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第七回讀后感
三國演義第七回讀后感
三國演義第七回讀后感1
今天,我讀了《三國演義》的第七回。
這一回主要寫了袁紹約公孫瓚去攻打冀州,結果他自己卻先把冀州占領,公孫瓚得知此事后,就派自己的弟弟去找袁紹理論,想分一點地盤。袁紹讓那人叫公孫瓚來。那人在往回時,被董丞攔住,并把那人殺死。公孫瓚以為這一切都是袁紹故意設計的,于是他就發(fā)起本部兵馬,與袁紹在磐河橋大戰(zhàn)。最后,公孫瓚打敗了袁紹。之后,袁紹之弟袁術又使孫堅引兵攻打荊州。結果被荊州劉表用計打敗,孫堅還死在亂箭、亂石中。
讀完了這一回,我的感受是:一場戰(zhàn)爭中,邪惡的一方總是失敗的一方。這兩“天下豪杰”之間的爭斗不就是兩個很好的例子嗎?
三國演義第七回讀后感2
今天,我看了《三國演義》這本名著,它使我受益非淺、思緒萬千。使我最入迷的就是其中的一章,《諸葛亮草船借箭》。
這篇大意是:周瑜決意要殺諸葛亮,于是委任他十日內造出十萬支箭。諸葛亮立下軍令狀說:只需三天便可。他算定第三天江上會有大霧出現(xiàn),便向魯肅借了二十只草船,趁夜晚霧起靠近曹營,曹操不知虛實,糊里糊涂地只命射箭不止。孔明不費一兵一卒,用船上的稻草人來“借”了許多箭,不止十萬支,使周瑜氣得目瞪口呆。
我佩服諸葛亮的聰明才智和勇敢,也為曹操感到惋惜,一下子就被諸葛亮給“騙”去了十萬多支箭。其實,我小時侯也有時會這樣的。
有一次,我在晚上看見窗外有一盆玉蘭,那葉子隨著微風輕輕拂動,就象一個什么東西在輕微搖動著自己的觸角。我害怕極了,連忙把頭縮進被子里,蜷縮成一團,像一只烏龜把頭和四肢縮進殼里。我的被子早已像一個大球了。早上醒來,提心吊膽地拉開窗簾一看,原來是葉子,害得我睡不安穩(wěn),這葉子經(jīng)過了窗簾的印照,變了個樣,就象是一個怪物的角在擺動,讓人看了都覺得害怕無比。
以后,我一定不再像曹操一樣疑神疑鬼,要先弄清楚是非,才去真正辨別事實。
三國演義第七回讀后感3
三國演義第七回主要描寫袁紹磐河戰(zhàn)公孫 孫堅跨江擊劉表 袁紹與公孫瓚戰(zhàn)于磐河,公孫瓚敗,被趙云所救,趙云因紹無忠君救民之心,棄之而投奔公孫奔公孫瓚。公孫瓚不重用趙云。
劉、關、張前來助公孫瓚,與趙云相見,甚敬重,不忍相離。 袁術向袁紹要馬不得,向劉表借糧不能,使書叫孫堅伐劉表,已伐乃兄袁紹。
孫堅伐劉表;劉表先敗,后聽蒯良計,在硯山用矢石打死孫堅。 孫策用黃祖換父尸后回江東。
三國演義第七回讀后感4
《三國演義》沒有《紅樓夢》那么的凄涼,也沒有《西游記》那么的神奇。這是一本凡人用畢生心血譜寫的歷史壯歌。那千軍萬馬奔馳沙場,血流成河的場面深深打動著我的心靈。
下面我來談談我對這本書的認識。
在《三國演義》中,我最欣賞的'就是曹操了。雖然為了突出劉備的仁義,他被寫成了奸詐之人,但是他的軍事才能仍未被抹殺。他在幾年的戰(zhàn)斗中,占領了長江以北的大片土地,是三位君主中最有才干的,他領導的魏國也是三國中最強的,他的努力,為后來晉朝統(tǒng)一天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所以,他是一位真正的英雄。
曹操對人才求賢若渴,這是值得我們欣賞的地方。其中最令我感動的是他對關羽的愛護。關羽為保護劉備妻小,被曹軍所困,迫不得已才歸順曹操,而曹操敬重關羽是一位英雄,想用情義來打動他,讓他為自己效力。曹操對關羽可以說是有呼即應,關愛有加。當關羽打聽到劉備所在時便不辭而別,一路上過五關,斬六將。曹操因愛惜關羽才能,明知是放虎歸山卻還是派人送了一張通行證給關羽,免得路上受阻。
細細品位,你會發(fā)現(xiàn)曹操一點也不令人討厭,反而會讓人佩服,佩服他的謀略,果斷,佩服他的用人之道。這也許就是曹操個人的魅力吧!
三國演義第七回讀后感5
三國演義第七回主要寫了袁紹打著討伐叛逆的旗號,但是卻無忠君愛國之心,趙云這匹千里馬無安身之處,空有一腔熱血,卻無計可從,好不容易遇到公孫瓚兵敗,被趙云救出,可惜公孫瓚不識人,并沒有重用趙云,可謂是白長了一雙眼睛啊,趙云這頭猛虎在亂世中跌跌撞撞,終于遇到了他心里的明主――劉備。
可見以后的劉備能成就大業(yè),是很有學問的,他善于發(fā)現(xiàn)人才,留住人才,這一點是很關鍵的。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