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思想道德教育(精選5篇)

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第1篇

一、當前職業(yè)道德是思想滑坡的主要表現(xiàn)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新舊體制的交替和新舊矛盾的沖突,加上人們對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還缺乏全面正確的認識,片面強調物質利益,忽視精神文明建設,在職業(yè)道德建設上存在的突出的問題是:職業(yè)道德觀念淡化、思想道德建設嚴重滑坡。其主要表現(xiàn)有:

1.價值觀念發(fā)生錯位。在職業(yè)道德領域表現(xiàn)為拜金主義盛行、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抬頭、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損公肥私四處蔓延,索、拉、卡、要等行業(yè)不正之風普遍存在。

2.價值取向比較庸俗。在職業(yè)道德上,表現(xiàn)為部分人認為市場競爭就是金錢、利益的競爭,對“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等不道德現(xiàn)象見多不怪。特別是少數(shù)人認為現(xiàn)在還講什么道德,只要有錢就要得,將人際關系庸俗化為裸的金錢關系。

3.道德評判出現(xiàn)偏差。表現(xiàn)在職業(yè)道德上,評判是非的標準模糊,對那些靠鉆政策空子而一夜暴富的人,一些人將其敬若神明,佩服得五體投地。同時輿論宣傳上的推波助浪也導致是非不分。而職業(yè)道德評判上的是非不分,造成的另一種現(xiàn)象就是一行業(yè)和部門,占山為王,亂集資、亂攤派、亂罰款、損公肥私、中飽私囊,把職業(yè)道德置于腦后。

4.社會道德心理失衡。表現(xiàn)在職業(yè)道德領域是部分職工對主人翁地位出現(xiàn)失落感,認為過去工人階級領導一切,人們當家作主,現(xiàn)在則是單位領導是“老板”,“主人”,變成了雇工,沒了地位,少了保障,現(xiàn)在還談什么職業(yè)道德,還談什么“先國家,后集體,再個人”。于是心里想的是趁著自己還在崗,不撈白不撈。在思想觀念上,淡化了集體觀念,忘掉了集體利益,導致了職業(yè)道德的倒退。一些人在金錢物欲的誘惑下,打著發(fā)展經(jīng)濟的幌子,鉆改革的空子,一心為個人撈好處。造成不正之風盛行,假冒偽劣產(chǎn)品泛濫,坑蒙拐騙橫行,為了一個錢字,犧牲起碼的職業(yè)道德、良心和信譽。

二、導致職業(yè)道德思想滑坡的主要原因

職業(yè)道德建設出現(xiàn)的這些不良現(xiàn)象,既有體制轉換過程中道德規(guī)范尚未成形帶來的影響,更重要的是道德思想混亂和道德信義動搖而造成的,歸納起來,有以下幾個方面:

1、新舊體制轉換過程中,對利益關系的重組不能正確看待,導致了人們思想道德觀念的混亂。

改革開放使人們的道德觀、價值觀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原有道德觀受到?jīng)_擊,而新的道德觀還未完全形成,這時便產(chǎn)生出許多反傳統(tǒng)的似是而非的道德信條。如表現(xiàn)在職業(yè)道德領域中的拜金主義,一切向“錢”看,有權不用過期作廢等等。在錯誤的義利觀引導下,過去一些受到批判的人生觀、道德觀又死而復燃,如個人主義、利己主義等。給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職業(yè)道德建設帶來了極大的沖擊。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道德觀念上的“資”、“社”不分,把本來只能是經(jīng)濟領域應用的原則,如“等價交換”,擴大到政治領域和社會生活領域。在學習資本主義先進管理經(jīng)驗和科學技術的同時,把資產(chǎn)階級落后的生活作風、人生道德觀也當作改革的成果學來了。從而使人們的道德觀念變得混亂不清,表現(xiàn)在職業(yè)道德思想上,就出現(xiàn)重金錢、輕義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盛行,導致思想道德的淪落。

2、對權利異化滋生的各種腐敗現(xiàn)象缺乏正確認識,也嚴重影響了人們的職業(yè)道德思想。

由于黨和政府內部少數(shù)腐敗分子,特別是近幾年來出現(xiàn)的諸如、等高層領導中的腐敗分子,貪污腐化、、權錢交易等,敗壞了社會風氣,極少數(shù)人在道德言行上搞兩面派。在政治道德上搞實用主義,國家政策和中央指示對自己有利的就執(zhí)行,無利的就變通,甚至另搞一套,還美其名曰:“敢試、敢闖、敢冒”。加之吏治上出現(xiàn)的一些腐敗現(xiàn)象,在一些單位集體領導、民主集中制的原則被削弱,個人崇拜主義和吹牛拍馬抬頭,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有些人喪失信念,意志衰退,忘了黨的宗旨,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作風上的、弄虛作假、欺上瞞下,渙散人們的思想,離間了黨群關系,也必然導致思想道德的滑坡。從而在職業(yè)道德領域,少數(shù)人也仿而效之,認為政治領域尚有如此,何況其它職業(yè)領域呢?這一點不能不引起人們的高度警覺。

3、宣傳輿論缺乏明確定位的正確導向,也是引起人們職業(yè)道德思想混亂的外部原因。

允許部分人先富起來,這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個重要政策,然而少數(shù)人卻認為致富就可以不擇手段,一所謂的“改革能人”盡管他的道德品質惡劣、政治素質很低、生活作風敗壞,只因為機遇鉆政策空子有了一點“成就”便受到了各方面層層保護,輿論不加分析地大肆吹捧,給公眾樹立一個只要能撈錢,其它都是小節(jié),不值得計較形象。對炒股、炒房地產(chǎn)、炒明星的投機者取得的利益,媒體過度宣染,造成了部分人在收入分配上的不平衡心理,于是表現(xiàn)在職業(yè)道德上,產(chǎn)生一種畸形的道德價值觀,只要能賺錢,管它是投機還是冒險,能騙則騙,能撈則撈,撈了錢就是硬本事,管它道德不道德。

4、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教育滯后,使人們的社會道德責任失落。

改革開放以來,經(jīng)濟建設這一手一直抓得緊、抓得多,但精神文明建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對如何用科學的理論武裝人,用馬克思主義、思想和社會主義道德教育人這一方面抓得不力,也抓得不實,加上輿論上一度出現(xiàn)的某些誤導,高素質低收入、低素質高消費之間的反差,也構成了對講理想、講道德、守紀律的人的一種諷刺。對于這些不正常現(xiàn)象沒有能及時澄清和糾正,導致在職業(yè)道德實踐中,見利忘義,將社會主義的道德原則忘得一干二凈。

三、防止職業(yè)道德思想滑坡應采取的對策

在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加強職業(yè)道德建設,防止思想道德滑坡,必須從道德思想教育上、行為規(guī)范建立上、道德觀念確立上,多方面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收到長遠的效果。

1、思想政治教育要突出用科學的理論培養(yǎng)人。用社會主義道德思想教育人。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是被實踐檢驗和證明了的科學理論。唯物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一切文明活動都是在一定思想支配下進行的,思想道德建設既是教育科學文化建設的重要條件,也是整個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條件,思想道德離不開正確的指導思想,因此,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職業(yè)道德建設中的思想道德建設同樣離不開科學理論的指導。

用馬列主義、思想和鄧小平理論來指導職業(yè)道德建設的實踐,必須結合兩個教育:

第一、要把理想信念教育作為思想政治工作核心內容。理想信念,是人們?yōu)橹蛲,追求的奮斗目標和信仰。它是決定一個人的整個精神世界是高尚的還是卑微的、美好的還是丑惡的一條根本的標準。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理想信念,是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支柱,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不斷取得勝利的強大精神動力。要緊密結合改革開放的新實際,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和戰(zhàn)斗力。要緊密結合干部群眾在思想認識和工作。生活中產(chǎn)生的新問題,加強理想信念教育,不斷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真正做到以科學的理論武裝人,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培養(yǎng)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

第二、要加強社會主義道德教育。道德準則應該是對社會、對國家、對人民負責,是融國家、集體、個人利益為一體的道德原則。它的基本特征是集體主義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崇高精神。在發(fā)展社會主義市場條件下,更要在全體人民中提倡為人民服務和集體主義的精神,提倡尊重人、關心人、熱愛集體、熱心公益、扶貧幫困,為人民為社會多做好事。正確處理國家、集體和個人的關系,反對小團體主義、本位主義,反對損公肥私,損人利己。嚴格防止把經(jīng)濟活動中的商品交換原則引入黨的政治生活和國家機關的。同時還必須從思想道德上、法制建設上、宏觀經(jīng)濟調控上有機地統(tǒng)一起來,充分發(fā)揮法律的弘揚民族優(yōu)良傳統(tǒng)美德的約束力和規(guī)范作用。只有這樣才能樹立起具有時代特征,代表著人民利益與社會經(jīng)濟關系相適應的社會主義道德觀念。

2、思想政治教育要借助道德評價的力量,嚴厲譴責和批判違主義道德原則的不良行為。

事實證明,社會風氣的好壞,除了政治、經(jīng)濟上的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人們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和對不良行為的批判打擊力度。道德進步,行動有力,社會就安全。道德淪喪,放任自由,社會就沉渣泛起,盜賊橫行,百姓就難以安定。所以,在加強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教育的過程中必須嚴厲譴責和批判一切不道德的行為。重視反面教育,懲惡揚善。

人們對見利忘義、損公肥私、權錢交易和行業(yè)不正之風雖然十分痛恨,也開展了斗爭,但為什么屢禁不止,蔓延各個領域呢?除深層次的原因外,關鍵是批判打擊和道德譴責不力。如果讓這些行為除了在法律上受到嚴厲制裁外,在道德上也受到社會輿論最嚴厲譴責,形成人人喊打的態(tài)勢,類似的事情肯定會大大減少。假如聽之任之,甚至提供或創(chuàng)造寬松的環(huán)境,它怎么不愈演愈烈,到處蔓延呢?

因此,我們在思想道德領域要大力批判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和極端個人主義思想,讓那些違背社會主義道德的不法分子遭到社會的痛恨和鄙視。同時要大力宣傳好典型,樹立良好的公眾道德形象,使人們學有榜樣,讓新型的社會主義道德觀深入人心。

現(xiàn)在各行各業(yè)正在開展職業(yè)道德教育致力道德建設,并根據(jù)自己不同特點制定行為規(guī)范,實施細則。這固然重要,但根本還是在于抓好社會的思想道德教育。提高道德水平,端正社會風氣。

3、思想政治工作要注重抓好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的思想道德教育

從職業(yè)道德存在的問題來看,除了變革過程中深層次原因外,主要是道德思想滑坡所致,從產(chǎn)生問題的根源來看,除了經(jīng)濟上的原因外,也是由于沒能堅持正確的思想指導和缺乏新的正確的職業(yè)道德原則所造成的。

因此,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職業(yè)道德領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須注重抓好以下幾方面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

第一,要正確理解市場經(jīng)濟是競爭經(jīng)濟的內涵,明確公平、公正競爭原則與行業(yè)、部門的壟斷行為和不必要的行政干預是不相容的。尤其是與權力進入市場腐敗現(xiàn)象的形象是格格不入的。

第二,要樹立市場經(jīng)濟是法制經(jīng)濟的新觀念,懂得運用法規(guī),契約,用社會主義的思想道德來規(guī)范市場、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一切坑蒙拐騙都是違法的。只顧眼前利益,只顧個人利益都是不道德的,終究要失敗的。

第三,要抓好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領導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素質的高低不僅關系到執(zhí)行政策和工作的好壞,也關系到黨的風氣和黨的形象。只有領導自身做好了,黨風才會好,政風才會好,社會風氣才會好。我們的各級部門要把加強領導干部的職業(yè)道德教育作為一件大事來抓,象抓經(jīng)濟一樣,真抓實干。我們的組織部門要堅持正確的用人標準,重視干部的人才的思想道德教育,堅持“德是才之資”的德才標準,把道德素質差,作風惡劣、、缺乏“官德”的投機分子清除出干部隊伍。

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第2篇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的形成與發(fā)展是以廣博的學識和豐富的閱歷為基礎。1873至1883年間,蔡元培求學私塾,熟讀儒家經(jīng)典,深諳中國傳統(tǒng)文化。從1894至1899年間,蔡元培留學德國,期間廣涉西學,包括哲學、歷史、政治等多種領域。這些為蔡元培提出新教育思想奠定了必要的知識基礎。在中國近代,甲午戰(zhàn)爭的慘敗及之后高潮迭起的民族救亡運動,使蔡元培深刻地認識到,面臨西方列強的入侵,清統(tǒng)治腐敗無能,唯有教育才是救國、強國的根本。為了實現(xiàn)教育救國理想,蔡元培于1907—1911年再赴德留學,“專修文科之學,并研究教育原理,及彼國現(xiàn)行教育之狀況。至少以五年為期,翼歸國以后,或能效壤流之助于教育界”。當時的德國正值統(tǒng)一后資本主義迅速發(fā)展時期,需要大量懂技能、有素質的社會勞動力,促進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該時期著名教育家凱興斯泰納,順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積極提倡公民教育,將培養(yǎng)責任感、愛國心作為公民教育的主要任務,迎合了當時德國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使公民教育成為當時德國教育思想的主流。這對蔡元培產(chǎn)生了較深刻的影響,成為其回國提倡公民道德教育的思想來源之一。此外,蔡元培認真翻譯了德國康德派哲學家腓力•泡爾生所著的《倫理學原理》,撰寫了《中國倫理學史》《中學修身教科書》。這些專著和譯著兼容中西文化,既梳理了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思想,也介紹了西方的倫理學說,還闡述了具有普遍意義的“適于今日社會”的道德教育內容。1912年1月,回國后的蔡元培擔任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第一任教育總長,上任后的首要任務就是恢復教育事業(yè),確立新的教育方針。他在深刻反思清末“尊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實”教育方針基礎上,明確提出了軍國民主義教育、實利主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觀教育、美育于一體的“五育并舉”教育思想。他認為,在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君”即“國”,“國”即“君”,“君國一體”的思想很嚴重,在這種思想背景下培養(yǎng)出來的多為忠君的順民、臣民,國民因此缺乏國家意識和公德精神;并且指出忠君與共和政體不相符,尊孔與信教自由不相符,而提倡公德、尊重人權、追求平等、崇尚自由是共和時代的主要因素,從而否定了清末教育方針中的“忠君”、“尊孔”兩項教育主張。1912年9月,教育部頒布了蔡元培的“注重道德教育,以實利主義、軍國主義輔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的新教育宗旨。綜上所述,公民道德教育思想是蔡元培在中華民族面臨內憂外患的時代背景下,在深刻反思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借鑒吸收西方公民教育思想基礎上的思想產(chǎn)物。

二、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內容頗為豐富,可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具體闡述:

1.教育目的

面對中華民族的內憂外患,教育應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才能夠挽救國家危亡、民族得以延續(xù),成為當時諸多仁人志士艱辛探索的時代課題。他們懷有教育救國的理想,反思中國傳統(tǒng)教育的弊端和缺陷,以期通過教育改革改變國家和民族受壓迫、受剝削的悲慘命運。時任民國教育部長的蔡元培在充分反思中國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基礎上,于1912年2月11日發(fā)表了關于新教育方針的意見,提出教育分為兩種類別,一是“隸屬于政治”的教育,另一是“超乎于政治”的教育,“實利主義教育”“軍國民教育”“公民道德教育”則隸屬于政治的教育,“世界觀教育”“美育”則是超乎于政治的教育,且把公民道德教育作為實利主義教育、軍國民教育、世界觀教育及美育的核心和根本。在此之后,當時北京市教育部則將這一思想作為“教育宗旨令”予以頒布。由此,公民道德教育作為教育宗旨的重點內容出現(xiàn)在官方正式文件中。基于上述時代背景和社會需求,在蔡元培看來,培養(yǎng)具有健全人格、共和精神的公民,喚起國民的公民意識、國家觀念、民族責任感,使之既能夠認識到國家、民族對于個人的存在價值和重要意義,也能夠意識到公民個體對國家和民族所應承擔的義務和責任是公民道德教育的主要目的所在。

2.教育地位

蔡元培指出:“當民國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盡此任務,不外乎五種主義,即軍國民教育、實利主義、公民道德、世界觀、美育是也。五者以公民道德為中堅,蓋世界觀及美育皆所以完成道德,而軍國民教育及實利主義,則必以道德為根本!睆倪@里我們可以知道,“五育并舉”的教育方針是一個不可偏廢的有機整體,公民道德教育思想處于這一整體的核心地位。其原因在于:國家發(fā)展固然離不開實利主義,但倘若國民缺乏公民道德意識,對本職工作不能夠盡職盡責,長此以往勢必會影響國家的長久發(fā)展。這個道理也同樣適用于職業(yè)團體中,一個職業(yè)團體內的成員若缺少公民道德意識、協(xié)作精神,也會影響該團體的整體和長久發(fā)展。再者,軍國民主義相比較于實利主義,更需要公民道德意識,公民道德意識是維持軍隊團結、培養(yǎng)軍人互助精神的源源動力。倘若軍隊里缺乏公民道德,一盤散沙,那么,這個軍隊的戰(zhàn)斗力可想而知。此外,世界觀教育、美育與公民道德教育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世界觀教育和美育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公民道德教育也是世界觀教育和美育的內在旨歸。綜上所述,在蔡元培看來,公民道德教育比實利主義教育、軍國民主義教育的意義更為深遠和重要,實利主義、軍國民主義只是人類通往幸福的手段,而公民道德才是人類追求幸福的終極目標。此外,蔡元培還強調“必以道德為根本”的思想也應當一以貫之地體現(xiàn)與貫穿其社會教育、職業(yè)教育、女子教育中,這足以顯示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在整個民國初期教育系統(tǒng)中的核心地位。

3.教育內容

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內容十分豐富,既吸收了傳統(tǒng)道德教育的合理“內核”,也借鑒西方近代資產(chǎn)階級道德觀念,這集中表現(xiàn)在其著作《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中,充分展現(xiàn)了蔡元培對現(xiàn)代中國人道德素養(yǎng)的總體構想。在《對于教育方針之意見》一文中,蔡元培指出:“何謂公民道德?曰法蘭西之革命也,所標揭者,曰自由、平等、親愛。道德之要旨,盡于是矣!辈淘喙竦赖陆逃齼热菸战梃b了法國大革命中所宣揚的資產(chǎn)階級的道德觀念———自由、平等、親愛,且從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層面分別對自由、平等、親愛進行了概念界定。關于自由,在這里主要指的是思想上的自由,如蔡元培所說,“所謂自由,非放恣自便之謂,乃謂正路既定,矢志弗渝,不為外界勢力所征服!彼c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里的“義”意思相近,蘊含著“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大無畏精神,不受宗教、風俗的束縛和左右,講究個體身心的完全自由,且以良心為準繩,尊重他人的自由,不能將個人自由建立在他人不自由的基礎上。這相對于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傳統(tǒng)專制的君為臣綱、夫為妻綱、父為子綱,培養(yǎng)順民、臣民意識而言,是時代進步、思想進步的體現(xiàn)。蔡元培將平等界定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與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恕”意思相通,意味著人生而平等,自己所厭惡的事,就不要再強加給別人,人與人之間應當相互尊重,彼此寬容。蔡元培認為,親愛主要是指“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仁”思想相通,意味著具有同理心,能夠體恤弱勢群體、關愛幼小。除此之外,蔡元培在《華工學校講義》和《中學修身教科書》中提出了公民在自身、家庭、職業(yè)、社會、國家中的應具備的基本道德準則和行為規(guī)范。他強調自我修養(yǎng)最為重要,但又指出道德修養(yǎng)并不局限于公民個人層面,而是將私德推己及人,上升為對家庭、社會、國家的公德,培養(yǎng)自身的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社會公德以及愛國主義精神。可見,蔡元培沖破了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私德”教育,把培養(yǎng)“公德”作為當時道德教育的重要任務。

4.教育方法

蔡元培在《中學修身教科書》第五章的“德論”篇中指出:“凡實行本務者,其始多出于勉強,勉之既久,則習與性成。安而行之,自能欣合于本務,是之謂德!笨梢,一個人良好品德不是與生俱來、一蹴而就的,而要經(jīng)過后天自覺而長久的培養(yǎng)才得以形成。因此,培養(yǎng)方法在公民道德教育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方法可以總結為四個主要方面:一是借助科學與美術的教育力量。蔡元培指出,“世之重道德者,無不有賴乎美術及科學,如車之有兩輪,鳥之有兩翼也!笨茖W與美術,在其不斷地發(fā)生、發(fā)展過程中體現(xiàn)了規(guī)律性、平等性和友愛性。如:科學有其自身的規(guī)律性,成果普惠大眾,不僅為貴族所獨有,這是科學所體現(xiàn)出的平等性和友愛性。美術崇尚自然,反映出自由性;包羅萬象,不分貴賤是美術的平等性和友愛性的體現(xiàn)?茖W與美術中所展現(xiàn)的自由、平等、友愛正是公民道德教育的題中之意,長期的科學與美術的熏陶利于公民道德素質的養(yǎng)成。二是藝術熏陶。蔡元培極為推崇藝術的方法,主張通過藝術作品于無形中對受教者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感染力,激發(fā)受教者的美感、提升思想認知與思想境界,培養(yǎng)公民情感。誠如蔡元培所說:“藝術者,超于利害生死之上,而自成興趣,故欲養(yǎng)成高尚、勇敢與舍己為群之思想者,非藝術不為功!比亲晕医逃。蔡元培提倡積極引導受教育者進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鼓勵學生在日常學習生活中善于自我反省,提高是非觀念和自治能力,達到“教育是為了不教育”的境界。四是注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1912年7月,蔡元培在全國臨時教育會議開幕詞中明確指出:“民國教育方針,應從受教育者本體上著想,有如何能力,方能盡如何責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針對中國傳統(tǒng)教育中忽視受教育主體地位和公德意識的缺失,他主張“受教育者本位論”,注重受教育者個性的發(fā)展和同情心的培育,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尊重受教育者的天性,重視受教育者在教育中的主體地位,要從受教育者的實際情況出發(fā),按照他們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和方法,以促使他們自由、健康地發(fā)展。且贊成取消年級制,實行學分制、選科制等靈活自由的教育方法。與此同時,學校應盡量少些競賽類活動,取消考試排名,改變以往“各人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冷漠心態(tài),化孤獨為共同,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團結協(xié)作精神和同理心。

5.歷史意義

在我國近代,面對國家的政局動蕩、軍閥混戰(zhàn)、帝國主義侵略的動亂環(huán)境,先進的中國人將“救亡圖存”作為壓倒一切的大事。作為典型代表,蔡元培主張教育救國,且他的整個教育思想都緊緊圍繞著“救亡”這一核心,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就是集中的顯現(xiàn)。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在中國近代教育史上是首創(chuàng),是他站在本國的立場上,創(chuàng)造了適合中國需要的公民道德教育,對當時的學校教育產(chǎn)生了最為普遍的影響。例如,從陳翊林的著作《最近三十年中國教育史》中關于公民教育的產(chǎn)生影響的闡述可見一斑,即“民國成立以后,小學的訓育漸次由消極的管理變成積極的訓育,在八年前,小學多有校訓做訓育的責任。不過訓育尚無系統(tǒng)的理論做根據(jù),多偏重道德一方面。民八之后,……小學生有從事各種實際事務的組織,如慈善團、新聞社等,又有練習社會生活的自治團體,如學生會、公仆會等……民八以前的中學訓育與前清比較,實無何種重大進步,但到八年之后則有根本的改進!蓖瑫r,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不僅在教育領域,且在整個思想和文化領域里對封建專制主義產(chǎn)生了很大的沖擊,有力地打破了長期以來封建主義對人們的思想束縛,對人們的思想和個性解放、新文化運動和的興起、社會改良都具有積極的歷史意義。正如梁漱溟所說:“蔡先生一生的成就不在學問,不在事功,而在開出一種風氣,釀成一大潮流,影響到全國,收果于后世!

三、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對我國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啟示

由于時代和認知的局限,蔡元培運用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的“義”“恕”“仁”來具體闡釋以法國大革命時期所提倡的“自由,平等,親愛”為主要內容的公民道德教育,這種詮釋雖然易于被中國人所接受、所理解,也體現(xiàn)了民國初立所需的時代精神,但這種闡述并沒有揭示出法國資產(chǎn)階級革命中所倡導的自由、平等、親愛的本真含義,而且在當時軍閥混戰(zhàn)、經(jīng)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倡導自由、平等、博愛的時代精神也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xiàn)和奏效。此外,蔡元培主張的“公民道德‘五育’教育思想的根本”這一觀點帶有明顯的唯心主義色彩。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觀點,現(xiàn)實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是教育的基礎,教育是政治、經(jīng)濟的集中體現(xiàn)。因而公民道德教育作為教育的一個分支,固然有其重要性,但并不構成社會經(jīng)濟的根本。但這些并不足以掩蓋其所蘊含的歷史和現(xiàn)實意義,蔡元培的公民道德教育思想較之前的舊教育是歷史的進步,且對當今我國思想政治教育仍具重要的啟示。

1.中國傳統(tǒng)優(yōu)秀文化是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得以創(chuàng)新和發(fā)展的重要源泉

在汲取和反思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而形成的蔡元培公民道德教育思想啟發(fā)當今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采取揚棄的態(tài)度,吸收借鑒傳統(tǒng)文化中有利于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因素,摒棄不符合當今時代要求的、帶有落后的傳統(tǒng)封建色彩的思想。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考察我國古代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思想政治教育,總結我國歷史上勞動人民以至剝削階級的思想政治教育經(jīng)驗,批判地繼承他們在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原則和方法上的有用成分,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做到“古為今用”,是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發(fā)展與創(chuàng)新的重要源泉和必備條件。在我國傳統(tǒng)文化中,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和“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民族品質、“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氣節(jié)、“舍生取義”的理想人格和“仁者愛人”的博愛情懷等教育內容,知行合一、以人為本、率先垂范的教育原則,學思結合、注重內省、提倡慎獨、立志為先、意志鍛煉、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都具有跨時空的恒久意義,值得當今思想政治教育借鑒。此外,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文學、音樂等有形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可以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的切入點;歷史博物館、紀念館、文化遺跡依舊賦予我們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力量,感受傳統(tǒng)文化的博大精深,等等。

2.自我教育是當今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徑

蔡元培關于學生自治的主張啟發(fā)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應當加強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衡量教育是否有效的一個標志,也是教育的最終歸宿,它與教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辯證地統(tǒng)一于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是相對于教育來講的,是受教育者根據(jù)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和要求,自覺主動地反思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改正自己的錯誤認識和錯誤行為,提高自身思想認識和道德水平的方法。即自己教育自己,自己做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該方法是人們思想矛盾的一種反映,通過反省、反思、自我改造、自制、自律等形式,自覺接受正確的思想和先進的行為,克服錯誤思想和不良行為,促使自己的政治觀念和思想認知向著良好的方向轉化、發(fā)展的教育活動。要在教育活動中培養(yǎng)自我教育的習慣,形成自我教育的風氣,需要教育者尊重受教育者的主體地位和人格,積極引導而非強壓說服受教育者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培養(yǎng)明辨是非的能力,樹立正確的思想認知和行為規(guī)范;積極構建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平等地位,在教育活動中的每一個人既是教育者,又是受教育者,學會友好合作,彼此相互幫助、相互激勵、相互促進,實現(xiàn)教學相長;教育者注重啟發(fā)受教育者的自我教育意識,引導他們通過自主學習、自覺參與、自我修養(yǎng)和自我管理等途徑,不斷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

3.蔡元培關于藝術熏陶的公民道德教育方法啟發(fā)當今思想政治教育注重美育

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第3篇

1.家庭教育的缺失:家庭是孩子出生后所接觸到的第一個外在環(huán)境,也是孩子情感的歸屬地,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成長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中國農(nóng)村,家庭教育長期表現(xiàn)為雙系結構,即母親主要承擔表達性功能,負責孩子的情感和生活問題,而父親是家庭的支柱,主要承擔工具性功能,負責孩子生存技能的培養(yǎng)。但是隨著父母一方甚至雙方都外出打工,這種傳統(tǒng)的家庭教育的雙系結構被打破,甚至出現(xiàn)了隔代教育,由此兒童的思想道德教育就出現(xiàn)了嚴重的缺陷甚至缺失。2.學校教育的弱化:學校是專門培養(yǎng)人的場所,孩子的健康成長與學校有密不可分的關系。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由于家庭教育的缺失,他們很渴望在學校生活中找到情感的歸宿,這就需要學校充分發(fā)揮其道德教育的作用。然而,目前農(nóng)村中小學的道德教育現(xiàn)狀卻并不理想。由于中小學教師年齡普遍偏大,傳統(tǒng)的師道尊嚴仍占據(jù)主導地位,教師只注重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學生的心理和情感需求,對學生的思想和情感漠不關心,甚至會歧視思想上存在問題的學生。學校雖然開設了思想道德教育這門課程,但由于受到傳統(tǒng)的評價方式的引導,大多數(shù)思想政治教師只注重學生的卷面分數(shù),而弱化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方面的正確引導,缺乏對學生的心理教育、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學校普遍缺乏人文關懷,沒有營造起良好的有利于學生思想道德發(fā)展的氛圍。3.社會教育的負面影響:新一輪的“拜金主義”和“讀書無用論”對留守兒童的思想道德產(chǎn)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由于農(nóng)村父母知識水平相對低下,在對孩子的思想道德引導方面缺乏正確的方式,這就影響了孩子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并且,由于受近幾年出現(xiàn)的大學生就業(yè)問題的影響,以及父母為了眼前利益放棄對孩子的監(jiān)管,留守兒童很容易產(chǎn)生“拜金主義”的思想,他們甚至會認為,既然辛辛苦苦考上大學還找不到工作,那還不如跟父母一樣外出打工掙錢,提早過上自己期望的“都市生活”。除此之外,由于受大眾傳媒的影響,留守兒童在許多人眼里被定義為弱勢群體,這同樣會對留守兒童的心理造成影響,使他們覺得自己屬于邊緣人群,無形中他們的自信心就被削弱了。同時。在現(xiàn)代科學技術廣泛應用,網(wǎng)絡信息大爆炸的時代,面對網(wǎng)絡和鋪天蓋地的信息,由于缺乏有力的引導和監(jiān)管,以及自身發(fā)展的不成熟,留守兒童往往缺乏對信息的辨別和篩選能力,容易受不良思想觀念的誘惑,這對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是非常不利的。

二、由于思想道德教育存在的缺陷給留守兒童思想道德發(fā)展帶來的問題

1.性格缺陷:由于長期缺乏親情,缺乏父母的關心愛護,留守兒童的自信心下降,他們容易產(chǎn)生自卑心理,在課堂上不敢主動回答問題,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顯得過于被動,甚至不愿與人溝通,消極悲觀,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而且,對于一些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來說,他們更容易得到的是物質上的滿足而不是感情上的溝通,長期的溺愛,會使他們變得自私自利,蠻橫霸道,以自我為中心,不考慮他人的感受,造成性格上的缺陷。2.缺乏親情:由于長期缺乏親情的體驗,留守兒童往往焦慮緊張,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即使偶爾能和父母在一起,他們也不知道該怎樣去跟父母溝通交流,在父母面前也會顯得緊張,不敢去袒露自己的心聲。對那些父母外出打工時間越長,探親次數(shù)越少,溝通頻率越低的留守兒童來說,這方面的問題表現(xiàn)得越明顯。3.心理障礙:一般情況下,留守兒童的監(jiān)護人對他們的心理問題關注較少,尤其對于父母雙方都外出打工,由親戚撫養(yǎng)或者接受隔代教育的留守兒童來說,他們的心理問題基本上得不到監(jiān)護人的關注。對于一部分留守兒童來說,一旦出現(xiàn)心理問題,他們能夠求助的第一個對象就是老師,但由于一個班的學生人數(shù)很多,老師不可能關注到每一個學生。所以,對于那些本身性格就比較內向的學生來說,他們寧愿自己將問題壓抑在自己心里,長期下去,他們的身心健康都會受到影響。4.行為偏差:處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兒童少年,其行為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還處于他律階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父母不在身邊,兒童和監(jiān)護人之間關系特殊,只要不犯大錯,監(jiān)護人對孩子的行為一般都采取認可態(tài)度,由于缺乏及時有效的約束管教,部分留守兒童紀律散漫,存在行為偏差。調查中發(fā)現(xiàn),許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聽祖輩教導,在學校道德品行較差,不遵守規(guī)章制度,常有遲到、曠課、逃學,說謊打架,欺負同學。有的迷戀桌球室、網(wǎng)吧和游戲廳,甚至與社會上一些有不良習氣的成人混在一起。對留守兒童的種種行為問題,監(jiān)護人、家長、學校等方面都感到難以控制。5.價值扭曲:由于父母文化水平普遍較低,缺乏對孩子價值觀的正確引導,以及他們?yōu)榱搜矍袄娑活櫤⒆拥慕】党砷L,沒有對孩子起到榜樣作用,使得留守兒童對金錢的認識產(chǎn)生偏差,他們極易形成功利主義價值觀和享樂主義人生觀,養(yǎng)成好逸惡勞、奢侈浪費、亂花錢、擺闊氣的陋習,并直接導致“讀書無用論”、“拜金主義”等錯誤思想抬頭。部分學生開始把人生發(fā)展方向定位為打工掙錢,熱衷于吃喝玩樂,在學習中往往缺乏進取心和刻苦鉆研精神,得過且過,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

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第4篇

關鍵詞:思想;教育;政治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3)18-268-01

思想政治學科擔負著學校德育教育的重任,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主學科。政治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靈魂,思想政治課的本質和根本要求就是對學生進行系統(tǒng)的政治思想道德素質教育,要使思想政治課從教材、備課、上課等一系列環(huán)節(jié)上都服務于德育,我在實踐中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探索:

一、牢牢把握課堂主陣地

思想政治課是學生最主要、最經(jīng)常、最大量地接受教育的基本環(huán)節(jié),是系統(tǒng)的對學生 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陣地。教師要有機結合教材的內容,有的放矢地進行德育教育,激發(fā)學生愛黨、愛國的熱情,真正發(fā)揮政治課的德育功能。當前落實十七大精神,特別要學習科學發(fā)展觀,并聯(lián)系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實際和學生的實現(xiàn)實際,密切結合改革開放和當代國際國內政治經(jīng)濟形勢,回答學生普遍關心的問題,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社會上存在的各種消極現(xiàn)象,培養(yǎng)辨別是非善惡的能力,反對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極端個人主義,把政治課上活,變政治課的“乏味”為“多味”,調動學生學習政治的積極性,指導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方法,分析社會生活中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道德現(xiàn)象,正確評價各種社會思潮。

二、改革考核制度 全方面評價學生

考試,歷來是指揮棒。改革考試方法,是實現(xiàn)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的重要一環(huán),因此,我摒棄傳統(tǒng)的考試方法,首先對考試作了改革,把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實行三七開打分,既考學生的“應知”,更看學生行動上做得怎樣,如分成“升旗儀式要立正”、“不吃零食不亂拋”、“尊敬老師有禮貌”、“讀報自修要安靜”若干個細則進行考核,與爭創(chuàng)文明班活動結合起來,以平時考核為主,由學生、任課老師和班主任三方面共同討論評定,促進班集體建設。

三、把課堂教學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

思想政治課的性質、任務決定了思想政治課教學是一個知行統(tǒng)一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責任在于引起學生的興趣,喚起道德需要形成道德認識樹立道德觀念轉化道德行為,最終由學生自己完成知、情、意、行的轉化。只有通過教學使學生對真理的認識深深印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形成他個人的觀點,并同他的意志融合起來,在他的活動行為方式以及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中表現(xiàn)出來,才真正實現(xiàn)了由知到行的轉化。

通過參觀訪問、社會調查、公益活動、社會服務等活動,讓學生較直觀具體地進行新舊社會對比,改革開放前后對比,讓學生較自然地得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發(fā)展中國”,從而增強中學生對社會主義的情感,了解社會,學習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增強對國家的責任感。

四、多種形式搞好思想品德教育

“情”是指社會主義思想道德情感,是人們以一定的思想道德標志在評價自己或別人的思想行為時所產(chǎn)生的一種情感體驗,它是形成和發(fā)展社會主義思想道德的動力。因此,我們可以充分利用的思想政治教材和重大的國內外時事,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在思想情感上受到震動,引導學生通過情景的體驗,接受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的熏陶,從而潛移默化的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達到成功教學的目的。在課堂內,我結合教材內容,盡量利用掛圖、插圖、盡量利用電腦、電視、幻燈、錄音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來創(chuàng)設良好的教學情境,以真摯的感情講解。在課外,我配合學校搞好黑板報、廣播、櫥窗宣傳,在公共場所懸掛領袖人物和英雄人物、科學家畫像及名言警句、格言等,讓每一個墻面都說話。

五、提高自身素質 重視言傳身教

思想品德教育的成功,不僅靠理論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更要靠人格的力量。它是靠教育者長期工作和言行在受教育者心目中留下的感情和印象積累而成的,即為人師表。因此,思想政治課老師首先要努力完善自己,這是搞好思想品德素質教育的關鍵。

首先要愛崗敬業(yè),對學生要滿腔熱情、滿懷希望,嚴謹施教,精心育人,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智慧無私地奉獻給學生。

其次,政治教師要善于表達真情,要給學生一個“好心腸”,也要給學生一個“好榜樣”,教師在敘事達理時,能激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在頌揚良好的道德行為時,能喚起學生敬仰之情;在鞭撻不道德行為時,能激起學生憤慨之情。這樣對學生動之以情、啟之以思、曉之以理,再導之以行。

思想道德教育范文第5篇

關鍵詞:學生管理思想道德教育學習生活課外生活

實踐使我們深深認識到,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創(chuàng)新。對于每個大學生來說,大學是一個嶄新的環(huán)境,是一個與過去中學,小學有重大不同的場所,學習生活、人際交往等方面都發(fā)生了急劇變化。在這種狀況下,部分學生會在不同方面發(fā)生不同程度的變化。如果不進行及時的了解分析,指出具體的解決方法,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學習進步,而且還可能影響他們的身心發(fā)展。因此,要通過大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和課外生活三個方面做細致的了解,才能更有助于管理工作的開展。

一、加強思想道德教育對開展學生管理工作有重要意義

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關鍵。學校是進行系統(tǒng)教育的重要陣地。學校的思想道德教育不能單純停留在課堂講授知識上,而是必須采取豐富多彩的形式和手段,通過感化、熏陶等各種途徑,春風化雨,潤物無聲,使大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觀念和行為習慣。教育并不是填鴨式的知識灌輸,也不是簡單的道德說教。教育要拋磚引玉,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因此,在學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首先要通過提高學生的認識,幫助他們形成明確識別善惡美丑的能力,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起點和基礎。同時,還要通過各種課內課外活動,陶冶他們的情感,鍛煉他們的意志,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信念,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此外,要對大學生進行榮辱觀教育。應當積極引導大學生自覺地養(yǎng)成自律自省的意識和知恥改過的觀念,勇于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為,明確辨別是非榮辱,自覺加強自我約束,使優(yōu)良思想道德觀念的培養(yǎng)成為他們主動的人生追求?倳浱岢龅摹鞍藰s八恥”重要論述,明確了中國最基本的價值取向和行為準則,在本質上是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標、內容和要求是相統(tǒng)一的。加強對大學生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不僅關系到他們能否健康成為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人才,更關系到中華民族的未來。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在這個階段,給予他們正確的榮辱觀教育,幫助他們正確的選擇人生道路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

在中國傳統(tǒng)的教育資源中,我們也可以得到很多有意義的啟示,例如,儒家經(jīng)典《大學》開篇講到“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孟子也談到“先立乎其大者,則其小者不能奪也。此為大人而已矣。”(《孟子·告子章句上》)。本末的次序,價值的高低不能不分辨。馮友蘭先生在《中國哲學簡史》第一章里講到“有各種的人。對于每一種人,都有那一種人所可能有的最高的成就。例如從事于實際政治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為大政治家。從事于藝術的人,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為大藝術家。人員有各種,但各種的人都是人。專就一個人是人說,所可能有的最高成就是成為什么呢?照中國哲學家們說,那就是成為圣人”。對于當代的大學生管理工作也必須堅持德育為首,扎實推進大學生思想教育工作。固然學問無大小,真理也無大小,但卻有本末。

二、規(guī)范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是學生工作者的重要職責

學習是學生的主要任務,也是大學生生活的主旋律。大學生的學習具有多樣性,不僅僅是學習知識,而且要掌握科學知識的形成過程、科學研究的方法,還要隨時注意了解自己所學專業(yè)學科發(fā)展的動態(tài)。讓每個大學生盡快進入角色并更好的適應大學生活,是我們每一個學生工作者的職責。

一些學生在進入大學后,在相對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整個人都松懈下來,整天無所事事,缺乏自制性、主動性和積極性,導致學習上倦怠、生活上懶散、精神上空虛消沉,自我要求降低,獨立自主能力差,種種不良習慣給大學生管理工作帶來很大的阻力。因此,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習慣的培養(yǎng)要從入校時就抓起。

新生入學,學?梢越M織學習經(jīng)驗交流會,讓高年級的優(yōu)秀學生、考上研究生的同學以及優(yōu)秀學生黨員等向新生介紹正確的學習方法、怎樣安排大學生活、如何確立明確的學習目標;也可以聯(lián)系、組織往屆畢業(yè)生中的優(yōu)秀分子進行現(xiàn)身說法,介紹學校專業(yè)是他們日后事業(yè)成功的基礎和奠基石,介紹專業(yè)人士的成功事跡,使新生建立起良好的職業(yè)印象,為今后的專業(yè)學習樹立好榜樣,增強學習動力。

學生管理還必須以教學工作為中心,以嚴格管理為核心。班主任、輔導員應該經(jīng)常查課、記考勤、定期開班會、講評學習情況、進行考前紀律教育、考后及時總結等,促使學生重視學習,教育學生珍惜大學時光,任何時候都應該把學習放在首位。學生有了學習壓倒一切的觀點,動力有了,主動性就出來了。同時,要幫助學生樹立自主學習、勤奮學習、全面學習和終身學習的信念,這將是他們在大學里所收獲的畢身財富。

三、豐富多彩的課外生活,對大學生管理工作有重要輔助作用

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方式,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引導學生適應社會、促進學生成才就業(yè)等方面發(fā)揮著重要作用,是新形勢下有效凝聚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組織動員方式。課外活動作為高校校園文化和隱性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有效手段,是實現(xiàn)高校人才培養(yǎng)不可或缺的途徑。

1.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

我們知道,近代工業(yè)文明以來,人完全從自身出發(fā)對自然界作主體性價值判斷,用工具理性宰制性的支配自然、征服自然、掠奪自然,造成人與自然關系的緊張,甚至導致了生態(tài)災難。人生活在人的世界里,但人的世界正好是人欲和物欲的集合,實際上也是技術的集合,因為技術是實現(xiàn)欲而獲得物的手段。將自然的對象化本是近代工業(yè)文明的產(chǎn)物,大力發(fā)展我國經(jīng)濟無疑需要大量專門技術人才,但是如果我們片面理解這種專門化、技術化,這也會造成教育本身的工具化、技術化,進而會導致人的片面化甚至異化。由于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誤解而導致的對根植這種關系之中的教育的誤解,當前我國社會中有些機構和家長對于下一代的教育,特別是對于當前大學生的教育付諸實踐就是浮躁淺顯、急功近利的行為,其結果必然是導致教育的異化。教育背離了初衷,教育就是教技術,學習也就僅僅是學技術,教育本身也被技術化。這樣的教育就會和科舉無二,教育培育出來的多是死讀書的書呆子和見利忘義的偽君子。原初的豐富性被逐漸片面化、工具化。物失去了物自身,而人也失去了人自身。因此,我們一定要清醒的認識到教育和學習的這種工具化、技術化傾向的危害,要及時防范與糾偏。

如果大學生沒有健全的人格,諸如外在于人的道德教育、心理輔導之類也只能治標,不能治本。因此可以結合諸如學生的專業(yè)特色,現(xiàn)實問題或國內外重大事件等,舉辦專題講座、辯論會、征文、座談會、讀書活動、演講比賽、文藝演出、技能大賽、創(chuàng)業(yè)設計等校園文化活動,這不僅對豐富學生業(yè)余生活有益,而且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對提高學生文化修養(yǎng)都起著重要的影響。學生通過參加這些內容涵蓋了諸如禮、樂、射、御、書、數(shù)等諸方面的活動可以達到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可以讓學生返回人性本始之善,振奮正氣。

2.開展各式各樣的學生社團組織,充分調動大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

隨著素質教育的不斷推進,高校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yǎng)問題越來越受到重視,大學生不僅僅要完善知識結構,更應該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全面提升自我,社團對學生思想上道德水平的提升起到了潛移默化的作用。一個優(yōu)秀的社團,其成員能夠通過加入社團,參與社團活動,參與社團管理等多種途徑緊密地與社團聯(lián)系在一起。剛入學的大學新生,雖然面對著從中學到大學管理方式的根本轉變,但通過參加社團的形式可以使他們由歸屬感到認同感,由認同感到榮譽感,找到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

3.開展寢室互動活動,促進大學生在良好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

加強對學生寢室的管理及規(guī)劃,有助于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的形成,樹立良好的學風。大學生寢室不僅是休息居住的場所,而且是重要的育人陣地。據(jù)有關部門調查顯示,有相當部分學生三分之二的時間是在寢室里度過的,他們不僅在此學習、休息,而且在此就餐、娛樂、交流思想。作為學生工作者應及時了解關注寢室中學生的思想動態(tài),掌握規(guī)律,指定相關措施,經(jīng)常深入寢室,組織學生開展互動活動,和他們談心,講理想,談人生,幫助他們解決學習、生活、人際關系、情感等方面的難題,讓學生感到親人般的關懷和溫暖無時不在,使大學生在良好環(huán)境下健康成長。

四、結束語

實踐證明,思想教育、學習生活、課外生活三個方面“三管齊下”有益于營造和諧的校園氣氛,創(chuàng)建全面發(fā)展的育人環(huán)境,使大學生在大學生活中視野得到開拓,知識得到延伸,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實,道德境界得到升華,一言以蔽之,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全面的提高。

參考文獻

[1]朱熹.《四書章句集注》[M].中華書局1983年版.

[2]李澤厚.《美學三書》[M].天津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