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愛穿旗袍的第一位香港女特首
誰將在接下來的四年里,帶領香港再現(xiàn)“東方之珠”的榮光?答案是林鄭月娥。她的形象,用香港社會的評價,只需兩個粵語詞匯便足以概括:“硬凈”和“好打得”。一個指的是她夠堅強、有原則,一個指的是她敢擔當、能任事。
“二號候選人林鄭月娥女士,在這次選舉當中取得超過六百張有效票……我現(xiàn)在宣布,林鄭月娥女士當選!
這是2023年3月26日,香港會展中心的中央點票站。透過擴音器和環(huán)繞音響,選舉主任朱芬齡字句鏗鏘地宣布。
表情嚴肅的林鄭月娥,禮節(jié)性地鞠了個躬。抬頭的一刻,她臉上又再次綻放出了經(jīng)典的“林氏微笑”――提起笑肌,雙眼瞇成一條線。
“超過六百張有效票就可以當選下一屆香港特首”,這是《行政長官選舉條例》里的明文規(guī)定。在特首選舉委員會的1194票中,候選人林鄭月娥最終獲票777張,獲票率66.8%。
這個得票數(shù),比她的“老領導”、現(xiàn)任特首梁振英2023年競選時,還要高出88張。
電視里,香港新聞媒體不斷強調,這是自九七回歸之后,香港的第一位女特首――在香港回歸中國20周年之際,這一刻寫入了歷史。
現(xiàn)年59歲的林鄭月娥自1980年由香港大學畢業(yè)后便一直擔任政府公職,在36年的時間里出任過20個不同的政府職位,負責過除教育外幾乎所有主要政策領域,如衛(wèi)生、財務、福利、規(guī)劃等。參選特首之前,林鄭月娥是香港政務司司長,為港府的“二把手”。
當選后的記者會上,林鄭月娥和丈夫林兆波、長子林節(jié)思一同出席。在發(fā)言中她說:“香港,我們共同的家。今日存在頗嚴重的撕裂和積累了很多郁結。我的首要工作就是去修補撕裂和解開郁結,團結大家向前看。對我來說,團結是要實實在在、一步一步建立起來。”
唐樓走出個“手袋黨”
1973年,香港電視臺悄悄推出了一部電視劇,沒有大牌明星,沒有狗血劇情,也沒有感官刺激,講述的都是香港街頭巷尾最普通小市民的尋常故事與悲歡離合。但卻在此后超過20年的時間里,長盛不衰。
這部電視劇,叫做《獅子山下》。現(xiàn)實中的獅子山,見證了香港由一個小漁村到國際最知名大都會之一的艱辛歷程;而精神化的“獅子山”,則代表著上世紀70年代以來,伴隨著香港經(jīng)濟騰飛時,草根階層的努力、掙扎與頑強不息。
林鄭月娥,也是這種“香港精神”的代表。
1957年,祖籍為浙江寧波的林鄭月娥,出生在香港灣仔一個普通家庭里。
父親是由上海而來的移民,早年是“行船”的,后來做點小生意,母親是土生土長的香港人,沒有受過什么教育。家里一共五個孩子,林鄭月娥排行第四。
林鄭月娥一家當時的經(jīng)濟狀況十分窘迫,要和其他五六戶一共二十多人一起租住在一套公寓里,而且是在條件相當破舊的灣仔告士打道的一間最普通的唐樓。
所謂唐樓,是19世紀末開始在港島興起的商住混合的樓房。沒有電梯、沒有抽水馬桶、缺乏采光、極度擁擠、毫無隱私……唐樓里的生存狀態(tài),幾乎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香港底層社會生活環(huán)境的真實寫照。
在灣仔唐樓那間殘破的、十幾平米的小屋里,林鄭月娥兄弟姐妹五人共度了青少年時光。林鄭月娥記得,當時家里很窮,她甚至都沒有一張用于學習的書桌,只能把雙層床的上鋪用作書桌,站著寫完功課。
母親是家人中對林鄭月娥影響最大的。一家七口和老人住在一起,全靠母親操持一大家子的起居飲食,后來林鄭月娥的祖母、外祖母、父親又相繼中風,也是母親負責照料、勉力維持。林鄭月娥后來回憶起母親時,說她“任勞任怨”,認為自己的性格受到了母H的影響。
母親對教育的重視也改變了林鄭月娥的命運。雖然母親本身沒有受過多少教育,但是她覺得一定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聰明的女兒找一所最好的學校,這毫無疑問是相當有遠見的。林鄭月娥也因母親的努力在7歲時得以進入嘉諾撒圣方濟各書院讀書,這是一所灣仔地區(qū)條件較好且樂于招收中下階層子女的教會學校,同時也是香港歷史最悠久、全港最好的女校。多年來,這間自1869年就創(chuàng)設的天主教學校為香港社會培養(yǎng)出了很多人才。這些如今仍然叱咤在各界的知名人士除了林鄭月娥以外,最著名的校友當屬香港回歸時期,就擔任了大律師公會主席的余若薇。
林鄭月娥在這所學校里度過了小學、中學、預科的十多年時光,在大小考試中屢屢奪得第一,在其中成長為品學兼優(yōu)的學生領袖,考入香港大學,由此躋身香港社會的精英階層。在林鄭月娥的很多同學看來,“文靜、分析能力強、有自信、低調、隨和”是她留給大家的印象。但根據(jù)公開資料顯示,林鄭月娥比大家印象中更加好強:一次考試中沒能如往常拿下年級第一的名次,這讓她垂頭喪氣,嚎啕大哭。
18歲,林鄭月娥考入香港大學社工系。在她的競選宣傳手冊里,林鄭月娥說這是因為自己中學七年級時候,看了一部電視劇《北斗星》,深受演員劉松仁飾演的社工感召,希望將來也做一名社工,幫助有需要的人――大二時,林鄭月娥從社工系轉到社會系。
但她真正的復雜人生,從1980年才開始。那一年,林鄭月娥加入當時的香港政府,擔任政務主任一職。在香港,這一職位被視為“高級公務員的踏腳石”。政府會重點培養(yǎng)他們,會定期將他們派往各決策局和部門擔任職位,制定政府政策,以熟悉政府不同部門的運作。
在香港政界,女高官并不少見。香港主權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前后一段時期,媒體將當時香港政府里以當時的布政司、主權移交后的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為首的一眾女高官,戲稱為“手袋黨”,“手袋雖小,但勇氣大、官位高! 由于林鄭月娥的工作性質,丈夫也做出了相當?shù)臓奚。本來林兆波有機會在國外大學任教,不過為了妻子而回到了香港,于香港中文大學任數(shù)學副教授。二人也直到婚后六、七年,林鄭月娥任職于衛(wèi)生部門上班時間較穩(wěn)定時,才考慮生育問題。兩個兒子林節(jié)思、林約希相繼出生。
談及兩個兒子,林鄭月娥笑言自己不是怪獸家長,沒有強迫孩子要做醫(yī)生、律師或學才藝,但兩個兒子都是劍橋生。
她對教育的理念是一定要寬松,從不要求孩子要學什么,兩個兒子“從來沒有補習,沒有學小提琴,也沒有學奧數(shù)什么的”,結果兩個兒子都考上了知名學府劍橋大學。
她以過來人身份分享:“小孩自己會學,你只要給他一個啟發(fā)、富有滿足感的環(huán)境。尤其今天網(wǎng)絡發(fā)達,不用你灌輸知識,反而要培養(yǎng)追求知識的熱誠跟動力!
據(jù)大兒子林節(jié)思自述,母親很重視和他還有弟弟的感情,出任公職期間會盡量推掉不必要的應酬以回家多陪他們。林節(jié)思上中學時,林月娥已經(jīng)是政府高級官員,是半個公眾人物,同學經(jīng)常會以此揶揄和攻擊林節(jié)思,導致林節(jié)思在學校與同學交惡,也無心學習。林鄭月娥由此作出一個重大決定,將兒子送去英國讀書,并且主動申請降職,出任職位較低的香港駐倫敦經(jīng)濟貿(mào)易辦事處處長,在英國陪伴兒子成長。
目前大兒子林節(jié)思已任職于科技公司,小兒子林約希仍在劍橋讀書。
談及家庭,林鄭月娥說自己凡事也會征求丈夫意見,“事實上,我每一次的決定都會問他,其實我也只是個小女人”。2023年她一度計劃卸任發(fā)展局局長后不再出任公職,在英國小鎮(zhèn)過清凈的生活,不過丈夫林兆波說服了她繼續(xù)為香港服務。本次特首選舉之前,林鄭月娥亦曾數(shù)次表示不會參選,不過在梁振英宣布不謀求連任后,因“局勢有變”而決定參選,這背后也得到了丈夫和兒子的理解與支持。
林鄭月娥曾動情地感謝家庭:“我能夠在政府做到今日的位置,能夠投入那么多時間,一定是因為有家人、特別是丈夫的支持!
林鄭月娥穿起旗袍的韻味是人見人贊,她說,自己特別鐘愛本地設計師品牌。盡管身擔重任的她身形消瘦,仍不改“旗袍狂熱”,許多公開場合都愛以旗袍示人!拔掖_實是喜歡穿旗袍,因為穿了之后特別有信心!毖哉Z間透露出一股“小女人”的心態(tài)。
在林鄭月娥密友眼中,她“為人高尚、有同理心、友善、體恤別人、而且風趣”。這些特質,也許可以從她的成長經(jīng)歷中找到內在的邏輯。
一個人的成長軌跡,往往為未來的人生埋下伏筆。貧寒的出身讓林鄭月娥十分懂得珍惜,林鄭月娥亦有在訪問中回憶自己童年往事,雖然自己基層家庭出身,但沒有羨慕他人,亦不計較生活物質,她曾笑言,現(xiàn)在只要晚上回家洗澡時打開花灑能有熱水出來,就會覺得好幸福。
正是由于深知底層民眾的疾苦,在林鄭月娥擔任香港扶貧委員會主席的這幾年,香港“破天荒”地劃定貧窮線,將收入在中位數(shù)50%以下的家庭住戶悉數(shù)納入扶貧范圍,將香港貧窮率拉至7年來的最低位。
她一位前同事曾寫道:“事實上,從她的很多看法來看,不僅頭腦清晰還樂于助人,尤其是對弱勢社群。無論人們出身如何卑微,林鄭月娥都會用心、盡力幫助他們”。
相信有豐富政府工作經(jīng)驗且心懷民眾的林鄭月娥定會不遺余力地造福于港人,同時也為國家做出貢獻。
(綜合摘編自《看天下》《三聯(lián)生活周刊》《南方都市報》)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