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問答》李白的唐詩鑒賞
第1篇:《山中問答》李白的唐詩鑒賞
山中問答
李白
問余何意棲碧山,
笑而不答心自閑。
桃花流水窅然去,
別有天地非人間。
李白詩鑒賞
“問余何意棲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閑”,前句起得突兀,后句接得迷離。這首詩的詩題一作《山中答俗人》,可見“問”的主語即所謂“俗人”;“余”,詩人自指;“何意”,一作“何事”!氨躺健奔粗干*的青翠蒼綠。詩以提問的形式起句,突出題旨,喚起讀者的注意,當(dāng)人們正要傾聽*時,詩人卻故意筆鋒一晃,“笑而不答”。“笑”字值得玩味,它不僅表現(xiàn)出詩人自得而矜持的神態(tài),造成了輕松愉快的氣氛;而且這“笑而不答”,還帶有幾分神秘的**,造成懸念,以引起人們思索的興味!靶淖蚤e”三個字,是山居心境的寫照,第二句接得迷離,妙在不答,使詩增添了變幻曲折,自有搖曳生姿、引人入勝的魅力。
第二聯(lián)“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這是寫“碧山”之景,也是對“何意棲碧山”的回答。
這種“不答”而答、似斷實連的結(jié)構(gòu),加深了詩的韻味。詩雖寫花隨溪水,窅然遠逝的景*,卻無一點“流水落花春去也”的衰颯情調(diào),而是把它當(dāng)作令人神往的美來渲染、來贊嘆!氨躺健敝羞@種不汲汲于榮、不寂寂于逝,充滿著天然、寧靜之美的“天地”,實非“人間”所能比!那么“人間”究竟怎樣呢?詩人沒有說,然而只要稍稍了解一下當(dāng)時黑暗的現(xiàn)實和李白的不幸遭遇,詩人“棲碧山”、愛“碧山”便不難理解了。可見,這“別有天地非人間”,隱含了詩人心中多少傷和恨!所以,要說這首詩所抒寫的并非是超脫現(xiàn)實的閑適心情,恐怕未必貼切。詩中用一“閑”字,就是要暗示出“碧山”之“美”并以此與“人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因而詩的確有一種“寓莊于諧”的風(fēng)格,不過這并非“超脫”。憤世嫉俗與樂觀浪漫往往就是這么奇妙地統(tǒng)一在他的作品之中。
全詩雖只四句,但是有問、有答、有敘述、有描繪、有議論,其間轉(zhuǎn)接輕靈,活潑流利。用筆有虛有實,實處形象可感,虛處一觸即止,虛實對比,蘊意幽邃。對此,明代李東陽曾評論說:“詩貴意,意貴遠不貴近,貴淡不貴濃;濃而近者易識,淡而遠者難知。如..李太白‘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與俗人言!
第2篇:《越中覽古》李白唐詩鑒賞
越中覽古
李白
越王勾踐破吳歸,
戰(zhàn)士還家盡錦衣。
宮女如花滿春殿,
只今惟有鷓鴣飛。
李白詩鑒賞
這是一首懷古之作,是詩人游覽越中(唐越州,治所在今浙*紹興)時所作。在春秋時代,吳越兩國爭霸南方,成為世仇。越王勾踐于公元前四九四年,被吳王夫差打敗,回到國內(nèi),臥薪嘗膽,誓報此仇。
公元前四七三年,他果然把吳國滅了。詩寫的就是這件事。
首句點明題意,說明所懷古跡的具體內(nèi)容。二、三兩句分寫戰(zhàn)士還家、勾踐還宮的情況。消滅了敵人,洗刷恥辱,戰(zhàn)士們凱旋而歸;由于戰(zhàn)事已經(jīng)結(jié)束,大家都受到了賞賜,所以不穿鐵*,而穿錦衣。只“盡錦衣”三字,就將越王及其戰(zhàn)士得意歸來,充滿了勝利者的喜悅和驕傲的神情表現(xiàn)了出來。越王回國以后,躊躇滿志,甚至荒淫逸樂起來,如花似玉的美人,就占滿了宮殿,擁簇著他,侍候著他。“春殿”的“春”字,應(yīng)上“如花”,描摹美好的時光和景象,非特指春天。僅此一點,就表明越王將過去的臥薪嘗膽的往事拋之腦后。都城中到處是錦衣戰(zhàn)士,宮殿上站滿了如花宮女。然而結(jié)句突然一轉(zhuǎn),過去曾經(jīng)存在過的勝利、威武、富貴、榮華,現(xiàn)在只剩下幾只鷓鴣在王城故址上飛來飛去罷了。這一句寫人事的變化,盛衰的無常,以慨嘆出之。統(tǒng)治者莫不希望他們的富貴榮華是子孫萬世之業(yè),而詩篇卻如實地指出了這種希望的幻滅。
詩歌不是歷史小說,絕句又不同于長篇古詩,所以詩人只能選取這一歷史事件中他感受得最深的某一部分來寫。他選取的不是這場斗爭的漫長過程中的某一片斷,而是在吳敗越勝,越王班師回國以后的兩個鏡頭。詩篇將昔時的繁盛和今日的凄涼,通過具體的景物,作了鮮明的對比。獲致的效果往往能夠大大地加強。所以,通過熱鬧的場面來描寫凄涼,就更覺凄涼之可嘆。如此詩前面所寫從前的繁華與后面所寫現(xiàn)在的冷落,對照極為強烈,前面寫得愈著力,后面轉(zhuǎn)得也就愈有力。為了充分地表達主題思想,詩人對這篇詩的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也作出了不同于一般七絕的安排。一般的七絕,轉(zhuǎn)折點都安排在第三句里,而這首詩的前三句卻一氣直下,直到第四句才突然轉(zhuǎn)到反面,就顯得格外有力量,有神采。這種寫法,非筆力雄健的詩人,是難以揮灑自如的。
第3篇:《上李邕》李白唐詩鑒賞
上李邕
李白
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
扶搖直上九萬里。
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
猶能簸卻滄溟水。
時人見我恒殊調(diào),
見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猶能畏后生,
丈夫未可輕年少。
李白詩鑒賞
這首詩,是李白青年時代的作品。李邕在開元七年至九年前后,曾任渝州(今四川重慶市)刺史。李白游渝州謁見李邕時,因為不拘俗禮,且談?wù)撻g放言高論,縱談王霸,使李邕不悅。史稱李邕“頗自矜”
(《舊唐書·李邕傳》),為人自負好名,對年輕后進態(tài)度頗為矜持。李白對此不滿,在臨別時寫了這首態(tài)度頗不客氣的《上李邕》一詩,以示回敬。
詩中李白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fēng)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fēng)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
大鵬是《莊子·逍遙游》中的神鳥,傳說這只神鳥其大“不知其幾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翅膀拍下水就是三千里,扶搖直上,可高達九萬里。大鵬鳥是莊子哲學(xué)中自由的象征,理想的圖騰。李白年輕時胸懷大志,非常自負,又深受道家哲學(xué)的影響,心中充滿了浪漫的幻想和宏偉的抱負。在此詩中,他以“扶搖直上九萬里”的大鵬自比,這只大鵬即使是不借助風(fēng)的力量,以它的翅膀一搧,也能將滄溟之水一簸而干,這里極力夸張這只大鳥的神力。在這前四句詩中,詩人寥寥數(shù)筆,就勾劃出一個力簸滄海的大鵬形象——也是年輕詩人自己的形象。
詩的后四句,是對李邕怠慢態(tài)度的回答:“時人見我恒殊調(diào),見余大言皆冷笑。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薄皶r人”,指當(dāng)時的凡夫俗子,顯然也包括李邕在內(nèi),因為此詩是直接給李邕的,所以措詞較為婉轉(zhuǎn),表面上只是指斥“時人”!笆庹{(diào)”,與后面的“大言”同義,指不同凡響的言論。李白的宏大抱負,常常不被世人所理解,被人當(dāng)做“大言”來恥笑。李白顯然沒有料到,李邕這樣的名人竟與凡夫俗子一般見識,于是,就抬出圣人識拔后生的故事,反唇相譏:“宣父猶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輕年少!”宣父,指孔子,唐太宗貞觀十一年,“詔尊孔子為宣父”
(《新唐書·禮樂志》)。丈夫,對男子尊稱,此指李邕!墩撜Z·子罕》中說:“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這兩句意為孔老夫子尚且覺得后生可畏,你李邕難道比圣人還要高明?男子漢大丈夫千萬不可輕視年輕人呀!后兩句對李邕又是揄揶,又是諷刺,也是對李邕輕慢態(tài)度的回敬,態(tài)度相當(dāng)桀驁,顯示出少年銳氣。
李邕在開元初年是一位名聞海內(nèi)的大名士,史載李邕“素負美名,..人間素有聲稱,后進不識,京洛阡陌聚觀,以為古人;騻髅寄坑挟,衣冠望風(fēng),尋訪門巷。”對于這樣一位名士,李白竟敢指名直斥與之抗禮,足見青年李白的氣識和膽量!安磺、不干人”笑傲權(quán)貴,平交王侯,正是李太白的真正本*。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