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童年故事(通用15篇)
名人童年故事(通用15篇)
每個人的童年都會發(fā)生著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事情,而名人則更是如此。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人童年故事,歡迎閱讀與收藏。
名人童年故事 篇1
駱賓王(約640~684)婺州義烏(今屬浙江。┤耍拼膶W家。他與王勃、楊炯、盧照鄰一起,被人們稱為“初唐四杰”。他曾經(jīng)擔任臨?h丞,后隨徐敬業(yè)起兵反對武則天,兵敗后下落不明,或說是被亂軍所殺,或說是遁入了空門。有《駱賓王文集》遺世。
駱賓王年少才高,很小就喜愛文學。他善於從一個天真活潑孩子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抓住特征去描繪。他童年時的詩歌,天真率直,很富靈性,素來膾炙人口。
一天,駱賓王來到家門前的小河邊玩耍,他又看到了那一群司空見慣的鵝。它們像幾位紳士在河面上悠游自在地游著。雪白的羽毛,長長的脖子,青枝緑葉般的水,紅紅的鵝掌,慢慢地撥動著清亮的水波。突然,一只鵝伸長脖子,脆亮的叫一聲“鵝”,緊接著其他的鵝也都對天歌唱起來,駱賓王看到這情景,內(nèi)心怦然一動,他凝神地注視著鵝群,信口吟出了一首四句詩:
鵝、鵝、鵝,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緑水,紅掌撥清波。
反復吟誦這首詩,不僅會在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多彩的畫面,而且仿佛可以聽到美妙的聲音:孩子的喚鵝聲,鵝兒引頸高歌聲、戲水聲。我們讀了會感受到春天的盎然生機,感受到農(nóng)村生活的寧靜和甜美。
駱賓王自小就胸懷建功立業(yè)的遠大抱負,天生一副俠肝義膽。但他一生坎坷,他曾經(jīng)擔任過長主簿,不久因罪入獄,貶臨海丞,郁郁不得志,棄官而去。后來他協(xié)助徐敬業(yè)討伐武則天,起草的《代徐敬業(yè)傳檄天下》名揚天下,連武則天本人讀了也感嘆說:“這樣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讓他流落,宰相的過錯不!”
名人童年故事 篇2
達·芬奇(1452~1519),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美術(shù)家、自然科學家、工程師。他出生於意大利佛羅倫薩城附近的芬奇鎮(zhèn),父親是當?shù)氐墓C人,母親是農(nóng)村婦女,但很早就死了。
達·芬奇從小就很聰明,長得也很漂亮,非常惹人喜愛。上小學時,他各門功課的成績都很優(yōu)異,算術(shù)課上他提出的一些問題,經(jīng)常使老師感到棘手。課余時間,他的愛好是繪畫。他在木板上、地面上、墻壁上居然無師自通地畫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親見了,非常歡喜。鄰居們見他畫什么像什么,都親切地稱他為“小畫家”。
芬奇的父親本來不想讓孩子學畫,希望他子承父業(yè),當一名律師。但兒子非凡的畫藝,把固執(zhí)的父親征服了。在他14歲那年,父親終於高高興興地把他送到了當時的歐洲藝術(shù)中心佛羅倫薩,拜著名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筑師費羅基俄為師。
老師對學生的要求很嚴,他的教法也很有些特別。達·芬奇來到畫室的第一天是學畫雞蛋,第二天是學畫雞蛋,第三天仍是這樣。無休止地畫呀畫呀,枯燥乏味極了,就這樣畫了一年。芬奇畫膩了,心里想:“這有什么必要呢?一筆下去畫一個圈兒就行了!
費羅基俄老師仿佛一眼就看穿了他的心思,對他說:“別以為畫蛋很容易,很簡單,要是這樣想就錯了。在一千只雞蛋當中從來沒有兩只蛋的形狀完全相同,即使是同一個蛋,只要變換一下角度看它,形狀便立即不同了……所以,如果要在畫布上準確地把它表現(xiàn)出來,非要下一番苦功不可!
聽了老師這番教誨,達·芬奇懂得了老師的苦心,就決心不停地練習基本功。他每天一大早就對著雞蛋畫起來,直到夜深人靜了,仍然對著雞蛋畫。經(jīng)過3年的努力,達·芬奇的技藝大長,他畫的雞蛋各具形態(tài)、維妙維肖,對色彩的感覺敏銳了,線條的把握準確了,手中的畫筆也能絕對服從自己的意志了。老師看了非常滿意。
有一天,費羅基俄畫了一幅《基督受洗圖》,他自己很滿意,得意之余,對達·芬奇說:“芬奇,在這幅畫上再畫兩個天使吧!”芬奇高興地答應了一聲,很快就把兩個天使畫好了,這兩個天使體態(tài)活潑自然,面部表情生動柔和。老師一看大吃一驚,相比之下,自己畫的是多么生硬板滯呀。他在心里承認學生超過了自己,感到既高興又慚愧,從此竟然擱筆不畫,專門從事雕刻了。
達·芬奇結(jié)束了學徒生活,開始了獨立創(chuàng)作,《最后的晚餐》《蒙那麗莎》等都是他的不朽名作。他的繪畫成就越高,作畫越是嚴肅。據(jù)說達·芬奇在畫《最后的晚餐》時,為了把出賣耶穌的叛徒猶大畫好,曾到各種場合去潛心觀察賭徒、流氓、罪犯的各種形象和舉止。最后,他終於找到了讓猶大驚惶失措和手里緊握錢袋的表現(xiàn)手段。這兩處細節(jié)描繪的巨大成功,是與少年時長達數(shù)年的刻苦畫蛋分不開的。
名人童年故事 篇3
王羲之自幼酷愛書法,幾十年來契而不舍地刻苦練習,終于使他的書法藝術(shù)達到了超逸絕倫的高峰,被人們譽為“書圣”。
王羲之13歲那年,偶然發(fā)現(xiàn)他父親藏有一本《說筆》的書法書,便偷來閱讀。他父親擔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傳,答應待他長大之后再傳授。沒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請求父親允許他現(xiàn)在閱讀,他父親很受感動,終于答應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練習書法很刻苦,甚至連吃飯、走路都不放過,真是到了無時無刻不在練習的地步。沒有紙筆,他就在身上劃寫,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劃破了。有時練習書法達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練字竟忘了吃飯,家人把飯送到書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著墨吃起來,還覺得很有味。當家人發(fā)現(xiàn)時,已是滿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臨池書寫,就池洗硯,時間長了,池水盡墨,人稱“墨池”,F(xiàn)在紹興蘭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廬山歸宗寺等地都有被稱為“墨池”的名勝。
王羲之的書法藝術(shù)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贊許。傳說,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導是東晉的宰相,與當朝太傅稀鑒是好朋友,稀鑒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眾的女兒。一日,稀鑒對王導說,他想在他的兒子和侄兒中為女兒選一位滿意的女婿。
王導當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選。王導回到家中將此事告訴了諸位兒侄,兒侄們久聞稀家小姐德賢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來人選婿時,諸侄兒都忙著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問此事,仍躺在東廂房床上專心琢磨書法藝術(shù)。
稀家來人看過王導諸兒侄之后,回去向稀鑒回票說:“王家諸兒郎都不錯,只是知道是選婿有些拘謹不自然。只有東廂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顧用手在席上比劃什么。”郡鑒聽后,高興地說:“東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書法上學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內(nèi)含不露,潛心學業(yè),正是我意中的女婿。”于是,把女兒嫁給了王素之。王導的其他兒侄十分羨慕,稱他為“東床快婿”,從此“東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稱了
名人童年故事 篇4
霍金是當代最偉大的物理學家之一,他全身癱瘓卻依然熱愛科學研究,為人類的科學幾步做出了杰出的貢獻,很多人都為之感動,卻很少人知道,他小時候并不是很出眾,甚至有人認為他是個傻子。
在霍金12歲時,學習能力似乎并不強,他很晚才學會閱讀,上學后在班級里的成績從來沒有進過前10名,而且因為作業(yè)總是“很不整潔”,老師們覺得他已經(jīng)“無可救藥”了,同學們也把他當成了嘲弄的對象……
他班上有兩個男孩子用一袋糖果打賭,說他永遠不能成材,同學們還帶有諷刺意味地給他起了個外號叫“愛因斯坦”,誰知,20多年后,當年毫不出眾的小男孩真的成了物理界一位大師級人物。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原來,隨著年齡漸長,小霍金對萬事萬物如何運行開始感興趣起來,他經(jīng)常把東西拆散以追根究底,但在把它們恢復組裝回去時,他卻束手無策,不過,他的父母并沒有因此而責罰他,他的父親甚至給他擔任起數(shù)學和物理學“教練”。
在十三四歲時,霍金發(fā)現(xiàn)自己對物理學方面的研究非常有興趣,雖然中學物理學太容易太淺顯,顯得特別枯燥,但他認為這是最基礎的科學,有望解決人們從何處來和為何在這里的問題。從此,霍金開始了真正的科學探索。
名人童年故事 篇5
華羅庚(1910~1985),江蘇省金壇人,我國著名數(shù)學家。他從小就有天才的數(shù)學頭腦,在學習中特別善於動腦筋,以后全憑自學,一步一步登上科學的高峰。他先后擔任過大學教授、數(shù)學研究所所長和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曾應邀到許多國家講學,被公認為世界一流的數(shù)學權(quán)威。
華羅庚小時候,他的父親開小雜貨鋪,家里窮得很。華羅庚一生下來就被裝進一個籮筐里,頂上又蓋一只籮筐。老人說這樣可避邪消災,所以給孩子起名為“羅庚”,很有些吉祥如意的意思。
華羅庚上學期間,并不是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孩子,常常獨出心裁,我行我素。而且把作業(yè)亂改一通,但這些并不能掩蓋他的天資聰慧。華羅庚的數(shù)學天才大大超過了他的同學們。他上初中二年級時,教數(shù)學課的是法國留學生王維克。
有一次王老師在課堂上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今有物不知其幾,三三數(shù)之剩二,五五數(shù)之剩三,七七數(shù)之剩二,問物幾何?”過了好半天,竟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王老師用眼掃視全班時,大部分學生都低著頭,恐怕被老師喊起來回答。只有一個學生在桌上用筆緊張地算著。
過了一會兒,這個學生果然舉手要求回答了。他大聲說:“是二十三!蓖趵蠋焼枺骸按蠹艺f他回答的對不對?”教室里又是一片沉寂,同學們只是驚奇地看著站起來的那個學生,他就是很不起眼的華羅庚。王老師說:“他答對了!
接著老師告訴大家,這是我國古代算學經(jīng)典之作的《孫子算經(jīng)》里的一道名題。在楚漢之爭中,漢王劉邦的大將韓信,還用這個方法點兵呢!西方數(shù)家尊稱它為“孫子定理”。王老師一再表揚華羅庚是個好學的孩子,前途不可限量。
從此,同學們對華羅庚刮目相看了。其實,這年才剛滿14歲的華羅庚,根本沒看過《孫子算經(jīng)》。他完全是靠動腦筋,憑聰明才智計算出來的。王維克發(fā)現(xiàn)華羅庚是個數(shù)學天才后,不斷地鼓勵他、幫助他,一步一步把他領入“數(shù)學王國”。經(jīng)過許多年的勤奮努力,他進了清華大學,又去了英國劍橋大學進修。華羅庚終於成了一名自學成材的大數(shù)學家,在國際上也很有影響。
名人童年故事 篇6
車爾尼雪夫斯基(1828~1889),俄國杰出的革命民主義者,偉大的無產(chǎn)階級革命作家,一生為真理而奔走呼號的戰(zhàn)斗者。他除了寫有著名長篇小說《怎么辦?》以外,還著有許多有關(guān)社會、自然和文藝理論的論文。
1828年7月24日,車爾尼雪夫斯基出生在伏爾加河邊美麗的薩拉托夫城。他的父親是一個平民出身的牧師,很有學問。家里有一個藏書豐富的圖書室,車爾尼雪夫斯基一有空就到這里來。
7歲的車爾尼雪夫斯基,讀書就簡直入了迷,他經(jīng)常一面吃飯,一面看書。有一天早晨,媽媽看到孩子好長時間沒從廚房里出來,心想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么?於是,他母親悄悄地走到廚房門前,只看到小車爾尼雪夫斯基正在那里為一篇小說中的人物而哭泣流淚。媽媽喊來了他的父親,又拿了很多他平時喜歡讀的書哄他,他才擦擦眼淚繼續(xù)吃飯。
車爾尼雪夫斯基最喜歡俄國大詩人普希金和萊蒙托夫的詩,喜歡英國作家狄更斯和法國女作家喬治·桑的小說,還讀了許多社會科學方面的書籍。由於他堅持不懈的努力,10歲時,就已趕上了15歲中學生的水平。
他14歲的時候,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取了薩拉托夫的教會中學。那里的教師多是一些不學無術(shù)的人,除了講些老掉牙的教材外,不能給學生提供任何新鮮有用的知識。車爾尼雪夫斯基十分不滿。
有一次,老師布置寫作文,他不受老師的限制,很快寫出了一篇關(guān)於讀書學習方法的文章。他說:“知識就像一座有無數(shù)寶藏的大山,越往深處發(fā)掘,越能得到更多的東西。尤其是青少年,更應該在知識的園地里不屈不撓地耕耘!蔽恼聦懗芍螅瑢W生們就爭相傳閱,這像在他的心靈里,點燃了更旺盛的求知之火。
16歲時,車爾尼雪夫斯基已經(jīng)通曉7種外國語,大量閱讀了俄國民主主義者別林斯基和赫爾岑的文章。第二年,他中學畢業(yè)后,又考入彼得堡大學文史系。
在大學讀書的幾年中,車爾尼雪夫斯基更加勤奮,讀書常常是通宵達旦,被老師和同學戲謔地稱為“伏爾加河邊的讀書迷”。
“讀書迷”,名不虛傳,這也就是他最終能成為著名文學家的根本原因。
名人童年故事 篇7
諾貝爾(1833~1896),是瑞典大化學家,被譽為“炸藥大王”。他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他父親熱愛科學,一心想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世界上沒有的東西。有一年,諾貝爾家失了火,弄得家中一貧如洗,只得漂洋過海到俄國謀生。父親開了一家日用五金商店,還設了一個裝滿機械和各種化學藥品的小實驗室,在經(jīng)商之余從事科學實驗。
小諾貝爾經(jīng)?吹焦と藶榱碎_鑿鐵路在荒山野嶺手拿鐵鎬砸石頭,既費勁又費時。父親發(fā)明了一種炸藥,不費勁地把大山劈開了。他對這種神奇的炸藥著了迷,喜歡陪父親汔在實驗室里。他記熟了各種化學物品的名稱,常向父親提出各種不懂的問題,父親總是耐心地給他講解,還指導他做小實驗。
諾貝爾17歲的時候,父親決定讓他去周游世界,開開眼界。他興奮地問父親:“我這次旅行的任務是什么?”父親嚴肅地說:“你只身離家,遠渡重洋,是為了學習各國新的科學和技術(shù)。明白嗎?”諾貝爾點點頭。
諾貝爾遵照父親的旨意,先后到了德國、意大利和法國,又去英國參加了世界博覽會,最后橫渡大西洋,到美國的機械工廠當了一名學徒工。
諾貝爾這次旅行整整用了兩年。他除了盡情觀賞了世界各地的奇異風光外,還學習了許多新的科學技術(shù)和一些科學實驗,拜訪了著名科學家、教授和學者,大大地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
諾貝爾回到祖國,繼承父親研制炸藥的事業(yè),有一次在實驗室里做實驗,突然炸藥爆炸,他差點兒被炸死,實驗室也炸毀了。但他不灰心,又進行了上百次的實驗,終於成功了,炸藥的專利使他積聚了大量的財富,他臨終前留下遺囑:將全部財產(chǎn)捐獻出來,設立學術(shù)獎金,鼓勵全世界一切獻身於科學事業(yè)的人。
名人童年故事 篇8
安徒生是全世界著名的童話家,他的家鄉(xiāng)在丹麥一個小鎮(zhèn)上。小時候,安徒生家里非常貧窮,父親是個補鞋匠,母親幫人家洗衣服,家里常常是吃了上頓沒下頓。
安徒生的玩伴也都是些窮人家的孩子,那些有錢人都不允許自己家的孩子跟窮孩子一塊兒玩。有很多窮孩子從小就要幫家里干活,因此很多時候安徒生是一個人。
有一次,父親看孤獨的在家玩,就說:“孩子,爸爸來陪你玩吧!”
安徒生的家夠簡陋了,只有一間小屋子,破凳爛床把這個小小的空間塞得滿滿的,沒有給孩子留下多大的活動空間。然而,就是這么一間破爛的小屋,父親卻把它布置得像一個小博物館似的,墻上掛上了許多圖畫和做裝飾用的瓷器,櫥窗柜上擺了一些玩具,書架上放滿了書籍和歌譜,就是在門玻璃上,也畫了一幅風景畫……
父親常給安徒生講《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的故事,有時則給他念一段丹麥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或者英國莎士比亞的戲劇本。這些書本中的故事使小安徒生浮想聯(lián)翩,常常情不自禁地取出櫥窗里父親雕刻的木偶,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表演起來。
這還不能讓他感到滿足,他還用破碎的布片給木偶縫制小衣服,把它們打扮成討飯的窮人、沒人理睬的窮小孩、欺壓百姓的貴族和地主等,并根據(jù)自己的實際生活體驗編起木偶戲來。為了擴大孩子的眼界,豐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父母親同意和鼓勵安徒生到街頭去看油嘴滑舌的生意人、埋頭工作的手藝人、彎腰曲背的老乞丐、坐著馬車橫沖直撞的貴族和偽善的市長、牧師等人的生活,獲得各種感性經(jīng)驗。
安徒生在他以后的寫作生涯中能夠?qū)懗觥顿u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鴨》、《看門人的兒子》等童話故事,同情勞動人民的苦難,譴責和鞭撻統(tǒng)治階級的貪婪、殘暴,都是與他小時候的這段生活經(jīng)歷有密切聯(lián)系的。
名人童年故事 篇9
牛頓(1642~1727),英國物理學家、數(shù)學家、天文學家,出生於林肯郡。他建立了機械運動的三個基本定律,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在光學方面,曾致力於色的現(xiàn)象和光的本性的研究;在熱學方面,確定了冷卻定律;在數(shù)學方面,建立了二項式定理,并和萊布尼茨一起創(chuàng)立了微積分學;在天文學方面,創(chuàng)制了反射望遠鏡,初步考察了行星運動規(guī)律。
牛頓童年時善於開動腦筋,喜歡制作各種玩具,而且做得十分精巧。12歲那年,他上了中學,寄宿在一個開藥店的人家里。他是個好動的小房客,不斷地搞一些小把戲,用斧頭、鋸子和錘子制作各種奇怪的小玩具。有一次,他制作了一架小風車,他又活捉了一只老鼠,把老鼠捆在風車輪子前面的踏板上,并且在老鼠的前面放上一粒玉米。
這粒玉米讓老鼠看得到卻又吃不到。饑餓的老鼠為了吃上這粒玉米,就拼命往前跑。踏呀踏,就這樣帶動了風車的輪子。還有一次,他用木箱和玻璃瓶做了一只水鐘。他將適量的水注入木箱,箱內(nèi)滴出的水流控制著鐘上時針的轉(zhuǎn)動,每天黎明時水鐘能按時滴水到他臉上,叫他醒來,催他早讀。
牛頓除了喜歡制作各種復雜的機械玩具和模型外,還鉆研反射鏡和透鏡,鉆研化學。他也很喜歡繪畫,常在臥室的墻壁上用木炭畫素描。在他閑靜的時候,他也喜歡寫詩。
14歲時,他充滿理想,不停地思考學習中的各種問題。然而,他的親戚卻不讓他讀書,把他帶到田里去干活,要他種田謀生。此外,還要學習做生意。牛頓卻不喜歡這一套,常常偷偷地一個人躲在小樹林后面讀書。他的舅父發(fā)現(xiàn)了,只好搖頭,無可奈何地對他說:“還是回去念你的書吧,要么你是一個無所事事的大廢物,要么你是一個大天才。”
18歲時,牛頓到劍橋大學讀書,畢業(yè)后留校。26歲時,他的恩師推薦他上劍橋大學。他在劍橋大學從事了長達30年之久的科學研究和教學活動,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有一次,牛頓坐在蘋果樹下思考問題,忽然一只蘋果從樹上掉了下來。這一平常而又平常的自然現(xiàn)象引起了牛頓的深思。他從蘋果落地想到地心引力的存在,想到這種引力可能同時存在於整個宇宙之中,想到地球與整個天體的運動,他得出結(jié)論:“宇宙定律就是質(zhì)量與質(zhì)量之間的相互吸引!庇商O果落地而受到啟發(fā),牛頓終於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其實蘋果落地的故事,只是說明牛頓勤於思考罷了,萬有引力定律的發(fā)現(xiàn)決不是憑一時的靈感想出來的,而是他在繼承前人的科學成果的基礎上勇於不斷探索的結(jié)果。
名人童年故事 篇10
華佗(141~208),安徽省亳縣人,東漢外科醫(yī)生。他首創(chuàng)了“麻沸散”,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使用麻醉技術(shù)進行手術(shù)的醫(yī)生,成為我國古代醫(yī)學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華佗7歲死了父親,哥哥被抓去充軍,一去不返,音信全無。家庭十分貧困,只有小華佗和母親相依為命。
華佗從小愛好讀書,富有鉆研精神,對醫(yī)學饒有興趣。在母親的教育下,小華佗立志不圖官位,愿為良醫(yī),以救民濟世為本。
后來,母親得了一種奇怪的病,忽冷忽熱,周身疼痛,皮肉腫脹。華佗請來很有名氣的大夫治病,也不見成效。母親病故前對華佗說:“孩子,記住你的父母都是被這種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學成醫(yī)術(shù),好讓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親的去世激發(fā)了華佗發(fā)憤學醫(yī),普濟眾生的決心。他來到城里。要拜父親的生前好友蔡醫(yī)生為師學醫(yī),蔡醫(yī)生開始不想收華佗為徒,可是一想。
華佗父親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轉(zhuǎn)眼不認人,也太不講情義了。所以,他想考考華佗,如果他是一塊做醫(yī)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醫(yī)生主意已定。他見幾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葉,而最高處枝條上的桑葉夠不著,便向華佗說:“你能設法把最高的桑葉采下來嗎?”華佗說:“能”他叫人取了根繩子,拴上塊小石子,只一拋,繩子拋過枝條,樹枝被壓下來,桑葉就采到了。蔡醫(yī)生又看見兩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紅了,誰也拉不開,就說:“華佗,你能把這兩只山羊拉開嗎?”華佗又說:“能”只見他拔來兩把鮮草,放在羊的'旁邊,斗架的羊早就斗餓了,一見鮮草忙著搶草吃,自然散開不斗了。蔡醫(yī)生見華佗如此聰明,就收他為徒。后來華佗跟隨師父刻苦鉆研,注重實踐終于成為被人擁戴的一代名醫(yī)。
華佗根據(jù)醫(yī)道自編了一套“五禽戲”體操,教人用來鍛煉身體,不少人練了很有效果。華佗一位表弟長期做“五禽戲”體操年老時耳聰目明牙齒堅固為同齡人所羨慕。
華佗一生剛直不阿,不求虛名。有一次,華佗替曹操治好了偏頭痛病,深得曹操賞識,曹操要他留在曹府,給他優(yōu)厚的報酬。華佗在曹府做了一段時間的侍醫(yī),但他身在曹府卻心在民間,總想為老百姓多解除疾病之苦。
有一次,華佗借故妻子有病回家探望。回家后,不愿再去曹府。曹操知道后以欺騙的罪名把華佗殺了。曹操成了有罪之人,而華佗一直被后人傳頌。
名人童年故事 篇11
張愛玲出生於舊中國曾經(jīng)地位顯赫的官宦家庭里。她的祖父張佩綸是清末著名清流派的代表,是李鴻章的女婿。張愛玲的父親一身遺少作風,染有弄花捧月之惡習,因而夫妻不和。她的母親是南京黃軍門的女兒,曾經(jīng)留過洋。張愛玲生長的這種家庭,既給了她得天獨厚的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修養(yǎng),又使她形成敏感而又冷漠、孤僻而又實際的性格。
張愛玲從小就顯示出非凡的作家天賦。三四歲時,母親就教她吟誦詩詞。聰穎的她,一首詩詞念不了幾遍就會背誦。她讀古典詩詞有很好的悟性,讀一首小詩往往能心有靈犀仿作一首。7歲左右張愛玲就能寫小說了,看她那信手“涂鴉”之作,往往叫父母親樂得手舞足蹈。
小愛玲9歲那年的一天,她信筆畫了一幅漫畫,母親說好,父親也說好。她把漫畫投給了報社,幾天以后,從報社寄來了5元錢稿費,她高興得跳起來。爸爸媽媽說:“這些錢就隨你支配吧!毙哿崤d沖沖地跑到商場,她買來了一枝丹琪唇膏,真叫父母親哭笑不得。
張愛玲上中學時,文才已充分顯露出來了。她所在的學校是上海瑪利亞女校,當時的學校有一種文學校刊叫《國光》,張愛玲經(jīng)常在校刊上發(fā)表小說、書評和論文。其中有一篇《霸王別姬》寫得悲壯豪邁、慷慨激昂,直令許多男兒嘆賞,其文辭燦爛,也令許多文豪贊嘆。
13歲那年的一天,張愛玲在書攤上讀了一本張恨水的通俗小說,曲折多變的情節(jié)深深地吸引了她,以后她又專門找了幾本讀了。讀了幾本之后,張愛玲忽發(fā)奇想,我要是也能寫幾部通俗小說該多好啊。有一天她開始動筆了,人物都是《紅樓夢》中現(xiàn)成的,有賈寶玉、林黛玉,還有賈政、王夫人,更有襲人、晴雯等人,不過這些人穿的都是現(xiàn)代人的衣服,說現(xiàn)代人的話,做現(xiàn)代人的事,逛上海灘,徜徉十里洋場,乘人力車,到霓虹燈下談情說愛……
小說每寫好一個章節(jié),都要拿給父親看,父親往往欣然命筆,擬上回目。等小說寫完了,訂成上下兩冊手抄本,赫然寫上書名《摩登紅樓夢》。
張愛玲年輕時候漂亮而又喜好奇裝異服,據(jù)說有一次到印刷廠去校稿樣,她使整個印刷廠都停了工。張愛玲的文學作品為幾代人推崇,時間愈久,魅力愈強,影響至當代不減。當今,在臺灣仍有一批研究張愛玲的專家學者,有很多人認為,張愛玲可以而且應該獲諾貝爾文學獎。
名人童年故事 篇12
高爾基小時候家里很窮,沒有辦法,他只好到一家裁縫店當學徒。
在裁縫店里,小高爾基一邊干活,一邊想方設法讀書,老板訂了一份《俄羅斯報》,小高爾基就趁老板不在時,偷偷看這份報紙。
有一次,小高爾基從鄰居家借來一本小說,趁老板晚上睡著以后,在窗邊借著月光津津有味地讀起來。過了一會兒,月亮躲到了云層后面,小高爾基興致正濃,怎肯罷手,就點燃一盞小油燈繼續(xù)看下去。不一會兒,老板醒過來,他看見小高爾苦在油燈下如癡如醉地看一厚厚的書,不由怒氣沖沖地說:“看什么看,你把我的燈油都快用光了!”老板娘也醒過來,像一頭母狼似的撲上去毆打小高爾基。
小高爾基無法忍受下去,他二話不說,頭也不回地離開了裁縫店。
小高爾在背著行囊來到伏爾加河邊,他注視著波光點點的伏爾加河,心里感覺有些悲傷,可是很快他又看到了生活的希望,因為他在一艘輪船上遇到了一位和藹可親的胖廚師,并做起了胖廚師的洗碗小伙計。更讓小高爾基感到驚喜的是,胖廚師也是個書迷,他有滿滿一箱的書,而且愿意讓小高爾基隨便讀。小高爾基高興極了,一有空閑時間就如饑似渴地讀書,有時還和胖廚師一起探討書中的各種問題。
小高爾基一邊讀書一邊思索,從大量的書籍中明白了許多人世間的道理。大量的閱讀也為他以后的文學創(chuàng)作提供了豐富的滋養(yǎng),使他最終成為蘇聯(lián)大文豪。
1868年3月14日高爾基出生于俄國伏爾加河畔的下諾夫戈羅德城。父親是個大兵的兒子,母親是染房老板的女兒。祖父曾經(jīng)當過軍官,因殘酷虐待部下,被沙皇尼古拉一世降了職。祖父對父親非常嚴厲,以致父親從家里逃跑5次,最后一次逃跑成功。逃跑后,先后干過木匠、輪船公司辦事處經(jīng)理、裝飾室內(nèi)帷幔和裱糊壁紙的工人等,是個聰敏、善良而且非常愉快的人。后來感染霍亂,在高爾基3歲時去世。父親去世后,高爾基隨母親到外祖父家生活。在充滿小市民氣的外祖父家度過了童年。其間,母親改嫁并于幾年后患肺結(jié)核病去世,外祖父破產(chǎn)。
11歲的高爾基被迫流落人間,開始獨立謀生。他揀過破爛,當過學徒和雜工,受盡欺凌與虐待,飽嘗生活的苦難與艱辛。他只上過三年小學,但酷愛讀書,利用一切機會讀手邊所能碰到的書,刻苦自學。
1884年,他懷著上大學的打算來到咯山,但未能如愿,在社會的底層讀完了他的社會大學。先后當過碼頭搬運工、面包師傅、雜貨店伙計、園丁和守夜人等。同時,結(jié)識了先進的民粹派知識分子和馬克思主義的著作,進一步認識到現(xiàn)實的丑惡和人民的疾苦,逐漸樹立起改革社會的決心。
1888—1889年、1891—1892年,高爾基為了解祖國和人民,兩次漫游俄羅斯。從尼日尼跑到察里津,經(jīng)過頓河區(qū)域、烏克蘭,來到比薩拉比亞,再從那里沿著克里米亞南岸到了庫班,再到黑海邊。旅途見聞和艱苦經(jīng)歷使高爾基開闊了眼界,磨練了意志,積蓄了豐富的知識和生活素材,激發(fā)了他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的強烈欲望。
名人童年故事 篇13
莎士比亞生於英國倫敦附近的斯特拉福鎮(zhèn)。他的 父親 是位羊毛 商人 , 生意 很盛衰。父親 希望 自己 的 兒子 以后做一個牧師, 一個商人, 或者是一個有學問的紳士。因此, 在莎士比亞六七歲的時刻, 就被送進一個有點名氣的文法 學院 , 學習 英國語文、拉丁文法和修辭, 也接觸一些古代羅馬的詩歌和戲劇。
莎士比亞13歲的時刻, 父親破產(chǎn)了, 一家人的 生活 失去 了依托。他只得中途退學, 幫助 爸媽 維持生意, 做些家務。困苦的生活并沒有使莎士比亞心灰意冷。他那充滿幻想的思想, 對任何事情都有深厚的興趣: 大天然的 美麗 景色, 使他心曠神怡; 老人們講述的動人 故事 , 叫他浮想聯(lián)翩; 對 未來 的生活, 他充滿了憧憬。
劇團的演出在莎士比亞 記憶 的屏幕上總是留下那么明晰的印象。還在他年少時期, 倫敦城里最有名的女王劇團 曾經(jīng) 到斯特拉福鎮(zhèn)演出過, 此后多年中, 每年都有幾個劇團來這里演出。這些演出在莎士比亞幼小的 心靈 上播下了 喜好 戲劇的種子。他驚奇地看到, 為數(shù)不多的幾個演員, 憑借一個小小的舞臺, 竟能演出一幕幕變幻無窮的戲劇來: 一會兒再現(xiàn)古代世界, 一會兒描繪 實際 人生 ; 有時刻讓人捧腹大笑, 有時刻催人淚下。這多么神奇, 多么有趣! 他的心完全沉浸在戲劇里了。他常常邀集幾個小伙伴, 模仿自己看到的戲劇情節(jié), 有條有理地演起戲來。有時刻, 他為了考慮一個劇中的情節(jié), 獨自一個在田間小徑上踱來踱去, 琢磨某個角色的動作表情。他暗暗下了決心: 要終身從事戲劇事業(yè)。他 知道 , 當個戲劇家, 要有很雄厚的知識。因此, 他像一頭小牛闖進菜園同等, 貪心地讀著 哲學 、文學、歷史等方面的書本, 自修希臘文和拉丁文, 多方面地吸收營養(yǎng)。幾年工夫, 他 已經(jīng) 是一個相當博學的人了。
一天, 莎士比亞突發(fā)奇想, 能在戲院里謀個職業(yè)就好了。可這樣的 機會 不是太多。他就主動到戲院服務: 他做馬夫, 專門等候在戲院門口伺候看戲的紳士。有搭車的貴客到了, 就趕緊迎上去拉住馬匹, 系好韁繩。日子長了, 他和看門人混熟了。看門人特許他從門縫里和小洞里窺看戲臺上的演出, 他邊看邊細心琢磨劇情和角色。夜深人靜的時刻, 是他發(fā)憤讀書、苦練演戲 能力的時刻, 他屋里燭光常常通宵不熄。
莎士比亞憑借自己的 用功 努力 , 很快掌握了許多戲劇知識。有一位著名演員很 賞識 莎士比亞的才干, 請他到劇團里演配角。莎士比亞喜出望外, 他知道在演出實踐中能提高和雄厚自己的藝術(shù)才干。為了演好戲, 他經(jīng)常深入下層社會, 觀察那些 流浪 漢、江湖藝人和乞丐, 同自己周圍的各種人 談心 , 學習他們的語言談吐, 熟悉 他們的生活 習氣 , 體味他們的 思維 感情 。這樣, 他很快就成了一個十分活躍的演員。
當時, 英國的戲劇界活躍著一批被稱為“ 大學 佳人”的職業(yè)劇作家。他們受過高等教育, 在戲劇方面有些成就。他們壟斷劇壇, 不許他人插入, 莎士比亞在他們眼前并不自卑和怯懦。他用一年多的 時候 寫出了劇本《亨利六世》三部, 引起戲劇界的普遍注重。1595年, 莎士比亞的里程碑式的劇本《羅密歐與朱麗葉》問世了, 這確立了莎士比亞在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他終身共寫了37個劇本, 十四行詩154首, 還有兩部敘事長詩。
名人童年故事 篇14
高斯,著名數(shù)學家,1777年生,德國人,先后有155種數(shù)學專著出版,有“數(shù)學家之王”的稱號。
高斯的父親是泥瓦匠的工頭,每星期六他總是要發(fā)薪水給工人。有一次,當他計算著給工人發(fā)薪水的時候,小高斯站了起來告訴爸爸錯了。原來,3歲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著父親計算,父親驚異地復核了一次,果然孩子說的是正確的。高斯后來回憶自己的童年時說,他在學會說話之前,已經(jīng)學會計算了。
高斯上三年級時,有一次老師給學生們出了一道求1至100之和的算術(shù)題。不料,老師敘述完題目不過幾秒鐘,高斯就第一個把寫有答案的小石板交了上去,老師起初并不注意這一舉動,心想這個小家伙不知道寫了些什么。但當他檢查完全班學生的石板,發(fā)現(xiàn)唯一正確的答案是屬于高斯時,才大吃一驚。而更令人吃驚的是,高斯用了教師未曾教過的計算等差級數(shù)的辦法。即將一頭一尾挨次兩個數(shù)相加,這樣,和都是一樣的:1加100是101;2加99是101;直到50加51和也是101;一共有50個101;用50乘101,最后得出了正確答案:5050。
高斯的才華使老師彪特耐爾十分激動,并感到內(nèi)疚。原來,他不安心在鄉(xiāng)村小學工作,看不起農(nóng)民的孩子。這件事發(fā)生以后,他認真?zhèn)湔n,努力教學。
高斯特別愿意和舅舅本茨在一起玩,舅舅也十分疼愛小高斯。他每次來到家中,總是給小高斯講故事,做游戲,有時還帶他出去捉蝴蝶、釣魚、采蘑菇。
四月的一天,天氣晴朗,風和日麗。小高斯跟著舅舅到野外玩耍,他騎在舅的肩上學騎術(shù),手里拿一根小樹枝,嘴里高聲叫著:“嘎!嘎!”儼然是一位威武的騎兵將軍。
突然,奔跑著的“馬”停了下來。原來從河的上游漂來一根木頭。舅舅為了開發(fā)小高斯的智力,便問:
“小高斯,你說木頭為什么不沉到水下去呢?”
“木頭輕唄!”小高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舅舅又彎腰拾起一個石頭投到河中,石頭“撲通”一聲就掉進河里去了。他又問:
“是那根大木頭重,還是小石頭重?”
“大木頭比小石頭重得多呀!”
比大木頭輕的小石頭為什么能沉到水下去,而比小石頭重得多的大木頭卻浮在水面上,舅舅故意不給小外甥做解釋,讓小高斯自己去思考。于是,這個“為什么”長久地留在小高斯的腦海中,他一直在苦苦地思索著。
舅舅本茨是個有心人,他為了讓小外甥更好地成長,他省吃儉用,買來不少好書送給小高斯。這一本本很有趣的書,使小高斯愛不釋手。小高斯的智力得到了很好開發(fā),他的數(shù)學奇才一發(fā)而不可收,最后成為數(shù)學大王。
名人童年故事 篇15
安徒生(1805~1875),丹麥著名童話作家,現(xiàn)代兒童文學的奠基人,出生在丹麥中部富恩島上的小鎮(zhèn)奧登塞。
安徒生的家庭貧困不堪。父親是個鞋匠,生意清淡,母親靠為人洗衣服掙點錢貼補家用。一家人常常為了生計問題而愁眉不展,安徒生在貧困和孤寂中度過了自己的童年。父親把一切希望寄托在獨生兒子身上。他對兒子說:“我的命苦,沒有撈到念書的機會,你一定要有志氣,要爭取學些文化,使自己成為有知識的人!
父親在貧困的生活環(huán)境中沒有忘掉對兒子的啟蒙教育。在他家那唯一的一間狹小的房子里,只有一張做鞋用的工作凳、一張用棺材架改裝的床和安徒生晚間用來睡覺的一條凳子。但父親卻為兒子布置了一個藝術(shù)的環(huán)境:墻上掛了許多圖畫和裝飾品,框子上擺了不少玩具,工作凳旁還有一個矮書桌,上面放有書籍和歌譜,門上貼著一幅風景畫。父親常在勞動之余抽時間陪安徒生玩。為了排解兒子的寂寞,常常給他講一些《一千零一夜》中的古代阿拉伯的傳說。
有時,為了調(diào)節(jié)一下氣氛,父親還特地給小安徒生念一段丹麥著名喜劇作家荷爾堡的劇本,朗誦莎士比亞戲劇中的章節(jié)。這些劇本里的故事啟發(fā)了安徒生,他經(jīng)常把大人們講的故事通過自己的設想演繹成新的故事。他幻想自己是個戲劇導演,他把櫥窗上父親雕刻的木偶人打扮成劇中人物,做各種戲劇表演。他還根據(jù)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開始編木偶戲。為了擴大他的精神世界,父親帶他外出觀察各種人物神態(tài)及行為舉止。他看到在這個世界里活動著生意人、手藝人、店員、乞丐、貴族、地主、市長和牧師。他不理解為什么這些人之間生活水平相差那么大。
1815年冬天,安徒生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每天外出替人家洗衣服,孤單的安徒生白天獨自呆在家里玩木偶戲,有時也到一個同情他的鄰居家玩一會兒。在那里,他第一次聽到“詩人”這個名詞。主人知道他喜歡演戲,偶爾也給他談起一些他未聽說過的劇作家和劇本的名字,這更激起了他對戲劇的想象。
14歲那年,哥本哈根皇家歌劇院有個劇團到奧登塞來演出。安徒生跟一個散發(fā)節(jié)目單的人交上朋友,由此他得到了躲在后臺的一個角落偷偷看戲的機會。他發(fā)現(xiàn)了一個新的天地,決心要當一名藝術(shù)家。
1819年9月5日,安徒生拒絕了母親要他到一個裁縫店里當學徒的安排,只身來到哥本哈根。歷經(jīng)多次碰壁,當演員的希望成為泡影。后來,經(jīng)皇家劇院負責人拉貝爾安排,他閱讀了不少著名詩人和作家的作品,寫了很多詩作和劇本。此后,便進入了創(chuàng)作旺盛期。
1829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書《阿馬格島漫游記》,上演了第一個劇本《在尼古拉耶夫塔上的愛情》,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從1835年起到他逝世前兩年的1873年止,安徒生致力於童話創(chuàng)作。他的童話作品客觀存在到了國內(nèi)外廣大讀者的喜愛。人們稱他是“世界童話之王”。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