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清明節(jié)的詩句(精選5篇)
有關清明節(jié)的詩句范文第1篇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黃庭堅
佳節(jié)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心不公侯。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寒食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途中寒食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蓱z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清明即事 瞿佑
風落梨花雪滿庭,今年又是一清明。
游絲到地終無意,芳草連天若有情。
滿院曉煙聞燕語,半窗晴日照蠶生。
秋千一架名園里,柳絲今日向東風。
清明 陳子龍
江南煙雨畫屏中,半鏡斜窗弄小紅。
燕子不來樓閣回,柳絲今日向東風。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
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沉。
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
(宋)吳惟信
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
(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擅夥?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jié)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
綠野晴天道。
有關清明節(jié)的詩句范文第2篇
一是上墳掃墓的習俗。南宋詩人高菊卿,在其《清明》詩中,曾寫有“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的詩句。此詩反映出了古人清明掃墓的情景與心情。清朝《帝京歲時紀盛》中亦有這樣的記載:“清明掃墓,傾城男女紛出四郊,擔酌摯盒,輪轂相望!笨磥頀吣怪L,在古時是十分盛行的。
二是在墳上植樹的習俗。墳地有了墓堆之后,在墓旁植樹作標志之風十分流行。有詩為證:“松柏冢累累”(漢樂府《十五從軍》)、“壟樹久蒼然”(岑參《故仆射裴公挽歌》)、“新墓已栽松”(皇甫冉《送魏六侍御葬》)。
三是“插柳”的習俗。我國久有清明插柳之習俗!讹L土志》中說,清明為柳節(jié)。清明在門楣上插柳,從春秋戰(zhàn)國開始,在唐代已很盛行。清明插柳,其意義有四:清明日,家家以柳條插門上,為的是祈求吉祥;借此以記年歲。宋代趙元鎮(zhèn)就寫有“寂寂柴門樹落里,也教插柳紀年華”的詩句,以此作為已祭過祖先的證據(jù);借以從大自然汲取青春和力量。民諺云:“清明不戴柳,紅顏成皓首!庇械牡胤角迕鬟@天,青年婦女把楊柳枝戴在頭上,認為這樣做可使紅顏不老。
四是踏青的習俗。踏青,也叫探春、尋春、游春。此習俗古已有之,始于漢,而盛于唐、宋。唐代詩圣杜甫,在其《絕句》中,即寫有“江邊踏青罷,回首見旌旗”的詩句,并在其《清明》詩中,描繪了踏青春游的盛況:“著處繁花務是日,長沙千人萬人出。渡頭翠柳艷明媚,爭首朱蹄驕嚙膝!彼未苊茉谄洹段淞峙f事》中也這樣寫道:“清明前后十日,城中士女艷裝飾,金翠琛縭,接踵聯(lián)肩,翩翩游賞,畫船簫鼓,終日不絕!彼未娘L俗畫長卷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更為我們留下有關北宋首都清明節(jié)出游盛況的形象記錄。
五是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習俗。杜甫寫有“十年蹴鞠將雛遠,萬里秋千習俗同”的詩句;宋朝黃山谷亦寫有“未到清明先夢火,還依桑下系秋千”的詩句;《天元天寶遺事》中還有清明節(jié)舉行斗雞、打球等比賽的記載。《夢粱錄》中還說,清明之日,“又有龍舟可觀,都人不論貧富,傾城而出,笙歌鼎沸,鼓樂喧天,雖東京金明池未必如此之佳”。上述拔河、蹴鞠、打球、斗雞、蕩秋千、放風箏、賽龍舟等體育活動,可見在當時已開展得相當普遍了。
有關清明節(jié)的詩句范文第3篇
目前的中學詩詞教學,存在許多不盡人意的地方,有些教師仍沒明確古詩詞教學對人的素質培養(yǎng)的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們或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或受自身文學素養(yǎng)的限制,往往忽視詩詞教學的美育功能。表現(xiàn)為用機械的教學方法進行單調枯燥的分析,用過于抽象的邏輯思維解剖一首首意境優(yōu)美的古詩詞。他們或只顧講清詩句大意,或只顧簡單交代詩人身世、寫作背景,或只顧羅列詩詞的藝術特色及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如此教法,教師教得無味,學生學得無趣。學生成了被動接受詩詞的機器,談何美育?談何提高學生的素質?“中國古典詩詞博大精深,有很多傳世佳作,它們內涵深刻,意存高遠,也包含很多哲理,學一點古典詩詞,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強修養(yǎng),豐富思想”(語)。筆者認為,成功的詩詞教學,教師應滿懷詩人的激情,創(chuàng)設氛圍,充分調動學生的各種感官,利用他們的生活經驗,引導他們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lián)想,緊扣詩詞獨有的審美特質,填補空白,步入意境,進而達到理解詩詞的思想感情和學國優(yōu)美語言的目的。
一、熟悉作者、作品創(chuàng)作的環(huán)境,理清創(chuàng)作根源
“文章合為時而作,歌詩合為事而作”。每一首詩,都有它產生的社會根源和創(chuàng)作者的性格根源。任何一部文學作品,都包含了作者的主觀審美感受,詩歌更是主體意識的河流,或抒情,或說理,都是有感而發(fā)。作者生平、作品背景的介紹,作品產生的社會根源和作者性格根源,對學生理解詩歌,體會詩歌語言美,意境美,情感美都至關重要。陶淵明的“隱”,杜甫的“迂”,李白的“飄逸”就是在作者、作品的介紹中實現(xiàn)的。
二、體會詩歌意象、意境美,語言美,結構美,情感美
詩歌講究“煉字”,有“吟成一個字,捻斷數(shù)根須”、“二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的詩句,詩歌意象、意境美,語言美,結構美,情感美往往體現(xiàn)在字斟句酌中。詩詞是通過創(chuàng)造意象和意境來傳達思想感情的。意境優(yōu)美的詩詞作品的感染力特別強,王維《山居秋暝》對山村景色這樣描繪:“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這里寫了山村中的幾種景象:雨后空山、月照清泉、竹間浣女、蓮中漁舟。這幾種景象都是客觀存在的,但一經組合就表現(xiàn)出詩人一種獨特寧靜的心境,因此這幾種景象在這里也是主觀的,是詩人王維眼里心中的景象,是他所感受到的,是帶著感彩的,這就構成了詩的意象。這幾種意象連綴融合而創(chuàng)造出的詩的意境是一種寧靜、幽遠、平和、安寧的藝術境界。陶淵明多首詩歌序寫了飛鳥,“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飲酒》),“飛鳥相與還”(《飲酒》),“云無心出岫,鳥倦飛知還”(《歸去來兮辭》)。這些詩中的飛鳥形象已不再是一個具體的物象,而成為了一個意象,成為了他對自由的追求,對官場的厭倦,對自然純真樸實含義的領悟。所以說“詩無言外之意,便同嚼蠟”(袁枚《隨園詩話》),“言外之意”的產生就在于詩詞中“意”的傳達由創(chuàng)設意境來完成。詩詞的結構形式美,分行排列的整齊美,階梯式詩歌的錯落美,長篇敘事詩的鋪排美,某些詩歌因復沓而產生的回環(huán)美。律詩八句,句句五言或七言,而且中間兩聯(lián)對仗,表現(xiàn)為整齊美;首尾兩聯(lián)不講對仗,又是錯落美。平仄聲,二、四、六分明,是整齊美;一、三、五不論,是錯落美。每首律詩都寓變化于整齊之中,既有對比,又有調和,這就形成了多樣統(tǒng)一美。例如,孟浩然的《過故人莊》:“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口,還來就!蔽逖砸痪洌渚涑身,頷聯(lián)、頸聯(lián)對仗,首聯(lián)和尾聯(lián)散合,錯落有致,整齊統(tǒng)一,充分體現(xiàn)了詩詞的結構美和韻律美。沒有感情就沒有詩,沒有詩人真摯濃烈的感情,就不可能產生動人心弦的詩歌。如陸游經過長期戰(zhàn)亂流離生活的體驗,凝聚起死而不衰的深厚的愛國激情,從而寫出飽含血淚和期望的《示兒》一詩。又如李白在經歷了15個月的流放生活之后,重新獲得了自由,懷著難以自禁的輕松喜悅心情,寫下了《早發(fā)白帝城》一詩。再如李白觀賞了陽光照耀下的廬山瀑布凌空飛下時的美麗圖景后,胸中勃發(fā)出對祖國壯麗河山無比熱愛之情,寫下了《望廬山瀑布》一詩?梢娫娛窃娙恕扒閯佣o發(fā)”的產物。因此,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披文入情”,使學生體驗古詩中蘊涵的豐富情感,通過審美體驗,得到心靈的陶冶。
三、詩歌教學與誦讀
詩以情感表達為主,學習詩歌,也應有情感,情感不僅體現(xiàn)在對詩歌情境的理解和貫通上,還應體現(xiàn)在對詩歌的誦讀上。詩歌誦讀,并非簡單意義上的朗讀,更不能以背誦代替誦讀。新課程標準中對背誦的要求是通過對詩歌的背誦,提高學生審美感知能力、審美鑒賞能力。在我國古代傳統(tǒng)教學當中也一貫注重詩歌的涵詠、體悟、意會,我們并不難發(fā)現(xiàn),詩歌的感性形式主要在于聲音的組合,適當?shù)囊髡b不僅使得學生把注意力傾注在音樂效果和意義之上,而且通過節(jié)奏的變化和情感的起伏,會獲得對詩歌深層次的理解。
詩歌脫胎于音樂,而節(jié)奏是音樂作品的基本要素,不同的音樂節(jié)奏反映著不同的音樂風格、音樂語言、音樂情感,詩歌雖已完全依附于音樂,但詩的節(jié)奏依然是其主要特點之一。詩歌教學中,指導學生把握詩句的節(jié)律,處理好詩句內部的停頓,把握好詩句的感情節(jié)奏,是初步理解詩歌進而吟誦詩歌的基礎,這在指導現(xiàn)代新詩誦讀時尤為重要。古詩因語句整齊,詩句節(jié)奏相對簡單,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即使這樣,如果機械地以常見節(jié)奏程式誦讀,也是難以達到以讀帶悟來體味情感的目的的。如“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白”一句,以常式讀為“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白”,而以情感表達需要,“已”字之后有一個語氣的舒緩,詩句讀為“塞上/長城/空白許,鏡中/衰鬢/已/先白”則更能把詩人因功業(yè)未成鬢先衰的感慨表露出來。朗讀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詩句按語義節(jié)奏停頓的效果與按詞語節(jié)奏停頓的效果是不一樣的,單純按詞語節(jié)奏停頓的朗讀看似瑯瑯上口,然而單調乏味無變化,而按語義節(jié)奏停頓則氣韻流轉,情感呈自然流動狀態(tài),這在新詩的誦讀中尤為明顯。
詩人作詩,詩句句式的選擇也是其抒情寫意的方法,舒緩處多用長句,激昂處則用短句,閑適處長短交雜變化。古詩大多受其形式拘縛,少有變化,但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本為七言古體,其中卻有用四言句式的地方,誦讀到此處,必然要讀得急促、緊湊方能顯其“栗”“驚”的力量。誦讀教學,教師應指導學生體會詩歌的句式特點,或舒緩或急促,或沉郁或高亢,真正在誦讀中進入詩人給我們創(chuàng)造的境界之中。
在古詩誦讀指導中,常被人忽視的是詩的韻律,一則古詩尤其是格律詩的韻律煩瑣,加上古今語音的變化,學生不易理解,二則終非考試內容,教來無益。其實我們知道,古人之所以給詩詞規(guī)定些“平平仄仄”,就是為了詩歌能讓人讀來抑揚頓挫,跌宕有致。袁枚《隨園詩話》有“欲作佳詩,先選好韻”的說法。柳永《雨霖鈴》以入聲字入韻,“切”、“歇”、“發(fā)”、“噎”、“闊”,音調下挫、語氣短促、音色黯淡,真讓人讀來如見詞人泣不成聲、語不成句的情態(tài)。吳越方言保留了許多古代語音的特點,如能用好這“資源”,以此作為對學生進行誦讀指導的一種工具,則不僅詩歌教學會更有情味,而且學生讀詩的興趣也能激發(fā)起來。
有關清明節(jié)的詩句范文第4篇
分析詩詞中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高考常考的知識點,以2023年高考18套試卷為例,除上海卷、天津卷未考查外,其余16套都直接或者間接考查了詩詞的思想情感。
如何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看注解(題目、作者、背景、題解等),從中發(fā)現(xiàn)蛛絲馬跡;抓意象,從融入了作者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揣摩情感;抓詩眼,從某些透露作者情感傾向的關鍵詞句解讀詩歌;看典故,詩人往往借助歷史故事或化用前人詩句,以抒懷言志或影射時事;看手法,表現(xiàn)手法是表情達意的方法之一。
此類題目答題時一般采用總分結構:先總說,全詩(詩歌的某些句子)表現(xiàn)了作者什么樣的思想感情;再分說,結合具體的意象、詩句分析作者感情的成因。如果作者在表達思想情感時用了藝術手法,一定要點明手法。其答題格式一般為:本詩通過(什么)的描寫(敘述、回憶),抒發(fā)(表現(xiàn))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情感分類】
根據(jù)詩歌內容的不同,我們可以將高考詩歌情感大致分為以下幾種:
一、憂國傷時類:對統(tǒng)治者昏庸無道、窮兵黷武的抨擊;反映山河淪喪、國破家亡(戰(zhàn)亂)的痛苦;對百姓疾苦的同情,對國家民族前景的擔憂;建功立業(yè)的豪情、保家衛(wèi)國的決心;韶光易逝、懷才不遇的悲嘆,理想不為人知的愁苦心情;報國無門的激憤,貶官謫居的悲恨等等。
【關鍵詞】
意象:哀鴻、烏鴉、燕子、鷓鴣、草木、烽火、烽煙、兵鋒、大漠、孤煙、長河、黃沙、長云、秋月、雪山、孤城、雁飛、鷹揚、箭飛、馬走、角聲、蓮、松柏、、梅花、冰雪、鴻鵠、神器、吳鉤、柳營等。
典故延伸:長城、南冠、夜郎、碧血、化碧、金雞、黍離、商女、問鼎、逐鹿、投筆、樓蘭、抱璞、掣肘、折腰、折桂、辭第、請纓、釣鰲、還珠、金雞、獻芹、抱柱、射天狼、昆山玉、細柳營、天狼星、執(zhí)牛耳、花、望帝啼鵲、擊楫中流、髀肉復生等。
【高考鏈接1】
閱讀下面的宋詩,回答問題。(13年四川卷節(jié)選)
九日和韓魏公①
[宋]蘇洵
晚歲登門最不才,蕭蕭華發(fā)映金②。
不堪丞相延東閣,閑伴諸儒老曲臺③。
佳節(jié)久從愁里過,壯心偶傍醉中來。
暮歸沖雨寒無睡,自把新詩百遍開。
【注】①九日,農歷九月九日,即重陽節(jié);韓魏公,時為丞相。②金,泛指酒盞。③曲臺,指太常寺,掌禮樂郊廟社稷之事。
本詩主要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結合全詩簡要分析。
【解析】結合全詩中的關鍵詞句“晚歲”“蕭蕭華發(fā)”“閑伴諸儒”與“壯心偶傍醉中來”,可以判斷詩中作者流露出的主要情感傾向為:壯志未酬的深沉愁緒和無限苦悶
【參考答案】主要表達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苦悶。作者已頭發(fā)花白卻不得重用,佳節(jié)時愁苦嘆息,只能在酒醉中俱露雄心,因愁思而寒夜無眠,凡此種種,都表現(xiàn)了作者壯志未酬的憂愁和憤懣。
【高考鏈接2】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題目。(13年北京卷節(jié)選)
古風(其十)
[唐]李白
齊有倜儻生,魯連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開光曜。
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
意輕千金憎,顧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蕩人,拂衣可同調。
注釋:①魯連:魯仲連,戰(zhàn)國齊人,他說服魏與趙合力抗秦。②平原:即平原君,趙國重臣
前人評此詩:“此托魯連起興以自比。”結合詩句,談談李白借魯仲連表達了自己怎樣的人生理想。
【解析】這首詩是通過吟古人以明己志,作者以魯連自比,借他的故事表達自己的政治理想。魯連“說服魏與趙合力抗秦”,輔佐平原,力挽狂瀾,倒得以“卻秦振英聲”,建功立業(yè),功成名就,而后淡泊名利,獲得了后人的褒揚。答題時,結合具體詩句,答到“建功立業(yè)”與“功成身退”“淡泊名利”(“熱愛自由”)即可。
【參考答案】要點一:輔弼天下,建功立業(yè)。結合詩句:“卻秦振英聲,后世仰末照!币c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結合詩句:“意輕千金贈,顧向平原笑!
二、思鄉(xiāng)懷人類:羈旅愁思、思親念友、邊關思鄉(xiāng)、閨中懷人,表達游子逐客的凄涼、征夫思婦的幽怨、離別思念的愁緒等等。
【關鍵詞】
標準詞:孤、悲、憐、空、獨、客、故園、相思、無情、登樓、登高、憑欄、搗衣等。
特殊節(jié)日:冬至、除夕、元宵節(jié)、重陽節(jié)等。
意象:芳草、尺素、芭蕉、短笛、鴻雁、杜鵑、沙鷗、古道、浮云、暮靄、秋風、衰草、梧桐、寒山、暝色、高樓、宿鳥、日暮、西樓、高樓等。
典故:勞歌、爛柯、雙鯉、莼羹鱸膾等。
【高考鏈接】
閱讀下面這首清詩,回答問題。(13年山東卷節(jié)選)
山寺夜起
[清]江
月升巖石巔,下照一溪煙。
煙色如云白,流來野寺前。
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
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結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
【解析】作者“不眠”的原因明顯集中在文中最后兩句,比較好找,但題干要求“結合全詩”,故答題時要對文章的整體做分析說明。前六句,描寫了一幅山中夜景圖,為烘托詩人的心情作了鋪墊。“誰見無家客”一句是關鍵,無家,痛徹心扉的思鄉(xiāng)與回歸之愁是其“不眠”的最重要原因。
【參考答案】詩人不眠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后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xiàn)出詩人的孤獨和羈旅思家之情。
三、生活雜感類:寄情山水、田園的悠閑恬淡,昔盛今衰、物是人非的感慨,借古諷今的情懷,青春易逝的傷感,仕途失意的苦悶,告慰平生的喜悅,親情友情的真摯,對秀美山河的贊美等等。
【關鍵詞】
意象:梅、竹、蘭、菊、雞黍、琴瑟、清泉、修竹、幽篁、松林、白鷗、墟煙、桑樹、青山、桑麻、耕夫、漁樵、蓑笠翁、野老、牧童、浣女、空山、江村、蓮舟、深巷、柴門、荊扉等。
典故:采薇、勞歌、斑馬、謝家、東籬、夢蝶、三徑、東山高臥、高山流水、白衣蒼狗等。
【高考鏈接】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題目。(13年安徽卷節(jié)選)
秋齋獨宿
[唐]韋應物
山月皎如燭,霜風時動竹。
夜半鳥驚棲,窗間人獨宿。
和韋蘇州①《秋齋獨宿》
[金]趙秉文
冷暈侵殘燭,雨聲在深竹。
驚鳥時一鳴,寒枝不成宿。
【注】①韋蘇州:即韋應物,因其曾任蘇州刺史,故稱“韋蘇州”。
兩首詩中詩人的心境有何異同?請作簡要分析。
【解析】兩首詩都是即景抒情,作者的情感寄寓在景物描寫之中。從景物與“獨宿”“ 不成宿”來看,“孤獨”是他們共有的情感。但景物表現(xiàn)的意境略有不同,前者恬淡自適,后者孤獨清冷。韋詩孤獨中又有淡靜,更多是在自然景物的動靜中體現(xiàn)中恬淡自適的情懷。趙秉文眼中的景物是悲冷凄涼的,“冷”“殘”“雨”“寒”等詞語表現(xiàn)了自己內心孤獨引發(fā)的清冷。
【參考答案】相同點:兩首詩都表現(xiàn)了詩人在秋夜的孤獨之感。韋詩以風動竹、鳥驚棲、人獨宿表現(xiàn)內心孤獨;趙詩以驚鳥無宿暗寓詩旨,含蓄地道出詩人心境的孤獨。
不同點:韋詩孤獨中又有淡靜,皎月悅目,風竹悅耳,恬靜怡人。趙詩孤獨中更顯凄冷,冷月殘燭,秋雨寒枝,凄寒襲人。
四、長亭送別類: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長的勉勵、坦陳心志的告白等等。
【關鍵詞】
時間類意象:日暮、斜陽、暮雪、暮鐘等。
空間類意象:長亭、南浦、灞橋、古道等。
其他意象:酒、秋、楊柳、夕陽、寒砧、流黃、寒蟬、蘭舟、孤帆、煙波等。
標準詞:標題中的“送”“別”“贈”等詞語。
【高考鏈接1】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回答問題。(13年福建卷節(jié)選)
送何遁山人歸蜀
[宋]梅堯臣
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
遠壑杜鵑①響,前山蜀客歸。
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
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②
【注】①杜鵑:又名子規(guī)。②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
三、四兩聯(lián)是怎樣借助想象之景來抒感的?請簡要賞析。
【解析】頸聯(lián)中,作者想象友人到家遇春燕、浣征衣的情景,表現(xiàn)出對友人的關心眷念。尾聯(lián)中,作者想象友人在家擺脫了瑣事雜務,終日臨水閑居的情景,表現(xiàn)出對友人閑適生活的艷羨。
【參考答案】頸聯(lián)想象友人喜逢家鄉(xiāng)的燕子,一洗征塵,表現(xiàn)出歸家時輕松愉悅的心情。尾聯(lián)進一步設想友人歸家后悠閑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對友人真誠的祝福,也暗含著詩人對超脫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高考鏈接2】
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回答問題。(10年江蘇卷節(jié)選)
送魏二
[唐]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1.找出詩中點明送別季節(jié)的詞語。由送別季節(jié)可以聯(lián)想到柳永《雨霖鈴》中直抒離別之情的哪兩個句子?
2.一、二兩句詩中“醉別”、“江風引雨”表達了惜別深情,請作簡要說明。
3.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闭堊骶唧w分析。
【解析】第一問:“橘柚香”具有時令特征,代表秋天,由此可聯(lián)想到柳永的“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之句。
第二問:由“別”字可以看出惜別之意;由“醉”字,可推出“愁”情,即借酒消愁;“江風引雨”為景語,起烘托此刻悲涼心境的作用。
有關清明節(jié)的詩句范文第5篇
[關鍵詞]嵇康;四言詩;《幽憤詩》
[中圖分類號]I207.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3115(2023)16—0074—02
嵇康(224~263),三國時曹魏文學家,“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文學創(chuàng)作主要是詩歌和散文。他的詩今存50余首,有四言、五言、六言,亦有騷體、樂府。四言詩尤為獨步當先,無論表現(xiàn)手法,還是語言的運用,都顯示出對《詩經》傳統(tǒng)的繼承與嬗變。
西漢時,四言詩其實已經發(fā)生變化,并為了適應秦漢以后的語言發(fā)展而不斷地進行體式的自我調整。要考察四言詩,除了依據(jù)《詩經》體四言的特征以外,還應該慮及漢魏兩晉四言體式的新變,才能確切地說明四言詩為什么在兩晉極盛之后突然走向衰亡。①
四言詩成為《詩經》的主要形式,與周代到春秋中葉漢語處于由單音節(jié)詞向雙音節(jié)詞過渡的特殊階段有關。由于單音節(jié)詞的大量存在,《詩經》體四言詩需要借助疊字和虛字才能構成四言句的二二基本節(jié)奏。其詩行構成是兩個四言句一行,而且大多數(shù)是兩個四言句才能形成語法結構完整的句子。與此相應,四言詩的體式構成需要在各種四言典型句式中尋找序列的規(guī)律,才能形成整篇的流暢節(jié)奏感,筆者將這種句式排列規(guī)律稱為“句序”。②但是從兩漢到魏晉,四言詩除了一部分繼續(xù)延用《詩經》雅頌體的句式以外,有相當一部分句式結構已經發(fā)生了根本變化,這就是由原來的兩句一意變成了一句一意,單個四言句就可以形成獨立的語法結構。而與《詩經》典型句式相近的僅兩句:“嗟我何人”、“以治天下”。③這類對偶的出現(xiàn)正是四言單句語法獨立的結果,都是逐句押韻,兩句一轉韻。而《詩經》的押韻全都是兩句一韻,因為兩句才能構成意思完整的整句。四言出現(xiàn)句句押韻的現(xiàn)象正是單句語法意義獨立的表現(xiàn)。
漢代時候,四言詩就已有衰亡趨勢,而嵇康卻選擇了四言。這是由四言的本質決定的。四言本身四字一頓,節(jié)奏鮮明,簡單明快,因為其單純而有天籟的意味,猶如兒歌,易于表達人內心最本真的東西,與嵇康率真任性的性格有一定關系。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玄學的影響,崇尚簡約、務求雅致的時代背景也促使高古雅正的四言體的重興。
嵇康繼承了《詩經》的語言傳統(tǒng),對漢語的聲調韻律也了然于心。疊字、雙聲、疊韻在嵇康四言詩中出現(xiàn)的頻率也很高。嵇康又并非對《詩經》盲目地模仿與套用,他在吸取《詩經》優(yōu)秀傳統(tǒng)的同時,又能廣泛融合時代特色,使詩歌無論形式上還是內容上都絕不是對前代經典的純粹復制。在四言中創(chuàng)造性地加入了駢偶的句式顯得風格清峻,而且把《詩經》中的賦、比、興的藝術手法承襲運用到自己的作品中并得到突破。
嵇康現(xiàn)存詩53首,其中尤以四言成就為最。他的四言詩或清淡遐遠,或慷慨豪邁,或憤郁悲愴,情感極為豐富。在四言詩中,《幽憤詩》又是最具代表性的篇章,同時它也是嵇康所有詩作中成就最高的一首。
《幽憤詩》可分為三層。第一層,作者先敘述自己幼年時期的不幸遭遇及青年時期的思想追求。其詩曰:
嗟余薄祜,少遭不造。
哀煢靡識,越在襁褓。
母兄鞠育,有慈無威。
恃愛肆姐,不訓不師。
爰及冠帶,憑寵自放。
抗心希古,任其所尚。
托好老莊,賤物貴身。
志在守樸,養(yǎng)素全真。
作者幼年失怙,遭遇不幸,在母親和哥哥的養(yǎng)育之下長大成人。然而母兄二人慈愛有余而威嚴不足,使作者養(yǎng)成了狂放任逸的性格,“抗心希古,任其所尚”。在思想上,作者篤信老莊,他自稱“托好老莊,賤物貴身”,因而有了“志在守樸,養(yǎng)素全真”的人生追求。作者在青少年時期就表現(xiàn)出了與社會格格不入的思想性格特征,放任不羈,崇尚虛無。這就為下文敘寫自己不為社會所容,終遭迫害埋下了伏筆。
曰予不敏,好善暗人。
子玉之敗,屢增惟塵。
大人含弘,藏垢懷恥。
民之多僻,政不由己。
唯此褊心,顯明臧否。
感悟思愆,怛若創(chuàng)痏。
欲寡其過,謗議沸騰。
性不傷物,頻致怨憎。
昔慚柳惠,今愧孫登。
內負宿心,外恧良朋。
仰慕嚴鄭,樂道閑居。
與世無營,神氣晏如。
咨余不淑,嬰累多虞。
匪降自天,實由頑疏。
理弊患結,卒致囹圄。
對答鄙訊,縶此幽阻。
實恥訟免,時不我與。
雖曰義直,神辱志沮。
澡身滄浪,豈云能補。
第二層,詩人敘述了遭到邪惡之人的陷害而身陷囹圄的經過,抒發(fā)了積于內心的憤慨之情。這一層是全詩的重點部分。首先,詩人痛悔自己沒有看清呂巽的本質。雖然因不識呂巽本質,使詩人“怛若創(chuàng)痏”,但“顯明臧否”之心卻不能改變。接著,詩人又闡明自己本是“欲寡其過”、“性不傷物”的,卻仍遭到“謗議”、“怨憎”。而司馬氏統(tǒng)治集團的偽善與殘暴早已使詩人憤怒不已,在詩人的周圍,聚集了一大批不滿司馬氏統(tǒng)治的名士,他們以放蕩不羈的行為,犀利尖銳的文章對虛偽的名教禮法及司馬氏統(tǒng)治集團進行攻擊。
出于對司馬氏統(tǒng)治集團的憤怒,詩人又想起了古之賢者柳下惠和今之名隱士孫登。詩人悔恨自己沒有聽取孫登之言,早隱世避禍。而今身陷囹圄,他更是憤怒不已,對獄吏的審問不屑對質,表現(xiàn)出他純正高潔的情操。
嗈嗈鳴雁,奮翼北游。
順時而動,得意忘憂。
嗟我憤嘆,曾莫能儔。
事與愿違,遘茲淹留。
窮達有命,亦又何求。
古人有言,善莫近名。
奉時恭默,咎悔不生。
萬石周慎,安親保榮。
世務紛紜,祗攪予情。
安樂必誡,乃終利貞。
煌煌靈芝,一年三秀。
予獨何為,有志不就。
懲難思復,心焉內疚。
庶勖將來,無馨無臭。
采薇山阿,散發(fā)巖岫。
永嘯長吟,頤性養(yǎng)壽。
以上為第三層。詩人抒發(fā)自己失去自由、有志不能實現(xiàn)的感慨。他不能像鳴雁那樣振翅高飛,只能“奉時恭默,咎悔不生”。越是痛悔,憤怒之情就越強烈。
這首詩,作者以自敘的方式從襁褓寫起,直敘至眼前,敘述中又間有抒情,一唱三嘆,感慨頗深,憤怒之情溢于言表,正如詩題所書“幽憤”。從寫法上看,所述感情由“幽”而起,漸起漸憤,于平緩中見急促。同時,在詩中,詩人還一再用典,以表明心志。在詩中,嵇康敢怒敢言,情真詞切,是其四言詩的代表作。其詩的獨特之處就體現(xiàn)在對傳統(tǒng)的突破與藝術的創(chuàng)新結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