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文物會說話
默坐香爐煙起伏
青云之上,一只雄獅威嚴(yán)端坐。
雄獅之首微微上仰,一張嘴恣意大張,舌頭從兩枚尖利的獠牙中間伸出來。它怒目圓睜,耳邊的鬃毛隨風(fēng)飄揚。腦袋遠遠大于腰部,身子瘦瘦的,身上的毛一縷一縷地豎起,一共六道。雄獅的前足搭在一只球上,球呈鏤空狀。
這尊熏爐,有三只足,每只足上方各雕一只獅子,面目猙獰,齜牙咧嘴,頭頂微卷的鬃毛與爐身相連。熏爐由青銅制成,極有分量。
香爐若是摘掉蓋子,就像一尊鼎,兩旁各伸開一只把手,恰好對稱,有如螣蛇那般蜿蜒,上方刻有“回”字形紋樣,爐身鼓鼓的,共兩層。
上層,每間隔一段距離,便有一尾小小的雀,由極為流暢自然的弧線刻成,尾巴處輕巧上揚,小雀的喙有如鸚鵡的喙,胖胖的,呈弧形向下彎。鳥雀的空隙間,被“回”字形紋樣填滿。
下層更為豐富些,上邊一圈與上層的景致大致相同,中間一圈呈饕餮紋,最下面一圈是澎湃的海濤。
這尊香爐,囊括了天地間許許多多美好的事物,從水波到鳥雀,從蘭花到云煙……
煙波陣陣,婷婷裊裊,因這煙云,這尊龐然大物多了幾分靈動。雄獅不再是雄獅,它成了天間的神獸;鳥雀也不再是那幾只弱小的雀兒,它變?yōu)榱松裨捴械南渗B,像是揮動羽翼,在仙山飛舞;那條水波粼粼的河,或許正是從仙山淌下的泉水吧。
它,因云霧翩然。
金聲玉振
它們本為一體,此刻,繩索羈絆已解,一片一片置于玻璃之后。
幾百年前,它們被繩索串聯(lián),綴于此編磬的橫梁上。
它們是石頭,是山野的磐石。它們并沒有朱漆描金,也沒有繪上花卉神獸,只是被削成薄薄一片,穿以小孔,分割成羽翼般形狀。
幾百年的時光給它留下了斑駁的痕跡,淡灰與暗白深深淺淺,繁復(fù)夾雜,像是江南梅雨季后走馬塘馬頭墻上的印記。不知它們身上如此印痕,是尚為磐石時山雨所贈之物,還是成為編磬后樂者手中的敲擊之物與它摩擦的結(jié)果。
幾百年前,它們分為兩排,一共十六塊,夾在華貴的架子上。得名:清描金雙龍戲珠紋石編磬。
曾經(jīng),那個華貴的架子呈放在孔廟的樂隊之中。它的雙梁由仙鳥承載,雙梁頂上,各有一只龍頭,它們銜著竹子,明眸各自望向一端。珠子微微露出,下墜托地流蘇,直墜到仙鳥的羽翼。這架子為描金之物Www.0279.NeT,定是極為華麗。料想古琴之絕處在于絲弦,竹笛之妙處在于音孔。這編磬之絕妙所在定是這十六塊厚薄不一的石塊了,用如此明麗之物來襯托灰撲撲的石塊,也是這天地間的一大奇觀。
作為孔廟祭祀大典上的禮樂之器,它并不是樂者從第一個音一直演奏到最后的樂器,而是每個樂章結(jié)束時作為結(jié)束的一個音。
我無緣聽見它被敲擊的清麗之音,但我想,這聲音中定有泠泠作響的泉水,有嚶嚶成韻的鳥鳴,還有魚尾柔軟地與水波摩擦骨骼的搖動之聲。
孟子用“金聲玉振”來評價孔子,而金聲玉振的字面之意為“以鐘發(fā)聲,以磬收韻”,這正是孔廟祭祀大典上奏樂的順序。
“玉”正是指我眼前這種樂器——磬,不難想象它的聲音是婉約清亮的。“金聲玉振”用來比喻人的知識淵博,才學(xué)精到,大典上這樣奏樂的順序,也正是后人用來贊美故人的一種巧妙方式,知者必定會會心一笑。
俄兮風(fēng)定云墨色
幾朵云在天間飄飛,絲毫沒有云的柔美,竟是棱角分明,就這樣飄飛了幾百年。
云是自由的,盡管它們被風(fēng)牽引著走。遠遠望去,這祥云竟似一塊塊皮膚上的傷疤。我想,云即便是天空的疤痕,也不會讓天空顯得丑陋。
流云飄飛的景象,用銅水冷卻定格。
九天之上,是一片荷葉。它輕飄飄地蓋在頂上,蓮葉的擺微微翹起,經(jīng)絡(luò)縱橫,盡顯輕盈。高處不勝寒的清高寂寞,用一盞蓮葉輕輕托住。
荷葉也是銅制成的,卻仍不失荷葉的清雅。
這是一件用于貯酒的容器,稱作“壺尊”。
壺尊梨形的身體旁各伸開一個弧形的把手,它不單是壺尊的把手,也是連接人間與云端的通靈之物。輕輕握住銅制把手,仿佛便能與云端的神明有一絲微妙的聯(lián)系,它是一座橋。
九霄之上,祥云飄飛,這是自然的形態(tài),荷葉倒置在九天之上,這是人們美好的想象。古時人們對天空帶著三分猜測,七分想象。這只清同治十三年寧波府制云紋雙耳銅壺尊便是人們對天的認(rèn)知。
它用于孔廟的祭祀大典,手握銅把手,像是與孔夫子進行一場交談。人們用這樣的方式緬懷已逝的故人。
奏樂結(jié)束,編磬敲響了最后一個音。人們手握把手,緩緩向爵傾倒佳釀。酒在爵中蕩漾,映出壺面的景致,漣漪微動,像是流云飄飛。
云朵以我們用肉眼看不到的速度,慢慢飄飛,從未停止。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