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教學故事(精選5篇)
小學語文教學故事范文第1篇
一、運用現(xiàn)代媒體,構建故事情境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是活潑好動,好奇心強,但自控能力較弱。他們往往很容易對某一事物產生興趣,但時間一久,如果缺乏變化,他們的興趣就會消失,注意就會轉移。所以,教師的教學方式的新穎性和趣味性是促使孩子們始終保持濃厚學習興趣的關鍵。在教學中,我嘗試用更多的方法將故事的趣味性和形象性表現(xiàn)出來,如將聲影像結合起來,讓學生從聽覺、視覺上得到啟發(fā),吸引學生專注課堂,讓學生進入教師布置的故事情境,這樣的方式會極大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例如,《司馬光》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完全可以用“聲影像結合,構建故事情境”的方式來引導學生進行學習。首先,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文朗讀一遍,知道故事的概況,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以“你知道當時的場景是怎么樣的嗎?”為引導,讓學生進行故事場景的想象。其次,教師在學生進行適當?shù)南胂笾,開始播放事先準備好的影片,讓學生在看動畫片的過程中,不斷地結合課文,對接下來要發(fā)生的事進行“預測”,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進入故事的語境。同時,教師可以提問:“如果你是司馬光,看到小朋友掉進水缸里,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以問題讓學生產生“移情”,讓學生產生深入其境的故事感。
二、運用學生表演,提煉故事梗概
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要善于“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要對教材知識進行教學重組和整合,積極合理地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表演欲望都很強烈,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將這一心理特點結合故事性教材,有機地把課文內容提煉出一個故事梗概,或是把課文的重要情節(jié)編排成一個適合小學生表演的小劇目,讓部分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其余學生作為小評委來評判及分析表演者是否把故事人物表演好,哪里有待改進。
例如,《狐貍和烏鴉》一課的角色扮演中,有些同學指出狐貍表演者沒有把狐貍的狡猾性格表演好,還有同學覺得“狐貍”在對“烏鴉”說奉承話的時候,語氣不夠生動,“烏鴉”找到一片肉后炫耀自己時的表情、動作不夠驕傲自大等等。這些學生們通過表演以及討論后得出的意見,都極大程度上體現(xiàn)了故事表演教學的重要作用。通過表演把學生真實地融合在故事里,讓學生們身臨其境,更加深刻地體會到故事人物的性格,繼而討論、分析人物,開發(fā)小學生對故事內容的分析思維,在實踐中學會如何發(fā)掘故事梗概,也在不知不覺中領略到故事所要表達的主旨大意,達到了教育目的。
三、運用文本空白,開發(fā)故事資源
教材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工具,也是小學生接觸語文、認識世界的主要工具。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的開放性和彈性的特點,為語文教師的創(chuàng)造性與個性化教學和學生主動探究性學習,開拓了更廣闊的天地。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故事性教學設計時,應該緊緊地圍繞教材進行,在原有教學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科學的拓展延伸,將文本的“空白”進行放大,提取最精華的內容。
在平常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積極主動地借課文的圖景,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教學中的樂學因素,將看圖與看故事結合起來,以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低年級學生課堂注意力不集中的難點。例如,《烏鴉喝水》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在導入階段播放《放小鳥》故事情節(jié)后,結合文章主題出示以“鳥”為主題的教學,這樣就可以幫助學生將文本知識串聯(lián)起來,增強記憶。這時,教師可以先“出其不意”通過圖片展示,輔以故事闡述的方式,向學生提出問題:“烏鴉怎么才能喝到水呢?請大家?guī)托貘f出個好主意!蓖ㄟ^這樣的故事講述和問題提出,讓故事性課堂教學更具神秘性和啟發(fā)性,這樣更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語文教學故事范文第2篇
一、理清寓言文意,理解故事內容
小學階段有很多耳熟能詳?shù)脑⒀怨适抡n文,例如《井底之蛙》《亡羊補牢》等,寓言故事通常是通過虛構的故事或擬人化的自然物來說明道理。因此,教師在進行寓言故事教學時,應該讓學生了解這則故事所講的內容,理清故事的情節(jié),并指導學生通過聯(lián)系上下文意思或查字典的方法來理解某個字詞的意思,以真正理解故事的內容。例如《亡羊補牢》這則寓言故事中,“亡”字所表達的意思與現(xiàn)代漢語詞意有很大的區(qū)別,所以,課堂上教師要指導學生理解重點和難點字詞的意思,掌握整個故事所要表達的生活哲理,讓學生領悟“后悔”和“接受”的真正含義,引導學生就此故事展開討論,假設類似情境,讓學生思考自己將會如何應對,從而學會舉一反三。另外教師可以啟發(fā)學生自己組織語言將故事講述出來,在學習《亡羊補牢》課文時,教師還可以讓學生分角色來演繹對話部分,這樣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記憶,又助于學生理清故事的情節(jié),掌握故事的真正寓意。
二、聯(lián)系生活實際,領悟生活哲理
小學語文教材里的寓言故事大多篇幅短小,但是幾乎每則寓言都為我們講述了一個生動有趣且情節(jié)富有變化的故事,語言精辟、簡潔易于朗誦,并且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同時,寓言中的動植物都是用人格化的手法進行描繪和刻畫,使得整個文章的內容豐富而新奇,因此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也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對故事寓意的理解和感悟也是寓言教學的一大重點內容,教師在寓言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故事激感,結合生活實際自主領悟故事的寓意。如在《烏鴉喝水》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提問:“小朋友們在平時生活中有沒有遇到過難題?你們又是怎樣解決問題的?”通過提問,讓學生學會聯(lián)系生活列舉身邊的事例,更好地理解故事所要傳達的道理,讓學生懂得思考生活,學以致用。學完寓言故事后,教師可以假設某些生活情境,并引導學生思考如果是自己遇到這樣的生活問題將會如何應對,加強師生交流,這樣學生不僅學會了課本的知識,還將課堂延伸到了課外,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為了使寓言中的教學寓意更為深刻,教師在教學時就要多聯(lián)系實際生活,引導學生對寓言故事中的形象進行認真感受。同時將故事中的形象與實際中的具體形象真是結合,從而使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寓言中所描繪的場景,及其所要刻畫的形象,深入了解故事所要表達的寓意。
三、延伸課外教材,擴大知識視野
除了學習語文課本上的寓言故事外,教師還應根據學生的學習水平推薦課外寓言作品,讓學生更多地學習中外寓言故事,例如,可以推薦《中外寓言名著故事精品》《伊索寓言》或是成語故事和歷史故事等,并要求學生每周至少閱讀兩到三篇寓言故事,利用課余時間與同學分享自己覺得有趣的寓言故事,這樣有利于擴大學生的閱讀面,提高其語文素養(yǎng)。另外機智、滑稽、富有諷刺意義的寓言故事可以把學生帶入一個充滿想象的世界,是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作能力的良好契機。因此,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對開拓學生的思路很有幫助。由于寓言故事的寓意通常是深刻且多面的,語言簡練,還有一些寓言只講故事卻不明說道理,故事結尾還給學生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讓學生自己品味和感悟。所以,教師在寓言教學過程中要激發(fā)學生的無限想象力,并引導學生根據故事的情節(jié)特征續(xù)寫故事,也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想象改編、仿寫寓言故事。例如在《狼和小羊》的故事里作者沒有說明小羊的最后命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利用這一點藝術空白,以“小羊得救”為題,自由發(fā)揮續(xù)寫結局,以此來提高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
四、理解作者意圖,掌握寓言特點
寓言故事是常見的一種文學體裁,在形式上,寓言故事的語言精辟簡潔,具有很強的概括性,篇幅短小而結構嚴謹,是一種簡短的敘事性文學作品。寓言故事中的動物和植物都被賦予了人類的思想感情和善惡觀,故事蘊涵著豐富深刻的生活哲理。寓言故事把諷刺對象的內在本質充分揭露出來,讓學生在嘲笑故事里丑角滑稽可笑的同時,領悟到真正的生活哲理。例如《揠苗助長》這一寓言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擔憂禾苗長不高的宋國人,為了讓禾苗快快長高而將禾苗往上拔,結果導致禾苗都枯萎了,這故事告訴我們,客觀事物的發(fā)展自有它的規(guī)律,不要急于求成,否則,只能適得其反,對我們的生活有著很好的啟示作用。另外,寓言故事在長期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斷使用擬人、象征和夸張等文學表現(xiàn)方法,增加了文學色彩,使得故事情節(jié)更加富有趣味性與曲折性。寓言故事以其短小精悍的篇幅、夸張有趣的情節(jié)與豐富的哲理性深受小學生的喜愛,寓言故事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一種文學題材,對教導學生寫作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除此之外,教師要注意引導學生學會區(qū)別寓言與童話,它們有著相似之處但也有著很大的不同。童話的故事極富幻想色彩,對大自然的事物進行人格化,以物擬人,妙趣橫生,而寓言則多源于現(xiàn)實,故事內容多是反映人們對生活的看法,或者對某些社會現(xiàn)象的批判和對某種人的諷刺和箴戒,雖是虛構的故事,但卻能詮釋深刻的生活哲理,更容易為人所接受。
五、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鼓勵發(fā)散思維
以往教師在進行寓言故事的教學時,往往都是按照首先分析教學思路,然后再按照相關的教學參考書將寓言中所揭示的寓意傳授給學生。這種教學模式相對片面,且具有較高的模式化成分,嚴重影響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也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水平。小學語文教學中寓言故事的加入是符合學生小學階段的心理特點以及發(fā)展特點的。將語言故事融入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陶冶學生的情操,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秀的品質。如“羊羔跪乳”“烏鴉反哺”等,都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感恩的品質。為此,教師在對學生進行寓言教學時要進行創(chuàng)新型教學,重視對學生發(fā)散性思維的培養(yǎng)。由于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強,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要針對學生的這一特點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判斷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等,鼓勵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學習。如在將《八仙過!返纳裨捁适聲r,由于電視劇以及口口相傳的故事中都會有所涉及,學生也會有一定的了解。為此在課上的時候,教師就可以隨機將學生分為8人一組,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力對課文中的情節(jié)以及根據自己的現(xiàn)象設計一段情節(jié)進行表演,從而活躍課堂氣氛,也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小學語文教學故事范文第3篇
關鍵詞:教育戲;童話故事;實施路徑
一、教育戲劇的概念
“教育戲劇”起源于法國思想家盧梭的兩個教育理念:“在實踐中學習”和“在戲劇實踐中學習”,它區(qū)別于傳統(tǒng)概念的“戲劇教育”!皯騽〗逃笔菍騽∑占昂屯ㄗR的一種專才教育,而“教育戲劇”是將戲劇元素引入教學活動,以戲劇作為一種手段,通過即興表演、游戲、想象、語言表達等方式,使教學活動更加豐富多彩,讓學習對象在戲劇實踐中達到學習目標[1]。它關注的不是最終的表現(xiàn)效果,而是看重學生參與和體驗的過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通過體驗和模仿用心感受文本。
二、將戲劇應用于童話故事教育的合理性
(一)故事性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教育戲劇并不適用于所有的文本。若是沒有一個完整的故事作為依托,單純的通過游戲、參與活動等方式,反而會顯得課堂秩序雜亂且學生無法學到真正有營養(yǎng)的東西。而童話故事恰好是有一個完整的故事載體的,而且其中源于現(xiàn)實又高于現(xiàn)實的人物設置、情節(jié)安排通過戲劇的方式呈現(xiàn)更能集中小學低段學生的注意力,吸引他們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童話中高度的幻想、扣人心弦的故事情節(jié)滿足了兒童的好奇心,他們會將自身代入故事情節(jié)中,想像自己是里面的人物,經歷著他們所經歷的奇聞趣事[2]。很多孩子在小時候都幻想自己是白雪公主,反感惡毒的巫婆、自私的后媽,這個時候他們會有極強的表現(xiàn)欲,在呈現(xiàn)故事的情節(jié)的同時,對善惡、是非、美丑有了自己的思考。
(二)直觀性對于小學低段的孩子,相比于文本內容的解讀,真實的呈現(xiàn)更能引起他們的興趣。皮亞杰在研究兒童思維過程中發(fā)現(xiàn),小學低段的孩子還存在“泛靈心理”,童話故事中經常運用“擬人化”的手段,極度夸張的將大樹、太陽,甚至是房子、道具等物都看作是可以活靈活現(xiàn)的交流溝通的。這一點與兒童的心理十分契合。將萬物人格化時,教育戲劇便有了用武之地,通過安排學生扮演各個角色,其中包括有生命、無生命、能自由活動、無法自由活動的角色。學生通過扮演、游戲等方式將自身代入具體角色參與互動,使他們能夠游刃有余的在真實自我和虛擬角色之間切換多角度的看待問題、更深入的理解文章內容、明辨善惡美丑,潛移默化中也成為他們價值觀的一部分。
(三)完整性長期以來,中國國內的教育都過分關注智育,而忽略了德育、美育,應試教育培養(yǎng)了一批批“行動的書柜”,“滿腹經綸”又毫無創(chuàng)造力。我們不能完全否認應試教育的價值,因為它確實創(chuàng)造了許多各行各業(yè)的人才,促進了中國的迅猛發(fā)展。但是,小學階段是學生身體的發(fā)育期和人格的完善期,他們仿佛是一顆種子,充滿了無限的可能性,我們應該通過各種方式激發(fā)潛能,保護他們的好奇心。盧梭的“自然教育論”提到: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年紀輕輕的博士和老態(tài)龍鐘的兒童。將戲劇引入童話故事,學生的表演是對文本內容充分了解的結果,這確保了他們對文本內容的理解[3];同時,語文是一門應用性極強的學科,將所學用于實踐,用自己的體態(tài)和語言展現(xiàn)自己的思想,這與語文學習并不沖突。通過專注、肢體動作、想像、合作方式,積累了語言學習的經驗,提高了審美情趣,鍛煉了問題解決能力,增強了表現(xiàn)自我的自信心。
三、戲劇在小學語文童話故事中的實施路徑
教育戲劇在各個學科中的運用中都有不同的方法,而不能以偏概全的說明每種方法的優(yōu)劣,只要運用得當,就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若是生搬硬套,單純的為了使用某種方法而運用教育戲劇,效果便大打折扣甚至,甚至適得其反。結合童話故事和教育戲劇各種方法的特點,情景模擬、角色扮演、動靜結合、小組討論這幾種方法是適用于童話故事教育的。
(一)模擬情境在課堂的開始階段,老師可以通過語言、肢體動作或者運用道具等形式將學生代入一個虛幻的童話世界[4]。比如,在上《賣火柴的小女孩》一文時,老師可以先詢問同學們的大年夜是如何度過的,同學們會紛紛說“吃年夜飯”“放煙花”“看春晚”等等,這時,教師在表達共鳴的同時可以將話風一轉,說:“西方國家的圣誕夜就像是我們的大年夜一樣,應該是充滿溫暖和幸福的,可是今天,我們要走進一位遠在丹麥的小女孩的世界,在寒冷的大年夜,無家可歸,赤著頭、赤著腳,又冷又餓,不敢回家,瑟縮在街頭賣火柴,同學們,這位小女孩會遇到什么事情呢?”通過這樣一個開場白,老師將學生的思維帶領到了一個寒冷的圣誕夜,同學們的思維聚焦在了這個無家可歸的小女孩身上,奠定了整個課堂的基調,激發(fā)了小學生的求知欲,使學生帶著疑問,帶著好奇,進入到課文的學習。
(二)角色扮演角色扮演是學生投入到別人的角色世界中,在模擬過程中經歷生活,體驗社會與生活環(huán)境,從角色的形態(tài)、內心世界,反觀自我、認識自我和體驗自我。一個角色的扮演,是學生充分了解角色的形象、心理后結合自己的理解的外顯。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大膽的表現(xiàn)自己,并鍛煉自己的團隊合作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到學生的思想以及對角色的理解,并加以引導。小學低段年級的學生還十分好動,部分同學可能還做不到一節(jié)課40分鐘十分輕松的坐在座位上好好聽課。即使是坐住了,后半節(jié)課的注意力也不集中,這時,運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參與,能夠提高整堂課的教學效率。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不需要一板一眼將文本當作劇本,師生都可發(fā)揮一定的想象力,加入一些主觀元素。比如:《皇帝的新裝》中,小孩識破皇帝沒有穿衣服卻聽到周圍人的贊美聲時,它一定由許多疑惑的申請和復雜的心理活動,而皇帝這時的神情動作也有微妙的變化,這些都可以發(fā)揮一定的想象空間自如的表現(xiàn)出來。童話的結尾總是留給人們很多想象的空間,在最后,可以引導學生發(fā)揮充分的想象,進行續(xù)編續(xù)演,這加深的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豐富了想象力,增強了同伴之間的凝聚力。
(三)定格通過播放器的暫停功能,將生活面貌凝固。師生互動、參與表演、游戲等都是“動”的環(huán)節(jié),身心同時參與可以加深理解,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但若是整堂課都是以這種方式進行,不僅會使課堂秩序混亂,而且會不知不覺中偏離課堂主題。這時,我們需要采取一些“靜”的措施。當需要學生發(fā)揮無限遐想的時候,可以暫時停止一些講解,讓他們自己思考和想像,亦或是當故事達到比較深的層次,需要我們思索的時候,我們可以將幻燈片的放映固定在一張圖片上,通過圖片,進行解讀。
(四)思路追蹤思路追蹤是一種在扮演或定格時向角色提問的手法。學生在進行角色扮演時,教師進行啟發(fā)性的提問,使扮演者之間的觀點和想法能夠表達出來,從而使學生加深對于角色和故事情節(jié)的理解。借此,學生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鍛煉自己的思維的清晰度、辯證的看待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教育戲劇已經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各個方法都有其相應的適用范圍,教師應該根據文本慎重選擇。教育戲劇的目的是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多元化的能力,教育戲劇應用于童話故事中,對于課堂氣氛的渲染,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增強有著十分顯著的作用。在童話故事中加入戲劇色彩,其有趣的故事、生動的語言、高度的幻想會深得兒童的喜愛,真正做到“做中學”,使學生好學、樂學。
參考文獻:
[1]易蕾.論童話在小學戲劇教育中的應用[D].上海戲劇學院2023年10-15.
[2]賈飛雪.具身認知下小學語文戲劇教育法的行動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23年11-14.
[3]劉建梅.教育戲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現(xiàn)狀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23年18-20.
小學語文教學故事范文第4篇
關鍵詞:平等;信心;鼓勵
筆者是一個教齡不長的年輕教師。在自己上學的時候,很反感老師偏向所謂的好學生,對差生置之不理,甚至是橫挑鼻子豎挑眼。等到自己當了老師,一直在心里告誡自己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直堅持用平等的態(tài)度對待每一個積極上進的學生,不論他們成績好壞。
一、小C的故事
剛開學的時候就發(fā)現(xiàn)班級里有個女生個子特別矮小,紅紅的臉,模樣很乖,總扎著兩個小辮子,她就是小C。在還不了解大家的語文水平的時候,筆者提問過她幾次。每次叫她起來,她總是在那里低著頭像犯了錯樣兒地站著,一聲也不吱。幾次小測驗她都幾乎交了白卷。找她出來談過話,她還是低著頭,半天才聲音小小地說了句“我不會”。班里還有那么多積極上進的學生要管。慢慢地,不自覺間,忽視了她,上課很少再提問她。
一次,小C的媽媽來學校給她請假,才知道她是因為患有先天性心臟病才長得那么小。筆者又開始不自覺地關注起她來。下課的時候從沒人跟她走在一起。操場上沒人跟她一起玩。她總是一個人在角落里踢石頭,像只掉隊的小雁。一次在課堂上,無意中引出了丑小鴨的故事,筆者趁機說到大家不能以貌取人。我們這個大家庭中的每一個人都不能掉隊。我們應該把每一個成員都當成我們的朋友。慢慢地,發(fā)現(xiàn)有人和她一起走了。一天我看見小C在操場上和朋友高興地追逐笑鬧。當天就在日記本中提醒她跑跳不利于她的身體。筆者知道她太高興自己有了朋友又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身體不好,怕剛交到的朋友會離她而去。在講《羚羊木雕》的時候,我們搞了分角色朗讀課文活動。那些課堂上的活躍分子都爭搶著要讀主角“我”,我看了小C一眼,她還是一如既往地低著頭。我破天荒頭一次沒有提問那些爭先恐后的學生。我點了小C的名字,讓她來讀主角“我”。同學們吃了一驚,小C也吃了一驚。她慢慢地站起來,看著我面有難色。我鼓勵地笑笑,沒有解釋。把所有的角色都安排好后,給大家時間準備。我走到小C的身邊小聲說“你一定能讀好”,并教給她一些朗讀的方法。她那細小低微的聲音正適合體現(xiàn)”我”委屈傷心的情緒,再加上她的努力,課文讀完之后,不用我評,大家都說小C讀得最好,并自發(fā)得用掌聲來贊美她。之后的一次作文中,她寫出了自己的經歷和心聲。她說自己因為得了心臟病,一直都比同齡人長得矮。同學們因此給她取外號嘲笑她。她因此更加自卑了,自我封閉起來,之前因為治病她耽誤了很多的學習時間,成績總比別人差一些,短時間內努力沒有效果,她就失去了學習的信心。她在作文中寫到我像她的媽媽一樣給她關心,幫助她走出了自卑。她的改變很多人都有功勞。她能打開心門是最讓我高興的。
二、小A的故事
初一剛開學沒幾天,班里的面孔還大多都陌生,筆者卻先認識了小A。他上課動作很大地伸懶腰,和其他同學對視而笑,說閑話,接話茬。找他到辦公室談談,他美滋滋滿臉笑容地就來了,仿佛是來接受獎賞的,跟他講講道理,他口頭上表示要改,但看他那漂移不定的眼神和一直沒變的笑容,可見,這番教育,效果不會太好。后來聽說他在自習課上尤為“猖狂”,自己不學習還帶頭在班級里講閑話,大聲唱歌大聲笑,無視自習課紀律。班主任老師軟硬兼施好算讓他在各科課堂上收斂了很多,但他的態(tài)度依舊不端正,嬉皮笑臉的模樣讓人生厭。聽說他在讀小學低年級時學習成績不錯,看起來他也是個聰明的孩子,不像品質不好。為什么現(xiàn)在是這樣的狀態(tài)?后從他班主任那里得知,他父母在他讀小學中年級時離婚了。他被判給媽媽。媽媽不久再婚。最近又生了個男孩。父母離婚給他的打擊很大,加上母親再婚生子對他疏于管教,爸爸又在遙遠的青島上班,有時一年也見不到一次面。沒有了家庭的幸福,小A開始自暴自棄。他不聽講不寫作業(yè),經常幾天也不回家,在學校里他總想通過不遵守紀律引起老師的注意。 小A雖然不愛學習,但開學以來作業(yè)一直堅持交上來,作業(yè)內容質量可能保證不了,但字跡一定是持久不變地工整。
每天收上來的日記,小A總寫得那么應付,三言兩語,都是關于今天上了什么課天氣很好之類。有一天,他在日記中寫道:我多么盼望放假!這樣我就又可以到青島,去爸爸那里玩了!筆者在他那天的日記評語中問道:青島有什么好玩?本沒希望得到他的回答。沒想到第二天他的日記是滿滿的一頁。他詳細地描述了青島的海,公園等很多很多玩的地方。之后的一天,在班里說到從不了解青島,在日記中看到一位同學的詳細介紹,真想馬上去青島看看啊。說到這里,找尋到小A的目光,我們倆像朋友樣地默契一笑。
小學語文教學故事范文第5篇
一、通過故事寓教于樂,提升小學生學習興趣
在進行對小學生故事素養(yǎng)的培訓過程中,關鍵是讓學生具有著進行語文知識學習的興趣,讓小學生在進行故事思考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語文思維能力。但是,由于小學生具有著年齡相對較小,注意力難以集中的特點,這就導致小學生在進行“故事素養(yǎng)”凝練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走神的情況,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控制好課堂氛圍,拿捏好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故事素養(yǎng)”。
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在進行新字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小學生自主學習語文知識的興趣,可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具體的結合漢字的發(fā)展歷程,通過講述故事來提升學生對于新的語文知識的學習興趣。并結合“倉頡造字”的故事來告知小學生字體的發(fā)展由來。為了保證教學的效果,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示范性地進行相應的故事編纂,將每一個字體的形狀和具體的小故事結合在一起。(例如,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可以編纂一些關于字體的小故事,比如“困”字的由來等)當小學生解決了這樣的問題之后,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進行相應故事性問題的自主設計,并將小學生設計的題目收集,并給與相應的評分,鼓勵小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作。
通過采用“寓教于樂”的教學方式,在教師的指引下,有利于小學生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下,充分地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并嘗試著進行對語文小故事的編纂,對于小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有著較大的提升作用。
二、通過故事督促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培養(yǎng)小學生“故事素養(yǎng)”的過程中,幫助小學生形成編纂語文小故事的學習習慣,是培養(yǎng)“故事素養(yǎng)”的最有效途徑,通過日復一日的鍛煉,小學生就會形成相應的“故事編纂思維”,在遇到相應的語文問題的過程中,就可以迅速的轉化為“故事思維”,將復雜的語文問題簡化為“故事”,提升小學生的語文解題能力。
例如,在進行小學生語文教學的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法幫助小學生形成鍛煉“故事素養(yǎng)”的學習習慣:第一,在進行小學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小學生形成認真思考的學習習慣。例如,在進行古詩詞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剛教學到;駱賓王的名詩“鵝”,小學生就可以聯(lián)想到現(xiàn)實生活中漂浮在水面上的大鵝。小學語文教師為詩詞設置相應的聯(lián)想背景,小學生就可以聯(lián)想到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古詩詞中遇到的情境,及時的將語文知識轉化為生活中的小故事;第二,在進行小學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小學生形成用心觀察的學習習慣;例如,在進行詩詞“靜夜思”的教學過程中,小學語文教師就可以講述詩人李白的故事,讓學生充分的聯(lián)想到李白灑脫不羈的形象,又和課文中李白惆悵的形象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充分的理解到“不同時間、不同地點”對于詩人思想的轉變,當學生充分的了解之后,就可以充分的了解到蘊含在語文知識背后的故事背景;第三,在進行小學生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幫助小學生形成規(guī)范學習的學習習慣。例如,在進行小學語文的古詩詞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列舉古人因為背誦錯誤詩詞而貽笑大方的故事,幫助小學生形成規(guī)范性語文學習的素養(yǎng)。
通過幫助小學生形成規(guī)范性的學習習慣,有助于小學生“故事素養(yǎng)”在規(guī)范的范圍內成長,不與傳統(tǒng)的語文思維的嚴謹性發(fā)生沖突,最終成為促進小學生語文能力提升的一大助力。
三、通過故事讓學生了解到進行學習的積極意義
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小學生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進而幫助小學生形成語文思維,將語文思維真正的轉化成為實踐應用的有力手段。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故事素養(yǎng)”就是將語文知識學以致用的初步形式。只有在進行語文教學的過程中,真正的將語文知識和生活中的知識緊密的結合在一起,才能夠讓小學生在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過程中,豐富自己的聯(lián)想,將語文知識轉化成為和現(xiàn)實知識緊密結合能力。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