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
小括號說課稿1
【教材與教學目標】
1、教學內容:人教版一年級數(shù)學下冊第74頁例3及相關內容。
2、教材簡析:小括號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編排的。
同時,小括號的出現(xiàn)也可以增加試題的變化,提高學生的練習興趣,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
3、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知道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經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shù)學表達和數(shù)學思考。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讓學生體會數(shù)學符號的簡潔性,**性,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
4、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5、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學生分析】
在算式10-2+3上學生可能不知道怎樣才能先算加法,這時通過讓學生思考在算式中添加適當?shù)姆,表示要先算加法,讓學生親身經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教法和學法】
關于教法
1、創(chuàng)設生動具體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景中學習數(shù)學知識。
2、通過認知沖突感受學習小括號的必要性。
3、鼓勵學生**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讓學生經歷“創(chuàng)造”
小括號的過程。
關于學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經歷**思考、動手操作和開展小組合作交流的過程,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并體驗成功的樂趣。
【教學過程】
。ㄒ唬╊A習舊知
。ǘ﹦(chuàng)設情境,探究新知。
1、利用課件動態(tài)展示例3的情境圖:出示10個五角星,先減去2
個,再剪去3個。
2、提出問題,引發(fā)思考。
你能根據剛才的情境提出一個問題嗎?學生**思考回答:還剩幾個五角星?
(設計意圖:通過兩次剪五角星的直觀操作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驗)
3、通過動手操作或畫圖,確定解題思路。先讓學生用手中的學具代替五角星擺一擺或畫一畫,說一說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然后,小組討論交流,確定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第一種:先減去兩個五角星,再減去三個五角星,最后還剩幾個五角星?第二種:先算出一共減去多少個,再計算還剩多少個?
。ㄔO計意圖:通過動手操作與畫圖,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4、通過認知沖突感受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
首先請學生列出第一種算式:10-2-3=5,其次提出要先算“一共剪去幾個”,再算“還剩幾個”應怎樣列式?學生回答:10-2+3
學生思考討論,這樣列式可以嗎?這樣能先算2+3嗎?
(設計意圖:圍繞“10-2+3”能先算加法嗎?進行討論,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
5、認識小括號,理解小括號的意義。(1)“創(chuàng)造”小括號,理解意義
**: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適當?shù)姆,用這個符號表示要先算加法嗎?學生嘗試用不同的方法,如—○□()等。(2)認識小括號,感受數(shù)學符號的**性和簡潔性。
教師肯定學生的想法,提出()這個數(shù)學符號,并板書:小括號(4)使用小括號掌握運算順序
教師將小括號添上,**:你能說說這個算式應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嗎?學生回答
。5)總結提升:
明確一個算式中含有小括號的應先算小括號里面的。
(讓學生經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并通過交流比較理解小括號的意義,按正確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
(三)達標測評,鞏固提高1、完成“做一做”2、完成練習十七第3題3、專項練習。
。ㄔO計意圖:通過訓練,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小括號的作用,從而掌握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ㄋ模┍P點收獲:
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小括號說課稿2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容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教學中的《小括號》。我將從“學習目標的敘寫、評價設計和學習流程”三個方面展開我的說課。
一、學習目標的敘寫。
我敘寫學習目標的'依據是:基于課程標準、基于教材、基于學情三個方面。
1、基于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的相關要求:認識小括號,能進行簡單的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并能對結果的實際意義作出解釋。
2、基于教材:
在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中,《小括號》是在二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解決問題》例2中出現(xiàn),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重點是學會使用小括號列綜合算式,并了解小括號的作用。通過學生熟悉的購買面包的情境,解決“還剩多少個面包?”這個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采用多種方法進行解決。使學生感受到不只是單純的計算題有不同的算法,對于一個實際問題也可以有不同的解答方法,重在解決問題的方法。而在一年級新教材中,小括號的認識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以及能解決簡單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問題的基礎上編排。從剪星星的情境入手,通過兩種不同的解題思路,讓學生產生認知沖突,感受小括號產生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明確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的運算順序。最終落腳點是運算順序,強調的是算法。在這里,小括號的出現(xiàn),也增加了式題的變化,能提高學生練習的興趣,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
因此本節(jié)課的定位是讓學生通過問題情境,感受小括號產生的必要性,經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明白小括號的意義,知道有小括號的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會按照正確的順序口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式題。
3、基于學情:
學生在此之前已經掌握了不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并能解決簡單的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實際問題,有一定計算和分析解決問題的基礎。同時,學生在前面的口算學習中,會用圈、畫等符號標注口算過程,這為學生“創(chuàng)造”小括號提供了素材。
綜上所述,遵循課標精神,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我敘寫以下的學習目標:
1、會說出小括號的意義和作用。
2、能用語言表達帶小括號的加減法的運算順序,會計算帶小括號的加減兩步計算。
本課的學習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知道有小括號的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
學習難點是: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二、評價設計。
評價,先于教學又推動教學。為了促使學習目標的達成,檢測學習目標的達成,我設計了以下學習評價:
1、一小組為單位說一說計算加減兩步式題,有括號的與
沒有括號的運算順序。
2、學生**完成做一做和練習十七第3題。
三、學習過程。
為了突出重點、分散難點,營造**、自主的學習氛圍,學習流程我設計了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復習導入。
首先通過一分鐘常規(guī)口算練習,將學生的計算訓練落實到課堂中,培養(yǎng)學生計算能力。再通過一組加、減兩步式題口算,回顧沒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計算的計算順序,為新知學習做鋪墊。
第二環(huán)節(jié):引導與嘗試。
從三個層次進行新知教學。
1、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通過課件動態(tài)展示教材74頁例3的情境圖,讓學生直觀感受生活情境中的數(shù)學信息,并提出數(shù)學問題。通過直觀操作,為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并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驗。
2、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學生通過**思考與合作交流形成兩種解決問題的方法:一種是學生熟悉的連減方法,列出算式并標出計算的過程,算出結果;另一種是先加后減的思路。在此過程中注重發(fā)散學生的思維,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并訓練學生嘗試用數(shù)學語言表達思維過程,抽象成算式,使學生經歷從實物操作——表象操作——符號操作的思維過程。
然后聚焦到“先加后減”的方法,通過嘗試將兩道算式寫成一道算式,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不能先算加法該怎么辦?讓學生感受到引入符號的必要性,進而想辦法“創(chuàng)造”符號,最后**符號,經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體會數(shù)學符號的簡潔性、**性,形成初步的符號意識。
第三環(huán)節(jié):總結歸納。
總結歸納主要是促進知識結構的形成、新知識模塊的建立、解題技能的優(yōu)化和思想方法的提高。因此在學生經歷了剛才的“創(chuàng)造”過程,已經初步明白小括號的作用,再通過幾個式題練習,明確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后,總結歸納出有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
第四環(huán)節(jié):鞏固運用。
做一做:通過算一算、說一說、比一比,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兩步計算式題的運算順序:有小括號的算式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沒有小括號的算式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進行計算。
練習十七第3題:通過一道實際問題,提高學生運用小括號的意識和能力。
小括號說課稿3
各位老師大家好!我今天說課的課題是《小括號》
我將從以下六方面進行說課。
一、 教材分析:
《小括號》是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章“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中第3節(jié)“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的例3。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不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編排的。教材由實際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從而引入小括號,體會小括號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口算,明確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 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并能用它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已具有認識和應用數(shù)字的經驗和知識基礎。但小學一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還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實物圖像或實踐操作。所以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只要學生知道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會按照正確的運算順序口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試題即可。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數(shù)學課程標準》20xx版和教材的編寫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認知基礎、心理特征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知道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2、讓學生經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shù)學表達和數(shù)學思考的方法。
3、讓學生感受引入新符號的必要性,體會數(shù)學符號的簡潔性、**性,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和一年級學生特點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教學難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五、教法與學法
《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用數(shù)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shù)感和符號感,發(fā)展抽象思維! 根據這一理念,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啟發(fā)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心理特征出發(fā),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學習方法掌握新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六、教學過程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xx版的課程設計思路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數(shù)學課程的設計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特點,又要充分考慮數(shù)學本身的特點,還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所以在本節(jié)課我預設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嘗試探究,確定解題思路→認知沖突,理解括號意義→鞏固練習,強化括號用法→總結提升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
1、教師利用多**課件展示教材第74頁例
3的情境圖:
讓學生了解情景(有10個五角星,先剪掉2個,再剪掉3個。)
2、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剛才的情景提出一個問題嗎?(學生匯報)
并能將條件與其他同學的問題完整的說一說? 課前預設學生答案:1、一共剪掉幾個星?
2:還剩幾個星?
。ㄔO計意圖:學生對運算順序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的學習,通過兩次剪五角星的直觀操作,為學習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驗。)
。ǘ﹪L試探究,確定解題思路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xx版中指出:“教學內容的素材應當在反映數(shù)學本質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以利于他們經歷從現(xiàn)實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學知識與方法的過程!备鶕@一理念,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獲得信息后,**:要求“還剩多少個星”,你打算怎樣列式呢?自己**思考,然
后將你列的算式寫在紙上,與同桌小組討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待學生討論交流后,**反饋,進行二次備課。
第一種思路:10-2-3=5(個),讓學生說清怎樣計算10-2-3=5.先算減去2 個后剩多少,再算又減去3 個后還剩多少。這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連減,讓學生說清楚它的運算順序,體會不含括號的算式,從左往右運算。為后面含括號的算式的運算做鋪墊。
第二種思路:2+3=5(個)10-5=5(個)先算一共剪掉幾個,再算還剩幾個。(找2-3人回答),在學生回答時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腦思考,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又將現(xiàn)實情境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結合情境先確定運算順序,為小括號的引入作好充分的準備。)
。ㄈ┱J知沖突,理解括號意義
如果將第二種思路分步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應該怎樣列式呢?先讓學生嘗試自己想、自己寫,教師巡視。然后提出問題10一2 + 3 這樣列式可以嗎?這樣列式能表示先計算2 + 3 嗎?為什么?所以,學生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 + 3 這里添上個符號,說明自己要表達的意思。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問題情境和已有的認知經驗,圍繞“10 一2 十3 能先算加法嗎?”進行討論,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
課前根據學生情況預設學生可能會有的解決方法:
( 1 )畫一條粗線表示先算2 + 3。
( 2 )畫一個方框表示先算2十3。
( 3 )畫一個圈兒表示先算2 + 3 。
( 4 )畫()表示先算2 + 3 ……
首先肯定學生的想法很好。但讓學生思考當他們面對這么多的符號,如果他們不說明,別人能看明白嗎?(從而引出小括號)所以應該找一個**的、簡潔的符號,來表示先算后面的2 + 3 。用“( )”這個符號來表示。板書算式并用黃粉筆加上小括號。
并讓學生跟教師一起來寫一寫。告訴學生這位新朋友的名字叫“小括號”。(板書課題:小括號)教師領讀、學生齊讀。通過“小括號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把2和3這對好朋友圍在一起。”的比喻,加深學生對小括號的理解。明白小括號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來。強調它改變了運算順序,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計算時要先算小括號里的2+3=5,再算括號外面的10-5=5(師畫運算順序,并指導讀法)。
提出問題:如果遇到加了小括號的算式,應該先算什么?(生答) 完善學生的答案,并給出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算括號里面的。)
板書: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全班齊讀: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擴展閱讀
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擴展1)
——《小括號》教學反思5篇
《小括號》教學反思1
學生原來已經有看到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經驗,所以例題的運算順序學生很清楚,通過預習自己也能解決。
關鍵是計算上的失誤較多,像150÷30=50,12+150=270了,認真計算的習慣要養(yǎng)成,看來口算也要加強練習。
本節(jié)課的重點還有解決實際問題,把多步計算列成綜合算式對于后進生是有點難度的,所以這里關鍵要學生弄清楚數(shù)量關系,題目要求什么,必須要用到什么條件,哪些是已知的,哪些是未知的,未知的要先求等等,每道題我總是先讓學生說說思路,再去解答,培養(yǎng)他們分析問題的方法很重要。
《小括號》教學反思2
小括號這一節(jié)課是數(shù)學一年級下冊的內容,本課的內容并不多,也不難,但實際上要上得精彩并不容易。我這節(jié)課上得就有很多不足之處。
小括號是一個符號,它的作用是,被小括號包括的地方要先算,學生學得都挺好,但有個別學生雖然知道了小括號的作用,但在做練習的時候仍然會做錯。在深入了解后我才知道,原來是這些學生并不知道小括號里先算出來的得數(shù)有什么用,他們不知道這些得數(shù)要繼續(xù)用在第二步的運算中。我在課上并沒有預料到學生的這種情況,我應該針對這點提一下。
除了設計上的問題,其他教學技能方面也有一些不足。
第一,我在**時,**的針對性不強。一些學生并不明白我提的問題的意思。我得設計的時候更多得去考慮怎樣的語言才是適合學生的,怎樣的問法學生能夠馬上就理解的。
第二,課堂突發(fā)事件的處理。一個學生未帶課堂作業(yè)本,對于這個事件我雖然發(fā)現(xiàn)了,但并沒有及時地做適當?shù)奶幚怼?/p>
第三,一些學生的字不端正,我未做提醒。學生的課堂習慣、書寫習慣,尤其是聽和說的習慣非常的重要,每天都要進行訓練,不能放松。
第四,我上課的親和力還不夠,肢體語言也不夠親和。
《小括號》教學反思3
《不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 這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不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學習過兩部混合運算的基礎上安排的,學生已經學會了用“先乘除再加減”的順序進行計算,教學的重點應是引導學生把已有的知識進行遷移,知道在含有乘除法和加、減法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
例題呈現(xiàn)的仍然是簡單的購物場景,鼓勵學生為解決實際問題列出不同的綜合算式,引導學生聯(lián)系實際問題的數(shù)量關系思考和理解其運算順序,并**的進行計算。“試一試”讓學生解答含有乘除法和加法的混合運算。在此基礎上,引導總結出含有乘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將運算與應用割裂**,既讓學生了解了運算順序規(guī)定的合理性,又讓學生學會了通過列綜合算式來解決實際問題。隨后的練習先安排一些基本的練習,幫助學生鞏固乘除法和加、減法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通過一些有針對性的比較和改錯練習,幫助學生整合已學過的混合運算的各種情況,提高運算技能;最后讓學生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幾點反思:
1、數(shù)學教學一定要充分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就能獲取的知識教師完全可以放心、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實現(xiàn)知識的遷移。有了前面兩步混合運算的知識的基礎,學生可以順利的進行知識的遷移,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自覺地把計算與應用聯(lián)系起來,進一步加深先算乘除法的印象就可以了。
2、雖然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們都知道了在算式中有乘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但在實際的操作中卻不盡如人意。做練習時,有學生知道運算順序但還是會計算出錯,因此,養(yǎng)成學生在算后進行復查的良好的習慣就很有必要了。
3、計算教學往往被視為教學內容枯燥乏味的。教師要通過改善混合運算的教學,設置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境,同時運用富有挑戰(zhàn)性和充滿激情的語言,使學生的學習具有“深度”又保持“溫度”。
《小括號》教學反思4
問題解決是80年代以來國際數(shù)學教學的三大趨勢之一。***教課文**早在八十年代初就提出:“數(shù)學問題解決應作為學校數(shù)學教育的中心!币粋良好的問題解決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探究、發(fā)現(xiàn)、實現(xiàn)“再創(chuàng)造”數(shù)學的過程。在教學“小括號”時,我通過引導學生解決現(xiàn)實生活中的數(shù)學問題,讓學生經歷數(shù)學符號——小括號“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體會使用小括號的實際意義和合理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摘錄“小括號”教學片斷:
(角色扮演,一學生扮演售貨員,另一學生扮演顧客)
售貨員:你好,歡迎光臨“佳佳書店”,請問你要買什么書?
顧客:買一本《學生詞典》和一本《少兒畫冊》。
售貨員:一本《學生詞典》28元,一本《少兒畫冊》17元,他付50元,應該找他多少元?
教師:小朋友們,你們能不能用數(shù)學知識幫售貨員解決這個問題?
學生1:我先算用去多少元?算式是28+17=45(元),再用50-45=5(元),所以應找回5元錢。
教師:能不能把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
。▽W生1板演:50-28+17)
=50-45
=5(元)
學生2:我有問題,算式里有加有減,應該按從左到右的順序計算,先算減法再算加法,你為什么先算加法?
學生1:因為我要先算用去的錢,算式是28+17,再用50元減去用去的錢。
教師:從算式里你們看得出是先算28+17嗎?我們怎樣解決這個問題呢?
學生:可以在算式里加符號。
教師:你可以用什么符號來標明先算28+17?
。▽W生自主練習,組內交流)
教師:誰來說一說你是怎樣解決這個問題的。
學生1:我在28+17下面畫一橫線。
學生2:我在28+17下面畫一波浪線。
學生3:我用圓圈把28+17圈起來。
學生4:我用小括號把28+17括起來。
學生5:我在加法下面畫一小人,算式50-28+17象一輛汽車,加法正好停在小人前面,小人先進加法里,再進減法里。
學生6:我在加法下面畫一扇門,加法象小孩,減法象大人,大人讓小孩先出門。
學生7:我在加法下面畫一只兔子,減法下面畫一只烏龜,兔子比烏龜跑得快,所以我先算加法再算減法。
教師:小朋友們的想法都很有創(chuàng)意,在實際的計算時我們用哪個符號呢?
學生:老師,我知道,實際計算時我們使用的是小括號,書上都是這樣寫的。
教師:你說得對,在實際計算時我們總不能你畫橫線,我畫圈,你畫兔子,我畫門,我們規(guī)定了一個**的符號——小括號,我們一起來學習使用小括號。
反思:
在進行“小括號”的教學時,我設計具有濃厚生活氣息、貼近學生認知水*的問題情景——買圖書,學生用數(shù)學知識解決找錢的問題時,引發(fā)了矛盾沖突:50-17+28必須先算17+28,可是怎么才能看出先算17+28?這時我打破傳統(tǒng)的數(shù)學教學,沒有馬上出示小括號來解決問題,而是讓學生自主探究,創(chuàng)造一個符號來表明先算17+28。啟迪了學生的思維、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新的火花,學生們結合自己內心的感受與體驗設計出各種符號來解決問題,有橫線、波浪線、圓圈、小括號、小人、兔子、門等等,顯示出自我才能,體現(xiàn)自我個性。教師對學生創(chuàng)造的符號給與充分的尊重,同時關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利用差異資源,讓學生引出了小括號,把握了小括號出現(xiàn)的時機,突出了小括號的作用,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發(fā)展”。把“白開水”釀成香醇的“茅臺酒”。
《小括號》教學反思5
老子說:“大智若愚,大巧若拙!苯處熑裟芙洺!把b裝糊涂”、故意“犯傻”,往往能將思考、探究和表達的機會更多地留給學生,激活數(shù)學課堂。近日我在教學“解決兩步計算的問題——認識小括號”時,就運用了“裝糊涂”的策略,收到了不錯的效果。
我讓學生嘗試將例2第二種解法的分步算式8+22=30、54—30=24列成綜合算式,果然發(fā)現(xiàn)一些錯誤答案,有的寫成8+22—54=24,有的寫成54—8+22=24。我請兩名**板演出來,沒有馬上作評價,而是笑著問學生:你們對這兩個算式有什么看法?學生一下就看出了第一個算式的問題:30是同學們兩次買走面包的個數(shù),而54是面包的總個數(shù),30—54不夠減!我表揚同學們思路清晰、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接著便開始裝糊涂,指著第二個算式說:“這個應該對了吧!”教室里熱鬧起來,學生自覺展開討論,終于有學生***大膽地發(fā)表意見:“這個算式也不對,因為54—8+22的結果應該是68,怎么會等于24呢?!”我抓住時機進行引導:“是啊,看來問題就出在運算順序上!怎么辦呢?”
汪東全的小手高高舉起來了,他自信地說:“可以在8+22下面畫一條橫線,表示這一步先算!”可不,這是他一貫的思考方式,每次做混合運算時他都十分細心地在先算的步驟下面打上橫線,并輕輕地寫上得數(shù),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
看來今天他的方法發(fā)揮作用了,能不高興嗎?經他這么一啟發(fā),班上有許多同學也坐不住了,紛紛喊道:“老師,我還有更好的方法!可以用小括號!”我又一次裝起了糊涂:“你們說的小括號是什么符號呀,它有什么作用呢?誰來當小老師給大家講清楚?”幾個已經會了的孩子七嘴八舌地把小括號的作用講得頭頭是道,我站在一邊,似乎成了一個“閑人”;可是我發(fā)現(xiàn),同學們都聽得格外認真,生怕漏掉了再次挑毛病和第一個發(fā)現(xiàn)問題的機會。
我見大多數(shù)學生都聽懂了,突然靈機一動,第三次裝起糊涂來:“咱們班的聰明人可真多呀。既然小括號這么重要,那我們把第一種解法的綜合算式也添上小括號吧,這樣應該更‘保險’了吧!”我邊說邊在黑板上寫下“54—(22—8)=24”。教室里再次炸開了鍋,同學們笑著嚷開了:“老師,不對不對,這個算式也不等于24!”“這種方法不能添小括號!”“加了小括號反而錯了,意思不對!”……聽著同學們急切的語氣,我知道,孩子們還有話要說。于是我再次順理成章地“退居幕后”,心甘情愿地把“舞臺”讓給了學生,讓他們繼續(xù)展示自己的思想,去講清楚算理……相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一定懂得了小括號不是什么地方都能加的道理。
三次裝糊涂,收獲了三次精彩;老師愈糊涂,學生越智慧。看來,數(shù)學課堂真是“難得糊涂”呀!
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擴展2)
——《認識小括號》的教學反思3篇
《認識小括號》的教學反思1
我是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的,一是檢查復習:利用口算以前學過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兩步式題,全員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它們的運算順序,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又以問題“有沒有別的運算順序?”導入新知;第二個層次是講授新知:這部分教學又分成四部分,先是看圖說圖意,初步感受畫面的信息,學會從情境圖中挖掘信息,然后是根據條件提出問題,讓學生們提出問題,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篩選出“還剩幾個五角星?”
這個問題;接下來,讓學生土條件和問題,找到解決的兩種不同策略,最后圍繞“10-2+3能先算加法嗎?”進行討論,是學生善生認知沖突,從而感受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并且明確一個算式含有小括號,表示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第三個層次是利用各種形式的練習考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先是說一說算一算,通過讓學生說運算順序進一步理解小括號的作用,從而掌握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是對比練習,讓學生體會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感受小括號的使用要適時、適當。為了避免單純計算帶來的枯燥,我設計了給小樹苗治病、火眼金睛、幫小動物找車廂、找朋友等練習,還有就是用小括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但整堂課下來,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不足之處:
1.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其實內容相對簡單,但我在教學中講授這部分知識用的時間有點長,以致后面涉及到與生活有關的練習未能順利進行。
2.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的口算速度較慢,特別是在計算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時,這與我*時的訓練不夠有關。還有些學生看題不清楚,加號看成減號,減號看成了加號,出現(xiàn)了計算錯誤。
3. 學生做出回答后,我不能及時予以適當?shù)?評價,以致學生練習熱情不高,學習氣氛有點沉悶。
4.練習題的層次性不太強,練習題前后過渡不太自然。
5.在練習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讓學生口答的方式,留給學生筆算的機會很少,可能會導致學生眼高手低的后果。
今后,改進措施:
1.加強備課環(huán)節(jié)。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多向同組教師請教,正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使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合理。
2.課上認真關注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教案,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講易懂。
3.更多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4.把握好教學時間,練習題選擇要盡心篩選,真正做到精講精練。
《認識小括號》的教學反思2
我是分三個層次進行教學的,一是檢查復習:利用口算以前學過的連加連減、加減混合兩步式題,全員參與,讓每個學生都說一說它們的運算順序,體現(xiàn)了面向全體,又以問題“有沒有別的運算順序?”導入新知;第二個層次是講授新知:這部分教學又分成四部分,先是看圖說圖意,初步感受畫面的信息,學會從情境圖中挖掘信息,然后是根據條件提出問題,讓學生們提出問題,在學生提出的問題中,篩選出“還剩幾個五角星?”
這個問題;接下來,讓學生土條件和問題,找到解決的兩種不同策略,最后圍繞“10-2+3能先算加法嗎?”進行討論,是學生善生認知沖突,從而感受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并且明確一個算式含有小括號,表示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第三個層次是利用各種形式的練習考查學生們的學習效果,先是說一說算一算,通過讓學生說運算順序進一步理解小括號的作用,從而掌握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再是對比練習,讓學生體會引入小括號的必要性,同時讓學生感受小括號的使用要適時、適當。為了避免單純計算帶來的枯燥,我設計了給小樹苗治病、火眼金睛、幫小動物找車廂、找朋友等練習,還有就是用小括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但整堂課下來,我發(fā)現(xiàn)有很多不足之處:
1. 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其實內容相對簡單,但我在教學中講授這部分知識用的時間有點長,以致后面涉及到與生活有關的練習未能順利進行。
2. 從學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學生的口算速度較慢,特別是在計算100以內數(shù)的加減法時,這與我*時的訓練不夠有關。還有些學生看題不清楚,加號看成減號,減號看成了加號,出現(xiàn)了計算錯誤。
3. 學生做出回答后,我不能及時予以適當?shù)脑u價,以致學生練習熱情不高,學習氣氛有點沉悶。
4.練習題的層次性不太強,練習題前后過渡不太自然。
5.在練習中大部分采用的是讓學生口答的方式,留給學生筆算的機會很少,可能會導致學生眼高手低的后果。
今后,改進措施:
1.加強備課環(huán)節(jié)。認真研讀教材教參,多向同組教師請教,正確把握知識的重難點。使教學環(huán)節(jié)更加合理。
2.課上認真關注學生的反應,隨時調整教案,使其更加適應學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精講易懂。
3.更多地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給學生更大的發(fā)展空間。
4.把握好教學時間,練習題選擇要盡心篩選,真正做到精講精練。
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擴展3)
——一年級數(shù)學《小括號》說課稿3篇
一年級數(shù)學《小括號》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小括號》是小學數(shù)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六章“100以內的加法與減法”中第3節(jié)“兩位數(shù)減一位數(shù)、整十數(shù)”的例3。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是在學生已經學習了不含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基礎上編排的。教材由實際問題情境引入,讓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思路;然后用算式表示自己的思考過程,從而引入小括號,體會小括號的必要性。在此基礎上,再學習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口算,明確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并能用它解決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已具有認識和應用數(shù)字的經驗和知識基礎。但小學一年級學生正處于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他們的思維還要借助于形象直觀的實物圖像或實踐操作。所以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只要學生知道有小括號的先算括號里面的,會按照正確的運算順序口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試題即可。
三、教學目標
根據《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和教材的編寫特點及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認知基礎、心理特征我設計了如下的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知道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里面的,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兩步加、減混合運算。
2、讓學生經歷“創(chuàng)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shù)學表達和數(shù)學思考的方法。
3、讓學生感受引入新符號的必要性,體會數(shù)學符號的簡潔性、**性,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
四、教學重難點
根據我設計的教學目標和一年級學生特點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教學難點: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五、教法與學法
《標準》在總體目標中提出要使學生“經歷用數(shù)學符號和圖形描述現(xiàn)實世界的過程,建立數(shù)感和符號感,發(fā)展抽象思維!备鶕@一理念,這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啟發(fā)談話法、講授法、練習法等方法來引導學生去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從學生的認知基礎、心理特征出發(fā),通過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合作學習學習方法掌握新知。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六、教學過程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的課程設計思路中指出:“義務教育階段數(shù)學課程的設計要求教師要充分考慮本階段學生數(shù)學學習的特點,又要充分考慮數(shù)學本身的特點,還要重視學生已有的經驗。所以在本節(jié)課我預設了五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嘗試探究,確定解題思路→認知沖突,理解括號意義→鞏固練習,強化括號用法→總結提升
。ㄒ唬﹦(chuàng)設情境,提供研究素材
1、教師利用多**課件展示教材第74頁例3的情境圖:
讓學生了解情景(有10個五角星,先剪掉2個,再剪掉3個。)
2、提出問題:讓學生根據剛才的情景提出一個問題嗎?(學生匯報)
并能將條件與其他同學的問題完整的說一說?課前預設學生答案:
1、一共剪掉幾個星?
2:還剩幾個星?
(設計意圖:學生對運算順序的認識和理解離不開情境的支撐。由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新課的學習,通過兩次剪五角星的直觀操作,為學習新知提供研究的素材,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驗。)
。ǘ﹪L試探究,確定解題思路
《數(shù)學課程標準》2011版中指出:“教學內容的素材應當在反映數(shù)學本質的前提下盡可能地貼近學生的現(xiàn)實,以利于他們經歷從現(xiàn)實情境中抽象出數(shù)學知識與方法的過程。”根據這一理念,讓學生通過觀察情境圖獲得信息后,**:要求“還剩多少個星”,你打算怎樣列式呢?自己**思考,然
后將你列的算式寫在紙上,與同桌小組討論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待學生討論交流后,**反饋,進行二次備課。
第一種思路:10—2—3=5(個),讓學生說清怎樣計算10—2—3=5。先算減去2個后剩多少,再算又減去3個后還剩多少。這是學生已經學習過的連減,讓學生說清楚它的運算順序,體會不含括號的算式,從左往右運算。為后面含括號的算式的運算做鋪墊。
第二種思路:2+3=5(個)10—5=5(個)先算一共剪掉幾個,再算還剩幾個。(找2—3人回答),在學生回答時要幫助學生理清思路。
。ㄔO計意圖: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動腦思考,既有利于加深學生對問題的理解,又將現(xiàn)實情境問題轉化為數(shù)學問題,使學生學會分析問題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根據解決問題的思路,使學生結合情境先確定運算順序,為小括號的引入作好充分的準備。)
。ㄈ┱J知沖突,理解括號意義
如果將第二種思路分步的兩個算式合成一個算式應該怎樣列式呢?先讓學生嘗試自己想、自己寫,教師巡視。然后提出問題10一2+3這樣列式可以嗎?這樣列式能表示先計算2+3嗎?為什么?所以,學生要想先算加法,就要在2+3這里添上個符號,說明自己要表達的意思。
。ㄔO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問題情境和已有的認知經驗,圍繞“10一2十3能先算加法嗎?”進行討論,使學生產生認知沖突,從而感受引入新的符號的必要性。)
課前根據學生情況預設學生可能會有的解決方法:
。1)畫一條粗線表示先算2+3。
(2)畫一個方框表示先算2十3。
。3)畫一個圈兒表示先算2+3。
。4)畫()表示先算2+3……
首先肯定學生的想法很好。但讓學生思考當他們面對這么多的符號,如果他們不說明,別人能看明白嗎?(從而引出小括號)所以應該找一個**的、簡潔的符號,來表示先算后面的2+3。用“()”這個符號來表示。板書算式并用黃粉筆加上小括號。
并讓學生跟教師一起來寫一寫。告訴學生這位新朋友的名字叫“小括號”。(板書課題:小括號)教師領讀、學生齊讀。通過“小括號就像我們的左手和右手,把2和3這對好朋友圍在一起!钡谋扔,加深學生對小括號的理解。明白小括號就是把先算的部分括起來。強調它改變了運算順序,理解小括號的意義。計算時要先算小括號里的2+3=5,再算括號外面的10—5=5(師畫運算順序,并指導讀法)。
提出問題:如果遇到加了小括號的算式,應該先算什么?(生答)完善學生的答案,并給出小括號的運算順序(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算括號里面的。)
板書: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全班齊讀:一個算式里有括號,要先算括號里面的。
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擴展4)
——去括號教學反思3篇
去括號教學反思1
去括號法則是第二章整式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它又是解方程的必要步驟,可見這節(jié)課的重要性。在這節(jié)課的準備上,我依舊選擇學生身邊的事例作為教學出發(fā),探索去括號前后符號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的探索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使學生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去括號法則的探索是從學生過去熟悉的運算律入手歸納出來的。運用法則去括號時,開始學生確實容易搞混亂,因為剛探索出來的東西畢竟是新生事物,學生的認知水*不可能馬上接受,所以必須經過練習,根據實踐,經過練習學生還是能牢固掌握法則的。
以下是對整式加減——去括號法則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
一、本節(jié)課亮點。
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引入中,我設置了一個學生身邊的事例。如:小明原來有a元錢,媽媽給他b元,爸爸給他c元,他現(xiàn)在有多少錢了?學生看見這些問題和自己息息相關,學起來就更有興趣了。
二、存在的問題。
課堂內容沒能很好掌握。雖然課堂上同學們總結錯誤點總結的不錯,但學生對去括號法則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練習少了,課后作業(yè)中的問題也就出來了;所以總的說來,這課堂效率不高,沒有完成基本的課堂任務;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還是少了練習的機會,看來對求解的題目,課堂上需要更多的練習,從題目中去反饋會顯得更加適合。
三、改進及補救的措施。
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于表面的現(xiàn)象,首先是在學生總結完后,讓他們自己認真體會。本節(jié)課沒完成的任務,希望能在下面的時間里盡快進行補充,讓學生能及時對知識進行掌握。
去括號教學反思2
去括號法則是第二章整式的重點和難點,同時它又是解方程的必要步驟,可見這節(jié)課的重要性。在這節(jié)課的準備上,我依舊選擇學生身邊的事例作為教學出發(fā),探索去括號前后符號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這些規(guī)律的探索培養(yǎng)了學生歸納、概括的能力,使學生建立初步的符號感。去括號法則的探索是從學生過去熟悉的運算律入手歸納出來的。運用法則去括號時,開始學生確實容易搞混亂,因為剛探索出來的東西畢竟是新生事物,學生的認知水*不可能馬上接受,所以必須經過練習,根據實踐,經過練習學生還是能牢固掌握法則的。
以下是對整式加減——去括號法則這節(jié)課的教學反思:
一、本節(jié)課亮點。
充分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引入中,我設置了一個學生身邊的'事例。如:小明原來有a元錢,媽媽給他b元,爸爸給他c元,他現(xiàn)在有多少錢了?學生看見這些問題和自己息息相關,學起來就更有興趣了。
二、存在的問題。
課堂內容沒能很好掌握。雖然課堂上同學們總結錯誤點總結的不錯,但學生對去括號法則的掌握仍浮于表面,練習少了,課后作業(yè)中的問題也就出來了;所以總的說來,這課堂效率不高,沒有完成基本的課堂任務;學生一節(jié)課下來還是少了練習的機會,看來對求解的題目,課堂上需要更多的練習,從題目中去反饋會顯得更加適合。
三、改進及補救的措施。
針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浮于表面的現(xiàn)象,首先是在學生總結完后,讓他們自己認真體會。本節(jié)課沒完成的任務,希望能在下面的時間里盡快進行補充,讓學生能及時對知識進行掌握。
去括號教學反思3
一、教材處理
在閱讀教材時我就發(fā)現(xiàn)這一章的重點是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列方程解應用題,在解方程中,每一節(jié)都是后面的鋪墊,所以在本節(jié)中,先練習了兩道題,然后在此題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加大難度,使學生產生興趣,積極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去探索的解決問題,在安排教學內容時,由淺入深,提出問題,進而小組合作解決問題,為進行新課先做了一些簡單的鋪墊,然后找出類似的題目讓學生練習。
二、教法學法
對于這節(jié)課的學習,我打破了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練的教學模式,而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人教師進行適當引導、點拔、啟迪。在學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過程中弄清數(shù)列中數(shù)的關系。使學生深切感受到數(shù)學的奧妙所在,從而激發(fā)他們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品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也激發(fā)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三、不足之處和注意事項
1、課堂上留給學生的練習時間不夠,他們在合作探究中遇到的困難會很多,可是由于在課堂上需要面對的是大多數(shù)學生,他們的基礎往往參差不齊,在加上課堂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以后要想辦法盡快解決。
2、由于燈光的原因,幻燈片稍有不夠清晰,以后會盡量使得幻燈片清晰,明了。
3、在學生回答的很好的時候,沒有給予適當?shù)谋頁P,這一點以后會認真注意。適當?shù)谋頁P會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以及學習的興趣。
本節(jié)課突出學生的參與意識。教師首先和學生一起回答兩個解方程的題,然后對比拿出一個新方程和剛才解過的方程,讓學生去探索,合作交流,通過小組討論得出兩者之間的區(qū)別,以引發(fā)他們想解決問題的興趣和積極性,在各環(huán)節(jié)的安排上都設計成一個個的問題,使學生能圍繞問題展開思考、討論,進行學習。在活動安排以及問題上,盡量安排學生自己思考,自己來講解,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
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擴展5)
——《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說課稿3篇
《含有括號的混合運算》說課稿1
一、教材分析
《含有括號的四則混合運算》人教版小學數(shù)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內容,是在學生已學過的混合運算及其運算順序,初步認識小括號的作用的基礎上,認識中括號,對整數(shù)四則混合運算進行概括總結。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掌握含有兩級運算(含有小括號、中括號)的運算順序,并能正確計算。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問題意識、探索精神、協(xié)作交流意識。培養(yǎng)學生**思考和從不同的角度考慮問題的習慣。
三、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理解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難點:掌握含有括號的四則運算的順序。
四、教學法分析
從學生的思維實際出發(fā),激發(fā)探索知識的愿望。教學要越貼近學生的實際,在引導學生感受算理與算法的過程中,放手讓學生嘗試,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新知識的形成過程中,并適時調動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方法。 堅持面向全體,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每個學生都有所得,都有機會體會到成功的喜悅
五、教學流程
(一)創(chuàng)設情景,激趣導入
同學們還記得“冰雪天地游樂場”嗎?前兩天我們曾去過滑冰區(qū),也到過滑雪區(qū),在那里探索過不少的數(shù)學問題。今天咱們到冰雕區(qū)走一走,一起去研究一下冰雕區(qū)里的數(shù)學問題好嗎?(出示冰雕區(qū)的場景)
你從圖中了解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這里給出的信息是:冰雕區(qū)上午有游客180位,下午有270位,每30位游客需要一名保潔員。)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數(shù)學問題?學生****題。
(二) 自主探究,解決問題
通過怎樣解決“下午要比上午多幾名保潔員?”這個問題呢?同學們能不能通過算式把自己解決問題的過程表示出來呢?放手讓學生**思考寫出算式。這時候教師通過巡視找出不同的解決方法,請學生上來板書算式,然后請板書的學生說說自己的思考過程,請學生具體解釋一下270-180為什么要用括號?小結:括號是用來改變運算順序的。
1、出示例4 96÷12+4×2小組內討論,說運算順序,學生匯報運算順序,教師小結,學生**計算。
2、在題目基礎上加上小括號 96÷(12+4)×2教師說明根據剛才得出的結論先算小括號中的 學生嘗試計算。
3、引入中括號96÷【(12+4)×2】 這個算式既有小括號又有中括號,猜一猜該怎樣計算?學生思考后發(fā)表意見,最后教師總結方法。
。ㄈ㈧柟叹毩、反饋提升
1、完成相應做一做,小組互出題目練習。
2、錯例分析,提高解題的能力
。ㄋ模、全課總結、自我評價
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擴展6)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篇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后反思:
本節(jié)課是計算課,如何在*凡的計算中體現(xiàn)教師的新意,發(fā)展學生的能力,是設計中的一個重點。
在開始的例題中,我為學生提供了交流展示的*臺,通過討論、互動、板演、充分暴露學生的思維,在合作交流中探索出先乘除后加減的規(guī)律,在匯報交流中教師十分尊重學生的思維方法,并學會賞識他人,完善自己,不斷獲得積極的數(shù)學學習的情感和體驗。
要掌握計算的算理并不難,可是真正讓學生明白其中的算理卻是難事。因此從情境中提煉數(shù)學知識并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解決,從而得出算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這樣的教學自然、貼切、學生樂于接受,學習的效果也比學生死記硬背強多了。本節(jié)課教得輕松,但從作業(yè)反饋來看,不是很理想。有的學生竟然連65+120也不會做了。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一、考慮學生已有知識,合理安排復習內容
在學習《不含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之前,學生已有加減混合、乘除混合、乘加、乘減、除加、除減的學習經歷,加減混合是在一年級上學期學習的,只需要學生把第一次運算的結果記在心中,再完成第二次運算,寫出結果;乘除混合是在二年級上學期學習的,學習過程與加減混合相似,直至四上,學生才正式學習用遞等式完成兩步混合運算的計算。為了讓學生順利地掌握本課的學習內容,我在復習環(huán)節(jié)設計了10道兩步式題(4題含有同一級運算,4題含有乘(除)和加(減)、2題含有括號的兩步式題),試教中發(fā)現(xiàn)安排含有括號的兩步式題對新課中學生列綜合算式可能有一定的干擾(好多學生列出的綜合算式中前后兩個乘法都加了括號,當然出現(xiàn)這樣的算式也很好),因此在后來的課堂中刪除了這兩題,并且也調整了上面8題的出現(xiàn)順序。離學生思維最近的是乘(除)和加(減)的混合運算,因此先出示了4題乘(除)和加(減)混合的,而后出示含有同一級運算的, “試一試”的教學用到這部分內容,這樣的出現(xiàn)順序與教材的編排相吻合。更多小學數(shù)學教學反思
二、注重“算”與“用”的結合
新教材沒有單獨編排應用題,除了有側重地安排“解決問題的策略”外,大部分解決問題的教學都結合在其他內容的學習中進行,因此,在計算教學中要注重“算”與“用”的結合,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算理。本課的練習中,我安排了兩個解決問題,即“想想做做”的第4、5題。第4題與例題較相似,求兩商之差,一是鞏固所學的列綜合算式,按正確的運算順序計算,二是訓練學生從問題想起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引導學生理解“人均居住面積”后,就可以讓學生自己列式計算,但是我又讓學生說說數(shù)量關系,顯得過于羅嗦,限制了學生的自主學習,以致第5題未能解決。我們*時計算的教學和練習,倘若能結合實際情境,學生就能真正理解先算什么,再算什么的道理,這樣就能把計算教學和解決問題的教學緊密結合起來,使“算”和“用”**交融。
三、正確對待和合理利用課堂生成
課堂是個充滿未知的場所,每一刻都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驚喜或尷尬。在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后,要求學生能列綜合算式的盡量列綜合算式計算,課堂中出現(xiàn)了這樣三種算式:12×3+15×4,(12×3)+(15×4),(12+15)×4-12。前兩種都在我的預設中,第三種在兩次試教中都未曾見過,我默默地告訴自己要冷靜,處理不當,會出現(xiàn)科學性的錯誤。我觀察學生的反應,一臉茫然,看來把這個問題拋給當事人,是再合適不過的了。請韓黎說明自己的想法,先算一副象棋和一副圍棋的總價,乘4是都看做買4副,然后在總的價錢中減去一副象棋的價錢就是李老師一共要付的錢,多好的想法啊,這個算式就有了存在的理由,也讓我臨時調整了課堂總結,本打算到 “想想做做”第3題直接說說運算順序就下課的,但覺得何不妨用這個算式開啟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呢,于是便有了:課后請大家預習下一課的內容,完成韓黎的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既尊重了學生,又順利地過渡到后續(xù)的學習。
至于(12×3)+(15×4),我采用了迂回的戰(zhàn)術,允許學生有這樣的想法,順勢讓學生說說是怎樣算的,聯(lián)系實際情境學生想到先算括號中的,再把兩部分價錢相加,何況計算的結果和分步算式一致,有括號的綜合算式暫告段落,回到12×3+15×4,在此觀察算式,揭示課題,探究運算順序,算出結果,沿著我既定的方案進行,再折回,兩式比較,沒有括號的算式中先算了乘法,有括號的算式中也是先算了乘法,那括號就可以不用了,也說明了數(shù)學的簡潔性。
當然在本節(jié)課中,還存在著很多不足,如對學生的評價比較單一,未能營造出應有的課堂氛圍,教學中幾個的細節(jié)處理還不夠細膩,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我會不斷地摸索、嘗試。
不含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今天開始教學三步混合運算,在設計中重點引導學生理解運算順序,還特意設計了:12×3+15×4=36+15×4=51×4=204元的錯例分析,然而在課堂上,卻沒有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反而在如何解決例題時出現(xiàn)了兩種不同的方法:方法一:12×3+15×4;方法二:(12+15)×(3+4)。為了明確學生對數(shù)量關系的理解,就重新調整了教學環(huán)節(jié),重點引導學生對兩種解題方法進行辨析。
第一步:了解學生對兩種算法的態(tài)度,通過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贊同第一種解法,有部分學生不置可否,還有3個同學堅持第二種方法也是正確的。
第二步:分析每一步計算的意義。第一種方法很快就被全體學生認可。第二種方法還是有不少學生表示困惑。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就借助了簡圖幫助學生理解。(△+○)表示一副象棋和一副圍棋的價錢,(△+○)×(3+4)=(△+○)×7,這時表示的是什么?學生經過思考得出這樣計算得到的結果表示7副象棋和7副圍棋的總價,和題意不相符,所以是錯誤的。
經過這樣的調整,學生基本對這個數(shù)量關系有了比較明確的認識。在后面的`教學中,又發(fā)現(xiàn)學生對實際問題中的數(shù)量關系不是很清楚,所以在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上又花了不少的時間,例如人均居住面積等。
所以這節(jié)到底突出了什么重點似乎很難說了,似乎數(shù)量關系的分析倒成了重點了。計算課中計算能力的培養(yǎng)與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yǎng)有時真的很難調整好,困惑之中。
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擴展7)
——抱抱說課稿 (菁選3篇)
抱抱說課稿1
一、說教材:
(一)教材分析:愛是一個永恒不變的話題,是世間最美好的事物之一。我們要訴說愛、感受愛、表達愛。《抱抱》這本書就是這樣通過各種動物間不同的抱抱來表達愛的繪本。其實在眾多的繪本中,很容易發(fā)現(xiàn)這本《抱抱》,它的封面是猩猩媽媽緊緊地抱著自己的孩子小猩猩,閉著眼睛,很陶醉,而小猩猩卻睜著眼睛,悄悄地看著外面。這本書畫面主體很突出,主要人物形象大,線條清晰,很引人注目。繪本開本也很大,適合集體閱讀。翻開書看后發(fā)現(xiàn),此書幾近無字書,書中只有“抱抱”、“媽媽”以及“寶寶”**的字樣。故事主要情節(jié)是小猩猩看見許多媽媽在和自己的寶寶抱抱時想自己的媽媽了,大家?guī)椭业搅藡寢。但是怎樣很好地把無字繪本介紹給孩子,喚起孩子的閱讀欲望以及讀懂它?此繪本中又蘊含著怎樣的教育信息和教育價值?這些是設計這節(jié)課重點考慮到的問題。于是根據中班孩子的心理和年齡的發(fā)展特點,及《綱要》中對幼兒園語言教育提出的要求。著力**適合中班孩子的語言教學活動,創(chuàng)造一個**、寬松的語言交往環(huán)境,從孩子的實際生活中去發(fā)現(xiàn)教育教學的資源,鼓勵、引導、**孩子積極參與活動,把教育內容有機地蘊含在活動過程中,通過作用于孩子的活動來激發(fā)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從中體驗語言交流的樂趣;并鼓勵孩子用清晰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受,發(fā)展語言表達能力。結合這些設計了本次語言活動《抱抱》。
。ǘ┗顒幽繕耍
根據中班幼兒語言發(fā)展的實際水*、年齡特點、興趣需要,確定本活動的目標為:
1、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初步感受并用語言較清楚地表達它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
2、借助音樂、動作、討論等**,進一步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親情、感謝、友誼等。
3、體驗和同伴共同閱讀,體驗閱讀繪本的快樂。
(三)活動重難點:
根據孩子的認知特點,活動中,我將“觀察畫面中動作和表情”作為重點,“理解作品中抱抱的不同含義”作為難點。
。ㄋ模┗顒訙蕚洌
我從下面兩部分做充分準備
1、前期幼兒經驗準備:
(1)《表情游戲》:讓幼兒在參與游戲中初步感受做各種表情時五官的變化。為幼兒學習利用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和表情的方法,感受并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情感做準備。
(2)《抱抱舞》:讓幼兒在舞蹈中感受與朋友抱抱帶來的快樂。
2、物質準備:PPT、音樂《愛我你就抱抱我》、繪本《抱抱》、墊子、教棒
二、說教法:
活動中,我運用以下教學法完成本次活動目標:
(一)游戲法:運用律動幫助幼兒在擁抱中放松心情,感受抱抱時的內心情感。
。ǘ┯^察法:通過觀察重點畫面的方法,為幼兒能用語言較清楚的表達動物們抱抱時的內心感受做準備。
。ㄈ┮龑д勗挿ǎ和ㄟ^**談話活動,引導孩子認真傾聽,大膽回答問題。
(四)行為體驗法:行為體驗式法教學不僅對孩子的感性認識有幫助,而且在發(fā)展孩子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方面有著獨特的作用;顒又,我將通過幫小猩猩呼喚媽**方式讓幼兒的心靈去感受、體驗小猩猩想媽**心理。
三、說學法:
活動中,我將為孩子創(chuàng)設寬松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活動,讓幼兒在跳跳、看看、說說、抱抱的過程中進行活動。
四、說活動過程:
為了更好地完成活動目標,我采用了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方法**活動。
。ㄒ唬╅_始部分:借助音樂律動、體驗擁抱
開場利用律動《愛我你就抱抱我》讓孩子在擁抱中放松心情,并在旋律中體驗抱抱產生親切感,為感受抱抱時的內心情感做鋪墊。
通過**問題“喜歡和誰抱抱?為什么?”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并**和鼓勵孩子能大膽的說出來。這為繪本閱讀的準備。這一環(huán)節(jié)是為落實活動目標第一條。
。ǘ⿲W習部分——學習觀察畫面,為繪本閱讀做準備。
1、《綱要》指出:“發(fā)展幼兒語言的關鍵是創(chuàng)設一個能使他們想說、敢說、喜歡說、有機會說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環(huán)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將剛才孩子們的真實體驗進行梳理回饋,直接導入動物的抱抱。設計導語:“孩子們,今天有幾個小動物也在開心地和它們的媽媽抱抱呢!讓我們看看它們是誰?它們是怎么樣抱的?”剛剛和同伴擁抱過的孩子們會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動物會是怎么樣抱抱?帶著這些好奇的疑問,我將先逐一出示從繪本中抽取三幅動物媽媽抱抱的重點畫面做成PPT(大象→長頸鹿→河馬),引導孩子學習通過觀察畫面中動物的動作、表情的方法來體驗擁抱帶來的感受。孩子的們的觀察表述詞匯是有限的,這時把三幅畫面集中,引導幼兒觀察出它們都是閉著眼睛,久久地抱在一起,閉著眼睛,很溫馨、陶醉。這樣的詞語的引入幫助幼兒更準確描繪擁抱的狀態(tài),給孩子一個提升,讓孩子們在動作中感受和理解。
2、出示小猩猩→認識小猩猩→觀察小猩猩的表情變化的過程:介紹主角:小猩猩,用它只有一歲,不太會說話的介紹,喚起幼兒幫助它的愿望,并結合觀察小猩猩的動作和表情來感受小猩猩內心的**,激發(fā)孩子迫切想去了解小猩猩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的情緒,幫它把故事中發(fā)生的事情說出來。引出故事《抱抱》。
。ㄈ┮隼L本,和幼兒共同閱讀
1、和孩子共同閱讀,鼓勵孩子把看到的說出來。孩子有了觀察以及把觀察到的說出來的經驗后,過渡到繪本的閱讀。并且把小猩猩的圖片黏貼在繪本上,讓這個小猩猩圖能從書上跳下來,到孩子身邊進行互動,引發(fā)幼兒更加積極地觀察畫面和主動表述的愿望。這些策略的綜合運用,從而幫助幼兒更關注作品。
繪本教學中集體閱讀策略有重點畫面的閱讀,孩子們和同伴邊閱讀邊議論,也有帶著問題閱讀的方式,這些**的運用,是為了讓孩子們有目的的讀,有思想的讀,讓孩子在充分的預期和感受后再讀,體會作品的精髓,體會作品中抱抱的.多重含義,落實活動目標第二條。
2、故事的**:
(1)小猩猩仰頭大聲呼喊的圖片:是為了讓孩子能掌握運用觀察動作、表情的方法,體會小猩猩著急、傷心、難過,想念媽**情緒。以鼓勵孩子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辦法幫小猩猩找媽媽,一起呼喚小猩猩媽**游戲讓孩子宣泄內心的情感。
(2)猩猩媽媽伸長胳膊,跨著大步的圖片:引導孩子更熟練的掌握通過觀察動作、表情的方法來了解猩猩媽**心理想法。
(3)小猩猩和媽媽緊緊擁抱的圖片:喚起孩子的生活經驗,去感受與自己媽媽擁抱時的內心感受。
(四)結束部分——大家抱抱,體驗愛的快樂。
1、《綱要》指出:“幼兒語言的發(fā)展與其情感、經驗、思維、社會交往能力等其它方面的發(fā)展密切相關。”因此,在結束時我積極鼓勵孩子主動與同伴、老師抱抱,共同體驗擁抱帶來的快樂。
2、尋找繪本《抱抱》:最后利用找書的游戲,激起孩子們要完整欣賞繪本故事的興趣。當孩子們得知《抱抱》的書一直藏在身邊,亟不可待地尋找,迫切地閱讀愿望,使我想到周兢老師說過:閱讀不僅僅是一個理解過程,更是一個審美和情感體驗的過程。孩子在今天的活動中無法自我完整的閱讀,有點遺憾。但在整節(jié)活動中,為營造了溫馨、溫柔、溫暖的情境,如孩子們坐在軟軟的墊子上上課,老師、孩子們的各種擁抱姿勢,音樂韻律的烘托,找到藏著的書后的喜悅,讓孩子們的心情一直在被關注著,被暖意包裹著。
繪本教學,讓孩子成為閱讀的主人,讓他們喜愛閱讀,愿意閱讀,會讀,是繪本教學的一項長期任務,我會繼續(xù)努力的。謝謝大家!
抱抱說課稿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本次活動我選用一個短小的童話故事,講述了小刺猬很想和別人抱一抱,但因為它長了一身尖尖的刺,所以沒有小動物愿意抱抱它的事。
2、活動目標:
活動目標是教育活動的起點和歸宿,對活動起著向導作用。在主題目標的向導作用下,我制定了以下活動目標:
。1)學說故事中刺猬說的話"XXX,請你抱抱我。"
(2)體驗擁抱的溫馨和與同伴友好親近的快樂。
3、活動重點、難點:
根據目標,活動重點我將定位于引導幼兒學說小刺猬的話"XXX,請你抱抱我。"難點我定位在啟發(fā)幼兒結合自己的生活經驗,想象與他人親近的動作,并用語言表達上。
4、活動準備:
。1)幻燈片;
。2)幼兒已會玩《朋友抱一抱》。
在運用幻燈片時,將*面的變成生動形象的情景,同時配以優(yōu)美的音樂,有聲有色,情景交融,從而營造了輕松自然的學習氛圍,喚起幼兒的有意注意,激發(fā)幼兒興趣,陶冶幼兒情操,充分調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
二、說教法:
新《綱要》指出:"教師應成為學習活動的**者、合作者、引導者。"活動中,我采用的教法有:
1、激趣游戲法:
在活動的一開始我就運用了游戲"抱一抱",引出了活動內容。通過師生之間的擁抱,拉近了我與孩子們的距離,使我成了他們活動中的一員。
2、情境教學法:
對于剛進入幼兒園小班的孩子來說***容易分散、有意記憶能力較弱。所以在基本部分我先結合幻燈片分段講述故事。在故事的**中,先直接講述小刺猬看見小花貓的事,接著我請小朋友猜猜"喜歡呷呷叫的小動物是誰?",再請他們說說"喜歡吃肉和骨頭的小動物是誰?"讓幼兒根據已有的生活經驗回答。在完整講述第二遍故事后,我請幼兒自己揭示小動物不愿意抱抱刺猬的原因。
3、互動法:讓每個人都互動起來,有師幼互動、幼兒之間的互動,讓他們體驗到了擁抱的溫馨和與同伴友好親近的快樂。
三、說學法
幼兒是學習的主體,要讓幼兒能主動積極的參與到活動中來,我根據教材內容和幼兒年齡特點,在學法指導時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創(chuàng)造適宜的條件讓幼兒的能力有所提高。我主要運用方法有:
1、觀察法:通過對刺猬特征的觀察,提高了幼兒對事物的分析能力、想象思維的發(fā)展。
2、體驗法:通過師幼之間、幼兒之間的游戲,讓幼兒體驗到擁抱的溫馨和與同伴友好親近的快樂。
以上是我的活動設計,在實施的過程中肯定有許多不足之處,還請各位老師多提寶貴的意見與建議。
抱抱說課稿3
一、設計思路
小班在入學時,有些孩子會常常會哭。這時,老師通常會把他們攬在懷里。但我們發(fā)現(xiàn),有的孩子會樂意讓老師抱抱,有的孩子則會拒絕。為了拉近老師與孩子之間、孩子與孩子之間的距離,幫助孩子盡快融入集體。我設計了這個活動
本次活動,結合小班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我主要以“抱抱”這條主線來展開引導,讓幼兒理解擁抱不同的對象時的不同的感覺。這也是我本次活動的重難點。
二、說目標
《幼兒教育指導綱要》社會領域中提出:社會學習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尤其是社會態(tài)度和社會情感的學習,往往不是教師直接“教”的結果。幼兒主要是通過在實際生活和活動中積累有關的經驗和體驗而學習的。教師要注意通過環(huán)境影響、感染幼兒。根絕這一特征以及小班的年齡特點。我從認知、情感兩方面提出本次教學目標:
1、理解擁抱不同對象時的不同感覺。(認知)
2、通過活動,體驗抱一抱帶來的愉悅感受。(情感)
三、說教學準備
為了更好地服務本次活動目標,完成活動內容,我做了一下準備工作。
物質準備:課件ppt、音樂《童年》、音樂《幸福拍手歌》
精神準備:幼兒事先有和同伴家人抱抱的經驗。
四、說教法
教育心理學認為:“學習者同時開放多種感知通道比只開放一種感知通道更準確有效的掌握學習對象”。根據幼兒的學習情況,本次活動,我主要運用了一下教學方法:
1、直觀演示法。通過展示爸爸、媽媽、好朋友、娃娃的形象,使孩子對擁抱不同對象有一個初步的感知。
2、 “抱抱”體驗法。通過和不同的對象抱一抱,初步感知和不同的對象抱抱的不同的感覺。
五、說活動過程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的教育是教師以多種形式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活動的教育過程。因此,我預設了一下環(huán)節(jié):1、初步感知“抱抱”;2、理解“抱抱”3、結束部分——師生共跳律動,這三大環(huán)節(jié)。其中在第二環(huán)節(jié)理解“抱抱”中,我設計了以下環(huán)節(jié)1、欣賞兒歌2、理解和不同對象擁抱的特殊感覺3、完整欣賞
下面我將詳細說明整個活動程序:
1、激發(fā)興趣,初步感知抱抱。本活動以幼兒園的一個小哥哥導入,出示不同的抱抱對象,讓孩子初步感知。
2、理解“抱抱”。首先我讓孩子配上音樂,完整欣賞兒歌。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調動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幫助幼兒更準確細致地理解擁抱不同對象的不同感覺。其次,我再對擁抱不同對象進行捉個分析,以動靜結合的方式,讓幼兒和不同的對象抱一抱,體驗感知抱抱的不同感覺及抱一抱帶來的愉快感受。最后,我讓孩子再次完整欣賞一遍兒歌,進而鞏固擁抱不同對象的不同感覺。
3、豐富情感。我以師生共跳《幸福拍手歌》的律動結尾,讓幼兒感知其實,我們喜歡一個人,除了抱抱,還可以握手、親親等告訴別人“我喜歡你”等進行引導,。每個幼兒都是不同的個體,對于那些內向、靦腆、不善表達的幼兒來說,從情感到行為的轉化需要一個過程,
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擴展8)
——牧歌說課稿 (菁選3篇)
牧歌說課稿1
教材分析:
《牧歌》選自六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神州大地(1)遼闊的草原,這一單元以學習蒙古族民歌為主,其他教學方式相互配合的綜合課。本單元主要是讓學生了解我國草原地區(qū)的****的音樂風格和風土人情。課本選了蒙古族、藏族、哈薩克族三個****的民歌和典型音樂介紹。
設計思路
本節(jié)課通過對《牧歌》的學唱及對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的欣賞,讓學生感受蒙古族民歌的風格特點。在教學設計思路上體現(xiàn)了“激趣.體驗、探究、升華”的教學方式。
激趣:初一的學生正處在好動時期,對新事物好奇但不能持久,單調的教唱與欣賞是不能夠提起學生的興趣。針對課本和學生的特點,我特別選擇了情景導入的方法來進行本課。
體驗:在歌曲的教學中,讓學生用聽唱法直接學唱歌曲,有利于學生感受、體驗、掌握蒙古族民歌的特點和風格。對于歌曲的處理,層層深入,讓學生在反復體驗中感受和理解。
探究:通過播放草原風貌,介紹蒙古族獨具特色的衣食住行,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讓學生在看、聽、想、議中去發(fā)現(xiàn)、探究影響草原民歌的因素,從而進一步了解內蒙民歌的風格特點,特別是“長調”的特點。
升華:通過看、聽、唱、對比等方法,使學生感受到蒙古族民歌的純美,通過學生的才藝展示以及了解“風吹草低見牛羊”這已不多見的現(xiàn)象,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熱愛家鄉(xiāng)、美化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目標:
1.學唱《牧歌》
2.通過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了解蒙古民歌的基本常識,認識馬頭琴音色。
3.通過對音樂作品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和熱愛家鄉(xiāng)的情感。
教學重點、難點
對民歌的學唱及**蒙民歌風格特征的把握。
教學過程:
一.激趣
1導入
播放蒙古那達慕大會視頻。
。ㄍㄟ^觀看視頻讓學生說出是哪個民族?激發(fā)學生興趣導入本課內容。)
師:那今天讓我們走進蒙古族一起去體驗一下那里的風土人情。ò鍟n題)
二.體驗
1學唱歌曲
a播放《牧歌》(帶問題聆聽)
**:從課本的譜例上找出描繪顏色的字詞及其景物。
回答:藍天 、白云、綠草、雪白的羊群
**:歌曲表現(xiàn)了什么樣的景色?
回答:表現(xiàn)了在藍天下,碧綠的草原上,人們愉快的放牧。
b再聽:再次播放《牧歌》聆聽
師:你認為旋律的節(jié)奏有什么特點?
生:第1、2小節(jié)與第5、6小節(jié)、9、l0小節(jié)在節(jié)奏上相同,即:X X │ XX
c聽唱:(第三次播放)
用“l(fā)a”隨音樂進行模唱。
請學生輕聲和著伴奏哼唱歌曲。
再唱:讓學生自主選擇分別采用:全班齊唱、小組唱、男女生接唱等形式熟悉鞏固歌曲。
唱譜:歌曲唱熟之后,請學生集體視唱歌譜。
(注:提示學生注意:歌唱時的呼吸、換氣、咬字吐字、長音的拍數(shù)、力度的把握、演唱的情緒等。)
三.探究
1欣賞無伴奏合唱《牧歌》
**:無伴奏合唱《牧歌》與原民歌的表演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回答:合唱沒有伴奏,有不同人聲組合,比單旋律原民歌表現(xiàn)力豐富
教師補充:……
蒙古族民歌大體分為長調和短調兩種旋律形態(tài)。長調民歌節(jié)奏**、舒緩,旋律悠長,有獨特的裝飾音。短調民歌節(jié)拍律動鮮明、結構句法清晰。前面欣賞的是長調歌曲。
再聽:播放無伴奏合唱《牧歌》。(進一步感受長調民歌)
接下來再欣賞一首短調歌曲《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感受長調歌曲和短調歌曲的不同之處。
2.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a介紹蒙古族樂器: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性的樂器,因琴頭上雕有馬頭裝飾,故稱馬頭琴。馬頭琴是拉弦樂器,音色柔和渾厚,獨具特色。演奏技術豐富,既可以為民歌、說唱音樂伴奏,也可以獨奏。
B播放音樂欣賞馬頭琴獨奏:《萬馬奔騰》
**:作品的情緒?節(jié)奏?旋律?
回答:情緒熱情,節(jié)奏緊湊,旋律動感、流暢。
師:請同學們結合所學的知識介紹蒙古族人民獨具特色的生活方式及蒙古人的性格
生:通過討論與相互補充得出初步的觀點。
3、探究結論
師、生:***獨特的地域特征,造就了勇敢、豪爽、粗獷熱愛藝術的蒙古族人民,造就了他們獨特的音樂形式……
才藝展示
播放蒙古舞蹈視頻
老師與同學跟隨音樂一起來表演蒙古舞蹈!
四、升華
1.升華
師:為什么昔日那種“風吹草低見牛羊”的美麗景色現(xiàn)如今在內蒙已不多見?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生:草原、草場沙化嚴重,導致生態(tài)環(huán)境惡化。目前,我們國家正在退耕還林還草,建設生態(tài)林,大力發(fā)展人工草場,推廣欄養(yǎng)和封沙育草等措施……
教學效果
在本課的`教學過程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完成比較好,特別是**學能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但有個別男同學在唱歌時,對歌曲的節(jié)奏速度掌握不準確。
教學反思
1、充分體現(xiàn)學科本位。音樂是聽覺及實踐的藝術形式,要讓學生在充分的聽和唱中感受作品本身的旋律特征,為了解蒙古族民歌的音樂特征作鋪墊;同時,在學生學會歌曲的基礎上再唱歌譜,降低了學習難度。
2.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在課堂教學中多次采用**、及時評價等方法及學生積極主動的才藝展示,多方位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3.采用對比法、情景再現(xiàn)法、聯(lián)系實際法、實踐法等多種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的熱情。
牧歌說課稿2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牧歌》選自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長調歌曲,《牧歌》全曲為D大調4/4拍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而幫助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二、說學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層了解音樂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反復聆聽、直觀演示,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事這一時期的學生正直變聲期,在教授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嗓子。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牧歌》的學習,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以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過聆聽、教唱的方式,提升學生演唱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以及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并完整的演唱歌曲;難點是學會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學唱歌曲、感受體驗——鞏固提高,為歌曲創(chuàng)編節(jié)奏——課堂小結,點題升華。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運用情景導入的方法。通過多**播放騰格爾的歌曲《天堂》所描繪的蒙古族的自然風光,順勢引入本課,同樣描寫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
初步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通過多**播放音頻,請學生初步聆聽音樂。邊聆聽,邊思考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學生通過仔細聆聽,互相討論后得出歌曲的情緒是優(yōu)美,抒情的。我會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
接著,我會簡單的介紹一下蒙古族長調,(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shù)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我會進行歌曲的范唱。在唱之前我會向學生提出問題:“歌曲中所描繪的景象是怎樣的?它的節(jié)奏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回答可知:歌曲中為我們描繪了蒙古草原的藍天、白云以及羊群。通過這樣的`景象帶給我們聽者愉快的心情。我會加以鼓勵性的評價。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探究學習環(huán)節(jié)
探究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xiàn)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接下來,學唱之前,我會先讓學生們進行發(fā)聲練習(1 2 | 3 2 | 1 — ||并練習兩組)以此來保護嗓子。而后我會通過先帶領學生唱譜后唱詞的方式來進行歌曲的教唱。在此我也會進行**“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分類中的哪一個呢?”學生們對于這個問題會產生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會說屬于以前學過的短調,有的可能會說不知道。借此我會順勢說出這是蒙古族的長調歌曲板書(節(jié)奏**、舒緩,旋律悠長并帶有獨特的裝飾音的音樂特點。這里也會簡要復習短調的音樂特點,節(jié)奏整齊,結構規(guī)整,多為敘事性歌曲。并提醒學生長調短調的區(qū)分)。至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解決。這樣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掌握長調的音樂特點,并學會區(qū)分蒙古族長調與短調的歌曲。
最后通過對歌曲的整體感知與學唱學生們已經可以對歌曲進行完整的演唱。那么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們完整的演唱歌曲《牧歌》,在唱的時候請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歌曲《牧歌》描繪了幾個意境或形象呢?”這時學生通過思考會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音樂形象。就此我會順勢說出本節(jié)課就是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板書(由一個樂段構成,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音樂形象,一種音樂意境)。這時通過剛才的聆聽與學唱學生已經了解了歌曲所表達的感情,并已經學會了歌曲。我會請學生帶著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并順勢引導學生歌曲的情感是讓學生感受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并產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這樣設計不僅可以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更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根據新課標的標準,以學生為主體,就顯露無疑了。
最后我會讓學生有感情的完整的齊唱歌曲,并表達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huán)節(jié)是鞏固提升環(huán)節(jié)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將采用小組合作法,這樣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并提高了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我會請學生分小組對節(jié)拍進行改編,從而改變歌曲的強弱。(歌曲原是4/4拍,在這里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后我會對學生的改編進行評價。而在評價的時候,我會打破以往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編創(chuàng)的能力,并符合新課標評價的多元化。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huán)節(jié)是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增加學生的記憶。并進行情感升華,(請學生在課后自行分組共同為本節(jié)所學歌曲《牧歌》編個舞蹈,下節(jié)課互相分享)這樣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本節(jié)所學知識的印象并且使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建立起友誼。
牧歌說課稿3
一、說教材
首先來談談我對教材的理解。
《牧歌》選自人音版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是一首蒙古族的長調歌曲,《牧歌》全曲為D大調4/4拍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進而幫助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
二、說學情
深入教材的分析,了解學情是上好一堂課的基礎。初中生的認知能力由感性逐漸上升到理性,渴望更深一層了解音樂內涵,這時教師對音樂元素的講解,音樂作品的分析就更重要。教師應該讓學生反復聆聽、直觀演示,開闊學生的音樂視野,同事這一時期的學生正直變聲期,在教授過程中應提醒學生注意保護嗓子。
三、說教學目標
新課標指出,教學目標應包括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過程與方法以及知識與技能這三個方面,而這三維目標又應是緊密聯(lián)系的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我設計的三維目標如下: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通過《牧歌》的學習,學生了解蒙古族的風土人情,以及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過程與方法:過聆聽、教唱的方式,提升學生演唱的能力。
知識與技能:能夠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以及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四、說教學重難點
基于以上對教材、學情的分析以及教學目標的設立,我確定本節(jié)課的重點是掌握一段體曲式結構,并完整的演唱歌曲;難點是學會蒙古族長調的音樂特點。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更好的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本堂課我主要采用的教學方法分以下兩點。
教法:講授法、創(chuàng)設情境法、直觀演示法。
學法:視聽結合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六、說教學過程
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我是這樣思考的,總的設計思路分為四個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學唱歌曲、感受體驗——鞏固提高,為歌曲創(chuàng)編節(jié)奏——課堂小結,點題升華。下面,我將分別來介紹這四個環(huán)節(jié):
第一環(huán)節(jié)是新課導入環(huán)節(jié)
好的導入是成功的一半,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營造濃郁的音樂課堂氛圍。
首先,在導入環(huán)節(jié),我會運用情景導入的方法。通過多**播放騰格爾的歌曲《天堂》所描繪的蒙古族的自然風光,順勢引入本課,同樣描寫蒙古族自然景色的歌曲《牧歌》。這樣設計,既鍛煉了他們的自主思考的能力,又將課堂思路引領到了本節(jié)課的授課內容中,從課下到課上形成了一個自然地、生動的過渡。
第二環(huán)節(jié)是初步感知環(huán)節(jié)
初步感知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新課講授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我會結合學生的自身特點展開教學。
首先,通過多**播放音頻,請學生初步聆聽音樂。邊聆聽,邊思考歌曲的情緒是什么樣的?學生通過仔細聆聽,互相討論后得出歌曲的情緒是優(yōu)美,抒情的。我會給予學生肯定性的評價。
接著,我會簡單的介紹一下蒙古族長調,(蒙古族長調蒙古語稱“烏日圖道”,意即長歌,它的特點為字少腔長、高亢悠遠、舒緩**,宜于敘事,又長于抒情;歌詞一般為上、下各兩句,內容絕大多數(shù)是描寫草原、駿馬、駱駝、牛羊、藍天、白云、江河、湖泊等。)
我會進行歌曲的范唱。在唱之前我會向學生提出問題:“歌曲中所描繪的景象是怎樣的?它的節(jié)奏帶給你怎樣的感受?”通過學生的回答可知:歌曲中為我們描繪了蒙古草原的藍天、白云以及羊群。通過這樣的景象帶給我們聽者愉快的心情。我會加以鼓勵性的評價。
通過這樣直觀感知的方式,同學能夠捕捉到最表面一層的音樂信息,充分發(fā)揮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為接下來的探究學習做了良好的準備。
第三環(huán)節(jié)是探究學習環(huán)節(jié)
探究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是本節(jié)課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表現(xiàn)是學習音樂的基礎性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音樂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接下來,學唱之前,我會先讓學生們進行發(fā)聲練習(1 2 | 3 2 | 1 — ||并練習兩組)以此來保護嗓子。而后我會通過先帶領學生唱譜后唱詞的方式來進行歌曲的教唱。在此我也會進行**“這首歌是蒙古族民歌分類中的哪一個呢?”學生們對于這個問題會產生不同的意見。有的學生會說屬于以前學過的短調,有的可能會說不知道。借此我會順勢說出這是蒙古族的長調歌曲板書(節(jié)奏**、舒緩,旋律悠長并帶有獨特的裝飾音的音樂特點。這里也會簡要復習短調的音樂特點,節(jié)奏整齊,結構規(guī)整,多為敘事性歌曲。并提醒學生長調短調的區(qū)分)。至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難點解決。這樣的設計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讓學生通過本節(jié)課,掌握長調的音樂特點,并學會區(qū)分蒙古族長調與短調的歌曲。
最后通過對歌曲的整體感知與學唱學生們已經可以對歌曲進行完整的演唱。那么接下來,我會請學生們完整的演唱歌曲《牧歌》,在唱的時候請學生思考一個問題:“歌曲《牧歌》描繪了幾個意境或形象呢?”這時學生通過思考會發(fā)現(xiàn)只有一個音樂形象。就此我會順勢說出本節(jié)課就是二句類的一段體曲式結構。板書(由一個樂段構成,一般情況下只有一個音樂形象,一種音樂意境)。這時通過剛才的聆聽與學唱學生已經了解了歌曲所表達的感情,并已經學會了歌曲。我會請學生帶著感情完整的演唱歌曲。并順勢引導學生歌曲的情感是讓學生感受蒙古族的風土人情并產生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這樣設計不僅可以突出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更可以讓學生充分的參與到課堂中來,根據新課標的標準,以學生為主體,就顯露無疑了。
最后我會讓學生有感情的完整的齊唱歌曲,并表達對民族民間音樂的熱愛之情。
通過這樣的設計,學生可以更加清晰地理清學習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知,同時學生還可以主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從而能夠更快速地學唱歌曲。
第四環(huán)節(jié)是鞏固提升環(huán)節(jié)
為了更好地鞏固已經掌握的新知,對音樂作品有更全面的把握和體會,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將采用小組合作法,這樣學生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并提高了學生良好的團隊合作能力。我會請學生分小組對節(jié)拍進行改編,從而改變歌曲的強弱。(歌曲原是4/4拍,在這里可以改成4/3或4/2拍)。而后我會對學生的改編進行評價。而在評價的時候,我會打破以往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與學生之間互相評價。這樣可以提升學生編創(chuàng)的能力,并符合新課標評價的多元化。
這樣做既能夠對新學習的音樂作品進行鞏固,同時又可以讓同學們充分地參與到課堂學習中來,鞏固對音樂的體驗與感受有所加深,又提高了音樂欣賞、表現(xiàn)、創(chuàng)造以及藝術審美的能力。
第五環(huán)節(jié)是課堂小結環(huán)節(jié)
好的結尾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在課堂小結時我會和同學們一同探討本節(jié)課學習的主要內容增加學生的記憶。并進行情感升華,(請學生在課后自行分組共同為本節(jié)所學歌曲《牧歌》編個舞蹈,下節(jié)課互相分享)這樣的方式可以加深學生對于本節(jié)所學知識的印象并且使學生之間互相溝通,建立起友誼。
小括號說課稿 (菁選3篇)(擴展9)
——課文《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 (菁選3篇)
課文《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1
本課在在學習了加減混合、乘除混合以及運算次序的基礎上進一步的擴展,引入了加減乘除以及帶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理解和掌握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了解運算的次序,才能為后面更艱深的混合運算的計算打下堅實的基礎。
其實學生已經有了三年級的基礎,所以課上起來是十分輕松的。在這節(jié)課上,我也嘗試著運用規(guī)范學生探究本的練習,從第幾次作業(yè)幾月幾日開始寫起。我發(fā)現(xiàn)探究本在計算課上進行應用其實是蠻有用的。
不過練習下來的結果產并不是太好,學生最大的問題還是口算,不知道有沒有什么好辦法提高學生的計算正確率。
第二個問題是解決實際問題,我發(fā)現(xiàn)一下子要求綜合式列出的確太難了一點,題目信息看似簡單,其實蠻具有干擾性的。對一些思維能力不好的同學來說是很難的,只有跟他們說,實在不會,先列分步再來綜合吧。不過綜合式是一定要求要寫出來的,因為這是為以后的學習打基礎。
課文《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2
本節(jié)課主要結合實際問題,幫助學生鞏固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使學生在練習中進一步體會到:含有小括號的三步混合運算要先算小括號里的。教學中我讓學生練了一道(841—41)÷25×4,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把它錯誤地寫成=800÷100=8,分析了原因后,又重點強調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在教學中補充了把3條一步計算的合并成一條綜合算式的練習及添上括號,使等式成立的練習。練習這部分內容時,學生感到有點困難,今后有待加強。我還發(fā)現(xiàn)有些計算不是太難的,有些學生喜歡用口算,結果算錯了,說明學生的口算訓練還要進一步加強。書第38頁解決實際問題幾道題目,我先讓學生**思考,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再交流各自的解法。小部分學生分析數(shù)量之間的關系時有問題;第8題,有點難,錯誤現(xiàn)象較多,我想:今后除了加強口算外,解決問題的策略上還得加強指導。
課文《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教學反思3
1、重視了口算。這幾年來,教師的課堂中很難看到口算練習的影子。四年級上冊的教學中計算占很大的比重,但我班學生原有的計算能力比較薄弱,結合本課特點,我主要進行了末尾有0的乘除法口算和2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有效地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了必要的復習。
2、恰當?shù)匕盐樟私滩。本?jié)課我將教學的重點定位在體會小括號的作用上。本單元的3個例題,前兩個主要定位在運算順序上(原來的混合運算基本上是乘除法在前、加減法在后,而本學期包括了乘除法在后的情況,學生容易混淆)。而本課的'例題由于有小括號這一非常明顯的特征,因此我認為運算順序比較容易掌握,重點是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我**學生先列出分步算式,再試著列出綜合算式(基本上列出的是不含小括號的錯誤算式),在比較中發(fā)現(xiàn)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與解題步驟產生矛盾,從而介紹小括號。并在對兩種列式的比較中,發(fā)現(xiàn)小括號的作用是可以改變運算順序。
在練習中我還安排了這樣一組題:30×2+40、(30×2)+40,使學生發(fā)現(xiàn)后者雖然也有括號,但沒有改變運算順序,因此結果相同,這樣的小括號可以不加,提高了學生對小括號的認識以及準確使用小括號的能力。
3、注重了良好計算習慣的培養(yǎng)。在學生的練習中,我能引導學生根據自己以及其他學生完成的情況,總結出計算的注意點:不要抄錯數(shù)字與符號、注意運算順序、細心口算、做完后要認真檢查等
作為教師,我也能發(fā)揮教師的示范作用,如寫好字、寫好等于號,細心計算等。
不足之處:
1、新課教學中學生沒能充分體會小括號的作用。雖然是這樣預設的,在矛盾中引出了小括號,但由于將含有小括號的綜合算式揭示過早,導致了學生的理解不透徹,參與不積極,反映了自己的課堂駕馭能力還有待提高。
2、課堂氛圍調動不夠。計算課本身就比較枯燥,加上我的教學藝術功底欠缺火候,因此整節(jié)課比較沉悶。這也是我以后亟待加強的。
3、在口算時,對于典型錯誤,沒有提供學生剖析的機會,不利于學生的改正。
4、深入不夠,在30×2+40、(30×2)+40的比較之后,還可以安排連乘、連除、連加、連減有括號與無括號的對比習題,進一步體驗小括號在不同類型混合運算中的作用,也為運算律打下了基礎。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