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濱州旅游景點大全

濱州旅游景點大全

  濱州歷史文化悠久,是黃河文化和齊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下面是由小編為你精心編輯的濱州旅游景點大全,歡迎閱讀!

  無棣縣

  碣石山系省級地質遺跡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濱州市無棣縣城北。碣石山海拔63.4米,方圓0.39平方公里。夏商稱碣石,春秋稱無棣山,魏晉稱鹽山,唐宋稱馬谷山,元明稱大山。此山形成于73萬年前新生代第四紀更新世,屬巖漿中心式噴發(fā)形成的圓錐狀火山穹丘,是山東省內少有的第四紀火山中最為年輕的一座,也是華北平原惟一露頭的火山。位于黃河故道入?冢直环Q為黃河故道的“古化石”。碣石山對于揭示魯北平原、黃河三角洲的環(huán)境演變過程,追溯近代人類活動蹤跡及火山巖科研教學均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和獨特的人文地理意義。大禹、秦始皇、漢武帝、魏武帝曹操等帝王,或治水,或巡游,都在此留下了遺跡和詩文。劉長卿、陸游以及明太宰楊巍等當地文人墨客游鑒此山,寫詩作賦,也留下了大量詩詞歌賦。碣石山文化旅游區(qū)規(guī)劃建設火山遺跡科普、碣石山觀光、千童島民俗風情、曹公島主題公園、飲馬湖休閑娛樂五個功能片區(qū)。自2005年來,碣石山恢復了一年一度的古廟會,吸引了大量游客。主要景觀有碣石山門、觀海閣、禹王亭、曹操橫槊賦詩群雕像、碧霞祠、福地洞天、虛懷谷、石林、石瀑、龍馬洞、達摩洞、海眼等。觀海閣位于山頂最高點,由按“魏蜀吳”三國命名的“曹魏、東吳、西蜀”三亭組合而成,東可眺大海,南可望唐塔(海豐塔),盡觀棗鄉(xiāng)勝景。碧霞祠按明清時期建筑風格復建,主要由正殿、配殿、山門、鐘鼓樓等建筑組成,其建筑風格為中軸對稱結構。碣石山噴發(fā)物多為火山灰、火山彈、火山渣、火山礫巖及火山熔巖,巖性為暗褐色霞石苦橄巖,在地質學上具有重要研究意義。

  大覺寺原是位于古無棣縣城東南的一處佛教寺院。明楊魏《海豐縣重修寶塔記》記載:“大覺寺,在縣城東南隅外,中有浮屠,巍然薄云霄,而殿宇佛像亦壯麗可觀。”寺內“浮屠”即海豐塔。

  渤海貝殼堤島與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山東省無棣縣城北60公里處,渤海西南岸,西至漳衛(wèi)新河,東至套兒河,北至淺海-3米等深線,本區(qū)地勢低平,發(fā)育了山東省最寬廣的濱海濕地帶。無棣為古九河入海之域,黃河的遷徙,海岸線的變遷,潮汐的運動,貝殼的堆積,時永日久,積累成堤。淤泥與貝殼堤交互更替,在此形成了兩列平行于海岸線的貝殼堤。第一列在保護區(qū)南端,長40千米,埋深0.5米—1米,貝殼層厚3—5米,距今5000多年;第二列在保護區(qū)北部,長22千米,由40余個貝殼島組成,島寬100—500米,貝殼厚3—5米,屬裸露開敞型,距今2000—500年。在目前世界上發(fā)現的三大古貝殼堤中,無棣貝殼堤不僅純度最高、規(guī)模最大,也是保存最完整、且惟一新老堤并存的貝殼堤島。無論是深埋地下的,還是裸露于地表的,貝殼質含量幾乎達到100%,而美國圣路易斯安娜州和南美蘇里南貝殼堤,貝殼含量僅為30%左右;無棣貝殼堤總儲量達3.6億噸,且隨著海水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萬噸以上,沿海岸分布的貝殼堤島,至今仍在繼續(xù)生長發(fā)育。

  陽信縣

  梨園公園原是一片梨園,位于陽信縣城西側,緊靠幸福四路,總面積為60000多平方米。公園的東面是廣場,面積為4400平方米,每天清晨,老人們在這里習武練劍,青年人在這里翩翩起舞。公園的中心有一個固定的舞臺,經常有各方藝術團體匯聚這里,舉行文藝演出。公園的北面停放著一架殲擊機,它是1997年秋由北海艦隊航空兵贈送的,曾在朝鮮戰(zhàn)場上服役過,為朝鮮的解放立下過汗馬功勞。公園的南面建有花壇、旱冰場、娛樂場和陽信縣博物館。公園的西面有石雕的十二屬像靜立在玉帶溪西岸,十二屬相的背面是一片梨園,每當四月中旬到來,站在觀花亭上,映入眼簾的是潔白如玉的梨花,使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公園的西南方建有一座假山,站在山頂,整個公園全景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另外,公園內還建有樓臺亭閣,小橋流水等。這里是人們活動、游玩、健身的理想場所。

  博興縣

  麻大湖景區(qū)位于博興縣城南3公里處,處在魯中泰沂山脈山前沖積平原和黃河下游沖積平原的交迭地帶,是又烏河、朱龍河、孝婦河等7條河流匯聚而成的內陸淡水湖泊。全湖東西長7公里,南北寬3.5公里,面積20平方公里,現有水面積1.5萬畝,最大水深2.3米,平均水深1.2米,湖泊呈東西方向,西窄東寬,湖盆淺平,三面高北面低,湖底高程在5.8-6.2米之間。湖區(qū)風景秀麗多姿,魚類資源豐富,水生植物繁多,水域廣闊,葦蒲叢生,芙蓉似錦,湖中有河,河中有渠,船道縱橫,素有"北國江南,魚米之鄉(xiāng)"美稱。湖區(qū)是歷代文人名相聚會地,有齊桓公會盟諸侯的"會城遺址"、晏子使楚歸來接風洗塵的"飲酒廳"等。每年一度的"中國博興國際小戲藝術暨董永文化旅游節(jié)"在這里舉辦,更為湖區(qū)增添了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藝術風采。麻大湖物類豐瞻,經調查,湖區(qū)共有浮游植物133種,浮游動物103種,底棲軟體動物19種,經濟魚類40種,水生及濕地植物173種,還時常有野鴨、大雁、天鵝在此出沒。

  興國寺(俗稱丈八佛),位于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縣城東南10公里處的丈八佛村(原寨高村)處于濱市、淄博市、東營市、壽光市四市中心地段,自廣饒縣城南立交橋向西19公里路北。省級柏油路直通寺門,地處平原地區(qū),交通便捷,環(huán)境幽雅,真乃學佛參禪殊勝之圣地。興國寺始建于東魏天平元年(公元534年)左右,寺內供奉一尊千年古佛——丈八佛。據考證:唐天寶;金天眷;元貞;明成化、萬歷、崇偵;清道光均重修過。毀于清末年間,未有修復。1998年復建天王殿,丈八佛殿,大雄寶殿和東西廂房。公元2004年中旬,由安徽省大九華山百歲宮出家僧人釋常固師傅接管興國寺。師傅在短短的幾年里,共為寺里籌集善款500萬左右。建有居士寮房,念佛堂,齋堂等配套設施及全寺的地面硬化,大雄寶殿的開光,法器的健全等,使興國寺恢復了昔日的巍巍壯觀與金碧輝煌。丈八佛造像位于山東省博興縣湖濱鎮(zhèn)丈八佛村北興國寺遺址上,1992年被山東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重點文明保護單位。該造像雕造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為一青石立式圓雕造像,通高7.1米、像高5.6米。高肉髻、方面、大耳。著褒衣博帶式通肩袈裟,內著僧祗支,胸前結帶。雙手作施無畏與愿印,赤足立于覆蓮座上。蓮座正面中間浮雕力士、博山爐、迦婁羅。正面兩側及左、右刻四組26個供養(yǎng)人。興國寺始建于東魏天平元年(534年),佛像高2.3米,面積不清。北齊天保年間(550年~559年)有丈八佛大殿,隋、唐、宋皇統(tǒng)及天眷、明成化及萬歷都重修過。清道光年間寺院布局有正殿(丈八佛殿)、三佛殿、關圣帝君殿,三殿呈扇面形布局。清末寺廢,僅存正殿。民國初年殿祀,造像露立于天。

  沾化區(qū)

  沾化冬棗生態(tài)旅游區(qū)系全省農業(yè)旅游示范點(國家3A景區(qū))。位于中國冬棗之鄉(xiāng)原產地——沾化下洼鎮(zhèn),距縣城20公里,省道永館路與濱港路在此交會,與205國道相接(相距10公里),向南10公里直抵沾化大高通用航空城,乘縣內鄉(xiāng)村公交可直達景區(qū)。景區(qū)是以“品嘗沾化冬棗,體驗農家風情,享受自然休閑”為主題,以冬棗采摘園景點為主體的生態(tài)農業(yè)觀光型旅游景區(qū),以“一線”(平于水庫公園——冬棗研究所——張王河汊公園——50里冬棗長廊——思源湖)、“二場”(東西兩大冬棗交易市場)、“三林”(明星林、博士林、作家林)、“四園”(觀光園、休閑園、市場園、采摘園)為中心,突出了濃郁的冬棗文化,有冬棗嫡祖、天女獻棗(雕塑)、科研科普區(qū)、冬棗示范園、棗鄉(xiāng)藝苑以及認養(yǎng)冬棗林等獨具特色的景觀,集觀光、采摘、旅游、科普、考察、休閑于一體。自1999年以來,沾化區(qū)每年舉辦的冬棗節(jié),吸引了大量游客。

  濱城區(qū)

  中海國家水利風景區(qū)總面積5.41平方公里,其中水體面積1.69平方公里,綠化面積2.91平方公里,是濱州新區(qū)四環(huán)五海建設總體規(guī)劃中環(huán)境最優(yōu)美、開發(fā)價值最高的地帶,也是生態(tài)濱州、現代濱州建設的縮影。中海水利風景區(qū)以“天”為主體,突出日月星辰的設計理念,分中東海、中西海及中南海三片十區(qū),現已建成三組城市標志性建筑——獨具特色、五角星造型的“中國濱州國際會展中心”、仿美國尼米茲級企業(yè)號航母造型的“中海航母餐飲娛樂城”和按不同國家、民族建筑風格建設的“中國濱州中海賓館”(又稱“七星別墅”);月亮灣浴場、森林浴生態(tài)區(qū)、百花園等休閑娛樂區(qū)也已對游人開放。

  秦皇河濕地公園位于山東省濱州經濟開發(fā)區(qū)東部,北起黃河5路,南至長江11路,全長7.8公里,設計寬度226米,規(guī)劃綠地面積85.9公頃,水體面積27.7公頃,總規(guī)劃面積為113.6公頃,分為河畔居城、郊野公園、沙洲濕地三大景觀區(qū)。其中,沙洲濕地景區(qū)位于長江八路至長江十一路段,主要通過濕地的凈化功能,將公園上游黃河水再次沉沙凈化。依托該區(qū)域現狀自然地形、保留原生樹種,形成大量的生態(tài)島景觀。同時,該景區(qū)還設計了富有新意的游覽體驗項目,如沙雕、制陶、燒磚等,集中展示黃河流域的沙土文化。如今的`秦皇河岸線曲折,水質潔凈,景區(qū)植被覆蓋率達到95%以上,河邊有遍布眾多的水生植物和自由棲息的水鳥,它們與綠樹田園、農舍炊煙、藍天白云相映成趣,營造出一派生機盎然的迷人景象。已開發(fā)旅游景觀10余處,建設游船碼頭4處,擁有快艇、手劃船、江南水鄉(xiāng)特色木制機動游艇30艘,豪華游船、畫舫各1艘,特色自行車20輛,停車場有3處,專門開辟的攝影場地2處和垂釣場3處。

  南海風景區(qū)位于濱州經濟開發(fā)區(qū)南部大安定村,又名安定水庫。南海秉承“生態(tài)化”建設的理念,采用草皮護坡、植被護壩,水庫生態(tài)環(huán)境與周邊和諧統(tǒng)一。水庫周邊栽植了香花槐、火炬樹、千頭椿、垂柳、國槐等多種景觀樹種,形成了良好的景致。周邊風景秀美,景點密布:南海北圍壩形成了密集的香花槐林帶,“五·一”前后,花如紅云,流芳溢彩,美麗動人;位于南海東岸中部、十八路西側,是一塊2.8米高、3.5米長、原名為“小泰山”的正宗泰山石,上書“南海”二字,石色純正雅致,外觀古樸穩(wěn)重,鎮(zhèn)壓一方水土;坐落于南海中高達14.76米的觀音立像,已經成為拜佛祈福、焚香許愿的佛家勝地;南海南北部各有一座湖心島,島上草本叢生、人跡難至,成為水鳥棲息的天堂,群島在南海上空翩翩翻飛、鳴聲響徹,成為濱州一景;渤海十八路貫穿南海景區(qū),由北而南是分別以“天圓地方”、“黃河明珠”、“一言九鼎”為主題的路口中心環(huán)島。

  古井琉璃景區(qū)占地面積1.5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3500平方米,總投資1000余萬元,05年10月開工建設,07年10月竣工。“古井琉璃”景區(qū)是首個恢復建成的濱州“八景”之一,仿明清三進院式古建筑群落,主要包括鐘鼓樓、禹王閣、碧霞祠、高尚觀、琉璃井、井亭和長廊等30組建筑,共計六個院落、60余間房屋。“古井琉璃”的重建,將重新成為百姓朝圣祝福的圣地,并將成為我市對外接待接訪的重要景點之一,成為展示濱州形象的一面窗口。南海是我市“四環(huán)五海”主體工程之一,占地241萬平方米,自03年建成以來,已完成投資3500萬元,形成固定資產近3000萬元,已形成了供水、觀光、灌溉“三足鼎立”、互為補充的經營格局。南海正中坐落一尊潔白的觀音立像,周邊栽植了多種觀光樹種,風光靚麗,景致宜人。

  三河湖風景區(qū)位于山東省濱州市濱城區(qū)三河湖鎮(zhèn)境內徒駭河下游。因其與土馬沙河、付家河三河交匯,2003年八月,濱州市市委書記孫德漢在觀光后欣然提筆名曰:“三河湖”。“三河湖”距濱大高速3公里,省道永莘路貫湖而過,距濱州市區(qū)25公里。三河湖風景怡人,泛舟湖上,有“河流渺渺清無際”、“一派清流接海濱”之美譽。湖區(qū)總面積3000畝。三河湖兩岸筑堤,堤距400--500米,高11.75米--9.66米,既是防汛堤壩,又是交通便道。壩內壩外樹木參天,一幅天然森林美景。三河湖底寬100-105米,湖口寬155-322米,湖深8.3-8.55米。一年四季水豐魚肥,水面開闊一派江南水鄉(xiāng)風情。

  新濱公園位于濱州新區(qū)黃河五路與渤海十三路交叉處,是集游覽、觀光、休閑為一體的綜合性公園。占地面積135畝,總體布局上主要分三大塊:中心水體區(qū)、環(huán)湖風景帶、植物群落區(qū)。公園將南方的園林藝術與濱州的歷史文化相結合,建設了孫子遺陣、秦臺古韻、秦堤唱晚等景點。秦臺古韻、飛虹橋,構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空間,是根據濱洲八景記載,對蓮池夜月景色的微縮再現;公園中心一片大的水面叫“玉水清波”,水面東側的石雕走廊題為“母親河的回憶”,以黃河三角洲出土的漢像磚石為基本表現形式,以黃河作串聯,表現了有關我市的一些典型歷史片斷。北部設有晨練廣場,晨練廣場西側類似城墻的設施“博古情深”是孩子們嬉戲的樂園;西側高臺上種植了紫葉李、銀杏等植物,公園活動中心區(qū)有碼頭、噴泉等,水邊通道以古色木材為主,加上倚臺而建的房屋,形成現代與古樸的對比,取名“金樓斯韻”。

  惠民縣

  孫子兵法城位于惠民縣城北側,面積達7200畝,是一個環(huán)古城墻、護城河、省道慶淄路、樂胡路三角形的廣闊平坦區(qū)域,共二十幾個景點。

  孫子故園坐落于渤;菝窨h城內,是為紀念古代偉大軍事家、“兵學鼻祖”孫武而興建的一處園林式仿古建筑群,總占地面積4.3萬平方米。孫子故園由山東省人民政府撥款及當地人民群眾捐助興建,總投資2500萬元人民幣。第一期工程于1992年4月竣工并對外開放,主要建筑有孫子書院、孫子塑像、文化廣場、樂安湖等。

  魏氏莊園系國家3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惠民縣城東南30公里、220國道南側魏集鎮(zhèn)的魏集村。距濟南約110公里。是我國北方唯一現存的城堡式莊園。魏氏莊園是清代武定府同知魏肇慶的私人宅地,建于清光緒十六年至十九年(1890-1893年),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被列為全省重點旅游景點。將具有防御功能的城垣與中國傳統(tǒng)的北京四合院式民居融為一體,既承襲了北方傳統(tǒng)建筑的對稱、嚴謹、雄厚之風,又體現出南方建筑空間布局靈活多變的建筑風格。魏氏莊園占地40余畝,平面布局呈“工”字,由住宅、花園、池塘、祠堂、廣場五個部分組成。莊園坐西朝東,高大的拱卷門上方鐫刻著遒勁有力的“樹德”兩個大字。城墻部分沿用了中國古代城墻的建筑模式和特點,建有城門、城門樓、馬面,還創(chuàng)造性的增設了角堡,城墻高10米,頂部有寬闊的跑道,充分顯示了其軍事防御功能。內宅建筑以縱軸線排列,形成了各自獨立的單元,其間用儀門、備弄、暗道相連,內宅的閣樓與城墻頂部用吊橋相聯,使其能攻易守,進退自如,這是孫子兵法在民用建筑中的具體體現。莊園環(huán)境優(yōu)美,素有“百畝河塘、十里桃園、園林式集鎮(zhèn)、城堡式莊園”之說。

  鄒平縣

  鶴伴山國家森林公園是經林業(yè)部批準,于1992年9月建立的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鄒平縣境內,地處鄒平縣與章丘縣交界處,系長白山脈,白云山系,地形復雜多變,山勢陡峭險峻,溝谷曲折狹長,懸崖絕壁較多,一年四季分明。公園總面積480公頃,其中林業(yè)用地356公頃。風景區(qū)占地7200公頃,森林覆蓋率近90%,共有五條旅游線路,總長6000余米。整個景區(qū)空氣清新,生態(tài)環(huán)境良好,地形復雜多變,溝谷曲折狹長,山、石、瀑、泉、云霧等景觀眾多,被譽為“魯中生態(tài)明珠”。景區(qū)以休閑度假、養(yǎng)生健身為主題,主要景觀有英雄石、碧血潭、九瀑澗、九潭溪、水簾洞、鶴鳴谷、鶴翔嶺、百鳥園、野葡萄溝、槐花谷、長生院等。

  雕窩峪位于山東省鄒平縣縣城西南5公里處。景區(qū)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qū)30公里,距濟南市區(qū)不足50公里。是山岳型自然風景區(qū)。系隋末(公元611年)王薄起義遺址。雕窩峪峪長3華里,奇險秀麗。景區(qū)三面環(huán)山、地形復雜,植被茂密。主要景點有石門、石城墻、點將臺、王薄軍糧處、潛龍澗、蓮花峰、迎春嶺、筆尖石等。景區(qū)還建有碧霞祠、玉皇閣,每年農歷九月初九舉辦為期一周的大型廟會。

  唐李庵系濱州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山東省鄒平縣城西5公里會仙山東麓。鄒平縣城有公交直達。景區(qū)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qū)30公里,距濟南市區(qū)不足50公里。著名佛教寺廟,興建于隋唐,素有齊魯“小靈巖”之稱。唐李庵風景區(qū)占地1338畝,集風景觀光、佛教拜祀、文化探尋等功能于一體,歷史悠久、小巧玲瓏、曲徑通幽、文脈昌盛。寺廟主體建筑有大殿及東西配殿,廟南建有興林塔,其中東西配殿梁柱上有明代四爪飛龍彩繪,國內罕見。寺院東植有文冠果樹一株,樹齡已逾千年;寺院南側有350年樹齡“法師手植檜”及500多年樹齡的“女菩薩丁香樹”。寺院兩側建有梁漱溟紀念館及鄉(xiāng)賢名人書畫展廳,保存有珍貴的文字及圖片等歷史資料。

  范公祠位于山東省鄒平縣長山鎮(zhèn)孝婦河南岸。景區(qū)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qū)15公里。是濱州市著名的祠堂文化風景區(qū)。范公祠建于范仲淹去世后13年,即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是為了紀念北宋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范仲淹而建。范公祠按宋時風格建有二進院落,以尋根、憑吊、祭祀、懷古為主導功能。主要景點有“懷中抱子”千年古槐、歷代碑刻、圖片展廳、清代永安古橋、古村落等。

  醴泉寺位于山東省鄒平縣西南長白山區(qū)。景區(qū)北有濟青高速公路,距淄博市區(qū)30公里,距濟南市區(qū)不足50公里。醴泉寺始建于南北朝時期,寺內一泉,唐中宗賜名“醴泉”,原為濟南七十二名泉之一,舊時有“先有醴泉,后有濟南”之說,醴泉寺由此得名。風景區(qū)總面積50萬平方米。醴泉寺群山環(huán)抱,環(huán)境優(yōu)美,是一座歷史悠久的佛教名寺,也曾是范仲淹的求學故地。寺內主體建筑包括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范公祠等。其中,大雄寶殿與范公祠如尻相對,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佛、儒結合的建筑風格。景區(qū)存有珍貴的釋伽牟尼千年石像及大唐開元年間的志公碑。主要景點有醴泉、范仲淹讀書院、桃花峪等。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