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魏二初中詩歌鑒賞題
第1篇:送魏二初中詩歌鑒賞題
《送魏二》是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作。此詩前兩句寫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后兩句想象魏二夢里聽見猿啼,難以入眠。
閱讀下面一首唐詩,回答問題。
送魏二
唐王昌齡
醉別*樓橘柚香,*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1)第二句中的“涼”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
(2)這首詩在藝術構思上虛實結合,請對這種藝術手法及其作用作簡要分析。
答:
總結:這里敘事寫景已暗挑依依惜別之情。詩歌表面寫好友分別后愁緒滿懷,實際上是寫作者送別魏二時難舍難分的情感。
第2篇:《送魏二》王昌齡唐詩鑒賞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樓橘柚香,
*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
愁聽清猿夢里長。
王昌齡詩鑒賞
詩作于王昌齡貶龍標尉時。
(從“橘柚香”見出)送別魏二在一個清秋的日子。餞宴設在臨*的高樓上,空氣中飄散著橘柚的香氣,環(huán)境幽雅,氣氛溫馨。這一切因為朋友即將離別而變得尤為美好。這里敘事寫景已暗含依依惜別之情。
首句“醉”字,暗含“酒深情亦深”之意。
次句字面上只說風雨入舟,卻兼寫出行人入舟;逼人的“涼”意,雖是身體的感覺,卻也雙關著心理的感受!耙弊峙c“入”字呼應,有不疾不徐,悠然而至之感,恰切地表現(xiàn)出秋風秋雨的特點。此句寓情于景,句法字法運用皆妙,耐人涵詠。
按通常作法,后二句應歸結到惜別之情。但詩人卻宕開一筆將眼前情景推開,以“憶”字勾勒,從對面生情,為友人虛構了一個境界:在不久的將來,朋友夜泊在瀟湘(瀟水在零陵縣與湘水會合,稱瀟湘)
之上,那時風住雨收,一輪孤月高懸,環(huán)境如此凄清,友人恐難成眠吧。即使他暫時入夢,兩岸猿啼也會一聲一聲闖入夢境,令他睡不安恬,因此在夢中也擺不脫愁緒。詩人從視(月光)聽(猿聲)兩個方面勾勒出一個典型的旅夜孤寂的環(huán)境。月夜泊舟已是幻景,夢中聽猿,更是幻中有幻。因此詩境頗具幾分朦朧之美,有助于表現(xiàn)惆悵別情。
末句的“長”字描摹猿聲相當形象,使人想起《水經(jīng)注·三峽》關于猿聲的描寫:“時有高猿長嘯,屬引凄異,空谷傳響,哀轉久絕!薄伴L”字作韻腳用在此詩之末,更有余韻不絕之感。
詩的前半部寫實景,后半部為虛擬,它借助想象,擴大意境,深化主題,通過造境,“道伊旅況愁寂而已,惜別之情自寓”(敖英評,《唐詩絕句類選》),“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陸時雍《詩鏡總論》)。在藝術構思上頗具特*。
第3篇:唐詩送魏二賞析
作品介紹
《送魏二》的作者是王昌齡,被選入《全唐詩》的第143卷。
原文
送魏二
作者:唐·王昌齡
醉別*樓橘柚香,*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注釋
①橘抽:秋熟的水果。橘抽飄香,言秋已深。
②瀟湘月:全詩校:“一作湘山月。”月,全詩校:“一作上!
作者介紹
王昌齡(698—約757)唐代詩人。字少伯,唐京兆長安(今陜西西安)人。公元727年(開元十五年)進士及第,授秘書省校書郎。公元734年(開元二十二年)中博學宏詞,授汜水(今河南滎陽縣境)尉,再遷*寧丞,故世稱王*寧。約在公元737年(開元二十五年)秋,獲罪被謫嶺南。三年后北歸。公元748年(天寶七年)謫遷潭陽郡龍標(今湖南黔陽縣)尉。安史亂后還鄉(xiāng),道出亳州,被刺史閭丘曉所殺。
王昌齡在當時曾名重一時,有“詩家夫子王*寧”之稱,擅長七絕,被后世稱為“七絕圣手”。存詩一百七十余首,多為當時邊塞*旅生活題材,描繪邊塞風光,激勵士氣,氣勢雄渾,格調高昂,手法細膩。
繁體對照
送魏二王昌?
醉?e*?情勹窒悖??L引雨入舟?觥?/p>
??君?在?t湘月,愁?清猿?粞Y?。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