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1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钡脑娨猓阂幌掠,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房頂?shù)挠晁衤榫一樣不停地往下漏。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注
床頭屋漏無干處:意思是,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據(jù)《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床頭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雨腳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房頂?shù)挠晁衤榫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后,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是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賞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首歌行體古詩。此詩敘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風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經歷,抒發(fā)了自己內心的感慨,體現(xiàn)了詩人憂國憂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詩中的典范之作。全篇可分為四段,第一段寫面對狂風破屋的焦慮;第二段寫面對群童抱茅的無奈;第三段寫遭受夜雨的痛苦;第四段寫期盼廣廈,將苦難加以升華。前三段是寫實式的敘事,訴述自家之苦,情緒含蓄壓抑;后一段是理想的升華,直抒憂民之情,情緒激越軒昂。前三段的層層鋪敘,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如此抑揚曲折的情緒變換,完美地體現(xiàn)了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擴展閱讀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擴展1)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來輔助教學,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寫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1
一、板書對聯(lián),導入正課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民間疾苦,筆底生瀾
詩圣杜甫筆下記載世上瘡痍、民間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春望》等,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要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二、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
子美早年懷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但因*臣李林甫專權當?shù)溃瑢以嚥坏凇?56年方得一小官,安史之亂時被叛軍擄到長安,757年逃出虎口,投奔唐肅宗,除為左拾遺,后因**營救房管的罷相,觸怒肅宗,幾受刑戮,759年棄官西行,歷經千辛萬苦于年底到達成都求親告友,在浣花溪畔修筑了草廬,在飄泊多年之后,終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詩人的心情是愉快的,這在他的詩歌中也表現(xiàn)了出來。他曾到江畔獨步尋花: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也曾在水檻遣心: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不料當年深秋,風雨破屋,長夜沾濕,詩人在風雨飄搖之中寫成此詩,于是這普普通通的茅屋也便成了*文學史上的一塊圣地。
三、學生自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中的思想感情。
四、教師范讀詩歌,讀出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五、講析詩歌,感悟詩人憂國憂民情懷
詩人好不容易蓋起這座茅屋,剛剛定居下來,秋風卻故意與他作對似的,怒吼而來,卷起屋上層層茅草,怎能不讓詩人心焦?卷起的茅草沒有落在屋旁而是飛過江去分散撒在江郊,我們讀這幾句詩,分明看到一個衣衫單薄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著怒吼的秋風把茅草一層一層卷了起來。而他面對大風破屋的焦灼與怨恨之情,也不能不激起我們心靈上的共鳴。
前節(jié)寫灑江郊的茅草無法收回,是不是還有落在*地上的可以收回呢?有的,然而卻被南村群童抱走了,詩人也曾追逐,也曾呼喊,但終因年邁無力而無法趕上。無可奈何之余,只能“歸來倚杖自嘆息”。如果不是貧困,詩人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如果不是十分貧困,群童也不會冒著狂風抱那并不值錢的茅草。詩**約是一聽到北風狂叫,就擔心茅屋蓋得不夠結實,因而拄杖出門,直到風吹屋破,茅草無法收回,這才無可奈何地走回了家中。詩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嘆息,并沒有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世態(tài)炎涼便可想而知了,因而他嘆息的內容十分深廣。
“俄頃”兩句用飽蘸濃墨之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暗淡愁慘的心境。而密集的雨點即將從漠漠的秋空灑向地面,已在預料之中!安剪馈眱删洳粌H是布被又舊又破,更是為下文屋破漏雨蓄勢。成都的八月并不冷,可是由于被子毫無保暖功能,再加上屋破漏雨,真是凄風苦雨寒徹骨。詩人徹夜難眠,既盼雨停,又盼天亮,處境相當艱難。但詩人并沒有因為自己處境艱難哀嘆聲聲,而是由個人的處境聯(lián)想到了其它人的類似處境,水到渠成地過度到了詩歌的結尾。
詩人從“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一下子跳到“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其中包含著許多沒有說出來的情緒!伴L夜”實際上是雙關,詩人由眼前長夜沾濕的痛苦,聯(lián)想到了歷經戰(zhàn)亂,顛沛流離的人民,聯(lián)想到了“山河破碎風飄絮”“風雨如盤暗故園”的祖國,實際上人民就是生活在漫漫長夜之中,國家就是處于風雨飄搖之中!每念及此,詩人怎能不憂心如焚、徹夜難眠呢?
“安得”三句聲音響亮,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貼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驗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的激情與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與火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嗚呼“句則把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在狂風暴雨無情**的秋夜,詩人腦海里翻騰的不僅是
“吾廬獨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廬俱破……因此老杜在這首詩里不是孤立單純地描寫自己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自己的痛苦來表現(xiàn)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xiàn)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如果說讀到“歸來倚杖自嘆息”的時候,對他嘆息的內容還理解不深的話,那么讀到“嗚呼“句總該看出詩人是在為天下寒士大聲疾呼吧。
六、以詩賞詩,向課外延伸
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貧富不均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甌尚缺
3、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垂老別》)
——戰(zhàn)亂中子孫亡盡的老漢憤然參軍告別老妻的凄慘場面。
4、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孝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連年戰(zhàn)爭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訴,這是人亡村衰、空寂蕭條的那個社會的縮影。
5、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月夜》(756年))
——寫安史之亂中逃亡和被俘長安的遭遇,痛訴妻離子散之苦。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抑懈鼰o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寫戰(zhàn)斗殘酷,死傷慘重,民不聊生,就連老婦人也要被迫上戰(zhàn)場。
七、小結
詩由事而作,屋憑人而傳。詩圣杜甫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杜甫的草堂仍存,供后人瞻仰。杜甫在詩篇中表現(xiàn)出來的理想在今天也正在得以實現(xiàn),如果詩人在天有靈,定會感到欣慰!
附板書
敘事秋風破屋
群童抱茅
抒情長夜沾濕
抒發(fā)理想推己及人
憂國憂民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2
知識目標
1、掌握詩中重點文言字詞的音與意,如:怒號、三重、掛罥、布衾、喪亂、何由徹、庇、見、突兀等。
2、了解杜甫的生*和創(chuàng)作。
能力目標
掌握通過朗讀品味詩歌情與理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體味詩歌中流露出來的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重點
體味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教學難點
品味詩歌前三節(jié)的描寫與敘述在表現(xiàn)詩人情感上的服務作用。
教學方法
朗讀法、激趣引導法
教具準備
多**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自擬對聯(lián)一副,“踏雪尋梅只為一睹芳容,傲骨凌寒姿;讀詩悟情但求百味愁心,憂國憂民緒”,激趣導入新課。
二、解題
1、質疑:同學們,杜甫的詩已經讀到過了嗎?現(xiàn)在請同學們把你所知道的有關杜甫的知識告大家。ù龑W生回答)
教師明確: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出身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家庭。杜甫也曾應進士考試,但不第。一身從未放棄過通過出仕為官為天下蒼生貢獻力量的宏愿,但生不逢時,遇**安史之亂(755——763)。無奈之下攜了妻小跑到四川去了。在輾轉漂泊中就接觸到了社會的底層,親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寫出諸如“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之類富有人民性、現(xiàn)實性的史詩。最后在親友幫助下,于西郊的浣花溪畔,用兩年時間蓋上一間茅屋(即今“成都草堂”),總算得到一個安身之處。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陣狂風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濕透了室內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于是,詩人寫下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人寫下這首詩歌的時候才49歲。(這一點請同學們注意。
2、質疑:同學們,你來讀一讀詩歌的題目,看看有什么特點?(待學生思考)
教師明確:“……為……所……”是一個被動句式。題目的意思是茅屋被風吹破。歌: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是樂府詩的一種體裁。
二、整體感知
1、先讓學生齊讀,并提醒學生在齊讀時注意字的讀音,注意領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學生齊讀完后,教師指正解讀并糾正字音。
教師提示:怒號、三重、掛罥、布衾、喪亂、何由徹、庇、見、寒士、突兀等。
2、教師進行朗讀指導。
教師明確:前三節(jié)基本用降調,但降中有逐層遞升,語速宜緩慢,詩中“怒”“三”“灑”“掛““飄”“老”“忍”“抱”等字須重讀,讀出風之大、茅草翻飛的意境;“呼——不得——”“自——嘆——息——”等字須拖長讀音,讀出杜甫面對群童抱茅無可奈何的情狀來。后一節(jié)用升調,語速適中,“安得”“千萬”“大庇”“寒士”“嗚呼”“何時”“受凍”等字須重讀,“死——亦足”中“死”字須拖長讀音。這樣處理,能讀出杜甫心存社稷、意念蒼生的思想感情來,較好地表達出詩歌的情意。
3、教師進行范讀。(要注意讀得聲情并茂、抑揚頓挫,使課堂氣氛達到一個小**。)
三、研讀賞析
1、賞析第一節(jié)詩
(1)設疑引導:題目說茅屋被秋風吹破了,詩人在詩歌第一節(jié)用了一個詞來描寫秋風的情狀,請同學們找出來。
教師明確:“怒號”說明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又運用了擬人化手法。
(2)設疑引導:“卷”和“吹”相比,在描寫風之猛烈上好在哪里?
教師明確:“卷”字就讓我們想起“旱地拔蔥”,很形象化,有力度。
(3)設疑引導:接下來還有一系列的動詞,哪些呢?它們有什么好處呀?
教師明確:還有“飛”、“灑”、“掛”、“飄轉”、“沉”等動詞。這些動詞刻畫了茅草漫天飛揚的動感畫面。
。4)設疑引導:如果我要你給這節(jié)詩擬一個小標題,怎么才恰當?同學們想想。
教師明確:秋風破屋(描寫)
。5)請男同學們齊讀這節(jié)詩。
2、賞析第二節(jié)詩
(1)設疑引導:詩的第一節(jié)已經為我們描寫了秋風破屋的景象,那么詩人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心情怎樣呢?請**學們齊讀詩歌的第二節(jié)。
教師明確:詩人發(fā)怒、著急但又無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沒有一個字描寫他的心理活動,但是能讓讀者體會得到這種心情。
。2)設疑引導:著急和無奈之下,詩人嘆聲說到,“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請注意前面提到說,杜甫寫此詩時只有49歲。那用“老”來自況,是否準確呢?
教師明確:這是寫心情。顛沛流離催人老,詩人心力憔悴,倍感未老先衰。
(3)設疑引導:同學們能不能猜想一下,群童“公然”“抱茅”是用來做什么?僅僅是調皮,在戲耍這個老頭嗎?
教師明確:詩人用茅草蓋茅屋,群童或許也是用來做茅屋的,也有可能當柴火燒?傊,可見詩人周邊生活的也是窮人。
(4)設疑引導:同學們想想詩人到底嘆息什么?
教師明確:一嘆自己命途多踹,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二嘆同病之人之苦,同是饑寒交迫。
設疑引導:要你模仿上一節(jié)擬的標題,同學們試一試!
教師明確:群童搶茅(記敘)
3、賞析第三節(jié)詩
。1)設疑引導:同學們這個夜晚,杜甫一家過得怎樣?請一位同學來朗讀詩歌第三節(jié)。
教師明確:長夜無眠!昂斡蓮亍笨梢钥闯龊茈y受。
。2)設疑引導:詩人有哪些描寫交代了“何由徹”的原因?同學們思考一下。
教師明確:“冷似鐵”一個比喻就刻畫出了布被的硬與冷。“雨腳如麻”的“麻”字說明雨點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又冷又濕。
(3)設疑引導:“雨腳如麻”是由于“秋風破屋”,那么“布衾”“冷似鐵”是為什么呢?
教師明確:原因是棉被使用多年即破又臟。足以見出杜甫生活的貧困,也見出“喪亂”給*民帶來的苦難有多深。
(4)設疑引導:這下我們也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這節(jié)詩。
教師明確:冷濕難耐(描寫)
4 、賞析第四節(jié)
。1)過渡引導:這么一個冷與濕交加的無眠的夜晚,詩人聯(lián)想到了什么呢?請同學們齊讀第四節(jié)詩
教師明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設疑引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是什么意思呢?
教師明確:如何能得到高樓大廈千萬間,讓天下愛冷受凍的人都喜笑顏開!我屋獨破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3)設疑引導:給此段加一個什么小標題?
教師明確:“祈求廣廈”(板書)
。4)設疑引導:這樣推己及人可見杜甫是怎樣的一個人?
教師明確:一個憂國憂民的偉丈夫,一個典型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讀書人。
。5)師生齊誦全詩。
四、課堂小結:
這正是“詩圣”的偉大之處。他不僅只是寫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這風雨之夜,普天之下還有更多像他這樣處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愛到微出現(xiàn)真情,情自心底心底抵萬語。詩人把自己滿腔的憂國憂民的熱情抒發(fā)得淋漓盡致。
五、課后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寫一篇以“杜甫的憂國憂民”為主題的讀后感,字數(shù)不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3
一、教學目標設計:
、俅υ姼枵Z言。
、谄肺稇n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圻M行朗讀訓練。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詩,最能體現(xiàn)出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在制定的三個學習目標中,應該以“朗讀訓練”為重點(當然,也是難點)。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經過考慮,我決定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再附以“揣摩語言”的方式,進而去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用具設計、實驗教材設計或多**展示資料
用PowerPoint制作教學課件,根據(jù)教學過程,隨堂使用。(具體見“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ㄒ唬┲v課之前的“開場白”設計
新頒布的《語文教學大綱》提出“要重視師生之間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注:由于進行優(yōu)質課講課比賽,采取易校講課的方式。我的授課地點是膠州一中。學生是高二年級。我執(zhí)教的是高三年級的課文--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講課之前實行抓鬮,老師學生互不見面。怎樣跟學生快速溝通,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和學的任務,為此,我決定臨時來一段“開場白”。)
臨近上課還有一分鐘,教師微笑著用*和的語氣給學生說這樣一段話:“同學們好,我姓張,來自膠州三中。三中是一所新學校(注:20xx年5月由膠州師范學校改制辦普通高中),我們很注重向先進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學習。今天來到這里,就是向一中的老師和同學們學習的。很高興和大家合作上這一堂課,希望我們合作愉快。課后,我將把同學們的良好學風和美好風范帶回三中,傳達給三中的同學們!
。ǚ治觯哼@段話說完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微笑地看著我,很友好的樣子。講課結束以后,一些聽課的老師對我說:這些話很管用,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心抓住了,挺創(chuàng)新的。說句實在話,創(chuàng)新談不上,內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在“拉攏”學生,有跟學生套近乎的嫌疑。實際上,適當?shù)馗鷮W生“套近乎”,目的是為了縮短老師與學生在心理和感情上的距離,以便在課堂上能夠很好地合作。新課程標準強調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人道的、**的、**的、*等的關系,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會體驗到*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與情感體驗。應該說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我的“演技”不算高明,一些優(yōu)秀教師在一些大型的觀摩課和講課比賽中早已使用。但在這節(jié)課的教和學中,我明顯感覺自己給學生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課堂上同學們踴躍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地探究,好幾次看似尷尬的“冷場”均“化險為夷”,師生之間交流融洽、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了教和學的任務。注重了師生之間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拘成規(guī),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ǘ┚脑O計導語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甫的一首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注:用多**在字幕上打出題目)大家都知道,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詩人,人們把他叫做“詩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詩人?(學生回答:現(xiàn)實**詩人。教師板書。)人們叫他為(學生回答:“詩圣”。教師板書。)
1982年,“世界和*理事會”把杜甫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杜甫43歲的時候,爆發(fā)了一場有名的戰(zhàn)亂,那就是
?(學生回答:安史之亂。教師板書。)這是一場民族大災難。當時是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饑餓哀號,到處是流血**。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被人們稱之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我們剛學過他的詩歌《登高》。我起個頭,大家一起背誦。(注:學生背誦完畢,教師用多**打出畫面凄冷的字幕--《登高》全詩,并用異色突出“萬里悲秋常作客”一句)是呵,萬里悲秋常作客!叭f里”不是一萬里路,“作客”也不是到別人家里吃飯、聊天,而是“居無定所、到處飄泊、客居他鄉(xiāng)”的意思!兜歉摺芬辉娂词窃娙丝途铀拇ǚ罟(jié)時所寫,抒發(fā)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塊荒地,蓋了一所茅屋,總算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有了一個棲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親戚朋友的幫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堅固,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萬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
。ǚ治觯哼@是一段看起來挺冗長的導語,須耗時約五分鐘,很容易有滿堂灌之嫌。而我之所以仍堅持這樣做,乃是為了營造出一種濃濃的學習詩歌的感情氛圍,從而實現(xiàn)“熏陶感染”、情感教育的目的。新課程標準重視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強調在語文教學中要靠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也提出了認知與情意的**。傳統(tǒng)的教學論研究忽視了教學中的情感問題,把生動、復雜的教學活動囿于固定、狹窄的認知**框框之中。新制定的課程標準強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要素的****,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理念。因此,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把它們有機地滲透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對高二的同學來說,對杜甫的理解,以前也許只限于“三吏”“三別”的一鱗半爪的知識。補充“世界和*理事會”把杜甫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的內容,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杜甫確實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從而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對“這是一場民族大災難。當時是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饑餓哀號,到處是流血**。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一段描寫“安史之亂”文字,我用了慷慨急昂的語調,抑揚頓挫、滿含激情地進行了朗讀。此時,我的心情很激動,同學們也被我的.激情所感染。精心設計的導語營造出了濃濃的學習詩歌的氛圍,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境中,為下面我進一步順理成章地提出學習目標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
。ǚ治觯鸿b于《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詩。我為學生設計了三個學習目標:①揣摩詩歌語言②品味思想感情
、圻M行朗讀訓練。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經過考慮,我決定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再附以“揣摩語言”的方式,進而去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運用詩歌朗讀知識,為本詩朗讀訓練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1、指導學生整體感知,領會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和沉郁頓挫的風格,局部則要求學生把握四節(jié)詩的情感分別是:痛惜、痛心、痛苦和憂國憂民。以此確定全詩的感情基調與各節(jié)的語氣。具體做法如下:
先讓學生齊讀,并提醒學生在齊讀時注意字的讀音,注意領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學生齊讀完后,教師糾正“俄頃”、“喪亂”、“突兀”、“見此屋”等幾個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教師適當進行朗讀指導,強調如何深入領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
然后又讓學生齊讀。
連續(xù)齊讀二遍之后,再讓一個同學單獨朗讀。學生讀完,教師應肯定其能根據(jù)詩歌感情的需要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優(yōu)點。
最后,教師進行范讀。(注:要讀得聲情并茂、抑揚頓挫。讀畢,如果效果好,學生會報以熱烈的掌聲,使課堂氣氛達到一個小**。從而更好的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2、局部賞析
⑴、讓學生根據(jù)第一個詩節(jié)的內容,在“秋風”一詞的前面加上一個適當?shù)脑~語構成偏正短語并且闡述理由。
(分析:學生很可能選擇“無情”、“猛烈”“兇猛”等詞語。根據(jù)是此段中有“怒號”一詞說明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等。鑒于此,教師可以順勢推理,把第一句改為“八月秋高風猛烈(或無情、兇猛等)”并讓學生跟原文比較孰優(yōu)孰劣,弄清“怒號”的擬人化用法是最佳的。從而達到“煉字”的目的。)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本段中再找出描寫風之猛烈的詞語“卷”,并跟“刮”、“吹”等詞語比較優(yōu)劣。
明確:“卷”字好,因為很形象化,有力度,跟后面的動詞“飛”-“灑”-“掛”-“飄轉”-“沉”相對應。
。ǚ治觯焊鶕(jù)上下文語境揣摩語言,確定詞語是否用的得當,這種閱讀方法很好。在揣摩語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齊讀第一段,教師進一步強調朗讀時要重點突出這些詞語,注意體會其運用的妙處。)
、啤①p析第二詩節(jié)
設計問題①⑤⑥讓學生描述:假如你是詩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飄飄揚揚掛在樹梢上、灑落到低洼積水處時,你是什么心情?從本段中找出體現(xiàn)這一心情的詞語
討論明確:詩人心情著急、發(fā)怒,無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沒有一個字描寫他的心理活動,但是能讓讀者體會得到這種心情。在具體描寫中看到作者的心情,這種方法叫“不著一字,盡得風采”。
設計問題②討論:茅草被卷走了,這些草如果拾起來,還可以修理茅屋。這時,一群頑童把草抱走了。這時詩人著急,他說:“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杜甫寫此詩時只有49歲,為什么用一個“老”字,是否用得不準確?
討論明確:是寫心情,詩人經受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設計問題③:群童為何抱茅?
討論明確:本身也是窮孩子,用茅草蓋屋或回家當柴燒。當然也不排除調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層原因--譬如社會現(xiàn)實。杜甫如其說生孩子們的氣,倒不如說生社會的氣,狠**社會造**民貧困、災難。
設計問題④:“歸來倚杖自嘆息”,他嘆息什么?這一句的語氣和節(jié)奏應該怎樣讀?
討論明確:一嘆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應該用嘆息的聲音讀出來:歸來倚杖自--嘆--息--
⑶賞析第三詩節(jié)
設計過渡問題,承上啟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這就該到第幾段了?(生:第三段)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詞語用得好,找出來賞析一下。
討論明確:“雨腳如麻”的“麻”字說明雨點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冷似鐵”中的“鐵”字說明被子很陳舊,很臟--長期顛沛流離,沒有時間洗,或者沒有錢買,只有一床被子,沒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凈凈就不硬了;這說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杜甫曾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有些字看來很*常,揣摩起來則含義豐富,由此可見杜甫錘煉語言的功夫。
⑷設計問題轉入第四段的賞析:“長夜沾濕何由徹?”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齊讀第四段,結合全詩內容,在“詩人”一詞前加一個詞語或短語,以構成偏正短語--杜甫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
討論明確:“憂國憂民”一詞最好。因為詩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能體現(xiàn)出詩人的這種品質。杜甫自己受凍還為別人考慮,這正是詩人的偉大之處。他不僅只是寫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這風雨之夜,普天之下還有更多像他這樣處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然后再補充介紹《自京邑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默思失業(yè)徒,因念遠戍卒”等句子,及其“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和《又呈吳郎》詩,進一步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思想。(用多**打出有關詩句)
在此基礎上,擴展補充屈原《離騷》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及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等例句(用多**打出有關詩句),說明憂國憂民的思想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些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讓我們記住這些令人欽敬、令人敬仰的名字以及他們留下來的千古絕唱
、勺詈蠼處熥鲫愂隹偨Y:憂國憂民的詩人,總是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敬仰。陜西民歌中有“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這是對詩人的愛戴和敬仰。讓我們懷著對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齊讀全詩,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六、練習設計
。ㄒ唬、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拍、層次和韻腳。
本詩詩句以七言為主,結合詩意一般可按四三言節(jié)拍朗讀;其余詩句根據(jù)字數(shù)和詩意可做如下安排:“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可讀為四二三言節(jié)拍,“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和“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均可讀為二四三言節(jié)拍,“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讀為四二三言節(jié)拍(注:“死亦足”三字決不可同前直連)。每小節(jié)之間有停頓,前三節(jié)與后一節(jié)之間停頓稍長。凡韻腳需讀得響亮,這樣讀詩歌,層次清晰,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瑯瑯上口,情趣盎然。
。ǘ⒅笇W生讀出語調升降、語速快慢和語音輕重。前三節(jié)基本用降調,但降中有逐層遞升,語速宜緩慢,詩中“怒”“三”
“灑”“掛”“飄”“老”“忍”“抱”等字須重讀,讀出風之大、茅草翻飛的意境;“呼--不得--”“自--嘆--息--”等字須拖長讀音,讀出杜甫面對群童抱茅無可奈何的情狀來。后一節(jié)用升調,語速適中,“安得”“千萬”
“大庇”“寒士”“嗚呼”“何時”
“受凍”等字須重讀,“死--亦足”中“死”字須拖長讀音。這樣處理,能讀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來,較好地表達出詩歌的情意。
七、教后記:
以上是我在執(zhí)教《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所做的幾點嘗試,談不上創(chuàng)新。通過進一步學習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我認識到課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所以教學**就成了課程**的重頭戲了。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課堂學習。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普遍、內容最廣泛的學習。作為教師,應緊緊圍繞創(chuàng)新學習,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減負、優(yōu)質、高效的教改之路,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并把它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當中,應該是每一個教師的任務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體味詩歌的意境。
2、體味作者的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難點分析
1、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訓練。
2、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和詩歌意境的理解。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板書對聯(lián),導入正課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民間疾苦,筆底生瀾。
詩圣杜甫筆下記載世上瘡痍、民間疾苦的作品有哪些?《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春望》等,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要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二、簡介創(chuàng)作背景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親戚朋友幫助維持生活。這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邊找到一塊荒地,蓋起了一間茅屋,總算有了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篇。
三、朗讀訓練
1、學生自讀詩歌,初步體會詩歌中的思想感情。
2、朗讀方法指導
、俦驹娨云哐詾橹,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頓;
、陧嵞_讀出延長音;
、垡允种篙p擊大腿示拍子配合節(jié)奏法;
、苓呑x邊想象畫面法。
3、進行朗讀比賽
四、整體感知
說說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情懷?
明確:1、描寫了四幅畫面:秋風怒號圖、群童抱茅圖、嬌兒惡臥圖、遙望廣廈圖。
2、抒發(fā)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懷。
五、感受秋天
1、先找出文中描寫秋天的相關句子,然后想象出當時的情景并感受其特征。
2、把你所想象的場面在小組中交流一下。
提示:圍繞秋天狂風肆虐、烏云密布、大雨如麻、凄涼肅殺的特征展開想象。
六、走進草堂
1、走進草堂看到了怎樣的情形?找出描寫的語句并感受其特征。
2、請位同學給我們當回導游,帶我們去參觀當時的草堂。
提示:草堂是一貧如洗的凄傷之地。千瘡百孔、搖搖欲墜、擺設極其簡陋、棉絮破舊不堪。
七、走近杜甫
把你想象中的詩人情形描述一下。
提示:可以從人物的語言、行為、心理、外貌和表情入手描述。
八、聆聽杜甫
試想,堂堂一代詩圣,卻落得如此境地。這是誰之過?那顆千瘡百孔的心此時又發(fā)出怎樣的吶喊?
九、遙寄杜甫
此時此刻你想對杜甫說些什么?
十、以詩賞詩,向課外延伸
1、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貧富不均。
2、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春望》)——山河破碎,金甌尚缺。
3、子孫陣亡盡,焉用身獨完?投杖出門去,同行為辛酸。(《垂老別》)
——戰(zhàn)亂中子孫亡盡的老漢憤然參軍告別老妻的凄慘場面。
4、我里百余家,世亂各東西。孝者無消息,死者為塵泥。
——連年戰(zhàn)爭重新被征召的士兵的哭訴,這是人亡村衰、空寂蕭條的那個社會的縮影。
5、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云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干。(《月夜》(756年))
——寫安史之亂中逃亡和被俘長安的遭遇,痛訴妻離子散之苦。
6、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抑懈鼰o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石壕吏》)
——寫戰(zhàn)斗殘酷,死傷慘重,民不聊生,就連老婦人也要被迫上戰(zhàn)場。
十一、布置作業(yè)
如今我們生活的常州城內高樓林立,周邊鄉(xiāng)鎮(zhèn)別墅幢幢,百姓安居樂業(yè)。假如杜甫看到這種生活情景,他會是什么心情?請發(fā)揮想像,從杜甫角度畫一幅畫,為畫配小詩一首或一段心理獨白。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5
教材分析:杜甫的這首詩,從到藝術都有很高的成就,從中我們不僅可以看到杜甫作為現(xiàn)實**詩人的偉大,而且可以從他關心人民的高尚精神境界里受到教育。
教學目的:
1、初步了解唐七言古詩篇幅長、容量大、用韻活的特點及杜詩基本風格;
2、進行朗讀訓練,理解詩中的細節(jié)描寫,精當?shù)挠迷~;
3、體會杜甫憂國憂民、推己及人的崇高精神。
教學重點:細節(jié)描寫、朗讀訓練、思想意義;
教學難點:杜甫的精神、情懷。
教學設想:加強誦讀訓練,這樣才能充分領會詩歌的內涵及精髓,注重拓展延伸,促進由基礎性學習向研究性學習的質的飛躍。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主要過程及設計意圖:
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一、背景·導入
簡介:杜甫,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命運坎坷。唐肅宗上元**,在親友的幫助下,于成都浣花溪筑草堂棲身,但秋風破屋,夜雨屋漏,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因有此作。
了解背景知識,初步感受詩人感情。 1、激發(fā)學習興趣;
2、為閱讀教學準備必要的背景材料、感性知識。
二、感知·定向
1、范讀課文;
2、明確學習重點:
細節(jié)描寫
朗讀訓練
思想意義
3、解析“學習重點”,導入下一教學環(huán)節(jié)。
聽讀;
注意字詞讀音;
整體感知全詩。 1、使學生了解全詩概貌;
2、加強閱讀目標定向。
三、誦讀·品味
1、輔導朗讀第一小節(jié),注意重音、動詞;
2、**:
“怒號”采用了什么修辭方法?“卷”換成“吹”、“刮”行不行?
3、引導想象:
后三句中描繪的景象;
詩人當時的模樣。 1、學生朗讀;
2、回答:運用擬人手法,表現(xiàn)了風的兇猛氣勢;“卷”字除表現(xiàn)風大之外,還表現(xiàn)了茅草的動態(tài)。
3、想象、表述、概括。 使學生通過誦讀、思考、想象、表述,理解詩人用詞的準確,描繪的生動,并培養(yǎng)語言表述能力。
1、指名朗讀第二小節(jié)并輔導;
2、第二節(jié)寫什么?
3、“歸來倚杖自嘆息”,“嘆”的是什么?
4、評價詩人的“嘆息”。 1、朗讀;
2、概括:“群童抱茅”
3、討論回答:“嘆”的是:天公無情毀屋;
群童不明苦衷;
黎民生活困苦。 抓住詩人之“嘆”分析,幫助學生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以突破難點。
1、范讀第三小節(jié)。
2、字詞輔導:
俄頃、向、黑
布衾、惡臥、徹
3、**:
“鐵”換成“石”行不行?“長夜”是什么修辭手法?
這一小節(jié)寫什么? 1、參照注釋理解字詞;
2、答問:
“鐵”字說明被子的硬、冷、臟,且押韻;
雙關:既指時間,又指動蕩的社會。
3、齊讀這一小節(jié);概括:“長夜沾濕” 本節(jié)難理解詞語較多,且又富有表現(xiàn)力,是以把它們作為使學生理解詩人長夜難眠的突破口,同時也是基礎知識的教學。
1、**:為何還要寫第四小節(jié)?
2、分析:本節(jié)大意;
展示同一題旨的詩文:“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安得萬里裘,裹蓋四周垠。天下無饑寒,溫暖皆如春。”……
評價古代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
3、**:第四小節(jié)怎樣概括? 1、答問:由個人的不幸聯(lián)想到他人,深化了主題,表現(xiàn)了詩人崇高的思想境界。
2、齊讀這一小節(jié);
3、概括:“推己及人” 突破教學難點,激發(fā)學生情感,并將教學導向深入,提升“這一節(jié)課”對學生素質培養(yǎng)的意義,激活學生的潛在探究熱情,為本節(jié)課的作業(yè)布置做鋪墊。
四、整合·小結
1、設疑:
第四小節(jié)的用韻、詩句的長短、表達方式有何不同?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
2、小結:
歌行體的特點;思想意義。 思考、答問:
第一小節(jié)押“ao”韻,后三節(jié)換韻;前三節(jié)以七言為主,第四節(jié)變?yōu)殚L句;前三節(jié)敘述,第四節(jié)抒情。 分析后進行整合,使學生了解文體常識并對全詩產生完整的印象。
五、鞏固·延伸
1、課內練習:
選出一處你認為寫得好的詩句并說說好在哪兒。
2課外作業(yè)上:
像這首詩一樣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詩文你還讀過哪些?搜集其中的名句,加以整理,并在課下與同學交流。
將這首詩改寫成文。
1、答問;
2、課外作業(yè)建議分組完成并在組與組之間進行交流。
1、鞏固、拓展;
2、試圖引入研究性學習理念,促進由基礎性學習向研究性學習的飛躍。
備課小結:
詩歌的教學,注重的是在誦讀中品味理解,因而備課中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的指導與訓練;而如何使學生由課內走課外,使一節(jié)課不僅僅只是“一節(jié)課”而已,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當今考試形勢的要求,受“研究性學習”的啟發(fā),設計了一些相關環(huán)節(jié),雖有“效顰”之嫌,但還是想以此作一點嘗試。
附:板書設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一、秋風破屋
如聞其聲
風
如感其形
二、群童抱茅
天公毀屋 敘
嘆群童頑皮
黎民困苦 事
三、夜雨沾濕
布衾似鐵
苦屋漏床濕
長夜難眠
四、推己及人
憂國憂民抒
憂
心懷天下 情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6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間創(chuàng)作的一首古體詩,本詩描述了秋風破屋、長夜沾濕的情景,反映了戰(zhàn)亂中詩人的痛苦生活,表現(xiàn)了詩人關心百姓疾苦的寬廣胸懷和濟世情懷,是杜詩中的典范之作。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理解詩歌內容,掌握朗讀的韻律節(jié)奏。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3、情感目標: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
[教學方法]
1、 朗讀法 2、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法
[教學**]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配以多**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串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這串明珠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獨戰(zhàn)鰲頭,被譽為“詩圣”。他的詩作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有《石壕吏》、《江畔獨步尋花》、《月夜》、《春夜喜雨》等九篇作品。
這節(jié)課,我們學習杜甫(板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體味杜甫憂國憂民的感情,鑒賞杜詩沉郁頓挫的風格。
二、解題
1、“茅屋”:指詩人求親告友,于公園761年春,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造的一座草堂。建成后,詩人十分喜悅!督溪毑綄せā分小傲魬賾虻麜r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就是茅屋建成后詩人在江邊獨自散步和雨中憑欄遠眺時喜悅心情的反映。
杜甫草堂至今猶在,詩因秋風破屋而作,茅屋憑詩人高風亮節(jié)而傳。千百年來,杜甫草堂是人們瞻仰的圣地,《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眾口傳頌的詩篇。多少名**家為此作詩題聯(lián),詠志贊嘆,現(xiàn)在,我們以名家的詩作題聯(lián)及詩人自己相關的詩句作引子,來共同欣賞學習這一名篇。
2、寫作背景:
從公元755年安祿山叛變以來,流轉兵間,奔波秦隴的杜甫,總算暫時歇下腳來。這時,他已經四十九歲了?墒,好景不長,草堂營建不到一年,蜀中政局發(fā)生了變化。公元761年2月,御史大夫崔光遠來兼成都尹。崔光遠是一個不學無術的家伙,是個毫無學識的賭棍,對詩人杜甫當然不會尊重,杜甫心情**。這年八月,恰恰遇到成都*原風雨成災,草堂不止一次遭遇暴風雨**。一次堂前臨江一棵兩百歲的楠木也被連根拔起,屋漏把詩人搞得十分狼狽。在那個狼狽的夜晚,詩人想得很多很多,留下了這一名篇。
三、學習新課
(一) 讀
1、 教師范讀
2、 學生**朗讀
3、 齊讀
(二) 譯
1、閱讀課文提示,邊誦讀課文,邊參看注釋,有的,有的翻閱資料,有的互相詢問、討論;教師在學生行間查看,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
2、講清特殊詞意
3、參考翻譯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蒙蒙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象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zhàn)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wěn)得象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三)析
1、說說詩中描寫了幾幅畫面?抒發(fā)了作者的什么情懷?
明確:
秋風卷屋
群童抱茅憂國憂民
夜雨濕屋
2、挑出你們喜歡的詩句,并說說喜歡的理由。
(1)賞析生動傳神的字詞:
如:第一節(jié)“卷我屋上三重茅”中的“卷”寫出風的迅猛,還表現(xiàn)了茅草的動態(tài)。換成“吹”,風的力度不夠;“掀”表現(xiàn)不了茅草的動態(tài)。
“三”是虛數(shù),“幾”的意思,有時形容多,有時形容少,在這里說的是茅屋蓋得很薄,經不起風吹。
第三節(jié)中“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拌F”表示a、很涼、很硬(天寒冷);b、色彩:很破舊、很臟,只有一被,無法拆洗(貧窮)。換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無被子破舊之意。
(2)品位含義豐富的詞語: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多方面理解。
如:第二節(jié)中“歸來倚仗自嘆息”,“嘆息”的含義是什么?
a、嘆息天公無情毀屋。b、嘆息兒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
c、嘆息黎民生活困苦(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初顯憂民思想。
再如:“長夜沾濕何由徹”中的“長夜”一詞一語雙關,既指眼前難挨的雨夜,又指戰(zhàn)亂造成的長時間的不安、民不聊生的時局。
(四)總結遷移:
全詩共四節(jié),前三節(jié)描寫了秋風卷屋、群童抱茅、夜雨濕屋三幅畫面,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了杜甫一家的不幸遭遇。然而令人佩服的是詩人在自己經受生活上、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時,想到的不是個人,而是普天之下千千萬萬像他這樣處于困苦境地的“寒士”,表現(xiàn)了只要“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美好愿望,充分體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高尚情操。盡管在當時的社會里,詩人的愿望無法實現(xiàn),但他崇高的思想境界和寬闊的胸襟卻永遠閃耀著光芒,千百年來,人們一直不忘的絕不僅僅是他的詩,更是杜甫他這個人。
今天,你從杜甫的胸襟中得到了哪些啟示?主要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談談自己切身的感受。
四、結束語
憂國憂民的詩人,永遠會受到人們的愛戴。最后,讓我們懷著對杜甫的愛戴和敬仰,有感情地誦讀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7
教學目標
1、 誦讀指導
2、 把握詩人感情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今天我要和大家共同學習的是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一首詩。唐師曾在歷史上大放異彩,并且一直影響到一千年后的今天。杜甫的作用舉足輕重,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本人被尊稱為“詩圣”。我們曾學過他的《春望》(請同學們齊聲背誦),在這首詩中,我們曾為他的憂國憂民之情而肅然起敬。接下來,就讓我們再次走進杜甫的感情世界:(板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 杜甫)
(展示課件:杜甫簡介 寫作背景 題目)
二、 整體感知
1、 學生齊讀課文,教師對其中的難辨字進行點撥。
2、 教師做一般朗讀,意在正音。學生邊聽邊為難辨字注音。(投影部分字詞注音)
3、 學生**朗讀,注意把握詩歌節(jié)奏。
三、 品味語言
“這首詩你們至少讀了兩遍了,在語言上有什么感覺呢?里面有哪些字詞使你特別留意的?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再讓**發(fā)表觀點。教師相機點撥。提點完畢后,全體朗讀一遍詩歌。
(教師可在做示范,對詩中的部分詞語進行賞析評價)
(四)師生討論。
提示學生結合課文注釋思考詩歌的內容意義。在其中貫通對難重點的把握。
1. 把握詩歌的內容。
、艈枺河深}目看,這首詩是詩人在什么情形下作的?(單獨**,學生舉手回答)
點撥:由題目看,可初步了解到這是在八月的時候,詩人因茅屋被秋風刮破之后寫的詩!盀椤痹谶@里是“被”的意思。
、茊枺涸娙藢戇@首詩,僅僅是發(fā)泄因茅屋被秋風吹破而產生的不滿么?聯(lián)系詩中所描寫的情況推測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表觀點并提出新問題)
點撥:詩人的不幸是接二連三的。秋風、群童、薄衾、夜雨使老杜甫的痛苦逐層加深。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戰(zhàn)亂后國家由盛轉衰的社會狀況。詩人當時非常貧困,這些可以從居所的簡陋、茅草的難得、寢具的陳舊等看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詩人的心情無疑是非常的沉重。
2. 思考詩歌的意旨。
、菃枺好鎸@重重的不幸,換了主角是你,你會有什么心理活動?而詩人的表現(xiàn)如何?
點撥:詩人的心情無疑十分沉重悲苦,“長夜”一句表現(xiàn)出詩人渴望苦難結束的迫切心情!伴L夜”明指當時的苦雨長夜,暗喻當時動蕩艱苦的時局。詩人由己及人,由個人的悲慘遭遇想到天下的窮苦之人,從而產生甘愿為天下窮苦人**自己的愿望。詩人的大聲疾呼,正是他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為人的人道**寬廣胸襟的展示。
、冗@首詩先敘事,后抒情,表達詩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部分是哪一句?
(學生集體找出答案,并朗讀之)
點撥:(略)
、蓡枺涸娙说睦硐肽銈兛磥恚诋敃r可以實現(xiàn)嗎?那為何還要如此不切實際?
點撥:詩人的理想在當時是不能實現(xiàn)的。即使他甘愿自我**也是一樣。
他生出這樣的愿望,是基于對人民困苦生活情況的深切體會,詩人個人所具有的人文關懷意識迫使他自己為民疾呼,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無功利色彩。而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現(xiàn)實的殘酷,一方面也凸顯出詩人“兼濟天下”的情懷,那一顆熱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詩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將個人與社稷命運緊密相連的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正是這首詩最大的藝術價值所在。
(6)對比一下,那么她是不是范仲淹心目中的故仁人呢?
四、小結
1、課堂小結。
2、錄音范讀,(注意節(jié)奏和重、拖音)
3、學生借鑒錄音的方法,**吟讀詩篇同時背記詩歌內容。
4、學生共同朗讀。
五、能力拓展
賞析杜甫的其他現(xiàn)實**風格的詩篇!堵劰佘娛蘸幽虾颖薄范鸥n國憂民的詩歌名句。
六、作業(yè)
結合自己的理解反復吟誦本詩并背誦。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8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理解詩的內容。
2、培養(yǎng)朗讀能力,在誦讀中進一步感悟。
3、揣摩詩歌語言,體會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4、培養(yǎng)關心他人、愛國愛民的優(yōu)秀品德。
教學重點:
1、朗讀品味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憂國憂民的情懷。
2、理解本詩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對重點詞句的賞析理解,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之中。
教法學法:
誦讀討論,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把茅屋圖片、杜甫頭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用屏幕顯示出來。
伴隨解說詞:這幾間茅草屋,雖然簡陋,卻牽系一個詩人的家庭冷暖;這個詩人是誰?(杜甫)我們曾學過《杜甫詩三首》,請回憶一下杜甫的基本情況。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檢郎,而又被稱杜工部。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有“詩圣”之稱,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在我們一般人看來,這樣偉大的詩人生前一定過著非常舒適、安逸的生活,身居華屋,錦衣玉食?墒聦嵾h非如此。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難生活和悲慘命運的產物。對詩人杜甫來說,更是這樣。杜甫43歲的時候,爆發(fā)了一場有名的戰(zhàn)亂,那就是安史之亂。這是一場民族大災難。當時是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饑餓哀號,到處是流血**。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被人們稱之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我們學過的《春望》、《石壕吏》。著名的“三吏”、“三別”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費盡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暫時結束了輾轉飄零的流浪生活,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對似的,到了八月,一陣秋風掀去了屋頂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不朽之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秋風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讓人不愉快的事,可詩人卻要歌詩一首,這是為什么呢?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讓我們一同走進“茅屋”,用心聆聽詩人的心聲。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領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2、學生朗讀完后,教師糾正“俄頃”、“喪亂”、“突兀”、“見此屋”等幾個加點字的正確讀音。同時把握詩行的節(jié)奏及韻律。
示例: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學生先互相練讀、評讀,挑選優(yōu)秀展示朗讀。
4、**誦讀課文,邊讀邊想像想象畫面,感受文中的意象的作用。
四、研讀賞析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
、艑W生分成若干組合,互相**詩中的詞語,理解、把握詞義。
、茖W生在理解基礎上,口述課文大意。
⑶推薦朗讀水*高的同學讀課文,注意字音、節(jié)奏。
(教師適當進行朗讀指導,強調如何深入領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
2、讀課文,用最簡潔的詞句概括各節(jié)內容。
(板書)秋風破屋、頑童抱茅、夜雨難眠(長夜沾濕)、期盼大廈
3、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寧愿“吾廬獨破”,受凍至死,也要得到“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和憂國憂民的情感。
(2、3環(huán)節(jié)中穿插逐層分析各小節(jié))
(1)請根據(jù)第一個詩節(jié)的內容,在“秋風”一詞的前面加上一個適當?shù)脑~語構成偏正短語并且闡述理由。
分析:學生很可能選擇“無情”、“猛烈”“兇猛”等詞語。根據(jù)是此段中有“怒號”一詞說明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等。鑒于此,教師可以順勢推理,把第一句改為“八月秋高風猛烈(或無情、兇猛等)”并讓學生跟原文比較孰優(yōu)孰劣,弄清“怒號”的擬人化用法是最佳的。從而達到“煉字”的目的。
追問:哪些動詞渲染了風的威力?(卷、飛、渡、灑、掛、罥、飄轉)
這節(ji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痛惜)
(2)讀第二節(jié),思考:
群童為何抱茅?
討論明確:本身也是窮孩子,用茅草蓋屋或回家當柴燒。當然也不排除調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層原因——譬如社會現(xiàn)實。杜甫與其說生孩子們的氣,倒不如說生社會的氣,恨**社會造**民貧困、災難。
“歸來倚杖自嘆息”,他嘆息什么?這一句的語氣和節(jié)奏應該怎樣讀?
討論明確:一嘆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應該用嘆息的聲音讀出來:歸來倚杖自——嘆——息——
過渡問題,承上啟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
(3)屋漏偏逢連夜雨,這一節(ji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床頭屋漏,雨腳如麻,渲染了暗淡愁慘的氛圍,也烘托了詩人愁苦暗淡的心境。
(4)面對這重重的不幸——秋風破屋,茅草被盜,大雨連綿,屋漏床濕,長夜難徹——如果面對這凄風苦雨、漫漫長夜的就是你,你此時會有什么樣的感慨?什么樣的想法?而詩人的表現(xiàn)又是怎樣的呢?他僅僅是哀嘆自己的不幸、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嗎?請同學們朗讀詩的最后一節(jié)。
這節(jié)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怎樣的愿望?(憂國憂民)
詩人從眼前長夜沾濕的痛苦生活,想到飽經磨難的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從風雨飄搖中的個人茅屋想到連年戰(zhàn)亂中的整個國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國。甚至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國家社稷,甘愿**自己,這是何等恢弘的氣度,何等博大的襟懷,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正如當代詩人郭沫若題詞:(板書)'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五、拓展延伸
你能說出杜甫其他有關愛國的詩句嗎?
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六、小結:
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著名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說過:“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他們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倍鸥υ谶@首詩里不是單純地寫自身之苦,而是通過個人的不幸來反映時代的不幸。在這狂風暴雨無情**的秋夜,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躍然紙上,深深地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從“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無饑寒”的白居易,從“先憂后樂”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到“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從“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到“為**之崛起而讀書”的*,*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一直秉承了這樣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以天下人為念,執(zhí)著追求著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這種思想,這種傳統(tǒng),使我們看到人性的閃光,看到了民族的未來,看到了人類的希望!
六、作業(yè):課下背誦這首詩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9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教學目標
l.理清詩歌思路,讀懂詩歌內容。
2.把握人物形象,學習對比寫法。
3.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難點
重點:
l.理清詩歌思路,讀懂詩歌內容。
2.把握人物形象,學習對比寫法。
難點:
把握人物形象,學習對比寫法。
教學時間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一、課文導入
唐代詩歌譜寫了*古典文學的輝煌。唐代的詩人燦若繁星。今天大家就一起來學習其中最負盛名的大詩人之一——杜甫的詩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課件】展示杜甫草堂圖片、杜甫頭像。
二、整體感知
【**課件】
1.作者簡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杰出的現(xiàn)實**詩人。祖籍襄陽(今屬湖北),生于河南鞏縣。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在成都被嚴武薦為節(jié)度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后世稱之為“杜少陵”“杜工部”。杜甫生活在唐**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因其在詩歌創(chuàng)作上所取得的輝煌成就而被譽為“詩圣”,詩作流傳至今約1400多首。**作有“三吏(《潼關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
可參考【影音資源】《杜甫》
2.了解背景
杜甫43歲的時候,爆發(fā)了安史之亂。這是一場民族大災難。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被人們稱之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上元二年(761)的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詩寫的是自己的數(shù)間茅屋,表現(xiàn)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感。
可參考【知識總匯】
3.初步感知
。1)播放【音頻課文】。聲情并茂的朗讀,喚起學生的情感,以便引導學生快速走進詩人的情感世界。要求注意:把握字音、節(jié)奏、停頓、重音等。
提示
①本詩以七言為主,可采用"二/二/三"式停頓
②掛罥(juàn)塘(táng)坳(ào)俄頃(qǐng)布衾(qīn)
喪(sāng)亂踏(tà)里(lǐ)裂(liè)庇(bì)突兀(wù)
可參考【知識總匯】
。2)自己放聲朗讀,把自己對詩歌的理解和情感的把握讀出來。
。3)結合注釋,朗讀詩歌,把握詩歌大意。
參考:深秋八月,狂風怒吼,卷走了我的草屋上的幾層茅草。茅草飄飛,飛過浣花溪,散落在江邊,高的掛在高大樹林的枝頭,低的落在水塘和水邊地里。
南村的一群頑童欺負我年老無力,竟狠心這樣當面做盜賊,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里去。我喊得唇焦口燥再也喊不出聲來了,只好回來靠著手杖自己嘆氣。
一會兒狂風停息,烏云像墨一樣黑,秋日的天色灰蒙蒙的接近黃昏。被子用了多年冷得像鐵一樣,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破了。因為屋頂漏水,床上沒干燥的地方,而雨水還像麻線一樣不斷流。自從安史之亂之后,自己睡眠就不好,漫漫長夜渾身沾濕,如何才能捱到天亮呢?
如何才能得到千萬間寬大的房子,徹底庇護天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都高高興興的,在狂風暴雨中也不會傾倒,安穩(wěn)得像山岳一樣呢?唉!什么時候,我的眼前能一下子出現(xiàn)這種寬大的房子,即使我的茅屋被狂風吹破,我自己被凍死了也心甘情愿!
三、重點探究
【**課件】
。ㄒ唬┨骄吭姼鑳热莺透星椤
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下面,我們運用誦讀法,逐節(jié)探究詩歌的內容和表達的感情。
逐節(jié)理解步驟:①五個字概括詩節(jié)內容——②一個詞概括詩人情感、心境——③哪些詞語表達情感最形象——④應該怎樣誦讀——⑤嘗試誦讀——⑥師生點評。
思考探究,小組交流,展示,師生點評。
[第一節(jié)]
1.概括內容:秋風破茅屋。
2.情感:凄慘。
3.如何讀出這種慘烈的境況,詩人悲痛的心情?
參考:抓住那些最有表現(xiàn)力的詞語“怒號”“卷”“三重茅”重讀。對于茅草的命運,詩人的心情是關切的,心隨飄轉的茅草而動。
4.背景點撥:草屋的來之不易(安史之亂中**顛沛,流落四川成都,在朋友的資助下才完成,草屋的破敗直接關系到全家的生活)。
5.找同學誦讀,學生大聲誦讀,注意體會情感。
6.播放【影視課文】第一節(jié),體會感悟。
[第二節(jié)]
1.概括內容:群童抱茅去(力求與第一節(jié)押韻)。
2.情感:無奈。
3.如何讀出這種無奈的情緒?
參考:放緩語氣;“自嘆息”加重并延長。
4.此時的杜甫四十幾歲,何以至此(老無力、倚杖)?
參考:生活的困頓,內心的悲傷。
5.詩人在嘆息什么?
參考:一嘆息天公無情毀屋;二嘆息兒童幼稚,不明作者苦衷;三嘆息黎民生活困苦(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初顯憂民思想。
6.學生齊讀第二節(jié),注意體會情感。
7.播放【影視課文】第二節(jié),體會感悟。
[第三節(jié)]
1.概括內容:喪亂長夜苦(長夜難眠苦)。
2.情感:哀傷、悲戚。
3.如何讀出這種悲戚之感?
參考:重讀“冷似鐵”“無干處”“未斷絕”“少睡眠”;重讀并延長“長夜何由徹”。
4.自行誦讀體會。
5.理解質疑:為何冷似鐵,而非冷似冰?
參考:“鐵”一是很涼、很硬(天寒冷),二是很破舊、很臟,只有一被,無法拆洗(貧窮)。換成“冰”只能表示寒冷,而無被子破舊之意。
6.為何長夜難眠,僅僅是屋破漏雨所致么?
參考:不是,是當時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造成的。
背景點撥:安史之亂前唐朝有5000多萬人,安史之亂后人口從5000多萬銳減到1000多萬。在安史之亂前,唐朝是世界上經濟最發(fā)達的國家,但是安史之亂后,土地荒蕪,糧食短缺,物價飛漲,僅以米為例,物價漲了三四倍還多,可謂民不聊生。
8.播放【影視課文】第三節(jié),體會感悟。
[第四節(jié)]
1.概括內容:廣廈庇寒士(受凍死亦足)。
2.情感:激昂(心潮澎湃,美好愿望)。
3.如何讀出這種情感?
參考:語氣:激昂、悲壯;重讀“俱歡顏”“安如山”;重讀加延長“受凍”“死”“亦足”。
4.學生富有感情的朗誦詩歌(配樂)。
可參考【影視課文】(無聲配樂版)、【微教案】《“安得廣廈千萬間”賞析》
5.播放【影視課文】第四節(jié),體會感悟。
(二)探究詩人的形象。
請在心中勾勒杜甫的形象,可以將杜甫放在詩句的背景中,也可以是對杜甫身體、容貌、神態(tài)等等的聯(lián)想。
可以用“在面前,杜甫是一個的人”的方式表述。
示例:在卷草破屋的狂風面前,杜甫是一個無可奈何心情愁苦的人。
參考
在公然抱茅的頑童面前,他是一個萬般無助內心痛苦的人;
在床頭無干的漏屋面前,他是一個寒濕交迫心中悲苦的人;
在憂國憂民的思慮面前,他是一個胸懷博大激情奔放希望崇高的人;
……
四、課堂總結
學生個人梳理總結。
可參考【微教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藝術特點》
古人云“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然而杜甫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從眼前長夜沾濕的痛苦生活想到歷經戰(zhàn)亂折騰的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從風雨飄搖中的個人茅屋想到連年戰(zhàn)亂中的整個國家,因此徹夜難眠,“憂”,憂風憂雨,憂國憂民,憂天下。面對這樣的現(xiàn)實,詩人從自己痛苦生**驗中發(fā)出抑制不住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呼號出“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錚錚壯語。這樣擲地有聲的鏗鏘詩句,歷史過去了已一千多年,但似乎仍在耳邊回旋。
五、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全詩。
2.搜集杜甫的相關資料,做一期以“走近杜甫”的宣傳墻報。
六、板書設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秋風破茅屋凄慘
群童抱茅去無奈
喪亂長夜苦哀傷憂國憂民
廣廈庇寒士愿望
受凍死亦足胸懷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10
教學目標:
一、理解詩的內容及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與沉郁頓挫的詩風。
二、培養(yǎng)詩歌朗讀能力,在誦讀中進一步感悟。
三、進一步體會杜甫詩敘事精煉的特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本詩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之中。
難點:杜甫詩作的敘事精煉,風格沉郁頓挫。
教學設想:
一、安排一課時。
二、誦讀討論,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教學**: 運用多**。
教學過程
一、 解題
歌,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
二、 簡介作者、寫作背景
三、 欣賞圖片
四、 讀課文
五、 理解賞析第一節(jié)
1、作者用哪個詞語來描寫秋風?
怒號
2、為什么用“怒號”而不用“猛烈”或是“兇猛”等詞語呢?
“怒號”說明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同時,它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3、“卷”和“吹”相比較,在描寫風之猛烈上哪個詞更好?
“卷”字好。即形象又有力度。
4、后面的動詞還有哪些?其用法有什么好處?
還有:“飛”——“灑”——“掛”——“飄轉”——“沉”等動詞。刻畫了茅草飛揚的動感場面。
5、請給本段加一個小標題。詩人的心情怎樣呢?秋風卷茅板書
六、 理解賞析第二節(jié)
1、落在地上的茅草拾回來還是可以修理茅屋的?墒潜灰蝗侯B童抱跑了,詩人著急了。他說:“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可是當時杜甫寫作此詩的時候才49歲啊,為什么用了一個“老”字呢?是不是用得不正確呢?
詩人飽經戰(zhàn)亂之苦,是未老先衰、心力憔悴啊。
2、群童為何抱茅?
本身也是苦孩子,用茅草蓋屋或拿回家當柴燒,也許是調皮。也許還有更深層的原因-----譬如:社會現(xiàn)實,杜甫與其說是生孩子的氣,到不如說是生社會的氣,**的社會造**民的貧困、災難。
3、“歸來倚仗自嘆息”,他嘆息什么?
一嘆自己命苦,茅屋被風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
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的窮苦人;
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
4、給本段加一個小標題。詩人的心情?群童抱茅 板書
七、 理解賞析第三節(jié)
1、茅屋被風吹破之后,最怕什么?
2、給本段加一個小標題。秋宵屋漏
3、文中的哪兩個句子表現(xiàn)了作者的這種痛苦難眠的心情?板書
八、 理解賞析第四節(jié)
1、漫漫長夜,作者無法入眠,他在想什么?
安得廣廈千萬間……吾廬受凍死亦足
2、給本段加一個小標題。祈求廣廈
3、由此可見杜甫是一個怎樣的人?
板書:
九、小結
詩人推己及人,希冀“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
憂國憂民的詩人,總是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敬仰。陜西民歌中有“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這是對詩人的愛戴和敬仰。讓我們懷著對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齊讀全詩,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十、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朝代、人類的器官和**。
杜甫憂國憂民的詩歌名句你知道哪些?三吏:《石壕吏》 《新安吏》 《潼關吏》、三別:
《新婚別》 《無家別》 《垂老別》、《春望》、《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兵車行》《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猶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
香霧云鬢濕,清輝玉臂寒。何日倚虛幌,雙照淚痕干。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十一、詩文積累
心懷天下、憂國憂民的詩文,你還知道哪些?
得萬安里裘,蓋裹周四垠。
穩(wěn)暖皆如我,天下無寒人。
——白居易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過零丁洋》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了解本詩的體裁及關于杜甫的文學常識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所抒發(fā)的憂國憂民情思
3.重點詞句的背誦與理解
二、教學重點
體會作者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方法
(1)朗讀與鑒賞相結合。
(2)交流、合作與探究相結合。
四、教學用具:多**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課堂導入
同學們學過許多大詩人杜甫的詩歌,那么你又對杜甫有多少了解呢?(學生發(fā)言)
好,今天,就讓我們沿著歷史的河床逆流而上,回到一千二百年前,去成都浣花溪畔座簡陋而破舊的杜甫草堂,一起去觸摸這顆想黎民、思百姓、憂天下的愛國之心。
(二)介紹作者、寫作背景及詩體知識
1.作者介紹
杜甫,字子美,號少陵野老,*文學史上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因任工部校檢郎,又被稱杜工部。河南鞏縣人,生活在唐**由盛到衰的轉折時期,一生坎坷,終不得志。他的詩被后人公認為“詩史”,詩人被尊稱為“詩圣”。
2.寫作背景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關中地區(qū)鬧饑災,民不聊生。這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又輾轉到四川。在親友的幫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過**暫時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樂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尋花漫步,遣興江邊,以詩自娛。但是,這種表面上的安逸,掩飾不住他的貧窮,更不能沖淡他那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上元二年(761)秋天,一場暴雨**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從浪漫的隱居生活中敲醒,讓他面對現(xiàn)實,讓他憂思,于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
3.詩體知識
歌行,古代詩歌的一種。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富于變化。
(三)指導朗讀,整體感知
1.掃除字詞障礙
2.播放本詩的配樂朗誦
3.指導學生朗讀
(四)深入課文,疏通文意
1.詩歌翻譯
2.精讀課文,用最簡潔的詞句概括各段內容。(板書體現(xiàn))
3.從一到三兩節(jié)中任選一小節(jié),用具體形象的語言說說你所想象到的畫面。
(五)問題探究
1.精讀一二三節(jié),并賞析揣摩詩人杜甫錘煉語言的功夫。
2.“長夜沾濕何由徹?”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齊讀第四節(jié),看本段表現(xiàn)詩人怎樣情懷?(學生小組討論)
(六)情感升華
再讀文章,讀出詩人的愁苦,讀出詩人的潦倒,讀出詩人的痛心、痛惜、痛苦,讀出詩人發(fā)自肺腑的祈盼,讀出他憂國憂民的博大胸襟。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12
學習目的:
1、了解杜甫推己及人,關心民生疾苦的進步思想。
2、學習精選材料以表達中心思想的藝術特點。
3、背誦默寫文言文。
學習重點、難點:
1、重點: 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難點: 精選材料,*易質樸的藝術特點。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學習過程
一、目標導學。
明確本課學習的目標和重難點。
二、作者、背景
簡介導入: (多**展示補充)
杜甫(712——770)字子美,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之家,應進士試,不第,困居長安十年,遂與現(xiàn)實接近,逐步觀察到各種社會矛盾,獲得豐富的創(chuàng)作題材。后任左拾遺,因故被貶。 759年,安史之亂未定,關內又大饑,乃棄官帶領全家輾轉西行,歷盡險阻,備嘗艱辛,親眼看到人民的疾苦,先后寫出諸如“三吏”(《石壕吏》《潼關吏》《新安吏》),“三別”(《新婚別》《垂老別》《無家別》)之類富有人民性、現(xiàn)實性的史詩。最后抵成都,由親友幫助,在西郊浣花溪,用兩年時間蓋上一間茅屋 (即今“成都草堂”,總算得到一個安身之處。哪知次年的秋天,一陣狂風卷走了屋上的茅草,一夜暴雨,濕透了室內衣被,茫茫黑夜,百感交集。詩人由自己的遭遇,想到千千萬萬廣大人民的疾苦,不禁產生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的善良宏愿,于是寫下流傳久遠膾炙人口的詩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的詩題材豐富,內容深刻,十分真實地反映了勞動人民深受戰(zhàn)亂之苦和顛沛流離的生活,抒發(fā)了憂國憂民的情懷,獲得“詩史”的美稱,又被稱為“詩圣”。今有《杜工部集》存世,共收詩歌一千四百多首,本篇選自《杜少陵集詳注》卷十。
三、聽朗讀。
1、熟讀課文。注意下列詞語的發(fā)音:
怒 號() 掛 罥()長 林 梢()庇 護()突兀()布衾()三 重 茅()沉塘坳()飄 轉()俄 頃()喪 亂()廈()見此屋()
2、理解題目: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為……所……”是一個被動句式。茅屋被風吹破,風卷走了屋上的茅草。全詩寫風卷茅草,雨夜難眠等情景,以及由此產生的聯(lián)想。歌: 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是樂府詩的一種體裁。
四、小組合作探究,研讀課文。
1、閱讀探究第一層。(1)解析文言。
。2)思考:這節(jié)詩使你想像到了怎樣的情景?哪些詞語渲染了風的威力?
明確:秋風肆虐之中,詩人茅屋的屋頂茅草被風卷走的慘狀。 卷、飛、渡、灑、掛、罥、飄轉、沉等一系列的動詞寫出風吹茅草的情狀
。3)這一段的敘述包含著詩人怎樣的內心情感?
詩人對茅草的關注,透露著對現(xiàn)實的焦慮,側面反映著詩人處境的艱難窘迫。根根茅草的動向都牽動著詩人的視線,撥動使人痛苦的心弦。 心苦痛惜
(4)概括層意:
2、閱讀探究第二層。
。1)解析文言。
。2)思考:這節(jié)詩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形?詩人此 時的心情怎樣?明確:一群頑皮孩童當面將茅草抱走,詩人喊得口干舌燥無濟于事,只能回來倚著拐杖獨自嘆息。表現(xiàn)詩人焦急而又無可奈何的痛苦心情。
。3)概括層意:
3、閱讀探究第三層。
。1)解析文言。
。2)思考:這節(jié)寫出了詩人怎樣的生活狀態(tài)?你覺得哪些詞語運用得較為傳神?
明確:表現(xiàn)了詩人屋漏又遭連夜雨,長夜沾濕難入眠的痛苦生活。如:“麻”字形象地說明雨點的密集;“鐵”字道出了被子的陳舊、臟硬、量少等,說明了杜甫生活的困窘。(3)概括層意:
4、閱讀探究第四層。
(1)解析文言。
。2)思考:無法入眠的杜甫在想些什么?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情懷?
明確:詩人沒有對自身遭遇叫苦連天,而是推己及人,由眼前個人的不幸想到天下所有的“寒士”,希望他們能擁有千萬間避風雨的“廣廈”。
(3)概括層意:
五、課文小結。
全詩層次清晰,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由自己推想到別人,條理分明。 描敘每一個中心時,選用精當材料,不枝不蔓,問題集中,主旨鮮明。 用語非常準確、生動、鮮明,“怒號”反映風的威力;“飛渡”、“灑”、 “掛 ”、“飄轉”、“沉”描寫茅草被卷走的各種姿態(tài),活靈活現(xiàn)。
六、教學反饋: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1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把握韻律節(jié)奏并背誦詩歌,結合背景理解詩歌體式、內容和主旨。陪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2、 學習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
3自主合作探究,互動交流。
【教學重點】
朗讀背誦,理解詩歌內涵,吸收詩中的精神力量。
【教學難點】
能結合時代,聯(lián)系今天的居住條件,感悟杜甫博大精神,發(fā)表個人看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在我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顆顆奪目的明珠,其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沉的人民性,深受人們喜愛。
2、作者簡介:杜甫生活在唐**由盛轉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其人格高尚,憂國憂民,詩藝精湛,又稱“詩圣” 。著有《杜工部集》,著名的詩篇有《三吏》、《三別》等。引導學生復習舊課《杜甫詩三首》之《望岳》、《春望》和《石壕吏》。
3、歌行,是古代詩歌的一種。漢魏以下的樂府詩,題名為“歌”或“行”的頗多,二者雖名稱不同,其實并無嚴格區(qū)別。后遂有“歌行”一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富于變化。它本是古代歌曲的一種形式,后成為古代詩歌的一種體裁,通稱“歌行體”。其音節(jié)、格律一般比較**,形式采用五言、七言、雜言的古體,富于變化。這首詩因“茅屋為秋風所破”而“歌”,這是一首即事抒情詩。
二、寫作背景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寫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即杜甫在草堂定居后的第二年八月。當時安史之亂尚未*定,杜甫流寓成都三年,靠親戚朋友幫助維持生活。這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好不容易在城西七里的浣花溪邊找到一塊荒地,蓋起了一間茅屋,總算有了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千古傳誦的詩篇。
三、誦讀這首詩,劃分節(jié)律。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傾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四、學生根據(jù)注釋,用現(xiàn)代漢語把全詩表達一遍。
解決疑難字詞——
秋高:秋深 忍能:竟忍心 俄頃:一會兒
喪亂:戰(zhàn)亂,特指安史之亂。 何由徹:如何挨到天亮, 徹:通宵
安得:哪里能得到, 廣廈:寬敞的大屋子 庇:遮蔽,保護
俱:都 突兀:高聳的樣子 見:同“現(xiàn)”。足:滿足。
[譯詩]
八月秋深,狂風怒號,(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低洼的水塘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居然)忍心這樣當面作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沒有用處,只好回來,拄著拐杖,自己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黑得象墨,深秋天色灰濛濛的,漸漸黑下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象鐵板似的。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跛了。一下屋頂漏雨,連床頭都沒有一點干的地方。象線條一樣的雨點下個沒完。自從戰(zhàn)亂以來,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個個都開顏歡笑,(房子)不為風雨中所動搖,安穩(wěn)得象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五、講練結合,逐層分析詩歌的內容。
1、先概寫事件,后分別寫出詩人的思想或心情。
秋風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詩人嘆息——無可奈何
屋漏床濕 徹夜難眠—— 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憂國憂民——博大胸襟
2、思考:作者是如何描述秋風的? “怒號”
3、群童抱點茅草,杜甫為何稱他們?yōu)椤氨I賊”?
詩人因為“老無力”而“群童”“公然抱茅入竹去”,這茅草對詩人來說又事關生計,這自然會引起詩人的怨憤。這是作者的激憤之詞,并不是真心說他們是“盜賊”,所以“呼不得”之后,也不過是“自嘆息”。反映了四海困窮的現(xiàn)狀。
4、“歸來依仗自嘆息”他嘆息什么?
嘆自己之苦,茅屋被秋風所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
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
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國家的命運。
5、合作探究:
、、這首詩的前三段以敘事為主,沒有直接抒寫自己的感情,而是寓情與客觀描寫之中,說說前三段在敘事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寫詩人茅屋被秋風所破的慘狀。 痛惜焦急;寫南村群童抱茅的情景 無可奈何;寫詩人屋漏又遭連夜雨,長夜沾濕難入眠的痛苦. 悲涼凄苦。
②、最后一段,詩人直抒胸臆,寫詩人的理想和愿望.這一段與前三段的敘事有什么聯(lián)系?
詩人推己及人,希冀“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深沉情感。
六、**選讀,當堂描繪詩人形象。
選擇你喜歡的一節(jié)讀一讀,用“當我讀到這里時,我仿佛看到了 ”的句式說話。
例:(朗讀第1小節(jié))當我讀到這里時,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衣衫單薄、破舊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看著怒吼的秋風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層一層地卷去,灑落在江郊,焦灼與怨憤分明寫在他的臉上。
七、吟哦諷誦,品味詩中情感。
聽讀錄音,放聲朗誦,感受詩人“憂國憂民”的情懷。爭取背下來。
八、知人論世,體味詩人苦痛
閱讀“安史之亂”中杜甫所寫的詩句,體味詩人“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的心中苦痛。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入門聞號咷,幼子餓已卒。
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蹲跃└胺钕瓤h詠懷五百字》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月夜憶舍弟》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洞和
三男鄴城戍,二男新戰(zhàn)死。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妒纠簟
九、思接千載,感受愛國情懷
拓展:憂國憂民的詩歌名句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屈原《離騷》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范仲淹
位卑未敢忘憂國 —陸 游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十、生活鏈接
杜甫生活在唐代的**年間,他對國家的關心值得我們敬佩和學習;在當今安定繁榮的社會生活中,我們該如何表現(xiàn)自己的愛國之情呢?
學生當堂書面陳述自己的看法,不少于200字。
十一、布置作業(yè)
1、背誦詩歌2、為杜甫寫一段精辟的頒獎詞。
《*十大愛國詩人評選頒獎詞》
杜甫的詩歌反映了唐代社會安史之亂前后的社會生活,他同情水生火熱中的百姓,他批判當時的黑暗社會現(xiàn)實,被評為*十大愛國詩人毋庸置疑。如果你作為頒獎組委會的**,你會給杜甫寫什么樣的頒獎詞呢?
友情提示:回憶我們學過的杜甫的作品(如《春望》、《望岳》、《石壕吏》)等,結合你的情感體驗來寫,語言要簡潔,文筆優(yōu)美飽含深情。
十二、板書設計: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秋風破屋 卷走茅草——痛惜焦急
群童抱茅 詩人嘆息——無可奈何
屋漏床濕 徹夜難眠—— 悲痛凄苦
推己及人 憂國憂民——博大胸襟
關心民生疾苦的博大胸懷和祈求廣廈的崇高理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案 篇14
教材分析
這首詩被收錄在九年義務教育初級中學語文教材蘇教版九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第18課。公元759年,飽受戰(zhàn)亂之苦的杜甫一家流浪到四川,在親友的幫助下,終于在成都西郊建起了一座茅草房,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刹恍业氖761年的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他的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挨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使杜甫感慨萬千,于是揮筆寫下了這首不朽的詩篇。這首詩最能體現(xiàn)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和沉郁頓挫的詩歌風格,所以學好本詩將會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一分認識,更能受到美的熏陶和啟迪。
教學目標
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新課標的這些理念應貫穿在每一堂語文課中。針對這首詩的特點,我設計了以下學習目標。
一、知識目標
理解詩歌內容,掌握朗讀的韻律節(jié)奏。
二、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古詩文的閱讀能力和初步鑒賞能力,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
三、情感目標
學習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崇高情懷。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體會作者關心人民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難點: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訓練;創(chuàng)作背景的介紹和詩歌意境的理解。
學情分析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xiàn)狀的分析必不可少!睹┪轂榍镲L所破歌》面對的學習群體是一群14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20世紀90年代,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所限,對這首感慨個人經歷、抒發(fā)社稷理想的古代詩歌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而且學生群體中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qū)分又有幾個不同的層次;不同的班集體又有不同的個性,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置教學過程,精心安排問題,巧妙使用類比手法啟發(fā)學生思維,做到兼顧全體。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擴展2)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翻譯及賞析1
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房頂?shù)挠晁衤榫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后,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是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注釋:
、徘锔撸呵锷。怒號(háo):大聲吼叫。
、迫(c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菕炝I(juàn):掛著,掛住。罥,掛。長(cháng):高。
、忍鳞(ào):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扇棠軐γ鏋楸I賊: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面。為,做。
、嗜胫袢ィ哼M入竹林。
、撕舨坏茫汉戎共蛔
、潭眄(q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⑼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尾剪(qīn):布質的被子。衾,被子。
、蠇蓛簮号P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壞了。惡臥,睡相不好。裂,使動用法,使……裂。
、写差^屋漏無干處:意思是,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據(jù)《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按差^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⒀雨腳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覇(sāng)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诱礉瘢撼睗癫桓。何由徹: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徹,徹曉。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沾蟊(b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諉韬簦簳娓袊@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
⒅突兀(wù):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讖]: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翻譯及賞析2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翻譯
八月秋深狂風大聲吼叫,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明目張膽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里去了。我費盡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不久后風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樣黑,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布質的被子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如遇下雨整個屋子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雨點像下垂的麻線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后我的睡眠時間就很少了,長夜漫漫屋子潮濕不干如何才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喜笑顏開,房屋遇到風雨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注釋
秋高:秋深。
怒號:大聲吼叫。
三重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掛罥:掛著,掛住。罥,掛。
長:高。
塘坳: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忍能對面為盜賊: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面。為,做。
入竹去:進入竹林。
呼不得:喝止不住。
俄頃: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秋天漠漠向昏黑(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布衾:布質的被子。
衾:被子。
惡臥:睡相不好。
裂:使動用法,使……裂。
屋漏:根據(jù)《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按差^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雨腳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
雨腳:雨點。
喪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沾濕:潮濕不干。
何由徹: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徹,徹曉。
安得:如何能得到。
廣廈:寬敞的大屋。
大庇: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
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
俱:都。
歡顏:喜笑顏開。
嗚呼:書面感嘆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
突兀: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
見:通“現(xiàn)”,出現(xiàn)。
廬:茅屋。
亦:一作“意”。
足:值得。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八月。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息,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鑒賞
這首詩可分為四節(jié)。
第一段*有五句,句句押韻,“號”、“茅”、“郊”、“梢”、“坳”五個開口呼的*聲韻腳傳來陣陣風聲。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逼饎菅该汀!帮L怒號”三字,音響宏大,猶如秋風咆哮。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從而使下一句不僅富有動作性,而且富有濃烈的感**彩——詩人好不容易蓋了這座茅屋,剛剛定居下來,秋風卻怒吼而來,卷起層層茅草,使得詩人焦急萬分。
“茅飛渡江灑江郊”的“飛”字緊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沒有落在屋旁,卻隨風“飛”走,“飛”過江去,然后分散地、雨點似地“灑”在“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很難弄下來;“下者飄轉沉塘坳”,也很難收回來!熬怼薄ⅰ帮w”、“渡”、“灑”、“掛罥”、“飄轉”,一個接一個的動態(tài)不僅組成一幅幅鮮明的圖畫,而且緊緊地牽動詩人的視線,撥動詩人的心弦。
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并沒有抽象地抒情達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觀描寫之中。這幾句詩所表現(xiàn)的場景是:一個衣衫單薄、破舊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著怒吼的秋風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層又一層地卷了起來,吹過江去,稀里嘩啦地灑在江郊的各處。他對大風破屋的焦灼和怨憤之情,不能不激起讀者心靈上的共鳴。
第二段*有五句,這是前一節(jié)的發(fā)展,也是對前一節(jié)的補充。
前節(jié)寫“灑江郊”的茅草無法收回,除此以外,還有落在*地上可以收回的茅草,但卻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捌畚依蠠o力”五字宜著眼,如果詩人不是“老無力”,而是年當壯健有氣力,自然不會受這樣的欺侮。“忍能對面為盜賊”,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盜賊。但其實,這不過是表現(xiàn)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憤懣心情而已,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盜賊”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辦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無可奈何罷了。用詩人杜甫的《又呈吳郎》一詩中的話說,這正是“不為困窮寧有此”,詩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因為他十分困窮,也不會冒著狂風抱走那些并不值錢的茅草。這一切,都是結尾的伏線!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xiàn)實基礎上產生而來的。
“歸來倚杖自嘆息”總收一、二兩節(jié)。詩**約是一聽到北風狂叫,就擔心蓋得不夠結實的茅屋發(fā)生危險,因而就拄杖出門,直到風吹屋破,茅草無法收回,這才無可奈何地走回家中。“倚杖”,當然又與“老無力”照應!白試@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詩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他自己在嘆息,未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則世風的淡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嘆息”的內容,也就十分深廣。當他自己風吹屋破,無處安身,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的時候,聯(lián)想到類似處境的無數(shù)窮人。
作者嘆息的內容有三:1.自己的苦;2.周圍人的苦;3.戰(zhàn)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第三段共八句,寫屋破又遭連夜雨的苦況。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而密集的雨點即將從漠漠的秋空灑向地面,已在預料之中。
“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兩句,沒有窮困生**驗的作者是寫不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寫布被又舊又破,而是為下文寫屋破漏雨蓄勢。成都的八月,天氣并不“冷”,正由于“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所以才感到冷。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兩句,一縱一收。一縱,從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展到戰(zhàn)亂頻繁、殘破不堪的國家;一收,又回到“長夜沾濕”的現(xiàn)實。憂國憂民,加上“長夜沾濕”,詩人自然不能入睡!伴L夜”是作者由于自己屋漏因而更覺夜長,還因自己和國家都在風雨飄搖中掙扎而覺得夜長!昂斡蓮亍焙颓懊娴摹拔磾嘟^”照應,表現(xiàn)了詩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這種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鐵的艱苦處境激發(fā)出來的。于是詩人由個人的艱苦處境聯(lián)想到其他人的類似處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全詩的結尾。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lián)而下,表現(xiàn)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洪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驗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激情和火熱希望。這種感情,詠歌不足以表達,所以詩人發(fā)出了由衷的感嘆:“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抒發(fā)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表現(xiàn)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品格,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此詩作者抒發(fā)的情懷與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抒發(fā)的情懷基本一致。也表達了作者關心民間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俄國著名文學評論家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杜甫在這首詩里描寫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xiàn)“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xiàn)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他也不僅僅是因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嘆、而失眠、而大聲疾呼,在狂風猛雨無情**的秋夜,詩人腦海里翻騰的不僅是“吾廬獨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xiàn)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讀者的心靈,并發(fā)生過積極的作用。
這首詩描繪秋夜屋漏、風雨交加的情景,真實的記錄了草堂生活的一個片段。末段忽生異境,以切身的體驗,推己及人,進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丟在一邊,設想大庇天下寒士的萬間廣廈。這種非現(xiàn)實的幻想建立在詩人許身社稷,饑溺為懷的思想基礎上;而博大胸懷之表現(xiàn),則使作品放射出積極的浪漫**光輝。全詩語言極其質樸而意象崢嶸,略無經營而波瀾疊出,蓋以流自肺腑,故能扣人心弦。
賞析
此詩載于《全唐詩》卷二百一十九。下面是*古典文學專家、文藝理論家、陜西師范大學文學研究所所長霍松林教授對此詩的賞析要點。
此詩寫的是自己的數(shù)間茅屋,表現(xiàn)的卻是憂國憂民的情感。
這首詩可分為四節(jié)。第一節(jié)五句,句句押韻,“號”、“茅”、“郊”、“梢”、“坳”五個開口呼的*聲韻腳傳來陣陣風聲!鞍嗽虑锔唢L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逼饎菅该汀!帮L怒號”三字,音響宏大,讀之如聞秋風咆哮。一個“怒”字,把秋風擬人化,從而使下一句不僅富有動作性,面且富有濃烈的感**彩。詩人好容易蓋了這座茅屋,剛剛定居下來,秋風卻故意同他作對似的,怒吼而來,卷起層層茅草,怎能不使詩人萬分焦急?“茅飛渡江灑江郊”的“飛”字緊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沒有落在屋旁,卻隨風“飛”走,“飛”過江去,然后分散地、雨點似地“灑”在“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很難弄下來;“下者飄轉沉塘坳”,也很難收回!熬怼、“飛”、“渡”、“灑”、“掛罥”、“飄轉”,一個接一個的動態(tài)不僅組成一幅幅鮮明的圖畫,而且緊緊地牽動詩人的視線,撥動詩人的心弦。詩人的高明之處在于他并沒有抽象地抒情達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觀描寫之中。讀這幾句詩,讀者分明看見一個衣衫單薄、破舊的干瘦老人拄著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著怒吼的秋風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層又一層地卷了起來,吹過江法,稀里嘩啦地灑在江郊的各處;而他對大風破屋的焦灼和怨憤之情,也不能不激起讀者心靈上的共鳴。
第二節(jié)五句。這是前一節(jié)的發(fā)展,也是對前一節(jié)的補充。前節(jié)寫“灑江郊”的茅草無法收回。還有落在*地上可以收回的,然而卻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捌畚依蠠o力”五字宜著眼。如果詩人不是“老無力”,而是年當壯健有氣力,自然不會受這樣的欺侮。“忍能對面為盜賊”,意謂:竟然忍心在我的眼前做盜賊!這不過是表現(xiàn)了詩人因“老無力”而受欺侮的憤懣心情而已,決不是真的給“群童”加上“盜賊”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辦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無可奈何了。用詩人《又呈吳郎》一詩里的話說,這正是“不為困窮寧有此”。詩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窮,就不會對大風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十分困窮,也不會冒著狂風抱那些并不值錢的茅草。這一切,都是結尾的伏線!鞍驳脧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崇高愿望,正是從“四海困窮”的現(xiàn)實基礎上產生出來的。
“歸來倚杖自嘆息”總收一、二兩節(jié)。詩**約是一聽到北風狂叫,就擔心蓋得不夠結實的茅屋發(fā)生危險,因而就拄杖出門,直到風吹屋破,茅草無法收回,這才無可奈何地走回家中!耙姓取,當然又與“老無力”照應!白試@息”中的“自”字,下得很沉痛!詩人如此不幸的遭遇只有自己嘆息,未引起別人的同情和幫助,則世風的澆薄,就意在言外了,因而他“嘆息”的內容,也就十分深廣。當他自己風吹屋破,無處安身,得不到別人的同情和幫助的時候,分明聯(lián)想到類似處境的無數(shù)窮人。
第三節(jié)八句,寫屋破又遭連夜雨的苦況。“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兩句,用飽蘸濃墨的大筆渲染出暗淡愁慘的氛圍,從而烘托出詩人暗淡愁慘的心境,而密集的雨點即將從漠漠的秋空灑向地面,已在預料之中!安剪蓝嗄昀渌畦F,嬌兒惡臥踏里裂”兩句,沒有窮困生**驗的作者是寫不出來的。值得注意的是這不僅是寫布被又舊又破,而是為下文寫屋破漏雨蓄勢。成都的八月,天氣并不“冷”,正由于“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所以才感到冷!白越泦蕘y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兩句,一縱一收。一縱,從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歷,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展到戰(zhàn)亂頻仍、殘破不堪的國家;一收,又回到“長夜沾濕”的現(xiàn)實。憂國憂民,加上“長夜沾濕”,難以入睡!昂斡蓮亍焙颓懊娴摹拔磾嘟^”照應,表現(xiàn)了詩人既盼雨停,又盼天亮的迫切心情。而這種心情,又是屋破漏雨、布衾似鐵的艱苦處境激發(fā)出來的。于是由個人的艱苦處境聯(lián)想到其他人的類似處境,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地過渡到全詩的結尾。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間用九字句,句句蟬聯(lián)而下,而表現(xiàn)闊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詞兒如“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歡顏”、“安如山”等等,又聲音宏亮,從而構成了鏗鏘有力的節(jié)奏和奔騰前進的氣勢,恰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從“床頭屋漏無干處”、“長夜沾濕何由徹”的痛苦生**驗中迸發(fā)出來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這種奔放的激情和火熱的希望,詠歌之不足,故嗟嘆之,“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詩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
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不論是描寫他本身的痛苦,或者描寫他本身的幸福。任何偉大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倍鸥υ谶@首詩里描寫了他本身的痛苦,但當讀者讀完最后一節(jié)的時候,就知道他不是孤立地、單純地描寫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過描寫他本身的痛苦來表現(xiàn)“天下寒士”的痛苦,來表現(xiàn)社會的苦難、時代的苦難。在狂風猛雨無情**的秋夜,詩人腦海里翻騰的不僅是“吾廬獨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杜甫這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求變革黑暗現(xiàn)實的崇高理想,千百年來一直激動讀者的心靈,并發(fā)生過積極的作用。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房頂?shù)挠晁衤榫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后,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是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注釋
、徘锔撸呵锷睢E枺╤áo):大聲吼叫。
、迫兀╟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菕炝I(juàn):掛著,掛住。罥,掛。長(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扇棠軐γ鏋楸I賊: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面。為,做。
、嗜胫袢ィ哼M入竹林。
、撕舨坏茫汉戎共蛔
、潭眄暎╭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颓锾炷蚧韬冢ü乓裟頷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尾剪溃╭īn):布質的被子。衾,被子。
⑾嬌兒惡臥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壞了。惡臥,睡相不好。裂,使動用法,使……裂。
、写差^屋漏無干處:意思是,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據(jù)《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按差^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延昴_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覇剩╯āng)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诱礉瘢撼睗癫桓伞:斡蓮兀喝绾尾拍馨さ教炝。徹,徹曉。
、园驳茫喝绾文艿玫。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沾蟊樱╞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諉韬簦簳娓袊@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
、滞回#╳ù):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⒆廬: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賞析
此詩作于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公元759年(唐肅宗乾元二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今甘肅天水),又輾轉經同谷(今甘肅成縣)到了巴陵。公元760年(乾元三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在成都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不料到了公元761年(上元二年)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當時安史之亂尚未*息,詩人由自身遭遇聯(lián)想到戰(zhàn)亂以來的萬方多難,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擴展3)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賞析 (菁選2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賞析1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賞析2
佚名
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狂風卷走了我屋頂上好幾層茅草。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飛得高的茅草纏繞在高高的樹梢上,飛得低的飄飄灑灑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
南村的一群兒童欺負我年老沒力氣,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搶東西,毫無顧忌地抱著茅草跑進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來后拄著拐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天空中烏云像墨一樣黑,深秋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蓋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鐵板似的。孩子睡覺姿勢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頂漏水,屋內沒有一點兒干燥的地方,房頂?shù)挠晁衤榫一樣不停地往下漏。自從安史之亂之后,我睡眠的時間很少,長夜漫漫,屋漏床濕,怎能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房子在風雨中也不為所動,安穩(wěn)得像是山一樣?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所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注釋
、徘锔撸呵锷睢E(háo):大聲吼叫。
、迫(c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菕炝I(juàn):掛著,掛住。罥,掛。長(cháng):高。
、忍鳞(ào):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⑸忍能對面為盜賊: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面。為,做。
、嗜胫袢ィ哼M入竹林。
、撕舨坏茫汉戎共蛔。
、潭眄(q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颓锾炷蚧韬(古音念h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尾剪(qīn):布質的被子。衾,被子。
、蠇蓛簮号P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壞了。惡臥,睡相不好。裂,使動用法,使……裂。
⑿床頭屋漏無干處:意思是,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據(jù)《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按差^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延昴_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覇(sāng)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⒂沾濕:潮濕不干。何由徹: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徹,徹曉。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⒄嗚呼:書面感嘆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
、滞回(wù):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讖]: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擴展4)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10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1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品味名句,積累名句,增加語言積累,豐富文化積淀。
2.了解五首詩歌的創(chuàng)作背景和不同的藝術風格。
3.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過程與方法
1.朗讀法、聯(lián)想想象法:品味詩句,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培養(yǎng)學生讀詩的情感。
2.比較閱讀法、討論點撥法:了解詩歌情交融、理趣盎然的特點,體會詩歌不同的藝術風格。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格調美,培養(yǎng)審美情趣,陶野情操。
【重點難點】
1.誦讀詩歌,引導學生理解詩意,體味詩情,明確詩歌主旨,并積累名句。
2.理解詩歌的思想內容,把握作者和思想感情。
【教學設想】
1.介紹創(chuàng)作背景及其藝術風格,引起他們的閱讀興趣。
2.朗讀、背誦,**容相近或體裁相同的詩作比較閱讀。
3.**一次古代詩歌(不限于學過的)朗誦比賽。
【教學過程】
一、引入新課
漫步在古詩苑中,那豐富多彩的感情、博大精深的思想、深邃幽杳的意境、精練優(yōu)美的語言……深深地吸引著我們。每一首詩,就是一幅色彩鮮明的畫,就是一支美妙動聽的歌,就是一顆執(zhí)著跳動的心,就是奔涌的熱血,就是一張棱角分明的臉龐。從今天開始,我們將繼續(xù)欣賞五首古詩,相信“這邊風景獨好”!
1.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因曾居長安城南少陵,故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歲以前讀書與游歷。天寶年間到長安,仕進無門,困頓了十年,才獲得右衛(wèi)率府胄曹參軍的小職。安史之亂開始,他**顛沛,竟為叛軍所俘;脫險后,授官左拾遺。乾元二年(七五九),他棄官西行,最后到四川,定居成都一度在劍南節(jié)度使嚴武幕中任檢校工部員外郎,故又有杜工部之稱。杜甫出生于“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處在唐朝由興盛走向衰落的時代,他懷抱忠君愛國,積極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歷經禍亂,因而能夠體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深刻反映了這個時代,后世稱為“詩史”。其人憂國憂民,人格高尚,詩藝精湛,被奉為“詩圣”。杜甫創(chuàng)造性地發(fā)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發(fā)展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傳統(tǒng),豐富和提高了詩歌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表現(xiàn)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頓挫”的獨特風格。
此詩作于上元二年(761)八月。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邊蓋的一座茅屋。詩中描繪了秋風破屋,長夜沾濕的情景,表現(xiàn)了作者憂國憂民的情感。
為:被。歌:詩的體例。意思是茅屋被秋風所破壞。
2.全詩段意
、偾镲L破屋——慘
②群童抱茅——悲
、坶L夜難眠——哀
④廣廈庇寒—一愿
3.思想內容。
這首詩描寫自己飽經離亂、困苦凄涼的生活,不僅真實地再現(xiàn)了當時的現(xiàn)實,而且表現(xiàn)了他憂國憂民的情思,發(fā)出了“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的呼喊。
4.這是一首歌行體的古詩,連續(xù)的頻繁的韻角體現(xiàn)了“歌”的特點,單行散句乃至長短句的錯落搭配,又體現(xiàn)了“行”的動感。正因為有了現(xiàn)實的觸動,有了內心的渴望,詩句才能這樣不假修飾,從胸臆中自然涌現(xiàn)。全詩先敘事,后議論抒情,既寫了詩人貧窮甚至惱羞成怒的窘狀,也表達了詩人博大寬廣的胸懷,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這首詩可分為四節(jié)。
第一節(jié)五句,寫秋風破屋的情景!芭枴睂戯L勢之大,“卷”“三重”寫受害之重。“三重”不是確數(shù),是“多重”的意思。下面“飛”“灑”“掛胃”“飄轉”“沉”等動詞細致地寫出了風吹茅草的情狀,讀者不難體味出詩人焦灼、苦痛的心情。
第二節(jié)五句,寫對“群童抱茅”的感嘆!澳洗迦和畚晡夷昀象w衰,竟然忍心在我面前做盜賊!公開地抱著茅草鉆進竹林離開,直至喊得唇焦口燥仍不奏效,只好歸來倚仗自嘆息”!姓套試@息”不僅可以想像出詩人氣喘吁吁的情形,也可窺視到詩人悲嘆群童抱草,屋破難修的無可奈何的心情。此五句寫兒童由心理到行動,寫自己又從行動到心理,寥寥數(shù)語,使人物形象形神俱備。
第三節(jié)八句,寫屋破又遭連夜雨的苦況!岸眄暋倍洳粌H濃墨渲染出陰沉黑暗的雨前景象,也烘托出詩人凄惻愁慘的心境!安剪馈倍,寫布被使用多年,已變得“冷似鐵”了,又被嬌兒踏破!按差^”二句,寫大雨給詩人全家造成的災難!鞍捉洝倍,表明從安史之亂以來,詩人因憂國憂民,早已難以入眠,更何況“長夜沾濕”,又怎么能挨到天亮呢?詩人徹夜難眠,浮想聯(lián)翩,由此時聯(lián)想到喪亂以來,由風雨飄搖的茅屋聯(lián)想到國家和人民,為下文作好鋪墊。
第四節(jié)六句,直抒感慨,表達了詩人美好的愿望和高尚的情操。詩人在屋破漏雨的困苦情境中,由已及人、由近及遠、由小及大,一想到飽經喪亂、顛沛流離的“天下寒士,在此風雨如磐的困苦中煎熬,他便泯滅了“小我”,為天下受苦受難的人們振臂高呼,發(fā)出了黃鐘大呂般的強音!皬V廈”“千萬間”“大庇”“天下”“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何等粗獷有力的筆鋒,何等壯闊深達的形象,何等鏗鏘雄壯的聲音。三句蟬聯(lián)而下,形成奔騰洶涌的氣勢,恰切地表現(xiàn)了詩人奔放的激情和殷切的渴望以及博大的胸懷。詩人至此意猶未盡,又于回環(huán)往復中遞進一層,把由己及人升華到舍己救人:“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多么深切的期望!它把詩人舍己為人,至死無悔的高尚情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這是全詩主旨所在,也是最動人,感召力最強之處。
5.關鍵語句
最末一段,集中表現(xiàn)詩人憂國憂民,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崇高思想境界。
6.藝術特色。
全篇重在揭露現(xiàn)實,結尾閃耀理想之光芒,是現(xiàn)實**與浪漫**相結合的'名篇。全詩作者根據(jù)切身的生活現(xiàn)實,如實寫來,使讀者真切地感到詩人的痛苦。**材料時,層層深入,情不自禁地說出自己的愿望,畫龍點睛,水到渠成。
7、練習《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詩句有描寫,有敘事,有抒情,請在詩中各找出一個例子加以分析,并說說杜甫在這首詩中表現(xiàn)了怎樣的情懷。
第一節(jié)開頭兩句是敘事,以下三句是描寫;第二節(jié)全部是敘事;第三節(jié)開頭兩句是描寫,最后一句是抒情,其余都是敘事;第四節(jié)全部是抒情,兼有議論。描寫涉及到事物的形態(tài),敘事涉及到事件的發(fā)生過程,抒情則是情感的迸發(fā)與升華。這首詩表現(xiàn)了杜甫關心社會、兼濟天下的情懷。具體分析參見課文說明。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識記實詞,理解詩歌內容及主題,背誦默寫該詩。
2、過程與方法:
多讀自賞自解,感悟詩意詩人心。體會本詩敘事和抒情結合法。
(重難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詩人推己及人、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懷。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來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荒地蓋了一所茅屋棲身。詩創(chuàng)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當時安史之亂還未*定。
二、杜甫:
唐偉大現(xiàn)實**詩人。人稱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著有《杜工部集》,其**作有“三吏”——《潼關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
三、原文譯文:
1、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卷走我屋上多層茅草。茅草飛渡過江水灑落江邊,飛得高的掛在高高的樹梢,飛得低的飄轉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一群頑童欺負我人老無力,竟然狠心這樣當面做偷竊的事。公然抱著茅草跑入竹林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喝止不住,回來后倚著手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黑云墨色一般,秋季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已用)多年冰冷如鐵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頂漏水,床上沒有干的地方,雨淋茅屋好似麻線不斷。自從戰(zhàn)亂(多年)很少得到安眠,又濕又冷的長夜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寬敞的大屋千萬間,庇護天下貧寒的士人都喜歡!風雨中不動安穩(wěn)如大山。唉!什么時候人間才能聳現(xiàn)這么多的房屋,(到那時)即使唯我屋破受凍而死也心甘!
注釋:
、徘锔撸呵锷。怒號(háo):大聲吼叫。
、迫兀╟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菕炝I(juàn):掛著,掛住。罥,掛。長(cháng):高。
⑷塘坳(ào):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扇棠軐γ鏋楸I賊: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面。為,做。
⑹入竹去:進入竹林。
、撕舨坏茫汉戎共蛔。
⑻俄頃(q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颓锾炷蚧韬冢ü乓裟頷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尾剪溃╭īn):布質的被子。衾,被子。
、蠇蓛簮号P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壞了。惡臥,睡相不好。裂,使動用法,使……裂。
⑿床頭屋漏無干處:意思是,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據(jù)《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按差^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⒀雨腳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覇剩╯āng)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诱礉瘢撼睗癫桓。何由徹: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徹,徹曉。
⒃安得:如何能得到。廣廈(shà):寬敞的大屋。
、沾蟊樱╞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⒄嗚呼:書面感嘆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
⒅突兀(wù):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讖]: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四、詩內容:
一段:秋風破屋,卷走茅草。
二段:群童抱茅,詩人嘆息。
三段:屋漏床濕,徹夜難眠。
四段:推己及人,憂國憂民。
詩意:古詩明描述了茅屋遭受風卷雨淋的情景,實言戰(zhàn)亂之堪苦。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寬廣胸懷和崇高理想。
詩色:
1、語言鮮明,用詞生動、準確。
韻腳-號-茅-郊-梢-坳;動詞-卷-飛渡-灑-掛罥-飄轉
2、描寫、記敘、抒情有機結合。
描寫:文句似描寫又宛如敘述(1-3段),末端抒發(fā)感懷(4段)。
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五、知識拓展:
1、通假字:見此屋--見同現(xiàn),出現(xiàn)。
2、古今義:
三重茅—三,古義:概述,表示多數(shù)。今義:數(shù)詞,表示確數(shù)。
何由徹—徹,古義:到天亮。今義:徹底。
安得廣廈—安,古義:如何。今義:安全。
向昏黑—向,古義:漸近。今義:方向。
3、一詞多義:“安得廣廈”與“安如山”—安,疑問代詞,如何;形容詞,安穩(wěn)。
4、詞類活用:
踏里裂—裂,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破裂。
風雨不動—名詞作動詞,風吹雨打
教學過程:
1、重視朗讀,可能條件下可在網上下載或直接使用朗讀課件作為教學欣賞。
2、學習書注,讀書必看注。
3、強調重點,考察教情學情的知識點。
4、看情況補拾拓展,因材施教,因實施教。
部署作業(yè):
朗讀并默寫(重點名句),有能力的可以改編成一篇記敘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朗誦詩歌并理解詩歌的內容。
2、品析詩歌語言,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語言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語言初步的鑒賞能力。
。、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懷。
教學重點:
反復吟誦,把握詩歌內容,理解詩人情感,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中。
教學難點:
對詩人憂國憂民思想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背古詩《春望》導入課題,
。≒PT出示課題)
二、詩歌學法指導
問:學習古詩我們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1、析詩題
2、知作者
3、想畫面(故事)
4、品語言
5、悟情感
三、分析詩題、簡介作者
1、簡介作者
2、解析詩題:
(板書課題)
(1)“為”的讀音,
(2)“為.....所”被動句式
。3)歌行體,它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任由詩人創(chuàng)作興致所至,抒發(fā)感情,句數(shù)多少不限,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體”詩。
。4)從詩題看,這首詩寫了什么事?你覺得作者會抒發(fā)什么感情?
四、初讀,知內容。
過渡:帶著這些猜測,讓我們來讀這首詩——
1、師范讀,生畫出朗讀節(jié)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頓
2、學生試讀:(正音,糾正朗讀中的問題)
思考:你讀到了什么,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秋風破屋的不幸)
你能不能用幾個詞或短句概括詩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嗎?
例秋風破茅屋
指導歸納:秋風破茅屋
群童抱茅去
喪亂長夜苦
五、默讀,想畫面。(配樂)
過渡:很好。那么大家能把剛才概括的內容描述出來嗎?
在前三節(ji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節(jié)讀一讀,
邊讀邊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腦里浮現(xiàn)的畫面
例:略(PPT)
六、自讀,品語言。
過渡:之所以能在我們的大腦里浮現(xiàn)出一個個畫面,那是因為詩中那些生動傳神的
詞,然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
1、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很精彩的字、詞、句進行賞析。并在班內交流
2、對比閱讀:
卷我屋上三重茅
吹我屋上三重茅
(“三”是虛數(shù),“幾”的意思,那你認為在這里究竟表示多還是少,為什么?)
布衾多年冷似鐵
布衾多年冷似冰
七、品讀,悟情感。
。☉n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過渡:這些詞語,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那么,作者寫這些不幸
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讓我們結合背景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1、了解背景:(這首詩那個詞暗示了時代背景?)
。≒PT出示背景資料)
2、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為了發(fā)泄因秋風破屋的不幸而產生的不滿嗎?
3、換位思考:假如你有同樣的處境:如5·12地震,地震家里房屋受損的舉手!
面對當時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引導理解“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八、“杜甫很忙”之我見。
一度時期,人們很喜歡看穿越劇,也向往穿越。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詩圣”杜甫,
現(xiàn)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請看——“杜甫很忙”
(一分為二看問題:放松,調侃,對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
1、看漫畫,說看法
2、填詩句。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2.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為他的個**漫灑脫,他的詩富有浪漫**的色彩,因此他被人們稱為“詩仙”。杜甫是一位現(xiàn)實**詩人,他被人們稱為“詩圣”。
知道他為什么被稱為“詩圣”嗎?
(因為杜甫的大多數(shù)詩歌傳達了人民的心聲,表現(xiàn)了人們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們尊稱為“詩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杜甫所寫的一首深刻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詩歌。
板書:(放課件,出示課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題目。(學生讀題目)注意,“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種比較固定的被動句式,表示被動的意思!懊┪轂榍镲L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風吹破了”!案琛,是古代樂府詩的一種,寫法上比較**靈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雜言居多。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
二、講解寫作背景
弄清了題目的意思,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
杜甫的一生可以說是很不得志的,也可以說,窮愁潦倒伴隨了詩人的一生。公元747年,杜甫來到長安,想通過考試進入仕途,實現(xiàn)他偉大的**抱負,但唐肅宗昏庸、專橫,使他的**抱負破產。
公元755年,也就是杜甫43歲那年,爆發(fā)了一場戰(zhàn)亂。你們知道是什么戰(zhàn)亂嗎?(安史之亂)(我覺得學習唐詩,了解唐朝歷史,安史之亂是應該要知道的。安史之亂:這是發(fā)生在唐朝中葉的一場**。公元755年,叛將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攻入長安,唐朝開始由盛轉衰,直到公元763年,這場戰(zhàn)亂才被*息。時間長達8年)安史之亂,使杜甫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那個時候社會的真實寫照。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棄官西行,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四川成都。一年后,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在成都郊區(qū)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暫時安定了下來,結束了他那顛沛流離的生活。不料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大風怒號,卷走了茅屋頂上的茅草,接著又下起了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交加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因此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下面我們先聽錄音,請注意藝術家是怎樣朗讀這首詩的,等會兒我們也要學著朗讀。(放課件,錄音朗讀)
現(xiàn)在同學們也學著讀一讀。(讀書,檢查范讀)
三、文本分析
這首詩一共分為四節(jié),我們先請一個同學讀一讀詩歌的第一節(jié)。
問:我們剛才讀了第一節(jié),你們看看第一節(jié)寫了哪兩個事物?(比如說,第一個是秋風,那么第二個是什么?)(茅草)
問:我們再來看看,詩人是怎樣描寫茅草的?(注意詩中的動詞啊,看看詩人用了哪些動詞?)(學生分析,討論)
師:對的,詩人就是這樣寫秋風,寫茅草的。“卷”、“飛”、“渡”、“灑”、“掛罥”、“飄轉”,一個接一個的動詞,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圖畫,緊緊地牽動著詩人的視線,撥動著詩人的心弦。詩人通過描寫把這一幕幕慘境,真實地“拍攝”了下來。風戲人,風弄草,何等無情;人看屋,人看草,何等無奈!
問:講解了這一節(jié),我想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容。允許同學先討論一下。(秋風破屋、風卷茅草……等)
(出示課件:風卷茅草)
問:這一節(jié)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一下。我提供幾個詞,你們選一選。(提示選擇:急、惜、悲、慘、憂。)請說出理由。(擔憂、焦急、痛惜等)
(出示課件:痛惜)
師:將第一節(jié)詩大聲齊讀一遍。
學習第二節(jié)。
(過渡語:茅屋被秋風吹破了,茅草有的被吹過了浣花溪,有的被掛在了高高的樹梢,有的沉入了塘坳,難道就沒有飄在地上可以撿回來的嗎?我們來一起看看詩歌的第二節(jié)。我也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老師提醒:這一節(jié)中,老無力、忍能、公然、呼不得等字要重讀。嘆息這個詞,要讀出詩人的那種無奈嘆息的感情。請再讀一讀這一節(jié))
問:下面也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容。大家討論一下。(點人回答,教師注意點評,也可以請學生進行點評)(群童抱茅、倚杖嘆息等)
(出示課件:群童抱茅)
問:茅草被卷走了,如果將掉在地上的茅草撿起來,多少還可以修理一下茅屋?墒,這時卻跑來一群孩子把草抱走了,無論詩人怎樣的喊叫也沒有用。文中詩人用了一句話描寫了自己當時的心態(tài)!皻w來倚杖自嘆息”,我們來分析一下詩中的這個“嘆息”,他“嘆息”什么呢?
師:詩人一嘆自己命苦,茅屋被秋風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辦呢?二嘆自己年老力衰,沒法將茅草揀回來。三嘆自己的周圍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貧苦的人,雖然是一些不值錢的茅草,但是落地之后還是有人在風雨之中抱走了它。四嘆這些孩童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為之。這一個“嘆”字真是寫盡了詩人內心的凄苦、凄涼。
問: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稱這些抱走茅草的孩童為“盜賊”,你認為妥當嗎?
(學生討論、發(fā)言,注意點撥;出示課件《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總結: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看看是不是有助于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杜甫曾經離開過草堂,他把草堂暫時交給一個姓吳的親戚住。原先,杜甫住在草堂,他家***鄰居是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人,老婦人因為窮困就經常來草堂打棗充饑。杜甫走后,姓吳的親戚為了防止老婦人過來打棗,卻筑起了一道籬笆。這一下,老婦人生活沒著落了,就托人帶口信給杜甫。杜甫聽說后,就寫了一首詩給姓吳的親戚,***這樣幾句,“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币馑际钦f,老婦人也是窮得沒有辦法才來打棗吃,如果不是因為“困窮”又怎么可能到這個樣子呢?所以我原先是任她來打棗的。希望你也這樣做。那么,在本節(jié)詩中,詩人稱孩童為“盜賊”,也不過是一時氣急的話,并不是真的說這些孩童是盜賊,也就應了詩中的.一句話“不為困窮寧有此”。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當時因為戰(zhàn)禍連連,人民已經是窮困不堪了,“路有凍死骨”是經常能看到的現(xiàn)象。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也才有后面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的**理想。
全班同學齊讀第二節(jié)。
學習第三節(jié)。
(過渡語:茅草沒了,屋破了,詩人這個時候最擔心什么呢?(下雨)看看第三節(jié),詩人杜甫正碰**這樣的遭遇。“屋漏偏逢連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真是禍不單行啊!老師范讀第三節(jié)。注意,“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這兩句朗讀的重音應該落在“云墨色”和“向昏黑”上)
師:對的,這一夜詩人是徹夜未眠。為什么?睡不好。為什么睡不好?“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蓋著舊被子,孩子又把舊被子踏破了,又怎么睡得好呢?我們現(xiàn)在生活都很幸福了,估計同學們可能沒有這樣的體會,我是有這樣的體會的。被子如果時間蓋長了,就會變得又硬又冰,睡覺就會睡不好,正因為這樣,所以小孩子才把舊被子踏破了。由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詩人當時已經困窮到什么地步了。
問:接下來我想提一個小問題:聯(lián)系到我上面講的安史之亂,你們想一想,這一節(jié)詩中所講的“喪亂”是指什么?“長夜”這個詞有沒有雙關的意思?(學生討論,教師注意點評)
師:“喪”在這里指的是家庭的不幸,“亂”在這里就是指的“安史之亂”,一個“安史之亂”不僅使唐朝由強盛走向了衰亡,而且給人民帶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啊!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流離失所,這樣的長夜何時是一個盡頭!所以這里的“長夜”不妨理解為既指眼前難眠的長夜,也指戰(zhàn)亂的生活沒有一個盡頭。
問:如果說,在第一節(jié)詩中,因為風吹破了茅草屋,詩人的心情是“憂”,是“著急”,是“痛惜”,在第二節(jié)詩中,詩人是“嘆”,是“無奈”。那么,這節(jié)詩中詩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說說。(教師也說幾個詞,供學生選擇。選擇:慘、愁、苦、憐、悲,學生討論,出示課件:憂傷)(憂傷、悲苦、凄苦等)
全班齊讀第三節(jié)。
學習第四節(jié)。
(過渡語: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庇蓚人的艱苦處境聯(lián)想到其他人的類似處境,這就是偉大的杜甫,這就是杜甫草堂流芳千古的原因。詩人又是怎樣表達這份感情的呢?我們來欣賞最后一部分,請先讀一讀這一節(jié))
問:請仍然用四個字概括本節(jié)內容。(大庇天下、廣廈萬間、企盼廣廈等)(出示課件:企盼廣廈)
師:“企盼廣廈”是詩人的一個美好愿望!拔釓]獨破受凍死亦足”的錚錚壯語,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這讓我想到了曾經在陜西流傳的一首民歌,***這樣兩句:“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倍鸥@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震撼著讀者的心靈。這正如當代詩人郭沫若題成都杜甫草堂所說:
(出示課件)“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請齊讀這一節(jié)。
四、結束講授
(過渡語:這首詩,我們已經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講解完了,我們最后全班齊讀一遍,整體感知一下詩人當時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老師提醒的一些該重讀的字詞)
總結:詩為事作,屋因人傳,如今成都杜甫草堂花海燦爛,草堂的浣花溪邊也是一排排*房鱗次櫛比,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詩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已得以實現(xiàn)。如果詩人在天有靈,我想他定會感到欣慰了。出示課件:
草堂留后世,
詩圣著千秋。
這是*參觀杜甫草堂后題的一副對聯(lián)。我們來一起讀一讀。
最后給同學們布置一個練習。請試著把這首詩背下來,并完成課后練習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朗誦詩歌并理解詩歌的內容。
2、品析詩歌語言,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語言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語言
初步的鑒賞能力。
。、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懷。
教學重點:
反復吟誦,把握詩歌內容,理解詩人情感,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中
教學難點:
對詩人憂國憂民思想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背古詩《春望》導入課題,
二、詩歌學法指導
問:學習古詩我們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1、析詩題
2、知作者
3、想畫面
4、品語言
5、悟情感
三、分析詩題、簡介作者
1、簡介作者
2、解析詩題:
。ò鍟n題)
(1)“為”的讀音,
。2)“為-----所”被動句式
(3)歌行體
歌行體,它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任由詩人創(chuàng)作興致所至,抒發(fā)感情,句數(shù)多少
不限,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體”詩。
。4)從詩題看,這首詩寫了什么事?你覺得作者會抒發(fā)什么感情?
四、初讀,知內容。
過渡:帶著這些猜測,讓我們來讀這首詩——
1、師范讀,生畫出朗讀節(jié)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頓
2、學生試讀:(正音,糾正朗讀中的問題)
思考:你讀到了什么,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秋風破屋的不幸)
你能不能用幾個詞或短句概括詩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嗎?
例秋風破茅屋
指導歸納:秋風破茅屋
群童抱茅去
喪亂長夜苦
五、默讀,想畫面。(配樂)
過渡:很好。那么大家能把剛才概括的內容描述出來嗎?
在前三節(ji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節(jié)讀一讀,
邊讀邊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腦里浮現(xiàn)的畫面
六、自讀,品語言。
過渡:之所以能在我們的大腦里浮現(xiàn)出一個個畫面,那是因為詩中那些生動傳神的
詞,然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
1、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很精彩的字、詞、句進行賞析。并在班內交流
2、對比閱讀:
卷我屋上三重茅
吹我屋上三重茅
。ā叭笔翘摂(shù),“幾”的意思,那你認為在這里究竟表示多還是少,為什么?)
布衾多年冷似鐵
布衾多年冷似冰
七、品讀,悟情感。
。☉n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過渡:這些詞語,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那么,作者寫這些不幸
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讓我們結合背景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1、了解背景:(這首詩那個詞暗示了時代背景?)
。≒PT出示背景資料)
2、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為了發(fā)泄因秋風破屋的不幸而產生的不滿嗎?
3、換位思考:假如你有同樣的處境:如5·12地震,地震家里房屋受損的舉手!
面對當時情景,你想到些什么?
八、“杜甫很忙”之我見。
一度時期,人們很喜歡看穿越劇,也向往穿越。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詩圣”杜甫,
現(xiàn)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請看——“杜甫很忙”
1、看漫畫,說看法
2、填詩句: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6
一、 教學目標設計:
、俅υ姼枵Z言。
、谄肺稇n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圻M行朗讀訓練。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詩,最能體現(xiàn)出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在制定的三個學習目標中,應以“朗讀訓練”為重點(當然,也是難點)。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經過考慮,我決定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再附以“揣摩語言”的方式,進而去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整體感知,領會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和沉郁頓挫的風格,局部則要求學生把握四節(jié)詩的情感分別是:痛惜、痛心、痛苦和憂國憂民。以此確定全詩的感情基調與各節(jié)的語氣。具體做法如下:
、佟∠茸寣W生齊讀,并提醒學生在齊讀時注意字的讀音,注意領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凇W生齊讀完后,教師糾正“俄頃”、“喪亂”、“突!薄ⅰ耙姶宋荨钡葞讉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邸〗處熯m當進行朗讀指導,強調如何深入領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
、堋∪缓笥肿寣W生齊讀。
、荨∵B續(xù)齊讀二遍之后,再讓一個同學單獨朗讀。學生讀完,教師應肯定其能根據(jù)詩歌感情的需要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優(yōu)點。
、蕖∽詈螅處熯M行范讀。
2、局部賞析
、、讓學生根據(jù)第一個詩節(jié)的內容,在“秋風”一詞的前面加上一個適當?shù)脑~語構成偏正短語并且闡述理由。
。ǚ治觯簩W生很可能選擇“無情”、“猛烈”“兇猛”等詞語。根據(jù)是此段中有“怒號”一詞說明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等。鑒于此,教師可以順勢推理,把第一句改為“八月秋高風猛烈(或無情、兇猛等)”并讓學生跟原文比較孰優(yōu)孰劣,弄清“怒號”的擬人化用法是最佳的。從而達到“煉字”的目的。)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本段中再找出描寫風之猛烈的詞語“卷”,并跟“刮”、“吹”等詞語比較優(yōu)劣。
明確:“卷”字好,因為很形象化,有力度,跟后面的動詞“飛”—“灑”—“掛”—“飄轉”—“沉”相對應。
。ǚ治觯焊鶕(jù)上下文語境揣摩語言,確定詞語是否用的得當,這種閱讀方法很好。在揣摩語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齊讀第一段,教師進一步強調朗讀時要重點突出這些詞語,注意體會其運用的妙處。)
、、賞析第二詩節(jié)
設計問題①⑤⑥讓學生描述:假如你是詩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飄飄揚揚掛在樹梢上、灑落到低洼積水處時,你是什么心情?從本段中找出體現(xiàn)這一心情的詞語
討論明確:詩人心情著急、發(fā)怒,無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沒有一個字描寫他的心理活動,但是能讓讀者體會得到這種心情。在具體描寫中看到作者的心情,這種方法叫“不著一字,盡得風采”。
設計問題②討論:茅草被卷走了,這些草如果拾起來,還可以修理茅屋。這時,一群頑童把草抱走了。這時詩人著急,他說:“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杜甫寫此詩時只有49歲,為什么用一個“老”字,是否用得不準確?
討論明確:是寫心情,詩人經受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設計問題③:群童為何抱茅?
討論明確:本身也是窮孩子,用茅草蓋屋或回家當柴燒。當然也不排除調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層原因——譬如社會現(xiàn)實。杜甫如其說生孩子們的氣,倒不如說生社會的氣,狠**社會造**民貧困、災難。
設計問題④:“歸來倚杖自嘆息”,他嘆息什么?這一句的語氣和節(jié)奏應該怎樣讀?
討論明確:一嘆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應該用嘆息的聲音讀出來:歸來倚杖自——嘆——息——
、琴p析第三詩節(jié)
設計過渡問題,承上啟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這就該到第幾段了?(生:第三段)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詞語用得好,找出來賞析一下。
討論明確:“雨腳如麻”的“麻”字說明雨點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袄渌畦F”中的“鐵”字說明被子很陳舊,很臟——長期顛沛流離,沒有時間洗,或者沒有錢買,只有一床被子,沒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凈凈就不硬了;這說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杜甫曾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有些字看來很*常,揣摩起來則含義豐富,由此可見杜甫錘煉語言的功夫。
、仍O計問題轉入第四段的賞析:“長夜沾濕何由徹?”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齊讀第四段,結合全詩內容,在“詩人”一詞前加一個詞語或短語,以構成偏正短語——杜甫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
、勺詈蠼處熥鲫愂隹偨Y:憂國憂民的詩人,總是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敬仰。陜西民歌中有“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這是對詩人的愛戴和敬仰。讓我們懷著對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齊讀全詩,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六、練習設計
。ㄒ唬⒅笇W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拍、層次和韻腳。
本詩詩句以七言為主,結合詩意一般可按四三言節(jié)拍朗讀;其余詩句根據(jù)字數(shù)和詩意可做如下安排:“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可讀為四二三言節(jié)拍,“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和“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均可讀為二四三言節(jié)拍,“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讀為四二三言節(jié)拍(注:“死亦足”三字決不可同前直連)。每小節(jié)之間有停頓,前三節(jié)與后一節(jié)之間停頓稍長。凡韻腳需讀得響亮,這樣讀詩歌,層次清晰,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瑯瑯上口,情趣盎然。
(二)、指導學生讀出語調升降、語速快慢和語音輕重。前三節(jié)基本用降調,但降中有逐層遞升,語速宜緩慢,詩中“怒”“三”“灑”“掛”“飄”“老”“忍”“抱”等字須重讀,讀出風之大、茅草翻飛的意境;“呼——不得——”“自——嘆——息——”等字須拖長讀音,讀出杜甫面對群童抱茅無可奈何的情狀來。后一節(jié)用升調,語速適中,“安得”“千萬”“大庇”“寒士”“嗚呼”“何時”“受凍”等字須重讀,“死——亦足”中“死”字須拖長讀音。這樣處理,能讀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來,較好地表達出詩歌的情意。
七、教后記:
以上是我在執(zhí)教《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所做的幾點嘗試,談不上創(chuàng)新。通過進一步學習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我認識到課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所以教學**就成了課程**的重頭戲了。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課堂學習。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普遍、內容最廣泛的學習。作為教師,應緊緊圍繞創(chuàng)新學習,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減負、優(yōu)質、高效的教改之路,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并把它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當中,應該是每一個教師的任務。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杜甫的生活經歷及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2、借助注釋學習字詞,引導學生感知詩意并領會詩歌的內涵。
3、體會詩人推已及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
能力目標:
1、回顧以往學生讀過的杜詩,從而對杜甫的生活、思想有更全面的認識。
2、朗讀與品味相結合,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同步提高。
情感目標:
感受杜甫的博愛情懷。
重點難點:
1、揣摩詩歌語言,進行朗讀訓練。
2、品味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民間疾苦,筆底生瀾。
**:詩圣杜甫筆下記載世上瘡痍、民間疾苦的作品有哪些?
明確:《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春望》等,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要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二、作者簡介
1、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杜甫出生“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處在唐朝由興盛走向衰落的時代,他懷抱忠君愛國,積極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歷經禍亂,因而能夠體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深刻反映了這個時代,后世稱為“詩史”。杜甫創(chuàng)造地發(fā)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發(fā)展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傳統(tǒng),豐富和提高了詩歌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表現(xiàn)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頓挫”的獨特風格。
2、解題: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邊蓋的一座茅屋。
三、朗讀詩歌。
1、學生齊讀,并提醒學生在齊讀時注意字的讀音。師糾正“俄頃”、“喪亂”、“突兀”、“見此屋”等幾個詞的讀音。
2、教師朗讀指導,強調如何深入領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指導前三節(jié)基本用降調,但降中有逐層遞升,語速宜緩慢,詩中“怒”“三”“灑”“掛”“飄”“老”“忍”“抱”等字須重讀,讀出風之大、茅草翻飛的意境;“呼-不得-”“自-嘆-息-”等字須拖長讀音,讀出杜甫面對群童抱茅無可奈何的情狀來。后一節(jié)用升調,語速適中,“安得”“千萬”“大庇”“寒士”“嗚呼”“何時”“受凍”等字須重讀,“死-亦足”中“死”字須拖長讀音。這樣處理,能讀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來,較好地表達出詩歌的意境。
3、學生再次齊讀,注意領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4、指名朗讀。師指導學生要根據(jù)詩歌感情的需要處理好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引導學生了解杜甫的生活經歷及本詩的創(chuàng)作背景。
2、借助注釋學習字詞,引導學生感知詩意并領會詩歌的內涵。
3、體會詩人推已及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情懷。
能力目標:
1、回顧以往學生讀過的杜詩,從而對杜甫的生活、思想有更全面的認識。
2、朗讀與品味相結合,使學生的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同步提高。
情感目標:
感受杜甫的博愛情懷。
重點難點:
1、揣摩詩歌語言,進行朗讀訓練。
2、品味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
民間疾苦,筆底生瀾。
**:詩圣杜甫筆下記載世上瘡痍、民間疾苦的作品有哪些?
明確:《三吏》《三別》《兵車行》《麗人行》《春望》等,當然也包括我們今天要學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二、作者簡介
1、作者杜甫(712—770),字子美,河南鞏縣人,祖籍襄陽(今湖北襄樊市)。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杜甫出生“奉儒守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處在唐朝由興盛走向衰落的時代,他懷抱忠君愛國,積極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歷經禍亂,因而能夠體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詩抒寫個人情懷,往往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有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深刻反映了這個時代,后世稱為“詩史”。杜甫創(chuàng)造地發(fā)揮了各種詩體的功能,發(fā)展了我國古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傳統(tǒng),豐富和提高了詩歌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藝術表現(xiàn)力,并且形成了“沉郁頓挫”的獨特風格。
2、解題:茅屋,即成都草堂,是杜甫入蜀后,在成都浣花溪邊蓋的一座茅屋。
三、朗讀詩歌。
1、學生齊讀,并提醒學生在齊讀時注意字的讀音。師糾正“俄頃”、“喪亂”、“突兀”、“見此屋”等幾個詞的讀音。
2、教師朗讀指導,強調如何深入領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指導前三節(jié)基本用降調,但降中有逐層遞升,語速宜緩慢,詩中“怒”“三”“灑”“掛”“飄”“老”“忍”“抱”等字須重讀,讀出風之大、茅草翻飛的意境;“呼-不得-”“自-嘆-息-”等字須拖長讀音,讀出杜甫面對群童抱茅無可奈何的情狀來。后一節(jié)用升調,語速適中,“安得”“千萬”“大庇”“寒士”“嗚呼”“何時”“受凍”等字須重讀,“死-亦足”中“死”字須拖長讀音。這樣處理,能讀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來,較好地表達出詩歌的意境。
3、學生再次齊讀,注意領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4、指名朗讀。師指導學生要根據(jù)詩歌感情的需要處理好輕重緩急、抑揚頓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俅υ姼枵Z言。
、谄肺稇n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品味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設計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學習古典詩歌更離不開誦讀,以讀貫串課堂始終,以讀促解。用PowerPoint制作教學課件,創(chuàng)設詩歌學習氛圍,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體悟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杜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他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可以說是千古絕唱。茅屋為秋風所破自然不是一件喜事,詩歌籠罩在一種悲的氤氳下,所以我所選的幻燈片背景大多是淡色調,目的是營造一種氛圍,使學生進入詩歌的意境,感悟詩人的思想感情。
第一張幻燈片在詩人杜甫處鏈接了二胡曲〈〈月夜〉〉,(上課前打開,根據(jù)需要可隨時關閉)凄涼的樂曲把學生帶進詩歌學習的特定情境中。第二張幻燈片是介紹杜甫生*,導入新課。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詩人,人們把他叫做“詩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人們叫他“詩圣”。1982年,“世界和*理事會”把杜甫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杜甫43歲的時候,爆發(fā)了一場有名的戰(zhàn)亂——安史之亂。這是一場民族大災難。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被人們稱之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學生背誦學過的詩《春望》。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塊荒地,蓋了一所茅屋,總算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有了一個棲身之所。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萬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
下一張幻燈片,解題。這張幻燈片下面有一個小喇叭,插入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朗誦,讓學生整體感知。然后學生出聲讀,帶著第三張幻燈片上的問題指名讀,體味詩人的思想感情。下一步進入到賞析環(huán)節(jié),配合著多種形式的讀,我后面的五張幻燈片設計了幾個問題,讓學生在思考中,深入理解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并以**思考及交流討論的形式付諸實施,目的是讓學生學會與他人交流、與他人合作,在合作中完成問題,這也是新課標的要求之一。
詩人憂國憂民的思想是本課的學習重點,為了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詩人的憂國憂民思想,設計了補充杜甫的《又呈吳郎〉〉這首詩。教師可作如下講解:《又呈吳郎〉〉這首詩幾乎談不上什么寫作技巧,純粹是一片真情。杜甫由于貧困,不得已把草堂轉借給了一個吳姓的親戚。臨走還想著去年前來打棗的一個老婦人,特意寫詩讓吳姓的親戚老婦人來打棗時對她盡可能的溫和些。自己已走投無路了,還想著一個老婦人,詩人總是這樣先人后己,使自己從來都被苦難壓扁的目光努力為別人撐出一片樹蔭,苦苦的為別人遮風擋雨。
補充愛國詩句,使學生明白憂國憂民的思想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些偉大的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正是他們的憂國憂民,**民族這條巨龍才走到了今天,如今美麗的浣花溪畔已是一排排鱗次櫛比的高樓,使人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在今天已成為現(xiàn)實。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边@是偉大的*戰(zhàn)士、*和國家的卓越****參觀杜甫草堂的題詞。詩圣杜甫早已離我們遠去,但杜甫的草堂仍存,供后人瞻仰。陜西民歌中也有“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這是對詩人的愛戴和敬仰。讓我們懷著對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齊讀全詩,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為了使學生對杜甫有進一步的了解,讓學生以自查資料的方式完成作業(yè),學會用多種工具搜集所需信息,然后根據(jù)需要整理,通過寫作,實現(xiàn)與詩人的對話。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了解詩人創(chuàng)作背景,識記實詞,理解詩歌內容及主題,背誦默寫該詩。
2、過程與方法:
多讀自賞自解,感悟詩意詩人心。體會本詩敘事和抒情結合法。
(重難點)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體會詩人推己及人、心憂天下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情懷。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內容:
一、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來到了成都,在西郊浣花溪荒地蓋了一所茅屋棲身。詩創(chuàng)作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61),當時安史之亂還未*定。
二、杜甫:
唐偉大現(xiàn)實**詩人。人稱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著有《杜工部集》,其**作有“三吏”——《潼關吏》《新安吏》《石壕吏》,“三別”——《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等。
三、原文譯文:
1、原文: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2、譯文:
八月里秋深狂風怒號,卷走我屋上多層茅草。茅草飛渡過江水灑落江邊,飛得高的掛在高高的樹梢,飛得低的飄轉沉到池塘水中。
南村一群頑童欺負我人老無力,竟然狠心這樣當面做偷竊的事。公然抱著茅草跑入竹林去。我喊得唇焦口干也喝止不住,回來后倚著手杖獨自嘆息。
一會兒風停了,黑云墨色一般,秋季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下來了。布被(已用)多年冰冷如鐵板,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蹬破了。屋頂漏水,床上沒有干的地方,雨淋茅屋好似麻線不斷。自從戰(zhàn)亂(多年)很少得到安眠,又濕又冷的長夜如何挨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寬敞的大屋千萬間,庇護天下貧寒的士人都喜歡!風雨中不動安穩(wěn)如大山。唉!什么時候人間才能聳現(xiàn)這么多的房屋,(到那時)即使唯我屋破受凍而死也心甘!
注釋:
⑴秋高:秋深。怒號(háo):大聲吼叫。⑵三重(chóng)茅:幾層茅草。三,泛指多。
、菕炝I(juàn):掛著,掛住。罥,掛。長(cháng):高。
、忍鳞辏è):低洼積水的地方(即池塘)。塘,一作”堂“。坳,水邊低地。
⑸忍能對面為盜賊:竟忍心這樣當面做“賊”。忍能,忍心如此。對面,當面。為,做。
、嗜胫袢ィ哼M入竹林。⑺呼不得:喝止不住。⑻俄頃(qǐng):不久,一會兒,頃刻之間。
、颓锾炷蚧韬冢ü乓裟頷è):指秋季的天空陰沉迷蒙,漸漸黑了下來。
⑽布衾(qīn):布質的被子。衾,被子。
⑾嬌兒惡臥踏里裂:孩子睡相不好,把被里都蹬壞了。惡臥,睡相不好。裂,使動用法,使……裂。
⑿床頭屋漏無干處:意思是,整個房子都沒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根據(jù)《辭源》釋義,指房子西北角,古人在此開天窗,陽光便從此處照射進來!按差^屋漏”,泛指整個屋子。
、延昴_如麻:形容雨點不間斷,像下垂的麻線一樣密集。雨腳,雨點。
⒁喪(sāng)亂:戰(zhàn)亂,指安史之亂。
、诱礉瘢撼睗癫桓。何由徹:如何才能挨到天亮。徹,徹曉。
、园驳茫喝绾文艿玫健V廈(shà):寬敞的大屋。
⒄大庇(bì):全部遮蓋、掩護起來。庇,遮蓋,掩護。寒士:“士”原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處是泛指貧寒的士人們。俱:都。歡顏:喜笑顏開。
、諉韬簦簳娓袊@詞,表示嘆息,相當于“唉”。
、滞回#╳ù):高聳的樣子,這里用來形容廣廈。見(xiàn):通“現(xiàn)”,出現(xiàn)。
⒆廬:茅屋。亦:一作“意”。足:值得。
四、詩內容:
一段:秋風破屋,卷走茅草。 二段:群童抱茅,詩人嘆息。
三段:屋漏床濕,徹夜難眠。 四段:推己及人,憂國憂民。
詩意:古詩明描述了茅屋遭受風卷雨淋的情景,實言戰(zhàn)亂之堪苦。表達了詩人關心民生疾苦的寬廣胸懷和崇高理想。
詩色:
1、語言鮮明,用詞生動、準確。
韻腳-號-茅-郊-梢-坳;動詞-卷-飛渡-灑-掛罥-飄轉
2、描寫、記敘、抒情有機結合。
描寫:文句似描寫又宛如敘述(1-3段),末端抒發(fā)感懷(4段)。
名句: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五、知識拓展:
1、通假字:見此屋--見同現(xiàn),出現(xiàn)。
2、古今義:
三重茅—三,古義:概述,表示多數(shù)。今義:數(shù)詞,表示確數(shù)。
何由徹—徹,古義:到天亮。今義:徹底。
安得廣廈—安,古義:如何。今義:安全。
向昏黑—向,古義:漸近。今義:方向。
3、一詞多義:“安得廣廈”與“安如山”—安,疑問代詞,如何;形容詞,安穩(wěn)。
4、詞類活用:
踏里裂—裂,動詞的使動用法,使……破裂。
風雨不動—名詞作動詞,風吹雨打
教學過程:
1、重視朗讀,可能條件下可在網上下載或直接使用朗讀課件作為教學欣賞。
2、學習書注,讀書必看注。
3、強調重點,考察教情學情的知識點。
4、看情況補拾拓展,因材施教,因實施教。
部署作業(yè):
朗讀并默寫(重點名句),有能力的可以改編成一篇記敘文。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擴展5)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10篇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1
江水又滔滔而去,卷走了幾分惆悵,幾分傷感,舊日的面容已泛黃,如今烽火四起,狼煙漫漫,而貴妃的容顏也早已在寂寞中憔悴,蒼老從君王的面容上隱隱顯現(xiàn),為了昔日妃子千金笑,使山河飄蕩,九州離合,情何以堪?作何長嘆?歲月已從墻上剝落,告訴我,一個破碎的我何來拯救一個破碎的河山?即使可以,誰又肯真正不負我的凌云萬丈才?嗚呼哀哉!
在江邊定居已半年了,時值八月,秋風卻又蕭瑟開了。已經是黃昏,突然地上黃葉翻飛,風越來越大,吹動著干枯的蘆葦,發(fā)出呼呼的響聲,而稀疏的柳枝也被吹得狂舞,放肆得宣揚著最后的力量,然后猛地只聽“咯吱”一聲,柳枝被折斷了,隨風在空中亂沖亂撞。風呼嘯而過,回頭一看,家中的茅草屋突然松開了,一瞬間,無數(shù)茅草鋪天蓋地的飄灑下來,起起揚揚,風一吹,又不知去何處了。我一邊拾撿著地上的茅草,一邊眼光著急地追隨茅草的去處。茅草有的早已被卷到江邊;有的在樹上盤旋著,與樹葉纏繞著,偶爾被吹下幾根,也早已“支離破碎”;還有一些則被吹來吹去,打著旋兒沉入了水塘中。蒼天啊,我千辛萬苦費盡心思慘淡經營的一切就這樣輕而易舉地失去了嗎?秋風似乎跟我作對,茅屋上數(shù)層茅草轉瞬間成了漫天飛舞的枯黃與蕭瑟。
而南村的一群孩子們欺我年老無力,竟忍心在我面前當盜賊,一根一根茅草拾,一把一把茅草撈。我拄著拐杖,叫喊著,呼喚著,甚至威脅著,可他們還不停歇。無奈間,我只好回到破舊不堪的茅屋中,想想自己真的老了,老了不中用了。可孩子們……其實哪里僅僅是孩子們,天下蒼生連幾根茅草都要偷,可見其窮困的程度。**啊,*啊,你可以為一個女**動干戈,緣何不為你的黎民祁福?天道昏庸至此嗎?
風起又落,卷集著人民的苦難凜冽而去。
終于,風小了,小了,又小了?商焐系脑茀s越來越黑,越來越低,壓得四周一片昏暗,大滴大滴的雨點滴落下來,覆蓋了那一片黃枯的傷感,帶給人民晶瑩的嘆息。雨透過茅草浸入了屋中,一種潮濕感撲面而來。我在這按片潮濕中瑟瑟發(fā)抖,默默無言,只呆立著;仡^一看,多年的被子也被孩子蹬爛了,而雨卻還一滴一滴,一串一串不停地漏下來,打濕了床頭,浸濕了被子。此刻,屋中又濕又潮,淹沒了僅有的一點光明的氣息。
安史之亂開始后,我每每心事忡忡,晚上常不能寐:為了國家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圣明的國君啊,你為什么要沉迷香夢卻不言醒?為什么要貪圖享樂而忘黎民?為什么要寵愛傾城不事朝政?今夜有淚如雨,清風一夜飄灑,如何挨到天亮?雨啊,停止吧!百姓已經苦不堪言了!
唉,何時才能有廣大的瓊宇千萬間,遮蓋天下無數(shù)貧苦人,風里雨中巋然不動安如山?如若房間在我眼前真的突然出現(xiàn),那么獨我一人受凍挨餓我也心甘情愿。
又是一歲秋風起,幾度哀嘆幾度愁。不知風雨幾時休,淚灑紗窗何等秋?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2
生活僅僅那樣一天一天的過,日常生活針對我而言,并沒什么非常的寄希望于,由于也沒有機遇去完成自身的理想化。
妻子急急忙忙的回屋講到房屋上的茅草又被風卷離開,你快過去看一下!我覺得也是一個八月,原先早已深秋了。我拄著拐杖向屋頂瞧了瞧,沉沉的茅草被狂風風靡,卷來到對門殘橋旁的柳樹梢上,其他的飄轉來到浣花溪邊。泥路凹凸不*,我只有弓著腰,拄著拐杖,踏著泥濘不堪去收拾茅草。忽然南村的一群頑童跑來,欺誨我年老體衰,竟將我房頂?shù)拿┎莨煌窳掷锉,我嘶聲叫喊著卻沒法勸說。萬般無奈,我只能拄著拐杖回屋,獨自一人哀嘆。
夜冷,小孩躲進了褥子里,著褥子已用好多年,如不銹鋼板材一樣冰冷。小兒頑皮,每夜都是將被子里的補丁蹬破,夫人只能早上縫補。連綿的暴雨傾落,滴答的跌落聲令人沒法安眠。屋頂漏水,臥室床沒有一塊干的地區(qū)!
夜長,如麻似聚集的雨點,不斷地在滴下。琉璃色的小雨滴將燈油吹滅,浮光一現(xiàn),如星光一樣的破滅了。在那一瞬間,我通過了雨滴,看到了自身往日的場景。自打安史之亂以后,我什么時候安眠過,每天晚上都會挨受這又濕又冷的破被單,一分一秒的數(shù)著時間。我常問老天爺,什么時候才會天明,什么時候這一切才會以往呢?
我略微合上眼睛,曾一次次禱告,想象著有一日。到底是何日,何處才可以獲得千萬間干凈整潔的大房間?能使如大家一樣在外面漂泊不確定的老百姓已不受嚴寒,想象著如高山一樣在風雨中巋然不動的它。大家聊著,笑著,同她們那般有恃無恐的穩(wěn)定著。
!何時我眼下也可以聳立那樣偉岸的房子,到那時候,即便唯有我凍死,也甘心情愿吶!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3
八月的天氣總是無常,本是秋高氣爽的日子,寧靜地不見絲毫波瀾。*地卻忽起大風,黃塵漫漫,夕陽西墮,黯黯然翻云覆雨的樣子。錦官城郊狹小的巷子里,我歸家的背影落在滿目蒼夷的石板路上,漸漸長遠,余下一地不知歸路的彷徨。
步履蹣跚地蹀行在古道上,我抬起沉重的眼,遙看日影銜山。縫縫補補多次的粗布衣裳在狂風中不住地哆嗦。昔日花滿蹊的黃四娘家木欄外,如今也是蕭索寂寥。又是一陣狂風呼嘯,我?guī)缀鯒l件反射地閉起眼,再定睛一看時,那風,卷走的不正是草堂頂上稀疏的茅草?我徒勞地伸手,只感到風刮過掌心的生生作痛。
茅草漫天飛揚,無情地,自顧自飛過浣花溪,高懸在林木樹梢頭。仍心存憐憫的,低低落進池塘洼地。南村下學的群童不知從哪里一涌而出,嬉笑追逐著將茅草哄搶一空。我在溪那頭茫茫然呼喊著,聲音卻被混著黃沙的風撕扯的支離破碎。
我攥緊了竹杖,指節(jié)微微泛白,心頭卻漫上無盡悲涼。唇焦口燥也無法喚回那群遠去的孩童。拖著蒼老無力的身軀,我也只得沿著舊路,黯然神傷地歸家。
到了夜半,狂風漸停,空中烏云沉沉如墨色。明明是天高云淡的秋日,但天色昏昏壓下,好似灰蒙蒙的帷幔。
此時全沒了臨窗聽雨的心情。俄然而至的驟雨像綿里藏的細針,濃墨夜色為幕,細細密密扎在身上,心頭。布衾業(yè)已不似京城的溫軟,如鑌鐵般冷硬。透過寥寥茅草的屋頂,雨絲毫不留情的鉆入屋內,打濕無處安放的離人心,再難挨到天明時分。
長安城那樣繁華的動人心魄,卻殘忍到不為天下寒士留分毫余地。盛境后的人,無論怎樣茍延殘喘,也透著離亂后無法掩飾的蕭條寂寞。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你們忘記了嗎?忘記了嗎?西行幸蜀的皇族啊,貪圖享樂的**啊,你們有誰還能聽見百姓流離失所的痛苦**?天邊,半弦殘月,冷浸浸,悲無聲。極目黃沙,縱如今,盛世也不過是個斷腸人在天涯。
何時?何時能有萬千廣廈拔地而起,讓那些顛沛流離的人們都能安然棲居?快來吧!快來吧!吾愿以吾凍死之骨換天下百姓飽暖歡顏!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4
八月的秋天,本該是一個愉快收獲的季節(jié),可是我并不開心,因為有一天的狂風把我屋頂?shù)亩鄬用荻即蹬芰,有的刮到了江的對面,有的刮到了高高的樹上,還有的沉到了池塘的底部,可怕的是,我目睹了這一切,卻**為力。
我抱著重新挑選好的毛草來到接近支離破碎的屋門口,可我剛把茅草放下,南村的一群孩子,欺負我年紀大了,沒有力氣,抱起茅草就跑,我喝止他們,求他們把茅草放下,可是回復我的只有一聲聲歡樂的笑聲,我想跑起來追上他們,可我心有余而力不足啊,只能找了一根木棒,坐在家旁;倚著木棒;暗自嘆息;不久,天黑了,老天又不逢時的下起了雨,屋子里的床、地都淋濕了,多年未挽的被子像一塊鐵一樣,而且孩子的睡相不好,把被子都蹬破了,漸漸地到了深夜,雖然已經不見五指了,可依然能隱約的看到那麻線似的雨點,在安史之亂以后,我就很少能睡一個好覺了,因為我經常想到回家,想到人民,夜夜如此,怎么能熬到天亮?
如何能得到溫暖,寬闊的大房子,供天下貧寒的仕人居住,讓他們不再受到寒風的折磨,那大房子,無論風吹還是雨打,像座山一樣,屹立不倒,唉?什么時候才能出現(xiàn)這樣的大房子?就算讓我在我的茅屋里凍死,我也心滿意足!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5
他一人立于天地之間。
此時風卷云涌,五旬老翁胸中響起悲壯的秋歌。詩人圖畫中涂抹的的盛景正發(fā)生在蒼蒼的長空。金頹的茅草迎著風,如猛虎之勢而遠觀有薔薇。千百年來所有凄苦隱于時空之風,只余一寸詩情歌頌漫天的蓬。
可他的臉上是未經歲月美化的老態(tài)。一次次笑臉相迎,一雙雙溫涼的`手,捧來閑適與安穩(wěn),卻被這蒼穹一歌摧于分毫之內。
不遠處是再沒力氣飄揚,落于土地的茅草。歡愉席卷來,他正步履維艱移去,偏偏是那群熟悉的童子。似乎過分了,這垂垂老人的房茅,哪里抱起便垂著頭跑去!老人在金風中卻口干舌燥。那孩子們他是認得的,和自己的兒子并無兩樣,連這半屋茅草都搶去,處境能好到什么地步,也是可想而知。
他長長地嘆息,卻半句也講不出。
老妻同他相對而坐,水還未飲一些,天邊卻暗下打翻了的沉墨。晴空再無蹤跡,悠悠的歌飛在云端。下雨了。
衣衫襤褸的兩人相視苦笑,孩子不敢上前,站在空空蕩蕩的草蕩口看雨。細細密密的雨打進屋子,一切都是冰冷了刺骨了的無情,最后的溫暖留在高高的樹梢。
......生活若日日在這苦悶中持續(xù),那也還是在持續(xù)。他看見苛捐雜稅猶如是,皇天后土猶如是,紛紛黎民、黔黔耘首從南到北猶如是。夜是誰都不愿提起的緘默,而小童心中了無掛念,只嫌如鐵棉被無半點暖意。燈火搖熄,長夜漫漫,火種燒在喉嚨里。
他悄悄起床,點燈蘸墨。屋外屋內雨仍未歇,老淚縱橫,提筆即是滿腔憤慨: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要多少多少文人墨客,多少多少布衣百姓,多少多少懷才不遇的仁才志士,用一段段饑寒交迫的時光才拼湊出**輝煌的歷史!多少在戰(zhàn)亂里和他一樣的青年,懷著熾熱的心一次次去碰撞那永夜的冷漠,才將飛揚熬成了鬢角的銀白!他望著晃動潮濕的燭影,又寫道:
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矣足!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6
八月,秋風起。
搖搖欲墜的家,在狂風中顫抖著,風聲仿佛哀號般傳入耳朵。
風猛地一掀,脆弱的茅草頂應聲而起,眼睜睜的飄飛向河的對岸,一群孩童蜂擁而至,如同游戲又如同消遣一般無視了我的呵斥,手忙腳亂的爭搶著,消失在搖擺不定的竹林中。這時我有些許自嘲的醒悟,他們的屋頂也不牢實吧。
然后就是劈頭蓋臉打下來的雨,如同傾瀉著自己的憤怒和怨恨,對著不堪的我補刀,處境到此刻為之或許已經到達了承受的極限。然而事實證明了永遠沒有最糟糕,被子因為什么原因破了個洞,我沒有閑暇去思考,或許是兒子吧,他餓了幾頓了?
就這樣在狂亂的雨中胡亂的想著,思緒悄然轉換,無法入眠的我不安的再次打開記憶,回望那條因血跡斑斑而觸目驚心的道路
活著思緒回到初秋,站在泰山腳下的那個初秋。
仰望,眼睛不得不忽略細節(jié)來把握整體,亦或是舍棄整體來苛求細節(jié),龐大的信息量涌入視野。越看,越是豪放,立身與天地之間,血脈中涌動著激情,落第的憂郁被轉身置于腦后,大聲嗥叫的沖動涌入心間。
轉念一想,在山頂,又會是什么樣子的?無可言喻的沖動令人難以克制。在此刻,我盼望著未來,不久的,以及稍久些的,人生的道路有著太多的未知。略一沉吟,望岳一氣呵成。
死著記憶解鎖到下一個章節(jié),中間的銜接丟失掉了,或許根本就沒有銜接。天堂到地域僅僅一步之差!
誰都不知道哪里出現(xiàn)的問題,事實上是一個盛世就在一瞬間崩潰,土崩瓦解,仿佛從一開始就是泡影之夢般的虛幻。
我制止著,呼喊著,瘋狂著,不想重新想起。
城門被破壞的脆響,沖進來的腳步聲和馬蹄聲,劍刃刺穿人體的悶響,**哀號聲,哭喊聲,火焰焚燒聲,還有……還有生命破碎的聲音……視覺停止了工作,不愿看見,不愿看見,不愿再次看見,一片漆黑,唯有聲音不絕入耳。
當一切過去后,緩慢地再次看見,依舊是**中無數(shù)次見到的景象,殘垣斷壁,尸體四散,殘骸扭轉成駭人的角度,火焰焚燒過的血液焦黑,幸存者跪在地上,臉上沾滿血跡,那是已死之人的血液,為了讓他們逃出一劫而親手涂抹上去的血液。
這是**?這已經不是語言能描述的了。
詩歌?詩歌。詩歌!不能就此忘卻,不能就此沉寂,不能就此消失。我要做一個畫家,用筆,用那曾經為自己而寫的筆將它畫下來,這是一個幸運者對不幸者的償還,從此,他不僅僅是為一個人而活,而是為了無數(shù)個消逝了的人而活,為他們的死祭奠。
顫抖的手,寫下三吏三別。
活著回到現(xiàn)實,雨依舊在下,風依舊在吹,在不知何處,戰(zhàn)亂依舊在延續(xù)。
淚,混著雨水流了下來。曾經渴望冒險的心如今只渴望安定,不光是自己的,也是同樣在安史之亂中奔突的人們的。
多么想,一個遮風避雨的屋子,多么盼,一個安定和*的國家!想象著那溫暖的景象,仰起頭,對著命運無聲嘶吼,請對我下手吧,請給他們一個家,一個安定的家吧!
自己的筆,為那些安史之亂中看不到詩和遠方的文人而寫,為那些死了或茍延殘喘的人們而寫,為了救贖與希望而寫。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7
流云漸漸地拭凈了天空,月亮鑲嵌在藍寶石一樣透亮地夜幕里,微暈著曙光般恬靜的光澤。
月亮微弱地照耀與眷顧對于秋天蕭瑟的狂風來說是微不足道的,本就搖搖欲墜的枯枝敗夜再也不能揮動手掌去演奏那生命的和弦,此時的它們,毫無抵抗地泊在風中,等待著命運的宣判。
狂風被黑夜染成墨色,囂張地打著旋兒,頹圮簡陋的茅屋已經無法承受這厄運地洗禮,一層層被卷上天空,無奈地任由擺布,痛苦地招搖著,一叢叢被拋灑在對岸的土地上、木訥的樹枝上,詮釋著始亂終棄的悲哀。
他從朦朧中驚醒,呆望著依稀可見星云密布天空的屋頂,然后沖出了與他一樣瑟瑟發(fā)抖的屋子,企圖找回那可以遮風避雨的植物。
他拖著自己的病體,艱難地在風中挪步,強大的精神力量催動著羸弱的皮囊迸發(fā)出力量來,迎著呼嘯的怒吼與譏誚,向著所有丑惡的嘴臉逼近。
對岸的茅草大多被孩子們搶著抱回家去了,小孩子們并不為他的到來而惶恐,仍舊安然地收斂著,還時不時地回頭向他致意,銀鈴清脆的笑聲借著風力蕩漾過來,同寒冷一起噬咬著他的皮肉,他的心。他用力地呼喊,企圖用滄桑渾厚的聲音震懾這些懵懂無知的孩子,但當他的聲音從口中發(fā)出去后,立刻湮沒在狂風的縫隙里了,細微的連他自己都聽不見。
他踉蹌跌撞地走回家,一絲悲戚像蟲孓一樣爬上他的心頭,撕扯著他本已惆悵的心。
風漸漸的萎縮了,他開始意識到暴風雨前***和的喘息所帶來的短暫安寧。烏云悄然無聲的包圍了一切,將所有的光亮與美好當在身后,好讓人們真正地為肆虐的猙獰所悸動。
幼子蜷縮在無數(shù)次被雨水淋濕的被子里,可愛的睡相、天真的夢囈讓他的嘴角翕動了一下,顫抖出一絲笑容來。他開始縫補被幼子夜里蹬破的被子。突然,一股冰涼澆灌在他的身上,大雨如期而至,砉然地敲打著一切,搖撼著傾頹的茅屋,讓周圍充滿危機與搖曳。
他開始像所有風雨交加的晚上一樣,找尋一個漏得不是太厲害的地方,將床咿呀的騰挪到那里,好讓幼子繼續(xù)他的酣睡,履行一個父親的責任,到良心上的慰藉好來*復舐犢之心的糾纏。自然是無情的,不因任何人的意志而改變,他的努力并沒有減少冷雨的擊打,床濕透了,他的衣服也濕透了,寒冷和這雨水一樣,延著他身體的輪廓流淌,途徑每一處筋肉,把肉體的蹂躪放大到極致。他不忘為幼子撫去臉上雨水,而心中延宕許久的憤懣卻讓他被另一種希翼所帶走。
他想到了曾經的屈原,想到了那“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偉大理想;想到了天下所有和他一樣此時苦受濕冷的學子們,百姓們。他也開始大張旗鼓的幻想未來,幻想能在那溫暖、舒適的房屋中守侯的幼子,幻想能在那明亮、寬敞的房屋中品讀詩書,幻想能在一個溫馨、高雅的環(huán)境里享受天倫,只要普天的百姓都能過上豐衣足食的日子,他愿意為此殉身。他開始默默的祈禱,希望虔誠能打動神明,普降恩澤,使眾生脫離苦海。
想到這,他虬曲的胡子開始舒展,他笑了,笑的很天真,孩子一樣無邪。他拿起筆,奮筆疾書,將所有的慷慨都賦予那“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豪邁里。
寧令吾廬獨破受凍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颼。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8
益州(今成都)的八月,已進入了深秋。我正在家里埋頭讀書,突然一陣狂風吹來,把我家屋頂上的茅草幾乎全被吹走了。茅草被風卷過浣花溪,吹散到對岸的溪邊,一些懸掛在高高的樹梢上,一些飄灑在池塘的水面。看著空空如也的屋頂,我不禁悲嘆不已。
南村的一群孩子看到我家屋頂?shù)拿┎荼淮底撸瑖谖业拿┪萸肮笮。他們壞笑著沖進我家,當著我的面搶走了家里堆放的一些茅草,隨后跑進前面的一片竹林,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無奈地跟在他們后面不停地喊叫,喊得唇焦口燥,他們卻置之不理。我很想跑過去把那些頑童手里的茅草要回來,但實在是自己年老體弱啊,我根本追不上那些小孩子們。我拄著拐杖蹣跚著回到家,躺在床上唉聲嘆氣,老妻和孩子們圍了過來,不停地安慰我。
一會兒工夫,風停了,天上的云變得黑乎乎的,好像被墨汁染過。天色黑了下來,一場暴雨很快**,這雨下得又密又急,豆大的雨珠穿過沒有茅草覆蓋的屋頂,將家里澆得透濕。孩子們忙著拿木盆和木桶接水,不停得往屋外倒。我和妻子手忙腳亂的用蓑衣包住棉被,生怕被雨水淋濕了。
晚上,一家人餓著肚子,早早地蜷縮進那床破舊不堪的棉被里避寒。孩子們緊緊地依偎在我和妻子的懷里,哭著喊“好餓呀!好餓呀!”,妻子背過身偷偷地擦眼淚,這一幕讓我心酸不已。
“睡吧,睡吧,明天早上讓母親給你們煮熱粥喝。”我哽咽著哄騙孩子們,盼望他們能早點睡著,這樣就能忘了寒冷和饑餓。也許是因為太餓,也許是因為太冷,孩子們睡著后并不安穩(wěn),在床上翻來翻去,半夜里還把被子蹬破了。
雨一直在下,從未停過。自從安史之亂后,我就沒有睡過一個好覺。這漫漫長夜,屋漏床濕,好難熬!
怎樣才能得到千萬間寬敞堅固的房屋,庇護普天之下貧寒的學子,讓他們能安心讀書!唉!什么時候我的眼前能出現(xiàn)這樣的房子啊?那么就算我的茅屋被吹破,我自己被凍死,也心滿意足了!
這樣想著想著,不知不覺天亮了,下了一夜的雨終于停了。我提起筆,寫下了這篇《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來記錄我昨天的遭遇和憂國憂民的情懷。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9
八月的秋天,風在外面呼呼作響。
茅屋上的茅草被風一點一點地剝離,我急忙走出去。屋上的茅草被風全部吹起來了,茅草與風一起飄飛起來,有的茅草高高地掛在樹上,摘不下來;有的飄入不遠的的池塘中,拾不起來。
我暗自嘆了一口氣,望向地面,還好還有些茅草。我倚著拐杖用最快的速度向那些茅草走去?,從竹林后面沖出一群兒童瘋狂地爭搶著茅草。我急了,開口阻止:“你們這些孩子別動這些茅草!”他們朝我這邊望來,怔了一會兒,二話不說就開始使勁抓茅草,大概動了能抓多少就抓多少的想法。我急忙走上前,群童受了驚嚇一般,抱著茅草往竹林深處跑去。我什么也顧不上,丟掉拐杖用最大力氣追去。我進入竹林后,卻不見他們的身影,也只有嘆氣,嘆氣,嘆氣。走回去拾起被自己丟在一邊的拐杖回到了不能稱作茅屋的“茅屋”。
“父親,房子的茅草呢?我撿了很久才撿到那么多的茅草呢!”孩子見我一進屋就抬起了頭問我茅草的去處。
我看著他不知道說什么,過一會兒才開口:“被風吹跑了,沒事,沒事!蔽蚁癜参亢⒆右舶参孔约阂粯,連說了兩個沒事。孩子低下頭,失落睡進被子中,堵著氣。
我真的不知道為什么風如此猛烈;群童為什么要這樣的狠心;為什么這個該死的戰(zhàn)亂還不停。
我在屋中望著天空,希望可以不再刮風下雨,可老天終究與我過不去。不一會兒,風便停下了,云卻變成烏墨色讓人看了心生悶意。要下雨了,這比吹風還要糟。天漸漸陰沉下來了,我急忙鉆入被窩。被子多年來未經晾曬,變得硬梆梆的,冷冰冰的,我的心又冷了一分。腳向下伸,接觸到了一個軟軟的東西,是棉花。我將視線轉向孩子,他睡相不好,總是喜歡蹬被子,不料這一次被他蹬破了。
我將頭伸出被窩便感到像是什么東西在一個勁兒地敲我的臉,是雨,雨不間斷的向人間猛砸,卻忘了我沒有任何避風避雨之處!我將側臉對準雨滴,睜著眼睡不著,自從安史之亂開始,我就開始失眠,如今這雨不斷,我可是更加睡不著了。
水從我的臉上滑到枕頭之上,我分不清這水是雨還是我的淚。
怎樣才可以得到無數(shù)間好房子?我希望可以庇護那些和我一樣的貧寒人士,讓他們不像我這般狼狽。希望他們安居如同山那般,不用四處漂泊。啊,我的眼前怎么出現(xiàn)了那么多房子,但愿這不是夢,如果可以成真,我這屋子破洞千萬個,讓我一人獨自受苦,我也毫不在乎!
毫不在乎!
改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文10
八月,夏天還未完全離開,秋天卻攜風雨而來。天空灰蒙蒙的,大地被蓋**一層黑衣,只看得見不遠處的江與樹林,狂風猛烈的**,讓人防不勝防。我家屋上的茅草,被這大風無情的'掠奪,然后再拋棄,讓人些許無奈。有的被大風吹得很高,落到了樹林的枝頭,有的卻落到池塘中,然后慢慢沉到了池塘底部。這可讓我如何是好,我摸了摸胡子,看了看滿目滄桑的小茅屋,覺定還是去吧。
正要去撿,可那南邊村莊的頑皮兒童卻欺負我年老力衰,雖然,我知道他們是無心之舉,或許他們的家中更需要茅草。可他們竟然狠下了心,當著我的面把茅草搬進了竹林,然后迅速離開。我著急地呼喊:“孩子們,把茅草還給老夫,這樣做事不對的!蔽业淖彀土殉隽丝,喊干了嗓子,還是沒有人回應。我想要去追,卻摔了跟投,起來拍了拍塵土,但早就沒了人影。我望著江邊那最后一點落日的余暉,望著孩童們離去的竹林,又猛然望向了長安的方向。我的眼神空洞,神色焦灼,微微嘆了口氣。兒子連忙出來安慰我說:“爸,他們不懂事!蔽****地說道:“世人皆知。”說罷轉身走回了茅屋。
不一會,大風把天變得黑暗,像一幅巨大的畫卷,可惜沒人能上天書寫。秋天就是這樣陰沉而又迷蒙,我望著天空,說不出話,唉!今晚又要遭罪了。我家的被子早就用的破破爛爛,兒子還將被子蹬破了,家中沒有什么裝飾,只有一張沾滿水的大床和寥寥幾張桌子,沒有火只能在秋風中瑟瑟發(fā)抖。晚上,家中三人沒有人想要睡覺,因為等待我們的只有無盡的黑夜,衣服被打濕,腳與手被雨水沖刷的通紅,我在寒風中望著妻兒,兒子看起來睡著了,但眼皮卻還在閃動這,臉上黝黑,幾道疤痕還隱隱約約的看的見,妻子不停的咳嗽著,聲音在不大的屋中回蕩,讓我心疼不已。但,我想起了我在安史之亂遇到的其他百姓,我們這點苦又算得了什么呢?
戰(zhàn)亂害人,無數(shù)人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快樂,甚至獻出了生命。我們的遭遇可能還算好的,“呼呼”有一陣大風**,我們三人抱團取暖,這一夜不知又有多少百姓凍死街頭,我想要有無數(shù)的溫暖舒適的房子,來把全天下的窮苦之人收留起來,留住本該屬于他們的美麗生涯。
可是什么時候才能看見那么多的房子啊!何時才有窮苦之人的出頭之日!何時才有大唐復興太*盛世之時啊!到那時,即使只有我一人的家中貧寒,那也是值得的,因為我的生命是實現(xiàn)了價值的。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擴展6)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教案3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優(yōu)秀教案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并背誦詩歌,理解詩的內容。
2、培養(yǎng)朗讀能力,在誦讀中進一步感悟。
3、揣摩詩歌語言,體會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情懷。
4、培養(yǎng)關心他人、愛國愛民的優(yōu)秀品德。
教學重點:
1、朗讀品味詩歌描繪的意境,體會憂國憂民的情懷。
2、理解本詩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1、對重點詞句的賞析理解,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之中。
教法學法:
誦讀討論,師生互動,共同探究。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把茅屋圖片、杜甫頭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用屏幕顯示出來。
伴隨解說詞:這幾間茅草屋,雖然簡陋,卻牽系一個詩人的家庭冷暖;這個詩人是誰?(杜甫)我們曾學過《杜甫詩三首》,請回憶一下杜甫的基本情況。
二、簡介作者及背景
。ㄏ扔蓪W生介紹,互相補充,老師再重點強調)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因任工部校檢郎,而又被稱杜工部。河南鞏縣人,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詩人,有“詩圣”之稱,1982年,杜甫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人之列。
在我們一般人看來,這樣偉大的詩人生前一定過著非常舒適、安逸的生活,身居華屋,錦衣玉食。可事實遠非如此。無數(shù)膾炙人口的傳世之作,恰恰是作者苦難生活和悲慘命運的產物。對詩人杜甫來說,更是這樣。杜甫43歲的時候,爆發(fā)了一場有名的戰(zhàn)亂,那就是安史之亂。這是一場民族大災難。當時是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饑餓哀號,到處是流血**。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被人們稱之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我們學過的《春望》、《石壕吏》。著名的“三吏”、“三別”反映了安史之亂給人民帶來的巨大災難。)
公元760年春天,杜甫求親告友,費盡周折,好不容易在成都浣花溪畔蓋起了一座茅屋,暫時結束了輾轉飄零的流浪生活,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但是,老天好象故意要跟他作對似的,到了八月,一陣秋風掀去了屋頂上的茅草,大雨淋漓而至。詩人長夜難眠,感慨萬千,寫下了一首千古傳誦的不朽之作——《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秋風吹破了自己的茅屋,肯定是一件讓人不愉快的事,可詩人卻要歌詩一首,這是為什么呢?這首詩寫了什么內容?又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讓我們一同走進“茅屋”,用心聆聽詩人的心聲。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課文,提醒學生,注意領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2、學生朗讀完后,教師糾正“俄頃”、“喪亂”、“突兀”、“見此屋”等幾個加點字的正確讀音。同時把握詩行的節(jié)奏及韻律。
示例: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學生先互相練讀、評讀,挑選優(yōu)秀展示朗讀。
4、**誦讀課文,邊讀邊想像想象畫面,感受文中的意象的作用。
四、研讀賞析
1、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課文大意。
⑴學生分成若干組合,互相**詩中的詞語,理解、把握詞義。
、茖W生在理解基礎上,口述課文大意。
、峭扑]朗讀水*高的同學讀課文,注意字音、節(jié)奏。
。ń處熯m當進行朗讀指導,強調如何深入領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
2、讀課文,用最簡潔的詞句概括各節(jié)內容。
。ò鍟┣镲L破屋頑童抱茅夜雨難眠(長夜沾濕)期盼大廈
3、這首詩表達詩人怎樣的感情?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寧愿“吾廬獨破”,受凍至死,也要得到“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舍己為人的高尚風格和憂國憂民的情感。
(2、3環(huán)節(jié)中穿插逐層分析各小節(jié))
。1)請根據(jù)第一個詩節(jié)的內容,在“秋風”一詞的前面加上一個適當?shù)脑~語構成偏正短語并且闡述理由。
分析:學生很可能選擇“無情”、“猛烈”“兇猛”等詞語。根據(jù)是此段中有“怒號”一詞說明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等。鑒于此,教師可以順勢推理,把第一句改為“八月秋高風猛烈(或無情、兇猛等)”并讓學生跟原文比較孰優(yōu)孰劣,弄清“怒號”的擬人化用法是最佳的。從而達到“煉字”的目的.。
追問:哪些動詞渲染了風的威力?(卷、飛、渡、灑、掛、罥、飄轉)
這節(ji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心情?(痛惜)
。2)讀第二節(jié),思考:
群童為何抱茅?
討論明確:本身也是窮孩子,用茅草蓋屋或回家當柴燒。當然也不排除調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層原因——譬如社會現(xiàn)實。杜甫與其說生孩子們的氣,倒不如說生社會的氣,恨**社會造**民貧困、災難。
“歸來倚杖自嘆息”,他嘆息什么?這一句的語氣和節(jié)奏應該怎樣讀?
討論明確:一嘆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應該用嘆息的聲音讀出來:歸來倚杖自——嘆——息——
過渡問題,承上啟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
(3)屋漏偏逢連夜雨,這一節(jié)中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為什么?
床頭屋漏,雨腳如麻,渲染了暗淡愁慘的氛圍,也烘托了詩人愁苦暗淡的心境。
。4)面對這重重的不幸——秋風破屋,茅草被盜,大雨連綿,屋漏床濕,長夜難徹——如果面對這凄風苦雨、漫漫長夜的就是你,你此時會有什么樣的感慨?什么樣的想法?而詩人的表現(xiàn)又是怎樣的呢?他僅僅是哀嘆自己的不幸、發(fā)泄自己的不滿嗎?請同學們朗讀詩的最后一節(jié)。
這節(jié)寫出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怎樣的愿望?(憂國憂民)
詩人從眼前長夜沾濕的痛苦生活,想到飽經磨難的千千萬萬的窮苦百姓,從風雨飄搖中的個人茅屋想到連年戰(zhàn)亂中的整個國家。推己及人,由家到國。甚至為了天下蒼生、為了國家社稷,甘愿**自己,這是何等恢弘的氣度,何等博大的襟懷,何等崇高的思想境界!正如當代詩人郭沫若題詞:(板書)“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五、拓展延伸
你能說出杜甫其他有關愛國的詩句嗎?
如: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六、小結:
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與民族、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著名文學批評家別林斯基說過:“任何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扎根于社會和歷史的土壤,他們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倍鸥υ谶@首詩里不是單純地寫自身之苦,而是通過個人的不幸來反映時代的不幸。在這狂風暴雨無情**的秋夜,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思想躍然紙上,深深地打動了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其實,具有這種偉大思想的又何止杜甫一人呢?從“哀民生之多艱”的屈原,到杜甫之后“愿天下無饑寒”的白居易,從“先憂后樂”的范仲淹,到“位卑未敢忘憂國”的陸游,從“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顧炎武,到“我自橫刀向天笑”的譚嗣同,從“我以我血薦軒轅”的魯迅,到“為**之崛起而讀書”的*,*千千萬萬的知識分子,一直秉承了這樣一個優(yōu)良傳統(tǒng)。他們以天下人為念,執(zhí)著追求著最高尚最完美的理想,正是這種思想,這種傳統(tǒng),使我們看到人性的閃光,看到了民族的未來,看到了人類的希望!
七、作業(yè):課下背誦這首詩。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擴展7)
——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題的作文_學生作文3篇
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為題的作文_學生作文1
他們一家在這兒住了一個多月了,突然有一天,風猛烈的刮著,呼嘯著,似乎要把人包圍住。杜甫的小兒子閑著沒事,跑到外面玩。只聽見他大聲喊到:“爸,爸,快來看!我們家茅草屋上的茅草被風吹走了!倍鸥s忙跑出來,呀!家里茅草屋右邊屋頂?shù)拿┎荼伙L刮走了。哎!杜甫長嘆道。
為了使家人可以有房子住,杜甫說做就做,他開始把風吹走的茅草撿起來。但是哪有那么簡單!茅草被風吹得到處飛,有的飛到了小河邊,有的飛到了樹腳下,還有的……杜甫不辭辛苦,到每個地方撿茅草。
杜甫來到了小河邊,看見從南村跑來了一群小孩子,他們也在旁邊撿茅草。杜甫想:太好了,有這些孩子的幫忙,那一定會撿得更快的。杜甫對孩子說:“真是謝謝你們。 闭f罷,他正準備從一個大男孩手中抱起茅草,不料,那男孩把茅草扔給了同伴。杜甫感到莫名其妙,便對男孩說:“快把茅草還給我啊!”男孩笑了笑說:“老頭,你追上我們,我們就還你!倍鸥吪苓吅埃骸昂⒆,快把茅草還我,快還我……”杜甫的聲音都喊得嘶啞了,但孩子們卻抱著茅草往樹林深處跑去了,無影無蹤,還可以聽見一陣嘻嘻哈哈的笑聲。面對此情此景,杜甫只能嘆息:哎!老了,沒用了,連幾個毛孩子都拿自己尋開心。
杜甫向家中走去,抱著那少得可憐的幾根茅草,他的步伐是那么沉重,表情是那么嚴肅。面對這所剩無幾的茅草,他無可奈何的搖了搖頭。然而,杜甫回到家,剛剛準備修建茅草屋時,天漸漸暗了下來,灰蒙蒙的,陰沉沉的,不一會兒雨點兒“嘩,嘩,嘩……”地掉了下來。雨水從茅屋破損的地方滴了下來,滴到了兒子的臉上!鞍,我的臉上好像有什么東西!毙鹤哟蠛暗。杜甫放下手中的活,來到兒子身邊,對他說:“那是雨水滴的,你睡進去點,就不會了!钡每禳c把家里的茅屋修補好。〔蝗患胰嗽趺瓷畎。杜甫心想。
杜甫和妻子在修補茅屋,忽然聽到“砰”的一聲,夫妻倆都嚇了一跳,跑進屋子一看,原來是小兒子睡覺不安分,從床上掉了下來。妻子把孩子抱了起來,剛要把被子幫孩子蓋上去時,她嚇壞了,被子像鐵一樣冰冷。她跑過去把這一情況告訴了杜甫,杜甫一看,明白了。小兒子的睡相太不好了,把被子蹬破了。為了不使孩子著涼,杜甫把自己和妻子的被子拿給小兒子蓋,可這哪是辦法?杜甫一臉憂傷,一副不知所措的樣子!
杜甫坐在窗前,看著越下越大的雨,她大喊到:“老天爺你怎么也拿我開心。俊笨墒,他也只能望“雨”興嘆。他不禁陷入了沉思。戰(zhàn)都打了快八年了,但人民卻一點也沒有富裕,不是無家可歸,就是流離失所。什么時候,才能國泰民安啊!
什么時候國家才能興榮昌盛,人民可以有高樓大廈,可以讓窮人也開心一回,讓他們有個完好的家!杜甫只能深思,他知道這離自己,離人們是多么遙不可及!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擴展8)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 (菁選5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1
一、教學目標設計:
①揣摩詩歌語言。
、谄肺稇n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圻M行朗讀訓練。
二、教學內容及重點、難點分析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詩,最能體現(xiàn)出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風格。在制定的三個學習目標中,應該以“朗讀訓練”為重點(當然,也是難點)。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
三、教學策略及教法設計: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經過考慮,我決定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再附以“揣摩語言”的方式,進而去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用具設計、實驗教材設計或多**展示資料
用PowerPoint制作教學課件,根據(jù)教學過程,隨堂使用。(具體見“教學過程”。)
五、教學過程設計與分析
(一)講課之前的“開場白”設計
新頒布的《語文教學大綱》提出“要重視師生之間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教師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注:由于進行優(yōu)質課講課比賽,采取易校講課的方式。我的授課地點是膠州一中。學生是高二年級。我執(zhí)教的是高三年級的課文——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講課之前實行抓鬮,老師學生互不見面。怎樣跟學生快速溝通,并激發(fā)其學習興趣,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和學的任務,為此,我決定臨時來一段“開場白”。)
臨近上課還有一分鐘,教師微笑著用*和的語氣給學生說這樣一段話:“同學們好,我姓張,來自膠州三中。三中是一所新學校(注:20xx年5月由膠州師范學校改制辦普通高中),我們很注重向先進學校的老師和同學們學習。今天來到這里,就是向一中的老師和同學們學習的。很高興和大家合作上這一堂課,希望我們合作愉快。課后,我將把同學們的良好學風和美好風范帶回三中,傳達給三中的同學們!
。ǚ治觯哼@段話說完后,我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微笑地看著我,很友好的樣子。講課結束以后,一些聽課的老師對我說:這些話很管用,一下子就把學生的心抓住了,挺創(chuàng)新的。說句實在話,創(chuàng)新談不上,內行的人一眼就能看出,這是在“拉攏”學生,有跟學生套近乎的嫌疑。實際上,適當?shù)馗鷮W生“套近乎”,目的是為了縮短老師與學生在心理和感情上的距離,以便在課堂上能夠很好地合作。新課程標準強調師生之間要建立一種人道的、**的、**的、*等的關系,在這樣的師生關系中,學生會體驗到*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形成積極的、豐富的人生態(tài)度與情感體驗。應該說這是教學相長的真諦。我的“演技”不算高明,一些優(yōu)秀教師在一些大型的觀摩課和講課比賽中早已使用。但在這節(jié)課的教和學中,我明顯感覺自己給學生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課堂上同學們踴躍回答問題,積極主動地探究,好幾次看似尷尬的“冷場”均“化險為夷”,師生之間交流融洽、配合默契,很好地完成了教和學的任務。注重了師生之間的語言交際和心靈溝通,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拘成規(guī),創(chuàng)造性地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
。ǘ┚脑O計導語
我的導語是這樣設計的:
今天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甫的一首詩《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注:用多**在字幕上打出題目)大家都知道,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他是浪漫**詩人,人們把他叫做“詩仙”;再一位就是杜甫,他是什么詩人?(學生回答:現(xiàn)實**詩人。教師板書。)人們叫他為?(學生回答:“詩圣”。教師板書。)
1982年,“世界和*理事會”把杜甫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是我們**民族的驕傲。杜甫43歲的時候,爆發(fā)了一場有名的戰(zhàn)亂,那就是?(學生回答:安史之亂。教師板書。)這是一場民族大災難。當時是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饑餓哀號,到處是流血**。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些詩篇因為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被人們稱之為“詩史”——用詩歌寫成的歷史。我們剛學過他的詩歌《登高》。我起個頭,大家一起背誦。(注:學生背誦完畢,教師用多**打出畫面凄冷的字幕——《登高》全詩,并用異色突出“萬里悲秋常作客”一句)是呵,萬里悲秋常作客!叭f里”不是一萬里路,“作客”也不是到別人家里吃飯、聊天,而是“居無定所、到處飄泊、客居他鄉(xiāng)”的意思!兜歉摺芬辉娂词窃娙丝途铀拇ǚ罟(jié)時所寫,抒發(fā)了詩人長年飄泊、老病孤愁的復雜感情。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一家輾轉流浪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塊荒地,蓋了一所茅屋,總算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有了一個棲身之所。茅屋的建造很不容易,事事都需要親戚朋友的幫助。但茅屋建造的并不堅固,兩年后的一個秋天,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萬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
。ǚ治觯哼@是一段看起來挺冗長的導語,須耗時約五分鐘,很容易有滿堂灌之嫌。而我之所以仍堅持這樣做,乃是為了營造出一種濃濃的學習詩歌的感情氛圍,從而實現(xiàn)“熏陶感染”、情感教育的目的。新課程標準重視語文教育的豐富內涵,強調在語文教學中要靠熏陶感染、潛移默化的方式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同時也提出了認知與情意的**。傳統(tǒng)的.教學論研究忽視了教學中的情感問題,把生動、復雜的教學活動囿于固定、狹窄的認知**框框之中。新制定的課程標準強調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個要素的****,從而使學生從內心確立起對真、善、美的價值追求以及人與自然**可持續(xù)性發(fā)展的理念。因此,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豐富的情感、積極的態(tài)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把它們有機地滲透到課程教學內容中去,并有意識地貫穿于教學過程之中,使其成為課程教學內容的血肉,成為教學過程的靈魂。對高二的同學來說,對杜甫的理解,以前也許只限于“三吏”“三別”的一鱗半爪的知識。補充“世界和*理事會”把杜甫命名為“世界文化名人”的內容,會讓學生真切感受到杜甫確實是我們**民族的驕傲,從而熱愛祖國優(yōu)秀文化,培養(yǎng)民族自豪感。對“這是一場民族大災難。當時是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仍,生靈涂炭、民不聊生,到處是饑餓哀號,到處是流血**。杜甫和人民一起流浪,飽受了戰(zhàn)亂之苦,寫下了許多浸透著血淚的偉大詩篇”這一段描寫“安史之亂”文字,我用了慷慨急昂的語調,抑揚頓挫、滿含激情地進行了朗讀。此時,我的心情很激動,同學們也被我的激情所感染。精心設計的導語營造出了濃濃的學習詩歌的氛圍,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境中,為下面我進一步順理成章地提出學習目標做了很好的鋪墊。)
(三)指導學生進行詩歌朗讀
。ǚ治觯鸿b于《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是一首抒情詩。我為學生設計了三個學習目標:①揣摩詩歌語言②品味思想感情③進行朗讀訓練。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經過考慮,我決定以“朗讀訓練”為切入點,再附以“揣摩語言”的方式,進而去體會作品的思想感情。因此,運用詩歌朗讀知識,為本詩朗讀訓練提出以下指導意見。)
1、指導學生整體感知,領會作者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和沉郁頓挫的風格,局部則要求學生把握四節(jié)詩的情感分別是:痛惜、痛心、痛苦和憂國憂民。以此確定全詩的感情基調與各節(jié)的語氣。具體做法如下:
先讓學生齊讀,并提醒學生在齊讀時注意字的讀音,注意領會這首詩的思想感情。
學生齊讀完后,教師糾正“俄頃”、“喪亂”、“突!、“見此屋”等幾個加點字的正確讀音。
教師適當進行朗讀指導,強調如何深入領會詩的意境,讀出詩歌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來。
然后又讓學生齊讀。
連續(xù)齊讀二遍之后,再讓一個同學單獨朗讀。學生讀完,教師應肯定其能根據(jù)詩歌感情的需要處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的優(yōu)點。
最后,教師進行范讀。(注:要讀得聲情并茂、抑揚頓挫。讀畢,如果效果好,學生會報以熱烈的掌聲,使課堂氣氛達到一個小**。從而更好的進行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教學。)
2、局部賞析
⑴、讓學生根據(jù)第一個詩節(jié)的內容,在“秋風”一詞的前面加上一個適當?shù)脑~語構成偏正短語并且闡述理由。
(分析:學生很可能選擇“無情”、“猛烈”“兇猛”等詞語。根據(jù)是此段中有“怒號”一詞說明風之大,風之猛烈和無情等。鑒于此,教師可以順勢推理,把第一句改為“八月秋高風猛烈(或無情、兇猛等)”并讓學生跟原文比較孰優(yōu)孰劣,弄清“怒號”的擬人化用法是最佳的。從而達到“煉字”的目的。)
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從本段中再找出描寫風之猛烈的詞語“卷”,并跟“刮”、“吹”等詞語比較優(yōu)劣。
明確:“卷”字好,因為很形象化,有力度,跟后面的動詞“飛”—“灑”—“掛”—“飄轉”—“沉”相對應。
。ǚ治觯焊鶕(jù)上下文語境揣摩語言,確定詞語是否用的得當,這種閱讀方法很好。在揣摩語言的基礎上,再讓學生齊讀第一段,教師進一步強調朗讀時要重點突出這些詞語,注意體會其運用的妙處。)
、、賞析第二詩節(jié)
設計問題①⑤⑥讓學生描述:假如你是詩人,看到茅屋被吹破,茅草飄飄揚揚掛在樹梢上、灑落到低洼積水處時,你是什么心情?從本段中找出體現(xiàn)這一心情的詞語
討論明確:詩人心情著急、發(fā)怒,無可奈何。作者在此段中沒有一個字描寫他的心理活動,但是能讓讀者體會得到這種心情。在具體描寫中看到作者的心情,這種方法叫“不著一字,盡得風采”。
設計問題②討論:茅草被卷走了,這些草如果拾起來,還可以修理茅屋。這時,一群頑童把草抱走了。這時詩人著急,他說:“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杜甫寫此詩時只有49歲,為什么用一個“老”字,是否用得不準確?
討論明確:是寫心情,詩人經受戰(zhàn)亂之苦,未老先衰,心力憔悴。
設計問題③:群童為何抱茅?
討論明確:本身也是窮孩子,用茅草蓋屋或回家當柴燒。當然也不排除調皮成分,但是也有更深層原因——譬如社會現(xiàn)實。杜甫如其說生孩子們的氣,倒不如說生社會的氣,狠**社會造**民貧困、災難。
設計問題④:“歸來倚杖自嘆息”,他嘆息什么?這一句的語氣和節(jié)奏應該怎樣讀?
討論明確:一嘆自己之苦,茅屋被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過呢;二嘆周圍的人苦——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窮苦的人;三嘆戰(zhàn)亂給人民造成的痛苦。所以此句應該用嘆息的聲音讀出來:歸來倚杖自——嘆——息——
、琴p析第三詩節(jié)
設計過渡問題,承上啟下:茅屋被吹破之后,最怕的是什么?(生:下雨)這就該到第幾段了?(生:第三段)看看第三段中,哪些詞語用得好,找出來賞析一下。
討論明確:“雨腳如麻”的“麻”字說明雨點密集,密密麻麻,很形象!袄渌畦F”中的“鐵”字說明被子很陳舊,很臟——長期顛沛流離,沒有時間洗,或者沒有錢買,只有一床被子,沒法拆洗;很冷,很硬——如果洗得干干凈凈就不硬了;這說明杜甫的生活很困窘。杜甫曾說“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有些字看來很*常,揣摩起來則含義豐富,由此可見杜甫錘煉語言的功夫。
、仍O計問題轉入第四段的賞析:“長夜沾濕何由徹?”漫漫長夜,杜甫無法入眠,他在想些什么呢?齊讀第四段,結合全詩內容,在“詩人”一詞前加一個詞語或短語,以構成偏正短語——杜甫是一個什么樣的詩人。
討論明確:“憂國憂民”一詞最好。因為詩歌中“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能體現(xiàn)出詩人的這種品質。杜甫自己受凍還為別人考慮,這正是詩人的偉大之處。他不僅只是寫自己的不幸,而是推己及人,想到在這風雨之夜,普天之下還有更多像他這樣處于困苦(或者更糟糕)的境地。然后再補充介紹《自京邑赴奉先詠懷五百字》中“入門聞號啕,幼子餓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默思失業(yè)徒,因念遠戍卒”等句子,及其“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和《又呈吳郎》詩,進一步感受杜甫憂國憂民的博大思想。(用多**打出有關詩句)
在此基礎上,擴展補充屈原《離騷》中“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范仲淹《岳陽樓記》中“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以及陸游“位卑未敢忘憂國”等例句(用多**打出有關詩句),說明憂國憂民的思想是**古代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這些偉大的詩人,總是把自己的命運和民族國家的命運聯(lián)系在一起,與之同呼吸共命運。讓我們記住這些令人欽敬、令人敬仰的名字以及他們留下來的千古絕唱
⑸最后教師做陳述總結:憂國憂民的詩人,總是受到人民的愛戴和敬仰。陜西民歌中有“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的句子。這是對詩人的愛戴和敬仰。讓我們懷著對杜甫崇敬的心情,再齊讀全詩,體會詩人憂國憂民的感情。
六、練習設計
。ㄒ唬、指導學生讀出詩歌的節(jié)拍、層次和韻腳。
本詩詩句以七言為主,結合詩意一般可按四三言節(jié)拍朗讀;其余詩句根據(jù)字數(shù)和詩意可做如下安排:“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可讀為四二三言節(jié)拍,“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和“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均可讀為二四三言節(jié)拍,“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可讀為四二三言節(jié)拍(注:“死亦足”三字決不可同前直連)。每小節(jié)之間有停頓,前三節(jié)與后一節(jié)之間停頓稍長。凡韻腳需讀得響亮,這樣讀詩歌,層次清晰,富有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瑯瑯上口,情趣盎然。
(二)、指導學生讀出語調升降、語速快慢和語音輕重。前三節(jié)基本用降調,但降中有逐層遞升,語速宜緩慢,詩中“怒”“三”“灑”“掛”“飄”“老”“忍”“抱”等字須重讀,讀出風之大、茅草翻飛的意境;“呼——不得——”“自——嘆——息——”等字須拖長讀音,讀出杜甫面對群童抱茅無可奈何的情狀來。后一節(jié)用升調,語速適中,“安得”“千萬”“大庇”“寒士”“嗚呼”“何時”“受凍”等字須重讀,“死——亦足”中“死”字須拖長讀音。這樣處理,能讀出杜甫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來,較好地表達出詩歌的情意。
七、教后記:
以上是我在執(zhí)教《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時所做的幾點嘗試,談不上創(chuàng)新。通過進一步學習課程標準和教學大綱,我認識到課程**的核心環(huán)節(jié)是課程實施,而課程實施的基本途徑則是教學,所以教學**就成了課程**的重頭戲了。學生的學習主要是課堂學習。課堂學習是學生學習活動中最普遍、內容最廣泛的學習。作為教師,應緊緊圍繞創(chuàng)新學習,充分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努力探索減負、優(yōu)質、高效的教改之路,培養(yǎng)學生具有適應未來社會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更新教學觀念,轉變教學方式,并把它落實到每一節(jié)課當中,應該是每一個教師的任務。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的韻律和節(jié)奏,朗誦詩歌并理解詩歌的內容。
。、品析詩歌語言,體會杜甫詩歌沉郁頓挫的語言風格,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語言
初步的鑒賞能力。
。场⒏惺芏鸥n國憂民的思想以及“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的博大胸懷。
教學重點:
反復吟誦,把握詩歌內容,理解詩人情感,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中
教學難點:
對詩人憂國憂民思想的理解
教學流程:
一、導入
背古詩《春望》導入課題,
。≒PT出示課題)
二、詩歌學法指導
問:學習古詩我們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呢?
1、析詩題
2、知作者
3、想畫面(故事)
4、品語言
5、悟情感
三、分析詩題、簡介作者
1、簡介作者
2、解析詩題:
。ò鍟n題)
(1)“為”的讀音,(2)“為————-所”被動句式(3)歌行體
歌行體,它的特點是不講究格律,任由詩人創(chuàng)作興致所至,抒發(fā)感情,句數(shù)多少
不限,可以說是句式整齊的“**體”詩。
。4)從詩題看,這首詩寫了什么事?你覺得作者會抒發(fā)什么感情?
四、初讀,知內容。
過渡:帶著這些猜測,讓我們來讀這首詩——
1、師范讀,生畫出朗讀節(jié)奏,并注意把握重音和停頓
2、學生試讀:(正音,糾正朗讀中的問題)
思考:你讀到了什么,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秋風破屋的不幸)
你能不能用幾個詞或短句概括詩人都遭遇了那些不幸嗎?
例秋風破茅屋
指導歸納:秋風破茅屋
群童抱茅去
喪亂長夜苦
五、默讀,想畫面。(配樂)
過渡:很好。那么大家能把剛才概括的內容描述出來嗎?
在前三節(jié)中找出你喜歡的一節(jié)讀一讀,
邊讀邊想象,然后描述出在你大腦里浮現(xiàn)的畫面
例:略(PPT)
六、自讀,品語言。
過渡:之所以能在我們的大腦里浮現(xiàn)出一個個畫面,那是因為詩中那些生動傳神的
詞,然我們一起來欣賞他們——
1、找出文中你認為寫得很精彩的字、詞、句進行賞析。并在班內交流
2、對比閱讀:
卷我屋上三重茅
吹我屋上三重茅
。ā叭笔翘摂(shù),“幾”的意思,那你認為在這里究竟表示多還是少,為什么?)
布衾多年冷似鐵
布衾多年冷似冰
七、品讀,悟情感。
(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博大胸懷)
過渡:這些詞語,生動形象的寫出了作者所遭遇的不幸,那么,作者寫這些不幸
遭遇的目的是什么呢?讓我們結合背景來體會詩人的情感——
1、了解背景:(這首詩那個詞暗示了時代背景?)
。≒PT出示背景資料)
2、詩人寫這首詩僅僅是為了發(fā)泄因秋風破屋的不幸而產生的不滿嗎?
3、換位思考:假如你有同樣的處境:如5·12地震,地震家里房屋受損的舉手!
面對當時情景,你想到些什么?(——引導理解“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八、“杜甫很忙”之我見。
一度時期,人們很喜歡看穿越劇,也向往穿越。因此就有人想起了“詩圣”杜甫,
現(xiàn)在的杜甫在忙什么呢,請看——“杜甫很忙”
。ㄒ环譃槎磫栴}:放松,調侃,對傳統(tǒng)文化的捍衛(wèi)。)
1、看漫畫,說看法
2、填詩句:
九、小結
。ㄓ浺挥洠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
。ㄒ荒甑筋^,都為老百姓發(fā)愁、嘆息,想到他們的苦難,心里象火燒似的焦急。)
欲為圣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韓愈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陸游
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譚嗣同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夠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
2.感悟詩人憂國憂民的高尚思想情操。
3.背誦全詩。
教學重點
1.理解詩歌的內容和思想感情。
2.朗讀、背誦詩歌。
教學時數(shù)
一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大家都知道,在唐朝有兩位偉大的詩人,一位是李白,一位是杜甫。李白因為他的個**漫灑脫,他的詩富有浪漫**的色彩,因此他被人們稱為“詩仙”。杜甫是一位現(xiàn)實**詩人,他被人們稱為“詩圣”。
知道他為什么被稱為“詩圣”嗎?
(因為杜甫的大多數(shù)詩歌傳達了人民的心聲,表現(xiàn)了人們的疾苦,深刻地反映了社會現(xiàn)實,因此他的詩被稱為“詩史”,而他本人也就被人們尊稱為“詩圣”。)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杜甫所寫的一首深刻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詩歌。
板書:(放課件,出示課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題目。(學生讀題目)注意,“為……所”在文言文中是一種比較固定的被動句式,表示被動的意思!懊┪轂榍镲L所破歌”意思就是“茅屋被秋風吹破了”。“歌”,是古代樂府詩的一種,寫法上比較**靈活,形式上以五言、七言、雜言居多。比如,白居易的《長恨歌》。
二、講解寫作背景
弄清了題目的意思,接下來我們了解一下這首詩歌的寫作背景。
杜甫的一生可以說是很不得志的,也可以說,窮愁潦倒伴隨了詩人的一生。公元747年,杜甫來到長安,想通過考試進入仕途,實現(xiàn)他偉大的**抱負,但唐肅宗昏庸、專橫,使他的**抱負破產。
公元755年,也就是杜甫43歲那年,爆發(fā)了一場戰(zhàn)亂。你們知道是什么戰(zhàn)亂嗎?(安史之亂)(我覺得學習唐詩,了解唐朝歷史,安史之亂是應該要知道的。安史之亂:這是發(fā)生在唐朝中葉的一場**。公元755年,叛將安祿山、史思明發(fā)動**,攻入長安,唐朝開始由盛轉衰,直到公元763年,這場戰(zhàn)亂才被*息。時間長達8年)安史之亂,使杜甫看到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爸扉T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就是那個時候社會的真實寫照。
公元759年歲末,杜甫棄官西行,帶著一家老小,來到了四川成都。一年后,在親朋好友的幫助下,在成都郊區(qū)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總算有了一個棲身之所,暫時安定了下來,結束了他那顛沛流離的生活。不料到了第二年的八月的一天,大風怒號,卷走了茅屋頂上的茅草,接著又下起了大雨,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交加中度過了一個難眠之夜,因此詩人感慨萬千,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
下面我們先聽錄音,請注意藝術家是怎樣朗讀這首詩的,等會兒我們也要學著朗讀。(放課件,錄音朗讀)
現(xiàn)在同學們也學著讀一讀。(讀書,檢查范讀)
三、文本分析
這首詩一共分為四節(jié),我們先請一個同學讀一讀詩歌的第一節(jié)。
問:我們剛才讀了第一節(jié),你們看看第一節(jié)寫了哪兩個事物?(比如說,第一個是秋風,那么第二個是什么?)(茅草)
問:我們再來看看,詩人是怎樣描寫茅草的?(注意詩中的動詞啊,看看詩人用了哪些動詞?)(學生分析,討論)
師:對的,詩人就是這樣寫秋風,寫茅草的!熬怼薄ⅰ帮w”、“渡”、“灑”、“掛罥”、“飄轉”,一個接一個的動詞,組成了一幅幅清晰的圖畫,緊緊地牽動著詩人的視線,撥動著詩人的心弦。詩人通過描寫把這一幕幕慘境,真實地“拍攝”了下來。風戲人,風弄草,何等無情;人看屋,人看草,何等無奈!
問:講解了這一節(jié),我想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容。允許同學先討論一下。(秋風破屋、風卷茅草……等)
(出示課件:風卷茅草)
問:這一節(jié)體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概括一下。我提供幾個詞,你們選一選。(提示選擇:急、惜、悲、慘、憂。)請說出理由。(擔憂、焦急、痛惜等)
(出示課件:痛惜)
師:將第一節(jié)詩大聲齊讀一遍。
學習第二節(jié)。
(過渡語:茅屋被秋風吹破了,茅草有的被吹過了浣花溪,有的被掛在了高高的樹梢,有的沉入了塘坳,難道就沒有飄在地上可以撿回來的嗎?我們來一起看看詩歌的第二節(jié)。我也想請一個同學來讀一讀)
(老師提醒:這一節(jié)中,老無力、忍能、公然、呼不得等字要重讀。嘆息這個詞,要讀出詩人的那種無奈嘆息的感情。請再讀一讀這一節(jié))
問:下面也請同學們用四個字來概括一下本節(jié)詩的內容。大家討論一下。(點人回答,教師注意點評,也可以請學生進行點評)(群童抱茅、倚杖嘆息等)
(出示課件:群童抱茅)
問:茅草被卷走了,如果將掉在地上的茅草撿起來,多少還可以修理一下茅屋?墒,這時卻跑來一群孩子把草抱走了,無論詩人怎樣的喊叫也沒有用。文中詩人用了一句話描寫了自己當時的心態(tài)!皻w來倚杖自嘆息”,我們來分析一下詩中的這個“嘆息”,他“嘆息”什么呢?
師:詩人一嘆自己命苦,茅屋被秋風吹破,接下來的日子怎么辦呢?二嘆自己年老力衰,沒法將茅草揀回來。三嘆自己的周圍還有很多像自己一樣貧苦的人,雖然是一些不值錢的茅草,但是落地之后還是有人在風雨之中抱走了它。四嘆這些孩童也是生活所迫,迫不得已而為之。這一個“嘆”字真是寫盡了詩人內心的凄苦、凄涼。
問:在這一節(jié)中,詩人稱這些抱走茅草的孩童為“盜賊”,你認為妥當嗎?
(學生討論、發(fā)言,注意點撥;出示課件《又呈吳郎》:“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
總結:這里,我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吧,看看是不是有助于對這個問題的理解。杜甫曾經離開過草堂,他把草堂暫時交給一個姓吳的親戚住。原先,杜甫住在草堂,他家***鄰居是一個孤苦伶仃的老婦人,老婦人因為窮困就經常來草堂打棗充饑。杜甫走后,姓吳的親戚為了防止老婦人過來打棗,卻筑起了一道籬笆。
這一下,老婦人生活沒著落了,就托人帶口信給杜甫。杜甫聽說后,就寫了一首詩給姓吳的親戚,***這樣幾句,“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不為困窮寧有此,只緣恐懼轉須親!币馑际钦f,老婦人也是窮得沒有辦法才來打棗吃,如果不是因為“困窮”又怎么可能到這個樣子呢?所以我原先是任她來打棗的。希望你也這樣做。那么,在本節(jié)詩中,詩人稱孩童為“盜賊”,也不過是一時氣急的話,并不是真的說這些孩童是盜賊,也就應了詩中的一句話“不為困窮寧有此”。這也從另一個方面說明了,當時因為戰(zhàn)禍連連,人民已經是窮困不堪了,“路有凍死骨”是經常能看到的現(xiàn)象。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也才有后面杜甫推己及人的高尚的**理想。
全班同學齊讀第二節(jié)。
學習第三節(jié)。
(過渡語:茅草沒了,屋破了,詩人這個時候最擔心什么呢?(下雨)看看第三節(jié),詩人杜甫正碰**這樣的遭遇!拔萋┢赀B夜雨,船破又遇頂頭風”,真是禍不單行啊!老師范讀第三節(jié)。注意,“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這兩句朗讀的重音應該落在“云墨色”和“向昏黑”上)
師:對的,這一夜詩人是徹夜未眠。為什么?睡不好。為什么睡不好?“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蓋著舊被子,孩子又把舊被子踏破了,又怎么睡得好呢?我們現(xiàn)在生活都很幸福了,估計同學們可能沒有這樣的體會,我是有這樣的體會的。被子如果時間蓋長了,就會變得又硬又冰,睡覺就會睡不好,正因為這樣,所以小孩子才把舊被子踏破了。由這兩句詩,我們可以想象得到詩人當時已經困窮到什么地步了。
問:接下來我想提一個小問題:聯(lián)系到我上面講的安史之亂,你們想一想,這一節(jié)詩中所講的“喪亂”是指什么?“長夜”這個詞有沒有雙關的意思?(學生討論,教師注意點評)
師:“喪”在這里指的是家庭的不幸,“亂”在這里就是指的“安史之亂”,一個“安史之亂”不僅使唐朝由強盛走向了衰亡,而且給人民帶了多大的痛苦,多大的不幸啊!多少人家破人亡,多少人流離失所,這樣的長夜何時是一個盡頭!所以這里的“長夜”不妨理解為既指眼前難眠的長夜,也指戰(zhàn)亂的生活沒有一個盡頭。
問:如果說,在第一節(jié)詩中,因為風吹破了茅草屋,詩人的心情是“憂”,是“著急”,是“痛惜”,在第二節(jié)詩中,詩人是“嘆”,是“無奈”。那么,這節(jié)詩中詩人的心情又是怎樣的?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或一個字來說說。(教師也說幾個詞,供學生選擇。選擇:慘、愁、苦、憐、悲,學生討論,出示課件:憂傷)(憂傷、悲苦、凄苦等)
全班齊讀第三節(jié)。
學習第四節(jié)。
(過渡語:別林斯基曾說:“任何一個偉大的詩人之所以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子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時代、人類的器官和**!庇蓚人的艱苦處境聯(lián)想到其他人的類似處境,這就是偉大的杜甫,這就是杜甫草堂流芳千古的原因。詩人又是怎樣表達這份感情的呢?我們來欣賞最后一部分,請先讀一讀這一節(jié))
問:請仍然用四個字概括本節(jié)內容。(大庇天下、廣廈萬間、企盼廣廈等)(出示課件:企盼廣廈)
師:“企盼廣廈”是詩人的一個美好愿望!拔釓]獨破受凍死亦足”的錚錚壯語,表現(xiàn)了詩人推己及人,關心人民疾苦的博大胸懷。這讓我想到了曾經在陜西流傳的一首民歌,***這樣兩句:“唐朝詩圣有杜甫,能知百姓苦中苦!倍鸥@種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千百年來一直震撼著讀者的心靈。這正如當代詩人郭沫若題成都杜甫草堂所說:
(出示課件)“世上瘡痍,詩中圣哲;民間疾苦,筆底波瀾!
請齊讀這一節(jié)。
四、結束講授
(過渡語:這首詩,我們已經一小節(jié)一小節(jié)地講解完了,我們最后全班齊讀一遍,整體感知一下詩人當時的情景和思想感情。在讀的過程中,注意老師提醒的一些該重讀的字詞)
總結:詩為事作,屋因人傳,如今成都杜甫草堂花海燦爛,草堂的浣花溪邊也是一排排*房鱗次櫛比,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詩人追求的“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理想,已得以實現(xiàn)。如果詩人在天有靈,我想他定會感到欣慰了。出示課件: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這是*參觀杜甫草堂后題的一副對聯(lián)。我們來一起讀一讀。
最后給同學們布置一個練習。請試著把這首詩背下來,并完成課后練習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4
一、教材分析
。1)【與前后教材知識體系的聯(lián)系】
學生們在初一已經學習過古代詩詞,對古詩詞的格式、語感和朗讀方法有一定的認識。對本詩的作者杜甫,學生并不陌生,他們在初一學過了杜甫的《春望》,對其人其詩有初步的了解。這課《詩詞五首》,俱是見景抒情或遇事感懷之作,《茅》為其中的第一首,也是情感特征最為熾烈、內涵最為深刻的一首。能通過學習此詩掌握解詩之法,學生要學習其它四首詩詞也就順利得多。而且本詩是詩圣杜甫的名篇,千古傳誦,學習本詩,學生對詩歌的形式特點會有進一步的了解,也對我國古代詩詞名篇多了一分認識。學生還能在逐步感受杜甫憂國憂民、克己為人的博大胸襟的過程中,接受詩人人道**精神的陶染。
。2)【本課的知識體系】字詞(略)
本詩結構分明,語言樸素,感情濃郁,適于吟誦,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對古詩文的語感。
本詩為七言古詩,但詩篇中的句型打破七言和駢偶的形式束縛,兼永長短句和奇句,便于刻畫形象和抒發(fā)感情。通過形象的語言呈現(xiàn)鮮明畫面,寓情于描寫之中。情景交融的寫作方法值得鑒賞和學習。
詩歌所具有的深廣的社會意義。
二、確定教學目標
1、依據(jù)
(1)新課程標準主張中學語文教學應致力于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學習語文的語感,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和創(chuàng)新精神,促使學生養(yǎng)成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初中古詩文的教學,則以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與語感為主,并適當積累一定的文言文字詞句知識,使學生對*古文學作品作家有所了解。我的個人理解,就是要使學生對古詩文要“想讀”、“會讀”、“熟讀”、“解讀”。至于本課,字詞知識不多,語言通俗,淡中見奇,意蘊深厚,所以計劃以“熟讀”“解讀”本詩為重點。
(2)學生分析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課堂上主張“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因此,對學生現(xiàn)狀的分析必不可少!睹┪轂榍镲L所破歌》面對的學習群體是一群14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20世紀九十年代,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所限,對這首感慨個人經歷,抒發(fā)社稷理想的古代詩歌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而且學生群體中按學習能力、感悟能力區(qū)分又有幾個不同的層次;不同的班集體又有不同的個性,所以教師必須靈活設置教學過程,精心安排問題,巧妙使用類比手法啟發(fā)學生思維,做到兼顧全體——“優(yōu)等生吃好,中等生吃飽,次等生吃了”。比如簡單的問題,可由全體學生同步完成;稍難的,學生之間相互討論和啟發(fā),教師做點評;難點,則在教師的啟發(fā)下進行探討。另一方面,教師也要回應學生當堂提出的各種問題,就此或展開新討論,或安排課后的研究活動,不一而足。(再舉例來說,我教的兩個班,兩個班都很活躍,相比之下,A班里有**見解的人多,B班的思考風格較“保守”的人多,所以在A班,我會鼓勵有主見的學生個別發(fā)言,由他們去帶動課堂;在B班,則多由我來對課堂進行整體性的啟發(fā)和點撥。如此,兩班學生都能圍繞課堂積極地進行思考。)
2、確定基本教學目標
通過教學,教師引導學生掌握以下內容:
1、掌握本詩正確的讀法,在誦讀中熟悉詩文,了解詩中所敘寫的內容。
2、通過反復吟詠、聯(lián)想,把握詩歌意象,進而了解詩中的意境。
3、聯(lián)系詩人身世處境,結合詩中的描寫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感受詩歌的節(jié)奏和韻律,品味詩歌語言形象、生動與凝練。
教學重點:理解本詩所體現(xiàn)的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這種理解反饋到誦讀當中。
教學難點:對“長夜”的理解;對詩人憂國憂民思想的理解。
三、教學思想:
【基本原則】:圍繞目標,注重知識遷移,引導閱讀,讀中感悟,探究研討,因材施教,致力于語文素養(yǎng)的整體提高。
如何發(fā)散學生的思維又不使學生的思維過于散漫?如何使理解力水*較低的學生也能實現(xiàn)對詩文的正確把握?如何處理學生提出的“意外”問題?很顯然,教學目標必須明確,卻不能死抓,教師更應該就學生實際的表現(xiàn)靈活調整課堂的進程。教師首先要激發(fā)全體學生對本詩的閱讀興趣,然后指導出大的探討方向,鼓勵學生相互討論并主動質疑,教師在其中擔導讀、歸納、點評的任務,并對突發(fā)的問題有充分的心理準備。
四、教學方法和**
。1)學法指導——依據(jù)“三有利”原則
、儆欣诩ぐl(fā)學生學習興趣積極思維。
②有利于充分發(fā)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學習方法,以利于學生終身可持發(fā)展。
、塾欣谕诰驅W生潛能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具體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組合作。
教學過程要突出學生為主體的原則。閱讀教學的主要目標,是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最大限度地來提高讀書人的素質,以適應未來科學技術的挑戰(zhàn)。因此,閱讀教學中,教師絕不可包辦代替,而要讓學生作為閱讀主體,自主、積極、全身心地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最大限度調動自己的生活積累(人生閱歷、知識儲備、藝術修養(yǎng)、閱讀經驗等)進行創(chuàng)造,進而形成對語言文化知識的系統(tǒng)性、綜合性、規(guī)律性的理性認識和邏輯把握,并把語言文化知識、經驗內化為自己的思想、觀念、信念和行為,最終升華為崇高的理想情操和健全的人格特征。
。2)教法
、僮ダ收b。詩歌的節(jié)奏、韻律要靠讀來感受,詩歌所蘊藉的感情內涵也靠讀來體會。讀,不僅是自己的領悟所必需;讀,也是感染他人,產生共鳴之所需。所以對詩歌不僅要求朗讀,還應要求能朗誦,讀出情和意。因此朗讀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每個層次的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趫猿謫l(fā)式。問題要精簡,并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使用不同的點撥手法。在學生主動學習交流的基礎上,適當點撥,指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通過朗讀,運用聯(lián)想、想象,體會詞的意境,理解詞的感情。使學生學會閱讀詩歌的方法。
③變教知識為教方法。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與能力,教導他們養(yǎng)成配合工具書積極理解詩文內容的閱讀習慣。
。3)**——以生為主體,以師為主導,結合多**電教設備輔助教學。
五、教學過程(兩體現(xiàn):a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b體現(xiàn)教法,學法)
具體過程
。ㄒ唬⿲。
回憶杜甫的相關資料(朝代、字號、稱譽等),并背誦《春望》,讓學生說說杜甫所處時代的時局特征和社會狀況。(投影相關圖片及文字資料)
。ǘ┱w感知。
1、學生齊讀課文,教師對其中的難辨字進行點撥。
2、教師做一般朗讀,意在正音。學生邊聽邊為難辨字注音。(投影部分字詞注音和解釋)
3.學生**朗讀,教師提點學生注意詩歌的韻腳。
。ㄍ队氨驹姼璧幕竟(jié)奏,標出壓韻部分)
(三)品味語言。
本詩有兩個突出的語言特色,一是用詞生動,形象鮮明;二是結構嚴謹,層次井然。重點讓學生品味詩歌中的精彩用詞與語音節(jié)奏隨情感變化有致變化的特征。
詢問學生:“這首詩你們至少讀了兩遍了,在語言上有什么感覺呢?里面有哪些字詞使你特別留意的?為什么?”學生分組討論,再讓**發(fā)表觀點。教師相機點撥。提點完畢后,全體朗讀一遍詩歌。
。ㄋ模⿴熒懻。
提示學生結合課文注釋思考詩歌的內容意義。在其中貫通對難重點的把握。
1.把握詩歌的內容。
〖這里很多學生會問到“為”為何讀wei的上聲,教師可就這個問題解析詩歌的題目!
、艈枺河深}目看,這首詩是詩人在什么情形下作的?(單獨**,學生舉手回答)
點撥:由題目看,可初步了解到這是在八月的時候,詩人因茅屋被秋風刮破之后寫的詩。“為”在這里是“被”的意思。
、茊枺涸娙藢戇@首詩,僅僅是發(fā)泄因茅屋被秋風吹破而產生的不滿么?聯(lián)系詩中所描寫的情況推測作者的'境遇和思想感情。(學生分組討論,發(fā)表觀點并提出新問題)
點撥:詩人的不幸是接二連三的。秋風、群童、薄衾、夜雨使老杜甫的痛苦逐層加深。而這一切的背后,是戰(zhàn)亂后國家由盛轉衰的社會狀況。詩人當時非常貧困,這些可以從居所的簡陋、茅草的難得、寢具的陳舊等看出來。在這樣的情況下,詩人的心情無疑是非常的沉重。
2.思考詩歌的意旨。
〖在這部分,學生很可能會提出一些問題,如:“杜甫怎么不尋求親朋好友的幫助住好一點的房子?”“杜甫那么有才華,又做過官,為何會落到這樣的境地?”“他為什么不馬上把茅屋頂修好,卻束手看著床頭屋漏?”“杜甫自己都那么慘,為何還要憂國憂民?”——根據(jù)學生的年齡及閱歷特征,他們會不大理解杜甫為何自顧不暇還要為天下寒士憂慮,也不明白“廣廈千萬間”的理想在當時來說不可能實現(xiàn),詩人卻還是要抱以希望。此時可以就手展開討論,認識當時社會狀況和詩人的心境,感悟詩人的思想境界!
、菃枺好鎸@重重的不幸,換了主角是你,你會有什么心理活動?而詩人的表現(xiàn)如何?
點撥:詩人的心情無疑十分沉重悲苦,“長夜”一句表現(xiàn)出詩人渴望苦難結束的迫切心情。“長夜”明指當時的苦雨長夜,暗喻當時動蕩艱苦的時局。詩人由己及人,由個人的悲慘遭遇想到天下的窮苦之人,從而產生甘愿為天下窮苦人**自己的愿望。詩人的大聲疾呼,正是他熾熱的憂國憂民的情感流露和克己為人的人道**寬廣胸襟的展示。
、冗@首詩先敘事,后抒情,表達詩人理想的句子是哪一句?抒情的**部分是哪一句?
。▽W生集體找出答案,并朗讀之)
點撥:(略)
、蓡枺涸娙说睦硐肽銈兛磥,在當時可以實現(xiàn)嗎?那為何還要如此不切實際?
點撥:詩人的理想在當時是不能實現(xiàn)的。即使他甘愿自我**也是一樣。
他生出這樣的愿望,是基于對人民困苦生活情況的深切體會,詩人個人所具有的人文關懷意識迫使他自己為民疾呼,這在于他是自然的,毫無功利色彩。而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一方面突出了現(xiàn)實的殘酷,一方面也凸顯出詩人“兼濟天下”的情懷,那一顆熱忱于百姓的赤子之心。詩人超人一等的博大胸襟,將個人與社稷命運緊密相連的高度社會責任感的體現(xiàn),正是這首詩最大的藝術價值所在。
。ㄎ澹┬〗Y。
結合對本詩的理解,再次朗讀詩篇。
、俳處煼蹲x(富有感情的吟誦),并投影誦讀要注意的節(jié)奏和重、拖音。
、趯W生借鑒教師的方法,**吟讀詩篇,同時背記內容。
、蹖W生共同朗讀。
。┠芰ν卣梗簳r間允許的話,可安排學生對杜甫的其他現(xiàn)實**風格的詩篇進行品讀。
。ㄆ撸┎贾谜n后作業(yè)。
課后作業(yè)除了鞏固課堂教學效果,還要體現(xiàn)延伸性學習思維,如可以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難過的遭遇仿《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詩;讓學生結合更多的杜甫資料,為此詩寫一個簡短的讀后感(本單元的寫作教學內容便是指導學生寫讀后感)。所以,可安排如下作業(yè):
、俳Y合自己的理解反復吟詠本詩并背誦
、诮Y合更多的杜甫資料,把你對此詩的感想寫下來,200字左右。
、勐(lián)系自己生活中的一次不幸或難過的遭遇仿《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作詩。
六、幾點說明
。1)投影片內容
本詩相關的字詞注音及解釋;
詩篇的基本節(jié)奏;
本詩的相關背景資料;
結構及內容的板書;
相關的思考與練習題。
杜甫的其它詩篇的鑒賞
、评首x示范:教師親自示范
、前鍟O計(略)
⑷時間分配:一課時
。5)課堂教學特點:以讀帶解,以學生為主體,師生互動,探討式教學。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教學設計5
教學目的:憂國憂民思想
重點難點:
課型教法:分析鑒賞相結合
課時安排:一課時
幻燈片號:
教學過程
1、練習
下列對《夢游天姥吟留別》的分析,正確的是:ABD
A、本詩以七言為主,B、句式多變,C、節(jié)拍有緩急,D、其目的是表達**奔放的情感。
E、本詩在構思和表現(xiàn)手法上,F(xiàn)、類似楚辭,G、極富有浪漫**色彩。
H、本詩反映了詩人蔑視**的反抗精神,I、積極面對人生與社會態(tài)度。
J、本詩是借惜別的話題,K、以游仙詩的形式,L、表現(xiàn)自己的**態(tài)度和生活理想。
2、作者介紹
杜甫字子美,因居少陵,自稱少陵布衣、少陵野老,因其做左拾遺、檢校工部員外郎,稱杜拾遺、杜工部,有《杜工部集》,其與“李白”同為唐代第一流詩人,并稱“李杜”,因有別于杜牧,亦稱“老杜”,因其生活在唐由盛轉衰之時,其詩反映社會**和人民疾苦,被稱為“詩史”。
3、結構
(一)秋風破屋
動詞妙處:“怒號”“卷”“三重”“飛”“灑”“掛”“飄”
。ǘ┤和
動詞妙處:“欺”“忍”“呼不得”“似嘆息”;寫出無可奈何心情。
。ㄈ╅L夜沾濕
“長夜”一語雙關,自己的處境,國家的處境(風雨飄搖之中)
“何由徹”意味深長,一作結,二鋪墊。
。ㄋ模┏绺咚枷
安得歡顏獨破受凍
秋風破屋風白天室外事
板書:現(xiàn)實群童論茅自己(生活、精神、痛苦)
長夜沾濕雨黑夜室內人
水到渠成推已及人
理想廣廈千萬間(點睛之筆)他人(疾苦)
4、小結
1、主題:從推己及人中,
2、表達了關心民生疾苦,
3、憂國憂民的崇
4、高思想。
5、層次分明清晰。
5、升化主題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劍外忽傳收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首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歸心似箭)
杜甫詩句: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憂國)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憂民)
窮年憂黎元,嘆息腸內熱
別林斯基:任何一個詩人也不能由于他自己和靠描寫他自己而顯得偉大,是因為他們的痛苦和幸福的根系深深地伸進了社會和歷史的土壤里,因為他是社會、朝代、人類的器官和**。
郭沫若題“成都杜甫草堂詩史堂”對聯(lián):
世上瘡痍,詩中圣哲社會病態(tài),振筆疾呼
民間疾苦,筆底波瀾百姓疾苦,震撼人心
6、詩歌鑒賞練習
1、下邊是晚唐詩人聶夷中的《傷田家》,對它理解錯誤的一項是:A(1—186)
二月賣新絲,五月新谷。
醫(yī)得眼前瘡,卻心頭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燭。
不照綺羅錯誤!未定義書簽。,只照逃亡屋。
A“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寫“田家”雖然貧困,但尚有“絲”、“谷”可賣。
B“眼前瘡”和“心頭肉”是比喻的寫法,“眼前瘡”喻眼前急難,“心頭肉”喻“絲”、“谷”等農家**。這兩句入木三分地提示出血淋淋的社會現(xiàn)實。
C“綺羅筵”與“逃亡屋”構成鮮明對比,更增強了詩的藝術力量。
D全詩言簡意足,充滿詩人對田家的同情、對君王的諷刺。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全詩翻譯賞析(擴展9)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教學反思 (菁選3篇)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教學反思1
杜甫是詩壇之圣,杜詩亦有詩史之說!睹吩娛莻魇乐鳌!睹吩娝从车氖前彩分畞y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抒發(fā)的是憂國憂民、推己及人的高尚思想情操。古詩詞的教學,在于在理解詩句大意的基礎上學會誦讀;把握作者的情感;能對詩歌進行簡單的賞析。
為此,首先要了解作者和寫作的時代背景。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面對的學習群體是一群14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年代,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所限,對這首感慨個人經歷,抒發(fā)社稷理想的古代詩歌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鑒于此,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我通過介紹背景拉近和學生的時代距離,并串綴起同一時期、反映同一主題的其它詩作,使學生聯(lián)想顯現(xiàn)當時動蕩不寧的社會面貌;使學生體味連年窮兵黷武給社稷百姓帶來的深重災難;使學生受到愛國愛民的思想教育,激發(fā)起強烈的愛國愛民、恤老憐弱的思想感情。像“三吏”、“三別”、《春望》等詩句所描寫的內容,很容易激起同學們的感情共鳴。
課堂上,學生回憶了過去學過的杜詩,使之對杜甫的認識更深刻更全面,對杜詩意蘊的體會更形象更豐滿。既溫故而知新,又以新而帶舊,使學生的感知向深層發(fā)展。
其次,要理解詩句大意。
理解的東西才能深刻的**它。雖然本詩語言通俗易懂,但畢竟是文言文,一些文言詞匯與現(xiàn)代漢語有很大不同,很有解釋的必要。至于詩句大意,學生能意譯即可。
再次,在誦讀中品味意境,體會情感。
詩歌的情感,最終是靠反復的誦讀得以實現(xiàn)的。盡管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給予了具體的點撥,但由于學生的閱讀水*整體較低(普通話也很不規(guī)范),本詩情感的把握還是通過詩句意思的翻譯,以及老師的解讀來實現(xiàn)的。
對于詩歌的鑒賞,對學生來說難度很大。因為缺少方法,很多學生無從下手,鑒賞的角度不能向中心思想傾斜。雖然點到了典型的動詞,卻又不能明白詩歌中敘事寫景是為抒情服務的,思路很偏頗。
另外,使用多**進行教學,很容易分散學生的***。盡管課件做得很樸素,還是由很多學生只顧看畫面,而忘記了思考。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啊。豐富了課堂教學,卻忽悠了學生思維,實在得不償失。
教學過程中,以誦讀鑒賞為主,又穿插杜甫的一些其他詩作,使整節(jié)課書聲朗朗,以詩教詩,以詩學詩,師生沉浸在詩的氛圍中。學生在學詩中提高了認識,愉悅了身心,得到美的享受。
總之,學習本課從背景入手,解釋為輔,誦讀為主,鑒賞為最終目的,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美中不足的是,學生的積極性還沒能充分調動起來,小組合作學習運用得不是很好,誦讀水*有待提高;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時間分配還不夠合理。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教學反思2
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時我的主要設計有兩個方面的亮點:有效導入和有效朗讀。
1、有效導入的設計原因及對策:
新課改提倡以學生為學的主體,《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面對的學習群體是一群14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20世紀九十年代,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所限,對這首感慨個人經歷,抒發(fā)社稷理想的古代詩歌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如何營造出一種濃濃的學習詩歌的感情氛圍,從而實現(xiàn)熏陶感染情感教育的目的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在參考很多前輩和同行的意見后,我這樣設計導入:同學們,咱們**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每個朝代都有各自興盛的文化,唐朝盛行什么?(詩歌,順帶明確一下文化史: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從小,唐詩就伴隨我們成長,唐代最有名氣的兩位詩人是誰呢?(李白、杜甫、李白,號“詩仙”;杜甫號“詩圣”又號“詩史”)杜甫已經是我們的老朋友了,哪位同學跟他很熟悉的請起來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這位老朋友吧。(學生介紹)杜甫35歲前曾經游歷各地,過著一種“裘馬清狂”的漫游生活,從他的《望岳》一詩中就可以窺見青年的杜甫那種蓬蓬勃勃的朝氣。35歲后寄居長安十年,那時候唐朝爆發(fā)了一場**,什么**呢?(安史之亂)杜甫在逃難中被俘,并被叛軍壓回長安,看到眼前田園荒蕪、戰(zhàn)亂頻繁、生靈涂炭、民不聊生的情景,他寫下了《春望》。(指導大家回憶杜甫詩歌并背誦出來)在此期間,他還寫了許多浸透血淚的偉大詩篇因為這些詩篇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所以人們稱他為“詩史”用詩歌抒寫歷史。后來安史之亂*息之后,他棄官帶著一家老小輾轉到了成都,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找了一塊荒地,蓋了一所茅屋,總算暫時結束了顛沛流離的生活,有了一個棲身之所。于是就有了至今聞名于世的杜甫草堂。那時候正好是春天,戰(zhàn)亂*定了,面對一派生機勃勃的春景,詩人寫下了《絕句》(學生背誦)茅屋雖簡陋,但是終于有了安身立命之所,詩人的心情是愉快的,他到江邊散步,看到草長鶯飛,春花粉蝶,于是又寫下了《江畔獨步尋花》(學生背誦)一場綿綿春雨又讓他喜不自禁的寫下了詩篇《春夜喜雨》(學生背誦)。要是永遠是春天那該多好啊,但是好景不長,春去秋來,秋風秋雨也來了,一場大風把茅草給卷走了。杜甫一家只好在風雨淋漓中度過了一個難堪的不眠之夜。此情此景,杜甫感慨萬端,寫下了《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不朽的詩篇。下面咱們大家一起去體驗一下那個深秋的不眠之夜。
這個導入時間比較長,目的是對過去所學的杜甫的詩歌進行梳理,畢竟面對的是九年級的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對舊知識的復習是很有必要的。同時又給孩子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良好的詩歌學習的氛圍,還明確了本詩的寫作背景?芍^一舉三得。
這種情況下學生必會受到感染。精心設計的導語營造出了濃濃的學習詩歌的氛圍,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境中,為下面我引導學生體會詩人濟世情感做了很好的鋪墊。
2、有效誦讀設計原因及對策: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無論是為深入理解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訓練。教學大綱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詩歌教學的“朗讀訓練”都是重點,我設計這樣的思路完成有效朗讀:
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初讀感知,掃除閱讀障礙;再讀詩歌,疏通大意;三讀感悟,體會感情;四讀品析,揣摩語言。采用師范讀,學生賽讀,互讀互評,小組展示讀等不同方式朗讀品味。在課堂上有一組同學設計了這樣的朗讀方式(一生先讀)“安得廣廈千萬間”(其余生重復“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其余生重復“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其余重復“安如山”)!皢韬!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共同重復末句)這樣的朗讀讓課堂進入一個小**。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四個層次的理解,層層深入,學生在誦讀中感悟,在感悟中誦讀。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教學反思3
今年我有幸參加了漢濱區(qū)教研室張老師的《初中古詩詞教學策略研究》市級小課題研究組。在日常課堂教學中我不斷探索新的、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特別是在古詩詞教學方面更加深入的探究實施有效教學的途徑。
在教學《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這首詩時主要設計兩方面重點:情境導入和有效朗讀。
新課改倡導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詩圣”杜甫的詩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面對的是一群14歲左右的少男少女,他們成長在豐衣足食的年代,受經歷與知識積累水*的限制,對這種憂國憂民的情感和迫切要改變黑暗現(xiàn)實愿望的古代詩歌要達到深層理解必然有一定難度。如何為學生營造一種濃濃的學習詩歌的感情氛圍,從而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是首要解決的問題。
在備課組活動中,我聽取了同行的意見后,這樣導入新課:在我們祖國燦爛的文學史中,唐詩是一串璀璨奪目的明珠。在這串明珠中,杜甫的`詩作以其強烈的時代感,深沉的人民性而獨占鰲頭,被譽為“詩圣”。那他怎么會淪落到身居簡陋草堂的地步?在這個條件**的地方,大詩人又會有怎樣的遭遇和感慨呢?這節(jié)課我們就來跟隨這首《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去了解一下。
接下來我簡要的介紹了這首詩的寫作背景:這首詩寫于唐肅宗上元二年(744年)秋天,安史之亂還未*定,關中地區(qū)鬧饑荒,民不聊生。這年秋天,杜甫棄官到秦州,又輾轉經同谷到了四川,在親友的幫助下,杜甫在成都西郊的浣花溪畔建起了一座草堂,過**暫時安定的生活,他感到快樂和自足,于是歌唱春雨,尋花漫步,遣興江邊,以詩酒自娛。但是,這種表面上的安逸,掩飾不住他的貧窮,更不能沖淡他那一貫的憂國憂民情懷,上元二年秋天,一場暴風雨**了他的茅屋,再一次把他從浪漫的隱居生活中敲醒,讓他面對現(xiàn)實,讓他憂思??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必定會受到感染。精心設計的導語營造出了濃濃的學習詩歌的氛圍,把學生帶進特定的情境中,為下面我引導學生體會詩人的濟世情感做了很好的鋪墊。
在有效誦讀方面的設計原因和對策:
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本課教學按照學習的漸進性原則安排了四個層次的誦讀,初讀感知,掃除字詞障礙;再讀詩歌,疏通詩歌大意;三讀感悟,體會作者感情;四讀品析,揣摩精美語言。采用教師范讀,互讀互評,學生賽讀,小組展示讀等不同方式朗讀品味。誦讀又帶動對課文內容和感情的層層深入和理解,學生在讀中感悟,
在感悟中讀。無論是為深入體味本詩,還是對學生進行美育熏陶,都要求教師不能忽視對學生進行詩歌朗讀的指導。新課程標準中也要求誦讀古典詩歌和淺易文言文,理解詞句的含義和作品的思想內容。詩歌教學的“朗讀訓練”都是重點,我設計這樣的思路完成有效朗讀,從而實現(xiàn)語文教育的熏陶感染目的。
總體來說這堂課的教學基本完成了預定目標,但在課堂中也暴露了一些問題,例如詩歌教學該不該深究字詞賞析,還有如何讓學生真正體會詩歌的意境等。最后,借用屈原的一句話來表達自己未來的教育理想,“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