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溫名人名字大全-通用71個
1、后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于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
2、(?~30)漢朝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曾任州從事。公元26年(東漢建武二年),受平定北州的騎都尉弓里戍賞識推薦,被漢光武帝越級提拔為御史。
3、姓氏起源:
4、出自姬姓。西周初年,周武王封他的兒子叔虞于唐,號唐叔虞。唐叔虞的后代被封于溫(今河南溫縣),其后代子孫遂以封地名命姓,稱溫姓。
5、唐代著名弟弟文學家、詩人以及詞人,出生地為太原祁,即現(xiàn)在的山西祁縣,他出生于一個沒落的貴族家庭,從小就接受著較多的書文,且在文學方面具有一定的天賦,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
6、溫嶠(288-329),字泰真,一作太真,東晉名將,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曹魏名臣溫恢的曾孫,西晉司徒溫羨之侄。東漢護羌校尉溫序之后。溫嶠17歲出仕,由司隸都官從事累遷至潞縣縣令。后任劉琨的參軍,積功至司空府左長史。317年,溫嶠作為劉琨的信使南下勸進,從此歷任顯職,并與晉明帝結(jié)為布衣之交。曾任……
7、溫新、溫秀:河南洛陽人,明代官吏、詩人。兄溫新官戶部主事,精于詩;弟溫新亦善詩,官知襄陽府同知。
8、溫家寶溫婉溫庭筠。。
9、溫姓出過一個狀元溫庭筠。
10、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蘋洲。
11、溫仲舒(943~1010),字秉陽,河南人。北宋太宗太平興國三年(978)戊寅科胡旦榜進士第三人。溫仲舒進士及第后,初授大理評事,吉州通判、汾州知州,因事免職。不久又起用他為右贊善大夫,通判睦州。太宗端拱初年(988),拜右正言、直史館、判戶部憑由司
12、溫大雅(約572年—629年),字彥弘,并州祁縣(今山西祁縣)人,北齊文林館學士溫君悠長子,隋末唐初思想家、史學家。
13、詩人溫庭筠,明代大奸臣溫體仁
14、溫子升南北朝(495~547)
15、溫子升:后魏中軍大將軍。他博覽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對策高第,補御史。有文集三十五卷。被譽為"江左文人"之一。
16、溫以燠:嘉應(yīng)州(今廣東省梅縣)人,清代學者。文章詩詞,均斐然可觀。工書法,師顏真卿,瘦硬似柳公權(quán)。
17、溫子升(496—547年),字鵬舉,濟陰冤句(今山東菏澤市)人。北魏文學家。與當時文學家邢劭齊名,并稱“溫邢”;又與邢劭、魏收合稱為“北地三才”。溫子升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為東晉文學家溫嶠后裔。自幼勤學好讀,博覽諸子百家,工詩善文,早年在廣陽王元淵門下為賤客,后為文學家常景所賞識,漸知名。孝明……
18、溫彥宏、溫彥博、溫彥將(大雅、大臨、大有):太原祁人,唐代名宦。兄弟三人,俱知名于當世。高祖時,彥宏參與機務(wù),官吏部尚書,封黎國公;彥博初從幽州總管羅藝,后隨羅藝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于陰山苦寒之地,歸后累官至尚書右仆射(宰相),封虞國公;彥將官至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時稱“一門三公”。
19、溫姓雖不多見,但是在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還是存在不少名人的,下面就其中列舉一些,還請溫姓族人諒解其不全之處。
20、古溫國立國者,夏朝時期出現(xiàn)有“太康失國,少康復國”的事件,這里面的復國就是指少康帝復國,即消滅窮王寒浞,在消滅窮王寒浞的過程中,有一個驍勇善戰(zhàn),表現(xiàn)特別突出,他們叫做“平”,于是少康帝變將此人封到了一個有溫泉的富庶之地,作為夏的一個屬國,由于該附屬國有溫泉,于是便取“溫”字為國名,而這個叫“平”的里過著便叫做溫平,是溫勢的始祖。
21、溫姓的名人也是層出不窮。古人有詩人溫庭筠,溫嶠,溫子昇,溫彥博,溫浩然,近現(xiàn)代有演員溫兆倫,最出名的是我國的前總理溫家寶。
22、花間詞鼻祖。在唐代,相當于二流高手里的頂尖水平:他的才華詩名和李商隱齊名,并稱“溫李”,被譽為花間詞鼻祖,與韋莊并稱“溫韋”。
23、溫子升:后魏中軍大將軍。他博覽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對策高第,補御史。有文集35卷。被譽為“江左文人”之一。
24、西漢有栒侯溫疥,東晉有江州刺史溫嶠,明代學者、書畫家.
25、溫璋:大雅六世孫,唐代官吏。以父蔭累官大理丞,擢邠寧節(jié)度使轉(zhuǎn)京兆尹,為政嚴明,后為直諫貶振州司馬。溫日觀:華亭(今上海市松江)人,宋末元初畫家。僧人,法名子溫。善草書,喜畫葡萄,須梗枝葉,皆草書法,時人以溫葡萄稱之。傳世《葡萄圖》流入日本。
26、溫疥,史書上最早記載的溫姓著名人物。漢功臣,封惸侯。漢王四年,在成皋之戰(zhàn)中,破曹咎軍。
27、溫純:陜西省三原人,明代名臣。官左都御史,倡諸大臣伏階泣請皇帝罷礦稅,清白奉公,肅百僚,振風紀,時稱名臣。
28、溫庭筠:唐代詩人、詞人。他精通音律,才思敏捷。晚唐考律賦,八韻為一篇,據(jù)說他八叉手即告完成,故人又稱"溫八叉"。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開婉約詞派之先河,對詞的發(fā)展有很大影響。
29、溫文禾:歸安(浙江省吳興)人,道光十六年進士,官工部主事。山水宗黃公望,著墨淹潤,神韻天然。有《辛夷花館詩稿》。
30、溫庭筠,太原祁人,溫彥博裔孫,唐代詞人和詩人。
姓溫名人名字大全
31、溫達:滿洲鑲黃旗人,清代宰相。歷任陜西道御史、鑲黃旗管旗大臣、內(nèi)閣學士、戶部侍郎、吏部尚書、文華殿大學士(宰相)等職,頗受康熙重用。
32、溫嶠:太原祁(今山西省祁縣)人,東晉名臣。博學能文,工書。咸和初為江州刺史,封始安郡公,累官至驃騎大將軍,卒于平蘇峻之亂,終年41歲。
33、一個,溫庭筠。
34、溫子升,濟陰冤句人,北魏著名文學家,官至中軍大將軍。他博覽百家,文章清婉。平熙初,對策高第,補御史。
35、溫庭筠出身沒落貴族家庭,為唐初宰相溫彥博后裔。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
36、溫生才:廣東梅縣人,民主革命烈士。1907年加入同盟會,后與李佐漢等組織暗殺團,決心刺殺清軍水師提督李準,后誤殺清廣州副都統(tǒng)兼署廣州將軍孚琦,旋即被捕并被殺害,時年41歲。
37、溫庭筠呀
38、溫庭筠(yún)(約812—約866),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漢族,太原祁(今天山西省祁縣)人,晚唐時期詩人、詞人
39、溫佶唐(?~780)
40、溫子昇,字鵬舉,東魏太原人,后遷居濟陽冤句(今山東菏澤)。生于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卒于東魏武定五年(547)。少時的溫子昇勤奮好學,極喜讀書。年紀稍長,已是以博覽群書、強記百家、文詩清新婉約而稱著一時。剛剛步入社會,即被廣陽王元淵聘入幕府,從事府上眾仆役的先生,“教諸奴子書”。執(zhí)教閑暇,子昇撰……
41、溫庭筠。
42、出自郤姓。周初,蘇忿生在周朝任司寇,被封在溫。公元前650年,溫國被北狄人攻滅,國君溫子逃往衛(wèi)國,稱為溫氏。后來晉國攻滅狄人,溫就成為晉國大夫郤至的封邑。當時郤至在鄢陵之戰(zhàn)中指揮晉軍打敗楚軍,成為晉國執(zhí)政大臣,郤氏一家三族權(quán)傾朝野,引起其他晉卿的嫉妒。晉厲公對郤氏專權(quán)不滿,早就想找借口除掉國中的這些強宗大族。有一次,晉歷公帶著群臣打獵,郤至打著一頭野豬,派人給歷公送去,卻被歷公寵幸的寺人孟張奪去,郤至一怒之下射死孟張。晉歷公對此大為惱火,說:"這家伙欺負到我頭上來了!"決定除掉郤氏。這個消息被郤氏知道了,郤錡便主張先攻殺歷公,郤至卻認為寧可被殺也不能犯上作亂。結(jié)果歷公糾合了一批與郤氏有怨仇的臣子滅掉了郤氏。郤至的子孫中有逃到國外的,以封邑命姓,稱溫姓。
43、溫姓出過3個狀元
44、溫庭筠,原名岐,字飛卿,唐代詩人、詞人。太原祁人。
45、溫庭筠唐(812~870)
46、溫庭筠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裔,出生于沒落貴族家庭,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然恃才不羈,又好譏刺權(quán)貴,多犯忌諱,又不受羈束,縱酒放浪。因此得罪權(quán)貴,屢試不第,一生坎坷,終身潦倒。唐宣宗朝試宏辭,溫庭筠代人作賦,因擾亂科場,貶為隋縣尉。后襄陽刺史署為巡官,授檢校員外郎,不久離開襄陽,客于江陵。唐懿宗時曾任方城尉,官終國子助教。
47、還記得課本里那首詞嗎。
48、唐初宰相溫彥博是與房玄齡、魏征等名臣共同輔政的宰相之一。
49、溫嶠(驃騎將軍、江州刺史)溫嶠(288年-329年),字泰真,一作太真,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東晉名將,司徒溫羨之侄。溫
50、溫彥宏、溫彥博、溫彥將(大雅、大臨、大有):太原祁人,唐代名宦。兄弟三人,俱知名于當世。唐高祖時,溫彥宏參與機務(wù),官至吏部尚書,封黎國公;溫彥博初從幽州總管羅藝,后隨羅藝降唐,曾被突厥所俘,囚于陰山苦寒之地,歸后累官至尚書右仆射(宰相),封虞國公;溫彥將官至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時稱“一門三公”。溫庭筠:太原祁人,溫彥博裔孫,唐代詞人和詩人。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作賦八叉手而成,時稱溫八叉。精通音律,詩詞風格濃艷,詞藻華麗,多寫閨情,乃花間派鼻祖。后人輯有《溫庭筠詩集》及《金荃集》。溫璋:大雅六世孫,唐代官吏。
51、溫嶠晉(288~329)
52、溫子癉南北朝
53、遷徙分布
54、歷史名人
55、溫佶(?—780),字輔國,以字行。溫大雅五世孫,并州祁人。安祿山亂,往見平原太守顏真卿,助為守計。李光弼厚遇之。后居鄴,薛嵩薦之朝,授太常丞,一謝嵩即去,屏處郊野,世推其高節(jié)。子造。唐禮部尚書溫大雅子無隱,任工部侍郞、瀛州刺史;溫無隱兒子叫溫晉沖,任范陽令;溫晉沖的兒子叫溫仁禮,任金吾衛(wèi)長……
56、(178~223)太原祁縣(今山西祁縣)人,三國時曹魏大臣。任揚州刺史,后遷涼州刺史,并任護羌校尉。
57、溫庭筠:太原祁人,溫彥博裔孫,唐代詞人和詩人。詩與李商隱齊名,時稱溫李。作賦八叉手而成,時稱溫八叉。精通音律,詩詞風格濃艷,詞藻華麗,多寫閨情,乃花間派鼻祖。后人輯有《溫庭筠詩集》及《金荃集》。
58、溫平(得姓始祖)溫平是古溫國立國者。夏代歷史上有“太康失國,少康復國”的事件。少康帝復國是消滅了有窮王寒浞后才恢復了夏
59、溫庭筠,本名岐,藝名庭筠,字飛卿,唐代并州祁縣(今山西省晉中祁縣)人,晚唐詩人,詞人,是唐初宰相溫彥博之后,出生于沒落貴族家族,富有天賦,文思敏捷,每入試,押官韻,八叉手而成八韻,故有溫八叉或溫八吟之稱,唐代花間派著名的代表人物,有溫李之稱
60、溫氏散居在臺灣各地,尤以新竹和苗栗兩縣為最多。臺灣的溫姓,來自廣東,而廣東的溫氏族人則源于山西太原。清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有一個叫溫日操的最先入居臺灣下淡水港。這以后,于清雍正十二年(公元1734年)有溫明鼎入居新竹縣大義村開基。
姓溫名人名字大全
61、溫璋,唐初名臣溫大雅(即溫彥宏)六世孫,河東太原祁縣人,唐代官吏。以父蔭累官大理丞,擢邠寧節(jié)度使轉(zhuǎn)京兆尹,為政嚴明,后為直諫貶振州司馬
62、出自己姓。是上古顓頊帝高陽氏的后裔。
63、就是他所作
64、溫庭筠(約812年-約866年),字飛卿,別名溫八叉、溫庭云,晚唐詩人、詞人,花間詞派代表詞人。溫庭筠出生沒落的貴族家庭,是唐初宰相溫彥博的后裔;他精通音律,詞風濃綺艷麗,語言工煉,格調(diào)清俊,他的詩與李商隱齊名,有“溫李”之稱,但其成就無論從思想內(nèi)容上還是藝術(shù)形式上來說,都不如李商隱;性喜譏刺權(quán)貴,……
65、溫仲舒宋(943~1010)
66、太原祁人,漢護羌校尉溫序之后。祖溫恢,曹魏揚州刺史。父溫恭,濟南太守。兄弟六人并知名于世,號“六龍”。
67、溫序(東漢護羌校尉)東漢建武二年(公元26年),溫序受平定北州的騎都尉弓里戍賞識推薦,被漢光武帝越級提拔為御史,后因病免官。
68、"三公堂":唐朝時,溫大雅(溫彥宏)為禮部尚書,封黎國公。其二弟大臨(溫彥博)為中書令,封虞國公。三弟大有(溫彥將)為中書侍郎,封清河郡公。時稱"一門三公"。
69、(496—547年),字鵬舉,濟陰冤句(今山東菏澤市)人。北魏文學家。與當時文學家邢劭齊名,并稱“溫邢”;又與邢劭、魏收合稱為“北地三才”。
70、溫體仁:浙江省烏程(今湖州)人,明代宰相。進士及第,歷任編修、禮部左侍郎、禮部尚書等職,崇禎四年(1631年)入閣,不久升為首輔。其為相八年,崇禎對其恩崇無比,而溫對上一味迎合,對下嚴厲刻薄,幾無政績。
71、有夏朝時的溫平,還有春秋時的溫季,還有唐代大詩人溫庭筠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