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1

  重陽席上賦白菊

  作者:白居易

  朝代:南北朝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白居易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詩寫得新穎而別致,詞約而意豐。此詩一、二兩句寫詩人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無限的欣喜;三、四兩句是采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載歌載舞。全詩表達(dá)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賞析:

  白居易這首《重陽席上賦白菊》詩寫得新穎而別致,詞約而意豐。此詩一、二兩句寫詩人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無限的欣喜;三、四兩句是采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載歌載舞。全詩表達(dá)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2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譯文及注釋

  滿園花菊郁(yù)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一滿園的菊花好似郁金黃,中間有一叢卻雪白似霜。

  郁金黃:花名,即金桂,這里形容金黃色的菊花似郁金黃。孤叢:孤獨的一叢。

  還似今朝(zhāo)歌酒席,白頭翁(wēng)入少年場。

  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進(jìn)了少年去的地方。

  白頭翁:詩人自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滿園的菊花好似郁金黃,中間有一叢卻雪白似霜。

  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進(jìn)了少年去的地方。

  注釋

  郁金黃:花名,即金桂,這里形容金黃色的菊花似郁金黃。

  孤叢:孤獨的一叢。

  白頭翁:詩人自謂。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晚年時在一個重陽日與客飲酒賞菊有感而作,約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詩人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兩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載歌載舞。全詩表達(dá)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題為“賦白菊”,詩開頭卻先道滿園的菊花都是金黃色。“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這是用陪襯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叢”更為突出,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那一點紅色也就更加顯目了!皾M”“郁”與“孤”兩相對照,白菊更為引入注目!吧扑鄙鷦拥谋扔,描繪了白菊皎潔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兩句:“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痹娙擞苫(lián)想到人,聯(lián)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貼切,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由于詩人隨時留心觀察生活,故能迅速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選取材料,作出具體而生動的比喻。這一比喻緊扣題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結(jié)句“白頭翁人少年場”,頗有情趣。白菊雖是“孤叢”,好似“白頭翁”,但是卻與眾“少年”在一起,并不覺孤寂、蒼老,仍然充滿青春活力。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3

  重陽席上賦白菊

  唐代:白居易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譯文及注釋

  滿園花菊郁(yù)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一滿園的菊花好似郁金黃,中間有一叢卻雪白似霜。

  郁金黃:花名,即金桂,這里形容金黃色的菊花似郁金黃。孤叢:孤獨的一叢。

  還似今朝(zhāo)歌酒席,白頭翁(wēng)入少年場。

  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進(jìn)了少年去的地方。

  白頭翁:詩人自謂。

  譯文及注釋

  譯文

  一滿園的菊花好似郁金黃,中間有一叢卻雪白似霜。

  這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老人家進(jìn)了少年去的地方。

  注釋

  郁金黃:花名,即金桂,這里形容金黃色的菊花似郁金黃。

  孤叢:孤獨的一叢。

  白頭翁:詩人自謂。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晚年時在一個重陽日與客飲酒賞菊有感而作,約作于公元835年(大和九年)。

  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詩人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兩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載歌載舞。全詩表達(dá)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

  題為“賦白菊”,詩開頭卻先道滿園的菊花都是金黃色!皾M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边@是用陪襯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叢”更為突出,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那一點紅色也就更加顯目了!皾M”“郁”與“孤”兩相對照,白菊更為引入注目!吧扑鄙鷦拥谋扔,描繪了白菊皎潔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兩句:“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痹娙擞苫(lián)想到人,聯(lián)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貼切,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由于詩人隨時留心觀察生活,故能迅速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選取材料,作出具體而生動的`比喻。這一比喻緊扣題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結(jié)句“白頭翁人少年場”,頗有情趣。白菊雖是“孤叢”,好似“白頭翁”,但是卻與眾“少年”在一起,并不覺孤寂、蒼老,仍然充滿青春活力。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閱讀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1)

——《重陽席上賦白菊》古詩詞鑒賞3篇

《重陽席上賦白菊》古詩詞鑒賞1

  原文:

  滿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

  詩詞賞析:

  此詩前兩句寫詩人看到滿園金黃的菊花中有一朵雪白的菊花,感到欣喜;后兩句把那朵雪白的菊花比作是參加“歌舞席”的老人,和“少年”一起載歌載舞。全詩表達(dá)了詩人雖然年老仍有少年的情趣。以花喻人,饒有情趣。題為“賦白菊”,詩開頭卻先道滿園的菊花都是金黃色!皾M園花菊郁金黃,中有孤叢色似霜!边@是用陪襯的手法,使下句中那白色的“孤叢”更為突出,猶如“萬綠叢中一點紅”,那一點紅色也就更加顯目了!皾M”“郁”與“孤”兩相對照,白菊更為引入注目!吧扑鄙鷦拥谋扔鳎枥L了白菊皎潔的色彩。

  更妙的是后兩句:“還似今朝歌酒席,白頭翁入少年場。”詩人由花聯(lián)想到人,聯(lián)想到歌酒席上的情景,比喻自然貼切,看似信手拈來,其實是由于詩人隨時留心觀察生活,故能迅速從現(xiàn)實生活中來選取材料,作出具體而生動的比喻。這一比喻緊扣題意,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結(jié)句“白頭翁人少年場”,頗有情趣。白菊雖是“孤叢”,好似“白頭翁”,但是卻與眾“少年”在一起,并不覺孤寂、蒼老,仍然充滿青春活力。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2)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翻譯及賞析1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作者:[唐]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注釋>

  酬:這里是以詩相答的意思。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使君:稱刺史。

  巴山楚水:指四川和兩湖一帶。劉禹錫先后被貶到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地,夔州古屬巴國,其它地方大都屬楚國。

  ***年:從唐順宗永貞**(805)永貞革新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官為連州刺史到寫此詩時,前后共二十二年,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

  棄置:拋棄。

  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序文中說:自己經(jīng)過嵇康,因?qū)懘速x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翻:副詞,反而。

  爛柯人:傳說晉人王質(zhì)進(jìn)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吹骄纸K,童子問王質(zhì)為何不去,王質(zhì)才驚悟過來,見斧柄已經(jīng)腐爛;氐郊亦l(xiāng),已歷百年,無人相識(見《述異記》)。劉禹錫借這個故事表達(dá)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xiāng)恍如隔世的心情。

  歌一曲:指白居易作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一詩。

  長(zhǎng):增長,振作。

  <韻譯>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懷美酒振奮精神。

  <評析>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huán)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后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年折太多!币环矫娓袊@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贊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大意是說:你該當(dāng)遭到不幸,誰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年的不幸,未免過分了。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著贊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凄涼地,***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qū),算來已經(jīng)***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guān)系。

  接著,詩人很自然地發(fā)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闭f自己在外***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dāng)達(dá)觀。沉舟側(cè)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dá)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yīng),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詩里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彼@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lián)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zhèn)械统恋那檎{(diào),尾聯(lián)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點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guān)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yōu)秀之作。

  詩作中,劉禹錫首先緊承白詩末聯(lián)“亦知合被才名折,***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dá)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然后寫自己歸來的`感觸:老友已逝,只有無盡的懷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之人。無限悲痛悵惘之情,不禁油然而生。詩人于是推開一步,沉舟側(cè)畔,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萬木爭春。一洗傷感低沉情調(diào),盡顯慷慨激昂氣概。末聯(lián)點明酬贈題意,既是對友人關(guān)懷的感謝,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現(xiàn)了詩人堅定的意志和樂觀的精神。全詩感情真摯,沉郁中見豪放,不僅反映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也具有很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文學(xué)常識>

  體裁:詩

  類別:七言律句

  年代:中唐

  作者:劉禹錫

  作者小傳: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 ,晚年自號廬山人,彭城(今江蘇徐州)人,是匈奴人的后裔。唐代中晚期詩人、哲學(xué)家。他的家庭是一個世代以儒學(xué)相傳的書香門第。**上主張革新,是王叔文派**革新活動的中心人物之一。

  詩現(xiàn)存800余首。其學(xué)**歌,反映民眾生活和風(fēng)土人情的詩,題材廣闊,風(fēng)格上汲取巴蜀民歌含蓄宛轉(zhuǎn)、樸素優(yōu)美的特色,清新自然,健康活潑,充滿生活情趣。其諷刺詩往往以寓言托物手法,抨擊**永貞革新的**,涉及較廣的社會現(xiàn)象。晚年所作,風(fēng)格漸趨含蓄,諷刺而不露痕跡。

  劉禹錫耳濡目染,加上天資聰穎,敏而好學(xué),從小就才學(xué)過人,氣度非凡。他十九歲游學(xué)長安,**朝廷。二十一歲,與柳宗元同榜考中進(jìn)士。同年又考中了博學(xué)宏詞科。

  后來在**上不得意被貶為朗州司馬。他沒有自甘沉淪,而是以積極樂觀的精神進(jìn)行創(chuàng)作,積極向民歌學(xué)習(xí),創(chuàng)作了《采菱行》等仿民歌體詩歌。

  一度奉詔還京后,劉禹錫又因詩句"玄都觀里桃千樹,盡是劉郎去后栽"觸怒新貴被貶為連州刺史。后被任命為江州刺史,在那里創(chuàng)作了大量的《竹枝詞》。名句很多,廣為傳誦。824年夏,他寫了著名的《西塞山懷古》:"王濬樓船下益州,金陵王氣黯然收。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人世幾回傷往事,山形依舊枕寒流。今逢四海為家日,故壘蕭蕭蘆荻秋。"這首詩為后世的文學(xué)評論家所激賞,認(rèn)為是含蘊無窮的唐詩杰作。

  后來,幾經(jīng)多次調(diào)動,劉禹錫被派往蘇州擔(dān)任刺史。當(dāng)時蘇州發(fā)生水災(zāi),饑鴻遍野。他**以后開倉賑饑,免賦減役,很快使人民從災(zāi)害中走出,過**安居樂業(yè)的生活。蘇州人民愛戴他,感激他,就把曾在蘇州擔(dān)任過刺史的韋應(yīng)物、白居易和他合稱為"三杰",建立了三賢堂。**也對他的政績予以褒獎,賜給他紫金魚袋。

  劉禹錫晚年回到洛陽,任**賓客,與朋友交游賦詩,生活閑適。死后被追贈為戶部尚書。

  劉禹錫寫的《陋室銘》,全文共81字,字字珠璣。但許多人可能不知道,這篇名作是劉禹錫一氣之下?lián)]毫寫成的。

  貞元九年(793),劉禹錫中進(jìn)士后,官至**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可謂官運亨通。后因他參加王叔文的永貞革新運動,得罪了當(dāng)朝**寵臣,被德宗**貶至安徽和州當(dāng)通判。按當(dāng)時地方官府的規(guī)定,他本應(yīng)住衙門三間三廈的官邸。可是,和州的知縣是個勢利之徒,他見劉禹錫貶官而來,便多般刁難。先是安排他住在縣城南門,不久,又要他搬至北門,由原先的三間屋縮小到一間半,不久又要他搬居城中。半年之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狹小,一次比一次簡陋,全家老小根本無法安身。劉禹錫覺得這縣官欺人太甚,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一文,并請大書法家柳公權(quán)書碑勒石,立于門前,以示“紀(jì)念”,一時轟動朝野。

  斯時被貶為廣西柳州刺史的柳宗元,與劉禹錫是同榜進(jìn)士,詩歌唱酬,友誼殊深。當(dāng)他讀到《陋室銘》后,獲知劉禹錫遭受勢利小人冷遇時,憤懣不*,立即**朝廷請求:“情愿以自己被遣之地柳州換和州,雖得重罪,死不恨!彪m未獲準(zhǔn),但足可見“患難識知己,文人更相親”的高貴品質(zhì)。

  人世滄桑,歲月如流。勢利小人早已化作黃土一抔,而劉禹錫的《陋室銘》,卻光照歷史,留傳千古。元九年進(jìn)士,登博學(xué)鴻詞科,授監(jiān)察御史,因參加王叔文變法,反對宦官和藩鎮(zhèn)割據(jù)**,失敗后被貶為朗州司馬,遷連州刺史。后因**裴度力薦,任**賓客,加檢校禮部尚書,世稱劉賓客。與柳宗元交好,人稱“劉柳”,又與白居易常相唱和,又并稱“劉白”,詩風(fēng)格清新,宛轉(zhuǎn)含蓄,善于吸收民歌的精華,并多反映社會生活。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巴山楚水凄涼地,***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度過了***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

  賞析

  唐敬宗寶利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宴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劉禹錫便寫了來酬答他。

  劉禹錫這首酬答詩,接過白詩的話頭,著重抒寫這特定環(huán)境中自己的感情。白的贈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的遭遇無限感慨,最后兩句說:“亦知合被才名折,***年折太多!币环矫娓袊@劉禹錫的不幸命運,另一方面又稱贊了劉禹錫的才氣與名望。大意是說:你該當(dāng)遭到不幸,誰叫你的才名那么高呢!可是***年的不幸,未免過分了。這兩句詩,在同情之中又包含著贊美。顯得十分委婉。因為白居易在詩的末尾說到***年,所以劉禹錫在詩的開頭就接著說:“巴山楚水凄涼地,***年棄置身。”自己謫居在巴山楚水這荒涼的地區(qū),算來已經(jīng)***年了。一來一往,顯出朋友之間推心置腹的親切關(guān)系。

  接著,詩人很自然地發(fā)出感慨道:“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說自己在外***年,如今回來,許多老朋友都已去世,只能徒然地吟誦“聞笛賦”表示悼念而已。此番回來恍如隔世,覺得人事全非,不再是舊日的光景了。后一句用王質(zhì)爛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貶謫時間的長久,又表現(xiàn)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之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涵義十分豐富。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dāng)達(dá)觀。沉舟側(cè)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dá)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yīng),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象他在另外的詩里所寫的“莫道桑揄晚,為霞猶滿天”他這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lián)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zhèn)械统恋那檎{(diào),尾聯(lián)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秉c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guān)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yōu)秀之作。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3)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及翻譯賞析1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巴山楚水凄涼地,***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及注釋

  譯文

  被貶謫到巴山楚水這些荒涼的地區(qū),度過了***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去舊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萬萬的帆船經(jīng)過;枯萎樹木的前面也有萬千林木欣欣向榮。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注釋

  酬:答謝,酬答,這里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

  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

  見贈:送給(我)。

  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于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于楚國。劉禹錫被貶后,遷徙于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yuǎn)地區(qū),這里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年:從唐順宗永貞**(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歷二年(826)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yuǎn),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

  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é)。

  懷舊:懷念故友。

  吟:吟唱。

  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quán)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jīng)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思舊賦》。 序文中說:自己經(jīng)過嵇康舊居,因?qū)懘速x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到:到達(dá)。

  翻似:倒好像。翻:副詞,反而。

  爛柯人:指晉人王質(zhì)。相傳晉人王質(zhì)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jīng)朽爛。回到村里,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jīng)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dá)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dá)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xiāng)恍如隔世的心情。

  沉舟:這是詩人以沉舟、病樹自比。

  側(cè)畔:旁邊。

  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

  劉禹錫從小愛下圍棋,與專教唐德宗**下棋的棋待詔王叔文很要好。**當(dāng)上**后,他的教師王叔文組閣**,就提拔棋友劉禹錫當(dāng)監(jiān)察御史。后來王叔文集團****失敗后,劉禹錫被貶到外地做官,寶歷二年(公元826年)**回京。冬天途經(jīng)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年折太多!痹谠娭校拙右讓⒂礤a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于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賞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顯示自己對世事變遷和仕宦升沉的豁達(dá)襟懷,表現(xiàn)了詩人的堅定信念和樂觀精神,同時又暗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詩的首聯(lián),便表現(xiàn)出作者不同凡響的抒情才能。劉禹錫因積極參加順宗朝王叔文**的**革新運動而遭受**。在宦官和藩鎮(zhèn)的聯(lián)合反撲下,順宗讓位給憲宗,王叔文被殺,劉禹錫等被貶。他先貶到朗州(今湖南常德),再貶連州(今廣東連縣),調(diào)夔州(今重慶奉節(jié))、和州(今安徽和縣),未離謫籍。朗州在戰(zhàn)國時是楚地,夔州在秦、漢時屬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貶地。劉禹錫沒有直率傾訴自己無罪而長期遭貶的強烈不*,而是通過“凄涼地”和“棄置身”這些富有感**彩的字句的渲染,讓讀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長期謫居的痛苦經(jīng)歷中,感覺到詩人抑制已久的憤激心情,具有較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詩的頷聯(lián),劉禹錫運用了兩個典故。一是“聞笛賦”,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舊賦》。向秀與嵇康、呂安是好友,嵇康、呂安為司馬氏殺害,向秀經(jīng)過兩人舊居時,聽到鄰人吹笛子,其聲“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嘆,寫了《思舊賦》來表示對嵇康、呂安的懷念。另一是“爛柯人”,據(jù)《述異記》所載,晉人王質(zhì)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對弈,他觀棋至終局,發(fā)現(xiàn)手中的“柯”(斧頭的木柄)已經(jīng)朽爛了。王質(zhì)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經(jīng)一百年過去了,同時代的人都已死盡。“懷舊”句表達(dá)了詩人對受害的戰(zhàn)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鄉(xiāng)”句抒發(fā)了詩人對歲月流逝,人事變遷的感嘆。用典貼切,感情深沉!班l(xiāng)”指洛陽。一本作“郡”,郡指揚州。揚州是當(dāng)時淮南節(jié)度使的治所,而和州是隸屬于淮南道的。

  白居易的贈詩中有“舉眼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這樣兩句,意思是說同輩的人都升遷了,只有你在荒涼的地方寂寞地虛度了年華,頗為劉禹錫抱不*。對此,劉禹錫在酬詩中寫道:“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悵,卻又相當(dāng)達(dá)觀。沉舟側(cè)畔,有千帆競發(fā);病樹前頭,正萬木皆春。他從白詩中翻出這二句,反而勸慰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憂傷,對世事的變遷和仕宦的升沉,表現(xiàn)出豁達(dá)的襟懷。這兩句詩意又和白詩“命壓人頭不奈何”、“亦知合被才名折”相呼應(yīng),但其思想境界要比白詩高,意義也深刻得多了。***年的貶謫生活,并沒有使他消沉頹唐。正像他在另外的詩里所寫的:“莫道桑榆晚,為霞猶滿天!彼@棵病樹仍然要重添精神,迎上春光。因為這兩句詩形象生動,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賦予它以新的意義,說明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

  正因為“沉舟”這一聯(lián)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zhèn)械统恋那檎{(diào),尾聯(lián)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秉c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詩人也沒有一味消沉下去,他筆鋒一轉(zhuǎn),又相互勸慰,相互鼓勵了。他對生活并未完全喪失信心。詩中雖然感慨很深,但讀來給人的感受并不是消沉,相反卻是振奮。

  劉禹錫在這首詩中運用了層層遞進(jìn)的手法。首聯(lián),詩的第一層,先寫自己無罪而長期被貶的遭遇,為全詩定下了憤激的基調(diào)。頷聯(lián),詩的第二層,通過對受害戰(zhàn)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鄉(xiāng)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憤激之情進(jìn)一步深化。頸聯(lián),詩的第三層,推開一步,對比了自己的沉淪與新貴的得勢,詩人的憤激之情達(dá)到了頂點。尾聯(lián),詩的第四層,急轉(zhuǎn)直下,表示并不消極氣餒,要抖擻振奮,積極進(jìn)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勵結(jié)束。層層深入,言簡意深。憤激而不淺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悵而不頹廢,堪稱劉禹錫的**作品。劉禹錫在這首詩中所表現(xiàn)的身經(jīng)危難,百折不回的堅強毅力,給后人以莫大的啟迪和鼓舞,所以古今傳誦,交口稱贊。

  評析

  這首詩是唐代詩人劉禹錫于敬宗寶歷二年(826)冬,罷和州刺史后,回歸洛陽,途經(jīng)揚州,與罷蘇州刺史后也回歸洛陽的白居易相會時所作!俺林邸边@一聯(lián)詩突然振起,一變前面?zhèn)械统恋那檎{(diào),尾聯(lián)便順勢而下,寫道:“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秉c明了酬答白居易的題意。意思是說,今天聽了你的詩歌不勝感慨,暫且借酒來振奮精神吧!劉禹錫在朋友的熱情關(guān)懷下,表示要振作起來,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表現(xiàn)出堅韌不拔的意志。詩情起伏跌宕,沉郁中見豪放,是酬贈詩中優(yōu)秀之作。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原文及翻譯賞析2

  【原詩】: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注釋】:

 、懦辏捍鹬x,酬答,這里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見贈:送給(我)。

 、瓢蜕匠汗艜r四川東部屬于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于楚國。劉禹錫曾被貶到這些地方做官,所以用巴山楚水指詩人被貶到之地。

 、***年:從唐順宗永貞**(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到寫此詩時,共22個年頭,因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低。

 、葢雅f:懷念故友。吟:吟唱。聞笛賦:指**向秀的《思舊賦》。三國曹魏末年,向秀的朋友嵇康 、呂安因不滿司馬氏篡權(quán)而被殺害。后來,向秀經(jīng)過嵇康、呂安的舊居,聽到鄰人吹笛,不禁悲從中來,于是作《思舊賦》。 序文中說:自己經(jīng)過嵇康舊居,因?qū)懘速x追念他。劉禹錫借用這個典故懷念已死去的王叔文、柳宗元等人。

 、煞疲旱购孟。翻:副詞,反而。爛柯人:指晉人王質(zhì)。相傳晉人王質(zhì)上山砍柴,看見兩個童子下棋,就停下觀看。等棋局終了,手中的斧柄(柯)已經(jīng)朽爛;氐酱謇,才知道已過了一百年。同代人都已經(jīng)亡故。作者以此典故表達(dá)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劉禹錫也借這個故事表達(dá)世事滄桑,人事全非,暮年返鄉(xiāng)恍如隔世的心情。

 、蕚(cè)畔:旁邊。

  (7)歌一曲:指白居易的《醉贈劉二十八使君》

  (8)到:到達(dá)

  (9)長(zhǎng)精神:振作精神。長:增長,振作。

  【作者簡介】:劉禹錫簡介

  【朗讀節(jié)奏劃分】: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寫作背景】:

  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劉禹錫罷和州刺史任返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歸洛,兩位詩人在揚州相逢。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fēng)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年折太多!眲⒂礤a便寫了《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來酬答他。

  【翻譯】:

  巴山楚水一帶荒遠(yuǎn)凄涼,***年來,我被朝廷拋棄在那里。回到家鄉(xiāng)后,熟悉的人都已逝去,只能哼唱著向秀聞笛時寫的《思舊賦》來懷念他們,而自己也成了神話中那個爛掉了斧頭的人,已無人相識,真令人恍如隔世啊。在沉舟旁邊有上千**爭相駛過,枯敗的病樹前萬棵綠樹生機勃發(fā)。今天聽到你為我作的那一首詩,就借這美酒重新振作起精神吧。

  【翻譯二】:

  在巴山楚水這些凄涼的地方,我度過了***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突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帆駛過,病樹的前頭卻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在線朗讀】:

  【簡析】: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劉禹錫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律詩。此詩作于唐敬宗寶歷二年(826年)在揚州與白居易相逢時。首聯(lián)以傷感低沉的情調(diào),回顧了詩人的貶謫生活。頷聯(lián)借用典故暗示詩人被貶時間之長,表達(dá)了世態(tài)的變遷以及回歸以后生疏而悵惘的心情。頸聯(lián),詩人把自己比作“沉舟”和“病樹”,意思是自己雖屢遭貶低,新人輩出,卻也令人欣慰,表現(xiàn)出他豁達(dá)的胸襟。尾聯(lián)順勢點明了酬答的題意,表達(dá)了詩人重新投入生活的意愿及堅韌不拔的意志。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4)

——《鸚鵡賦》原文及翻譯3篇

《鸚鵡賦》原文及翻譯1

  時黃祖**射,賓客大會。有獻(xiàn)鸚鵡者,舉酒于衡前曰:“禰處士,今日無用娛賓,竊以此鳥自遠(yuǎn)而至,明彗聰善,羽族之可貴,愿先生為之賦,使四座咸共榮觀,不亦可乎?”衡因為賦,筆不停綴,文不加點。其辭曰:

  惟西域之靈鳥兮,挺自然之奇姿。體金精之妙質(zhì)兮,合火德之明輝。性辯慧而能言兮,才聰明以識機。故其嬉游高峻,棲跱幽深。飛不妄集,翔必?fù)窳。紺趾丹觜,綠衣翠衿。采采麗容,咬咬好音。雖同族于羽毛,固殊智而異心。配鸞皇而等美,焉比德于眾禽?

  于是羨芳聲之遠(yuǎn)暢,偉靈表之可嘉。命虞人于隴坻,詔伯益于流沙。跨昆侖而播弋,冠云霓而張羅。雖綱維之備設(shè),終一目之所加。且其容止閑暇,守植安停。逼之不懼,撫之不驚。寧順從以遠(yuǎn)害,不違迕以喪生。故獻(xiàn)全者受賞,而傷肌者被刑。

  爾乃歸窮委命,離群喪侶。閉以雕籠,翦其翅羽。流飄萬里,崎嶇重阻。逾岷越障,載罹寒暑。女辭家而適人,臣出身而事主。彼賢哲之逢患,猶棲遲以羈旅。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眷西路而長懷,望故鄉(xiāng)而延佇。忖陋體之腥臊,亦何勞于鼎俎?嗟祿命之衰薄,奚遭時之險巇?豈言語以階亂,將不密以致危?痛母子之永隔,哀伉儷之生離。匪余年之足惜,愍眾雛之無知。背蠻夷之下國,侍君子之光儀。懼名實之不副,恥才能之無奇。羨西都之沃壤,識苦樂之異宜。懷代越之悠思,故每言而稱斯。

  若乃少昊司辰,蓐收整轡。嚴(yán)霜初降,涼風(fēng)蕭瑟。長吟遠(yuǎn)慕,哀鳴感類。音聲凄以激揚,容貌慘以憔悴。聞之者悲傷,見之者隕淚。放臣為之屢嘆,棄妻為之歔欷。

  感*生之游處,若塤篪之相須。何今日之兩絕,若胡越之異區(qū)?順籠檻以俯仰,窺戶牖以踟躕。想昆山之高岳,思鄧林之扶疏。顧六翮之殘毀,雖奮迅其焉如?心懷歸而弗果,徒怨毒于一隅。茍竭心于所事,敢背惠而忘初?讬輕鄙之微命,委陋賤之薄軀。期守死以報德,甘盡辭以效愚。恃隆恩于既往,庶彌久而不渝。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5)

——《鵩鳥賦》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鵩鳥賦》原文、翻譯及賞析1

  誼為長沙王傅三年,有鵩飛入誼舍。鵩似鸮,不祥鳥也。誼即以謫居長沙,長沙卑濕,誼自傷悼,以為壽不得長,乃為賦以自廣也。其辭曰:

  單閼之歲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斜兮,鵩集予舍。止于坐隅兮,貌甚閑暇。異物來萃兮,私怪其故。發(fā)書占之兮,讖言其度,曰:“野鳥入室兮,主人將去!闭垎栍邬f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兇言其災(zāi)。淹速之度兮,語予其期!冰f乃嘆息,舉首奮翼;口不能言,請對以臆:

  “萬物變化兮,固無休息。斡流而遷兮,或推而還。形氣轉(zhuǎn)續(xù)兮,變化而蟺。沕穆無窮兮,胡可勝言!禍兮福所依,福兮禍所伏;憂喜聚門兮,吉兇同域。彼吳強大兮,夫差以;越棲會稽兮,勾踐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說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禍之與福兮,何異糾纆;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水激則旱兮,矢激則遠(yuǎn);萬物回薄兮,振蕩相轉(zhuǎn)。云蒸雨降兮,糾錯相紛;大鈞播物兮,坱圠無垠。天不可預(yù)慮兮,道不可預(yù)謀;遲速有命兮,焉識其時。

  且夫天地為爐兮,造化為工;陰陽為炭兮,萬物為銅。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則?千變?nèi)f化兮,未始有極,忽然為人兮,何足控?fù)唬换癁楫愇镔,又何足患!小智自私兮,賤彼貴我;達(dá)**觀兮,物無不可。貪夫殉財兮,烈士殉名?湔咚罊(quán)兮,品庶每生。怵迫之徒兮,或趨西東;大人不曲兮,意變齊同。愚士系俗兮,窘若囚拘;至人遺物兮,獨與道俱。眾人惑惑兮,好惡積億;真人恬漠兮,獨與道息。釋智遺形兮,超然自喪;寥廓忽荒兮,與道翱翔。乘流則逝兮,得坻則止;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其生兮若浮,其死兮若休;澹乎若深淵之靜,泛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寶兮,養(yǎng)空而。坏氯藷o累兮,知命不憂。細(xì)故蒂芥兮,何足以疑!”

  譯文

  賈誼在長沙做了三年太傅,有只鵩鳥飛進(jìn)他的住所。鵩鳥長得很像貓頭鷹,是不祥的鳥。賈誼因為被貶到長沙,長沙氣候很潮濕,此時看到貓頭鷹,認(rèn)為自己壽命已不長了,于是寫了一篇賦來自我安慰。賦文說:

  漢文帝六年,丁丑年,四月孟夏時節(jié)。四月里的一天太陽西斜時,有一支鵩鳥停在我的屋子上。它停在座位的一角,形態(tài)非常從容不驚。有怪物停棲于此,我心中暗中懷疑它飛來的緣故。打開書本占卜它,預(yù)示說到它吉兇的定數(shù):“有野鳥進(jìn)入我的房屋,主人即將離去!蔽艺埱笙蝙f鳥發(fā)問:“我將要到哪里去呢?如果有吉事,你就告訴我,即使有兇事,也請你把什么災(zāi)禍說明。死生遲速的吉兇定數(shù)啊,請告訴我它的期限吧。”鵩鳥就嘆息著,昂起頭張開翅膀,口卻不能說話,而請用胸中所想的來對答:

  “時間萬物的變化,本來就沒有停止。運轉(zhuǎn)遷移,或推移回還,萬物變化運轉(zhuǎn),反復(fù)無定。形與氣互相移轉(zhuǎn)連續(xù)變遷蛻化,精微深遠(yuǎn),沒有窮盡。福是禍的誘因,禍?zhǔn)歉5母。憂與喜聚集在一門之中,吉與兇同在一個區(qū)域。吳國很強大,夫差卻失敗了,越國棲息于會稽山,但勾踐卻稱霸于世。李斯游于秦國,身登相位,達(dá)到成功,最終卻身受五刑而死。傅說在傅巖操服勞役,殷高宗武丁以為他是賢人,用他為相。福禍相互依附糾纏,如同繩索絞合在一起,天命不可解說,誰知道他的究竟?水流矢飛,為外物所激,則或悍或遠(yuǎn),發(fā)生變化,萬物往返相激,震蕩轉(zhuǎn)化,人事也有時因禍而至于福,互相影響,反復(fù)無常。云因勢而上升為雨,雨因冷而下降為云,事物的變化復(fù)雜紛紜。自然界造化推動萬物,使之運行變化是無邊無際的。天和道,其理深遠(yuǎn),不可預(yù)為思慮謀度,死生遲速有命,哪能預(yù)知它的期限!

  天地像一個冶金之匠爐,造化像一個冶金之匠,陰陽所以鑄化為物故喻為炭,物由陰陽鑄化而成故喻為銅。聚散滅生怎么會有一定的法則?千變?nèi)f化未必有終極。偶然為人,哪里值得貪戀珍惜,而**又有什么值得憂患的呢?智慧淺小的人,只顧自身,以他物為賤,以自己為貴。在達(dá)人看來,自己和萬物可以相互適應(yīng),故沒有一物不合適。貪婪的人為財而死,剛烈之士為名譽而死。貪求虛名的人,死于權(quán)勢,一般人貪求生命。為**所誘為貧賤所迫的人,東奔西走,趨利避害;與天地合其德的偉人不為物欲所趨,對億萬變化的事物都等量齊觀,一視同仁。愚笨的人為俗界所牽連,困窘得如罪人之受拘束;有至德的人遺棄物累,獨和大道同行。眾人惑亂之甚,所愛所憎,積聚甚多;得天地之道的人安然寧靜,獨和大道相處。放棄智慮,遺棄形體,超脫于萬物之外自忘其身,深遠(yuǎn)空闊,與道浮游。人生如木浮水,行止隨流;把自己的身軀完全托付給命運,任憑自然,不私愛身軀把它歸于自己作為私物,活著仿佛隨波逐流,死去好像休憩長眠。深邃得好像深淵潭水般幽然,漂浮得好像沒有羈絆的小舟般自在,涵養(yǎng)空虛之性而浮游,德人不被萬物牽累,知天命而不憂愁。因此像鵩鳥飛入舍內(nèi)這種瑣細(xì)小事,又有什么值得疑慮的。 

  注釋

 、艈危╟hán)閼(yān):卯年的別稱。這是古代太歲紀(jì)年法。

 、谱彛╟hèn):預(yù)示吉兇的話。

 、茄退伲褐笁勖拈L短。

 、任樱╳ò)流:運轉(zhuǎn)。

 、蓻^(wù)穆:精微深遠(yuǎn)貌。

  ⑹糾纆(mò):二、三股捻成的繩子。這里比喻禍福糾纏在一起。

  ⑺合散:指生死。

 、坍愇铮褐**。

 、涂湔撸褐肛澢筇撁娜恕

 、吴鹌龋衡鹬笧槔嫠T,迫指為貧賤所迫。

  ⑾至人:指至德之人。

  ⑿真人:指得道之人。

  賞析

  第一段是簡單的敘事。當(dāng)一個人有著無法釋懷的疑問時,總是希望有人傾聽,即使得不到答案,也是一種慰藉。賈誼謫居獨處,找不到別的傾聽者,他只能向這只帶來**之兆的鳥兒訴說,而這只鳥是注定無法給出答案的,它甚至也無法表示些許的同情,可見一個人面對**時是如此的孤獨無助。鵩鳥雖然無法開口說話,但是賈誼讓它具備了高妙的智慧,并且讓自己能夠洞透這只鳥兒的想法,這是漢賦里對話體的開始。鵩鳥所具有的思想不過是賈誼自己的思想,賈誼之所以要用這么曲折的手法來表達(dá)自己的想法,是因為這樣一來他就具有了訴說者與安慰者的雙重身份,也就是這篇賦序里所說的“為賦以自廣”。訴說者所提出的問題是:他要到哪兒去,是兇還是吉?而安慰者卻避而不答這個問題,它所回答的是:**不過是萬物變化的一種,不值得為生留戀,為死悲傷。在這種答非所問中,賈誼其實是在強調(diào)自己對于**的預(yù)感。這也許是最后一次訴說,最后一次安慰自己:也許死并不那么可怕。

  第二大段是虛擬的鵩鳥的回答,實際上是賈誼在闡發(fā)自己的思想。其中引用了很多的道家思想,如物相轉(zhuǎn)化、福禍無常等;生命的偶然性和**的超然性等;大人至人與世俗之人對人生追求的不同看法等。似乎都在渲染一種人生短暫,生命渺小和具有不確定性的人生感受;一種無欲無求,幽遠(yuǎn)寧靜的生活態(tài)度;表現(xiàn)的是樂觀而豁達(dá)的精神境界。

  這位安慰者提起了幾部道家著作對于福禍、吉兇的看法,世間萬物總是變動遷流,吉與兇、禍與福也總是互相轉(zhuǎn)化,它舉了歷史上的三個例子:夫差國強而敗勾踐勢弱而稱霸、李斯游說成功而被五刑,傅說胥靡乃相武丁。作為一個***,這些正是賈誼關(guān)心的,第一個例子是帝王的興衰史,后面兩個,則是與賈誼身份相當(dāng)?shù)氖看蠓虻谋矂 D晡磳枚⒌馁Z誼,在他迅速崛起又迅速衰落的仕途生涯中早已嘗到了這種大喜大悲的滋味,此時,在困頓之中,他產(chǎn)生了一種無力感,“命不可說兮,孰知其極”,“天不可與慮兮,道不可與謀”。人對于這個世界是無力把握的,既然天道深遠(yuǎn)精妙無從探究,則不如順應(yīng)萬物的變化,或者走向另一種超越——相信人處在一種無所不在的相對轉(zhuǎn)化之中,在齊同萬物、泯滅生死之中逍遙自得。接著賈誼從大人、至人、真人與一般凡夫俗子的人生追求中得出的對比,可以看作是窺破生命,看透人生的一種感嘆,表現(xiàn)自己要遺世**,順應(yīng)自然的恬淡安然。“忽然為人兮,何足控?fù)。化為異物兮,又何足患”,在道家的?jīng)典里,這些道理早已說得很清楚。人面對**的態(tài)度是“縱軀委命兮,不私與己”。在活著的時候,如果已將好惡之心去除,那么**到來的那一刻,就尋常得跟生命中的其他時刻一樣了。吉祥之兆與不祥之兆也沒有什么區(qū)別。這仿佛是死神的使者所作的演說,這只不祥之鳥的面目沒有猙獰,沒有殘忍,也許**就是這么安詳。*古人對**的看法不是在信仰里找到歸宿,而是在智慧里找到歸宿。

  這篇賦引用了很多道家思想,比如第二段中的物相轉(zhuǎn)化、福禍無常等,而第三段中熔爐的比喻,則來自于莊子,莊子在《大宗師》中引述了一則寓言:“有個銅匠在冶煉銅汁,銅汁突然跳起來說‘我將要成為干將、莫邪那樣的寶劍!’銅匠一定認(rèn)為是不祥的金屬,將把它棄去不用,F(xiàn)在天地就像個大熔爐,萬物都在里頭熔煉,偶爾幻化人形,就跳起來大叫‘我是人!我是人!’天地也會認(rèn)為是不祥的人,將棄去不用!逼渲械乃枷肟梢杂靡痪淙藗兪熘脑拋砀爬ǎ骸安灰晕锵,不以己悲!睂嶋H上,整個第三段都是在渲染一種無欲無求、悠逸寧靜的生活態(tài)度,表現(xiàn)的是樂觀而豁達(dá)的精神世界。

  賈誼在《鵩鳥賦》一文中雖然含有道家對生死的看法,但又有所不同。雖然在文章中瀟瀟灑灑、海闊天空,賈誼的真實狀態(tài)卻完全不是這樣:為懷才不遇而悲憤、為身心疲憊而感傷、為前途未卜而惆悵?梢愿形虻阶髡弋(dāng)時的.心境是一種出離的悲憤,正是這悲憤促使其在文章中處處反其道而行之,于是寫得越歡娛,就越是襯出現(xiàn)實的凄涼;寫得越灑脫,就越是襯出無力割舍的迷茫;寫得越圓滿,就越是襯出那顆顛沛潦倒的心,早已支離破碎。

  在藝術(shù)上,《鵩鳥賦》的形式十分奇特,它以人鳥對話而展開。這種形式是受到莊子寓言的影響,同時也開漢賦主客問答體式之先河。此賦最突出的特點是以議論為主,以議論來抒寫對生命憂患的思考,來闡發(fā)人生的哲理。議論之中也常運用一些貼切的比喻,來增強議論的形象性,也常用感嘆語氣來加強議論的情感性。此賦語言凝煉精警,形式上以整齊的四言句為主,也有散文化的傾向,體現(xiàn)著向漢大賦的過渡。

  創(chuàng)作背景

  《鵩鳥賦》作于賈誼任長沙王太傅三年時。賦前小序說明寫作《鵩鳥賦》的緣由。有一天有鵩鳥(俗稱貓頭鷹)飛到賈誼的屋子里,他認(rèn)為貓頭鷹是不祥之鳥,本來被貶就心情不好,又不適應(yīng)長沙潮熱的氣候,覺得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寫下這篇《鵩鳥賦》以自遣。

  賈誼

  賈誼(前200~前168),漢族,洛陽(今河南省洛陽市東)人,字太傅。西漢初年著名的政論家、文學(xué)家。18歲即有才名,年輕時由河南郡守吳公推薦,20余歲被文帝召為博士。不到一年被破格提為太中大夫。但是在23歲時,因遭群臣忌恨,被貶為長沙王的太傅。后被召回長安,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墜馬而死后,賈誼深自歉疚,直至33歲憂傷而死。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辭賦兩類。散文如《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等都很有名;辭賦以《吊屈原賦》、《鵩鳥賦》最著名。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6)

——上洛橋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上洛橋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金谷園中柳,春來似舞腰。

  何堪好風(fēng)景,獨上洛陽橋。

  譯文

  春風(fēng)吹動了金谷園里的幾棵楊柳樹,柳條就像少女那樣在擺動著細(xì)腰。

  可惜美好的風(fēng)景里缺失了繁華之氣,我心里十分失落獨自登上洛陽橋。

  注釋

  那堪:怎堪;怎能禁受。

  賞析:

  “洛橋”,一作“上洛橋”,即天津橋,在唐代河南府河南縣(今河南洛陽市)。當(dāng)大唐盛世,陽春時節(jié),這里是貴達(dá)士女云集游春的繁華勝地。但在安、史亂后,已無往日盛況。河南縣還有一處名園遺址,即**門閥豪富石崇的別廬金谷園,在洛橋北望,約略可見。詩人春日獨上洛陽橋,北望金谷園,即景詠懷,以寄感慨。

  它先寫目中景。眺望金谷園遺址,只見柳條在春風(fēng)中擺動,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條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榮的好風(fēng)景。然后寫心中情。面對這一派好景,今日只有詩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華的洛陽橋上,覺得分外冷落,不勝感慨系之。

  顯然,詩的主題思想是抒發(fā)好景不常、繁華消歇的歷史盛衰的感慨,新意無多。它的妙處在于藝術(shù)構(gòu)思和表現(xiàn)手法所造成的獨特意境和情調(diào)。以金谷園引出洛陽橋,用消失了的歷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今日繁華,這樣的構(gòu)思是為了激發(fā)人們對現(xiàn)實的關(guān)注,而不陷于歷史的感慨,發(fā)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輕快形象起興,仿佛要引起人們對盛世歡樂的神往,卻以獨上洛橋的憂傷,切實引起人們對時世衰微的關(guān)切,這樣的手法是含蓄深長的。換句話說,它從現(xiàn)實看歷史,以歷史照現(xiàn)實,從歡樂到憂傷,由輕快入深沉,巧妙地把歷史的一時繁華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為一體,意境浪漫而真實,情調(diào)遐遠(yuǎn)而深峻,相當(dāng)?shù)湫偷乇憩F(xiàn)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時代脈搏。應(yīng)當(dāng)說,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詩中,它是別具一格的即興佳作。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7)

——后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后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xì)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于是攜酒與魚,復(fù)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簦∴嫖!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注釋:

  1.步自雪堂:從雪堂步行出發(fā)。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yuǎn),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臨皋(gāo):亭名,在黃岡南長江邊上。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不久就遷至臨皋亭。

  3.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叫“黃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為調(diào)整音節(jié),有時在一個名詞中增“之”字,如歐陽修的《晝錦堂記》:“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

  4.木葉:樹葉。木,本來是木本植物的總名,“喬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這個意思。后來多用“木”稱“木材”,而用本義是“樹立”的“樹”作木本植物的總名。

  5.行歌相答:邊行邊吟詩,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過了一會兒。

  7.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樣對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對待”“對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時候。薄暮,太陽將落天快黑的時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鱸(lú):鱸魚是松江(現(xiàn)在屬上海)的名產(chǎn),體扁,嘴大,鱗細(xì),味鮮美,松小所產(chǎn)的鱸魚。這是有名的美味。

  10.顧安所得酒乎:但是從哪兒能弄到酒呢?顧,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謀諸婦:謀之于妻,找妻子想辦法。諸,相當(dāng)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時之須:隨時的需要!绊殹迸c“需”通。

  14.復(fù)游于赤壁之下:這是泛舟而游。下文“攝衣而上”是舍舟登陸,“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斷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達(dá)千尺。斷,阻斷,有“齊”的意思,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樣子。

  16.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才過了幾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認(rèn)了。這話是聯(lián)系前次赤壁之游說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離這次僅僅三個月,時間很短,所以說“曾日月之幾何”。前次所見的是“水光接天”,“萬頃茫然”,這次所見的是“斷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說“江山不可復(fù)識”。曾,才,剛剛。這樣用的“曾”常放在疑問句的句首!霸赵轮畮缀巍,也就是“曾幾何時”。

  17.攝衣:提起衣襟.攝,牽曳。

  18.履巉巖:登上險峻的山崖。履,踐,踏。巉巖,險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開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

  20.踞:蹲或坐;⒈,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龍:指枝柯彎曲形似虬龍的樹木。虬,龍的一種。登虬龍是說游于樹林之間。

  22.棲鶻:睡在樹上的鶻。棲,鳥宿。鶻(hú),意為隼,鷹的一種。作者多次描寫到赤壁上的鶻,如《赤壁記》:“斷岸壁立,江水深碧,二鶻巢其上!

  23.俯馮夷之幽宮:低頭看水神馮夷的深宮。馮(píng)夷,水神。幽,深!芭蕳X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只是說,上登山的極高處,下臨江的極深處。

  24.劃然長嘯:高聲長嘯。劃有“裂”的意思,這里形容長嘯的聲音。嘯,蹙口作聲。

  25.亦:這個“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從”說的。上文說,游到奇險處二客不能從;這里說,及至自己發(fā)聲長嘯,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

  26.悄然:靜默的樣子。

  27.肅然:因恐懼而收斂的樣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縱,遣。這里有任船飄蕩的意思。

  31.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顧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虛。

  33.橫江東來:橫穿大江上空從東飛來。

  34.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縞,白。衣,上衣。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

  35.戛然:形容鶴雕一類的鳥高聲叫喚的聲音。如白居中易《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36.掠:擦過。

  37.須臾客去,予亦就睡:這時的作者與客已經(jīng)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寢于室內(nèi),看下文的“開戶”便明。

  38.羽衣翩仙:穿著羽衣(道士穿的用鳥羽制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翩仙,一作“蹁躚”。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禮。

  40.俛:同“俯”,低頭。

  41.嗚呼噫嘻:這四個字都是嘆詞,也可以嗚呼,噫,嘻分開用,或者嗚呼,噫嘻分開用。

  42.疇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語出于《禮記·檀弓》上篇“予疇昔之夜”。疇,語首助詞,沒有實在的意思。昔,昨。

  43.過我:從我這里經(jīng)過。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嗎?“也”在這里不表示意義,只起輔助語氣的作用。

  45.顧:回頭看。

  46.寤:覺,醒。

  翻譯: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zhǔn)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fēng)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xì)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幾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yīng)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rèn)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fēng)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氐酱,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

  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班!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xì)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經(jīng)過我船上的,不就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賞析:

  前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以客為陪襯,但后赤壁賦重在游、狀景,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闡發(fā)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風(fēng)清之夜,與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無酒”、“有酒無肴”之憾,后有“攜酒與魚”而游之樂。行文在*緩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從“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寫到“履巉巖,披蒙茸……”的山崖險情;從“曾日月之幾何而江水不可復(fù)識”的感嘆,到“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的心情變化,極騰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鶴道士的夢幻之境,表現(xiàn)曠然豁達(dá)的胸懷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赤壁賦》分前后兩篇,珠聯(lián)璧合,渾然一體。文章通過同—地點(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飲酒),同—題材(大江高山清風(fēng)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時令季節(jié),描繪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發(fā)了不同的情趣,表達(dá)了不同的主題。字字如畫,句句似詩,詩畫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異曲,各有千秋。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xù)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后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游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jié)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泛游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游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游所作的準(zhǔn)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游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著"月白風(fēng)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與美酒,再游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jǐn)⒘耸,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zhuǎn)入正文,可東坡卻"節(jié)外生枝"地又**"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第二層次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fā)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興,這里,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yuǎn)。可是,當(dāng)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chǎn)生凄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里,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只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后擦舟**,于是,已經(jīng)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后,在結(jié)束全文的第三層,寫了游**睡的蘇子在夢鄉(xiāng)中見到了曾經(jīng)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nèi)心苦悶。**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jié)果非但無濟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xiàn)實。結(jié)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dāng)迷茫,但還有雙關(guān)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nèi)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fù)又在哪里呢?

  文中寫蘇子獨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畫、字字似詩",通過夸張與渲染,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描寫江山勝景,色澤鮮明,帶有作者個人真摯的感情。巧用排比與對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樂感。讀起來更增一分情趣。但總的來說,后賦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都不及前賦。神秘色彩,消沉情緒與"賦"味較淡、"文"氣稍濃恐怕是遜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賦》作于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之時,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逗蟪啾谫x》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yōu)美景色。全文駢散并用,情景兼?zhèn),堪稱優(yōu)美的散文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達(dá)能力和語言技巧,文中的孤鶴形象更能夠讓我們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孤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鶴是道化升仙的標(biāo)志,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dá)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在的心境,更表現(xiàn)了那種超越現(xiàn)實的痛苦遺世的精神。那我們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賦》中是如何將孤鶴的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山石高峻怪異,既是對立、**著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積郁難消的苦悶之情。鶴則是這一苦悶孤獨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糧謀的孤鶴在蘇軾心中,就像在其他隱逸者的意中一樣,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蘇軾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共處來渲染內(nèi)心棄世的幽情,孤鶴的形象尤其為他所鐘愛。此際在蘇軾最感孤獨時,忽然有一東來的孤鶴振翅橫江而掠過小舟**。這只在暗夜獨飛,獨鳴的鶴是孤獨的,它可以蔚藉同樣感受狀態(tài)中的蘇子之心。因此與客不交一言的蘇子對它注意極深。而且它不僅是蘇子此際情懷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lián)想前來入夢的道士,表明作者在這只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思想中的一個側(cè)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lián)結(jié),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于世外的隱逸者!伴_戶視之,不見其處”結(jié)尾處寫自己夢醒后開門尋找,夜色茫茫,不見孤鶴,也并無道士。一筆雙關(guān),余味深長。將苦悶與希望糅合在詩化境界中。山形與鶴形,使蘇軾因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不諳的精神不適感,和在孤獨中向往**的念頭找到了對應(yīng)。通觀全文,在我們的眼前自然就展現(xiàn)出了好一幅“水月禪境、山鶴幽鳴”的美景圖!

后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xì)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 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fù)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 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 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嗚呼!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譯文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zhǔn)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fēng)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xì)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yīng)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rèn)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fēng)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氐酱,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噢!哎呀!我知道你的底細(xì)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著從我這里經(jīng)過的人,不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注釋

  1.步自雪堂:從雪堂步行出發(fā)。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yuǎn),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臨皋(gāo):亭名,在黃岡南長江邊上。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不久就遷至臨皋亭。

  3.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叫“黃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為調(diào)整音節(jié),有時在一個名詞中增“之”字,如歐陽修的《晝錦堂記》:“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

  4.木葉:樹葉。木,本來是木本植物的總名,“喬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這個意思。后來多用“木”稱“木材”,而用本義是“樹立”的“樹”作木本植物的總名。

  5.行歌相答:邊行邊吟詩,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過了一會兒。

  7.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樣對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對待”“對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時候。薄暮,太陽將落天快黑的時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鱸(lú):鱸魚是松江(現(xiàn)在屬上海)的名產(chǎn),體扁,嘴大,鱗細(xì),味鮮美,松小所產(chǎn)的鱸魚。這是有名的美味。

  10.顧安所得酒乎:但是從哪兒能弄到酒呢?顧,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謀諸婦:謀之于妻,找妻子想辦法。諸,相當(dāng)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時之須:隨時的需要!绊殹蓖ā靶琛。

  14.復(fù)游于赤壁之下:這是泛舟而游。下文“攝衣而上”是舍舟登陸,“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斷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達(dá)千尺。斷,阻斷,有“齊”的意思,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樣子。

  16.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才過了幾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認(rèn)了。這話是聯(lián)系前次赤壁之游說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離這次僅僅三個月,時間很短,所以說“曾日月之幾何”。前次所見的是“水光接天”,“萬頃茫然”,這次所見的是“斷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說“江山不可復(fù)識”。曾,才,剛剛。這樣用的“曾”常放在疑問句的句首。“曾日月之幾何”,也就是“曾幾何時”。

  17.攝衣:提起衣襟.攝,牽曳。

  18.履巉(chán)巖:登上險峻的山崖。履,踐,踏。巉巖,險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開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

  20.踞:蹲或坐;⒈,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龍:指枝柯彎曲形似虬龍的樹木。虬,龍的一種。登虬龍是說游于樹林之間。

  22.棲鶻(hú):睡在樹上的鶻。棲,鳥宿。鶻,意為隼,鷹的一種。

  23.俯馮(píng)夷之幽宮:低頭看水神馮夷的深宮。馮夷,水神。幽,深。“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只是說,上登山的極高處,下臨江的極深處。

  24.劃然長嘯:高聲長嘯。劃有“裂”的意思,這里形容長嘯的聲音。嘯,蹙口作聲。

  25.亦:這個“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從”說的。上文說,游到奇險處二客不能從;這里說,及至自己發(fā)聲長嘯,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

  26.悄然:靜默的樣子。

  27.肅然:因恐懼而收斂的樣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縱,遣。這里有任船飄蕩的意思。

  31.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顧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虛。

  33.橫江東來:橫穿大江上空從東飛來。

  34.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c,白。衣,上衣。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

  35.戛然:形容鶴雕一類的鳥高聲叫喚的聲音。如白居易《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36.掠:擦過。

  37.須臾客去,予亦就睡:這時的作者與客已經(jīng)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寢于室內(nèi),看下文的“開戶”便明。

  38.羽衣翩仙:穿著羽衣(道士穿的用鳥羽制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翩仙,一作“蹁躚”。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禮。

  40.俛:同“俯”,低頭。

  41.嗚呼噫嘻:這四個字都是嘆詞,也可以嗚呼,噫,嘻分開用,或者嗚呼,噫嘻分開用。

  42.疇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語出于《禮記·檀弓》上篇“予疇昔之夜”。疇,語首助詞,沒有實在的意思。昔,昨。

  43.過我:從我這里經(jīng)過。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嗎?“也”在這里不表示意義,只起輔助語氣的作用。

  45.顧:回頭看。

  46.寤:覺,醒。

  鑒賞

  前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以客為陪襯,但后赤壁賦重在游、狀景,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闡發(fā)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風(fēng)清之夜,與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無酒”、“有酒無肴”之憾,后有“攜酒與魚”而游之樂。行文在*緩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從“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寫到“履巉巖,披蒙茸……”的山崖險情;從“曾日月之幾何而江水不可復(fù)識”的感嘆,到“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的心情變化,極騰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鶴道士的夢幻之境,表現(xiàn)曠然豁達(dá)的胸懷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赤壁賦》分前后兩篇,珠聯(lián)璧合,渾然一體。文章通過同—地點(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飲酒),同—題材(大江高山清風(fēng)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時令季節(jié),描繪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發(fā)了不同的情趣,表達(dá)了不同的主題。字字如畫,句句似詩,詩畫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異曲,各有千秋。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xù)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后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游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jié)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泛游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游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游所作的準(zhǔn)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游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著"月白風(fēng)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與美酒,再游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jǐn)⒘耸,又抒了情,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zhuǎn)入正文,可東坡卻"節(jié)外生枝"地又**"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第二層次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fā)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興,這里,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yuǎn)?墒牵(dāng)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chǎn)生凄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里,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只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后擦舟**,于是,已經(jīng)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后,在結(jié)束全文的第三層,寫了游**睡的蘇子在夢鄉(xiāng)中見到了曾經(jīng)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 "、"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nèi)心苦悶。**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jié)果非但無濟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xiàn)實。結(jié)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dāng)迷茫,但還有雙關(guān)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nèi)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fù)又在哪里呢?

  文中寫蘇子獨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畫、字字似詩",通過夸張與渲染,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描寫江山勝景,色澤鮮明,帶有作者個人真摯的感情。巧用排比與對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樂感。讀起來更增一分情趣。但總的來說,后賦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都不及前賦。神秘色彩,消沉情緒與"賦"味較淡、"文"氣稍濃恐怕是遜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賦》作于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之時,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逗蟪啾谫x》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yōu)美景色。全文駢散并用,情景兼?zhèn),堪稱優(yōu)美的散文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達(dá)能力和語言技巧,文中的孤鶴形象更能夠讓我們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孤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鶴是道化升仙的標(biāo) 志,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dá)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在的心境,更表現(xiàn)了那種超越現(xiàn)實的痛苦遺世的精神。那我們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賦》中是如何將孤鶴的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山石高峻怪異,既是對立、**著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積郁難消的苦悶之情。鶴則是這一苦悶孤獨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糧謀的孤鶴在蘇軾心中,就像在其他隱逸 者的意中一樣,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蘇軾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共處來渲染內(nèi)心棄世的幽情,孤鶴的形象尤其為他所鐘愛。此際在蘇軾最感孤獨時,忽然有一東來的孤鶴振翅橫江而掠過小舟**。這只在暗夜獨飛,獨鳴的鶴是孤獨的,它可以蔚藉同樣感受狀態(tài)中的蘇子之心。因此與客不交一言的蘇子對它注意極深。而且它不僅是蘇子此際情懷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lián)想前來入夢的道士,表明作者在這只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思想中的一個側(cè)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lián)結(jié),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于世外的隱逸者。“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結(jié)尾處寫自己夢醒后開門尋找,夜色茫茫,不見孤鶴,也并無道士。一筆雙關(guān),余味深長。將苦悶與希望糅合在詩化境界中。山形與鶴形,使蘇軾因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不諳的精神不適感,和在孤獨中向往**的念頭找到了對應(yīng)。通觀全文,在我們的眼前自然就展現(xiàn)出了好一幅“水月禪境、山鶴幽鳴”的美景圖!

后赤壁賦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 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fēng) 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xì)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 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需!庇谑菙y酒與魚,復(fù) 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 識矣。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 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 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 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 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 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譯文

  這一年十月十五日,我從雪堂出發(fā),準(zhǔn)備回臨皋亭。有兩位客人跟隨著我,一起走過黃泥坂。這時霜露已經(jīng)降下,葉全都脫落。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望見明月高懸。四下里瞧瞧,心里十分快樂;于是一面走一面吟詩,相互酬答。

  過了一會兒,我嘆惜地說:“有客人卻沒有酒,有酒卻沒有菜。月色皎潔,清風(fēng)吹拂,這樣美好的夜晚,我們怎么度過呢?”一位客人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捕到了魚,大嘴巴,細(xì)鱗片,形狀就像吳淞江的鱸魚。不過,到哪里去弄到酒呢?”我回家和妻子商量,妻子說:“我有一斗酒,保藏了很久,為了應(yīng)付您突然的需要!

  就這樣,我們攜帶著酒和魚,再次到赤壁的下面游覽。長江的流水發(fā)出聲響,陡峭的江岸高峻直聳;山巒很高,月亮顯得小了,水位降低,礁石露了出來。才相隔多少日子,上次游覽所見的江景山色再也認(rèn)不出來了!我就撩起衣襟上岸,踏著險峻的山巖,撥開紛亂的野草;蹲在虎豹形狀的怪石上,又不時拉住形如虬龍的樹枝,攀上猛禽做窩的懸崖,下望水神馮夷的深宮。兩位客人都不能跟著我到這個極高處。我大聲地長嘯,草木被震動,高山與我共鳴,深谷響起了回聲,大風(fēng)刮起,波浪洶涌。我也覺得憂愁悲哀,感到恐懼而靜默屏息,覺得這里令人畏懼,不可久留。回到船上,把船劃到江心,任憑它漂流到哪里就在那里停泊。這時快到半夜,望望四周,覺得冷清寂寞得很。正好有一只鶴,橫穿江面從東邊飛來,翅膀像車輪一樣大小,尾部的黑羽如同黑裙子,身上的白羽如同潔白的衣衫,它戛戛地拉長聲音叫著,擦過我們的船向西飛去。

  過了會兒,客人離開了,我也回家睡覺。夢見一位道士,穿著羽毛編織成的衣裳,輕快地走來,走過臨皋亭的下面,向我拱手作揖說:“赤壁的游覽快樂嗎?”我問他的姓名,他低頭不回答!班蓿“パ!我知道你的底細(xì)了。昨天夜晚,邊飛邊叫著從我這里經(jīng)過的人,不是你嗎?”道士回頭笑了起來,我也忽然驚醒。開門一看,卻看不到他在什么地方。

  注釋

  1.步自雪堂:從雪堂步行出發(fā)。雪堂,蘇軾在黃州所建的新居,離他在臨皋的住處不遠(yuǎn),在黃岡東面。堂在大雪時建成,畫雪景于四壁,故名“雪堂”。

  2.臨皋(gāo):亭名,在黃岡南長江邊上。蘇軾初到黃州時住在定惠院,不久就遷至臨皋亭。

  3.黃泥之坂(bǎn):黃岡東面東坡附近的山坡叫“黃泥坂”。坂,斜坡,山坡。文言文為調(diào)整音節(jié),有時在一個名詞中增“之”字,如歐陽修的《晝錦堂記》:“乃作晝錦之堂于后圃!

  4.木葉:樹葉。木,本來是木本植物的總名,“喬木”“灌木”的“木”都是用的這個意思。后來多用“木”稱“木材”,而用本義是“樹立”的“樹”作木本植物的總名。

  5.行歌相答:邊行邊吟詩,互相唱和;且走且唱,互相酬答。

  6.已而:過了一會兒。

  7.如此良夜何:怎樣度過這個美好的夜晚呢?如……何,怎樣對待…… “如何”跟“奈何”差不多,都有“對待”“對付”的意思。

  8.今者薄暮:方才傍晚的時候。薄暮,太陽將落天快黑的時候。薄,迫,逼近。

  9.淞江之鱸(lú):鱸魚是松江(現(xiàn)在屬上海)的名產(chǎn),體扁,嘴大,鱗細(xì),味鮮美,松小所產(chǎn)的鱸魚。這是有名的美味。

  10.顧安所得酒乎:但是從哪兒能弄到酒呢?顧,但是,可是。安所,何所,哪里。

  11.謀諸婦:謀之于妻,找妻子想辦法。諸,相當(dāng)于“之于”。

  12.斗:古代盛酒的器具。

  13.不時之須:隨時的需要!绊殹蓖ā靶琛。

  14.復(fù)游于赤壁之下:這是泛舟而游。下文“攝衣而上”是舍舟登陸,“反而登舟”是回到船上。

  15.斷岸千尺:江岸上山壁峭立,高達(dá)千尺。斷,阻斷,有“齊”的意思,這里形容山壁峭立的樣子。

  16.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fù)識矣:才過了幾天啊,(眼前的江山明知是先前的江山,)而先前的景象再不能辨認(rèn)了。這話是聯(lián)系前次赤壁之游說的。前次游赤壁在“七月既望”,距離這次僅僅三個月,時間很短,所以說“曾日月之幾何”。前次所見的是“水光接天”,“萬頃茫然”,這次所見的是“斷岸千尺”“水落石出”,所以說“江山不可復(fù)識”。曾,才,剛剛。這樣用的“曾”常放在疑問句的句首!霸赵轮畮缀巍保簿褪恰霸鴰缀螘r”。

  17.攝衣:提起衣襟.攝,牽曳。

  18.履巉(chán)巖:登上險峻的山崖。履,踐,踏。巉巖,險峻的山石。

  19.披蒙茸:分開亂草。蒙茸,雜亂的叢草。

  20.踞:蹲或坐;⒈,指形似虎豹的山石。

  21.虬龍:指枝柯彎曲形似虬龍的樹木。虬,龍的一種。登虬龍是說游于樹林之間。

  22.棲鶻(hú):睡在樹上的鶻。棲,鳥宿。鶻,意為隼,鷹的一種。

  23.俯馮(píng)夷之幽宮:低頭看水神馮夷的深宮。馮夷,水神。幽,深!芭蕳X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這只是說,上登山的極高處,下臨江的極深處。

  24.劃然長嘯:高聲長嘯。劃有“裂”的意思,這里形容長嘯的聲音。嘯,蹙口作聲。

  25.亦:這個“亦”字是承接上文“二客不能從”說的。上文說,游到奇險處二客不能從;這里說,及至自己發(fā)聲長嘯,也感到悲恐,再不能停留在山**。

  26.悄然:靜默的樣子。

  27.肅然:因恐懼而收斂的樣子。

  28.留:停留。

  29.反:同“返”。返回。

  30.放:縱,遣。這里有任船飄蕩的意思。

  31.聽其所止而休焉:任憑那船停止在什么地方就在什么地方休息。

  32.四顧寂寥:向四外望去,寂寞空虛。

  33.橫江東來:橫穿大江上空從東飛來。

  34.玄裳縞衣:下服是黑的,上衣是白的。玄,黑。裳,下服。縞,白。衣,上衣。仙鶴身上的羽毛是白的,尾巴是黑的,所以這樣說。

  35.戛然:形容鶴雕一類的鳥高聲叫喚的聲音。如白居易《畫雕贊》“軒然將飛,戛然欲鳴!

  36.掠:擦過。

  37.須臾客去,予亦就睡:這時的作者與客已經(jīng)舍舟登岸,客去而作者就寢于室內(nèi),看下文的“開戶”便明。

  38.羽衣翩仙:穿著羽衣(道士穿的用鳥羽制成的衣服),輕快地走著。翩仙,一作“蹁躚”。

  39.揖予:向我拱手施禮。

  40.俛:同“俯”,低頭。

  41.嗚呼噫嘻:這四個字都是嘆詞,也可以嗚呼,噫,嘻分開用,或者嗚呼,噫嘻分開用。

  42.疇昔之夜:昨天晚上。此語出于《禮記·檀弓》上篇“予疇昔之夜”。疇,語首助詞,沒有實在的意思。昔,昨。

  43.過我:從我這里經(jīng)過。

  44.非子也耶:不是你嗎?“也”在這里不表示意義,只起輔助語氣的作用。

  45.顧:回頭看。

  46.寤:覺,醒。

  鑒賞

  前雖都以秋江夜月為景,以客為陪襯,但后赤壁賦重在游、狀景,而前赤壁賦意在借景抒懷,闡發(fā)哲理。本文第一段,作者在月明風(fēng)清之夜,與客行歌相答。先有“有客無酒”、“有酒無肴”之憾,后有“攜酒與魚”而游之樂。行文在*緩舒展中有曲折起伏。第二段,從“江流有聲,斷岸千尺”的江岸夜景,寫到“履巉巖,披蒙茸……”的山崖險情;從“曾日月之幾何而江水不可復(fù)識”的感嘆,到“悄然而悲,肅然而恐”的心情變化,極騰挪跌宕之姿。第三段,借孤鶴道士的夢幻之境,表現(xiàn)曠然豁達(dá)的胸懷和慕仙出世的思想。

  《赤壁賦》分前后兩篇,珠聯(lián)璧合,渾然一體。文章通過同—地點(赤壁),同一方式(月夜泛舟飲酒),同—題材(大江高山清風(fēng)明月),反映了不同的時令季節(jié),描繪了不同的大自然景色,抒發(fā)了不同的情趣,表達(dá)了不同的主題。字字如畫,句句似詩,詩畫合一,情景交融,真是同工異曲,各有千秋。

  《后赤壁賦》是《前赤壁賦》的續(xù)篇,也可以說是姐妹篇。前賦主要是談玄說理,后賦卻是以敘事寫景為主;前賦描寫的是初秋的江上夜景,后賦則主要寫江岸上的活動,時間也移至孟冬;兩篇文章均以"賦"這種文體寫記游散文,一樣的赤壁景色,境界卻不相同,然而又都具詩情畫意。前賦是"清風(fēng)徐來,水波不興"、"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后賦則是"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不同季節(jié)的山水特征,在蘇軾筆下都得到了生動、逼真的反映,都給人以壯闊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全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寫泛游之前的活動,包括交待泛游時間、行程、同行者以及為泛游所作的準(zhǔn)備。寫初冬月夜之景與踏月之樂,既隱伏著游興,又很自然地引出了主客對話。面對著"月白風(fēng)清"的"如此良夜",又有良朋、佳肴與美酒,再游赤壁已勢在必行,不多的幾行文字,又寫了景,又?jǐn)⒘耸拢质懔饲,三者融為一體,至此已可轉(zhuǎn)入正文,可東坡卻"節(jié)外生枝"地又**"歸而謀諸婦"幾句,不僅給文章增添生活氣息,而且使整段"鋪墊"文字更呈異采。

  第二層次乃是全文重心,純粹寫景的文字只有"江流有聲"四句,卻寫出赤壁的崖峭山高而空清月小、水濺流緩而石出有聲的初冬獨特夜景,從而誘發(fā)了主客棄舟登岸攀崖游山的雅興,這里,作者不吝筆墨地寫出了赤壁夜游的意境,安謐清幽、山川寒寂、"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西鵲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奇異驚險的景物更令人心胸開闊、境界高遠(yuǎn)。可是,當(dāng)蘇軾獨自一人臨絕頂時,那"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yīng),風(fēng)起水涌"的場景又不能不使他產(chǎn)生凄清之情、憂懼之心,不得不返回舟中。文章寫到這里,又突起神來之筆,寫了一只孤鶴的"橫江東來"'、"戛然長鳴"后擦舟**,于是,已經(jīng)孤寂的作者更添悲憫,文章再起跌宕生姿的波瀾,還為下文寫夢埋下了伏筆。

  最后,在結(jié)束全文的第三層,寫了游**睡的蘇子在夢鄉(xiāng)中見到了曾經(jīng)化作孤鶴的道士,在"揖予 "、"不答"、"顧笑"的神秘幻覺中,表露了作者本人出世入世思想矛盾所帶來的內(nèi)心苦悶。**上屢屢失意的蘇軾很想從山水之樂中尋求超脫,結(jié)果非但無濟于事,反而給他心靈深處的創(chuàng)傷又添上新的哀痛。南柯一夢后又回到了令人壓抑的現(xiàn)實。結(jié)尾八個字"開戶視之,不見其處"相當(dāng)迷茫,但還有雙關(guān)的含義,表面上像是夢中的道士倏然不見了,更深的內(nèi)涵卻是"蘇子的前途、理想、追求、抱負(fù)又在哪里呢?

  文中寫蘇子獨自登山的情景,真是"句句如畫、字字似詩",通過夸張與渲染,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文中描寫江山勝景,色澤鮮明,帶有作者個人真摯的感情。巧用排比與對仗,又增添了文字的音樂感。讀起來更增一分情趣。但總的來說,后賦無論在思想上和藝術(shù)上都不及前賦。神秘色彩,消沉情緒與"賦"味較淡、"文"氣稍濃恐怕是遜色于前篇的主要原因。

  《后赤壁賦》作于蘇軾因"烏臺詩案"而被貶至黃州之時,貶謫生涯使蘇軾更深刻地理解了社會和人生,也使他的創(chuàng)作更深刻地表現(xiàn)出內(nèi)心的情感波瀾。《后赤壁賦》沿用了賦體主客問答、抑客伸主的傳統(tǒng)格局,抒發(fā)了自己的人生哲學(xué),同時也描寫了長江月夜的優(yōu)美景色。全文駢散并用,情景兼?zhèn),堪稱優(yōu)美的散文詩。不僅讓我們感到了作者高超的表達(dá)能力和語言技巧,文中的孤鶴形象更能夠讓我們感到超然物外的人生哲理。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的孤鶴歷來便是道家的神物。乘鶴是道化升仙的標(biāo) 志,蘇軾不僅借孤鶴以表達(dá)自己那種高貴幽雅、超凡脫俗、**自在的心境,更表現(xiàn)了那種超越現(xiàn)實的痛苦遺世的精神。那我們就看看他在《后赤壁賦》中是如何將孤鶴的孤獨、寂寞、高貴、幽雅、超凡脫俗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的。山石高峻怪異,既是對立、**著他的自然力量,又象征了他積郁難消的苦悶之情。鶴則是這一苦悶孤獨情感的意象。歇于松柏,不作稻糧謀的孤鶴在蘇軾心中,就像在其他隱逸 者的意中一樣,本是高蹈于世外的象征。蘇軾曾作《放鶴亭記》,以放鶴招鶴、與鶴共處來渲染內(nèi)心棄世的幽情,孤鶴的形象尤其為他所鐘愛。此際在蘇軾最感孤獨時,忽然有一東來的孤鶴振翅橫江而掠過小舟**。這只在暗夜獨飛,獨鳴的鶴是孤獨的,它可以蔚藉同樣感受狀態(tài)中的蘇子之心。因此與客不交一言的蘇子對它注意極深。而且它不僅是蘇子此際情懷的象征,也是七月之夜的道士形象新化。蘇軾以“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耶”的覺悟,聯(lián)想前來入夢的道士,表明作者在這只孤鶴身上寄予了自己懷念故友之情。而道士的思想,原是蘇子思想中的一個側(cè)面,蘇子--孤鶴--道士的聯(lián)結(jié),暗示著蘇軾在精神上已歸向高蹈于世外的隱逸者!伴_戶視之,不見其處”結(jié)尾處寫自己夢醒后開門尋找,夜色茫茫,不見孤鶴,也并無道士。一筆雙關(guān),余味深長。將苦悶與希望糅合在詩化境界中。山形與鶴形,使蘇軾因自然的變化和人事的不諳的精神不適感,和在孤獨中向往**的念頭找到了對應(yīng)。通觀全文,在我們的眼前自然就展現(xiàn)出了好一幅“水月禪境、山鶴幽鳴”的美景圖!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8)

——月賦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

月賦原文翻譯及賞析1

  月賦

  作者:謝莊

  陳王初喪應(yīng)、劉,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不怡中夜。

  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弭蓋秋阪。臨浚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yuǎn)。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齊章,殷勤陳篇,抽毫進(jìn)牘,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味道懵學(xué),孤奉明恩。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jīng),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朒脁警闕,朏魄示沖,順辰通燭,從星澤風(fēng)。增華臺室,揚采軒宮。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

  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祇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弛清縣。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

  若乃涼夜自凄,風(fēng)篁成韻,親懿莫從,羇孤遞進(jìn)。聆皋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徘徊房露,惆悵陽阿。聲林虛籟,淪池滅波,情紆軫其何托,愬皓月而長歌。歌曰: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臨風(fēng)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歌響未終,余景就畢,滿堂變?nèi),回遑如失。又稱歌曰:

  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

  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

  陳王曰:善。乃命執(zhí)事,獻(xiàn)壽羞璧,敬佩玉音,復(fù)之無斁。

  月賦譯文及注釋

  譯文

  陳思王曹植,因友人應(yīng)瑒和劉楨之先后去世,閑居在家,不免憂思重重。閣下長滿了綠苔,臺榭之間,也堆滿了塵埃,心里默默在難過、不快樂。

  于是,半夜里起來去清掃長滿了蘭草的道路,整理桂苑,在寒山之中奏起了音樂。在出行時從簡,于秋坡上行走,不再打著大傘。是時,橫斜的銀河在東方劃出一條界線,太陽運行的方位與線路,也發(fā)生了變化,已從夏至?xí)r的偏北移向了冬至后的偏南,現(xiàn)在季節(jié)正處在秋冬之交。騰騰的霧露,使天空朦朦朧朧的,而明月的光芒卻仍然漫天照射。他用低聲沉吟《詩經(jīng)·齊風(fēng)》的“東方之月”;反復(fù)念誦《詩經(jīng)·陳風(fēng)》的“月出皎兮”。并即拿出筆和木板交給王粲,請他撰寫文章。

  王粲向陳王曹植施以跪拜禮后說:我生在東方僻壤,長在山野中的一個不學(xué)無術(shù)之士,本領(lǐng)有限,深怕有負(fù)君王重托之恩德。據(jù)我所知,地沉靜在下,天高朗在上,天地形成之后,日具有“陽”的德性,月具有“陰”的精華。太陽挾著扶桑光彩自水里出來,月亮當(dāng)太陽落入長滿若木花的幽谷后,相繼出來。且引著黑兔奔馳在天帝之臺榭,又聚嫦娥于帝之后宮。月初,月亮出現(xiàn)在東方,月底,月亮出現(xiàn)在**,它則以上弦下弦之“月缺”現(xiàn)象,警戒人們不可自滿;初生的月與成形之月,則以月之盈虧,啟示人們應(yīng)保持謙虛態(tài)度。月亮,一般都順著地支十二個時辰運行,當(dāng)月行至某一星宿時,就會發(fā)生天象的變化:如遇到畢宿星,就會下雨;遇到箕宿星就會刮風(fēng)等。月亮還能為三臺星座的星增加光華;也能為軒轅星座的星發(fā)揚光彩。月亮的光華照進(jìn)三國東吳,而孫吳之帝業(yè)就繁榮昌盛;照到西漢,而使李夫人育女為皇后,漢道因此大順大通。

  當(dāng)霧氣散去,大地一片澄潔,烏云都蜷縮到天邊,洞庭湖開始興波作浪,湖邊秋樹也首見落葉。**的芳香彌漫于山巔,寒雁的哀鳴也流澆在沙灘上。見那清朗的明月冉冉升起,向大地播散下柔和的光輝。群星的光華被清朗的月光所掩蓋,那長長的銀河,也因明月而失去了清暉。皎潔的月光照耀得大地如蒙**一層白雪;那蔚藍(lán)天空在月光下有如澄明透轍的鏡子。宮中一爿爿高樓,被月光照得同霜一樣的潔白,周圍的臺階,也被照得似冰一樣的明凈。在如此月夜美景的逗誘下,君王討厭白晝娛樂,而喜歡夜晚的歡宴。于是,停止了一切歌舞與音樂,離開點著輝煌蠟燭的宮室,來到月光照射著的廳堂,端上噴香的美酒,奏起幽雅悅耳的琴音,終于在月光下陶醉了。

  在這凄涼的月光如水的寒夜中,竹林里發(fā)出一種如歌似樂的聲響。這時,至親好友都不在身邊,聚攏來的是一些孤身羈旅在外的人們。大家在聽著夜晚鶴鳴之聲,特感凄清;又聞到北方民族的音樂,奏的是一些凄涼的曲調(diào)。這些游子,也撫琴調(diào)起弦來,選奏那些風(fēng)格委婉的樂曲。比如:飽含遲徊怨慕情調(diào)的《防露》和《陽阿》等古樂曲。于是,原來那些樹林因風(fēng)而發(fā)出的天然聲響,現(xiàn)在也消失了;原來滿是波紋的池水,此時波紋也不見了?傊髿獬良,萬物歇息。在這種情景下,游子們心情郁結(jié),滿腹悲苦向何處寄托?找誰宣泄?惟有對著寒月傾訴。

  其歌道:“遠(yuǎn)方的良人啊,音訊隔絕。地雖千里之隔,而明月卻可共享。迎風(fēng)嘆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實在太遠(yuǎn),難以跨越!

  歌聲未歇,而殘月影子卻將沉沒。于是,滿屋子里的人們都變了顏色,在徘徊著,彷徨著,像丟失了什么似的。

  又接著唱道:“月亮已落啊白露將干,時間已晚啊無人與我歸還。在這美好的日子里回去吧,秋天的微霜會沾濕了人的衣衫。”

  曹植說:好。于是命令侍從的下人,捧酒祝賀,進(jìn)獻(xiàn)玉璧。并表示牢記王粲的美言,反復(fù)誦讀,永不厭煩。

  注釋

  1、陳王:即曹植。應(yīng)、劉:即應(yīng)玚和劉楨。

  2、端憂:正在憂愁之中。端:正。

  3、悄焉:憂愁的樣子。疚懷:傷懷,憂心。

  4、怡:愉快。中夜:半夜。

  5、肅:肅靜。

  6、騰吹寒山:在寒山上奏樂。

  7、弭:停。蓋:車蓋,這里代指車。阪:山坡。

  8、浚(jùn):深。

  9、崇岫(xiù):高高的峰巒。

  10、漢:天河。左界:象是劃在天空的左邊。

  11、北陸南躔:北陸星向南移動。躔:日月星宿運行的度次。

  12、曖:蔽,充滿。

  13、沈吟:沉思吟味。齊章:指《詩經(jīng)·齊風(fēng)》,其中《東方之日》篇里有“東方之月兮”的句子。14、殷勤:殷切習(xí)思。陳篇:指《詩經(jīng)·陳風(fēng)》,其中《月出》篇里有“月出皎兮”的句子。

  15、仲宣:王粲的字。

  16、鄙:邊境。幽介:指出身寒微。

  17、樊:藩籬,丘樊指居處簡索。

  18、昧道懵(měng)學(xué):不通大道、闇于學(xué)問。

  19、孤奉明恩:白白地受了君王的恩惠。孤:同“辜”。

  20、沈潛:指地。義:合宜。

  21、高明:指天。經(jīng):綱常。

  22、日以陽德:日具有陽的德行。

  23、月以陰靈:月具有陰的精華。

  24、擅:同“禪”,傳位禪讓。扶光:扶桑之光,指日光。東沼:指湯谷,傳說中日出之處。

  25、嗣:繼續(xù)。若:若木,神話傳說中大樹名,日落的地方。英:華西冥:指昧谷,傳說中日入之處。

  26、玄兔:傳說中的月中玉兔。這里代月。帝臺:帝王的臺榭。

  27、素娥:指嫦娥。**:帝王的后宮。

  28、朒(nǜ):月初的缺月。脁(tiǎo):月末的缺月或月行失常軌。警:警惕。闕:同“缺”,缺點錯誤。

  29、朏(fěi):月初生明,月光不強,叫做朏或者叫做魄。沖:謙虛謹(jǐn)慎。

  30、順辰:指月球順著十二月的次序而言。通燭:普遍照耀。

  31、澤:雨。

  32、委:向下照耀。照:指月光。

  33、淪:向下照耀。精:指月光。

  34、霽:雨止。

  35、山椒:山頂。

  36、瀨:從沙石上流過的急水。

  37、清質(zhì):指月亮。

  38、列宿:眾星。掩:掩蓋?d:繁,指星光燦爛。

  39、長河:指天河。韜:隱藏。映:照耀。

  40、柔祇(qí):指地。

  41、圓靈:指天。

  42、連觀:連接宮觀。觀:供帝王游憩的離宮別館。霜縞:象霜一樣的潔白。

  43、周除:四周的宮殿的臺階。

  44、弛:放下。縣:即懸。清懸:指懸掛著的鐘磬。

  45、即:就。

  46、登:進(jìn)酒。

  47、薦:進(jìn)獻(xiàn)。

  48、風(fēng)篁(huáng):風(fēng)吹竹林。

  49、親懿:即懿親,指篤好的親族。

  50、羇(jī)孤:指流落在外的人。

  51、皋(gāo)禽:鶴!对娊(jīng)》:“鶴鳴于九皋”。夕聞:晚間的叫聲。

  52、朔管:笛子。秋引:秋天的曲調(diào)。

  53、弦桐:琴。練:選擇。

  54、房露、陽阿:都是古曲名。

  55、虛:停息;[:風(fēng)吹孔竅所發(fā)出的音響。

  56、淪:微波。

  57、紆軫:隱痛在心,郁結(jié)不解。

  58、愬(sù):向著。

  59、邁:往。音塵:信息。闕:通“缺”。

  60、就:接近,即將。

  61、回遑:內(nèi)心彷徨,沒有著落。

  62、晞:干。

  63、晏:晚。

  64、佳期:約會,這里指期會的人。

  65、執(zhí)事:這里指左右侍奉的人。

  66、獻(xiàn)壽:進(jìn)酒祝賀。羞:進(jìn)獻(xiàn)。

  67、佩:帶。玉音:對別人言辭的敬稱。

  68、復(fù):指反復(fù)誦讀。斁(yi):厭煩。

  月賦賞析

  一

  由古至今,文人雅士以“月”為題的詩文不勝枚舉,從《古今圖書集成》所搜羅的作品,即可見一斑。謝莊有五子,他替他們?nèi)×松鯙轱L(fēng)雅的名字,分別是飏、朏、顥、從(上有山)、瀹(上有草)。有風(fēng),有月,有山,有水,可見謝氏是個性情中人,甚為風(fēng)雅,且對“月”定有一份難以名狀的好感,故也以“月”為題,創(chuàng)作了《月賦》?v然在當(dāng)時,人們對《月賦》的評價已十分不一致,如,宋孝武帝為之“稱嘆良久”,認(rèn)為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佳作;顏延之則說:“美則美矣,但莊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人更拿它來和宋玉的《風(fēng)賦》、謝惠連的《雪賦》做比較,但看法仍有分歧。就以“月”為題的文學(xué)作品來看,謝莊的《月賦》仍是其中的翹楚,否則,像《藝文類聚》、《太*御覽》等類書,就不會相當(dāng)一致地都收錄了這篇文章。

  二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謝莊的行文并不直接切入主題——“月”,而是拿曹植和王粲來替自己說話,先是以“陳王初喪應(yīng)劉,端憂多暇”作為起筆。之后,陳王“抽毫進(jìn)牘,以命仲宣”,讓主角轉(zhuǎn)到王粲身上,文章由此處宕開,最后,再以陳王連連稱“善”作結(jié)。以這樣的虛構(gòu)來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謝莊并非頭一位,這種以構(gòu)擬的人物進(jìn)行對話的行文方式,早已成了“賦”文學(xué)的一特征。

  而謝莊僅僅是踵繼前人的作法,卻引來不少的批評,認(rèn)為《月賦》既然借歷史人物來創(chuàng)作,但也該考慮到是否合乎史實。如,王粲死于建安二十二年春,徐干、陳琳、應(yīng)玚、劉楨也都卒于這一年,而到了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才被封為陳王,謝莊卻稱曹植為“陳王”,又有說既已假托王粲之口來抒**感,就不應(yīng)該寫入孫堅夫人夢月入懷而生孫策的傳說事件。這樣聽起來似乎言之成理,但,對于一篇非史非傳的文學(xué)作品而言,我們理當(dāng)以較感性的眼光來看待它,不應(yīng)如此苛責(zé),因為他并不損害文章的美感。

  由于《月賦》以“陳王初喪應(yīng)劉,端憂多暇”為開頭,讓謝莊筆下的“月”注定以愁憂的形態(tài)出現(xiàn)。風(fēng)月、山水本是無情的,因人而沾染了許多的情感,“月”亦是如此,它本身并沒有喜怒哀樂,是謝莊希望讓它帶著情感的色彩。而長年為病所苦的謝莊,自稱已是“常如行尸”而“無意于人間”。有這樣的情懷,心中那份說不盡的哀戚,當(dāng)然也很容易地渲染了所見到的“月”。

  人也會隨著外在景觀的改變,而體悟自我,所謂“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指的正是這個道理,而一年四季中,最容易讓人有悲傷、凋零之感的,應(yīng)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秋天,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月”自然也會浸染惆悵與孤凄。所以,謝希逸也就以秋天的“月”作為《月賦》描寫的主題對象。

  三

  “月”既然是全文描寫的主題對象,而謝莊在四百四十三個字中,直接點出“月”字的,雖然僅有六次,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恰到好處。

  曹子建因剛遭受知己亡故之痛,憂悶不樂,已久未出游,夜半時分愁緒又起,遂外出解悶。遙望著天空,見到“白露曖空,素月流天”,心中不勝感慨,低聲吟誦起《詩》句來,仍覺不足以消愁解悶,于是要王仲宣為此情此景寫一篇文章。原本愁思是悶在曹植的內(nèi)心里,因為偶然之間見到“月”,那份內(nèi)在的情緒也就有了一個可供寄托的外在具象——“月”,讓無情的“月”和有情的人彼此接觸在一起,展開了對“月”的描寫。

  王粲在陳王授意之下,先是一番的謙虛,述說自己的不才,幸蒙陳王的恩寵,不敢有負(fù)此恩,只好姑且一試,接著就說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以類此“日”、“月”的對比,及其延伸出的“陽”、“陰”觀念做為開頭,引領(lǐng)出種種附著人的價值觀的“月”和“月”的神話傳說,可以說是鋪陳、說理的成分多,而寫景、抒情的成分甚少,“朒朓警闕,朏魄示沖”,將“月”相的變化說成了是在警示人君的作為須合德,須謙沖;“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更引用了夢“月”入懷的神秘傳說,讓“月”與朝代、家國的興衰產(chǎn)生了一定的'系連,凡此種種,想必是漢賦“鋪采摛文”和“勸百諷一”的遺型。

  寫完了“月”的種種典故,謝莊又繼續(xù)借王粲之口,連寫了十四句優(yōu)美異常的文字,雖沒直接點明就是在寫“月”,但句句扣緊“月”:先是以六個句子來描寫天上的云氣、地上的湖光山色的種種,為月的升起營造出不凡的氣象;等到月由東方緩緩升起,也僅以“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如此不著痕跡的筆法寫出;接著,又是以六個句子來形容月色本身和月色底下的景況。正由于月色是如此的俊美,君王也因而喜愛此月,罷去所有的歌舞,也就“去燭房,即月殿”,此時才明言“月”字,做為前文的說明,也為后文預(yù)留了線索。

  走向“月”殿,帶來了羈旅的幾許孤寂,感受到至親好友不在的凄楚,王粲的“月”也從沒有直接感情的柔美,轉(zhuǎn)為誘發(fā)感慨的凄美。此時,不管是天籟,還是樂音,聽來一切都是那么凄苦異常,更反過來使人有一種無限的郁結(jié)縈繞于胸,最后發(fā)現(xiàn)唯有“愬皓月而長歌”,才能消解種種的不樂。因“月”引發(fā)愁緒,也唯對“月”長歌才能消除愁緒,表示只能與“月”對話,這就更顯出羈旅的孤獨與悲哀。

  對“月”長歌什么呢?“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fēng)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望著“月”,一時間感到雖與美人相隔甚遠(yuǎn)而無法相見,但那共有的明“月”可以傳遞彼此的信息,也算稍稍慰藉相思之苦,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距離終究是無法超越的。這種因“月”而引發(fā)對家鄉(xiāng)、對情人的相思,可說是千古不變的母題。由于唱得深情款款,聽者也聽得入神,卻霎然而止,聽者恍然若失,于是又歌一曲:“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薄霸隆睂⑽鳑],是歲也將終了,要人趁時光尚好時回去,正與“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的“月”升起的情形相呼應(yīng),做為完美的結(jié)束。

  最后,陳王的連連稱“善”,不但給予王粲一個回應(yīng),也算回應(yīng)了文前的“陳王初喪應(yīng)、劉”,總結(jié)了全文。

  四

  據(jù)史書的記載,與謝莊同時的袁淑,看過謝莊所作的《赤鸚鵡賦》之后,曾感嘆道:“江東無我,卿當(dāng)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杰也。”李調(diào)元稱此賦“屬對工整”,且認(rèn)為是“律賦先聲”。而與《赤鸚鵡賦》同一時期所作的《月賦》,亦運用了許多整飭的對偶,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對,甚至有駢四儷六的句式。以最為人所稱道的“若夫氣霽地表”至“周除冰凈”一段為例:

  “氣霽地表”對“云斂天末”

  “洞庭始波”對“木葉微脫”

  “菊散芳于山椒”對“雁流哀于江瀨”

  “升清質(zhì)之悠悠”對“降澄輝之藹藹”

  “列宿掩縟”對“長河韜映”

  “柔只雪凝”對“圓靈水鏡”

  “連觀霜縞”對“周除冰凈”

  十六句中兩兩對偶,有五組四字句對,二組六字句對,而且前八句更是“四、四;四、四;六、六;六、六”的駢四儷六的句式;且“末”、“脫”二字同一韻,“瀨”、“藹”二字又一韻,“映”、“鏡”、“凈”三字也同韻,知其亦開始講求押韻。

  總之,《月賦》除了情感的表達(dá)甚為成功,結(jié)構(gòu)上亦是自為完整的一體,句子的對偶、押韻,也充分展現(xiàn)了“五色相宣、八音協(xié)暢”的時代特色。

月賦原文翻譯及賞析2

  月賦

  作者:謝莊

  陳王初喪應(yīng)、劉,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不怡中夜。

  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弭蓋秋阪。臨浚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yuǎn)。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齊章,殷勤陳篇,抽毫進(jìn)牘,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味道懵學(xué),孤奉明恩。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jīng),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朒脁警闕,朏魄示沖,順辰通燭,從星澤風(fēng)。增華臺室,揚采軒宮。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

  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祇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弛清縣。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

  若乃涼夜自凄,風(fēng)篁成韻,親懿莫從,羇孤遞進(jìn)。聆皋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徘徊房露,惆悵陽阿。聲林虛籟,淪池滅波,情紆軫其何托,愬皓月而長歌。歌曰: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臨風(fēng)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歌響未終,余景就畢,滿堂變?nèi)荩劐厝缡。又稱歌曰:

  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

  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

  陳王曰:善。乃命執(zhí)事,獻(xiàn)壽羞璧,敬佩玉音,復(fù)之無斁。

  月賦譯文及注釋

  譯文

  陳思王曹植,因友人應(yīng)瑒和劉楨之先后去世,閑居在家,不免憂思重重。閣下長滿了綠苔,臺榭之間,也堆滿了塵埃,心里默默在難過、不快樂。

  于是,半夜里起來去清掃長滿了蘭草的道路,整理桂苑,在寒山之中奏起了音樂。在出行時從簡,于秋坡上行走,不再打著大傘。是時,橫斜的銀河在東方劃出一條界線,太陽運行的方位與線路,也發(fā)生了變化,已從夏至?xí)r的偏北移向了冬至后的偏南,現(xiàn)在季節(jié)正處在秋冬之交。騰騰的霧露,使天空朦朦朧朧的,而明月的光芒卻仍然漫天照射。他用低聲沉吟《詩經(jīng)·齊風(fēng)》的“東方之月”;反復(fù)念誦《詩經(jīng)·陳風(fēng)》的“月出皎兮”。并即拿出筆和木板交給王粲,請他撰寫文章。

  王粲向陳王曹植施以跪拜禮后說:我生在東方僻壤,長在山野中的一個不學(xué)無術(shù)之士,本領(lǐng)有限,深怕有負(fù)君王重托之恩德。據(jù)我所知,地沉靜在下,天高朗在上,天地形成之后,日具有“陽”的德性,月具有“陰”的精華。太陽挾著扶桑光彩自水里出來,月亮當(dāng)太陽落入長滿若木花的幽谷后,相繼出來。且引著黑兔奔馳在天帝之臺榭,又聚嫦娥于帝之后宮。月初,月亮出現(xiàn)在東方,月底,月亮出現(xiàn)在**,它則以上弦下弦之“月缺”現(xiàn)象,警戒人們不可自滿;初生的月與成形之月,則以月之盈虧,啟示人們應(yīng)保持謙虛態(tài)度。月亮,一般都順著地支十二個時辰運行,當(dāng)月行至某一星宿時,就會發(fā)生天象的變化:如遇到畢宿星,就會下雨;遇到箕宿星就會刮風(fēng)等。月亮還能為三臺星座的星增加光華;也能為軒轅星座的星發(fā)揚光彩。月亮的光華照進(jìn)三國東吳,而孫吳之帝業(yè)就繁榮昌盛;照到西漢,而使李夫人育女為皇后,漢道因此大順大通。

  當(dāng)霧氣散去,大地一片澄潔,烏云都蜷縮到天邊,洞庭湖開始興波作浪,湖邊秋樹也首見落葉。**的芳香彌漫于山巔,寒雁的哀鳴也流澆在沙灘上。見那清朗的明月冉冉升起,向大地播散下柔和的光輝。群星的光華被清朗的月光所掩蓋,那長長的銀河,也因明月而失去了清暉。皎潔的月光照耀得大地如蒙**一層白雪;那蔚藍(lán)天空在月光下有如澄明透轍的鏡子。宮中一爿爿高樓,被月光照得同霜一樣的潔白,周圍的臺階,也被照得似冰一樣的明凈。在如此月夜美景的逗誘下,君王討厭白晝娛樂,而喜歡夜晚的歡宴。于是,停止了一切歌舞與音樂,離開點著輝煌蠟燭的宮室,來到月光照射著的廳堂,端上噴香的美酒,奏起幽雅悅耳的琴音,終于在月光下陶醉了。

  在這凄涼的月光如水的寒夜中,竹林里發(fā)出一種如歌似樂的聲響。這時,至親好友都不在身邊,聚攏來的是一些孤身羈旅在外的人們。大家在聽著夜晚鶴鳴之聲,特感凄清;又聞到北方民族的音樂,奏的是一些凄涼的曲調(diào)。這些游子,也撫琴調(diào)起弦來,選奏那些風(fēng)格委婉的樂曲。比如:飽含遲徊怨慕情調(diào)的《防露》和《陽阿》等古樂曲。于是,原來那些樹林因風(fēng)而發(fā)出的天然聲響,現(xiàn)在也消失了;原來滿是波紋的池水,此時波紋也不見了?傊,大氣沉寂,萬物歇息。在這種情景下,游子們心情郁結(jié),滿腹悲苦向何處寄托?找誰宣泄?惟有對著寒月傾訴。

  其歌道:“遠(yuǎn)方的良人啊,音訊隔絕。地雖千里之隔,而明月卻可共享。迎風(fēng)嘆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實在太遠(yuǎn),難以跨越!

  歌聲未歇,而殘月影子卻將沉沒。于是,滿屋子里的人們都變了顏色,在徘徊著,彷徨著,像丟失了什么似的。

  又接著唱道:“月亮已落啊白露將干,時間已晚啊無人與我歸還。在這美好的日子里回去吧,秋天的微霜會沾濕了人的衣衫。”

  曹植說:好。于是命令侍從的下人,捧酒祝賀,進(jìn)獻(xiàn)玉璧。并表示牢記王粲的美言,反復(fù)誦讀,永不厭煩。

  注釋

  1、陳王:即曹植。應(yīng)、劉:即應(yīng)玚和劉楨。

  2、端憂:正在憂愁之中。端:正。

  3、悄焉:憂愁的樣子。疚懷:傷懷,憂心。

  4、怡:愉快。中夜:半夜。

  5、肅:肅靜。

  6、騰吹寒山:在寒山上奏樂。

  7、弭:停。蓋:車蓋,這里代指車。阪:山坡。

  8、浚(jùn):深。

  9、崇岫(xiù):高高的峰巒。

  10、漢:天河。左界:象是劃在天空的左邊。

  11、北陸南躔:北陸星向南移動。躔:日月星宿運行的度次。

  12、曖:蔽,充滿。

  13、沈吟:沉思吟味。齊章:指《詩經(jīng)·齊風(fēng)》,其中《東方之日》篇里有“東方之月兮”的句子。14、殷勤:殷切習(xí)思。陳篇:指《詩經(jīng)·陳風(fēng)》,其中《月出》篇里有“月出皎兮”的句子。

  15、仲宣:王粲的字。

  16、鄙:邊境。幽介:指出身寒微。

  17、樊:藩籬,丘樊指居處簡索。

  18、昧道懵(měng)學(xué):不通大道、闇于學(xué)問。

  19、孤奉明恩:白白地受了君王的恩惠。孤:同“辜”。

  20、沈潛:指地。義:合宜。

  21、高明:指天。經(jīng):綱常。

  22、日以陽德:日具有陽的德行。

  23、月以陰靈:月具有陰的精華。

  24、擅:同“禪”,傳位禪讓。扶光:扶桑之光,指日光。東沼:指湯谷,傳說中日出之處。

  25、嗣:繼續(xù)。若:若木,神話傳說中大樹名,日落的地方。英:華西冥:指昧谷,傳說中日入之處。

  26、玄兔:傳說中的月中玉兔。這里代月。帝臺:帝王的臺榭。

  27、素娥:指嫦娥。**:帝王的后宮。

  28、朒(nǜ):月初的缺月。脁(tiǎo):月末的缺月或月行失常軌。警:警惕。闕:同“缺”,缺點錯誤。

  29、朏(fěi):月初生明,月光不強,叫做朏或者叫做魄。沖:謙虛謹(jǐn)慎。

  30、順辰:指月球順著十二月的次序而言。通燭:普遍照耀。

  31、澤:雨。

  32、委:向下照耀。照:指月光。

  33、淪:向下照耀。精:指月光。

  34、霽:雨止。

  35、山椒:山頂。

  36、瀨:從沙石上流過的急水。

  37、清質(zhì):指月亮。

  38、列宿:眾星。掩:掩蓋?d:繁,指星光燦爛。

  39、長河:指天河。韜:隱藏。映:照耀。

  40、柔祇(qí):指地。

  41、圓靈:指天。

  42、連觀:連接宮觀。觀:供帝王游憩的離宮別館。霜縞:象霜一樣的潔白。

  43、周除:四周的宮殿的臺階。

  44、弛:放下?h:即懸。清懸:指懸掛著的鐘磬。

  45、即:就。

  46、登:進(jìn)酒。

  47、薦:進(jìn)獻(xiàn)。

  48、風(fēng)篁(huáng):風(fēng)吹竹林。

  49、親懿:即懿親,指篤好的親族。

  50、羇(jī)孤:指流落在外的人。

  51、皋(gāo)禽:鶴!对娊(jīng)》:“鶴鳴于九皋”。夕聞:晚間的叫聲。

  52、朔管:笛子。秋引:秋天的曲調(diào)。

  53、弦桐:琴。練:選擇。

  54、房露、陽阿:都是古曲名。

  55、虛:停息;[:風(fēng)吹孔竅所發(fā)出的音響。

  56、淪:微波。

  57、紆軫:隱痛在心,郁結(jié)不解。

  58、愬(sù):向著。

  59、邁:往。音塵:信息。闕:通“缺”。

  60、就:接近,即將。

  61、回遑:內(nèi)心彷徨,沒有著落。

  62、晞:干。

  63、晏:晚。

  64、佳期:約會,這里指期會的人。

  65、執(zhí)事:這里指左右侍奉的人。

  66、獻(xiàn)壽:進(jìn)酒祝賀。羞:進(jìn)獻(xiàn)。

  67、佩:帶。玉音:對別人言辭的敬稱。

  68、復(fù):指反復(fù)誦讀。斁(yi):厭煩。

  月賦賞析

  一

  由古至今,文人雅士以“月”為題的詩文不勝枚舉,從《古今圖書集成》所搜羅的作品,即可見一斑。謝莊有五子,他替他們?nèi)×松鯙轱L(fēng)雅的名字,分別是飏、朏、顥、從(上有山)、瀹(上有草)。有風(fēng),有月,有山,有水,可見謝氏是個性情中人,甚為風(fēng)雅,且對“月”定有一份難以名狀的好感,故也以“月”為題,創(chuàng)作了《月賦》?v然在當(dāng)時,人們對《月賦》的評價已十分不一致,如,宋孝武帝為之“稱嘆良久”,認(rèn)為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佳作;顏延之則說:“美則美矣,但莊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人更拿它來和宋玉的《風(fēng)賦》、謝惠連的《雪賦》做比較,但看法仍有分歧。就以“月”為題的文學(xué)作品來看,謝莊的《月賦》仍是其中的翹楚,否則,像《藝文類聚》、《太*御覽》等類書,就不會相當(dāng)一致地都收錄了這篇文章。

  二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謝莊的行文并不直接切入主題——“月”,而是拿曹植和王粲來替自己說話,先是以“陳王初喪應(yīng)劉,端憂多暇”作為起筆。之后,陳王“抽毫進(jìn)牘,以命仲宣”,讓主角轉(zhuǎn)到王粲身上,文章由此處宕開,最后,再以陳王連連稱“善”作結(jié)。以這樣的虛構(gòu)來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謝莊并非頭一位,這種以構(gòu)擬的人物進(jìn)行對話的行文方式,早已成了“賦”文學(xué)的一特征。

  而謝莊僅僅是踵繼前人的作法,卻引來不少的批評,認(rèn)為《月賦》既然借歷史人物來創(chuàng)作,但也該考慮到是否合乎史實。如,王粲死于建安二十二年春,徐干、陳琳、應(yīng)玚、劉楨也都卒于這一年,而到了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才被封為陳王,謝莊卻稱曹植為“陳王”,又有說既已假托王粲之口來抒**感,就不應(yīng)該寫入孫堅夫人夢月入懷而生孫策的傳說事件。這樣聽起來似乎言之成理,但,對于一篇非史非傳的文學(xué)作品而言,我們理當(dāng)以較感性的眼光來看待它,不應(yīng)如此苛責(zé),因為他并不損害文章的美感。

  由于《月賦》以“陳王初喪應(yīng)劉,端憂多暇”為開頭,讓謝莊筆下的“月”注定以愁憂的形態(tài)出現(xiàn)。風(fēng)月、山水本是無情的,因人而沾染了許多的情感,“月”亦是如此,它本身并沒有喜怒哀樂,是謝莊希望讓它帶著情感的色彩。而長年為病所苦的謝莊,自稱已是“常如行尸”而“無意于人間”。有這樣的情懷,心中那份說不盡的哀戚,當(dāng)然也很容易地渲染了所見到的“月”。

  人也會隨著外在景觀的改變,而體悟自我,所謂“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指的正是這個道理,而一年四季中,最容易讓人有悲傷、凋零之感的,應(yīng)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秋天,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月”自然也會浸染惆悵與孤凄。所以,謝希逸也就以秋天的“月”作為《月賦》描寫的主題對象。

  三

  “月”既然是全文描寫的主題對象,而謝莊在四百四十三個字中,直接點出“月”字的,雖然僅有六次,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恰到好處。

  曹子建因剛遭受知己亡故之痛,憂悶不樂,已久未出游,夜半時分愁緒又起,遂外出解悶。遙望著天空,見到“白露曖空,素月流天”,心中不勝感慨,低聲吟誦起《詩》句來,仍覺不足以消愁解悶,于是要王仲宣為此情此景寫一篇文章。原本愁思是悶在曹植的內(nèi)心里,因為偶然之間見到“月”,那份內(nèi)在的情緒也就有了一個可供寄托的外在具象——“月”,讓無情的“月”和有情的人彼此接觸在一起,展開了對“月”的描寫。

  王粲在陳王授意之下,先是一番的謙虛,述說自己的不才,幸蒙陳王的恩寵,不敢有負(fù)此恩,只好姑且一試,接著就說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币灶惔恕叭铡薄ⅰ霸隆钡膶Ρ,及其延伸出的“陽”、“陰”觀念做為開頭,引領(lǐng)出種種附著人的價值觀的“月”和“月”的神話傳說,可以說是鋪陳、說理的成分多,而寫景、抒情的成分甚少,“朒朓警闕,朏魄示沖”,將“月”相的變化說成了是在警示人君的作為須合德,須謙沖;“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更引用了夢“月”入懷的神秘傳說,讓“月”與朝代、家國的興衰產(chǎn)生了一定的系連,凡此種種,想必是漢賦“鋪采摛文”和“勸百諷一”的遺型。

  寫完了“月”的種種典故,謝莊又繼續(xù)借王粲之口,連寫了十四句優(yōu)美異常的文字,雖沒直接點明就是在寫“月”,但句句扣緊“月”:先是以六個句子來描寫天上的云氣、地上的湖光山色的種種,為月的升起營造出不凡的氣象;等到月由東方緩緩升起,也僅以“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如此不著痕跡的筆法寫出;接著,又是以六個句子來形容月色本身和月色底下的景況。正由于月色是如此的俊美,君王也因而喜愛此月,罷去所有的歌舞,也就“去燭房,即月殿”,此時才明言“月”字,做為前文的說明,也為后文預(yù)留了線索。

  走向“月”殿,帶來了羈旅的幾許孤寂,感受到至親好友不在的凄楚,王粲的“月”也從沒有直接感情的柔美,轉(zhuǎn)為誘發(fā)感慨的凄美。此時,不管是天籟,還是樂音,聽來一切都是那么凄苦異常,更反過來使人有一種無限的郁結(jié)縈繞于胸,最后發(fā)現(xiàn)唯有“愬皓月而長歌”,才能消解種種的不樂。因“月”引發(fā)愁緒,也唯對“月”長歌才能消除愁緒,表示只能與“月”對話,這就更顯出羈旅的孤獨與悲哀。

  對“月”長歌什么呢?“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fēng)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望著“月”,一時間感到雖與美人相隔甚遠(yuǎn)而無法相見,但那共有的明“月”可以傳遞彼此的信息,也算稍稍慰藉相思之苦,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距離終究是無法超越的。這種因“月”而引發(fā)對家鄉(xiāng)、對情人的相思,可說是千古不變的母題。由于唱得深情款款,聽者也聽得入神,卻霎然而止,聽者恍然若失,于是又歌一曲:“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薄霸隆睂⑽鳑],是歲也將終了,要人趁時光尚好時回去,正與“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的“月”升起的情形相呼應(yīng),做為完美的結(jié)束。

  最后,陳王的連連稱“善”,不但給予王粲一個回應(yīng),也算回應(yīng)了文前的“陳王初喪應(yīng)、劉”,總結(jié)了全文。

  四

  據(jù)史書的記載,與謝莊同時的袁淑,看過謝莊所作的《赤鸚鵡賦》之后,曾感嘆道:“江東無我,卿當(dāng)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杰也!崩钫{(diào)元稱此賦“屬對工整”,且認(rèn)為是“律賦先聲”。而與《赤鸚鵡賦》同一時期所作的《月賦》,亦運用了許多整飭的對偶,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對,甚至有駢四儷六的句式。以最為人所稱道的“若夫氣霽地表”至“周除冰凈”一段為例:

  “氣霽地表”對“云斂天末”

  “洞庭始波”對“木葉微脫”

  “菊散芳于山椒”對“雁流哀于江瀨”

  “升清質(zhì)之悠悠”對“降澄輝之藹藹”

  “列宿掩縟”對“長河韜映”

  “柔只雪凝”對“圓靈水鏡”

  “連觀霜縞”對“周除冰凈”

  十六句中兩兩對偶,有五組四字句對,二組六字句對,而且前八句更是“四、四;四、四;六、六;六、六”的駢四儷六的句式;且“末”、“脫”二字同一韻,“瀨”、“藹”二字又一韻,“映”、“鏡”、“凈”三字也同韻,知其亦開始講求押韻。

  總之,《月賦》除了情感的表達(dá)甚為成功,結(jié)構(gòu)上亦是自為完整的一體,句子的對偶、押韻,也充分展現(xiàn)了“五色相宣、八音協(xié)暢”的時代特色。

月賦原文翻譯及賞析3

  原文:

  月賦

  [南北朝]謝莊

  陳王初喪應(yīng)、劉,端憂多暇。綠苔生閣,芳塵凝榭。悄焉疚懷,不怡中夜。

  乃清蘭路,肅桂苑,騰吹寒山,弭蓋秋坂。臨浚壑而怨遙,登崇岫而傷遠(yuǎn)。于時斜漢左界,北陸南躔,白露暖空,素月流天。沈吟齊章,殷勤陳篇,抽毫進(jìn)牘,以命仲宣。

  仲宣跪而稱曰:臣東鄙幽介,長自丘樊。味道懵學(xué),孤奉明恩。臣聞沈潛既義,高明既經(jīng),日以陽德,月以陰靈。擅扶光于東沼,嗣若英于西冥。引玄兔于帝臺,集素娥于**。朒脁警闕,朏魄示沖,順辰通燭,從星澤風(fēng)。增華臺室,揚采軒宮。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

  若夫氣霽地表,云斂天末,洞庭始波,木葉微脫。菊散芳于山椒,雁流哀于江瀨。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列宿掩縟,長河韜映,柔祇雪凝,圓靈水鏡。連觀霜縞,周除冰凈。君王乃厭晨歡,樂宵宴,收妙舞,弛清縣。去燭房,即月殿,芳酒登,鳴琴薦。

  若乃涼夜自凄,風(fēng)篁成韻,親懿莫從,羇孤遞進(jìn)。聆皋禽之夕聞,聽朔管之秋引。于是弦桐練響,音容選和,徘徊房露,惆悵陽阿。聲林虛籟,淪池滅波,情紆軫其何托,愬皓月而長歌。歌曰:

  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

  臨風(fēng)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

  歌響未終,余景就畢,滿堂變?nèi),回遑如失。又稱歌曰:

  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

  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

  陳王曰:善。乃命執(zhí)事,獻(xiàn)壽羞璧,敬佩玉音,復(fù)之無斁。

  譯文

  陳思王曹植,因友人應(yīng)玚和劉楨之先后去世,閑居在家,不免憂思重重。閣下長滿了綠苔,臺榭之間,也堆滿了塵埃,心里默默在難過不快樂。

  于是,半夜里起來去清掃長滿了蘭草的道路,整理桂苑,在寒山之中奏起了音樂。在出行時從簡,于秋坡上行走,不再打著大傘。是時,橫斜的銀河在東方劃出一條界線,太陽運行的方位與線路,也發(fā)生了變化,已從夏至?xí)r的偏北移向了冬至后的偏南,現(xiàn)在季節(jié)正處在秋冬之交。騰騰的霧露,使天空朦朦朧朧的,而明月的.光芒卻仍然漫天照射。他用低聲沉吟《詩經(jīng)·齊風(fēng)》的“東方之月”;反復(fù)念誦《詩經(jīng)·陳風(fēng)》的“月出皎兮”。并即拿出筆和木板交給王粲,請他撰寫文章。

  王粲向陳王曹植施以跪拜禮后說:我生在東方僻壤,長在山野中的一個不學(xué)無術(shù)之士,本領(lǐng)有限,深怕有負(fù)君王重托之恩德。據(jù)我所知,地沉靜在下,天高朗在上,天地形成之后,日具有“陽”的德性,月具有“陰”的精華。太陽挾著扶桑光彩自水里出來,月亮當(dāng)太陽落入長滿若木花的幽谷后,相繼出來。且引著黑兔奔馳在天帝之臺榭,又聚嫦娥于帝之后宮。月初,月亮出現(xiàn)在東方,月底,月亮出現(xiàn)在**,它則以上弦下弦之“月缺”現(xiàn)象,警戒人們不可自滿;初生的月與成形之月,則以月之盈虧,啟示人們應(yīng)保持謙虛態(tài)度。月亮,一般都順著地支十二個時辰運行,當(dāng)月行至某一星宿時,就會發(fā)生天象的變化:如遇到畢宿星,就會下雨;遇到箕宿星就會刮風(fēng)等。月亮還能為三臺星座的星增加光華;也能為軒轅星座的星發(fā)揚光彩。月亮的光華照進(jìn)三國東吳,而孫吳之帝業(yè)就繁榮昌盛;照到西漢,而使李夫人育女為皇后,漢道因此大順大通。

  當(dāng)霧氣散去,大地一片澄潔,烏云都蜷縮到天邊,洞庭湖開始興波作浪,湖邊秋樹也首見落葉。**的芳香彌漫于山巔,寒雁的哀鳴也流澆在沙灘上。見那清朗的明月冉冉升起,向大地播散下柔和的光輝。群星的光華被清朗的月光所掩蓋,那長長的銀河,也因明月而失去了清暉。皎潔的月光照耀得大地如蒙**一層白雪;那蔚藍(lán)天空在月光下有如澄明透轍的鏡子。宮中一丬丬高樓,被月光照得同霜一樣的潔白,周圍的臺階,也被照得似冰一樣的明凈。在如此月夜美景的逗誘下,君王討厭白晝娛樂,而喜歡夜晚的歡宴。于是,停止了一切歌舞與音樂,離開點著輝煌蠟燭的宮室,來到月光照射著的廳堂,端上噴香的美酒,奏起幽雅悅耳的琴音,終于在月光下陶醉了。

  在這凄涼的月光如水的寒夜中,竹林里發(fā)出一種如歌似樂的聲響。這時,至親好友都不在身邊,聚攏來的是一些孤身羈旅在外的人們。大家在聽著夜晚鶴鳴之聲,特感凄清;又聞到北方民族的音樂,奏的是一些凄涼的曲調(diào)。這些游子,也撫琴調(diào)起弦來,選奏那些風(fēng)格委婉的樂曲。比如:飽含遲徊怨慕情調(diào)的《防露》和《陽阿》等古樂曲。于是,原來那些樹林因風(fēng)而發(fā)出的天然聲響,現(xiàn)在也消失了;原來滿是波紋的池水,此時波紋也不見了?傊,大氣沉寂,萬物歇息。在這種情景下,游子們心情郁結(jié),滿腹悲苦向何處寄托?找誰宣泄?惟有對著寒月傾訴。

  其歌道:“遠(yuǎn)方的良人啊,音訊隔絕。地雖千里之隔,而明月卻可共享。迎風(fēng)嘆息啊,哪能停歇不唱!可是山山水水路程實在太遠(yuǎn),難以跨越!

  歌聲未歇,而殘月影子卻將沉沒。于是,滿屋子里的人們都變了顏色,在徘徊著,彷徨著,像丟失了什么似的。

  又接著唱道:“月亮已落啊白露將干,時間已晚啊無人與我歸還。在這美好的日子里回去吧,秋天的微霜會沾濕了人的衣衫!

  曹植說:好。于是命令侍從的下人,捧酒祝賀,進(jìn)獻(xiàn)玉璧。并表示牢記王粲的美言,反復(fù)誦讀,永不厭煩。

  注釋

  陳王:即曹植。應(yīng)劉:即應(yīng)玚和劉楨。

  端憂:正在憂愁之中。端:正。

  悄焉:憂愁的樣子。疚懷:傷懷,憂心。

  怡:愉快。中夜:半夜。

  肅:肅靜。

  騰吹寒山:在寒山上奏樂。

  弭:停。蓋:車蓋,這里代指車。坂:山坡。

  浚(jùn):深。

  崇岫(xiù):高高的峰巒。

  漢:天河。左界:象是劃在天空的左邊。

  北陸南躔:北陸星向南移動。躔:日月星宿運行的度次。

  曖:蔽,充滿。

  沈吟:沉思吟味。齊章:指《詩經(jīng)·齊風(fēng)》,其中《東方之日》篇里有“東方之月兮”的句子。殷勤:殷切習(xí)思。陳篇:指《詩經(jīng)·陳風(fēng)》,其中《月出》篇里有“月出皎兮”的句子。

  仲宣:王粲的字。

  鄙:邊境。幽介:指出身寒微。

  樊:藩籬,丘樊指居處簡索。

  昧道懵(měng)學(xué):不通大道闇于學(xué)問。

  孤奉明恩:白白地受了君王的恩惠。孤:同“辜”。

  沈潛:指地。義:合宜。

  高明:指天。經(jīng):綱常。

  日以陽德:日具有陽的德行。

  月以陰靈:月具有陰的精華。

  擅:同“禪”,傳位禪讓。扶光:扶桑之光,指日光。東沼:指湯谷,傳說中日出之處。

  嗣:繼續(xù)。若:若木,神話傳說中大樹名,日落的地方。英:華西冥:指昧谷,傳說中日入之處。

  玄兔:傳說中的月中玉兔。這里代月。帝臺:帝王的臺榭。

  素娥:指嫦娥。**:帝王的后宮。

  朒(nǜ):月初的缺月。脁(tiǎo):月末的缺月或月行失常軌。警:警惕。闕:同“缺”,缺點錯誤。

  朏(fěi):月初生明,月光不強,叫做朏或者叫做魄。沖:謙虛謹(jǐn)慎。

  順辰:指月球順著十二月的次序而言。通燭:普遍照耀。

  澤:雨。

  委:向下照耀。照:指月光。

  淪:向下照耀。精:指月光。

  霽:雨止。

  山椒:山頂。

  瀨:從沙石上流過的急水。

  清質(zhì):指月亮。

  列宿:眾星。掩:掩蓋?d:繁,指星光燦爛。

  長河:指天河。韜:隱藏。映:照耀。

  柔祇(qí):指地。

  圓靈:指天。

  連觀:連接宮觀。觀:供帝王游憩的離宮別館。霜縞:象霜一樣的潔白。

  周除:四周的宮殿的臺階。

  弛:放下?h:即懸。清懸:指懸掛著的鐘磬。

  即:就。

  登:進(jìn)酒。

  薦:進(jìn)獻(xiàn)。

  風(fēng)篁(huáng):風(fēng)吹竹林。

  親懿:即懿親,指篤好的親族。

  羇(jī)孤:指流落在外的人。

  皋(gāo)禽:鶴。《詩經(jīng)》:“鶴鳴于九皋”。夕聞:晚間的叫聲。

  朔管:笛子。秋引:秋天的曲調(diào)。

  弦桐:琴。練:選擇。

  房露陽阿:都是古曲名。

  虛:停息。籟:風(fēng)吹孔竅所發(fā)出的音響。

  淪:微波。

  紆軫:隱痛在心,郁結(jié)不解。

  愬(sù):向著。

  邁:往。音塵:信息。闕:通“缺”。

  就:接近,即將。

  回遑:內(nèi)心彷徨,沒有著落。

  晞:干。

  晏:晚。

  佳期:約會,這里指期會的人。

  執(zhí)事:這里指左右侍奉的人。

  獻(xiàn)壽:進(jìn)酒祝賀。羞:進(jìn)獻(xiàn)。

  佩:帶。玉音:對別人言辭的敬稱。

  復(fù):指反復(fù)誦讀。斁(yi):厭煩。

  賞析:

  一

  由古至今,文人雅士以“月”為題的詩文不勝枚舉,從《古今圖書集成》所搜羅的作品,即可見一斑。謝莊有五子,他替他們?nèi)×松鯙轱L(fēng)雅的名字,分別是飏、朏、顥、從(上有山)、瀹(上有草)。有風(fēng),有月,有山,有水,可見謝氏是個性情中人,甚為風(fēng)雅,且對“月”定有一份難以名狀的好感,故也以“月”為題,創(chuàng)作了《月賦》?v然在當(dāng)時,人們對《月賦》的評價已十分不一致,如,宋孝武帝為之“稱嘆良久”,認(rèn)為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的佳作;顏延之則說:“美則美矣,但莊始知‘隔千里兮共明月’!.后人更拿它來和宋玉的《風(fēng)賦》、謝惠連的《雪賦》做比較,但看法仍有分歧。就以“月”為題的文學(xué)作品來看,謝莊的《月賦》仍是其中的翹楚,否則,像《藝文類聚》、《太*御覽》等類書,就不會相當(dāng)一致地都收錄了這篇文章。

  二

  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謝莊的行文并不直接切入主題——“月”,而是拿曹植和王粲來替自己說話,先是以“陳王初喪應(yīng)劉,端憂多暇”作為起筆。之后,陳王“抽毫進(jìn)牘,以命仲宣”,讓主角轉(zhuǎn)到王粲身上,文章由此處宕開,最后,再以陳王連連稱“善”作結(jié)。以這樣的虛構(gòu)來從事文學(xué)創(chuàng)作,謝莊并非頭一位,這種以構(gòu)擬的人物進(jìn)行對話的行文方式,早已成了“賦”文學(xué)的一特征。

  而謝莊僅僅是踵繼前人的作法,卻引來不少的批評,認(rèn)為《月賦》既然借歷史人物來創(chuàng)作,但也該考慮到是否合乎史實。如,王粲死于建安二十二年春,徐干、陳琳、應(yīng)玚、劉楨也都卒于這一年,而到了魏明帝太和六年曹植才被封為陳王,謝莊卻稱曹植為“陳王”,又有說既已假托王粲之口來抒**感,就不應(yīng)該寫入孫堅夫人夢月入懷而生孫策的傳說事件。這樣聽起來似乎言之成理,但,對于一篇非史非傳的文學(xué)作品而言,我們理當(dāng)以較感性的眼光來看待它,不應(yīng)如此苛責(zé),因為他并不損害文章的美感。

  由于《月賦》以“陳王初喪應(yīng)劉,端憂多暇”為開頭,讓謝莊筆下的“月”注定以愁憂的形態(tài)出現(xiàn)。風(fēng)月、山水本是無情的,因人而沾染了許多的情感,“月”亦是如此,它本身并沒有喜怒哀樂,是謝莊希望讓它帶著情感的色彩。而長年為病所苦的謝莊,自稱已是“常如行尸”而“無意于人間”。有這樣的情懷,心中那份說不盡的哀戚,當(dāng)然也很容易地渲染了所見到的“月”。

  人也會隨著外在景觀的改變,而體悟自我,所謂“春秋代序,陰陽慘舒,物色之動,心亦搖焉”指的正是這個道理,而一年四季中,最容易讓人有悲傷、凋零之感的,應(yīng)是“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的秋天,在這樣的季節(jié)里,“月”自然也會浸染惆悵與孤凄。所以,謝希逸也就以秋天的“月”作為《月賦》描寫的主題對象。

  三

  “月”既然是全文描寫的主題對象,而謝莊在四百四十三個字中,直接點出“月”字的,雖然僅有六次,但是每一次都是那么恰到好處。

  曹子建因剛遭受知己亡故之痛,憂悶不樂,已久未出游,夜半時分愁緒又起,遂外出解悶。遙望著天空,見到“白露曖空,素月流天”,心中不勝感慨,低聲吟誦起《詩》句來,仍覺不足以消愁解悶,于是要王仲宣為此情此景寫一篇文章。原本愁思是悶在曹植的內(nèi)心里,因為偶然之間見到“月”,那份內(nèi)在的情緒也就有了一個可供寄托的外在具象——“月”,讓無情的“月”和有情的人彼此接觸在一起,展開了對“月”的描寫。

  王粲在陳王授意之下,先是一番的謙虛,述說自己的不才,幸蒙陳王的恩寵,不敢有負(fù)此恩,只好姑且一試,接著就說道:“日以陽德,月以陰靈。”以類此“日”、“月”的對比,及其延伸出的“陽”、“陰”觀念做為開頭,引領(lǐng)出種種附著人的價值觀的“月”和“月”的神話傳說,可以說是鋪陳、說理的成分多,而寫景、抒情的成分甚少,“朒朓警闕,朏魄示沖”,將“月”相的變化說成了是在警示人君的作為須合德,須謙沖;“委照而吳業(yè)昌,淪精而漢道融”,更引用了夢“月”入懷的神秘傳說,讓“月”與朝代、家國的興衰產(chǎn)生了一定的系連,凡此種種,想必是漢賦“鋪采摛文”和“勸百諷一”的遺型。

  寫完了“月”的種種典故,謝莊又繼續(xù)借王粲之口,連寫了十四句優(yōu)美異常的文字,雖沒直接點明就是在寫“月”,但句句扣緊“月”:先是以六個句子來描寫天上的云氣、地上的湖光山色的種種,為月的升起營造出不凡的氣象;等到月由東方緩緩升起,也僅以“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如此不著痕跡的筆法寫出;接著,又是以六個句子來形容月色本身和月色底下的景況。正由于月色是如此的俊美,君王也因而喜愛此月,罷去所有的歌舞,也就“去燭房,即月殿”,此時才明言“月”字,做為前文的說明,也為后文預(yù)留了線索。

  走向“月”殿,帶來了羈旅的幾許孤寂,感受到至親好友不在的凄楚,王粲的“月”也從沒有直接感情的柔美,轉(zhuǎn)為誘發(fā)感慨的凄美。此時,不管是天籟,還是樂音,聽來一切都是那么凄苦異常,更反過來使人有一種無限的郁結(jié)縈繞于胸,最后發(fā)現(xiàn)唯有“愬皓月而長歌”,才能消解種種的不樂。因“月”引發(fā)愁緒,也唯對“月”長歌才能消除愁緒,表示只能與“月”對話,這就更顯出羈旅的孤獨與悲哀。

  對“月”長歌什么呢?“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臨風(fēng)嘆兮將焉歇?川路長兮不可越!蓖霸隆保粫r間感到雖與美人相隔甚遠(yuǎn)而無法相見,但那共有的明“月”可以傳遞彼此的信息,也算稍稍慰藉相思之苦,回過神來,發(fā)現(xiàn)距離終究是無法超越的。這種因“月”而引發(fā)對家鄉(xiāng)、對情人的相思,可說是千古不變的母題。由于唱得深情款款,聽者也聽得入神,卻霎然而止,聽者恍然若失,于是又歌一曲:“月既沒兮露欲晞,歲方晏兮無與歸,佳期可以還,微霜沾人衣!薄霸隆睂⑽鳑],是歲也將終了,要人趁時光尚好時回去,正與“升清質(zhì)之悠悠,降澄輝之藹藹”的“月”升起的情形相唿應(yīng),做為完美的結(jié)束。

  最后,陳王的連連稱“善”,不但給予王粲一個回應(yīng),也算回應(yīng)了文前的“陳王初喪應(yīng)、劉”,總結(jié)了全文。

  四

  據(jù)史書的記載,與謝莊同時的袁淑,看過謝莊所作的《赤鸚鵡賦》之后,曾感嘆道:“江東無我,卿當(dāng)獨秀。我若無卿,亦一時之杰也!崩钫{(diào)元稱此賦“屬對工整”,且認(rèn)為是“律賦先聲”。而與《赤鸚鵡賦》同一時期所作的《月賦》,亦運用了許多整飭的對偶,有三字句、四字句、五字句、六字句等對,甚至有駢四儷六的句式。以最為人所稱道的“若夫氣霽地表”至“周除冰凈”一段為例:

  “氣霽地表”對“云斂天末”

  “洞庭始波”對“木葉微脫”

  “菊散芳于山椒”對“雁流哀于江瀨”

  “升清質(zhì)之悠悠”對“降澄輝之藹藹”

  “列宿掩縟”對“長河韜映”

  “柔只雪凝”對“圓靈水鏡”

  “連觀霜縞”對“周除冰凈”

  十六句中兩兩對偶,有五組四字句對,二組六字句對,而且前八句更是“四、四;四、四;六、六;六、六”的駢四儷六的句式;且“末”、“脫”二字同一韻,“瀨”、“藹”二字又一韻,“映”、“鏡”、“凈”三字也同韻,知其亦開始講求押韻。

  總之,《月賦》除了情感的表達(dá)甚為成功,結(jié)構(gòu)上亦是自為完整的一體,句子的對偶、押韻,也充分展現(xiàn)了“五色相宣、八音協(xié)暢”的時代特色。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9)

——重陽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 (菁選3篇)

重陽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1

  重陽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xiāng)秋色老梧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fēng)。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譯文

  離家萬里孤身被囚于元朝**,窗外梧桐葉落仿似故鄉(xiāng)秋色。

  祈望自己能像大雁般**的在天地間翱翔,等到黃昏日落就歸巢。

  落葉本就無心定流水,無主的菊花就連那讓萬物凋敝的西風(fēng)都無可奈何。

  昨日隱痛恍如夢中,那心中的遺憾與悔恨該有多少呢?

  注釋

  何心:何來的心。無心。

  黃花:指菊花,即**、秋菊。

  龍山:隱喻**民族的生息繁衍的發(fā)源地,也有稱為“方山”的。方山是指中岳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第一個**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河南登封。

  賞析

  《重陽》這首詩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間所作。全詩沒有一點過節(jié)的喜悅和快樂,也沒有年輕有為、蒸蒸日上的朝氣,更沒有官場得意、登高望遠(yuǎn)的企盼;也許能看到一絲西風(fēng)烈馬、叱咤風(fēng)云的`影子,但那也只是過去式。更多的是凝重、自勵、追憶、反省,但盡管如此,全詩卻不曾給人一點消沉和沮喪,相反,它讓人痛定思痛、發(fā)憤圖強。文天祥這首《重陽》,遠(yuǎn)不止是重陽節(jié)這么簡單,更多是隱含詩人的心愿:盼望重見天日、重獲陽光,甚至希望能起死回生、東山再起!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xiāng)秋色老梧桐!笔菍憣崱懢。“萬里”是指地理距離,“飄零”是指他自己一個人,“萬里飄零”實則孤身被囚于元朝**的寫照。“兩鬢蓬”是形容他自己在被囚禁過程中的形象,也是年齡和景況的實際寫照!叭f里飄零兩鬢蓬”,一個長期被囚于遠(yuǎn)離故土的**中的犯人形象躍然紙上。

  “梧桐”是囚室中能看到的窗外景象之一,看到這老梧桐,就讓詩人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寫景,觸景生情。梧桐在古詩詞中常有多種意像及寓意,其中包括高潔品格、孤獨憂愁、離情別緒等,詩人在此特別寫梧桐,恐怕這些意義多少都有一點!肮枢l(xiāng)秋色老梧桐”是詩人被這秋天景色勾起的對家鄉(xiāng)、故國的眷念,也是詩人以梧桐自勉、自勵,希望自己最終能成為鳳凰向往的、有用的棟梁之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是詩人的向往、是抒情。詩人祈望自己能象大雁或者燕子,**自在地在天地間翱翔。我們都知道,大雁是候鳥,雁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雁南飛正是文天祥所希望的。燕子到了晚上也要回巢守家,享受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不過這些雖然簡單,但對文天祥來說,卻是可望不可及的。這里詩人將它們安排在頜聯(lián)里,嚴(yán)格的對仗更顯形式上的美感,它既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有轉(zhuǎn)換的用意。這一句重在真情流露,詩人將自己比作南飛雁和歸巢燕子,盼望能最終再獲**。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fēng)。”頸聯(lián)又是一句工整的對仗,這是這首詩的核心,更是其靈魂。沒有這一句,全詩必然落入俗套,有了這一句,全詩都活起來了:出眾、清奇、典雅、高尚!奥淙~”對“黃花”、“何心”對“無主”、“流水”對“西風(fēng)”,幾乎無懈可擊。落花流水春去也,那是一種無可奈何,落花都如此,何況是落葉,隨波逐流、順其自然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誰也不能說什么。

  當(dāng)然,水流**大勢所趨,大江東去勢不可擋,誰想**滾滾而來的歷史潮流,只能自取**。作為自身難保的落葉,更不可能有任何力量可以造成一點影響,落葉如果想去擋住流水,哪是自不量力。這是獄中文天祥的隱喻,流水是指元朝**宋朝,進(jìn)入新的歷史**。這時文天祥非常清醒,當(dāng)時全國都已**,包括當(dāng)時的**、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他要想靠自己一已之力去**這一潮流,這是絕無可能,也是非常可笑的,因此,他用“何心”、“定”來入詩,“何心”可以理解為“那有這樣的心”、“任何這一類的心事”,“定”是“定下來”、“定住”的意思,他在此用詩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換言之,他聲明,自己無意要去**這一歷史必然趨勢。

  “黃花無主更西風(fēng)”中的“黃花”是指菊花,即**、秋菊!盁o主”當(dāng)然是指沒有主人的、是野生的、是自然生長的。

  重陽(農(nóng)歷九月初九)賞菊,是我國的民俗之一。歷史上文人寫菊花、黃花的詩篇數(shù)不勝數(shù),當(dāng)然他們之間各有千秋、難分高下,含義也各不相同,有純粹的詠嘆、也有無病**,有情深意重、也有殺氣沖天。歷史上黃巢的《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此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本秃苡凶屓瞬缓醯母杏X,還是元稹的《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相對樸實與*和一些。

  文天祥也寫黃花、菊花,當(dāng)然他也看重菊花的高貴品性,“此花開盡更無花”這一點上他與元稹有共同之處,但文天祥強調(diào)的是“無主”,“無主”讓文天祥更自豪,因為***投降了,而且反過來勸他也投降,如果說文天祥是為了效忠宋朝小朝廷,那已經(jīng)完全解釋不通。

  因此,文天祥通過用“無主”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也是對古往今來說他是“愚忠”的反駁和反擊,他在告訴世人,他的抗元行動是自覺自動的,是不受別人指使的,他為的是心中的理想、為的是民族的大義、為的是****的傳承。

  他要告慰后人,無主的黃花特立獨行、無主的黃花巍然屹立、無主的黃花永不言敗,凜冽的西風(fēng)根本不算什么、凜冽的西風(fēng)只能自嘆不如、凜冽的西風(fēng)最終無可奈何,所以,文天祥用了一個“更”字,他讓后來人知道,“無主”的“黃花”“更”在“西風(fēng)”之上。這里的深意,只有用心聆聽,才能有所覺悟。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边@一句是回顧和反省,是收尾。

  “龍山”隱喻**民族的生息繁衍的發(fā)源地,也有稱為“方山”的。方山是指中岳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第一個**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河南登封。夏后自方山北麓遷徙至方山東麓的穎水之濱,即夏都夏邑—河南禹州。方山穎水,就是指華夏民族,**民族,****的發(fā)源地。當(dāng)然,文天祥這里的“龍山”,也有他個人的隱痛。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xué)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jìn)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jīng)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重陽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重陽后菊花二首

  宋代:范成大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后,勢利交親不到門。

  譯文:

  寂寞東籬濕露華,依前金靨照泥沙。

  重陽后菊花雖然還帶著濕露,鮮嫩可愛,但已經(jīng)無人來賞。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與重陽前比并沒有差異,還是金色的菊蕊照著地上的泥沙。世俗之人沒有超脫的情趣,不解賞花,只知道看重陽節(jié)那一天的菊花。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過了重陽登高節(jié)之后,菊花還是很新嫩的,但所謂的酒徒與詩客”,都沒有聲息了,不再來賞菊花了。

  恰如退士垂車后,勢利交親不到門。

  這就好像當(dāng)官的人辭官之后,親朋故友都不再到門探訪一樣。

  注釋:

  寂寞東籬(lí)濕露華,依前金靨(yè)照泥沙。

  東籬:化自陶淵明的“采菊東籬下”。因陶淵明詩意而后人借以特指菊花栽種之地。金靨(yè):字面意思是指金色的笑臉,其實是詩人的化用,實意是形容菊花,這一用法宋朝尤為常見。

  世情兒女無高韻,只看重陽一日花。

  過了登高菊尚新,酒徒詩客斷知聞。

  恰如退士垂車后,勢利交親不到門。

  退士:退休之**。垂車:猶“懸車”,以懸掛車子表示不再當(dāng)官上朝。

  賞析:

  第一首,起句先寫重陽后的菊花無人觀賞!凹拍保瑹o人到來;“東籬”,特指菊花栽種之地;“濕露華”,菊花帶著濕露,猶鮮嫩可愛。后三字與前二字對照,以見無人見賞的可惜,七字之中,自為比照,詞意充實。第二句又申述菊花之美,與重陽前比較,進(jìn)一步比照!耙狼啊,不異重陽之前;“金靨”,形容金黃色的菊蕊;“照泥沙”,光彩照地,然只獨照泥沙,有傷嘆之意。第三四句“世情兒女”指世俗之人;說他們沒有超脫的情趣,即“無高韻”,所以只能應(yīng)著節(jié)日故事,“看重陽一日”之“花”,實際上意在求福求壽,不解賞花。此詩借看菊事刺世人庸俗。

  第二首,起句寫過了重陽“登高節(jié)”后,菊花尚新,也即第一首前二句的意思。第二句寫“酒徒”與所謂的“詩客”,都沒有聲息了,不再來賞菊花了。第三四句說菊花在節(jié)日與節(jié)后受人們的不同對待,恰好像當(dāng)官的人辭官之后,“親交”都不再“到門”探訪一樣。范成大做過大官,這時“致仕”家居,大概也嘗過世人這種冷淡的況味,故見重陽后的菊花有感而一發(fā)之。這首詩借看菊事刺世人的“勢利”。

重陽原文注釋翻譯及賞析3

  重陽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xiāng)秋色老梧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fēng)。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

  譯文

  離家萬里孤身被囚于元朝**,窗外梧桐葉落仿似故鄉(xiāng)秋色。

  祈望自己能像大雁般**的在天地間翱翔,等到黃昏日落就歸巢。

  落葉本就無心定流水,無主的菊花就連那讓萬物凋敝的西風(fēng)都無可奈何。

  昨日隱痛恍如夢中,那心中的遺憾與悔恨該有多少呢?

  注釋

  何心:何來的心。無心。

  黃花:指菊花,即**、秋菊。

  龍山:隱喻**民族的生息繁衍的發(fā)源地,也有稱為“方山”的。方山是指中岳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第一個**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河南登封。

  賞析

  《重陽》這首詩是文天祥被捕后,在元朝被囚禁期間所作。全詩沒有一點過節(jié)的喜悅和快樂,也沒有年輕有為、蒸蒸日上的朝氣,更沒有官場得意、登高望遠(yuǎn)的企盼;也許能看到一絲西風(fēng)烈馬、叱咤風(fēng)云的影子,但那也只是過去式。更多的是凝重、自勵、追憶、反省,但盡管如此,全詩卻不曾給人一點消沉和沮喪,相反,它讓人痛定思痛、發(fā)憤圖強。文天祥這首《重陽》,遠(yuǎn)不止是重陽節(jié)這么簡單,更多是隱含詩人的心愿:盼望重見天日、重獲陽光,甚至希望能起死回生、東山再起!

  “萬里飄零兩鬢蓬,故鄉(xiāng)秋色老梧桐!笔菍憣、寫景。“萬里”是指地理距離,“飄零”是指他自己一個人,“萬里飄零”實則孤身被囚于元朝**的寫照!皟婶W蓬”是形容他自己在被囚禁過程中的形象,也是年齡和景況的實際寫照!叭f里飄零兩鬢蓬”,一個長期被囚于遠(yuǎn)離故土的**中的犯人形象躍然紙上。

  “梧桐”是囚室中能看到的窗外景象之一,看到這老梧桐,就讓詩人想到自己的家鄉(xiāng),這是寫景,觸景生情。梧桐在古詩詞中常有多種意像及寓意,其中包括高潔品格、孤獨憂愁、離情別緒等,詩人在此特別寫梧桐,恐怕這些意義多少都有一點!肮枢l(xiāng)秋色老梧桐”是詩人被這秋天景色勾起的對家鄉(xiāng)、故國的眷念,也是詩人以梧桐自勉、自勵,希望自己最終能成為鳳凰向往的、有用的棟梁之材。

  “雁棲新月江湖滿,燕別斜陽巷陌空。”是詩人的向往、是抒情。詩人祈望自己能象大雁或者燕子,**自在地在天地間翱翔。我們都知道,大雁是候鳥,雁至秋而南翔,故稱秋天為雁天。雁南飛正是文天祥所希望的。燕子到了晚上也要回巢守家,享受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這是多么美妙的景象。不過這些雖然簡單,但對文天祥來說,卻是可望不可及的。這里詩人將它們安排在頜聯(lián)里,嚴(yán)格的對仗更顯形式上的美感,它既有承上啟下的作用,也有轉(zhuǎn)換的用意。這一句重在真情流露,詩人將自己比作南飛雁和歸巢燕子,盼望能最終再獲**。

  “落葉何心定流水,黃花無主更西風(fēng)!鳖i聯(lián)又是一句工整的對仗,這是這首詩的核心,更是其靈魂。沒有這一句,全詩必然落入俗套,有了這一句,全詩都活起來了:出眾、清奇、典雅、高尚!奥淙~”對“黃花”、“何心”對“無主”、“流水”對“西風(fēng)”,幾乎無懈可擊。落花流水春去也,那是一種無可奈何,落花都如此,何況是落葉,隨波逐流、順其自然是大家都在做的事情,誰也不能說什么。

  當(dāng)然,水流**大勢所趨,大江東去勢不可擋,誰想**滾滾而來的歷史潮流,只能自取**。作為自身難保的落葉,更不可能有任何力量可以造成一點影響,落葉如果想去擋住流水,哪是自不量力。這是獄中文天祥的隱喻,流水是指元朝**宋朝,進(jìn)入新的歷史**。這時文天祥非常清醒,當(dāng)時全國都已**,包括當(dāng)時的**、皇太后等都投降了,他要想靠自己一已之力去**這一潮流,這是絕無可能,也是非?尚Φ,因此,他用“何心”、“定”來入詩,“何心”可以理解為“那有這樣的心”、“任何這一類的心事”,“定”是“定下來”、“定住”的意思,他在此用詩句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換言之,他聲明,自己無意要去**這一歷史必然趨勢。

  “黃花無主更西風(fēng)”中的“黃花”是指菊花,即**、秋菊。“無主”當(dāng)然是指沒有主人的、是野生的、是自然生長的。

  重陽(農(nóng)歷九月初九)賞菊,是我國的民俗之一。歷史上文人寫菊花、黃花的詩篇數(shù)不勝數(shù),當(dāng)然他們之間各有千秋、難分高下,含義也各不相同,有純粹的詠嘆、也有無病**,有情深意重、也有殺氣沖天。歷史上黃巢的《菊花》:“待到秋來九月八,此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本秃苡凶屓瞬缓醯母杏X,還是元稹的《菊花》:“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相對樸實與*和一些。

  文天祥也寫黃花、菊花,當(dāng)然他也看重菊花的高貴品性,“此花開盡更無花”這一點上他與元稹有共同之處,但文天祥強調(diào)的是“無主”,“無主”讓文天祥更自豪,因為***投降了,而且反過來勸他也投降,如果說文天祥是為了效忠宋朝小朝廷,那已經(jīng)完全解釋不通。

  因此,文天祥通過用“無主”來解釋自己的行為,也是對古往今來說他是“愚忠”的反駁和反擊,他在告訴世人,他的抗元行動是自覺自動的,是不受別人指使的,他為的是心中的理想、為的是民族的大義、為的是****的傳承。

  他要告慰后人,無主的黃花特立獨行、無主的黃花巍然屹立、無主的黃花永不言敗,凜冽的西風(fēng)根本不算什么、凜冽的西風(fēng)只能自嘆不如、凜冽的西風(fēng)最終無可奈何,所以,文天祥用了一個“更”字,他讓后來人知道,“無主”的“黃花”“更”在“西風(fēng)”之上。這里的深意,只有用心聆聽,才能有所覺悟。

  “乾坤遺恨知多少,前日龍山如夢中。”這一句是回顧和反省,是收尾。

  “龍山”隱喻**民族的生息繁衍的發(fā)源地,也有稱為“方山”的。方山是指中岳嵩山的南麓兩山之間,是夏族群的生息繁衍之地,也是**第一個**夏朝、夏禹國的誕生地—河南登封。夏后自方山北麓遷徙至方山東麓的穎水之濱,即夏都夏邑—河南禹州。方山穎水,就是指華夏民族,**民族,****的發(fā)源地。當(dāng)然,文天祥這里的“龍山”,也有他個人的隱痛。

  文天祥

  文天祥(1236.6.6-1283.1.9),字履善,又字宋瑞,自號文山,浮休道人。漢族,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縣)人,南宋末大臣,文學(xué)家,民族英雄。寶祐四年(1256年)進(jìn)士,官到右丞相兼樞密使。被派往元軍的軍營中談判,被扣留。后脫險經(jīng)高郵嵇莊到泰縣塘灣,由南通南歸,堅持抗元。祥興**(1278年)兵敗被張弘范俘虜,在獄中堅持**三年多,后在柴市從容就義。著有《過零丁洋》、《文山詩集》、《指南錄》、《指南后錄》、《正氣歌》等作品。


重陽席上賦白菊原文,翻譯,賞析 (菁選3篇)(擴展10)

——灞上秋居原文翻譯及賞析

灞上秋居原文翻譯及賞析1

  灞上秋居

  灞原風(fēng)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古詩簡介

  《灞上秋居》是唐代詩人馬戴的**作。此詩寫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來寂寞,情景蕭瑟。首聯(lián)寫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秋風(fēng)秋雨已定,雁群頻飛;頷聯(lián)寫在他鄉(xiāng)異土見落葉時的酸楚和寒夜獨處時的悲凄況味;頸聯(lián)寫秋夜寂靜,臥聽滴露,孤單無依,與僧為鄰,更進(jìn)一步寫出孤獨的心境;尾聯(lián)抒發(fā)詩人的感慨,表達(dá)懷才不遇,進(jìn)身渺茫的悲憤之情。全詩意境渾厚,情景交融,寫景樸實無華,寫情真切感人。

  翻譯/譯文

  灞原上的秋風(fēng)細(xì)雨初定,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

  面對他鄉(xiāng)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

  空園里白露頻頻地下滴,單門獨戶只與野僧為鄰。

  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xiàn)身?

  注釋

 、佩保╞à)上:又作“霸上”,古代地名,位于今陜西西安東,因地處灞陵高原而得名,為作者來京城后的寄居之所。

 、平检椋航季。

 、侵麓松恚阂饧匆源松頌閲龍笮ПM力。

  賞析/鑒賞

  此詩純寫閉門寥落之感。整首詩篇好似一幅形象鮮明、藝術(shù)精湛的畫卷。畫面上首先展現(xiàn)的是灞原上空蕭森的秋氣:“灞原風(fēng)雨定,晚見雁行頻。”撩人愁思的秋風(fēng)秋雨直到傍晚才停歇下來,在暮靄沉沉的天際,接連不斷的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飛過。連番的風(fēng)雨,雁兒們已經(jīng)耽誤了不少行程,好不容易風(fēng)停雨歇,得趕在天黑之前找到一個宿處。這里用一個“頻”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聯(lián)想起雁兒們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狀。古人每見雁回,易惹鄉(xiāng)思。

  接著畫卷的景象則由寥廓的天際漸漸地轉(zhuǎn)到地面,轉(zhuǎn)到詩中的主人。只見風(fēng)雨中片片黃葉從樹上飄落下來,而寄居在孤寺中的一個旅客正獨對孤燈,默默地出神!奥淙~他鄉(xiāng)樹”這句,很值得玩味。*有句老話叫做“樹高千丈,葉落歸根”,詩人在他鄉(xiāng)看到落葉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觸。自己羈留異地,不知何時才能回到故鄉(xiāng)東海(今江蘇連云港市西南)。其心情之酸楚,完全滲透在這句詩的字里行間!昂疅舄氁谷恕,一個“寒”字,一個“獨”字,寫盡客中凄涼孤獨的況味。不難想象:一燈如豆,伴著一個孤寂的身影。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凄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jìn)了一層。“寒”與“獨”起著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

  五、六兩句讓畫卷再向下推移,它不僅顯示了更大的空間,更細(xì)的景物,而且出神入化,展現(xiàn)了詩人的心境。這時夜闌人靜,連秋蟲都已停止了歌唱,只有露珠滴落在枯葉上的響聲,一滴接著一滴,雖很微弱,卻很清晰。這句“空園白露滴”用的是以“動”烘托“靜”的手法,比寫無聲的靜更能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寂靜,露滴的聲音不但沒有劃破長夜的寂靜,反而更使人感到靜得可怕。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就沒有什么比這更寂靜的了。下一句“孤壁野僧鄰”同樣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要說的是自己孑然一身,孤單無依,卻偏說出還有一個鄰居,而這個鄰居竟是一個絕跡塵世、猶如閑云野鶴的僧人。與這樣的野僧為鄰,詩人的處境的孤獨就顯得更加突出了。這兩句在寫景的同時進(jìn)一步寫出了詩人的心境:秋夜孤房連露滴的聲音都可聽到,正說明他**起伏,長夜無眠;而所與為鄰的只有一個野僧,表明他正想到自己已經(jīng)被拋出世外,不知何日才能結(jié)束這種生涯。正是因為這樣,所以詩的最后兩句也就與前面的描寫自然銜接起來,不顯得突兀。

  最后兩句直接說出詩人的感慨:“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jìn)身之階,因而這里率直道出了久居荒郊的寂寞孤獨,懷才不遇的苦悶和求取官職希望渺茫的無奈。

  這首詩寫景,都是眼前所見,不假浮詞雕飾;寫情,重在真情實感,不作無病**。因此,盡管題材并不新鮮,卻仍有相當(dāng)強的藝術(shù)感染力。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