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中國味道
在《白鹿原》中,新娘會做一手好面條,是給娘家長臉的必須本領。由此可見,美食,作為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之一,是一道獨特的風景。
五尺微童,我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知不足,只是把注意力放在了美食上。在冬至,我期待著餃子;在臘八,我渴望喝一碗香香甜甜的臘八粥;在元宵,我又愛上了湯圓的軟軟糯糯而伴隨著香甜的味道。九齡左右,老師告訴我,冬至吃餃子是為了不忘“醫(yī)圣”張仲景“祛寒嬌耳湯”之恩;臘八粥滿著溫暖,和諧,吉祥之意,是人們匯集全年食材,慶賀豐收的;湯圓具有圓潤飽滿的形狀,看起來喜慶,又諧音團圓,象征著一家人團團圓圓,平平安安。
隨著對文學作品的進一步了解,我慢慢感悟出經(jīng)典的韻味。《紅樓夢》中的“糖蒸酥酪”、“冷香丸”等美食都有詳細的記載。在資料中,我知道了唐朝就有了冰激凌,還有一個富有詩意的名字“酥山”大部分前面帶有“番”的都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貢獻,例如“番茄,番薯”,宋朝就開始使用公筷……當然,有不少人傾盡全力把經(jīng)典作品中的美食變成現(xiàn)實。他們會為了收集材料而奔赴不同的地方,會為了花蕊而一點一點的剝花瓣,會翻遍古籍資料,然后將成品展現(xiàn)在我們眼前。我想,這也許就是“守護傳承”。
通過節(jié)目,我知道在云南,松茸長出來的季節(jié),村子里的人們天剛蒙蒙亮就急忙起床上山,生怕晚去一步就被別人摘走,渴望通過采摘松茸賣出好價格來充實家用。摘完松茸以后,人們會埋好菌坑,渴望著新的松茸從中長出。新鮮的松茸,只需要用黃油簡單地煎一下,便是香氣四溢,濃烈襲人的一道美食。而在廣西,新鮮的冬筍砍下來進行加工,便是螺螄粉的重要配角——酸筍。松茸和筍都是大自然的饋贈,接受了它的饋贈的人也努力地保護它,期望著新的饋贈。而我們遠離自然享受美食時,最應該感謝的,是那些付出了勞動和智慧的人們。
所以,對于中國人來說,吃飯就不僅僅是為了果腹,也是一種生活方式,體現(xiàn)著生活智慧和對節(jié)日美好的祝愿。在一茶一飯中,給人們美好的文化歸屬感和幸福感。也許那是每個中國人獨有的“家的味道”。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