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萬鑿 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渾不怕 一作:全不怕)
《石灰吟》譯文
石灰石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氣節(jié)留在人世間。
《石灰吟》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
千、萬:虛詞,形容很多。
錘:錘打。
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閑:*常,輕松。
渾:全。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人間:人世間。
《石灰吟》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創(chuàng)作背景
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jīng)過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于謙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jù)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閱讀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1)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萬鑿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全不怕一作:渾不怕)
譯文
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世間。
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渾:全。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ㄒ蛔鳎呵уN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ㄒ蛔鳎悍酃撬樯砣幌/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石灰石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氣節(jié)留在人世間。
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
千、萬:虛詞,形容很多。
錘:錘打。
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閑:*常,輕松。
渾:全。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3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翻譯
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世間。
注釋
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
萬:虛詞,形容很多。
錘:錘打。
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閑:*常,輕松。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作者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創(chuàng)作背景
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jīng)過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jù)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4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翻譯
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世間。
注釋
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
萬:虛詞,形容很多。
錘:錘打。
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
若:好像、好似;
等閑:*常,輕松。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
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作者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創(chuàng)作背景
相傳有一天,于謙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jīng)過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深有感觸,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據(jù)說此時于謙的才十二歲,他寫下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日后的人生追求。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5
石灰吟
于謙〔明代〕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萬鑿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渾不怕一作:全不怕)
譯文
石灰石經(jīng)過千錘萬鑿才得以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氣節(jié)留在人世間。
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渾:全。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潔燒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燒喻,詠石灰即是詠燒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保斎皇侵笩裏捠沂。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自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燒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于謙
于謙(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號節(jié)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起為兵部侍郎。土木堡之變后英宗被俘,郕王朱祁鈺監(jiān)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郕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zhàn),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wù),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6
原文:
[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萬鑿一作:萬擊)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全不怕一作:渾不怕)
譯文
經(jīng)過千錘萬鑿從深山里開采出來的石頭,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高尚的節(jié)操留在人世間。
注釋
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渾:全。
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全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7
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古詩簡介
《石灰吟》是明代***于謙的`一首托物言志詩。這首詠物詩,采用象征手法,字面上是詠石灰,實際借物喻人,托物寄懷,表現(xiàn)了詩人高潔的理想。整首詩筆法凝煉,一氣呵成,語言質(zhì)樸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強;尤其是作者那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和大無畏的凜然正氣更給人以啟迪和激勵。
翻譯/譯文
(石頭)只有經(jīng)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只要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偈乙鳎嘿濏炇。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谇уN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shù)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廴舻乳e: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④渾:全。
⑤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鑒賞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8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石灰吟的譯文是什么
。ㄊ沂┲挥薪(jīng)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4.渾:全。
5.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創(chuàng)作背景
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jīng)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于是,12歲的于謙寫下的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9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ㄒ蛔鳎呵уN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ㄊ^)只有經(jīng)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shù)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保斎皇侵笩裏捠沂。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粉身碎骨”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0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ㄒ蛔鳎呵уN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ㄊ^)只有經(jīng)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shù)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保斎皇侵笩裏捠沂。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2)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ㄒ蛔鳎呵уN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ㄒ蛔鳎悍酃撬樯砣幌/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石頭)只有經(jīng)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shù)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鑒賞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一作:千錘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一作:粉骨碎身全不惜/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ㄊ沂┲挥薪(jīng)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虛詞,形容很多。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4.渾:全。
5.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賞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烈火焚燒”,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創(chuàng)作背景
于謙從小學習刻苦,志向遠大。相傳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窯前,觀看師傅吟們煅燒石灰。只見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經(jīng)過熊熊的烈火焚燒之后,都變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觸,略加思索之后便吟出了《石灰吟》這首膾炙人口的詩篇。于是,12歲的于謙寫下的這首詩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寫照,更是他人生的追求。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3
石灰吟
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原文: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ㄒ蛔鳎呵уN萬擊出深山/千鎚萬擊出深山)
。ㄒ蛔鳎悍酃撬樯砣幌/粉身碎骨渾不怕/粉骨碎身全不怕)
譯文
。ㄊ^)只有經(jīng)過多次撞擊才能從山上開采出來。它把烈火焚燒看成**常常的事,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注釋
。1)石灰吟:贊頌石灰。吟:吟頌。指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2)千錘萬鑿:無數(shù)次的'錘擊開鑿,形容開采石灰非常艱難。千、萬:指撞擊次數(shù)多,不是實指一千一萬。錘,錘打。鑿,開鑿。
(3)若等閑:好像很*常的事情。若:好像、好似;等閑:*常,輕松。
。4)清白:指石灰潔白的本色,又比喻高尚的節(jié)操。人間:人世間。
鑒賞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傲一鸱贌,當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第三句“粉身碎骨渾不怕”!胺凵硭楣恰睒O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謙議立明景帝,親自率兵固守**,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但英宗**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3)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玉壺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烈士擊玉壺,壯心惜暮年。
三杯拂劍舞秋月,忽然高詠涕泗漣。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
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
朝天數(shù)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
西施宜笑復宜顰,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
譯文
昔者烈士擊玉壺而悲歌,以傾吐吐心之躊躇,而惜其暮年將至。而今我三杯老酒下肚,拔劍對舞秋月,碩慨高詠,想起今后的日子,不覺使人涕淚滂沱!想當年初接詔書之時,侍宴宮中,御筵上舉杯朝賀,頌揚萬乘之主,九重之內(nèi),嘲弄王公**于赤墀之上。朝見天子曾屢換飛龍之馬,手中揮舞著御賜珊瑚玉鞭。我像東方朔一樣,好像是天上的謫仙下凡,大隱于朝堂之內(nèi),而世人不識。我又像西施一樣笑顰皆宜,大得君王恩寵。而丑女們卻東施效顰,愈學愈丑。當是之時,我的得意和高興,而今日卻不同了。君王雖仍愛蛾眉之好,但無奈宮中妒女讒毀。我即使是西施一般的美人,也無法在宮中立足了。
注釋
玉壺吟:李白自創(chuàng)歌行。據(jù)《世說新語·豪爽》記載:東晉王處仲酒后常吟唱曹操《步出夏門行》中“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悲壯詩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古代供玩賞的一種器物)敲打吐痰用的玉壺,結(jié)果壺口都被敲缺了!队駢匾鳌芳匆源藶轭}。
烈士,壯士。
壯心:雄心。暮年:垂暮之年,即老年。
涕:眼淚。泗:鼻涕。漣:流不斷。兩句意為:酒后在秋月下拔劍起舞;忽然內(nèi)心憤慨,高歌淚下。
鳳凰詔:據(jù)《十六國春秋》記載:后趙武帝石虎下詔時,坐在高臺上,讓木制的鳳凰銜著詔書往下飛。后稱**的詔書為鳳詔。紫泥:甘肅武都縣的一種紫色泥,性粘,古時用以封詔書。謁(yè):朝見。稱觴(shāng):舉杯。御筵:**設(shè)的宴席。兩句意為:當初我奉詔入京朝見**,登御宴舉杯暢飲。
揄(yú)揚:贊揚。九重:這里指**居住的地方。萬乘(shèng)主:這里指唐玄宗。
謔(xuè)浪:戲謔不敬。赤墀(chí):皇宮中***臺階。青瑣:刻有連瑣花紋并涂以青色的宮門。赤墀、青瑣,指宮廷。賢:指**左右的大臣。
朝天:朝見**。飛龍馬:古時**有六個馬廄,其中飛龍廄所養(yǎng)的都是上等好馬。這里泛指宮中的良馬。敕(chì):**的詔書。敕賜:**的賞賜。珊瑚白玉鞭:用珊瑚、白玉裝飾的馬鞭。這里泛指華貴的馬鞭。
東方朔:字曼倩,西漢*原厭次(今山東惠民縣)人。漢武帝時為太中大夫,為人詼諧滑稽,善辭賦。后來關(guān)于他的傳說很多。他曾說:“古人隱居于深山,我卻認為宮殿中也可以隱居!边@里是以東方朔自喻。
大隱:舊時指隱居于朝廷。金門:又名金馬門,漢代宮門名。這里指朝廷。謫仙:下凡的神仙。李白友人賀知章曾稱他為“謫仙人”,李白很喜歡這個稱呼,常用以自稱。
嚬:通“顰”。
蛾眉:古時稱美女。這里是作者自比。
賞析
這首詩大約作于唐玄宗天寶三載(744年)供奉翰林的后期,賜金還山的前夕。朱諫曰:“按《玉壺吟》者,以篇首二字以為題,白所自為之辭也。是供奉之時,被力士、貴記讒間,將求還山之日歟?”
創(chuàng)作背景
清代劉熙載論李白的詩說:“太白詩雖若升天乘云,無所不之,然自不離本位,故放言實是法言!保ā端嚫拧肪矶┧^“不離本位”,就是指有一定的法度可尋,而不是任其橫流,漫無邊際!队駢匾鳌肪褪沁@樣一首既有奔放的氣勢,又講究法度的好詩。全詩充滿著郁勃不*之氣。按氣韻脈絡(luò)而論,詩可分為三段。
第一段共四句,主要寫憤激的外在表現(xiàn)。開頭兩句居高臨下,入手擒題,刻畫了詩人的自我形象。他壯懷激烈,孤憤難*,像東晉王敦那樣,敲擊玉壺,誦吟曹操的名篇《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傲沂俊薄ⅰ皦研摹、“暮年”三個詞都從曹詩中來,說明李白渴望建功立業(yè),這一點正與曹操相同。但他想到,曹操一生畢竟干了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yè),而自己卻至今未展素志,不覺悲從中來,憤氣郁結(jié)。三杯濁酒,已壓不住心中的悲慨,于是拔劍而起,先是對著秋月,揮劍而舞,忽又高聲吟詠,最后眼淚奪眶而出,涕泗漣漣。“忽然”兩字把詩人心頭不可自已的憤激之情寫得十分傳神。四句一氣傾瀉,至此已是盛極難繼。兵家有所謂“以正合,以奇勝”的說法。這四句正面書憤,可說是“以正合”,下面別開一途,以流轉(zhuǎn)之勢寫往事回憶,可說是“以奇勝”。
“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兩句,如異峰突起,境界頓變。詩人一掃悲憤抑郁之氣,而極寫當初奉詔**、**賜宴的隆遇。李白應(yīng)詔入京,原以為可施展抱負,因此他傾心酬主,急于披肝瀝膽,輸寫忠才!稗頁P”兩句具體描寫了他在朝廷上的作為。前一句說的是“尊主”,是贊頌**,后一句說的是“卑臣”,是嘲弄**。“朝天數(shù)換飛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形象地寫出了他受**寵信的不同尋常!帮w龍馬”是皇宮內(nèi)六廄之一飛龍廄中的寶馬。唐制:學士初入,例借飛龍馬。但“數(shù)換飛龍馬”,又賜珊瑚“白玉鞭”,則是超出常例的。以上六句字字從得意處著筆!傍P凰”兩句寫*步青云,“揄揚”兩句寫宏圖初展,“朝天”兩句寫備受寵渥。得意之態(tài),渲染得淋漓盡致。詩人騁足筆力,極寫昔日的'騰踔飛揚,正是為了襯托時下的冷落可悲,故以下便作跌勢。
“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東方朔被漢武帝視作滑稽弄臣,內(nèi)心很苦悶,曾作歌曰:“陸沉于俗,避世金馬門,宮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廬之下!保ā妒酚洝せ袀鳌罚┖笕擞小靶‰[隱陵藪,大隱隱朝市”(晉王康琚《反招隱詩》)之語。李白引東方朔以自喻,又以謫仙自命,實是出于無奈。從無限得意,到大隱金門,這驟然突變,可以看出詩人內(nèi)心是非常痛苦的!笆廊瞬蛔R”兩句,郁郁之氣,寄于言外,與開頭四句的悲憤情狀遙相接應(yīng)。以上八句為第二段,通過正反相照,詩人暗示了在京橫遭毀誣、備受打擊的不幸。忠憤節(jié)氣,負而未伸,這也許就是詩人所以要擊壺舞劍、高詠涕漣的原因。
第三段四句寫詩人自己堅貞傲岸的品格!拔魇眱删涫钦f自己執(zhí)道若一,進退裕如,或笑或顰而處之皆宜,這種態(tài)度別人效之不得。辭氣之間,隱隱流露出傲岸自信的個性特征。當然,詩人也很清楚他為什么不能施展宏圖,因而對朝廷中那些妒賢害能之輩道:“君王雖愛蛾眉好,無奈宮中妒**!”這兩句話用《離騷》旨趣,托言美人見妒,暗寓士有懷瑾握瑜而不見容于朝的意思,蘊藉含蓄,寄慨遙深。
明代詩論家徐禎卿說:“氣本尚壯,亦忌銳逸!保ā墩勊囦洝罚⿻鴳嵵魅绻晃冻研凼箽,像灌夫罵座一般,便會流于粗野褊急一路。李白這首詩豪氣縱橫而不失之粗野,悲憤難*而不流于褊急。開頭四句入手緊,起勢高,抒寫胸中憤激之狀而不作悲酸語,故壯浪恣縱,如高山瀑流,奔瀉而出,至第四句頓筆收住,如截奔馬,文氣陡然騰躍而起。第五句以“初”字回旋兜轉(zhuǎn),筆飽墨酣,以昂揚的格調(diào)極寫得意,方以為有風云際會、魚水顧合之美,筆勢又急轉(zhuǎn)直下,用“大隱金門”等語暗寫遭讒之意。最后以蛾眉見妒作結(jié),點明進讒之人,方恃寵貴盛,自己雖拂劍擊壺,慷慨悲歌,終莫奈之何。詩筆擒縱結(jié)合,亦放亦收,波瀾起伏,變化入神,文氣渾灝流轉(zhuǎn),首尾呼應(yīng)。明代詩論家徐禎卿認為,一首好詩應(yīng)該做到“氣如良駟,馳而不軼”(《談藝靈》)。李白這首詩是當之無愧的。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又號“謫仙人”,唐代偉大的浪漫**詩人,被后人譽為“詩仙”,與杜甫并稱為“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據(jù)《新唐書》記載,李白為興圣**(涼武昭王李暠)九世孫,與李唐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愛飲酒作詩,喜交友。李白深受黃老列莊思想影響,有《李太白集》傳世,詩作中多以醉時寫的,**作有《望廬山瀑布》《行路難》《蜀道難》《將進酒》《明堂賦》《早發(fā)白帝城》等多首。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4)
——游子吟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游子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注釋
游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xiāng)的游子。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形容非常微小。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guān),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
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賞析:
【評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陽所寫。作者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更覺親情可貴,于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zāi)钢姟?/p>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wù)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tài),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jié)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nèi)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薄罢l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qū)區(qū)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霸姀姆胃,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可見《游子吟》留給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左成文)
游子吟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譯文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為即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前一針針密密地縫綴,怕兒子回來得晚衣服破損。
誰說像小草那樣微弱的孝心,能報答得了像春暉普澤的慈母恩情?
注釋
游子:古代稱遠游旅居的人。吟:詩體名稱。
游子:指詩人自己,以及各個離鄉(xiāng)的游子。
臨:將要。
意恐:擔心。歸:回來,回家。
誰言:一作“難將”。言:說。寸草:小草形容非常微小。這里比喻子女。心:語義雙關(guān),既指草木的莖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報得:報答。
三春暉:春天燦爛的陽光,指慈母之恩。三春:舊稱農(nóng)歷正月為孟春,二月為仲春,三月為季春,合稱三春。暉:陽光。形容母愛如春天溫暖、和煦的陽光照耀著子女。
韻譯
慈祥的母親手里把著針線。
為將遠游的孩子趕制新衣。
臨行她忙著縫得嚴嚴實實,
是耽心孩子此去難得回歸。
誰能說象小草的那點孝心,
可報答春暉般的慈母恩惠?
賞析:
【評析】: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詩中親切真淳地吟頌了偉大的人性美——母愛。
詩的開頭兩句,所寫的人是母與子,所寫的物是線與衣,然而卻點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中間兩句集中寫慈母的動作和意態(tài),表現(xiàn)了母親對兒子的深篤之情。雖無言語,也無淚水,卻充溢著愛的純情,扣人心弦,催人淚下。最后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熾烈的情懷,對于春日般的母愛,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
全詩無華麗的詞藻,亦無巧琢雕飾,于清新流暢,淳樸素淡的語言中,飽含著濃郁醇美的詩味,情真意切,千百年來撥動多少讀者的心弦,引起萬千游子的共鳴。
《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陽所寫。作者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結(jié)束了長年的漂泊流離生活,便將母親接來住。詩人飽嘗了世態(tài)炎涼,更覺親情可貴,于是寫出這首感人至深的頌?zāi)钢姟?/p>
孟郊一生窘困潦倒,直到五十歲時才得到了一個溧陽縣尉的卑微之職。詩人自然不把這樣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詠,公務(wù)則有所廢弛,縣令就只給他半俸。本篇題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當是他居官溧陽時的作品。詩中親切而真淳地吟頌了一種普通而偉大的人性美──母愛,因而引起了無數(shù)讀者的共鳴,千百年來一直膾炙人口。
深摯的`母愛,無時無刻不在沐浴著兒女們。然而對于孟郊這位常年顛沛流離、居無定所的游子來說,最值得回憶的,莫過于母子分離的痛苦時刻了。此詩描寫的就是這種時候,慈母縫衣的普通場景,而表現(xiàn)的,卻是詩人深沉的內(nèi)心情感。開頭兩句“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實際上是兩個詞組,而不是兩個句子,這樣寫就從人到物,突出了兩件最普通的東西,寫出了母子相依為命的骨肉之情。緊接兩句寫出人的動作和意態(tài),把筆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時此刻,老母一針一線,針針線線都是這樣的細密,是怕兒子遲遲難歸,故而要把衣衫縫制得更為結(jié)實一點兒罷。其實,老人的內(nèi)心何嘗不是切盼兒子早些**歸來呢!慈母的一片深篤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細微的地方流露出來。樸素自然,親切感人。這里既沒有言語,也沒有眼淚,然而一片愛的純情從這普通常見的場景中充溢而出,撥動了每一個讀者的心弦,催人淚下,喚起普天下兒女們親切的聯(lián)想和深摯的憶念。
最后兩句,以當事者的直覺,翻出進一層的深意:“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誰言”有些刊本作“誰知”和“誰將”,其實按詩意還是作“誰言”好。詩人出以反問,意味尤為深長。這兩句是前四句的升華,通俗形象的比興,加以懸絕的對比,寄托了赤子熾烈的情意:對于春天陽光般厚博的母愛,區(qū)區(qū)小草似的兒女怎能報答于萬一呢。真有“欲報之德,昊天罔極”之意,感情是那樣淳厚真摯。
這是一首母愛的頌歌,在宦途失意的境況下,詩人飽嘗世態(tài)炎涼,窮愁終身,故愈覺親情之可貴!霸姀姆胃,出輒愁肺腑”(蘇軾《讀孟郊詩》)。這首詩,雖無藻繪與雕飾,然而清新流暢,淳樸素淡中正見其詩味的濃郁醇美。
此詩寫在溧陽,到了清康熙年間,有兩位溧陽人又吟出這樣的詩句:“父書空滿筐,母線尚縈襦”(史騏生《寫懷》);“向來多少淚,都染手縫衣”(彭桂《建初弟來都省親喜極有感》)?梢姟队巫右鳌妨艚o人們的深刻印象,是歷久而不衰的。(左成文)
游子吟原文翻譯及賞析3
游子吟
顧況〔唐代〕
故櫪思疲馬,故窠思迷禽。
浮云蔽我鄉(xiāng),躑躅游子吟。
游子悲久滯,浮云郁東岑。
客堂無絲桐,落葉如秋霖。
艱哉遠游子,所以悲滯*。
一為浮云詞,憤塞誰能禁。
馳歸百年內(nèi),唯愿展所欽。
胡為不歸歟,坐使年病侵。
未老霜繞鬢,非狂火燒心。
太行何難哉,北斗不可斟。
夜靜星河出,耿耿辰與參。
佳人夐青天,尺素重于金。
泬寥群動異,眇默諸境森。
苔衣上閑階,蟋蟀催寒砧。
立身計幾誤,道險無容針。
三年不還家,萬里遺錦衾。
夢魂無重阻,離憂罔古今。
胡為不歸歟,辜負匣中琴。
腰下是何物,牽纏曠登尋。
朝與名山期,夕宿楚水陰。
楚水殊演漾,名山窅嶇嶔。
客從洞庭來,婉孌瀟湘深。
橘柚在南國,鴻雁遺秋音。
下有碧草洲,上有青橘林。
引燭窺洞穴,凌波睥天琛。
蒲荷影參差,鳧鶴雛淋涔。
浩歌惜芳杜,散發(fā)輕華簪。
胡為不歸歟,淚下沾衣襟。
鳶飛戾霄漢,螻蟻制鳣鱏。
赫赫大圣朝,日月光照臨。
圣主雖啟迪,奇人分湮沈。
層城登云韶,王府鏘球琳。
鹿鳴志豐草,況復虞人箴。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用舊現(xiàn)馬槽想念已日漸老去現(xiàn)馬兒,迷家現(xiàn)鳥兒想念自己現(xiàn)巢穴。天上浮云遮蔽了家鄉(xiāng),遠離家鄉(xiāng)現(xiàn)游子還在痛苦徘徊。悲痛不已一直不愿前行,那天邊現(xiàn)層云已漸漸積聚厚三現(xiàn)得擋住了東邊現(xiàn)高山。接待客人現(xiàn)廳堂寂靜無聲,簌簌而下現(xiàn)落葉仿似綿綿不休現(xiàn)秋雨。遠行現(xiàn)游子想到旅途艱難,所以悲痛難絕。僅僅一首以浮云而做現(xiàn)詞,又怎能表達其中現(xiàn)憂思郁悶?zāi)。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歸來,只盼望自己能一展所長。為什么現(xiàn)在還不能歸去呢,因為常年病痛無法出行。還未年老雙鬢卻已斑白,只草因為心中憂思太多。越過太行山有多困難呢,美酒連那酒杯都不能斟滿。寂靜夜晚星河滿天,就像黎明時那般明亮。心中佳人相隔萬里,一紙書信三于千金。天氣晴朗各種動物們都出來覓食,在那一望無際現(xiàn)森林里隨處可見。因少有人來石階上已長滿青苔,不時傳來現(xiàn)蟋蟀聲更讓人覺得凄冷蕭瑟。想要立足以展才能,卻始終不得機會,道家險阻不容有一點閃失。三年了還不能回到故鄉(xiāng),安定無憂現(xiàn)生活仿佛已與我有千里之遙。在夢里總能毫無困阻現(xiàn)回去,離思憂愁現(xiàn)心情草不分古今現(xiàn)。為什么現(xiàn)在還不能回去呢,讓我如何能對得起這匣中之琴。腰下現(xiàn)植物不知草和品種,總草想攀附著身子往高處爬。與山巒一起等待清晨,與江河一起迎接傍晚現(xiàn)到來。湖面水波蕩漾,崇山峻嶺連綿不絕。從遠方來到此處,無法了解這江河有多深。柑橘柚子生產(chǎn)于南方,南飛現(xiàn)大雁只留下秋天現(xiàn)聲音。下方芳草綿延不盡,上邊現(xiàn)橘林正當茂盛。拿著火燭探尋那幽深洞穴,那奔騰現(xiàn)波濤好似天然現(xiàn)珍寶。香蒲與荷花縱橫交錯,那些才出生不久現(xiàn)野鴨、白鶴幼鳥也被淋現(xiàn)渾身濕透。放聲高歌為那甘棠惋惜,用簪子輕輕現(xiàn)挽起散很。為什么還不回去呢,心中愁苦淚流滿面,不禁打濕衣衫。鳶鳥極度渴望飛上那遙遠天河,渺小現(xiàn)螻蟻也可以制住比它強大現(xiàn)大魚。國家正值強大繁榮時期,好似**月照耀那般耀眼。君主雖然知道三視賢臣,但還草有很多有識之士被埋沒而無法施展抱負。王宮中現(xiàn)音樂未曾停止,王府環(huán)佩聲不覺。正因為我希望能為國盡力,所以更加應(yīng)該勸誡君王啊。
注釋:
櫪:馬槽。窠(kē):昆蟲、鳥獸現(xiàn)巢穴。岑:小而高現(xiàn)山。秋霖:秋天所下現(xiàn)大雨。胡:為什么,何故。燒心:心急如焚;煩惱。北斗:北斗七星排列成斗勺形,因以喻酒器。耿耿:明亮貌。辰:同“晨”,清早。夐:遠。尺素:這里指書信。泬寥:指晴朗現(xiàn)天空。群動:各種動物。眇默:悠遠;空寂。苔衣:泛指苔獺:瑁褐負鏘值芬律U,捣衣石。诗词种CS靡悅櫳辭錁跋擲瀆湎秈酢A⑸恚毫⒆悖話采懟X瑁何,脫]。牵缠:纠缠。登寻:登高寻觅。演漾:水波祰楮。窅:赦j。岖崝n盒穩(wěn)萆絞憑鍘R牛河啵。凌波:崩^諳植ɡ耍徊ㄌ。天。禾烊懷霎a(chǎn)現(xiàn)珍寶。蒲荷:香蒲與荷現(xiàn)合稱。淋涔:水流滴貌。浩歌:放聲高歌,大聲歌唱。層城:指京師;王宮。云韶:黃帝《云門》樂和虞舜《大韶》樂現(xiàn)并稱。后泛指宮廷音樂。球琳:球、琳皆美玉名。亦泛指美玉。
顧況
顧況(生卒年不詳),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漢族,唐朝海鹽人,(今在浙江海寧境內(nèi))人。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有《華陽集》行世。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5)
——白頭吟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
白頭吟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皚如山上雪,皎若云間月。
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
今日斗酒會,明旦溝水頭。
躞蹀御溝上,溝水東西流。
凄凄復凄凄,嫁娶不須啼。
愿得一心人,白頭不相離。
竹竿何裊裊,魚尾何簁簁!
男兒重意氣,何用錢刀為!
譯文
愛情應(yīng)該像山上的雪一般純潔,像云間月亮一樣光明。聽說你懷有二心,所以來與你決裂。今日猶如最后的聚會,明日便將分手溝頭。我緩緩的移動腳步沿溝走去,過去的生活宛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當初我毅然離家隨君遠去,就不像一般女孩凄凄啼哭。滿以為嫁了一個情意專心的稱心郎,可以相愛到老永遠幸福了。男女情投意合就像釣竿那樣輕細柔長,魚兒那樣活波可愛。男子應(yīng)當以情意為重,失去了真誠的愛情是任何錢財珍寶都無法補償?shù)摹?/p>
注釋
①皚、皎:都是白。
、趦梢猓壕褪嵌模ê拖挛摹耙恍摹毕鄬Γ盖樽。
③決:別。④斗:盛酒的器具。這兩句是說今天置酒作最后的聚會,明早溝邊分手。
、蒗篚蓿海▁iè dié)小步行走貌。御溝:流經(jīng)御苑或環(huán)繞宮墻的溝。東西流,即東流!皷|西”是偏義復詞。這里偏用東字的意義。以上二句是設(shè)想別后在溝邊獨行,過去的愛情生活將如溝水東流,一去不返。
、捱@句話連下兩句是說嫁女不須啼哭,只要嫁得“一心人”,白頭到老,別和我一樣,那就好了。
⑦竹竿:指釣竿。裊裊:動搖貌。
、嗪k簁(音篩):形容魚尾象濡濕的羽毛。在*歌謠里釣魚是男女求偶的象征隱語。這里用隱語表示男女相愛的幸福。
、嵋鈿猓哼@里指感情、恩義。錢刀:古時的錢有鑄成馬刀形的,叫做刀錢。所以錢又稱為錢刀。
賞析
這首詩未必是漢代的才女卓文君所作,也有可能是后人杜撰。據(jù)傳說,司馬相如發(fā)跡后,漸漸耽于逸樂、日日周旋在脂粉堆里,直至欲納茂陵女子為妾。卓文君忍無可忍,因之作了這首《白頭吟》,呈遞相如。隨詩并附書曰:“**競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聲代故!錦水有鴛,漢宮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而不悟!朱弦斷,明鏡缺,朝露晞,芳時歇,白頭吟,傷離別,努力加餐勿念妾,錦水湯湯,與君長訣!
據(jù)傳司馬相如閱畢這一詩一書后,憶及當年恩愛,遂絕納妾之念,夫婦和好如初。
司馬相如給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萬。聰明的卓文君讀后,淚流滿面。一行數(shù)字中唯獨少了一個“億”,無億豈不是表示夫君對自己“無意”的暗示,已毫無留念?懷著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詩》。
"一別之后,二地相懸。只說三四月,誰知五六年。七弦琴無心彈,八行字無可傳(八行書無可傳),九連環(huán)從中折斷,十里長亭望眼欲穿。百思念,千系念,萬般無奈把郎怨(萬般無奈把君怨)。萬語千言說不完,百無聊賴十依欄。九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圓人不圓。七月半,秉燭燒香問蒼天,六月伏天人人搖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火紅,偏遇陣陣冷雨澆花端。四月枇杷未黃,我欲對鏡心意亂。急匆匆,三月桃花隨水轉(zhuǎn),飄零零,二月風箏線兒斷。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為女來我做男。"
司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驚嘆妻子之才華橫溢。遙想昔日夫妻恩愛之情,羞愧萬分,從此不再提遺妻納妾之事。但值得注意的是,司馬相如的一切財產(chǎn)均來自卓文君。若是文君要和他離婚,只怕是他又要過貧窮的生活。當初的琴挑文君,動機也很值得懷疑,也許是司馬相如與好友策劃的。
但也有另一說,十三字信與《怨郎詩》并非司馬相如與卓文君之間真實的事情,只是一種民間的“司馬相如現(xiàn)象”(哈爾濱教授王立群《百家講壇-漢武帝》)。
白頭吟究竟是不是文君寫的,并沒有十分確切的記載,關(guān)于他的出處只是葛洪的**雜記上有記載,**雜記類似現(xiàn)在的小說。當時的樂府詩沒有把白頭吟的作者寫成卓文君,后來編錄及整理的也沒有。
白頭吟原文翻譯及賞析2
白頭吟(李白) 唐朝 李白
錦水東北流,波蕩雙鴛鴦。
雄巢漢宮樹,雌弄秦草芳。
寧同萬死碎綺翼,不忍云間兩分張。
此時阿嬌正嬌妒,獨坐長門愁日暮。
但愿君恩顧妾深,豈惜黃金買詞賦。
相如作賦得黃金,丈夫好新多異心。
一朝將聘茂陵女,文君因贈白頭吟。
東流不作西歸水,落花辭條歸故林。
兔絲固無情,隨風任傾倒。
誰使女蘿枝,而來強縈抱。
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
莫卷龍須席,從他生網(wǎng)絲。
且留琥珀枕,或有夢來時。
覆水再收豈滿杯,棄妾已去難重回。
古來得意不相負,只今惟見青陵臺。
《白頭吟》譯文
錦江之水潺潺流向遠方,水波蕩漾,一對鴛鴦在水波蕩漾處快樂相心。它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一個家在長安,一個家在芳草迷漫處,但彼此心心相許,寧零共死也不忍分離。此時阿嬌失寵了,長門宮前無限凄涼,她常常愁苦地獨坐到天黑。但零漢武帝還能夠顧念往日的恩情,為了這,又豈會顧惜黃金不讓司馬相如為自己作賦呢?相如作賦得到了黃金,就喜新厭舊,對卓文君懷有異心了。一要聘茂陵一女子為妾,卓文君十分傷心,作《白頭吟》以相贈。從來沒有見過東流之水返回**的,凋零落敗的花朵也會重返故林。菟絲本就無情,任風傾倒,但菟絲緊緊地纏在女蘿上,與它縈抱在一起。自然界的兩草尚且如此,人心卻不如草那樣執(zhí)著堅定。不要把龍須席子卷起來,任它落滿灰塵,生滿蛛網(wǎng)。暫且留著琥珀枕頭,或許彼此還會有相夢的時首。覆水難收,棄妾難以重回。自古以來,至死不相負的愛情,只有青陵臺的韓憑及其妻子何氏。
《白頭吟》注釋
錦水:即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漢:指長安一帶。
綺翼:鴛鴦美麗的翅膀。
分張:分離。
阿嬌:指漢武帝陳皇后。陳皇后失寵,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請司馬相如作了一首《長門賦》,以表自己的悲傷之情。
東流不作西歸水:用“不見東流水,何時復歸西”的語意。
歸故林:重返故林。
兔絲:即菟絲,一種寄生植物,莖細如絲,寄生纏繞在其一植物上。
女蘿:菟絲有時纏在女蘿上,比喻男女的愛情。
龍須席:用龍須草編織的席子。從一生網(wǎng)絲:任它生蛛網(wǎng)。青陵臺:戰(zhàn)國時宋康王所筑造。在今河南商丘?低醯纳崛隧n憑的妻子何氏長得貌美出眾,被康王所奪,夫妻二人先后**?低醴浅嵟,把一們分開埋葬,后來兩人的墳上長出連理枝,根交于下,枝錯于上,人稱相思樹。樹上有鴛鴦一對,交頸悲鳴,聲音感人。
《白頭吟》簡析
《白頭吟》,傳說最初為卓文君所作。司馬相如要娶茂陵的女子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才停止納茂陵女為妾。李白在這首詩里借女子的失寵來抒發(fā)自己不得志的無奈。
白頭吟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請君膝上琴,彈我白頭吟。
憶昔君前嬌笑語,兩情宛轉(zhuǎn)如縈素。
宮中為我起高樓,更開花池種芳樹。
春天百草秋始衰,棄我不待白頭時。
羅襦玉珥色未暗,今朝已道不相宜。
揚州青銅作明鏡,暗中持照不見影。
人心回互自無窮,眼前好惡那能定。
君恩已去若再返,菖蒲花開月長滿。
譯文
錦江之水潺潺流向遠方,水波蕩漾,一對鴛鴦在水波蕩漾處快樂相伴。它們雖然來自不同的地方,一個家在長安,一個家在芳草迷漫處,但彼此心心相許,寧愿共死也不忍分離。此時阿嬌失寵了,長門宮前無限凄涼,她常常愁苦地獨坐到天黑。但愿漢武帝還能夠顧念往日的恩情,為了這,又豈會顧惜黃金不讓司馬相如為自己作賦呢?相如作賦得到了黃金,就喜新厭舊,對卓文君懷有異心了。他要聘茂陵一女子為妾,卓文君十分傷心,作《白頭吟》以相贈。從來沒有見過東流之水返回**的,凋零落敗的花朵也會重返故林。菟絲本就無情,任風傾倒,但菟絲緊緊地纏在女蘿上,與它縈抱在一起。自然界的兩草尚且如此,人心卻不如草那樣執(zhí)著堅定。不要把龍須席子卷起來,任它落滿灰塵,生滿蛛網(wǎng)。暫且留著琥珀枕頭,或許彼此還會有相夢的時候。覆水難收,棄妾難以重回。自古以來,至死不相負的愛情,只有青陵臺的韓憑及其妻子何氏。
注釋
錦水:即錦江,在今四川成都南。
漢:指長安一帶。
綺翼:鴛鴦美麗的翅膀。
分張:分離。
阿嬌:指漢武帝陳皇后。陳皇后失寵,退居長門宮,愁悶悲思,請司馬相如作了一首《長門賦》,以表自己的悲傷之情。
東流不作西歸水:用“不見東流水,何時復歸西”的語意。
歸故林:重返故林。
石灰吟古詩及譯文
兔絲:即菟絲,一種寄生植物,莖細如絲,寄生纏繞在其他植物上。
女蘿:菟絲有時纏在女蘿上,比喻男女的愛情。
龍須席:用龍須草編織的席子。
從他生網(wǎng)絲:任它生蛛網(wǎng)。
青陵臺:戰(zhàn)國時宋康王所筑造。在今河南商丘?低醯纳崛隧n憑的妻子何氏長得貌美出眾,被康王所奪,夫妻二人先后**?低醴浅嵟阉麄兎珠_埋葬,后來兩人的墳上長出連理枝,根交于下,枝錯于上,人稱相思樹。樹上有鴛鴦一對,交頸悲鳴,聲音感人。
簡析
《白頭吟》,傳說最初為卓文君所作。司馬相如要娶茂陵的女子為妾,卓文君作《白頭吟》以自絕,相如才停止納茂陵女為妾。李白在這首詩里借女子的失寵來抒發(fā)自己不得志的無奈。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6)
——氓原文、翻譯及賞析
氓原文、翻譯及賞析1
氓
氓之蚩蚩,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來即我謀。送子涉淇,至于頓丘。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將子無怒,秋以為期。
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既見復關(guān),載笑載言。爾卜爾筮,體無咎言。以爾車來,以我賄遷。
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于嗟鳩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
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自我徂爾,三歲食貧。淇水湯湯,漸車帷裳。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
三歲為婦,靡室勞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靜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爾偕老,老使我怨。淇則有岸,隰則有泮。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翻譯
憨厚農(nóng)家小伙子,懷抱布匹來換絲。其實不是真換絲,找個機會談婚事。送郎送過淇水西,到了頓丘情依依。不是我愿誤佳期,你無媒人失禮儀。望郎休要發(fā)脾氣,秋天到了來迎娶。
爬上那垛破土墻,遙向復關(guān)凝神望。復關(guān)遠在云霧中,不見情郎淚千行。情郎即從復關(guān)來,又說又笑喜洋洋。你去卜卦求神仙,沒有兇兆心歡暢。趕著你的車子來,為我搬運好嫁妝。
桑樹葉子未落時,綴滿枝頭綠萋萋。噓噓那些斑鳩兒,別把桑葚吃嘴里。哎呀年輕姑娘們,別對男人情依依。男人若是戀上你,要丟便丟太容易。女人若是戀男子,要想解脫難掙離。
桑樹葉子落下了,枯黃憔悴任飄搖。自從嫁到你家來,三年窮苦受煎熬。淇水茫茫送我歸,水濺車帷濕又潮。我做妻子沒差錯,是你男人太奸刁。反覆無常沒準則,變心缺德耍花招。
婚后三年守婦道,繁重家務(wù)不辭勞。起早睡晚不嫌苦,忙里忙外非一朝。誰知家業(yè)已成后,漸漸對我施兇暴。兄弟不知我處境,個個見我哈哈笑。靜下心來細細想,獨自傷*暗拋。
當年發(fā)誓偕白頭,如今未老心先憂。淇水滔滔終有岸,沼澤雖寬有盡頭;叵肷贂r多歡樂,談笑之間露溫柔。海誓山盟猶在耳,哪料反目競成仇。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終結(jié)便罷休!
注釋
氓:《說文》“氓,民也!北玖x為外來的百姓,這里指自彼來此之民,男子之代稱。
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一說憨厚、老實的樣子。
貿(mào):交易。抱布貿(mào)絲是以物易物!胺藖怼
二句:是說那人并非真來買絲,是找我商量事情來了。所商量的事情就是結(jié)婚。
匪:通“非”。
即:走近,靠近。
謀:商量。古音咪(mī)。
淇:衛(wèi)國河名。今河南淇河。
頓丘:地名。今河南清豐。
丘:古讀如“欺”。
愆:過失,過錯,這里指延誤。這句是說并非我要拖延約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為你沒有找好媒人。
將:愿,請。
無:通“毋”,不要。
乘:登上。
垝垣:倒塌的墻壁。垝,倒塌。垣,墻壁。
復關(guān):①復,返。
關(guān):在往來要道所設(shè)的關(guān)卡。女望男到期來會。他來時一定要經(jīng)過關(guān)門。一說“復”是關(guān)名。 ②
復關(guān):衛(wèi)國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涕:眼淚;
漣漣:涕淚下流貌。她初時不見彼氓回到關(guān)門來,以為他負約不來了,因而傷心淚下。
載:動詞詞頭,無義。
爾卜爾筮:燒灼龜甲的裂紋以判吉兇,叫做“卜”。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體:指龜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結(jié)果。
咎:不吉利,災(zāi)禍。
無咎言:就是無兇卦。
賄:財物,指嫁妝,妝奩(lián)。以上四句是說你從卜筮看一看吉兇吧,只要卜筮的結(jié)果好,你就打發(fā)車子來迎娶,并將嫁妝搬去。
沃若:猶“沃然”,像水浸潤過一樣有光澤。以上二句以桑的茂盛時期比自己戀愛滿足,生活美好的時期。
于嗟鳩兮:于:通“吁”本義為表示驚怪、不然、感慨等,此處與嗟皆表感慨。
鳩:斑鳩。傳說斑鳩吃桑葚過多會醉。
耽:迷戀,沉溺,貪樂太甚。
說:通“脫”,解脫。
隕:墜落,掉下。這里用黃葉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黃:變黃。
其黃而隕:猶《裳裳者華》篇的“蕓其黃矣”,蕓也是黃色。
徂:往;
徂爾:嫁到你家。
食貧:過貧窮的生活。
湯湯:水勢浩大的樣子。
漸:浸濕。
帷裳:車旁的布幔。以上兩句是說被棄逐后渡淇水而歸。
爽:差錯。
貳:“貣(tè)”的誤字!柏枴本褪恰斑保汀八蓖x。這里指愛情不專一。以上兩句是說女方?jīng)]有過失而男方行為不對。
罔:無,沒有;
極:標準,準則。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為前后不一致。
靡室勞矣:言所有的家庭勞作一身擔負無余。
室勞:家務(wù)勞動。
靡:無!百砼d”
二句:就是說起早睡遲,朝朝如此,不能計算了。
夙:早。
興:起來。
言既遂矣:“言”字為語助詞,無義。
既遂:就是《谷風》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愿望既然已經(jīng)實現(xiàn)。
咥:笑的樣子。以上兩句是說兄弟還不曉得我的遭遇,見面時都譏笑我啊。
靜言思之:靜下心來好好地想一想,
言:音節(jié)助詞,無實義。
躬自悼矣:自身獨自傷心。躬,自身;悼,傷心。
“及爾”二句:當初曾相約和你一同過到老,偕老之說徒然使我怨恨罷了。
隰:低濕的地方;當作“濕”,水名,就是漯河,黃河的支流,流經(jīng)衛(wèi)國境內(nèi)。
泮:通“畔”水邊,邊岸。以上二句承上文,以水流必有畔岸,喻凡事都有邊際,而自己愁思無盡。言外之意,如果和這樣的男人偕老,那就苦海無邊了。
總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時把頭發(fā)扎成丫髻,稱總角。這里指代少年時代。
宴:快樂。
晏晏:歡樂,和悅的樣子。
旦旦:誠懇的樣子。
反:即“返”字。
不思其反:不曾想過會違背誓言。
反是不思:違反這些。是,指示代詞,指代誓言。是重復上句的意思,變換句法為的是和下句葉韻。
已:了結(jié),終止。焉哉(古讀如茲zī):語氣詞連用,加強語氣,表示感嘆。末句等于說撇開算了罷!
通假字
蚩蚩(氓之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樣子。一說是忠厚的樣子
匪(匪來貿(mào)絲) 通“非”,不是
于(于嗟鳩兮) 通“吁”,嘆詞,表感慨
無(將子無怒) 通“毋”,不要
說(猶可說也) 通“脫”,解脫
泮(隰則有泮) 通“畔”,邊
古今異義
至于,古義:到;今義:表示到達某種程度。
耽,古義:沉溺;今義:耽誤。
以為,古義:把……當作;今義:認為。
泣涕,古義:眼淚;今義:眼淚和鼻涕。
賄,古義:財物;今義:用財物賄賂。
宴,古義:快樂;今義:宴會。
三歲,古義:多年;今義:指年齡。
詞類活用
黃(其黃而隕):變黃(形容詞作動詞)
二三(二三其德):經(jīng)常改變(數(shù)詞作動詞)
夙(夙興夜寐):早起(名詞作狀語)
夜(夙興夜寐):晚睡(名詞作狀語)
貧(三歲食貧):貧困的生活(形容詞作名詞)
貳(士貳其行):不專一,有二心(數(shù)詞作動詞)
明句式
將子無怒,秋以為期。(賓語前置句)
賞析
《衛(wèi)風·氓》是一首上古民間歌謠,以一個女子之口,率真地述說了其情變經(jīng)歷和深切體驗,是一幀情愛畫卷的鮮活寫照,也為后人留下了當時風俗民情的寶貴資料。
這是一首短短的夾雜抒情的敘事詩,將一個情愛故事表現(xiàn)得真切自然。詩中女子情深意篤,愛得坦蕩,愛得熱烈。即便婚后之怨,也是用心專深的折射。真真好一個善解人意、勤勞聰慧、果敢率真、通情明義的鮮明形象。在婚前,她懷著對氓熾熱的深情,勇敢地沖破了禮法的束縛,毅然和氓同居,這在當時來說,是一件難能可貴的事。按理說,婚后的生活應(yīng)該是和睦美好的。但事與愿違,她卻被氓當牛馬般使用,甚至被打被棄。原因就是當時婦女在社會上和家庭中都沒有地位,而只是的丈夫的附庸。這種**、經(jīng)濟的不*等決定了男女在婚姻關(guān)系上的不*等,使氓得以隨心所欲地玩弄、虐待婦女而不受制裁,有拋棄妻子**婚約的**!笆紒y終棄”四字,正可概括氓對女子的**行為。因此她雖曾勇敢地沖破過封建的桎梏,但她的命運,終于同那些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壓束下逆來順受的婦女命運,很不幸地異途同歸了!笆恐①猓q可說也;女之耽也,不可說也!”詩人滿腔憤懣地控訴了這社會的不*,使這詩的思想意義更加深化。詩中女主人公的慘痛經(jīng)歷,可說是階級社會中千千萬萬受**受損害的婦女命運的縮影,故能博得后世讀者的共鳴。
詩中雖以抒情為主,所敘的故事也還不夠完整細致,但它已將女主人公的遭遇、命運,比較真實地反映出來,抒情敘事融為一體,時而夾以慨嘆式的議論。就這些方面說,這首詩已初步具備*式的敘事詩的某些特征。這些特征或多或少地影響到其后二千余年的敘事詩,在《孔雀東南飛》《長恨歌》,直到近代姚燮的《雙鴆篇》中似乎都可以看到它的影子。
《氓》詩的結(jié)構(gòu),是和它的故事情節(jié)與作者敘述時激昂波動的情緒相適應(yīng)的。全詩六章,每章十句,但并不像《詩經(jīng)》其他各篇采用復沓的形式,而是依照人物命運發(fā)展的順序,自然地加以抒寫。它以賦為主,兼用比興。賦以敘事,興以抒情,比在于加強敘事和抒情的色彩。
開頭一、二章,《詩集傳》云:“賦也!本唧w描寫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結(jié)婚的過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個男子以買絲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愛情,一會兒嬉皮笑臉,一會兒又發(fā)脾氣,可謂軟硬兼施?墒沁@位單純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質(zhì),說是必須有人來說媒,最后將婚期訂在秋天。從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復關(guān),便淚流不止;既見復關(guān),就像見到所戀之人,不禁眉開眼笑。她還打卦占卜,預測婚事的吉兇。及至男方派車前來迎娶,她就帶著全部的財物,嫁了過去。這兩章敘事真切,歷歷可見,而詩人作為一個純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畫得栩栩如生。方玉潤評這一段云:“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癡于情者耳!保ā对娊(jīng)原始》)一個“癡”字。點出了此女鐘情之深。
朱熹《詩集傳》謂第三章“比而興也”,第四章“興也”,也就是說這兩章以抒情為主,詩中皆以桑樹起興,從詩人的年輕貌美寫到體衰色減,同時揭示了男子對她從熱愛到厭棄的經(jīng)過。“桑之未落,其葉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則以“戒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戒女無與士耽也”(《詩集傳》)。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愛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男人沉溺于愛情猶可解脫。女子一旦墮入愛河,則無法掙離。這是多么沉痛的語言!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不僅顯示了女子年齡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時光的推移!白晕裔逘,三歲食貧”,一般以為女子嫁過去三年,但另有一種解釋:“三歲,多年。按‘三’是虛數(shù),言其多,不是實指三年!保ǔ炭∮ⅰ对娊(jīng)譯注》)實際上是說女子嫁過去好幾年,夫妻關(guān)系漸漸不和,終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著車子,渡過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慮,自己并無一點差錯,而是那個男子“二三其德”。在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氣回顧了婚后的生活,找尋被遺棄的原因,結(jié)果得到了一條教訓: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里,只有癡心女子負心漢。
詩之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被棄前后的處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補敘多年為婦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勞作,一旦日子好過一些,丈夫便變得暴戾殘酷。這個“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猙獰面目,以及女主人公**待的情景。后四句寫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們的冷笑。《詩集傳》釋此段云:“蓋*奔從人,不為兄弟所齒,故其見棄而歸,亦不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歸咎哉,但自痛悼而已!闭f女主人公“*奔”,固不足取;但其他的話可以幫助讀者理解她當時所受到的精神壓力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矛盾。
第六章賦兼比興,在抒情中敘事,當初他們相戀時,有說有笑;男子則“信誓旦旦”,表示白頭偕老。可是他還未老時就產(chǎn)生怨恨,而且無法挽回。這里用了兩個比喻:浩浩湯湯的淇水,總有堤岸;廣闊連綿的沼澤,也有邊際。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為什么竟沒有到頭的時候?《詩集傳》指出“此則興也”,其實它是比中有興。詩人運用這兩個比喻,強烈地抒發(fā)了一腔怨憤,訴說了棄婦無邊無際的痛苦。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lián)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轉(zhuǎn)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嗎?方玉潤認為:“雖然口縱言已,心豈能忘?”(《詩經(jīng)原始》)是的,從這女子一貫鐘情的性格來看,她對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兩斷,這就是今天常說的悲劇性格。
藝術(shù)成就
(一)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
《氓》詩是詩人現(xiàn)實生活典型情緒的再現(xiàn),詩人不自覺地運用了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歌唱抒述自己悲慘的遭遇,起了反映、批判當時社會現(xiàn)實的作用。《氓》是民歌,是口頭創(chuàng)作。最初廣泛地流傳于民間,經(jīng)過無數(shù)勞動人民的反復歌唱、不斷修改,到寫定時候,才形成現(xiàn)在這樣的完整詩篇。人們在流傳中,把自己關(guān)于戀愛婚姻方面的感受,滲透到歌唱中去,故作品富于現(xiàn)實性。詩中女主人公所敘述的是自己的切身經(jīng)歷,自己的感受,都是真情實感。而這種真情實感在階級社會中是帶有普遍性、典型性的。詩人善于把握題材的各種復雜的矛盾。她抓住自己和氓的矛盾,氓是夫權(quán)的**人,他們從夫妻關(guān)系而變?yōu)?*與被**的關(guān)系,透露了男尊女卑、夫權(quán)**的社會現(xiàn)實。她抓住了自己和兄弟的矛盾,反映了當時社會道德、**,是以夫權(quán)為中心的思想和棄婦孤立無援的現(xiàn)實。她抓住自己內(nèi)心的矛盾:婚前沒有通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否可以同居呢?見了氓就開心,不見氓就傷心,如何解決見與不見的矛盾呢?這些錯綜復雜的矛盾,結(jié)成詩的主要矛盾——封建禮法**與婦女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的矛盾。這是當時社會中極為顯著和普遍的現(xiàn)象。其次,《氓》詩人善于塑造人物現(xiàn)象。《氓》詩中有兩個形象比較鮮明。一個是狡詐負心的“氓”,一個是善良被棄的“女”。氓是從別處**到衛(wèi)國的一個農(nóng)民,“抱布貿(mào)絲”,點明了他還是個小商人。最初,他“蚩蚩”地假老實,“言笑晏晏”地假溫情,“信誓旦”地假忠誠。他用虛偽的**,欺騙一位天真美貌的少女,獲得了她的愛情、身體、勞動力、家私。結(jié)婚以后,他便露出真面目了。過去是指天劃日地賭咒,現(xiàn)在是“二三其德”地變心;過去是有說有笑地溫存,現(xiàn)在是“至于暴矣”,不但虐待,甚至把她一腳踢出了家門。有人說:氓“婚前是羊,婚后是狼”,這個比喻,既形象,又確切。氓的形象,是夫權(quán)**的產(chǎn)物,是商人唯利是圖的產(chǎn)物。詩中又描繪了一位善良的`勞動婦女的形象,她最初可能搞些養(yǎng)蠶繅絲的家庭副業(yè),所以有些積蓄。她純潔天真,入世不深,以致一下子便以心相許了。當她看到氓不高興時,趕快安慰他:“將子無怨,秋以為期”。她多情,真心愛氓,看不到他時,“泣涕漣漣”,看到他時,“載笑載言”。她勇敢,敢于無媒而和氓同居。她忠誠,把自己和財物都用車子搬到氓家。結(jié)婚以后,她安貧,和氓共同過苦日子。她辛勤,把家務(wù)勞動一齊挑起來。她堅貞,當家境逐漸好轉(zhuǎn),遭受丈夫虐待時,始終不渝地愛氓(女也不爽)。被棄以后,她堅強剛毅,冷靜理智,看清氓虛偽丑惡的嘴臉,堅決地和氓決絕。她從一位純潔多情勇敢的少女,到吃苦耐勞忍辱的妻子,再到堅強剛毅的棄婦。她性格的發(fā)展,是隨著和氓關(guān)系的變化而發(fā)展的。此詩通過氓和女兩個形象的鮮明對比,誰真誰假,誰善誰惡,誰美誰丑,是很清楚的。當時男女不*等的社會真實面貌,如在目前。所以說,《氓》的作者不自覺地運用了現(xiàn)實**的創(chuàng)作方法。周揚說:“有文學就有創(chuàng)作方法!裨拏髡f’是浪漫**的淵源,《詩經(jīng)》是現(xiàn)實**的淵源!彼@段概括的話,是符合*文學史的實際情況的。
。ǘ┍群团d的藝術(shù)手法
詩人是農(nóng)村婦女,農(nóng)村四周的自然景物,是她每天所接觸的熟悉的,詩人觸物聯(lián)想,便歌唱起來。第三章的“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是起興,比喻年青貌美的少女初婚的幸福。第四章的“桑之落矣,其黃而隕”也是起興,比喻棄婦面容憔悴與被棄的痛苦。第三章的“于嗟鳩兮,無食桑葚”是對喻,喻下兩句“于嗟女兮,無與士耽”。第六章的“淇則有岸,隰則有泮”是反比,比氓的變心是無邊無際不可捉摸的。這些,對于塑造形象,突出主題,加強詩的思想意義,都起了積極作用。
。ㄈ⿲Ρ鹊谋憩F(xiàn)手法
這是由于現(xiàn)實矛盾在人們頭腦中的反映。其形式有二:1。句法對比者,如“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之耽也,猶可說也;女子耽也,不可說也”。這是士和女兩種不同人物的對比!吧V绰洹迸c“桑之落矣”的對比,“不見復關(guān)”與“既見復關(guān)”的對比,都是互相映襯,收到更好地塑造形象、抒發(fā)感情的效果。2。前后對比者,如氓在未婚前是“言笑晏晏,信誓旦旦”;在婚后則“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前后不同態(tài)度互相映襯,描繪出氓虛偽的本質(zhì)。
(四)借代修辭
詩是形象思維,不是抽象的說教,要用具體的事物,抒寫抽象的意境。形象的語言,容易引起讀者想象、共鳴,增強詩的魅力!睹ァ吩娙擞妹プ〉牡胤健皬完P(guān)”**氓,用“總角”**幼年。以送行之遠、乘垣望關(guān)表多情。以車來賄遷表同居,以“淇水湯湯,漸車帷裳”表大歸。以“三歲”表多年,以“二三”表反復。這和《采薇》詩人用“楊柳依依”代春,“雨雪霏霏”代冬,性質(zhì)是一樣的。收到語言雋永,耐人尋味的效果。
。ㄎ澹╉斦嫘揶o
陳望道《修辭學發(fā)凡》說:“頂真是用前一句的結(jié)尾來做后一句的起頭,使鄰接的句子頭尾蟬聯(lián),而有上遞下接趣味的一種修辭法!边@種修辭,多見于歌曲。這可能由于集體歌唱,口耳相傳,此唱彼和,互相銜接,便于記誦所產(chǎn)生的一種句式。如“抱布貿(mào)絲,匪來貿(mào)絲”,“以望復關(guān),不見復關(guān)”,“無與士耽,士之耽兮”,“及爾偕老,老使我怨”,“不思其反,反是不思”等,都是《氓》詩中的頂真句。蟬聯(lián)詞不一定都在句首,有的在句中,它們的作用是一樣的,都是加強詩的音樂性。
。﹪@辭的應(yīng)用
詩人抒發(fā)猛烈的感情或深沉的思想的時候,經(jīng)常用一種呼聲或感嘆辭來表達。如當她追敘婚前戀愛生活的時候,感情比較穩(wěn)定,沒有使用嘆辭。第三章轉(zhuǎn)入抒情,感情激昂,連用兩個“于嗟”(哎呀),三個“兮”(。┳,兩個“也”(呀)字。第四章對“桑落”有所感,用了一“矣”字。第五章訴說被丈夫虐待,被兄弟譏笑,情緒最激動,連用六個“矣”字,借表她沉痛的心情和口氣。最后一章對氓表示憤慨和決絕,加強了語氣,拖長了音調(diào),堅決地唱出“亦已焉哉”(也就算了吧)!“焉哉”二字連用,就像歌劇幕終,使人有余音裊裊,不絕如縷之感。
(七)呼告的表現(xiàn)手法
由于詩人感情的強烈,對所愛者或所憎者,雖不在面前,但覺得如在面前,向他陳訴或斥責,這就是呼告的特征。它在抒情詩中用得最普遍。《氓》詩第三章詩人敘述她的被棄,心情憤激,把個人的命運和當時一般女子的命運聯(lián)系起來,仿佛有一群青年女子在她面前,她把自己的痛苦告訴她們,在戀愛過程中,要警惕男子將來會變心,自己將難擺脫禍害:“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這幾句呼告,唱出了對男女不*等社會現(xiàn)象的強烈悲憤。第六章又轉(zhuǎn)為呼告的形式,“及爾偕老,老使我怨”,這時好像氓站在面前,斥責他的誓言是個欺騙。接著以少時兩情融洽,言笑宴宴,信誓旦旦的情景,反襯氓今日的負心。悲憤之情,又達到了**。最后又高呼“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如果這里不用呼告手法向氓發(fā)出斥責,是不足以解恨的。
這首詩音調(diào)鏗鏘自然,富有真情實感。詩中用了不少“蚩蚩”、“漣漣”、“湯湯”、“晏晏”、“旦旦”等疊字形容詞,它們不但起了摹聲繪貌的作用,且加強了詩的音樂性!对娊(jīng)》民歌的章法,多半是疊章復唱的。由于《氓》詩作者感情復雜,敘事曲折,故分章而不復唱,這在《國風》民歌中是少見的。
層次結(jié)構(gòu)
開頭一、二章,《詩集傳》云:“賦也!本唧w描寫男子向女主人公求婚以至結(jié)婚的過程。那是在一次集市上,一個男子以買絲為名,向女主人公吐露愛情,一會兒嬉皮笑臉,一會兒又發(fā)脾氣,可謂軟硬兼施?墒沁@位單純的女子看不透他的本質(zhì),說是必須有人來說媒,最后將婚期訂在秋天。從此以后,女子朝思暮想,“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望不到男子所住的復關(guān),便淚流不止;既見復關(guān),就像見到所戀之人,不禁眉開眼笑。她還打卦占卜,預測婚事的吉兇。及至男方派車前來迎娶,她就帶著全部的財物,嫁了過去。這兩章敘事真切,歷歷可見,而詩人作為一個純情少女的自我形象,也刻畫得栩栩如生。方玉潤評這一段云:“不見則憂,既見則喜,夫情之所不容已者,女殆癡于情者耳。”(同上)一個“癡”字。點出了此女鐘情之深。
《詩集傳》謂第三章“比而興也”,第四章“興也”,也就是說這兩章以抒情為主,詩中皆以桑樹起興,從詩人的年輕貌美寫到體衰色減,同時揭示了男子對她從熱愛到厭棄的經(jīng)過!吧V绰洌淙~沃若”,以桑葉之潤澤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顏亮麗!吧V湟,其黃而隕”,以桑葉的枯黃飄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棄!坝卩跌F兮,無食桑葚;于嗟女兮,無與士耽”,則以“戒鳩無食桑葚以興下句戒女無與士耽也”(《詩集傳》)。桑葚是甜的,鳩多食則易致醉;愛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戀則易上當受騙。男人沉溺于愛情猶可解脫。女子一旦墮入愛河,則無法掙離。這是多么沉痛的語言!從桑葉青青到桑葉黃落,不僅顯示了女子年齡的由盛到衰,而且暗示了時光的推移!白晕裔逘枺龤q食貧”,一般以為女子嫁過去三年,但另有一種解釋:“三歲,多年。按‘三’是虛數(shù),言其多,不是實指三年。”(程俊英《詩經(jīng)譯注》)實際上是說女子嫁過去好幾年,夫妻關(guān)系漸漸不和,終至破裂。女子不得已又坐著車子,渡過淇水,回到娘家。她反覆考慮,自己并無一點差錯,而是那個男子“二三其德”。在這里女子以反省的口氣回顧了婚后的生活,找尋被遺棄的原因,結(jié)果得到了一條教訓:在以男子為中心的社會里,只有癡心女子負心漢。
詩之五章用賦的手法敘述被棄前后的處境,前六句承上章“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補敘多年為婦的苦楚,她起早睡晚,辛勤勞作,一旦日子好過一些,丈夫便變得暴戾殘酷。這個“暴”字可使人想像到丈夫的猙獰面目,以及女主人公**待的情景。后四句寫她回到娘家以后受到兄弟們的冷笑!对娂瘋鳌丰尨硕卧疲骸吧w*奔從人,不為兄弟所齒,故其見棄而歸,亦不為兄弟所恤,理固有必然者,亦何所歸咎哉,但自痛悼而已!闭f女主人公“*奔”,固不足。坏渌脑捒梢詭椭x者理解她當時所受到的精神壓力和由此而產(chǎn)生的內(nèi)心矛盾。
第六章賦兼比興,在抒情中敘事,當初他們相戀時,有說有笑;男子則“信誓旦旦”,表示白頭偕老?墒撬未老時就產(chǎn)生怨恨,而且無法挽回。這里用了兩個比喻:浩浩湯湯的淇水,總有堤岸;廣闊連綿的沼澤,也有邊際。言外之意是:我的痛苦為什么竟沒有到頭的時候?《詩集傳》指出“此則興也”,其實它是比中有興。詩人運用這兩個比喻,強烈地抒發(fā)了一腔怨憤,訴說了棄婦無邊無際的痛苦。為了擺脫這些痛苦,她下決心與那男子割斷感情上的聯(lián)系:“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從此后不再希望他回心轉(zhuǎn)意,算了,算了。然而她果真能做到嗎?方玉潤認為:“雖然口縱言已,心豈能忘?”(《詩經(jīng)原始》)是的,從這女子一貫鐘情的性格來看,她對男子不可能在感情上一刀兩斷,這就是今天常說的悲劇性格。
石灰吟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7)
——流鶯原文翻譯及賞析
流鶯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流鶯漂蕩復參差,度陌臨流不自持。
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風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
曾苦傷春不忍聽,鳳城何處有花枝。
譯文
流鶯兒啊,到處飄蕩,上下翻飛;越過小路,臨近河邊,無法自持。
美妙地鳴囀,怎么能沒有本意?碰到了良辰,也未必就有佳期。
鳴囀在風朝霞夜陰晴之日,鳴囀在千門萬戶開閉之時。
我曾經(jīng)苦于傷春而不忍再聽,京城哪里有可以棲息的花枝?
注釋
⑴流鶯:指漂蕩流轉(zhuǎn)、無所棲居的黃鶯。
、茀⒉睿簠⒉睿臼切稳蔌B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里用如動詞,猶張翅飛翔。
⑶不自持:不能自主,無法**自己。
⑷囀(zhuàn):鳥宛轉(zhuǎn)地鳴叫。
⑸佳期:美好的時光。南朝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詩:“佳期悵何許,淚下如流霰。”
、省帮L朝”二句:《漢書·郊祀志》:“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薄稘h書·東方朔傳》:“起建章宮,左鳳闕,右神明,號千門萬戶。”此聯(lián)寫京華鶯聲,無論風**晴、門戶開閉,皆漂蕩啼囀不已。
、瞬蝗蹋阂蛔鳌安凰肌薄
、跳P城:此借指京城長安。馮注引趙次公注杜詩:“弄玉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后曰京師之盛曰鳳城”;ㄖΓ褐噶鼹L棲息之所。此句言鳳城雖有花枝,而流鶯難以借寓,故有傷春之苦吟,而令人不忍卒聽。
賞析:
張《會箋》系此詩為大中三年(849)春長安之作。此詩乃苦悶之詞,寫自己仕途窮困,漂泊無定所,懷才不遇知音,心意無人理解。全詩詠物抒情,借流鶯自喻,寄托身世之感。清陸昆曾《李義山詩解》云:"此作者自傷漂蕩,無所歸依,特托流鶯以發(fā)嘆耳。渡陌臨流,喻己之東川、嶺表,身不由己也。"此詩風格輕倩流美,情思深婉。張《會箋》曰:"含思宛轉(zhuǎn),獨絕今古。"
這是李商隱托物寓懷、抒寫身世之感的詩篇。寫作年份不易確定。從詩中寫到“漂蕩”、“巧囀”和“鳳城”來看,可能是“遠從桂海,來返玉京”以后所作。宣宗大中三年(849)春,作者在長安暫充京兆府掾?qū)伲疤旃傺a吏府中趨,玉骨瘦來無一把”(《偶成轉(zhuǎn)韻》),應(yīng)是他當時生活和心情的寫照。
流鶯,指漂蕩流轉(zhuǎn)、無所棲居的黃鶯。詩的開頭兩句,正面重筆寫“流”字。參差,本是形容鳥兒飛翔時翅膀張斂振落的樣子,這里用如動詞,猶張翅飛翔。漂蕩復參差,是說漂蕩流轉(zhuǎn)之后又緊接著再飛翔漂泊。“度陌”、“臨流”,則是在不停地漂蕩流轉(zhuǎn)中所經(jīng)所憩,應(yīng)上句“復”字。流鶯這樣不停地漂泊、飛翔,究竟是為什么呢?又究竟要漂蕩到何時何地呢?詩人對此不作正面交代,只淡淡接上“不自持”三字。這是全聯(lián)點眼,暗示出流鶯根本無法掌握自己的命運,仿佛是被某種無形的力量**著。用流鶯的漂蕩比喻詩人自己的輾轉(zhuǎn)幕府的生活,是比較*常的比興寓托,獨有這“不自持”三字,融和著詩人的獨特感受。詩人在桂林北返途中就發(fā)出過悵然的嘆息:
“昔去真無奈,今還豈自知”(《陸發(fā)荊南始至商洛》)!叭フ鏌o奈”、“還豈自知”,正象是“不自持”的注腳。它把讀者的思緒引向“漂蕩復參差”的悲劇身世后面的社會原因,從而深化了詩的意境。
漂蕩流轉(zhuǎn),畢竟是流鶯的外在行動特點,接下來三、四兩句,便進一步通過對流鶯另一特點——巧囀的描寫,來展示它的內(nèi)心苦悶!扒蓢守M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绷鼹L那圓轉(zhuǎn)流美的歌吟中分明隱藏著一種殷切的愿望——希望在美好的三春良辰中有美好的相會。然而,它那“巧囀”中所含的“本意”卻根本不被理解,因而雖然適逢春日芳辰也不能盼來“佳期”,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如果說,流鶯的漂泊是詩人飄零身世的象征,那么流鶯的巧囀便是詩人美妙歌吟的生動比喻。它的獨特之處,就在于強調(diào)巧囀中寓有不為人所理解的“本意”,這“本意”可以是詩人的'理想抱負,也可以是詩人所抱的某種**遇合的期望。這一聯(lián)和《蟬》的頷聯(lián)頗相似。但“五更疏欲斷,一樹碧無情”所強調(diào)的是雖凄楚欲絕而不被同情,是所處環(huán)境的冷酷;而“巧囀”一聯(lián)所強調(diào)的卻是巧囀本意的不被理解,是世無知音的感嘆!柏M能”、“未必”,一縱一收,一張一弛,將詩人不為人所理解的滿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刻傷感曲曲傳出,在流美圓轉(zhuǎn)中有回腸蕩氣之致?梢哉f這兩句詩本身就是深與婉的**。
頸聯(lián)承上“巧囀”,仍寫鶯啼!帮L朝露夜陰晴里,萬戶千門開閉時!边@是“本意”不被理解、“佳期”不遇的流鶯永無休無止的啼鳴:無論是刮風的早晨還是降露的夜晚,是晴明的天氣還是陰霾的日子,無論是京城中萬戶千門開啟或關(guān)閉的時分,流鶯總是時時處處在啼囀歌吟。它仿佛執(zhí)著地要將“本意”告訴人們,而且在等待著渺茫無盡的佳期。這一聯(lián)是兩個略去主、謂語的狀語對句構(gòu)成的,每句中“風朝”與“露夜”、“陰”與“晴”、“萬戶”與“千門”、“開”與“閉”又各自成對,讀來別有一種既整飭又優(yōu)美,既明暢又含蓄的風調(diào)。
尾聯(lián)聯(lián)系到詩人自身,點明“傷春”正意!傍P城”借指長安,“花枝”指流鶯棲息之所。兩句是說,自己曾為傷春之情所苦,實在不忍再聽流鶯永無休止的傷春的哀鳴,然而在這廣大的長安城內(nèi),又哪里能找到可以棲居的花枝呢?初唐詩人李義府《詠烏》云:
“上林多少樹,不借一枝棲!蹦┚鋸拇嘶。傷春,就是傷佳期之不遇;佳期越渺茫,傷春的情緒就越濃重。三春芳辰就要在傷春的哀啼中消逝了,流鶯不但無計留春,而且連暫時棲息的一枝也無從尋找。這已經(jīng)是杜鵑啼血般的凄怨欲絕的情境了。詩人借“不忍聽”流鶯的哀啼強烈地抒發(fā)了自己的“傷春”之情——抱負成空、年華虛度的精神苦悶。末句明寫流鶯,實寓自身,讀來既像是詩人對無枝可棲的流鶯處境的關(guān)心,又像是詩人從流鶯哀啼聲中聽出的寓意,更像是詩人自己的心聲,語意措辭之精妙,可謂臻于化境。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