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小故事15篇
歷史小故事15篇
歷史小故事1
《斗智》
孫臏初到魏國時,魏王想考察一下他和龐涓誰本事大。一次,魏王坐在寶座上,對孫臏和龐涓說:“你們有什么辦法讓我從寶座上下來嗎?”
龐涓說:“可在大王座位下生起火來?”魏王說:“不行!
孫臏說:“大王坐在上面嘛,我是沒有辦法讓大王下來的。不過,大王如果是在下面,我卻有辦法讓大王坐上去!
魏王聽了,就從座位上走了下來說:“我倒要看看你有什么辦法讓我坐上去!
周圍的大臣一時沒有反應(yīng)過來,也都嘲笑孫臏不自量力,等著看他的洋相呢。這時候,孫臏卻哈哈大笑起來,說:“我雖然無法讓大王坐上去,卻已經(jīng)讓大王從座位上下來了。”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對孫臏的智慧連連稱贊,可龐涓卻更加嫉妒孫臏了。
歷史小故事2
范仲淹斷齏劃粥
范仲淹從小家境貧寒,為了讀書,他省吃儉用。終于,他的勤奮好學(xué)感動了寺院長老,長老送他到南都學(xué)舍學(xué)習(xí)。范仲淹依然堅持簡樸的生活習(xí)慣,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饋贈,以磨礪自己的意志。經(jīng)過刻苦攻讀,他終于成為了偉大的文學(xué)家。
歷史小故事3
《將相和》是一個歷史小故事,對于歷史小故事的教學(xué),我認為重點在于學(xué)生對背景的認知意識的跟進,通過閱讀、感悟,從而挖掘歷史故事中的現(xiàn)代意義的,是對文本進行教學(xué)的一個重點。在教學(xué)《將相和》這篇課文時,我不想把時間放在對故事情節(jié)的糾纏教學(xué)中,想通過學(xué)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提煉來挖掘文本中的人文價值,讓學(xué)生在自主學(xué)習(xí)中得到熱愛祖國的情感熏陶,讓學(xué)生認識到一個人無論做了什么,只要是對祖國有益的事情就都是英雄的價值體驗,或者說一個人要取得成功必須有效的運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氣。在教學(xué)過程中,我是使用了以下幾種方法。
。、加強學(xué)生的自主預(yù)習(xí)的內(nèi)容,讓學(xué)生通過自己的閱讀了解故事的大概情節(jié)。
。病⒎e極開拓課程資源,積極地搜集有關(guān)的資料,也讓學(xué)生進行搜集,讓學(xué)生自通過資料的閱讀了解故事的大概的時代背景。
。场⒃谡n堂中運用大量的時間讓學(xué)生讀、自己寫批注、小組討論、談體會的方式,讓學(xué)生領(lǐng)會人物的精神,從方法上讓學(xué)生掌握如何分析課文、如何從紛繁的材料中提煉出最有價值的材料,并且從情感上得到感染和熏陶。
。、通過講故事、演故事、談故事的方法,讓學(xué)生在自主的講演中親身體驗文章中人物的思想意識、價值取向。對歷史故事的現(xiàn)代意義進行挖掘。
課堂上的教學(xué)與設(shè)計總有一些出入和不盡如人意之處,通過教學(xué)和課后的思考,我想還應(yīng)該從以下幾方面進行加強。
第一,語文教師的語言的精煉:
在課堂教學(xué)中出現(xiàn)了幾處不應(yīng)該出現(xiàn)的口誤,這對于嚴謹?shù)恼Z文課堂來說是很不應(yīng)該的,這還需要在以后的語文教學(xué)中不斷的進行自我的提高。
第二、雖然給了學(xué)生10分鐘的時間進行感悟,8分鐘的時間進行討論,但在我的設(shè)計中這是不夠的,應(yīng)該還在前段的教學(xué)中進行精簡,留出更多的時間讓學(xué)生進行討論交流,讓學(xué)生進行充分的交流。
第三、在學(xué)習(xí)方法的提煉上總結(jié)得不夠。
第四、在自主、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探究的含量還不夠,學(xué)生的質(zhì)疑時間淡化了。
歷史小故事4
程門立雪
宋代有個叫楊時的人,是理學(xué)家程頤的學(xué)生,他40多歲時到洛陽去拜見程頤,當他與另一位同學(xué)來到程頤家的時候,天下起了大雪,程頤正在睡午覺,他們就站在門外靜靜地等候,直到程頤醒來,這時雪已經(jīng)下了一尺多深,這就是流傳至今的"程門立雪"的故事
歷史小故事5
葉公好龍
春秋時期,楚國葉地諸侯子弟沈諸梁自稱葉公,他特別喜歡龍,他的屋梁、柱子、門窗及所有家具甚至連衣服上都雕刻或繡制龍的圖案。天上的真龍得知后,專程去探望葉公,從窗戶上探進頭去。葉公一見真龍,嚇得魂不附體,連忙逃跑。
歷史小故事6
司馬光警枕勵志
司馬光是個貪玩貪睡的孩子,為此他沒少受先生的責(zé)罰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諄諄教誨下,他決心改掉貪睡的壞毛病,為了早早起床,他睡覺前喝了滿滿一肚子水,結(jié)果早上沒有被憋醒,卻尿了床,于是聰明的司馬光用園木頭作了一個警枕,早上一翻身,頭滑落在床板上,自然驚醒,從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讀書,堅持不懈,終于成為了一個學(xué)識淵博的,寫出了《資治通鑒》的大文豪。
高山流水
古琴臺又名伯牙臺。在龜山腳下,月湖側(cè)畔。相傳在20xx多年以前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楚國音樂大師俞伯牙路經(jīng)漢陽江口,夜泊江岸。當晚雨過天晴,明月高懸,景色清新,伯牙撫琴抒懷,調(diào)寄高山流水,引來樵夫鐘子期。子期作過樂尹,善知音律,聽罷情不自盡地贊道,“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江河”。
伯牙巧遇知音,非常高興。兩人相約半年來此相會。第二年,子期不幸病逝。伯牙悲痛欲絕,來到子期墓前,重彈“高山流水”舊曲,痛失知音,遂將七弦琴摔碎,長歌當哭,吟詩一首:“摔碎瑤琴鳳尾寒,子期不在對誰彈?春風(fēng)滿面皆朋友,欲覓知音難上難!边@就是流傳千古的“摔琴謝知音”的傳說故事。古琴臺是后人為紀念這一對摯友而建。
黃泉見母
春秋時,鄭武公的夫人姜氏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姜氏在睡夢中生下的,醒來后嚇了一大跳,因此就起名為寤生。二兒子段長得一表人才,又武藝高強,姜夫人很喜歡段,不愛寤生,她一直勸武公立段為世子,武公沒有答應(yīng),仍立寤生為世子,只給段一個叫共的小城,姜氏很不高興,卻又無可奈何。
鄭武公死后,寤生即位,就是鄭莊公。姜夫人就開始和段密謀要篡權(quán)。大臣都勸莊公早點動手,莊公因為母親和弟弟的陰謀沒有明顯暴露,就遲遲不動手。
一天,莊公假裝外出,姜夫人和段以為有了機會,就公開叛亂,結(jié)果被莊公一網(wǎng)打盡。段畏罪|自殺。莊公讓人把姜夫人和段密謀的信件交給姜夫人,說:“不到黃泉,永不相見!”姜夫人也覺得沒有臉見兒子,就搬到潁地去住。
當時,有一個叫潁考叔的人,知道了這件事情后,就帶上幾個貓頭鷹的頭去見莊公。
兩人見面后,莊公問:“你手里拿的是什么鳥的頭?”考叔說:“這鳥叫貓頭鷹,長大后就吃了哺養(yǎng)自己的母親,是不孝之鳥,所以我專門殺這種鳥。”莊公就揀了幾塊好肉包起來,放在袖中。莊公覺得奇怪,問:“你這是干什么?”考叔說:“我家里窮,平常沒什么好吃的孝敬老母親,所以每次有了好吃的,我就拿一些給母親,讓她老人家能盡量高興。”莊公一聽,長嘆一聲,說:“你雖然貧窮,卻有母親,我雖貴為國君,卻沒有母親!”考叔明知故問:“您母親姜夫人不是身體很好嗎?”莊公停了一會兒,就把發(fā)生的事情,原原本本對考叔說了。潁考叔聽了以后,說:“如果您顧慮黃泉見母的誓,我倒有一個辦法。”莊公連忙問:“先生你說怎么辦?”考叔說:“您找一個地下有泉水的地方一直往下挖,挖到有了泉水后,就在泉水旁邊蓋一個地下室,然后把您母親接到地下室,您不就可以與母親相見了嗎?”
鄭莊公聽了大喜,馬上就讓潁考叔帶人去辦。等挖到泉水,地下室蓋成后,潁考叔把姜夫人接到地下室,然后就派人去通知鄭莊公。鄭莊公急忙來到洞邊,沿著梯子走進地下室,泉水沽沽地流著,莊公一見姜夫人,一頭跪倒在地,說:“兒寤生不孝順,請母親恕罪!”
姜夫人連忙扶起兒子,說:“都怪當忍受的我糊涂,與你沒關(guān)系!闭f完,母子倆抱頭痛哭,然后,莊公扶著母親走上地面,親自趕車把母親接到宮里。
姜夫人與鄭莊母子團聚,十分感激潁考叔,就封他為大夫。
歷史小故事7
宋朝時候,雕板印刷大為盛行。
雕板印刷的過程是這樣的,先把木頭鋸成一塊一塊大小一樣的板子,使之平滑,然后在一張薄紙上寫字,反貼在板子上,用刀雕刻成文字凸起來,再刷上墨,鋪上紙,用軟刷在紙上輕輕刷過,揭下來,紙上就有了白底黑字。一本書的字數(shù)自然是相當多的,所雕的板也不止一塊,每一塊都照這種方法刷印成文。全部印刷工作完畢,一頁一頁地裝訂起來,那就成了一本書。
當時,杭州西山有個號稱“神刀王”的雕板師傅,刀下功夫遠近聞名,有口皆碑。許多人慕名前來拜師,“神刀王”一概不收?伤砟甑臅r候,卻破格收下了一個平民出身的小徒弟——畢升。這是啥原因呢?原來,“神刀王”不但看中了畢升那股靈巧勁兒,更喜歡他那忠厚、誠實的品行。他覺得,把自己的本領(lǐng)傳給這樣的人,到死的時候也就可以瞑目了。
畢升跟著“神刀王”一學(xué)就是幾年,技藝大有長進。有一次,師傅雕刻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蘭亭序》,讓畢升在一旁觀察揣摩。誰知還剩下最后一行時,畢升一不小心,碰了師傅的手臂,把刀下那個“之”字刻壞了。
畢升難過極了。晚上,他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覺。他先是暗暗埋怨自己,后來又突然冒出一個念頭:雕板印刷太麻煩了,能不能改一改呢? 從那天起,他一有空兒就琢磨這件事。一天,他在西湖邊散步,發(fā)現(xiàn)一個江湖畫師正在往一幅風(fēng)景畫上蓋圖章,湊近仔細一瞧,真新鮮,那畫師竟把三枚圖章串在一起。
畢升頗有興趣地看了一會兒,忽然,猛一擊掌,高興地大叫起來:“有辦法了!有辦法了!”
他一溜煙跑回住處,用膠泥作成一個一個方塊,干了以后,刻上反字,一字一塊;接著用火將這些活字燒硬,按韻排列在特制的木格里;然后根據(jù)需要將活字排在鐵框里固定好。這樣就可以刷上墨印書了。
采用活字印刷,既方便,又節(jié)約。這種新技術(shù),很快就被推廣到全世界。
歷史小故事8
1、包拯的故事
包拯(公元999-1062),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后歷任知府、轉(zhuǎn)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擔(dān)任過監(jiān)察御史等監(jiān)察大臣、戶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都部署等軍事要職;當過外交使節(jié)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xué)士,他一生嚴于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shù)鼐埔缓贸幭嗨,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quán)貴,執(zhí)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quán)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后深為百姓所贊揚和稱頌的主要內(nèi)容。
2、王杰手好不要錢的故事
清乾隆進士王杰為人剛直敢言,不附權(quán)貴。當時和坤在朝中專權(quán),大臣都不取得罪他。惟王杰每每與其據(jù)理力爭。有一次,議政完畢,和坤有意戲弄王杰,拉著他的手說:“好白嫩的手啊!”王杰正顏厲色地回答道:“王杰手雖好,但不能要錢耳!”和坤羞愧而去。
3、公孫儀拒收甲魚的故事
公孫儀是戰(zhàn)國時魯穆公手下的`丞相。他特別喜歡吃新鮮甲魚。于是送魚的紛紛上門,但都被公孫儀一一回絕。公孫儀的弟弟對此很不理解。問:"你素來喜吃甲魚,為何別人好心送來,你卻不收呢?"公孫儀說:"正因為我喜歡吃甲魚,所以才不能收。吃幾條甲魚固然微不足道,但倘若我經(jīng)常收別人的禮品,那就要落個壞名聲,到頭來連丞相的官位也會丟掉。到那時,為兄再愛吃甲魚,恐怕也吃不成了,F(xiàn)在我不收別人的魚,倒還可以安穩(wěn)地做丞相,多吃幾年我愛吃的甲魚。
4、吳隱之不懼飲貪泉的故事
晉代人吳隱之任廣州太守,在廣州城外,見一池泉水名“貪泉”。當?shù)貍髡f飲了貪泉之水,便會貪婪成性。他信這些,照飲不誤,飲后還寫了一首詩:“古人云此水,一歃懷千金。試使夷齊飲,終當不易心。”他在任期間,果然廉潔自律,堅持了自己的操守。
歷史小故事9
灰戰(zhàn)
公元919年,五代后梁皇帝下詔吳越王錢鏐征討吳王楊隆演。錢鏐派遣節(jié)度副使錢傳瓘為諸軍都指揮使,率戰(zhàn)艦500艘擊吳。吳派舒州刺史彭彥章及副將陳汾迎戰(zhàn)。戰(zhàn)于狼山江,錢傳瓘指揮士兵順風(fēng)揚灰,吳兵不能開眼。他又教軍士撒沙于己船,撒豆于敵船,結(jié)果吳兵立腳不住,紛紛跌倒。彭彥章奮戰(zhàn)力盡,受傷數(shù)十處,見陳汾不來支援即自殺而死。錢傳瓘指揮兵士斬敵千余,燒毀敵船400余艘,大獲全勝。
歷史小故事10
在一處以魏蜀吳三國元素為主題的遺址公園里有一個工藝品店,工藝品店里陳列了大量的三國人物陶俑?垂苓@家店的是一位九十多歲的老爺爺,他是該遺址公園里三國歷史文化研究會終身研究員,國務(wù)院特殊津貼獲得者,他在這里工作已有六十年的時間了,這些活靈活現(xiàn)的小陶俑大都是他的作品。帝王將相,販夫走卒,穿著打扮,日常器皿,制作的無不惟妙惟肖,形容逼真。文官有文官的儒雅、智慧和風(fēng)度,武將有武將的勇猛、剛烈和威勢。
有一天,當老爺爺在望著自己的作品沉思時,這些陶俑突然復(fù)活了,變成了一個個完全還原三國人物全貌的小精靈。
其中有一個陶俑叫夏侯杰的首先站出來說到:“老爺爺!您可得給我做主呀!”
老爺爺先是一驚,然后他看見其他的陶俑都是有說有笑地向他作揖失禮,還有的像古代人跪拜皇帝一樣正式地雙膝跪倒,倒頭便拜,之后,這些精靈們都各自成群結(jié)隊地議論起來,有的雙手攏在胸前站立,有的神情肅然地坐著。關(guān)張趙馬黃諸葛聚在一起,典于許徐夏侯荀彧等聚在一起,劉曹孫站在一起,黃程魯周陸坐在一起,鳳雛水鏡崔州平站在一起,大喬小喬貂蟬站在一起,張苞關(guān)興關(guān)平周倉站在一起,華佗王允站在一起,董卓十常侍站在一起,呂布劉表劉璋張魯站在一起,袁紹袁術(shù)公孫瓚孔融陳琳站在一起,赤兔馬,絕影馬,的盧馬也復(fù)活了,站在一起···看到這般景象,老爺爺感到欣慰極了,心想,行!是這個姿勢!很標準!很到位!完全是這個味兒!
“哦?你不是夏侯杰嗎?三國時曹魏那邊的一位將軍,也曾立過赫赫戰(zhàn)功,曹操對你也多有賞賜,有何冤屈呀?”老爺爺問道。
“老爺爺,我的冤屈可大了,三國演義上說,我是被張飛的吼聲‘我乃燕人張翼德也!’嚇的口吐白沫而死,那純粹是羅貫中的胡編濫造呀!我運籌帷幄、排兵布陣的將兵之才與南征北戰(zhàn)、東擋西殺的赫赫戰(zhàn)功,三國演義這本書上壓根兒就只字未提。都知道曹孟德一生唯才是舉、疑心重重,試想,能在他手下帶兵,沒有兩下子怎么能行?”
“是的,這樣子確實是不對的,你好歹也是一將軍,怎么能被一句話嚇死,這像是訛傳的!
“這就是訛傳。”
旁邊上的幾個陶俑又都說話了,周瑜說他不是被氣死的,他那是被毒箭射傷而死,卻被書家歪曲為氣死,純屬小說家胡言亂語;楊修說在小說里和在現(xiàn)代人的印象里,他楊修是志大才疏、不識大體,逞能過了頭,能死的,這一點并沒有錯,難道都不怪曹孟德嗎?是他疑心太重,才錯殺忠良的呀,在我被曹孟德處死的時候,小說家最起碼應(yīng)該渲染一下悲劇氣氛,弄得上至饕餮老人下至毛頭孺子的普羅大眾都把我的死當成一個千古笑柄,看那關(guān)公的死,諸葛亮的死,華佗的死,都是風(fēng)風(fēng)光光的,唯獨我,死都死得不值錢,這也太不公平了;袁術(shù)反倒沒有埋怨什么,他自己承認他確實是被餓死的;白發(fā)蒼蒼的王朗可就滿腹牢騷了,他激動地辯駁著,差點兒都要哭出來了,他說,好歹自己也是漢末老臣,難道沒有一絲雅量嗎?我即便再沒有一點兒涵養(yǎng),諸葛亮再怎么會說,我這么個在漢末巨大政治風(fēng)浪中折騰了大幾十年的久經(jīng)江湖的一代巨儒,怎會被短短的幾句話給活活罵死?大家伙兒都在指著諸葛亮的鼻子說三道四,說的意思大致不外乎三點,一是過度地美化他的千古智者這一形象,什么三顧茅廬、博望坡用兵、什么火燒新野、什么祭東風(fēng)、什么草船借箭、什么空城退司馬、什么諸葛妝神···大家都知道純系子虛烏有,大概只有躬耕于南陽是真的,劉備白帝城向他托孤是真的,前出師表是真的。二是諸葛亮并非真正的軍事天才,他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雄才大略,而是謹小慎微、如履薄冰、患得患失的小本經(jīng)營,要不然蜀國為什么沒能最終北定中原克復(fù)漢室呢?無非是能組織兵將們平時怎樣操練兵馬而已,他的強項是在籠絡(luò)人心和國家經(jīng)濟治理上,至于攻殺戰(zhàn)守、用兵如神,那都是沒影的事兒,說實在的,他的軍事才能遠不及曹操。三是諸葛亮怎么會神機妙算?真是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載,怎么他就算不到晉國司馬家要一統(tǒng)天下?還怎么要硬撐著跟劉備干。怎么就算不到劉備的兒子是個孬種?諸葛亮也很不好意思地表示,他確實不像小說上吹的那樣神乎其神,要真是那樣神,就不會讓關(guān)羽有麥城之敗,讓劉備有火燒連營之辱,就不會落得個揮淚斬馬謖、命喪五丈原的下場。他還說連他自己都想不明白,為什么他身上積聚的矛盾是那么多:既然是自古第一人龍,那為什么就只是甘愿作為一個輔政者呢,愚忠本身不也是一種愚嗎?既然能夠料定天下要一分為三,那又何必硬要和曹魏作戰(zhàn)呢?都說他是被累死的,可是他自己辯駁說他不是真正被累死的,而是自始至終就強加在他身上的被遠遠超出事實的好名聲給生生壓死的!不一會兒,吵著要發(fā)言的陶俑越來越多,劉備也要說話,關(guān)云長也要說話,張飛瞪著豹子眼也要說話,司馬懿也要說話,董卓呂布都要說話,連貂蟬也出來吵吵,老爺子一會兒聽這個說,一會兒又聽那個吵,一時間不知道聽誰的好了,結(jié)果場面亂作一團亂麻,越想把誰的話聽清楚,就越是聽不清楚,結(jié)果弄得就像是在亂七八糟的大街,誰的話也聽不清了,若不是老頭耳朵有時候聽不見,恐怕光這聒吵聲都要把他逼瘋。
他和和氣氣地對大家擺了擺手說道:“各位請肅靜,慢慢聽我說。各位說的話我聽到了,各位的心情我也都理解,雖然你們說的各不相同,但出發(fā)點是相同的,那就是人們?yōu)榱诉^分夸張強調(diào)某些人的英明和神武把你們當作了炮灰,你們的好名聲被損毀了,是不是這樣?”
“是的!是的!”陶俑們個個掙的都是臉紅脖子粗,一邊互相吵著一邊爭著對老爺爺說道,“爺爺不愧是三國歷史研究專家,那你今天就給我們大家評評理,為我們洗刷不白之冤,我們受夠了不被人們理解的滋味兒!你也重新寫一部三國演義,為我們正正名,要不然,我們的靈魂永世都不得安生!如果您老人家真能站在客觀公正的立場上重新為我們索回顏面,我們可就有了第二次生命,哪像我們?現(xiàn)在的我們死都死得窩窩囊囊。”
“大家都先別那么激動,即便是歷史故事改編的,可小說畢竟只是小說,不能也不可能去完全還原歷史事實,小說首先是故事,是極其通俗的讀物,其寫作意圖是表達作者某種主觀意愿,情節(jié)的展開、人物的命運都要忠實于這些,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對每個人物角色的理解關(guān)鍵得看什么人從什么角度去理解和把握,當不得真。再說了,不管怎樣,哪個人物都有兩面,三國里面你們都很重要,即使有些誤傳,你們不要放在心上,時間和廣大人民群眾終究會還你們清白的。歷史自有公論,我們只管做好自己就好了!
聽了爺爺?shù)囊环,大多?shù)陶俑都似乎如同醍醐灌頂一般大徹大悟,只有曹孟德還顫栗著站到一塊巖石上動情地吟誦著“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吟誦著吟誦著不禁大聲痛哭起來:“我的這幫不孝曹氏子孫呀,是你們讓我一手締造的大好基業(yè)毀于一旦,正應(yīng)了我的那句話,若沒有我曹操,不知這亂世有幾人稱帝幾人稱王,三國后中國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魏晉南北朝的長達三百年的分裂時期!
爺爺忙勸他說“道德三皇五帝,功名夏后商周,青史幾行名姓,北邙無數(shù)荒丘,頃刻興亡過手,前人田地后人收,說什么龍爭虎斗。斗來斗去不都還是什么也帶不走嗎?中華歷史上下五千年,短短的三國才多長時間吶,掐頭去尾虛算一下,不過六十年而已,這在朝夕不止的時間洪流中只是一個瞬間,不要再妄自嘆息了,知足吧,大家都當你是一代梟雄和一代偉大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xué)家,你的觀滄海、短歌行、龜雖壽等也千古傳誦,現(xiàn)收編在中學(xué)語文課本里,就單論這個,閣下也該知足的了!
曹操似乎聽懂了,表情平靜了許多,可仍舊是一言不發(fā),沒有搭理老爺爺一句話,轉(zhuǎn)身慢慢地背著手轉(zhuǎn)身走進陶俑群,邊走邊唱著歌“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fēng)。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背昃投ǜ窳,不知在什么時候,他的二兒子,七步詩的創(chuàng)作者曹植,不知什么時候就跟在了他的父親身后,口中若無其事地吟誦著“煮豆燃豆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誦著頌著,慢慢地和他父親一起入了定。這時,其他陶俑們早已重新定格下來,就像從來沒有復(fù)活過一般。
歷史小故事11
宋代大書畫家米芾,與蘇軾一樣,也是中國古代賞石界最富傳奇色彩的人物。米芾喜歡奇石,簡直到了如醉如癡、如癲如狂的地步,故有“米癲”的戲稱。而“米芾拜石”的故事,則是對其癲狂的一個最好的印證。
米芾整日醉心于品石、賞石,以至于好幾次遭到貶官,一生宦途失意。一次,他新任無為州堅軍,初入州署,發(fā)現(xiàn)院內(nèi)立著一塊大石,形狀十分奇特,心中不禁大喜:“此足以當吾拜。”于是,他立刻整好衣冠拜之。此后,他還稱這塊大石為“石丈”。過不了久,他又聽說河岸有一塊奇石,“狀奇丑”,便命令衙役將其移至州署院內(nèi)。米芾見到此石,大為驚奇,一時得意忘形,讓仆人取過官袍、官笏,設(shè)席跪拜于地,念念有辭地感嘆:“吾欲見石兄二十年矣!”這一段“米芾拜石”的故事,成為后世不少畫家的創(chuàng)作題材,更是他們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
無為州距靈璧石的產(chǎn)地不遠。米芾借近水樓臺之機,廣為搜集奇石,樂此不疲,還將所集之石一一冠以美名。米芾的上司楊次公聽說他在州署嗜石成癖,唯恐他弄石廢事,就去整言相勸。米芾面對著楊次公,從左袖中取出一塊奇石,只見“峰巒洞穴皆具,色極清潤”。不料,楊次公連一眼都不看。
米芾又取出一塊奇石,只見“疊嶂層巒,奇巧更勝”。楊次公去看,米菲在無奈之中,又從袖中取出一塊奇石,只見那是“盡天畫神鏤之巧”的神品。這時候,米芾再不顧楊次公有何反映,仿佛受了委屈似的問道:“如此石,安得不愛?”此刻的楊次公,也好像被突然驚醒一樣,大聲喊道“非獨公愛,我也愛之!”說罷,從米芾的手中順勢奪過這一塊奇石,連頭也不回,馬上登車而去。
楊次公奪石,是沒收它以下屬“改邪歸正”,還是由于個人愛好而收藏起來?這件事情的最后結(jié)局,大家都不清楚。不過,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米芾并未因為楊次公的告誡而停止藏石的舉動。
米芾一生都癡迷于奇石。
歷史小故事12
從前,有一個皇帝,這是一個朝代末年,這個皇帝不想被別人打敗,他就逃哇逃,逃到了一片森林里,他看到了一塊石頭,石頭上的螞蟻爬成了7個字“皇帝必死在此處”。(其實這是敵人刻上字后倒上蜂蜜,螞蟻來吃蜜形成的。)這個皇帝當年有點迷信,他想:螞蟻都排成這樣的字,我今天肯定要死在這里了,他就拿起手中的劍自殺了。
歷史小故事13
戰(zhàn)國時候,有個商人呂不韋到趙國的京城邯鄲作生意。一個很偶然的機會,在路上他發(fā)現(xiàn)一個氣度不凡的年輕人。有人告訴他,說:“這個年輕人是秦昭王的孫子,太子安國君的兒子,名叫異人,正在趙國當人質(zhì)!
當時,秦趙兩國經(jīng)常交戰(zhàn),趙國有意降低異人的生活標準,弄得他非常貧苦,甚至天冷時連御寒的衣服都沒有。呂不韋知道這個情況,立刻想到,在異人的身上投資會換來難以計算的利潤。他不禁自言自語說:“此奇貨可居也!币馑际前旬惾水斪髡淦娴奈锲焚A藏起來,等候機會,賣個大價錢。
呂不韋回到寓所,問他父親,說:“種地能獲多少利?”
他父親回答說:‘十倍!
呂不韋又問:“販運珠寶呢?”
他父親又答說:“百倍。”
呂不韋接著問:“那么把一個失意的人扶植成國君,掌管天下錢財,會獲利多少呢?”
歷史小故事14
百折不撓
東漢官員橋玄品行端莊,嫉惡如仇。有次,一伙強盜綁住他十歲的兒子,帶進他家,要正在病中的橋玄立即拿錢贖取,遭到橋直的怒斥。不多時,官兵包圍了橋家,因怕強盜會殺橋直的兒子,遲遲不敢動手。這時橋玄憤怒地喊道:“我難道能因為兒子的生命而放了這伙壞人嗎?”催促官兵們趕快動手。結(jié)果,橋玄的兒子被強盜殺死了。人們稱贊橋玄“百折不撓”,始終保持節(jié)操。
歷史小故事15
從字面來看,這條成語的意思很好理解:然后自己把自己的耳朵捂住偷鈴鐺,以為自己聽不見,別人也不會聽見。從而引申出比喻自己欺騙自己,明明掩蓋不住的事情偏要想辦法掩蓋的意思。
掩耳盜鈴出自于《呂氏春秋自知》記載的一則寓言,然后原文是這樣描述的:“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鐘者,欲負而走。則鐘大不可負,以椎毀之,鐘況然有音?秩寺勚鴬Z己也,遽揜其耳,惡人聞之,可也;惡己自聞之,悖矣!焙苄蜗蟮孛枋隽藭x國的大夫范氏滅亡的時候,有個老百姓得到一只鐘,想要把它背走,但鐘太大了,背不動。于是他就用錘去把鐘打碎,這時鐘發(fā)出了巨大的響聲。這個老百姓怕別人聽到,和他來搶奪這只鐘,急忙捂住自己的耳朵。害怕別人聽見,很正常;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為別人也聽不到,這就太荒謬了。
從故事的出處來看,掩耳盜鈴其實最早的意思是掩耳盜鐘。然后至于鐘最后為何演變成鈴,筆者也有所不知了,我們大家可以發(fā)揮想象,揣測一下。
這個故事中的主人公看著非?尚Γ俏覀冊谛Φ耐瑫r,有沒有思考自己身上是否也發(fā)生過同樣的故事呢?如果做錯事自己假裝不知道,自己欺騙自己,豈不跟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樣了呢。如果我們希望成為生活中的智者,不妨經(jīng)常讀讀這個故事。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