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朝歷史簡介
新朝歷史簡介
新朝(公元9年—公元23年),僅存十四年,是中國歷史上很短命的王朝。開國皇帝王莽,西漢元帝王皇后的侄子。西漢后期,王莽逐漸把持朝政。公元9年,王莽自立為帝,國號“新”,年號為“始建國”,公元14年改元“天鳳”,公元20年又改元“地皇”。 新朝末期,社會混亂,爆發(fā)了綠林赤眉農(nóng)民大起義。公元23年,在昆陽,王莽軍被更始帝大軍打敗。同年,赤眉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被殺,新朝滅亡。
西漢與東漢之間。隔了一個短短的朝代。這就是歷時十八年的王莽新朝。一般的歷史著作不大提這一朝代,人們認為這是西漢和東漢兩個朝代的銜接過渡階段,是漢朝的暫時中斷。其實,這是應(yīng)當(dāng)算作一個獨立的朝代去研究。這不僅因為王莽正式稱帝建年號,還因為他掌握了實際政權(quán),頒布實行了許多重要的政策法令。新朝的王莽,就是一位中國歷史上獨一無二的由書生通過干仕以和平方式而走上帝位的書生皇帝。
【新朝建立】
王政君為元帝之后(稱元后),生子成帝。成帝時,元后諸兄弟多任官封侯,只有王曼早卒未及封侯。王莽乃王曼之子,元后之侄。他的堂兄弟因是將軍列侯之子,“乘時侈靡,以輿馬聲色佚游相高”;而他因父早死未侯,“獨孤貧,因折節(jié)為恭儉”。少時受儒家教育,勤身博學(xué)。侍奉母親及寡嫂,撫養(yǎng)孤兄子,都很周到。又結(jié)交英俊,侍奉父輩,符合禮儀。陽朔(公元前24~21年)年間,王鳳病,王莽侍候甚恭。王鳳臨終時,推薦王莽任黃門侍郎,王莽于是走上了仕途。
過了幾年,王商及一些名士稱譽王莽,成帝便于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封王莽為新都侯。在此前后,王莽又被連續(xù)提升為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他這時“宿衛(wèi)謹敕”,“節(jié)操愈謙”。常以車馬衣裘“振施賓客”,交結(jié)名士與公卿甚眾。所以公卿推薦,游士談?wù)f,“虛譽日隆,傾其諸父矣”。
綏和元年(公元前8年),王莽三十八歲時升任大司馬。這時,王莽“欲令名譽過前人,遂克己不倦”,聘請一些賢良為掾史,所得賞賜分給下屬,而自己非常儉約,其妻“衣不曳地,布蔽膝”,猶如僮仆。王莽為大司馬一年,成帝去世,漢哀帝即位(公元前7年), 外戚丁、傅用事,王莽乃退位,避居新都(今河南新野),杜門自守。
哀帝于元壽二年(公元前4年)去世,九歲的漢平帝即位,元后臨朝稱制,以王莽為大司馬。王莽自元壽二年再為大司馬至于身亡,掌握政權(quán)達二十四年之久。
【安漢公】
王莽輔政頭六七年(公元前1—公元6年)翦除了丁、傅兩家外戚勢力,“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說者,莽皆傅致其罪”。同時,拉攏名儒孔光及其婿甄邯,為其所用。他怕其叔紅陽侯王立在元后面前搬弄是非,就讓孔光上奏王立“舊惡”,從而遣放王立回到封國。因王莽頗有脅持上下的手腕,于是“阿順者拔擢,忤恨者誅滅”。漢平帝元始元年正月,越裳重譯獻白雉一,黑雉二,詔使三公以薦宗廟,群臣便盛陳“莽功德致周成白雉之瑞,千載同符”,要求賜予王莽安漢公的稱號。于是拜王莽為太傅,號安漢公。
【宰衡】
王莽封禪玉版公元2年,漢平帝十三歲,王莽成功地將自己的女兒推上了皇后的位置。
陳崇與文人張竦寫了一份歌頌王莽功德可比周公的奏章,建議“宜恢公國,令如周公,建立公子,令如伯禽”。公卿方議此事,適值呂寬事起。起初,王莽通過元后,將帝母衛(wèi)姬及帝舅衛(wèi)寶、衛(wèi)玄等排擠出京師。其子王宇深怕平帝長大后怨恨,與衛(wèi)寶通書,教他設(shè)法還京。王莽不同意。王宇與妻兄呂寬等人私下商議,用迷信的手段想令朝廷歸政衛(wèi)氏。但呂寬夜間在王莽門第上灑血時被發(fā)覺逮捕,在獄中自殺。王莽奏請殺了兒子王宇,宇妻因懷孕待產(chǎn)后才殺。王莽因此誅滅衛(wèi)氏,窮治呂寬之獄,連引郡國豪杰素非議己者,還株連敬武公主(元帝之妹)、梁王立、紅陽侯立、平阿侯仁,逼其自殺。“死者以百數(shù)”。王莽還為此寫書,宣揚治子之罪乃公而忘私,以戒子孫;其爪牙還奏請以此書發(fā)行全國,令學(xué)官以教授,使官吏能了解此書旨意。
呂寬案件結(jié)束后,王舜又重提陳崇之建議。爪牙們煽動“民上書者八千余人”,都要求照陳崇建議辦。于是元始四年(公元4年)四月,拜王莽為宰衡,位上公。王莽還刻了“宰衡太傅大司馬印”,高踞于公卿之上,出入威儀與眾不同。
【九錫】
這時,王莽奏起明堂、辟雍、靈臺,為學(xué)者筑舍萬區(qū),作市、常滿倉,制度甚盛。立《樂經(jīng)》,益博士員,經(jīng)各五人。征召經(jīng)學(xué)人材,及懂得逸《禮》、古《書》、《毛詩》、《周官》、《爾雅》、天文、圖讖、鐘律、月令、兵法、《史篇》文字之人!熬W(wǎng)羅天下異能之士,至者前后千數(shù),皆令記說廷中,將令正乖謬,一異說云!
共2頁,當(dāng)前第1頁
1
2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