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觀后感800字
篇一:八佰觀后感
《八佰》這部大片,被看作是救世大作,看的我哭沒了一包紙巾。聽說吳京觀看了電影首映,直言太棒了,給看哭了。這種硬漢代表的人物能哭,想必這片一定是相當感動的。
想要嘗試評價這部《八佰》其實是非常困難的。因為身處于這個時代的我們,過著幸福的生活還會有人為之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根本無法感受到那個時代的痛點。
這部電影早就陷入到了爭議漩渦之中,似乎無論從哪個角度切入,都會引來爭議。倘若你稱贊支持,會有人認為你在替無能的國軍洗地,尤其是逃跑將軍孫元良,如果你批評否定,一樣有人會認為,你枉顧國軍將士在正面戰(zhàn)場做出的巨大犧牲,泯滅良心。
本片故事講的就是淞滬會戰(zhàn)中的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一條蘇州河,將上海切割成兩個世界:一個天堂,一個地獄。而蘇州河北岸就是四行倉庫,這里就是人間煉獄,88師524團團附謝晉元,率領420余名兄弟用鮮血保衛(wèi)這里,對外號稱“八百壯士”,這就是電影《八佰》片名的由來。
天堂里有好人和壞人。有人看著同胞受難,冒著槍林彈雨,充當“人肉快遞”去送物資。
有人則把死難的同胞當做賭博的籌碼,去賭“日本人能不能三小時拿下四行倉庫"(這其實也是日本“三月亡華”的一個縮小版)。
地獄里也有勇士和瓜慫。勇士充當人體炸藥義無反顧跳向日軍。瓜慫看著戰(zhàn)友受難,卻想著茍且偷生。在片中,壞人會變成好人,會變成勇士。漢奸記者冒著生死守護了士兵的家書,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貪生怕死的老鐵在一次掛彩后看淡了生死。
這樣特色鮮明的人物群像設定即使放在世界戰(zhàn)爭片之林都是獨樹一幟的。后期黃曉明飾演的特派員和杜淳飾演的謝晉元展開對話,兩人就是站在這兩個不同的立場上,誰也說服不了誰,黃曉明飾演的政府代言人甚至流下了眼淚,說道理我都懂,我欽佩你們那種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勇氣,但一切都是政治游戲。戰(zhàn)爭的背后可能都是政治,但是四行倉庫里的八百壯士們無疑都是英雄。
電影中最令人動人的想必是鄭愷飾演的陳樹生為了避免日軍炸毀倉庫的墻,而選擇舍生取義的那段,他們都是爹娘養(yǎng)的孩子啊!然而為了中國軍的戰(zhàn)魂,為了蘇州河對岸的百姓,為了四萬萬同胞,在陳樹生慷慨赴死以后,整個機槍連的戰(zhàn)士們每個人都毫不畏懼地綁上了炸彈,與敵人同歸于盡!
一寸山河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若國人皆如此,日軍何敢?在看這段的時候,我整個人都是顫抖的,那種震撼和揪心實在是無法隱藏。
篇二:八佰觀后感
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記得日本對中國的侵略,歷史書上也明明白白的訴說著一切,我們也經(jīng)常聽大人們講抗日時期的事件,每當提起時總會忍不住的咬牙切齒。日本軍來到中國無惡不作,是日本破壞了我國的瑰寶。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想,如果不是日本,我們怎能推翻大清王朝腐敗的統(tǒng)治?如果不是日本,中國怎能記住“落后就要挨打”這句話?如果沒有日本對我們沒有人性的屠殺,怎能喚醒每個中國人的強國夢?怎能使中國這頭睡獅的怒吼震驚全球?!我們這個民族一路走來真的太不容易。那一段歷史是一段沉痛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一段恥辱歷史,
8月21號一部震撼人心的大電影上映——《八佰》,160分鐘左右的時間內(nèi),仿佛飛越到1937年。激蕩的歲月,永不磨滅的意志,是精神的火花,即使需要我獻出生命,毅然決然,毫不猶豫去守護它永遠的不滅!起初,沒人相信還有人在上海堅守,直到聽到四行倉庫的槍炮,然后沒人相信他們能堅持多久,直到后來日軍久攻不下,這就是信念的力量!終于最后,喚起了國人的清醒,無數(shù)的期望的眼神,無數(shù)的默默吶喊,無數(shù)捐錢捐物的對于我而言,什么樣的人算英雄呢?大概是那些明明可以逃避可以安穩(wěn)卻甘愿踏出舒適區(qū),去像“笨蛋”像“傻瓜”一樣不顧一切的追逐自己的信念、追逐自我的人吧。電影《八佰》故事的開頭便是給了我這樣的感慨。四行倉庫的背后擁擠著無數(shù)的上海市民,燈火闌珊。而四行倉庫的正前方,借謝團長的話來說,“前方便是地獄”。按照歷史背景來說,這場戰(zhàn)斗已經(jīng)是淞滬會戰(zhàn)的尾聲,國民黨的德械師已經(jīng)死傷殆盡,對于當時還在四行倉庫的守軍來說,這場戰(zhàn)斗看不到希望,也看不清意義。對于他們來說,那是一場足夠絕望且必死的戰(zhàn)斗。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們?nèi)w的選擇是站到最后,向全世界展現(xiàn)了中國軍隊、中國人民、中華民族的尊嚴和不屈,而這一點電影在許多細節(jié)方面都有所體現(xiàn)。有戰(zhàn)士在被敵人擊倒后奄奄一息的對著鏡頭不斷地訴說最后的遺愿“兄弟,能不能幫我堅守一下我的位置。”一個個士兵排著隊,身上系著成捆的手榴彈,從幾層樓上跳下去的同時引爆,好讓敵軍的銅盾土崩瓦解。而只有英雄才能做到的事便是喚醒人們,引領人們。從一開始的推推攘攘,享受著英國帶來的和平,把自己置身事外,到自愿報名奔赴前線,投送物資,迎接中國軍隊的歸來。電影里的上海市民目睹著戰(zhàn)爭的慘烈,目睹著中國軍隊的犧牲一點點的發(fā)生變化,民族意識一點點的被喚醒。人們終于愿意踏出租界,不為自己的幸福而為中國未來的幸福而犧牲。四行倉庫保衛(wèi)戰(zhàn)同樣不能改變上海失守的定局。即便如此,星星之火,也可燎原。“殺身成仁,舍身取義”,再看八佰,何止“八佰”。
從一開始的貪生怕死到我跟你拼了,從隔岸觀火到伸出手,這就是戰(zhàn)爭的殘酷也是洗禮,這場戰(zhàn)爭雖然死得很慘,但他卻是給了我們抗爭的勇氣,我們?yōu)槭裁床幌奚惨纯,因為總有要斗爭,一點點的光匯聚在一起就是希望。小時候不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現(xiàn)在懂了。戰(zhàn)士用生命和鮮血,人肉城堡換來了今天的和平,難道他們經(jīng)歷艱難換來的勝利是讓我輩用來揮霍和不珍惜嗎,不,先輩遺志是警示吾輩自強,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有價值的人,可以保護所愛之人,為了心中的理想去奮斗。
篇三:八佰觀后感
管虎導演的《八佰》終于在這個夏天上映了,2023年的八月,淞滬會戰(zhàn)的歷史已經(jīng)過去了整整八十三年,作為一個上海人,我終究難以放下這段歷史情懷,我生活的鄉(xiāng)土在歷史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這么重大的劫難。我們有幸生活在一個和平的年代,一個中國走向強大、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并且我們生活在上海這樣繁華的大都市,以至于繁忙緊張的都市生活讓我們沒有時間停下腳步去回顧歷史,回憶這座城市歷史上曾發(fā)生的故事。
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有著一面著滿彈痕和炮痕的墻,這是前人刻意留下的歷史印記,目的就是告訴后人這里曾經(jīng)發(fā)生過的歷史事件。四行倉庫也已經(jīng)被改造成歷史紀念館供后人參觀,這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而管虎導演拍攝的大電影《八佰》也有著這樣的意義。一部好電影的關(guān)鍵在于它傳遞的價值觀,影片相較于真實歷史有夸張,但是夸張手法的使用是為了渲染觀眾的情緒,進而達到電影傳達價值觀的效果。
電影中有一個場景讓我潸然淚下,就是國軍將士們在面對日本爆破工兵的盾牌陣時采用的捆綁手榴彈跳樓自爆的作戰(zhàn)方式,這些勇士們在跳下去前都報了自己的名字和家鄉(xiāng),還有一個士兵說到,“媽媽,孩子不孝。”他們用自己的生命為國盡忠,這是一種舍生取義的精神。旅日作家薩蘇就提出過這樣一個問題,“這些士兵的家鄉(xiāng)并沒有發(fā)生戰(zhàn)爭,但是想一想他們當年是怎么走到上海的,在家里面什么都有,大家為什么要走到那里去,去把生命獻給這個國家呢?”這不就是一種全民族抗戰(zhàn)的精神在起作用嗎?當你的民族和你的國家遭受磨難時,沒有人可以袖手旁觀,這也是為什么要建立全民抗戰(zhàn)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根本原因。中國歷來有一種傳統(tǒng)就是家國同構(gòu),家是小國,國是大家。國亡了,家自然也就不復存在了。所以這些士兵沒有能夠做到盡孝的義務,但他們做到了為國盡忠的職責,如果沒有這些士兵們的犧牲,又有誰能去抵御侵略者的鐵蹄呢?這也是這些士兵們偉大的地方,他們是這個國家、這個民族永遠的英雄。
篇四:八佰觀后感
一條蘇州河,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四行倉庫這邊是刀槍火海的浴血奮戰(zhàn),對面是紙醉金迷的十里洋場。這就是電影《八佰》呈現(xiàn)的畫面,影片一經(jīng)上映票房就破億,它所帶來的并不僅僅是絕望與希望相纏繞所呈現(xiàn)出的一種震撼。更是民族的恥辱與自豪相交雜的心靈撞擊。
《八佰》中的人物并不是單單純純的非黑即白,而是摻雜許許多多的灰色地帶——租界的民眾、起先想要逃跑無意抗戰(zhàn)的士兵、開賭場的大姐等等。他們不是純粹的“黑”,也不是純粹的“白”,他們是等待被“喚醒”的一個個“灰色”的靈魂。他們的“黑”在于放棄抵抗沉迷于眼前的美好幻景,他們的“白”在于愿意為八佰壯士捐物資,在于企盼出現(xiàn)一個嶄新的中國。
“我不能死,我娘還等著我回家呢。”這是劇中的一個人物端午說過的一句話。由此可見,他們所令人憤怒的“黑”其實是由每個人對團圓盡孝這一期望的“白”所產(chǎn)生的。每個人都有恐懼,每個人的無畏都需要被喚醒。
影片中的蘇州河(吳淞江進入上海市區(qū)后被上海人稱為蘇州河)隔開了租界和四行倉庫,隔開了浮于表面的繁華與令人戰(zhàn)栗的荒蕪。影片中的人物也曾說過:“那邊是天堂,這邊就是地獄。”河的這岸是“滿目蕭然”,河的那岸卻是“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這一反差的確讓人心酸與憤怒。“天堂”充斥著愚昧與麻木,“地獄”充滿了不屈與堅守。“天堂”是精神上的地獄,而“地獄”承載的卻是我們這一民族的脊梁。
當主動請纓的壯士們一個一個從樓頂無畏躍下引爆自己時,那接連不斷的爆炸聲真正炸醒了河對岸愚昧無知而又麻木不仁的民眾。“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何香凝的這一句臺詞被深深地印在了每一個人的心底。當國旗被升起國民歡呼叫好時,當一雙雙國人的手伸出時,中國人的家國情懷是真正被喚醒了。
電影中還有一個小細節(jié),那就是日本軍官和謝晉元團長的會面。身騎黑馬的日本軍官和身騎白駒的謝團座無疑是影片中一大沖擊波,黑暗和光明、絕望和希望被巧妙地轉(zhuǎn)化成日本軍官的黑馬以及八佰壯士的白駒。而當河對岸租界的民眾們看到奔馳的白駒時的興奮,既是新奇而更多的則是對希望的渴望,對光明的向往,對中華民族會重新站起來的堅定。
而影片最后在廢墟中踏出的帶著血紅色的傷口的白駒,則意味著中華民族遭受重重磨難,早已千瘡百孔卻仍然充滿希望仍大步昂揚地向未來馳騁而去的中華民族的脊梁。
那匹白駒,它是希望,也是影片中灰暗天空下最耀眼的曙光,和四行倉庫的八佰壯士一起,重新燃起中華民族的自豪,塑起中華民族永不屈折的脊梁!
篇五:八佰觀后感
最近有一部電影很火爆,名叫八佰,昨天爸爸也帶我去觀看了這部電影,主要講述了400位中國軍人在四行倉庫中堅持奮戰(zhàn)四天四夜
1937年8月13日起,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攻上海的戰(zhàn)斗就是淞滬戰(zhàn)役,又稱813戰(zhàn)役,這場戰(zhàn)役是中國抗日戰(zhàn)爭中第一場重要戰(zhàn)役,也是抗日戰(zhàn)爭規(guī)模最大,最慘烈的戰(zhàn)役,前后歷時三個月,日均投入30萬余人,死傷四萬余人,中國軍隊投入75萬余人,死傷30余萬人,淞滬會戰(zhàn),從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結(jié)束,上海最終淪陷,但這場戰(zhàn)斗為轉(zhuǎn)移大量物資,為以后的抗戰(zhàn)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為什么電影命名為八佰呢?其實倉庫內(nèi)的人數(shù)根本不到800人,只有區(qū)區(qū)420人,其中還有18人是逃兵,他們堅守四行倉庫,倉庫外就是百倍的日寇戰(zhàn)斗開始了,敵人發(fā)起了第一次進攻,但我軍已經(jīng)做好了充足的準備,埋伏在了四行倉庫中,敵人慢慢地走進了倉庫,可敵人發(fā)現(xiàn)倉庫里一個人也沒有便肆無忌憚地走了進去,可是正當他們放松警惕后,伴隨著一聲巨響,大門落下,把敵人的退路切斷,隨后密集的槍聲,伴隨著一聲巨響,大門落下,把敵人的退路切斷,隨后密集的槍聲,和劇烈的爆炸聲夾雜著敵人的慘叫聲,此起彼伏,隨后進入四行倉庫的敵人被全部殲滅,很快敵人又開始了第二次的進攻,他們選擇用堅固的鐵板架在頭上,向前移動,并在西墻安放炸彈,想要炸開西墻進攻,但國軍沒有發(fā)覺(作文盒子),正在阻擊正門進攻的敵人,是河對岸租界里的上海百姓發(fā)現(xiàn)了西墻偷襲的敵人,并發(fā)出信號,告訴了國軍,謝團長立刻派了一些人去防御西墻來偷襲的敵人,士兵們來到西墻,發(fā)現(xiàn)在樓下的敵人用鐵板防御用槍射擊射不進去,用手榴彈扔下去,也被堅固的鐵板談開了,眼看敵人就要炸開西強攻進來了,這時辰生身上綁滿了炸彈,把一封八個字的遺書交給了連長,說完便義無反顧的跳了下去,只聽一聲巨響,陳樹生犧牲了,他用自己的生命炸毀了偷襲小隊,而他那八個字的遺書寫的正是,舍生取義,兒所愿也。但沒過多久,更多用鐵板防御的敵人攻了上來,想炸開西羌,但更多士兵身上綁滿炸彈,跳入敵人的偷襲小隊,與敵人同歸于盡,這支隊伍不畏強敵,不怕犧牲,用生命一次又一次粉碎了敵人的進攻。
他們?yōu)閲,為民族英勇獻身,感染了上海民眾,喚醒全國人民抵抗日寇必勝的信心,我們今天的祥和幸福都是世世代代的革命先烈,用生命換來的,我們要努力學習,長大后為國家效力!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