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園二首其二》翻譯賞析
第1篇:《沈園二首其二》翻譯賞析
《沈園二首其二》作者為宋朝詩人陸游。其古詩全文如下: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前言】
《沈園二首》是宋代詩人陸游的組詩作品。這是作者在75歲時創(chuàng)作的兩首悼亡詩。第二首詩寫詩人情感的專一,也用反襯手法:以草木無情反襯人物的深情。全詩體現(xiàn)了詩人忠實、篤厚、純潔、堅貞的品格。這組詩寫得深沉哀婉,含蓄蘊藉。
【注釋】
⑷夢斷句:作者在禹跡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詩時距那次會面四十四年,這里的“四十”是舉其成數(shù)。香消:指唐琬亡故。
⑸不吹綿:柳絮不飛。
⑹行:即將。稽山:會稽山,在今浙*紹興東南。
⑺吊:憑吊。泫然:流淚貌。
【翻譯】
她去世已經(jīng)四十年有余,我連夢里也見不到,沈園的柳樹和我一樣都老了。連柳絮都沒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將就木,仍然來此憑吊,淚落潸然。
【賞析】
第二首詩寫詩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
首句感嘆唐氏溘然長逝已四十年了。古來往往以“香銷玉殞”喻女子之亡,“夢斷香銷”即指唐氏之死。陸游于八十四歲即臨終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碧剖蠈嶋H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數(shù)。這一句充滿了刻骨銘心之真情。
次句既是寫沈園即日之景:柳樹已老,不再飛綿;也是一種借以自喻的比興:詩人六*歲時來沈園已自稱“河陽愁鬢怯新霜”(《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此時年逾古稀,正如園中老樹,已無所作為,對個人生活更無追求。“此身行作稽山土”,則是對“柳老”內(nèi)涵的進(jìn)一步說明。“美人終作土”,自己亦將埋葬于會稽山下而化為黃土。此句目的是反襯出尾句“猶吊遺蹤一泫然”,即對唐氏堅貞不渝之情。一個“猶”字,使詩意得到升華:盡管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但對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滅;盡管個人生活上已無所追求,但對唐氏之愛歷久彌新。所以對沈園遺蹤還要憑吊一番而泫然涕下!般弧倍郑柡嗌購(fù)雜的感情!其中有愛,有恨,有悔,詩人不點破,足供讀者體味,
這兩首詩與陸游慷慨激昂的詩篇風(fēng)格迥異。感情*質(zhì)既別,藝術(shù)表現(xiàn)自然不同。寫得深沉哀婉,含蓄蘊藉,但仍保持其語言樸素自然的一貫特*。
第2篇:沈園二首其二翻譯及賞析
《沈園二首其二》作者為宋朝詩人陸游。其古詩全文如下:
夢斷香消四十年,沈園柳老不吹綿。
此身行作稽山土,猶吊遺蹤一泫然。
【前言】
《沈園二首》是宋代詩人陸游的組詩作品。這是作者在75歲時創(chuàng)作的兩首悼亡詩。第二首詩寫詩人情感的專一,也用反襯手法:以草木無情反襯人物的深情。全詩體現(xiàn)了詩人忠實、篤厚、純潔、堅貞的品格。這組詩寫得深沉哀婉,含蓄蘊藉。
【注釋】
⑷夢斷句:作者在禹跡寺遇到唐琬是在高宗紹興二十五年(1155),其后不久,唐琬郁郁而死。作此詩時距那次會面四十四年,這里的“四十”是舉其成數(shù)。香消:指唐琬亡故。
⑸不吹綿:柳絮不飛。
⑹行:即將;剑簳,在今浙*紹興東南。
⑺吊:憑吊。泫然:流淚貌。
【翻譯】
她去世已經(jīng)四十年有余,我連夢里也見不到,沈園的柳樹和我一樣都老了。連柳絮都沒有了,我已是古稀之年,行將就木,仍然來此憑吊,淚落潸然。
【賞析】
第二首詩寫詩人對愛情的堅貞不渝。
首句感嘆唐氏溘然長逝已四十年了。古來往往以“香銷玉殞”喻女子之亡,“夢斷香銷”即指唐氏之死。陸游于八十四歲即臨終前一年所作悼念唐氏的《春游》亦云:“也信美人終作土,不堪幽夢太匆匆。”唐氏實際已死四十四年,此“四十年”取其整數(shù)。這一句充滿了刻骨銘心之真情。
次句既是寫沈園即日之景:柳樹已老,不再飛綿;也是一種借以自喻的比興:詩人六*歲時來沈園已自稱“河陽愁鬢怯新霜”(《禹跡寺南有沈氏小園》),此時年逾古稀,正如園中老樹,已無所作為,對個人生活更無追求!按松硇凶骰酵痢保瑒t是對“柳老”內(nèi)涵的進(jìn)一步說明!懊廊私K作土”,自己亦將埋葬于會稽山下而化為黃土。此句目的是反襯出尾句“猶吊遺蹤一泫然”,即對唐氏堅貞不渝之情。一個“猶”字,使詩意得到升華:盡管自己將不久于人世,但對唐氏眷念之情永不泯滅;盡管個人生活上已無所追求,但對唐氏之愛歷久彌新。所以對沈園遺蹤還要憑吊一番而泫然涕下。“泫然”二字,飽含多少復(fù)雜的感情!其中有愛,有恨,有悔,詩人不點破,足供讀者體味,
這兩首詩與陸游慷慨激昂的詩篇風(fēng)格迥異。感情*質(zhì)既別,藝術(shù)表現(xiàn)自然不同。寫得深沉哀婉,含蓄蘊藉,但仍保持其語言樸素自然的一貫特*。
第3篇:曲*二首其二翻譯賞析
《曲*二首其二》
作者為唐朝文學(xué)家杜甫。其古詩全文如下:
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頭盡醉歸。
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
傳語風(fēng)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
【前言】
《曲*二首其二》是唐代詩人杜甫的詩作,寫于乾元元年(758年)暮春。杜甫時任“左拾遺”,此時安史之亂還在繼續(xù)。曲*又名曲*池,位于長安城南朱雀橋之東,是唐代長安城最大的名勝風(fēng)景區(qū)。曲*的盛衰與大唐同在。詩人在詩中把曲*與大唐融為一體,以曲*的盛衰比大唐的盛衰,將全部的哀思寄予曲*這一實物,從一個側(cè)面更形象的寫出了世事的變遷。
【注釋】
1.朝回:上朝回來。典:押當(dāng)。
2.債:欠人的錢。行處:到處。
3.深深:在花叢深處;又可解釋為“濃密的樣子”。見:現(xiàn)。
4.款款:形容徐緩的樣子。傳語:傳話給。
5.風(fēng)光:春光。共流轉(zhuǎn):在一起逗留的盤桓。
6.違:違背,錯過。
【翻譯】
上朝回來,天天去典當(dāng)春天穿的衣服,換得的錢每天到*頭買酒喝,直到嚼醉了才肯回來。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但見蝴蝶在花叢深處穿梭往來,蜻蜓在水面款款而飛,時不時點一下水。傳話給春光,讓我與春光一起逗留吧,雖是暫時相賞,也不要違背。
【賞析】
前四句一氣旋轉(zhuǎn),而又細(xì)針密線。仇兆鰲注:“酒債多有,故至典衣;七十者稀,故須盡醉。二句分應(yīng)。”就章法而言,大致是不錯的。但把“盡醉”歸因于“七十者稀”,對詩意的理解就表面化了。時當(dāng)暮春,長安天氣,春衣才派用場;即使窮到要典當(dāng)衣服的程度,也應(yīng)該先典冬衣。如今竟然典起春衣來,可見冬衣已經(jīng)典光。這是透過一層的寫法。而且不是偶而典,而是日日典。這是更透過一層的寫法。“日日典春衣”,讀者準(zhǔn)以為不是等米下鍋,就是另有燃眉之急;然而讀到第二句,才知道那不過是為了“每日*頭盡醉歸”,真有點出人意外。出人意外,就不能不引人深思:為什么要日日盡醉呢?
詩人還不肯回答讀者的疑問,又逼進(jìn)一層:“酒債尋常行處有。”“尋常行處”,包括了曲*,又不限于曲*。行到曲*,就在曲*盡醉;行到別的地方,就在別的地方盡醉。因而只靠典春衣買酒,無異于杯水車薪,于是乎由買到賒,以至“尋常行處”,都欠有“酒債”。付出這樣高的代價就是為了換得個醉醺醺。詩人對這這究竟是為什么終于作了回答:“人生七十古來稀!币庵^人生能活多久,既然不得行其志,就“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吧!這是憤激之言,聯(lián)系詩的全篇和杜甫的全人,是不難了解言外之意的。
“穿花”一聯(lián)寫*頭景。在杜詩中也是別具一格的名句,葉夢得曾指出:“詩語固忌用巧太過,然緣情體物,自有天然工妙,雖巧而不見刻削之痕。老杜……‘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深深’字若無‘穿’字,‘款款’字若無‘點’字,皆無以見其精微如此。然讀之渾然,全似未嘗用力,此所以不礙其氣格超勝。使晚唐諸子為之,便當(dāng)如‘魚躍練波拋玉尺,鶯穿絲柳織金梭’體矣!保ā妒衷娫挕肪硐拢┻@一聯(lián)“體物”有天然之妙,但不僅妙在“體物”,還妙在“緣情”!捌呤艁硐 保松绱硕檀,而“一片花飛減卻春,風(fēng)飄萬點正愁人”,大好春光,又即將消逝,非常值得珍惜。詩人正是滿懷惜春之情觀賞*頭景物的。“穿花蛺蝶深深見,點水蜻蜓款款飛”,這是無比恬靜、無比自由、無比美好的境界?墒沁@樣恬靜、這樣自由、這樣美好的境界,存在不了多久了。于是詩人“且盡芳樽戀物華”,寫出了這樣的結(jié)句:
“傳語風(fēng)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
“傳語”猶言“寄語”,對象就是“風(fēng)光”。這里的“風(fēng)光”,就是明媚的春光。“穿光”一聯(lián)體物之妙,不僅在于寫小景如畫,而且在于以小景見大景。讀這一聯(lián),就能喚起春光明媚的美感。蛺蝶、蜻蜓,正是在明媚的春光里自由自在地穿花、點水;深深見(現(xiàn))、款款飛的。失掉明媚的春光,這樣恬靜、這樣自由、這樣美好的境界也就不復(fù)存在了。詩人以情觀物,物皆有情,因而“傳語風(fēng)光”說:“可愛的風(fēng)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蛺蝶、點水的蜻蜓一起流轉(zhuǎn),讓我欣賞吧,那怕是暫時的;可別連這點心愿也違背了!”
仇注引張語云:“二詩以仕不得志,有感于暮春而作!毖院喴赓W,深得詩人用心。因“有感于暮春而作”,故暮春之景與惜春、留春之情融合無間。因“仕不得志”而有感,故惜春、留春之情飽含深廣的社會內(nèi)容,耐人尋味。
《曲*二首其二》總的特點,用我國傳統(tǒng)的美學(xué)術(shù)語說,就是“含蓄”,就是有“神韻”。所謂“含蓄”,所謂“神韻”,就是留有余地。抒情、寫景,力避傾锏光蓿而要抒寫最典型最有特征*的東西,從而使讀者通過已抒之情和已寫之景去玩味未抒之情,想象未寫之景!耙黄w”、“風(fēng)飄萬點”,寫景并不工細(xì)。然而“一片花飛”,最足以表現(xiàn)春減;“風(fēng)飄萬點”,也最足以表現(xiàn)春暮。一切與春減、春暮有關(guān)的景*,都可以從“一片花飛”、“風(fēng)飄萬點”中去冥觀默想。比如說,從花落可以想到鳥飛,從紅瘦可以想到綠肥……“穿花”一聯(lián),寫景可謂工細(xì);但工而不見刻削之痕,細(xì)也并非詳盡無遺。例如只說“穿花”,不復(fù)具體地描寫花,只說“點水”,不復(fù)具體地描寫水,而花容、水態(tài)以及與此相關(guān)的一切景物,都宛然可想。
就抒情方面說,“何用浮榮絆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其“仕不得志”是依稀可見的。但如何不得志,為何不得志,卻秘而不宣,只是通過描寫暮春之景抒發(fā)惜春、留春之情;而惜春、留春的表現(xiàn)方式,也只是吃酒,只是賞花玩景,只是及時行樂。詩中的抒情主人公“日日*頭盡醉歸”,從“一片花飛”到“風(fēng)飄萬點”,已經(jīng)目睹了、感受了春減、春暮的全過程,還“傳語風(fēng)光共流轉(zhuǎn),暫時相賞莫相違”,真可謂樂此不疲了!然而仔細(xì)探索,就發(fā)現(xiàn)言外有意,味外有味,弦外有音,景外有景,情外有情,“測之而益深,究之而益來”,真正體現(xiàn)了“神余象外”的藝術(shù)特點。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xiàn),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