒,帶領水兵前來與怪物交戰(zhàn),戰(zhàn)了三天三夜,怪物因寡不敵眾,現(xiàn)了原形。原來他是龍王的三太子,因犯了律條,被貶出東海,受罪三年。三太子為了立功贖罪,想在凡間做些好事,不想被和尚刺了一劍,一怒之下,掀開海眼,淹了龍王廟,與龍王交戰(zhàn)時又不敢泄露天機,造成一場誤會。
后來,人們在議論這事時,都說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一家人。
【丈人】丈人就是岳父。但在古代,丈人原是對一般老人的尊稱。
這種稱呼還保留在現(xiàn)在舞臺的傳統(tǒng)戲曲中,稱老頭兒為老丈!痘茨献拥缿枴犯哒T注:老而杖于人,故稱丈人。黃約齋的《字源》說丈就是杖。可見丈與杖通。所以杖人又名丈人。
那么,何時這個對老人的尊稱才轉化為對妻父的尊稱呢?有人認為起源于漢代匈奴。班固著《漢書匈奴傳》中有匈奴單于謂漢天子為我丈人的說法。當時漢朝歷代皇帝對匈奴實行和親政策,以公主或宗室女(也有以宮女假冒的)嫁于匈奴單于為妻,故有此稱。此書是史書,當信。但是否在漢人中普及還有待研究。而對妻母尊稱為丈母,最早的記載大約算北齊顏之推所著《顏氏家訓風操》,其中有丈人之婦,為俗呼為丈母的說法。說得很清楚,丈人之婦謂之丈母,當是先有丈人,后有丈母。
北齊晚于漢,早于唐,此說早于源自柳宗元之說,也就是說,丈人稱謂最遲在北齊。唐代文學家柳宗元是怎么說的呢?他在《祭楊憑詹事文》中云:年月,子婿謹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靈。這里,柳宗元自稱子婿,稱岳父楊憑為丈人。宋朝人《猗覺察雜記》和《雞肋篇》據以為證,認為稱妻父為丈人系始于此。新版《辭!氛扇藯l下,也引了此證,加以確認。本人認為,權威《辭!酚形鋽嘀,違背了后隨先說的規(guī)律。
【丈夫】丈夫指女子的配偶。最初,丈夫是用來稱成年男子的。
《谷梁傳文公二十年》日:男子二十而冠,冠而列丈夫!墩f文》在夫下釋丈夫,謂周朝以八寸為尺,十尺為丈,人長八尺,故日丈夫。古時稱男性為丈夫,有時還有氣度不凡的意思,猶言大丈夫。
如大丈夫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至于丈夫轉義成為女子配偶之稱,則源于我國一些部落的搶婚陋習。
在這些部落里,女子選擇夫婿,以一定的高度為主要條件,一般以身高一丈(那時一丈相當于今天七尺)為標準。有了這個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強人的搶婚。據此,女子稱其所嫁男子為丈夫。隨著時代的變遷,部落融合,丈夫這一稱謂相沿至今,而搶婚則變成了有的少數民族的嬉鬧婚俗。
【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句俗語比喻不知究竟,弄不清底細或緣由而心中納悶。那么,這句俗語是怎么來的呢?有兩種傳說。
一說源自蘇州西園寺,寺里有座羅漢堂建成一個八卦形,五百多個羅漢布置得往返循環(huán),上上下下,將房屋的角角落落全部利用了起來,實在高妙。據說,設計這種奇特建筑的人,是本寺一個老和尚,他身高丈二有余,大家不喊他法號,都喊他丈二和尚。施工中,他一不畫圖紙,二不將施工計劃告訴大家,只管招呼大家干活。一個八釙式的建筑,左拐右拐,東彎西彎,把一般工匠弄得暈頭轉向,都嘆息:丈二和尚弄得我們摸不著頭腦。等到竣工那天,大家細細一看,這個八卦形的羅漢堂精美極了,大家稱贊:難怪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實在是本領太高了。從此,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句話就傳開了。
二說來源于山西普救寺。普救寺在今山西省永濟縣城西北,這里曾經發(fā)生過著名的《西廂記》故事。元代時,普救寺的香火旺盛,僧人們除了化齋念佛就是吹拉彈唱,很喜歡關漢卿的昆曲戲,一個俗名叫張耳的和尚尤其著迷,演唱起來廢寢忘食,常常忘記到齋堂吃飯。盡管師兄師弟好心提醒,張耳依然如癡如醉。有時想起吃飯了,可到了齋堂以后,別的和尚早已吃過,第一個拿勺盛飯的從來沒有張耳。寺里有個僧人愛開玩笑,說張耳和尚摸不著頭勺。這句話傳到普救寺外,日久天長就成了丈二(張耳)和尚摸不著頭腦(頭勺),一直流傳至今。
【三軍】現(xiàn)在所謂三軍,一般泛指軍隊的統(tǒng)稱,也指海陸空三軍。毛澤東長征詩有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之句,即是泛指紅軍。
三軍源自古代的軍隊編制。春秋戰(zhàn)國時期,晉、齊、魯、楚等國軍隊都設有上、中、下三軍或左、中、右三軍。其中以中軍的地位較高,也更為驍勇善戰(zhàn)。后來又演變?yōu)榍、中、后三軍。唐宋以后,前、中、后三軍已經成為軍隊的一種固定的建制。不過,這時三軍的概念與春秋時期已有很大的不同,而是指擔任不同作戰(zhàn)任務的各種部隊。中軍即由主將親自統(tǒng)帥的部隊,也是全軍的主力。前軍即先頭部隊,后軍即擔任后方掩護、警戒任務的部隊。到了現(xiàn)在,前、中、后的三軍建制已完全消亡。取而代之的是陸、海、空三軍。
【三只手】三只手是小偷的代稱。這一稱呼怎樣來的呢?
三只手是個外來詞。古羅馬有位劇作家叫普圖斯,據說它寫過一百多部喜劇,如《一壇金子》、《孿生兄弟》等。這些作品曾在羅馬舞臺上風行一時,風格幽默,情節(jié)生動。三只手便和《一壇金子》有關。
劇中的老爸吝嗇鬼尤克里奧丟了一壇金子,他懷疑是家里的奴才拿了,便要奴才伸出手來給他看有沒有拿黃金?戳艘恢,沒有,又看一只,還是沒有,最后要奴才給他看第三只手。從此三只手便成了小偷的代稱。
【三伏天】三伏天是一年中最酷熱難熬的日子。那么,三伏天這個名稱是怎么來的呢?
三伏天得名較早,早在漢代以前就已創(chuàng)立。顏師古注解《漢書郊祀志》時曾說:伏者,謂陰氣將起,迫于殘陽而未得升,故為藏伏,因名伏日。
這段話告訴我們伏日得名是因為當時陰冷之氣潛伏,還沒有進入冷天,所以叫伏日。伏日有三個,所以叫三伏天。這每一伏各占十天。即:初伏(頭伏),夏至后第三個庚日起到第四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日子;中伏(二伏),夏至后第四個庚日起到立秋后第一個庚日前的一段時間;末伏(三伏),立秋后第一個庚日起到第二個庚日前一天的一段時間。有的年份中伏二十天。三伏天是按照我國古代干支紀日法確定的。
【三明治】三明治是進口貨,它來自英國,意思是夾肉面包,它是以人命名的食品。
三明治原來是大不列顛王國侯爵的封號,三明治侯爵的第四代約翰蒙泰古是一個喜愛玩紙牌的貴族老爺,他一天到晚沉湎于紙牌之中,玩得廢寢忘食。有一天,已到了吃飯時間,他舍不得放下手中的好牌,就吩咐仆人把餐桌上的肉、香腸和面包片拿來,隨手將肉和香腸夾在兩片面包之間,一邊吃一邊玩紙牌。以后,這種用兩片面包夾肉或香腸的吃法就流傳開了,并以這位爵爺的封號來命名它。
【三腳貓】三腳貓形容人從藝做工技藝不精。三腳貓這一俗稱流行于江浙滬一帶,其來歷有兩種說法。
一說,相傳在清朝光緒年間,有一武林高手經常在上海十六鋪江邊賣藝,他十八般兵器無所不精,最后一招是舉起江邊的鐵錨當做武器表演。藝人走后,許多人上前試舉鐵錨,但均敗下陣來。鐵錨有三只腳,于是人們便戲稱這些人為三腳鐵錨,后簡稱為三腳錨。錨貓諧音,日久,三腳錨居然訛傳為三腳貓了。
二說,三腳貓最早出自明朝。明人郎英在《七修類稿》記載:嘉靖間,南京神樂觀有三腳貓一頭,極善捕鼠,而走不成步。三腳貓捕鼠技能很不錯,卻走不成步,所以俗以事不盡善者,謂之三腳貓。就這樣三腳貓一詞成了做事技藝不精的意思了。
【三十六計】常言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那么,三十六計是怎樣形成的呢?
三十六計之說,最早見于南北朝梁朝時成書的《南齊書》中檀公三十六計。約在晚明或清代有人據此撰成《三十六計》一書,撰者不詳。三十六計分六套,每套各六計。前三套為優(yōu)勢之計,后三套為劣勢之計。
勝戰(zhàn)計: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
敵戰(zhàn)計: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
攻戰(zhàn)計:打草驚蛇、借尸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
混戰(zhàn)計:釜底抽薪、渾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
并戰(zhàn)計: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癡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
敗戰(zhàn)計: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huán)計、走為上。
【三寸金蓮】三寸金蓮特指女人被纏殘了的小腳。此等殘缺之美,為漢文化所獨有。新中國成立后提出解放婦女、男女平等,廢除婦女纏足之陋習。
女子纏足之風始于南唐。公元916年,南唐后主李煜稱帝后,令宮嬪窅(ya。)娘以布纏足,呈新月狀(亦稱蓮花狀)。因其足骨已殘,故較常人之腳小得多,故其足始稱三寸金蓮。
陶宗儀《輟耕錄纏足》:李后主宮嬪窗娘,纖麗善舞。后主作金蓮,高六尺令窅娘以帛繞腳,令纖小,屈做新月狀.素襪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態(tài)。窅娘就成了女子纏足的第一人。在帝王倡導下,由是人皆效之,遂形成了這種華夏獨有的以病態(tài)為美的畸形審美習俗。到了宋朝以后,女子才較普遍地有了三寸金蓮。
清入主中原后,因滿族婦女無纏足的陋習,故而康熙帝曾下過禁止婦女纏足的詔書。但在強制程度上,較留發(fā)不留頭和緩些,故而收效甚微,漢族婦女還是照纏不誤。辛亥革命后,這一陋習才逐漸廢除,徹底根除則是在新中國建國之后。
【三長兩短】三長兩短是指意外的災禍或事故,特別是常指人的死亡。三長兩短望文生義好像是用一組數字說長論短,形容長長短短參差不齊的樣子,其實不然。那么,三長兩短是怎么來的呢?
舊時,凡是出了生命攸關的大事,例如橫死兇殺,同今日辦案程序和方法有很大不同。古代的破案沒有現(xiàn)代科技手段,是將死者先抬放到棺木中,再由官員驗尸查案。此類待查的死尸,不屬蓋棺入土的正式入殮,所以,只有棺材而沒有棺材蓋。
無蓋的棺材由五塊木板釘成,即左、右、下面共三塊長板子,頭尾各有一塊小(短)的板子。人們不愿意直說躺在這無蓋兒棺材里等待處理的死尸,有人用俏皮話筒略地說了三長兩短,指的是那棺材呢!所以,三長兩短暗指災禍、事故或死亡了。
三長兩短有時也被縮略成長短,意思不變。如《紅樓夢》第十一回可是呢!好個孩子。要有個長短,豈不叫人疼死!
【三叩九拜】叩、拜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禮節(jié),至今在百姓當中流行,紅白喜事有,過年過節(jié)有,拜師收徒有,認干親結金蘭有,不過不像古代那么繁瑣罷了。
叩拜,源于上古,到周朝規(guī)范化了。叩是叩頭,與拜密不可分。
《周禮》對九拜的解釋是一日稽首,二日頓首,三日空首,四日振動,五日吉拜,六日兇拜,七日奇拜,八日褒拜,九日肅拜。這是不同等級、不同身份的社會成員,在不同場合所使用的規(guī)定禮儀。具體情況是吉事三拜,兇事三拜,另外是其他三拜。
吉事三拜。先說稽首,這是最古老、最隆重的跪拜禮節(jié),跪下之后,兩手著地,叩頭至地,并停留一段時間。古代臣拜君、子拜父、學生拜老師以及拜天地、拜祖先都用這種跪拜大禮;再說頓首,頓首是古代地位相等或平輩之間互相表示敬意的禮節(jié),也稱叩頭。其形式如同稽首,只是頭觸地后不在地面停留。三說空首,空首稱拜手,其動作要領是身體呈跪姿,兩手拱合,俯首至手和心持平,頭?罩卸贿殿^至地,是尊、長者對稽首的答禮。隋唐之后,座椅板凳逐漸普及,人們不再席地而坐,空首轉為躬身示禮。
以上三種禮節(jié)即三叩首,此為正拜,又叫大拜。
兇事三拜。先說振動,此為喪禮中最重跪拜之禮。振動不僅要頓首,還要雙手相擊,哭天喊地,渾身戰(zhàn)栗,涕泗交流,表現(xiàn)得越悲痛越算心誠禮重。
再說吉拜,古代有守喪三年的禮俗,三年期后,和喪家相見要行吉拜禮,其動作要領是先拜手,空首拜,然后再行頓首拜。三說兇拜,是喪家在三年居喪期內答拜賓客的禮節(jié)。先頓首拜,然后空首拜,以表示悲痛和感謝之意。
以上是兇事三拜。
其他三拜。先說奇拜,奇為單數,即拜一次算完事。再說褒拜,即拜的次數在兩次或更多。需要說明的是,奇拜和褒拜都是指拜的次數,不是獨立的跪拜形式,而是跪拜的隆重或嚴肅程度,常常視跪拜對象和場合的需要而定。三說肅拜,是表示恭敬的見面禮節(jié),是俯身拱身行禮,并不下跪,推手為揖,引手為肅,其實也就是作揖。這種禮節(jié)一是適用女性,不僅有利于孕婦,還可以防止弄臟衣服。它還適用于軍禮,軍人身披甲胄,軍務繁忙,不便跪拜,所以用此肅拜。
以上可以看出,三叩九拜只是一個籠統(tǒng)的說法,一個人不可能同時完成九次之拜,所以,九拜不是九次之拜。
【三更半夜】三更半夜指人靜夜半之時,按現(xiàn)在的時間是夜里十二點鐘左右。這個詞起源于宋代。宋太宗時陳象輿、胡旦、董儼、趙昌言是好友,四人志趣相投,常聚在一起談論至深夜:日夕會昌言之第,京師為之語日:陳三更,董半夜。三更半夜一詞由此形成。
古人說時間,白天與黑夜各不相同,白天說鐘,黑夜說鼓或更,所以有晨鐘暮鼓之說。古時,城鎮(zhèn)多設鐘鼓樓,晨起(辰時,今之七點)撞鐘報時,所以白天說幾點鐘;暮起(酉時,今之十九點)擊鼓報時,故夜晚說時間又說是幾鼓天。夜晚還說幾更天,這是由于巡夜人邊巡行邊打擊梆子,以點數報時。舊時一夜分為五更,中國有副傳統(tǒng)春聯(lián):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這里就是用五更代指除夕一夜。第三更是子時,就是現(xiàn)在夜間十二時左右,已是深夜時分了。
三更半夜成為俗語,是與宋朝城市人民擁有夜生活分不開的。唐朝城市實行宵禁,北宋初年就完全解除了宵禁,宋人的夜生活開始豐富起來,改變了日落而息,日出而作的生活習慣,三更半夜也開始成為人類活動的重要時刻?梢,宋朝開夜禁是明智之舉,也是社會的一大進步,不然,就不會出現(xiàn)陳三更、董半夜了。
【三姑六婆】三姑六婆通常比喻不務正業(yè)的婦女。關于三姑六婆的來歷,最早可追溯到明代。
明代有個叫陶宗儀的學者,他著的《輟耕錄》第十卷中有這樣的記載:三姑者:尼姑、道姑、卦姑也;六婆:牙婆(販賣人口的婦女)、媒婆、師婆(女巫)、虔婆(鴇母)、藥婆、穩(wěn)婆(指生婆)也。清代小說家李汝珍在他的小說《鏡花緣》中有這么一段文字:林之洋道:吾聞貴地有三姑六婆。一經招引入門,婦女無知,往往為其所害,或哄騙銀錢,或拐帶衣物。
這里把三姑六婆用作貶義。如果把三姑六婆單拆開來看,其成員可謂有好有歹。媒婆和生婆在以前誰也離不開。
【三宮六院】老百姓常用三宮六院來形容皇帝嬪妃之多。民間還有七十二偏妃之說,合稱三宮六院七十二偏妃。
原來,它是由故宮的建筑而來。故宮中以乾清門為界,南為外朝,北為內廷,即皇帝和他的后妃們居住生活的地方。三官六院即指內廷。三宮即指中路的乾清官、交泰宮、坤寧宮。六院分別指東路六宮:齋宮、景仁宮、承乾官、鐘粹官、景陽宮及永和官;西路六宮:儲秀宮、翊坤宮、永壽官、長春宮、威福宮及重華宮。因各宮均為庭院格局建筑,故總稱六院。
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三宮六院。后宮除太后外,大多居住著皇后及嬪妃,還有宮女如云。白居易形容宮中美女之多有詩云:三千粉黛無顏色。
【三媒六證】舊時男女訂婚,往往不止一個媒人作證,還要有婚書、彩禮等物證,所以叫三媒六證。
三媒六證源自一個民間故事。相傳,有三個非常聰明而心腸又極好的皮匠,他們遇到一位家境貧寒但有才學的小伙子,名叫新郎。皮匠們想試試新郎的才學。一個說,請你給做一個太陽大的饃;一個說,請你裝像海洋大的一缸油;一個說,請你織像路一樣長的一匹布。聰明的新郎不慌不忙地說:請把太陽摘下來,我好比著做饃;請把海水稱一下看看有多少斤,我好裝油;請把路的尺碼量出來,再來量布。結果,三個皮匠非但沒有難住新郎,反倒被新郎難住了。輪到新郎向皮匠提問了,新郎說:我只想要六證。
六證是什么,三個皮匠誰也不知道,就走鄉(xiāng)串戶訪問了許多人,還是沒搞明白。一天,他們遇到了一位在溪旁洗衣服的妙齡少女,忍不住問道:請問姑娘叫什么名字,能幫個忙嗎?少女笑道:我叫新娘,有事就說吧!聽說要問六證,姑娘就從家里取來一個升、一把剪、一把尺、一面鏡子、一桿秤、一個算盤,說:要知糧有多少,以升為證;衣服裁得好壞,以剪子為證;布有多少,以尺為證;容貌如何,以鏡為證;東西的重量,以秤為證;賬目是否清,以算盤為證。這就是六證。皮匠找到了六證,新郎知道天下還有更聰明的人,非常傾慕新娘的才學,就請皮匠做媒說親。新娘也很愿意,但有一個條件,就是必須在三天之內蓋一幢不用門來不用窗,無柱無瓦又無梁,上上下下不沾木,天生地長石頭墻的房子,想難為新郎一下。結果,聰明的新郎就上山找了一處洞外百花飄香,洞內冬暖夏涼,方向坐北朝南,氣候避風朝陽的巖洞作新房。新娘很滿意,他們幸福地成了伉儷。于是,人們就把新婚夫婦稱作新郎、新娘,把三個皮匠叫做三媒,把新房叫洞房。舉行婚禮時,桌子上要擺設尺、剪、升、鏡、秤、算盤,稱為六證。三媒六證遂成一種婚俗。
【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一般認為對社會上三百六十行職業(yè)人物所做出的基本區(qū)分評價。最初,三教與九流并未聯(lián)袂,而是各自流行。
所謂三教,指儒教、道教和佛教,指向比較明確,只是排序有爭執(zhí)。
儒教排第一,都能認可。道與佛的爭執(zhí)延續(xù)了很長時間。大約在南北朝時期,佛道之爭日趨激烈,甚至連帶了儒家學說。為此各代帝王傷透腦筋,不得不費神安排三教的位次。佛道爭執(zhí)不下,各代帝王喜好也有不同,因而三教排序屢有變動。南北朝時期周武就滅佛,明文規(guī)定了儒、道、佛三教等級。但之后又經過了長期的激烈斗爭,直到晚唐才基本以儒、佛、道的順序確定三教地位。
查閱資料,可知九流在早期并沒有明確的內容。不過,后來衍生出的上、中、下九流卻很明確。一般認為上九流是佛祖、天、皇帝、官、閣老、宰相、進士、舉人、解元等,基本上為神為官,是高高在上的統(tǒng)治者。也有人將九流分為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等,也是在當時被認為地位優(yōu)越或正當職業(yè)的群體;中九流是舉子、醫(yī)生、相士、畫家、書生、琴棋手、和尚、道人、尼姑等。有的順口溜排序為:一流秀才二流醫(yī),三流丹青四流皮(皮影),五流彈唱六流卜(卜卦),七僧八道九琴棋。除了上九流已列舉的舉人外,這部分都是技巧藝人和僧道寄食者,主要靠手藝掙錢或靠神靈吃飯;下九流是:一流高臺(唱戲)二流吹,三流馬戲四流推(剃頭),五流池子(北方的澡堂子)六搓背,七修八配(給家畜配種)九娼妓。這些基本上是職業(yè)低賤、頗受歧視的群體,在舊社會屬于最下層的百姓。后來三教、九流聯(lián)袂,詞義發(fā)生了變化.泛稱江湖上各種各樣的人。
【三百六十行】俗語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三百六十行是前人對各種行業(yè)的通稱。那么,三百六十行究竟指的是哪些行業(yè)呢?三百六十行是從三十六行中衍生出來的。
自唐朝就有三十六行的記載。宋代周輝《清波雜志》中,記有肉肆行、海味行、鮮魚行、酒行、米行、醬料行、宮粉行、花果行、茶行、湯店行、院肆行、成衣行、絲綢行、顧繡行、針線行、皮革行、扎作行、柴行、棺木行、故舊行、仵作行、綱罟行、鼓樂行、雜耍行、彩輿行、珠寶行、玉石行、紙行、文房行、用具行、竹木行、陶土行、驛傳行、鐵器行、花紗行、巫行。
后來怎么會變成三百六十行呢?到了宋代,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行業(yè)成倍增加,改稱為七十二行,成為流行市語。至元代,人們又把七十二行擴為一百二十行。大約到了明代變?yōu)槿倭小H倭兄Q,首見于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書中日:為杭州三百六十行,各有市語也!锻ㄋ灼吩疲涸说埔话俣,增多為三百六十,乃明人言耳。據此,明代以來,以三百六十行俗稱各種職業(yè)。其實,三百六十行是個約數,各行各業(yè)的總稱。此俗語一直沿用至今。各種行業(yè)增加無數,約定俗成的三百六十行卻固定不變。
【三寸不爛之舌】三寸不爛之舌,是指能說會道,伶牙俐齒,嘴上功夫過硬。這個俗語出自兩個典故。
三寸不爛之舌,本作三寸舌,出自《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這出自有名的毛遂自薦的故事。
周赧王五十八年(前257年),秦軍包圍了趙國的都城邯鄲,趙國危在旦夕,趙王急命平原君赴楚國去請援兵,并簽訂聯(lián)楚抗秦條約,任務十分艱巨,平原君立即挑選赴楚隨員。一個名叫毛遂的門客找上門來,自薦前往。經面試,平原君同意毛遂前去。
到了楚國后,經雙方艱苦談判,楚王還是不想出兵。毛遂見狀,手提佩劍,闖到楚王面前,逼楚王出兵,楚王想躲已來不及了,只好服軟。毛遂便義正詞嚴地分析楚秦兩國的利害關系,坦陳趙楚兩國締約的重要意義,楚王覺得毛遂說得有理,遂即締約,并出兵解了邯鄲之圍。平原君回到趙國之后,感慨地對別人說:毛先生這次使楚,辦成這么大的事情,他的三寸舌真是厲害,勝這百萬之師!
那么,為何三寸舌又成了三寸不爛之舌呢?原來這跟佛教有關。相傳和尚只要將《法華經》誦讀千遍,死后舌頭不爛。而且還有例證,《法苑珠林》卷十八記載,一個名叫釋道裕的和尚死后至十一年,依言發(fā)之,身肉都盡,唯舌不朽。
《史記》中的三寸舌和佛教的不爛舌聯(lián)系在一起,就成了三寸不爛之舌了。
【三句話不離本行】這一俗語指人們在說話時,常常離不開與自己本行業(yè)密切相關的事物。這句俗語源于民間的一個故事。
從前有一個小村,村子里有四個能說會道的人,一個是廚師,一個是裁縫,一個是車把式,還有一個是使船的。他們不僅技藝好,而且都為人忠厚,辦事公平,不論誰家有了糾紛,都愿意請他們去給說和。
有一次,村里有戶兄弟要分家,爭來爭去沒有結果,就請來這四個人去給當說和?扇螒{這四個人怎樣勸說,兄弟倆誰也不肯讓對方半分。無奈,四位能人先到廚師家開個碰頭會商討解決方案。
廚師說:我看還是快刀斬亂麻,要不鍋啦碗啦咋分得清。
裁縫說:咱們說話辦事都不能有偏,要針能過得去,線也能過得去才行。
車把式又接著說:過去咱們也管過這樣的事,前有車,后有轍,只要不出大道就行。
使船的聽著聽著不耐煩了,便說:我看咱們不如到他家,見風使舵,不管怎么給他們劃拉劃拉得了。
廚師的老伴聽到這里,噗嗤一聲笑了起來,說:我看你們四個人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賣什么吆喝什么。她的話音剛落,引得全屋的人大笑起來。
原來,廚師的老伴是個做小買賣的。
從此,三句話不離本行的俗語便流傳開來。
【三十六計走為上】此語指事態(tài)無法挽回,別無妙計,只有一走了事。常言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走為上確實是三十六計之一,排在最后一計。那么,是誰把三十六計走為上組合成一句俗語呢?
據《南史王敬則傳》,南朝齊代,明帝蕭鸞病情嚴重,生命垂危,輔國將軍王敬則趁機謀反。明帝的二兒子蕭寶卷當時正在東宮議事,派人上屋觀望,見征虜亭大火沖天,王敬則大兵將至,蕭寶卷嚇得趕緊收拾行裝準備逃走。有人報告了王敬則,王敬則自言自語,像是對著明帝父子說:過去檀道濟三十六策,走是上計,就讓你們父子趕快逃命去吧!看來王敬則雖然謀反,但沒把事做絕。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這句俗語用來比喻人事的盛衰興替變化無常,有時候會向反面轉化,難以預料。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是一句民間諺語。在古代,由于黃河河床較高,泥沙淤積嚴重,河道不固定,經常泛濫成災,所以黃河經常改道,改道后,某個地方原來在河的東面,很可能就變到河西去了,所以叫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關于這個說法還有個小故事。
唐朝中興名將郭子儀之孫由于揮霍無度,到中年時便將家產敗盡,以沿街乞討為生。某日,他來到河西莊,想起了自己的奶媽,便一邊打聽一邊找。
當問到一個農夫時,恰巧這農夫正是奶媽的兒子,郭孫到他家里一看,糧囤座座,牛馬成群,很是驚訝,就問他:你家里已經很有錢了,為什么你自己還要勞作呢?奶媽的兒子就說:家母在世時,領我們創(chuàng)業(yè),才有了現(xiàn)在的家業(yè)。我們也得勤儉持家,否則金山也會吃空的。郭孫聽后很慚愧。農夫不忘舊情,給郭孫在家里找了活計,無奈他什么也不會做,處境非常尷尬。農夫見狀不禁嘆息到:真是三十年河東享不盡榮華富貴,三十年河西寄人籬下。
【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意思是群策群力才能出智慧。這句俗語是怎么來的呢?大體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源于草船借箭。赤壁大戰(zhàn)時,周瑜要諸葛亮三天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想出了草船借箭的主意。命人在船的兩邊插上草人,然后圍以布幔,以便駛進曹營受箭。此事被三個皮匠出身的東吳士兵看出破綻。他們對諸葛亮說:這些草人容易被人識破,而且箭射到上面容易滑落,不如給草人穿上皮盔皮甲,幾乎可以亂真,可保萬無一失。諸葛亮聞言感慨:真乃智者千慮,必有一失!他照計而行,果然大獲成功。此事在東吳傳開,遂有了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之說。
二是源于皮影戲藝人。我國古代就有皮影戲,用燈光照射以獸皮制成的人物來表演戲劇,并配以唱腔。這些皮影人物多由皮匠制作,也常由皮匠操作表演。常演出的劇目是三國劇目。老藝人一手可操控二到三個皮影人物,被稱為把式。而三個新手只能操控一個皮影人物,而且是像諸葛亮等動作較少的文官。于是,就有了一個老把式,推挑三結義;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這一俗語了。
三是源于江南水鄉(xiāng)的豬革梁。舊時為了使鞋子結實耐穿,皮匠們便在鞋面上鑲制兩條豬皮豎梁,又結實又好看。技術差的人一人難以完成這個活兒,往往需要別人幫著做。于是人們譏諷這些技術差的是三個臭皮匠,湊個豬草梁。豬革梁是諸葛亮的諧音,以訛傳訛,就變成了三個臭皮匠,湊個諸葛亮。
以上這些說法,多有演繹附會之嫌。但,它卻為我們留下了一個個精美有趣的故事,同時很有啟發(fā)意義。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清代時此俗語已頗為流行,吳敬梓所寫的《儒林外史》中曾寫道:可見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話,而今也不甚缺了。不少作品頻繁載錄這句俗語,民間百姓也把這句話當做了口頭禪,時常掛在嘴邊。
這句俗語折射了當時官場貪污腐敗的事實,而官員的俸祿可沒那么多啊。
清代官員的法定收入包括俸薪、養(yǎng)廉、公費、津貼等項,總額相對較低,僅夠家庭支出。據今人統(tǒng)計,清代前期,知府一年的俸祿才有180兩銀子,這個數目離十萬兩相差太多。
俸祿不在多少,清官自清,貪官自貪。這些貪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借以中飽私囊。清代咸豐年間,御史胡家玉曾給南昌縣縣令的收入做過統(tǒng)計:縣令可由土地稅、實物稅中抽取附加稅,這個數額是相當驚人的,要不了幾年就能湊個十萬兩。官員還可以接收屬下的賄賂,大行貪污,這筆款項也不少呢。雍正朝之后,清政府還給官員們發(fā)養(yǎng)廉銀。這筆錢出自向百姓征收的附加稅,它的數量高達官員俸祿的十多倍至數十倍。據說十九世紀時,一個知府一年的灰色收入約為5.25萬兩白銀,這可是養(yǎng)廉銀的二十來倍。如此下去,三年十萬兩不成問題。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揭示了古代官員貪污腐化的事實。
【干杯】在宴會上,干杯之聲此起彼伏,不絕于耳。杯不干,罰酒三杯。孰料,在國人面前如此普及的干杯一詞,卻是個外來語。
據說干杯一詞起源于十六世紀的愛爾蘭,原意為烤面包。當時的愛爾蘭飲酒者常有這樣的習慣,將一片烤面包放入一杯威士忌酒或啤酒中,以改善酒味和消除酒的不純性。直到十八世紀,干杯才有今天的含義,并且發(fā)展成為祝酒頌詞。
【下課】下課一詞原本是教學用語,指一堂課結束,F(xiàn)在卻增添了新的詞意,指體育教練因執(zhí)教能力被迫停教。它源自四川的球迷。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經過四川球迷們的演繹,下課詞義得到進一步的拓展,變成了足球隊教練被迫離職的一種生動寫照。下課最初應用在中國足球隊第一任外籍教練施拉普納身上。當時這位德國老頭告訴中國球員,如果不知道將球往哪踢好,就往門里踢,1993年中國足球隊卻在成都慘敗,而在成都也破天荒地響起了施拉普納,下課的憤怒聲音。從此,下課一詞被廣泛地應用在足球領域,隨后,又被廣泛地引申到其他體育領域,幾乎與引咎辭職同義了。同時,也用于指示某些事物該被淘汰的意思。
【下!肯潞_@個詞在當今比較流行,它并存兩義,一是指業(yè)余戲劇演員即票友正式人班唱戲;二是放棄原來的工作去經商。這兩義顯然不是下海的本義下到大海里去.而是它的引申義。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有兩種不同的說法。
一是舊時稱戲院里觀眾的座位為池子,舞臺稱為海子。非職業(yè)演員正式登臺演戲為下海。將演出劇目和飾演演員姓名寫在紙上張貼出去謂之海報。此說應是票友正式入班唱戲稱下海的正源。時至今日在戲劇界還是如此稱呼。如全國京劇票友大賽的獲獎者時有下海唱戲的,成為一名京劇團的正式演員。
二是下海一詞源自一出戲曲《洛陽橋》,此戲20世紀20年代曾在上海舞臺上演出。說的是清朝有一位蔡狀元,他遵照母親為家鄉(xiāng)辦一件好事的遺愿,決定在流經村邊的小河上建一座橋,取名洛陽橋。
開始施工后,可橋樁就是打不進去。于是人們議論紛紛:海龍王不同意,所以使了絆子。無奈,蔡狀元便貼出布告:茲為家鄉(xiāng)建造洛陽橋,由于疏忽,事前未征得海龍王諒解,迄今未能建成。今擬委派一位能下得海的人與海龍王面淡架橋事宜,如有自愿當此重任者,必有重酬,絕不食言。
誰知布告貼出三月有余,竟無一人應征?h太爺便限令兩個衙役必須在三日內找到下得海的人,否則就要他們的性命。到第三天,正當兩人在飯館邊喝酒邊流淚哀嘆時,忽聽見有人向一醉漢喊道:夏德海,這幾天怎么見不到你的人影兒,你干啥去了?下得海?二位衙役誤把夏德海聽為下得海,非常高興,于是,不分青紅皂白把醉漢架到了縣衙。
幾天后,夏德海被帶到海邊,并又被灌了個爛醉。接著,蔡狀元宣布下海典禮開始。人們在海邊擺上供品,縣太爺和蔡狀元率先跪拜,然后大小官員分別叩頭,在一片歡呼聲和鞭炮聲中,夏德海被投進了大海。
后來,人們就把稀里糊涂地干某件事統(tǒng)稱為下海。之后,又有了引申,變成了現(xiàn)在所流行的下海一詞,即放棄原來工作去唱戲或經商。
【下馬威】下馬威是指古代官吏初到任時對下屬展示自己的威風,起震懾作用,以圖站穩(wěn)腳跟。下馬威來源于下車威!稘h書敘傳上》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班伯這個人志氣很高,有勇有謀,勇于任事。當時定襄郡(治所在今內蒙古和爾格林縣西北土城子)局面十分混亂。班伯有出使匈奴的經歷,且年輕力壯,自請擔任定襄郡太守,扭轉社會治安糟糕的狀況。
定襄的豪門大戶和動亂分子都聽說過班伯厲害的名聲,畏其下車作威,囂張氣焰有所收斂。而班伯也確實來了個下車威,他到任之后,立即將所屬官吏集合起來,嚴厲打擊地方惡霸勢力,懲處制造動亂的不法之徒,社會秩序很快好轉,班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手段,充分顯示了他的下車威。這樣的下車威值得叫好。
下車威后來怎么變成下馬威了呢?原來,這與古代官員的乘坐工具有關。春秋戰(zhàn)國時期,官員就按照級別乘車。到后來,馬的位置逐漸代替了車子,官員們出行改為騎馬,由過去的下車到任變成了走馬上任,一F車威的官習沿襲下來,由下車威變成了下馬威。
現(xiàn)在,新官乍到,對壞人和不良風氣進行大刀闊斧地整治,當然是好,這個下馬威使得。如果對百姓耍威風,講派頭,擺官架子,這樣的下馬威(有的官員改坐寶馬豪車了)要不得。
【下半旗致哀】下半旗是當今世界上通行的一種致哀方式。當一個國家領導人逝世,或者發(fā)生重大災難,習慣上要把國旗升起后下降到離國旗桿頂端一段距離(距桿頂三分之一處),以表示對死者的哀悼。周恩來去世后,不僅中國下半旗致哀,就連聯(lián)合國也為周總理破格下半旗。因為聯(lián)合國規(guī)定只為聯(lián)合國成員國的元首下半旗。足見周總理的威望之高。
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據說最早出現(xiàn)在1612年。一天,一艘名叫哈茲伊斯號的英雄船徐徐駛進泰晤士河,它的桅桿上飄半旗,象征船員們對已故船長的敬意。該船長是在北美北部海岸探尋通向太平洋的水道時不幸去世的。他在船員中的威信極高,他去世后,船員極度悲痛,便把桅桿上的旗降下一半,表示對船長的敬仰和悼念。以后許多船只沿用了這種哀悼方式。
隨著時間的流逝,用下半旗表示哀悼的做法便流傳到陸地上,后來被官方承認,并為世界各國所采用。
【女士優(yōu)先】在社交場合,我們常常聽道女士優(yōu)先的話語,如開場講話說女士們、先生們。女士優(yōu)先,不是中國首先發(fā)起,而是從西方引進。
女士優(yōu)先的原則起源于歐洲中世紀的騎士之風,是傳統(tǒng)的歐美禮節(jié)的基礎。它主要適用于成年的異性進行社交活動之時。
女士優(yōu)先的含意是:在一切社交場合,每一名成年男子,都有義務主動自覺地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尊重婦女,并且還要想方設法、盡心盡力地去為婦女排憂解難。倘若因為男士的不慎,而使婦女陷入尷尬、困難的處境,便意味著男士的失職。人們一致認為,唯有如此這般的男子,才會被視為具有紳士風度。
國際社會強調女士優(yōu)先的原則,主要原因并非因為婦女是弱者,需要同情、幫助和保護,而是認為婦女是人類的母親,對婦女處處給予優(yōu)待,是對母親的尊重和感恩。女士優(yōu)先原則還要求在尊重、照顧、體諒、關心、保護婦女方面,男士們對所有的婦女都一視同仁,而不是只對貴族婦女。
【女大十八變】謂女孩子從小到大變化多,且有女大十八變,越變越好看之說。
女大十八變這個俗語,本謂龍女神通廣大,善于變化。語出《景德傳燈錄幽州譚空和尚》:有尼欲開堂說法,師日:尼家不用開堂。尼日:龍女八歲成佛,又作么生?師日:龍女有十八變,汝與老僧試一變看。
后轉義到民間指女子從小到大容貌、心理等變化很大。
【萬萬歲】在古代,天子或皇帝稱為萬歲,諸侯或親王稱為千歲,萬萬歲稱誰呢?太上皇?顯然不是。萬萬歲不過是對皇上的阿諛奉承之詞。那么,它是怎么來的呢?
萬萬歲一詞,出現(xiàn)于唐朝。相傳武則天稱帝后,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借以抬高自己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上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
眾學士搜腸刮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則天都不滿意,甚覺掃興。這時一位慣于拍馬屁的學士看出她的心思,忙吟答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
武則天聽了十分滿意,推為杰作。從此,萬萬歲一詞就流傳于朝野,歷朝歷代如此。
【萬年歷】在歷法中,大家都知道有一個萬年歷可推算出前、后若干年的具體日期。由于前后跨度時間長,人們稱之為萬年歷。其實,這是對萬年歷一詞來源的誤解。
相傳,在古時候,有個名叫萬年的青年,看到當時節(jié)令很亂,就有了想把節(jié)令定準的打算,但苦于找不到計算時間的方法。一天,他上山砍柴累了,坐在樹蔭下休息,樹影的移動啟發(fā)了他,他設計了一個測日影計時間的日晷,測定一天的時間。后來,山崖上的滴泉啟發(fā)了他的靈感,他又動手做了五層漏壺,來計算時間。天長日久,他發(fā)現(xiàn)每隔360多天,四季就輪回一次,天時的長短就重復一遍。
當時的國君叫祖乙,也常為天氣風云的不測感到苦惱。萬年知道后,就帶著日晷和漏壺去見國君,對祖乙講了日月運行的道理。于是,祖乙把萬年留下,在天壇前修建日月閣,筑起日晷臺和漏壺亭,并希望能創(chuàng)建歷法,為天下的黎民百姓造福。
有一次,祖乙去了解萬年測試歷法的進展情況。當他登上天壇時,看見天壇邊的石壁上刻著一首詩:日出日落三百六,周而復始從頭來。草木枯榮分四時,一歲月有十二圓。知道萬年創(chuàng)建歷法已成,親自登上日月閣看望萬年。萬年指著天象,對祖乙說:現(xiàn)在正是十二個月滿,舊歲已完,新春復始,祈請國君定個節(jié)吧。祖乙說:春為歲首,就叫春節(jié)吧。據說這就是春節(jié)的來歷。
冬去春來,年復一年,萬年經過長期觀察,精心推算,制定出了準確的太陽歷,當他把太陽歷呈奉繼任的國君時,已是滿頭銀發(fā)。國君深為感動,為紀念萬年的功績,便將太陽歷命名為《萬年歷》,封萬年為日月壽星。以后人們在過年時掛上壽星圖.據說就是為了紀念德高望重的萬年。
原來,《萬年歷》是以創(chuàng)立者的名字命名的。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句俗語現(xiàn)在用來比喻辦事情一切準備就緒,只欠一個條件或只等一個命令。它源自《三國演義》。
赤壁之戰(zhàn)發(fā)生于建安十三年末,即公元208年12月25日到209年1月23日之間,正值冬季,按照中國人特別是北方人的常識,這個季節(jié)絕對不會有東風。但天有不測風云,裴松之注《三國志》說:凱風自南,用成焚如之勢。天實為之,豈人事哉。這就告訴我們,赤壁之戰(zhàn),確實起了南風。
當時,曹操與孫劉聯(lián)盟一個在江北,一個在江南,兩軍對峙。曹軍不習水戰(zhàn),船在江中不穩(wěn),一則暈船嘔吐,二則站不穩(wěn)不利作戰(zhàn)。龐統(tǒng)獻計將船用鐵釘連接,如履平地,實則為孫劉火燒戰(zhàn)船做準備。曹操不知是計,大喜,采納。
周瑜與孔明不謀而合計劃采用火攻,一切準備妥當,只是東風不來。周瑜因此急火攻心,病倒不出?酌髑叭ヌ揭,屏退左右,開出藥方,密書十六字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周瑜看過藥方,愁眉立展,病競痊愈。這才引出諸葛亮借東風這出好戲,創(chuàng)造了赤壁火燒戰(zhàn)船以少勝多的著名戰(zhàn)例。
【太平洋】太平洋是世界上最大的洋。太平洋真的太平嗎?它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1519年9月20日,麥哲倫率西班牙探險隊從塞維利亞起航,經直布羅陀海峽沿大西洋經過南美洲南端時,進入一處海峽。海峽兩岸巖石陡立,航道水流湍急,暗礁眾多,經過38天的艱苦奮斗,船隊頂著驚濤駭浪,終于闖過了這段艱難的航程,駛離海峽。這個海峽就是現(xiàn)在的麥哲倫海峽。離開海峽后,進入茫茫海洋。此時正值南半球的春末夏初季節(jié),天氣晴朗,海水平緩舒展,船隊浩浩蕩蕩越過赤道,經關島來到菲律賓群島。在這漫長的行程中,再也沒有遇到大風大浪,隊員們高興地說:這里真是個太平之洋!從此,麥哲倫就將這個大洋命名為太平洋。
【士為知己者死】此語的意思是好男兒可以替知己的朋友去死,可用它形容人品剛直無私;也可形容為人有俠肝義膽,勇于為朋友赴湯蹈火,即便犧牲自己也在所不惜。
此典出自《說苑復恩》,講述了士為知己者死的來歷: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國大夫鮑叔牙與管仲是好朋友,鮑叔牙死的時候管仲扎上衣襟,失聲痛哭,淚如雨下。侍從問道:他不是你的父親,也不是你的兒子,您這樣傷心或許有什么原因吧?管仲說:這不是你們所能理解的。我曾與鮑叔牙到南陽(齊國的城邑,在今山東鄒縣)做生意,那時我在市場上多次受到羞辱,但鮑叔牙并不認為我怯懦,卻說我將有揚名于世的時候。鮑叔牙曾與我一起游說君主,但君主不愿接納我,而鮑叔牙也不認為我無能,卻說是因為我沒有遇到英明君主。鮑叔牙曾與我分取錢財,我自己經常多拿一份,鮑叔牙也不認為我貪心,而是知道因為我經濟拮據。生養(yǎng)我的是父母,理解我的是鮑叔牙。士為知己者死,何況為他盡哀呢?
為此,人們總結出一個成語鮑管之交,成為后世結交的榜樣。
【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人們久別重逢,有時會用老眼光看人,一旦發(fā)現(xiàn)此人進步很大,便會感慨地說:真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那么,這個士最早是說誰呢?
呂蒙是三國時期東吳著名的大將。但自當兵以來,不愛讀書學習。有一天,孫權對呂蒙說:你從十五歲起,一年到頭打仗,沒有時間讀書,現(xiàn)在做了將軍了,不能再不學習啦!呂蒙說:我實在因為軍務太忙,沒有時間讀書啊。孫權擺擺手說:你雖然很忙,但能有我忙嗎?我每天還能抽去點時間讀書,覺得大有好處。
呂蒙聽了大受啟發(fā),開始發(fā)奮讀書,知識大有長進。
后來魯肅做都督的時候,以為呂蒙還是那么無知。有一日,魯肅路過呂蒙的駐地,同呂蒙聊天。呂蒙十分誠懇地向魯肅闡述了吳、蜀兩國的形勢,提出了五點建議。魯肅聽了,非常佩服,不禁走到呂蒙身邊,拍著他的肩膀贊揚道:我一直認為老弟只會帶兵打仗,今天同你談話,才知道你還是有學問、有見識的人,真是文武全才呀,已不是當年的阿蒙了。呂蒙也笑著說:人們離別三天,便要用新的眼光來看待;咱們兩個人隔了這么久的日子沒見面,老兄怎么能再用老眼光來看我呢?
呂蒙果然不負眾望,用計巧取荊州,逼迫關羽敗走麥城。魯肅、呂蒙二人的對話,便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的源頭。
【小人】現(xiàn)在人們所說的小人,通常都是指那些心術不正,胸懷不夠坦蕩的人。小人,是中國文化中一個含貶義的道德評價范疇,時至今日,正月初五包餃子還要剁小人,可見其處境不妙。其實,若追根溯源,小人境況的惡化,是有一個嬗變過程的。
西周時期,小人不過是一種身份的稱謂而已。如《小雅大東》日: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視。意思是說貴族大人走在大道上,而平民則在路邊觀望?芍,小人泛指平民和下層勞動者。小人之稱,這里雖然也反映了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偏見,卻沒有道德貶損之意。
小人一詞,還是個謙詞。《左傳隱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嘗小人之食矣,未嘗君之羹。宋錢儷《錢氏私志》:燕風北俗,不問士庶,皆自稱小人對中人以上,即稱小人,中人以下,則稱我家。除此之外,小人還有幾種含義并非貶義。如舊時下對卜有過失,檢討時常說:小人該死。
把小人斥為道德低下之人,始作俑者為孔子,請看儒家經典。
首先,小人好利。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論語.里仁》);其次,小人無固定德操。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論語顏淵》);再次,小人不知敬畏。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論語季氏》);還有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論語顏淵》)。
由于儒家多貶斥小人,在中國歷史上小人多取貶義。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后漢所以傾頹也。從古至今,小人的貶義概念沒有發(fā)生變化。
【小年】中國民間稱臘月二十三為小年。這一天.民間有祭灶、掃塵、采辦年貨的習俗。
祭灶,民間很早就有關于灶神的傳說。舊時,灶神每家必供,它同門神、井神、廁神、雷神一起成為五位家堂神,職責是保護家宅安寧,不讓閑神野鬼騷擾,稱為五祀。每到臘月二十四,灶君上天朝玉帝,前一天晚上,人們就在鍋臺邊擺上糖果、年糕等供品,貼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lián),焚香膜拜。
掃塵,北方稱掃房,南方稱撣塵。掃塵的習俗源于堯舜時代的掃年古代先民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由于是迎接新的一年,又是清潔衛(wèi)生、除疫滅病的良好習俗,所以流傳至今而不衰。
小年以后,年味越來越濃。
【小時】小時一詞,既是舶來品,隨著鐘表的引進而引進,又是土洋結合的產物。
在中國古代,人們用銅壺滴漏的方法計時,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對應今天的24小時,半夜11點到凌晨l點為子時,1點到3點為丑時,3點到5點為寅時,依此類推。古代的一個時辰相當于今天的兩個小時,所以,當鐘表剛剛傳人我國時,就有人把一個時辰叫做大時,新的時間一個鐘點叫做小時。當時是大時、小時土洋并用。以后,隨著鐘表的普及,大時一詞消失,而小時卻沿用至今。
【小姐】小姐現(xiàn)在一般指未婚女子!冬F(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是:對未婚女子的一種尊稱,多用于外交場合。然而小姐這個稱呼原非美稱,更沒有尊敬的意思。據清代學者趙翼《陔余叢考》稱:宋時閨閣女稱小娘子,而小姐乃賤者之稱。又據錢惟演《玉堂逢辰錄》中說:小姐之稱起于茶酒宮人韓小姐,是宮婢人名也。而蘇東坡則有《成伯席上贈妓人小姐》詩,可見,宋代妓女也稱小姐。小姐作為尊稱,始于明代,當時朱有敦《元宮詞》中有簾前三寸弓鞋露,知是腰腰小姐來的詩句。從此便把小姐作為深閨女子的代稱了。
不過,當今黃、賭、毒又沉渣泛起,人們又習稱三陪女為小姐了,弄得正經的小姐一詞名聲掃地,良家閨秀避之不及,歷史兜了個圈又回到原地。
【小品】在報紙雜志上經?梢钥吹街R小品、科技小品等欄目,打開電視可以看到相聲、小品等曲藝類節(jié)目。小品并不是一種新的文學體裁,在我國古代就有六朝小品、唐人小品等,它們很早就成為文學家族的一員。因為小品有雋永而精辟的特點,文章短小,寫來容易,所以,一直沿用至今,并有所發(fā)展。魯迅先生的小品文達到了高峰。
小品源自古老的佛教經典。因為在佛經中,有全本和節(jié)本之分,全本稱為大品,節(jié)本稱之為小品。如后秦高僧鳩摩羅什翻譯的《摩呵般若波羅蜜經》,就有二十七卷本和十卷本兩種。二十七卷本稱為《大品般若經》,十卷本稱為《小品般若經》。文學中的小品便由此而來。
小品又向文藝領域發(fā)展,并且異軍突起,一枝獨秀,是當前民眾離不開的喜聞樂見的文藝形式,特別是中央電視臺春節(jié)晚會上的小品節(jié)目,更是受到億萬觀眾的青睞。
【小康】現(xiàn)在,我們國家正在建設小康社會,小康一詞使用頻繁。那么,小康源出何處?
小康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詩經》里,《詩經民勞》日:民亦勞止,汔可小康。小康是生活比較安定的意思。到春秋戰(zhàn)國時代,小康是儒家學說中闡述的一種社會境界,它相對于大同世界而言,層次比較低。東漢鄭玄說過,小康是比較安定的生活狀態(tài)。大約到了宋代,小康一詞才逐漸接近現(xiàn)代含義,指家庭比較富裕,不愁溫飽,可用小康表示。
今天我們所說的小康,具有嶄新的內容,帶有鮮明的時代色彩。不單是有錢就是小康,而且經濟、政治、社會全面發(fā)展的綜合反映,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文化、社會福利和勞動環(huán)境的改善。
【小九九】現(xiàn)在人們一般把那些有心計、會算計、善謀劃的人形容為心里有小九九。其實,小九九是從最早的《九九乘法歌訣》中演變而來的。
小九九即九九乘法歌訣,因為是最初級的數學計算方法,所以又常稱為小幾九,F(xiàn)在小學生的小九九口訣,是從一一得一開始的,到九九八十一止,而在古代,卻是倒過來,從九九八十一起,到二二得四止。因為口訣開頭兩個字是九九,所以,人們就把它簡稱為九九。大約到十三世紀的時候,才倒過來像現(xiàn)在這樣一一得一九九八十一。
中國使用九九口訣的時間較早。在《管子》、《荀子》、《戰(zhàn)國策》、《淮南子》等書中,就能找到三九二十七、六八四十八、四八三十二等句子。不管三七二十一這一俗語,不是來源于蘇秦嗎?由此可見,早在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九九乘法歌訣就已經開始流行了。
小九九是用以計算的,俗語小幾九借以指心中有算計,對事情心中有數,但氣度小,有時略帶貶義口吻。與宰相肚里能撐船比起來,小九九就顯得相形見絀。
【小白臉】小白臉專指膚白貌美的年輕男子。
小白臉源自三國時期的何晏。三國時期,魏國有個美男子叫何晏,皮膚白皙。魏明帝懷疑何晏如此白皙是不是搽了粉,就想驗證一下。在一個炎熱的夏天,魏明帝請何晏吃了一頓飯。他給何晏上了一碗熱湯面,何晏吃得汗流滿面,不斷地用袖子擦拭汗水,擦過之后,臉色反而顯得更加潔白。魏明帝這才相信何晏確實是天生的白皙皮膚。后人就把何晏稱為粉郎,意思是抹粉的郎君,用現(xiàn)在的話就是小白臉。宋代柳永有一首詞:卻傍金籠教鸚鵡,念粉郎言語。就是典出三國何晏。久而久之,粉郎就成了小白臉。
【小報告】人們把告黑狀等目的不純的報告稱為小報告。這種小報告在明朝首次被制度化,由見不得人登上了大雅之堂。
上奏折參奏朝野大事,是大臣行使自己職責的一部分。唐代時規(guī)定,由下之所以達上的官文書有表、狀、箋、啟、辭、牒等六種形式。到明代時,朱元璋通過改革,又增加了一種新的形式密疏。就是皇帝特許大臣之間寫秘密奏折,報告大臣的言行。密疏突出密,其內容一定屬于機密事宜,一般只需要皇帝本人知曉就可以了,所以它是除了大臣向皇帝所上的正常奏章表議之外的一種非正式文書,即秘密奏章,具有保密性強、無正式地位和非制度參與等特點,類似于現(xiàn)在的小報告。
從洪武時期實行密奏形式,永樂之后逐漸制度化,到明朝后期,密疏言事范圍更加廣泛。密疏的目的就是為了維護專制皇權,突出了它的政治功能。
在前朝不登大雅之堂的密疏(小報告),被朱元璋首次肯定并大力推行,使得皇帝又多了一條控制官員的信息渠道。但同時也為心術不正的大臣提供了陷害他人的機會和條件。被人暗算了,還不知道是誰。
【小蠻腰】小蠻腰形容女子婀娜多姿的身姿,小蠻腰更是不少女子夢寐以求的身材。特別是現(xiàn)在女子以瘦為美,風行減肥,不減出個楊柳細腰決不罷休。在漢語中蠻常用來形容粗野強悍,為什么非要用小蠻腰來比喻纖細的腰身呢?這得從唐代大詩人白居易說起。
白居易性好樂舞,家中養(yǎng)了很多樂妓。他擔任刑部侍郎時,按律法規(guī)定只能蓄養(yǎng)女姬三人,可他家卻養(yǎng)了上百個寵姬。他曾寫詩說:菱角執(zhí)笙簧,谷兒抹琵琶。紅綃信手舞,紫綃隨意歌。這里提到的四個人物都是他的家姬,這些家姬精通舞蹈,善于表演,整日吹拉彈唱。白居易沉浸此中,其樂融融。由于他精通此道,妙筆生花,才有大珠小珠落玉盤的佳句。據《本事詩》記載:白居易的家姬中還有兩個重要角色,即樊素和小蠻。樊素擅長唱歌,小蠻善于舞蹈,白居易對這兩人非常寵愛。他曾寫詩說:櫻桃樊素口,楊柳小蠻腰。用鮮紅可滴的櫻桃比喻樊素小口,以飄搖多姿的楊柳比喻小蠻的腰肢,多么形象生動。小蠻纖細柔美的腰肢躍然紙上,如現(xiàn)眼前。
柔弱纖細如同楊柳的小蠻腰,成了女性纖柔婉轉曲線美的代名詞,為以后的詩作提供了范例。如宋詞有句云:望斷橋斜陽,蠻腰競舞,蘇小墻頭。
明代小說《金瓶梅》中也有詩說:蠻腰細舞章臺柳,素口輕歌上苑春。小蠻腰深受無數女子的愛慕,這個詞語也便成了備受女孩青睞的詞了。
【小家碧玉】金枝玉葉、大家閨秀、小家碧玉都是形容女子的詞。不過,她們的出身不同,差別可謂三級跳。金枝玉葉一般指皇族之女,大家閨秀指官宦巨富之女,小家碧玉指平民百姓之女。而小家碧玉又特指小戶人家年輕美貌的女子。那么,小家碧玉是從何說起呢?
小家碧玉源自晉朝孫綽的《情人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攀貴德。
感郎意氣重,遂得結金蘭。詩中的碧玉是一個女子的名字。此后,小家碧玉即成為小戶人家年輕美貌女兒的代稱。她們一般生長在平民家庭,容貌俏麗,性情或溫柔或活潑,但因從小家貧失學,又不與外界接觸,所以不會附庸風雅,但對一些家務女紅往往比較精通。小家碧玉雖不及大家閨秀學問深,懂禮儀,但絕不比大家閨秀品行差,且更具心靈手巧的優(yōu)勢。
【小巫見大巫】小巫見大巫原意是小巫師遇到了大巫師,相形見絀,功力法術都無可施展,F(xiàn)在常用于比喻兩者相比,一個遠遠比不上另一個。
大家在運用此語時,一般帶有諷刺或詼諧意味。
此語出自《三國志吳志》注引的《吳書》。原文說:小巫見大巫,神氣盡矣?梢姡糯臼虏淮蟮男∥滓姷缴裢◤V大的大巫時有出丑,造就了此語。小巫見大巫,有班門弄斧、關門舞刀之尷尬。
古代的巫和醫(yī)是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郎中為人看病,常伴有求神祈福、燒香念咒等巫術。小巫則只會裝神弄鬼,拿一些符咒香灰給人醫(yī)病;大巫則確有真本領,除了有時也有拜神驅魔舉措之外,更重要的是還真正診脈問病開藥方治療。病人得益于大巫,當然絕非小巫可比了。因此,小巫見大巫,必然灰溜溜神氣全無啦。
古代醫(yī)學不斷進步,逐漸巫醫(yī)分家,中醫(yī)學脫離巫術,成為為人類做出輝煌貢獻的驕人學科。然而,現(xiàn)在還有巫婆躲在偏僻之地裝神弄鬼,看來真是怕見大巫呢。
【上當】當鋪是一種買賣,自愿交易,這種商業(yè)行為在我國早已有之。上當現(xiàn)在的詞義是被捉弄,利益受損。它的來源始于明末清初,與一只花瓶有關。明末時期,北京城有許多當鋪,當鋪的管事人叫朝奉。同仁當當鋪有個姓張的朝奉,站堂口十余年,見多識廣。不料,這位從不失手的老朝奉被人騙了。一天,忽然闖進一位老者,聲稱有只寶瓶要押當。張朝奉接過瓶子一看,果然是一只雨過天晴的寶瓶,堪稱無價之寶。如將鮮花置于瓶內,不澆水不施肥,可保鮮花艷麗長存。老者聲稱家遭大難,急等用錢,開口要價十萬兩銀子,后以八萬兩銀子成交。
老者走后,老朝奉急于驗寶,將一束鮮花插入瓶內,結果三天不到,這花就沒了生機。老朝奉急忙到寶古齋鑒定,結果是景德鎮(zhèn)成化年間出產的瓷瓶,連八十兩銀子也不值。老朝奉趕忙回店向東家匯報,二人商議,轉天向諸位同仁下帖,就說同仁當由于錯認寶瓶傾家蕩產,不得已宣布當鋪關門。第二天同仁當在后院請了四桌賓客,老朝奉聲淚俱下講了自己被騙的經過,末了轉身拿起花瓶摔成碎片,眾人看了憤憤不平。這消息很快傳遍北京城。
老朝奉摔花瓶不久,那當寶瓶的老者又來贖當。老朝奉變戲法般拿出那只所謂的寶瓶雨過天晴,當場清點銀兩,二人錢貨兩清。
原來,這個老者是個老奸巨猾的江湖騙子,專騙當鋪銀子,沒想到落人老朝奉的圈套,引誘他再次上當鋪來贖,如果拿不出押當品,當鋪還要賠償挨罰。那貪心不足的騙子果然上當,這事又在北京風傳開來,便有了上當一詞。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杭州風景秀麗,自古就很有名氣。而上有天堂,下有蘇杭一語又是從何而來呢?它源自北宋。早在北宋,汴京的人們就傳唱蘇杭百事繁度,地上天宮的民謠,羨慕蘇杭的繁榮富足。而后金滅了北宋,南宋王朝還真遷都杭州,偏安一隅,杭州蘇州更呈現(xiàn)空前的繁榮景象。后來,詩人范成大在他編纂的蘇州地方志《吳郡志》中寫道:諺日:天上天堂,地下蘇杭。又日:蘇湖熟,天下足。到了元代,周卿在《蟾宮曲》中又寫道:春暖花香,歲稔時康,真乃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一詩句比起以往的說法,更精煉,更上口,所以歷久不衰,流傳至今。
【口頭禪】口頭禪是指一個人習慣在有意無意間時常說的話語,多無實際意義。
口頭禪一詞來源于佛教的禪宗,本意指不去用心領悟,而把一些現(xiàn)成的經驗掛在口頭上,沒有把禪理踐行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禪,是要用心去學,用心來悟的,是需三關悟漸,閉關打七的功夫。禪宗的末流,好取現(xiàn)成的經語,掛在口頭上。如果單單靠從口中滔滔不絕說出來的禪學,那就不是真正的禪,而是口頭禪?陬^禪完全違背了禪宗頓悟見性的宗旨。
今天,口頭禪已經完全成了個人習慣用語的意思了。
【千古】千古,為哀挽死者之辭,已有一千幾百年的歷史。據史書記載,其含義有二:一日年代久遠!端涀ⅰ分杏形模鹤贩嘉魥,神游千古。又如千古絕唱一詞;一日永別!缎绿茣κ諅鳌分杏涊d:薛收三十三歲卒,秦王李世民聞訊,哀痛之至。他寫信給薛收二哥的兒子元敬,信中云:吾與伯褒(薛收字)原在軍中服務,經常一起外出作戰(zhàn),他辦事殷勤,很有抱負,想不到現(xiàn)在一朝成千古也。千古一詞由此而來。
【千字文】《千字文》是古代一部兒童啟蒙讀鈞,它在三、百、千(《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中雖排在最后,但其成書時間卻最早,也是三、百、千中唯一確切知道成書時間和作者的一部書!肚ё治摹肥窃鯓泳幊傻哪?它和曹植的《七步詩》一樣,也是一篇救命(自救)的文章。
據史書記載,《千字文》是南朝梁武帝在位時期(502-549年)編成的,其編者是梁朝散騎侍郎、給事中周興嗣。
周興嗣是南朝梁武帝時一個很有名望的才子,在朝廷擔任諫官,為人十分耿直。有一次梁武帝要發(fā)兵攻打一個近鄰小國,周興嗣直諫說:對待鄰國不能逞武,只能感化。梁武帝不采納他的意見,他據理力爭,終于把梁武帝給惹火了,把他打人天牢,定成死罪,三天就要殺頭。
周興嗣的同科好友方樹生得知這一消息非常著急,就設法救他,趁上朝之機啟奏梁武帝說:周興嗣觸犯龍顏,應該殺頭,但他在百姓中頗有聲望,何不讓他將功抵罪,現(xiàn)在學堂里正缺少啟蒙讀本,陛下可命人選擇一千個不重復的字,叫他在一夜之間串連成句,每句四個字,共二百五十句.編成一本書,供兒童閱讀識字。他如真能在一夜之間編成,可將功折罪,陛下就免他一死,如編不成,再殺他不遲。
梁武帝也覺得殺掉周興嗣有些不忍,就將人情賣給了方樹生,便下令讓殷鐵石從王羲之的作品中拓出了一千個不同的字,每個字一張紙,然后把這些無次序的拓片交給周興嗣,讓他編成有內容的韻文。
當天晚上,方樹生拿著一千個字到獄中去探望周興嗣,把自己如何設法救他的經過說了一遍,周興嗣十分感激,立刻動手編寫起來:天地玄黃,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張到三更時分,已經編好了一大半?墒窃偻戮,就越編越難了,到天快亮時,還剩下乎、語、哉、者、謂、助、也、焉八個字。周興嗣是搜腸刮肚,總也連不成句。這時,方樹生已來到牢房門口,周興嗣求助道:尚余八個字,還未成句。方樹生道:周兄大才,八個字焉能難倒你哉。
周興嗣聽了焉能難倒你哉這幾個字,心中猛然省悟。他想八個字中,語助詞多矣,我何不編成謂語助者,焉哉乎也。立即提筆寫完了最后兩句。
周興嗣終于在一夜之間將《千字文》編完,累得須發(fā)皆白。方樹生拿了周興嗣編好的《千字文》,急匆匆上朝見駕。梁武帝看了十分滿意,下旨免去死罪,把《千字文》刻印成書,作為兒童啟蒙讀本。此后歷朝歷代都把《千字文》作為兒童的啟蒙讀本,周興嗣為中華文明、禮儀之邦立了大功。
【千里眼】喻指人眼光敏銳、看得遠。千里眼在古代只能是個幻想或夸張比喻之詞,現(xiàn)在則變成了現(xiàn)實,天文望遠鏡能觀測到無數個星球。那么,千里眼源自哪里呢?
據《魏書。楊播傳》記載,北魏光州刺史楊逸體恤百姓,為政清廉,對貪官污吏恨之入骨。他廣設耳目對下屬進行監(jiān)督,下屬因公外出時都自帶干糧,再也不敢到處吃請了。他們都說楊逸仿佛長著千里眼,縱使躲進密室收受賄賂,也會被他知道的。
【千刀萬剮】千刀萬剮是民間俗語,它的正式名稱叫凌遲。在民間,知道千刀萬剮的多,知道凌遲的少。千刀萬剮還能和恨透了相搭配,如說就是把他千刀萬剮也不解恨。如果用凌遲就顯得遜色多了。不過,要尋找千刀萬剮的來源,還得從凌遲人手。
凌遲也稱陵遲,是我國封建社會死刑中最殘酷的刑罰。
凌遲一詞最早見于《荀子宥坐篇》:百仞之山,任負車登焉,何則?陵遲故。本義是指逐漸緩慢升高的山坡。把陵遲一詞借用來做一種刑罰的名稱,始于五代時期。唐代以前最重的刑罰是斬首,五代才開始在刑法之外增設了凌遲的條款,元朝開始把凌遲作為正式條款列入刑法,直到清末。
凌遲是殺人者欲其死之徐而不速也,故亦取漸次之義。凌遲用于死刑,則是指處死人時將人身上的肉一刀刀割去,使受刑人痛苦地慢慢受罪死去。
凌遲主要針對犯了謀反、犯上作亂、口語狂悖等大逆、逆?zhèn)愖锏娜嗽O置的。也就是說,凌遲主要是用來處死危及封建統(tǒng)治階級利益的政治犯的。到了清朝時期,如果打罵父母或公婆、兒子殺父親、妻子殺丈夫,也是觸犯倫理道德的重罪,要處凌遲刑。但后來為了鎮(zhèn)壓農民反抗,對于不按時交納賦稅的也要處以凌遲刑,這在明太祖時期尤為突出。
人類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人權人性得到進一步體現(xiàn),在死刑執(zhí)行上進一步人性化,注射死漸成執(zhí)行方式的主流。
【千金小姐】千金小姐是敬辭,多稱別人的女兒。女孩何以稱千金小姐,典出春秋伍子胥。
千金小姐和我國古代的貨幣單位有關系。兩千多年前的秦朝以一鎰為一金(鎰是古代重量單位,一鎰為二十兩或二十四兩),漢朝為一斤金子為一金。秦漢時金多指黃銅,千金實為銅千金。
后人借千金以言貴重,如一字千金、一言千金、一諾千金等均是。
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伍子胥逃離楚國,投奔吳國。
途中他饑困交加,見一位浣紗姑娘竹筐里有飯,于是上前求乞。姑娘頓生惻隱之心,慨然相贈。伍子胥飽餐之后,出于安全原因,要求對方為他的行為保密。但姑娘猛然想起,男女接觸為禮教和輿論所不容,她隨即抱起一石,投水而死。伍子胥見狀,傷感不已,他咬破手指,在石上血書:爾浣紗,我行乞;我腹飽,爾身溺。十年之后,千金報德!
后來,伍子胥在吳國當了國相,率軍隊攻入楚國。公元前506年伍子胥掘平王墓,其尸鞭之三百。伍子胥報了大仇,又想到要報恩,但苦于不知姑娘家地址,于是就把千金投入她當年跳水的地方。這就是千金小姐的由來。
用千金來比喻女子,最早的文字記載見于元代曲作家張國賓所寫的雜劇《薛仁貴榮歸故里》:你乃是官宦人家的千金小姐,請自穩(wěn)便。以后就流行起來了。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此語源于南宋羅泌撰《路史》,據載:大唐貞觀年間時逢盛世,萬國來朝,周圍的藩邦年年進貢,歲歲獻寶。當時,云南土司緬氏為了表示對大唐的友好,欲送一批奇珍異寶獻給唐太宗。究竟送什么好呢?緬氏犯了躊躇。有個去過大唐的官員說:唐太宗喜歡王羲之的書法,而羲之又很愛鵝,連帶太宗皇帝也有這個愛好。如果送只天鵝,必定會討大唐皇帝喜歡。緬氏一聽有理,命人提了一只潔白如玉的天鵝,連同另外一批珍寶,讓一個名叫緬伯高的官員擔負赴唐獻寶的重任。
緬伯高一路上倍加小心。這天,他們來到湖北沔陽湖邊,只見籠中的白天鵝張開嘴巴,喘息不止,顯出口渴難耐的樣子。緬伯高便小心翼翼地打開籠子,把白天鵝帶到湖邊飲水。白天鵝見了清澈的湖水,不覺來了精神,轉眼就喝飽了,趁人不注意,猛然飛上天空,緬伯高見狀大驚,急忙向前一撲,結果只抓到幾根羽毛,白天鵝卻不見了蹤影。緬伯高癡癡地望著手中的鵝毛,感到萬分焦急:繼續(xù)往長安走吧,卻丟了獻禮的珍寶;如果返回家鄉(xiāng),必獲死罪無疑,不知怎么辦好。有個隨從勸緬伯高說:不如拿這幾根鵝毛前往長安,雖然天鵝沒有送到,可我們的情誼到了,太宗皇帝是位開明君主,一定會體諒我們的苦衷,斷不會和我們計較!
緬伯高聽后覺得有理,遂把幾根鵝毛用紅綾子包好,又在上面題詩一首:天鵝貢唐朝,山重路更遙。沔陽湖失寶,倒地哭號啕。上奉唐天子,請饒緬伯高,物輕人意重,千里送鵝毛。
緬伯高一行繼續(xù)東進,披星戴月,不辭艱辛,終于按期到了長安。唐太宗見到幾根潔白的鵝毛,又仔細讀了那首詩,不僅沒有怪罪這位遠路來的使者,反倒為他忠于職守、不辱使命的精神所感動,重重地賞了緬伯高等一行人。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的故事也就由此流傳開來。
【門子(門路)】現(xiàn)在,老百姓把在政府里或某些部門里有熟人、能辦事的人稱為有門子。這些門子如果不堅持原則,便會為以權謀私等不正之風大開方便之門。那么,門子是怎么來的呢?
門子,是古代衙門中的差役,相當于現(xiàn)在的門衛(wèi)。古代的門子屬于賤役,地位很低,甚至談不上什么地位,但是位置卻不可小視。他們把守著官衙門口,誰要想進衙辦事,首先要經過大門關口。不管什么人,也不論什么事,哪怕火已上房,只要不經門子批準,休想與老爺見面。尤其是那些熟知官場規(guī)矩、心地貪婪的門子,常常把這一特殊位置,當成撈外快的福地。外人要想入見官員,先要拿銀子說話,這叫送門包。所以古代的門子又被看做門路,要想順利辦成事,不走門子,恐怕十有八九會辦砸了。可見,門子的作用何等重要。
對外來辦事的人是如此,對深居簡出的官老爺,有些門子同樣會耍些手段,或成人之事,或壞人之事。官老爺該見的人或阻擋在外,不該見的人或不速之客放人,或任意擴大事態(tài),或刻意隱瞞真相。他們深諳本衙大人的喜好,也摸透了外來人員的心思,常以點撥、誘使、欺騙、夸大等種種手段為自己撈取好處。比如京劇《鍘美案》中陳世美的門官給秦香蓮出主意:你在前面跑,我在后邊攆,扯下一片衣衫。將秦香蓮放入駙馬府中。
可見,官府有了門子,也就有了門路。門子也就有了全新的含義,那就是走后門,辦私事,以私損公。
【門神】門神畫像多為唐代名將秦瓊和尉遲恭。傳說唐太宗即位后身體很差,夜間多做噩夢,常見群魔在寢殿內外拋磚扔瓦,凄厲呼叫。群臣建議讓元帥秦瓊與大將軍尉遲恭二人每夜披甲持械守衛(wèi)于宮門兩旁,果然,太宗不再夢見鬧鬼。太宗念秦瓊、尉遲恭二將日夜辛勞,便讓宮中畫匠繪制二將戎裝像,怒目發(fā)威,手持鞭锏,懸掛于宮門兩旁,效果依然。后流傳民間,人們在畫像兩邊添加一副對聯(lián)昔為開國將,今作鎮(zhèn)宅神,與畫像一起貼于門上,鎮(zhèn)守宅門。
門神的形象很多,還有鐘馗、穆桂英、四大天王等。
與其他神祗相比,門神所受禮遇較差。每逢新年,戶主買一張新畫像,把舊的撕掉,然后貼上就算完事,所謂舊桃換新符,沒有供品也沒有鞭炮迎送。難怪有一劇本寫門神滿腹委屈請玉帝另選高明,要撂挑子不干了。
【門外漢】門外漢即外行人,不論男女。門外漢的直接出處來源于僧人之口。唐代僧人慧能寫的《壇經自序品一》云:祖日:汝作此偈闡釋佛教道理的詩句),未見本性,只到門外,未到門內。到了宋代,才有完整的門外漢一詞。蘇東坡仕途坎坷,遂篤信佛教,多與僧人交友。
有僧人對他加以評論!段宓菚肪砹鹤C悟法師與庵元禪師二人評論蘇被的佛學修養(yǎng)。證悟認為蘇東坡很有修養(yǎng),庵元的評價卻是尚未見路.是門外漢耳。由此可見,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門外漢。
后來,門外漢泛指外行和對某種業(yè)務技能所知甚少的人。
【丫頭】我們現(xiàn)代人常稱小女孩為、了頭。那么,這個稱呼是怎么來尼?
這還要從中國古代說起,在古時候,女孩子到了及笄之年,頭上都要梳兩個髻,左右分開,對稱而立,形狀很像個丫字,這種頭型就被稱為頭。后來,丫頭就慢慢成了女孩子的代稱。
唐代劉禹錫《寄贈小樊》詩云:花面、了頭十三四,春來綽約向人時。
在唐朝,、了頭就有女孩之意了。
此外,因為古代婢女經常梳丫髻,所以、了頭有時也指婢女,如戲劇的婢女就叫丫環(huán)。
【之乎者也】之乎者也原來是古代漢語文言文的四個虛詞助語(有時做代詞用),四個字連在一起詞義就發(fā)生了變化,有了新義,用以諷刺那些咬文嚼字無助于解決實際問題的情形,或形容文理不通半文半白的話或一般含有識刺意味。它源自哪里呢?
將之乎者也撮合到一塊,是宋太祖趙匡胤的一大發(fā)明。據宋代僧人《湘山野錄》載:宋太祖趙匡胤巡游朱雀門,見門額上寫著朱雀之四個大字,便問陪同他出游的宰相趙普道:為何不只寫朱雀門,加之字做什么?趙普解釋道:之是助語氣的。太祖大笑道: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自此以后,便產生了一個新詞語,而且使用頻率頗高,如《紅樓夢》中有:石頭說:更可厭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不大近情,自相矛盾。
有,魯迅《孔乙己》云:他對人說話,總是滿口之乎者也,教人半懂不懂的,F(xiàn)實生活當中也常用到,如:某人好轉(音Zhuai)兩句古文,張口之乎者也,酸溜溜的。
【馬上】馬上一詞是形容時間很短的意思。馬上最初的含義就是在馬背上,多指征戰(zhàn)武功,古代有馬上得天下一說,并說開國皇帝是馬上皇帝。
馬上指時間短,源自元朝。元朝由蒙古族建立,蒙古族是馬背上的民族,以狩獵為生,蒙古騎兵素以作戰(zhàn)征討勇猛、行動迅速著稱,可能由于這個原因,馬上就有了表示速度快、時間短的含義。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爺,有的馬上就說了罷!明唐順之《請游兵疏》:命下之后,即便馬上差人赍文星馳付山西保定二巡撫處。用的都是這個意思。后來,馬上一詞就被大家所接受,并轉化為表示時間極短的含義了。
【馬虎】馬虎用來形容某些人為事草率或粗心大意。馬、虎和粗心大意這風馬牛不相及的三者,怎么會聯(lián)系到一起,成為一個有特定含義的固定詞語馬虎呢?
相傳,宋代時京城有一個畫家,作畫往往隨心所欲,令人搞不清他畫的究竟是什么。他非常喜歡畫虎,有一次,他剛畫成一只虎頭,有位朋友登門來拜訪,請他畫一幅馬。這位畫家大筆一揮,非常隨便地在虎頭之下添上了馬的身軀。朋友見他如此不認真,便質問他說:你這畫的到底是馬呀還是虎呀?沒想到這位仁兄隨口便答道:管它什么呢,馬馬虎虎吧!朋友見狀,一氣之下拂袖而去。
別人不要,畫家就把自己這幅得意之作掛到墻上。他的大兒子看見后很奇怪,用手指著畫問他:爸爸,那上面畫的是什么。渴腔,畫家漫不經心地回答。后來二兒子也好奇地問他,畫家又隨口支吾著說:是馬。
不久,大兒子外出打獵,碰上一匹馬,卻以為是虎,搭上箭,一箭就把它射死了。馬主人不干了,要他賠償,害得畫家不得不原價賠償。后來二兒出門,路上遇到一只老虎,以為是馬,就想去騎,結果被老虎吃掉了。畫家聞訊,悲痛萬分,就把《馬虎圖》燒了,還寫了一首詩自責:馬虎圖,馬虎圖,似馬又似虎,長子依圖射死馬,次子依圖喂了虎。草堂焚毀馬虎圖,奉勸諸君莫學吾。于是這位畫家贏得了一個馬虎先生的外號。從此,馬虎這個詞獲得了新義,流傳至今了。
【馬桶】馬桶即坐便器。南方人習慣稱其為馬桶。人用的東西為什么叫馬桶呢?它源自何處?
在中國,最早的關于馬桶的詳細文字記載是北宋時期歐陽修的《歸田錄二》中的木馬子。在木馬子之前,漢朝稱之為虎子。這個名字由來與一個傳說有關。相傳西漢時期飛將軍李廣能騎善射,力大無比。一次,他射死臥虎后,命人鑄成虎形的器具盛裝小便,以此表示對猛獸的蔑視,意在表示蔑視強敵。久而久之,這種專門盛裝便溺之物的器具就被稱為虎子了!段骶╇s記》上就有關于這種馬桶的記載,漢朝宮廷用玉制成虎子,由皇帝的侍從人員拿著,以備皇上隨時方便。這種虎子,就是后人稱作便器、便壺的專門用具,也是馬桶的前身。可是到了唐朝,因為皇族的先人中有叫李虎的,為了避諱,便將這大不敬的名詞改為獸子或馬子,再往后就俗稱馬桶了。
中國古代使用的馬桶是木制的,是一種帶蓋的圓形木桶,用桐油或上好的防水朱漆加以涂抹。王公貴族使用的馬桶,為了顯示身份,材料高級的多,甚至還有黃金制成的。到了現(xiàn)在,才發(fā)展成以陶瓷馬桶為主了。至于抽水馬桶,確實是外國人發(fā)明的,1596年英國人哈林頓制作了世界上第一個抽水馬桶。
【馬路】馬路一詞本出于中國,結果被外國人搶注了商標。早在戰(zhàn)國時代,我國就出現(xiàn)了馬路一詞!蹲髠髡压辍酚涊d,衛(wèi)靈公聽到動亂的消息,坐上馬車,從閱門進入國都,到達王官,裝載了寶物由寓室出來,褚?guī)熥由暧龉隈R路之衢,遂從。就是褚?guī)熥由暝隈R路的_f.字路口遇到靈公,就跟隨著靈公一起去了。從卜文看,馬路是指由馬拉著車子所行駛的大路。自古以來,馬路多是公路,這就是馬路的最早出處,可惜卻沒有流傳下來。相反,馬路一詞卻成了舶來品。
據說,英格蘭人約翰馬卡丹發(fā)明了用碎石鋪路,在英國格蘭沼澤地區(qū)修建了世界上第一條現(xiàn)代意義上的公路,為世界交通運輸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英國人為了紀念馬路的發(fā)明者而把公路叫做馬路,并風靡世界。
【馬大哈】馬大哈常用來指馬馬虎虎、大大咧咧、嘻嘻哈哈、辦事草率、丟三落四、經常出錯之人。它源自20世紀50年代,由天津市相聲界藝人創(chuàng)造的趣語。
相聲段子《買猴》50年代的時候曾風靡全國。故事說一位干部以不負責任馬虎草率出名,他的大名就叫馬大哈。他寫了一個報告,本來要通知到(天津市)東北角買猴牌肥皂五十箱,可是飛筆疾書,競寫成到東北買猴兒五十只了。而馬大啥的領導們也是同樣馬虎草率的官僚主義,內容看也不看便揮筆批準。馬大哈的同事和下屬又習慣于盲從,問也不問紛紛出差執(zhí)行任務,結果鬧出了令人捧腹不已的大堆笑話。比如:他們?yōu)榱巳ゲ少徍镒,跑遍了大半個中國;各地接洽者雖然驚奇于天津采購員的離奇購貨單,卻仍然到處幫助他們捉拿猴子交貨;猴子從四面八方運回后,群猴出籠,又大鬧了百貨公司,趣聞笑話接連不斷。
這段相聲的作者是何遲,表演者是相聲大師馬三立。一經演出,馬大哈一詞迅速傳遍全國?梢,相聲的藝術魅力不亞于戲曲!段鲙洝分械募t娘成了媒人的代稱,而《買猴》中的馬大哈則成了馬馬虎虎的同義詞。
【馬后炮】馬后炮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和形容事后采取措施、行動遲緩。它源自中國象棋術語。
最初,馬后炮的詞義并不消極,它指的是在象棋的對陣中,炮位于馬之后,隔山將殺的一種招式。說起它的詞義色彩,甚至偏向積極,因古時候下象棋時,馬后炮常常是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
在下象棋時馬后炮是比較常用的招數。這時,只要把馬放在對方的將上隔一格,用于控制將的移動,再用炮將軍,如果對方沒有棋子可墊,往往形成絕殺?梢,馬后炮是置對手于死地的很厲害的一招,詞義并不消極。
馬后炮之所以反其意而用之,有兩種語境可以說得通。其一,馬后炮雖然是絕殺,馬的功勞是第一位的,馬死死控制住了老將,炮才能起作用,不然還是放空炮。從這個棋講,馬先炮后,不是正好應了馬后炮的比喻或引申意義了嗎?其二,馬后炮雖然厲害,但中國詞匯不能望文生義,因為它是豐富多彩、魅力無窮的,在許多情況下與原意不同。如高高在上一詞,說風箏是好,說干部作風是壞,這就是反其意而用之。
【馬拉松】馬拉松一詞現(xiàn)在多用來形容漫長無休止的事情。比如,中國加入WT。問題,一談就是十三年,斷斷續(xù)續(xù),可謂馬拉松式談判。那么,馬拉松的起源是怎樣的呢?
馬拉松是世界公認的一個長跑比賽項目,是個音譯外來詞,同其他長跑、短跑項目不同,是專用名詞,特定比賽項目。那么,它有什么特殊呢?
它是奧運會最早規(guī)定的項目之一,馬拉松長跑比賽的歷史,至今已有一百多年了。馬拉松長跑的距離是42.194公里,這可說是所有徑賽項目的長度之最。
馬拉松源自希臘和波斯帝國在馬拉松的一場戰(zhàn)爭。馬拉松是希臘首都雅典郊外的一平原地名,馬拉松平原距離首都雅典四十多公里。公元前490年,強大的波斯帝國出動十萬軍隊進攻雅典。當時希臘軍隊只有一萬多人,但人民保衛(wèi)祖國的戰(zhàn)斗意志十分堅強,雙方在馬拉松平原展開激戰(zhàn)。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希臘人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大敗波斯軍隊。
一個外號飛毛腿的戰(zhàn)士菲德爾迪斯身受多處戰(zhàn)傷,但激動地要把這振奮人心的特大喜訊立即告訴首都人民。他一口氣跑到雅典中心廣場喊道:歡慶吧!我們勝利啦!喊完就死了。
為了紀念他,奧運會將他跑步的里程,以起點馬拉松命名,作為競技項目了。
【子虛烏有】現(xiàn)在我們常用子虛烏有來形容根本就不存在的東西。那么,它來自何處呢?
漢武帝時,有一位大才子叫司馬相如,蜀郡成都人。他的名字本來叫犬子,十分不雅,后來有了學問,因為佩服戰(zhàn)國時名臣藺相如而改名相如。
有一天,武帝讀到一篇《子虛賦》,非常欣賞,但又覺得很遺憾,因為他以為這是古代人所作,所以嘆道:朕獨不得與此人同時哉!武帝手下有一位養(yǎng)狗的楊得意,也是蜀人,稟告武帝說:臣邑人司馬相如自言為此賦。
武帝大驚,將司馬相如召來一問,相如說:有是,然此乃諸侯之事,未足觀,請為天子游獵之賦。于是接著《子虛賦》的意思又作了《上林賦》,兩篇大賦形成了一個渾然的整體,既有文采,又含勸諫,奏之天子,天子大悅。
《子虛賦》的內容是假托兩人的問答,這兩個人一個是楚國派往齊國的使臣子虛,另一個是齊國人烏有先生。子虛來到齊國,齊王與他田獵,子虛趁機向齊王吹噓了一番楚國的園林如何如何廣大、繁茂,楚王田獵又如何如何威風。烏有先生對他的這番渲染很不以為然,批評子虛言過其實。
在接下來的《上林賦》中,司馬相如借同時在座的亡是公之口,指出楚則失矣,而齊亦未得也,說他們只不過是諸侯園囿,而與天子的上林相差甚遠。作者極力描寫了上林苑的巨麗之美,極盡鋪張渲染之能事,寫出了大一統(tǒng)帝國的氣勢與富足。但筆鋒一轉,把重點移到天子身上。說天子極樂之時,茫然若失,嘆道:嗟呼,此太奢侈!于是解酒罷獵,命將上林辟為農田,解除山澤之禁,然后出德號,省刑罰,改制度,易服色,革正朔,與天下為始。
正如班固所言:相如雖多虛辭濫說,然要其歸引之于節(jié)儉。這篇賦的前面是鄭、衛(wèi)之音,但是曲終而奏雅,其目的還是為了勸諫。
子,是古人對男子的尊稱,子虛也就是虛先生的意思;烏有先生,也就是沒有先生;亡是公,也就是沒有這位先生。三個人的名字雖然不同,意思都是一樣的。所以,后來也就專用子虛烏有來指代根本就不存在的事物了。
【元】元,這里特指貨幣單位。我國貨幣有四五千年的悠久歷史。由于貨幣的質地和形狀不同,計量單位和名稱也不同。用元做貨幣的單位,是從明代萬歷年間開始的。當時歐美最流行的銀圓開始傳人中國。因廣泛通行的是墨西哥銀圓,錢幣上有鷹的圖案,所以又稱鷹洋。由于它的質地為銀,形狀為圓形,因此叫銀圓。一枚就稱為一圓。后來為了書寫方便,就借用同音字元來代替圓。此后,盡管又使用過多種貨幣,但貨幣單位元卻一直沿用下來。以元作為貨幣單位,世界多數國家使用,如美元、歐元,我國的人民幣也是以元為單位。
【元旦】現(xiàn)在指公歷一月一日,公元是國際通用的公歷紀元,是從國外引進的歷法。那么元旦也是外來的嗎?
元旦最初是地地道道的中國年。元旦一詞,最早出自南朝梁詩人蕭子云《介雅》詩:四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元旦又稱元日、元正、元春、元朔等。我國歷代的元旦日期并不一致。夏代在正月初一,商代在臘月初一,周代在十一月初一,秦代在十月初一。漢武帝時又恢復夏歷,以正月初一為元旦,自此,相沿未改。1949年9月27日,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使用公元紀年法,將農歷正月初~稱春節(jié),將公歷1月舊定為元旦。
【元寶】元寶的來歷有兩個說法。
一說是古代的銅錢幣名稱。元寶之名首見于五代。據《文獻通考錢幣》介紹:后晉石敬瑭時期鑄造錢幣,因其年號為天福,所以把新鑄的錢幣叫做天福元寶。到宋太宗趙光義時期,每逢改元,一般都要鑄造新幣,新幣遂用新年號為某某元寶。這在《宋史食貨志下二錢幣》有記載:初,太宗改元太平興國,更鑄太平通寶。淳化改鑄,又親書淳化元寶,作真、行、草三體。后改元更鑄皆日元寶,而冠以年號。這是把銅錢稱為元寶的來歷。
二說元朝忽必烈時期,以國庫銀子鑄成銀錠,作為貨幣流通,叫做元寶。這種元寶的名字是怎么來的呢?
《元史楊浞傳》說到白銀元寶的來歷。元世祖忽必烈至元三年(1266年),朝廷建立總管全國財政的國用司,以楊浞為國用司員外郎,負責主持國庫業(yè)務工作。他不僅是財務專家,也是個很細心的管理者。他發(fā)現(xiàn)國庫白銀在出入時,有偷拿零碎銀子的現(xiàn)象,為了消除這一弊端,楊浞向朝廷建議把散碎白銀熔化,以五十兩鑄為一錠,銀錠上再鑄元寶二字,意為元朝之寶,這樣的大錠銀子偷盜就不容易了。朝廷認為楊浞的建議有理,遂下令熔鑄元寶。所鑄元寶呈馬鞍形狀,兩端圓弧,中間束腰。這就是我們現(xiàn)在還能看到的元寶實物。
以上兩種說法都能成立。五代元寶名稱首次出現(xiàn),是銅錢的稱謂;元代元寶是白銀鑄造的實物元寶,這種元寶始于元代。
【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元宵節(jié),又稱上元節(jié)、燈節(jié),是中國的幾大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
關于元宵節(jié)的起源,民間有許多傳說。
一個傳說是元宵節(jié)是漢文帝時為紀念平呂而設。漢高祖劉邦死后,大權落在呂后手中,呂后獨攬朝政,把劉氏天下變成了呂氏天下。朝中老臣、劉氏宗室深感憤慨,但都懼怕呂后殘暴而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后,諸呂在、}:將軍呂祿家中秘密集合,共謀作亂之事,以便徹底篡奪劉氏江山。此事傳到劉氏宗室齊王劉襄耳中,劉襄為保劉氏江山,決定起兵討伐諸呂。隨后,他與開國老臣周勃、陳平取得聯(lián)系,設計除去了呂祿,諸呂之亂終于被徹底平定。
平亂之后,眾臣擁立劉邦的第四個兒子劉恒登基,稱為漢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來之不易,便把平息諸呂之亂的正月十五定為與民同樂日,京城里家家張燈結彩,以示慶祝。從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個普天同慶的民間節(jié)日元宵節(jié)。
另外,還有一則傳說與漢武帝時期的東方朔有關。有一年冬天,下了幾天大雪,東方朔就到御花園去給武帝折梅花。發(fā)現(xiàn)一個宮女淚流滿面準備投井。東方朔趕忙上前搭救,并問明自殺的原因。原來,這個宮女名叫元宵,進宮后再也無緣和親人見面,也不能在雙親跟前盡孝,因思念家人,不如一死了之。東方朔對她深感同情,答應設法讓她和家人團聚。
之后,東方朔在長安城中擺了卦攤,求卦的人們所求的都是正月十五火焚身的簽語,人們向他求破解之法。他說,只有當今天子能解救你們,我給你們寫個偈語。老百姓拿著偈語,趕緊稟報皇上。
漢武帝接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著長安在劫,火焚帝闕,十五天火,焰紅消夜。他心中大驚,連忙請了足智多謀的東方朔。東方朔假意想了一想,說:聽說火神君最愛吃湯圓,宮中的元宵不是經常給你做湯圓嗎?十五晚上可讓元宵做好湯圓,萬歲焚香上供,傳令京城家家做湯圓,一齊敬奉火神君。再傳諭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掛燈,滿城點鞭炮,放煙火,好像滿城大火,這樣就可以瞞過玉帝了。此外,還要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進城觀燈,雜在人群中消災解難。武帝聽后十分高興,就傳旨照東方朔的辦法去做。
到了正月十五,長安城里張燈結彩,游人如織。宮女元宵的父母也帶著妹妹進城觀燈。當他們看到寫有元宵字樣的大宮燈時,驚喜地高喊:元宵!元宵!元宵聽到后,終于和家里的親人團聚了。
如此熱鬧了一夜,長安城里果然平安無事。漢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年正月十五都做湯圓供火神君,全城掛燈放煙火。因為元宵做的湯圓最好,人們就把湯圓叫元宵,這天叫元宵節(jié)。
【夫人】夫人這一稱呼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現(xiàn)在仍在使用。
先秦時,諸侯妻子、帝王妃子均稱夫人,《禮記曲禮》:天子之妃日后,諸侯日夫人!墩撜Z季氏》:邦君之妻,君稱之日夫人,夫人自稱日小童。夫人這一稱呼含有尊貴之意。在古代,只有封爵是公、侯、伯的妻子和一、二品大員的妻子,才有資格稱夫人。到了漢代開始普及,凡達官貴人、頭面人物的妻子均可享受這一尊號了。至于老百姓或布衣之妻是不能隨便稱呼夫人的。
如今,夫人這一稱號雖然常用于日常生活,平民之妻也偶或有用,但在人們的潛意識中,仍然和為官者緊密相連而與百姓或布衣無太大瓜葛。
【王八】過去,社會上一些寡廉鮮恥的人,往往獲得王八、王八蛋、王八羔子之類的罵名。那么,王八從何而來?
首先,王八原來真有其人。據《新五代史前蜀世家》記載,王八是五代十國時前蜀主王建的大名。王建,字光圖,許州舞陽人也。隆眉廣顙,狀貌偉然。因為年輕時是個無賴之徒,專門從事偷驢、宣宰牛、販賣私鹽的勾當,又加上王建在兄弟姊妹中排行第八,所以與他同鄉(xiāng)里的人都叫他賊王八。金人元好問《雜著》詩:泗水龍歸?h空,朱三王八竟言功!
再者,王八還可被視為忘八的諧音!锻ㄋ拙幤纺俊氛f:《七修每類稿》:今詈人日王八,或云忘八之訛。言忘孝、弟、忠、信、禮、義、廉、恥。忘八便是八項德行中缺最后一項即無恥了。
再次,將王八和烏龜扯在一起!妒酚淉敳吡袀鳌份d:能得名龜者,財物歸之.家必大富至千萬。一日北斗龜,二日南長龜,三日五星龜,四日八鳳龜,五日二十八宿龜,六日日月龜,七曰九洲龜,八日王龜。作者將神龜分為八種,第八種名為王龜。于是后人便將這列在第八位的王龜簡稱為王八。久而久之,王八也就變成了烏龜的別名。這時的王八還屬于神龜類,如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李多奎演出的名劇《釣金龜》,這龜也夠神的,是寶貝。
最后,烏龜、王八、無恥牽連到一起,烏龜又跌進了妓院。指揮妓女應召陪客的假母習稱老鴇,她的丈夫就被稱為烏龜、龜奴。妓女日常和嫖客們打情罵俏、摟摟抱抱,而這個時候,老鴇的丈夫只能躲到一邊去。
后來,推而廣之,大家就把所有那些妻子紅杏出墻的丈夫,都稱為烏龜、王八了。
【王老五】今天的社會環(huán)境中,鉆石王老五的說法隨處可見。它的意思為值得追求的單身漢。鉆石比喻富有、有魅力,那么,王老五為什么是指單身漢呢?
王老五原來是一個方言俗語,且由來已久。王老五是粵語方言,意為光棍、單身漢。廣東民間曾經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王老五本有其人,是一個王姓窮人,在家里排行老五。他平時老實巴交,因為貧困,一輩子沒有娶妻。后來當地人就用王老五來謔稱大齡單身男子。
北方地區(qū)開始知道王老五一詞,和20世紀30年代流行的一部黑白電影故事片《王老五》有關。這部影片導演兼編劇為廣東潮山的蔡楚生,王老五是其家鄉(xiāng)方言,電影的男主角名叫王老五,家境貧寒,35歲仍未娶妻成家,一直單戀著潑辣的鄰居窮姑娘。后因他仗義助人的舉動感動了姑娘,終于博得了她的芳心,兩人結為連理。電影中的同名插曲《王老五》一度成為當時的流行歌曲,歌中唱道:王老五呀王老五,說你命苦真命苦,白白活了三十五,衣裳破了沒人補,可憐可憐王老五,天天害得相思苦。
隨著這部電影的放映和插曲的流傳,王老五也成了人們習見的一個慣用語。
隨著時代的推移,王老五的使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原來,王老五多為窮人,現(xiàn)在,千萬富翁甚至億萬富翁也可稱王老五,名日鉆石王老五,成了不少女孩子追逐的目標。大齡未婚女子也可稱王老五,如2003年《商務周刊》評選出成功男性心目中最欣賞的十大女鉆石王老五,其實就是女光棍。
【太太】太太現(xiàn)在多指對已婚婦女的尊稱。
太太一詞源自漢朝。在漢哀帝時,太太為尊稱老一輩的王室夫人。到后來,漢室又稱皇太后為皇太太后。太太的稱謂,在漢代貴族婦女中逐漸推廣起來。
明代對太太的稱謂限制較嚴。據《辭源》載,明胡應麟(1551-1602年)的《甲乙剩言邊道詩》中說,明時中丞以上官員的妻子始得稱太太。但據何良俊(1506-?)的《四友齊叢》中記述:凡士大夫妻,年來三十即呼太太,前輩未有此。
太太稱呼最大眾化的時期,大致開始于軍閥混戰(zhàn)時期。北洋政府和民國時期,太太的稱呼開始泛濫,從大帥到芝麻綠豆大的小官,其眷屬都可稱太太,官太太、經理太太、校長教授太太,到處都是。不過,無形中多少還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識階層之上。
太太的稱呼始終沒有下放到老百姓之中,老百姓也不屑于太太的稱謂,所以,太太于老百姓是有距離的。
【太上皇】太上皇是皇帝父親的尊稱。后借用為對有權有勢、凌駕于別人之上者的一種蔑稱。
太上皇源自秦漢。據說,漢高祖劉邦當了皇帝后,萬事如意,卻有一事使他犯了愁,即以何種禮節(jié)對待自己的父親劉太公。一天,劉邦去看望老父親,老父畢恭畢敬地迎接他。劉邦惶惑不解。其父說:您貴為天子,誰敢不敬?我雖然是你父,也不過是個平民百姓,區(qū)區(qū)庶民不敬皇帝,可是要殺頭的啊!劉邦聽出話中有話,就仿照秦始皇曾尊死去的父親為太上皇的例子,馬上舉行大典,將父親扶上了太上皇高位。
【太歲頭上動土】太歲頭上動土比喻不畏權勢敢于觸犯強權的行為。
源出兩支。
一說太歲是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星名,與木星(歲星)運行的方向相反。舊時迷信,認為太歲是個兇惡的煞神,是百神之統(tǒng)。他奉領諸神,統(tǒng)正方位,斡運時序。太歲所經過的方位為兇方。有一句諺語就是這樣說的:太歲當頭坐,非實便是禍!锻溜L錄》云:術家以太歲為大將軍,動土遷移者必避其方。意為建筑蓋房時找準方位,避免與太歲沖突。于是民間就有了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的說法。
二說太歲頭上動土源于一個故事。唐朝末年,黃巢率領起義軍走潼關、入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習慣流動作戰(zhàn),在皇宮里待不住,常常率領親兵親將百余人出長安觀察地形,研究作戰(zhàn)方案。一天,行至臨潼縣荊山原邊,被一座高大墳墓擋住去路,上前一看,原來是劉邦之父漢太上皇陵,占據大片良田。黃巢心想,這個太上皇生前魚肉百姓,死后還霸占著這么多田地苦害百姓,擋我去路,實在可恨,便喚隨從借了一把鐵锨挖了起來,因用力過猛,锨把折了,于是,他又親自向農夫借了一把大锨,登至墓頂,幾锨就把墓頂挖了個大坑。黃巢放聲大笑,朗吟了詩一首:輾轉中原逐驚鹿,西進長安過齊都。吾輩豈是山野人,太歲頭上敢動土。
吟罷,余怒未息,拖锨下原,競把原邊劃了一條深溝,人們叫它鐵锨溝。從此,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就流傳下來。
【犬子】犬子是謙詞,對人稱自己的兒子。這一自謙,實際有督促希望孩子進取之意。而對別人的孩子則稱虎子。
對自家的孩子稱犬子,還與古時候的人對一些自然現(xiàn)象以及生老病死沒有科學、系統(tǒng)的認識有關。遇到一些奇特或無法解釋、存在困惑的事情,常常自覺不自覺與神鬼掛上鉤。如一些有才華、絕頂聰明的人突然生病死亡,往往被人們認為是被請到天上做神仙去了;小孩生病夭折,則被認為是被小鬼捉到地獄去了。由于存在這種迷信思想,因承相襲,潛移默化,中國人形成了給小孩特別是男孩起賤名的習慣。如司馬相如小時候就曾被父親喚作犬子。他們認為名字叫得越不好聽,鬼神就越不在意,孩子就越好養(yǎng),曾幾何時,狗剩、狗子、熊貨、賤三等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小名。
如今隨著科學技術知識的普及和文化素質的提高,人們給小孩起名少了很多顧忌,講究清脆響亮、音韻優(yōu)美、寓意深刻、寄予厚望、望子成龍,以前那種起賤名的現(xiàn)象越來越少,近乎絕跡了。
【匹夫】匹夫通常作普通的人、平常的人來解釋,常言說: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為什么稱普通的平民百姓為匹夫呢?它起源于春秋時期。
匹,原是數量單位,古代四丈為一匹。又說兩丈為一端,二端為兩,每兩就成一匹,長四丈。兩而成匹,是相合的意思,按照這個意思,夫婦兩者也相合,故作匹夫、匹婦。由于古代只有貴族、富人才可能實行一夫多妻的制度,如《論語正義》:士大夫以上,則有妻媵;庶人無妾媵,惟夫妻相匹。其名既定,雖單,亦通謂之匹夫匹婦。這就是匹夫的出處。因此,實行一夫一妻的人也就是代表著地位低下和貧苦,所以,在封建社會里,便把沒有地位的平民百姓叫做匹夫、匹婦。
段玉裁注《說文》中說:雖其半,亦得云匹猶人言匹夫也。就是說匹夫、匹婦拆離開來單獨也可使用。以后,匹夫便不光指男子,而泛指平民百姓。需要指出的是,匹夫本是貧富和不平等的產物,帶有歧視百姓的意味。如把無學識、無智謀的人稱為匹夫之輩、匹夫之勇,這就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背道而馳。
【五更】中國有個習俗,每年正月初一大人小孩都要起五更,吃餃子拜年。
那么,五更是怎么來的呢?
我國古代把夜分成五個時段,用鼓或梆子打更報時,所以叫五更、五鼓或五夜。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相當于一個時辰,也就是現(xiàn)在的兩個小時。在秋分時分,初更正是月牙正偏西,五更也就是拂曉時分,正所謂雞鳴五更。
【五谷】五谷豐登,六畜興旺是農民所盼。五谷的說法源自春秋戰(zhàn)國時代。《韓非子難二》中說:務于蓄養(yǎng)之理,察于土地之宜,六畜遂,五谷殖,則人多。它說明了掌握蓄養(yǎng)的規(guī)律和明了土地的特性,六畜才能迅速繁殖,五谷才能順利生長,收入就會增多。
五谷,古代有多種說法。《莊子逍遙游》注五谷為麻、菽、麥、稷、黍;《周禮夏官職方氏》注五谷為黍、稷、菽、麥、稻。后泛指各種莊稼。
【五服】五服是說古時候喪服按跟死者關系的親疏分為五種,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親、自身五代。后來用出沒出五服表示家族關系的遠近。習慣上出了五服就不再穿孝衣。那么,五服一詞是怎么來的呢?
五服,原是指古代喪服的五個等級,它是按照生者和死者之間親屬關系的遠近而制定的。喪服分五等,重輕有差,越親近者喪服越重,是為重孝。
一等是斬衰。為期三年之服。這種喪服用最粗的生麻制成,衣旁和下邊不縫。斬就是斬布制成喪服,不縫輯。兒子、未嫁女為父母,嫡孫為祖父母,妻為夫,都用一等喪服。
二等是齊衰。這種喪服用熟麻布制成,縫邊整齊。細分起來,齊衰又有杖期、不杖期、五月、三月之別。孫為祖父母服喪為期年,曾孫為曾祖父母服喪為五月,玄孫為高祖父母服喪為三月。
三等為大功。這種喪服用粗熟麻布制成,較齊衰所用精細。服喪九月。
如妻為夫之祖父母。
四等是小功。這種喪服用熟麻布制成,較大功服更為精細。服喪五月。
如為伯叔祖父母,為在室祖姑等,均服小功。
五等是緦麻。這種喪服用細麻布(緦)制成。服喪三月。如夫為妻的父母,妻為夫的曾祖、高祖父母等,均服緦麻。
現(xiàn)在喪服沒有這么復雜,且各地戴孝風俗不同。尤其是城市和官辦的追悼會,改為一律戴黑紗。
后來,喪服又用來直接表示親屬關系的遠近。五服遂由指喪服向指親屬關系轉化。五服之內者為親屬,五服之外者就不是親屬了,即所謂六世親屬竭矣(《禮記大傳》),出了五服,不再穿孝。
【五官】五官本是人臉部的眼、耳、口、鼻、眉五個器官。如醫(yī)院有五官科,馬季的相聲五官爭功人們還記憶猶新。那么,五官是怎么來的呢?
相傳,黃帝戰(zhàn)蚩尤后,定都涿鹿城(今河北),并開始了治世大業(yè)。他封馴服七種野獸、大敗蚩尤的馬師皇為牧政官,管理衣食住行和馴服六畜;封在戰(zhàn)場上救死扶傷和采集治創(chuàng)良藥的炎帝為醫(yī)政官,管理醫(yī)藥和治疾;封理財有方的嫘祖為財政官,專管國家的經濟和出納;封屢立戰(zhàn)功的力牧大將軍為軍政官;封聯(lián)系各部落有功的伏羲氏為行政官。后來,在朝任職的這五位官員都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因而得到了黃帝的嘉獎。黃帝說:多虧五官的臣子相助,方使得我臉上增了光彩呀!從此,人們便稱臉上的口、鼻、眼、眉、耳為五官。
【五毒】五毒現(xiàn)在指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五種有毒的動物。比喻大惡之人,如說某某五毒俱全。其原意并非如此,指五種主治外傷的藥性猛烈之藥,其源出《周禮天官》。
據《周禮天官》載:凡療傷,以五毒攻之。這里的五毒指石膽、丹砂、雄黃、礬石、慈石這五種藥材,其中石膽主金創(chuàng)、諸邪毒氣;丹砂主身體五臟百;雄黃主鼠痿;慈石主麻痹風濕。所謂五毒并不是每種藥材都有劇毒,但是五種藥材通過加工之后合成,其藥性就極其酷烈,有救人性命的功效,屬良藥。
其實,蝎、蛇、蜈蚣、壁虎、蟾蜍也可人藥,以毒攻毒,救人性命。舊五毒新五毒皆是良藥,殊途同歸,異曲同工。
【五體投地】現(xiàn)在比喻對某人、某些人佩服到極點。那么五體投地中的五體是指什么呢?它源自何處?
原來,五體投地是古印度的一種表示虔誠的行禮方式,后被佛教所沿用。五體又稱五輪,指兩膝、兩手掌、頭頂。五體投地就是五輪至地而作禮的意思。其具體過程是:正立合十,屈膝屈肘至地,翻掌,頂禮。佛教認為,行禮時,五處皆須至地,虔誠作禮。因常以此五處至地禮敬三寶,當將來成佛之時,五處皆有千輻輪相顯現(xiàn)。五體投地致敬的對象通常是佛和菩薩,以表示皈依的虔誠。很多佛教信徒在前往寺廟禮佛時,都行五體投地大禮。
【五花八門】五花八門一語,多用來比喻花樣繁多,變化多端。它源出兩說。
一說五花八門是古代戰(zhàn)術中變幻多端的陣勢:五花即五行陣;八門則是八門陣。
五行陣是古代根據五行排布的戰(zhàn)陣。
八門陣也稱八卦陣。這個陣勢,原來是按照八卦的次第列為陣勢的。但是,八八可變?yōu)榱呢,常使對方軍隊陷入迷離莫辨之中。相傳春秋時期的孫武、孫臏最早運用八卦陣。后來,三國時的諸葛亮又將八卦陣改變成八陣圖。
二說認為五花八門指從事十三種行業(yè)的人。
五花是:金菊花賣茶的女人;木棉花上街為人治病的郎中;水仙花青樓上的歌女;火棘花玩雜耍的人;牽;ㄌ舴颉
八門是:一門巾算命占卦者;二門皮賣草藥者;三門彩變戲法者;四門掛江湖賣藝者;五門平說書評彈者;六門團街頭賣唱者;七門調搭篷扎紙者;八門聊高臺唱戲者。
這時的五花八門已經包含了社會上的許多行業(yè),泛指各行各業(yè)的繁雜和眾多。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五花八門擴展到其他各種事物。
【五音不全】五音不全形容人缺乏音樂天賦,唱歌不合律拍,常跑調。現(xiàn)在,歌曲演唱需要掌握七個音符,才能演唱出悅耳動聽、千變萬化的各種音調,我們熟知的音符有七個:1234567,何來五音不全呢?
原來,七音符是樂譜中記錄聲音變化的符號,是從國外引進的。而五音的說法,則是中國古人的發(fā)明。自從人類發(fā)現(xiàn)聲音存在差異,便開始探求其中的規(guī)律。早在先秦,人們正經提出了五音的說法,即宮、商、角、徵、羽。
古人把五音與五臟相配,認為五音對應五臟器,所以聲音隨之變化,如脾對應宮音,它的聲音慢而緩;心對應徵音,其聲雄壯明快。后來,古人又增加了兩個音,即變徵、變宮兩音。變徵是角音與徵音之間的樂音,變宮則是羽音與宮音之間的樂音。
【五福臨門】五福臨門是人們都喜歡的吉祥話。春節(jié)期間,不少人家都喜歡貼上迎春接福、五福臨門的橫幅,或寫上一個大紅福字貼于正門之中。這福和五福的含義是什么呢?所謂福就是幸福,即福運、福利、福氣等!俄n非子》卷六有這樣的說法:全壽富貴之謂福。
清晰解釋了福的內涵。比較全面地闡述五福含義的是《書經》,《書洪范》中說:五福:一日壽,二日富,三日康寧,四日修好德,五日考終命。五者構成了五福,詳細解釋起來是:第一福長壽,是命不夭折而且福壽綿長。
第二福富貴,是錢財富足而且地位尊貴。
第三?祵帲巧眢w健康而且心靈安寧。
第四福好德,是生性仁善而且寬厚寧靜。
第五福善終,是能先知道自己的死期,臨命終時,沒有遭到橫禍,身體沒有病痛,心里沒有掛礙和煩惱,安詳而且自在地離開人間。
只有這五福合起來才能構成幸福美滿的人生。
【五十步笑百步】五十步笑百步是以那些小敗嘲笑大敗的人,比喻程度不同,但本質相同的做法。它源自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
戰(zhàn)國時期,戰(zhàn)爭連年不斷,民不聊生。孟子決定周游列國,去勸說那些好戰(zhàn)的君主。孟子來到梁國,去見了好戰(zhàn)的梁惠王。梁惠王對孟子說:我費盡心力治國,又愛護百姓,卻不見百姓增多,這是什么原因呢?孟子回答說:讓我拿打仗作個比喻吧!雙方軍隊在戰(zhàn)場上相遇,戰(zhàn)敗的一方免不了會丟盔棄甲,飛奔逃命。那只跑了五十步的卻去嘲笑跑了一百步的是貪生怕死。
這對不對呢?梁惠王立即說:當然不對!孟子說:你雖然愛百姓,可你喜歡打仗,百姓就要遭殃,這與五十步笑百步是同樣的道理。后人用此比喻某些人嘲笑他人的不足或過失,卻沒有反思自己也存在同樣的問題,只是程度輕些罷了,是一種沒有自知之明的表現(xiàn)。
【長壽面】中國人過生日總要吃翻運餅、長壽面。那么,長壽面是怎么來的呢?這一習俗源自西漢。
據說,西漢時期漢武帝跟文武百官閑聊天,他說:《相書》上講,人中(人的上唇正中凹痕,即人中穴位)長一寸,能活一百歲。這時,侍中東方朔笑出了聲,大臣們都嗔怪他嘲笑皇上,真是太無理了。東方朔辯解說:我哪里敢嘲笑陛下,我是笑彭祖的臉呀。人中長一寸,能活一百歲,彭祖活了八百歲,人中得長八寸,大伙想想,那他的臉該有多長!漢武帝和文武百官都被逗樂了。古人稱臉為面,臉長就叫面長,彭祖面長活了八百。
人們想長壽,于是就流傳下來過生口吃面條的習俗。
【無厘頭】無厘頭原是廣東佛山等地的一句方言,意思是一個人做事、說話都粗俗隨意,沒有中心,令人難以理解。這種無厘頭形式,后來被運用到電影藝術上,成為周星馳為代表的一系列喜劇電影中的一種表演模式。無厘頭的語言或行為實質上有著深刻的社會內涵,透過其嬉戲、調侃、玩世不恭的表象,可以觸及事物的本質。周星馳主演的電影《大話西游》中的對白便是無厘頭式的語言。隨著網絡的發(fā)展,無厘頭形式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很多青少年將其奉為圭臬。無厘頭一詞便由方言傳播到全國各地。
【無中生有】無中生有指把沒有的說成有的,憑空捏造,栽贓陷害他人。這個詞源自道家學說,原是一種哲學思想,并無貶義。
道家認為世間萬物都是從無開始的。從無生出有,又從有發(fā)展成萬物!肚f子齊物論》指出,小到生命,大到宇宙,都有一個開始,在開始之前有一個未曾開始的開始。宇宙之初的形態(tài)是有,在有之前是無,還有連有和無都沒有的無。
莊子這話聽起來有點玄。不過老子早就說過:玄而又玄,眾妙之門。
道家認為:天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兑捉洝芬舱f無極生太極,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直至無窮。但是事物一開始,首先是無中生有。
后來無中生有雖是貶義,但用到兵法當中卻是克敵制勝的法寶,無中生有是三十六計當中的重要一計,常能收到出人意料之戰(zhàn)績。《三國演義》中蔣干中計就是運用的反間計,也是無中生有之計。增灶計、減灶計都是無中生有之計。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千萬不要無中生有編造事實,中傷朋友或同志。
【無巧不成書】俗語無巧不成書用來比喻事情非常湊巧。
相傳,這句話來源于施耐庵。施耐庵在創(chuàng)作《水滸傳》時,寫到景陽岡武松打虎這一段時,文思阻塞,怎么寫都覺得太過生硬,沒有靈性。正當為此傷透腦筋的時候,房外傳來一陣喧嘩聲,他停筆走到門口一看,原來是鄰居阿巧喝完了酒,和一條惡狗纏斗在一起。這場人狗相斗的場景,像極了人虎相搏的場面,施耐庵觀看完整個過程,立刻文如泉涌,寫出了精彩絕倫的武松打虎。他把這件事告訴了妻子,妻子說:真是無巧(阿巧)不成書。∫院,這句話逐漸流傳開來。
【無記名投票】現(xiàn)在,我國選舉制度規(guī)定采用無記名投票方式進行選舉。
本來是將寫好的選票輕輕放入投票箱內,為什么非要投票呢?
原來,無記名投票是舶來品,出自意大利語球。公元五世紀,古希臘、羅馬在選舉時,人們用球代替選票進行投票。投票時選民將小球投入一個特別的箱內,并事先約定球分兩色,白色表示同意,黑色表示反對。
1884年后,美國也采取這種投票方式,但并不限于小球,有時也用蠶豆或玉米粒代替。這種選舉方式,自然要投。后來逐漸演變成現(xiàn)在的無記名投票。
如今又產生了電子表決器,仍舊叫投票表決。
【無事不登三寶殿】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一俗語,指的是無事不來,來者必有所求。它源自佛家活動場所。
三寶,指佛、法、僧三者。佛,指大知大覺的人;法,指佛所說的教義;僧,指繼承和宣揚教義的人。而三寶殿又是什么地方呢?據明代學者歸有光的解釋,三寶殿是佛教的佛、法、僧三大活動場所。佛的活動場所,是指佛教徒登場辦事的地點大雄寶殿,閑人不能隨便進門游覽;法的活動場所,是指佛家珍藏經書、經典之所藏經樓,也不能擅自進去;僧的活動場所,是指僧人燕息(睡眠)的寧靜禪房,他人不得擅人。
正因為三寶殿是個清靜高潔的特殊地方,又多建在高山之上或深山之中,凡人很少涉足,以保持佛家清凈之地。沒有重要的事情,一般人是不進去的。所以人們便用無事不登三寶殿來比喻沒有事情不找上門來。
現(xiàn)在,寺廟多在風景優(yōu)美的山林之中,多數已成為旅游景點,三寶殿多已開放,佛俗交流前所未有,三寶殿變得游人如織。
【無顏見江東父老】這是一句常用的俗語,指因自疚而羞于見鄉(xiāng)親或熟人。它源自《史記項羽本紀》:秦朝滅亡后,劉邦和項羽之間爆發(fā)了歷時四年的楚漢戰(zhàn)爭。垓下一戰(zhàn),楚軍兵少糧盡,慘遭失敗,退到烏江邊。項羽看了看身后幾十個盔甲凌亂、神情落魄的將士,苦笑一聲說:當初我率領江東八千子弟兵渡江爭戰(zhàn),現(xiàn)在竟無一人生還。即使家鄉(xiāng)父老愛憐我,依然稱我為王,我又有什么臉面去見他們呢?這就是無顏見江東父老的來由。
【不倒翁】現(xiàn)有玩具叫不倒翁。這一俗語常用來比喻善于保持自己地位的人,含貶義,可引起處世圓滑、官運亨通等聯(lián)想。不倒翁源自春秋時期。
史載,春秋時,楚國的卞和在荊山中獲得一塊璞玉。此物外表平凡,與一般石頭無異,然而卻是一塊真正的美玉,卞和兩次將此寶獻給楚王,但楚王總把它看成頑石,便以欺君之罪先后砍斷卞和的雙足。卞和見無人識寶,便懷抱璞玉,在荊山腳下號哭三天三夜,眼淚流干了,隨后哭出血來。及至楚文王即位得知此事后,便派人去問他緣由。卞和答道:我并不是因為被砍斷了腿而悲哀,悲哀的是把寶玉當成石頭,把正直的人當成欺君的騙子,這是我悲哀的緣故啊!文王便命玉工將石剖開,果然獲得一塊寶玉,文王樂不自勝,命制成玉璧,名之日和氏璧(戰(zhàn)國時完璧歸趙就是此璧,價值十五城)。卞和這種不惜受刑,堅持真理的精神,使楚文王大為感動,于是稱贊卞和說:和氏真是個扳不倒之翁也!后世據此有不倒翁一詞,但由褒義演化為貶義。
另有一說,不倒翁原為玩具名。形狀像老人,上輕下重,扳倒后能自動豎起來,也叫扳不倒。趙翼《陔余叢考》卷三十三:兒童嬉戲有不倒翁,糊紙作醉漢狀,虛其中而實其底,雖按捺旋轉不倒也
【不三不四】稱不正派、行為不端正的人為不三不四。顯然,人們對三與四這兩個數字有很大的好感。它源于古人對三和四的認識,古代,人們對三和四的解釋有著特殊的意義。
據史料記載,古代將天看做一,將地看做二(水陸合計為二),天地相加為三。三不僅作為一個數,而且還作為事物整體象征,有的甚至把三看做事物的本源。由于三的這個特性,常把事物的約數用三來表示,如三軍、三思等。漢字的構成也有一個特殊現(xiàn)象,三人成眾、三木成森、三金成鑫、三土成真、三日成晶、三口成品,三火成焱,三牛成舞、三水成淼等,組成的新字都與本字有關,且字義更深刻。此外,還有許多名言、名劇與三有關,如三十而立、三人行,必有我?guī)、三省吾身、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三光日月星等。名劇有三打、三氣、三顧、三讓等。細細品味,其味無窮,含義深遠。古人認為天地相加成三,三自然是美好事物的象征。
而對于四.則另有一番說法,謂之周全、稱心。故古詩原以四式為主;西天如來佛旁必是四大金剛;《西游記》中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四人為伍,西天取經;文房四寶:筆、墨、紙、硯;古之文人操四世:琴、棋、書、畫;漢字有四體:真、草、隸、篆;楷書有四大家: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頻;唐初四杰:王勃、盧照鄰、楊炯、駱賓王;北宋文壇有四大家:歐陽修、王安石、蘇軾、黃庭堅。至于其他方面,如春、夏、秋、冬四季,東、南、西、北四方之類,舉不勝舉?v觀四,可以發(fā)現(xiàn),人們把四視為吉祥,取四而呼之,成為習俗。
古代文化中的三與四,集中了勞動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的結晶,三與四的用法,寄托了人們對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贊譽。好與壞只差一個字不,不好就是壞,不壞就是好(如這東西不賴),而形容行為不端的人為不三不四,大概就是這個緣由。
【不打不相識】這個俗語的意思是雙方不打一場不會相識,轉而發(fā)展成不僅相識,而且相好,打倒成了相識的機遇,壞事變好事。
它源自明代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八回》。宋江因犯案發(fā)配到江州,遇到早就想結識他的戴宗。于是兩人一起進城,在一家酒店里喝酒,又遇到李逵。吃喝間,宋江嫌魚湯不新鮮,叫酒保做幾碗新鮮的魚湯。正好酒館里沒有了新鮮魚,李逵便去江邊的漁船上討魚。打漁的伙計不想給,李逵大怒,與幾個漁人打了起來。
正在這時,綽號浪里白條的漁主人張順來了,張順水性極好,將李逵按在水里,嗆得他暈頭轉向,不是對手。這時戴宗跑來,對張順喊道:足下先救了我這位兄弟,快上來見見宋江!張順急忙將李逵托上水面,游到江邊,向宋江施禮。
戴宗向張順介紹}兌:這位是俺弟兄,名叫李逵。張順道:!原來是李大哥,只是小曾相識!李逵生氣地說:你嗆得我好苦呀!張順笑道:你也打得我好苦呀!
說完,兩人哈哈大笑。戴宗說:你們兩個今天可做好兄弟了,常言說:不打不成相識。
【不食人間煙火】此俗語原意指人有道氣或仙氣。比喻那些自命清高、超凡脫俗之人,實則脫離群眾,與塵世格格不入的人,含貶義;也可以用以比喻詩文的格調超塵絕俗,含褒義。
此典出自《宋史趙自然傳》:大中祥符中,又有鄭榮者,本禁軍,戍壁州還,夜遇神人謂曰:汝有道氣,勿火食。因授以醫(yī)術救人。七年,賜名自清,度為道士,居上清官。
趙自然,原名叫王九。十三歲時得了重病,父親把他帶到青華觀,許愿讓他做道士。后來,王九夢見一個身材魁偉、鬢發(fā)斑白的人,自稱姓陰,把自己帶到高山上,對他說:你有道氣,我教給你不吃五谷的方法。于是那人拿出青青的柏樹枝給他吃。王九醒來后,果然就不再吃五谷,神清氣爽,每當聞到煮熟的飯食就惡心嘔吐,他只吃生果,飲清泉。聽說了這件事,宋太宗召見了他,親自問候,賜予道士服,并替他改名為趙自然。
【不為五斗米折腰】此語比喻為人清高,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不向惡勢力低頭,有強烈的正義感。典出唐房玄齡等著的《晉書陶潛傳》:潛嘆日: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xiāng)里小人邪!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發(fā)生在東晉著名詩人、文學家陶淵明身上。公元405年秋,陶淵明為了養(yǎng)家糊口,來到離鄉(xiāng)不遠的彭澤縣當縣令。這年冬天,潯陽郡派遣督郵劉云到彭澤縣來督察。督郵劉云是一個貪婪而又傲慢的人,他一到彭澤的驛館,就差縣吏去叫縣令來見他。陶淵明素來蔑視功名富貴,不肯趨炎附勢,對這種假借上司名義發(fā)號施令的人很瞧不起,但鑒于上司的面子,也不得不去見一見,于是馬上動身。不料縣吏攔住陶淵明說:大人,參見督郵要穿官服,并且束上大帶,不然有失體統(tǒng),督郵要乘機大做文章,會對大人不利的!這時陶淵明再也忍不下去了,他長嘆一聲說:我不能為五斗米向鄉(xiāng)里小人折腰!
說罷,索性取出官印,把它封好,并且馬上寫了一封辭職信,隨即離開只當了八十多天縣令的彭澤,從此隱居南山,終身不仕。才有了種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山水田園詩。
后人很欣賞陶淵明這種不向小人低頭的品質,于是陶淵明的不為五斗米折腰的名言便流傳開來。
【不到黃河心不死】這一俗語比喻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決心,也比喻不到實在無路可走的境地下不肯死心。
這個俗語出自清朝李寶嘉的《官場現(xiàn)形記》第十七回,其中有這樣的話:這種人不到黃河心不死,F(xiàn)在我們橫豎總不落好,索性給他一個一不做二不休。但為什么非要說黃河而不說長江呢?
據晚清小說《掃迷帚》第五回中寫到昆山通人汪梧凰,辨析蘇州諺語時說:弗到黃河心弗死,到了黃河死不及。其中的黃河是橫禍的誤寫,說的是人不犯橫禍,則不肯死心塌地;等到犯了事,則身為囚犯,想死都來不及了,是勸人及早改過的意思,F(xiàn)在常被用來比喻不達目的不罷休。
也就是說,黃河并非真指黃河,而是橫禍的諧言,蘇州方言所致。
久而久之,人們?yōu)榱吮磉_直接,避開不吉利的原意,遂把不得橫禍心不死演變成了不到黃河心不死。
【不敢越雷池一步】不敢越雷池一步是我們今天常用的一句俗語,多喻循規(guī)蹈矩,不敢破舊立新,思想比較保守。那么,這一俗語是怎么來的呢?
據史料記載,雷池地處安徽省望江縣東十公里,因古雷水自湖北省的黃梅縣界東流至此,久積成池,故名雷池。東晉時置雷戍,辟為江防重地。晉咸和二年(公元327年)歷陽(和縣)鎮(zhèn)將蘇峻聯(lián)合壽春(壽縣)鎮(zhèn)將祖約發(fā)動叛亂,大舉向東京建康(南京)進攻,忠于朝廷的江州刺史溫嶠想馬上帶兵去建康護衛(wèi)。掌管中央政權的庚亮得知溫嶠的意圖后,深謀遠慮,擔心擁有重兵的荊州刺史陶侃乘虛而入,因此,在《報溫嶠書》中說:吾憂西垂,過于歷陽,足下無過雷池一步也。意思是要保建康必須坐鎮(zhèn)原防,不要越雷池而向東移。
古雷池已不復存在,但不敢越雷池一步這個俗語卻流傳至今。
【不管三七二十一】不管三七二十一,意為不分青紅皂白,不管是非曲直,什么也不管不顧的蠻干行為。它源自戰(zhàn)國蘇秦。
戰(zhàn)國時期,蘇秦主張合縱抗秦,張儀主張連橫事秦。一次,蘇秦到了齊國的都城臨淄,見了齊宣王,對他進行游說抗秦。齊宣王猶豫不決,說齊國的兵力不足。蘇秦說,都城臨淄有七萬戶,我私自計算了一下,每戶按三個男子服役,這就是三七二十一萬兵,抗秦的兵源,用不著再往別處征兵,僅臨淄一城便綽綽有余了。蘇秦確實是個游說家,后來竟掛六國相印,聯(lián)合抗秦。蘇秦的這個算法,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全城不能達到每戶都出三個男子當兵,有的人家只有女孩沒有男孩。即使有男子,也不一定都能從軍,因為還有老、幼、病殘在內。所以蘇秦的計算是即興蒙一下齊宣王,按現(xiàn)在流行的說法叫忽悠人,達到說服對方,鼓舞對方,使對方不再悲觀失望,看到光明的前途,達到出兵抗秦的目的。
后來,人們把蘇秦的話概括為不管三七二十一,作為譏諷的貶義詞來相傳,并且在含義上有所擴展,形成了一味蠻干、愣頭青的同義語。
【不撞南墻不回頭】這一俗語指的是死心眼、鉆牛角尖,比喻某人的行為固執(zhí),堅持己見,不聽人勸,與不見棺材不落淚、一條道走到黑、不到黃河心不死有相似的意思。不撞南墻不回頭源自院子門口的影壁墻。
不撞南墻不回頭中的南墻,確切地說指的是影壁墻,也稱照壁,就是對著院大門口的建筑物。因為我國古代的院落大門一般都是朝南開的,不是有句俗話嗎:衙門口朝南開,有理無錢別進來。不僅衙門朝南開,民間的院落也講究朝南開,朝南開門院內豁亮,正房向陽,門口的影壁墻自然是建在院落的南邊。所以出大門就要向左或向右,直著走的話那肯定是要撞上南墻了!
古代四合院的大門內外設置影壁墻,主要是阻擋來自大門外強烈的氣流,使從院外呼嘯而來的氣流速度減慢,保持與住宅內的流速相協(xié)調。古代傳統(tǒng)的風水學認為,影壁墻外針對室外氣流的沖煞而設置的。古代人巧妙利用影壁墻阻隔氣流沖煞,人為地為住宅制造生氣和氣脈,是吉祥有益的。
有一種說法,影壁墻避鬼,傳說鬼走直道,門口修座影壁墻,就能把惡鬼擋在門外。當然這都是舊社會的迷信說法,它實際的作用只是做屏蔽用的墻壁,一個是擋風,一個是能蔽住院里雜亂物,主要是擋住外人的視線,家里的私人空間不受干擾。
鬼遇影壁要碰壁,何況人乎。還是看清楚南墻,遇事既堅持原則又能靈活處理的好。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冒風險,就不會取得好結果。它源自班超。班超字仲升,扶風平陵(今陜西扶風)人。班家一門名人輩出,尤其是班超兄妹三人,在中國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堪比三蘇(蘇軾父子)。班超的哥哥班固,專心治史,完成了一部偉大的歷史巨著《漢書》;班超的妹妹班昭,是歷史上著名的才女與歷史學家。班超是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軍事家。成語投筆從戎的典故就出自班超。
班超投筆從戎后,決心在外交和軍事上建功立業(yè)。漢明帝十六年,班超隨郭恂出使西域,為漢匈之間的戰(zhàn)爭尋找盟友和支持者。當時的西域各國多數位于今天我國的新疆地區(qū),小國林立,漢朝與匈奴的勢力犬牙交錯,各國在兩大勢力之間來回搖擺不定。作為使者,班超他們來到鄯善,鄯善國王對他們很尊敬,招待很好。然而突然間又變得很疏遠,不太搭理他們。班超斷定是匈奴的使者到了,國王狐疑不定,才會這樣前熱后冷。于是,他探明了匈奴使者的駐地,秘密召集自己的隨從三十多人,激勵大家說:我們從故鄉(xiāng)而來,想著能夠完成任務,建功立業(yè),而如今匈奴的使者才來幾天,鄯善王就已經對我們疏遠了,再多等些時日,我們一定會被他送給匈奴人,尸骨被豺狼啃食。如今的局勢危急萬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們只能冒險出擊,半夜火攻突襲匈奴使節(jié),一舉消滅他們,到時候鄯善王一定會害怕被匈奴報復,也會懼怕我們的決心。于是,夜襲成功。第二天會見鄯善國王,將匈奴使者的頭顱出示給他,鄯善王大驚失色,從此成為漢朝在西域的主要支持者。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個詞語通俗易懂,現(xiàn)在使用頻率非常高。那么,它典出哪里呢?它出自兩千五百年前的《論語》。
孔子的弟子學習研究精神非常高,一日,又討論起來。有人問,對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嗎?無論是對待分內分外的工作,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相持不下,就去問老師。
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
古人都知道,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職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要把你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這是很有道理的。
越俎代庖,就會做出一鍋糊涂湯。
但如果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來推諉工作,那也不應該。應該的是既有明確分工,又有協(xié)作意識,齊心協(xié)力做好工作。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古人講究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特別強調了無后為大,所以大多數人知道無后為大,而很少有人知道其他兩大不孝是什么。那么,完整的三不孝是什么呢?
不孝有三,無后為大源自《孟子離婁下》。原文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妒涀⑹琛穼Υ俗髁私忉專河诙Y有不孝者三事,謂阿諛曲從,陷親不義,一不孝也;家貧親老,不為祿仕,二不孝也;不娶無子,絕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無后為大。孟子認為,為人子,若不娶媳婦,不傳宗接代,過年過節(jié),無后代為祖先掃墓、祭拜,是為三不孝之最不孝的。其他兩不孝分別是:若阿諛曲從,陷父母于不義,為一不孝;當父母年老,為人子,若因家里沒錢,無法侍奉父母,使其三餐無法溫飽,生病無錢看醫(yī),或者無功名,不能中舉、進士,求得一官半職,為家族揚眉吐氣,為二不孝。
當然,我們不能用現(xiàn)代人的眼光去衡量古人,但也不能一味生搬硬套。
【不知人間還有羞恥事】這個俗語常用來怒斥無恥之徒。源出北宋歐陽修《歐陽文忠集與高司諫書》:昨日安道貶官,師魯待罪,足下猶能以面目見士大夫,出入朝中,稱諫官,是足下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爾。
這段話說的是北宋宋仁宗年間,歐陽修卷入了一場政治革新與反革新的斗爭中去。當時,各地不斷發(fā)生農民起義,北方又有西夏入侵,朝廷統(tǒng)治集團內部矛盾非常尖銳。擔任參政知事的范仲淹上書宋仁宗,提出革除弊政的十項措施,還指出宰相呂夷簡任意超格提拔官吏、濫用私人等情況。為此,他遭到以呂夷簡為首的保守派的攻擊和詆毀,并被降職處分,貶出京城。歐陽修等人卻同情范仲淹,為他鳴不平。
當時,有個叫高若納的諫官,不僅不主持公道,反而和呂夷簡一鼻孔出氣,伙同權奸誹謗賢士,認為范仲淹應該被斥逐。歐陽修對此十分憤怒,特地寫了一封信給高若納斥責他。信中說:昨天,這個貶官,那個待罪,而你居然還有臉見眾官員,大模大樣地在朝中走進走出,并且稱是諫官,簡直是不知道人間有羞恥這回事了。這就是歐陽修的名篇《與高司諫書》。
希望您能喜歡這些唯美的句子,優(yōu)美的說說,在您的朋友圈能經常分享值得與他人分享的句子。向您推薦更多好內容,請閱讀七夕節(jié)的諺語詩句俗語,希望您有一個好心情!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