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的習俗50字,盤點中秋節(jié)的習俗
時代在發(fā)展,時代在進步,相互分享高情商有深度的句子是一種常見的社交,句子寄托著無數人們的心情,哪些句子短小精煉?下面,我們?yōu)槟阃扑]了中秋節(jié)的習俗50字,盤點中秋節(jié)的習俗,更多相關內容請繼續(xù)關注本網站。
中秋節(jié)的習俗50字:
一、中秋賞月又稱(玩月):文人月下吟詩對詩,賞月,喝酒,聊天。民間月下踏歌,月下歌舞。
二蕩秋千,喝酒,月下男男或女女結伴出走,又叫踏月(采月,濱江采月)在月下踏歌吳地有走月亮、走三橋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過至少三座橋(見顧祿《清嘉錄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見玉魷生《海陬冶游錄》)。中秋節(jié)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占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里,嬉戲連坐至曉(《東京夢華錄》)。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yè),玩月游人,達旦不絕。喝酒在月下吟詩
三賞桂:桂樹下賞月,吟詩,喝酒
四拜月:婦女拜月。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栋菰峦ぁ吩O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紅棗、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拜月全家拜還是只有婦女拜!缎戮幾砦陶勪洝酚浭霭菰轮祝簝A城人家子女不以貧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飾之,登樓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則愿早步蟾宮,高攀仙桂。女則愿貌似嫦娥,圓如皓月。
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于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五拜月老:求愛情,求偶,愛情如月滿
六吉祥物兔爺(兔君):在老北京,每逢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都有拜兔爺的習慣。兔形玩具,穿人的衣服;蛴媚,或用面做!痘ㄍ蹰w剩稿》:京中秋節(jié)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yōu)閮和闹星锕?jié)玩具。
制作也日趨精致,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每屆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黃土摶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謂之兔兒爺。
七焚香:焚以桂花香。婦女用桂花油,桂花香粉
八團圓節(jié):夫妻和美。祭祖祭祀。何家團圓飯,賞月
九月宮符:彭蘊章《幽州土風吟》描述說:月宮符,畫成玉兔窯臺居;月宮餅,制就銀蟾紫府影。一雙蟾兔滿人間,悔煞嫦娥竊藥年;奔入廣寒歸不得,空勞玉杵駐丹顏。
十拜新月:唐代流行每當新月初生,婦女們便在深夜拜禱,希望自己青春永存,韶華常駐。此只能婦女拜,團扇,又叫月扇
十一中秋互贈銅鏡
既然中秋節(jié)也是銅鏡的節(jié)日,銅鏡之上出現中秋題材的月神形象紋飾也就變得十分流行,其中最重要的形象是蟾蜍、玉兔和嫦娥。中秋賞月已是大眾習俗,而秋夜賞鏡,知之者不多。但凡知曉者,從見它的第一眼起,便會漸漸迷戀上滲透著亙古的氣息的、如月光般明亮的銅鏡。
相耀生輝的明月與銅鏡淵源始于盛唐時期,每到丹桂飄香的季節(jié),鑄鏡師的當務之急便為鑄造雙秋鏡千秋鏡、中秋鏡,以供佳節(jié)之用。在中秋題材的若干個銅鏡品類中,無論是雙鸞瑞獸花鳥鏡、雙鵲月宮盤龍鏡亦或是唐皇夜游月宮鏡,都具有寓意深刻的人文歷史意味,凝結了時代的審美趣味和工藝智慧,而這些銅鏡,也將成為后代永遠追慕的珍品。
cOM更多句子大全編輯推薦
描寫中秋節(jié)習俗的古詩
其它中秋節(jié)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jié)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fā)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guī)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fā)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jié)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取?/p>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jié)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jié)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jié),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兿星飪和蛑星锱凇
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fā)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fā)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瘕埵且苑Q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jié)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jié)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jié)吃一種應節(jié)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jié)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jié)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陜西省西鄉(xiāng)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jié)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jié),午飯多于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中秋節(jié)吃月餅是為了什么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為中秋節(jié),俗呼為八月節(jié)。街市繁盛,果攤泥兔攤所在皆是。十五月圓時設月光馬于庭,供以瓜果、月餅、毛豆枝、雞冠花、蘿卜、藕、西瓜等品,唯供月時男子多不叩拜,諺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畢,家人團坐,飲酒賞月,謂之團圓節(jié)。又將祭月之月餅按人數切塊分食,謂之團圓餅。
老北京,中秋要放三天假。十三到十五日,學生也不上課。而所謂泥兔攤,就是賣兔兒爺的。前十年,北京中秋還有兔爺賣,F在很少見了。似乎只在春節(jié)廟會上見過。中秋節(jié)祭的就是這只月亮里的兔子。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胄,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只大耳朵,亦謔亦諧。有曲為證莫提舊債萬愁刪,忘卻時光心自閑。瞥眼忽驚佳節(jié)近,滿街掙擺兔兒山。過中秋,家里擺個兔爺像,確實很有氣氛。
中秋節(jié),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春明采風志》里有中秋臨節(jié),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并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卜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并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制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jié)供后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里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fā)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qū)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于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致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中秋節(jié),正值秋果上市,特別豐富!洞好鞑娠L志》里有中秋臨節(jié),街市遍設果攤,雅爾梨(原文)、沙果、白梨、水梨、蘋果、海棠、歐李、鮮棗、葡萄、晚桃,又有帶枝毛豆、果藕、西瓜。過去的果子市在前門東,八月十三、四兩日燈火如晝。并有吆喝:今兒是幾來?十三四來,您不買我這沙果蘋果聞香的果來,哎!二百的四十來現在,這些秋果街上都買得到。而且相形下,今年的水果多又便宜,正是由猴子變成的人的最美時刻。美中不足的是蘿卜有點貴,和蘋果一個價。難免有老年人痛斥這沒有道理的價格。值得一提的還有毛豆,過去中秋并不常見,今年在北太平莊副食店的月餅攤前,居然也支起了煮毛豆的大鍋,而且確實是帶枝的毛豆。
從習俗上看,和過去中秋靠近的還有送禮。中秋,大家互送禮節(jié),賞奴仆錢,鋪戶放帳帖,每節(jié)如此。北京這兩年似乎又興起了中秋送禮大行動。節(jié)前,弄兩輛車,滿滿的裝上月餅果品,挨家挨戶送。當然,這里的家和戶是指商家客戶。送禮,自然是為了聯絡感情,結款要生意。兩年前做這事時還想,現在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兒爺。今年這風氣恐怕更盛了。
現在講究廣式月餅,過去中秋月餅以前門致美齋者為京都第一,它初不足食也。供月月餅大者尺余,上繪月宮蟾兔之形,有祭畢而食者,有留至除夕而食者,謂之團圓餅。能放半年的,肯定不會是廣式月餅。 月餅源自民間祭祀,同樣,北京人常吃的點心如果求根溯源百分之七、八十也都出自于民間祭祀或宗教上的供品。從制作工藝上說,油炸、蜜餞和烘烤,都是最好的防腐措施。就連餃子,也是春節(jié)供后的食品。
其實,不僅僅吃食是這樣,延順這個思路推廣開來,藝術的誕生(謹慎的人在這里會用某些藝術門類這個概念)一樣離不開民間祭祀的。還記得上學時曾對這個問題發(fā)生興趣,翻看一些河南、山東地區(qū)的考古資料,至今仍能刺激自己頭腦的是一柄出土于山東日照的玉斧,當然真的玉斧無緣得見,但是單單就那圖畫已經足以讓人驚訝了。那斧薄得能夠透過光線而上面精致的一條夔紋是很難讓人簡單地以活靈活現這個詞將就形容的,在石斧的時代,它的存在又能夠說明什么?
與其說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靈。于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于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為人。
中秋節(jié)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jié)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jié)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么。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與其說玉斧是斧,倒不如稱之為一種語言,描述著艱難的砍砸者同上天對話。或者稱之為精靈,這是一個屏棄了功利取舍的精神的精靈。于是由了它,藝術方才出現。更于是人才徹底地脫落成為人。
中秋節(jié)真好,好在又一次讓我想到了這些已經好久不想的問題。當然節(jié)日本來就是人們精神的節(jié)日,與此時偶爾察覺月餅與烙餅的差異,也并不奇怪。你瞧,人不就是這個樣子么。給自己做吃的,為了填飽肚子沒一個認真。饅頭包子幾百上千年從不變化,但凡加上點精神追求,就能花樣翻新。
描寫中秋節(jié)的古詩
《中秋》
(唐)李樸
皓魄當空寶鏡升,云間仙籟寂無聲;
平分秋色一輪滿,長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從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靈槎擬約同攜手,更待銀河徹底清。
《八月十五夜玩月》
(唐)劉禹錫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凈,秋澄萬景清。
星辰讓光彩,風露發(fā)晶英。
能變人間世,攸然是玉京。
《水調歌頭》
(宋)蘇東坡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
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中秋月
(宋)蘇軾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
《太常引》
(宋)辛棄疾
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欺人奈何!
乘風好去,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中秋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及各地中秋節(jié)習俗
中秋節(jié)的由來與傳說
中秋節(jié)有悠久的歷史,和其它傳統節(jié)日一樣,也是慢慢發(fā)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禮制,早在《周禮》一書中,已有中秋一詞的記載。后來貴族和文人學士也仿效起來,在中秋時節(jié),對著天上又亮又圓一輪皓月,觀賞祭拜,寄托情懷,這種習俗就這樣傳到民間,形成一個傳統的活動,一直到了唐代,這種祭月的風俗更為人們重視,中秋節(jié)才成為固定的節(jié)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這個節(jié)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jié)日之一。
中秋節(jié)的傳說是非常豐富的,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之類的神話故事流傳甚廣。
中秋傳說之一嫦娥奔月
相傳,遠古時候天上有十日同時出現,曬得莊稼枯死,民不聊生,一個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無窮,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侖山頂,運足神力,拉開神弓,一氣射下九個多太陽,并嚴令最后一個太陽按時起落,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愛戴,后羿娶了個美麗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傳藝狩獵外,終日和妻子在一起,人們都羨慕這對郎才女貌的恩愛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來投師學藝,心術不正的蓬蒙也混了進來。
一天,后羿到昆侖山訪友求道,巧遇由此經過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藥。據說,服下此藥,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暫時把不死藥交給嫦娥珍藏。嫦娥將藥藏進梳妝臺的百寶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見了,他想偷吃不死藥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眾徒外出狩獵,心懷鬼胎的蓬蒙假裝生病,留了下來。待后羿率眾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寶劍闖入內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藥。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對手,危急之時她當機立斷,轉身打開百寶匣,拿出不死藥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藥,身子立時飄離地面、沖出窗口,向天上飛去。由于嫦娥牽掛著丈夫,便飛落到離人間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們哭訴了白天發(fā)生的事。后羿既驚又怒,抽劍去殺惡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氣得捶胸頓足,悲痛欲絕,仰望著夜空呼喚愛妻的名字,這時他驚奇地發(fā)現,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潔明亮,而且有個晃動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進三步,無論怎樣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無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愛的后花園里,擺上香案,放上她平時最愛吃的蜜食鮮果,遙祭在月宮里眷戀著自己的嫦娥。百姓們聞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紛紛在月下擺設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從此,中秋節(jié)拜月的風俗在民間傳開了。
中秋傳說之二吳剛折桂
關于中秋節(jié)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月亮上的廣寒宮前的桂樹生長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邊有一個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攏了。幾千年來,就這樣隨砍隨合,這棵桂樹永遠也不能被砍光。據說這個砍樹的人名叫吳剛,是漢朝西河人,曾跟隨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錯誤,仙人就把他貶謫到月宮,日日做這種徒勞無功的苦差使,以示懲處。李白詩中有欲斫月中桂,持為寒者薪的記載。
中秋傳說之三朱元璋與月餅起義
中秋節(jié)吃月餅相傳始于元代。當時,中原廣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統治階級的殘酷統治,紛紛起義抗元。朱元璋聯合各路反抗力量準備起義。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嚴密,傳遞消息十分困難。軍師劉伯溫便想出一計策,命令屬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義的紙條藏入餅子里面,再派人分頭傳送到各地起義軍中,通知他們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義響應。到了起義的那天,各路義軍一齊響應,起義軍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達就攻下元大都,起義成功了。消息傳來,朱元璋高興得連忙傳下口諭,在即將來臨的中秋節(jié),讓全體將士與民同樂,并將當年起兵時以秘密傳遞信息的月餅,作為節(jié)令糕點賞賜群臣。此后,月餅制作越發(fā)精細,品種更多,大者如圓盤,成為饋贈的佳品。以后中秋節(jié)吃月餅的習俗便在民間流傳開來。
各地中秋節(jié)的習俗
中秋佳節(jié),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jié)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xiāng)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中秋節(jié)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jié)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fā)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guī)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fā)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jié)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取?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jié)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jié)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jié),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兿星飪和蛑星锱。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fā)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fā)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jié)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jié)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jié)吃一種應節(jié)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jié)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jié)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陜西省西鄉(xiāng)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jié)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jié),午飯多于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節(jié)的習俗和古詩【經典篇】
各地中秋節(jié)的習俗
中秋佳節(jié),人們最主要的活動是賞月和吃月餅了。
賞月
在中秋節(jié),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西瓜還要切成蓮花狀。
在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占酒樓玩月。每逢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樓都要重新裝飾門面, 牌樓上扎綢掛彩,出售新鮮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熱鬧非凡,百姓們多登上樓臺,一些富戶人家在自己的樓臺亭閣上賞月,并擺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團圓子女,共同賞月敘談。
明清以后,中秋節(jié)賞月風俗依舊,許多地方形成了燒斗香、樹中秋、點塔燈、放天燈、走月亮、舞火龍等特殊風俗。
吃月餅
我國城鄉(xiāng)群眾過中秋都有吃月餅的習俗,俗話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餅一詞,最早見于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中,那時,它也只是象菱花餅一樣的餅形食品。后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的象征。
月餅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園食單》中就記載有月餅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專門制作月餅的作坊,月餅的制作越越來越精細,餡料考究,外型美觀,在月餅的外面還印有各種精美的圖案,如嫦娥奔月、銀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以餅之圓兆人之常生,用月餅寄托思念故鄉(xiāng),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愿,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其它中秋節(jié)的習俗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jié)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并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于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里、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煙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jié),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fā)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后,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后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占塔高的1/4,然后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谷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guī)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fā)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于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江南一帶的民間在中秋節(jié)人習俗也是多種多樣。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于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yōu)樽郎霞央取?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游街市稱走月。
明初南京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筑朝月樓,皆供人賞月,而以游玩月橋者為最。人們在明月高懸時,結伴同登望月樓、游玩月橋,以共睹玉兔為樂。玩月橋在夫子廟秦淮河南,橋旁為名妓馬湘蘭宅第,這夜,士子聚集橋頭笙簫彈唱,追憶牛渚玩月,對月賦詩,故稱此橋為玩月橋。明亡后,漸漸衰落,后人有詩去:風流南曲已煙銷,剩得西風長板橋,卻憶玉人橋上坐,月明相對教吹簫。長板橋,即原先的玩月橋。 近年來,南京夫子廟已重新修葺,恢復明清年間的一些亭閣,疏浚河道,待到中秋佳節(jié)時,就可結伴同來領略此地的玩月佳趣了。
江蘇省無錫縣中秋夜要燒斗香。香斗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斗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扎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江西省吉安縣在中秋節(jié)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后,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安徽省婺源中秋節(jié),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于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兿星飪和蛑星锱。中秋炮是以稻草扎成發(fā)辮狀,浸濕后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fā)出巨響并有游火龍的風俗;瘕埵且苑Q草扎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游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游遍各村后再送至河中。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于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縣中秋節(jié)祭土地神、扮演雜劇、聲樂、文物,稱為看會。
在北方,山東省慶云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谷神,稱為青苗社。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jié)宴請佃戶。即墨中秋節(jié)吃一種應節(jié)食品叫麥箭。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jié)宴請女婿。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jié)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陜西省西鄉(xiāng)縣中秋夜男子泛舟登崖,女子安排佳宴。不論貧富,必食西瓜。中秋有吹鼓手沿門吹鼓,討賞錢。洛川縣中秋節(jié)家長率學生帶禮物為先生拜節(jié),午飯多于校內聚餐。
一些地方還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中秋節(jié)的古詩
夜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月夜 (劉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氣暖,蟲聲新透綠窗紗。
嫦娥 (李商隱)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八月十五夜月 (唐杜甫)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轉蓬行地遠,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棲見羽毛。
此時瞻白兔,直欲數秋毫。
月夜憶舍弟 (杜甫)
戍鼓斷人行,邊秋一雁聲。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
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
寄書長不達,況乃未休兵。
望月懷遠 (張九齡)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
滅燭憐光滿,披衣覺露滋。
不堪盈手贈,還寢夢佳期。
“中秋節(jié)的習俗50字,盤點中秋節(jié)的習俗”中的語句,常常可以在朋友圈看到,也希望您能挑選自己喜歡的短句,發(fā)發(fā)朋友圈,保持好心情。更多好內容請閱讀七夕春節(jié)中秋節(jié)的詩句,希望的人生美滿而幸福!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