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姆嘉通美學思想述評
鮑姆嘉通美學思想述評
;
; 其次,鮑姆嘉通認為,“認識的美”是“以美的方式進行思維的人所取得的成果”,所以主體先天的審美能力(也即以美的方式進行思維的天賦的能力)就顯得特別重要。它主要包括:“敏銳的感受力”、“豐富的想象力”、“洞察一切的審視力”、“良好的記憶力”、“創(chuàng)作的天賦”、鑒賞力、預見力、表達力和“天賦的審美氣質”[5]等。這些先天的審美能力正是判斷對象美丑的主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審美力并不完全是感性認識的范圍,有些已經涉及到理性內容。由此可見,鮑姆嘉通并未一味提高感性,而貶低理性,而是試圖把感性和理性統(tǒng)一起來。同時,鮑姆嘉通認為:先天的審美能力如不經常訓練也會衰竭、消失的。由此,他提出要以“正規(guī)的”為,以偉大的作家作為楷模進行正確的審美訓練的理論。
再次,在討論了“審美的豐富性”和“審美的偉大”后,鮑姆嘉通提出了美的`思維的第三個特征:審美的真實性。在當時,感性認識是作為一種模糊的、混亂的認識而存在的,很多人把它當作錯誤的根源加以排斥。而鮑姆嘉通則認為審美經驗中同樣包含著普遍的真理性,即“審美的
:應屆畢業(yè)生論文網畢業(yè)論文論文網
真”。這種真實,不是通過理性的思維所能達到的,而是通過具體的形象感覺形成的!凹也恢苯幼非笮枰美碇遣拍馨盐盏恼鎇6]!倍窃趯唧w的感性形象的體驗中領悟這種普遍性。從主觀感性出發(fā),鮑姆嘉通把真(美)或假(丑)與感性認識的完善與否聯(lián)系起來,認為“并非所有的假在領域內也是假的”。假(丑)的事物如果符合“感性認識的真完善”,就是真(美)的,而真(美)的事物如果不符合這一標準,就是假(丑)的。真或假在這里似乎與事物本身的性質無關,而只關系到感性認知的方式。甚至,有些假例如文藝作品中的虛構,在審美領域里可能比現(xiàn)實生活中的事實更真、更美。審美的真不是流于表面的東西,人們不能一眼就看出它的內涵。它不是那種用條理清晰的表達出來的和用理性去掌握的一般的原理與規(guī)則,而是由“理性類似物”即感性感知的一種不太明確的東西。;
; 再次,鮑姆嘉通認為科學和都追求真,但兩者追求真的方式卻是不一樣的?茖W的求真要求用完善的理性,通過個別事物具體的、生動的、表象的舍棄,抽象出具有高度概括力的一般概念;而審美的求真則正好和前者相反,它是運用“低級的感性認識”,盡量把握事物的完善,“在這個過程中盡可能地少讓質料的完善蒙受損失,并在為了達到有趣味的表現(xiàn)而加以琢磨的過程中,盡可能少地磨掉真所具有的質料的完善[7]”。審美的求真不同于科學家和家們在邏輯方面的努力,也不同于學家嚴格地考證,還同人們的理性預見有關。
; 三、作為理性派美學的鮑姆嘉通美學的認識論意義
;
; 理性派美學使其美學范疇趨于普遍化、概念化、理性化。理性派美學的主要概念是“和諧”、“完善”、“目的”、“模仿”、“真實”、“清晰”等,理性派強調以理性為依據(jù)、以概念為手段達于關于美的最實在的絕對知識和無須置疑的絕對真理體系,當然就對那些富于變化性、非絕對性和不穩(wěn)定性的概念如“想象”、“情感”、“趣味”等沒有興趣。在他們看來,美應該精確、明晰、完善、真實,充滿理性的光輝和典雅的格調,而一切模糊不清的東西、一切不可理解的東西都是不美的、不完善的。他們強調共性和類型,主張和諧與對稱。
;
; 作為十八世紀德國理性派美學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鮑姆嘉通認為,意味著整體對部分的邏輯關系即多樣性的統(tǒng)一的“完善”是美的最高的理性尺度,“美學的目的是感性認識本身的完善”,“感性認識的美和審美對象本身的雅致構成了復合的完善,而且是普遍有效的完善”。
;
; 鮑姆嘉通主張用明晰性程度來衡量藝術詩意的多寡。他說:“在廣延上明晰的表象通過感性途徑所呈現(xiàn)的東西比在這方面不清晰的表象所呈現(xiàn)的東西要多,因此,更有助于詩的完善。正因為如此,廣延度上比較清晰的表象更具有詩意……詩中呈現(xiàn)確定的事物越多,就越具有詩意[8]”。 毋庸諱言,在近代,美感的沖擊力實在太大,理性派美學只好步步退守,這在鮑姆嘉通那里最明顯地體現(xiàn)出來。他說,“如果情感被忽視,或者它完全遭到損毀……那么就到處都會充斥著情感的匱乏,這種匱乏會敗壞一切能被想成美的東西”,“能激起最強烈的情感的就是最有詩意的”[9]。 鮑姆嘉通把客觀主義依然濃烈的“美是感官認識到的完善”這個萊布尼茨—沃爾夫派的命題修定為“美是感性認識本身的完善”,從而賦予了美學更多的人本主義內涵?ㄎ鳡栒J為,鮑姆嘉通“是最先克服了‘感覺論’和‘唯理論’之間的對立,并對‘理性’和‘感受性’作出新的富有成效的綜合的思想家之一”,但他并不是要為人類的全部認識尋求最終的自明性根基,而只是要為感性直觀保留一些地盤。所以卡西爾說:“鮑姆嘉通美學的目的就是要給心靈的低級能力以合法地位,而不是要壓制和消滅它們”。因此,雖然他是最先把感覺論引入理性論從而在理性派美學內部造成動亂的重要美學家,但他并沒走出理性主義和科學主義的門檻[10]。從根本上看,在鮑姆嘉通那里,審美只不過是邏輯認識的一個低級形式,是“類似理性”或“理性的畸形變體”。鮑?麛嘌,鮑姆嘉通“總體上傾向于認為美的中心特點是認識而不是快感”[11]。
;
; 四、鮑姆嘉通美學的當代意義初探
;
; 強調審美的實踐特性而不是解釋或認識特性,是當代西方美學中的一股潮流。當我們在依據(jù)某種現(xiàn)代西方美學理論來改造實踐美學的時候,也應該關注西方美學這種最新的變化。當然,這里并不是以追求西方最新的思想為最高目標和最大光榮,也不是在有意無意地抹殺當代西方美學中的實踐與馬克思哲學中的實踐之間的區(qū)別。我們認為不是爭論實踐美學,而是要進行美學實踐。
;
; 當代美國美學家殊斯特曼尤其強調美學的實踐特征。認為美學的實踐意義至少可以體現(xiàn)為這樣兩個方面:作為一種藝術哲學,它不僅是對已經存在的藝術現(xiàn)象的,而且是對未來發(fā)生的藝術現(xiàn)象的理論規(guī)范;作為一種感性學,它不僅要求有關方面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求有關感性的訓練,尤其是身體方面的訓練,從而有所謂的“身體美學”。
;
殊斯特曼尤其強調身體訓練應該是美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他在對鮑姆嘉通美學的重新解讀中,發(fā)現(xiàn)了其中從邏輯上來講必然具有但事實上遭到忽視的身體訓練的主題,主張在鮑姆嘉通美學的基礎上從下面三個方面對身體美學進行新的重構:(1)復興鮑姆嘉通將美學當作一個超出美和美的藝術問題之上,既包含理論也包含實踐練習的改善生命的認知學科的觀念;(2)終結鮑姆嘉通災難性地帶進美學中的對身體的否定;(3)提議一個擴大的、身體中心的領域,即身體美學,它能對許多至關重要的哲學關懷作出重要的貢獻,因而使哲學能夠更成功地恢復它最初作為一種生活藝術的角色[12]。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