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亭送別教案(9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總歸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組織綱領(lǐng)和行動方案。寫教案的時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長亭送別教案篇一
教學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教學重點: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教學難點?:崔鶯鶯的典型意義
教學設(shè)想:
1、 以著名學者王國維的名言“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為理論依據(jù),以文中富于文采的曲詞為突破口,通過引導(dǎo)學生想象和聯(lián)想,喚起舊知,喚起生活經(jīng)驗,努力創(chuàng)設(shè)情境,更好地讓學生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
2、 以誦讀為輔助,以文學鑒賞為紐帶,通過啟發(fā)學生領(lǐng)會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性格特征,領(lǐng)會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并且和口語巧妙結(jié)合以營造優(yōu)美的意境,來努力培養(yǎng)學生初步賞析古典文學作品的藝術(shù)手法、語言特色和思想內(nèi)容的能力。
3、 以碟片《西廂記》(越。┑牟シ,讓學生有感性認識和視聽享受,同時,引導(dǎo)學生“觀后感”并提出自己的創(chuàng)見,以此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建議學生課前預(yù)習:
1、對照注解和課前提示,通讀全文。
2、熟讀曲詞[朝天子][二煞],背誦曲詞[端正好][滾繡球][一煞][收尾]。
3、了解作者王實甫、《西廂記》的故事情節(jié)和本折《長亭送別》的劇情。
同時思考以下問題:
1.能否按時間的推移和情節(jié)的發(fā)展,用四個小標題把《長亭送別》這折戲概括一下?
2、崔鶯鶯的感情經(jīng)歷了怎樣的起伏變化?她的性格特征是怎樣的?
3、文中哪幾支曲子體現(xiàn)著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
4、本折曲詞有幾處化用或借用了古典詩詞并且與口語結(jié)合的?有何表達作用?
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
一、 導(dǎo)語?:
今天我很高興,能夠在這三尺講臺前與大家見面,并且能夠上一堂課,與大家一起共度一段美妙的時光,所以,我很珍惜這種機會。當我踏上這塊土地的時候,我特別激動,因為我也是安徽人。俗話說,“老鄉(xiāng)見老鄉(xiāng),兩眼淚汪汪”。是的,看到你們,就像看到我的親人一樣。安徽是我的故鄉(xiāng),績溪是我的最愛,你們是我的朋友。記得著名詩人艾青有兩句詩,“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著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所以,盡管我在上海工作和生活,但是我的心卻一直牽掛著故鄉(xiāng)的山水,故鄉(xiāng)的親人,故鄉(xiāng)的發(fā)展?吹桨不盏木薮笞兓,想到它的燦爛前景,我很高興;看到你們在這里安心地學習,想到現(xiàn)在的海灣戰(zhàn)爭局勢,我很擔心。真的。真誠地希望世界和平,真誠地希望愛滿天下!
我們大概都看過電影《泰坦尼克號》吧。為什么這部影片能夠風靡全球,深深地打動無數(shù)人的心呢?它講述的只是貴族少女羅絲和窮畫家杰克的愛情故事,但是它演繹出的卻是一種人性的美,一種無私的愛。
當代著名作家肖復(fù)興曾經(jīng)說過:“愛,在幻想里,比在現(xiàn)實中更真實;愛,在回憶里,比在現(xiàn)實中更美好;愛,在舞臺上,比在現(xiàn)實中更有價值!
那么,今天,我們要學習的是在中國戲曲舞臺上曾經(jīng)轟動一時,久演不衰,影響深遠的元代雜劇王實甫的《西廂記》(板書)。它講述的就是相國千金小姐崔鶯鶯與窮書生張君瑞的愛情故事。這節(jié)課,我們要欣賞其中最精彩的一折戲《長亭送別》(板書)。
講到“長亭送別”,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弘一法師李叔同的《送別》。不知在座的同學中有否知道?我很喜歡這《送別》,所以,用小篆寫了這幅字。我?guī)砹,給大家看一下。當然,這次由于比較匆忙,所以這字寫得不甚理想。如果不介意的話,我很愿意把它作為一份小禮物送給你們。我很想在此唱一下,唱得不好,請大家多多包涵。能夠唱的同學就一起來唱吧!謝謝!
(教學設(shè)想:通過充滿深情的導(dǎo)語?,巧妙地創(chuàng)設(shè)教學情境,拉近與學生的距離,走進學生的心靈。通過循循善誘,讓學生樹立“學習與生活,學習與做人聯(lián)系”的意識 ,懂得珍惜時間,珍惜自己擁有的一切。通過熟悉的影片喚起學生的聯(lián)想,通過書法作品的展示,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通過唱歌讓學生產(chǎn)生心靈震撼,使課堂成為一個教學磁場,讓學生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為下階段積極參與情感體驗,進行審美評價奠定基礎(chǔ)。)
二、 明確本課學習目標:
1、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境界。
2、欣賞崔鶯鶯的人物形象。
三、師生共同研討課文:
1、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情節(jié)線索
要求學生瀏覽課文,用四個小標題概括畫面內(nèi)容,理清情節(jié)線索。
板書: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2、重點賞析課文,把握兩個目標
(教學設(shè)想:著重賞析[端正好][滾繡球],提供范例,不斷引導(dǎo)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和聯(lián)想,運用“一切景語皆情語也”的名言來理解男女主人公“送別”的心情,從而較好地把握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及熔古典詩詞入曲的特點?膳e影片《泰坦尼克號》中的一個經(jīng)典畫面:夕陽下,大海中,羅絲在杰克的引導(dǎo)和鼓勵下,爬上船頭的欄桿,張開雙臂,閉目呼吸。也可舉學生送別朋友,學生與父母分別的場景,因為有生活體驗,容易引起心靈上的共鳴。)
全體學生朗誦[端正好]后,教師提問,學生回答。
作者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何特征?藝術(shù)效果如何?“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醉”這三句中,你認為哪兩個字用得好?有何藝術(shù)效果?這支曲子在整折戲中有何作用?
明確: ?景 ?碧云天 (烘托氣氛) 黃花地 (詩情畫意) ?
西風緊 北雁南飛 (化用詩詞 加深意境) ?
霜林染醉 (促人想象) ?
情 ?痛(愁苦) ?
(講析時一可聯(lián)系相關(guān)詩詞,讓學生知道并理解化用或借用古典詩詞,以營造優(yōu)美意境的方法。杜甫的《登高》、范仲淹的《蘇幕遮》、晏殊的《蝶戀花》和張繼的《楓橋夜泊》。課后整理。也可聯(lián)系《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中的“這雪下得緊”作為分析的范例,幫助學生體會用詞的準確性和藝術(shù)性。二可插講故事:傳說作者寫到“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時,因為畢其一生,所以,“思盡,倒地而死!闭f明文辭極其優(yōu)美,纏綿悱惻之至,藝術(shù)水平相當高,令人嘆為觀止。)
賞析[滾繡球]
引導(dǎo)、啟發(fā)學生先朗誦再思考這支曲子選取了哪些意象?抒發(fā)了鶯鶯的什么感情?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其藝術(shù)效果如何?
柳絲 玉驄 ?疏林 斜暉 馬兒 車兒 ? 借景抒情 ?離情難舍
松了金釧 ?減了玉肌 ? ?夸張 身心憔悴 ?怨恨
過渡語:送別途中,鶯鶯不忍遽別的情感怎一個“痛”字了得?這種“痛”包含著愁苦與怨恨。
過渡語:我們賞析了兩段文字,領(lǐng)略了詩情畫意,同學們能否從文中找?guī)拙淇谡Z?再找出一些類似的情景交融,借景抒情的語句來呢?
例如:“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兀的不悶殺人也么哥?”
“下西風黃葉紛飛,染寒煙衰草萋迷!保ㄤ秩緩埳鷥(nèi)心因離別而產(chǎn)生的惆悵、凄涼之情。)“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 “淚隨流水急,愁逐野云飛!保ㄤ秩菌L鶯內(nèi)心悵惘、眷戀、失意。)
小結(jié):《長亭送別》一折戲,歷來被譽為寫離愁別恨的絕唱,不僅在于它反映了女主人公勇敢、大膽地追求自由愛情,反對封建禮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動人們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最后一幅“夕陽古道無人語”的畫面與“曉來誰染霜林醉”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涼。離別后,“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讓學生回憶柳永的《雨霖鈴》并且一起背誦。教師展示書法作品。
(教學設(shè)想:通過小結(jié),讓學生加深對“情景交融”的理解。通過再次展示書法作品,讓學生增加興趣,獲得美感。)
賞析[朝天子]和[二煞]。了解鶯鶯在“長亭餞別”與“臨別叮囑”的情感起伏變化,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在[朝天子]這一曲中哪個字概括了鶯鶯“長亭餞別”時不得不別的依戀與無奈?用了哪些修辭手法來表達她的這種心理?
明確:恨(依戀與無奈) ? ?修辭手法:夸張、比喻、對比。借眼前的杯盤酒菜來傳情,用厭食酒來表現(xiàn)她的愁苦至極。
恨什么?“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從中看出她什么性格?
明確:恨“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指功名。修辭手法:比喻、夸張、對偶。
突出了鶯鶯的輕功名、重愛情的叛逆精神。
(這里基本上分析了崔鶯鶯這個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簡單賞析[二煞] ?
過渡語:曲終人散,四顧無人之際,鶯鶯與張生傾訴私情。同學們能否從這曲中找出一個字來描繪鶯鶯離別之時的心理活動?
明確:怕
“怕”什么?(怕“停妻再娶”;怕“金榜無名誓不歸”。)
為何“怕”?(鶯鶯的擔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是有現(xiàn)實基礎(chǔ)的。)
小結(jié):
鶯鶯這個藝術(shù)形象的典型意義及時代局限性:鶯鶯的倔強與叛逆的行為表現(xiàn)了她的輕功名,重愛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們也可以窺見封建時代婦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在男尊女卑的社會里婦女悲慘屈辱的地位。鶯鶯的痛苦是一種不能主宰自己命運的痛苦,所以讓人無限同情;她的倔強與叛逆讓人無限佩服。
最后“惜別目送”部分,哪個字能夠概括鶯鶯當時的眷戀和失意?
明確:念(眷戀,失意)
3、 拓展學習視野,欣賞越劇片段。
(教學設(shè)想:通過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讓學生欣賞越劇《西廂記》中的節(jié)選部分《長亭送別》,進行視聽享受來激發(fā)興趣;通過觀后討論,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提高鑒賞能力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能力。)
四、結(jié) 語:
《長亭送別》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它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動人心弦的離情歌。所以,這樣的好作品如果不去看,不多讀,豈不是太可惜了嗎?
五、作 業(yè):
1、 搜集有關(guān)“送別”的詩、詞、曲、文、賦,能否作專題研究?
2、 以“送別”為題寫一篇700字左右的文章,能否吟詩填詞作賦?
3、 體驗美感,進行美的享受,能否背誦文中較多的曲詞?
4、 能否從文中找出幾副對聯(lián)?或者根據(jù)思想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自擬幾副對聯(lián)?
5、 用心讀王實甫的原著《西廂記》,能否寫一篇有見地的讀后感?
(設(shè)想:作業(yè)?本著“因人制宜”原則,可以獨立完成,亦可以小組完成,給予充分時間,體現(xiàn)開放性,獨立性,合作性,注重過程,講究體驗,力求質(zhì)量。)
附板書設(shè)計?:
長亭送別 ? (元)王實甫(《西廂記》節(jié)選)
主要情節(jié):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感情變化:痛——————恨——————怕——————念
(愁苦,怨恨)(依戀,無奈)(擔心,害怕)(眷戀,失意)
崔鶯鶯:輕功名 重愛情 ?叛逆 倔強
王國維:“一切景語皆情語也”
景:碧云天 黃花地 西風緊 北雁南飛 霜林染醉
交 融(烘托氣氛 詩情畫意 化用詩詞 加深意境 促人想象)
情:痛(愁苦,怨恨)
長亭送別教案篇二
第三課時
[教學重點]
嘗試戲曲表演。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同學們一定很崇拜那些在舞臺上展現(xiàn)自己形象的歌星、舞星吧!今天,我們將迎來我們自己的明星。我們的同學是很有才華的,他們結(jié)合我國古老的文化藝術(shù),糅合進新時代的藝術(shù)火花,推陳出新,用獨特的課本劇形式給我們展示自己的才華。請看,我們自己的明星閃亮登場了。
二、設(shè)計思路解說
戲曲的鑒賞,雖然在高中的要求,主要是指曲詞文本的鑒賞,但由于我們國家群眾文化土壤深厚,無論是農(nóng)村還是城市,孩子們從小就沐浴在深厚的群眾文化氛圍中。農(nóng)村的孩子不止一次地接受地方戲曲教育,好多戲曲故事耳熟能詳,也許還會唱幾句;城市的孩子由于文化層次的不同,也許很少接觸戲曲表演,但他們卻有更多的機會去感受舞臺藝術(shù)的熏陶,像音樂會、歌唱會、晚會等!靶峭蟆眰兊谋硌菀惨阉究找姂T,對于走上舞臺進行表演,他們肯定不會陌生。把劇本交給這些極富想象力,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孩子們,真不知會演出如何精彩的劇目來。也許,能從中誕生出又一個湯顯祖來。所以,在學完了《竇娥冤》和《長亭送別》之后,計劃讓同學們以課本劇的形式來展現(xiàn)一下自己的才華。
全班同學可以分為四個小組(正常班級),每組約十余人,自由搭配,自行組織,《竇娥冤》和《長亭送別》任選其一。并推舉出導(dǎo)演,進行角色分配,排練演出。唱詞可允許學生略加修改,或選用地方戲唱腔,或選用流行歌曲音樂搭配,也可用朗誦詩歌的形式。服裝不求統(tǒng)一,因為演出需要一定時間的排練,可在一周前就給同學們布置任務(wù),發(fā)放資料(資料內(nèi)容附后),明確要求,并告知演出時間及形式,要求他們在課余時間進行排練。
學完《竇娥冤》和《長亭送別》之后,安排一節(jié)課的時間進行表演。表演時,可邀請其他教師前來觀摩評判,確定打分制度,當場打分,當場評判。獎項可以盡量多設(shè)置幾項,比如: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導(dǎo)演獎、最佳男女演員獎、最佳表演獎、最佳臺詞獎、最佳動作獎、最佳男女配角獎等。獎品自制,突出鼓勵性和紀念意義。例如可制作貼金的梅花獎牌,并當場給同學們發(fā)放。目的在于鼓勵同學們積極參與,這樣既可鍛煉同學們的綜合能力,也可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培養(yǎng)同學們實踐參與的能力,并進一步加深對劇本的理解。表演完畢后,可由同學們自行擇優(yōu)組合,參加學校舉行的集體活動。
三、有關(guān)資料補充
1.前后劇情的詳細介紹
《竇娥冤》第二折劇情介紹。
賽盧醫(yī)準備勒死蔡婆婆,被張驢兒父子撞破后,計劃逃走。正碰上計劃尋找毒藥藥死蔡婆婆,逼迫竇娥為妻的張驢兒,在張驢兒要告官的威逼下,討得毒藥。病中的蔡婆婆想喝羊肚兒湯,竇娥做好湯后,張驢兒支開竇娥,放進毒藥,不料端來之后,蔡婆婆又不想喝,讓與張驢兒父親,張驢兒父親喝下之后,一命嗚呼。張驢兒趁機勒逼竇娥為妻,竇娥矢志不從,還企望官府能為她做主,辯請冤屈。不料碰上了一個只貪財、不理事的糊涂官,在張驢兒的花言巧語下,嚴刑拷打竇娥,竇娥堅持事實真相,不招口供。然后,桃杌太守又要拷打蔡婆婆,竇娥為了不使婆婆受罪,只好屈招,被判斬刑。
《竇娥冤》第四折簡介。
三年之后,當年進京科舉求官的竇天章,因中舉升官為肅政廉訪使,因楚州三年大旱,前來巡視,夜宿州廳,查看案卷,看到當年竇娥一案時,并不在意(當年女兒名端云,今為竇娥,故不知)。匆匆翻過,竇娥魂魄幾次煽燈,又翻到此頁,終引起竇天章的懷疑,并和竇娥的魂魄相見,明了竇娥的冤屈,重審此案,竇娥魂現(xiàn)公堂,當堂對質(zhì),并拘來賽盧醫(yī)對證,冤情得以昭雪,竇娥又囑托父親贍養(yǎng)蔡婆婆晚年,方始離去。張驢兒被凌遲處死,桃杌太守被免官,賽盧醫(yī)充軍,全劇終。
《西廂記》有關(guān)情節(jié)簡介。
張生在紅娘的幫助下,終于和鶯鶯走到了一起,不料被老夫人發(fā)現(xiàn),拷打紅娘,反被紅娘所責問,無奈之下,被迫同意兩人的婚事,但卻逼迫張生第二日就上京赴考,不獲功名,不許回來。長亭別后,張生得中為官,最后與鶯鶯團圓。
(解說:有關(guān)劇情資料發(fā)給學生,便于學生了解人物,全面掌握人物情況,為演出服務(wù)。)
2.舞臺表演的有關(guān)指導(dǎo)
戲曲表演講究動作,動作要能展現(xiàn)人物性格,是人物表演的必要組成,各種姿勢,都有一定的要求,既是生活的真實體現(xiàn),又具有一定的夸張,舉手投足都有一定的節(jié)奏和尺度。由于舞臺條件的限制,要求演員通過形象化的動作來表演不可能出現(xiàn)在舞臺上的一些情景,要做得逼真,比如竇娥的戴枷、血濺白練、雪飛滿天,鶯鶯的坐車行走、張生的打馬前行、酒宴上的表演皆是如此。當然,這些情況可放開手腳,讓學生去自行體會,或者自行請戲曲表演者給予一定的指導(dǎo),具體方法的使用,由學生自行創(chuàng)造,只要能達到逼真的效果即可。
(解說:關(guān)于表演,教師不可過多干預(yù),當然,學生請求指導(dǎo),也不可推諉,適度掌握即可。)
四、表演要求說明
1.對于劇本可作簡單刪改,不可大動手術(shù),表演時間為10分鐘左右。
2.服裝不作具體要求,便裝亦可。
3.曲詞演唱方式自主,道白必須使用普通話,可念韻白、也可用京白,地方戲的念白,也可用平常話,但必須自然。
4.道具不求使用真實器物,表演必須逼真。
五、當場評析
六、作業(yè)
就自己參與演出的情況,寫一篇心得體會,題目自擬。
●板書設(shè)計
長亭送別
王實甫
●延伸閱讀
閱讀下文,完成后面的問題。
這一折中,老夫人突如其來的悔婚行動使鶯鶯十分震驚,她悲憤交加——
(旦云)俺娘好口不應(yīng)心也呵!
【喬牌兒】老夫人轉(zhuǎn)關(guān)兒沒定奪,啞謎兒怎猜破;黑閣落甜話兒將人和,請將來著人不快活。
【江兒水】佳人自來多命薄,秀人每從來懦。悶殺沒頭鵝,撇下賠錢貨;下場頭那答兒發(fā)付我!
【殿前歡】恰才個笑呵呵,都做了江州司馬淚痕多。若不是一封書將千萬賊兵破,俺一家兒怎得存活?他不想結(jié)姻緣想什么?到如今難著莫(捉摸)。老夫人謊到天來大,當日來也是恁母親,今日敗也是恁個蕭何。
【離亭宴蒂歇拍煞】從今后玉容寂寞梨花朵,胭脂淺淡櫻桃顆,這相思何時是可?昏鄧鄧黑海來涂,白茫茫陸地來厚,碧悠悠青天來闊;太行山般仰望,東洋海般深思渴。毒害的恁么。俺娘啊,將顫巍巍雙頭蕊搓,香馥馥同心縷帶割,長攙攙連理瓊枝挫!
1.劇中人鶯鶯是一個知書達理的大家閨秀,有較高的文學修養(yǎng)。作者寫她的語言注意化用詩詞各句,請寫出。
2.崔鶯鶯被母親的背信棄義的行為所激怒,曲詞變換運用了一些俗諺以表達她強烈的怨憤之情,這兩句俗諺的原文是
(1)(2)
(3)對以上節(jié)選的曲詞語言特點分析不當?shù)囊豁検牵ǎ?/p>
a.化用名詩名句和變換運用俗諺,使語言凝重秀雅,符合鶯鶯的個性。
b.以上語言將華麗的文學語言和生動潑辣的民間口語融合在一起,達到雅俗相得益彰和諧完美的境界。
c.以上曲詞感情強烈,口語應(yīng)用較多,如啞謎兒、甜語兒、沒頭鵝、賠錢貨等,使曲詞一氣呵成。
d.以上曲詞采用昏鄧鄧、白茫茫、碧悠悠、顫巍巍等疊詞,使鶯鶯的感情表達委婉曲折。
參考答案:
1.座中泣下誰最多,江州司馬青衫濕。
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
2.(1)自古紅顏多薄命(2)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3.d(應(yīng)是加強了情緒的感染力,而不是“委婉曲折”。)
長亭送別教案篇三
課 型: 新授課
指導(dǎo)思想: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dǎo),以素質(zhì)、能力培養(yǎng)為主線。
學習目標:
欣賞《長亭送別》中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的藝術(shù)境界。
鑒賞富于文采的曲詞,⑴運用多種多樣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性 格特征;⑵善于化用或借用古代詩詞的語句乃至意境。
欣賞崔鶯鶯的形象。
教學重點 欣賞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教學難點? 藝術(shù)形象崔鶯鶯的典型意義
教學設(shè)想
通過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景,培養(yǎng)學生初步賞析文學作品的藝術(shù)手法和語言特色的能力。
以誦讀為輔助,以文學鑒賞為紐帶,帶動詞句的理解和思想內(nèi)容的分析及藝術(shù)手法的運用。
課前預(yù)習
閱讀第五單元說明和《古代戲劇欣賞》
對照注解和課前提示,通讀全文
熟讀曲詞[朝天子][二煞],背誦曲詞[端正好][滾繡球][一煞][收尾];
了解作者王實甫;
了解《西廂記》的故事情節(jié);
了解本折《長亭送別》的劇情。
思考
1.《長亭送別》這折戲按時間的推移、情節(jié)的發(fā)展,可概括為四幅圖畫,請你構(gòu)思設(shè)計好
畫面,并擬好小標題。
鶯鶯的感情經(jīng)歷了怎樣的起伏變化,表現(xiàn)了她的什么性格特征。
哪幾支曲子情景交融,充滿詩情畫意。
本折曲詞有幾處化用了古典詩詞。
教學內(nèi)容和過程
導(dǎo)入??課文
1.(課前10分鐘)播放電影《泰坦尼克》主題曲《愛無止境》,創(chuàng)設(shè)抒情氛圍。
2.導(dǎo)語?。剛才聽到的這支曲子是《泰坦尼克》的主題曲,它為什么能夠風靡全球,深深地
打動人們呢?它講述的是貴族少女羅絲和窮畫家杰克的愛情故事,有人曾說:“愛情,
回憶中的比現(xiàn)實中的更美好;愛好,舞臺上的比在現(xiàn)實中的更感人!苯裉,我們要學
習的是在中國戲曲舞臺上曾經(jīng)轟動一時,久演不衰,影響深遠的元代雜劇《西廂記》,
它講述的是相國千金小姐與窮書生的愛情故事。這節(jié)課,我們要欣賞其中最精彩的一折
戲長亭送別》(投影:板書課題、作者)。
3.明確本課的學習目標(投影:學習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理清情節(jié)線索
欣賞曲詞朗誦mtv(投影:曲詞朗誦的mtv)。
教學設(shè)想:通過自制課件,充分運用電子計算機輔助教學設(shè)備,使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shè)產(chǎn)生質(zhì)的飛躍,由靜止、平面、單一的情境優(yōu)化為活動、立體、多維的情境,從而給學生以全方位的視聽沖擊和強烈的心靈震撼,使課堂成為一個巨大的教學磁場,迅速吸引學生的審美注意,不由自主地進入課文情境,從而為下階段積極參與情感體驗,進行審美評價,奠定了基礎(chǔ)。
曲詞朗誦tv的制作
音樂:琵琶曲《情人的眼淚》
影像:黃梅戲《西廂記·長亭送別》片斷
朗誦:教師朗誦[端正好][滾繡球][朝天子][耍孩兒][二煞][一煞][收尾]等節(jié)支曲詞
將以上合成曲詞朗誦mtv
定格四幅畫面,要求學生用四個小標題概括畫面內(nèi)容,理清情節(jié)線索。
(投影畫面,指名學生回答后,依次板書小標題:送別途中→臨別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賞析[端正好][滾繡球]把握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及熔古典詩詞入曲的特點
過渡語(投影:畫面一“送別途中”)
“昨夜成親,今日別離”,崔家不招白丁女婿,老夫人逼迫張生進京趕考,求取功名,
如果不能得中功名,就不承認這門親事。歷盡艱難剛剛獲得承認的一對有情人,今天又要別離,這真是“成親時難,別亦難”。
賞析[端正好]
指名學生朗誦,設(shè)計若干問題,學生思考回答。
選取了哪些意象?有什么特征?藝術(shù)效果如何?
“曉來誰染霜醉”這一句中,你認為哪一個字用得最好?(鼓勵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有什么藝術(shù)效果?
這支曲子在整折戲中起什么作用?
邊講析邊板書
[端正好]
碧云天 烘托氣氛 情景交融
黃花地 詩情畫意
西風緊
北雁南飛 化用詩詞 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 促人想象
穿插板書講析時聯(lián)系的詩詞
杜甫《登高》
范仲淹《蘇幕花》
晏殊《喋戀花》
張繼《楓橋夜泊》
集體背誦。(投影:畫面——“送別途中”)
賞析[滾繡球]
指名學生朗誦、思考、回答問題
選取了哪些意象?抒發(fā)了鶯鶯的什么感情?
這支曲子運用了哪些藝術(shù)手法,其藝術(shù)效果如何?
提問、點拔、板書
板書 [滾繡球]
柳絲 玉驄 借 情
疏林 斜暉 離情難舍 景 中
馬兒 車兒 抒 見
松了金釧 情 景
減了玉肌 夸張 身心交瘁
學生背誦[滾繡球],把握哀怨的情感。
小結(jié)
送別途中,鶯鶯不忍遽別的情感怎一個“痛”字了得?
投影板書。
長亭送別
主要情節(jié):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感情變化:痛
賞析[朝天子]和[二煞]
了解鶯鶯在“長亭餞別:與“臨別叮囑:的情感起伏變化,把握任務(wù)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賞析[朝天子](投影:畫面二:“長亭餞別”)
學生分組討論后回答問題,討論要求:
認真閱讀注釋文字,在把握原文的基礎(chǔ)上討論回答。
時間3分鐘,分組討論。
在[朝天子]這一曲中我們可以找到那一個字來概括鶯鶯“長亭餞別”時不得不別的心理?明確:恨(整體結(jié)構(gòu)板書:恨)
這一曲用了哪些手法來表達她的這種心理?明確:用了夸張、比喻、對比的手法。借眼前的杯盤酒菜來傳情,用厭食酒來表現(xiàn)她的愁苦至極。
恨什么?“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用了什么修辭手法?從中刻畫了她什么性格特征?明確:恨蝸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指功名。修辭手法:比喻、夸張、對偶。
這支曲子突出了鶯鶯的輕功名、重愛情的叛逆精神。(課堂整體板書:崔鶯鶯輕功名、重愛情。)
賞析[二煞](投影畫面三:“臨別叮囑”)
曲終人散,四顧無人之際,鶯鶯與張生傾訴私情。同學們能否從[二煞]中找出一個詞來描繪鶯鶯離別之時的心理活動。
明確:怕(課堂整體板書:怕)
“怕”什么?明確:怕“停妻再娶”;怕“金榜無名誓不歸”。
為什么“怕”?明確:鶯鶯的擔心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會是有現(xiàn)實基礎(chǔ)的。
教師小結(jié)并拓寬:鶯鶯藝術(shù)形象的典型意義及時代局限性:鶯鶯的倔強表現(xiàn)了她的輕功名,重愛情的反封建精神,但是我們也可以窺見封建時代婦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里婦女悲慘屈辱的地位,鶯鶯的痛苦是一種不能氣氛自己命運的痛苦。(課堂整體板書:叛逆 倔強)
課堂練習(設(shè)影畫面四:“惜別目送”)
總結(jié)課文,布置課堂作業(yè)?!堕L亭送別》一折戲,歷來被譽為寫離愁別恨的唱,不僅在
于它反映了追求自由愛情,反抗封建禮教的思想,它深深打動人們的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寓情于景,景中見情,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特色。最后一幅“夕陽古道無人語”的畫面與“曉來誰染霜林醉”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涼。離別后,“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要求學生閱讀欣賞[一煞][收尾]二支曲子,寫一篇賞析短文。
要求:(投影并適當提示)
(1)運用想象、聯(lián)想;(2)時間五分鐘,可討論,字數(shù)100~200字;(3)要求選擇一個角度來寫。
(設(shè)影“惜別目送”片斷),請一位同學朗誦,要求學生寫短文。
(教學設(shè)想,通過教學媒體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發(fā)學生興趣,主動參與學習,提高鑒賞能力和寫作能力。)
評點學生習作。小結(jié)用“念”字來概括鶯鶯在“惜別目送”時的心理。
課堂整體板書:念
投影整體結(jié)構(gòu)板書
長亭送別
主要情節(jié):送別途中→長亭餞別→臨別叮囑→惜別目送
感情變化:痛→恨→怕→念
崔鶯鶯:輕功名 重愛情 叛逆 倔強
背景音樂:黃梅戲唱段
板書設(shè)計?:
[端正好]
碧云天 烘托氣氛 情景交融
黃花地 詩情畫意
西風緊
北雁南飛 化用詩詞 加深意境
霜林染醉 促人想象
[滾繡球]
柳絲 玉驄
疏林 斜暉 離情難舍 借 情
馬兒 車兒、 景 中
松了金釧 抒 見
減了玉肌 夸張 身心交瘁 情 景
結(jié)語
《長亭送別》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她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動人心弦的離情歌
長亭送別教案篇四
[學習目的]
1.理解課文的主旨。
2. 理解本文情景交融的特點。
3. 理解本文運用多種修辭方法融古代詩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的語言特色。
[學習過程]
1. 作家作品:
王實甫,中國元代雜劇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與生平事跡不詳。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貞、大德年間。長期混跡于教坊、行院,與伎藝為伍,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編撰雜劇13種,只有代表作《西廂記》與《麗春堂》傳世,《販茶船》、《芙蓉亭》各傳曲文一折,余則散佚。
王實甫是我國古代一位杰出的語言藝術(shù)大師,他吸收了當時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shù),融化百家,創(chuàng)造了文彩斑斕的元曲語匯,成為我國戲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優(yōu)美的“花間美人”的藝術(shù)風格。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可以說就是這種風格的一個杰出的代表。
《西廂記》的故事來源于唐元稹的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小說敘述唐貞元年間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鶯鶯和書生張生戀愛、終被遺棄的悲劇故事。鶯鶯的悲劇形象概括了中國歷史上受封建禮教約束和被輕薄少年遺棄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運?墒窃s誣鶯鶯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張生對鶯鶯的始亂終棄說成是“善補過者”。這就未免顛倒黑白,文過飾非。
宋、金對峙時期,北方出現(xiàn)的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一般稱為《董西廂》(又稱《西廂彈詞》或《弦索西廂》)。它在主題思想、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經(jīng)越出了《鶯鶯傳》的窠臼,為后來王實甫《西廂記》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基礎(chǔ)。
《董西廂》從根本上改變了元稹《鶯鶯傳》的思想傾向,把鶯鶯受張生引誘失身的悲劇故事改變?yōu)辁L鶯和張生為爭取自愿結(jié)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長斗爭、終于取得勝利的喜劇。這一改變,賦予崔、張故事以新的主題思想,使它具有明顯的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
《西廂記》和《西廂記諸宮調(diào)》相比,在思想上更趨深刻。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張,具有更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
首先,《西廂記》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chǔ)的結(jié)合,否定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聯(lián)姻方式。作為相國小姐的崔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chǎn)和權(quán)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崔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他們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jīng)過聯(lián)吟、寺警、聽琴、賴婚、逼試等一系列事件,他們的感情內(nèi)容也隨之更加豐富,這里占主導(dǎo)的正是一種真摯的心靈上的相契合的感情。
其次,崔鶯鶯和張生實際上已把愛情置于功名利祿之上。張生為崔鶯鶯而“滯留蒲東”,不去趕考;為了愛情,他幾次險些丟了性命,直至被迫進京應(yīng)試,得中之后,他也還是“夢魂兒不離了蒲東路”。崔鶯鶯在長亭送別時叮囑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她并不看重功名,認為“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即使張生高中的消息傳來,她也不以為喜而反添癥候!段鲙洝冯m然也是以功成名就和有情人終成眷屬作為團圓結(jié)局,但全劇貫穿了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
2. 課文導(dǎo)學:
(1)結(jié)構(gòu)層次:
本折戲共幾個人物,刻畫了幾個場面。
人物角色:夫人,長老(即下文的潔),旦,末,紅娘
由四個緊密銜接的場面組成:
①赴亭惜別(送別途中)——表現(xiàn)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之情。
②長亭餞別——刻畫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③殘照離別(臨別叮囑)——表現(xiàn)鶯鶯對張生的關(guān)心和擔心。
④離別愁思(目送行人)——描寫鶯鶯目送張生依依難舍的情景和離別后的痛苦。
四個場面,共十九支曲文,將藝術(shù)觸角伸展到人物的心靈深處,集中刻畫的是鶯鶯送行時的細致復(fù)雜的心境意緒。
(2)賞析第一部分的曲詞:
[端正好]一曲,因景生情,寫凄涼的暮秋景象引出鶯鶯的離愁別恨。
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jié)特征的景物,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后兩句是鶯鶯自問自答,在為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淚的鶯鶯心目中,經(jīng)霜的樹林是被她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郁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也有人分析說,這段曲詞句句是景,只一“淚”字是情。但一個“淚”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閃耀出別離的淚光,它們都成了傳情之物,這是多么精湛的語言技巧!畫龍點睛,這個“淚”字就相當于那個“睛”,著墨不多,卻傾注了作家全部心血。
清代有人記載了這樣一則軼聞:世傳王實甫作《西廂記》,至“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構(gòu)思甚苦,思竭撲地,遂死。正好說明作者嘔心瀝血之苦。
[滾繡球]一曲,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為線索來抒發(fā)離別的怨恨。
這段曲詞和前面的[端正好]相比,在情景上的鋪設(shè)是不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用凄涼的暮秋景象來引出鶯鶯的離愁別恨。[滾繡球]則是比較多的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絲系馬、疏林掛斜暉、馬慢走車快行、松了金釧減了玉肌等等描寫,無不都是由鶯鶯對張生的依戀惜別之情引發(fā)出來的。
清人金圣嘆對其中的“馬兒屯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兩句有這樣的分析:
若又馬兒快快行,車兒慢慢隨,則中間乃自隔絕,不得多做相守也。即馬兒慢慢行,車兒慢慢隨,或馬兒快快行,車兒快快隨,亦不成其為相守也。必也,馬兒則慢慢行,車兒則快快隨,馬兒仍慢慢行,于是車在馬右,馬在車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掛日,更不復(fù)夜,千秋萬歲,永在長亭。此真小兒女又稚小,又苦惱,又聰明,又憨癡。一片的微細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寫出來也。
這段話倒可說是把“情景交融”的境界剖析入微。馬兒慢慢行,車兒快快隨是景,而實際抒發(fā)的卻是鶯鶯那種不忍遽別,雖一時半刻的廝守也不肯放棄的惜別深情。是先有這樣的情,才有那樣的景。
[叨叨令]一曲,用豐富的情態(tài)描寫,補述鶯鶯動身前已經(jīng)產(chǎn)生和未來將要產(chǎn)生的愁緒。
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環(huán)紅娘面前盡情傾訴離別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寫上與前面[端正好]和[滾繡球]委婉含蓄的內(nèi)心獨白不一樣,整段曲詞無遮無攔,直抒胸臆,將“車、馬,被、枕,衫、袖,書、信”這些常用詞帶上“兒”字,加上一些疊音形容詞,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類,用排比句巧妙組合銜接,并間以反復(fù)的感嘆,造成音節(jié)和聲韻的回環(huán)流轉(zhuǎn),產(chǎn)生一唱三嘆、聲情并茂的藝術(shù)效果。把鶯鶯柔腸百結(jié)的離別苦痛寫得哀哀切切,見情見態(tài)。鶯鶯那種如泣如訴、嗚嗚咽咽的聲氣口吻,宛然在側(cè)。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痛
(3)賞析第二部分:
思考:長亭送別,突出了鶯鶯的什么思想?體現(xiàn)在哪里?
①刻畫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此別離情更增十倍;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將來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
②突出了鶯鶯珍重愛情而輕視功名的思想——“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恨
(4)賞析第三部分:
思考:臨別叮嚀,突出了鶯鶯的什么思想感情?體現(xiàn)在哪里?
①對張生的關(guān)心——[五煞]
②對張生的擔心——[二煞]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怕
(5)賞析第四部分: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gòu)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一煞]與[端正好]兩相輝映,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互相照應(yīng);[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huán)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念
(6)如何理解鶯鶯這一人物形象?鶯鶯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愛情生活的多情鐘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寫了鶯鶯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鶯鶯重情輕利的思想。她為離別而悲啼愁苦,痛極之際,竟埋怨張生忘舊情而輕遠別。這種埋怨正是愛極痛極的一種變態(tài)心理,是一種深情的癡語。鶯鶯既傾訴著內(nèi)心的萬種離愁、無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遺棄的痛苦心理。此時此刻,鶯鶯該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說,然而她對“憐取眼前人”的臨別贈言,其實正是她內(nèi)心隱憂的曲折吐露,也是當時社會中司空見慣的身榮棄妻的悲劇在鶯鶯心靈上的陰影的反映。在鶯鶯看來,狀元及第并不值得羨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實上張生應(yīng)試是被逼的,他們的分離乃是封建勢力的壓迫所致。因此鶯鶯發(fā)出了對封建勢力的怨恨。鶯鶯還進一步把怨憤指向那可惡的名利思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世俗的名利觀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而鶯鶯卻對這種虛名微利表示了極大的蔑視與痛恨,這就把鶯鶯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離別之苦,推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長亭送別教案篇五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體味劇作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鑒賞劇作富于文采的語言。
[教學過程]
一、導(dǎo)入
屏幕顯示:范仲淹的《蘇幕遮》
蘇幕遮
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這首詞上闋寫景,下闋抒情,這本是詞中常見的結(jié)構(gòu)和情景結(jié)合方式。它的特殊性在于麗景和柔情的統(tǒng)一。是闊遠之境、秾麗之景與深摯之情的統(tǒng)一。寫鄉(xiāng)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而秾麗。本文也多處采用情景交融的表現(xiàn)手法。情同景生,景由情顯,恰切地在“長亭”這個令人傷感的地方演繹了一曲“秋”的悲歌。
(解說:利用范仲淹的詞,引出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而且讓學生明白這一手法在我國古典詩詞、散文中經(jīng)常運用,應(yīng)很好地體會和總結(jié)。)
二、體會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1.本折的標題為《長亭送別》,點明了送別的地點。一說起長亭,不由使人想起了別離,因為古代驛路上總是十里一長亭,五里一短亭,古人的送別也總是在這里設(shè)宴餞別,故而“長亭”本身也就帶上了別離的色彩。自習時我們閱讀了祝肇年先生的文章《情境交輝》,了解了“情由景生,境由情現(xiàn)”的說法。他告訴我們:“沒有了境也就沒有了景,情也就難有所依托!辈⑶医Y(jié)合曲詞分析了四幅畫面的異中之同和同中之異。請問,同學們對此有何看法呢?
明確:這篇評論,從情、景、境的關(guān)系入手,細致地分析了情與景、情與境的相依相生的內(nèi)在關(guān)系。這種關(guān)系,簡言之,即是“情由景生,境由情現(xiàn)”。作者重點論述的是情境相生的藝術(shù)原則。
文章的前兩段,以兩例曲詞來說明情中見景和景中見情,這也是從總體上來說情景交融,說明這樣的景不僅能傳情,還能象征人物的品格、氣質(zhì)。中間六段是文章的主體——談情境交輝。先寫整體的情景交融,重在異中之同,把全部人物形象都包容在秋山落日的秋境之中。不論是途中之境、離筵之境,還是席殘相別之境,總是先以凄然的秋景入手,這個完整的秋境與鶯鶯的離情是一致的。再寫局部的情景交融,重在寫同中之異,把完整統(tǒng)一的秋境圖分成四幅小畫:長亭途中、長亭離筵、曲終人散、張生遠去。把鶯鶯的離愁別情放在這四幅畫中,作境異情殊的描寫,自然情境各異的四幅畫,又是統(tǒng)一在全篇總的色調(diào)之中。最后兩段,說錘煉語言是達到情境交融必不可少的條件。同時,再次強調(diào)《長亭送別》中情境交輝的藝術(shù)價值和意義。
這篇評論的不凡之處,就是對“景”字作了深度的開掘,指出“景是屬于境的,人可以離景,卻不可離境,只有從寫境的意義上去寫景,才能正確處理景與情的關(guān)系”。也就是說,景從屬于境,沒有境也就沒有了景,情也就難有所依托,可見境在藝術(shù)描寫中的重要位置。
2.祝肇年先生說:“《長亭送別》是一首真摯的抒情詩,是一幅淡雅的水墨畫,是一支撩人心弦的離歌,它給人以深沉的美感享受!蓖瑢W們,你在這“美妙的感受”中,最愛哪支曲子,能把你那“美妙的感受”用語言描述出來嗎?
學生思考后自由發(fā)言。
學生甲:【端正好】作者只捕捉幾樣形象,略加點染,便繪就了一幅動人的長亭送別圖。碧云密布,黃花遍地,西風漸緊,北雁南歸,由上到下,耳聞目睹,好一幅空間廣闊、色彩斑斕的圖畫。這四句,一句一景,襯托出了鶯鶯為離別而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后兩句自問自答,經(jīng)霜的樹林,在充滿別離愁緒的鶯鶯眼中,盡是離人的斑斑血淚。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郁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慘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學生乙:【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gòu)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和【端正好】中的清晨景象相比,氛圍更加蕭瑟、凄冷!扒嗌礁羲托,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相遮蔽”,是寫鶯鶯悵然癡立,極目遠送,流露出欲見不能的惆悵和不忍離去的眷戀!跋﹃柟诺罒o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是寫耳聞,進一層表現(xiàn)她的惆悵和眷戀;“無人語”不僅是寫在寂寞的夕陽古道上聽不到一點人說話的聲音,更是寫鶯鶯感嘆張生離去,欲語無人,夕陽古道,原來還有竊竊私語,現(xiàn)在卻歸于一片寂靜。這情景本來就夠冷清凄涼了,偏偏這時候傳來馬的嘶鳴,它打破了夕陽古道上的沉寂,也撕裂了鶯鶯本來就破碎的心。馬鳴之處,正是張生所在之地。聽到了馬的叫聲而見不到騎馬遠去的親人,鶯鶯的心情可想而知。“無聲”和“有聲”,兩相映襯,更加烘托出當時環(huán)境的凄涼和鶯鶯痛不欲生的悲哀。這支曲子以景襯情,化情入景,情景交融,生動地展現(xiàn)鶯鶯“離愁漸遠漸無窮”的心境。
教師補充:【一煞】和【端正好】兩相映照,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互相照應(yīng);【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huán)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三、欣賞劇本的曲詞美
王實甫被譽為“文采派”的代表人物,他寫的曲詞語言優(yōu)美,同學們在鑒賞的時候已經(jīng)領(lǐng)略到了那種詩歌一般的風格。現(xiàn)在,讓我們再一次進入那優(yōu)雅迷人的世界,以劇中人的口吻來誦讀課文。(可選讀)
(1)分小組閱讀并推薦優(yōu)秀者。
(2)進行比賽,看一看誰的角色把握得好,誰的感情表演得最豐富。
(解說:“美讀”訓練,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朗讀激情,也利于對人物性格的把握,還能檢查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程度,并利于對課文重點詞句的表達方法的理解。)
(3)結(jié)合前邊的分析,總結(jié)本折的語言特點。
①運用多種多樣的修辭方法,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人物的心理。
如:【叨叨令】一曲中,疊音、排比兼用,又加以反復(fù),真可謂聲情并茂、一唱三嘆,生動地展現(xiàn)了鶯鶯動身前已經(jīng)產(chǎn)生的和未來將要產(chǎn)生的愁緒。
“聽得道一聲‘去也’,松了金釧;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夸張、對偶兼用,很形象地體現(xiàn)了鶯鶯所受的心理折磨。
“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夸張、比喻、對偶同時使用,真是把離別之情寫到愁極、恨極,無以復(fù)加的地步。
“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笨鋸埣姹扔鳎∏械乇憩F(xiàn)了離別之愁使之食之無味的情形,傳達出了兩人的心曲。
“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是用典兼夸張,形容傷心之至,悲苦無窮。
“暖溶溶的玉醅,白泠泠的似水!笨鋸垺⒈扔、對比三者同用,以厭酒表示愁苦。
“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設(shè)問和擬人兼用,更是創(chuàng)設(shè)了悲凄婉曲、令人哀慟的悲涼意境。
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增添了曲詞的藝術(shù)魅力,恰切地表達了人物的思想感情,尤其是夸張描寫,大都將人物感情寄附于客觀事物,借助鮮明生動的形象來展示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感染力很強,真不愧“花間美人”之稱。
②融古代詩詞與民間口語為一體。
作者善于把典雅凝練的古代詩詞和流暢通俗的民間口語融為一體,從而形成清麗華美、生動活潑的語言風格。
作者融入了不少古代詩詞的語句,其特有的語意、情味和表達效果與劇中語境相契合,增添了語言的文采和表現(xiàn)力。
作品不僅大量運用民間口語,吸收了不少方言詞語、成語,而且善于將民間口語加工成富有文采的文學語言,通俗自然、生動活潑。
(解說:由于前面的課堂活動已有分析,此處只做一個概括性的總結(jié),利于學生梳理知識。也可用多媒體或投影顯示,給學生以更直觀的了解。)
四、比較閱讀
1.比較《長亭送別》和《竇娥冤》,回答如下問題。
(1)崔鶯鶯、竇娥這兩個藝術(shù)典型形象的性格有什么共性和個性?
明確:共性:善良的心理,反抗精神。
個性:崔鶯鶯出身名門,是一個大家閨秀,期待真正的愛情,反對封建禮教,鄙棄功名利祿。
竇娥先為童養(yǎng)媳,后為寡婦,恪守封建倫理綱常,不怕官府,不怕嚴刑。
(2)《西廂記》和《竇娥冤》均為元雜劇,從節(jié)選內(nèi)容來看,兩文在結(jié)構(gòu)和表現(xiàn)手法上既有相同之處,又有各自的特色,請作一下比較。
明確:相同:故事情節(jié)由一幅幅畫面構(gòu)成,宮調(diào)一樣,曲牌也大同小異,皆由一人主唱。
不同:《長亭送別》四個部分情景交融,以景物描寫設(shè)置戲劇環(huán)境,渲染氣氛,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天然渾成。
《竇娥冤》三個場面悲壯之中藏細膩,豐富的想象和大膽的夸張匯聚為充滿奇異的浪漫色彩。
(3)關(guān)漢卿是“本色派”的代表作家,王實甫以“文采見長”為“文采派”的領(lǐng)袖。試就節(jié)選的兩篇課文來說明兩者的語言特色。
明確:《西廂記》語言華美典雅,以富于文采為特色。作者善于以景物描寫設(shè)置戲劇環(huán)境、渲染氣氛、情景交融,使劇情合一,富于意境美。語言委婉雋永,較多地借用或化用古代詩詞中典雅凝練的語句與生動活潑的民間口語,語言具有詩化的特點。且善用修辭,豐富多彩的修辭手法使語言獨具魅力。
《竇娥冤》語言樸實無華,以“本色”見長。曲中語言直白,感情強烈,直抒胸臆,多用白話,多用方言詞語,通俗自然,口語化的特點更明顯,修辭手法較少,更具自然洗練的民間氣息。
2.播放《天仙配》錄音,屏幕顯示歌詞:
樹上的鳥兒成雙對,綠水青山帶笑顏。
隨手摘下花一朵,我與娘子帶發(fā)髻。
從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雙雙把家還。
你耕田來我織布,我挑水來你澆園。
寒窯雖破能避風雨,夫妻恩愛苦也甜。
你我好比鴛鴦鳥,比翼雙飛在人間。
這一曲《天仙配》,同學們一定很熟悉,曲調(diào)輕快愉悅,宛轉(zhuǎn)流暢,歌唱者七仙女和董永也是民間廣為流傳的追求自由、追求愛情的一對愛侶。鶯鶯和張生是別離,七仙女和董永是相偕還家,他們的心情不同,眼中的景物也自是不同,請同學們從這兩個反差強烈的曲詞中去尋找它們的共同點。
明確:雖然由于境的不同,所抒的情也不同。但他們對愛情的熾熱追求,對幸福美滿生活的渴望是一致的,鶯鶯是“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七仙女是“夫妻恩愛苦也甜”。鶯鶯認為“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七仙女愿男耕女織,永守家園。由此可見,只要能夫妻相偕,舉案齊眉,什么功名利祿、神仙生活皆可拋之腦后,真切地體現(xiàn)了他們對自由愛情的大膽追求,對傳統(tǒng)禮教觀、婚姻觀的否定。
雖然一個是凄慘景象,抒離愁別恨;一個是景色美艷,寫歡聚團圓,但他們所表露的情感卻是一致的,那就是不愿分離,效鴛鴦比翼雙飛,天長地久;學并蒂,共結(jié)連理。
(解說:《竇娥冤》剛剛學過,通過比較,可以復(fù)習舊知,聯(lián)系新知,還可以在比較中明確“本色”與“文采”的不同,以及元雜劇的共性。《天仙配》一曲,也是人人皆知的名曲,和本折進行比較,可以使學生明白相同的情感在不同情境中的不同表達,更進一步體悟本曲矛盾沖突的激烈,以及反封建的主題。)
五、鏈接賞析
下面一詩一詞都是描寫離別的名篇,所使用的手法同中有異。閱讀時要弄清抒情層次,看各自使用了什么手法,達到了怎樣的藝術(shù)效果。
無? 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境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jīng)年,應(yīng)是良辰好景虛設(shè)。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學生分組討論,寫出50字左右的鑒賞片斷。
明確:《無題》:詩人以雙關(guān)和比喻的手法,寫出思念之綿長和痛苦。用相見之難來襯托分別之難,想象“曉鏡”和“夜吟”的情形,擴大了抒情空間,抒盡離別的愁苦。
《雨霖鈴》:上闋以清秋之景襯托離別的心境,情景交融,并直接描寫了不忍分別的動作神態(tài)。尤其以空廓的楚天來形容愁緒漫無邊際。下闋從眼前的分別設(shè)想別后寂寞之情和經(jīng)年孤寂之感,反過來增強了眼前的離愁別緒!皸盍稌燥L殘月”為千古名句,借景抒情,使人產(chǎn)生依依惜別之情,未來的痛苦增強了眼前離別的不易。
將這兩首詩詞與《長亭送別》對比閱讀,理解不正確的是()
a.“相見時難別亦難”可以說明崔鶯鶯“恨相見得遲,怨歸去得疾”的心境。而“東風無力百花殘”則是她離別前身心的準確描述。
b.鶯鶯臨別囑咐張生的內(nèi)容,可用“青鳥殷勤為探看”一言以蔽之。
c.把眼前的離別在更廣闊的時空上展開,想到異地,想到以后,這一手法,這三首詩詞曲全用到了。
d.《長亭送別》與這一詩一詞的區(qū)別是,它不僅僅抒發(fā)一種離愁別恨,還把這種感情放在反抗封建禮教和鄙視功名利祿的背景下,因而更有深刻的意義。
分析:b(崔鶯鶯臨別祝福的內(nèi)容更豐富復(fù)雜,還有惜別擔憂之情。)
六、課堂小結(jié)
作者運用古典詩詞的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手法,吸取古典詩詞的語言精華,加重了文章的斑斕色彩,運用多種修辭手法,綜合表現(xiàn),情同景生,境由情顯,恰切地在“長亭”這個令人傷感的地方演繹了一曲“秋”的悲歌,使我們深深感受到了曲詞的藝術(shù)魅力,希望同學們多選幾首曲子來背誦。
七、布置作業(yè)
1.選背曲詞,爭取多選。
2.用散文的筆法改寫【端正好】一曲。
長亭送別教案篇六
●備課資料
一、課文補注
1.諸宮調(diào):流行于宋金元時代的文學說唱藝術(shù),它取同一宮調(diào)的若干曲牌聯(lián)成短套,首尾一韻,再用不同宮調(diào)的許多短套聯(lián)成數(shù)萬言的長篇,雜以說白,以之說唱長篇故事。因用琵琶等樂器伴奏,故亦稱“彈詞”。源于北宋神宗時,現(xiàn)存作品有金人(佚名)作《劉知遠》的殘篇、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diào)》、王伯成的《天寶遺事》殘篇。諸宮調(diào)體制宏大,曲調(diào)豐富,對元雜劇的形成頗有影響。
2.董西廂: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的簡稱,也稱《西廂彈詞》《弦索西廂》,諸宮調(diào)作品,金董解元作。取材于唐元稹小說《鶯鶯傳》,但人物故事有很大的發(fā)展和創(chuàng)造,突出了鶯鶯、張生、紅娘與老夫人之間的矛盾,并以張生和鶯鶯團圓結(jié)束。作品成功地塑造了崔鶯鶯、張生、紅娘等的典型形象,描寫生動,文詞優(yōu)美。為元代王實甫的雜劇《西廂記》的成功創(chuàng)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作品有白有曲,所用曲調(diào)介乎宋詞和元曲之間,為北曲的早期形式,F(xiàn)存者皆為明刊本,是現(xiàn)存諸宮調(diào)的唯一完整作品。
二、課文析讀
一曲女性的頌歌
《長亭送別》選自《西廂記》第四本第三折,這折戲曲由鶯鶯主唱,是塑造鶯鶯形象的重場戲之一,在全劇中占重要地位。這折戲以別宴前后為時間線索,主要通過精心安排的十九支曲文,集中刻畫了鶯鶯送行時的心緒。它在讀者、觀眾面前展現(xiàn)的是一卷情景交融的別離圖。這卷別離圖由三個緊密銜接的畫面組成:一、赴長亭中;二、長亭別宴;三、長亭分別。倍增煩惱的暮秋天氣,是這卷別離圖的背景。
【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支曲子,系鶯鶯赴長亭途中所唱。鶯鶯是懷著無可排遣的離愁別恨,前往長亭為張生送行的。如果說【端正好】主要采用了寓情于景的手法,那么【滾繡球】便是從正面刻畫鶯鶯與張生難以離舍的復(fù)雜內(nèi)心世界。鶯鶯相到和張生經(jīng)歷了多少曲折痛苦才得以結(jié)合,剛擺脫了相思之苦,卻又馬上生生被迫分離,心中充滿怨恨又萬般無奈。接下來紅娘的問話,觸發(fā)了鶯鶯感情的閘門,使她內(nèi)心的愁緒,奔涌而出。在道白“你那知我的心里呵”后起唱的【叨叨令】,是以盡情傾訴、直抒胸臆為特征的。鶯鶯先從眼前車與行色牽動愁腸說起,說明了沉重的別情壓在心里,是無心打扮的原因。
車馬到達十里長亭后,別宴開始了?墒窃缫选昂奕麧M愁腸胃”(【朝天子】)的鶯鶯,“甚么湯水咽得下”,“將來的酒共食,嘗著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氣息,泥滋味”。這部分共安排了九支曲子,集中刻畫了郁積在鶯鶯心頭的依戀、悲傷、怨恨的情思,同時也通過鶯鶯的眼和口,展示了同樣經(jīng)受著離愁煎熬的張生的情態(tài)。
分手的時刻迫近,人物感情與劇情也一起推向了高潮。通過配以賓白的七支曲子,一方面,回旋跌宕、波瀾起伏地再次展現(xiàn)了鶯鶯不盡悲戚、痛不欲生的感情潮汐和張生的反復(fù)叮嚀、無限體貼;另一方面,先是曲折吐露繼而和盤托出了與離愁別恨糾結(jié)在一起的深深憂慮,從而進一步袒露了鶯鶯的內(nèi)心世界!按艘恍械霉俨坏霉伲苍绫慊貋怼,是她強烈的心聲。別離終于來臨,張生帶著鶯鶯的囑咐上馬走了。鶯鶯目送張生漸行漸遠的身影,愁緒萬端,不忍遽歸。
“長亭送別”沒有曲折復(fù)雜的戲劇情節(jié),其藝術(shù)魅力主要來自對人物心靈的深刻探索和真實描摹。作者將藝術(shù)觸角伸展到處于“長亭送別”這一特定時空交叉點上的鶯鶯的心靈深處,細膩而多層次地展示了“此恨誰知”的復(fù)雜心理內(nèi)涵——交織著對“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的親人的百般依戀,對即將來臨的“南北東西萬里程”的別離的無限悲戚,對逼求“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強拆鴛鴦在兩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對當時司空見慣的身榮棄妻愛情悲劇的不盡憂慮。同時,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這一復(fù)雜心理內(nèi)涵的純凈的靈魂美。鶯鶯在送別張生時的依戀、痛苦、怨恨、憂慮,都是與她美好的愛情理想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她對張生的愛,是相互傾慕的產(chǎn)物,絲毫沒有摻雜進世俗的考慮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來,“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純真專一,天長地久的愛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傊髡卟粌H寫出了人物心靈中顫動的愛情旋律,而且寫出了激蕩著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靈。
(節(jié)選《元曲鑒賞辭典》高建中)
三、類文薦讀
鶯鶯傳(節(jié)選)
元稹
……張生游于蒲。蒲之東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張生寓焉。適有崔氏孀婦,將歸長安,路出于蒲,亦止茲寺。崔氏婦,鄭女也。張出于鄭,緒其親。乃異派之從母。是歲,渾瑊①薨子蒲。有中人丁文雅,不善于軍,軍人因喪而擾,大掠蒲人。崔氏之家,財產(chǎn)甚厚,多奴仆。旅寓惶駭,不知所托。先是,張與蒲將之黨有善,請吏護之,遂不及于難。十余日,廉使杜確將天子命以總?cè)止?jié),令于軍,軍由是戢②。鄭厚張之德甚,因飾饌以命張,中堂宴之。復(fù)謂張曰:“姨之孤嫠未亡,提攜幼稚。不幸屬師徒大潰,實不保其身。弱子幼女,猶君之生,豈可比常恩哉!今俾以仁兄禮奉見,冀所以報恩也!泵渥,曰歡郎,可十余歲,容甚溫美。次命女:“出拜爾兄,爾兄活爾!本弥o疾。鄭怒曰:“張兄保爾之命,不然,爾且擄矣。能復(fù)遠嫌乎?”久之,乃至。常服睟③容,不加新飾,垂鬟接黛,雙臉銷紅而已。顏色艷異,光輝動人。張驚,為之禮。因坐鄭旁。以鄭之抑而見也,凝睇怨絕,若不勝其體者。問其年紀,鄭曰:“今天子甲子歲之七月,終于貞元庚辰,生年十七矣。”張生稍以詞導(dǎo)之,不對。終席而罷。張自是惑之,愿致其情,無由得也。
崔之婢曰紅娘,生私為之禮者數(shù)四,乘間遂道其衷。婢果驚淚,腆然而奔。張生悔之。翼日,婢復(fù)至。張生乃羞而謝之,不復(fù)云所求矣。婢因謂張曰:“郎之言,所不敢言,亦不敢泄。然而崔之姻族,君所詳也,何不因其德而求娶焉?”張曰:“余始自孩提,性不茍合。或時紈綺閑居,曾莫流盼。不為當年,終有所蔽。昨日一席間,幾不自持。數(shù)日來,行忘止,食忘飽,恐不能逾旦暮,若因媒氏而娶,納采問名④,則三數(shù)月間,索我于枯魚之肆矣。爾其謂我何?”婢曰:“崔之貞慎自保,雖所尊不可以非語犯之。下人之謀,固難入矣。然而善屬文,往往沉吟章句,怨慕者久之。君試為喻情詩以亂之,不然,則無由也。”張大喜,立綴《春詞》二首以授之。是夕,紅娘復(fù)至,持彩箋以授張,曰:“崔所命也。”題其篇曰《明月三五夜》,其詞曰:
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
拂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
張亦微喻其旨。是夕,歲二月旬有四日矣。崔之東有杏花一株,攀援可踰。既望之夕,張因梯其樹而踰焉。達于西廂,則戶半開矣。紅娘寢于床,因驚之。紅娘駭曰:“郎何以至?”張因紿⑤之曰:“崔氏之箋召我也。爾為我告之!睙o幾,紅娘復(fù)來,連曰:“至矣!至矣!”張生且喜且駭,必謂獲濟。及崔至,則端服嚴容,大數(shù)張曰:“兄之恩,活我之家,厚矣。是以慈母以弱子幼女見托。奈何因不令之婢,致淫逸之詞?始以護人之亂為義,而終掠亂以求之,是以亂易亂,其去幾何?誠欲寢其詞,則保人之奸,不義;明之于母,則背人之惠,不祥;將寄于婢仆,又懼不得發(fā)其真誠:是用托短章,愿自陳啟。猶懼兄之見難,是用鄙靡之詞,以求其必至。非禮之動,能不愧心?特愿以禮自持,毋及于亂!”言畢,翻⑥然而逝。張自失者久之,復(fù)踰而出,于是絕望。
數(shù)夕,張生臨軒獨寢,忽有人覺之。驚駭而起,則紅娘斂衾攜枕而至,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并枕重衾⑦而去。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然而修謹以俟。俄而紅娘捧崔氏而至。至,則嬌羞融治,力不能運支體,曩時端莊,不復(fù)同矣。是夕,旬有八日也。斜月晶瑩,幽輝半床。張生飄飄然,且疑神仙之徒,不謂從人間至矣。有頃,寺鐘鳴,天將曉。紅娘促去。崔氏嬌啼宛轉(zhuǎn),紅娘又捧之而去,終夕無一言。張生辨色而興,自疑曰:“豈其夢邪?”及明,睹妝在臂,香在衣,淚光熒熒然,猶瑩于茵席而已。是后又十余日,杳不復(fù)知。張生賦《會真》詩三十韻,未畢,而紅娘適至,因授之,以貽崔氏。自是復(fù)容之。朝隱而出,暮隱而入,同安于曩所謂西廂者,幾一月矣。
注:①渾瑊:瑊(jiān)唐代名將,鐵勒族人,肅宗時屢立戰(zhàn)功,做到兵馬副元帥,死在絳州節(jié)度使任上。絳州節(jié)度治所在蒲州。②戢:(jí)收束,止息。③睟:(suì)臉色光潤。④納采問名:古代定親時男方送給女方的聘禮叫納采,問生辰八字叫問名,皆為定親的禮節(jié)。⑤紿:(dài)欺騙。⑥翻:同“翩”,輕快的樣子。⑦重衾:鋪好被褥。
閱讀提示:《鶯鶯傳》又名《會真記》。為唐代詩人元稹所著,是唐傳奇中傳播最廣,影響最大的一篇文章,它敘述的是一對才子佳人的故事。鶯鶯感謝張生的救命之恩,而又慕其才,于是在感情不能自制的情況下與之私合。但是這種不為禮教所容的行為,終于不能長久,最后張生負心拋棄了她。所選文段刪除了開頭和結(jié)尾部分宣揚封建禮教的部分,連別離時崔鶯鶯的軟弱表現(xiàn)也一并去之,僅留精彩部分供各賞析。選文中鶯鶯神態(tài)的描寫非常形象,嬌矜自持,欲拒又納的行動,體現(xiàn)了她感情上的沖突變化,她約張生前來,卻又板起面孔,斥責他的“非禮之動”,這完全違反自己初衷的行動,正反映了她的封建意識和愛情要求的矛盾。自動秉夜至張生處所約會,這種大膽突破封建禮教的行動,對于一位端莊明禮的大家閨秀來說,確實有一定的反抗性?傊,崔鶯鶯含蓄而多情,敢愛又矜持的形象刻畫得非常鮮明,和本文結(jié)合來讀,對于鶯鶯形象的理解,會有一定的幫助。
四、鑒賞方略
戲劇的閱讀與鑒賞之六:戲劇的時代性
任何一種文學形式的產(chǎn)生,都離不開其深厚的群眾基礎(chǔ),中國古代戲曲植根于民間,發(fā)展于民間,成熟于民間。由于封建統(tǒng)治者對文化的壟斷,這種口耳相傳的藝術(shù)形式自然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人民的要求,人民的愿望,自然要在戲曲中得到反映,這就使戲曲藝術(shù)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時代的烙印。欣賞戲劇,不可忽視它的時代性。
戲曲作品是現(xiàn)實生活的真實反映。戲曲作品同樣也繼承了傳統(tǒng)的現(xiàn)實主義創(chuàng)作手法,它的故事同樣來源于生活,反映生活的真實,社會生活中的各種矛盾,經(jīng)過藝術(shù)家們的加工、整理、提煉、概括,運用特有的方式把這些矛盾集中起來,通過戲曲的表演展現(xiàn)給廣大的人民群眾!陡]娥冤》中的高利貸盤剝、地痞流氓橫行霸道、官府的腐敗、人民無路可走等現(xiàn)象,就是元代社會的真實反映。戲曲在反映生活時,雖常常假托于前期,但劇中卻往往是當時生活的真實反映!赌档ねぁ返墓适掳l(fā)生在南宋,但劇中所展示的情與理的矛盾、禮與欲的沖突,卻正是明代社會的具體體現(xiàn),有人為戲曲表演擬了一副對聯(lián):“天地大舞臺,舞臺小天地!本褪菓蚯从成鐣F(xiàn)實的最好證明。
戲曲藝術(shù)同樣也服務(wù)于時代,作為人民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形式,能夠更直觀地反映社會生活,也更容易被人民群眾所接受,所以戲曲藝術(shù)在民間的影響是深廣的,封建時代的文人就非常重視戲曲的教化作用,重視戲曲的表演性和社會效果。李漁在《閑情偶寄》中強調(diào):“戲文做與讀書人和不讀書人同看,又與不讀書之婦人小兒同看!闭f實話,廣大人民群眾明禮義,知忠孝,褒英烈,斥奸黨,這些是非善惡的認識大多來自于戲曲,這就使戲曲具有了獨特的社會教化功能,這也正說明戲曲在民間的影響。自然,有心的劇作家就充分利用戲曲這一特色,來為自己服務(wù)。封建統(tǒng)治者炮制了《五倫全備記》等宣揚反動理學的劇本,來麻痹人民的意志,禁錮人民的思想;關(guān)漢卿等進步的藝術(shù)家則用自己的筆向封建制度、封建禮教宣戰(zhàn)。為斥責清朝的賣國行為,汪笑濃編寫《哭祖廟》;為宣揚民族正義、抗擊日寇,梅蘭芳演出《梁紅玉》?谷諔(zhàn)爭時期的街頭劇,更是遍地開花,把戲曲藝術(shù)的社會功能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極大地高漲了人民的抗日熱情。有一位戰(zhàn)士在演出途中竟然向扮演黃世仁的演員開槍,可見其影響之大。適應(yīng)時代要求,喚醒民族正義,這就是戲曲藝術(shù)服務(wù)于社會的體現(xiàn)。
總之,戲曲藝術(shù)源于社會,又服務(wù)于社會,和社會生活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如果戲曲不緊密地結(jié)合時代、反映現(xiàn)實,它也只能成為吟風弄月的案頭之學,曇花一現(xiàn),轉(zhuǎn)瞬即逝。如果欣賞戲曲,不去關(guān)注它的時代性,也就難以體會其精髓,只能流于“看熱鬧”之流。
長亭送別教案篇七
14? 長亭送別
●從容說課
《西廂記》是王實甫的代表作,它是以愛情為題材的雜劇高峰,是我國古典戲曲中一顆光輝燦爛的明星。明代賈仲明為王實甫寫的吊詞《凌波仙》中高度評價《西廂記》:“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西廂記》全名《崔鶯鶯待月西廂記》。五本二十一折。寫相國小姐崔鶯鶯在普救寺遇書生張生,二人一見傾心。適遇叛將孫飛虎兵圍普救寺,崔母聲稱能解兵圍者即以鶯鶯許之。張生仗義相救,計退賊軍。事后,崔母嫌張生出身寒苦,棄約賴婚。在侍女紅娘的幫助下,二人私下結(jié)合。在既成事實面前,崔母雖無可奈何,卻又強迫張生上京應(yīng)考。這一折寫張生赴京趕考,鶯鶯送別的情景,刻畫了鶯鶯離別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后來經(jīng)過張生和鶯鶯的共同努力,戰(zhàn)勝了一切阻撓,有情人終成眷屬。本折劇情可簡化為四個方面。一是赴長亭路上的場面,寫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的心境。二是長亭餞別的場面,主要刻畫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情態(tài)、心理,突出鶯鶯珍重愛情而輕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感情。三是臨別叮囑的場面,主要表現(xiàn)鶯鶯對張生的關(guān)心和擔心:既希望他“得官不得官,疾便回來”,又擔心他考中后“停妻再娶妻”。四是分手后的場面,描寫鶯鶯目送張生依依難舍的情景和離別后的痛苦。通過分別的場面描寫刻畫了鮮明的人物形象,突出刻畫了鶯鶯的叛逆性格。這樣思想上有了新意,它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的主張,歌頌了以愛情為基礎(chǔ)的結(jié)合,否定了封建社會的傳統(tǒng)的聯(lián)姻方式,具有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封建婚姻制度的主題。而且還表現(xiàn)了鄙視功名利祿的思想。把握、鑒賞女主人公的藝術(shù)形象,鑒賞劇作曲詞的音韻美和體會其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為突破重點,突破難點,應(yīng)在劇情了解的基礎(chǔ)上,重點賞讀若干支曲詞,通過誦讀、比較,讓學生掌握有關(guān)知識,進行文學鑒賞的訓練。并聯(lián)系過去學習的課文,形成專題性閱讀,提高學生的認識能力。對語言和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也要總結(jié),溫故而知新,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學習《長亭送別》,進一步了解元雜劇中“生、旦、丑、末”等戲劇角色和“云、科”等戲曲吟唱道白手法的作用。
2.通讀全文,理解情節(jié),分析劇中人物形象,體會主人公在分別時難舍難分的微妙心理。
能力目標
1.品味曲詞多用修辭,融古代詩詞和民間口語為一體而富于文采的特點。
2.理解景物描寫的作用,欣賞情景交融的特點。
德育目標
1.理解文中主題,領(lǐng)悟劇中的矛盾沖突和鶯鶯性格中的叛逆精神。
2.欣賞優(yōu)美曲詞,領(lǐng)略我國傳統(tǒng)文化的藝術(shù)魅力。
●教學重點
1.積累有關(guān)知識,品析人物形象。
2.欣賞曲詞特點,品味藝術(shù)魅力。
●教學難點
體悟鶯鶯別離時的心理,理解主人公的叛逆精神,明確本劇的戲劇沖突。
●教學方法
1.策劃分角色朗讀和美讀,在讀中領(lǐng)略優(yōu)美曲詞的藝術(shù)魅力。
2.運用現(xiàn)代化手段,擴大課堂容量,為學生欣賞課文提供幫助。
3.引導(dǎo)、點撥學生對曲詞的賞析、學習和領(lǐng)悟曲詞的藝術(shù)手法。
4.運用比較閱讀,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教具準備
多媒體或投影設(shè)備、vcd等
●課時安排
3課時
●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積累相關(guān)知識,為鑒賞課文打好基礎(chǔ),把握課文情節(jié)、內(nèi)容,分析人物形象和主題。
[教學過程]
一、導(dǎo)語設(shè)計
有一首歌唱得好,“山不轉(zhuǎn)水在轉(zhuǎn),水不轉(zhuǎn)人在轉(zhuǎn)”。道出了人生就是不斷奮斗、追求的一生,決定了大多數(shù)人要四處漂泊,不斷踏上新的征程。新的相聚,往往意味著又一次的別離!叭松怨艂麆e離”,別離情從古唱到今,無論是“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惆悵,還是“天下誰人不識君”的豪邁,都難掩“風蕭蕭兮易水寒”的悲涼。盡管奢言“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發(fā)出“不破樓蘭誓不還”的豪言,也難免“循墻繞柱覓君詩”的渴望,殷勤致問“君子意如何”。但是,最令人牽腸掛肚、難舍難分的恐怕還是要數(shù)本擬長相廝守卻又不得不別離的戀人了。李商隱在《無題》詩中這樣寫道:(屏幕顯示)
無? 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yīng)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怕見之不易,更覺別離之難,東風無力,人生何堪?唯效春蠶、蠟燭,終生相待。殷殷囑托意難盡,但求青鳥常往返。江淹在《別賦》中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崩钌屉[在此詩中更是作了淋漓盡致的發(fā)揮!岸嗲樽怨艂x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秋風漸起,黃葉飄零,又一對相親相愛的人兒就要別離了,他們是否會像那些偉大的詩人一樣暢敘別情呢?打開課本,請看《長亭送別》(板書)。
(解說:營造學習的氛圍,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利于對文章的學習。同時,本文曲詞優(yōu)美動人,故用詩歌導(dǎo)入,形式一致,易于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解題
資料顯示屏1:
王實甫(約1260~1336),名德言,字實甫,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著名雜劇作家。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時期約在元成宗元貞、大德年間(1295~1307)。據(jù)賈仲明《凌波仙》吊詞介紹,王實甫在當時即享有盛名,常與演員、歌伎往來。所作雜劇十四種,僅存《崔鶯鶯待月西廂記》《四丞相高會麗春堂》《呂蒙正風雪破窯》三種及《韓彩云絲竹芙蓉序》《蘇小卿月夜販茶船》各一折。劇中大都以青年女性反抗封建禮教為題材,塑造了崔鶯鶯、紅娘、劉月娥等不同的典型婦女形象。他的作品戲劇性強,曲詞優(yōu)美,對元雜劇和后來戲曲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
《西廂記》是王實甫最成功的作品,它是以愛情為題材的雜劇的高峰,是我國古典戲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段鲙洝返墓适伦钤鐏碓词翘拼∷鶎懙摹耳L鶯傳》(又名《會真記》)。但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diào)》,即《董西廂》對王實甫的影響更大。王實甫在前兩者的基礎(chǔ)上,在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上發(fā)展、提高,對情節(jié)也進一步加工,使人物性格的發(fā)展更為合理,同時充分發(fā)揮了戲劇表演的長處,使沖突更為劇烈,人物形象更為豐富,對人物的心理描寫也更為細致,語言也更加精練,從而使《西廂記》成為我國古典戲曲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資料顯示屏2:
《西廂記》長達五本二十一折,這同一般的元雜劇僅有四折不同。課文節(jié)選自第四本第三折,原題為“哭宴”,寫崔母被迫許嫁后,便令張珙入京應(yīng)試,求取功名。張珙臨行前,崔鶯鶯在十里長亭為其送行,原題中的“哭”字非常形象,道出了剛剛?cè)〉媚赣H認可愛情的女主人公又要與心上人分別而異常痛苦的心境,正所謂“離愁別恨”。但崔張分別的痛苦,是崔母一手造成的,她認為女兒是名門閨秀,張生只是一介布衣,因此門不當戶不對,故而在崔張愛情既成事實之時,還要強迫張珙進京應(yīng)試為官,否則不準完婚。“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崔張二人就是在象征封建勢力的崔母的逼迫之下才被迫分離的。選文以“長亭送別”為題,雖然委婉文雅,但過于大眾化,流于一般,遠不及原題那一個“哭”字更令人傷感。
(解說:有關(guān)資料的設(shè)置,目的是為學生提供幫助,幫助其進一步理解劇情,不必要求學生強記,對有關(guān)重點內(nèi)容,需要識記的,教師可根據(jù)情況,給學生點出,其余的內(nèi)容只作一般了解即可。)
三、閱讀課文,整體感知
1.聽讀課文。(播放錄音磁帶)
(要求:學生可輕聲跟讀,掌握節(jié)奏,讀準字音,體味抑揚,領(lǐng)會感情。)
2.學生自行默讀。
(要求:結(jié)合注解,弄清句意,并把文中化用的詩句和運用的典故畫出來。)
3.明確本文所化用的詩句及典故。
由學生自行提出,教師歸納并用投影顯示。
化用詩句:
“碧云天、黃花地!庇煞吨傺汀短K幕遮》詞“碧云天、黃葉地”化用而來。
“閣淚汪汪不敢垂!闭Z出宋人《鷓鴣天》“尊前只恐傷郎意,閣淚汪汪不敢垂。”
“蝸角功名,蠅頭微利!闭Z出蘇軾《滿庭芳》。
“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出自元稹《鶯鶯傳》,是鶯鶯謝絕張生的一首詩。
“伯勞東去燕西飛!背鲎詷犯姟稏|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后化為成語“勞燕分飛”,喻別離。
“一春魚雁無消息。”出自秦觀《鷓鴣天》詞“一春魚雁無消息,千里關(guān)山勞夢魂”。
典故成語:
十里長亭、舉案齊眉、望夫石、紅淚、司馬青衫、魚雁、青鸞。
戲曲術(shù)語:
潔、幺篇、下場詩。
元人口語:
上朝取應(yīng)、迍迍、破題兒、辱末、斜簽著坐的、死臨侵地、奈時間、煞強如、怕不待。
4.觀看《西廂記》中《長亭送別》選段。用幾幅圖表現(xiàn)曲目內(nèi)容,配音樂和朗讀詞,可改寫某一曲牌內(nèi)容或自己創(chuàng)作。(制作課件)
學生分組后課余時間準備。
成果展示:
第一幅圖:長亭路上。背景:碧云天,黃花滿地,西風緊,北雁南飛,霜林。傷感的琵琶聲響起。朗讀詞:是誰點染了湛藍的天空/又無情地飄離/是誰裝點了蒼白的大地/只撒下滿路帶寒的秋菊/風,肆意攪亂了思緒/碎片也由南飛的大雁攜去/看得林中的霜葉也悄然醉了/哪里是沉醉/是離人的紅淚。
第二幅圖:長亭離筵。背景:西風、黃葉紛飛、江邊、楊柳亂舞、酒宴。朗讀詞:相對無言,惟有淚千行/柔情蜜意無處訴說/縱有美酒佳肴只是空擺設(shè)/只因憂愁苦悶早已填滿腸胃。
第三幅圖:長亭分別。背景如上。朗讀詞:端起這離別的淚水,讓人憔悴,讓人心碎/寒風苦雨中柔情如夢/夕陽影里,衰柳長堤消魂魄/縱使?菔癄,心不變。
第四幅圖:遠望張生(或長亭目送)。背景:傍晚,青山起伏,蒼翠的樹林、馬蹄聲漸遠。朗讀詞:青山你為何擋住去路/是誰在挽留呢/蒼翠的樹林呀/你為何如此憔悴/傍晚的霧靄為何要急于揮灑你的身影/荒涼的古道/為何讓馬蹄聲漸漸遠去。
(解說:欣賞曲詞,需多讀。所以設(shè)計了聽讀、默讀等閱讀方法。觀賞戲劇選段,加深理解,然后運用多媒體技術(shù)讓學生去把握主要情節(jié)和內(nèi)容,能最大限度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朗讀詞的設(shè)置學生可以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運用詩歌寫作技巧,再造語言,重新設(shè)置詩歌意境。上述事例不唯一,只要準確表現(xiàn)文章主題即可。)
四、分析人物形象
1.結(jié)合劇情,概括人物個性特點。
明確:崔鶯鶯:相國之女,名門閨秀,她性格善良,知書達理,是個深沉、幽靜的少女。與張珙在佛殿相遇后一見傾心,爾后又于墻角聯(lián)吟,真誠相愛。這就違背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這一“天理”。之后,她不改初衷,任憑母親怎樣阻攔,都矢志不渝。最終得到承認,獲得愛情的勝利。
張珙:出身貧寒,先人雖做過禮部尚書,但身后蕭條,“只留下四海一空囊”。和崔鶯鶯相見時,僅為“白衣一秀工”。但他為人誠摯,對愛情執(zhí)著而專一,為了愛,他不惜拋棄功名,賃居西廂,并借故搭齋,通過月下聯(lián)吟、琴音相挑等多種方式的真誠努力來獲得鶯鶯的愛。甚至身染沉疴,也未能改變他對鶯鶯的一往情深。同時,他又書生氣十足,在賴婚的崔母面前無計可施,甚至想“解下腰間之帶,尋個自盡”,但對愛情熾熱追求,在紅娘的幫助下最終獲得了真摯的愛情。
老夫人:老辣、世故、陰險、狡猾,滿腦子封建思想,時刻不忘自己相國夫人的高貴門第。一心守著“相國家譜”。對于女兒,她從頑固的封建觀念上為女兒“著想”。用嚴厲的管教與防范來“愛”,使女兒覺得這種“母愛”苦不堪言,甚至咒罵她為“狠毒娘”。她是以“慈母”面目出現(xiàn)的封建家長的典型,是劇中封建勢力的代表。對女兒追求真正的幸福和自由的愛情難以接受,并百般刁難,甚至不惜賴掉當眾親口許下的婚約。她恪守“三輩兒不招白衣女婿”的信條,充分顯示了她勢利小人的一面,暴露了她虛偽自私而又冷酷無情的封建本性,是一個最不受歡迎的角色。
紅娘:為鶯鶯和張珙牽線搭橋,機靈乖巧,善解人意。面對老夫人的賴婚,她從容鎮(zhèn)靜,機敏為二人辯解,指出雙方的結(jié)合是“一心一意兩相投”。接著條分縷析,歷數(shù)老夫人的過錯,迫使她答應(yīng)婚事。紅娘的形象,集中體現(xiàn)了正義對虛偽、愛情對禮教的勝利,成為我國戲曲畫廊里的一個不朽典型。民間稱熱心促成別人婚姻的人為“紅娘”。
2.提問:曲詞怎樣真切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鶯鶯的微妙心理?
明確:【滾繡球】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赴長亭路上唱的,主要以途中景物為線索來抒情寫意,從不同的側(cè)面展示了主人公復(fù)雜的內(nèi)心世界。柳絲系玉驄,疏林掛斜暉,這正是鶯鶯內(nèi)心世界的展現(xiàn),她希望馬不行,日不走,時光永駐;馬慢走,車快行,緊相依偎。說不盡的喁喁情話,道不完的離愁別緒。松金釧、減玉肌正是內(nèi)心被離愁折磨的外在體現(xiàn)。尤其【叨叨令】一曲。這是鶯鶯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環(huán)紅娘面前盡情傾訴離別的痛苦心情,整段曲詞無遮無攔,直抒胸臆,真切地體現(xiàn)鶯鶯不忍分離的內(nèi)心世界。
酒宴之上,鶯鶯本想抓住這短暫的時日暢敘別情,無奈當著嚴厲無情的老夫人,只能無奈地感嘆、悲傷。但眼光卻從未離開張生的身,他那拘謹發(fā)呆的樣子,淚盈滿眶的神態(tài),假作掩飾的動作,在鶯鶯的心中掀起了層層波瀾。而她呢?也只能和張生“一遞一聲長吁氣”。直至老夫人離去,鶯鶯才抓緊時機傾訴衷腸,先連用四曲殷殷囑托,一句一句都飽含著鶯鶯那真切的關(guān)心,使人想起了《走西口》中那絮絮叨叨的囑托,真是囑托已千遍,惟恐記不牢。綿綿情意,盡在其中!径贰恳磺,更是鶯鶯心底的剖露,從鶯鶯的話語中,我們不難看到作為一個封建時代婦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同時,也展現(xiàn)了鶯鶯無視功名富貴,但愿長相廝守的真摯情感。
(解說:從心理刻畫這個角度進一步分析人物,有助于對主題的理解,也有助于更好地把握人物形象。由于僅是選段,所以先用資料顯示屏總體展現(xiàn)人物特點,給學生一個立體感,然后,在具體的分析中才能更好地去體味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五、賞析戲劇沖突,體悟主題思想
提問1:對待愛情和科舉功名、鶯鶯、老夫人、張生各有什么想法?(最好引用文中的語言來回答。)
討論后明確:鶯鶯:堅決反對張生上京趕考。【幺篇】中的“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和【朝天子】中“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是她最好的回答。這些句子使《西廂記》擺脫表現(xiàn)才子佳人悲歡離合的老套套,升華到否定世俗傳統(tǒng)偏見的高度,使藝術(shù)形象迸發(fā)出閃光的民主思想的火花。很好地展現(xiàn)了鶯鶯的叛逆性格和對封建禮教的反抗精神。鶯鶯珍視愛情,不同意張生趕考的憂慮是矛盾的。如果張生高中,他年少多才,金榜題名,自然會成為高門大戶的擇婿對象。如果落第歸來,老夫人這一關(guān)勢必難過。這都不是鶯鶯要的結(jié)果。從這里,我們可以窺見封建時代婦女身上所承受的巨大壓力,以及在男女不平等的社會里婦女的悲慘地位。
老夫人:她執(zhí)意在“拷紅”后第二日就打發(fā)張生上京趕考,并說明“如不能得中,便休回來”。她不顧女兒的幸福和追求,恪守“三輩兒不招白衣婿的教條”。
張珙:本是上朝取應(yīng)的舉子,他是為了鶯鶯才滯留浦東的,F(xiàn)在愛情已獲得,上京趕考是順理成章的事,盡管不忍分別,但在求取功名這一點上,他和老夫人是一致的。
提問2:請同學們結(jié)合以上分析,概括本文所揭示的主題。
明確:作為相國小姐的鶯鶯和書劍飄零的張生相愛,這本身就是對封建社會傳統(tǒng)的聯(lián)姻方式的否定。不求門當戶對,只求真情永遠。為了愛,視功名如糞土,這在很大程度上顯示了對封建傳統(tǒng)道德的反抗。因而,本折的主題可以概括為:通過鶯鶯送別張生的情景,刻畫了鶯鶯別離時的痛苦心情和怨恨情緒,表現(xiàn)了兩人之間真摯的愛情,突出了鶯鶯的叛逆性格,突出了歌頌婚姻自由,反對封建禮教的主題。
教師:《西廂記》的結(jié)尾仍以大團圓結(jié)尾,這是不是又流入了才子佳人幸福團圓的俗套?是不是削弱了劇本的反封建主題?
明確:《西廂記》歷來為人所稱道,不僅僅在于它的曲詞優(yōu)美,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它在思想上的新意,雖然是在寫才子佳人,但貫穿全劇的重愛情、輕功名的思想,使劇本在思想上更趨深刻。為了愛,張生不去科舉,滯留浦東;為了愛,鶯鶯沖破封建禮教的枷鎖,同張生聯(lián)吟酬唱;為了愛,鶯鶯寧要并頭蓮,不喜狀元郎;為了愛,不惜違背相國家法,私會于西廂,有力地突出了愛情與封建家長的矛盾。并且對讀書追求功名利祿那一套世俗觀念做了一定程度的批判,既反封建禮教,也反封建婚姻制度。劇中的正面主張是:“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闭蛉绱,作者才設(shè)計了一個“大團圓”的結(jié)局,這樣,非但沒有削弱其批判性,反而更加強化了對封建禮教觀念和封建婚姻制度的叛逆。
(解說:幾個問題滾動式地提出,引導(dǎo)學生一步步走向深入,全面準確地理解文中的反封建意義,認識鶯鶯的叛逆本質(zhì)。學生討論回答,教師作適當引導(dǎo)。)
提問3:列舉學過的表現(xiàn)青年男女追求婚姻自由幸福的作品,并和本課的主題比較。
明確:《孔雀東南飛》以劉蘭芝、焦仲卿的愛情悲劇揭露封建禮教破壞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惡,歌頌了劉蘭芝、焦仲卿的忠貞愛情和反抗精神。
《牛郎織女》的愛情悲劇也控訴了封建禮教對愛情自由的扼殺的丑惡。
《西廂記》以張生和鶯鶯的抗爭,有情人終成眷屬為結(jié)局,可以看成是追求愛情的思想對封建禮教的勝利。
而《紅樓夢》中的賈寶玉、林黛玉的形象則更為豐滿、深刻。賈寶玉是封建貴族的叛逆者,他具有反對封建束縛、要求自由平等的思想。他蔑視世俗、卓然獨立的種種表現(xiàn),反映了他對封建道德的反抗。全面敲響了顛覆封建社會的喪鐘。
(解說:此題的設(shè)計是為溫故知新,經(jīng)過專題化的小結(jié)、思考,提高文學鑒賞能力。)
六、課堂小結(jié)
《西廂記》無論是在內(nèi)容上,還是在思想藝術(shù)上,都較傳統(tǒng)的才子佳人雜劇有所突破,取得卓越的成就,深為后人——尤其是青年男女的喜愛。課文所選更是把優(yōu)美的曲詞和特定的環(huán)境構(gòu)織在一起,形成獨特的意境美,再加上鶯鶯追求愛情、輕視功名的叛逆思想,使它成為我國古典戲劇的現(xiàn)實主義杰作,為明清以來的戲劇創(chuàng)作提供了寶貴的經(jīng)驗。在課余時間,同學們最好把《西廂記》全體讀一讀,去體味一下那“詞句警人,滿口余香”的語言。
七、布置作業(yè)
1.完成課后練習1、2題。
2.寫一篇鑒賞體會,抓住一點,說清一點即可。
長亭送別教案篇八
導(dǎo)入??:
西廂記妙詞通戲語 牡丹亭艷曲警芳心(《紅樓夢》第二十三回)
林黛玉把花具且都放下,接書來瞧,從頭看去,越看越愛看,不到一頓飯工夫,將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覺詞藻警人,余香滿口。雖看完了書。卻只管出神,心內(nèi)還默默記誦。寶玉笑道:"妹妹,你說好不好?"林黛玉笑道:"果然有趣。"寶玉笑道:"我就是個'多愁多病的身',你就是那'傾國傾城貌'。"林黛玉聽了,不覺帶腮連耳通紅,登時直豎起兩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兩只似睜非睜的眼,微腮帶怒,薄面含嗔,指寶玉道:"你這該死的,胡說!好好的把這淫詞艷曲弄了來,還學了這些混話來欺負我。我告訴舅舅、舅母去。"說到"欺負''兩個字上,早又把眼睛圈兒紅了,轉(zhuǎn)身就走。寶玉著了急,向前攔住說道:"好妹妹,千萬饒我這一遭,原是我說錯了。若有心欺負你,明兒我掉在池子里,教個癩頭黿吞了去,變個大王八,等你明兒做了一品夫人病老歸西的時候,我往你墳上替你馱一輩子的碑去。"說的林黛玉嗤的一聲笑了,揉著眼睛,一面笑道:"一般也唬的這個調(diào)兒,還只管胡說。'呸,原來是苗而不秀,是個銀樣臘槍頭。"'寶玉聽了,笑道:"你這個呢?我也告訴去。"林黛玉笑道:"你說你會過目成誦,難道我就不能一目十行么?" ……
這里林黛玉見寶玉去了,又聽見眾姊妹也不在房,自己悶悶的。正欲回房,剛走到梨香院墻角上,只聽見墻內(nèi)笛韻悠揚,歌聲婉轉(zhuǎn)。林黛玉便知是那十二個女孩子演習戲文呢。只是林黛玉素習不大喜看戲文,便不留心,只管往前走。偶然兩句吹到耳內(nèi),明明白白,一字不落,唱道是:"原來姹紫嫣紅開遍,似這般都付與斷井頹垣。"林黛玉聽了,倒也十分感慨纏綿,便止住步側(cè)耳細聽,又聽唱道是:"良辰美景奈何天,賞心樂事誰家院。"聽了這兩句,不覺點頭自嘆,心下自思道:"原來戲上也有好文章?上廊酥恢磻,未必能領(lǐng)略這其中的趣味。"想畢,又后悔不該胡想,耽誤了聽曲子。又側(cè)耳時,只聽唱道:"則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聽了這兩句,不覺心動神搖。又聽道"你在幽閨自憐"等句,益發(fā)如醉如癡,站立不住,便一蹲身坐在一塊山子石上,細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個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見古人詩中有"水流花謝兩無情"之句,再又有詞中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間"之句,又兼方才所見《西廂記》中"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之句,都一時想起來,湊聚在一處。仔細忖度,不覺心痛神癡,眼中落淚。
作家作品:
王實甫,中國元代雜劇作家。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與生平事跡不詳。他的創(chuàng)作活動大致在元成宗的元貞 、大德年間。長期混跡于教坊、行院,與伎藝為伍,當是位不得志的落拓文人 。編撰雜劇 13 種 ,只有代表作《西廂記》與《麗春堂》傳世,《 販茶船 》、《 芙蓉亭 》各傳曲文一折,余則散佚。
王實甫是我國古代一位杰出的語言藝術(shù)大師,他吸收了當時民間生動活潑的口語,繼承了唐詩宋詞精美的語言藝術(shù),融化百家,創(chuàng)造了文彩斑斕的元曲語匯,成為我國戲曲史上文采派最杰出的代表,形成了非常優(yōu)美的“花間美人”的藝術(shù)風格。我們今天學習的這篇課文,可以說就是這種風格的一個杰出的代表。
課文導(dǎo)學
1.結(jié)構(gòu)層次:
結(jié)合注釋,了解《西廂記》的故事梗概。
《長亭送別》一折戲因系老夫人以"相國門第不招白衣女婿"為由,硬逼張生赴京趕考,得中狀元后才得與鶯鶯完婚之故,恩愛情人的分手才顯得特別纏綿感人。
《西廂記》的故事來源于唐元稹的小說《鶯鶯傳》(又名《會真記》)。小說敘述唐貞元年間寄居蒲州普救寺的少女崔鶯鶯和書生張生戀愛、終被遺棄的悲劇故事。鶯鶯的悲劇形象概括了中國歷史上受封建禮教約束和被輕薄少年遺棄的善良少女的共同命運?墒窃s誣鶯鶯為“不妖其身,必妖于人”的“妖孽”,而把張生對鶯鶯的始亂終棄說成是“善補過者”。這就未免顛倒黑白,文過飾非。
北宋蘇軾曾在詩詞里多次引用《鶯鶯傳》的材料。秦觀、毛滂都寫過鶯鶯故事〔調(diào)笑轉(zhuǎn)踏〕詞。宋、金對峙時期,南戲里出現(xiàn)《張珙西廂記》,沒有流傳。北方出現(xiàn)的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一般稱為《董西廂》(又稱《西廂□彈詞》或《弦索西廂》)。它在主題思想、故事情節(jié)、人物性格等方面,都已經(jīng)越出了《鶯鶯傳》的窠臼,為后來王實甫《西廂記》的創(chuàng)作提供了新的基礎(chǔ)。
《董西廂》從根本上改變了元稹《鶯鶯傳》的思想傾向,把鶯鶯受張生引誘失身的悲劇故事改變?yōu)辁L鶯和張生為爭取自愿結(jié)合的婚姻、共同向封建家長斗爭、終于取得勝利的喜劇。這一改變,賦予崔、張故事以新的主題思想,使它具有明顯的反抗封建禮教的精神。董解元把輕薄文人張生改變?yōu)橛们閷R坏那嗄;把深受封建禮教壓抑的鶯鶯塑造成為能夠沖破封建禮教束縛的少女;加上對正面人物如紅娘、法聰、白馬將軍和反面人物如鄭恒、孫飛虎、老夫人等的刻畫,初步完成了從《鶯鶯傳》到《西廂記》的改造。
《董西廂》是說唱藝術(shù),它以六分之一篇幅敘述孫飛虎與法聰、白馬將軍的戰(zhàn)斗,不免偏離篇末提出的“才子合配佳人”的主題。至于對張生、鶯鶯、老夫人等人物性格的塑造,雖已扭轉(zhuǎn)了《鶯鶯傳》的思想偏頗,但有些地方為了聳動聽眾迎合小市民的情趣,在著力描摹書中人物的情態(tài)時,不免有過火的地方。唱詞說白的生動、潑辣,是說唱家的長技,但通俗有余,優(yōu)雅不足,未能充分顯示有高度文化修養(yǎng)的張生和鶯鶯的性格特征。這些地方,只有到了杰出戲曲作家王實甫手里才別出心裁,另辟蹊徑,從而完成了崔張故事由說唱諸宮調(diào)到雜劇的重新創(chuàng)造。
學生分角色朗讀全文,學生體會這折戲的感情基調(diào):充滿哀怨、凄婉之情。
學生討論,分析本折戲共幾個人物,刻畫了幾個場面。
人物角色:夫人,長老(即下文的潔),旦,末,紅娘,
由四個緊密銜接的場面組成:
一、赴亭惜別(送別途中)——表現(xiàn)鶯鶯為離別而愁苦怨恨之情。
二、長亭餞別——刻畫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
三、殘照離別(臨別叮囑)——表現(xiàn)鶯鶯對張生的關(guān)心和擔心。
四、離別愁思(目送行人)——描寫鶯鶯目送張生依依難舍的情景和離別后的痛苦。
(注:可以只將大意概括出來,對鶯鶯的心情的分析可以放到賞析過程中去。)
四個場面,共十九支曲文,將藝術(shù)觸角伸展到人物的心靈深處,集中刻畫的是鶯鶯送行時的細致復(fù)雜的心境意緒。
學習重點
充分領(lǐng)會本文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和富于文采的戲曲語言。
以景物描寫設(shè)置戲劇環(huán)境,渲染氣氛,與主人公的離愁別恨天然渾成,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重點賞析第一部分的曲詞:
[端正好]一曲,因景生情,寫凄涼的暮秋景象引出鶯鶯的離愁別恨。
這首曲子化用了范仲淹的《蘇幕遮》: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xiāng)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
曲子的前四句,一句一景,以具有深秋時節(jié)特征的景物,襯托出鶯鶯為離別所煩惱的痛苦壓抑心情。后兩句是鶯鶯自問自答,在為離別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淚的鶯鶯心目中,經(jīng)霜的樹林是被她的離情感動而變紅的。一個"染"字,溝通了景與情的聯(lián)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離愁,蒙上一層沉郁憂傷的感情色彩,蕭瑟的秋景與悲凄的心境化而為一,無法分開,創(chuàng)造了委婉深沉、令人感傷的悲涼意境。
也有人分析說,這段曲詞句句是景,只一“淚”字是情。但一個“淚”字,就使全篇景物都閃耀出別離的淚光,它們都成了傳情之物,這是多么精湛的語言技巧!畫龍點睛,這個“淚”字就相當于那個“睛”,著墨不多,卻傾注了作家全部心血。
清代有人記載了這樣一則軼聞:世傳王實甫作《西廂記》,至“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構(gòu)思甚苦,思竭撲地,遂死。正好說明作者嘔心瀝血之苦。
[滾繡球]一曲,由情及景,用途中的景物為線索來抒發(fā)離別的怨恨。
這段曲詞和前面的[端正好]相比,在情景上的鋪設(shè)是不相同的。[端正好]主要是采用因景生情的手法,用凄涼的暮秋景象來引出鶯鶯的離愁別恨。[滾繡球]則是比較多的采用了由情及景的手法,柳絲系馬、疏林掛斜暉、馬慢走車快行、松了金釧減了玉肌等等描寫,無不都是由鶯鶯對張生的依戀惜別之情引發(fā)出來的。
清人金圣嘆對其中的“馬兒屯屯的行,車兒快快的隨”兩句有這樣的分析:
若又馬兒快快行,車兒慢慢隨,則中間乃自隔絕,不得多做相守也。即馬兒慢慢行,車兒慢慢隨,或馬兒快快行,車兒快塊隨,亦不成其為相守也。必也,馬兒則慢慢行,車兒則快快隨,馬兒仍慢慢行,于是車在馬右,馬在車左,男左女右,比肩并坐,疏林掛日,更不復(fù)夜,千秋萬歲,永在長亭。此真小兒女又稚小,又苦惱,又聰明,又憨癡。一片的微細心地,不知作者如何寫出來也。
這段話倒可說是把“情景交融”的境界剖析入微。馬兒慢慢行,車兒快快隨是景,而實際抒發(fā)的卻是鶯鶯那種不忍遽別,雖一時半刻的廝守也不肯放棄的惜別深情。是先有這樣的情,才有那樣的景。
[叨叨令]一曲,用豐富的情態(tài)描寫,補述鶯鶯動身前已經(jīng)產(chǎn)生和未來將要產(chǎn)生的愁緒。
這段曲詞是鶯鶯在自己丈夫和最知心的丫環(huán)紅娘面前盡情傾訴離別的痛苦心情,因此在描寫上與前面[端正好]和[滾繡球]委婉含蓄的內(nèi)心獨白不一樣,整段曲詞無遮無攔,直抒胸臆,將"車、馬,被、枕,衫、袖,書、信"這些常用詞帶上"兒"字,加上一些疊音形容詞,如熬熬煎煎、昏昏沉沉之類,用排比句巧妙組合銜接,并間以反復(fù)的感嘆,造成音節(jié)和聲韻的回環(huán)流轉(zhuǎn),產(chǎn)生一唱三嘆、聲情并茂的藝術(shù)效果。把鶯鶯柔腸百結(jié)的離別苦痛寫得哀哀切切,見情見態(tài)。鶯鶯那種如泣如訴、嗚嗚咽咽的聲氣口吻,宛然在側(cè)。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痛
討論第二部分:
學生自讀,思考:長亭送別,突出了鶯鶯的什么思想?體現(xiàn)在哪里?
1、刻畫鶯鶯、張生二人纏綿依戀而又無可奈何的心情——酒席上斜簽著坐的,蹙愁眉死臨侵地;雖然久后成佳配,奈時間怎不悲啼。意似癡,心如醉,昨宵今日,清減了小腰圍;我諗知這幾日相思滋味,卻原來此別離情更增十倍;若不是酒席間子母每當回避,有心待與他舉案齊眉;將來的酒共食,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淚。眼面前茶飯怕不待要吃,恨塞滿愁腸胃;
2、突出了鶯鶯珍重愛情而輕視功名的思想——“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拆鴛鴦在兩下里”。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恨
討論第三部分:
學生自讀,思考:臨別叮嚀,突出了鶯鶯的什么思想感情?體現(xiàn)在哪里?
1、對張生的關(guān)心——[五煞]
2、對張生的擔心——[二煞]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怕
重點賞析第四部分:
[一煞]一曲,以青山疏林,淡煙暮靄,夕陽古道,禾黍秋風,構(gòu)成一幅深秋郊外黃昏的畫面。[一煞]與[端正好]兩相輝映,并與[滾繡球]曲中"恨不倩疏林掛住斜陽"互相照應(yīng);[收尾]以"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再次渲染氣氛,烘托人物心境;此外,本折中還有其他幾處的景物點染。這就自始至終、相當完美地描寫了送別的場景和環(huán)境,使全折具有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
本段中鶯鶯的感情——念
難點點撥:
·如何理解《西廂記》的曲文之美?一曰意美。從戲劇內(nèi)容看,意美就是準確、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性格。意美也可以延伸為意態(tài)美,意美還可以拓展為意境之美,"狀難狀之景,達難達之情"。"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等句表面上寫倚樓觀景,實際上大有深意。二曰形美。形與意實為表里,相互依存。從戲劇形式看,曲文中方塊字的排列,組合有其獨特的魅力,對稱的是整齊的美,不對稱的是參差的美。不要把排比、對仗、駢四儷六之類看成純粹形式主義的勞什子,那是漢字獨具的建筑美。又因為舞臺上的曲文有賴于聽覺的鑒賞,所以形美更包括聲韻格律的音樂美。古典曲文十分講究句式、節(jié)奏、平仄、四聲、押韻、襯字等等。"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等句形聲兼?zhèn),謂為形美。三曰神美。內(nèi)容與形式的高度統(tǒng)一,使曲文達到一個全新的境界,那是曲文的最高品位。神美的神,可釋為神韻。神美往往只能意會不可言傳,古往今來詞家甚少得之。"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傳說王實甫寫至此處嘔血而亡。事涉無稽,但這支曲子的神韻確實如風如水,可以感知、認同。
··如何理解鶯鶯這一人物形象?鶯鶯是一名敢于追求婚姻自主和幸福愛情生活的多情鐘情的女子。本折一方面描寫了鶯鶯依依不舍的痛苦之情,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鶯鶯重情輕利的思想。她為離別而悲啼愁苦,痛極之際,竟埋怨張生忘舊情而輕遠別。這種埋怨正是愛極痛極的一種變態(tài)心理,是一種深情的癡語。鶯鶯既傾訴著內(nèi)心的萬種離愁、無限幽思。又流露出怕被遺棄的痛苦心理。此時此刻,鶯鶯該有多少肺腑之言要說,然而她對"憐取眼前人"的臨別贈言,其實正是她內(nèi)心隱憂的曲折吐露,也是當時社會中司空見慣的身榮棄妻的悲劇在鶯鶯心靈上的陰影的反映。在鶯鶯看來,狀元及第并不值得羨慕,最重要的是夫妻并蒂相守。而事實上張生應(yīng)試是被逼的,他們的分離乃是封建勢力的壓迫所致。因此鶯鶯發(fā)出了對封建勢力的怨恨。鶯鶯還進一步把怨憤指向那可惡的名利思想。"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世俗的名利觀念造成了青年男女的愛情悲劇,而鶯鶯卻對這種虛名微利表示了極大的蔑視與痛恨,這就把鶯鶯的思想感情由一般的離別之苦,推到一個更高的水平。
【同步導(dǎo)練】
·課內(nèi)語段閱讀
閱讀下面一段曲詞,完成7-10題。
[正宮·端正好]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 耍孩兒]淋漓襟袖啼紅淚,比司馬青衫更濕。伯勞東去燕西飛,未登程先問歸期,雖然眼底人千里,且就盡生前酒一杯。未飲心先醉,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
[四煞] 這憂愁訴與誰?相思只自知,老天不管人憔悴。淚添九曲黃河溢,恨壓三峰華岳低。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煙暮靄遮蔽。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我為甚么懶上車兒內(nèi),來時甚急,去后何遲。
[收尾]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
7.對[正宮·端正好]一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通過鶯鶯對暮秋郊野景色的感受,抒發(fā)了情人分別的痛苦壓抑的心情。
b.藍天的白云,萎積的黃花,南飛的大雁,如丹的楓葉,它們在凄緊的西風中融成一體,構(gòu)成了寥廓蕭瑟、令人黯然的境界。
c."曉來"兩句,使客觀景色帶上了濃重的主觀色彩,構(gòu)成一種"無我之境"。
d."染"、"醉"二字,不僅把外射的感受化為具有動態(tài)的心理過程,而且令離人的漣漣別淚,宛然如見。后者既寫出了楓林的色彩,更賦予了在離愁的重壓下不能自持的人的情態(tài)。
(答案:c。"曉來"兩句應(yīng)為"有我之境"。王國維《人間詞話》云"有我之境物皆著我之顏色無我之境不知何者為我,何者為物"。該句有主觀色彩當為"有我之境"。)
8.對[ 耍孩兒] 一曲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司馬青衫"系用典,出自白居易《琶琵行》中"江州司馬青衫濕"一句;
b."伯勞東去燕西飛"亦系用典,化用了樂府詩《東飛伯勞歌》中的詩句;
c."雖然眼底人千里,且就盡生前酒一杯"句是借酒澆愁,及時行樂的表現(xiàn);
d."眼中流血,心內(nèi)成灰",這是鶯鶯送別張生悲戚、依戀、怨恨的集中表現(xiàn)。
(答案:c。應(yīng)為借酒餞行非為"借酒澆愁,及時行樂"。)
9.下列對[一煞]一曲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夕陽"一句,看似乎易,含情極深。日夕薄暮,本是當歸之時,而今卻揮袂遠別,人何以堪!
b.一個"古"字,不但平添了許多蒼涼況味,而且把別離的凄苦之情推及古今,它包含著人物內(nèi)心的許多"潛臺詞",也啟示著讀者觀眾的豐富聯(lián)想。
c."無人語"三字既道出了環(huán)境的寂靜,更刻繪了鶯鶯"笑吟吟一處來,哭啼啼獨自歸"的孤獨感和無處可訴的痛苦心理。
d."來時"一句,直抒胸臆,表現(xiàn)鶯鶯留戀美景,留戀情人的情懷。
(答案:d。留戀美景顯然不當。)
10."到晚來悶把西樓倚,見了些夕陽古道,衰柳長堤"一段曲文,多處化引了古詩文語句,下列不屬此列的一項是:
a."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一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相見歡》
b."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馬致遠《天凈沙》
c."多情自古傷離別,更哪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柳永《雨霖鈴》
d."獨自莫憑欄,無限江山。別時容易見時難" 李煜《浪淘沙令》(答案:d。該句寫的是亡國之痛,不是離別之愁。)
16.試以《長亭送別》最后一句"遍人間煩惱填胸臆,量這大小車兒如何載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秦觀《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作一比較分析。
(答案:都是寫愁高手。將抽象的感情化為具體的物象,都饒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將愁變成了水,秦觀又將愁變成隨水而流的東西,李清照又茭一步將愁搬上了船,王實甫則把愁裝在了車上。都很自然貼切,不著痕跡,且均意境完整。)
課外作業(yè)?:
1、背誦:開頭三首曲子,[耍孩兒],[一煞]
2、分小組研究:《長亭送別》一文與古典詩詞的完美融合
時間:一周
長亭送別教案篇九
教學導(dǎo)航
《長亭送別》表現(xiàn)崔鶯鶯和張君瑞的離愁別恨,反映“悲歡聚散一杯酒,南北東西萬里程”的送別主題,情節(jié)并不復(fù)雜。整折戲崔鶯鶯主唱,由三個場面構(gòu)成:長亭路上、筵席之中、分手之時。隨著戲劇場面的轉(zhuǎn)換,作者刻意安排了三幅風景畫面,讓一個個描繪秋景的組合意象融人了戲曲空間。讀者欣賞優(yōu)美的唱詞,如同陪同劇中人在如畫的風景中行進,進入了一種詩化的境界。下面的設(shè)計,淡化戲劇情節(jié),突出對人物心理的把握、曲詞意境的感悟和戲曲語言的欣賞。
一、對人物心理的細膩刻畫
人物心理
離愁別恨:經(jīng)歷艱難,始能結(jié)合,昨夜允婚,今日別離。
憂心忡忡:荒村雨露,野店風霜,無人扶持,最難調(diào)護。惴惴不安:異鄉(xiāng)花草,再行棲遲,停妻再娶,忘情負義。埋怨不滿:拆散鴛鴦,催逼上路,此情難訴,此恨誰知?
細膩刻畫
直抒胸臆:如“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
借景言情:如“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
以景襯情:如“夕陽古道無人語,禾黍秋風聽馬嘶”。
妙用修辭:如運用典故、比喻、對偶、夸張等手法。(例略)
二、對離別情境的生動描寫
1.曲詞中描寫秋景的組合意象
[端正好]長亭路上斜暉霜林圖:碧天白云、黃花堆積、秋風陣陣、北雁南飛
[脫布衫]筵席之中黃葉衰草圖:颯颯秋風、黃葉紛飛、裊裊煙氣、野草零落
[一煞][收尾]分手之時古道煙靄圖:青山疏林、輕煙薄暮、夕陽古道、風嘯馬嘶
2.以“長亭路”為題,將[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三曲改寫成散文。示例:
暮秋時節(jié)一天,碧藍的天空飄著幾朵白云,地上到處是零落的菊花,蕭瑟的秋風一陣緊似一陣,避寒的大雁結(jié)陣飛向南方。百草憔悴,霧涼霜寒,楓林經(jīng)霜變紅,在秋風中紛紛離枝,墜落于地。
一輛油壁香車從普救寺駛出,穿過疏林,駛向十里長亭。車上坐著相府千金崔鶯鶯和侍女紅娘。傍晚清冷的陽光斜照在鶯鶯掛滿淚痕的臉上,·哀怨中透著幾分嬌媚。輕車左前側(cè),張生騎在馬上,不緊不慢行著。秋風掀開車廂幕簾一角,紅娘順眼望去,恰見張生向車廂投過深情一瞥,面容凄慘雙目噙淚。
一間破敗的亭子孤零零坐落在山腳路旁。車馬聲驚動亭上棲鴉“噗噗”飛起。鶯鶯被紅娘攙下車來,目睹此景,倒吸一口涼氣。此處就是分手之地么?“開席吧!”老夫人冰冷的聲音告訴鶯鶯:這是無法拒絕的現(xiàn)實。張生和鶯鶯對視一眼,縱有萬語千言要講,卻又無從說起?粗巷w的大雁,鶯鶯在心里對張生說,托付深情的大雁,傳來平安的消息吧1
3.運用想象,以“臨行”為題,將[耍孩兒]一曲改寫成話劇片斷。示例:
鶯鶯(舉杯,神情慘惻)今日一別,且飲此杯!未知何日相見(淚落杯中),復(fù)為公于舉筋?
張生(接杯)小姐放心,此一去,定然爭得功名,早日回歸!(飲酒)
[紅娘見張生有自負之色,輕笑]
紅娘金榜題名,倒要小心招婿。
張生(語塞)這……紅娘是了解我的心跡的。(摔杯)有違情義,如同此杯!
鶯鶯夫婦情投意合,如同并蒂蓮花,勝過狀元及第,何必千里奔波求取虛名?不管得官不得官,早早回來就是。
張生(感動,流淚)小姐知我。(傳來馬嘶聲)時辰不早,我得準備上路了。
鶯鶯且慢。君行別無所贈,但有一物送君。(展帕,輕吟)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
張生(恭聽,接帕端詳)小姐不必多慮!謹庚一絕,以剖寸心。(吟詩)人生長遠別,孰與最關(guān)親?不遇知音者,誰憐長嘆人?
紅娘(輕嘆)勞燕分飛,一對苦命的人兒1
4.以“悵望”為題,將[一煞][收尾]兩支曲子改寫成現(xiàn)代詩歌,盡量用上曲中意象,從鶯鶯的視角表現(xiàn)離別之情。示例:
一騎絕塵去,山巒籠輕煙/轉(zhuǎn)山坡,穿疏林,熟悉的身影依稀可見/道一聲平安,道一聲珍重,陪伴游于的是冷清清的斜陽/秋風掠過禾黍,飄來聲聲馬嘶,馬嘶聲聲叩擊鶯鶯心田/勞燕分飛誰主使?離愁別恨苦難言/說什么功名仕途,只問何處歸程何時歸年/山程水澤情難忘,夕陽古道心相連/青山下,秋風里,離人淚,心自顛/那離愁呵,長如水,沉如鉛/一輛車兒,如何載得起?如何拖向前?
三、對戲曲語言的深入品味
1.《長亭送別》中,鶯鶯的反封建意識具體表現(xiàn)在哪些曲詞中?
①對拆散鴛鴦的不滿。鶯鶯“遙望見十里長亭,減了玉肌”,“見安排著車兒,馬兒,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氣”。②對功名富貴的蔑視。鶯鶯勸張生休憂“文齊福不齊”,休提“金榜無名誓不歸”,認為“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功名富貴不過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
2.《長亭送別》曲詞以詞采典雅見長。試以[端正好]為例,說明這一語言特色。
[端正好]一曲因景生情,堪稱“情景交融”的元曲絕唱。其妙處,一在意象的組合,典雅華美;一在情感的抒發(fā),委婉含蓄;一在動詞的運用,恰到好處:一個“染”字,不但寫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變化,而且令這種變化帶上了劇中人強烈的哀怨情緒。朱權(quán)《太和正音譜》稱:“王實甫之詞,如花間美人。鋪敘委婉,深得騷人之趣,極有佳句,若玉環(huán)之出浴華清,綠珠之采蓮洛浦!笔菫槎ㄔu。
3.[一煞]寫“別愁”,使用了“青山”、“古道”、“夕陽”、“煙霞”四種意象。試從唐詩宋詞中查找運用這些意象寫“愁”的名句。示例:
青山: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xiāng)。(戴叔倫《題稚川山水》)
兩岸青山相送迎,誰知離別情?(林逋《長相思·吳山青》)
古道: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千里斷腸,關(guān)山古道,回首高城似天杏。(趙企《感皇恩·別情》)
夕陽:秋草獨尋人去后,寒林空見日斜時。(劉長卿《長沙王賈誼宅》)
斜陽外,寒鴉點點,流水繞孤村。(秦觀《滿庭芳·山抹微云》)
煙靄: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
四、討論
《西廂記》第五本寫張生高中狀元,衣錦榮歸,鶯鶯“金冠霞帔”、“五花官誥”,有情人終成眷屬。明代以降流行的金圣嘆批點本《第六才子書西廂記》砍去《西廂記》第五本大團圓結(jié)局,崔、張分手,亦即劇本的結(jié)局,遂令《西廂記》由喜劇變?yōu)楸瘎。對金批《西廂》的結(jié)局,談?wù)勀愕目捶ā?示例)
第一種看法:劇中主人公生活的時代,封建禮教堅如磐石,大團圓結(jié)局本來就缺少生活依據(jù),而帶有濃厚的理想主義色彩,崔、張愛情走向毀滅是合乎邏輯的結(jié)果。狀元及第,奉命完婚更是入了俗套,令人感到先前崔母的刁難竟是如此“合理”。金批《西廂》讓崔張愛情在凄凄切切中收場,揭露了封建禮教對美好愛情的摧殘,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批《西廂》的流行,是歷史的選擇。
第二種看法:愛情的極點便是幻滅的終點,這不符合作者“讓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屬”這一美好愿望,也不符合觀眾希望“花好月圓”的審美心理。崔、張從一見鐘情到兩情相悅,經(jīng)歷了許多艱難曲折,起碼,在王實甫看來,大團圓是這對癡男怨女的最好結(jié)局。第五本中的封建因素是時代局限造成,不宜苛求古人。金批《西廂》尾截王實甫《西廂記》是沒有道理的。
備課資料
1.雜劇知識
曲調(diào):樂音七聲,即宮、商、角、變徵、徽、羽、變宮。以宮為主的調(diào)式稱“宮”,余稱“調(diào)”,合稱“宮調(diào)”。元雜劇常用“五宮四調(diào)”,即正宮、中呂宮、南呂宮、黃鐘宮、仙呂宮、大石調(diào)、雙調(diào)、商調(diào)、越調(diào),合稱“九宮”。《長亭送別》用正宮,其聲情“惆帳雄壯”。正宮聯(lián)套形式為[端正好]、[滾繡球]、[叨叨令]、[脫布衫]、[小梁州]、[么篇]、[快活三]、[朝天予]、[煞尾]等。
(據(jù)王力《漢語詩律學》)
曲詞:押韻,平仄通押,一韻到底,用韻較密。對仗,常用對句,不計平仄,形式多樣。曲文中多襯字。(據(jù)王力《漢語詩律學》、涂宗濤《詩詞曲格律綱要》等)
賓白:“唱為主,白為賓,故曰賓白,言其明白曉暢也!薄氨鼻杏腥e全白。兩人對說曰賓,一人自說曰白!
(徐渭《南詞敘錄》、單宇《菊坡叢話》)
科介:“相見、作揖、進拜、舞蹈、坐跪之類,皆謂之科”,“以科字作介宇,非科介有異也”。
(徐謂《南詞敘錄》)
2.重要關(guān)目
①佛殿相逢:唐貞元年間,“上朝取應(yīng)”的洛陽才子張君瑞于河中府(今山西永濟)普救寺佛殿偶逢相國崔玨(已故)千金崔鶯鶯。鶯鶯“眼角兒留情”,“回顧覷”,張生“怎當他臨去秋波那一轉(zhuǎn)”,遂借“塔院側(cè)邊西廂一間房”住下“溫習經(jīng)史”。
(《張君瑞鬧道場雜劇》)
②墻角聯(lián)吟:鶯鶯月下至西廂側(cè)花園焚香,張生于墻角吟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魂,不見月中人y”鶯鶯心動,依韻和之:“蘭閩久寂寞,無事度芳春;料得行吟者,應(yīng)憐長嘆人!柄L鶯的才情進一步打動了張生。
(同上)
③月夜聽琴:孫飛虎兵圍普救寺欲得崔鶯鶯,張生修書,召白馬將軍杜確解圍。老夫人許親復(fù)賴婚,張生深夜彈琴作歌,詞衷意切,令鶯鶯“芳心自懂”情難禁。
(《崔鶯鶯夜聽琴雜劇》)
④紅娘傳書:張生托紅娘傳書,“相思恨轉(zhuǎn)添,漫把瑤琴弄。樂事又逢春,芳心爾亦動。此情不可違,虛譽何須奉?莫負月華明,且憐花影重!北磉_了亟盼與鶯鶯月下相會之意。鶯鶯復(fù)書:“待月西廂下,迎風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睆埳缂s跳墻莽撞而入,卻遭鶯鶯羞辱,怏怏而去。
(《張君瑞害相思雜劇》)
⑤崔張成婚:張生染病,鶯鶯放心不下,托紅娘問湯藥,傳情詩:“休將閑事苦縈懷,取決摧殘?zhí)熨x才。不意當時完妾命,豈防今日作君災(zāi)?仰圖厚德難從札,謹奉新詩可當媒。寄語高唐休詠賦,令宵端的云雨來!笔且,鶯鶯沖被封建禮教束縛,邁出決定性一步:與張生私下成婚。
(《草橋店夢鶯鶯雜劇》)
3.《西廂》體例
元雜劇的通例是一本四折,而《西廂記)卻是五本,作為一個整體“通譜一事”。突破一本四折通例的,雖非僅為《西廂記》,但五本的規(guī)模,畢竟是一特例。究其原因,一是所敷演的故事本身,悲歡離合,曲折復(fù)雜,一本四折的通例,難以容納;二是《西廂記)作為一部古典詩劇,有濃厚的抒情性,它不僅交待一個故事,而且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波瀾、內(nèi)心世界,這就必然要有大量的唱段,相應(yīng)的篇幅;三是《王西廂》以《董西廂》為基礎(chǔ),而《董西廂)是一部五萬言的巨制,這也要求(王西廂)有相應(yīng)的規(guī)模;四是在《王西廂》產(chǎn)生的時代,南戲已有發(fā)展,它的動輒幾十出的體例,也必然影響著王實甫的雜劇創(chuàng)作。
(郭預(yù)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三冊第373頁)
4.《西廂》評本
明代文人評論《西廂記)成風,出現(xiàn)諸多評本,F(xiàn)存明人批評《西廂記》有十多種。主要有王世貞、李贄合評本(元本出相北西廂記》、李a贊批評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北廂記)、陳繼儒批評本<鼎鐫陳眉公先生批評西廂記)、湯顯祖批評本(湯海若批評西廂記》、徐渭批評本(重刻訂正元本批點畫意北西廂》、湯、李、徐的《三先生合評元本北西廂》等。這些批評家從不同的角度對《西廂記》的立意、結(jié)構(gòu)、人物形象發(fā)表了很多看法,從中可以看到明代丈人、進步思想家和戲曲家對《西廂記)的各種理解。
(鄧紹基主編《元代文學史》第127頁)
5.金批《西廂》
在明清刊本中,流傳較廣、影響較大的是金圣嘆批評本,即《貫華堂第六才子書西廂記》。金圣嘆除了隨文評點,還在書前撰有兩篇序文,一曰《慟哭古人》,二曰《留贈后人),又有《讀法》八十一則,頗多妙論,還對《西廂記》原文作了多處改動。對于金圣嘆的評點和改動,歷來眾說紛紜。例如清人梁廷楠認為:“金圣嘆強作解事,取《西廂記》而割裂之,《西廂》至此為一大厄;又以意為更改,尤屬鹵莽。”(《曲話》)但亦有稱頌者,如謂:“自有《西廂》以迄于今四百余載,推《西廂》為填詞第一者,不知幾千萬人,而能歷指其所以為第一之故者,獨出一金圣嘆!(李漁《閑情偶寄》)
(郭預(yù)衡主編《中國古代文學史》第三冊第372頁)
6.前人評點
世傳實甫作《西廂》至“碧云天,黃花地,西風緊,北雁南飛”,構(gòu)思甚苦,思渴,撲地遂死。
(梁廷楠《曲話》)
其“風中”、“煙草”四句,非復(fù)寫[端正好]中語,乃是特寫雙文(鶯鶯)眼中曾未見坐于如是之地也。[端正好]是寫別景,此是寫坐景也。
(金圣嘆《第六才子書西廂記》)
“青山隔送行”,言生已轉(zhuǎn)過山坡也;“疏林不做莢”,言生出疏林之外也;“淡煙暮靄相遮蔽”,在煙霞中也;“夕陽古道無人語”,悲己獨立也;“禾黍秋風聽馬嘶”,不見所歡,但聞馬嘶也;“為什么懶上車兒內(nèi)”,言己宜歸不宜歸也;“四圍山色中,一鞭殘照里”,生已過前山,適因殘照而見其揚鞭也。
(《閔遇五六幻西廂記五劇箋疑》)
天地間最動人歸思者,莫如山色,而最慰人懸望者,莫如殘照。何別?天涯游子,觸景增懷。對青山之無恙,久客而悲他鄉(xiāng),睹落日之無多,長策而歸故里。人情往往然也,未有傷心特甚如今日也。
(陳維崧《才子西廂醉心篇》)
7.今人鑒賞
“長亭送別”并沒有曲折復(fù)雜的戲劇情節(jié),其藝術(shù)魅力主要來自對人物心靈的深刻探索和真實描;摹。作者將藝術(shù)觸角伸展到處于“長亭送別”這一特定時空交叉點上的鶯鶯的心靈深處,細膩而多層次地展示了“此恨誰知”的復(fù)雜心理內(nèi)涵交織著對“前暮私情,昨夜成親,今日別離”的親人的百般依戀,對即將來臨的“南北東西萬里程”的別離的無限悲戚,對逼求“蝸角虛名,蠅頭微利”而“強拆鴛鴦在兩下里”的做法的深深怨恨,對當時司空見慣的身榮棄妻愛情悲劇的不盡憂慮。同時,也深刻而令人信服地揭示了這一復(fù)雜心理內(nèi)涵的純凈的靈魂莢。鶯鶯在送別張生時的依戀、痛苦、怨恨、憂慮,都是與她莢i好的愛情理想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的。她對張生的愛,是相互傾慕的產(chǎn)物,絲毫沒有摻雜進世俗的考慮和利害的打算。在她看來,“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她所追求的是純真專一、天長地久的愛情幸福,而不是封建的“家世利益”?傊,作者不僅寫出了人物心靈中顫動著的愛情旋律,而且寫出了激蕩著巨大情感潮汐的人物心靈。
(蔣星煜主編《元曲鑒賞辭典》第348頁)
“長亭送別”的曲文在《西廂記》中頗具代表性,既有麗藻,又有白描,既有對前代詩詞的借鑒、化用,又有對民間口語的吸收、提煉,在總的風格上,不僅構(gòu)成了協(xié)調(diào)的色彩,而且形成了通曉流暢與秀麗華美相統(tǒng)一的特色。論者有《西廂記》是詩劇之說!伴L亭送別”是全劇詩意最濃的部分,它在情節(jié)上沒有多少進展,也沒有戲劇矛盾的激烈轉(zhuǎn)化,只是以抒情詩的語言,敘寫女主人公的離愁別恨,使全折彌漫著一種淡淡的而又是悠長的衷愁。明代胡應(yīng)麟把王實甫比作“詞曲中思王太白”(見《少寶山房筆叢》),這比喻曾引出后人異議,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是對王實甫的詩膽才氣的贊譽,那么,胡氏確是有識見有眼力的。
(鄧紹基主編《元代文學史》第124頁)
擴展閱讀
[天凈沙]莫不是步搖得寶髫玲瓏?莫不是裙拖得:
卜,環(huán)佩叮咚?莫不是鐵馬兒檐前驟風?莫不是金鉤雙控,吉丁當敲響簾櫳?
[調(diào)笑令]莫不是梵王宮夜撞鐘?莫不是疏竹瀟瀟曲檻中?莫不是牙尺剪刀聲相送?莫不是漏聲長滴響壺銅?潛聲再聽在墻角東,原來是近西廂理結(jié)絲桐。
[禿廝兒]其聲壯,似鐵騎刀槍冗冗;其聲幽,似落花流水溶溶;其聲高,似風清月朗鶴唳空;其聲低,似聽兒女語,小窗中,喁喁。
[圣藥王]他那里思不窮,我這里意已通,嬌鸞雛鳳失雌雄。他曲未終,我意轉(zhuǎn)濃,爭奈伯勞飛燕各西東,盡在不言中。
我近書窗聽咱。(紅云)姐姐,你這里聽,我瞧夫人一瞧便來。(末云)窗外有人,已定是小姐。我將弦改過,彈一曲,就歌一篇,名曰《鳳求凰》。昔日司馬相如得此曲成事,我雖不及相如,愿小姐有文君之意。(歌曰)“有莢人兮,見之不忘。一日不見兮,思之如狂。鳳飛翱翔兮,四海求凰。無奈佳人兮,不在東墻。張琴代語兮,聊寫微腸。何時見許兮,慰我彷惶?愿言配德兮,攜手相將。不得于飛兮,使我淪亡!(旦云)是彈得好也呵!其詞衷,其意切,凄凄然如鶴唳天;故使妾聞之,不覺淚下。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