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規(guī)模歷史文化故事
第1篇: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規(guī)模歷史文化故事
我國偉大的航海家鄭和,從明朝永樂三年到宣德八年,曾七次下西洋,到達西南太平洋、南亞、印度洋、東非等地,歷經30余個國家和地區(qū),最遠到達紅海和非洲東海岸的索馬里和肯尼亞。據《明史》記載,鄭和奉永樂皇帝之命,率領大小船舶200余艘,官兵27800余人,其中大型寶船62艘,最大者長44丈,寬18丈,設有九桅十二帆,最遠航線達6000海里以上,繪制了最早有航路的航海圖。鄭和船隊,規(guī)模之宏大,人數之眾多,組織之嚴密,是15世紀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船隊。
關于鄭和下西洋船隊的規(guī)模,各家著述記載不一,出入較大,茲將諸書所載,有關鄭和歷次出使的人數,綜合排比如下:第一次是永樂三年(1405年),根據《明史。鄭和傳》記載是27800余人!睹魇。職官志。宦官》記載是2萬人。而查繼佐《罪惟錄》記載是永樂四年(應為三年),37000人。
第二次是永樂五年(1407年),各書均未記載。
第三次是永樂七年(1409年),根據曾隨鄭和同下西洋的費信《星槎勝覽》和陸容《菽園雜記》的記載,是27000余人。根據鄭曉《皇明四夷考》(此文收在《吾學編》中)的記載是3萬人。
第四次是永樂十一年(1413年),根據曾隨鄭和同下西洋的馬歡《瀛涯勝覽》的記載,是27670人。
第五次是永樂十五年(1417年),人數未詳。
第六次是永樂十九年(1421年),人數未詳。
第七次是宣德六年(1431年),根據祝允明《前聞記》的記載,是27550人。此外,沒有載明年代,卻記載鄭和下西洋人數的,有《鄭和家譜》,它的記載是27411人。明代羅懋登《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記載是38600余人。《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對鄭和下西洋時,使團的具體人員的編制、組織情況記載最詳。據此書記載,鄭和某次下西洋時,使團人員的組織是:總兵官一員,掛征西大元帥之印;副總兵官一員,掛征西副元帥之印;左先鋒一員,掛征西左先鋒大將*之印;右先鋒一員,掛征西右先鋒副將*之印;五營大都督:中都、左都、右都、坐都、行都,各掛征西大都督之印;四哨副都督:參將、游擊、都事、把總,各掛征西副都督之印。指揮官100員,千戶官150員,百戶官500員,管糧草戶部官一員,觀星斗*陽官10員,通譯番書教諭官10員,通事的舍人10名,打干的余丁10名,管醫(yī)*的醫(yī)官醫(yī)士132名,三百六十行匠人,每行20名,雄兵勇士3萬名有零,神樂觀道士250名,朝天宮道士250名。鄭和船隊組織得如此嚴密完備,體現了*人的智慧和航海經驗的豐富。
鄭和船隊,據《三室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所述:第一種是寶船,有36艘,長44.4丈,寬18丈,九桅,為正使太監(jiān)鄭和等坐船。第二種是戰(zhàn)船,有180艘,長18丈,寬6.8丈,五桅,是船隊中的戰(zhàn)艦。第三種是坐船,有300艘,長24丈,寬9.4丈,六桅,作載運兵員用。第四種是馬船,有700艘,長37丈,寬15丈,八桅,為運輸用船。第五種是糧船,有240艘,長28丈,寬12丈,七桅。共計1456艘。這些數字不免有夸大之處,但也可見鄭和下西洋規(guī)模之宏大。
我們再同歐洲的幾位著名航海家作一比較:1497年至1499年,葡萄牙人達。伽馬率領100個水手,分乘四艘帆船,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到達印度。1492年,意大利人哥倫布橫渡大西洋,到達美洲,發(fā)現新大陸,只有三艘帆船,人數約90人。1519年至1522年,葡萄牙海員麥哲倫率領五艘帆船,265名水手,作環(huán)球航行,最后回到西班牙只有一艘,剩下10人,麥哲倫本人也死在菲律賓。鄭和船隊,7次遠涉重洋,克服了重重困難,表現了我國*英勇無畏的精神和高超的航海技術,他同世界上地理大發(fā)現時期的幾位著名的航海家相比,時間要早半個多世紀。鄭和不僅是我國早期最有成就的航海家,他的業(yè)績在世界航海史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根據現在可看到的各種鄭和下西洋的史料,有關使團人員的記載,分歧較大,有2萬人、27411人、27550人、27670人、27800余人、2.7萬余人、3萬人、3.7萬人、38600余人,而其中以2.7萬余人的著述較多。而各家著述的作者多系明朝人,而且有的是跟隨鄭和同下西洋的人,他們的記述當有所本,因而難以斷定孰是孰非。由于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資料,原來藏于明朝*機構的兵部,可惜在成化年間(1465至1487年)被職方郎中劉大夏焚毀,使今天難于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具體情況,因而鄭和下西洋時,規(guī)模究竟有多大?使團人員究竟有多少人?四五百年始終無法弄清,這個謎可能永遠無法解開了!
第2篇:鄭和的寶船究竟有多大歷史文化故事
鄭和訪問亞非各國,船隊中的大海船稱作寶船,是船隊的主體。鄭和下西洋時,使團領導成員所乘坐的,以及所攜帶的各種物品和從西洋換回來的奇珍異寶,都裝在這種船上。寶船究竟有多大?學術界一直爭論不休,分歧很大,至今還是一個謎。
根據《明史。鄭和傳》、《鄭和家譜》、馬歡《瀛涯勝覽》、顧起元《客座贅語》、羅懋登《三寶太監(jiān)西洋記通俗演義》等古籍記載:“大船修四十四丈,廣*丈!庇腥烁鶕鞔げ砍1尺相當于0.311米,明代造船習慣用淮尺,而1淮尺合現在0.342米。因此大型寶船長度約合151.8米,寬61.6米。這么大的船體,堪稱“體勢巍然,巨無與敵”。
從事造船史研究的專家,從船的長度與寬度推算“寶船”排水量約3萬噸,比我國現代的萬噸輪還要大,在古代要造這樣大的船,是難以置信的。他們曾對我國各地的木帆船進行廣泛調查,考察了*蘇、浙*、福建、廣東等沿海地區(qū)及長*各口岸的許多木帆船。調查了不少造船廠,訪問了許多熟悉木帆船制作的技術人員和老工人,認為要造長44丈、寬18丈的大船是難以想象的。他們根據木帆船廠老工人估計,鄭和寶船長60米左右,寬11米左右,排水量1000噸左右,是較為切合實際的。
上海交通大學楊?┙淌諶銜??雍膠S朐齏?嵌確治觶??4丈、寬18丈,這種長度與寬度之比過小,不適于航行與*縱,因而推斷史籍記載有誤。*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周世德認為,廣18丈中之“*”二字,可能是“六”字分開抄寫之誤。
山東大學歷史系邱克從*圖書館首先查閱到《三寶征彝集》。這是一部過去只聞其名、不見其書的孤本,書里寫著“寶船陸拾叁只,大者長肆拾肆丈肆尺,闊壹拾捌丈”,數字都是大寫,不可能是傳抄錯誤。而這個尺寸卻與《瀛涯勝覽》等古籍記載相吻合,因而排除了認為“*”系“六”字分開抄寫之誤。同時認為《瀛涯勝覽》的作者馬歡,以*徒而隨鄭和使團三次奉使西洋諸國,任通事(即翻譯)之職,他耳濡目染,身履“寶船”,所見所聞應是第一手資料。在明*說集本《瀛涯勝覽》記載著:“寶舡六十三號,大者長四十四丈四尺,闊一*丈!睉獙倏尚。
浙*盧英?、新疆華衛(wèi)疆等,從古代漢語修辭學角度來加以解釋,認為《明史》中關于寶船修44丈、廣*丈的記載,“修”、“廣”不能解釋為現代漢語中的“長”、“寬”。“修”、“廣”在古代是指物體的體積大小,而不是用來衡量物體的長短。《明史》中采用“修”、“廣”二字作為寶船建造工程的術語,既表示寶船的高大壯觀,又能與長寬有所區(qū)別。并推算出,寶船的長度為18丈(約合60米),寬約4丈(約合13米)。
管勁丞撰《鄭和下西洋的船》(載《東方雜志》43卷1號,1947年1月商務版),認為明史所載鄭和的寶船,長40丈,寬18丈,長寬之比約為7∶3.根據近現代各種不同噸位的船只長寬之比推測,斷無此種長方形的海船。作者根據《龍*船廠志》所附海船圖,船四桅并立,每桅張帆三葉,與明代費信《星槎勝覽》中所記載“張十二帆”相符合。推算寶船長度,充其量不過20丈。
1983年我們曾到南京市下關三漢河附近的中保村明朝制造寶船的龍*船廠遺址,作實地調查。共有平行的七個“作塘”,現在第四、五、六作塘保存較好,其中尤以“四作”保存得最好。1953年,在“四作”曾出土長達10余米的方形無孔木料;1957年,曾在“六作”出土長11.07米的巨型舵桿,是鐵力木制作的。據當地農民說,近幾年還常在作塘的水下發(fā)現大的木料。
從巨舵桿長度和結構分析,這樣的舵桿上安裝的舵葉高度為6.35米,而安這樣巨船舵的船長度,應在48丈到56丈之間,因此,這個巨型舵桿,很可能配制于下西洋的“寶船”。
曾隨鄭和四次出使西洋的南京人鞏珍,其所撰《西洋番國志》中記載:“其所乘之寶舟,體勢巍然,巨無與敵,篷帆錨舵,非二三百人莫能舉動!庇纱艘部赏浦嵑偷膶毚欠浅>薮蟮。
1984年10月,武漢長*輪船公司仿造了鄭和下西洋的帥船,長60余米,寬10余米。為拍攝電視劇《鄭和下西洋》之用。
關于鄭和下西洋的檔案資料,原藏于明朝兵部,在成化年間,被職方郎中劉大夏焚毀,使今天難于了解鄭和下西洋的全貌。對于鄭和下西洋的寶船大小,目前歷史學界運用古籍和出土文物,堅信史籍記載是可信的,寶船長44丈,寬18丈。而科學技術界結合造船業(yè)的發(fā)展史,對古籍記載持懷疑態(tài)度,認為古代不可能造出這么大的寶船,只能造60米左右長,10余米寬的船。關于鄭和下西洋的“寶船”,究竟有多大,現在爭論較為激烈,各派堅持己見,互不相讓?磥恚诙唐趦冗@個謎底還是不能揭曉。
第3篇:鄭和的故事造船
明朝時候,有個著名的航海家,曾率領船隊,七次下西洋。他們歷盡千*萬苦,戰(zhàn)勝過數想不到的困難,先后訪問了三十多個國家,最遠到過非洲東岸、紅海和伊斯蘭教圣地麥加,傳播了我國古老的文化和生產技術,促進了*和亞非各國文化、經濟的交流,這些遠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創(chuàng)舉。這個航海家就是鄭和。
鄭和是云南昆陽人。小的時候,他的祖父和父親曾經乘著大船,去過很遠很遠的地方。每逢他們歸來,小鄭和都要纏著他們講故事。那些新奇的故事,在他幼小的心靈里扎下了根。他多么盼望自己也能駕著一條船去遠航啊!可是他不太小,駕駛不了大船,他就經常做些小船玩。
小鄭和找來紙,疊了許多小船。他把小船放在水面上,讓微風把它們吹向遠方。他目送著順水飄蕩的小船,心中有了遠航的愿望。鄭和暗暗下定決心:長大以后,一定要做個航海家,像祖父和父親那樣,乘上船,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
漸漸地,鄭和不再疊紙船了。只要一有空兒,他就圍著造船的叔叔、伯伯們轉,問這問那,把造船的方法牢牢地記在心里。
這一天,鄭和撿了一些碎木條和小木片,在屋后的空地上,自己悄悄地造起小木船來啦!
鄭和一心一意地造船,把別的事情都丟在了腦后邊。為了造船,他常常忘了吃飯和睡覺。沒用多少天,鄭和就造出了三十多只小木船。
船造好了,鄭和的歡喜勁兒就甭提了!一天,他把小木船都運到湖邊,用繩子一只一只地連起來,鄭重地放到水里,系在大船后面?粗约涸斓男∧敬懦闪岁牐嵑透吲d地又蹦又跳,嘴里喊著:我的船下水啦!我的船下水啦!
伙伴們好多天沒看見鄭和了,聽到他的喊聲,都跑過來,一看:嗬,鄭和造了這么多船啊!真是太好啦!太好啦!一個個都高興得拍起手來。
鄭和一本正經地說:我的船隊就要出發(fā)了,你們愿意做我的水手,跟我去遠航嗎?
孩子們爭先恐后地說:愿意!愿意!
鄭和讓伙伴們上了大船,他自己當船長,等伙伴們拿起船槳,就大聲說:現在起航!
孩子們一齊劃起船來,三十多只小木船跟在大船后面,像一條長龍似的在水面上游動。鄭和挺著小胸脯,站在船頭,不斷地下著命令,可威武啦!
這一年,鄭和才10歲。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