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最新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點(五篇)

范文為教學中作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來指寫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寫作的參考,也可以作為演講材料編寫前的參考。范文書寫有哪些要求呢?我們怎樣才能寫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yōu)秀范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點篇一

機電學院 張 姍

信息化教學,是指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教學的所有環(huán)節(jié)數字化,從而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信息化教學,研究主體對象是教學,中心詞是教學,信息化是定語,指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完成更好的教學。教學信息化,研究主體對象是教學環(huán)節(jié)及其狀態(tài),目標是信息化,指研究如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使所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達到信息化。因此,教師關注的是信息化教學,以便更好地上課。社會及官員關心的是教學信息化,是否完成了現代化的建設。信息化教學比較通俗的理解是“電化教學”的新說法。

信息化教學是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產生的新教學形態(tài)。信息化教學論述了信息化建設的內容和教學模式的轉變,對信息化時代的學校教學行為進行積極的實踐與探索。

一、傳統(tǒng)教學利弊分析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本質上屬于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程序是:激發(fā)學習動機--復習舊課--講授新知識--鞏固運用--檢查評價。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有利于教師對課堂教學的組織、管理與控制;但它存在一個很大的缺陷,就是忽略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不能把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很好地體現出來。把學生當作灌輸的對象、外部刺激的接受器、前人知識與經驗的存儲器,忘記了學生是有主觀能動性的、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活生生的人。學生認知主體的缺失使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逆向性思維被束縛、被禁錮,敢于沖破傳統(tǒng)的新思想、新觀念被扼殺,大膽想象的翅膀被折斷,學生的主動性無從發(fā)揮。這就等于從基底上移走了具有創(chuàng)新思想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賴以孕育、滋生和成長的全部土壤,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培養(yǎng)就成了難以實現的空中樓閣。不難想象,作為認知主體的學生如困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始終處于比較被動的地位,難以達到比較理想的教學效果,更不可能培養(yǎng)創(chuàng)造型人才,這就是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最大弊端。

二、信息化教學的模式

近年來圍繞信息化教學,開展了多方位的教學改革試點,形成了新的教學模式,對信息化教學進行了積極的實踐與探索。

1、教學手段的多樣化在信息化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作用不是直接提供信息,而是培養(yǎng)學生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指導他們的學習探索活動,因此,教師在教學中的控制支配地位明顯地降低了。

通過學校的精品課程網站、視頻點播系統(tǒng)和共享型教學資源庫,以學生為中心,采用任務驅動、協(xié)作學習、自主和情景教學方式。學生可以在教師指導下自主選擇欲學課程,通過電子教案、電子課件、視頻錄像等自主學習專業(yè)課程。

2、教學評價反饋決定教學的決策和教學兩大主體的教、學行為,信息化教學使教學評價真正實現了及時、有效和快捷。教學評價可包含以下幾個部分:學生作業(yè)在線評價、在線答疑、教師郵件系統(tǒng)、討論論壇、教師教學評價、課程評價等。

三、信息化教學產生的積極效果

從手段和形式上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的模式,對教學建設和管理也產生了積極的效果。

1、傳統(tǒng)授課,教學內容明顯滯后于時代的發(fā)展要求,信息化教學可以提供大量的、最新的知識和學習信息,并根據社會和時代的要求,吸收新技術和新知識對現有教學資源進行再次利用,實現對知識信息進行新的加工、組合和整理,使專業(yè)發(fā)展和人才培養(yǎng)切合社會工作崗位要求,教學內容的更新和整合加快,培養(yǎng)的人才更具社會競爭力。

信息化教學借助internet技術,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人數及地域的限制,不僅能夠擴大知識信息的含量,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習者的多種接受感觀,為學習者提供一個信息資源豐富、知識量大的良好學習情境,學習者可以根據興趣愛好和具體需求對知識進行取舍和整合,滿足人們的教育與技能需求。

2、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和普及,信息化教學的組織和實施突破了地域和時空界限,學習者可以充分運用信息資源在課堂教學之外隨時完成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互,擺脫了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模式,在學習過程中更多地主動獲取知識、處理信息、促進發(fā)展。

信息化教學不單是單一媒體的運用,在教學中融入圖形、文字、影像、聲音、動畫、視訊等多種媒體,使學習者手、腦、眼、耳并用,充分地喚起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優(yōu)化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激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良好教學效果。

3、信息化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與學的封閉模式,突出學生的個性學習,提倡教師、師生、學生之問的合作。從教師之間的合作來看,信息化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教學中教師的個體性和封閉性,使教師利用信息技術建立了更為便捷、有效的合作關系,從而實現經驗、科研成果的共享,獲得更廣泛,更有力的教學支持。

從師生之間的合作來看,信息化教學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師生之間的結構關系,也改變了師生既有的角色地位。使學生能夠真正積極主動的探索知識,而不再是被動的接受知識信息,成為知識信息的主動建構者。在這種模式下,教師成為教學的組織者、指導者,學生成為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

從學生之間的合作來看,信息化教學為學生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和多種可能,使個性化學習成為現實。學生可以自主、自助從事學習活動,可以通過交流商議、集體參與等實現合作學習。

4、信息化教學模式中在學習過程中的形成性評價是提高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通過信息化教學的電子題庫和教學評價系統(tǒng),可使學生隨時隨地完成教學結果的評測與反饋,及時得到有關自己學習過程的反饋及有針對性的診斷,使學生能夠及時了解自身的學習狀況,及時調整自己的學習進程。

信息化教學是學校教學改革的一大跨越,我們要順應信息時代的挑戰(zhàn),以充滿激情的開放心態(tài),積極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點篇二

信息化教學設計

芝角中心小學

蘇淑芳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設計方案

【教學目的】

1、正確讀寫3個生字。2、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點,體會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唯一性,明白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義與責任。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yǎng)學生搜集、運用資料的能力,萌發(fā)科學探究精神。

5、對地球產生強烈的感激、熱愛之情,知道為了人類社會的持續(xù)發(fā)展要愛護地球,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重點】

通過課文的學習,了解地球“美麗而又渺小”、“資源有限”、“容易破碎”的特點,體會地球對人類生存的重要性與唯一性,認識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意義與責任,明白如何以實際行動愛護地球。

【教學難點】

地球美麗壯觀而又渺小的特點,學生原有的知識建構不夠,因而不易理解;尤其是說地球像茫茫宇宙中的一葉扁舟,學生更是很難體驗;“生態(tài)平衡”、“生態(tài)災難”等科學術語,亦是學生學習中的難點。

【教學準備】

1、布置學生課前從電視上、書本上,有條件的可到網上搜集有關地球的資料。

2、“濫伐森林”投影片和“讀一讀”錄音、備有課文朗讀、地球美麗、地球渺小、地球易碎、保護地球等內容的課件。

【教學理念】

本著“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這一理念,本課教學以建構主義理論為指導,力求發(fā)揮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借助衛(wèi)星資源優(yōu)勢,使語文教學與媒體運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幫助學生體會地球的特點,明白保護地球生態(tài)環(huán)境的重要性,采取以讀為主、讀悟結合的閱讀教學方法,引導學生以讀助悟、以悟促讀,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拓展學生思維空間,體現新課程的三維目標.【教學流程】

一、激趣導課

1、同學們,我們有一個共同的家園,她孕育了億萬生靈,并且無私地奉獻著。你知道她是誰嗎?

2、對,她就是地球。讓我們一起跟她打聲招呼吧!齊讀課題。

3、在茫茫的宇宙海洋里,有幾個地球?所以,地球對于我們來說太珍貴了,她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唯一家園,讓我們再一次深情地問候她吧。ㄔ僮x課題)

4、地球母親非常高興,正在歡迎我們呢!今天,我們就以一顆感恩的心走進地球。(播放課件封頁,再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播放課件“課文朗讀”,學生邊聽邊觀看相關圖片。

2、聽完之后,請同學們想想:課文介紹了有關地球的哪些知識?

宇航員在太空中看到地球后發(fā)出了怎樣的感慨?

三、細讀課文,探究地球特點及環(huán)保的重要性

學生自由讀文,選擇自己最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探究。

(一)感悟地球的美麗

1、自由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從課文的哪些內容體會到地球的可愛?把你的感受寫下來。

同學們,我國的神舟飛船在太空遨游時,拍攝了我們美麗家園的很多照片,老師有幸從楊利偉叔叔那兒弄到幾張,你們想看嗎?

2、播放課件:美麗壯觀、晶瑩透亮、裹著水藍色“紗衣”的地球圖片。

①同學們,這水藍色的星球就是我們的地球,喜歡嗎?請用自己的話,夸夸我們的地球。

②誰能根據課件中所觀察到的圖片,具體說說地球如何漂亮?著重從“晶瑩透亮、裹著水藍色‘紗衣’”來體會地球的美麗。

③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第一自然段,將地球的美麗讀出來。

④讓我們一起來贊美我們的地球母親吧!齊讀描寫地球美麗的部分。

3、地球的美麗僅僅在于她的外表美嗎?你還從文章哪些段落看出她的內在美?

①讀3、4自然段中有關的語句,理解“無私”“慷慨”,說說你從中體會到地球母親的什么品質?

②此時此刻,你最想對地球母親說些什么呢?讀3、4自然段中有關語句。

4、導讀:理解了課文意思之后,相信大家會讀得更好。(誰再讀這句話: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說說為什么用這種感情去讀; 我們帶著這種感情齊讀這句話。)

(二)體會地球的渺小與容易破碎

導語:茫茫宇宙,只有地球對人類是慷慨無私的,她像母親一樣為我們提供了溫暖舒適的生活環(huán)境?伤质敲煨〉、容易破碎的,地球的渺小與容易破碎表現在哪些地方?學生潛心讀課文,將自己的閱讀理解寫在書上。

1、了解地球的渺小。

①誰能通過自己的朗讀表現出地球的渺?(課件出示有關文字,提醒學生注意紅色標記的字最能體現地球渺小,應重讀。)

②讓學生匯報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后,播放動畫課件,幫助學生理解“一葉扁舟”體會到地球的渺小。

③課件出示說明方法及運用說明方法作用的比較題,學生在朗讀中感悟其作用。

2、明白地球上的資源有限,地球容易破碎。

①誰來說說地球上礦產資源的有限性?你從這幾個數字:“幾百萬年、幾億年、二三百年”中感悟到什么?

②誰來說說可再生資源的情況又是怎樣呢?(課件出示第4自然段文字讓學生朗讀。)可以結合自己課前搜集到的資料來談。

③過渡語:是呀,人類為了眼前的發(fā)展,急功近利、目光短淺、亂挖亂采、過度開發(fā),把我們的地球母親摧殘得遍體鱗傷,體無完膚。她向我們人類發(fā)出了嚴重的警告。老師收集了有關的資料。想看看人類給地球造成的災難嗎?

④展示人類毀壞資源、破壞地球的圖片讓學生觀看。

⑤看完這些令人觸目驚心的圖片之后,此刻你心情怎么樣?帶著這種感情再讀讀第4自然段。

⑥同學們,我仿佛看到了地球在哭泣,你想說點什么嗎?此時你又將怎么樣讀這句話:地球,這位人類的母親,這個生命的搖籃,是那樣的美麗壯觀,和藹可親。(課件出示這句話)

(三)領悟地球的唯一性及環(huán)保的重要性

1、展開小小辯論會。

同學們,我們的宇宙飛船已經遨游了太空,假如地球上不能居住了,我們可以移居到別的星球,你贊同這種觀點嗎?同學間相互討論,說出理由。

2、激情呼喚。

是呀!同學們,我們只有一個地球!但我們可親可敬的地球媽媽,正在遭受著無情的破壞,我們的家園-----這個水藍色的星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她需要我們一起去精心保護她!

①課件出示最后一個自然段。請同學們帶著對地球母親的一片愛心,齊讀最后一自然段。

②看到我們的地球正在遭受的災難,你會想到什么標語呢?想為保護地球做點什么呢?(課件出示相關標語讓學生齊讀,展示全國各地保護地球的宣傳圖像以及保護地球的策略供學生觀看參考。)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1、課件出示問題:地球還面臨著什么危害? 組織學生根據課件拓展資料及自己搜集到的資料展開討論,積極探討解決地球危害的辦法。

2、課件出示配樂朗讀《每天,我們的地球有??》,學生聽完之后,引導學生說說感受并將感受送入對詩歌的朗誦中。

3、組織學生暢談學文后的感想,讓學生對地球的熱愛之情得到進一步的升華。

4、總結升華:保護地球,這個觀念已日漸深入人心,得到人們的共識。而作為一名少先隊員,我們應該從現在做起,從身邊做起,愛護身邊的一草一木,讓我們的天更藍、草更綠、水更清,讓地球越來越美,成為一名真正的環(huán)保小衛(wèi)士!

五、反饋練習,學以致用

1、課件出示練一練,讓學生口頭作答。

①給帶點的字選擇正確讀音。

和藹可親(ái ǎi)

毀滅(huǐ fěi)

薄薄的(báo bó)

② 在()里填上合適的關聯詞。

●()不顧后果地濫用化學品,()會造成一系列的生態(tài)災難。

●()地球適合人類生存,()我們要精心保護地球。

③說說下列句子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這張桌子長1.6米,寬1.2米,高1米,真夠氣派的。

●中午的太陽宛如一個裝菜的盤子。

2、出示“查一查”,讓學生自主選擇:

調查一下我們身邊的環(huán)境,看看存在著什么問題?如何解決?可以擬出幾條環(huán)保標語,可以寫一封建議書向有關部門反映,有條件的也可以制作環(huán)保網頁,發(fā)出環(huán)保倡議,發(fā)送到網上去。!

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點篇三

最近,在網上找了一些有關“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知識,依個人的理解對其整理了一下,現傳給大家供參考,有問題之處多諒解并歡迎指正。石強

1、什么是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是根據教學對象和教學目標,確定合適的教學起點與終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優(yōu)化地安排,形成教學方案的過程。它是一門運用系統(tǒng)方法科學解決教學問題的學問,它以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為目的,以解決教學問題為宗旨。具體而言,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解決教什么的問題: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guī)律,選擇教學目標。

第二,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chuàng)造性的決策。

第三,易達到好的教學效果:教學設計是以系統(tǒng)方法為指導。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tǒng),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yōu)化。

第四,可操作性好:教學設計是提高學習者獲得知識、技能的效率和興趣的技術過程。教學設計是教育技術的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運用系統(tǒng)方法設計教學過程,使之成為一種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2.什么是信息化教學設計?

在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設計,我們將其簡稱為“信息化教學設計”,以區(qū)別于90年代以前沒有使用計算機和網絡等信息技術的教學設計。具體說,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在綜合把握現代教育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最優(yōu)化的系統(tǒng)方法。是在先進教育理念指導下,根據時代的新特點,以多媒體和網絡為基本媒介,以設計“問題”情景以及促進學生問題解決能力發(fā)展的教學策略為核心的教學規(guī)劃與準備的系統(tǒng)化過程。其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綜合能力,從而增強其學習能力,提高學業(yè)成就,并使他們最終成為具有信息處理能力的、主動的終身學習者。

3、為什么要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新課程的實施、素質教育理念的貫徹等等,最終要通過教師和學生的日常教學活動來實現,因此,教師如何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合理、恰當、科學地設計、實施和評價教學活動就成了教育信息化核心的部分。教師要運用系統(tǒng)方法,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為學習者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學習條件,實現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中心的問題解決+項目活動。

4、怎樣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核心是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提出任務項目,提供相關信息資源,提出評價標準,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進行探索式學習、資源型學習和協(xié)作化學習,所以信息化教學設計包含了:教學問題的設計;教學過程的設計和組織;學習資源的設計、收集和利用;新型評價方式和評價量表的設計及實施等。信息化教學設計提出的問題沒有唯一的、標準的答案。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理論基礎是建構主義和人本主義學習理論,明確“以學生為主體”、“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學生的“學”。信息化教學設計不限于課堂教學形式和學科知識系統(tǒng),而是將教學目標組合成新的教學活動單元,以“任務驅動”,“問題解決”作為學習與研究活動的主線,以學為中心,倡導三種新型學習模式:探究式學習、資源型學習和協(xié)作化學習;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三種能力:信息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和問題解決與創(chuàng)新能力;把學生對知識的意義建構作為整個學習過程的評價標準。

信息化教學設計沒有固定的模式,目前各地探索試驗的基于信息技術的研究性學習、資源型學習、英特爾?未來教育、蘋果明日教室、webquest、“拾荒式”教學設計、以及許多一線教師自己創(chuàng)造的網絡時代的新型教學方式等,無論教學的方式方法怎樣,信息化教學設計關注的基本點是:`基于國家課程標準` 基于教育信息化環(huán)境,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 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效率、學習成績。信息化教學設計是教師發(fā)揮自己創(chuàng)造力的廣闊天地。

信息化教學設計由于其緊密結合著各種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使得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顯得更為實際、簡便和高效。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自古有之,但多以語言、動作、圖片和簡單的實物來烘托氣氛,不能提供實際情境所具有的生動性、豐富性,難以提取長時記憶中的有關學習內容,使同化和順應發(fā)生困難。而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夠提供文本、圖形圖象、音頻、動畫、視頻等多種媒體,甚至是人工智能。充分的交互性能夠創(chuàng)設生動、直觀、形象的學習情境,使教學直觀化、模型化、動態(tài)化。能夠表現思維的復雜性,提供豐富的信息源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引起學生持續(xù)探索的興趣,對問題從多角度進行解釋,完成知識的意義建構。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創(chuàng)設情境,能在教學中撥動學生的心弦,激起興趣,激發(fā)聯想,喚醒長時記憶中的有關知識、表象或經驗,完成知識的“同化”和“順應”。

信息化教學設計應該關注一個中心,兩個方面。一個中心是指以“學生的學”為中心;在兩個方面中,一個方面是強調對學習主題和學習活動的設計,教師從學科知識、教學任務和現實生活相聯系的角度來設計 “問題”或“單元主題”,學習活動以講解、探究、討論、協(xié)商、協(xié)作與反思等方式展開;另外一個方面是注重對信息技術工具和信息資源的使用進行設計,實現它們與學習過程的柔性結合,幫助學生更好地搜集網絡及其它信息并對它們進行加工整理,提供給學生一些與主題相關的資源和活動建議等,幫助學生完成問題解決的過程,促進學生的意義建構。

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點篇四

論:信息化教學

21世紀,隨著網絡網絡的普及和應用,信息技術深入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并和每個人的工作、生活緊密相聯,而信息化教學也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興趣。

一、信息化教學的定義 所謂信息化教學,是指在教育領域全面深入地運用現代信息技術來促進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過程。它的本質是運用系統(tǒng)方法,促進以學為中心的學習方式的轉變,充分地、恰當地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是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產生的新教學形態(tài)。

二、信息化教學方法及各自特點

1、以教為主的教學方法系統(tǒng)。這種教學方法主要是以語言為媒體,傳遞知識信息,靠教師的講述和講 解,使學生掌握語文知識。(1)講授法。它主要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系統(tǒng)地傳授語文知識的一種基本教法。講授法是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是目前學校課堂教學的主要手段,運用講授法能使知識系統(tǒng)化,在較短的時間內交給學生以全面而準確的知識。(2)串講法。它是文言文教學中有“講”有“串”的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串講法一般有兩種,一種是翻譯式串講,一種是概括式串講。翻譯式串講,就是以今語釋古語,從現在注釋的角度說,就是把古文譯成白話。

2、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系統(tǒng)。以學為主的教學方法就是教師努力培養(yǎng)學生樂于學習,學會學習的方法。(1)討論法。它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以學生為主體的集體對話和互學形式,進行學生之間或師生之間多 向信息交流,借以實現語文教學目的的一種常用教法。(2)研究法。它是教師指導學生通過自學研究的方式,借以掌握語文知識,培養(yǎng)語文能力的一種有效教法。

3、教、學兼重的教學方法系統(tǒng)。(1)問答法。(2)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是在現代教育培養(yǎng)全面型人才理論指導下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

三、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基本原則 信息化教學以學為中心,注重學習者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教師是作為學習的促進者,引導、監(jiān)控和評價學生的學習過程,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來支持教學。信息化教學以“任務驅動”和“問題解決”作為學習和研究活動的主線,在相關的有具體意義的情境中確定和教授學習策略和技能。信息化教學強調“協(xié)作學習”。這種協(xié)作學習不僅指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協(xié)作,也包括教師之間的協(xié)作,如實施跨年紀和跨學科的基于資源的學習等。此外,信息化教學還強調針對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評價。

四、信息化教學模式相對于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

(1)信息化教學信息源豐富、知識量大、有利于情境的創(chuàng)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為課堂教學所提供的教學環(huán)境,使得課堂上信息的來源變得豐富多彩,教師和課本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多種媒體的運用不僅能夠擴大知識信息的含量,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多種感觀,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情境。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F代教育技術手段的加入,成其是多媒體計算機和網絡的加入,教師的主要作用不再是提供信息,而是培養(yǎng)學生自身獲取知識的能力,指導學生的學習探索活動,讓學生主動思考、主動探索、主動發(fā)現,從而形成一種新的教學活動進程的穩(wěn)定結構形式:在整個進程中教師有時處于中心地位(以便起主導作用),但并非自始至終如此;學生有時處于傳遞――接受學習狀態(tài)(這時教師要特別注意幫助學生建立“新知”與“舊知”之間的聯系以便使學生實現有意義的學習),但更多的時候是在教師指導下進行主動思考與探索;教學媒體有時作為輔助教學的教具,有時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認知工具,教材既是教師向學生傳遞的內容,也是學生建構意認的對象?梢,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3)個別化教學,有利于因材施教。計算機的交互性,給學生提供了個別化學習的可能,學習可以通過多媒體技術完整呈現學習內容與過程,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的難易、進度、并隨時與教師、同學進行交互。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所構造的教學環(huán)境下,學生可逐步擺脫傳統(tǒng)的教師中心模式,學生由傳統(tǒng)的被迫學習變?yōu)楠毩⒌闹鲃訉W習,在學習過程中包含更多的主動獲取知識、處理信息。

五、總結

在當今信息時代,信息化教學模式成為教育理論與實踐界關注的焦點。信息化教學模式雖然其理論上有紛繁復雜、無體系性,但是信息化教學卻是學校教學改革的一大跨越。信息化環(huán)境下的教學既是對傳統(tǒng)教學的繼承,同時也是對技術環(huán)境下教學新模式探索與建構過程。我們要順應信息時代的挑戰(zhàn),以充滿激情的開放心態(tài),積極進行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信息化教學的優(yōu)點篇五

一、信息化教學的概念

信息化教學就是在信息化環(huán)境中,教育者與學習者借助現代教育媒體、教育信息資源和教育技術方法進行的雙邊活動。其特點是:以信息技術為支撐;以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為指導;強調新型教學模式的構建;教學內容具有更強的時代性和豐富性;教學更適合學生的學習需要和特點。信息化教學不僅僅是在傳統(tǒng)教學的基礎上對教學媒體 和手段的改變,而且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整體的教學體系的一系列的改革和變化。

信息化教學設計是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提出的,就是運用系統(tǒng)方法,以學為中心,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教學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和要素,以實現教學過程的優(yōu)化。應用信息技術構建信息化環(huán)境,獲取、利用信息資源,支持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優(yōu)化教學效果。

二、信息化教學的特征

關鍵要素 傳統(tǒng)教學 信息化教學

教學策略 教師導向 學生探索

講授方式 說教性的講授 交互性指導

學習內容 單學科的獨立模塊 帶逼真任務的多學科延伸模塊

作業(yè)方式 個體作業(yè) 協(xié)同作業(yè)

教師角色 教師作為知識施與者 教師作為幫促者

分組方式 同質分組(按能力)異質分組

評估方式 針對事實性知識和離散技能的評估 基于績效的評估

三、信息化教學的開發(fā)模式

1.教學目標分析

分析教學目標是為了確定學生學習的主題,即與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過程有關的知識內容,對教學活動展開后需要達到的目標作出一個整體描述,可以包括學生通過這節(jié)課的學習將學會什么知識和能力、會完成哪些創(chuàng)造性產品以及潛在的學習結果。包括知識目標、能力目標、情感目標。

2.學習問題與學習情景設計

學習問題(包括疑問、項目、分歧等),這是整個信息化教學設計的關鍵,學習者的目標是要闡明和解決問題(或是回答提問、完成項目、解決分歧),信息化學習就是要通過解決具體情景中的真實問題來達到學習的目標。

3.學習環(huán)境與學習資源的設計

從設計的角度看,學習環(huán)境是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組合,這種組合實際上是旨在實現某種目標的有機整合。在學習活動發(fā)生時,學習環(huán)境又被稱為學習情境(learning context),其中必然包含人際關系要素。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主要表現為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的整合活動。在設計時也應考慮人際支持的實施方案,但人際支持通常表現為一種觀念而不是具有嚴格操作步驟的實施法則。由于學習環(huán)境對學習活動是一種支撐作用,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必須在學習活動設計的基礎上進行。不同的學習活動可能需要不同的學習資源和學習工具。學習環(huán)境的設計者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所設計的學習環(huán)境能支持哪些學習活動以及支持的程度如何。

4.教學活動/學習活動過程的設計

按照建構主義思想,學習者學習和發(fā)展的動力來源于學習者與環(huán)境的相互作用。學習者認知機能的發(fā)展、情感態(tài)度的變化都應歸因于這種相互作用。站在學習者的角度看,這種相互作用便是學習活動。因此,學習活動的設計必須作為教學設計的核心設計內容來看待。學習活動可以是個體的,也可以是群體協(xié)作的。群體協(xié)作的學習活動表現為協(xié)作個體之間的學習活動的相互作用。學習活動的設計最終表現為學習任務的設計,通過規(guī)定學習者所要完成的任務目標、成果形式、活動內容、活動策略和方法來引發(fā)學習者內部的認知加工和思維,從而達到發(fā)展學習者心理機能的目的。

5.信息化教學設計成果的形式

信息化教學設計的具體成果形式不僅僅是一篇傳統(tǒng)意義上的教案,而是包括多項內容的教學設計單元包(instructional unit design package),主要由教學情景問題定義、教學活動設計規(guī)劃、教學課件以及可以鏈接與嵌入的多媒體網絡資源組成。

四、學習情境的概念

學習情境主要指在學習獲知過程中通過想象,手工,口述,圖形等手段使獲知達到高效,通常這種情景伴隨時代的發(fā)展會有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新。

五、學習情境的特征

1、懸疑性或活動性

學習情境要促進學生智力活動的展開,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關鍵是要提供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因此,懸疑性是有效學習情境的根本特征。有些教師在講授了知識內容之后,再呈現與之相關的情境以印證所傳授的知識。嚴格說來,這不是學習情境,只是一個無須質疑的證據,很難激發(fā)學生的思考。另外,一些教師平鋪直敘地把情境呈現給學生,不加分析和提示,對情境中是否包含問題不予關注,這違背了設置學習情境的初衷與主旨。也有些教師把學習情境中的問題與傳統(tǒng)的提問教學法等同起來,往往用習慣的提問方式代替學習情境,這也是誤解。在傳統(tǒng)的提問法中,問題針對于知識,是孤立的、簡單的;而學習情境中的問題依存于具體的和整體的情境,是有條件的。它指向知識的掌握,更指向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發(fā)展。對于傳統(tǒng)的提問法中的問題,學生常常能夠在課本上直接找到答案;而有一定難度、不能找到直接答案的問題,很多學生都會困惑不解,難以回答,往往由教師替代他們作答。學習情境中的問題與知識本身相異,學生不可能在課本上找到現成的答案,教師更不應當替他們作答。只有經過艱苦的、同時又趣味盎然的探索過程,學生才能真正理解知識的深刻意義,并獲得情感體驗。在這個意義上,問題也是一項任務,設疑就是要求學生身體力行地去追問和求解。因此,懸疑性內在地蘊含著活動性的要求。

2、生活性

學習情境從哪里來?普遍的看法是把知識進行適當的變化,使之具體化為某種場景。但筆者認為,學習情境的擷取、設置不能拘束于知識內容,主要應面向學生的現實生活,在學生鮮活的日常生活環(huán)境中發(fā)現、挖掘學習情境的資源,其中的問題應當是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遭遇的一些問題。當然,學習情境應該與知識內容相聯系,但它不能是知識的另一種面目。它應該是能夠體現知識發(fā)現的過程、應用的條件以及知識在生活的意義與價值的一個事件或場景。只有這樣的情境才能有效地闡明知識在實際生活中的價值,幫助學生精確理解知識的內涵,激發(fā)他們學習的動力和熱情,并促使他們把知識轉化為技能。換言之,學習情境應來自學生的生活世界!吧钍澜纭笔堑聡軐W家胡塞爾提出的概念,其最基本的含義是指我們各人或各個社會團體生活于其中的現實而具體的環(huán)境。生活世界是一個主觀、相對的世界,是一個日常的、非抽象的世界。我們生活、學習于生活世界之中,知識也來源于生活世界。這是優(yōu)先于知識世界的一個先在世界。要克服教學活動去情境化的缺陷,面向生活世界是必由之路。

3、真實性

根據知識教學的需要,從學生的日常生活中選取學習情境,也意味著學習情境具有真實性,其中所包含的問題是真實的問題。只有在真實的學習情境中,學生才能切實弄明白知識的價值。如果僅僅對知識進行轉化,或者僅僅對真實的生活場景給予簡單虛擬,就很有可能設置一些虛假的問題,從而消解學習情境應有的功能。

六、信息化教學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的幾種常用方法

1.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

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就是將教學內容,通過各種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以“故事”的形式展現給學生。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就是要利用豐富的信息資源,調動學生視聽覺等盡可能多的感官理解和建構知識。實驗心理學告訴我們獲取信息的途徑來自視覺、聽覺等多種感官,并且多感官的刺激也有利于知識的保持和遷移。教師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是根據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認知水平和學生無意識的心理特征,采用適當媒體創(chuàng)設能夠引起學生積極情緒反應的形象整體。

如在學習“我國的行政區(qū)”時,運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制作動畫片:“機器貓假期旅游”的故事情境。即機器貓利用假期到祖國各地旅游,每到一處,它都會被當地代表性的美景陶醉,每當欣賞完了美景,它總會在地圖上高興得跳起來并向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知道我現在在哪個省區(qū)嗎?”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又進一步發(fā)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他們通過討論、合作學習,相互解答,使整堂課處于層層推進,學生情趣交融,由“被動型”學習變?yōu)椤爸鲃有汀睂W習。一般情況下,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比較適合語文、英語、歷史、政治等文科性質的課程!蹲弑槊绹返挠⒄Z教學軟件就是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一個比較成功的例子。

2.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

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就是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設障立疑,讓學生處于“憤”、“悱”的狀態(tài),將其引入一種與問題有關的情境。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的重要原則是激情引趣,即通過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對知識、對科學、對人生的興趣。而問題情境是最常見和應用最廣泛的一種情境,是啟迪思維激發(fā)興趣的重要途徑。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激發(fā)了學生的探求欲望。教師則要抓住時機,依據問題情境所提供的各種線索,引導學生多角度、多方位地對情境內容進行分析、比較、綜合,學生不斷地完成“同化”和“順應”,建構新的認知結構。

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用信息化手段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供學習資源,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可以為進一步的討論和協(xié)作學習提供依據,讓學生創(chuàng)作實踐,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教學中應注意利用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主動參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方式多種多樣,它可以在其它創(chuàng)設情境的途徑中交叉使用。教師可以通過故事,模擬實驗,圖象,音像,活動等多種途徑設置問題。

如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利用多媒體設計制作動畫片,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炎熱的夏季,唐僧師徒四人正在去西天取經的路上,孫悟空叫豬八戒找西瓜來解渴。不久,豬八戒大汗淋漓的抱回了一個大西瓜。悟空說:“為了公平一些,每人吃1/4吧!卑私湟宦牭纱罅搜劬Γ瑵M臉不高興地說:"西瓜是我找回來的,無論如何,1份太少了,我要吃2/8!蔽蚩章犃酥秉c頭,馬上切了2/8給八戒。豬八戒高高興興地吃起西瓜??。“不對!”,“有問題!豬八戒上當了!”,“1/4和2/8哪個大?”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一段生動形象的小故事,設計了最佳的問題情境,調動了學生積極探求知識的欲望,激起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這種氛圍中,學生敢于質疑、善于質疑,培養(yǎng)了學生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的能力。在《機械運動》引入新課時利用cai再現飛行員在空中抓子彈的動畫,并閃現“他為什么會有這么大的本領呢?什么情況下我們也能抓住一顆飛行的子彈呢?”的問題,和上述問題有異曲同工之妙。只要教師多動腦,可以發(fā)現問題情境無處不在。

3.創(chuàng)設模擬實驗情境

實驗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方式之一。恰當的實驗可以使學生把當前學習內容所反映的事物盡量和自己已經知道的事物相聯系,并以這種聯系加以認真思考,從而建構起當前所學知識的意義。但實驗的條件在課堂上并不能都得到滿足,創(chuàng)設模擬實驗情境可代其功能。學生一方面按照教師的要求及學習目標模仿練習,以鞏固新知識,另一方面憑借想象,再現表象,展開聯想,親身體會實驗的樂趣,得到成功的體驗,從而強化對問題的求解能力。創(chuàng)設模擬實驗情境首先設計與主題相關的,盡可能接近真實的實驗條件和實驗環(huán)境。然后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實現,教師指導評價。

典型案例如小學數學《可能性的大小》一課的設計。該課所涉及到的概率知識極為抽象,為了讓小學生能更好地理解這一知識,并真正提高應用能力,首先改變學生的角色,以商場“老總”的身份來選擇促銷方案。然后利用計算機來進行大量重復的模擬試驗,快速、準確地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統(tǒng)計,體驗“概率”的含義,幫助做出正確的決策。在這節(jié)課中,巧妙地創(chuàng)設了模擬實驗的情境,不僅使學生免去了大量的重復實驗和煩瑣的計算,提高了學習效率,更重要的是它給了我們一種新體驗:由于計算機模擬實驗與真實實驗的結果是一致的,利用計算機模擬實驗,保證學生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進行大量的重復實驗,由此對概率知識的學習更真實。

4.創(chuàng)設協(xié)作情境

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創(chuàng)設協(xié)作情境,就是利用網上多種交流工具如bbs、可視化語音聊天室、電子郵件、net meeting、oicq以及internet phone等工具,通過競爭、協(xié)作、伙伴和角色扮演等方式進行學習,針對某一個問題展開討論交流,共同完成學習任務。一般情況下,在信息化教學設計中創(chuàng)設協(xié)作學習情境包括以下幾個步驟:對信息資源的整合;對學習任務和目標的確定;小組學習;小組學習成果的交流;教師總結與評價。如在學習《價值規(guī)律的表現形式》一課時可以采取如下的設計。

學生先觀看錄像片《蔬菜市場》,教師提出問題:①列出一年中每月份的蔬菜價格走向圖。②蔬菜價格與蔬菜量的關系。③幫助菜農設計出大棚蔬菜的種植計劃。學生分組上網查詢蔬菜價格,并通過excel列出每月份的價格示意圖及每月份的蔬菜供求數量,根據教師提供的蔬菜種植期限,設計出一年中大棚蔬菜種植的最佳方案。然后老師引導學生展開討論,為什么同樣的菜在一天內的價格會有差別,這是不是與等價交換的原則相違背?最后教師總結學生小組討論結果,演示價值規(guī)律表現形式示意圖,得出結論。

協(xié)作情境與外部世界具有很高類似性,容易實現知識想現實世界的遷移,有利于高級認知能力的發(fā)展、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和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信息化環(huán)境中創(chuàng)設協(xié)作學習情境,實現了時間和空間上的連續(xù),同時,交互變得更加容易控制,學習者的角色也可以進行隱藏,教師的角色發(fā)生了根本轉變,他們要掌握的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邏輯序列和目標的合理安排,更多的是學生的協(xié)作情況、學習過程的規(guī)劃設計。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