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拿來主義

拿來主義(精選12篇)

拿來主義 篇1

  [教學目的]

  1、把握文章的思路、觀點;

  2、品味、學習形象生動的語言。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理清思路,總體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

  [教學過程]

  一、檢查《荷塘月色》的背誦

  二、導入新課

  夏天,氣溫高,蚊子多,晚上很難睡著。有人打開窗子,好不好?(不好)那么將窗子關得嚴嚴的,行不行?(不行)但是,天下之大,什么人都有。有的人怕熱而打開窗子,更有人怕蚊子關死窗子。為此,魯迅先生寫下了《拿來主義》。

  三、朗讀課文

  四、梳理思路,把握文章內(nèi)容和結(jié)構(gòu)

  討論:1、文章總的論題是什么?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來主義的內(nèi)涵?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請從文中歸納幾個原因。

  4、文章8、9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

  明確:

  1、文章總的論題是什么?

  (這實際上涉及到文章中“大宅子”的比喻內(nèi)涵)目前,有著不同的理解。有人認為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有人認為談的是對待本國文化遺產(chǎn),第三類人認為談的是如何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我認為,第一意見比較對,因為文章從“閉關主義”極其變種“送去主義”說起,都是從中國與外國關系的角度談的,提倡除給外國人“送去”之外,還得要從外國那里“拿來”。但是,本文論述的,通常也完全適用于對本國傳統(tǒng)文化的態(tài)度。所以,有人干脆籠統(tǒng)地說,本文談的是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

  2、作者在哪一段提出拿來主義的內(nèi)涵?

  這是文章第7段提出來的。說得明白些,就是用自己的腦袋去分析,用自己的眼睛去鑒別,用自己的雙手去拿來。如果對待文化遺產(chǎn),就是要有批判地去繼承。

  3、作者為什么要提倡拿來主義?

  第7段劈頭一個關聯(lián)詞語“所以”,這就表明,前文所述都是屬于“我們自己來拿”的原因。那么,到底什么原因呢?

 。1)第1、2段所論,“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送去主義”乃是一種“有往而無來”的行經(jīng),它與“禮尚往來”的交往原則不符。

 。2)第3、4段所論,“送去主義”必然要造成嚴重后果,“我們的子孫……討一點殘羹冷炙”,按照歷史的發(fā)展,長此下去,必然讓我們的子孫淪為乞丐,讓我們的民族亡國滅種,讓我們的人民更加陷于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用《友邦驚詫論》中話說,就是“長此以往,國將不國”。因此,我們要正視歷史發(fā)展的邏輯,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拿來主義”,這刻不容緩了。

 。3)第6段所論是揭示“送來”的危害性。一味地聽憑“送來”,必然招致帝國主義的進一步侵略,“鴉片”“香粉”等已經(jīng)充斥我們的市場,使中國更加殖民地化。這樣的現(xiàn)實教訓,我們應該吸取,銘記在心。(板書有關內(nèi)容)

  4、文章8、9段的內(nèi)容是什么?

  文章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第9段闡明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和方法。至于文章最后一段,是總結(jié)全文,闡述實行“拿來主義”的品質(zhì)要求、和重大意義。

  五、總結(jié)

  文章先重點批判“送去主義”,從而揭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原因;文章后半部分,著重闡明“拿來主義”。全文采用的是因果論證方法。

  換一種角度看,全文采用的是破立結(jié)合的論述方法。前半部分重在“破”,后半部分重在“立”。如果進一步研究課文,我們還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方法實際是貫穿全文的。第1段破,第2段立;第3、4段破,5段立;第6段破,第7段立;第8段破,第9、10段立。。從這具體的行文布局來看,先破后立,邊破邊立,一破一立,一反一正,一步一折,一折一景,相互穿插,呈S狀。既相對,又錯綜;既整齊,又變化。這種正反流水穿插結(jié)構(gòu)確實是一種創(chuàng)造,魯迅先生的超群絕倫,不僅表現(xiàn)在他的思想深邃,也表現(xiàn)在他隨意揮灑、不拘一格的文章藝術(shù)。這樣精湛的藝術(shù)實在令人驚嘆不已。

 。ò鍟

  只是“送去”,有往而無來——有悖于交往原則,

 。ㄆ疲┲皇恰八腿ァ保販S為乞丐——要正視歷史邏輯

  聽憑“送來”,大受其禍害——應吸取現(xiàn)實教訓

  錯誤的做法(破)

 。ⅲ

  正確的做法(立)

  六、布置作業(yè)

  學習文章前半部分,著重思考:1、作者批判“送去主義”,為什么要從“閉關主義”談起?2、第3段用了那些論述方法?3、幾個概念有何不同?4、“破”字當頭的結(jié)構(gòu)有什么好處?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學習課文前半部分

  [教學過程]

  一、復習舊知

  二、學習課文前半部分

 。ㄒ唬⿲W生朗讀課文1——7段

 。ǘ┯懻摚

  1、文章前半部分重在批判“送去主義”,為什么要從“閉關主義”談起?

  2、“送去主義”的表現(xiàn)有哪些?其實質(zhì)是什么?為什么只把鋒芒指向?qū)W藝方面的幾件小事,而不去揭露出賣領土和資源的重大罪行呢?

  3、第3段用了什么論述方法?

  4、“拋來”與“拋給”兩個概念有何不同?為什么又可稱為“送來”呢?

  5、文章“破”字當頭的結(jié)構(gòu)有何好處?

  6、有關重要詞語、句子的咀嚼(即捧、掛等)

 。ㄈ┟鞔_

  1、為什么要從“閉關主義”談起?

  明確:國民黨的“送去主義”與清王朝的“閉關主義”有著內(nèi)在的歷史的聯(lián)系,而且二者在本質(zhì)上是一致的。我們不妨先看清王朝的“閉關主義”。何為之?見注釋。當時清政府以“國情特別”等為借口,盲目排外,與世隔絕,“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結(jié)果怎樣?使古老的中國處于腐敗落后的境地,最終在別人的槍炮面前,不堪一擊,“碰了一串釘子”。再看“送---”,“到現(xiàn)在”,自然是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閉關自守”的“大門”早就沒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由“閉關主義”走向另一個極端“送---”。從歷史上的“閉關主義”起筆,意在說明:1)二者是血脈相承、衣缽想繼的;2)都是腐朽、落后、反動的本質(zhì)的反映。(板書)

  2、老蔣的送去主義表現(xiàn)在很多方面,如27年其上臺后,不斷出賣主權(quán);“九*一八”事變后,為了投靠、討好美英帝國主義,更是拱手相送國土,由美英操縱著中國經(jīng)濟命脈,控制中國的軍事力量,這些都是“送—”的具體明證。但是作者沒有舉這方面的事例,而是列舉了學藝方面的三個事例。

  這是因為本文論述的中心是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所以用“單是”一詞將其他盡人皆知的事實一筆推開,從而將批判的重點更集中,這樣選材才更準確,與中心一致。

  列舉的是:送古董、送畫、送活人。要說明的是,送這些東西,不一定得扣上賣國的帽子,但這決不是正常的文化交流,而是媚外求榮。這里也沒有非議梅蘭芳的意思,而是斥責國民黨利用梅去蘇聯(lián)一事欺世惑眾、向西方獻媚取寵。這里,我想起一副對聯(lián)。這是甲午戰(zhàn)敗后,李鴻章赴日本求和時與日本外相伊藤博文所對下的,上聯(lián)是伊的:“朝無相,邊無將,不得已,玉帛相將,將來怎樣?”下聯(lián)是李的:“天難度,地難量,這才是,帝王度量,量亦無妨!边@可以作為“送去主義”的一個絕妙的注釋了。作者在列舉這幾個事例時,字里行間充滿了辛辣的諷刺、無情的嘲弄和深刻的批判。

  板書:送古董

  閉關主義————送去主義送畫媚外求榮

  衣缽相傳送活人

  落后反動

  3、第3段是難點,它的論證過程比較復雜。本段用了類比的方法。請將類比的內(nèi)容填上:

  尼采:自詡是太陽中國:——

  光熱無窮——

  只是給予,不想取得——

  他發(fā)瘋而死——

  答案是:自詡地大物博;崛起地下的煤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只送去,不拿來;子孫淪為乞丐(亡國滅種)。(一、二沒有現(xiàn)成的句子,但自己可以概括出來)“送---”的危害性不是很可怕嗎?

  4、幾個概念的區(qū)別。(略)

  板書:拋來=|拋給=送來=“獎賞”=侵略

 。ü诿嵝ū举|(zhì))

  5、破字當頭的好處

  全文論述的是拿來主義,卻用了五分之二的篇幅批判送去主義,這種破字當頭的結(jié)構(gòu)有什么好處?

  明確:1)使論述有歷史的深度,它是在總結(jié)近百年的歷史教訓的基礎上立論的。作者從廣闊的背景上,點明了從閉關主義到送去主義,是從一個極端到另有個極端,反動落后的本質(zhì)一脈相傳。清政府,搞閉關主義,落后挨打;蔣介石,搞送去主義,喪權(quán)辱國。出路在哪里?只要實行拿來主義!這種立論,站得高,看得深,有歷史深度。2)從對比中分析問題,有說服力。3)先破后立,相得益彰。前者破得越徹底,后者立得越有力;送去主義的危害揭露得越深刻,實行拿來主義的理由越充分。因此,從揭批入手,再轉(zhuǎn)入正面論述,顯得水到渠成,立論更鮮明有力。

  6、重要詞句的理解。(略)幽默、諷刺,是魯迅雜文的語言風格!版倚εR皆文章”。這是敏銳、機智和含蓄、委婉的結(jié)合物,顯示了作者從容不迫、游刃有余的風度。

  三、布置作業(yè):分析文章后半部分。

  第三課時

  教學要點:分析文章后半部分及總結(jié)全文。

  教學過程:

  一、檢查復習

  二、導入新課

  著名作家馮驥才出訪法國時,曾發(fā)生一件趣事你們知道嗎?他一次出席法國人歡迎他的宴會上,許多西方記者蜂擁而至,接二連三地向他提一些問題。其中一個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東西,你們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如果你是馮,該怎樣答呢?馮說:“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馮的回答博得了眾人的喝彩和掌聲。馮說的是什么意思?(略)馮回答時用了什么修辭方法?為什么能夠獲得滿堂的叫好聲?(用的比喻。用比喻說理的妙處就在于以通俗易懂、形象生動的語言道出了深刻的道理,詼諧幽默。這就叫作家!而作為語言大師、幽默泰斗的魯迅,也是一位善于使用比喻的高手。今天我們就來見識一下吧。

  三、學習文章后半部分。

  討論:1、第8段闡述了哪三種錯誤態(tài)度?這是哪三類人?填表!按笳印北扔魇裁?2、第9段中的“鴉片”等分別比喻什么?3、各用兩個字概括末段5句話的內(nèi)容。

  明確:1、第8段

  文章接著就進入中心。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當然是“拿來”,但歷來就有“左”和“右”的主張。如果不給予分析、批判,不但對“拿來”的正確性仍可能產(chǎn)生懷疑,甚至還會成為壞事。因此就必須用馬克思主義觀點進行具體深入的分析、鑒別。文章8、9段就從正反兩方面做了闡述。

  第8段開頭“譬如吧”,表明這兒是比喻說理!按笳印北扔魇裁矗浚,也可講一下它的多種理解)對于這樣的“大宅子”是用什么方法接受,這且不管。這里作者順手一槍(魯迅雜文的一特點),諷刺了邵之流(詩人)。對這“大宅子”怎么辦?是“不管……”,這是批判繼承的先決條件,表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的氣魄,隨即列舉三種錯誤態(tài)度。填表:

  三種人想法行動實質(zhì)共同點

  孱頭怕給污染徘徊不敢走進拒絕繼承

  不

  加

  挑

  選

  混蛋保存清白放火燒光

  廢物羨慕欣欣然蹩進全盤接受

  孱頭:比喻懦弱無能、害怕繼承、拒絕借鑒的逃避主義者。(十足的懦夫)

  渾蛋:比喻割斷歷史、盲目排斥的虛無主義者和貌似徹底革命的“左”派幼稚病患者。(左得出奇)

  廢物:比喻崇洋媚外、主張全盤西化的投降主義者。(右傾投降主義者)

  顯然,作者對這三類人是持批判否定的態(tài)度。本段末句中的“全不”,足見作者的態(tài)度。那么,真正的拿來主義者應當是怎樣的呢?

  2、第9段。

  真正的怎樣?——“占有,挑選”。先占有,后挑選。占有是為了挑選。占有重要,挑選更重要。這話雖然極其確切、簡練,但畢竟抽象(怎樣挑選?),所以作者又通過大量比喻,具體形象地分析了文化遺產(chǎn)中的成分,列舉了相應的幾種正確的做法。完成表格。

  喻體事物態(tài)度本體事物態(tài)度

  魚翅吃掉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吸收(使用)

  鴉片送藥房供治病精華和糟粕并存的部分趨利避還(使用)

  煙--(略)文化遺產(chǎn)中的舊形式(如八股文等無用的歷史垃圾)作為史料、反面教材(存放)

  姨太太(略)只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糜的東西(色情文化等)剔除(毀滅)

  所有這些比喻,就將怎樣“挑選”說的既清楚透徹,又具體形象。

  提問:“魚翅……”這些東西,同學們見過嗎?

  我覺得大家見過的。同學們看過反映二三十年代的一些電影:那些達官貴人吃的是山珍海味,吃完后就吸鴉片,吸鴉片就用煙槍煙燈,而旁邊就站著個姨太太。(這樣,就把抽象的概念組合成一幅形象生動的畫面,使學生見得著,思路開闊,興趣盎然)

  此外,作者還用“拋在……化”,表現(xiàn)所謂“平民化”的虛偽;用“當……里”狀寫所謂徹底革命的極“左”面目;用“背著……世界”,諷刺以“國粹”炫耀于人的可笑。用“像蘿卜一樣的吃掉”說明吸取精華應該有利于“大眾化”,用“不用……賓”比喻不能只供少數(shù)人享有。鴉片雖然有毒,但可用,然而又不可以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虛,招搖撞騙。所有這些,都將如何挑選講得淺顯易懂。

  魯迅善用比喻,我們也能用。同學們來共同創(chuàng)設一個比喻,說明我國改革開放,學習外國的東西必須“拿來”,好嗎?

  如果把我國比喻成一間大教室,我們要開放學習可用什么作比?(打開門窗)

  打開門窗的目的是什么?(為了呼吸新鮮空氣)

  進來的只是空氣嗎?(還可能有蒼蠅、蚊子等)

  怎么辦?先說說錯誤的做法有?(1、有憤然關上窗子)

  這行為象魯迅批判的什么?(孱頭、混蛋)

  (2、有不理不睬的,象廢物)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怎樣?(安上紗窗)

  如果在我們寫作中,也運用這樣的方法,定會文采斐然,妙趣橫生。

  3、第10段:總結(jié)全文。

  每句話,每個層次。其內(nèi)容是:態(tài)度,方法,結(jié)果,條件,意義。

  第1句,照應文題?偨Y(jié)全文。第2句,照應上段內(nèi)容。那么,按照這分類魚翅等,該怎么分?(魚翅、鴉片屬于使用,注意之間用的是分號。另一分法也可:1/2/3、4。即有益無害/利害均有/有害無益)第4句照應第7段。

  四、小結(jié)

  五、布置作業(yè)。

  [1]

拿來主義 篇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本文的寫作背景和魯迅關于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觀點。了解雜文的文體特征。

  2.把握文中的比喻、諷刺、反語和特定語境中詞語的含義。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銳犀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

  能力目標

  1.揣摩課文中運用比喻、諷刺、反語的表達效果,學會根據(jù)語境辨析語意和思想感情的方法。

  2.學習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論證法。

  德育目標

  1.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樹立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

  2.聯(lián)系實際,深入理解學習本文的現(xiàn)實意義。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透過詞語表面,分析其深刻內(nèi)涵。

  ●教學難點

  1.聯(lián)系歷史背景,揣摩語言的感情色彩。

  2.準確理解文中的概念(閉關主義、送去主義、拋來、拋給、送來、送去、拿來、孱頭、昏蛋、廢物、拿來主義等),明確比喻說理的特點。

  ●教學方法

  1.問題式教學法。教師根據(jù)教學目標設計幾個富有啟發(fā)性的關鍵問題,如“作者在論述‘拿來主義’之前是怎樣揭露和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及其后果的?”又如“作者是怎樣揭示‘拿來主義’的基本涵義和具體涵義的?”再如“按照作者的觀點,‘拿來主義’者對文化遺產(chǎn)到底持什么態(tài)度?‘拿來’的條件是什么?”等,交給學生討論、交流,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調(diào)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充分體會本文思維的條理性。

  2.概念比較法?膳c問題式教學法結(jié)合起來,通過概念間的比較,讓學生深刻體會作者思維的嚴密性和形象性。

  3.探究拓展法。以學生自行探究研討為主,力求從課文內(nèi)容出發(fā)向縱橫拓展,力求從學習理解向遷移運用轉(zhuǎn)化,從而達到擴大思維含量,提高思維層次,增強學習能力,完善學習素養(yǎng)的目標。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投影儀、錄音機、教學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劢虒W要點]

  了解文章的寫作背景,整體感知課文內(nèi)容,初步體會魯迅先生雜文尖銳犀利、幽默詼諧的語言風格;師生共同研習1~7段,分析作者是如何提出“拿來主義”這一主張的。

 。劢虒W過程]

  一、導語設計

  著名作家馮驥才先生到法國訪問,在一次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接二連三地向他提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你們就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馮先生回答:“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不會變成牛!彼哪瑱C智的回答,博得滿堂喝彩。是的,我們學習資本主義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同樣,繼承文化遺產(chǎn)時,只要我們堅持正確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有助于新事物的發(fā)展,這個原則就是“拿來主義”。那么,什么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呢?讓我們從《拿來主義》中尋找答案吧。(板書文題)

  二、題解

  文體及寫作背景簡介。

  雜文是一種文藝性政論文。魯迅曾說,雜文這種文體,“是‘古已有之’的,凡有文章,倘若分類,都有類可歸。如果編年,那就只按作成的年月,不管文體,各種都夾在一處,于是成了‘雜’!保ā肚医橥るs文•序》)這是有關雜文特點的一種廣義說法。我們現(xiàn)在所說的雜文,主要是指“五四”以來,以魯迅為代表的那種精辟犀利,帶有濃烈的文藝色彩的議論文章。它的形式靈活多樣,無論是雜感、短評、隨筆、編后、序跋、札記等,只要富有濃厚的文學性和銳利的議論鋒芒,都可以稱為一篇好雜文。

  本文是魯迅先生于1934年6月4日寫的一篇雜文,最初發(fā)表在該年6月7日的《中華日報》副刊上,署名霍沖,后由作者編入《且介亭雜文》。

  自從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以來,反動統(tǒng)治者,尤其是國民黨反動派在各個方面奉行賣國政策。20世紀30年代,國民黨反動派實行文化“圍剿”,使各種錯誤思潮也隨之泛濫,封建的遺老遺少們叫嚷復古主義,賣國求榮的“全盤西化”論喧囂一時。左翼文化隊伍中對要不要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也思想混亂,頗多分歧。面對如此背景,魯迅先生寫下了這篇雜文,旗幟鮮明地提出了“拿來主義”這一主張。文章所闡明的基本觀點,在今天仍然有很強的現(xiàn)實指導意義。

  三、整體感知課文

  1.放錄音

  要求學生認真聽,準確認讀。

  教師抽查字詞掌握情況,投影顯示:

  下列加點字音、形全對的一組是

  選一學生回答,明確:d項(a.孱càn,詡xǔ;b.“免”為“冕”,“灸”為“炙”;c.“弊”為“蹩”,嗇sè,玄xuán)

  2.提問:“拿來”的觀點是在哪一段提出來的?是從哪一段開始闡述的?

  明確:第2段點到“拿來”后,第5、6段再次點到,直到第7段才開始正面闡述“拿來主義”這一主張。

  3.提問:課文前半部分主要論述什么?和“拿來主義”有什么關系?

  明確:課文前半部分主要批判“送去主義”,為正面提出“拿來主義”作鋪墊。

  四、誦讀鑒賞1~7段

  1.誦讀鑒賞1~3段。

 。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

  (2)提問:作者論述“拿來主義”之前是怎樣揭露和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及其嚴重后果的?為什么要這樣論述?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選二名學生回答。

  明確:文章開頭說:“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薄伴]關主義”是指清朝政府奉行的“閉關鎖國”的保守政策,盲目排外,與世隔絕,孤陋寡聞,使古老的中國處于腐敗、落后、愚昧的境地!白詮慕o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和“又碰了一串釘子”是比喻,前者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后者指清政府和帝國主義列強簽訂的一系列喪權(quán)辱國、割地賠款的不平等條約!暗浆F(xiàn)在”——國民黨黑暗腐朽的反動統(tǒng)治時期,閉關自守的“關”早就沒有了,“守”也失去了立足之地,于是由“閉關主義”轉(zhuǎn)為賣國投降的“送去主義”。

  作者勾畫出這一演變過程之后,筆鋒一轉(zhuǎn),緊緊抓住《大晚報》的三條新聞,對“送去主義”的表現(xiàn)和實質(zhì)進行了揭露和批判。一是古董展覽;二是繪畫展覽;三是梅博士出國,作者敏銳地意識到,象征主義這種頹廢的文藝流派,已在蘇聯(lián)沒落,那種認為中國畫和戲劇切合象征主義的論調(diào)純屬一派胡言。作者用辛辣犀利的諷刺,點明“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不過是賣國主義罷了,“活人代替古董”,欲演欲烈,至此,“送去主義”的反動本質(zhì)被揭露無遺。(加點字板書)

  教師點撥:①“閉關主義”到“送去主義”是中國反動政府的一個180°大轉(zhuǎn)彎,由夜郎自大變?yōu)樽暂p自賤,由盲目排外變?yōu)槊つ砍绨荨?/p>

 、谌龡l新聞可以看做“送去主義”在文藝界的實例。

 、圩髡甙阎袊摹八腿ブ髁x”和狂妄自大的尼采做了類比,說明“只是給予,不想取得”的“送去主義”和尼采的狂妄自詡是一樣可笑的,說明奉行“送去主義”將貽誤子孫,使國家衰敗。

  板書:

 。3)提問:對“送去主義”的批判,作者進行了辛辣的諷刺,請找出相關的語句,結(jié)合語境聯(lián)系歷史背景,揣摩其感情色彩。

  選四名學生回答。

  明確:①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在詼諧調(diào)侃之中,暗示反動當局借展覽之名,行盜賣之實。

 、谶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做“發(fā)揚國光”。——“捧”“掛”表示恭敬、莊重,張揚的字眼與“幾張”微小的數(shù)目形成強烈反差,極盡奚落、諷刺意味!按髱煛薄鞍l(fā)揚國光”用兩個表示否定的引號,形成反語,“發(fā)揚國光”實為“送去”,即媚外求榮。

 、刍钊舜媪斯哦,這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斑M步”,反語,實為“倒退”。

 、苣軌蛑皇撬统鋈,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豐富”本指物品多;“大度”本指氣度寬宏,毫不計較。反動政府實際并不“豐富”,也無力“大度”,這里運用反語,蔑視、嘲諷之意顯而易見。

  方法點撥:對作品語言諷刺色彩的學習,可以集中在兩點上。這里我們看出作者把要否定的現(xiàn)象漫畫化,以示其滑稽,忍俊不禁之余,感受作者辛辣的筆觸,感悟其戰(zhàn)斗精神。(板書加點字)

  (4)集體朗讀1~3段。

  2.誦讀鑒賞4~7段。

 。1)指定一名學生朗讀

 。2)提問:作者是怎樣論證“拿來主義”的基本涵義的?

  明確:作者首先分析了“拋來”“拋給”“送來”的區(qū)別,然后再次點題,并把吸收文化遺產(chǎn)的主張稱為“拿來主義”。接著指出,諸如英國的鴉片、法國的廢槍炮等等,實際不是拿來的,而是被送來的。如果只看到這些害人的東西,就會得恐外癥,這種恐懼心理會造成對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至此,作者明確指出:“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边@就是“拿來主義”的基本涵義。

  (3)提問:文中提到的“拋來”“拋給”“送來”“拿來”的基本涵義是什么,試結(jié)合語境仔細揣摩。

  明確:拋來——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或送人,一般不懷有不良的動機。表面上好像還維持著國際交往的樣子。

  拋給——是磕頭求賞之后的賞賜,是有目的的給予,非接受不可。

  送來——是“拋給”的冠冕的說法,即侵略者按其心意“送來”。

  拿來——是從接受者的角度講,是主動地挑選自己需要的有用的東西。“運用腦髓”就是動腦筋思考;“放出眼光”就是識別精華與糟粕;“自己來拿”就是獨立自主地選擇,不依靠別人。這三個短語的次序是不可顛倒的。(加點字板書)

  板書:

 。4)集體朗讀4~7段。

  五、師生共同小結(jié)

  文章首先批判了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及其危害,然后辨析了“拋來”“拋給”“送來”與“拿來”的本質(zhì)區(qū)別,水到渠成地提出了自己的主張——“拿來主義”。請同學們朗讀課文,體會作者思路的條理,感受語言的諷刺意味。

  六、學生朗讀課文,深刻領會文意

  七、布置作業(yè)

  1.熟讀課文,聯(lián)系背景,深刻理解魯迅提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2.完成思考練習第一題的2、3、4小題及第二題。

拿來主義 篇3

  名師導航

  內(nèi)容感知

  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國民黨反動政府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賣國反共政策,實行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一些資產(chǎn)階級買辦文人,極力鼓吹“全盤西化”,完全否定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革命陣營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上,存在著種種錯誤思潮和觀念。為了揭露和打擊敵人,澄清認識,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拿來主義》,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主張。

  文章從“閉關主義”及其變種“送去主義”說起,揭露批判國民黨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義”的媚外求榮和欺世惑眾的可恥行為,揭露“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和危害,提出“拿來主義”這個論點核心。用形象幽默而又犀利的語言,深入淺出的比喻論證方法,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上的錯誤傾向,揭示“送去主義”的危害和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進而從正面具體而形象地闡明“拿來主義”的原則和方法。

  知識梳理

  一、字音

  1.典型字

  自詡(xǔ)磕頭(kē)殘羹(ɡēnɡ)冷炙(zhì)

  吝嗇(lìn sè)腦髓(suǐ)譬如(pì)徘徊(pái huái)

  蹩進(bié)玄虛(xuán)國粹(cuì)給予(yǔ)

  儀節(jié)(yí)

  2.多音字

  二、字形

  三、詞義

  1.重點詞

  大度:大方,氣量寬宏。

  吝嗇:當用不用,過分愛惜。

  玄虛:這里指用來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

  孱頭:懦弱無能的人。

  國粹:原指國家文化中的精華,這里是反語。

  腦髓:像髓的東西,這里指動腦思考。

  走散為是:是,對,正確。

  2.近義詞

  催進•促進

  催進:催促使前進。如:“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贝龠M:促使前進,推動使發(fā)展。如“促進兩國的友好合作”。

  大度•大方

  大度:氣量寬宏能容人。如:“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大方:①對財物不計較。②(言談、舉止)自然,不拘束。③(式樣、顏色)不俗氣。如“陳設大方”。

  徘徊•猶豫

  徘徊: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比喻猶豫不決,或事物在某個范圍內(nèi)來回浮動。如:“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猶豫:拿不定主意。

  3.相關成語

  禮尚往來:禮節(jié)上重視,有來有往。尚,崇尚,重視。

  殘羹冷炙:吃剩的飯菜,借指權(quán)貴的施舍。炙,烤肉。

  冠冕堂皇:很體面,很氣派。

  四、文學常識

  魯迅(1881~1936),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diào)集》《且介亭雜文》等。

  五、名篇名句

  1.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2.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句段剖析

  一、疑難妙句

  1.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

  剖析:“給槍炮打破了大門”指的是西方侵略者用武力迫使清政府放棄“閉關守國”的政策,“碰了一串釘子”指鴉片戰(zhàn)爭之后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簽訂的一系列不平等條約。使用老百姓口語中常用的比喻,既形象又生動,把“閉關主義”必然演化為“送去主義”的深刻道理一語道破,暗含對“閉關主義”者的揶揄。

  2.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

  剖析:誠惶誠恐地“捧”,畫只有幾張卻一路地“掛”,通過形象的動作活畫出“送去主義”的可憐相、寒酸相!鞍l(fā)揚國光”是反語,真實意思是“丟國格”。

  3.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此后是順便到歐洲傳道。

  剖析:這里諷刺的并不是梅蘭芳,而是實行“送去主義”的國民黨政府!皞鞯馈笔欠凑Z,真實意思是“把中國畫和中國戲曲與已經(jīng)沒落的象征主義硬拉到一起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地到處宣揚”。

  4.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

  剖析:明明要批判,卻先作肯定,然后揭示這種“肯定”的荒謬。這種欲擒故縱之法常用于駁論,叫做“歸謬法”,也叫“引申論證”。

  5.尼采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中國也不是……

  剖析:舉尼采為例,是類比論證,諷刺國民黨政府自詡“地大物博”,其實是聽任大量國寶外流的“送去主義”的賣國行徑。“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中國不是“豐富”,還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樣是愚蠢可笑的。

  6.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剖析:“拋來”是無目的拋棄或施舍,“拋給”“送來”指有經(jīng)濟、文化侵略企圖的所謂“援助”,例如1933年美國根據(jù)“棉麥借款”協(xié)定運來的剩余棉花、小麥、面粉。

  7.所以我們要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剖析:“運用腦髓”說的是要有獨立思考,“放出眼光”說的是要有敏銳的判斷能力,用通俗、形象的語言揭示拿來主義者必備的素質(zhì)。

  8.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剖析:“摩登”是針對上文“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而言的,把賣國媚外的行徑說成“時髦”,一味地“送去”說成“趕時髦”,其諷刺意味是很濃烈的。“吝嗇”是針對上文“豐富”“大度”而言的,兩者鮮明對照,對“送去主義”者進行諷刺鞭撻。

  二、重點語段

  1.“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至“‘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剖析:以“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以三種人對待“大宅子”的可笑而又可惡的行為比喻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1)孱頭:怕,徘徊不敢走進門(逃避主義);(2)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虛無主義);(3)廢物:羨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義)。這是比喻論證。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同時,惟妙惟肖地刻畫三種人物的丑態(tài),具有強烈的諷刺作用。

  2.“他占有,挑選”至“‘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剖析:魚翅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使用,吃掉);鴉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類事物(存放,供治。;煙槍、煙燈比喻有害但可作反面教材的一類事物(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掉);姨太太比喻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糜的東西(請……走散)。這部分使用的也是比喻論證法。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將怎樣“挑選”說得具體形象又清楚透徹。尤其是對“孱頭”“昏蛋”“廢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豐富,耐人尋味。這一段與第一個選段之間是對比關系,屬于正反對比論證。

  結(jié)構(gòu)圖解

  課文以提倡“拿來主義”為中心論點,分為三部分,其結(jié)構(gòu)如下圖:

  主旨探討

  有關本文的主旨有如下表述:

  1.本文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闡明了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確的繼承和借鑒乃是建設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2.作者把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放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從“閉關主義”說起,揭露了“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和危害,提出了“拿來主義”,并進一步闡述了“拿來主義”對待文化遺產(chǎn)應有的態(tài)度和方法,指明了“拿來主義”的意義。

  我的觀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審美鑒賞

  犀利幽默的語言

  本文的語言特點是犀利幽默。議論性文章文體的雜文化,語言的文藝化,是當今媒體的傾向。高考作文的寫作和評判也明顯受到影響。所以,學習本文嬉笑怒罵、妙趣橫生的語言形式,十分重要。

  形象描繪。文章在列舉“送去主義”的表現(xiàn)時,有這樣一句話:“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皫孜弧薄皫讖垺闭f明大師不多,作品極少,幾乎到了少而無奈、寒傖可憐的程度!芭酢弊诸H富深意,陳述對象是國民黨政府的御用文人——“幾位大師”,呈送對象則是帝國主義殖民者,“捧”字活畫出“大師”們畢恭畢敬,諂媚討好的奴性心理。“歐洲各國”點明此次畫展涉及到的國家之多,“一路”點明此次展覽路線之長!皰臁眲t勾畫“大師”們大張旗鼓、自鳴得意的丑陋之態(tài)。引用“發(fā)揚國光”實則是順手諷刺國民黨“大師”們一味“送去”作品,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的丑惡嘴臉。簡簡單單的一句話,用精練、傳神的動詞,恰如其分的修飾語和限制語,惟妙惟肖地刻畫出國民黨政府卑躬屈膝、崇洋媚外的奴性和媚相。

  此外還妙用反語、巧用比喻等手法。褒詞貶用或貶詞褒用,對一些現(xiàn)象進行了辛辣的嘲弄、揶揄;運用比喻把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闡述得深入淺出、清清楚楚。

  問題探究

  問題:(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薄皫孜弧笨刹豢梢院汀皞儭边B用?

 。2)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征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边@里只講了梅博士一人“活人替代了古董”的事例,何來“總之”?

  導思:魯迅先生的文筆十分精妙,這是不容置疑的。然而,由于時代的局限,他的語言有不少不合當代語言習慣和語法規(guī)則的地方。探究這些語言“疵點”,對于我們正確使用語言無疑是有幫助的。

  探究:(1)認真閱讀魯迅先生的文章,找出其中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語法習慣的語句,認真體會這些語句在遣詞造句方面的特點。

  (2)了解早期白話文的特點。因為早期的白話文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很多地方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語法規(guī)范,這種現(xiàn)象不能完全認為是語病。

 。3)根據(jù)你的研究,寫一篇小論文,談談早期白話與現(xiàn)代漢語的不同。題目可以仿照《古今言殊》擬制。

拿來主義 篇4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的

  一、理解這篇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進行論證的方法,正確理解各種比喻的含義。

  二、理解如何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

  教學時數(shù) 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隨著我國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國外的科學、文化、技術(shù)以及資產(chǎn)階級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風等等也隨之大量而來,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才是正確的呢?學習魯迅先生的雜文,從中可以受到啟發(fā),得到教益。

  二、指導預習。

  讀“預習提示”。“提示”有兩段,第1段寫什么?學生回答后要求思考:魯迅先生在提出之前,為什么先批“送去主義”?由此理出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歸納每部分的大意。第2段寫什么?學生回答后,要求閱讀課文時勾畫出犀利、幽默的詞語和比喻論證的語段,并體會其含義。

  三、研習新課。

  1.分析寫作思路和課文結(jié)構(gòu)層次。

  提問:作者要論說的是,為什么課文前半部分寫“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討論、明確:作者要論說的是,但它是針對歷史和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近代的“閉關主義”必然導致“現(xiàn)在”的“送去主義”!八腿ブ髁x”是一種有往無來的賣國行徑,必然導致國勢日弱,被動挨打,從長遠看,將造成亡國滅種。因此,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就刻不容緩!八腿ブ髁x”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破”正是為了“立”,“破”得徹底,“立”得才牢靠。這個問題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及其嚴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國民黨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義”的媚外求榮和欺世惑眾的可恥行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闡明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第5段正面提出的主張。

  第6段揭示“送去主義”的危害和實行的必要。

  第7段揭示的含義就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

  第9段從正面具體而形象地闡明的原則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jié)全文,指出實行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zhì),以及對于創(chuàng)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2.研習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與危害,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的表現(xiàn)力。

 。1)提問:第1段“別的且不說罷”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來揭露國民黨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媚外丑態(tài)的?

  討論,明確:這一句把所要揭露、論述的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只講文化上的事。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那時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已經(jīng)伸到了東北、華北,國民黨政府推行賣國主義政策,變本加厲地出賣國家的領土、資源和主權(quán),確實“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因此,用“別的且不說罷”的句子,不僅使論述的范圍明確,而且增強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舉了三個“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無回,這是媚外的可恥行徑;還有幾位“大師”們捧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tài)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fā)揚國光”,反語,諷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用這種方式來顯示一點進步,多么可憐,暗示“學藝”上的東西已經(jīng)相當貧乏。作者諷刺批判的鋒芒不是對著幾位藝術(shù)家,而是指向賣國媚外的反動當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間充滿著憎惡和鄙視。

 。2)提問:一味奉行“送去主義”會產(chǎn)生什么嚴重后果及危害?

  討論,明確:作者以尼采自詡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作類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中國不是“豐富”,還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樣是愚蠢可笑的。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幾百年之后呢”?我們的子孫,“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翱念^”、“討”和“殘羹冷炙”、“獎賞”等詞語,形象、深刻地寫出了“送”的結(jié)果是我們的子孫后代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提問:“拋來”和“拋給”有何區(qū)別?

  討論,明確:拋來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懷有什么不良的動機或目的。

  拋給指有目的的、帶惡意的輸出。

  (4)小結(jié):作者把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放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開始便從“閉關主義”說起,進而揭露國民黨政府在“學藝”上實行“送去主義”的種種媚外求榮,欺世惑眾的事實,揭示“送去主義”必然使中國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因此,“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3.布置作業(yè)。

  第二教時

  一、檢查復習。

  給加黑字注音并解釋:禮尚(shàng;崇尚、重視。)自詡(xǔ;夸耀,說大話。)殘羹(gēng;有濃汁的食品。)冷炙(zhì;烤肉。)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為體面。)

  二、研習新課。

  1.研讀第二部分:理解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指名朗讀第5、6、7段,注意對吝(lìn)嗇(sè)、髓(suǐ)、蹩(bié)正音。

  (1)提問:第5段中哪些詞語含有諷刺意味?第6段的“送來”與“拿來”有何區(qū)別?第7段的“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怎么理解?

  討論,明確:“摩登”是針對上文“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而言的,把賣國媚外的行徑說成“時髦”,一味地“送去”說成“趕時髦”,其諷刺意味是很濃烈的!傲邌荨笔轻槍ι衔摹柏S富”、“大度”而言的,兩者鮮明對照,對“送去主義”者進行諷刺鞭撻。

  “送來”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的經(jīng)濟、軍事、文化侵略、掠奪,是“拋給”的同義語;“拿來”是根據(jù)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質(zhì)不同,內(nèi)容迥異。

  運用腦髓指用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別力;自己來拿指要有選擇,自己拿。

 。2)提問:第8段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哪幾種錯誤態(tài)度?第9段闡述了者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運用比喻論證說明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

  怕:徘徊不敢走進門(逃避主義)孱頭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虛無主義)昏蛋。

  羨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義)廢物。

  以上三種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都是錯誤的。

  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選”!罢加小笔乔疤,不“占有”就無從“挑選”;“挑選”是關鍵,不“挑選”,“占有”就毫無意義。

  “挑選”的具體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魚翅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使用,吃掉)。

  鴉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類事物(存放,供治。。

  煙槍、煙燈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類事物(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掉)。

  姨太太比喻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糜的東西(走散)。

  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將怎樣“挑選”說得具體形象又清楚透徹。尤其是對“孱頭”、“昏蛋”、“廢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豐富,耐人尋味。

  2.研讀第三部分:要求學生朗讀文章最后部分,簡要說出每句話的內(nèi)容。

  第1句話:結(jié)論是我們要拿來。第2句話:的具體做法。第3句話:的結(jié)果。第4句話:者應具備的條件。第5句話:從反面指出的意義。

  提問:這一段共5句話,如果這5句話是5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應該是哪5個問題(“思考和練習”二)?

  明確:①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②對文化遺產(chǎn)應該怎樣區(qū)別對待?③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意義?④要處理好文化遺產(chǎn)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⑤實行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3.總結(jié)全文,加深理解。

 。1)提取要點,歸納中心:本文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闡明了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確的繼承和借鑒乃是建設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魯迅對文化遺產(chǎn)的見解,跟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的意見是一致的。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然放射著思想光輝,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

  (2)由學生討論,歸納寫作特點。①先破后立,破立結(jié)合;②運用貼切的比喻闡明抽象、深奧的道理;③語言犀利、幽默。每一條要求能舉出實例,并結(jié)合自己的感悟作簡要分析。

  教案點評:

  一、課文前半部分是難點,著重使學生認識“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與危害;重點放在課文后半部分,讓學生理解比喻論證和諷刺語句的含義,明確什么是。

  二、課文內(nèi)容豐富,含義深刻,教學時注意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討論,重要語段加強朗讀訓練,以加深對文章主要觀點和語言特點的理解。

  探究活動

  1.可以指導學生開辯論會,要求在陳述觀點的時候必須用上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2.閱讀魯迅先生的三篇雜文《夏三蟲》、《戰(zhàn)士和蒼蠅》、《送灶日漫筆》,用心體味魯迅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

  3.指導學生閱讀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并讓他們從語言角度分析其成功之處。

拿來主義 篇5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的寫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論的方法,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來論 證論點的寫作特色。

  3.理解如何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par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弄清什么是“拿來主義”。

  2.難點: 認識“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與危害。

  三、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預習思考題:

  1.本文議論的核心是什么? 通過什么材料來闡述論點的?

  2.找出本文運用的比喻論證,理解比喻論證的作用。

  3.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傾向是什么? 怎樣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

  4.什么叫“拿來主義”? 為什么對文化遺產(chǎn)必須采取“拿來”的態(tài)度呢?

  引言: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同學們可能看過一些。如: 《三國演義》、《水滸傳》、唐宋詩詞、明清筆記小說、《西廂記》、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zhàn)爭與和平》、巴爾扎克的《高老頭》、雨果的《悲慘世界》……。古代的和外國的一些文化遺產(chǎn),我們在接觸的時候,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才是正確的呢? 學習魯迅的從中可以受到啟發(fā),得到教益。

  解題:

  本文選自《魯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雜文》(“且介”讀作“租界”,因為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的區(qū)域,這個地區(qū)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且介亭”標明這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xiàn)實。)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創(chuàng)造的詞語。什么叫“拿來主義”呢? 為什么對文化遺產(chǎn)必須采取“拿來”的態(tài)度呢? 這就是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問題。

  本文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把魔爪伸向華北,蔣介石反動統(tǒng)治集團越來越依附英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shù)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quán),瘋狂掠奪我國經(jīng)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反動政府和帝國主義互相勾結(jié),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著“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

  長期以來,由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國主義不斷輸入鴉片、槍炮、香粉、電影及各種小東西進行軍事、經(jīng)濟、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發(fā)生了恐怖”,產(chǎn)生了一種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確對待外國的東西。當時上!段膶W》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chǎn)”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同時革命內(nèi)部在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上存在著相當混亂的觀點。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一文,揭露了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反動派的賣國罪行,闡明了無產(chǎn)階級正確中外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觀點。

  本文采用先破后立,以反論正,“拿來主義”在正反結(jié)合之中得到了深刻、鮮明的闡述。本文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 運用比喻,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詞語補釋:

  禮尚往來: 禮節(jié)上重在有來有往。尚: 崇尚、重視。

  大度: 氣量寬宏。

  自詡: 自夸。

  殘羹冷炙: 吃剩的飯菜,借指權(quán)貴的施舍。炙: 烤肉。

  冠冕: “冠冕堂皇”的省語,意思是很體面、有氣派。冕: 古代帝王的禮帽。

  勃然大怒: 因生氣而非常憤怒。

  玄虛: 空洞不可捉摸的東西。

  課文分析:

  第一部分: (第1--4自然段)著重批判“送去主義”,揭露、譴責國民黨反動派在學術(shù)與文藝(學藝)方面媚外賣國的可恥行為。

  文章起筆揭露“送去主義”及其由來,矛頭直指反動統(tǒng)治集團。

  “閉關主義”是指清政府奉行的“閉關自守”的保守政策!白约翰蝗ィ瑒e人也不許來!备攀龇磩咏y(tǒng)治由盲目排外的“閉關主義”到奉行媚外的“送去主義”的演變過程。

  接著,緊扣第一部分的議論中心,列舉三件事實,嘲諷“送去主義”的典型表現(xiàn)。作者信手拈來,就近取例,批判的鋒芒,直向利用這幾件事大肆宣揚“發(fā)揚國光”,“催進‘象征主義’”的反動政府和御用文人,而不是這兒位藝術(shù)家。

  所謂象征主義,是十九世紀末葉在法國興起的文藝流派,是資產(chǎn)階級文學沒落的表現(xiàn),它的理論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在創(chuàng)作上宣揚個人主義和神秘主義。魯迅說“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征主義的關系”,是因為在別的文章中已經(jīng)談過,同時也不是本文要講的內(nèi)容,所以略而不議,目的在于說明: 反動政府已將“活人代替古董”去討好帝國主義,貶低蘇聯(lián)和社會主義文藝,以險惡的居心推行“送去主義”,墮落到了何等地步! “也可算得一點進步了”這一反語,充滿了對反動派丑惡行徑的辛辣諷刺!安恢笫氯绾巍敝械摹昂笫隆,則是指盜賣文物,盜賣古代珍寶。反動政府以展覽古董為名,行盜賣古董之實!皠e的且不說罷”這一句把所要揭露的、論述的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其實,國民黨反動派搞“送去主義”何止是“學藝”方面的問題,比比皆是,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

  思考: 只送去不拿來的后果將會怎樣?

  第二段進一步指出: 現(xiàn)在只有“送去”,沒有“拿來”,反動統(tǒng)治階級不是一向鼓吹“禮尚往來”的儀節(jié)嗎? 可是現(xiàn)在沒有人根據(jù)這一儀節(jié)說一聲“拿來”。一是抨擊“我們”即國民黨當局既不敢,也不能“拿來”,譏諷奉行“送去主義”的頑固程度;二是針鋒相對地提出了“拿來”的要求,預示下文的論述。這里作者用“禮尚往來”四個字,是用反動派的手打反動派自己的嘴巴。

  第二課時

  三、四自然段對“送去主義”以辛辣的諷刺和嘲笑,揭露“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和危害。

  內(nèi)容(1自然段)

  學藝 實質(zhì)

  危害

  先以進為退,“豐富”、“大度”是對反動派的自我吹噓、自欺欺人的嘲諷。

  魯迅指出,中國和尼采一樣,究竟不是太陽。如果“只是給予,不想取得”,那么幾百年之后,“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這就揭露了反動賣國政府所將造成的嚴重后果: 亡國滅種,禍及子孫。“我們當然是化為靈魂,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一語是套用迷信說法,順手一擊。“磕頭賀喜”、“討”活畫出所處的地位和神態(tài),描繪出可悲的亡國奴景況!皻埜渲恕薄ⅰ蔼勝p”等詞語感情色彩濃烈,深刻揭露帝國主義榨取中國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質(zhì)和惡劣伎倆,寓強烈的憤怒于幽默諷刺之中。

  在論述反動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后果時,作者并未直說,先用反語諷刺,“送出去”,明明是壞,卻說“不算壞事情”,再以敵人解嘲的話鞭撻敵人!柏S富”、“大度”不過是掩蓋“送去主義”實質(zhì)的遁詞。par 接著,與尼采自詡為太陽作比較,一針見血指出“只是給予,不想取得”“是發(fā)了瘋”,吹噓中國地大物博,開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義者”,勢必使中國國勢日益削弱,文化貧乏,最后完全淪為殖民地。

  最后以開掘地下的煤為例引出“送去主義”的嚴重后果,既深刻論述了它的危害,又辛辣嘲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奴才相。筆法曲折,入木三分。

  第四自然段分別用了哪三個同義詞? 怎樣區(qū)別? 對“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應怎樣理解?

  “拋來”、“拋給”、“送來”析: “拋給”不同于“拋來”,因為這些獎賞的東西不是漫無目的地扔來的,而是在磕頭求賞后有目的地給予的。照中國古話來說即“嗟來之食”“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可反動派卻象叭兒狗得到主人“拋給”的骨頭一樣,把拋給的“殘羹冷炙”當做獎賞。一個拋字有力地把主子與走狗的關系揭示出來,這對丑類們是極大的諷刺。魯迅又說“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送來”其實就是“拋給”,魯迅故意為敵人掩飾,其實是對敵人的又一次嘲弄。

  因為“拋給”“送去”的實例比比皆是,舉不勝舉,是因為國民黨政府對這一點是諱莫如深,同時暗指一九三三年國民黨政府與美帝國主義簽訂的“棉麥借款”美國把剩余的棉花、小麥運來中國一事而言,這在當時是人所盡知,所以不想舉出,這樣更能發(fā)人深省,既對賣國政策進行含蓄尖銳的批判,又抒發(fā)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第一部分小結(jié):

  閉關主義→送去主義 懼外→媚外(發(fā)展邏輯)

  著重批判“送去主義”,把它的具體內(nèi)容、反動實質(zhì)、惡劣后果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破得徹底,而且把問題放到了總結(jié)近百年歷史教訓的廣闊背景上來論述,運用充滿感情色彩的語句表述,既深刻,又有戰(zhàn)斗力。

  這四段為下文正面闡述“拿來主義”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5--10自然段)著重闡明了“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chǎn)上的各種錯誤傾向。

  第五自然段承上啟下,先對上文作一收束,然后正面提出“拿來主義”。前一句小結(jié)“送去主義”,諷刺反動當局以賣國為時髦,后一句明確主張實行“拿來主義”。

  “鼓吹”對照“摩登”而言,“吝嗇”針對前“豐富”“大度”而言,兩種主義截然對立。

  文章是怎樣論證“拿來主義”的?

  首先,從認識論上把“送去”和“拿來”加以區(qū)別,并提出“拿來主義”的基本涵義。所謂“送去主義”,其實是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是強加給我們的東西(如鴉片、槍炮、香粉、電影及各種小東西);“拿來”則是主動吸收外國先進的東西,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新文化。它的基本含義是“要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是說要以無產(chǎn)階級正確思想作指導,有無產(chǎn)階級的氣魄和見識。這是從正面提出全文的論點,獨占一節(jié),突出它的重要性。

  為什么會發(fā)生恐怖呢? 會產(chǎn)生盲目排外呢? 文章指出: “其實這正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這就是說,產(chǎn)生盲目排外的原因,在于人們只是被動地接受帝國主義“送來”的東西( 當然他們只會送來于他們有利,于我們有害的東西),而我們許多人則對事物缺乏辯證分析的科學態(tài)度,不知從外國文化中有批判、有選擇地“拿來”于我們有利的東西。

  接著,借形象設喻,從正反兩方面闡述“拿來主義”的具體涵義。

  作者把舊遺產(chǎn)比作“一所大宅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 ’”這是批判繼承的先決條件,表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的氣魄。

  怕 徘徊不敢走進門孱頭

  破 怒 放一把火燒光 昏蛋

  欣欣然 接受一切 廢物par 拿來主義(立)

  吃掉

  立占有、挑選 存

  (前提)(關鍵) 走散

  批判了三種錯誤傾向,從反面說明“拿來”“占有”舊遺產(chǎn)的必要。

  再正面論述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作者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把舊遺產(chǎn)分為三種情況,提出三種應有的態(tài)度: ⒈有價值的東西(魚翅,象蘿卜白菜一樣吃掉)吸收養(yǎng)料,增強體質(zhì),但不能宴大賓,把舊東西推崇到不恰當?shù)某潭龋虎布扔卸居钟杏锰幍臇|西(鴉片),應該采取一分為二,有選擇地使用,把鴉片“送到藥房去,以供治病之用”,但也不可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虛,招搖撞騙;⒊應該堅決排斥、走散的東西(煙槍、煙燈、姨太太)。

  這兩段,運用“大宅子”“魚翅”“蘿卜”“白菜”“鴉片”“煙槍煙燈”和“姨太太”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具體、通俗、形象,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這個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深奧的問題淺顯化,破立鮮明,取舍清楚,不僅閃爍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輝,而且漫畫式地勾勒了“孱頭”“昏蛋”“廢物”等形象,語言生動,妙趣橫生。

  最后,在以上論述的基礎上對全文作出總結(jié)。作者把“拿來主義”對待舊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歸結(jié)為六個字: “使用、存放、毀滅”,這是對上述具體論述的高度概括!澳脕碇髁x”首先要“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進一步強調(diào)了對待舊遺產(chǎn)的革命氣魄和科學態(tài)度。

  結(jié)尾一句“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揭示了全篇的中心思想,深刻地提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體地闡明了批判繼承和創(chuàng)造革新的關系,闡明了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是創(chuàng)立無產(chǎn)階級新文化的不可缺乏的前提條件的道理。

  本文言詞尖銳、潑辣,語多譏諷,寓深刻的道理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在批判錯誤的觀點中,闡明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起著投槍和匕首的作用,是典型的雜文的寫法。

  作業(yè):

  [思考和練習]第三題、第四題

拿來主義 篇6

  一、教學目標

  (一)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的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shù);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ǘ⿲W習本文,認清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批判地繼承,并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二、難點、重點分析

 。ㄒ唬┍疚牡慕Y(jié)構(gòu)是如何劃分的?

  分析: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義”,樹立自己的觀點。

 。1)(1~2段)揭露“送去主義”媚外求寵,自欺欺人的可恥行徑,提出“拿來”的主張。

 。2)(3~5段)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進一步提出的主張。

  (3)(6~7段)指出“送去主義”產(chǎn)生的另一危害,明確提出本文論點。

  第二部分(8~9段)闡明的具體內(nèi)容。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jié)全文,并提出實行的人應具有的條件,以及實行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二)魯迅先生的一文主要是針對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批判了錯誤態(tài)度,闡述了正確主張,下面幾個句子,是否只談文化遺產(chǎn)問題?

  (1)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

 。2)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3)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

  分析:第(2)句是在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第(1)句只要看下文“別的且不說”,“單是學藝的東西”就可以明白“什么都是”主要指“學藝”之外的情況,聯(lián)系寫作背景,不難理解這是在憤怒痛斥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第(3)句較難理解,作者用“摩登”一詞揭示出當時“送去主義”的盛行。如此盛行,自然不止于“學藝”方面的事情。選用“摩登”一詞能啟發(fā)讀者廣泛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起到了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賣國行徑的作用。

  (三)本文論證藝術(shù)有什么特點?

  分析:盡管本文中心思想應當包含四個要點,但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闡明對待文化遺產(chǎn)批判繼承的正確態(tài)度。全文包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并沒有枯燥地講述理論,全文寫得輕松活潑,很有趣味。

  本文的論證特點就是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這種方法是用人們?nèi)菀桌斫獾摹⒈容^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shù)性和感染力。

 。ㄋ模斞冈诮忉屖裁词恰八腿ブ髁x”時,所舉的三件事如何理解?

  分析:在這一段里,魯迅先用“別的且不說罷”一句,撇開國民黨反動政府政治、經(jīng)濟、軍事上的賣國行徑,然后用“單是學藝上的東西”一句,帶出三件事。這三件事是用來證明“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沒有人……說道:拿來”的。對送古董到巴黎展覽,魯迅說了句“不知后事如何”,未加評論;對到西歐舉行中國畫展,魯迅只是諷刺國民黨反動政府鼓吹的“發(fā)揚國光”;對梅蘭芳到蘇聯(lián)演出,魯迅只是斥責“催進‘象征主義’”的胡說。所以,對展覽和演出本身以及有關的人,似不宜亂戴賣國主義帽子。

  我們的子孫,“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賣國的結(jié)果是使我們的子孫后代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翱念^賀喜”、“討”等詞語畫出所處的地位與神態(tài),描繪出了可悲的亡國奴景況!皻埜渲恕、“獎賞”等詞感情色彩濃烈,深刻揭露帝國主義榨取中國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質(zhì)和惡劣伎倆,寓強烈的憤怒于幽默諷刺之中。

  在論述國民黨反動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嚴重后果時,作者未直說,而是先用反語諷刺;“送出去”明明是壞,說“不算壞事情”,以敵人自我解嘲的話鞭撻敵人;“豐富”、“大度”不過是“送去主義”者掩蓋媚外賣國實質(zhì)的遁詞。接著,與尼采自詡為太陽作比較,一針見血指出“只是給與,不想取得”是發(fā)了瘋,吹噓“中國地大物博,開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義”者,勢必使中國國勢日弱,文化貧乏,最后完全淪為殖民地。最后,舉開掘地下的煤礦為例引出“送去主義”的嚴重后果,既深刻論述了“送去主義”的危害,又辛辣地嘲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奴才相。筆法曲折,解剖入木三分。

  三、教學過程設計

 。ㄒ唬┙榻B文章背景。

  要點:

 、偾宄畬嵭小伴]關主義”,其結(jié)果是落后挨打;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軍閥奉行賣國政策即“送去主義”;國民黨反動政府繼承他們的衣缽,政治上投靠帝國主義,經(jīng)濟上以至文化上繼續(xù)實行“送去主義”。

 、诋敃r在文化工作者中間,在對待外國文化問題上,存在兩種錯誤認識,概括起來,就是“全盤否定”和“全盤西化”。

 、坩槍@些錯誤認識,魯迅寫了這篇文章,提出了的口號,闡明了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

  (二)指導學生復讀課文。先提出問題,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然后組織討論。通過閱讀與討論,使學生初步掌握課文的基本內(nèi)容與結(jié)構(gòu)。

  問題:

 、僬n文的第5段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诤喴f說:前面4段講的什么問題?后面5段講的什么問題?

  提示:

 、俚5段是過渡段!拔以谶@里……否則太不‘摩登’了”一句,小結(jié)前文;“我只想鼓吹……‘’”一句,開啟下文,引出文章的中心議題。它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谇懊4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義”及實行“送去主義”的危險性;后面5段,論證什么是及為什么要實行。

 。ㄈ┓治鰧懽魉悸泛驼n文結(jié)構(gòu)層次。

  提問:作者要論說的是,為什么課文前半部分寫“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討論、明確:作者要論說的是,但它是針對歷史和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近代的“閉關主義”必然導致“現(xiàn)在”的“送去主義”!八腿ブ髁x”是一種有往無來的賣國行徑,必然導致國勢日弱,被動挨打,從長遠看,將造成亡國滅種。因此,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就刻不容緩!八腿ブ髁x”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破”正是為了“立”,“破”得徹底,“立”得才牢靠。這個問題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及其嚴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國民黨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義”的媚外求榮和欺世惑眾的可恥行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闡明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第5段正面提出的主張。

  第6段揭示“送去主義”的危害和實行的必要。

  第7段揭示的含義就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

  第9段從正面具體而形象地闡明的原則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jié)全文,指出實行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zhì),以及對于創(chuàng)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1.研習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與危害,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的表現(xiàn)力。

  提問:(1)第1段“別的且不說罷”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來揭露國民黨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媚外丑態(tài)的?

  討論,明確:這一句把所要揭露、論述的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只講文化上的事。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那時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已經(jīng)伸到了東北、華北,國民黨政府推行賣國主義政策,變本加厲地出賣國家的領土、資源和主權(quán),確實“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因此,用“別的且不說罷”的句子,不僅使論述的范圍明確,而且增強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舉了三個“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無回,這是媚外的可恥行徑;還有幾位“大師”們捧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tài)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倫可笑,“發(fā)揚國光”,反語,諷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用這種方式來顯示一點進步,多么可憐,暗示“學藝”上的東西已經(jīng)相當貧乏。作者諷刺批判的鋒芒不是對著幾位藝術(shù)家,而是指向賣國媚外的反動當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間充滿著憎惡和鄙視。

  提問:(2)一味奉行“送去主義”會產(chǎn)生什么嚴重后果及危害?

  討論,明確:作者以尼采自詡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作類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中國不是“豐富”,還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樣是愚蠢可笑的。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幾百年之后呢”?我們的子孫,“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翱念^”、“討”和“殘羹冷炙”、“獎賞”等詞語,形象、深刻地寫出了“送”的結(jié)果是我們的子孫后代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提問:(3)“拋來”和“拋給”有何區(qū)別?

  討論,明確:拋來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懷有什么不良的動機或目的。

  拋給指有目的的、帶惡意的輸出。

  小結(jié):作者把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放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開始便從“閉關主義”說起,進而揭露國民黨政府在“學”上實行“送去主義”的種種媚外求榮、欺世惑眾的事實,揭示“送去主義”必然使中國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因此,“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2.研讀第二部分:理解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指名朗讀第5、6、7段,注意對吝(l@n)嗇(s6)、髓(su!)、蹩(bi6)正音。

  提問:(1)第5段中哪些詞語含有諷刺意味?第6段的“送來”與“拿來”有何區(qū)別?第7段的“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怎么理解?

  討論,明確:“摩登”是針對上文“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而言的,把賣國媚外的行徑說成“時髦”,一味地“送去”說成“趕時髦”,其諷刺意味是很濃烈的!傲邌荨笔轻槍ι衔摹柏S富”、“大度”而言的,兩者鮮明對照,對“送去主義”者進行諷刺鞭撻。

  “送來”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的經(jīng)濟、軍事、文化侵略、掠奪,是“拋給”的同義語;“拿來”是根據(jù)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質(zhì)不同,內(nèi)容迥異。

  運用腦髓指用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別力;自己來拿指要有選擇,自己拿。

  提問:(2)第8段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哪幾種錯誤態(tài)度?第9段闡述了者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運用比喻論證說明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

  怕:徘徊不敢走進門(逃避主義)孱頭。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虛無主義)昏蛋。

  羨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義)廢物。

  以上三種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都是錯誤的。

  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選”!罢加小笔乔疤幔弧罢加小本蜔o從“挑選”;“挑選”是關鍵,不“挑選”,“占有”就毫無意義。

  “挑選”的具體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魚翅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使用,吃掉)。

  鴉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類事物(存放,供治。

  煙槍、煙燈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類事物(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掉)。

  姨太太比喻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靡的東西(走散)。

  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將怎樣“挑選”說得具體形象又清楚透徹。尤其是對“孱頭”、“昏蛋”、“廢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豐富,耐人尋味。

  3.研讀第三部分:要求學生朗讀文章最后部分,簡要說出每句話的內(nèi)容。

  第1句話:結(jié)論是我們要拿來。第2句話:的具體做法。第3句話:的結(jié)果。第4句話:者應具備的條件。第5句話:從反面指出的意義。

  提問:這一段共5句話,如果這5句話是5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應該是哪5個問題(“思考和練習”二)?

  明確:①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②對文化遺產(chǎn)應該怎樣區(qū)別對待?③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意義?④要處理好文化遺產(chǎn)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⑤實行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4.總結(jié)全文,加深理解。

 。1)提取要點,歸納中心:本文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闡明了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確的繼承和借鑒乃是建設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魯迅對文化遺產(chǎn)的見解,跟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剔除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的意見是一致的。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然放射著思想光輝,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

 。2)由學生討論,歸納寫作特點。①先破后立,破立結(jié)合;②運用貼切的比喻闡明抽象、深奧的道理;③語言犀利、幽默。每一條要求能舉出實例,并結(jié)合自己的感悟作簡要分析。

拿來主義 篇7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的寫法。

  2.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論的方法,領會運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諷刺的語言來論 證論點的寫作特色。

  3.理解如何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par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弄清什么是“拿來主義”。

  2.難點: 認識“閉關主義”、“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與危害。

  三、教學時數(shù):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 一 課 時

  預習思考題:

  1.本文議論的核心是什么? 通過什么材料來闡述論點的?

  2.找出本文運用的比喻論證,理解比喻論證的作用。

  3.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傾向是什么? 怎樣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

  4.什么叫“拿來主義”? 為什么對文化遺產(chǎn)必須采取“拿來”的態(tài)度呢?

  引言:

  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同學們可能看過一些。如: 《三國演義》、《水滸傳》、唐宋詩詞、明清筆記小說、《西廂記》、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復活》、《戰(zhàn)爭與和平》、巴爾扎克的《高老頭》、雨果的《悲慘世界》……。古代的和外國的一些文化遺產(chǎn),我們在接觸的時候,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才是正確的呢? 學習魯迅的從中可以受到啟發(fā),得到教益。

  解題:

  本文選自《魯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雜文》(“且介”讀作“租界”,因為有一段時間,魯迅先生住在上海閘北帝國主義越界筑路的區(qū)域,這個地區(qū)有“半租界”之稱。魯迅先生有很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對帝國主義十分憎恨,因此將“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憎恨!扒医橥ぁ睒嗣鬟@些雜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間里寫的,形象地諷刺了國民黨統(tǒng)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現(xiàn)實。)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創(chuàng)造的詞語。什么叫“拿來主義”呢? 為什么對文化遺產(chǎn)必須采取“拿來”的態(tài)度呢? 這就是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弄明白的問題。

  本文寫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帝國主義把魔爪伸向華北,蔣介石反動統(tǒng)治集團越來越依附英美帝國主義,肆無忌憚地出賣民族利益,討好帝國主義,從政治、經(jīng)濟、文化藝術(shù)方面奉行一條徹頭徹尾的賣國投降路線。英美帝國主義除了肆意踐踏我國領土主權(quán),瘋狂掠奪我國經(jīng)濟資源外,還用腐朽沒落的西方文化腐蝕我國人民,反動政府和帝國主義互相勾結(jié),一個“送去”,一個“送來”,中國面臨著“殖民地化”的嚴重危機。

  長期以來,由于中國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國主義不斷輸入鴉片、槍炮、香粉、電影及各種小東西進行軍事、經(jīng)濟、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們對于外來的東西“發(fā)生了恐怖”,產(chǎn)生了一種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確對待外國的東西。當時上!段膶W》月刊正在討論如何對待“文學遺產(chǎn)”問題,在討論中存在著“全盤肯定”和“全盤否定”兩種錯誤傾向。魯迅感到,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反動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嚴重危機,同時革命內(nèi)部在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上存在著相當混亂的觀點。針對這些情況,魯迅寫了一文,揭露了帝國主義侵略政策和反動派的賣國罪行,闡明了無產(chǎn)階級正確中外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觀點。

  本文采用先破后立,以反論正,“拿來主義”在正反結(jié)合之中得到了深刻、鮮明的闡述。本文在寫作上最大的特點是: 運用比喻,通過細小的、人們熟悉的事物來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

  詞語補釋:

  禮尚往來: 禮節(jié)上重在有來有往。尚: 崇尚、重視。

  大度: 氣量寬宏。

  自詡: 自夸。

  殘羹冷炙: 吃剩的飯菜,借指權(quán)貴的施舍。炙: 烤肉。

  冠冕: “冠冕堂皇”的省語,意思是很體面、有氣派。冕: 古代帝王的禮帽。

  勃然大怒: 因生氣而非常憤怒。

  玄虛: 空洞不可捉摸的東西。

  課文分析:

  第一部分: (第1--4自然段)著重批判“送去主義”,揭露、譴責國民黨反動派在學術(shù)與文藝(學藝)方面媚外賣國的可恥行為。

  文章起筆揭露“送去主義”及其由來,矛頭直指反動統(tǒng)治集團。

  “閉關主義”是指清政府奉行的“閉關自守”的保守政策。“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备攀龇磩咏y(tǒng)治由盲目排外的“閉關主義”到奉行媚外的“送去主義”的演變過程。

  接著,緊扣第一部分的議論中心,列舉三件事實,嘲諷“送去主義”的典型表現(xiàn)。作者信手拈來,就近取例,批判的鋒芒,直向利用這幾件事大肆宣揚“發(fā)揚國光”,“催進‘象征主義’”的反動政府和御用文人,而不是這兒位藝術(shù)家。

  所謂象征主義,是十九世紀末葉在法國興起的文藝流派,是資產(chǎn)階級文學沒落的表現(xiàn),它的理論基礎是主觀唯心主義,在創(chuàng)作上宣揚個人主義和神秘主義。魯迅說“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征主義的關系”,是因為在別的文章中已經(jīng)談過,同時也不是本文要講的內(nèi)容,所以略而不議,目的在于說明: 反動政府已將“活人代替古董”去討好帝國主義,貶低蘇聯(lián)和社會主義文藝,以險惡的居心推行“送去主義”,墮落到了何等地步! “也可算得一點進步了”這一反語,充滿了對反動派丑惡行徑的辛辣諷刺!安恢笫氯绾巍敝械摹昂笫隆保瑒t是指盜賣文物,盜賣古代珍寶。反動政府以展覽古董為名,行盜賣古董之實!皠e的且不說罷”這一句把所要揭露的、論述的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其實,國民黨反動派搞“送去主義”何止是“學藝”方面的問題,比比皆是,增添了揭露的深刻性。

  思考: 只送去不拿來的后果將會怎樣?

  第二段進一步指出: 現(xiàn)在只有“送去”,沒有“拿來”,反動統(tǒng)治階級不是一向鼓吹“禮尚往來”的儀節(jié)嗎? 可是現(xiàn)在沒有人根據(jù)這一儀節(jié)說一聲“拿來”。一是抨擊“我們”即國民黨當局既不敢,也不能“拿來”,譏諷奉行“送去主義”的頑固程度;二是針鋒相對地提出了“拿來”的要求,預示下文的論述。這里作者用“禮尚往來”四個字,是用反動派的手打反動派自己的嘴巴。

  第二課時

  三、四自然段對“送去主義”以辛辣的諷刺和嘲笑,揭露“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和危害。

  內(nèi)容(1自然段)

  學藝 實質(zhì)

  危害

  先以進為退,“豐富”、“大度”是對反動派的自我吹噓、自欺欺人的嘲諷。

  魯迅指出,中國和尼采一樣,究竟不是太陽。如果“只是給予,不想取得”,那么幾百年之后,“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我們的子孫“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這就揭露了反動賣國政府所將造成的嚴重后果: 亡國滅種,禍及子孫!拔覀儺斎皇腔癁殪`魂,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一語是套用迷信說法,順手一擊!翱念^賀喜”、“討”活畫出所處的地位和神態(tài),描繪出可悲的亡國奴景況。“殘羹冷炙”、“獎賞”等詞語感情色彩濃烈,深刻揭露帝國主義榨取中國人民脂膏的吸血本質(zhì)和惡劣伎倆,寓強烈的憤怒于幽默諷刺之中。

  在論述反動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后果時,作者并未直說,先用反語諷刺,“送出去”,明明是壞,卻說“不算壞事情”,再以敵人解嘲的話鞭撻敵人。“豐富”、“大度”不過是掩蓋“送去主義”實質(zhì)的遁詞。par 接著,與尼采自詡為太陽作比較,一針見血指出“只是給予,不想取得”“是發(fā)了瘋”,吹噓中國地大物博,開化最早,道德天下第一的“送去主義者”,勢必使中國國勢日益削弱,文化貧乏,最后完全淪為殖民地。

  最后以開掘地下的煤為例引出“送去主義”的嚴重后果,既深刻論述了它的危害,又辛辣嘲諷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奴才相。筆法曲折,入木三分。

  第四自然段分別用了哪三個同義詞? 怎樣區(qū)別? 對“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應怎樣理解?

  “拋來”、“拋給”、“送來”析: “拋給”不同于“拋來”,因為這些獎賞的東西不是漫無目的地扔來的,而是在磕頭求賞后有目的地給予的。照中國古話來說即“嗟來之食”“廉者不受嗟來之食”,可反動派卻象叭兒狗得到主人“拋給”的骨頭一樣,把拋給的“殘羹冷炙”當做獎賞。一個拋字有力地把主子與走狗的關系揭示出來,這對丑類們是極大的諷刺。魯迅又說“說得冠冕些,可以稱之為‘送來’”!八蛠怼逼鋵嵕褪恰皰伣o”,魯迅故意為敵人掩飾,其實是對敵人的又一次嘲弄。

  因為“拋給”“送去”的實例比比皆是,舉不勝舉,是因為國民黨政府對這一點是諱莫如深,同時暗指一九三三年國民黨政府與美帝國主義簽訂的“棉麥借款”美國把剩余的棉花、小麥運來中國一事而言,這在當時是人所盡知,所以不想舉出,這樣更能發(fā)人深省,既對賣國政策進行含蓄尖銳的批判,又抒發(fā)了作者的憤慨之情。

  第一部分小結(jié):

  閉關主義→送去主義 懼外→媚外(發(fā)展邏輯)

  著重批判“送去主義”,把它的具體內(nèi)容、反動實質(zhì)、惡劣后果揭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破得徹底,而且把問題放到了總結(jié)近百年歷史教訓的廣闊背景上來論述,運用充滿感情色彩的語句表述,既深刻,又有戰(zhàn)斗力。

  這四段為下文正面闡述“拿來主義”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5--10自然段)著重闡明了“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chǎn)上的各種錯誤傾向。

  第五自然段承上啟下,先對上文作一收束,然后正面提出“拿來主義”。前一句小結(jié)“送去主義”,諷刺反動當局以賣國為時髦,后一句明確主張實行“拿來主義”。

  “鼓吹”對照“摩登”而言,“吝嗇”針對前“豐富”“大度”而言,兩種主義截然對立。

  文章是怎樣論證“拿來主義”的?

  首先,從認識論上把“送去”和“拿來”加以區(qū)別,并提出“拿來主義”的基本涵義。所謂“送去主義”,其實是帝國主義對中國的侵略,是強加給我們的東西(如鴉片、槍炮、香粉、電影及各種小東西);“拿來”則是主動吸收外國先進的東西,以創(chuàng)造自己的新文化。它的基本含義是“要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這是說要以無產(chǎn)階級正確思想作指導,有無產(chǎn)階級的氣魄和見識。這是從正面提出全文的論點,獨占一節(jié),突出它的重要性。

  為什么會發(fā)生恐怖呢? 會產(chǎn)生盲目排外呢? 文章指出: “其實這正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這就是說,產(chǎn)生盲目排外的原因,在于人們只是被動地接受帝國主義“送來”的東西( 當然他們只會送來于他們有利,于我們有害的東西),而我們許多人則對事物缺乏辯證分析的科學態(tài)度,不知從外國文化中有批判、有選擇地“拿來”于我們有利的東西。

  接著,借形象設喻,從正反兩方面闡述“拿來主義”的具體涵義。

  作者把舊遺產(chǎn)比作“一所大宅子”,“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 ’”這是批判繼承的先決條件,表現(xiàn)了無產(chǎn)階級的氣魄。

  怕 徘徊不敢走進門孱頭

  破 怒 放一把火燒光 昏蛋

  欣欣然 接受一切 廢物par 拿來主義(立)

  吃掉

  立占有、挑選 存

  (前提)(關鍵) 走散

  批判了三種錯誤傾向,從反面說明“拿來”“占有”舊遺產(chǎn)的必要。

  再正面論述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作者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把舊遺產(chǎn)分為三種情況,提出三種應有的態(tài)度: ⒈有價值的東西(魚翅,象蘿卜白菜一樣吃掉)吸收養(yǎng)料,增強體質(zhì),但不能宴大賓,把舊東西推崇到不恰當?shù)某潭;⒉既有毒又有用處的東西(鴉片),應該采取一分為二,有選擇地使用,把鴉片“送到藥房去,以供治病之用”,但也不可因其有用而故弄玄虛,招搖撞騙;⒊應該堅決排斥、走散的東西(煙槍、煙燈、姨太太)。

  這兩段,運用“大宅子”“魚翅”“蘿卜”“白菜”“鴉片”“煙槍煙燈”和“姨太太”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具體、通俗、形象,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這個抽象的問題具體化,深奧的問題淺顯化,破立鮮明,取舍清楚,不僅閃爍著歷史唯物主義的光輝,而且漫畫式地勾勒了“孱頭”“昏蛋”“廢物”等形象,語言生動,妙趣橫生。

  最后,在以上論述的基礎上對全文作出總結(jié)。作者把“拿來主義”對待舊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歸結(jié)為六個字: “使用、存放、毀滅”,這是對上述具體論述的高度概括!澳脕碇髁x”首先要“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進一步強調(diào)了對待舊遺產(chǎn)的革命氣魄和科學態(tài)度。

  結(jié)尾一句“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苯沂玖巳闹行乃枷,深刻地提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具體地闡明了批判繼承和創(chuàng)造革新的關系,闡明了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是創(chuàng)立無產(chǎn)階級新文化的不可缺乏的前提條件的道理。

  本文言詞尖銳、潑辣,語多譏諷,寓深刻的道理于生動形象的比喻之中,在批判錯誤的觀點中,闡明了自己的見解和主張,起著投槍和匕首的作用,是典型的雜文的寫法。

  作業(yè):

  [思考和練習]第三題、第四題

拿來主義 篇8

  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shù);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色。

  2、認清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批判地繼承,并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

  重點

  難點 1、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

  2、如何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

  3、學習運用比喻論證方法。

  教具

  學具

  預習

  要求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內(nèi)容 旁注

  一、介紹背景:

  清朝政府實行“閉關主義”,其結(jié)果是落后挨打;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軍閥奉行賣國政策,即“送去主義”;國民黨反動政府繼承了他們的衣缽,政治上投靠帝國主義,經(jīng)濟上以至文化上繼續(xù)實行“送去主義”。

  當時的文化工作者中間,在對待外國文化問題上,存在兩種錯誤認識,概括起來,就是:“全盤否定”和“全盤西化”。

  針對這些錯誤認識,魯迅寫了此文,提出了“八來主義”的口號,闡明了對待外國文化的正確態(tài)度。

  二、指導學生復讀課文:

  先提出問題,再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然后組織討論。

  問題:1、課文的第五段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提示:承上啟下)

  前面四段講的是什么問題?后面五段講的又是什么問題?(提示:前四段:揭示什么是“送去主義”及實行之的危害性。后五段:論證什么是“拿來主義”及為什么要實行之。

  三、分析寫作思路和課文結(jié)構(gòu)層次:

  1、問:作者要論說的是“拿來主義”,為什么課文前半部分寫“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討論、明確:“拿來主義”是針對歷史和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近帶的“閉關主義”必然導致現(xiàn)在的“送去主義”,而實行“送去主義”是賣國,從長遠來看,將造成亡國滅種,因此,實行“拿來主義”刻不容緩。即,破“送去主義”,立“拿來主義”。

  問:因此,文章的結(jié)構(gòu)該如何劃分呢?

  討論、明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及其嚴重后果。

  第二部分(5-9):闡明“拿來主義”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chǎn)上的錯誤傾向。

  第三部分(10):總結(jié)全文,指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zhì),以及“拿來主義”對于創(chuàng)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研讀文章的第一部分:

  要求: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及其危害,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的表現(xiàn)力。

  問:第一段“別的且不說罷”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來揭露國民黨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媚外丑態(tài)?

  討論、明確:A、這一句,不僅使論述的范圍明確,而且增強了揭露的深刻性,因為其實質(zhì)是什么都是“送去主義”。B、三個“送”的事例:先送古董,沒回音;再送古畫、新畫,“發(fā)揚國光”;最后送“梅蘭芳”。(注意:作者的矛頭并不是對人。)

  問:一味奉行“送去主義”會產(chǎn)生什么后果及危害?

  討論、明確:結(jié)果是我們的子孫后代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問:“拋來”和“拋給”有何區(qū)別?

  討論、明確:A、“拋來”指那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帶不良動機;B“拋給”指有目的帶惡意地輸出。

  四、小結(jié):

  作者把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放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開始就從“閉關主義”說起,進而揭露政府在“學”上實行“送去主義”的種種媚外求榮欺世惑眾的事實,揭示“送去主義”必然使中國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

  因此,“送去”之外,還要“拿來”!

  五、布置作業(yè):熟讀課文,消化生字生詞。

  第二課時

  目標 1、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shù);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色。

  2、認清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批判地繼承,并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

  重點

  難點 1、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

  2、如何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

  3、學習運用比喻論證方法。

  教具

  學具

  預習

  要求

  教師活動內(nèi)容、方式 學生活動方式、內(nèi)容 旁注

  一、檢查生字生詞掌握情況:(略)

  二、回顧上一節(jié)課的內(nèi)容:(略)

  三、研讀第二部分:

  要求:理解“拿來主義”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方法。

  指名朗讀5、6、7段,注意對吝嗇、髓、蹩的正音。

  問:第五段中哪些詞語有諷刺意味?

  明確:“摩登”、“時髦”--“…什么都成了送去主義”;“吝嗇”--“豐富”、“大度”

  問:第六段的“送來”和“拿來”有何區(qū)別?

  明確:A、“送來”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經(jīng)濟、軍事、文化侵略和掠奪,同“拋給”;

  B、“拿來”是根據(jù)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質(zhì)不同,內(nèi)容迥異。

  問:第七段中“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怎么理解?

  明確:“運用腦髓”指用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別力;“自己來拿”:指要有選擇。

  問:第八段批判哪幾種錯誤態(tài)度?第九段闡述了“拿來主義”應該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比喻論證有什么作用?

  明確:“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A、怕:徘徊不敢走進門的

  頭(逃避主義者);B、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的昏蛋(虛無主義者);C、羨慕:欣欣然接受一切的廢物(投降主義者)。

  以上三種態(tài)度都是錯誤的,正確的態(tài)度和方法應該是:

  占有:這是前提;B、挑選:這是關鍵,沒有挑選,占有就毫無意義;C、挑選的具體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關于幾個比喻:“魚翅”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使用,吃掉);“鴉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類事物(存放,供人治。弧盁煙、煙槍”比喻可做反面教材的一類(留一點,大部分毀掉);“姨太太”比喻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糜的東西(走散)。

  四、研讀第三部分:

  要求學生朗讀后,簡要說出每句話的內(nèi)容:

  結(jié)論,我們要拿來;2、具體做法;3、結(jié)果;4、拿來主義者應具備的條件;5、從反面指出拿來主義的意義。

  問:本段共五句話,如果是五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應該是哪五個問題呢?

  明確:1、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2、對文化遺產(chǎn)應怎樣區(qū)別對待?3、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意義?4、要處理好文化遺產(chǎn)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5、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五、總結(jié)全文:

  中心:本文批判了國民黨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闡明了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原則和方法,指出了正確的繼承和借鑒仍是建設民族新文化不可缺少的條件。

  現(xiàn)實意義:魯迅的見解,與毛澤東“古為今用”、“洋為中用”、“剔除糟粕,吸取精華”的主張是一致的,這寫對我們今天,是仍有借鑒意義的。

  學生討論,歸納寫作特點:

  先破后立,破立結(jié)合;B、運用比喻論證,化深奧抽象為淺顯具體;C、語言犀利。

  六、布置作業(yè):補充

  [1]

拿來主義 篇9

  [教學目標]

  1. 理解文意。揣摩語言內(nèi)涵,分析形象意義,把握文章主旨。

  2. 培養(yǎng)學生“雜文語感”。

  3. 加強學生的情感教育,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教學設想]

  1. 重點:的內(nèi)涵分析。

  2. 難點:(1)“送去主義”的內(nèi)涵分析。

  (2)作品語言的內(nèi)涵。

  [教學課時]

  兩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天津有位作家叫馮驥才,他出訪法國時,曾有一件趣事,同學們知道嗎?(略作停頓說)在一次訪法歡迎宴會上,外國記者蜂擁而至,接二連三地向馮先生發(fā)問。其中一位記者問:“尊敬的馮先生,貴國改革開放,學習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東西,你們不擔心變成資本主義嗎?”同學們,如果你就是馮先生,會怎樣回答呢?(多方啟發(fā),讓學生進入角色)馮先生說:“不!人吃了豬肉不會變成豬,吃了牛肉也不會變成牛。”他幽默機智的回答,博得了滿堂喝彩。是的,馮先生的意思是說我們學習資本主義先進的東西,不會變成資本主義。繼承文化遺產(chǎn)和我們的改革開放一樣,只要我們堅持的原則,就一定成功。為什么要拿來,怎樣拿來,這正是我們今天本節(jié)課要學習的內(nèi)容(板書課題:)。

  二、復習舊知,補充新知

  魯迅: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浙江紹興人,中國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

  “魯迅”是1918年5月發(fā)表《狂人日記》(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第一篇白話小說)時所用的筆名。

  他的作品集主要有:

  小說集兩部:《吶喊》《彷徨》

  歷史小說一部:《故事新編》

  散文集一部:《朝花夕拾》(又名《舊事重提》)

  詩文集一部:《野草》

  雜文集十六部:《熱風》《墳》《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而已集》《三閑集》《二心集》《南腔北調(diào)集》《偽自由書》《準風月談》《花邊文學》《且介亭雜文》《且介亭雜文二集》《且介亭雜文末編》《集外集》《集外集拾遺》。

  本文選自于1935年結(jié)集的《且介亭雜文》。當時魯迅寓居上海四川北路山陰路,是帝國主義越出“租界”范圍以外修筑馬路的區(qū)域,俗稱“半租界”!扒医椤本秃鞍胱饨纭敝!扒医橥るs文”即指在半租界亭子間里寫的雜文。

  本文寫作背景:本文寫于1934年6月。當時日本帝國主義侵占東北之后,又企圖吞占中原地區(qū),但國民黨政府卻推行“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政策,對外出賣主權(quán),對內(nèi)軍事圍剿。同時,一些御用主義則大力鼓躁“尊孔讀經(jīng)”“全盤西化”“少談主義”等,魯迅先生在此加“主義”二字就含諷刺之意。而進步文學在探討文藝大眾化時,又對舊形式采取全部否定的態(tài)度,這又涉及到如何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魯迅先生在文章中則以“拿來”進行了分析闡釋。

  針對以上介紹,魯迅先生此文一方面揭露國民黨喪權(quán)辱國的同時,闡明了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

  三、文章導析:

  1. 在通讀全文的基礎上,提問:什么是?是針對什么情況提出來的?

  答:就是吸取精華,剔除糟粕的主張。是針對“如何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爭論而作,反對“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2. 全文寫為何又從“閉關主義”起筆?

  答:第一段主要寫了“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這兩種“主義”都是錯誤的,“閉關主義”是盲目排外的,與世隔絕的保守政策,而“送去主義”又是賣國求榮的奴才政策,這是魯迅先生樹的靶子,否定這兩者才能讓的出現(xiàn)有理有據(jù),這是“先破后立”的寫法。

 。ǚ治觯骸八腿ブ髁x”的本質(zhì)和“閉關主義”是相同的,都是國力虛弱,而又自以為是的,實際又是無知和愚昧的,而正確對待問題的態(tài)度應是正視現(xiàn)實,取長補短,以求文明與進步,這就應實行)

  3. 根據(jù)課下注釋,分析作者舉三個“學藝”上的例子的作用。

  答:是為了論證“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因為本文著重講文化繼承的問題,所以文章用了“別的且不說罷”轉(zhuǎn)到“學藝”方面,緊扣文章主題。同時講此三例還意在揭露反動政府媚外賣國的丑行。

 。ǚ治觯篈“近來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但終不知‘后事如何’”一句,用反語進行了強烈的諷刺與鞭撻,“后事”批借展覽一事行盜賣之實。B“以催進‘象征主義’”一句,根據(jù)課下注釋,“催進”一詞應無從談起,因“象征主義”在蘇聯(lián)已趨沒落,可“催進”的實則“全然是舊社會的維護者!八腿ブ髁x”已無真正的藝術(shù)貢獻于世界。)

  4. 如何理解第3段中“要不然……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一句的含義?

  答:這實際上是實行“送去主義”的后果。一味“送去”只能是亡國滅種,禍延子孫!翱念^賀喜”嘲笑了反派對帝國主義奴顏婢膝的丑態(tài)!皻埜渲恕眲t生動描繪了做了奴才的人受到的必然待遇。當我們的財富被掠奪殆盡的時候,只能仰人鼻息,靠列強的所謂“援助”過活了。

  (分析:尼采的例子和掘煤的事,都意在論證一味的送與只能讓自己“發(fā)瘋”毀滅,讓子孫后代受累,這都是切切實實的后果,從而使“討一點殘羹冷炙”的悲慘結(jié)局更加警人深。

  5、揣摩課文前半部分語言:在對各種“非”概念的清理和清算中,一面認識它們的實質(zhì),一面去發(fā)現(xiàn)的立場怎樣在文章的論述過程中逐漸浮現(xiàn)出來,使學生看到課文清晰的思路,使語言和思維能力同步得到提高。

  如果把對外部世界的態(tài)度分為同意交往和拒絕交往兩大類,那么,“閉關主義”代表了拒絕交往的態(tài)度。但是,自從槍炮打破了國門以后,“閉關”的道路(或選擇)已不復存在,因此中國人只有學會同外部世界交往而別無他途。

  如果把交往分為“輸出”和“引入”兩種方式,“送去主義”是只包含“輸出”內(nèi)容的單一交往方式。一味送去的后果是恐怖的,將來,終于無物可送的子孫只能仰人鼻息,搖尾乞憐。于是,交往中必須包含“引入”觀念成了不言自明的道理。

  如果再把“引入”分成主動和被動兩類,那么自己主動去拿叫“拿來”,被動接受外國的給予叫“送來”。當魯迅指出了“送來”總是不懷好意后,“拿來”就理所當然地成了中國人對外交往中無可逃避和惟一可能的選擇,文章確立了鮮明有力的觀點。魯迅先生就是用這種不斷兩分和排異的方法彰明立場的,邏輯極為嚴謹。

  6、“占有”和“挑選”是的精髓,闡示此中道理時,魯迅巧設比喻,語言生動形象。對繼承來的“宅子”只有占有一途,經(jīng)過前半篇的論證應不再有疑義,故此有了對“孱頭”“昏蛋”的指斥,這“宅子”唯其大而舊,才需要占有和挑選,所以“廢物”也就喪失了存在的理由。要“挑選”就必須有對象,作者將“魚翅”“鴉片”“煙槍”“煙燈”和“姨太太”一一排出,既然它們價值不同,作用各異,照單全收誠不可以,慎重挑選以趨利避害也就順理成章。教學這一部分可以充分利用作品用相互聯(lián)系的一組比喻說理的特點,調(diào)動學生形象思維的能力,聯(lián)想到新主人和舊家當?shù)拿?想到最符合新主人利益的解決辦法只能是對舊家當來一番清理,取其精華,棄其糟粕。這樣有助于把抽象的關于如何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理論問題,轉(zhuǎn)化成一個簡單的、經(jīng)驗性的問題,而且學生在品讀中還可以獲得語言藝術(shù)的享受。

  7、對文章語言諷刺色彩的學習,可以集中在兩點上。一是作品將準備批判的觀念形象化,然后著意刻畫它可笑可憎的面目,予以無情否定,如描寫徘徊的孱頭、放火的昏蛋和欣然入室吸鴉片的廢物,就是用了這種方法。另一種方法是將要否定的現(xiàn)象漫畫化,示其滑稽,如描寫捧著古畫掛過去的大師,讓人忍俊不禁。對諷刺語言的揣摩讓學生了解魯迅辛辣的筆觸和風格,更要讓學生在笑過后感悟魯迅無情的戰(zhàn)斗精神。至于對徐悲鴻、梅蘭芳的評價,教師可參讀魯迅《花邊文學》中《誰在沒落?》和《略論梅蘭芳及其他》等文,但一般無須給學生深講。

  板書

  閉關主義

  ↓ ┏行為、表現(xiàn)(①②)

  送去主義┃

  │ ┗實質(zhì)、后果(③④)

  │ ┏“送來”X(嚇怕)(⑥)

  ↓ ┃ ┏不敢進門(逃避主義)-孱頭┓

  ┃ ┏錯誤態(tài)度┃放火燒光(虛無主義)-昏蛋┃

  │ ┃ ┃ ┗接受一切(投降主義)-廢物┛

  │ ┗拿來!┃ ┏或存放

  │ ⑦ ┃ ┏占有┓ ┏方針┃或使用

  │ ┗正確態(tài)度┃挑選┃總之,┃ ┗或毀滅

  │ ┗區(qū)別┛要拿來┃ ┏沉著勇猛

  │ ┗條件┃有辨別

  │ ┗不自私

  └───────────────────結(jié)果:新

  四、熟讀課文

拿來主義 篇10

  教案示例一

  教學目的

  一、理解這篇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學習本文運用比喻進行論證的方法,正確理解各種比喻的含義。

  二、理解如何正確對待中外文化遺產(chǎn)。

  教學時數(shù) 兩教時

  教學過程

  第一教時

  一、導入新課。

  隨著我國開放的深入發(fā)展,國外的科學、文化、技術(shù)以及資產(chǎn)階級的腐朽思想、生活作風等等也隨之大量而來,我們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才是正確的呢?學習魯迅先生的雜文,從中可以受到啟發(fā),得到教益。

  二、指導預習。

  讀“預習提示”!疤崾尽庇袃啥危1段寫什么?學生回答后要求思考:魯迅先生在提出之前,為什么先批“送去主義”?由此理出文章結(jié)構(gòu)層次,歸納每部分的大意。第2段寫什么?學生回答后,要求閱讀課文時勾畫出犀利、幽默的詞語和比喻論證的語段,并體會其含義。

  三、研習新課。

  1.分析寫作思路和課文結(jié)構(gòu)層次。

  提問:作者要論說的是,為什么課文前半部分寫“閉關主義”和“送去主義”?

  討論、明確:作者要論說的是,但它是針對歷史和現(xiàn)實存在的問題提出來的,近代的“閉關主義”必然導致“現(xiàn)在”的“送去主義”!八腿ブ髁x”是一種有往無來的賣國行徑,必然導致國勢日弱,被動挨打,從長遠看,將造成亡國滅種。因此,采取與“送去主義”針鋒相對的就刻不容緩!八腿ブ髁x”和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破”正是為了“立”,“破”得徹底,“立”得才牢靠。這個問題弄明白了,作者的思路和文章的結(jié)構(gòu)層次就基本上清楚了。

  全文分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揭露批判“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及其嚴重后果。

  第1、2段是揭露批判國民黨政府在文化上奉行“送去主義”的媚外求榮和欺世惑眾的可恥行為。

  第3、4段是揭露“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和危害。

  第二部分(第59段):闡明的基本觀點,批判在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上的錯誤傾向。

  第5段正面提出的主張。

  第6段揭示“送去主義”的危害和實行的必要。

  第7段揭示的含義就是“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第8段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三種錯誤態(tài)度。

  第9段從正面具體而形象地闡明的原則和方法。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jié)全文,指出實行的人應具有的膽識和品質(zhì),以及對于創(chuàng)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義。

  2.研習第一部分:弄清“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與危害,體會幽默、諷刺的語言在批判錯誤觀點時的表現(xiàn)力。

 。1)提問:第1段“別的且不說罷”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舉了哪些事例來揭露國民黨政府實行“送去主義”的媚外丑態(tài)的?

  討論,明確:這一句把所要揭露、論述的范圍加以嚴格的限制,只講文化上的事。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那時日本帝國主義的魔爪已經(jīng)伸到了東北、華北,國民黨政府推行賣國主義政策,變本加厲地出賣國家的領土、資源和主權(quán),確實“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因此,用“別的且不說罷”的句子,不僅使論述的范圍明確,而且增強了揭露的深刻性。

  作者舉了三個“送”的事例:“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不知后事如何”,即有去無回,這是媚外的可恥行徑;還有幾位“大師”們捧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掛過去,“捧”何其鄭重、恭敬,媚態(tài)可掬,幾張畫“一路的掛”,何其賣力,何其寒傖可笑,“發(fā)揚國光”,反語,諷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用這種方式來顯示一點進步,多么可憐,暗示“學藝”上的東西已經(jīng)相當貧乏。作者諷刺批判的鋒芒不是對著幾位藝術(shù)家,而是指向賣國媚外的反動當局及其御用文人,字里行間充滿著憎惡和鄙視。

 。2)提問:一味奉行“送去主義”會產(chǎn)生什么嚴重后果及危害?

  討論,明確:作者以尼采自詡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作類比,“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中國不是“豐富”,還要“大度”,“只是送出去”,同樣是愚蠢可笑的。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幾百年之后呢”?我們的子孫,“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做獎賞”!翱念^”、“討”和“殘羹冷炙”、“獎賞”等詞語,形象、深刻地寫出了“送”的結(jié)果是我們的子孫后代無法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

  (3)提問:“拋來”和“拋給”有何區(qū)別?

  討論,明確:拋來指把無用的東西拋棄掉,或者無代價地送人或施舍,一般不懷有什么不良的動機或目的。

  拋給指有目的的、帶惡意的輸出。

  (4)小結(jié):作者把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放在歷史和現(xiàn)實的背景中加以考察,文章一開始便從“閉關主義”說起,進而揭露國民黨政府在“學藝”上實行“送去主義”的種種媚外求榮,欺世惑眾的事實,揭示“送去主義”必然使中國人民更加陷入被侵略,受奴役的悲慘境地。因此,“送去”之外,還得“拿來”。

  3.布置作業(yè)。

  第二教時

  一、檢查復習。

  給加黑字注音并解釋:禮尚(shàng;崇尚、重視。)自詡(xǔ;夸耀,說大話。)殘羹(gēng;有濃汁的食品。)冷炙(zhì;烤肉。)冠冕(miǎn;古代帝王戴的帽子,引申為體面。)

  二、研習新課。

  1.研讀第二部分:理解的主張,領會運用形象的比喻闡明抽象的深刻的道理的寫作方法。

  指名朗讀第5、6、7段,注意對吝(lìn)嗇(sè)、髓(suǐ)、蹩(bié)正音。

 。1)提問:第5段中哪些詞語含有諷刺意味?第6段的“送來”與“拿來”有何區(qū)別?第7段的“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怎么理解?

  討論,明確:“摩登”是針對上文“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而言的,把賣國媚外的行徑說成“時髦”,一味地“送去”說成“趕時髦”,其諷刺意味是很濃烈的!傲邌荨笔轻槍ι衔摹柏S富”、“大度”而言的,兩者鮮明對照,對“送去主義”者進行諷刺鞭撻。

  “送來”是帝國主義對我國進行的經(jīng)濟、軍事、文化侵略、掠奪,是“拋給”的同義語;“拿來”是根據(jù)需要自己拿,二者本質(zhì)不同,內(nèi)容迥異。

  運用腦髓指用腦筋獨立思考,有主見;放出眼光指要看得清,有辨別力;自己來拿指要有選擇,自己拿。

 。2)提問:第8段批判了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哪幾種錯誤態(tài)度?第9段闡述了者應采取怎樣的態(tài)度和方法?運用比喻論證說明有什么作用?

  討論,明確:“大宅子”比喻文化遺產(chǎn)。

  怕:徘徊不敢走進門(逃避主義)孱頭

  怒: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虛無主義)昏蛋。

  羨慕:欣欣然接受一切(投降主義)廢物。

  以上三種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都是錯誤的。

  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首先是“占有”,然后是“挑選”!罢加小笔乔疤幔弧罢加小本蜔o從“挑選”;“挑選”是關鍵,不“挑選”,“占有”就毫無意義。

  “挑選”的具體做法: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

  魚翅比喻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部分(使用,吃掉)。

  鴉片比喻有益也有害的一類事物(存放,供治病)。

  煙槍、煙燈比喻有害的可作反面教材的一類事物(送一點進博物館,毀掉)。

  姨太太比喻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淫糜的東西(走散)。

  文中運用“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等當時人們所熟悉的事物作比方,使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這個抽象問題具體化,深奧道理淺顯化,將怎樣“挑選”說得具體形象又清楚透徹。尤其是對“孱頭”、“昏蛋”、“廢物”、“姨太太”等形象的勾勒,寓意豐富,耐人尋味。

  2.研讀第三部分:要求學生朗讀文章最后部分,簡要說出每句話的內(nèi)容。

  第1句話:結(jié)論是我們要拿來。第2句話:的具體做法。第3句話:的結(jié)果。第4句話:者應具備的條件。第5句話:從反面指出的意義。

  提問:這一段共5句話,如果這5句話是5個問題的答案,那么應該是哪5個問題(“思考和練習”二)?

  明確:①究竟應該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②對文化遺產(chǎn)應該怎樣區(qū)別對待?③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意義?④要處理好文化遺產(chǎn)我們必須具備哪些條件?⑤實行的重要性迫切性何在?

  3.總結(jié)全文,加深理解。

  (1)提取要點,歸納中心:本文批判了國民黨反動派的賣國主義政策和一些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闡明了批判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指出了正確的繼承和借鑒乃是建設民族新文化的必不可少的條件。

  魯迅對文化遺產(chǎn)的見解,跟毛澤東同志“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的意見是一致的。時至今日,這篇文章仍然放射著思想光輝,值得我們認真學習和借鑒。

 。2)由學生討論,歸納寫作特點。①先破后立,破立結(jié)合;②運用貼切的比喻闡明抽象、深奧的道理;③語言犀利、幽默。每一條要求能舉出實例,并結(jié)合自己的感悟作簡要分析。

  教案點評:

  一、課文前半部分是難點,著重使學生認識“送去主義”的實質(zhì)與危害;重點放在課文后半部分,讓學生理解比喻論證和諷刺語句的含義,明確什么是。

  二、課文內(nèi)容豐富,含義深刻,教學時注意設計富有啟發(fā)性的思考題,引導學生討論,重要語段加強朗讀訓練,以加深對文章主要觀點和語言特點的理解。

  探究活動

  1.可以指導學生開辯論會,要求在陳述觀點的時候必須用上因果論證和比喻論證的方法。

  2.閱讀魯迅先生的三篇雜文《夏三蟲》、《戰(zhàn)士和蒼蠅》、《送灶日漫筆》,用心體味魯迅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

  3.指導學生閱讀一篇高考滿分作文,并讓他們從語言角度分析其成功之處。

拿來主義 篇11

  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運用比喻論證等方法把深奧的抽象的道理講得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論證藝術(shù);體會魯迅雜文的語言特點。

  2.學習本文,認清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批判地繼承,并能運用正確的觀點解釋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設想

  魯迅先生的雜文有很強的針對性,文章所針對的事件距今時間較久,所以必須介紹清楚有關的背景,以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即使如此,因為魯迅雜文的語言很有特色,學生閱讀本文難度是很大的。唯有促使學生在課上積極思維,才有可能學懂這篇文章。

  如何促使學生積極思維?雜文是文藝性的議論文。閱讀方法應當與其它議論文大體相同。要在學習第九課的基礎上,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理解能力。

  在學習本文論證藝術(shù)時,難免要涉及比喻論證、類比論證、對比論證等有關論證方法的基本概念,這是學生第一次接觸這些知識,而教材中又沒有這方面的講解。因此要力求講得深入淺出,語言簡練、準確而又便于理解記憶,使學生一次弄懂,不搞夾生飯。

  體會魯迅雜文語言犀利、幽默的特點是個難點,可以用“比”的辦法加深學生的理解。重在加強學生的語感,重在“意會”(心中明白了魯迅雜文語言的妙處了),而不一定要求學生“言傳”(用語言表述其中的妙處)。

  理解內(nèi)容和學習論證藝術(shù)、體會語言特點是學習本文的兩大任務,可以各安排一個課時。

  《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的一篇著名的雜文,參考材料很多,對文章主旨、結(jié)構(gòu)的理解眾說紛紜,人教社的教參只是其中的一種意見。教學過程固然必須使學生讀懂課文,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因此教師應依據(jù)有利于培養(yǎng)閱讀能力這一原則決定對各種意見的取舍。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1. 簡介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作和本文的寫作背景。

  2. 正確理解本文的思想內(nèi)容。

  3. 理清文章思路。

  4. 對學生進行思維訓練。

  教學過程

  一、簡介魯迅先生的創(chuàng)作。

  魯迅,原名周樹人,浙江紹興人,是我國現(xiàn)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他一生有大量的創(chuàng)作,對我國現(xiàn)代文學的發(fā)展有巨大的影響。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吶喊》、《徬徨》、《故事新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詩集《野草》,以及大量的雜文集,如:《墳》、《而已集》、《二心集》、《華蓋集》、《南腔北調(diào)集》、《且介亭雜文》等。(僅以中學語文課本涉及的為限。)

  二、簡介本文的寫作背景。

  本文寫于1934年6月4日,最初發(fā)表在6月7日《中華時報》副刊《動向》上,署名霍沖,后由作者編入《且介亭雜文》。

  本文寫在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占領我國東北三省之后,妄圖進一步占領華北地區(qū),中華民族面臨嚴重危機,而國民黨反動政府頑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內(nèi)”的賣國反共政策,對外出賣國家領土,對內(nèi)實行軍事“圍剿”和文化“圍剿”。

  為了維護反動統(tǒng)治,蔣介石提倡以“四維”(禮、義、廉、恥)和“八德”(忠、孝、仁、愛、信、義、和、平)為內(nèi)容的所謂“新生活運動”。于是文化界的反動文人隨之叫嚷“發(fā)揚國光”,掀起一股復古主義的逆流,以此來對抗革命文化的傳播和發(fā)展。由此可見,“媚外”與“復古”二者緊密配合是國民黨反動政權(quán)和一些反動文人的基本特點。

  而一些資產(chǎn)階級買辦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極力鼓吹“全盤西化”完全否定我國的文化傳統(tǒng),以此對抗革命文化。

  為了促進革命文化的健康發(fā)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藝隊伍中進行了對文藝大眾化和文藝新舊形式等問題的討論。在討論中,有些同志受“左”傾機會主義路線影響,認為“采用舊形式”就是“機會主義”,“類似投降”。根據(jù)文章內(nèi)容來看,當時一些青年看到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經(jīng)濟文化侵略,出于愛國主義熱情和對國家民族前途的關心,對一切外國的東西部有一種恐懼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當時在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問題上,存在著種種錯誤思潮和糊涂觀念。為了揭露和打擊敵人,為了澄清認識,魯迅先生寫了這篇《拿來主義》(板書標題),闡明了馬克思主義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正確主張。文章中著重談的是如何對待外國文化的問題,但魯迅先生提出的主張也足以批駁那些對本國文化的錯誤觀點。因此,“拿來主義”完全適用于對待一切文化遺產(chǎn)。

  三、研讀標題,發(fā)現(xiàn)問題。

  提問:本文標題屬于議論文標題中的哪種類型?你讀了標題之后明確了什么,有哪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

  本文標題屬于論題型。我們從標題明確了本文是要談論有關“拿來主義”的問題。讀標題后,要思考兩個問題:

  1、什么是“拿來主義”?2、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四、閱讀課文,解決問題。

 。ㄒ唬┻@兩個問題正是我們理解這篇雜文的鑰匙,是我們閱讀本文的入門。讓我們先在課文尋找第一個問題的答案。

  讓同學們閱讀課文(4分鐘),標出自然段的序號找出哪些段落回答了“什么是‘拿來主義’”這一問題。

  學生閱讀。教師指名回答。最后明確:第8、9段回答了什么是拿來主義。

  (二)背景介紹了本文主要談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問題,可是8、9兩段只字未提“文化遺產(chǎn)”,卻談什么“大宅了”之類的問題。請同學們再仔細閱讀第9段,把這一段內(nèi)容與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聯(lián)系起來,想想“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分別指什么事物。

  學生閱讀,分組討論,全班交流,最后明確:“大宅子”指文化遺產(chǎn),“魚翅”指文化遺產(chǎn)中精華部分,“鴉片”指文化遺產(chǎn)中精華與糟粕互見的部分,“煙槍和煙燈”指文化遺產(chǎn)中的舊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剝削階級欣賞享用的腐朽的東西,是純粹的糟粕。

  這里“大宅子”、“魚翅”、“姨太太”并不難理解,對“鴉片”的含義可作適當啟發(fā):清末有些人吸食鴉片,身體垮了,中國的白銀大量外流,看來鴉片不是好東西,但鴉片作為藥用,有很好的止痛效果,看來鴉片又是有用的東西;那么究竟應當怎樣評價鴉片呢?想想文化遺產(chǎn)中什么樣的作品與鴉片具有相似之處。明確了“鴉片”所指之后對“煙槍和煙燈”的含義也要作適當?shù)膯l(fā):吸食鴉片時煙槍煙燈是工具,而鴉片則是吸進來的內(nèi)容,聯(lián)系文化遺產(chǎn)中某些不好的內(nèi)容究竟是憑借什么才得以流傳的,想想煙槍煙燈指什么。

  明確了“大宅子”、“魚翅”等所指內(nèi)容之后要進一步明確拿來主義者對待這些事物的態(tài)度。

  提問:1.對文化遺產(chǎn)中的精華(“魚翅”)應取什么態(tài)度?(吸收)課文中哪句話表現(xiàn)作者的這種主張?讀出課文中有關的闡述,不能多讀,也不能少讀,要恰如其分。(“只要有養(yǎng)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保

  2.對文化遺產(chǎn)中精華、糟粕互見的部分(“鴉片”)應采取什么態(tài)度?(批判地吸收)讀出課文中表現(xiàn)作者這種主張的句子。(“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保

  3.對文化遺產(chǎn)中的舊形式(“煙槍和煙燈”)應取什么態(tài)度?(留一點作歷史的反面教材,絕大多數(shù)應當清除)讀出課文中表現(xiàn)作者這種主張的句子。(“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

  4.對文化遺產(chǎn)中的糟粕(“姨太太”)應采取什么態(tài)度?(堅決拋棄)讀出課文中表現(xiàn)作者這種主張的句子。(“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

  5.用一句話概括拿來主義的作法。(回答第9段第1句,答第10段第2句也可)

 。ㄈ├斫獾9段內(nèi)容之后再來理解第8段內(nèi)容!暗昧艘凰笳印弊匀皇侵该鎸ξ幕z產(chǎn),其余的內(nèi)容應當怎樣理解?仔細閱讀課文,在筆記本上填好下列表格。(出示投影片)

  指名回答。最后由教師明確:孱頭,“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進門”,害怕繼承拒絕借鑒,逃避主義;昏蛋,“勃然大怒放把火燒光”,盲目排斥,虛無主義;廢物,“欣欣然蹩進臥室大吸鴉片”,崇洋媚外全盤西化,投降主義。

 。ㄋ模┪覀円呀(jīng)知道了作者主張實行“拿來主義”,議論文寫作目的是宣傳作者的觀點,但是,文章不僅要明確地提出論點,還要進行論證即回答“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

  引導學生先想一想,如果有人問你為什么每天先復習老師講課的內(nèi)容再做書面作業(yè),你能用幾種方法回答?

  學生討論,發(fā)表見解,教師總結(jié)。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說清這種做法的好處,另一種是說清楚其它做法的害處。這種回答問題的方法所表現(xiàn)的思維方式是普遍適用的。要求學生閱讀課文第1至第6---7段,看看作者在這里是否回答了“為什么要實行‘拿來主義’”,是用什么方法回答的。

  學生閱讀、思考,教師指名回答。

 。ㄊ峭ㄟ^批判與“拿來主義”相反的“送去主義”來證明必須實行“拿來主義”。)

  重讀第1段,說說這段是從什么角度批判“送去主義”的。

  學生閱讀、思考,教師指名回答。最后明確本段第一句說明“送去主義”的由來,以后語句列舉了反動政府一味送去的可恥行為。

  提問:本段開頭就指出“送去主義”和“閉關主義”一脈相承,這有什么作用?

  學生通過思考不難理解“送去主義”是“閉關主義”在新形勢下的表現(xiàn)。從閉關鎖國到投降賣國從對舊文化的抱殘守闕到對進步文化的深閉固拒,都是與中華民族新文化的創(chuàng)造和發(fā)展不相容的,文章一開始就把問題放到歷史和現(xiàn)實的背景中去考察。

  提問:聯(lián)系本文寫作背景,想想為什么“別的且不說”,而“單說學藝上的東西”?

 。ㄒ驗楸疚闹匾勅绾螌Υ幕z產(chǎn)的問題,所以作者集中列舉“送去主義”在學藝上的表現(xiàn)。)

  提問:本段最后一句“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其中“進步”一詞用了什么修辭方法?表達作者什么樣的感情?

  (這是反語,表現(xiàn)了作者對“送去主義”的嘲諷。)

  提問:你還能從本段的哪些語句上體會出對“送來主義”嘲諷的感情?

  這里主要靠學生“意會”,大家互相補充,具體到每個學生不必要求找完全。同時只要指出有關的語句即可,不必要求說清怎樣表現(xiàn)了這種感情。本段中“大師”、“捧著”、“兒張”、“一路掛過去、”、“發(fā)揚國光”、“傳道”等都表現(xiàn)出嘲諷的感情。

 。ㄎ澹┲刈x第3、4兩段,想想一味送出去究竟有什么壞處?填好下面的表格。(出示投影片)

  根據(jù)課文不難填出表上的內(nèi)容,但要求學生語言要盡量簡明,不能大段地抄錄原文,以提高他們獲取和篩選信息的能力。尼采;只是給與,不想取得;沒有好結(jié)果,發(fā)了瘋。送去主義;只想送去,不想拿來;中國永遠貧窮落后。

  提問:第3段從什么角度,用什么方法批判送去主義?

  (本段用將“送去主義”與尼采進行比較的方法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

  提問:第3段開頭意思緊承第1段,聯(lián)系第1段的內(nèi)容應怎樣理解“豐富”、“大度”、“不算壞事情”?

 。ㄟ@里是對“送去主義”的諷刺,不是“豐富”,而是自欺欺人;不是“大度”,而是媚外求寵。一味地送出去,當然是壞事情。

  提問:說說“拋來”、“拋給”、“送來”各指什么意思。

 。ā皰伣o”、“送來”是指帝國主義對我國的經(jīng)濟文化侵略!皰亖怼笔侵赴褵o用的東西拋棄掉,或無代價的送人或施舍。一句“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把“拋來”和“拋給”之間的善惡分得十分清楚。)

  提問:請同學們說說3、4兩段和第六段的意思。

  (3、4兩段通過揭露“送去主義”的危害來批判“送去主義”,第6段揭示“送來”產(chǎn)生的禍患,說明“拿來”的必要。)

 。⿲W習本文最后一段。

  要求學生閱讀第10段,想一想這段的五句話分別能回答什么問題、設計好問題后請把問題和答案連在一起讀一遍,看看是否通順,自然。

  (我們究竟應當怎樣對待文化遺產(chǎn)呢?)總之,我們要拿來。(拿來之后應當怎樣區(qū)別對待呢?)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有什么積極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怎樣才能做到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辯別,不自私。(實行“拿來主義”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提問:最后一句的“新文藝”、“新人”指什么?

  新人指無產(chǎn)階級文藝工作者,新文化指無產(chǎn)階級文藝。

  提問:請同學們用簡明的話歸納本段的本意。

  本段總結(jié)了全文,指出了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當有的膽識和品質(zhì),以及“拿來主義”對創(chuàng)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

  五、理清全文思路。

  我們帶著問題閱讀了全文,基本掌握了文章內(nèi)容,理解了魯迅先生對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主張,現(xiàn)在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文章。作者開始先批判了“送去主義”,邊批判邊樹立自己的觀點,然后以生動的比喻闡述了“拿來主義”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最后對全文作了總結(jié),明確了實行“拿來主義”對于創(chuàng)造民族文化的重要意義和實行“拿來主義”的人必須具備的品質(zhì)。請同學們在筆記本上列出本文的結(jié)構(gòu)提綱。(學生如能寫在投影膠片上更便于交流)

  教師指名回答。(或選2 ̄3份投影膠片進行交流)教師隨學生的回答板書:(供參考)

  第一部分、(1------7段)批判“送去主義”,樹立自己的觀點。

  1.(1------2段)揭露“送去主義”媚外求寵,自欺欺人的可恥行徑,提出“拿來”的主張。

  2.(3------5段)指出“送去主義”的危害,進一步提出“拿來主義”的主張。

  3.(6------7段)指出“送去主義”產(chǎn)生的另一危害,明確提出本文論點。

  第二部分(8------9段)闡明“拿來主義”的具體內(nèi)容。

  第三部分(第10段)總結(jié)全文,并提出實行“拿來主義”的人應具有的條件,以及實行“拿來主義”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六、布置作業(yè)。

  這篇課文難度比較大,課后要認真復習,熟讀課文,并且完成課文后面〔思考與練習〕一、二、三題。

  另外,每人要準備一篇不少于200字的發(fā)言稿,說說本文所提倡的對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在我國今天有什么現(xiàn)實意義。

  布置這個作業(yè)一是繼續(xù)培養(yǎng)學生的說話能力,二是學以致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可以聯(lián)系當今改革開放大潮中的許多實際問題來談。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1.檢查作業(yè),指名回答課文后〔思考與練習〕一、二、三題,請1--2名同學到前面面對大家談談“拿來主義”的現(xiàn)實意義。

  2.進一步理解本文中對國民黨政府賣國政策的揭露和批判,準確地把握中心思想。

  3.學習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體會本文的語言特點。

  教學過程

  一、檢查作業(yè)。(略)

  二、進一步理解文章內(nèi)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通過上一節(jié)課,大家都明確了魯迅先生的《拿來主義》一文主要是針對如何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批判了錯誤態(tài)度,闡述了正確主張。現(xiàn)在請大家讀下面幾個句子,聯(lián)系本文寫作背景想想句子中加黑部分的意思,說說它們是否只是談文化遺產(chǎn)問題。(出示投影片)

  1.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

  2.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可以稱之為“送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

  3.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了。

  學生思考、議論,教師指名回答。

  學生通過第一節(jié)課很容易理解第2句是在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第1句只要看下文“別的且不說”,“單是學藝的東西”就可以明白“什么都是”主要指“學藝”之外的情況,聯(lián)系寫作背景,不難理解這是在憤怒痛斥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行徑。第3句較難理解,作者用“摩登”一詞揭示出當時“送去主義”的盛行。如此盛行,自然不止于“學藝”方面的事情。選用“摩登”一詞能啟發(fā)讀者廣泛聯(lián)系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起到了揭露國民黨反動政府賣國行徑的作用。

  提問:由此看來,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談對待文化遺產(chǎn)問題這一個方面,請同學們在筆記本上歸納本文中心。要求內(nèi)容完整,語言通順。(如能寫在投影膠片上更利于交流。)

  教師指名回答。最后要明確本文中心包含四個要點:①批判國民黨反動政府的賣國政策,②批判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錯誤態(tài)度,③闡明對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主張,④指出正確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必要性。

  三、學習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

 。ㄒ唬┍M管本文中心思想應當包含四個要點,但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闡明對待文化遺產(chǎn)批判繼承的正確態(tài)度。全文包含著深刻的馬克思主義原理,但并沒有枯燥地講述理論,全文寫得輕松活潑,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這樣的效果呢?

  請同學們閱讀第8、9兩段,想想作者在這里用了什么方法。

  啟發(fā)。如果將第9段內(nèi)容改寫為“拿來主義對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是占有、挑選。對其中的精華要全部吸收。對那些精華、糟粕互見的,要區(qū)別對待的部分,應批判地繼承。文化遺產(chǎn)中的有害的舊形式應當廢除,只保留很小一部分作為反面有害的教材,文化遺產(chǎn)中腐朽的東西則要徹底拋棄”,和原文相比表達效果有什么不同?(改寫的這段話可用投影展現(xiàn),以利于學生比較。)

  學生不難發(fā)現(xiàn)第8、9兩段使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教師明確:比喻論證就是用比喻來說明道理。(板書)這種方法是用人們?nèi)菀桌斫獾摹⒈容^淺顯的事物或道理來證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奧的事物或道理。運用這種方法能把道理講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強作品的藝術(shù)性和感染力。

  (二)請同學們閱讀第3段,想想這段是否運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

  學生議論。老師明確:這里用尼采與“送去主義”者作比,尼采與“送去主義”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識的人,屬于同一類事物。用同類事物進行比較從而闡明觀點的方法叫類比論證的方法。(板書)它與比喻論證有明顯的區(qū)別:類比論證是同類事物作比較,比喻論證是用不同類的、只是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二者的區(qū)別一定要弄清。

 。ㄈ┱埻瑢W們重新閱讀8、9兩段,想想作者為了更清楚地闡明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正確態(tài)度,除使用了比喻論證的方法之外還用了什么方法。

  啟發(fā):作者的目的是要闡明“拿來主義”的做法,為什么還要分析“孱頭”、“昏蛋”、“廢物”的表現(xiàn)?

  學生閱讀、思考,教師指名回答。明確:將兩種性質(zhì)截然相反的事物進行比較,這種論證方法叫對比論證。(板書)對比能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增強論證效果。

  附:論證藝術(shù)部分板書

  本文的論證藝術(shù):

  1.比喻論證(8、9段)------用有相似點的事物打比方。

  2.類比論證(第3段)------用同類事物相比較。

  3.對比論證(8、9段)------用性質(zhì)相反事物作比較。

  四、體會本文語言特點。

 。ㄒ唬┍容^下列每組句子中的不同說法的意思和表達效果,指出其不同點。(出示投影片)

  學生討論,發(fā)表見解,老師歸納。

  每組的兩種說法意思一致,但表達效果卻明顯不同。第一組第1句用“送來”、“拿來”兩個詞把兩種事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揭示出來,第二組第1句用“拋來”、“拋給”兩個詞揭示了兩種事物的本質(zhì)區(qū)別。這種用極少的詞語深刻揭露事物的本質(zhì)的語言,反映了魯迅先生語言的犀利的特點。

 。ǘ┱埻瑢W們說說下面句子中加黑部分有什么表達效果。(出示投影片)

  1.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

  2.總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學生很容易品味出其中的諷刺、幽默的韻味,接著要求學生再盡自己所能舉出課文的其它例子。

  教師小結(jié)。犀利的語言,諷刺幽默的風格,固然是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但更重要的是來自對事物的敏銳深刻的觀察和思考,來自對敵人和舊事物的憎惡痛恨。語言是思想的外殼,沒有深刻的思想,強烈的感情,就不會有高超的語言藝術(shù)。我們應當透過魯迅先生的語言風格更深刻地理解魯迅先生的偉大人格。

  附:語言風格部分板書

  本文的語言特點:

  1.犀利

  2.諷刺幽默

  五、布置作業(yè)。

  1.完成〔思考與練習〕第四題。

  2.給下列詞語中加黑字注音。

  腦髓孱頭蹩進

  3.解釋下列詞語中加黑語素的意思。

  禮尚往來自詡殘羹冷炙國粹冠冕堂皇

拿來主義 篇12

  魯迅

  返回頁首

  學習重點

  一 總體理解文意

  二 揣摩詞語的諷刺意味

  中國一向是所謂“閉關主義②”,自己不去,別人也不許來。自從給槍炮打破了大門之后,又碰了一串釘子③,到現(xiàn)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義”了。別的且不說罷,單是學藝④上的東西,近來就先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⑤,但終“不知后事如何”;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⑥。聽說不遠還要送梅蘭芳博士到蘇聯(lián)去,以催進“象征主義”⑦,此后是順便到歐洲傳道。我在這里不想討論梅博士演藝和象征主義的關系,總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但我們沒有人根據(jù)了“禮尚往來⑧”的儀節(jié)⑨,說道:拿來!

  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⑩。尼采⑾就自詡過他是太陽,光熱無窮,只是給與,不想取得。然而尼采究竟不是太陽,他發(fā)了瘋。中國也不是,雖然有人說,掘起地下的煤來,就足夠全世界幾百年之用。但是幾百年之后呢?幾百年之后,我們當然是化為魂靈,或上天堂,或落了地獄,但我們的子孫是在的,所以還應該給他們留下一點禮品。要 ①選自《且介亭雜文》(《魯迅全集》第6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②﹙閉關主義﹚指清廷奉行的閉關自守政策。③﹙碰了一串釘子﹚指鴉片戰(zhàn)爭以后,清廷與英、法、俄、日、美、德、意等列強相繼簽訂的一系列喪權(quán)辱國的不平等條約。④﹙學藝﹚泛指學術(shù)文藝。⑤〔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覽〕指當時國民黨政府在巴黎舉辦的中國古典藝術(shù)展覽。⑥﹙還有幾位……叫作“發(fā)揚國光”﹚指當時國民黨政府在西歐各國舉辦的中國繪畫展覽。⑦﹙聽說不遠……以催進“象征主義”)《大晚報》在1934年5月28日刊載了一條文藝新聞,說著名美術(shù)家徐悲鴻等在莫斯科舉辦中國書畫展覽會,“切合蘇俄正在盛行之象征主義作品”,還說“因擬……邀中國戲曲名家梅蘭芳等前往奏藝”。魯迅針對這一則新聞,在同年5月30日寫了《誰在沒落》一文,指出象征主義已在蘇聯(lián)沒落,批駁那種認為中國畫和戲劇切合象征主義的論調(diào)。象征主義是19世紀末葉在法國興起的文藝流派。⑧﹙禮尚往來﹚禮節(jié)上重在有來有往。尚,崇尚、重視。⑨﹙儀節(jié)﹚禮節(jié)。⑩(大度】大方,氣量寬宏。⑾﹙尼采﹚(1844-1900)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主張唯意志論,提倡超人哲學,反對民主、社會主義和婦女解放運動,歌頌戰(zhàn)爭。 ·8·

  不然,則當佳節(jié)大典之際,他們拿不出東西來,只好磕頭賀喜,討一點殘羹冷炙①做獎賞。

  這種獎賞,不要誤解為“拋來”的東西,這是“拋給”的,說得冠冕②些,可以稱之為“送

  來”,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例③。

  我在這里也并不想對于“送去”再說什么,否則太不“摩登④”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但我們被“送來”的東西嚇怕了。先有英國的鴉片,德國的廢槍炮,后有法國的香粉,美國的電影,日本的印著“完全國貨”的各種小東西。于是連清醒的青年們,也對于洋貨發(fā)生了恐怖。其實,這正是因為那是“送來”的,而不是“拿來”的緣故。

  所以我們要運用腦筋,放出眼光,自己來拿!

  譬如罷,我們之中的一個窮青年,因為祖上的陰功⑤(姑且讓我這么說說罷),得了一所大宅子,且不問他是騙來的,搶來的,或合法繼承的,或是做了女婿換來的⑥。那么,怎么辦呢?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來”!但是,如果反對這宅子的舊主人,怕給他的東西染污了,徘徊不敢走進門,是孱頭⑦;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燒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則是昏蛋。不過因為原是羨慕這宅子的舊主人的,而這回接受一切,欣欣然的蹩進臥室,大吸剩下的鴉片,那當然更是廢物。“拿來主義”者是全不這樣的。

  他占有,挑選?匆婔~翅⑧,并不就拋在路上以顯其“平民化”,只要有養(yǎng)料,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看見鴉片,也不當眾摔在毛廁里,以見其徹底革命,只送到藥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卻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虛⑨。只有煙槍和煙燈,雖然形式和印度,波斯⑩,阿剌伯的煙具都不同,確可以算是一種國粹⑾,倘使背著周游世界,一定會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點進博物館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毀掉的了。還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請她們各自走散為是,要不然,“拿來主義”怕未免有些危機。

 、侃v殘羹冷炙(zhì)﹚吃剩的飯菜,借指權(quán)貴的施舍。炙,烤肉。②﹙冠冕(miǎn)﹚“冠冕堂皇”的省語,意思是很體面、有氣派。冕,古代帝王的禮帽。③﹙我在這里不想舉出實﹚〕暗指按1933年國民黨政府與美國簽訂的“棉麥借款”協(xié)定運來的剩余的小麥、面粉和棉花。④﹙摩登﹚英語“modern”的音譯,“現(xiàn)代的”“時髦”的意思。⑤[陰功〕迷信的說法,人們做了好事,陰間就給記功,可以澤及后代子孫。⑥〔做了女婿換來的〕這里是諷刺做了富家翁的女婿而炫耀于人的邵洵美之流。⑦﹙孱(chàn)頭﹚懦弱無能的人。⑧﹙魚翅﹚一種名貴的海味,用鯊魚的鰭(qí)干制而成。⑨〔玄虛〕這里指用來掩蓋真相、使人迷惑的手段。⑩﹙波斯﹚伊朗的舊稱。⑾﹙國粹﹚原指國家文化中的精華,這里是反語。

  ·9·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六月四日①。

  練習

  一認真閱讀課文,總體把握文意,然后聯(lián)系上下文,完成下列各題。

 、 解釋“運用腦髓,放出眼光,自己來拿”的含義。

  2.課文中的“孱頭”“昏蛋”“廢物”,他們對待文化遺產(chǎn)的態(tài)度,各是怎樣的?

  3.揣摩“看見魚翅”,“也和朋友們像蘿卜白菜一樣的吃掉,只不用它來宴大賓”的內(nèi)涵。

  4.說說“拿來主義”的含義。

  二 課文中的“大宅子”、“魚翅”、“鴉片”、“煙槍和煙燈”、“姨太太”等,分別比喻什么?

  三 揣摩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意味。

  1.還有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

  2.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說,也可以算得顯出一點進步了。

  3.當然,能夠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壞事情,一者見得豐富,二者見得大度。

  4.只有煙槍和煙燈……倘使背著周游世界……

  四 閱讀下邊這段總結(jié)性文字,理解拿來主義者的態(tài)度,然后從上文中找出與加點詞語相關的內(nèi)容。

  總之,我們要拿來。我們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毀滅。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會成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這人沉著,勇猛,有辨別,不自私。沒有拿來的,人不能自成為新人,沒有拿來的,文藝不能自成為新文藝

 、侃v六月四日﹚指1934年6月4日。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