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精細(xì)閱讀之《馬說》
第1篇:中考文言文精細(xì)閱讀之《馬說》
《馬說》
一、文章內(nèi)容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二、文學(xué)常識
1.韓愈,字退之,唐代文學(xué)家,散文尤其著名,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譽,有《昌黎先生文集》。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首,與柳宗元并稱韓柳。
三、語音
1、選出加點字注音錯誤的一項(a)
a.食(sh)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b.祗(zhǐ)辱于奴隸人之手
c.才美不外見(xin)d.駢死于槽櫪(l)之間
2、駢死(pián)槽櫪(cáo)(lì)粟(sù)外見(xiàn)食馬(sì)祗(zhǐ)
四、通假字
1、食馬者食通飼,喂,喂養(yǎng)2、才美不外見見通現(xiàn),表現(xiàn)
3、食之不能盡其材材通才,才能
五、古今異義詞
六、詞類活用
1、策之不以其道策:名詞用作動詞,用鞭子打
七、一詞多義
1、策:(1)策之不以其道(用鞭子打、驅(qū)趕)(2)執(zhí)策而臨之(竹制的鞭子)
八、重點詞語解釋
1、選出加點詞解釋錯誤的一項(d)
a.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可是)b.馬之千里者(助詞,無義)
c.安求其能千里也(怎么)d.其真無馬耶(其實)
2、世有伯樂伯樂:擅長相馬之人,本文指識別人才的人
3、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日行千里的馬,本文指人才
4、祗辱于奴隸之手祗:只是辱:辱沒
5、駢死于槽櫪之間駢:兩馬并駕槽櫪:喂牲口用的食器
6、不以千里稱也以:憑,憑借稱:著稱
7、一食或盡粟一石一食:吃一頓盡:吃沒
8、才美不外見才:才能,美好的素質(zhì)
9、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常:普通的等:等同,一樣
10、一食或盡粟一石或:有時
11、策之不以其道道:方法,正確的方法
12、食之不能盡其材盡:竭盡
13、鳴之而不能通其意鳴:馬鳴叫通:通曉
14、執(zhí)策而臨之臨:面對
15、其真不知馬也知:識別,了解
九、特殊句式
十、朗讀節(jié)奏
1、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十一、理解*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2、千里馬的悲慘遭遇是: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3、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是: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4、千里馬被埋沒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
5、食馬者不知馬的具體表現(xiàn)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6、對食馬者的無知發(fā)出強(qiáng)烈的譴責(zé)的語句是: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7、表現(xiàn)食馬者以知馬者身份嘆息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8、全文的主旨句是: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9、有一位名人曾說過:世上不是沒有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由此我們可想到《馬說》的一句話: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10、表明千里馬和伯樂關(guān)系的語句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1、能夠表現(xiàn)統(tǒng)治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語句是: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
12、領(lǐng)起全文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13、表明愚妄無知,平庸淺薄的統(tǒng)治者對千里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
14、表明作者對千里馬被埋沒的感嘆的句子是: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5、能表明千里馬外在特征的句子是: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
16、寫千里馬有異于常馬的特征的句子是:一食或盡粟一石。
17、運用設(shè)問句表達(dá)作者心中感慨的句子是:其真無馬耶?其真不知馬也!
18、美往往存在于平凡的事物當(dāng)中,有時我們?yōu)榱丝桃獾淖非笸昝,往往忽略了身邊的美,使其遭受不?yīng)有的遭遇,使我們?yōu)橹z憾痛心,這種遭遇與《馬說》中千里馬的遭遇相似,相應(yīng)的句子是:祗辱于奴隸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
19、點明伯樂對千里馬的命運起決定作用的句子是: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第2篇:中考文言文精細(xì)閱讀之《與朱元思書》
一、文章內(nèi)容
風(fēng)*俱凈,天山共*。從流飄蕩,任意東西。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
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xì)石,直視無礙。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夾岸高山,皆生寒樹,負(fù)勢競上,互相軒邈;爭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猿則百叫無絕。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jīng)綸世務(wù)者,窺欲忘反。橫柯上蔽,在晝猶昏;疏條交映,有時見日。
二、文學(xué)常識
1、《與朱元思書》的作者吳均叔癢吳均體__________,是南朝
__________代文學(xué)家。字__________,吳興故章人。他的散文以寫景見長,有人仿效他的文體,稱__________
三、語音
縹(piǎo)碧無礙(ài)負(fù)勢競(jìng)上泠泠(líng)作響
嚶嚶(yīng)成韻鳶(yuān)飛戾(lì)天
互相軒(xuān)邈(miǎo)
四、通假字
1、有時見日見同現(xiàn),顯現(xiàn),顯露。
2、窺欲忘反反同返、返回
五、古今異義詞
六、詞類活用
七、一詞多義
蟬則千轉(zhuǎn)不窮。(盡,完)
①.欲窮其林。(走完)
猿則百叫無絕(停止)
②.空谷傳響,哀轉(zhuǎn)久絕。(消失)
鳶飛戾天者,望峰息心。(至)
③.果如鶴唳云端。(叫)
八、重點詞語解釋
1、風(fēng)*俱凈風(fēng)*:指*霧。俱:都
2、天山共*共*:同樣的顏*。
3、一百許里許:附于數(shù)詞之后,表約數(shù),相當(dāng)于光景左右。
4、天下獨絕獨絕:;絕獨一無二,到了極點。經(jīng)久不絕:停。
5、從流飄蕩:乘著船隨著*流飄浮蕩漾。這句是作者敘述自己的行動的,省略了主語。
6、急湍甚箭急湍:急流的水
7、皆生寒樹寒樹:使人看了感到有寒涼之意的樹。
8、負(fù)勢競上:憑依(高峻的)形勢,爭著向上。這一句說的是高山,不是寒樹。
9、互相軒邈軒邈:軒,高;邈,遠(yuǎn)。這兩個字在這里作動詞用,意思是這些高山仿佛都在爭著往高處和遠(yuǎn)處伸展。
10、泠泠作響泠泠:形容水聲的清越。
11、好(友好或美麗)鳥相鳴:互相和鳴
12、鳶飛戾天者戾天:到天上;戾,至
13、望峰息心息心:平息熱衷于功名利祿的心。
14、經(jīng)綸世務(wù)者經(jīng)倫:籌劃、治理。
15、窺欲忘反忘反:流連忘返;
16、橫柯上蔽:橫斜的樹枝在上邊遮蔽著。上,在上,
17、在晝猶昏猶:好像,如同。
18、疏條交映交映:互相掩映。
19、水皆縹碧縹碧:青白*。
20、嚶嚶成韻韻:*聲音。
第3篇:中考文言文精細(xì)閱讀之《魚我所欲也》
一、重點詞語解釋
1、一豆羹(古代盛食品的器具)
2、此之謂失其本心本心:天*,天良
3、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禍患,災(zāi)難
4、一簞食,簞:竹筐
5、一豆羹豆:碗
6、蹴爾而與之蹴:用腳踐踏
7、萬鐘于我何加焉何加:好處
8、所惡有甚于死者惡:厭惡。
9、舍生而取義者也義:正義或仁義。
10、賢者能勿喪耳賢者:有道德的人。勿喪:不丟掉,不遺失。喪:遺失
11、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萬鐘的俸祿,形容位高祿厚。鐘:古代的一種量器。
12、二者不可得兼得兼:能夠同時得到。
13、故不為茍得也茍得:茍且取得,本文指:茍且偷生,意思是只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14、妻妾之奉奉:侍奉。
15、呼爾而與之呼爾:沒禮貌的吆喝。與:給
16:所識窮乏者得我與窮乏:貧窮。
17、有是心也心:本*
二、特殊句式
三、朗讀節(jié)奏
四、理解*默寫
1、本文的中心論點是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2、文中能概括全篇大意的句子是:生,亦無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3、體現(xiàn)*本善思想的句子是: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4、孟子認(rèn)為能做到舍生取義的人是;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
5、孟子認(rèn)為失其本心的行為是: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為宮室之美而受之;為妻妾之奉受之;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6、在孟子看來,什么情況下,即使遇到禍患也會挺身而出的?
*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7、不辯禮儀的接受萬鐘是為了: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
8、文中與嗟來之食的意思相一致的句子是: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五、重點語句翻譯
1、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每有一個關(guān)鍵詞沒落實就扣半分,扣完為止。比如惡、患、甚、避。)
2、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
*萬鐘的俸祿如果不分辨是否合乎禮義就接受它,萬鐘俸祿對我有什么好處呢?
3、是亦不可以已乎?
*這樣的行為不也應(yīng)該停止了嗎?
4、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本*,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5、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么我就舍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6、鄉(xiāng)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以前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rèn)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7、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假使人們追求的東西沒有比生命更寶貴的,那么一切能夠用來逃避禍患的手段,有哪一種不能采用呢?
8、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
*如果沒有禮貌的吆喝著給別人食物,即使走路的人也不接受。
9、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用腳踢著(或踩過)給別人吃,乞丐也不愿意接受。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