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經(jīng)典篇章賞析
詩經(jīng)經(jīng)典篇章賞析1
第一節(jié) 周南
本節(jié)包括 關(guān)雎、葛覃、卷耳、樛木、螽斯、桃夭、兔罝、芣苢、漢廣、汝墳、麟之趾 共 11 篇作品。
第一篇 關(guān)雎
【概要】這是一首戀曲,表達對女子的愛慕,并渴望永結(jié)伴侶。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注釋】
01、關(guān)關(guān):指雌雄兩鳥相對鳴叫
02、雎鳩(JuJiu):一種魚鷹類的水鳥,傳說此鳥雌雄終生相守。
03、洲:水中陸地
04、窈窕(YaoTiao):嫻靜端正的樣子
05、淑女:賢德的女子。淑,善
06、君子:對男子的美稱
07、好逑:好的配偶
08、參差:長短不齊的樣子
09、荇(Xing)菜:一種根生水中、葉浮水面的可食用植物
10、流之:隨著水流而搖擺的樣子
11、寤寐(WuMei):指日夜。寤,睡醒;寐,睡著。
12、求:追求
13、悠:長久
14、輾轉(zhuǎn)反側(cè):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
15、芼(Mao):采摘
第二篇 葛覃
【概要】描繪一個女子做完工作,準備回娘家看望父母。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萋萋。黃鳥**,集于灌木,其鳴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維葉莫莫。是刈是濩,為絺為綌,服之無斁。
言告師氏,言告言歸。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害浣害否?歸寧父母。
【注釋】
01、葛:一種多年生蔓草,俗名苧麻,纖維可織布。
02、覃:延長、延伸
03、施(Yi):同“移”
04、萋萋、莫莫:植物茂盛的樣子
05、黃鳥:黃鸝
06、喈喈(Jie):黃鸝相和的叫聲
07、刈(Yi):刀割
08、濩(Huo):在水中煮
09、絺(Chi):細,細麻布
10、綌(Xi):粗,粗麻布
11、斁(Yi):厭惡
12、師氏:負責(zé)管理的女管家
13、告:告假
14、歸:回家
15、。赫Z氣助詞,稍稍的意思
16、污:用作動詞,搓揉以去污
17、私:指*日所穿的衣服
18、浣(Huan):洗
19、衣:指見客時穿的禮服
20、害:同“曷”,哪些
21、寧:**,此作問安
【譯文】
苧麻長啊長,延伸到谷中。葉兒茂蒼蒼,黃鸝飛棲灌木上,唧唧咋咋在歡唱。
苧麻長啊長,延伸到谷中。葉兒茂蒼蒼,割煮織成布衣裳,高高興興穿身上。
告訴女管家,請假回娘家。搓搓我衣裳,洗洗我禮裝。還有哪些洗?心緒早歸家。
第三篇 卷耳
【概要】描寫別后相思。首寫女子懷念征夫,然后寫征夫旅途勞頓,飲酒遣愁。
采采卷耳,不盈頃筐。嗟我懷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維以不永懷。
陟彼高岡,我馬玄黃。我姑酌彼兕觥,維以不永傷。
陟彼砠矣,我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注釋】
01、卷耳:野菜名,嫩苗入菜
02、盈:盛滿
03、頃筐:形狀如簸箕、前低后高的筐
04、嗟(Jie):感嘆詞
05、置彼周行(Hang):將它(此指頃筐)放在大路上
06、陟(Zhi):登
07、崔嵬(Wei):有石頭的土山
08、虺隤(HuiTui):疲憊腿軟
09、姑:姑且
10、酌:飲酒
11、罍(Lei):青銅鑄造盛水或酒的大肚小口缸
12、永:總是
13、玄黃:馬過度疲勞而視力模糊
14、兕觥(SiGong):做的酒具
15、砠:有土的石山,與崔嵬不同的是石多土少
16、瘏(Tu):馬因疲勞過度而生的病
17、痡(Pu):人疲勞而病
18、吁(Xu):嘆氣,憂愁
第四篇 樛木
【概要】樛木祝賀人幸福。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釋】
01、樛(Jiu)木:莖干彎曲的樹
02、葛藟(Lei):葛蔓或者分別為兩種藤類植物
03、纍(Lei):系,纏繞攀緣。一說通“累”,牽掛之意。
04、樂只君子:快樂的人
05、福履:福祿
06、綏(Sui):安好,安定
07、荒:覆蓋
08、將:養(yǎng)活,扶助,保護
09、縈:縈繞,纏繞
10、成:成全
第五篇 螽斯
【概要】祝人多子多孫。
螽斯羽,詵詵兮。宜爾子孫,振振兮。
螽斯羽,薨薨兮。宜爾子孫,繩繩兮。
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
【注釋】
01、螽(Zhong)斯:昆蟲,身體綠色或褐色,觸角呈絲狀,有的種類無翅。雄蟲的前翅有發(fā)音器,雌蟲尾端有劍狀的產(chǎn)卵管。善于跳躍,一般以其他小動物為食,有的種類也吃莊稼。一說是蝗蟲或蟈蟈。
02、詵詵(Shen):眾多的樣子
03、宜:多
04、振振:多而成群的樣子
05、薨薨(Hong):象聲詞,群蟲齊飛的聲音
06、繩繩:延綿不絕,繁衍不息
07、揖揖:群集的樣子
08、蟄蟄(Zhe):多,聚集
第六篇 桃夭
【概要】祝賀婚姻幸福。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實。之子于歸,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葉蓁蓁。之子于歸,宜其家人。
【注釋】
01、夭夭:桃花含苞貌。一說形容茂盛而艷麗,或說少壯的樣子。
02、灼灼(Zhuo):鮮明貌
03、之子:這個人
04、歸:婦人謂嫁曰歸;于歸,古時稱女子出嫁。
05、宜:儀。《爾雅》注“儀:善也”,此句說歡喜高興成了家。
06、室家:夫婦。男子有妻曰有室,女子有夫為有家。
07、有蕡(Fen):有,作語氣助詞,無實義。蕡,《集傳》注“蕡:實之盛也”,即果實成熟長大的樣子。
08、蓁蓁(Zhen):草木茂盛貌
詩經(jīng)經(jīng)典篇章賞析擴展閱讀
詩經(jīng)經(jīng)典篇章賞析(擴展1)
——《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的賞析3篇
《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的賞析1
一、意旨遙深的詩人: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
時代狀況:玄學(xué)。篡權(quán)。戰(zhàn)亂。黑暗。
竹林七賢:懷縣(今屬河南。┑纳綕、向秀,尉氏(屬陳留郡,今屬河南。┑娜罴、阮咸,铚(zhì)縣(今屬安徽。┑娘,沛國(今安徽宿縣西北)的劉伶,還有林沂(yí)(今屬山東省)的王戎。在“竹林七賢”中,山濤和王柔雖然很崇奉老莊的道家哲學(xué),但也非常熱心于名位利祿,所以,他們二人的生*在“竹林七賢”中比較富貴、顯達,而不以文學(xué)著稱,也沒有留下很多好作品。
向秀、劉伶、阮咸雖然留下一些作品,但不算很多,只有向秀的《思舊賦》、劉伶的《酒德頌》等較為著稱。
在七賢中,真正倜儻不群,富有個性,而且在文學(xué)上有較大成就的自然就是嵇康和阮籍了。這兩個人的作品風(fēng)格完全不同,阮籍的風(fēng)格是寓意遙深,志氣曠逸。前人評他們二人的詩說:“嵇詩清峻,軟旨遙深!币馑际钦f嵇康的詩清新、峻切,阮籍的詩意旨遙遠、深微,難以測知。
如果從詩歌的藝術(shù)價值來說,嵇康的詩雖然也寫得很好,但是,寫得過于直率了,缺乏含蓄,沒有蘊藉;阮籍的詩雖有一份哀怨之意,但很有節(jié)制,很含蓄。所以阮籍的詩富于蘊藉、沉摯的意趣。因而,在竹林七賢之中,在“正始時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學(xué)成就是第一位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瑀“工于詩文、長于書札”,詩、文和書信都寫得很好,曾擔(dān)任過曹操的記室。
歷史上記載:阮籍“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喜怒不形于色”。這是因為他所處的魏晉之交的亂世,不如此不足以遠禍全身。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賦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禮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他為了能夠在衰亂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內(nèi)心非常有節(jié)制。阮籍的詩之所以寫的如此寓意遙深,他的為人之所以這樣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為他有兩種相反的情感的緣故。
關(guān)于阮籍的為人,歷史上記載說,他“內(nèi)心淳至,以孝稱,而疏于禮法”。雖然他外表上行為放浪,而內(nèi)心卻是非常淳厚、非常篤摯的,并且以孝順著稱。有一天,阮籍正和一位朋友下棋。這時,有人把他母親死了的消息告訴他,他的朋友想要停止下棋,但他卻對下棋的朋友說,請終此局。下完這盤棋,他就放聲一慟,嘔血數(shù)斗,而且“哀毀骨立,杖而后起”。
當(dāng)時人們以吊喪為重,當(dāng)中書令裴楷來吊祭阮籍母親之喪時,阮籍散發(fā)箕踞,醉而直視。既不給裴楷答禮,也不哀哭。裴楷仍然盡他的吊喪之禮。當(dāng)時有人問裴楷,既然阮籍沒有給你答禮,你為什么還盡喪之禮呢?裴楷回答說,阮籍那樣的人物是在禮法以外的,他可以像他那樣行事;我們是一般的尋常人,是在禮法以內(nèi)的,是應(yīng)該遵守禮法的。此外,阮籍疏于禮法,他遇俗士則白眼沉默,遇知己就以青眼相對。嵇康的哥哥來見阮籍,他就以白眼相對;嵇康自己來見阮籍,就以青眼相對。
歷史上還記載,阮籍“口不臧否人物”。當(dāng)時有人故意與阮籍談話,像當(dāng)年讒毀嵇康的鐘會,也非常忌恨阮籍。鐘會當(dāng)時任司隸校尉,他“數(shù)以時事問之”,
多次讓阮籍對當(dāng)時正事進行評論,希望從阮籍的口中得到他對當(dāng)時一些人物的批評作為把柄,然后再給阮籍加上一些罪名,而阮籍絕口不臧否人物,“皆以酣醉獲免”。(司馬昭替他的兒子司馬炎向阮籍求為婚姻,要阮籍把他的女兒嫁給司馬昭的兒子,阮籍知道司馬昭的用意之后,便常常飲酒,一醉達60天之久,使司馬昭沒有機會談及此事。)
歷史上還記載,阮籍好讀書,愛山水,常任意出游,“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彼矚g讀書,也喜歡游山玩水。他常常任意地駕上車出游,但不按著一般人所經(jīng)過的路徑走,而是任意而行,當(dāng)走到途窮無路可走的時候,就慟哭著轉(zhuǎn)回來。
歷史上海記載,阮籍有一次登**當(dāng)年劉邦與項羽作戰(zhàn)的廣武山,當(dāng)他目睹舊時楚漢相爭的作戰(zhàn)遺跡時,不禁嘆息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他是在感嘆在一個衰亂的時代,沒有一個真正偉大的英雄人物能夠拯拔、能夠救濟正處于水火涂炭之中的人民。他對時代危亡的慨嘆和失望的悲哀之情,都在這兩句話中深深地表現(xiàn)出來。
阮籍好老莊,然而他曾經(jīng)屢次出仕,(比如他做過太尉蔣濟的掾?qū),做過尚書郎,步兵校尉),是為什么呢?一方面,他有放浪不羈的一面,對當(dāng)時的時代非常失望、不滿,但另一方面,他又有一種委曲求全的苦心,能夠節(jié)制自己。所以,他屢次出仕又屢次辭官,正好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矛盾掙扎的痛苦。
在七賢中,阮籍是內(nèi)心最為矛盾、最為痛苦的一個人。因此,他常常“夜闌酒醒,難去憂畏,逶迤伴食,內(nèi)慚神明。耿介與求生矛盾,曠達與良知互爭,悲涼郁結(jié),莫可告喻。對天咄咄,發(fā)為詩文”。老莊哲學(xué)的曠達與他良知上所忍受的悲苦互爭,內(nèi)心真是“悲涼郁結(jié)”,而這種痛苦又沒有一個人可以訴說,所以就把內(nèi)心的零亂、悲苦用詩文表現(xiàn)出來。
阮籍在**上有雄心壯志,但他不滿司馬氏的所作所為,不愿依附司馬氏,又怕遭禍而不敢公然反對。他崇尚老莊的自然無為,蔑棄禮法;對司馬氏提倡儒家禮教的一套虛偽行徑,深為反感。他有才能,有志向,但無法施展,所看見的是恐怖的**和虛偽的禮法。哀傷、苦悶、恐懼、絕望包圍了他。他寫下了五言《詠懷詩》八十二首,充分表現(xiàn)了他那孤獨苦悶的心情,同時隱隱約約地對時政和上流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進行了諷刺,憂生和憤世構(gòu)成了他詩作的主題。他的詩語言比較質(zhì)樸,不假雕飾,但因?qū)υS多丑惡現(xiàn)象不敢明言,隱約其辭,因此不少篇章的內(nèi)容顯得深晦難曉。他的詩在展示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復(fù)雜性方面,在深入表現(xiàn)詩人的個性方面,堪與曹植的詩
比美。
二、詠懷詩
阮籍詠懷詩共有82首。所謂“詠懷”,就是抒寫懷抱的意思,內(nèi)心之所感動的,內(nèi)心之所思想的,都可以抒發(fā)出來。
阮籍的82首詠懷詩,不是作于一個時候,而是“因物因事,情動于衷而見于吟詠。內(nèi)多憂時憤激之言,而出于隱喻象征,迂回吞吐,耐人尋味”。
前人的評價:
鐘嶸《詩品》:“《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fā)幽思。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于風(fēng)雅!庇终f:“厥旨淵放,歸趣難求”。指出阮籍的詩,言語字句所寫的景物好像就在我們耳目之前一樣,而它其中所蘊含的情意,其寄托像八荒一樣的遙遠,很難搞懂他的主旨是什么。
晉宋之交的詩人顏延年在他的《詠懷詩注》中說:“嗣宗身事亂朝,常恐罹
謗遇禍,因茲發(fā)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
清代的陳沆在《阮籍詩箋(jiān)》的開頭引用顏延年上面的那些話,接著說:“今案軟公登臨廣武,嘯傲蘇門。遠跡曹爽,潔身懿、師。其詩憤懷禪代,憑吊今古。蓋仁人志士之發(fā)憤焉,豈直憂生之嗟而已哉。”陳沆說,阮籍的詩并不僅僅是顏延年所說的寫人生的憂患艱難而已,而是仁人志士的作品,具有非常深遠的含義。
三、夜中不能寐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表面意思是說,作者半夜睡不著,做起來彈琴而已。卻蘊含著他內(nèi)心的憂思煩亂,他那想要求得抒發(fā),想要求得解脫、寄托的努力和掙扎都表現(xiàn)在其中了。
“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衿!
帷:帳幔、簾幕。在這指窗帷。
鑒:照
天上的明月照在這薄薄的窗帷之上。然而,阮籍所寫的明月照在窗帷之上,還蘊含著他此時此刻內(nèi)心的一種觸發(fā),內(nèi)心的一份感動與哀傷。因為月亮這個意向,會引發(fā)詩人一份寂寞、惆悵、哀傷的感情。(舉頭望明月。“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
清:凄清
衿:衣服的前衿,正當(dāng)胸懷的所在。
這里是說這時又有凄清、寒冷的夜風(fēng)直吹到我的衿懷之內(nèi)。這種寒冷,不僅僅是身體所感受到的寒冷而已,而且是他內(nèi)心之中一份寒冷的感受。
“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
鴻:是雁中最大的一種。這種鳥飛得很高,飛得很遠。鴻雁是常常成群結(jié)伴地飛翔,或者排成“一”字,或者排成“人”字。而有時會有一只失群的孤雁,它孤獨地一個人,所以是孤鴻。
這一句表面上寫他耳朵聽到的孤鴻的號叫,其實是他內(nèi)心的孤鴻的感覺。他說我聽到那孤鴻在悲鳴,在哀號,在什么地方哀號呢?在遼遠的曠野之上。
朔:指北方。朔鳥,就是指北方的鳥。然而“朔”還有“寒冷”的意思。冬天的北風(fēng)就是朔風(fēng),朔風(fēng)就是寒風(fēng)。在這里,與其把它講成北方的鳥,不如把它講作寒鳥,是寫在寒冷的冷風(fēng)之中的寒鳥在悲鳴,在啼叫。在什么地方呢?在北方的樹林之中。北方的樹林是指寒冷的樹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我在這個地方走來走去,將要看見什么,能見到什么呢?明月、清風(fēng)、孤鴻、朔鳥。但他說,他什么也沒看到。
難道“明月、清風(fēng)、孤鴻、朔鳥”都被阮籍一筆抹殺了嗎?不是。阮籍所說的不是這些,這些明月、清風(fēng)、孤鴻、朔鳥所**的是絕望,是幻滅,是悲哀,是寒冷,是孤獨,他要掙扎著離開它們,然而,除了它們以外,他再也找不到什么了,沒有一件事物能夠給他帶來溫暖和安慰。所以,他在徘徊與彷徨之中再也
尋覓不到任何一件事物了。
在魏晉如此危亡、衰亂之世,我能夠希求、盼望些什么呢?所以“憂思獨傷心”。他只有滿懷憂愁、煩亂的一份情思,自己單獨地傷心。而且,這一份傷心是無可告喻的。有誰能知道我的傷心,向誰傾訴我的傷心?
他身仕亂朝,常恐遭禍。他不敢把自己對時代的那一種黑暗、危亡的“憤懷禪代”的感覺向人訴說。只有“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了。
意象與抒情
四、嘉樹下成蹊(xī)(其二)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嘉樹:是美好的樹,凡是一切美好的樹,都可以稱它是嘉樹。
《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有一些美好的樹,樹的下面就自然會走出路來的,這些樹就是東園的桃樹和李樹。這兩句比喻美好繁盛的時代。
秋風(fēng)吹飛藿(hu?),零落從此始。
飛藿:“藿”是豆葉,即豆類的植物。“飛藿”是指零落的豆葉。——對比木本植物。
沈約解釋這兩句說:“風(fēng)吹飛藿之時,蓋桃李零落之日:華實既盡,柯葉又凋,無復(fù)一毫可悅。”
這兩句是說,秋風(fēng)吹在豆葉上,我們就感到萬物零落從此就開始了。比喻凋零、衰敗的時代。
前面四句,我講的只是表面的意思。陳沆的《詩比興箋》認為這四句詩是有一種比興寓托的深意,陳沆說那是“司馬懿盡錄魏王公置于鄴。嘉樹零落,繁華憔悴,皆宗枝剪除之喻也”,意思是說這四句詩比喻曹魏的宗室之被司馬氏所剪除。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繁華:顏色美麗。
荊:一種落葉的灌木,它的莖是叢生的,大概有四五尺高,枝干很堅勁,古人常有人以荊木做手杖用。
堂:是一所房屋之中最**的、最美好的、最高大的建筑。
杞:枸杞。
這兩句是說,人世之間本來就是如此,一些盛衰興亡的轉(zhuǎn)變都是如此:一切繁華的事物都會有一個憔悴的結(jié)果和下場。而廳堂之上就會長滿荊、杞。生——死;聚——散。
驅(qū)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舍:舍棄
之:代詞,指零落、憔悴而長滿荊杞的地方。
西山:用典。是伯夷、叔齊當(dāng)年隱居的地方。伯夷、叔齊是商紂時代孤竹國國君墨胎初的兩個兒子。周武王滅了商紂之后,他們“義不食周粟”,**在首陽山!妒酚洝げ牧袀鳌氛f伯夷、叔齊臨死之前作了一首歌:
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微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吁(xū)嗟徂(cú)兮,命之衰矣!”
趾:山腳。
這兩句是說,這樣一個危亡、衰亂的時代,我要趕著我的馬,鞭策著我的馬,離開這個地方,到很遠很遠的西山去。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阮籍在魏晉之交的危亂之時,他有那種委曲求全地保全的悲哀和痛苦。有的時候,之之所以肯于委曲求全,還不只是因為自己的緣故,說自己果然就貪生畏死而就委曲求全了,有時不是的,而是為了對自己的親屬、家人的一份保護愛護之意,因為有的時候會因為自己而連累整個家族。
阮籍說,我有時想到我一身的安危都不能夠自保,何況說我還要戀念、還要保護我的妻子兒女,我如何能夠保全他們呢?像這樣的危亡之世,有一天說不定就會有殺身之禍。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凝霜:凝結(jié)的寒霜。
被:遮蓋
歲暮:一年最后的日子
已:畢,完
這兩句說,那寒冷的嚴霜整個地把郊原四野的野草都覆蓋的時候,有什么生物還能保全下去呢?一年就要過去了,那我只好說一切都完結(jié)了,什么希望都沒有了。這里表現(xiàn)得非常絕望,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在這個危亡、衰亂之時,那一份要茍且、委曲求全地求生的矛盾和悲哀。
其六 一日復(fù)一夕
一日復(fù)一夕,一夕復(fù)一朝。
每個人都是在白天黑夜的循環(huán)中度過的。在一天又一天的歲月累計中“顏色改*常,精神自損消!
顏色改*常,精神自損消。
逐漸衰老,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因為阮籍“身仕亂朝,?诸局r遇禍”,所以他的人生體驗是時時刻刻焦躁不安的。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的賞析2
阮籍《詠懷》:**抒情組詩的出現(xiàn) 苦悶與曠達 淵永的滋味與隱約曲折的風(fēng)格
曹魏后期,政局混亂,曹芳、曹髦等**既荒*無度,又昏庸**,司馬懿父子掌握朝政, 曹芳、弒曹髦,大肆誅殺**。此時文人的命運與建安時大不相同。擁曹的何晏、夏侯玄 人被殺。嵇康拒絕與司馬氏合作,亦慘遭殺害。阮籍本有濟世志,但不滿于司馬氏的**, 酣飲和故作曠達來逃避**,最后郁郁以終。山濤本來與阮籍、嵇康等人為友。同在“竹 林七賢”之列,后來投靠司馬氏。正始十年司馬懿父子發(fā)動高*陵*,奪取**后的十 年間,全國進入恐怖狀態(tài)。(只到高*陵*十六年后,司馬氏才最后取而代之,奪了曹 家的帝位。)
這一時期的詩人,**理想落潮,普遍出現(xiàn)了危機感和幻滅感。此時的詩歌也與建安 詩壇風(fēng)貌迥異,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fā)豪情壯志的作品減少了,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了, 故阮籍詩“頗多感慨之詞”(鐘嶸《詩品》)和“憂生之嗟”(李善《文選注》),嵇康詩 亦“多抒感憤”(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八)。由于正始玄風(fēng)的影響,詩歌逐漸與玄 理結(jié)合,詩風(fēng)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yōu)樵~旨淵永、寄托遙深。因而正始詩歌也體現(xiàn)出其獨 特的藝術(shù)風(fēng)貌,嚴羽《滄浪詩話·詩體》說:“以時而論,則有……正始體!弊⒃疲骸拔**,嵇、阮諸公之詩!
阮籍的**作是《詠懷詩》八十二首。這些詩非一時一地所作,是其**感慨的記錄。 這些詩抒感慨,發(fā)議論,寫理想,開創(chuàng)了*文學(xué)史上**抒情組詩的先河,對后世產(chǎn)生 了重大影響。
阮籍的《詠懷詩》充滿苦悶、孤獨的情緒,其詩或者寫時光飛逝、人生無常,如: “懸車在西南,羲和將欲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為咸池暉,濛汜受其榮。” (其十八)“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其三十二)或 者寫樹木花草由繁華轉(zhuǎn)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復(fù),如:“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fēng) 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記! (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保ㄆ涫 “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萊!保ㄆ湮迨
“不見日夕華,翩翩飛路旁。”(其五十三)或者寫鳥獸蟲魚對自身命運之無奈,如
孤鳥、寒鳥、孤鴻、離獸等意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詩中,特別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為詩 人反復(fù)歌詠的對象(如其十四、其***、其七十一);蛘咧苯涌畤@人生的各種深創(chuàng)巨 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貴之難保(如其十三、其五 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由于從自然 到人事都充滿苦難,阮籍心中的苦悶難以排遣!对亼言姟菲湟徽f: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fēng)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此末尾兩句可視為全部《詠懷詩》。清人方東樹說:“此是八十一首發(fā)端,不過總言 所以詠懷不能已于言之故!保ā墩衙琳惭浴肪砣┯秩缙涫撸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孤 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這首詩寫?yīng)氉鵁o人,出門無人,登高無人,所見僅為孤鳥、離獸,棲惶無主之情溢于 紙上。在這種局面之中,詩人進而感到壯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詠懷詩》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寫詩人心雖悅之而無由交接,表現(xiàn)了理想不能實現(xiàn) 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層生命短促之悲。其七十九寫鳳凰的悲劇,鳳 凰立身高潔,志向遠大,但羽翼為秋風(fēng)所傷,已無法飛翔, “但恨處非位,愴恨使心傷”, 簡直是阮籍的自況。《詠懷詩》中遷逝之悲、禍福無常之感觸目皆是,正體現(xiàn)了他憂憤深廣 的情懷。阮籍詩中悲哀、凄愴、涕下、咨嗟、辛酸、蹉跎、憂傷、憤懣、怨尤、悲悼等詞語 十分常見,充分反映了他極度苦悶的心情。
面對污濁的社會與短暫的人生,阮籍無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曠達,在生活中, 他做出許多驚世駭俗的事情;在詩歌中,他也為自己設(shè)計了精神的出路,這就是游仙和隱居。 阮籍的《詠懷詩》有不少篇章寫游仙和隱居,有些則是仙隱結(jié)合。他在詩中常常贊美巢由、 夷齊、邵*、四皓等隱士,而諷刺蘇秦、李斯等人因貪利祿而導(dǎo)致殺身之禍。
阮籍贊美神仙隱逸,只是排遣苦悶的一種方式,他其實是頗有濟世之志的!稌x書》本 傳說他:“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 為常。”所以他在寫憤懣與出世之情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對時局的關(guān)注和自己的懷抱。如《詠 懷詩》其三十一,批評曹魏*荒*腐朽,指出其必定**的命運:
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戰(zhàn)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 曲未終,秦兵已復(fù)來。夾林非吾有,朱官生塵埃。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有的詩則揭露禮法之士的虛偽,如其六十七:
洪生資**,被服正有常。尊卑設(shè)次序,事物齊紀綱。容飾整顏色,磬折執(zhí)圭璋。常上 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厲貞素談,戶內(nèi)滅芬芳。放口從衷出,復(fù)說道義方。委曲周旋儀, 姿態(tài)愁我腸。
有的詩則抒發(fā)自己的壯志,如其三十九: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qū)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臨難 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zhàn)場。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垂聲謝后世, 氣節(jié)故有常。
阮籍詩的風(fēng)格隱約曲折,“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鐘嶸《詩品》),這主要是由其時代與身世決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滿于司馬氏,但身仕 亂朝,?衷獾湥侍幨罉O為謹慎,“發(fā)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晉書·阮籍傳》)。 作詩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興、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感情、寄托懷抱;蚪韫胖S今,或借游仙 諷刺世俗,或借寫美人香草寓寫懷抱。李善《文選注》分析這種情況說:“嗣宗身仕亂朝, 常恐罹謗遇禍,因茲發(fā)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 測!钡驮姼杈穸裕罴摹对亼言姟放c建安風(fēng)骨仍是一脈相承的,如嚴羽《滄浪詩 話·詩評》說:“黃初以后,惟阮籍《詠懷》之作,極為高古,有建安風(fēng)內(nèi)骨。”
試論阮籍的《詠懷詩》
阮籍(嗣宗)是魏晉交替時期的著名作家,尤以其82首《詠懷詩》享盛名于*詩壇。
然而,也正是這些《詠懷詩》在*的文藝批評史上引起了頗多的爭論。
從劉勰的《文心雕龍》提出“阮旨遙深”以后,后代論者便沿著這個思路而推波助瀾。 《詩品序》稱其“厥旨淵放,歸趣難求”;李善的《文選注》有“百代之下,難以情測”
之說;張溥則謂之“詠懷諸篇,文穩(wěn)指遠”(《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愈往后, 論家便更把阮詩內(nèi)容渲染為神秘莫測,進而連其表現(xiàn)形式也被說得神乎其神了。劉熙載甚 至說:“阮嗣宗詠懷,其旨固為淵遠,其屬辭之妙,去來無端,不可蹤跡。后來如射洪 《感遇》,太白《古風(fēng)》猶瞻望弗及矣”(《藝概·詩概》)。黃節(jié)和肖滌非二先生也認 為:“后之學(xué)步邯鄲者,既未得其仿佛,而淺見寡聞之士,又以眩于故實,艱于檢討,亦 復(fù)望而生畏。于是詠懷之作,乃成千古絕響矣”。(《讀詩三札記·讀阮嗣宗詩札記》) 說阮詩遙深、隱晦是對的,但將之視作“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絕響”,則與事 實不符。
劉勰說“阮旨遙深”是在與“何宴之徒,率多浮淺”(《文心雕龍·明詩》)相對比
的情況下提出來的。鐘嶸曾經(jīng)說過:“其源出于《小雅》,無雕蟲之功”(《詩品上》)。 這就把《詠懷詩》放進*詩歌發(fā)展的大結(jié)構(gòu)系統(tǒng)之中,進行縱與橫的比較研究。后人步 他們的后,只執(zhí)其一端,恐怕是有違他們的初衷。
其實,阮籍的《詠懷詩》是循著*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邏輯而生長、發(fā)展的,它既 繼承了前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精華,也是后輩學(xué)習(xí)的圭臬之一。在*詩的發(fā)展史上,起著一種 承先啟后的作用。阮詩的“遙深”,是那個時代文學(xué)與哲學(xué)**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是他在 詩歌中實踐魏晉玄學(xué)“得意忘言”之文學(xué)觀的體現(xiàn)。從這個思路出發(fā),阮詩也許會不那么 “難以情測”了。
“言不盡意”這個哲學(xué)命題,早在周朝就有了雛形!吨芤住は缔o》中就有,“子曰: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可見乎”的說法;《莊子·外物》曰:“荃
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意而忘言”。魏晉時期,玄學(xué) 興起,崇尚以無為本,哲學(xué)家們展開了言、意之辯。集大成者當(dāng)為王弼。他說:“然則忘 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盡言,而象可 忘也。重畫以盡情,而畫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象”即物象。王弼在言和
意之間加進了一個物象,這不僅表明思辯哲學(xué)有了新發(fā)展,即認識到表象的存在,認識到
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zhì)是由表及里的;而且還表明“言不盡意”的哲學(xué)觀已找到了向以形象 思維為主的文學(xué)滲透的關(guān)節(jié)點,由是,“得意忘言”的文學(xué)觀的呼之欲出就是十分自然的了!暗孟笸浴焙汀暗靡馔浴痹谖簳x時代儼成時風(fēng)。王弼在《論語釋疑》和《老子注》 等著作中一掃漢代經(jīng)學(xué)的繁瑣考證,多用假言釋意,追求思辯的哲學(xué)境界,而不拘泥于表面 的文字。如他在解釋孔子“予欲無言”這句話時說:“欲明本,舉本統(tǒng)末,而示物于極者 也。”真是地地道道的得意而忘言。
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說:“口不盡味,樂不極音,揆終始之宜,度賢愚之中,為之 檢則”。這里講的是得意而忘音。
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云:“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之趨失矣。 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對之神通也!边@實際 上道出了魏晉畫壇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的主線條:“畫盡意在”,即王弼說的“重畫以盡情,而畫 可忘也!
在這樣一種推崇“得意忘言”的時風(fēng)中,生機勃勃的文學(xué)怎么會無動于衷呢?四面八方 涌來的新思想的信息,必然會在對新思想最**的詩壇產(chǎn)生強烈的反應(yīng)。阮籍率先表了態(tài): “余以為形之可見,非色之美,音之可聞,非聲之善,”(《阮籍集·清思賦》)這充分表
明了他在自己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中將追求什么,又會摒棄什么。后來劉勰將之升華為“情在詞外日 隱狀溢目前日秀”,提出了“隱秀”說,阮籍實為其開先河者也。
阮籍的《詠懷詩》就是他實踐“得意忘言”思想的杰作。肖滌非先生說:“嗣宗詩之特 點:(一)用典變化。(二)命意委曲。(三)情感多哀樂同時而發(fā)”。(《阮步兵詠懷詩 注》)可惜肖先生將三者孤立起來,使人不得要津,倘若用“得意忘言”的創(chuàng)作思想來貫穿 之,就會頓時柳暗花明。因為詩中用典可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故而是“得意忘言”最為行 之有效的**!对亼言姟酚玫錁O多,往往一個典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故事。如“高鳥翔山 崗,燕雀棲下林”(《詠懷詩》四十七)這句詩就含有兩個故事。一是《吳越春秋》中范蠡 勸文種:“高鳥已散,良弓將藏”,要他見好就收;一是《史記·陳涉世家》所錄陳勝那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千古絕嘆。兩個典故一經(jīng)詮釋,言外之意頓時躍然紙上,讀者只 要忘掉文字的表面含意,順著詩句的內(nèi)涵去思索,就可以品味出作者既有不安茍且,欲濟世 **的雄心,又害怕成為被烹的“走狗”那種曲曲宛宛的真情。
阮籍的《詠懷詩》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因此,用典時往往信手拈來,掐頭去尾,甚是 隨便。因而讀阮詩,不能僅在字面上考究,而是要在釋典上多下功夫,才能窺見作者的內(nèi)心
《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的賞析3
1、賞析“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年輕時離開家鄉(xiāng)年老才回來,一口鄉(xiāng)音未改兩鬢已是疏落蒼白!吧傩‰x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shù)十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tài),并以不變的“鄉(xiāng)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fā)問作好鋪墊。
2、賞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卻還沒有回家的日期,在這秋夜的巴山,大雨驟至,池中漲滿了水。前句寫你問我什么時候會回去,我卻沒有準確的時間可以告訴你,“期”字兩次出現(xiàn),友人問詢歸期,促其早歸,盼歸之情十分真切;詩人回答,沒有準確日期,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這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歸的愁苦躍然紙上。次句寫出了極富形象性的原因:因為巴山下了大雨,這雨幾夜沒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滿為患了!也就是說,洪水泛濫,阻斷交通,讓人有家不得歸呀!讓想念我的你失望了!寫眼前景象,使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現(xiàn)了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
3、賞析“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什么時候我們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當(dāng)”一詞表愿望,“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由當(dāng)前的苦況所激發(fā)出來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此聯(lián)跨越上聯(lián)郁悶、孤寂之心境,而去設(shè)想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未來的樂,反襯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重聚時的樂。詩句明白如話,卻又曲折、深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4、賞析“***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長江邊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游子。此聯(lián)先交代握別的時間和地點,次寫彼此分別,愁上心頭的況味。地點是***邊的渡口,時間是春天,正是楊柳依依的季節(jié)。在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間卻要分手,心中的離情別緒,恰好與這大好的春光形成鮮明的反差。那依依裊裊的柳絲,那蒙蒙渺渺的楊花,喚起一層層浪跡天涯,不堪羈旅的愁思。在寫景中,深寓著別情離緒,故有“楊花愁殺渡江人”。“愁殺”二字,將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思緒寫到極致。這里只寫“渡江人”,然而彼此羈旅漂泊,君愁我亦愁的內(nèi)心波動,躍然紙端。
這一聯(lián)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結(jié)合。
5、賞析“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風(fēng)陣陣,從驛亭里傳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長安。此聯(lián)即景生情,***頭,已是愁緒萬千,離亭宴上,更是難舍難分,欲言又止!帮L(fēng)笛”“離亭”都具有特殊意蘊,烘托了離人的特殊心境,實在是信手拈來,妙手天成。
6、賞析“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三秦大地環(huán)繞護衛(wèi)著都城長安,舉目望去,煙霧彌漫,怎么也看不見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寫關(guān)中地區(qū)環(huán)繞護衛(wèi)著都城長安!俺顷I”即城墻和宮殿,這里指當(dāng)時的都城長安!拜o”即護衛(wèi),“三秦”指長安周圍的關(guān)中地區(qū),點出送別之地。次句寫舉目望去,煙霧彌漫,怎么也看不見巴蜀的五大渡口。“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等五大渡口,稱“五津”。
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離開這里,自然是戀戀戀不舍。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fēng)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chǎn)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送行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這一聯(lián)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其壯闊精整。
7、賞析“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典故一(“聞笛賦”):指晉代向秀的《思舊賦》。向秀與嵇康、呂安是好友,嵇康、呂安為司馬氏殺害,向秀經(jīng)過兩人舊居時,聽到鄰人吹笛子,其聲“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嘆,寫了《思舊賦》來表示對嵇康、呂安的懷念。
典故二(“爛柯人”):據(jù)《述異記》所載,晉人王質(zhì)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對弈,棋還沒終局,發(fā)現(xiàn)手中的“柯”(斧頭的木柄)已經(jīng)朽爛了。王質(zhì)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經(jīng)一百年過去了,同時代的人都已死盡。
在外面,我懷念老朋友的時候,只能徒然地吟誦《思舊賦》;我回到故鄉(xiāng),恍如隔世,正像傳說中的爛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對被貶被害朋友的懷念,其中隱含有對**者**舊友的不滿。后句用“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暗示貶謫時間的長久。兩句通過用典,表現(xiàn)了詩人十分復(fù)雜的心情。闊別正久,今朝歸來,人事全非,抒發(fā)了無限悵惘的心懷。舊:老朋友。
8、賞析“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船的旁邊千帆競發(fā),枯樹的前頭萬木逢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自喻,詩人自己在**上遭受打擊,眼看別人紛紛志得意滿,奔赴前程。詩意固然不無惆悵,卻也頗為豁達。詩人用這樣異常達觀的態(tài)度來應(yīng)對世變,勸誡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憂傷。這一聯(lián),突然振起,一變憂傷低沉的情調(diào),尾聯(lián)便乘勢而下,表現(xiàn)了詩人振作的精神。
9、賞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鵑啼叫的季節(jié),(我)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縣。前句兼寫時令。寫景則專取楊花,寓意為“漂泊無定“;而子規(guī)鳴叫,是用其“不如歸去”的諧音。這種寫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現(xiàn)出李白當(dāng)時的心情:對王昌齡被貶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后句直書原因,“五溪”,即雄溪、蒲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內(nèi)。兩句雖未寫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見。
10、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給明月,隨風(fēng)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聯(lián)意境猶為深遠。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愁思,無可傾訴,無人理解,只好將這種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說唯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說,只有依靠它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通過詩人的豐富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孌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了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被貶的朋友。
通過詩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為動作,是此詩的一大特點。
11、賞析“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遼闊的江南春天大地上,黃鶯歡快地歌唱,綠樹叢叢,映襯著盛開的紅花,無論是傍水的村莊,還是依山的城郭,都有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描寫的江南春景,所見一覽無余,盡收眼底。這媚人的春色,鋪灑在江南的千里大地上,更顯出它的深邃,它的廣闊,它的無邊無際。
12、賞析“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夜風(fēng)送來陣陣稻花的清香,遠近一片蛙聲,仿佛在預(yù)告豐收在望。撲面而來的稻花香,使詞人聯(lián)想到豐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飾不住心頭的喜悅——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鳴,在他聽來,儼然是蛙兒們在“說豐年”。這里,詞人把自己的感受轉(zhuǎn)移到蛙身上,構(gòu)思奇妙,話語清新,將作者的歡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織,融為一體,真是詞人的匠心獨運。
13、賞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我不害怕飄浮的云把眼遮住,當(dāng)然是因為我身處最高處。從自然角度說,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云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面在古代詩歌中,“浮云”常被用來比喻讒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擊,應(yīng)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一是來自經(jīng)驗,即從書本上得到歷史經(jīng)驗,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掃蕩“浮云”,就會貽誤自己的大事。這句是帶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說明王安石在后來的變法中之所以能夠抵住保守**的種種打擊,不是偶然的。
14、賞析“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從齊到魯都可望見。首句設(shè)問,總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偉高大的山勢。作者怎樣突出其山勢的呢?他沒有用筆墨去勾畫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寫泰山占地多么廣大,以致在齊、魯兩佃都可以望見泰山。作者是以距離之廣遠烘托出泰山之高峻。這既是作者的親身體驗,也是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高超詩才的體現(xiàn)。
15、賞析“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頂,看到眾多的山都顯得低矮渺小。這兩句詩,是寫出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愿望!皶(dāng)”是唐人的口語,意思是“一定要”。這兩句,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16、賞析“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秋風(fēng)刮過,*靜的海面頓時化作洶涌的怒濤!昂椴ㄓ科稹保蠛S兄破鸾姨炀蘩说臒o窮威力,這句詩句有著明顯的旬征意義。這兩句,體物形象,場景壯大,格調(diào)激揚亢奮,表現(xiàn)了一世梟雄的廣大胸襟。
17、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從大海里出來的;燦爛的銀河,仿佛也是從海里出來的!在大海的懷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寵兒而已。這四句淺顯明白,但意境闊大,氣勢豪邁。真是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締造了世界萬物,生發(fā)出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邁氣概。所以沈德潛說:“有吞吐宇宙氣象”。此評確當(dāng),洵非過譽。
18、賞析“客**山外,行舟綠水前”
羈旅天涯的漫漫征途遠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綠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兩句寫旅途所見的大江*景色!扒嗌健薄熬G水”互文見義。
19、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此聯(lián)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美景中雖有缺憾,卻能表現(xiàn)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
20、賞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此句寫被蒙蒙春雨滋潤著的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此*淡的詩句,向人們透露了春悄悄來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21、賞析“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寫出了官軍全體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堅決維護祖國**的**立場,又反映了那個動蕩時代的最強音。
22、賞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
九個名詞列出深秋的九種景物,構(gòu)成一幅深秋晚景圖,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過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盡致。(此詩表現(xiàn)手法:寄情于物,被稱為“秋思之祖”)
23、賞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夕陽”一句點出時間,并照應(yīng)上文的“昏”字!皵嗄c”一句直抒胸臆:游子遠離家鄉(xiāng),孤獨漂泊,秋景蒼涼,時近黃昏,怎不叫人痛斷肝腸呢?
24、賞析“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銀河相隔,情意相通。脈脈的眼神傳達著千絲萬縷的情意,此時勝過千言萬語!罢Z”作動詞,意為談話。此句看上去好像有敘事意味,但仍然是緊扣織女的形象和現(xiàn)實的景物來描寫的,仔細玩味,又確實寫景,織女的離愁卻在這里被輕輕點染出來,可謂情景相生。
25、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鳥擬人,借花鳥的心驚落淚來抒發(fā)有感時的急劇變化,恨與家人分別所產(chǎn)生的特殊心理。
詩經(jīng)經(jīng)典篇章賞析(擴展2)
——唐詩經(jīng)典名句賞析3篇
唐詩經(jīng)典名句賞析1
1、賞析“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年輕時離開家鄉(xiāng)年老才回來,一口鄉(xiāng)音未改兩鬢已是疏落蒼白。“少小離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shù)十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tài),并以不變的“鄉(xiāng)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fā)問作好鋪墊。
2、賞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卻還沒有回家的日期,在這秋夜的巴山,大雨驟至,池中漲滿了水。前句寫你問我什么時候會回去,我卻沒有準確的時間可以告訴你,“期”字兩次出現(xiàn),友人問詢歸期,促其早歸,盼歸之情十分真切;詩人回答,沒有準確日期,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這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歸的愁苦躍然紙上。次句寫出了極富形象性的原因:因為巴山下了大雨,這雨幾夜沒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滿為患了!也就是說,洪水泛濫,阻斷交通,讓人有家不得歸呀!讓想念我的你失望了!寫眼前景象,使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現(xiàn)了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
3、賞析“何當(dāng)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什么時候我們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當(dāng)”一詞表愿望,“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由當(dāng)前的苦況所激發(fā)出來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此聯(lián)跨越上聯(lián)郁悶、孤寂之心境,而去設(shè)想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未來的樂,反襯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重聚時的樂。詩句明白如話,卻又曲折、深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4、賞析“***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長江邊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游子。此聯(lián)先交代握別的時間和地點,次寫彼此分別,愁上心頭的況味。地點是***邊的渡口,時間是春天,正是楊柳依依的季節(jié)。在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間卻要分手,心中的離情別緒,恰好與這大好的春光形成鮮明的反差。那依依裊裊的柳絲,那蒙蒙渺渺的楊花,喚起一層層浪跡天涯,不堪羈旅的愁思。在寫景中,深寓著別情離緒,故有“楊花愁殺渡江人”。“愁殺”二字,將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思緒寫到極致。這里只寫“渡江人”,然而彼此羈旅漂泊,君愁我亦愁的內(nèi)心波動,躍然紙端。
這一聯(lián)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結(jié)合。
5、賞析“數(shù)聲風(fēng)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風(fēng)陣陣,從驛亭里傳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長安。此聯(lián)即景生情,***頭,已是愁緒萬千,離亭宴上,更是難舍難分,欲言又止。“風(fēng)笛”“離亭”都具有特殊意蘊,烘托了離人的特殊心境,實在是信手拈來,妙手天成。
6、賞析“城闕輔三秦,風(fēng)煙望五津”
三秦大地環(huán)繞護衛(wèi)著都城長安,舉目望去,煙霧彌漫,怎么也看不見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寫關(guān)中地區(qū)環(huán)繞護衛(wèi)著都城長安!俺顷I”即城墻和宮殿,這里指當(dāng)時的都城長安!拜o”即護衛(wèi),“三秦”指長安周圍的關(guān)中地區(qū),點出送別之地。次句寫舉目望去,煙霧彌漫,怎么也看不見巴蜀的五大渡口。“五津”是杜少府要去的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等五大渡口,稱“五津”。
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離開這里,自然是戀戀戀不舍。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fēng)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chǎn)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送行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這一聯(lián)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其壯闊精整。
7、賞析“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典故一(“聞笛賦”):指晉代向秀的《思舊賦》。向秀與嵇康、呂安是好友,嵇康、呂安為司馬氏殺害,向秀經(jīng)過兩人舊居時,聽到鄰人吹笛子,其聲“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嘆,寫了《思舊賦》來表示對嵇康、呂安的懷念。
典故二(“爛柯人”):據(jù)《述異記》所載,晉人王質(zhì)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對弈,棋還沒終局,發(fā)現(xiàn)手中的“柯”(斧頭的木柄)已經(jīng)朽爛了。王質(zhì)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經(jīng)一百年過去了,同時代的人都已死盡。
在外面,我懷念老朋友的時候,只能徒然地吟誦《思舊賦》;我回到故鄉(xiāng),恍如隔世,正像傳說中的爛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對被貶被害朋友的懷念,其中隱含有對**者**舊友的不滿。后句用“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暗示貶謫時間的長久。兩句通過用典,表現(xiàn)了詩人十分復(fù)雜的心情。闊別正久,今朝歸來,人事全非,抒發(fā)了無限悵惘的心懷。舊:老朋友。
8、賞析“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船的旁邊千帆競發(fā),枯樹的前頭萬木逢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自喻,詩人自己在**上遭受打擊,眼看別人紛紛志得意滿,奔赴前程。詩意固然不無惆悵,卻也頗為豁達。詩人用這樣異常達觀的態(tài)度來應(yīng)對世變,勸誡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憂傷。這一聯(lián),突然振起,一變憂傷低沉的情調(diào),尾聯(lián)便乘勢而下,表現(xiàn)了詩人振作的精神。
9、賞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鵑啼叫的季節(jié),(我)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縣。前句兼寫時令。寫景則專取楊花,寓意為“漂泊無定“;而子規(guī)鳴叫,是用其“不如歸去”的諧音。這種寫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現(xiàn)出李白當(dāng)時的心情:對王昌齡被貶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后句直書原因,“五溪”,即雄溪、蒲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內(nèi)。兩句雖未寫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見。
10、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fēng)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給明月,隨風(fēng)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聯(lián)意境猶為深遠。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愁思,無可傾訴,無人理解,只好將這種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說唯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說,只有依靠它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通過詩人的豐富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孌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了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被貶的朋友。
通過詩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為動作,是此詩的一大特點。
11、賞析“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fēng)”
遼闊的江南春天大地上,黃鶯歡快地歌唱,綠樹叢叢,映襯著盛開的紅花,無論是傍水的村莊,還是依山的城郭,都有迎風(fēng)招展的酒旗。描寫的江南春景,所見一覽無余,盡收眼底。這媚人的春色,鋪灑在江南的`千里大地上,更顯出它的深邃,它的廣闊,它的無邊無際。
12、賞析“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夜風(fēng)送來陣陣稻花的清香,遠近一片蛙聲,仿佛在預(yù)告豐收在望。撲面而來的稻花香,使詞人聯(lián)想到豐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飾不住心頭的喜悅——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鳴,在他聽來,儼然是蛙兒們在“說豐年”。這里,詞人把自己的感受轉(zhuǎn)移到蛙身上,構(gòu)思奇妙,話語清新,將作者的歡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織,融為一體,真是詞人的匠心獨運。
13、賞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我不害怕飄浮的云把眼遮住,當(dāng)然是因為我身處最高處。從自然角度說,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云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面在古代詩歌中,“浮云”常被用來比喻讒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擊,應(yīng)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一是來自經(jīng)驗,即從書本上得到歷史經(jīng)驗,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掃蕩“浮云”,就會貽誤自己的大事。這句是帶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說明王安石在后來的變法中之所以能夠抵住保守**的種種打擊,不是偶然的。
14、賞析“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從齊到魯都可望見。首句設(shè)問,總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偉高大的山勢。作者怎樣突出其山勢的呢?他沒有用筆墨去勾畫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寫泰山占地多么廣大,以致在齊、魯兩佃都可以望見泰山。作者是以距離之廣遠烘托出泰山之高峻。這既是作者的親身體驗,也是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高超詩才的體現(xiàn)。
15、賞析“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頂,看到眾多的山都顯得低矮渺小。這兩句詩,是寫出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愿望!皶(dāng)”是唐人的口語,意思是“一定要”。這兩句,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16、賞析“秋風(fēng)蕭瑟,洪波涌起”
秋風(fēng)刮過,*靜的海面頓時化作洶涌的怒濤。“洪波涌起”,大海有著掀起揭天巨浪的無窮威力,這句詩句有著明顯的旬征意義。這兩句,體物形象,場景壯大,格調(diào)激揚亢奮,表現(xiàn)了一世梟雄的廣大胸襟。
17、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從大海里出來的;燦爛的銀河,仿佛也是從海里出來的!在大海的懷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寵兒而已。這四句淺顯明白,但意境闊大,氣勢豪邁。真是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締造了世界萬物,生發(fā)出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邁氣概。所以沈德潛說:“有吞吐宇宙氣象”。此評確當(dāng),洵非過譽。
18、賞析“客**山外,行舟綠水前”
羈旅天涯的漫漫征途遠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綠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兩句寫旅途所見的大江*景色!扒嗌健薄熬G水”互文見義。
19、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此聯(lián)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qū)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美景中雖有缺憾,卻能表現(xiàn)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
20、賞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此句寫被蒙蒙春雨滋潤著的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此*淡的詩句,向人們透露了春悄悄來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21、賞析“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寫出了官軍全體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堅決維護祖國**的**立場,又反映了那個動蕩時代的最強音。
22、賞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fēng)瘦馬”
九個名詞列出深秋的九種景物,構(gòu)成一幅深秋晚景圖,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過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盡致。(此詩表現(xiàn)手法:寄情于物,被稱為“秋思之祖”)
23、賞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跋﹃枴币痪潼c出時間,并照應(yīng)上文的“昏”字!皵嗄c”一句直抒胸臆:游子遠離家鄉(xiāng),孤獨漂泊,秋景蒼涼,時近黃昏,怎不叫人痛斷肝腸呢?
24、賞析“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銀河相隔,情意相通。脈脈的眼神傳達著千絲萬縷的情意,此時勝過千言萬語!罢Z”作動詞,意為談話。此句看上去好像有敘事意味,但仍然是緊扣織女的形象和現(xiàn)實的景物來描寫的,仔細玩味,又確實寫景,織女的離愁卻在這里被輕輕點染出來,可謂情景相生。
25、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鳥擬人,借花鳥的心驚落淚來抒發(fā)有感時的急劇變化,恨與家人分別所產(chǎn)生的特殊心理。
唐詩經(jīng)典名句賞析2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公元826年,唐敬宗寶歷二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洛陽,同時,白居易也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楊州邂遇。為此,白氏于席上贈詩劉禹錫,劉禹錫也寫了一首詩酬答樂天。這就是《酬樂天楊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是此詩的頸聯(lián),詩句充滿了對人生的樂觀感悟和哲思睿理。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相蹉跎”之句,他認為同儕大都得以升遷,只有劉禹錫在荒寂的和州空耗光陰。顯然,他是在為劉禹錫不*,正如他在詩中所說:“亦知合被才名折,***年折大多!睂Υ,劉禹錫怎樣看呢?他去在酬詩中樂觀寫道:“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薄俺林邸、“病樹”,以物喻己,是他人生概括的二個物象,但詩句中卻沒有表露出怨尤,反而是在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人生失意和仕程失意介懷,表現(xiàn)為一種世事變遷和宦途謫升的豁達開朗,也一如他詩中所云,沉舟之畔,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萬木萌春。二十余年的謫居生活,并沒有讓他消沉頹傷,那是因為他親歷了人世**、目睹他人宦海沉浮后已寵辱不驚。
這首詩正是因此一句,成為流傳后世的名篇,而這一句,更是為白居易嘆服,“在在處處,應(yīng)當(dāng)靈物護之!辈贿^,由于其意象寬遠,妙合哲理,后人則賦予其以新意: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唐詩經(jīng)典名句賞析3
商女不知**恨,隔江猶唱**花。
杜牧,以濟世之才自負,因而看到唐帝**憂外患時,“治亂興亡之跡,財賦兵甲之事”(《上李中丞書》),想在**上有所作為。但因其人性情剛耿,不愿茍合取容,終使招排擠不遇,轉(zhuǎn)向了縱情酒色的放浪生活,從而使他的詩歌形成了深廣憂憤和旖旎風(fēng)情間雜的風(fēng)貌。詩人旅游歷金陵夜泊于秦淮河時,寫下了這樣風(fēng)貌的一首七絕《泊秦淮》:
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恨,隔江猶唱**花。
“商女”:歌女;“**花”即《玉樹**花》,靡靡之音,南朝陳后主所作,后人視為**不祥之者。
詩中充滿辛辣的嘲諷,寓托著詩人憂心國事的深切悲慨。但這一句看似斥責(zé)“商女”,實則別有深意:
歌女們唱什么樂曲,由聽者品味和情趣而定,她們?yōu)榱松,是沒有決定權(quán)的?梢,作者在這里用的是“曲筆”,真正“不知**恨”的,應(yīng)是那些醉夢生死、不問國事的享樂者!《玉樹**花》,是**艷曲,可在晚唐國勢衰微,內(nèi)憂外患并交的時候,有人居然不以國事為念,反而用這種靡靡艷曲尋樂。在這里,詩人巧妙地將歷史與現(xiàn)實結(jié)合起來,在婉曲輕利的風(fēng)調(diào)中表現(xiàn)出尖辛的諷諭、深沉的悲慨和無盡的感喟,這實是有因而發(fā)。
這首詩寓托幽遠,詠史與感發(fā)巧妙對接,情韻俱妙,誠可謂“風(fēng)飄搖而有遠情,調(diào)悠揚而有遠韻”,難怪清沈德潛視其為唐人七絕中的絕唱之一。更多唐詩名句敬請關(guān)注的相關(guān)文章。
詩經(jīng)經(jīng)典篇章賞析(擴展3)
——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篇的賞析
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篇的賞析1
關(guān)雎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關(guān)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它的美首先在于音韻,此有孔子的評論為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guān)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眮y,便是音樂結(jié)束時候的合奏?鬃拥脑u論大有余音繞梁三日不絕的意味。它的美還在于意思!蛾P(guān)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認做實境,便是夢中說夢。”牛運震說:“輾轉(zhuǎn)反側(cè),琴瑟鐘鼓,都是空中設(shè)想,空處傳情,解詩者以為實事,失之矣!薄对姟穼懩信,多用虛擬,即所謂“思之境”,如《漢廣》,如《月出》,等等,而《關(guān)雎》一篇最是恬靜溫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個完滿的結(jié)局,作為樂歌,它被派作“亂”之用,正是很合適的。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但如何是興呢,所謂“興”,可以說是引起話題,或者說是由景引起情。這景與情的結(jié)合多半是詩人當(dāng)下的感悟,它可以是眼前見的實景,也可以是浮想聯(lián)翩。人與生物都是息息相通的,這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為看待人間事物的一個標準:或萬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悅,如“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小雅·鹿鳴》),如此詩之“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或萬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泄泄其羽”(《邶風(fēng)·雄雉》),如“***風(fēng),以陰以雨”(《邶風(fēng)·谷風(fēng)》),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風(fēng)·泉水》)!对姟分幸约兇獾淖匀伙L(fēng)物起倡的興,大抵不出此意。這里便是順應(yīng)自然由鳥兒的叫聲自然想到那個日思夜想的“窈窕淑女”。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是這首詩的中心故事,全篇就是圍繞這個中心來想象。反反復(fù)復(fù)的歌詠反反復(fù)復(fù)的追求,求之不得,在淡淡的憂慮中透露出這位君子對愛情積極美好的想象與不懈追求的精神。
“鐘鼓樂之”,是身分語,而最可含英咀華的則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親愛之意也!陛o廣申之曰:“以友為親愛之意者,蓋以兄友弟之友言也!比绱,《邶風(fēng)·谷風(fēng)》“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這“友”字一個現(xiàn)成的注解。若將《鄭風(fēng)·女曰雞鳴》《陳風(fēng)·東門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說來,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時代以歌詩為辭令,我們只認得當(dāng)日外交之風(fēng)雅,《關(guān)雎》寫出好婚姻之一般,這日常情感生活中實在的諧美和欣欣之生意,卻是那風(fēng)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時候,《詩》不是裝飾,不是點綴,不是只為修補生活中的殘闕,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顧頡剛語),《關(guān)雎》便好像是人生與藝術(shù)合一的一個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現(xiàn)在文學(xué)史的黎明。
詩經(jīng)經(jīng)典篇章賞析(擴展4)
——《詩經(jīng)·羔裘》原文及賞析3篇
《詩經(jīng)·羔裘》原文及賞析1
詩經(jīng)·羔裘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羔裘豹祛,自我人居居。豈無他人?**之故。
羔裘豹褎,自我人究究。豈無他人?**之好。
譯文:
穿著鑲豹皮的袖子,對我們卻一臉驕氣。難道沒有別人可交?只是為你顧念情義。(此句旁白:只有你我是故舊?)豹皮袖口的確榮耀,對我們卻傲慢腔調(diào)。難道沒有別人可交?只是為你顧念舊交。(此句旁白:非要同你相處好?)
注釋:
、俑幔貉蛑≌摺P牐╭ū區(qū)):袖口,豹祛即鑲著豹皮的袖口。
②自我人:對我們。自,對;我人,我等人。居(jù句)居:即“倨倨”,傲慢無禮。
、劬S:惟,只。子:你。故:指愛;蜃鞴逝f,也通。
、苎劊▁iù袖):同“袖”。
、菥烤浚簮阂,指態(tài)度傲慢。
賞析:
《毛詩序》說:“《羔裘》,刺時也,晉人刺其在位不恤其民也!睆脑撛娛拙洹案狒帽睢钡拿鑼憗砜,所寫的是當(dāng)時的一位卿大夫。因為只有當(dāng)時的卿大夫,才能穿這種鑲著豹皮的袖口。卿大夫是西周、春秋時國王和諸侯所分封的臣屬,在當(dāng)時常擔(dān)任重要官職,世代掌握所屬都邑的軍政大權(quán)。在一般情況下,卿的地位較大夫為高,田邑也較大夫為多,并掌握國政和統(tǒng)兵大權(quán),對屬下的各級**均可隨意任免。從這首詩的內(nèi)容看,那個卿大夫非常恃權(quán)傲物,趾高氣揚,盛氣凌人,侮慢故舊,故引起了一位故友的不滿,那人便寫詩諷刺他。
此詩兩章,脈絡(luò)極清楚,每章的前二句極寫卿大夫的服飾之威和對故舊的侮慢之態(tài);后二句則通過自問自答,表現(xiàn)了原為友人的那位先生的怨憤不*的情緒,而詩句的語氣顯得“怨而不怒”,很能體現(xiàn)“溫柔敦厚”的詩教。
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此詩顯得十分簡單,藝術(shù)上也沒有太多的特色,比較明顯的也就是反覆吟詠、反覆唱嘆、回環(huán)往復(fù)的手法。這種手法實際上在《詩經(jīng)》中已相當(dāng)普遍,有著民歌民謠的風(fēng)味,從這也正說明了《詩經(jīng)》與民歌之間的密切關(guān)系。
此外,該詩中所用的.設(shè)問和作答的形式,在《詩經(jīng)》中也時而可見。這種修辭方法作為諷刺或表現(xiàn)一種強烈的情緒是很合適的。后人詩歌以至今天的新詩里,也?梢姷皆O(shè)問句或一問一答的形式,但其源頭還不能不追溯到《詩經(jīng)》中《羔裘》等詩。
詩經(jīng)經(jīng)典篇章賞析(擴展5)
——情詩詩經(jīng)《關(guān)雎》賞析 (菁選2篇)
情詩詩經(jīng)《關(guān)雎》賞析1
關(guān)雎《詩經(jīng)》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求。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冒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詩經(jīng)》之《關(guān)雎》篇賞析
*是一個詩的**,在春秋時代就產(chǎn)生了《詩經(jīng)》,而且是民歌。產(chǎn)生如此優(yōu)美詩歌的民族是一個偉大的令人肅然起敬的民族。民歌經(jīng)“酋人”或“行人”之搜集、整理,或許會過濾掉許多原始生動的東西,但樸素天然的內(nèi)核仍在,我們?nèi)钥蓮囊鞒懈惺艿竭h古傳來的濃郁的人間煙火氣息。讀《詩經(jīng)》是在聽古代的民人在歌唱,自然,純真,決沒有文人裝腔作勢的窮酸庸俗聲。
《詩經(jīng)》的第一篇《關(guān)雎》為我們描述了一個美麗委婉的相思愛慕故事:一個貴族青年男子(君子),見到采摘荇菜的女子,愛慕之意于內(nèi)心油然生起,遂被“求之不得”弄得“輾轉(zhuǎn)反側(cè)”,只能在想象中和她親近、結(jié)婚。“君子”對認為是“君子好逑”的對象是明確的,既看重她的外表又看重她的內(nèi)涵,所謂“窈窕淑女”,這區(qū)別僅僅是外貌的一見鐘情(當(dāng)然,外貌的第一觀感心生悅意也無可指責(zé))。對愛情的敘述方式直白又含蓄,他不敢正面去表白,似乎只限于“輾轉(zhuǎn)反側(cè)”和“寤寐思服”,讓自己在愛情的幻想中求得滿足。這是典型的*民間傳統(tǒng)的愛慕方式,是柔美含蓄的,也是清新健康的。《詩經(jīng)》中的民歌有許多是古代男女愛情的寫照,有些是場景,有些是對話,更多的則是這種矜持羞怯式的心理描述?鬃诱f“《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思無邪!薄蛾P(guān)雎》為我們保留了一千多年前民間傳來的一縷情絲。
除了河洲的一群水鳥,《關(guān)雎》中有兩個形象,君子,淑女。君子稱得上真正的“君子”,他對心儀的女子沒有過激的行為,甚至沒有一點言語或行為表示,只有苦苦的單相思。詩歌用兩段的篇幅描述著“君子”意欲親近的想象,又用采摘荇菜的鏡頭切換,情境和意識跳躍性的閃現(xiàn),到**處戛然而止,很有"蒙太奇"組接的現(xiàn)代感。三次采摘荇菜的描寫,不僅僅是詩歌節(jié)奏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在刻畫人物,我們仿佛通過“左右流之”“采之”“芼之”的行為描繪,看見了那位嫻靜可愛美妙娟好的古代“淑女”?鬃诱f這種情感的描寫“樂而不*,哀而不傷”,固然是本篇情感的有秩序有節(jié)制的傾吐,也正是整個*藝術(shù)對“寫意”手法和審美“間離”效果的追求。
孔子時代的士大夫們言必稱“詩”,常說的“詩云子曰”“賦詩言志”所指皆是《詩經(jīng)》!墩撜Z》說“不學(xué)《詩》,無以言”,可見,在*文人詩人心目中,《詩經(jīng)》的地位是很高的。引起研究者注意的,不僅僅是古代的這些愛情描寫和生活場景記錄,當(dāng)然還有它的藝術(shù)手法。雖是民歌,但它是*詩歌的良好的開端和當(dāng)之無愧的“基礎(chǔ)”,韓愈稱《詩經(jīng)》的藝術(shù)手法為“葩”,王士禎說它:“如畫工之肖物”。關(guān)于藝術(shù)手法,《周禮》總結(jié)出了《詩經(jīng)》“六藝”:風(fēng)、雅、頌、賦、比、興。前三種是分類,風(fēng)是土風(fēng),土樂,是民歌小調(diào)。雅為“夏”地的雅音,可為“官調(diào)”。頌是舞曲,可看作宮廷歌舞樂曲。鄭樵《六經(jīng)奧論》說:“風(fēng)土之音曰風(fēng),朝廷之音曰雅,宗廟之音曰頌!钡凇对娊(jīng)》中三者互有滲透。朱熹說:“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就是直接敘述或描寫。比是比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人是很會運用比喻的,《詩經(jīng)》中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對喻。興,是啟發(fā),是借物起興,是詩人見到一種景物,由此引發(fā)心中儲存的情感而發(fā)出的感嘆,也或許是把早已潛伏于內(nèi)心的“本事”放置于某一特定的情景后的相互交融,換句話說,是一種心靈或情感需要。謝榛《四溟詩話》對賦比興作了一番統(tǒng)計:“予嘗考之《三百篇》:賦,七百二十;興,三百七十;比,一百一十!笨磥,那時的民歌作者已經(jīng)把這幾種修辭方法應(yīng)用得得心應(yīng)手了。
《關(guān)雎》是現(xiàn)存《詩經(jīng)》中的第一篇,其“比”“興”的作用非同小可!瓣P(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是詩人事先營造的環(huán)境和美妙的氣氛,“關(guān)關(guān)”也有水鳥相互鳴唱應(yīng)答的意思。也有學(xué)者考訂,鳩意指女性,相傳這種鳥多雌雄情意專一,與常鳥不同!痘茨献印ぬ┳逵(xùn)》說:“《關(guān)雎》興于鳥,而君子美之,為其雌雄之不乖居也!蓖跸戎t解釋:“不乖居,言不亂耦”。如此說來,“興”又有“比”的成分。詩人不可能拿一個毫不相干的東**起“興”,更不會借一個截然相反的事物與所營造的境界相悖。河,有人解釋為黃河,“興”起的一句話并不特指黃河,那么下面的“左右流之”呢?黃河里有“荇菜”嗎?這只是詩人創(chuàng)造或想象的一種氛圍,是“空鏡頭”!对娊(jīng)》的這種手法一直影響到后世的民歌詩歌,或者說,這種手法一直被*的詩人民歌所沿用。如《孔雀東南飛》的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織素……”現(xiàn)代民歌《東方紅》:“東方紅,太陽升,*出了個*!薄渡降さら_花紅艷艷》:“千里的雷聲萬里的閃,咱們**的隊伍大發(fā)展。山丹丹開花紅艷艷,***咱打江山。”《信天游》:“山丹丹開花背洼洼紅,先挑你人才后挑你的心。羊肚子手巾三道道藍,你把你白臉掉過來。青楊楊的柳樹長得高,你看看妹子哪達兒好。蕎麥子開花一溜溜白,你看看妹子哪達兒美。馬里頭挑馬一般般高,人里頭挑人就數(shù)你好!薄把屡仙祥_花崖畔上紅,受苦人盼著好光景。”現(xiàn)代獨唱歌曲:“百靈鳥從藍天飛過,我愛你,*!”……這些來自民間的歌聲,其借物起興、興比互補的用法,與古代民歌是一脈相承的。
《關(guān)雎》和《詩經(jīng)》絕大部分篇目一樣,以四字為主,讀來瑯瑯上口,振振有聲,幾番“參差荇菜”大同小異的重復(fù),起到了描寫人物行為、強化感**彩,以及調(diào)節(jié)節(jié)奏的作用,而“琴瑟友之”“鐘鼓樂之”更使得詩歌有聲有色,顯現(xiàn)出繪畫音樂的“音色”美,難怪孔子稱之“師摯之始,關(guān)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薄皝y”相當(dāng)于“副歌”,章句的重疊,一唱三嘆反復(fù)的吟詠,渲染了音韻、節(jié)奏氣氛,達到了意象合一的妙合,完成了意境的創(chuàng)造。
聽爸爸說,當(dāng)年他領(lǐng)我的媽媽去魯北的農(nóng)村老家結(jié)婚,鄰家為其寫的對聯(lián)是:“關(guān)雎興雅化;麟趾振家聲”“琴瑟友之;鳳凰鳴矣”。不知道當(dāng)年的爸爸是否是“謙謙君子”,媽媽是否是“窈窕淑女”,《麟之趾》篇里描述的“振振公子”是不敢當(dāng)?shù)。窮鄉(xiāng)僻壤里居然能尋到這樣的對聯(lián)(這是否仍然是遠古民歌在鄉(xiāng)村的余響。,且與我在那時候就有了些許聯(lián)系,我由是對《關(guān)雎》有了特殊的感情。
情詩詩經(jīng)《關(guān)雎》賞析2
關(guān)雎(《詩經(jīng)·國風(fēng)·周南·關(guān)雎》)
朝代:先秦
作者:佚名
原文: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關(guān)關(guān)和鳴的雎鳩,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撈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醒來睡去都想追求她。
追求卻沒法得到,白天黑夜便總思念她。長長的思念喲,教人翻來覆去難睡下。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采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奏起琴瑟來親近她。
參差不齊的荇菜,從左到右去拔它。那美麗賢淑的女子,敲起鐘鼓來取悅她。
注釋
⑴關(guān)關(guān):象聲詞,雌雄二鳥相互應(yīng)和的叫聲。雎鳩(jū jiū):一種水鳥名,即王鴡。
、浦蓿核械年懙亍
、邱厚(yǎo tiǎo)淑女:賢良美好的女子。窈窕,身材體態(tài)美好的樣子。窈,深邃,喻女子心靈美;窕,幽美,喻女子儀表美。淑,好,善良。
、群缅(hǎo qiú):好的配偶。逑,“仇”的假借字,匹配。
、蓞⒉睿洪L短不齊的樣子。荇(xìng)菜:水草類植物。圓葉細莖,根生水底,葉浮在水面,可供食用。
、首笥伊髦簳r而向左、時而向右地擇取荇菜。這里是以勉力求取荇菜,隱喻“君子”努力追求“淑女”。流,義同“求”,這里指摘取。之:指荇菜。
、隋幻(wù mèi):醒和睡。指日夜。寤,醒覺。寐,入睡。又,馬瑞辰《毛詩傳箋注通釋》說:“寤寐,猶夢寐!币部赏。
、趟挤核寄。服,想。 《毛傳》:“服,思之也。”
、陀圃(yōu zāi)悠哉:意為“悠悠”,就是長。這句是說思念綿綿不斷。悠,感思。見《爾雅·釋詁》郭璞注。哉,語氣助詞。悠哉悠哉,猶言“想念呀,想念呀”。
⑽輾轉(zhuǎn)反側(cè):翻覆不能入眠。輾,古字作展。展轉(zhuǎn),即反側(cè)。反側(cè),猶翻覆。
⑾琴瑟友之:彈琴鼓瑟來親近她。琴、瑟,皆弦樂器。琴五或七弦,瑟二十五或五十弦。友:用作動詞,此處有親近之意。這句說,用琴瑟來親近“淑女”。
、衅d(mào):擇取,挑選。
、宴姽臉分河苗娮鄻穪硎顾鞓贰,使動用法,使……快樂。
賞析
《國風(fēng)·周南·關(guān)雎》這首短小的詩篇,在*文學(xué)史上占據(jù)著特殊的位置。它是《詩經(jīng)》的第一篇,而《詩經(jīng)》是*文學(xué)最古老的典籍。雖然從性質(zhì)上判斷,一些神話故事產(chǎn)生的年代應(yīng)該還要早些,但作為書面記載,卻是較遲的事情。所以差不多可以說,一翻開*文學(xué)的歷史,首先遇到的就是《關(guān)雎》。
當(dāng)初編纂《詩經(jīng)》的人,在詩篇的排列上是否有某種用意,這已不得而知。但至少后人的理解,并不認為《關(guān)雎》是隨便排列在首位的!墩撜Z》中多次提到《詩》(即《詩經(jīng)》),但作出具體評價的作品,卻只有《關(guān)雎》一篇,謂之“樂而不*,哀而不傷”。在他看來,《關(guān)雎》是表現(xiàn)“中庸”之德的典范。而漢儒的《毛詩序》又說:“《風(fēng)》之始也,所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也。故用之鄉(xiāng)人焉,用之**焉!边@里牽涉到*古代的一種倫理思想:在古人看來,夫婦為人倫之始,天下一切道德的完善,都必須以夫婦之德為基礎(chǔ)!睹娦颉返淖髡哒J為,《關(guān)雎》在這方面具有典范意義,所以才被列為“《風(fēng)》之始”。它可以用來感化天下,既適用于“鄉(xiāng)人”即普通百姓,也適用于“**”即**階層。
《關(guān)雎》的內(nèi)容其實很單純,是寫一個“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寫他得不到“淑女”時心里苦惱,翻來覆去睡不著覺;得到了“淑女”就很開心,叫人奏起音樂來慶賀,并以此讓“淑女”快樂。作品中人物的身份十分清楚:“君子”在《詩經(jīng)》的時代是對貴族的泛稱,而且這位“君子”家備琴瑟鐘鼓之樂,那是要有相當(dāng)?shù)牡匚坏。以前常把這詩解釋為“民間情歌”,恐怕不對頭,它所描繪的應(yīng)該是貴族階層的生活。另外,說它是情愛詩當(dāng)然不錯,但恐怕也不是一般的愛情詩。這原來是一首婚禮上的歌曲,是男方家庭贊美新娘、祝頌婚姻美好的!对娊(jīng)·國風(fēng)》中的很多歌謠,都是既具有一般的抒情意味、娛樂功能,又兼有禮儀上的實用性,只是有些詩原來派什么用處后人不清楚了,就僅當(dāng)作普通的歌曲來看待。把《關(guān)雎》當(dāng)作婚禮上的歌來看,從“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唱到“琴瑟友之”“鐘鼓樂之”,也是喜氣洋洋的,很合適的,
當(dāng)然這首詩本身,還是以男子追求女子的情歌的形態(tài)出現(xiàn)的。之所以如此,大抵與在一般婚姻關(guān)系中男方是主動的一方有關(guān)。就是在現(xiàn)代,一個姑娘看上個小伙,也總要等他先開口,古人更是如此。娶個新娘回來,夸她是個美麗又賢淑的好姑娘,是君子的好配偶,說自己曾經(jīng)想她想得害了相思病,必定很討新娘的歡喜。然后在一片琴瑟鐘鼓之樂中,彼此的感情相互靠近,美滿的婚姻就從這里開了頭。即使單從詩的情緒結(jié)構(gòu)來說,從見關(guān)雎而思淑女,到結(jié)成琴瑟之好,中間一番周折也是必要的:得來不易的東西,才特別可貴,特別讓人高興。
這首詩可以被當(dāng)作表現(xiàn)夫婦之德的典范,主要是由于有這些特點:首先,它所寫的愛情,一開始就有明確的婚姻目的,最終又歸結(jié)于婚姻的美滿,不是青年男女之問短暫的邂逅、一時的激情。這種明確指向婚姻、表示負責(zé)任的愛情,更為社會所贊同。其次,它所寫的男女雙方,乃是“君子”和“淑女”,表明這是一種與美德相聯(lián)系的結(jié)合!熬印笔羌嬗械匚缓偷滦须p重意義的,而“窈窕淑女”,也是兼說體貌之美和德行之善。這里“君子”與“淑女”的結(jié)合,**了一種婚姻理想。再次,是詩歌所寫戀愛行為的節(jié)制性。細讀可以注意到,這詩雖是寫男方對女方的追求,但絲毫沒有涉及雙方的直接接觸!笆缗惫倘粵]有什么動作表現(xiàn)出來,“君子”的相思,也只是獨自在那里“輾轉(zhuǎn)反側(cè)”,什么攀墻折柳之類的事情,好像完全不曾想到,愛得很守規(guī)矩。這樣一種戀愛,既有真實的頗為深厚的感情(這對情詩而言是很重要的),又表露得*和而有分寸,對于讀者所產(chǎn)生的感動,也不致過于激烈。以上種種特點,恐怕確實同此詩原來是貴族婚禮上的歌曲有關(guān),那種場合,要求有一種與主人的身份地位相稱的有節(jié)制的歡樂氣氛。而孔子從中看到了一種具有廣泛意義的中和之美,借以提倡他所尊奉的自我克制、重視道德修養(yǎng)的人生態(tài)度,《毛詩序》則把它推許為可以“風(fēng)天下而正夫婦”的道德教材。這兩者視角有些不同,但在根本上仍有一致之處。
古之儒者重視夫婦之德,有其很深的道理。在第一層意義上說,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在古代,這一基本單元的**穩(wěn)定對于整個社會秩序的**穩(wěn)定,意義至為重大。在第二層意義上,所謂“夫婦之德”,實際兼指有關(guān)男女問題的一切方面。“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禮記·禮運》),孔子也知道這是人類生存的基本要求。飲食之欲比較簡單(當(dāng)然首先要有飯吃),而男女之欲引起的情緒活動要復(fù)雜、活躍、強烈得多,它對生活規(guī)范、社會秩序的潛在危險也大得多,孔子也曾感嘆:“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論語》)所以一切克制、一切修養(yǎng),都首先要從男女之欲開始。這當(dāng)然是必要的,但克制到什么程度為合適,卻是復(fù)雜的問題,這里牽涉到社會物質(zhì)生產(chǎn)水*、**結(jié)構(gòu)、文化傳統(tǒng)等多種因素的綜合,也牽涉到時代條件的變化。當(dāng)一個社會試圖對個***采取徹底否定態(tài)度時,在這方面首先會出現(xiàn)嚴厲禁制。相反,當(dāng)一個社會處于變動時期、舊有道德規(guī)范遭到破壞時,也首先在這方面出現(xiàn)恣肆放流的情形;氐健蛾P(guān)雎》,它所歌頌的,是一種感情克制、行為謹慎、以婚姻**為目標的愛情,所以儒者覺得這是很好的典范,是“正夫婦”并由此引導(dǎo)廣泛的德行的教材。
由于《關(guān)雎》既承認男女之愛是自然而正常的感情,有要求對這種感情加以克制,使其符合于社會的美德,后世之人往往各取所需的一端,加以引申發(fā)揮,而反抗封建禮教的非人性**的人們,也常打著《關(guān)雎》的權(quán)威旗幟,來伸張滿足個人情感的**。所謂“詩無達詁”,于《關(guān)雎》則可見一斑。
寫作手法
這詩的主要表現(xiàn)手法是興寄,《毛傳》云:“興也!笔裁词恰芭d”?孔穎達的解釋最得要領(lǐng),他在《毛詩正義》中說:“‘興’者,起也。取譬引類,起發(fā)己心,《詩》文諸舉草木鳥獸以見意者,皆‘興’辭也!彼^“興”,即先從別的景物引起所詠之物,以為寄托。這是一種委婉含蓄的表現(xiàn)手法。如此詩以雎鳩之“摯而有別”,興淑女應(yīng)配君子;以荇菜流動無方,興淑女之難求;又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興淑女既得而“友之”、“樂之”等。這種手法的優(yōu)點在于寄托深遠,能產(chǎn)生文已盡而意有余的效果。
這首詩還采用了一些雙聲疊韻的連綿字,以增強詩歌音調(diào)的`**美和描寫人物的生動性。如“窈窕”是疊韻;“參差”是雙聲;“輾轉(zhuǎn)”既是雙聲又是疊韻。用這類詞修飾動作,如“輾轉(zhuǎn)反側(cè)”;摹擬形象,如“窈窕淑女”;描寫景物,如“參差荇菜”,無不活潑逼真,聲情并茂。劉師培《論文雜記》云:“上古之時,……謠諺之音,多循天籟之自然,其所以能諧音律者,一由句各葉韻,二由語句之間多用疊韻雙聲之字。”此詩雖非句各葉韻,但對雙聲疊韻連綿字的運用,卻保持了古代詩歌淳樸自然的風(fēng)格。
用韻方面,這詩采取偶句入韻的方式。這種偶韻式支配著兩千多年來我國古典詩歌諧韻的形式。而且全篇三次換韻,又有虛字腳“之”字不入韻,而以虛字的前一字為韻。這種在用韻方面的參差變化,極大地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對《關(guān)雎》,我們應(yīng)當(dāng)從詩義和音樂兩方面去理解。就詩義而言,它是“民俗歌謠”,所寫的男女愛情是作為民俗反映出來的。相傳古人在仲春之月有會合男女的習(xí)俗!吨芏Y·地官·媒氏》云:“媒氏(即媒官)掌萬民之判(配合)!写(二月)之月,令會男女,于是時也,奔者不禁(不禁止奔);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司男女之無夫家者而會之。”《關(guān)雎》所詠未必就是這段史事的記實,但這段史實卻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男女相會、互相愛慕并希望成婚的心理狀態(tài)和風(fēng)俗習(xí)尚。文學(xué)作品描寫的對象是社會生活,對社會風(fēng)俗習(xí)尚的描寫能更真實地再現(xiàn)社會生活,使社會生活融匯于社會風(fēng)習(xí)的畫面中,從而就更有真實感!蛾P(guān)雎》就是把古代男女戀情作為社會風(fēng)俗習(xí)尚描寫出來的。就樂調(diào)而言,全詩重章疊句都是為了合樂而形成的。鄭樵《通志·樂略·**序論》云:“凡律其辭,則謂之詩,聲其詩,則謂之歌,作詩未有不歌者也!编嶉蕴貏e強調(diào)聲律的重要性。凡古代活的有生氣的詩歌,往往都可以歌唱,并且重視聲調(diào)的**!蛾P(guān)雎》重章疊句的運用,說明它是可歌的,是活在人們口中的詩歌。當(dāng)然,《關(guān)雎》是把表達詩義和疾徐聲調(diào)結(jié)合起來,以聲調(diào)傳達詩義。鄭玄《詩譜序》云:“《虞書》曰:‘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粍t詩之道,放于此乎?”
(選自《**文學(xué)鑒賞寶庫》,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
解析
《關(guān)雎》是《風(fēng)》之始也,也是《詩經(jīng)》第一篇。古人把它冠于三百零五篇之首,說明對它評價很高。《史記·外戚世家》曾經(jīng)記述說:“《易》基乾坤,《詩》始《關(guān)雎》,《書》美厘降……夫婦之際,人道之大倫也!庇帧稘h書·匡衡傳》記載匡衡疏云:“匹配之際,生民之始,萬福之原;橐鲋Y正,然后品物遂而天命全?鬃诱摗对姟罚话愣际且浴蛾P(guān)雎》為始。……此綱紀之首,王教之端也。”他們的著眼點是迂腐的,但對詩的本義的概括卻基本正確。問題在于它所表現(xiàn)的是什么樣的婚姻。這關(guān)系到我們對《風(fēng)》的理解。朱熹《詩集傳》“序”說:“凡詩之所謂風(fēng)者,多出于里巷歌謠之作,所謂男女相與詠歌,各言其情者也!庇粥嶉浴锻ㄖ尽仿浴**序論》說:“《詩》在于聲,不在于義,猶今都邑有新聲,巷陌競歌之,豈為其辭義之美哉?直為其聲新耳!敝祆涫菑脑娏x方面論述的,鄭樵則從聲調(diào)方面進行解釋。我們把二者結(jié)合起來,可以認為《風(fēng)》是一種用地方聲調(diào)歌唱的表達男女愛情的歌謠。盡管朱熹對《關(guān)雎》主題的解釋并不如此,但從《關(guān)雎》的具體表現(xiàn)看,它確是男女言情之作,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愛情的追求。其聲、情、文、義俱佳,足以為《風(fēng)》之始,三百篇之冠。孔子說:“《關(guān)雎》樂而不*,哀而不傷!(《論語·八佾》)此后,人們評《關(guān)雎》,皆“折中于夫子”(《史記·孔子世家》)。但《關(guān)雎》究竟如何呢?
這首詩原是三章:一章四句,二章八句,三章八句。鄭玄從文義**后二章又各分為兩章,共五章,每章四句,F(xiàn)在用鄭玄的分法。第一章雎鳩和鳴于河之洲上,其興淑女配偶不亂,是君子的好匹配。這一章的佳處,在于舒緩*正之音,并以音調(diào)領(lǐng)起全篇,形成全詩的基調(diào)。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統(tǒng)攝全詩。第二章的“參差荇菜”承“關(guān)關(guān)雎鳩”而來,也是以洲上生長之物即景生情!傲鳌,《毛傳》訓(xùn)為“求”,不確。因為下文“寤寐求之”已有“求”字,此處不當(dāng)再有“求”義!扒蟆弊质侨闹行,整首詩都在表現(xiàn)男子對女子的追求過程,即從深切的思慕到實現(xiàn)結(jié)婚的愿望。第三章抒發(fā)求之而不得的憂思。這是一篇的關(guān)鍵,最能體現(xiàn)全詩精神。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評云:“前后四章,章四句,辭義悉協(xié)。今夾此四句于‘寤寐求之’之下,‘友之’、‘樂之’二章之上,承上遞下,通篇精神全在此處。蓋必著此四句,方使下‘友’、‘樂’二義快足滿意。若無此,則上之云‘求’,下之云‘友’、‘樂’,氣勢弱而不振矣。此古人文章爭扼要法,其調(diào)亦迫促,與前后*緩之音別!币κ蠈Ρ菊略谌娭械闹匾苑治鲎顬榫(dāng)。應(yīng)當(dāng)補充者,此章不但以繁弦促管振文氣,而且寫出了生動逼真的形象,即王士禎《漁洋詩話》所謂“《詩》三百篇真如畫工之肖物”。林義光《詩經(jīng)通解》說:“寐始覺而輾轉(zhuǎn)反側(cè),則身猶在床!边@種對思念情人的心思的描寫,可謂“哀而不傷”者也。第四、五章寫求而得之的喜悅!扒偕阎、“鐘鼓樂之”,都是既得之后的情景。曰“友”,曰“樂”,用字自有輕重、深淺不同。極寫快興滿意而又不涉于侈靡,所謂“樂而不*”。通篇詩是寫一個男子對女子的思念和追求過程,寫求而不得的焦慮和求而得之的喜悅。
簡析
《關(guān)雎》是一首意思很單純的詩。大概它第一好在音樂,此有孔子的評論為證,《論語·泰伯》:“師摯之始,《關(guān)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眮y,便是音樂結(jié)束時候的合奏。它第二好在意思!蛾P(guān)雎》不是實寫,而是虛擬。戴君恩說:“此詩只‘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便盡了,卻翻出未得時一段,寫個牢騷憂受的光景;又翻出已得時一段,寫個歡欣鼓舞的光景,無非描寫‘君子好逑’一句耳。若認做實境,便是夢中說夢!迸_\震說:“輾轉(zhuǎn)反側(cè),琴瑟鐘鼓,都是空中設(shè)想,空處傳情,解詩者以為實事,失之矣!倍际怯械弥!对姟穼懩信,多用虛擬,即所謂“思之境”,如《漢廣》,如《月出》,如《澤陂》,等等,而《關(guān)雎》一篇最是恬靜溫和,而且有首有尾,尤其有一個完滿的結(jié)局,作為樂歌,它被派作“亂”之用,正是很合適的。然而不論作為樂還是作為歌,它都不*衍,不單調(diào)。賀貽孫曰:“‘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此四句乃詩中波瀾,無此四句,則不獨全詩*疊直敘無復(fù)曲折,抑且音節(jié)短促急弦緊調(diào),何以被諸管弦乎。忽于‘窈窕淑女’前后四疊之間插此四句,遂覺滿篇悠衍生動矣!编囅柙唬骸暗么艘徽郏膭荼悴*衍,下文‘友之’‘樂之’乃更沉至有味!圃沼圃铡B二字句以為句,‘輾轉(zhuǎn)反側(cè)’,合四字句以為句,亦著意結(jié)構(gòu)。文氣到此一住,樂調(diào)亦到此一歇拍,下章乃再接前腔。”雖然“歇拍”、“前腔”云云,是以后人意揣度古人,但這樣的推測并非沒有道理。依此說,則《關(guān)雎》自然不屬即口吟唱之作,而是經(jīng)由一番思索安排的功夫“作”出來。其實也可以說,“詩三百”,莫不如是。 “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毛傳:“興也。”但如何是興呢,卻是一個太大的問題。若把古往今來關(guān)于“興”的論述統(tǒng)統(tǒng)編輯起來,恐怕是篇幅甚巨的一部大書,則何敢輕易來談。然而既讀《詩》,興的問題就沒辦法繞開,那么只好敷衍幾句最*常的話。所謂“興”,可以說是引起話題吧,或者說是由景引起情。這景與情的碰合多半是詩人當(dāng)下的感悟,它可以是即目,也不妨是浮想;前者是實景,后者則是心象。但它僅僅是引起話題,一旦進入話題,便可以放過一邊,因此“興”中并不含直接的比喻,若然,則即為“比”。至于景與情或曰物與心的關(guān)聯(lián),即景物所以為感為悟者,當(dāng)日于詩人雖是直接,但如旁人看則已是微妙,其實即在詩人自己,也未嘗不是轉(zhuǎn)瞬即逝難以捕捉;時過境遷,后人就更難找到確定的答案。何況《詩》的創(chuàng)作有前有后,創(chuàng)作在前者,有不少先已成了警句,其中自然包括帶著興義的句子,后作者現(xiàn)成拿過來,又融合了自己的一時之感,則同樣的興,依然可以有不同的含義。但也不妨以我們所能感知者來看。羅大經(jīng)說:“杜少陵絕句云:‘遲日江山麗,春風(fēng)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蛑^此與兒童之屬對何以異,余曰不然。上二句見兩間莫非生意,下二句見萬物莫不適性。于此而涵泳之,體認之,豈不足以感發(fā)吾心之真樂乎。”我們何妨以此心來看《詩》之興。兩間莫非生意,萬物莫不適性,這是自然予人的最樸素也是最直接的感悟,因此它很可以成為看待人間事物的一個標準:或萬物如此,人事亦然,于是喜悅,如“桃之天天,灼灼其華”(《周南·桃夭》),如“呦呦鹿鳴,食野之蘋”(《小雅·鹿鳴》),如此詩之“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或萬物如此,人事不然,于是悲怨,如“雄雉**,泄泄其羽”(《邶風(fēng)·雄雉》),如“***風(fēng),以陰以雨”(《邶風(fēng)·谷風(fēng)》),如“毖彼泉水,亦流于淇”(《邶風(fēng)·泉水》)!对姟分幸约兇獾淖匀伙L(fēng)物起倡的興,大抵不出此意。總之,興之特殊,即在于它于詩人是如此直接,而于他人則往往其意微渺,但我們?nèi)艚獾迷娙嗽前烟斓厮臅r的瞬息變化,自然萬物的死生消長,都看作生命的見證,人生的比照,那么興的意義便很明白。它雖然質(zhì)樸,但其中又何嘗不有體認生命的深刻。 “鐘鼓樂之”,是身分語,而最可含英咀華的則是“琴瑟友之”一句。朱熹曰:“‘友’者,親愛之意也!陛o廣申之曰:“以友為親愛之意者,蓋以兄友弟之友言也。”如此,《邶風(fēng)·谷風(fēng)》“宴爾新昏,如兄如弟”的形容正是這“友”字一個現(xiàn)成的注解。若將《鄭風(fēng)·女曰雞鳴》《陳風(fēng)·東門之池》等篇合看,便知“琴瑟友之”并不是泛泛說來,君子之“好逑”便不但真的是知“音”,且知情知趣,而且更是知心。春秋時代以歌詩為辭令,我們只認得當(dāng)日外交之風(fēng)雅,《關(guān)雎》寫出好婚姻之一般,這日常情感生活中實在的諧美和欣欣之生意,卻是那風(fēng)雅最深厚的根源。那時候,《詩》不是裝飾,不是點綴,不是只為修補生活中的殘闕,而真正是“人生的日用品”(顧頡剛語),《關(guān)雎》便好像是人生與藝術(shù)合一的一個宣示,栩栩然翩翩然出現(xiàn)在文學(xué)史的黎明。關(guān)雎,是《詩經(jīng)》的開篇之作,向來有贊譽。為什么用關(guān)雎作為這篇充滿愛意的詩的題目呢?在孔子編輯《詩經(jīng)》時,分為風(fēng)雅頌三部分,其中雅又分為大雅和小雅。風(fēng),為民間傳唱的詩,《孟子見梁惠王》中有關(guān)于民間的歌曲的記載,風(fēng),大體相當(dāng)于現(xiàn)在的流行歌曲。雅,中的部分來自民間,部分來自貴族的歌頌詩。頌,便是貴族用來祭司時歌頌上天,先祖的詩。所以,大部分的詩是沒有名字的,而編輯一部書,為了讓人們便于查閱必將為每部分添加題目。當(dāng)然,孔子比較謙虛采取了取詩每句開頭的詞作為詩的題目!蛾P(guān)雎》取自關(guān)關(guān)雎鳩,“關(guān)關(guān)”是指雎鳩的叫聲,擬聲詞。后世多用這種的命名方法,如唐李商隱的《無題》,因為有多首,所以采取了孔子發(fā)明的命名方法,如《錦瑟》取自:錦瑟無端五十弦。
詩經(jīng)經(jīng)典篇章賞析(擴展6)
——無衣先秦詩經(jīng)全文、注釋、賞析
無衣先秦詩經(jīng)全文、注釋、賞析1
[先秦]詩經(jīng)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注釋:
【1】七:虛數(shù),非實指,言衣之多;一說七章之衣,諸侯的服飾。
【2】子:第二人稱的尊稱、敬稱,此指制衣的人。
【3】安:舒適。
【4】吉:美,善,好。
【5】六:即六套衣服。亦非實指。
【6】燠(yù):暖熱,溫暖。
作品賞析:
此詩與《秦風(fēng)·無衣》題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shù)風(fēng)格卻完全兩樣。從字面上看,似覺并無深意。然詩句樸實無華,皆從肺腑中流出:“難道說我沒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揀了一件又一件,沒有一件抵得上你親手縫制的衣裳,那樣舒坦,那樣美觀!薄半y道說我沒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六件。可是挑了一件又一件,沒有一件抵得上你親手縫制的衣裳,那樣合身,那樣溫暖!闭Z言自然流暢,酷肖人物聲口。感情真摯,讀之令人凄然傷懷。
對于詩中的句讀,舊說兩段的起句都作六字句,然今人徐培均認為應(yīng)標點為:“豈曰無衣?七兮。”前四字為一句,用以自問,后二字為一句,用以自答,詩人正是在這種自問自答中,抒寫了一腔哀思。另外在一些字、詞的解釋上也頗多歧見。如“七”字、“子”字、“六”字,朱熹《詩集傳》以為“侯伯七命,其車旗衣服,皆以七為節(jié)。子,天子也”。又云:“天子之卿六命,變‘七’言‘六’者,謙也,不敢以當(dāng)侯伯之命,得受六命之服,比于天子之卿亦幸矣!敝祆涞慕忉專耆䦶挠谒麑τ谶@首詩主題的理解。這首詩既然是述晉武公向周釐王請求封爵之意,那末他就必然把“七”解釋為“諸侯七命”,把“六”解釋為“天子之卿六命”,而把“子”解釋為“天子”。前二者與晉武公的諸侯身份相當(dāng),后者則與周釐王的天子地位相稱。其說固然言之成理,不失為一家之見,然與詩的本意可能相去甚遠。
從對此詩主題的理解出發(fā),“七”和“六”俱為數(shù)詞,也可以看作虛數(shù),極言衣裳之多。而“子”則為第二人稱的“你”,也即縫制衣裳的妻子。這樣的理解,應(yīng)該是符合詩的本意的。
全詩分為兩章,字句大體相同,唯兩起變動一個字:“七”易為“六”;兩結(jié)也變動一字:“吉”易為“燠”。這主要為的是適應(yīng)押韻的需要。從全篇來說,相同的句式重復(fù)一遍,有回環(huán)往復(fù)、一唱三嘆、回腸蕩氣之妙。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