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唐朝皇帝列表(唐朝歷代皇帝簡介)

一、李淵(唐高祖)

唐朝開國皇帝,杰出的政治家和戰(zhàn)略家。李淵出身于北朝的關隴貴族,七歲襲封唐國公。隋末天下大亂時,李淵乘勢從太原起兵,攻占長安。公元618年5月,李淵稱帝,國號唐,定都長安,不久之后便統(tǒng)一了全國。李淵稱帝后,百廢待舉。他一面組織力量進行統(tǒng)一全國的戰(zhàn)爭,一面注意加強政權建設。唐朝前期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軍事制度,在李淵時期基本上初具規(guī)模。玄武門之變后,李淵退位成為太上皇。

二、李世民(唐太宗)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1月23日-649年7月10日),是唐朝第二位皇帝,627年9月4日-649年7月10日在位,在位23年。年號貞觀。他名字的意思是“濟世安民”。太宗是他死后的廟號。謚號為「文皇帝」。他開創(chuàng)了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將中國封建社會推向鼎盛時期。他是杰出的軍事家,在唐朝的建立與統(tǒng)一過程中立下赫赫戰(zhàn)功發(fā)揮了決定性作用,愛好文學與書法,有墨寶傳世。唐朝建立后,李世民受封為秦國公,后晉封為秦王,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劉武周、竇建德、王世充等軍閥,最終統(tǒng)一中國。

三、李治(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是第三位登基的唐朝皇帝。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字為善。應該說,作為一個唐朝的皇帝,李治是幸運的,因為,他繼承了父親太宗的輝煌基業(yè)。但是對于他個人的帝王生涯來說,“子承父業(yè)”同時又是不幸的。當人們觀察他的時候,首先看到的往往是太宗以及貞觀之治的耀眼光環(huán);既而在他身后又是歷史上惟一的一個女皇武則天,在他們兩人并駕齊驅的時候,又總是被武則天搶占了頭籌。

四、李顯(唐中宗)

唐高宗李治第七子,武則天第三子,謚號大和大圣大昭孝皇帝。唐中宗李顯是一代女皇武則天惟一的親生兒子,因為母親的權力欲極強,在他當了皇帝不久,便被廢了。武則天病死后,李顯二度登基。

李顯雖然繼位,但他生性懦弱,根本不是塊做皇帝的料。正是中宗的軟弱,這也給韋氏有了效仿武則天壓皇位的想法,并在公元710年,和女兒共同毒殺李顯,立李重茂為少帝。因為他本人是皇帝,他老爸是皇帝,他弟弟是皇帝,他兒子是皇帝,他侄子是皇帝,更要命的是他媽也是皇帝,于是歷史給了他一個很光耀的名字:六味帝皇丸。

五、李旦(唐睿宗)

唐睿宗李旦,唐朝第五位皇帝,唐高宗李治第八子。前后兩次稱帝,共在位2年,禪位于玄宗李隆基,后病死,終年55歲,葬于橋陵。

唐睿宗李旦生活在唐朝中央政權斗爭最為殘酷復雜的時代。他的父母都當過皇帝,在漫長的中國歷史上,只有他和其兄長唐中宗有此經(jīng)歷。他本人當過皇子,親王,皇嗣(候補性質(zhì)的皇太子),皇太子,皇帝,太上皇,還被建議過擔任皇太弟,其中皇帝是當了兩次,中間間隔20年。這份經(jīng)歷,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獨一無二的。

六、武則天

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尊為武周圣神皇帝。本名武媚娘,即位后改名武曌(zhào),取意“日月當空”(有另一種寫法,瞾,取其“雙目當空”之意)。并州文水人(今山西文水)她的國號為周,不是唐。

她是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入感業(yè)寺出家為尼姑。但宮中權斗使她成了唐高宗李治的昭儀,655年立為皇后。號“天后”,參與朝政,時與高宗并稱“二圣”。她是唐中宗李顯、唐睿宗李旦的母親。高宗死后,她把持朝政。

武則天作為中國唯一的女皇,在其統(tǒng)治數(shù)十年間,社會安定,經(jīng)濟發(fā)展, 武則天上承“貞觀之治”,下啟“開元盛世”,革除時弊,發(fā)展生產(chǎn),完善科舉,破除門閥觀念,不拘一格任用賢才,順應歷史潮流,大刀闊斧改革的歷史功績相比,難以同日而語。歷史功績,昭昭于世。在經(jīng)濟上,武則天早在“建言十二事”中就提出薄賦斂、息干戈、省力役等主張以保障農(nóng)時;在其執(zhí)政的半個世紀中,社會經(jīng)濟快速發(fā)展,戶口大量增加。在軍事上,武則天時期基本維持了唐朝的疆域和地位。

七、李重茂(唐少帝)

李重茂生于延載元年(695年),是唐中宗李顯的第四子,生母不詳,據(jù)推測是身份低微的宮人。圣歷三年(700年),被封為北海王。神龍元年(705年),受封溫王,且任右衛(wèi)大將軍兼遙領并州大都督 。

景龍四年(710年)5月,唐中宗李顯被韋皇后毒死,韋皇后遂立年僅16歲的李重茂為皇帝,改年號為“唐隆”,由韋皇后臨朝稱制。

李重茂即位后不足一個月,臨淄王李隆基和太平公主聯(lián)手發(fā)動“唐隆政變”,誅殺了當政的韋皇后、安樂公主以及上官婉兒等政治女性。

八、李隆基(唐玄宗)

唐玄宗李隆基,亦稱唐明皇。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竇德妃。廟號玄宗,得名唐玄宗,又謚號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稱為唐明皇,后封元圣文神武皇帝。玄宗在位年間,是唐代由盛變衰的關鍵時期。

前期注意撥亂反正,任用姚崇、宋璟等賢相,勵精圖治,他的開元盛世是唐朝的極盛之世,在位后期寵愛楊貴妃,怠慢朝政,寵信奸臣李林甫、楊國忠等,加上政策失誤和重用安祿山等侫臣,導致了后來長達八年的安史之亂,為唐朝中衰埋下伏筆。從此唐朝由鼎盛時期轉入衰弱時期.

九、李亨(唐肅宗)

唐玄宗第三子,唐朝第八位皇帝。公元756年七月十二日,李亨在靈武即位,史稱肅宗。遙尊玄宗為太上皇,改年號為“至德”,在位6年,死于762年,時年52歲,死后謚號文明武德大圣大宣孝皇帝。

唐肅宗李亨可以說是大唐帝國由繁榮昌盛轉向衰落的見證者,唐肅宗李亨是唐玄宗的第三個兒子。他是唐朝第一個在京師以外登基再進入長安的皇帝。他登基之日,正是安史叛軍攻陷兩京之后;而當他的生命走上終點病逝長安之時,安史之亂仍未蕩平。他送走了避亂出逃的父親唐玄宗,又和唐玄宗在13天內(nèi)先后永訣人寰,為大唐帝國的盛衰榮辱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影響和耐人尋味的一幕。

十、李豫 (唐代宗)

唐肅宗長子。初名俶,封廣平王,唐朝第九位皇帝,在位17年,享年54歲。死后謚號睿文孝武皇帝。

唐代宗是唐朝歷史上第一個以長子身份即位的皇帝。唐代宗即位之初,正當安史叛軍最后垂死掙扎的關鍵時刻,為了早日平定叛亂,結束動蕩的局面,代宗對安史降將實施了姑息政策,以致形成了河北藩鎮(zhèn)割據(jù)的局面,給繼承者遺留下了難以徹底消除的禍患。唐代宗面臨的社會矛盾,錯綜復雜,歷史賦予他的任務,十分艱巨。其主持朝政多年,從政績上看,有功也有過,但總的看功大于過,基本上應該肯定,他的功和過,受到他生活的社會歷史條件,他的一生多彩多姿,,既有弛騁疆場,威武狀觀的經(jīng)歷,也有政治舞臺上角逐的風風雨雨,他又以多情的天子著稱于唐代諸帝。

十一、李適(唐德宗)

唐代宗長子,唐朝第十位皇帝,在位26年。死后謚號為神武孝文皇帝。

其在位期間,時局稍為穩(wěn)定,但任用宦官為統(tǒng)帥,并且勒索地方官進奉物資,在長安施行宮市,征收間架、茶葉等雜稅,民生更加困苦。雖有人稱之為“中興之治”,但并沒有特別顯著的成就。唐德宗李適也是一個飽嘗戰(zhàn)火的洗禮和考驗的唐朝皇帝。

十二、李誦(唐順宗)

李誦初封宣城郡王,后進封宣王,779年立為太子。805年,唐德宗駕崩,太子李誦繼位,是為唐順宗。同年八月,禪位給太子李純,自稱太上皇。次年李誦駕崩,謚號至德大圣大安孝皇帝,廟號順宗,葬于豐陵。

十三、李純(唐憲宗)

唐憲宗是唐順宗長子,先被封為廣平郡王,805年初順宗即位后,李純被立為太子,順宗試圖進行改革,威脅了宦官的利益,被俱文珍逼迫退位給憲宗,同年八月,憲宗繼位,順宗被尊為太上皇。死后謚號為昭文章武大圣至神孝皇帝。

唐憲宗李純是一位重實干的堅強的君主,他抓住時機采取了干預的政策。但在一開始情況似乎并不顯得對他有利。在順宗時期出現(xiàn)的不和以后,朝廷尚需恢復和諧關系,而地方政府廣泛的行動回旋余地已成為全帝國被人接受的準則。

十四、李恒 (唐穆宗)

唐穆宗在位期間“宴樂過多,畋游無度”,“不留意天下之務”。任用的宰相蕭俛、段文昌又無遠見,認為藩鎮(zhèn)已平,應當消兵。不久河朔三鎮(zhèn)復叛,躲藏的軍士紛紛歸附三鎮(zhèn)。長慶四年(824年)正月二十二日,崩于寢殿,在位五年,年僅二十九歲。十一月,葬于光陵。死后謚號為睿圣文惠孝皇帝。。

十五、李湛 (唐敬宗)

唐穆宗長子。他是唐朝第十四位皇帝(824年-826年在位),在位3年,享年19歲。即位后,只知在后宮嬉戲,奢侈荒淫。宦官王守澄把持朝政,勾結權臣李逢吉,排斥異己,敗壞綱紀。導致官府工匠突起暴動攻入宮廷的事件。后為宦官劉克明等人殺害,死后謚號為睿武昭愍孝皇帝。

敬宗李湛登基后,根本不把國家大政放在心上,他的游樂無度較之其父穆宗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十六、李昂(唐文宗)

李昂本名李涵,為唐穆宗李恒第二子、唐敬宗李湛之弟,母為貞獻皇后蕭氏。元和四年(808年)十月十日(11月20日)生,此日后來被定為慶成節(jié)。長慶元年(821年)封江王。寶歷二年(826年)十二月初八日,宦官劉克明等殺死敬宗,偽造遺旨,欲迎唐憲宗之子絳王李悟入宮為帝。兩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謙又指揮神策軍入宮殺死劉克明和絳王李悟,立李昂為帝,改年號為“太和”。

大和九年(835年),李訓引誘宦官參觀所謂“甘露”,企圖將其一舉消滅,但事情敗露,反而導致宦官大肆屠殺朝官,史稱“甘露之變”。事后,文宗更被宦官鉗制,慨嘆自己受制于家奴,境遇不如漢獻帝。執(zhí)政期間政治黑暗,官員和宦豎爭斗不斷,是唐朝社會走向沒落的轉型時期,唐文宗本人也形同傀儡,最后抑郁而死。

十七、李炎(唐武宗)

唐穆宗第五子,文宗弟。唐朝第十六位皇帝,死前十二天改名李炎。

唐武宗崇信道教,且鑒于佛教勢力泛濫,損害國庫收入,在道士趙歸真的鼓動和李德裕的支持下,于845年下令拆毀佛寺,并派御史分道督察。經(jīng)數(shù)月努力,全國拆毀寺院、招提、蘭若共4.46萬余所,還俗僧尼26.1萬人,奴婢15萬人,沒收大量寺院土地。由于毀佛成功,從而擴大了唐朝政府的稅源,鞏固了中央集權。在位6年,終年33歲。

武宗在位期間值得大書特書的一件事就是滅佛。武宗滅佛,歷史上稱為“會昌法難”,與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的滅佛合稱“三武之厄”。

十八、李忱 (唐宣宗)

初名怡,前身是光王,在位13年。唐憲宗李純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的叔叔。大中十三年(859年),唐宣宗去世,享年50歲。謚號圣武獻文孝皇帝。

唐宣宗努力仿效唐太宗,以“至亂未嘗不任不肖,至治未嘗不任忠賢”為座右銘。李忱在位時期是唐朝繼會昌中興以后又一段安定繁榮的時期,歷史上把這一時期稱之為“大中之治”。李忱性格明察沉斷,用法無私,從諫如流,重惜官賞,恭謹節(jié)儉,惠愛民物,所以直至唐亡,百姓仍思詠他,稱其為“小太宗”。

十九、李漼 (唐懿宗)

唐朝第十八位皇帝,在位14年,終年41歲。李漼初名溫,是唐宣宗的長子。宣宗病死后,被宦官迎立為帝,是為唐懿宗,改元“咸通”。李漼被宦官迎立為帝。他是唐朝倒數(shù)第四個皇帝,是唐朝最后一個以長子即位且是最后一個在長安平安度過帝王生涯的皇帝。死后葬于簡陵,謚號昭圣恭惠孝皇帝。

二十、李儇 (唐僖宗)

唐朝第十九位皇帝。唐懿宗第五子,初名儼。873年-888年在位,在位13年,享年27歲,死后謚號為惠圣恭定孝皇帝。

唐僖宗生活的年代是唐王朝各種矛盾空前激化的年代,大唐帝國已經(jīng)不可避免走向滅亡。因此不管僖宗是否賢明,他也不能扭轉不利的局面。很遺憾,相比于好似驕奢天子的父親懿宗,僖宗的腐敗程度不僅沒有減少,乾符年間以來的統(tǒng)治反倒黑暗了幾分。由此,王仙芝和黃巢起義的原因也就變得非常好解釋。僖宗生于深宮,宦官擁立為帝,雖其天資稟賦高超,然并無治國之道,光啟之后雖打算勵精圖治,擺脫宦官,重振唐威,但為時已晚,唐王朝已經(jīng)支離破碎。

二十一、李曄 (唐昭宗)

原名杰,又名敏,是唐朝第二十位皇帝(889年—904年在位),在位16年,享年38歲。他是唐懿宗第七子,唐僖宗弟。葬于和陵,死后謚號為圣穆景文孝皇帝。

唐昭宗李曄是僖宗的七弟,和許多朝代的末代皇帝一樣,昭宗也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亡國之君。他頗想有番作為,整頓內(nèi)政,想對藩鎮(zhèn)采取強硬態(tài)度。他殺了宦官楊復恭,雖然沒有徹底改變宦官的擁兵地位。但也打擊了宦官。昭宗雖然有心,但唐朝此時已經(jīng)積弱難返,回天無力?v觀昭宗的一生,他頗想有番作為,整頓內(nèi)政,但是事與愿違,大唐事實上早已經(jīng)支離破碎,任何一個手中有些兵力的藩鎮(zhèn)幾乎都能隨心所欲地置大唐于死地,昭宗所做的,只是勉強使大唐多存在了幾年而已。

二十二、李柷 (唐哀帝)

唐昭宗第九子,唐朝末代皇帝。在位3年,被廢。次年被朱溫毒死,享年17歲,葬于溫陵。唐哀帝死后謚號為昭宣光烈哀孝皇帝。

哀帝當國,一切政事都由朱全忠決策。他即位以后甚至都沒有改元,一直在使用“天佑”年號。然而,不幸的是,天不佑唐,大唐帝國近300年的基業(yè)注定要在他手里倒塌了。唐哀帝即位時,不過是藩鎮(zhèn)手中的一個傀儡皇帝。天祐二年(905年),掌握實際權力的梁王朱溫(朱全忠)見廢帝滅唐時機已到,便先將唐朝朝臣全部殺光(見白馬驛之禍),接著在天祐四年(907年)又逼李柷禪位,降為濟陰王,自己做了皇帝,改名朱晃,是為后梁太祖,建國號“大梁”,史稱“后梁”,改元“開平”。至此,立國總計290年、傳21帝的大唐王朝滅亡,中國進入自魏晉南北朝以來又一次大分裂時期——五代十國。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