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精選10篇)
井岡山位于吉安市境內(nèi),通常一提到井岡山,人們想到的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10篇),歡迎大家閱讀分享借鑒,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篇1
楊開明,湖南省長沙縣人,毛澤東原配夫人楊開慧的堂弟。1905年生于長沙縣白石鄉(xiāng)一個知識分子家庭。
1916年上隱儲高小讀書,1924年畢業(yè)于湖南省立甲種工業(yè)學校,受毛澤東、楊開慧的影響,參加革命工作。1925年秋,到廣州農(nóng)民運動講習所任干事,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1927年初,奉命回湖南開展農(nóng)民運動。長沙馬日事變后,被派往安源組織工人糾察隊,同國民黨反動派作斗爭。毛澤東回湘領導秋收起義時,他參與組織安源工人武裝起義,上井岡山。1928年調(diào)任中共湖南省委委員、省委秘書長,多次被派往井岡山紅軍和湘贛邊界特委了解情況,指導工作。
“八月失敗”后不久,湘贛邊界特委在永新九陂村召開緊急會議,楊開明被選為書記。8月底,因楊開明生病,由副書記譚震林代理書記。10月初,紅四軍在寧岡茅坪附近的白云寺召開湘贛邊界黨的第二次代表大會,楊開明仍被選為特委書記。因病情未見好轉(zhuǎn),其職務仍由譚震林代理。1929年初,楊開明在病情有所好轉(zhuǎn)后,任紅五軍政治部主任。不久,他步行20多天趕到上海,向黨中央?yún)R報工作,期間還抱病寫了3萬多字的《楊開明關于湘贛邊蘇區(qū)情況的綜合報告》,就湘贛邊界的政治、經(jīng)濟形勢、湘贛邊界武裝割據(jù)和紅軍斗爭經(jīng)驗,以及他對有關工作的建議等10余個問題,向中央作了詳盡的匯報和分析。
隨后,黨中央派他擔任湘鄂贛特派員,在長沙、武漢等地從事黨的秘密工作,先后參與恢復和重建了武漢地區(qū)黨組織和湖北省委。9月,任中共湖北省委鄂西特派員。1929年底,因叛徒出賣,楊開明在漢口不幸被捕,后被押回長沙。敵人在得知他與毛澤東的關系后,對他嚴刑逼供,而他始終堅強不屈。1930年2月22日,楊開明被敵人綁赴刑場,他一路高呼“共產(chǎn)黨萬歲!打倒蔣介石!打倒何鍵!”等革命口號,驚恐萬狀的反動派用刺刀插進其腰部,再插進他的口里。最后,楊開明英勇就義于瀏陽門外的識字嶺,年僅25歲。同族親人及鄉(xiāng)鄰得知消息后,連夜趕往長沙,將他的遺體運回板倉安葬。
1963年3月,長沙縣群眾為楊開明烈士修葺石墓,并為楊開慧、楊開明、楊展(楊開慧之兄楊開智之女,1941年犧牲于河北)烈士合建一座紀念塔,塔高5米,正面刻“光輝常照后來人”幾個大字。
大革命失敗后,井岡山的革命火種靠什么點燃了“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燎原之火?照亮了中國革命的前程?靠的就是共產(chǎn)黨人對中國革命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和不懈追求。有了這種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會產(chǎn)生戰(zhàn)勝困難、戰(zhàn)勝敵人的精神力量,在戰(zhàn)場上沖鋒陷陣、英勇殺敵,在敵人的屠刀下慷慨就義、視死如歸!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篇2
1927年9月,蓮花農(nóng)民自衛(wèi)軍為配合秋收起義攻打蓮花縣城失敗。這時,縣城大土豪李成蔭與縣城反動武裝靖衛(wèi)隊勾結在一起,襲擊工會、農(nóng)會和縣黨部等機關,誘使和逼迫縣工農(nóng)武裝力量農(nóng)民自衛(wèi)軍交出槍支。自衛(wèi)隊的少數(shù)領導在右傾思潮的影響下,以為交了槍就可以換得和平,身為自衛(wèi)隊成員的陳剛維(又名陳朝湘),剝掉了革命的外衣,暴露了反動面目,把自衛(wèi)隊的60支槍帶走59支投靠了敵人,參加了靖衛(wèi)隊。當時,農(nóng)軍班長、共產(chǎn)黨員賀國慶聽說要交槍,肺都氣炸了!趁著敵人不注意,他攜著槍溜回了家。為保存這枝槍,賀國慶將槍拆成三部分,槍身藏在沿背賀家祠神牌中,槍機藏在祠堂天井中的風尾草下,子彈埋在龍山巖,之后因形勢緊張,賀國慶同志又將槍取出來,藏于湖南攸縣石橋鄉(xiāng)的一個薯窖中,自己則留在石橋,養(yǎng)了一群鴨,裝著看鴨子,秘密照看這枝槍。
李成蔭為了找到這枝槍,帶著靖衛(wèi)隊來到賀國慶家,將他父親賀承茂五花大綁,進行嚴刑拷問。老人寧死不肯說出賀國慶和槍的下落。殘暴的李成蔭將老人澆上煤油,活活燒死在沿背橋頭上。噩耗傳到賀國慶那里,他怒火中燒,更堅定了一個信念:要革命,要報仇,保住鋼槍,等待革命高潮的到來!
1928年的春天翩然來臨,一天,蓮花縣委負責人陳競進來到石橋,找到了正在垅中放鴨的賀國慶,通知他回蓮花獅形坳去聽會議傳達。原來,毛澤東率工農(nóng)革命軍在井岡山建立根據(jù)地后,在寧岡的象山庵召開了永新、蓮花、寧岡三縣縣委書記會議,指示各縣迅速開展武裝斗爭和土地革命。蓮花縣委決定以賀國慶保存的一枝槍為基礎,成立“赤色隊”,開展武裝對敵斗爭!敖K于等到了這一天!”賀國慶心情無比激動,眼睛盈滿了喜悅的淚花。他迅速取出了那枝槍,和陳競進一起回到了蓮花。除夕之夜,在蓮花獅形坳里,以陳競進、賀國慶為首的赤色隊正式成立了。全隊17人,除了梭鏢、鳥銃、馬刀、棍棒之類,只有賀國慶手上有一枝真正的“俄國造”。
9月的一天,陳朝湘帶領他的靖衛(wèi)隊向九都開來,要清剿赤衛(wèi)隊。當時蘇廣明等五個赤衛(wèi)隊員奉命打入靖衛(wèi)隊內(nèi)部,他們事先把敵人的行動計劃報告了陳競進。陳隊長和大家商量后,先把部隊埋伏在九都山附近,等待敵人上鉤,蘇廣明等五位同志也調(diào)轉(zhuǎn)槍口射殺敵人。這是赤衛(wèi)隊成立以來第一次戰(zhàn)斗,這一仗繳獲敵人11支槍,加上蘇廣明等人帶回的5支槍,全隊從一支槍發(fā)展到17支槍。毛澤東的秋收起義部隊到了井岡山后,又發(fā)給蓮花赤衛(wèi)隊一部分槍支,蓮花赤衛(wèi)隊發(fā)展成“蓮花獨立團”,陳競進為團長,劉建緒是黨代表。
到1928年11月,蓮花獨立團發(fā)展到300余人,有槍220支,成為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一支重要武裝。這也應了當時縣委負責人朱亦岳寫的一副對聯(lián):“一支槍開辟紅色區(qū)域在今歲、萬民團結推翻黑暗統(tǒng)治屬當年”。
經(jīng)過十年的發(fā)展,在1938年,由蓮花一枝槍發(fā)展起來的武裝部隊,一部分加入紅六軍團,經(jīng)過長征,到陜北改編為八路軍,他們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駐蘭州部隊的前身;留在湘贛邊堅持斗爭的游擊隊也改編為新四軍北上抗日,他們后來成了北京衛(wèi)戍區(qū)某部。
毛澤東在《井岡山的斗爭》一文中,充分肯定了“蓮花一枝槍”的革命斗爭精神。解放軍總政歌舞團和江西省京劇團等文藝團體創(chuàng)作并演出了謳歌“蓮花一枝槍”的劇目。1987年10月29日,毛澤東的兒子、兒媳岸青和邵華同志來到蓮花,揮毫寫下了“蓮花一支槍,美名傳四方,昔日打江山,今天保家鄉(xiāng)!
蓮花一支槍的故事展現(xiàn)了革命前輩在最困難的情形下,仍然保持崇高的革命理想,即使一支槍也要干革命,并且不斷發(fā)展壯大。這啟示我們,一個人只要有堅定的信仰,在面對艱難困苦時,就能永不言棄;再難的事,也能堅持到底;再大的苦,也能坦然面對。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篇3
1927年10月中旬,工農(nóng)革命軍到達湖南酃縣的水口,得知敵人有兩個團的兵力分兩路從茶陵開來,向工農(nóng)革命軍進攻。毛澤東當機立斷,派第一營二、三兩個連,由黨代表宛希先率領,從水口出發(fā),往安仁、茶陵游擊,擾亂敵人后方,打破敵人的進攻計劃;毛澤東親自率三營和一營的一連和團部特務連沿湘贛邊界游擊,以擴大政治影響,解決經(jīng)濟給養(yǎng)問題,并與湘南各縣的農(nóng)軍取得聯(lián)系。
水口分兵后,毛澤東率部經(jīng)酃縣的中村、下村等地,向遂川方向前進。10月22日,毛澤東率領工農(nóng)革命軍為解決部隊的冬衣和給養(yǎng)問題,南進到遂川大汾。但是部隊剛住下不久,遂川縣反動地主武裝、縣靖衛(wèi)團團總、人稱“肖屠夫”的肖家璧就派人威脅工農(nóng)革命軍,揚言不準革命軍駐扎,如果不走,就要拔刀相見。23日一早,肖家璧果然帶著三、四百名靖衛(wèi)團丁,向部隊駐地發(fā)起了突然襲擊。由于部隊鞍馬遠征,疲勞不堪,加上人生地不熟,倉促應戰(zhàn),被肖家璧打得七零八亂。在戰(zhàn)斗中,擔任前衛(wèi)的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三營與團部失去聯(lián)系,營長張子清、副營長伍中豪帶領部隊向南經(jīng)左安轉(zhuǎn)往上猶、鵝形等地,按計劃進入湘南桂東。與三營失去聯(lián)系后,毛澤東率團部、一營一連、特務連到達黃坳,在此收集失散人員,并擔負掩護部隊集結的任務。這時,毛澤東身邊只剩下30多人。排頭兵的故事就是這時發(fā)生的:連著幾天的日夜奔波,戰(zhàn)士們個個都是疲憊不堪,他們沒精打采地散坐在地上休息,唉聲嘆氣。到該吃中午飯的時候了,要煮飯吃,炊事員擔子丟了。怎么辦呢?肚子餓了,只好到老百姓家里找一點剩飯、泡菜和辣椒。沒有碗筷,毛澤東和大家一起,伸手從飯籮中抓著吃。飯后,大家仍然打不起精神來,這時,毛澤東站起來,朝中間空地邁了幾步,雙足并攏,身體筆挺,精神抖擻地對大家說:“現(xiàn)在來站隊,我站第一名,請曾連長喊口令!”他的腿本來就被草鞋磨爛了,衣服也破了,但是他長發(fā)下的那雙眼睛炯炯有神,高大的身體威風凜凜。大家看到毛委員作了排頭兵,他那堅強、鎮(zhèn)定的精神,立刻強有力地感染了戰(zhàn)士們。他們一個個都振作起來,鼓起戰(zhàn)斗的勇氣,充滿信心,并迅速提槍站好隊,向著他那高大的身軀看齊。隨后,一營也趕到黃坳,在毛澤東這個“排頭兵”帶領下,部隊雄糾糾氣昂昂地向茨坪挺進。
當年,“排頭兵”就像一面旗幟,以其堅定的信念追求,引領革命隊伍由弱變強、由小變大。今天,廣大黨員干部更要帶頭樹牢堅定信念,在關鍵時刻勇做“排頭兵”,以黨員干部的良好形象率領廣大人民群眾朝著既定目標奮勇前行。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篇4
1927年9月29日,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到達永新縣三灣村。
三灣村地處湘贛邊區(qū)的九隴山區(qū),是茶陵、蓮花、永新、寧岡四縣的交界地,當時有28戶人家,在山區(qū)算是較大的村莊。起義部隊到達三灣的時候,減員較大,只剩1000人左右,組織很不健全,思想相當混亂,雇傭軍隊的影響還嚴重存在,加之作戰(zhàn)失利,連續(xù)行軍,斗爭艱苦,一些意志不堅定的人開始動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不解決部隊存在的問題,不僅難以適應艱苦的斗爭環(huán)境,而且無法完成艱巨的革命任務。
當天晚上,在三灣村的“協(xié)盛和”雜貨鋪,毛澤東主持召開了前委擴大會議,總結了秋收起義的經(jīng)驗教訓,分析了部隊的思想情況,針對部隊中存在的各種問題,決定對部隊進行改編,同時增補了前委委員。
三灣改編主要有三項內(nèi)容:一是整編部隊。把原來的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縮編為一個團,下轄第一、第三兩個營共7個連,并設立了直屬于團部的特務連、衛(wèi)生隊和輜重隊,沒有安排任職的軍官全部編入軍官隊。改編后的部隊稱工農(nóng)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第一團。在改編時,毛澤東采取了自愿的原則,愿留則留,不愿留的還給發(fā)三到五塊銀元的路費,允許離隊。這樣一來,改編后的部隊從到三灣時的1000人左右精簡到700余人。雖然人數(shù)減少了,但是部隊更精悍了,戰(zhàn)斗力更強了。二是在部隊中建立黨的各級組織。把“支部建在連上”,班排有黨小組,營團設黨委,實行黨代表制度。在連以上設立黨代表,擔任黨的支部書記,專門做黨的工作和士兵的政治思想工作,指導士兵開展群眾工作。規(guī)定但凡軍中的大事情,都要經(jīng)過支部、黨委討論決定,黨代表有最后的決定權,從而確立了黨對軍隊的領導。三是在部隊中實行民主制度。連以上成立了各級的士兵委員會,規(guī)定官兵平等,長官不準打罵士兵,廢除繁瑣禮節(jié),實行經(jīng)濟公開,士兵有開會說話的自由。士兵委員會是部隊實行民主制度的一個組織形式,它的職能是參加軍隊管理、維持紅軍紀律、監(jiān)督軍隊經(jīng)濟、作群眾運動、作士兵政治教育。
10月3日清晨,毛澤東在楓樹坪下集合部隊,發(fā)表了重要的講話,并提出了三條行軍紀律。一是行動聽指揮;二是說話和氣,買賣公平;三是不拿群眾一個紅薯。這也是我軍后來頒布的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雛形。毛澤東的講話給了官兵們巨大的鼓舞。經(jīng)過改編后,工農(nóng)革命軍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他們高舉軍旗,離開三灣向?qū)帉M發(fā),踏上了新的征程。部隊離開后,三灣群眾無限懷念毛委員和工農(nóng)子弟兵,在當?shù)剡廣泛流傳著一首《三灣降了北斗星》的紅色歌謠:“三灣降了北斗星,滿山遍野通通明,一九二七那一年,三灣來了毛司令,帶來將官帶來兵,紅旗飄飄進三灣,九隴山溝鬧革命!
三灣改編塑造了一支我黨絕對領導下的新型人民軍隊,它第一次把“支部建在連上”,實行黨代表制度,確立了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塑造了我軍的軍魂,把“造成真正革命的工農(nóng)軍隊”的設想成功地付諸實踐;第一次在軍隊內(nèi)實行民主制度,形成了新型人民軍隊的管理基礎。因此,三灣改編實際上是我軍的新生,它標志著毛澤東的政治建軍思想已初步形成,是我黨政治建軍史上的第一塊里程碑。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人民軍隊的政治靈魂。面對大革命的失敗、秋收起義的失利,盡管有人悲觀失望,有人不辭而別,甚至有人叛變投敵,但堅定的共產(chǎn)黨人仍然高擎火炬前行。今天,改革開放作為一場新的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這就要求我們堅守理想信念,弘揚先烈先輩的精神,堅定地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篇5
1927年大革命失敗以后,中國共產(chǎn)黨在全國各地領導發(fā)動了一系列武裝暴動。陳毅一心想趕上參加南昌起義,可是,當他與武漢軍校學生從乘船從武昌出發(fā)時已經(jīng)是8月2日了。而且在8月4日船到九江后,這些學生又被張發(fā)奎繳了械。
用陳毅自己的話說,當時他已經(jīng)是一名著名的“紅色分子”,在武漢中央軍校負責黨的工作。這時,他只有趕快下了船,與特務連連長肖勁一起,一夜走三四十里往南昌方向趕去。沿途因為兵變,到處關門閉戶,陳毅等人只好在樹林里稍事休息。
待6日晚上陳毅趕到南昌時,連共產(chǎn)黨的影子都不見了,滿街上都是張發(fā)奎的兵,到處叫罵共產(chǎn)黨,大肆搜殺共產(chǎn)黨人。
陳毅不敢多呆,好不容易聽說了葉賀起義軍隊已向臨川、撫州方向開去,連夜拔腳出了南昌城,幾經(jīng)周折,終于在臨川、宜黃一帶追上了起義部隊。
起義的前委書記周恩來,親自分配陳毅到號稱鐵團的主力部隊七十三團當政治指導員,并笑著對他說:“派你干的工作太小了,你不要嫌棄!
陳毅報之于爽朗的笑聲:“什么小不小呢,你叫我當連指導員我也干,只要做武裝我就干!
在當時四面白色恐怖的情況下,能有這樣堅定想法的人,確實不是很多。
經(jīng)過了廣東的三河壩之戰(zhàn)后,連遭打擊的南昌起義部隊受損嚴重。雖然擺脫了國民黨正規(guī)軍的追擊,但是卻連地方武裝、反動民團,甚至山野土匪都可以來欺負一下。
10月的山區(qū)小道上,寒冷、饑餓、痢疾、瘧疾與這支沉悶的隊伍一起向北走去。一路上,不停地有人從這支隊伍中走出去,有開小差的,還有帶一個班、一個排,甚至一個連公開開大差的。大廈將傾,獨木難支,任憑朱德有三頭六臂,他一個人又如何能攏起這支不到兩千人的軍心渙散、缺乏斗志的隊伍?在不停地應付來自四面八方的各種困難的同時,朱德迫切希望有人能出來協(xié)助他穩(wěn)定軍心。
這時,陳毅從隊伍中站出來了。陳毅是在人們不解、冷漠甚至是鄙夷的目光下站出來的。在當時共產(chǎn)黨處于地下、政治思想工作在軍隊中又最被人看不起的情況下,且陳毅來到這支部隊還不到三個月,又只是一位團級干部,在這種情況下出來協(xié)助一軍之長的朱德,其壓力更是可想而知。但陳毅卻一直是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他21歲時就開始在重慶編輯《新蜀報》,1926年,他25歲,協(xié)助北伐軍做兵運工作,第二年調(diào)到武漢中央軍校又做思想政治工作。做思想政治工作的酸甜苦辣,陳毅心里比誰都清楚。但是,他仍然果斷地從隊伍中站出來。
10月下旬,在江西信豐城西約20多里的一個山垇中,朱德親自主持召開了一次具有重要意義的全體軍人大會。在這次會上,朱德向大家正式宣布說:“今后由陳毅同志和我一起指揮部隊!彼D了頓,又橫下心說,“愿意繼續(xù)革命的跟我走,不愿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
后來談起這段走麥城的經(jīng)歷,陳毅不無自嘲地講:“我那時在部隊里是沒有什么地位。我來部隊不久,8月半趕上起義部隊,10月初就垮臺了。大家喊我是賣狗皮膏藥的。過去在漢口的時候,說政治工作人員是五皮主義:皮帶、皮鞋、皮包、皮鞭、皮手套。當兵的對我們這些政治工作人員就這么說:‘在漢口、南昌是五皮主義,現(xiàn)在他又來吹狗皮膏藥,不聽他的!『,到了大庾,那些有實權的帶兵干部,要走的都走了,大家看到我還沒有走,覺得我這個人還不錯,所以我才開始有發(fā)言權了,講話也有人聽了。”
陳毅還講過一段頗有哲理的話:“在勝利發(fā)展的情況下,做英雄是容易;在失敗退卻的局面下,做英雄就困難得不得了。只有經(jīng)過失敗考驗的英雄,才是真正的英雄。我們要做失敗時的英雄!
在革命先輩當中,有許許多多像陳毅一樣的革命者,他們選定了主義,站定了隊伍,就終身為之不懈奮斗。他們在生死考驗、利益誘惑和困難挫折面前,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仰和追求。打鐵還需自身硬,硬就硬在共產(chǎn)黨人有著堅定的理想信念。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篇6
吳月娥,1911年出生在湖南酃縣(今炎陵)南流村荷樹窩的一個貧苦農(nóng)民家庭。父親吳明才,母親肖慈秀。這里與井岡山的大井、荊竹山相去不遠。吳月娥還有個80多歲的祖母鄒阿婆。一家四口,以租種地主的田地為生。
吳月娥9歲那年,荷樹窩連續(xù)兩年顆粒無收,土豪把吳月娥抱走抵債。祖母跪求多次無效,父親吳明才只得到他家當三年長工才將女兒贖回。不久,父親給地主家上山扛木時,被木頭砸死,祖母一急之下也離開人世。母親只好賣掉破家,把年幼的吳月娥送給一個遠房姑姑當養(yǎng)女,自己改嫁謀生。吳月娥的姑父叫林其糧,家住井岡山荊竹山村,從此這里便成了吳月娥的第二個家。
1927年10月起,工農(nóng)武裝割據(jù)的烈火燃遍了井岡山的每個村莊。從小對豪紳階級憎恨在心的吳月娥,組織村里的幾個伙伴,在土豪胡明輝需要經(jīng)過的一處木橋,把木頭托出來只挨著一點邊,胡明輝走在橋上突然木頭松落,被跌到橋下摔得半死。16歲的吳月娥像大人一樣參加了打土豪、支援紅軍打仗的火熱斗爭,擔任了荊竹山鄉(xiāng)的少先隊隊長,領著一群少年兒童站崗、放哨、查路條、偵察敵情、看護傷病員。1928年6月起,吳月娥成為鄉(xiāng)工農(nóng)兵政府的交通員。
1929年1月30日,湘贛敵軍打下了井岡山。紅五軍已連夜突圍沖向贛南,在各個陣地參戰(zhàn)的赤衛(wèi)隊和群眾,按照特委的布置躲進大山避免敵人的屠殺。連著很多天,吳月娥一天幾次穿行在大井―茨坪―荊竹山的密林小路上,傳遞鄉(xiāng)工農(nóng)兵政府與邊陲區(qū)工農(nóng)兵政府的聯(lián)絡信件。有兩次在半路上遇到敵人,幸虧她眼尖發(fā)現(xiàn)得早,手腳又利落快捷,機警地避開了敵軍。這天下午,吳月娥從下井返回荊竹山,走到一座山坳時,竟在坳頂上與敵軍相遇,被敵人抓捕了。
為了搜捕其他紅軍戰(zhàn)士,敵人押著吳月娥要她帶路。早已抱定臨死不屈的吳月娥領著敵軍走了1個半小時,登上了一座陡險的山峰。山峰的另一側便是一堵懸崖峭壁,懸崖的另一端是可以聽見溪流嘩嘩的深谷。一到山頂,敵軍就發(fā)現(xiàn)情形不對,那個連長正要發(fā)問,吳月娥突然撲上前,兩手緊緊地抱住了他,然后用盡力氣向懸崖邊上猛推。敵連長沒有料到這一招,竟被推到了崖邊,與抱住自己的吳月娥一同掉下了懸崖。就這樣,吳月娥,這位大山的女兒,帶著對敵人的階級仇恨,對工農(nóng)革命的無限忠誠,將自己的軀體投向了大山的懷抱。
吳月娥的一生是充滿坎坷的一生,壯烈的一生,又是平凡的一生。和其他4萬多井岡山革命烈士一樣,做著同樣的事,有著同樣的經(jīng)歷,同樣的目的,最后也都是同樣的結局——為革命事業(yè)而英勇獻身,正所謂“青山處處埋忠骨,人生何處不青山”。也正是有著一個個忠于黨忠于人民的烈士,才會有當時的革命勝利,才會有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歷史,不僅僅是為了讓我們緬懷過去,更多的是為了以史為鑒,警示未來。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篇7
賀子珍是江西永新縣黃竹嶺人。她生于19_年,取名自珍,乳名桂圓,6歲求學時改名子珍。童年時代的賀子珍家境比較好,父親本是個前清舉人,任過官職,因為一場冤枉官司,使家境走向衰敗。在賀子珍8歲時,舉家遷進永新縣城南門定居。父親開設了一個雜貨鋪“海天春”,供全家生活和子珍兄妹讀書。她還在永新縣城的福音堂女校讀書時,就已經(jīng)得知了蘇聯(lián)十月革命勝利的消息,也受到了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影響。1926年4月,當永新一批在外求學的熱血青年回城建黨建團時,賀子珍成了永新縣第一批社會主義青年團員。9月,北伐軍打進了永新,成立了以共產(chǎn)黨、國民黨左派領導的民主政權,還建立了國民黨永新縣黨部。賀子珍奉黨的指示,以共產(chǎn)黨員和國民黨員的雙重身份,參加了縣黨部的領導工作,被任命為縣黨部婦女部長和共青團縣委副書記,成為永新縣有史以來第一位婦女部長。不久,賀子珍又到吉安擔任國民黨縣黨部婦女部長和中共吉安縣委婦委書記。不久轉(zhuǎn)為中國共產(chǎn)黨員,是井岡山第一位女黨員,素有“永新一枝花”的稱號。
1927年6月,永新縣的國民黨右派勾結地主武裝,突然襲擊永新,抓捕了賀敏學等80多名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群眾。在吉安的賀子珍得知消息后,立即和其他同志商量對策,很快起草了一份革命宣言,并派人赴省政府請愿,揭露國民黨右派反對革命的罪行。另外又聯(lián)絡了寧岡、安福、蓮花等幾個縣的工農(nóng)武裝,聯(lián)合攻打永新縣城,救出被捕的同志。
7月26日,寧岡、永新、安福三縣農(nóng)民自衛(wèi)軍攻克了永新城,救出了賀敏學等80多人。這時,賀子珍也從吉安回到了永新。
不久,江西、湖南兩省6個團的敵人向永新?lián)鋪。賀子珍的哥哥賀敏學與井岡山綠林袁文才是同窗好友。為了保存革命力量,賀子珍和永新縣委同志一起隨著袁文才、王佐的隊伍上了井岡山茅坪,成為井岡山上第一個女兵。同年10月,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軍上了井岡山,賀子珍成為了這支隊伍中的一名女戰(zhàn)士,她性格剛毅潑辣,正如何長工說的:“她作戰(zhàn)勇敢,機智靈活,騎馬打槍,都很在行,是一個實實在在地帶過兵、打過硬仗的巾幗英雄。”
毛澤東上井岡山后,賀子珍被派到毛澤東身邊工作。1928年在湘贛邊界特委和紅四軍前委機關做機要和宣傳工作,同年與毛澤東結婚,任中共湘贛邊特委機關秘書、毛澤東的秘書,是毛澤東第二任妻子。1929年1月隨同紅四軍主力下山,后任機要科科長。
井岡山的革命先輩們,在突發(fā)事變面前認清大是大非,敢于挺身而出,為我們后人樹立了一座永不磨滅的豐碑。是什么原因使共產(chǎn)主義的信念在人們的心中會有那么大的號召力呢?人們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也要全力支持黨領導的革命事業(yè)?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中國共產(chǎn)黨是一個先進的政黨,一個名副其實的代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政黨,一個擁有崇高理想的政黨。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篇8
朱云卿,1907年出生于廣東省梅州,1921年隨叔父到印度尼西亞打工,1924年回廣州,考入黃埔軍校第三期。
1926年1月,朱云卿從黃埔軍校畢業(yè)。1927年4月,朱云卿率領北江農(nóng)軍大隊會師湖南。同年9月,朱云卿參加了著名的秋收起義,并隨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1928年夏,擔任紅四軍三十一團團長,在毛澤東、朱德的直接領導下參加了攻打龍源口、圍困永新城等著名戰(zhàn)斗。
1928年8月下旬,當毛澤東率領一個營的兵力離開井岡山到桂東迎接紅軍大隊,朱云卿和黨代表何挺穎帶領三十一團一營留守井岡山之際,湘軍吳尚勾結贛軍王均,糾集了4個團兵力,分兩路向井岡山根據(jù)地撲來。29日下午紅三十一團團部在大井村召開了連排長會議,朱云卿在會上作了戰(zhàn)斗部署。在黃洋界、朱砂沖、桐木嶺、雙馬石、八面山等五大哨口修筑了工事;各鄉(xiāng)的赤衛(wèi)隊、暴動隊、婦女會、少先隊、兒童團都動員起來;山上準備了糧食;在茅坪建立了紅軍醫(yī)院。特別是在黃洋界上構筑了牢固的工事,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在山路兩旁的茅草里埋上了削竹釘;山頂上準備了大量的檑石;山坡上挖了一條條深壕溝。黃洋界山高路險,除了一條羊腸小道之外,四面都是懸崖峭壁。8月20日上午,排成“長蛇陣”的湘軍,沿著小道往上爬,爬到半山腰,當進入有效射程內(nèi)時,排槍齊響,檑石齊下,敵人進退兩難,被我軍打得頭破血流、折臂斷腿,后面的敵人見勢轉(zhuǎn)身潰逃,陷入竹釘陣里,就這樣,連續(xù)打退了敵人的三次進攻。朱云卿在陣地上指示大家要擺出毛委員已率紅軍大隊回來了的架勢,迷惑、威脅敵人。當天下午4時多,他還命令紅軍官兵從修理廠抬來一門待修的迫擊炮,架在黃洋界的望哨上。迫擊炮一連發(fā)了兩個炮彈均不響,接著又發(fā)出了僅存的一發(fā)炮彈,“轟隆”一聲巨響,炮彈準確地落在敵指揮所,黃洋界上槍炮齊鳴,殺聲震天,隱蔽在哨口工事和樹林里的紅軍戰(zhàn)士、赤衛(wèi)隊員、暴動隊員,手持紅旗、鋼槍、大刀、長予,飛奔而出。敵人以為紅軍大隊真的回來了,頓時亂作一團,紛紛逃命,湘軍吳尚連夜逃回湖南酃縣,而贛軍王均聞吳尚慘敗,亦嚇得慌忙逃跑了。黃洋界之戰(zhàn),朱云卿團長指揮有方,顯示了他卓越的軍事才能。
1929年3月,朱云卿調(diào)任紅四軍參謀長。同年年底,參加古田會議,堅定地支持毛澤東的正確意見。1930年8月,任紅一方面軍參謀長兼紅四軍參謀長、紅一團參謀長。1930年底,朱云卿協(xié)助毛澤東、朱德指揮作戰(zhàn),對全殲張輝瓚師的勝利,起了重要作用,毛澤東稱贊他為“得力助手”。
1937年,朱德為朱云卿撰寫的傳記中曾如是評價:“大革命事起,受黨的使命,派往韶關辦農(nóng)運講學所,約數(shù)百人,多系同志,全屬革命種子,很有成績。大革命失敗后,即潛如湖南省城,居某旅長家中,得以掩護。再研究軍事書籍,更有心得。當即與黨發(fā)生關系,即派至井岡山工作,任紅軍31團參謀長,很盡職務。教育干部及軍隊,頗熱烈(忱)。整持軍紀,也是能手。31團團長張子清同志帶傷后,即任云卿同志代理31團團張,作戰(zhàn)很有計劃,也很勇敢。紅4軍成立時,即調(diào)充紅4軍軍部參謀長,很稱職,也很負責,對教育特別注意,對作戰(zhàn)計劃經(jīng)常呈出,對交通聯(lián)絡、警戒沒有一點疏忽。1928(9)年從井岡山到江西、福建、廣東,沒有一個戰(zhàn)役他沒有參加。1931年6月,在醫(yī)院被刺,死時年僅24歲。誠中國有用人材,我黨不可多得的軍事干部,毒辣的敵人陰謀竟將其斷送了!
今天,戰(zhàn)爭年代的硝煙雖已消散,艱苦卓絕的斗爭環(huán)境也離我們遠去,但先烈用鮮血和生命培育出的視死如歸的獻身精神、百折不撓的愛國精神、追求真理的拼搏精神依然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是我們民族復興和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yè)的不竭動力。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篇9
王爾琢,1903年生,湖南省石門縣人。1920年考入長沙省立甲種工業(yè)學校,參加過進步學生運動。1924年考入黃埔軍校第1期,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畢業(yè)后任學生隊分隊長、營長,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和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1926年參與國民革命軍第3師的改編工作,任東路先遣軍黨代表,參加北伐戰(zhàn)爭。參與指揮東路先遣軍挺進江西、進軍浙江、攻入上海。蔣介石派親信以軍長職位拉攏王爾琢,遭到嚴詞拒絕后,遂密令逮捕東路先遣軍中的共產(chǎn)黨員。在東路先遣軍司令李明揚的幫助下,該軍的中共黨員得以安全離開。王爾琢脫險后,在中共上海區(qū)委領導下從事工人運動。
1927年7月,王爾琢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第25師第74團參謀長。8月,率該團重機槍連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后任第74團團長,隨部隊南下廣東。10月底,南昌起義軍余部在江西大庚整編成一個縱隊,王爾琢任參謀長,與朱德、陳毅等率部轉(zhuǎn)戰(zhàn)閩粵贛湘邊,堅持武裝斗爭。1828年1月,王爾琢參加領導湘南起義,任工農(nóng)革命軍第1師參謀長。同年4月,工農(nóng)革命軍第1師與湘南各縣的農(nóng)軍向井岡山轉(zhuǎn)移,下旬在江西寧岡縣礱市與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秋收起義部隊會師,成立工農(nóng)革命軍第4軍(后改稱工農(nóng)紅軍第4軍),王爾琢任參謀長兼第28團團長,協(xié)助毛澤東、朱德指揮紅4軍取得草市坳、龍源口等戰(zhàn)斗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發(fā)動的兩次大規(guī)!斑M剿”。
5月中旬,國民黨軍5個團對井岡山根據(jù)地發(fā)動第三次“進剿”。王爾琢率第28團和第31團1個營奔襲永新,在草市坳與敵1個團遭遇,經(jīng)2個小時激戰(zhàn),將敵全殲。然后一鼓作氣攻進永新,再殲國民黨軍1個師部,擊傷師長楊如軒。6月下旬,國民黨軍又調(diào)集5個團,以第9師師長楊池生為總指揮,對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進行第四次“進剿”,在占領永新后,以主力3個團分左右兩路進犯寧岡。王爾琢率第28團向進占老七溪嶺制高點的國民黨軍右路2個團發(fā)起多次猛攻,將其擊潰。隨即直插龍源口,切斷了左路國民黨軍的退路,并協(xié)同第29團等部將其1個團殲滅于龍源口地區(qū)。王爾琢率第28團英勇作戰(zhàn),成為縱橫井岡山的一員驍將,為保衛(wèi)和發(fā)展井岡山革命根據(jù)地作出了重大貢獻。
8月中旬,王爾琢率第28團由湘南地區(qū)回師井岡山。25日,擔任前衛(wèi)第2營營長的袁崇全,脅迫、欺騙1個步兵連和1個迫擊炮連叛逃。王爾琢聞訊后立即率警衛(wèi)排追趕。當追至江西崇義思順圩時,王爾琢努力做叛逃官兵的工作,兩個連的官兵又回到了革命隊伍中。而王爾琢卻遭袁崇全開槍射擊,英勇犧牲,年僅25歲。
“革命不成功,不剃頭、不刮胡子!边@是王爾琢立下的誓言,言語中,王爾琢對革命的滿腔熱情與堅定信念表露無遺。1928年,年僅25歲的他,犧牲在叛徒槍下時,仍是一捧長髯,飄灑胸前。
1928年10月中旬,在為中國工農(nóng)紅軍優(yōu)秀指揮員王爾琢舉行的追悼會上,毛澤東、朱德高度評價了王爾琢為革命所作的貢獻。會場上懸掛著由毛澤東擬稿、陳毅書寫的挽聯(lián):“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后如何?得到勝利始方休!”
蓄須立志,表明了王爾琢擁有視死如歸的革命氣節(jié)與崇高的品格,正如一首詩所贊:“一夜風云變,上海大屠殺。爾琢拔刀起,血誓效討伐。革命不成功,此生不理發(fā)。新婚方五月,大義割柔腸。致書慈父母,淚落沾衣裳。為救工農(nóng)苦,不能侍羹湯。南昌首義后,轉(zhuǎn)戰(zhàn)上井岡。指揮主力團,威震贛與湘。三戰(zhàn)喪敵膽,活捉兩只‘羊’。紅旗閃耀處,須發(fā)自堂堂。崇義追叛徒,桂花落地黃。英年二十五,天地為悲傷!
井岡山革命先烈故事篇10
1927年9月25日,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在萍鄉(xiāng)蘆溪遭到江西國民黨軍隊的襲擊。為了掩護部隊撤退,總指揮盧德銘英勇犧牲。這位年輕將才的犧牲,使毛澤東痛惜不已:“還我盧德銘!”
盧德銘,又名繼雄,字邦鼎,號又新,四川宜賓人,生于1905年6月9日。1921年,盧德銘考入成都公學。中學學習期間,盧德銘開始接觸《新青年》等進步書刊,接受馬克思主義。面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軍閥連年混戰(zhàn),盧德銘決心學習軍事,以武力打倒列強和軍閥。1924年初,盧德銘到廣州投考黃埔軍校,因路途遙遠錯過考期,通過老同盟會員李筱亭推薦,見到了孫中山。孫中山看到李筱亭寫給他的舉薦信,直接出考題“當今國民革命之首要任務”。盧德銘即席應試,文章激情飛揚,有理有據(jù),忠膽畢露。孫中山閱后滿意之極,當即推薦入學并提點他務必言行一致。最終,盧德銘被破格批準入黃埔軍校第二期步兵隊,同年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
1926年5月,時任葉挺獨立團第二營第四連連長的盧德銘,作為北伐先鋒挺進湖南。在北伐戰(zhàn)爭中,由于作戰(zhàn)勇敢,盧德銘先后升任獨立團第一營營長、第七十三團參謀長、第四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wèi)團(即武漢國民政府警衛(wèi)團)團長。
1927年8月2日,盧德銘率警衛(wèi)團前往南昌參加起義。因南昌起義部隊已南下,他遂率警衛(wèi)團進駐修水縣城。9月9日,盧德銘率警衛(wèi)團參加毛澤東領導的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并任起義部隊總指揮。起義受挫后,在9月19日的文家市前委會議上,毛澤東主張放棄攻打長沙,把起義軍轉(zhuǎn)移到敵人統(tǒng)治力量薄弱的農(nóng)村山區(qū)。師長余灑渡(后脫黨)頑固堅持“取瀏陽直攻長沙”的錯誤意見。盧德銘堅決支持毛澤東的主張,認為再攻長沙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盧德銘支持毛澤東的意見,對于會議統(tǒng)一思想,起了重要作用。會議經(jīng)過激烈爭論,最后通過了毛澤東的正確主張。
20日,中國工農(nóng)革命軍在毛澤東領導下,由瀏陽文家市出發(fā),向井岡山進軍,經(jīng)桐木、小枧,22日到達萍鄉(xiāng)蘆溪宿營。
23日拂曉,部隊從蘆溪更田村宿營地出發(fā),江西軍閥朱培德部隊江保定保安特務營和江西第四保安團從萍鄉(xiāng)趕來尾隨追擊,部隊行進在離開蘆溪15華里的山口巖時,后衛(wèi)第3團遭敵軍數(shù)路夾擊,部隊損失嚴重。
為掩護部隊前進,盧德銘挺身而出,從前隊折回,帶領一個連搶占高地阻擊特務營和保安團,同時指揮被打散的第3團官兵向前衛(wèi)部隊靠攏,在此過程中被一顆子彈擊中右胸,壯烈犧牲,年僅22歲。
毛澤東在他犧牲后贊道:“德銘同志為革命保留了火種,他是一名出色的軍事指揮員,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是戰(zhàn)斗的一生!
20_年9月14日,盧德銘被評為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范之一。
革命前輩的無畏、智慧、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精神,是后人應該不斷傳承下去的紅色價值觀。正如焦裕祿同志教育黨員干部所說:“革命者要在困難面前逞英雄”、“越是困難的時候,干部越要振奮精神,挺身而出,給群眾做個榜樣!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