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發(fā)三千丈全詩【優(yōu)選129句】
1、第八首和第九首,詩人描繪了秋浦的奇特景觀:水車嶺和江祖石。在藝術處理上,兩首也很相似。
2、形容白頭發(fā)很長的意思
3、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朝浪漫主義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祖籍隴西成紀(待考),出生于西域碎葉城,4歲再隨父遷至劍南道綿州。李白存世詩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傳世。762年病逝,享年61歲。其墓在今安徽當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4、淥水凈素月,月明白鷺飛。
5、醉上山公馬,寒歌甯戚牛。
6、“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箇)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發(fā),駭人心目。單看“白發(fā)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發(fā)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箇)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發(fā)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愁生白發(fā),人所共曉,而長達三千丈,該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個字的千鈞重量落在一個“愁”字上。以此寫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驚嘆詩人的氣魄和筆力。
7、單看這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可是他在下面的一句,接得多么好啊!三千丈,表示很長。因為憂愁而頭發(fā)變白,這三千丈的白發(fā),是內(nèi)心愁緒的象征。“緣”,因為。“個長”,就是這么長,現(xiàn)在有些地方還有“個長”、“個大”的口語。
8、這種語言,并不是故弄奇巧,而是情緒深沉的慨嘆。
9、猿聲催白發(fā),長短盡成絲。
10、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11、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12、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13、客愁像秋浦水一樣不可量度,我樂行至大樓山以散心憂。站
14、一、用以形容內(nèi)心愁苦極深,頭上平添白發(fā)。[例]當初我所景仰的烏發(fā)如墨的教授,而今竟是一個白頭的老翁了,走過了多少坎坷的生活途程,經(jīng)受了多少痛苦磨難,縷縷銀絲上,凝聚著多少嘔心瀝血的日日夜夜?我不禁感慨萬千,想起了李白的絕句:“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門瑞瑜《秋霜譜》)
15、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16、桃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
17、不知在明鏡之中,是何處的秋霜落在了我的頭上?
18、這大約是他的愁緒郁結的原因了。
19、。天空好像要隨著大石一道傾倒下來,山石上的松蘿兔絲在順水飄拂。
20、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21、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22、巨石江祖聳立在清溪河畔,就像是直掃青天的一幅天然畫屏。上面古人的題詩千年猶在,其在綠字之上長滿了美麗的苔蘚。
23、自已的理想不能實現(xiàn),相反地受到壓抑和排擠。但是,有節(jié)操、有抱負的詩人,不肯迎合統(tǒng)治階級,他憤慨地嘆息:“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夢游天姥吟留別》)。
24、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25、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26、秋浦河岸的兩旁,長著千千萬萬棵石楠樹和女貞林。各個山頭上都落滿了白鬢,各個山澗里都有白猿在哀吟。
27、然而自己要知道白發(fā),必須對鏡,F(xiàn)在詩人在清亮的銅鏡里,看到了自己的蕭蕭白發(fā),知道是由于憂憤深廣所造成。這時有感慨了。
28、秋浦的山川就如剡縣一樣優(yōu)美,而其風光卻像長沙一帶的瀟湘之景。
29、第十五首詩,是組詩中流傳最廣的一首!鞍装l(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劈空而來,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發(fā),駭人心目。單看“白發(fā)三千丈”一句,真叫人無法理解:白發(fā)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讀到下句“緣愁似個長”,豁然明白,原來“三千丈”的白發(fā)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長。
30、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31、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32、那凄切的猿聲,叫得將我滿頭的白發(fā)郡成了紛亂的素絲。
33、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34、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35、二、賞析
36、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37、連無情的明鏡,也都感染了愁緒了,也都很蕭索了,至于對鏡的本人,那還用說嗎?
38、白發(fā)長達三千丈,是因為愁才長得這樣長。
39、暗與山僧別,低頭禮白云。
40、秋霜是白色的,這里詩人用來形容白發(fā),更增加了森冷的感覺。
41、在秋浦的干重山嶺中,唯有水車嶺的風景最為奇特
42、何不乘此舟直升云天去一覽明月,一邊看賞兩岸的鮮花,一邊在艙中飲酒呢?
43、入了秋浦之境,一個早晨就愁白了我的雙鬢。
44、秋浦水像秋一樣的長,景色蕭條令我心愁。
45、有形的白發(fā)被無形的愁緒所替換,具體的事物轉(zhuǎn)化成了抽象的事物。
46、“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
47、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不明白(照鏡時)在明亮的鏡子里,是什么憂愁使自己白發(fā)如秋霜一般。
48、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49、第四首詩是李白的自畫像。全詩描繪的詩人形象是滿腹憂郁,形容枯槁,白發(fā)蒼蒼的孤苦老人。盛年不再的李白,是懷著失意的心情來到秋浦的。
50、邏人石之高踱,上只有飛鳥才能飛過。江祖石上有漁人筑起了捕魚的小堤壩。
51、青溪雖非是隴水。但也發(fā)出像隴水一樣的悲胭之聲。
52、妻子張白鷴,結罝映深竹。
53、秋浦的田舍老翁,為捕魚而睡在水上的船中。
54、我像晉朝的山簡一樣大醉騎馬而歸;我像春秋時的寧戚一樣倚牛角而歌。
55、第七首詩可以說是這十七首詩的綱領,它真摯深切地抒發(fā)了詩人暢游秋浦時的心境。詩中以山簡、寧戚、蘇秦自況,抒發(fā)了自己抱負、境遇和不平。
56、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滿頭白發(fā)呀有三千丈,只因為我的憂愁有如此之長。
57、白發(fā)三千丈是《秋浦歌》組詩中的第十五首詩,是李白晚年時游秋浦所作。
58、第十三首詩,寫江南水鄉(xiāng)之景和民間采菱男女之情,也是先寫景,后寫情,而景和情又是相互關聯(lián)、滲透、交融的,充滿了鄉(xiāng)土氣息和生活氣息,語近情逸,令人神遠。
59、【鑒賞】把一頭白發(fā)連接起來,長度就有三千丈;滿懷的離愁,就像白發(fā)一樣長。原詩是在極力描寫離愁的深長!鞍装l(fā)三千丈”除了用來形容深長的離愁以外,當人為情所苦,或為事業(yè)煩心時,也常用這句詩來形容內(nèi)心深深的痛苦!鞍装l(fā)三千丈”是李白的一種夸張手筆,千百年來被人們引用,作為夸張筆法的典范。三千丈的白發(fā)是不可能發(fā)生的事,但在藝術上是可以為人接受的,因為它指的是詩人心中的憂愁,而且,它的涵意,也比一般的意象,顯得具體而富于形象。
60、第二首詩與前一首一樣,也是抒發(fā)客愁和對長安的思念,思歸益切,愁緒愈來濃。“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61、請你將我一掬淚水,遙寄給揚州的朋友去吧!
62、桃波離這里只有一步地之遙,那里的人說話這里都聽得清清楚楚。我在這里暗與山僧告別,遙向白云作揖而去。
63、空吟著《牛歌》而無人知遇,便只有像蘇秦那樣淚落黑羅裘了。
64、我想離開這里,但卻因故而去不得;本來打算暫游此地,但卻滯留此地而成了久游。
65、秋涌河畔的樹叢中多產(chǎn)白猿,其跳躍飛騰如一團白雪。它們在樹枝上牽引著兒女,在玩水中厲月的游戲。
66、【出處】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十五》。
67、透明的綠水中映著一輪素凈的明月,一行白鷺在日光下飛行。
68、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69、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70、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71、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72、第六首詩開篇以“愁”字領起,展現(xiàn)出詩人面對殘酷現(xiàn)實和即將爆發(fā)的戰(zhàn)亂一籌莫展的苦悶心情和深廣憂憤!
73、人們注意的重點,從“白發(fā)”而轉(zhuǎn)移到了“三千丈”這個數(shù)目。
74、出自唐朝李白的《秋浦歌》
75、白發(fā)三千丈出自電視劇《小李飛刀》,古龍的原著里面,沒有這個人物。
76、他的妻子在竹林深處張結鳥網(wǎng),捕捉林中的白鷴。
77、第十二首詩,寫的是平天湖的夜景和詩人觀賞夜景時的感受。前兩句寫景,后兩句抒情。想象豐富,韻味無窮。
78、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鳴,連附近的小黃山也愁白了頭。
79、秋浦產(chǎn)一種霹駝鳥,其羽毛之美,為人間天上所少有。
80、《秋浦歌十七首》
81、秋霜色白,以代指白發(fā),似重復又非重復,它并具憂傷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發(fā)的“白”字所能兼帶。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發(fā)出“何處”之問。這兩句不是問語,而是憤激語,痛切語。詩眼就在下句的一個“得”字上。如此濃愁,從何而“得”?“得”字直貫到詩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擠壓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發(fā),鬢染秋霜,親歷親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奮其志能,愿為輔弼”的雄心,有使“寰區(qū)大定,?h清一”的理想(均見《代壽山答孟少府移文書》),盡管屢遭挫折,未能實現(xiàn),但他的志向紿終不泯。寫這首詩時,他已經(jīng)五十多歲了,壯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攬鏡自照,觸目驚心,發(fā)生“白發(fā)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識其悲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傳千古,可謂善作不平鳴者了。
82、唐·李白
83、我問江水:你還記得我李白嗎?
84、第十首詩,李白以輕快的筆調(diào)描寫山鄉(xiāng)的自然風光:嘉木成林,滿山蔥翠,白鷺橫飛,白猿長鳴。
85、煉銅工人在明月之夜,一邊唱歌一邊勞動,他們的歌聲響徹了寒峭的山谷。
86、第五首詩前兩句“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說明了地點和描寫的對象,并塑造出白猿歡樂嬉戲的群像;后兩句“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則是對白猿母子戲月的特寫,把白猿的動態(tài)寫得活靈活現(xiàn)。
87、拓展資料
88、種田郎荷鋤聽采菱女唱歌,并一道唱和著山歌踏月而歸。
89、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90、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91、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92、在山頂西望伏安,直見長江之水正滾滾東流。
93、【意思】白發(fā)三千丈,因為心中愁苦才會有這么長。不知明鏡里,從何處染上了這一頭白發(fā)?緣:因為。個:這樣,這般。秋霜:指白發(fā)。
94、第三首詩是一首具有寓意的詠物詩。此詩正面贊美秋浦的錦駝鳥,而以山雞作為陪襯,但對后者并無貶意。
95、水如一匹靜靜的白練,此地之水即與天平。
96、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97、勸君千萬莫要去游秋浦,那悲哀的猿聲會攪碎你這位他鄉(xiāng)游子的客心。
98、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99、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100、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寶末年”。這時候,唐王朝的政治腐敗,亂象已成,詩人對整個局勢懷著很深的憂慮。
101、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102、一、譯文
103、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鄉(xiāng)啊,想至此不覺在孤舟上潛然淚流。
104、于是“白發(fā)三千丈”很自然地被人理解為藝術的夸張,這句詩就成了絕妙的浪漫主義的構思,使人感覺到意趣橫生。
105、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106、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107、古典詩歌里寫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說:“詩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憂端如山來(按:當作“齊終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頎云:‘請量東海水,看取淺深愁’!崩畎转毐脔鑿,以“白發(fā)三千丈”之長喻愁之深之重,“尤為新奇”,“興中有比,意味更長”(同上)。人們不但不會因“三千丈”的無理而見怪詩人,相反會由衷贊賞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詩人的長嘆疾呼實堪同情。
108、欲去不得去,薄游成久游。
109、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110、爐火隔徹天地,柴煙中紅星亂閃。
111、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112、愁作秋浦之客,強看秋浦之花。
113、【用法例釋】
114、這個明鏡,是沒有感情的,就該沒有愁緒吧,怎么也映滿了秋霜呢?
115、這是李白最著名的詩篇之一。劈空而來的第一句:“白發(fā)三千丈”,作了奇妙的夸張,說得簡直不近情理。一個人的頭發(fā),很少有超過他本身的長度的。李白的身度,據(jù)他在《上韓荊州書》中的自我介紹是:“長不滿七尺”。參照有關歷史記載,在當時是個中等個兒。以七尺的身軀,而有三千丈的頭發(fā),不可能。如果說是每根頭發(fā)的總和,也從來沒有這種描寫法。
116、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117、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118、第一首詩是這組詩中最長的一首。開頭說“秋浦長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樣子。這是因地名而產(chǎn)生的詼諧,也是為引出下句“蕭條使人愁”而設。
119、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120、人看到自己頭上生了白發(fā)以及白發(fā)的長短,是因為照鏡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鏡,三四句就明白寫出:
121、第十一首詩,詩人選擇了兩塊不尋常的巖石,描寫它們雄奇峻峭的姿態(tài),繪制了一幅十分壯觀的畫面,傾訴了詩人對秋浦山水的愛慕之情。
122、四、作者簡介
123、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124、以美麗著稱的山雞,見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邊映照自己的華美的羽毛。
125、第十四首詩,是一首正面描寫和歌頌冶煉工人的詩歌,在中國浩如煙海的古典詩歌中較為罕見,因而極為可貴。
126、于是又進入更離奇的幻想、更巧妙的構思:我的滿頭白發(fā),這么多,看來有三千丈了,是因為心頭有無限的愁絲所造成的。
127、急流使得客舟飛快地行駛,山花挨著人面,散著陣陣香氣。
128、【詩句】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129、緣:因為。何處:哪里。秋霜:喻白發(fā)。秋浦歌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里,何處得秋霜。譯文:我頭上的白發(fā)長達三千丈,只因心中的愁緒也這樣長(夸張)。對著明亮的鏡子,我的頭發(fā)白似秋霜,不知道為什么會變成這副模樣?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