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講課稿(蒹葭講課評價與反思)
《蒹葭》教學反思1
曾經(jīng)王有才總是教導我們說,課堂要有生成,課才會熠熠生輝。今天**《蒹葭》,有些東西覺得還不錯,稍作記錄吧!今后重拾這貝殼的時候,或許會有珍珠孕育其中吧!
此詩亦與《關(guān)雎》有著相同的地方,那便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追求。只是這女子在這首詩中稱之為“伊人”。那么,這位伊人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自然她是美好的。但學生的回答讓我更讓我為之動容,“飄渺的”“神秘的”“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如神仙姐姐般”。那么如此的一些感覺又是通過哪些地方看出呢?老教師經(jīng)常教導我們說,一定要細讀細讀,而今我亦是深深地感觸從表面滑過與走進文本帶來的質(zhì)的區(qū)別,進入文本再走出來,帶給你的將是全身心的愉悅,將是內(nèi)心的釋然,將是專注后的超脫。我想,此處學生定也在“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不停變換的位置的文字中感受到了那一份神秘、飄渺和神仙姐姐般的美好。
那么,詩歌又是通過什么來引入伊人的呢?自然是蒹葭、白露、霜等等景物的描繪。那么,詩人描繪的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致呢?這些景色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呢?一個學生說,蒹葭即是蘆葦,大片地生長著,帶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一個學生說,清晨的露珠格外的晶瑩剔透,象征著這美好的愛情。一個學生說,霜乃是深秋之物,帶給人一種涼涼的感覺。故曰,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如是或許便是課堂的生成。雖然未必是你想要的點,但是或許這對文本獨特的理解就會帶給人無窮的快樂。那么,霜帶給你涼涼的感覺,露何嘗不是嗎?大片大片的'蘆葦在深秋長在水邊,不亦是帶給人一種凄清之感嗎?故一切的景語即是一切的情語。為何詩人不將情景設(shè)置在溫暖的春日,而是有點涼涼的,有點凄清的秋日呢?或許這正昭示了詩中的男子他追求伊人而不得的那份落寞的心境吧!
《蒹葭》教學反思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理解詩歌形象,品味與賞析詩歌朦朧優(yōu)美的意境,探究詩歌情感意蘊;
。2)品味詩歌語言,理解重疊和反復手法的運用;
。3)熟讀成誦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品味詩歌形象、感受意境、理解情感的能力,掌握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陶冶學生情操,激發(fā)閱讀詩歌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歌形象,品味與賞析詩歌朦朧優(yōu)美的意境,探究詩歌情感意蘊;
2、難點:“雨巷”象征意義
三、教學方法:
1、情境設(shè)置法:充分利用多**及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學生能融入到詩的意境中去,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2、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的品味詩意。
3、 研討法:在研討練習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過程:
。ㄒ唬┒**創(chuàng)設(shè)情境:背景音樂《在水一方》
。ǘ⿲耄骸对娊(jīng)》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蒹葭》中有個裊裊娜娜的女子從詩經(jīng)中走來,款款盈盈于水一方。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zhuǎn),卻找不到她的堤岸。
。ǔ鍪尽遁筝纭氛n件)
。ㄈ┡錁防收b:
。爢涕焕首x,要求初步體會詩歌形象和意境;學生朗讀,要求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
。ㄋ模┖献魈骄,尋找比較點,理解詩歌形象,品味與賞析詩歌朦朧優(yōu)美的意境,探究詩歌情感意蘊;
(學生交流活動,教師點撥總結(jié))
1、比較“丁香姑娘”與“伊人”的形象
。1)相同點:
從追尋的對象看,“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與“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顯然都具有飄渺莫尋、面目模糊的共性,都帶有某種憂郁的氣質(zhì),都是美好的化身;這兩個意象既可是實在人,也可以是某種美好的理想。
。2)不同點:
對《蒹葭》中那河畔的追尋者而言,他堅信伊人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她“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汜”,一切似乎是那么的明朗,伊人的存在幾乎就是他的一個信仰。所以“他”始終是在向心中那個明確的目標邁進,即便追尋沒有結(jié)果,伊人的存在本身已然是他前行的希望。
與《蒹葭》里追尋者心中十分明確的存在不同,《雨巷》的追尋目標,那雨中的丁香姑娘,則顯得蒼白而遙遠。“她”的出現(xiàn)與消失都是“像夢一般地”,是以一個影像的意義而存在。
“她”與其說是“我”追求的對象與希望,不如說是我苦悶情愫的一個代言者,我內(nèi)心情緒的外在投射!拔摇薄袄淠,凄清,又惆悵”,而丁香姑娘是“像我一樣的”“哀怨又彷徨”,“我”需要的是冷漠中一個同病相憐者心有靈犀的`慰藉與共鳴,是二者精神氣質(zhì)的相通相和。
與其說是“詩人理想中的偶像,不如說是現(xiàn)實中陷入自憐自戀中他自己的鏡像或自畫像”
。3)小結(jié):一明確,一虛幻,不同質(zhì)地的追尋目標同樣決定了詩歌內(nèi)在情感或豁朗或陰郁的旨歸。
2、比較兩首詩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相同點:
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都是情感細膩、懷著同病相憐的“單戀”的苦苦追尋者的形象,路途之艱,追尋之難,惆悵之深,執(zhí)著之甚,因所追求對象的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悶感傷憂郁。
。2)不同點:
《蒹葭》中的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清晨徘徊蒹葭河畔,翹首以望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并不辭艱辛“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一位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目的只為“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中的“我”滿懷孤獨與惶惑踟躇在陰雨落寞的小巷里,“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這里,戴望舒沒有使用“找到”、“尋著”或其他類似的表示主動積極的詞語,而是強調(diào)了一個“逢著”,這個“逢著”暗含一種無所作為的期待意味。而當一切夢一般出現(xiàn)又夢一般幻滅之后,我?guī)缀踹B“逢著”的希冀也不再存,變成了“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胺曛焙汀帮h過”,一則表現(xiàn)出寄希望于一種人生的偶遇、邂逅、一種不期然的驚喜;一則表現(xiàn)為邂逅的希望破滅后,徘徊者失去了繼續(xù)尋覓的信念,只能向虛無縹緲中尋求寄托。
3、比較兩首詩的意境
(1)相同點:
兩首詩都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diào),營造了*古典詩詞的意境美。意境強調(diào)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強調(diào)言外之意、韻外之致,強調(diào)耐人品味的**整體的藝術(shù)空間。
(2)不同點:
《蒹葭》中清秋之際,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狀,空中霧靄迷蒙,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時,以為癡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她)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及,于是他(她)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nèi)心痛苦,不可言狀。伊人宛在,覓之無蹤,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時閃現(xiàn)晃動,時遠時近,時隱時現(xiàn),時有時無,閃爍不定。此情此景又使這位追求者欲找無方,欲罷不能。讀來只覺情調(diào)凄婉,境界幽邃,意蘊無窮。
《雨巷》由細雨、小巷、丁香、油紙傘、籬墻構(gòu)成的“雨中即景”,是江南小城的寫照,具有傳統(tǒng)文化古典美的韻味。詩中運用了眾多的描寫感情之詞,如彷徨、寂寥、愁怨、憂愁、哀怨、冷漠、凄清、惆悵、太息、凄婉、迷茫等等,渲染了一種孤獨愁苦的情感氛圍。
4、比較結(jié)構(gòu)形式和音樂效果
。1)《蒹葭》采用《詩經(jīng)》中常用的重章疊唱的結(jié)構(gòu)方式從時間上的推移,表現(xiàn)追尋時間之長;從地點上的轉(zhuǎn)換,表現(xiàn)伊人的飄渺難尋; 從道路的變化,表現(xiàn)追尋的艱難。
作用:最容易傳唱,最便于記憶;深化意境,瀉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增強詩歌的節(jié)奏感,形成回環(huán)往復之美,委婉而深長。
。2)《雨巷》結(jié)構(gòu)上的回環(huán)往復和音樂性是這首詩的友誼成就。如第一節(jié)押二、三、六句,第二節(jié)押三、六句,隨意性中突出情感優(yōu)先與情感錯綜變化的節(jié)奏。常用排比句的方式造成首語重疊,如“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又多用重復的詞匯與句子,如“悠長,悠長”、“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走近,走近”、“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造成節(jié)奏低緩、深沉、反復回響的藝術(shù)效果。
詩人還運用“拋詞法”,即把下句的某個首詞拋入上句的句尾,使語意似斷實連、一詞兩用,更調(diào)整節(jié)奏使之繁復多變。如“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第一、二句不用標點,讓句子跨行,既造就獨特的節(jié)奏,又使“獨自”、“悠長”承擔起本句詞意與下句開頭的雙重任務(wù),并因位置的突出而使詞意得到強化。此外,詩的首節(jié)與末節(jié)基本重復,只有“逢著”與“飄過”一詞之差,形成了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返的節(jié)律感。
五、再朗讀重點句,加深體會;朗讀成誦。
六、難點突破“雨巷”意象內(nèi)涵:
。1)借助搜集的資料
。2)質(zhì)疑討論
(3)老師歸納
七、作業(yè)安排:
。1)詩歌的改寫可以再現(xiàn)詩歌意境,教師引導,再讓學生分組思考、寫作、合作學習,評點和賞析,自主探究,,注意課外知識延伸,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2)比較閱讀李白《菩薩蠻》和漢古詩《江南可采蓮》的形象和寫法。
《蒹葭》教學反思3
這堂課,我首先是注重了朗誦。詩歌教學就應該是以朗誦為主,不能作煩瑣的分析,不能上成練習課。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過不斷地朗誦,讓學生細細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詩歌的藝術(shù)之美。在教學時我努力使學生通過美讀來感受先人的情感美,來領(lǐng)略華夏民族文化,又用優(yōu)美的《在水一方》設(shè)置情境,課堂氣氛好,在課堂上努力做到了師生互動,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學生深入地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感受詩歌的結(jié)構(gòu)美(重章疊句的作用)。重章疊句和反復詠嘆的手法學生教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另外,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自讀法、朗讀法、探究法、**法、練習法等綜合方式,效果不錯。
存在的問題:由于《蒹葭》詩歌文字較為古奧,教學中準備還不夠充分,功底又淺,所以對詩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時課堂也略顯散亂。
《蒹葭》教學反思4
1、《關(guān)雎》和《蒹葭》在內(nèi)容、表現(xiàn)手法等藝術(shù)特色上都有相同之處,所以《關(guān)雎》擬重點講授,《蒹葭》則教師設(shè)問引導,學生自學領(lǐng)悟為主。在學習《關(guān)雎》的基礎(chǔ)上進一步熟悉相應文學常識,有利于學生識記古代文言知識。
2、在教學過程中,適時運用多**,有利于課堂上創(chuàng)設(shè)優(yōu)美意境,引導學生感受美的氛圍,特別是情景賞析中,對學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將學生帶到優(yōu)美的詩境中。所選的圖畫音樂一定要輕柔歡快,讓人充滿憧憬。課堂教學中,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的情景尤為重要,有利于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撞擊學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學生的情操。
3、教學本文,應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朗讀**。應引導學生反復朗讀,直至成誦;分析主人公的形象,了解《詩經(jīng)》重章疊句的表現(xiàn)手法;學習賦比興的藝術(shù)表現(xiàn)手法;認識《詩經(jīng)》在*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另外還應引導學生多讀多背《詩經(jīng)》中的名篇,提高詩歌鑒賞的能力。注重自主學習、自我探究,全面領(lǐng)略詩歌的美感,力求在詩歌鑒賞和文化積淀上都有所收獲。
《蒹葭》教學反思5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1)理解詩歌形象,品味與賞析詩歌朦朧優(yōu)美的意境,探究詩歌情感意蘊;
。2)品味詩歌語言,理解重疊和反復手法的運用;
(3)熟讀成誦
2、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品味詩歌形象、感受意境、理解情感的能力,掌握比較閱讀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標:陶冶學生情操,激發(fā)閱讀詩歌的熱情。
二、教學重難點:
1、重點:理解詩歌形象,品味與賞析詩歌朦朧優(yōu)美的意境,探究詩歌情感意蘊;
2、難點:“雨巷”象征意義
三、教學方法:
1、情境設(shè)置法:充分利用多**及背景音樂創(chuàng)設(shè)情境,使學生能融入到詩的意境中去,產(chǎn)生思想上的共鳴,引導學生積極思維。
2、朗讀法:通過反復朗讀的品味詩意。
3、 研討法:在研討練習中,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合作探究,分享合作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過程:
(一)多**創(chuàng)設(shè)情境:背景音樂《在水一方》
。ǘ⿲耄骸对娊(jīng)》是人類文明的春天,是初生天地的源頭清水,開闊、豐盈、簡單、潔凈!遁筝纭分杏袀裊裊娜娜的女子從詩經(jīng)中走來,款款盈盈于水一方。癡情的少年千回百轉(zhuǎn),卻找不到她的堤岸。
(出示《蒹葭》課件)
。ㄈ┡錁防收b:
。爢涕焕首x,要求初步體會詩歌形象和意境;學生朗讀,要求讀出節(jié)奏,讀出情感。)
。ㄋ模┖献魈骄浚瑢ふ冶容^點,理解詩歌形象,品味與賞析詩歌朦朧優(yōu)美的意境,探究詩歌情感意蘊;
。▽W生交流活動,教師點撥總結(jié))
1、比較“丁香姑娘”與“伊人”的形象
。1)相同點:
從追尋的對象看,“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與“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顯然都具有飄渺莫尋、面目模糊的共性,都帶有某種憂郁的氣質(zhì),都是美好的化身;這兩個意象既可是實在人,也可以是某種美好的理想。
。2)不同點:
對《蒹葭》中那河畔的追尋者而言,他堅信伊人是一個真實的存在,她“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汜”,一切似乎是那么的明朗,伊人的存在幾乎就是他的一個信仰。所以“他”始終是在向心中那個明確的目標邁進,即便追尋沒有結(jié)果,伊人的存在本身已然是他前行的希望。
與《蒹葭》里追尋者心中十分明確的存在不同,《雨巷》的追尋目標,那雨中的丁香姑娘,則顯得蒼白而遙遠。“她”的出現(xiàn)與消失都是“像夢一般地”,是以一個影像的意義而存在。
“她”與其說是“我”追求的對象與希望,不如說是我苦悶情愫的一個代言者,我內(nèi)心情緒的外在投射!拔摇薄袄淠嗲,又惆悵”,而丁香姑娘是“像我一樣的”“哀怨又彷徨”,“我”需要的是冷漠中一個同病相憐者心有靈犀的慰藉與共鳴,是二者精神氣質(zhì)的相通相和。
與其說是“詩人理想中的偶像,不如說是現(xiàn)實中陷入自憐自戀中他自己的鏡像或自畫像”
。3)小結(jié):一明確,一虛幻,不同質(zhì)地的追尋目標同樣決定了詩歌內(nèi)在情感或豁朗或陰郁的旨歸。
2、比較兩首詩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1)相同點:
兩首詩中的抒情主人公都是情感細膩、懷著同病相憐的“單戀”的苦苦追尋者的形象,路途之艱,追尋之難,惆悵之深,執(zhí)著之甚,因所追求對象的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悶感傷憂郁。
。2)不同點:
《蒹葭》中的抒情主人公在深秋清晨徘徊蒹葭河畔,翹首以望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并不辭艱辛“溯洄從之”、“溯游從之”;一位獨自彷徨在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目的只為“逢著一個丁香一樣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
《雨巷》中的“我”滿懷孤獨與惶惑踟躇在陰雨落寞的小巷里,“希望逢著/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這里,戴望舒沒有使用“找到”、“尋著”或其他類似的表示主動積極的詞語,而是強調(diào)了一個“逢著”,這個“逢著”暗含一種無所作為的期待意味。而當一切夢一般出現(xiàn)又夢一般幻滅之后,我?guī)缀踹B“逢著”的希冀也不再存,變成了“我希望飄過/一個丁香一樣地/結(jié)著愁怨的姑娘”!胺曛焙汀帮h過”,一則表現(xiàn)出寄希望于一種人生的偶遇、邂逅、一種不期然的驚喜;一則表現(xiàn)為邂逅的希望破滅后,徘徊者失去了繼續(xù)尋覓的信念,只能向虛無縹緲中尋求寄托。
3、比較兩首詩的意境
。1)相同點:
兩首詩都籠罩了一層凄清落寞的情調(diào),營造了*古典詩詞的意境美。意境強調(diào)情景交融、虛實相生,強調(diào)言外之意、韻外之致,強調(diào)耐人品味的**整體的藝術(shù)空間。
。2)不同點:
《蒹葭》中清秋之際,拂曉之時,蘆花泛白,清露為霜,瑟瑟秋風,葦叢起伏,茫茫秋水,清澈澄明,水上煙波萬狀,空中霧靄迷蒙,彎曲的河道,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此時,以為癡情的戀者,躑躅水畔,他(她)熱烈而急切地追尋著心上的戀人。那戀人好像在水的一方,但一水盈盈,河道阻隔,“伊人”可望而不可及,于是他(她)徘徊往復,心醉神迷,內(nèi)心痛苦,不可言狀。伊人宛在,覓之無蹤,但其身影又在眼前不時閃現(xiàn)晃動,時遠時近,時隱時現(xiàn),時有時無,閃爍不定。此情此景又使這位追求者欲找無方,欲罷不能。讀來只覺情調(diào)凄婉,境界幽邃,意蘊無窮。
《雨巷》由細雨、小巷、丁香、油紙傘、籬墻構(gòu)成的“雨中即景”,是江南小城的寫照,具有傳統(tǒng)文化古典美的韻味。詩中運用了眾多的描寫感情之詞,如彷徨、寂寥、愁怨、憂愁、哀怨、冷漠、凄清、惆悵、太息、凄婉、迷茫等等,渲染了一種孤獨愁苦的情感氛圍。
4、比較結(jié)構(gòu)形式和音樂效果
。1)《蒹葭》采用《詩經(jīng)》中常用的重章疊唱的結(jié)構(gòu)方式從時間上的推移,表現(xiàn)追尋時間之長;從地點上的轉(zhuǎn)換,表現(xiàn)伊人的飄渺難尋; 從道路的變化,表現(xiàn)追尋的艱難。
作用:最容易傳唱,最便于記憶;深化意境,瀉染氣氛,強化感情,突出主題;增強詩歌的節(jié)奏感,形成回環(huán)往復之美,委婉而深長。
。2)《雨巷》結(jié)構(gòu)上的回環(huán)往復和音樂性是這首詩的友誼成就。如第一節(jié)押二、三、六句,第二節(jié)押三、六句,隨意性中突出情感優(yōu)先與情感錯綜變化的節(jié)奏。常用排比句的方式造成首語重疊,如“丁香一樣的顏色,丁香一樣的芬芳,丁香一樣的憂愁”,又多用重復的詞匯與句子,如“悠長,悠長”、“像我一樣,像我一樣地”、“走近,走近”、“像夢一般地,像夢一般地凄婉迷!,造成節(jié)奏低緩、深沉、反復回響的藝術(shù)效果。
詩人還運用“拋詞法”,即把下句的某個首詞拋入上句的句尾,使語意似斷實連、一詞兩用,更調(diào)整節(jié)奏使之繁復多變。如“撐著油紙傘,獨自/彷徨在悠長,悠長/又寂寥的雨巷”,第一、二句不用標點,讓句子跨行,既造就獨特的節(jié)奏,又使“獨自”、“悠長”承擔起本句詞意與下句開頭的雙重任務(wù),并因位置的突出而使詞意得到強化。此外,詩的首節(jié)與末節(jié)基本重復,只有“逢著”與“飄過”一詞之差,形成了周而復始、循環(huán)往返的節(jié)律感。
五、再朗讀重點句,加深體會;朗讀成誦。
六、難點突破“雨巷”意象內(nèi)涵:
(1)借助搜集的資料
。2)質(zhì)疑討論
(3)老師歸納
七、作業(yè)安排:
。1)詩歌的改寫可以再現(xiàn)詩歌意境,教師引導,再讓學生分組思考、寫作、合作學習,評點和賞析,自主探究,,注意課外知識延伸,從而達到教學目標。
。2)比較閱讀李白《菩薩蠻》和漢古詩《江南可采蓮》的形象和寫法。
《蒹葭》教學反思5篇擴展閱讀
《蒹葭》教學反思5篇(擴展1)
——《蒹葭》教學設(shè)計5篇
《蒹葭》教學設(shè)計1
【教學目標】
1、了解《詩經(jīng)》的基本常識。
2、反復朗讀,直至成誦。
3、了解我國古代人們對真摯愛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
【教學重難點】
品味詩歌的語言,體會詩中人物的情感。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步驟】
一、導入新課
。薄⒉シ鸥枨对谒环健。同學們,大家剛才聽到的的歌曲優(yōu)美嗎?誰能說出這首歌曲的名字?
2、這首歌就是根據(jù)《詩經(jīng)》中的《蒹葭》改編而成。板書“蒹葭”
。、《詩經(jīng)》是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間的作品!对娊(jīng)》通稱為《詩》或《詩三百》,宋代儒家把它奉為經(jīng)典,才稱《詩經(jīng)》!对娊(jīng)》共305篇。分為“風”“雅”“頌”三部分。
。础⑦@節(jié)課,我和同學們一起來學習《詩經(jīng)》中的一首極其優(yōu)美的抒情詩《蒹葭》。在學習的同時我們一起來感受古代勞動人民的情感,來領(lǐng)略華夏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
二、初讀,感受詩的音樂美
。、請同學們認真看書,聽老師朗讀課文。大家拿好筆,在你不認識的字下面作標記。
2、學生試讀。讀準字音,把讀得不通順的地方多讀幾遍。
3、指名讀,正音,指導學生讀出節(jié)奏感,感受詩的節(jié)奏美。
三、學生交流資料,譯讀全詩
1、教師**:這首詩講了一個什么故事,請同學們用自己的語言來描述。
2、小組交流,自學全詩。
。、匯報自學成果。
四、再讀,感受詩的繪畫美
1、唐朝詩人王維不僅是一個著名詩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畫家。蘇軾曾這樣評價她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蒹葭》之所以成為《詩經(jīng)》中最經(jīng)典的詩歌。就是因為這首詩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圖畫。
。病⒉シ疟尘耙魳,教師描繪畫面,讓學生閉上眼睛感受畫面之美。
五、三讀,感受結(jié)構(gòu)美
。薄⑾旅嬖僬埻瑢W們再來讀一遍詩歌,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特點?
。、全班交流。
。场ⅰ遁筝纭返牡诙、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復,只是在押韻處換幾個字表達逐漸強烈的感情。這種僅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疊是《詩經(jīng)》中常用的手法。
六、情讀,感悟詩中情
。薄⒃娙颂靹偡帕辆蛠淼胶舆,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靜寂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他的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請你在朗讀中將這種情感表達出來。學生練讀。
。、指名讀,評議。
。场⑷嗾b讀。
七、課堂小結(jié)
。、《詩經(jīng)》是古代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對情感的感悟,讓我們用心來吟誦這優(yōu)美的文字,傳唱這古老的歌謠!
。、全班齊讀。
【板書設(shè)計】
蒹葭
情景交融
《蒹葭》教學設(shè)計2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并在此基礎(chǔ)上能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體味本詩優(yōu)美的意境。
3、掌握起興的手法及重章疊句的結(jié)構(gòu)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品味賞析詩歌美的語言,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課前準備
1、了解有關(guān)《詩經(jīng)》知識。
2、學生朗讀并疏通全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本課
1、導入《詩經(jīng)》,復習前課有關(guān)《詩經(jīng)》知識。
2、導入《蒹葭》:吟誦三千年華夏優(yōu)美文字,感受公元前東方文明璀璨。
二、內(nèi)容解讀體味意境
。ㄒ唬╈o心聆聽學生配樂朗讀。
。ü殴~曲很適合本詩的意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優(yōu)美的情境;身邊同學的朗讀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投入的愿望)
。ǘ┱?wù)勥@首詩給你的整體感受。(整體把握,各抒己見)
填空:這是一首的詩(朦朧凄美)
(二)從詩句的哪些內(nèi)容感受到的?
。▽W生討論、交流,幻燈片一一呈現(xiàn)學生討論的結(jié)果:寫景句;追尋伊人的過程)
。ń處熞龑W生深入解讀文本)
1、寫景句(每章的第一、二句)
(1)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特點?(學生**發(fā)言)
明確:蘆葦——叢生茂密。因秋來而變黃,因霜襲后會發(fā)白。秋風搖曳中更添凄涼。
白露秋霜——潔白,晶瑩,觸感是涼的,給人以清冷之感。
秋水——崎嶇、蜿蜒、清冷。成語有望穿秋水一汪秋水。
曉霧——拂曉之時水邊晨霧朦朧更添迷離之感。
。2)這些景物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怎樣的氛圍?
明確:凄清、迷離
(3)請你運用散文筆法描繪一下這幅畫面。
2、追尋伊人的過程。
在這蒼茫凄清的背景下,主人公出現(xiàn)了,他的心情如何?請結(jié)合具體語句體會。
(1)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一個“在”字,主人公確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邊,堅定
——方、湄、涘,地點空間的變化,說明他追尋得堅定而執(zhí)著
。2)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匆忙而連續(xù)的動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和堅定、執(zhí)著
(3)“宛”字,好像仿佛之意;央、坻、沚的變化
——說明追尋而不得時、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惆悵、凄涼、孤獨的心情。
3、那么主人公追尋的伊人到底是誰呢?(對于課本思考與練習一的討論)
——主旨的多義性、模糊性,使詩歌更具一種朦朧美。
總結(jié):無論是從詩的寫景、具體事情的鋪敘、主旨的不確定性,都使本詩給我們留下了朦朧凄美、委婉有致的感受。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對詩歌的理解應該更深入了,再一次朗讀本詩,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化的理解來。
朗讀的共同體會:①讀前兩句時語速應該較緩慢;②“溯洄從之,溯游從之”連續(xù)動作焦急急迫應該語速較急促;③“道阻且長”等相同句式應慢以體現(xiàn)險阻重重;④“宛在”三句讀出悵惘失望之情。
三、技法探究明確作用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分為賦、比、興三種,另外,重章疊句、疊字、雙聲、疊韻等,也是《詩經(jīng)》表現(xiàn)形式上的'突出特點。這首詩反映出以上什么特點?請具體分析。(見課本思考與練**)(著重于起興手法和重章疊句的分析)
1、起興手法的運用,使全詩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優(yōu)美。
2、重章疊句的運用,作用:
。1)從樂調(diào)上看,一唱三嘆,增加了韻律的**回環(huán)之美。
。2)從表達效果上看,反復吟唱,使詩意逐步加深,詩所抒發(fā)的感情也越加強烈,加強了感染力量,給人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
3、“蒼蒼”“萋萋”“采采”等疊字的運用,使描景狀物更細致、更形象,也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4、大多四言一句,隔句用韻,既顯得句式齊整,又富有變化,錯落有致,讀起來很自然。
四、拓展延伸觸類旁通
閱讀下列詩句,完成后面練習。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②。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③。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④。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⑤。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⑥。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⑦。
【注釋】①芣苢(fuyi):植物名稱,即車前子,種子和草可作藥用。②薄言:發(fā)語詞,沒有實義。③有:采得。④掇(duō):拾取。⑤捋(luō):用手掌成把地脫取東西。⑥袺(jié):用手提著衣襟兜東西。⑦襭(xié):把衣襟別在腰間兜東西。
1、《詩經(jīng)》的手法是賦、比、興。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2、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歌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3、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詠讀,“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請加以描述。
【點評】
《蒹葭》雖屬經(jīng)典中的名篇,但因其具有篇幅短小、容量不大、章句復沓等《詩經(jīng)》篇目固有的特點,使得許多老師在教學時,總有“有勁使不出”之感,對怎樣處理課文,怎樣深入文本,怎樣品味意蘊,難以把握拿捏不準。
這一設(shè)計,舉重若輕,游刃有余,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可圈可點頗多。
以讀促教,涵泳品味。沈老師能緊扣文本特點,以讀為抓手,一讀再讀,以讀促教,值得肯定。顯然,學生于讀中有所感受,在讀中逐漸理解,在讀中品味涵泳,在讀中浸染積淀。這既為下一步教學的展開做了必要鋪墊,更為學生古典素養(yǎng)的形成添磚加瓦,可謂一舉多得。
綱舉目張,凸顯主體。學生讀畢,沈老師出示了一個“填空”題,看似隨意而為,實則別具匠心。答案“朦朧凄美”四個字,既是本詩“主旨”,又是教學“總綱”。整節(jié)課就圍繞“追溯”這四字來源做文章。從“景物特點”到“情境氛圍”;從“追尋過程”到“主旨探究”,無一不為此展開。其中,學生必定處于積極、主動的探求之中,“不用揚鞭自奮蹄”,老師便成了十足的“領(lǐng)路人”和“旁觀者”,“主導”與“主體”的作用自然可得到具體生動地呈現(xiàn)。
問君何能爾?不難發(fā)現(xiàn),奧妙在那個看似*淡無奇的問題(“從詩句的哪些內(nèi)容感受到的?”)上?梢,教學設(shè)計之關(guān)鍵在設(shè)計“問題”,關(guān)鍵看能否抓住核心,能否“牽一發(fā)而動全身”。這一點沈老師做到了。
從容舒緩,激發(fā)想象。從容舒緩是指教學的各個步驟環(huán)節(jié),從“聽讀”、“賞讀”、“議論”、“小結(jié)”到“拓展”,不徐不急、緩緩展開,其中又非同一步調(diào),而是張(“議”環(huán)節(jié))弛(“讀”環(huán)節(jié))有度,很有節(jié)奏。加之多**音、像等**的介入,使“課如其文”,給人一種美的享受,也給課堂營造了詩意的氛圍。學生的思緒也就像插**翅膀,飛翔在朦朧凄美的意境之中,從而使有限的文字幻化出無限的空間,使教學收到了“尺水興波”、“尺幅萬里”之效。
當然,本文教學設(shè)計,有些地方還稍欠翔實,有待進一步完善,比如,教者對相關(guān)環(huán)節(jié)的設(shè)想或意圖應做必要交代,以便人們一目了然,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蒹葭》教學設(shè)計3
教材分析
《蒹葭》是九年義務(wù)教育三年制初級中學教科書《語文》(人教版)第四冊第七單元的一首詩歌。它是《詩經(jīng)?國風》中的名篇。《蒹葭》是一首愛情詩,采用重章疊句、反復詠唱的章法抒寫了主人公對意中人的傾慕之戀,以及欲見而不得的惆悵、執(zhí)著之情。
學生分析
八年級(初二年級)的同學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詩歌欣賞能力。教師要善于引導。啟發(fā)學生,給學生營造音樂的氛圍,激發(fā)他們學習詩歌的興趣。
設(shè)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初中生“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彼,教師注重營造特定的氛圍,通過富有感情的誦讀來體會課文的意境,培養(yǎng)學生感受、創(chuàng)造美的情趣。
2、面向全體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嘗試自主、合作、探究、體驗的學習方法,實現(xiàn)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三個方面的整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把握全詩感情基調(diào)的基礎(chǔ)上,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誦全詩。
2、品味與賞析詩歌美的語言、美的意境。
3、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激發(fā)他們創(chuàng)造美的動力。
課前準備
1、教師準備投影儀、錄音帶和VCD碟片。
2、詩詞曲賦是我國古代文化藝術(shù)的瑰寶,多讀多背必有好處。課前讓學生搜集一些與之相關(guān)的詩詞,以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增加積累。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
。ㄒ唬⿲дZ設(shè)計:
師:同學們,當你聽到“流浪的人在外想念你,親愛的媽媽,流浪的腳步走遍天涯,沒有一個家,……”這膾炙人口的歌詞時,是否記起了那首游子思鄉(xiāng)的千古絕唱《天凈沙?秋思》?當你坐在餐桌前享用精美豐盛的晚餐時,是否記起了父母“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囑咐?當你驚嘆于戈壁灘的狂風吹沙時,是否憶起“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志豪情?古典詩詞以其不可抗拒的魅力走進了我們的生活,為我們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美麗與奇妙。今天,讓我們一起學習《蒹葭》這首詩歌,再一次滋潤我們渴求的心靈。
(二)初讀詩歌
1、多**投影薄霧中的水邊蘆葦,蘆葉蕭蕭,茫茫蒼蒼。在這個畫面的襯托下,投影出詩歌原文。(藍色字幕)
2、播放背景音樂(低聲地):播放小提琴曲《水邊的阿蒂麗娜》。
3、學生初讀課文:借助“預習提示”以及注釋,讀準字音,了解大意。
【文采飛揚的導語,清新自然的背景畫面,悠揚恬靜的音樂,使課堂中的每一個角落都充滿了美,使學生體驗了情境美、奠定了本堂課的基調(diào)。】
二、品味賞析
。ㄒ唬┱w感知
1、配樂朗讀:在《水邊的阿蒂麗娜》的音樂聲中,教師范讀,學生仿讀。
【樂曲播放與詩歌朗誦同時進行,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引起學生的聯(lián)想,從而產(chǎn)生共鳴!
2、請同學說說選擇《水邊的阿蒂麗娜》的作為背景音樂的原因。
【體會詩歌迷茫而略帶憂郁的情感基調(diào)】
3、詩歌中主人公為何憂傷?
4、求而不得后主人公的態(tài)度如何?
【整體感知詩歌的思想內(nèi)容:向往和追求純潔的愛情和求而不得后,主人公依然執(zhí)著追求的感情!
。ǘ┢肺墩Z言
1、上述體會你是從詩歌的哪部分感受到的?
【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本課文重章疊句的結(jié)構(gòu)特色,品味詩歌樸素清新風格灑落的語言】
2、創(chuàng)新設(shè)計:請同學把大屏幕上的詩歌中加點的詞改換一下,要求改后的詩歌整體風格不變。
【這個設(shè)計遷移性、挖掘性很強,它點燃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自主學習的火花。詩歌中的加點詞語為三段對應部分稍加變化的詞語,學生改換后的詞大多是貼切的、**的,多元的。在這創(chuàng)新的自主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受到美的陶冶是潛移默化的!
3、熟讀成誦。(采用男女聲交替讀、齊讀等各種形式)
三、激發(fā)激情
。ㄒ唬┥顚永斫猓
1、課后思考練習一:詩中描寫了哪些景物?這些景物描寫有什么作用?
【目的讓學生掌握意象的概念,因為理解詩歌中的深層敘往往是從理解分析意象的作用為切入口的!
2、**討論“蒹葭”“蘆葦”“道路”等意象的象征意義。
【讓學生極大地調(diào)動自己的生活積累,通過相象和聯(lián)想,準確體會意象的象征意義。】
。ǘ┘ぐl(fā)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激情
1、多**投影出《在水一方》的歌詞,同時播放這首歌。
2、思考:你認為這首改編自《蒹葭》的歌詞好嗎?為什么?
【在討論中,學生發(fā)現(xiàn)歌詞將原詩中的渺遠迷茫、纏綿感傷的意境,反復詠唱的形式等精華部分保留了下來。這一發(fā)現(xiàn),加深了學生對原詩的理解。學生在這首優(yōu)美的歌曲聲中,再一次地感受到了美的情感體驗。】
3、您也許不是詩人,也許不是藝術(shù)家,但老師相信你有豐富的想象力。你能想象一下《蒹葭》這首詩歌的意境,借助除文字和音樂以外的其他藝術(shù)形式來表現(xiàn)的情景嗎?(各學習小組之間合作、探究、討論)
【這一設(shè)計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作熱情。這種開放型的題目極大地鼓舞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加上小組之間的合作、交流,使學生暢所欲言,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層出不窮,水到渠成地把學生創(chuàng)造的激情激發(fā)出來。】
《蒹葭》教學設(shè)計4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了解《詩經(jīng)》相關(guān)文學常識;掌握朗讀四字詩的節(jié)奏,熟讀成誦。
2、能力目標: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把握“追求者”和“伊人”的形象。
3、情感目標:體味詩歌的音韻美、畫面美、人性美、主題美、詩意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
【教學重點】
1、體會景物描寫的作用,感受詩歌畫面美。
2、把握“追求者”形象,感受詩歌人性美。
【教學難點】感受詩歌畫面美、人性美。
【教學方法】自主 合作 探究
(一)、創(chuàng)設(shè)情境,激趣導入(附:在水一方歌詞)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綠草萋萋白霧迷離有位佳人靠水而居
我愿逆流而上依偎在他身旁無奈前有險灘道路又遠又長
我愿順流而下找尋他的方向卻見依悉彷佛他在水的**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我愿逆流而上與她輕言細語無奈前有險灘道路曲折而已
我愿順流而下找尋他的蹤跡卻見依悉彷佛他在水中佇立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
(二)、文學常識回顧
1、詩經(jīng)相關(guān)知識收集
2、生字詞積累(提前板書字詞、注音,每章節(jié)詩句及重點字詞的解釋,翻譯,分組進行)
(三)、聽讀課文,感受音韻美
下面,我們就一起走地這個優(yōu)美的愛情故事,去感受詩歌的音韻美,去感受那一份淺淺淡淡地哀傷。[聽讀課文,配樂范讀學生齊讀]
自讀思考:找出你認為音韻美的幾個方面:
(四)、賞讀課文,感受畫面美
小組合作讀、思、討論下列問題
、佟⒃姼鑼懙氖悄膫季節(jié)的內(nèi)容呢?大家能否看出是一天中哪個時間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
、凇⒃谕瑢W們的眼中,這個季節(jié)是一個什么樣的季節(jié)呢?
秋天是一個( )的季節(jié);秋天是一個( )的季節(jié);秋天是一個( )的季節(jié);秋天是一個( )的季節(jié)。
、、詩中都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么特點?
教師準備:蘆葦--( )。白露秋霜--( )。
河畔道路--( )。秋水--( )。
曉霧--拂曉之時水邊晨霧朦朧更添迷離之感。
④、現(xiàn)在你能否說說詩歌通過這些景物營造了一個什么樣的意境?
教師準備:營造了一個( )( )( )( )……的意境。
3、展開聯(lián)想、再現(xiàn)詩歌意境
同學們看大屏幕,選取幾種景物把你在腦海中形成的畫面用幾句話描繪出來。
(屏顯詞語:蒹葭(蘆葦)白露、秋霜、河畔道路、秋水、曉霧。)
注意:只寫景,不寫人。
示例:深秋的清晨,霜濃霧重,在青蒼的天際下,河畔那一大片叢生的蒼蒼蘆葦。在蕭瑟的秋風中起伏搖曳,茫茫秋水之上,曉霧朦朧,煙水迷離......(自己創(chuàng)作并展示):
(五)、品讀課文,感受人性美
1、剛才咱們描繪了詩中景,再來看看詩中人。這時候,主人公出現(xiàn)了,在這樣的氛圍下,他在做什么?心情又怎么樣呢?我們一起來看。(齊讀課文,小組討論)
蒹葭講課評價與反思
主人公在做什么:“溯洄從之、溯游從之”--追求“伊人”、尋找“伊人”。
“追求者”心情:
、佟八蒌闹⑺萦螐闹--匆忙而連續(xù)的動作中,可以感受到“追求者”的焦急,急迫。
、凇巴稹弊,好像 仿佛之意--追尋而不得時心情如何?失望、悵惘、痛苦。
2、你感覺主人公是一個怎樣的人呢?你又是怎么知道的?(自讀課文,小組討論)
、贌崃蚁蛲鶒矍、不畏險阻、百折不撓
依據(jù):“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
、趫(zhí)著追求,堅貞不渝的人
依據(jù):“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俟”一個“在”字,主人公確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邊。
教師總結(jié):
(六)、創(chuàng)讀課文,感受主題美
詩中將“伊人”形象理解為愛人,實際上“伊人”的內(nèi)涵可以有更為豐富的理解:人生中有許多美好的東西是我們執(zhí)著追尋和向往的,你能舉個例子嗎?(自讀課文,思考問題)
學生討論并回答:愛情、事業(yè)、親情、友情、理想、**,還可以把伊人看作是一個盡善盡美的境界。
(七)用現(xiàn)代詩的形式展示這首詩的內(nèi)容,體會詩意美。
(學生自我創(chuàng)作,并展示,小組形式)
課文小結(jié):課文小結(jié):詩以清秋為背景,抒發(fā)了詩人企慕和悵然若失的情感,揭示了人類永存的企慕情感。“在水一方”揭示了人類現(xiàn)實與理想的距離。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是尋求理想的艱難長途。
“伊人”之境讓我們感到希望與理想乃是一個若有若無、可望不可及的影子。
詩篇從哲學的高度反映了人類理想追求與個體生命短促的矛盾引起的困惑,反映了人類對完美境界永無止境的追求。
(八)指導背誦(在配樂背誦中結(jié)束本課)
《蒹葭》教學設(shè)計5
教學目標
1、把握詩歌內(nèi)容和情感,并在此基礎(chǔ)上能準確、流利、富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2、體味本詩優(yōu)美的意境。
3、掌握起興的手法及重章疊句的結(jié)構(gòu)特點。
教學重點和難點:
品味賞析詩歌美的語言,感受詩歌優(yōu)美的意境。
課前準備
1、了解有關(guān)《詩經(jīng)》知識。
2、學生朗讀并疏通全詩。
教學過程
一、導入本課
1、導入《詩經(jīng)》,復習前課有關(guān)《詩經(jīng)》知識。
2、導入《蒹葭》:吟誦三千年華夏優(yōu)美文字,感受公元前東方文明璀璨。
二、內(nèi)容解讀體味意境
(一)靜心聆聽學生配樂朗讀。
。ü殴~曲很適合本詩的意境,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了一個優(yōu)美的情境;身邊同學的朗讀更容易激發(fā)學生投入的愿望)
。ǘ┱?wù)勥@首詩給你的整體感受。(整體把握,各抒己見)
填空:這是一首的詩(朦朧凄美)
。ǘ⿵脑娋涞哪男﹥(nèi)容感受到的?
。▽W生討論、交流,幻燈片一一呈現(xiàn)學生討論的結(jié)果:寫景句;追尋伊人的過程)
(教師引導學生深入解讀文本)
1、寫景句(每章的第一、二句)
。1)景物有哪些?各有什么特點?(學生**發(fā)言)
明確:蘆葦——叢生茂密。因秋來而變黃,因霜襲后會發(fā)白。秋風搖曳中更添凄涼。
白露秋霜——潔白,晶瑩,觸感是涼的,給人以清冷之感。
秋水——崎嶇、蜿蜒、清冷。成語有望穿秋水一汪秋水。
曉霧——拂曉之時水邊晨霧朦朧更添迷離之感。
。2)這些景物創(chuàng)設(shè)了一種怎樣的氛圍?
明確:凄清、迷離
(3)請你運用散文筆法描繪一下這幅畫面。
2、追尋伊人的過程。
在這蒼茫凄清的背景下,主人公出現(xiàn)了,他的心情如何?請結(jié)合具體語句體會。
。1)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
——一個“在”字,主人公確信“伊人”就在水的那一邊,堅定
——方、湄、涘,地點空間的變化,說明他追尋得堅定而執(zhí)著
。2)溯洄從之溯游從之
——匆忙而連續(xù)的動作中,可以感受到主人公的焦急,急迫和堅定、執(zhí)著
(3)“宛”字,好像仿佛之意;央、坻、沚的變化
——說明追尋而不得時、可望而不可即的痛苦、惆悵、凄涼、孤獨的心情。
3、那么主人公追尋的伊人到底是誰呢?(對于課本思考與練習一的討論)
——主旨的多義性、模糊性,使詩歌更具一種朦朧美。
總結(jié):無論是從詩的寫景、具體事情的鋪敘、主旨的不確定性,都使本詩給我們留下了朦朧凄美、委婉有致的感受。
通過以上環(huán)節(jié),對詩歌的理解應該更深入了,再一次朗讀本詩,讀出感情,讀出個性化的理解來。
朗讀的共同體會:
①讀前兩句時語速應該較緩慢;
②“溯洄從之,溯游從之”連續(xù)動作焦急急迫應該語速較急促;
③“道阻且長”等相同句式應慢以體現(xiàn)險阻重重;
、堋巴鹪凇比渥x出悵惘失望之情。
三、技法探究明確作用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分為賦、比、興三種,另外,重章疊句、疊字、雙聲、疊韻等,也是《詩經(jīng)》表現(xiàn)形式上的突出特點。這首詩反映出以上什么特點?請具體分析。(見課本思考與練**)(著重于起興手法和重章疊句的分析)
1、起興手法的運用,使全詩因景生情,情景交融,意境優(yōu)美。
2、重章疊句的運用,作用:
(1)從樂調(diào)上看,一唱三嘆,增加了韻律的**回環(huán)之美。
。2)從表達效果上看,反復吟唱,使詩意逐步加深,詩所抒發(fā)的感情也越加強烈,加強了感染力量,給人留下深刻鮮明的印象。
3、“蒼蒼”“萋萋”“采采”等疊字的運用,使描景狀物更細致、更形象,也增強了詩歌的節(jié)奏感和音樂美。
4、大多四言一句,隔句用韻,既顯得句式齊整,又富有變化,錯落有致,讀起來很自然。
四、拓展延伸觸類旁通
閱讀下列詩句,完成后面練習。
芣苢①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②。采采芣苢,薄言有之③。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④。采采芣苢,薄言捋之⑤。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⑥。采采芣苢,薄言襭之⑦。
【注釋】①芣苢(fuyi):植物名稱,即車前子,種子和草可作藥用。
②薄言:發(fā)語詞,沒有實義。
③有:采得。
、芏(duō):拾取。
、蒉(luō):用手掌成把地脫取東西。
、扪K(jié):用手提著衣襟兜東西。
、咭p(xié):把衣襟別在腰間兜東西。
1、《詩經(jīng)》的手法是賦、比、興。本詩使用的手法是
2、這首詩生動地表現(xiàn)了采集野菜的勞作過程,這種過程在詩歌中是怎樣具體表現(xiàn)出來的?
3、前人讀這首詩說,反復詠讀,“自然生其氣象”,你讀這首詩,眼前出現(xiàn)了怎樣的景象,請加以描述。
《蒹葭》教學反思5篇(擴展2)
——蒹葭的教學反思3篇
蒹葭的教學反思1
《蒹葭》是詩經(jīng)中最優(yōu)秀的篇章之一,唯美而浪漫。但離孩子們比較遠,尤其是農(nóng)村孩子更是缺乏基礎(chǔ)。孩子們都是喜歡唱歌的,而音樂又是萬能的溝通工具,所以我在導入就采用了這首詩歌的優(yōu)美歌曲來引起學生學興趣,也能很好的營造詩歌中描繪的氛圍。孩子們有了學習欲望,自然就沒有了畏難情緒。
在整體感知中我采用自主學習的方式掃清字詞障礙,讓孩子們結(jié)合注釋疏通詩歌大意。因為課本注釋很詳細,所以這個也不是很困難。在這一環(huán)節(jié)體現(xiàn)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與主導地位。在接來的環(huán)節(jié)中我依然以學生為主體老師為主導,一步步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的體會詩歌內(nèi)涵與意境,盡我所能幫助學生體會詩歌中的唯美與浪漫。在這里我非常注重朗讀。詩歌教學就應該是以朗誦為主,在朗讀的基礎(chǔ)上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過不斷地朗讀,讓學生細細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詩歌的藝術(shù)之美。在教學時我努力使學生通過有感情的不同形式的反復朗讀來感受詩歌的情感美,來領(lǐng)略華夏民族的文化美。
情景交融是詩歌慣用的手法,在這首詩里景物描寫也很好的營造了唯美浪漫的氛圍,襯托傳達了主人公求而不得的失望悵惘痛苦的心情,情中有景,景中含情。所以在體會詩歌意境時我從景物入手,循循善誘,在不知不覺中達到自己的教學目標。只有把主人公放到既定的情境中,在幫助孩子們重現(xiàn)當時畫面時才能更好的體會詩中主人公的心境,所以我又一次讓孩子們用自己的語言描繪腦中浮現(xiàn)的畫面,讓他們有身臨其境之感,體會更深,意境自現(xiàn)。這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感覺!
在這節(jié)課中,我覺得亮點在于用歌曲來輔助學習詩歌,讓孩子們在自己喜歡的形式的'輔助下快樂輕松的學習了畏難的古詩詞。唱詩歌更容易記憶,也更容易理解,優(yōu)美的旋律更增添了詩歌的美,讓人陶醉。這節(jié)課在音樂聲中開始,在音樂聲中結(jié)束。孩子們對詩歌有了更大的學習興趣,在不知不覺中背誦了整首詩歌。下課了,他們還不愿離開,繼續(xù)跟著音樂哼唱著……
蒹葭的教學反思2
今天講了《詩經(jīng)》中的《蒹葭》,看著孩子們被吸引了,很是高興,F(xiàn)在大致回憶一下上課的過程:
一、同學讀課文,注意要讀準確。(先個別讀,再齊讀)
二、我把一些重點字詞寫到黑板上,讓學理解記憶(近義詞或反義詞放在一起,以便學生掌握詞義。)
三、邊讀邊口譯課文,兩人為一組交流。
四、通過讀,我們想到了一副美麗的畫面。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描繪一下,并寫寫自己通過讀感悟到了什么。
學生們在回答時加**一些想象。緊接著我讓他們談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說到了主人對愛人追求中的可望而不可及,還談到了他是惆悵的,對愛人感情是濃烈的,他是執(zhí)著的。
緊接著我又問可望而不可及是喜還是悲?孩子們說是悲,我談自己的觀點這也許是一種喜吧,因為他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讓孩子們繼續(xù)思考:這里的伊人僅僅是所愛的人嗎?學生們能談出這也許**理想或者夢想。我說這又何嘗不是很多人一生的寫照呀。一生都在追求夢想的路上。
在本詩的重章疊句手法運用上,我以下面的文體形式引導:三小節(jié)的內(nèi)容幾乎是重復的,那能不能去掉兩小節(jié)?學生說不行,那樣感情就不強烈了。我說這樣看似重復,實際又不是完全重復的寫法就是“重章疊句”,它的表達效果就是渲染感情,增加詩歌的音樂美。
這時鈴聲響起,沒有給學生們當堂成誦的時間了。本來覺得一節(jié)課處理這首詩時間會很寬松,結(jié)果時間很緊張。看得出孩子們是在逐步進入文章,沒有當堂成誦實在是有些遺憾。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也***之后,他們經(jīng)歷一些事后,再想起這首詩會會意去微笑吧。
蒹葭的教學反思3
曾經(jīng)王有才總是教導我們說,課堂要有生成,課才會熠熠生輝。今天**《蒹葭》,有些東西覺得還不錯,稍作記錄吧!今后重拾這貝殼的時候,或許會有珍珠孕育其中吧!
此詩亦與《關(guān)雎》有著相同的地方,那便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追求。只是這女子在這首詩中稱之為“伊人”。那么,這位伊人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自然她是美好的。但學生的回答讓我更讓我為之動容,“飄渺的”“神秘的”“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如神仙姐姐般”。那么如此的一些感覺又是通過哪些地方看出呢?老教師經(jīng)常教導我們說,一定要細讀細讀,而今我亦是深深地感觸從表面滑過與走進文本帶來的質(zhì)的區(qū)別,進入文本再走出來,帶給你的將是全身心的愉悅,將是內(nèi)心的釋然,將是專注后的超脫。我想,此處學生定也在“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不停變換的位置的文字中感受到了那一份神秘、飄渺和神仙姐姐般的美好。
那么,詩歌又是通過什么來引入伊人的呢?自然是蒹葭、白露、霜等等景物的描繪。那么,詩人描繪的'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致呢?這些景色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呢?一個學生說,蒹葭即是蘆葦,大片地生長著,帶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一個學生說,清晨的露珠格外的晶瑩剔透,象征著這美好的愛情。一個學生說,霜乃是深秋之物,帶給人一種涼涼的感覺。故曰,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如是或許便是課堂的生成。雖然未必是你想要的點,但是或許這對文本獨特的理解就會帶給人無窮的快樂。那么,霜帶給你涼涼的感覺,露何嘗不是嗎?大片大片的蘆葦在深秋長在水邊,不亦是帶給人一種凄清之感嗎?故一切的景語即是一切的情語。為何詩人不將情景設(shè)置在溫暖的春日,而是有點涼涼的,有點凄清的秋日呢?或許這正昭示了詩中的男子他追求伊人而不得的那份落寞的心境吧!
《蒹葭》教學反思5篇(擴展3)
——《《蒹葭》教學實錄3篇
《《蒹葭》教學實錄1
點擊瀏覽該文件
《《蒹葭》教學實錄2
【課前營造氣氛】
多**展示古樸畫面:聆聽三千年華夏先民吟唱感受公元前東方文明輝煌
同步播放鄧麗君《在水一方》,創(chuàng)設(shè)情境,為學習《詩經(jīng)》選篇《蒹葭》作鋪墊。
【教學實錄】
師生問好。
師:同學們,我是第二次來到山東了。山東人民熱情淳樸,山東的同學聰慧純潔。給我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俗話說得好:有緣千里來相會!今天我們一起來學一首古詩《蒹葭》。讓我們合作愉快,好不好?
生:好!
師:謝謝!
師導入:一段經(jīng)典的愛情故事流傳至今。
秋水,伊人。無數(shù)次地尋覓之后,是否會有無數(shù)個遺憾?遺憾,總是在你離去時浮出水面,而相思,卻永久地沉在了水底。
赤足的女子,深秋的寒氣可曾侵蝕到你嬌嫩的肌膚?踏過河岸,你見到了什么?村莊,炊煙,還是阡陌?
只有白霧,蒹葭的背后還是蒹葭。你看見了露珠,那些葉片上晶瑩的眼淚,隨風吹落,任風激揚。
我讀到了你寂寞中的美麗,讀到了你暗生的白發(fā),你的悲傷,你的喜悅。淺淺淡淡,真真切切。
在水一方的,不是緣,是夢。
老師剛才用詩一樣的語言描繪的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jīng)》中的一首極其優(yōu)美的抒情詩《蒹葭》。這節(jié)課,我和同學一起來學習這首詩。主要是通過美讀來感受先人的情感美,來領(lǐng)略華夏民族文化的源遠流長。下面我們就進入第一個環(huán)節(jié):
一、初讀,感受詩的音樂美
師: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通過初讀詩文,初步感受詩的音樂美。要朗讀好詩文,要注意讀好它的節(jié)奏。要讀出詩歌的音樂美,除了詩歌朗讀的一般要求外,尤其要讀出她的生氣,讀出她的音樂美。
下面,請同學們認真看書,聽老師朗讀課文。大家拿好筆,在你不認識的字下面作標記,第二個要求就是請同學們注意這首詩的韻腳,也就是詩中押韻的字。
好,請大家做好準備,聽我朗讀。
。ㄔ阡撉偾对谒环健繁尘耙魳返囊r托下,老師配樂朗讀,朗讀基調(diào)滯緩悠長,一唱三嘆,蒼涼婉約,其情戚戚切切。)
師:老師讀得不好,等一下同學們一定讀得更好。同學們剛才找到這首詩的韻腳了嗎?哪位同學先說一說?(老師巡查)大家要在韻腳上注上拼音,就可以發(fā)現(xiàn)韻腳了。
生:(有些猶豫的)***。
師(鼓勵的):沒關(guān)系,大聲說。我們已經(jīng)是好朋友了,對吧?
生:蒼、霜、方
生:第二章是萋、晞、躋、坻
生:第三章是采、汜、坻
師:還有沒有更正或補充的?好,請坐。
生:第一章應該是蒼、霜、方長、央;第二章是萋、晞、躋、坻;第三章是采、已、汜、右、坻。
師:這位同學回答很全面,但有一個字的讀音不知道大家注意到?jīng)]有?躋讀jǐ還是jī?
生:jī
師:好!現(xiàn)在一起試著把這首詩朗讀一遍,請注意讀音,F(xiàn)在,我?guī)ёx一句,你們跟讀一句。
師:在我們朗讀時,同學們是否注意到了詩中疊詞的運用?
生:蒼蒼,萋萋,采采
師:回答得很好!一點點失誤,哪位同學來更正一下?
生:還有道足且且反復疊唱,是《詩經(jīng)》的特點。
(師生一同總結(jié)這首詩中的疊詞特點。)
師:《蒹葭》的第二、第三章是第一的章反復,只是在葉韻處換幾個字表示層層遞進。這種僅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jīng)》中常用的手法。目的是在反復中深化意境。
生:齊讀
師:請找出每一章中不同的詞。
生:第一章中是蒼蒼萋萋采采
為霜未晞未己
一方之漏之涘
且長且躋且右
水**水中坻水中趾
師:謝謝你!你回答的很好。(出示幻燈片,明確各章的不同的詞。)我們來看一看不同的字,請大家注意各章中不同又重復的詞,這是詩經(jīng)中反復詠唱,一唱三嘆的特點。這些充分的表現(xiàn)出詩經(jīng)中一種怎樣的語言結(jié)構(gòu)形式呢?
生:辭賦。
師:賦是哪個賦?
生:賦予的賦
師:不錯!這位同學提到我們下面要講的內(nèi)容。賦是敘事,你的理由是什么等下再說。賦是詩歌創(chuàng)作的特點。但是這里的結(jié)構(gòu)形式是什么呢?重章疊唱,一唱三嘆。樸素的文字表達了豐富的思想感情。現(xiàn)在請同學們有感情地齊聲朗讀。
生:齊聲朗讀
師:同學們的聲音很響亮,但是品味一首詩歌,最重要的是讀出詩的情感。光注意朗讀的'工整、節(jié)奏是不夠的。我們?nèi)绻麑λ枷敫星檫M一步了解的話,會讀得更好。請問這首詩寫的是什么內(nèi)容?
師:很勇敢,謝謝你!請你來回答。
生:這首詩寫的是一個男子強烈的追求一個美麗女子。
師:很好強烈這個詞用得好!
生:鼓掌。
師:同學們還有沒有其他說法
生:應該是寫一個人為了追求友誼而得不到時的失望的心理過程
師:一個說追求愛情,一個說是尋求友誼,很有想法,我們說,答案并不是唯一的結(jié)論。很好!還有其他的想法嗎?我們可以把她看成愛情詩,也可以把她看成友情詩。
二、再讀,想象詩歌的詩意美
師:為了更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思想感情,我們現(xiàn)在一起進入第二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再讀詩歌,想象詩歌的繪畫美。唐朝詩人王維不僅是一個著名詩人,而且是一位出色的畫家。蘇軾曾這樣評價她的作品:詩中有畫,畫中有詩!遁筝纭分猿蔀椤对娊(jīng)》中最經(jīng)典的詩歌。就是因為這首詩本身就像一幅精美的圖畫。現(xiàn)在就請同學說說詩的繪畫美通常表現(xiàn)在哪些方面?
生:我認為詩的繪畫美,表現(xiàn)在畫出了情感。
生:我認為詩的繪畫美,表現(xiàn)在內(nèi)涵美。
師:現(xiàn)在請同學們試用一句話表現(xiàn)詩中優(yōu)美的畫面。這幅畫中寫出了哪些人物?哪些景物?哪些情節(jié)?
生:詩中寫出了在水邊蘆葦叢中一個男子對心上人表達自己的愛慕之情。
師:他是怎樣表達愛慕之情的?
生:有位伊人,在水一方。意思是說,我的心上人就在水的對岸。
生:溯洄從之,道途且長。意思是,我要溯流而上追求她,雖然路途漫長而艱難。
師:你說得很全面。哪位同學再作補充?這位同學的描繪是這幅畫的內(nèi)容,那么要怎樣才能使這幅畫美起來呢?有色彩,有伊人,有美麗的景物下面有一個小環(huán)節(jié):馳騁你的想象力。這幅畫很美,那么景物是如何美的呢?詩中刻畫了幾個人物?伊人是男是女?
生:女的。
師:有沒有認為伊人是男的?這一半同學想象景物如何美,那一半用學想象伊人是如何美(?是男?是女?伊人是如何漂亮、他(她)性格、氣質(zhì)。是怎樣)
。ㄉ伎紗栴})
師:現(xiàn)在請各小組選派**來匯報你們的討論結(jié)果。
生:伊人是一個非常漂亮的女子,一襲白色紗衣,一頭烏黑亮發(fā),非常漂亮。
師:美若天仙。
生:伊人是一個漂亮的窈窕淑女。有一個男子在愛慕著她。從環(huán)境來看,她是一個清純漂亮的女孩。
師:請問,詩中有哪些信息在暗示這點?
生:詩中寫到蘆葦之美,
師:白露為霜,表明那個男子很早就起來追求心中的伊人。其他同學還有沒有看法?
生:伊人不僅外表美,而且內(nèi)在美。她氣質(zhì)高雅,非常的溫柔動人。
師:不錯!還有哪位同學要說?
生:她是一位女子,由于不能與心上人相會,她的心情很萋蒼。
師:理由是什么?
生:環(huán)境非常凄清,凄清的環(huán)境襯托出她萋蒼的心情,
師:這位同學看出了詩中用環(huán)境描寫來表現(xiàn)畫面,襯托心情。很好,可以看出同學們*時讀書多,知識面廣。
師:這位伊人這么美,值得這位追求者上下求索,確實很美。詩人為什么不把這種美直接地寫到詩歌里面呢?
生:如果直接寫,就很難突出追求者的心情。
師:用環(huán)境描寫更能夠表現(xiàn)他的美,表達她的愛意。說的非常好。詩中借景抒情,觸景生情,這是一種比興手法。
現(xiàn)在我們來分聲部朗讀。男同學讀一二句,**學讀三四句,如此交替循環(huán),讀完全詩。
學生朗讀。(交替分部朗讀)
三、三讀,體會詩的情感美
師:詩人在詩中用樸素的文字表達詩人強烈、細膩、豐富的思想感情。
現(xiàn)在我們一起進入第三環(huán)節(jié)的學習:體味詩的情感美
下面請同學們聽老師配樂朗讀全詩,看看范讀老師是否讀出了詩人情感的變化?
。úシ排錁贩蹲x。)
師:大家覺得這位老師朗讀得怎樣?
生:朗讀節(jié)奏均勻,規(guī)整,語調(diào)動聽。
生2:我認為讀得不好,詩的節(jié)奏沒有讀好,沒有讀出詩人表達的情感。
師:你覺得應該怎樣讀出情感。
生:應該讀出對自己心上人的追求但是又可望不可及的心情。
師:那你來挑戰(zhàn)一下這位老師,好嗎?
。▽W生開始高亢有沉吟的、節(jié)奏抑揚的朗讀。)
。ǔ晒Φ睦首x使臺下的老師們不由鼓起了掌。)
師:山東同學的朗讀水*就是高。剛開始,我很害怕獻丑,那就起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吧。終于讓我引出個玉來了。(師的一番話使學生們情緒高漲,躍躍欲試。)
為了把這首詩讀得更好,就要更深入地理解詩人的情感。請同學們用一個詞語或句子來表達詩人追求伊人時的不同心情。
第一章抒發(fā)了詩人對伊人
的情感。
第二章抒發(fā)了詩人對伊人
的情感。
第三章抒發(fā)了詩人對伊人
的情感。
生:憧憬。
生:焦急。
生:失望。
生:第一章是寫詩人對伊人的深深懷念。第二章是表達了詩人對伊人的強烈追求又得不到的真摯情感。第三章是表達了對伊人的失望情感。
師:你的表達非常流利,思維敏捷,表達能力很強。謝謝你!
剛才同學們已經(jīng)把詩人豐富、復雜、細膩的情感表達出來了。下一步我們來創(chuàng)造性的朗讀。你認為是怎樣的情感就怎樣讀,讀出個性美。
為了更好的理解詩人細膩的情感,請同學們一起來齊聲朗讀,好不好?同學們,先默讀全詩,醞釀一下感情。
生:好!
。▽W生很有熱情,且較之開始的朗讀,在節(jié)奏和情感上均改變很多。)
師:這節(jié)課,我和同學們一起學習了這首詩。感受《蒹葭》的音樂美,想象《蒹葭》的繪畫美,體味《蒹葭》的情感美,最后讓我們和著優(yōu)美的旋律齊聲地背誦這首詩。
師:我想**一個同學。你認為要很快地背誦這首詩有什么訣竅嗎?根據(jù)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背完第一章,你覺得第二章會不會好背?
生:會好背。
師:為什么?
生:因為詩中多數(shù)句子一樣,只有個別字詞不同。記住這個別字詞,全詩就背下來了。
師:按這規(guī)律,請同學們把全首詩當堂背下來。哪位同學背第一章?
。ㄉ骼痴b。)
師:哪位同學背第二章?
。ㄉ骼痴b。)
師:哪位同學背第三章?
。ㄉ骼痴b。)
師:大家都背得很好,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和著鋼琴優(yōu)美的旋律背誦下來。
師生:齊聲背誦。
師:謝謝同學們!下課。
《蒹葭》教學反思5篇(擴展4)
——《詩經(jīng)·蒹葭》賞析10篇
《詩經(jīng)·蒹葭》賞析1
作品原文
蒹葭
蒹葭蒼蒼⑴,白露為霜⑵。所謂伊人⑶,在水一方⑷。
溯洄從之⑸,道阻且長⑹。溯游從之⑺,宛在水**⑻。
蒹葭萋萋⑼,白露未晞⑽。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⑾。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⑿。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⒃。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⒄。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⒅。
作品注釋
⑴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茷椋耗Y(jié)成。
⑶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纫环剑耗且贿。
、伤荩╯ù):逆流而上。洄:水流迂回之處。溯洄:在河邊逆流向上游走。阻:險阻,(道路)難走。道阻且長,說明是在陸地上行走。從:追尋。
、仕萦危涸诤舆呿樍飨蛳掠巫。宛:宛然,好像。宛在水**:是說順流雖然易行,然所追從之人如在水之**,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怂蒌В耗媪鞫。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掏穑和鹑,好像。
、洼螺拢好⒌臉幼印
、螘劊▁ī):干,曬干。
⑾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熊Q(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眼妫╟hí):水中的沙灘。
、也刹桑悍笔⒌臉幼。
、右眩褐埂
、詻澹╯ì):水邊。
、沼遥河鼗厍。
⒅沚(zhǐ):水中的沙灘。
作品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作品鑒賞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于今天的陜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huán)境迫使秦人“修習戰(zhàn)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風》里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zhàn)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凄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wèi)之音的風格。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jié)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河水的另外一邊。從下文看,這不是一個確定性的存在,詩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處,還是伊人像“東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的“南國佳人”(曹植《雜詩七首》之四)一樣遷徙無定,也無從知曉。這種也許是毫無希望但卻充滿**的追尋在詩人腳下和筆下展開。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或者沿著彎曲的水道和沿著直流的水道,都不會影響到對詩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長恨歌)中,楊貴妃消殞馬嵬坡后,玄宗孤燈獨守,寒衾難眠,通過道士鴻都客“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找,仍是“兩處茫茫皆不見”,但終究在“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楊貴妃,相約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無法接近!秶L·周南·漢廣》中詩人也因為漢水太寬無法橫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陳啟源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保ā睹娀啪帯じ戒洝罚翱梢姸豢汕蟆保赏豢杉,加深著渴慕的程度。詩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或許根本上就是詩人癡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覺。
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jīng)》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凄、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采、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nèi)部韻律協(xié)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wěn)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fā)——表明了時間的延續(xù)。
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但跟《詩經(jīng)》中多數(shù)詩內(nèi)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此詩并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初是有根據(jù)的,但這些根據(jù)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jié)論也就讓人懷疑了!对娊(jīng)》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的相反結(jié)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見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本的闡釋也具有當代性,F(xiàn)代大多數(shù)學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詩。
詩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也因而擴展了其內(nèi)涵的包容空間。讀者觸及隱藏在描寫對象后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育著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為企慕的象征,錢鐘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八蒌А薄八萦巍薄暗雷枨议L”“宛在水**”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征。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西廂記》中鶯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系而不能與張生結(jié)合,嘆惜“隔花陰人遠天涯近”,《蒹葭》中的詩人也許是同樣的感覺。
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說坦塔羅斯王因自我吹噓犯下罪過而遭受懲罰——忍受永遠的焦渴和饑餓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頷,湖岸長著果樹,累累果實就懸在他的頭頂。可是,當他口渴低頭喝水時,湖水便退去;當他腹饑伸手摘果時,樹枝便蕩開,清泉佳果他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
探索人生深刻體驗的作品總在后代得到不斷的回應。“蒹葭之思”(省稱“葭思”)、“蒹葭伊人”成為舊時書信中懷人的套語。曹植的《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是《蒹葭》所表現(xiàn)的主題的回應。而當代**通俗小說家瓊瑤的一部言情小說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就是以此詩為本改寫的。
詩經(jīng)簡介
《詩經(jīng)》是*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編成于春秋時代,據(jù)說是由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編定,本只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之一,故稱《詩經(jīng)》。是*韻文的源頭,是*詩史的起點,在*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对娊(jīng)》共分風(160篇),雅(150篇),頌(40篇),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于音樂!帮L”的意義就是聲調(diào)。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陜西調(diào)、山西調(diào)、河南調(diào)!把拧笔钦囊馑,分為大雅小雅。周代人把**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頌”是用于宗廟祭祀的樂歌。《詩經(jīng)》對*兩千年來的文學史發(fā)展有深廣的影響,而且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
《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耙陨倏偠啵槊矡o遺”。此外,《詩經(jīng)》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zhuǎn)韻,現(xiàn)代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在《詩經(jīng)》中幾乎都已經(jīng)具備了。
《詩經(jīng)·蒹葭》賞析2
【原作】
蒹葭——《詩經(jīng)·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蒹葭(jiānjiā):此處即指蘆葦蒹。蒹荻,像蘆葦。葭,蘆葦。
蒼蒼:深青色*。
為:凝結(jié)成。
所謂:所說,這里指所思念的。
伊人:這個人或那個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邊。
溯洄(s&ugra一ve; huí)從之:意思是沿著河道走向上游去尋找她。溯洄,逆流而上。從,追,追求。
阻:險阻,難走.
溯游從之:順流而下尋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那個人)仿佛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樣子,F(xiàn)在寫作“萋萋”,與下文“采采”義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躋(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島。
采采:茂盛鮮明的樣子。采,同“彩”。
已:止,這里的意思是“干,變干”。
涘(s&igra一ve;):水邊。
右:迂回,向右拐彎,這里是(道路)彎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沙灘。
【古詩今譯】
河畔的蘆葦碧綠蒼翠,深秋的露水凝結(jié)成了冰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佳人,就在河的那邊。我要逆流而上追尋她,道路艱險而又漫長。順流而下追尋她,她好像就在水的**。
河畔的蘆葦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還沒有曬干。我那深深思念的佳人,就在河睡的岸邊。逆流而上追尋她,道路坎坷艱險難攀。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好像就在河中的小島上。
蒹葭講課稿
河畔的蘆葦繁茂清亮,清晨露水依然沒有消失。我那魂牽夢繞的佳人,就在水邊。逆流而上追尋她,道路艱險迂回難走。順流而下追尋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沙洲上。
【賞析】
[寫作背景]
《蒹葭》選自《詩**風秦風》,大約是2500年以前產(chǎn)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兑幻辉娦颉吩疲骸拜筝,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苯袢颂K東天在《詩經(jīng)》辨義沖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禮制。如果逆周禮而**,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水中坻’!袥b”,意思是*****。”二是“招賢”說。姚際恒的《詩經(jīng)通論》和玉潤的《詩經(jīng)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被蛑^:“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比恰皭矍椤闭f。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王東遷時,秦襄公因**護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層次結(jié)構(gòu)]
此詩三章重疊,各章均可劃分為四個層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xiàn)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zhí)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尋河對岸的 “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在水一方”是隔絕不通,意味著追求艱難,造成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zhí)著追求,但“伊人’都飄渺阻隔。可望難即,故而詩句中蕩漾著無可奈何的心緒和空虛悵惆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兩個層次,分別是對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境界的兩種不同情景的描述!八蒌闹雷枨议L”,這是述寫逆流追尋時的困境:艱難險阻無窮,征一途漫漫無盡,示意終不可達也!八萦螐闹鹪谒**”,這是描畫順流追尋時的幻象: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而終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順流,百般追尋,執(zhí)著之意可見;不是困境難達,就是幻象難近,終歸不得,悵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展現(xiàn)。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fā)揮了重章疊句、反復吟詠、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而且產(chǎn)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征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 “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從“宛在水**”,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這是地點的轉(zhuǎn)換,象征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從 “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復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xiàn)抒情主人公堅執(zhí)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這是《詩經(jīng)》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現(xiàn)方法。詩中還巧妙的運用了如“蒼蒼”、“凄凄”、“采采”,使全文聲情兼?zhèn)洹?/p>
[內(nèi)容述評]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一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jié)構(gòu)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gòu)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我們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shù)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一人,可以是功業(yè)、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zhí)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
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了女性*,體現(xiàn)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xiàn)在水邊,一會又出現(xiàn)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象我們常說的“距離產(chǎn)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的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xiàn)、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fā)顯得難以捉摸,構(gòu)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jié)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一融的藝術(shù)境地!拜筝纭薄ⅰ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xiàn)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cè)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guān)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chuàng)造的一個撲朔迷一離、情景交一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xiàn)。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的探討。
[藝術(shù)特色*]
《蒹葭》是詩經(jīng)中最優(yōu)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xiàn)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征這緊密相關(guān)的三個方面。
一、事實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chuàng)作是導發(fā)于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蒹葭》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什么人?他為什么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么身份?為什么那么難以得到?我們也不知道;以至于連他們是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會兒在水**,一會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其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于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nèi)容都變得虛幻朦朧起來;然而也正是由于這事實的虛化、朦朧,詩的意境才顯得那么空靈而富有意象感。
二、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現(xiàn)實人事,而是一種心象。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jīng)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霸谒环健保赏y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shù)顯現(xiàn)。在這里,由于追尋者和被追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征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何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遁筝纭返某晒,就在于詩人準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chuàng)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xiàn)為整體性*象征。
三、意境的整體象征
詩的象征,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征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征。 “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jīng)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zhàn)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讀者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一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理想、事業(yè)、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一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征,使《蒹葭》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調(diào)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并論,認為它們“最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蘊。
事實的虛化、意象的空靈和意境的整體象征,是一個問題的三個層面。從事實虛化到意象空靈,再到整體象征,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詩歌意境的建構(gòu)過程。
《詩經(jīng)·蒹葭》賞析3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1
《蒹葭》是《詩經(jīng)》中歷來備受贊賞的一首抒情詩。全詩洋溢著抒情主人公對“伊人”的真誠向往和執(zhí)著追求的愛戀之情。主人公面對蒼蒼蘆蕩、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尋覓。雖歷經(jīng)千辛萬苦,但“伊人”始終讓人隔河企望,飄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詩字里行間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悵之情。
全詩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開頭二句皆以秋景起興,描繪出一幅水鄉(xiāng)清秋圖;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點明主題:“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尋“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尋境況:一是道阻且長,二是幻象迷離,兩者皆以“伊人”不可得為旨歸。
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是意境朦朧、含蘊不盡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耙寥恕本烤故鞘裁慈,沒有具體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無從確認,飄忽不定,似近而遠;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詩的意境顯得空靈朦朧,引人遐想。每章開頭都是寫景,通過蒼涼凄迷的環(huán)境對主人公尋覓無所得的憂傷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另外,詩歌采取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嘆,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達到了反復抒情的目的。
賞析2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霸谒环健钡慕Y(jié)構(gòu)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gòu)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shù)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yè)、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zhí)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義之中。
《詩經(jīng)·蒹葭》賞析4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及注釋
譯文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fā)完畢。
意境
詩的象征,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征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征!霸谒环健,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jīng)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zhàn)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讀者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理想、事業(yè)。
賞析二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毛詩序》云:“蒹葭,刺襄公也。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苯袢颂K東天在《詩經(jīng)》辨義中闡(chǎn )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禮制。如果逆周禮而**,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賞析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于今天的陜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huán)境迫使秦人“修習戰(zhàn)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風》里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zhàn)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凄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wèi)之音的風格。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jié)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
《詩經(jīng)·蒹葭》賞析5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jié)為霜。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一邊。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間。
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干。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蘆葦初生鮮艷,白色露水還沒完。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頭。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賞析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癡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蒹葭”是荻葦、蘆葦?shù)暮戏Q,皆水邊所生!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八^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沒有,可由于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于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斑i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游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斑i游從之,宛在水**”那就從水路游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么游,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仿佛就永遠在水**,可望而不可即。這幾句寫的是主人公的幻覺,眼前總是浮動著一個迷離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游,總無法接近她,仿佛在繞著圓心轉(zhuǎn)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的是一幅朦朧的意境,描寫的是一種癡迷的心情,使整個詩篇蒙**一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diào)。下面兩章只換少許字詞,反復詠唱!拔磿劇,未干!颁亍彼萁唤又,也就是岸邊!败Q”,升高!坝摇保厍!佰妗焙汀皼b”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這首詩三章都用秋水岸邊凄清的秋景起興,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劃的是一片水鄉(xiāng)清秋的景色,既明寫了主人公此時所見的客觀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換過來說,詩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的表現(xiàn)。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guān)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chuàng)造的一個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情實景與想象幻想結(jié)合在一志,用虛實互相生發(fā)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的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邊!巴鹪谒**”,這是他第二次的幻覺,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又出現(xiàn)在前面流水環(huán)繞小島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邊。那個倩影,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一會兒在岸邊,一會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信這是真實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這正生動深刻地寫出了一個癡情者的心理變態(tài),寫出了他對所愛者的強烈感情。而這種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生發(fā)出韻味無窮的藝術(shù)感染力。
推薦閱讀:蒹葭改寫作文500字蒹葭改寫成精美散文仙劍蒹葭,誰瞥見歲月里的佛剎讀《蒹葭》有感800字《蒹葭》讀后感范文蒹葭讀后感
《詩經(jīng)·蒹葭》賞析6
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為:凝結(jié)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
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小說。海鷗喬納森從不愿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為了練習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的追求,寧愿餓著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沖刺!遁筝纭返闹魅斯非蟮,也是自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于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于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于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詩經(jīng)·蒹葭》賞析7
作品原文
蒹葭
蒹葭蒼蒼⑴,白露為霜⑵。所謂伊人⑶,在水一方⑷。
溯洄從之⑸,道阻且長⑹。溯游從之⑺,宛在水**⑻。
蒹葭萋萋⑼,白露未晞⑽。所謂伊人,在水之湄⑾。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⑿。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⒀。
蒹葭采采⒁,白露未已⒂。所謂伊人,在水之涘⒃。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⒄。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⒅。
作品注釋
、泡螅╦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茂盛的樣子。
、茷椋耗Y(jié)成。
、撬^: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纫环剑耗且贿。
、伤荩╯ù):逆流而上。洄:水流迂回之處。溯洄:在河邊逆流向上游走。阻:險阻,(道路)難走。道阻且長,說明是在陸地上行走。從:追尋。
、仕萦危涸诤舆呿樍飨蛳掠巫。宛:宛然,好像。宛在水**:是說順流雖然易行,然所追從之人如在水之**,就是近也是可望而不可及也。
、怂蒌В耗媪鞫。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掏穑和鹑,好像。
、洼螺拢好⒌臉幼印
⑽晞(xī):干,曬干。
、箱兀核筒萁唤拥牡胤,也就是岸邊。
、熊Q(jī):升,高起,指道路越走越高。
、眼妫╟hí):水中的沙灘。
、也刹桑悍笔⒌臉幼。
、右眩褐埂
、詻澹╯ì):水邊。
⒄右:迂回曲折。
⒅沚(zhǐ):水中的沙灘。
作品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作品鑒賞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于今天的陜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huán)境迫使秦人“修習戰(zhàn)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風》里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zhàn)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凄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wèi)之音的風格。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jié)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河水的另外一邊。從下文看,這不是一個確定性的存在,詩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處,還是伊人像“東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的“南國佳人”(曹植《雜詩七首》之四)一樣遷徙無定,也無從知曉。這種也許是毫無希望但卻充滿**的追尋在詩人腳下和筆下展開。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或者沿著彎曲的水道和沿著直流的水道,都不會影響到對詩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長恨歌)中,楊貴妃消殞馬嵬坡后,玄宗孤燈獨守,寒衾難眠,通過道士鴻都客“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找,仍是“兩處茫茫皆不見”,但終究在“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楊貴妃,相約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無法接近!秶L·周南·漢廣》中詩人也因為漢水太寬無法橫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陳啟源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毛詩稽古編·附錄》)“可見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著渴慕的程度。詩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或許根本上就是詩人癡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覺。
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jīng)》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凄、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采、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nèi)部韻律協(xié)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wěn)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fā)——表明了時間的延續(xù)。
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但跟《詩經(jīng)》中多數(shù)詩內(nèi)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此詩并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初是有根據(jù)的,但這些根據(jù)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jié)論也就讓人懷疑了!对娊(jīng)》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的相反結(jié)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見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本的闡釋也具有當代性,F(xiàn)代大多數(shù)學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情詩。
詩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也因而擴展了其內(nèi)涵的包容空間。讀者觸及隱藏在描寫對象后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育著某些象征的意味!霸谒环健睘槠竽降南笳鳎X鐘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溯洄”“溯游”“道阻且長”“宛在水**”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征。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西廂記》中鶯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系而不能與張生結(jié)合,嘆惜“隔花陰人遠天涯近”,《蒹葭》中的詩人也許是同樣的感覺。
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說坦塔羅斯王因自我吹噓犯下罪過而遭受懲罰——忍受永遠的焦渴和饑餓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頷,湖岸長著果樹,累累果實就懸在他的頭頂?墒,當他口渴低頭喝水時,湖水便退去;當他腹饑伸手摘果時,樹枝便蕩開,清泉佳果他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
探索人生深刻體驗的作品總在后代得到不斷的回應!拜筝缰肌保ㄊ》Q“葭思”)、“蒹葭伊人”成為舊時書信中懷人的套語。曹植的《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是《蒹葭》所表現(xiàn)的主題的回應。而當代**通俗小說家瓊瑤的一部言情小說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就是以此詩為本改寫的。
詩經(jīng)簡介
《詩經(jīng)》是*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五百多年的詩歌,編成于春秋時代,據(jù)說是由儒家創(chuàng)始人孔子編定,本只稱《詩》,后被儒家奉為經(jīng)典之一,故稱《詩經(jīng)》。是*韻文的源頭,是*詩史的起點,在*文學發(fā)展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詩經(jīng)》共分風(160篇),雅(150篇),頌(40篇),三大部分。它們都得名于音樂。“風”的意義就是聲調(diào)。古人所謂《秦風》《魏風》《鄭風》就如陜西調(diào)、山西調(diào)、河南調(diào)!把拧笔钦囊馑,分為大雅小雅。周代人把**叫做雅樂,猶如清代人把昆腔叫做雅部,帶有一種尊崇的意味!绊灐笔怯糜谧趶R祭祀的樂歌。《詩經(jīng)》對*兩千年來的文學史發(fā)展有深廣的影響,而且是很珍貴的古代史料。
《詩經(jīng)》以四言為主,兼有雜言。在結(jié)構(gòu)上多采用重章疊句的形式加強抒情效果。每一章只變換幾個字,卻能收到回旋跌宕的藝術(shù)效果。在語言上多采用雙聲疊韻、疊字連綿詞來狀物、擬聲、窮貌!耙陨倏偠,情貌無遺”。此外,《詩經(jīng)》在押韻上有的句句押韻,有的隔句押韻,有的一韻到底,有的中途轉(zhuǎn)韻,現(xiàn)代詩歌的用韻規(guī)律在《詩經(jīng)》中幾乎都已經(jīng)具備了。
《詩經(jīng)·蒹葭》賞析8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解】
、佥筝纾簀iānjiā,水邊的蘆葦?shù)戎参;②伊人:那個人(戀人);
、鬯蒌В貉刂鄣乃吥媪鞫希虎軙劊簒ī,干;⑤湄:mi,水邊;
、捃Q:jī,升高,向高處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鄾澹簊 ,水邊;⑨右:引申為曲折;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jié)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仿佛就在水**。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王東遷時,秦襄公因**護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蒹葭》是《詩經(jīng)》中歷來備受贊賞的一首抒情詩。全詩洋溢著抒情主人公對伊人的真誠向往和執(zhí)著追求的愛戀之情。主人公面對蒼蒼蘆蕩、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尋覓。雖歷經(jīng)千辛萬苦,但伊人始終讓人隔河企望,飄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詩字里行間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
全詩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開頭二句皆以秋景起興,描繪出一幅水鄉(xiāng)清秋圖;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點明主題: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尋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尋境況:一是道阻且長,二是幻象迷離,兩者皆以伊人不可得為旨歸。
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是意境朦朧、含蘊不盡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沒有具體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無從確認,飄忽不定,似近而遠;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詩的意境顯得空靈朦朧,引人遐想。每章開頭都是寫景,通過蒼涼凄迷的環(huán)境對主人公尋覓無所得的憂傷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另外,詩歌采取重章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悵之情。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嘆,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達到了反復抒情的目的。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
《詩經(jīng)》是我國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原名《詩》或《詩三百》,漢以后始稱為《詩經(jīng)》,約編成于春秋中葉,相傳由孔子刪定。全書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160篇,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多為民歌;雅分大雅、小雅,105篇,是周**京畿一帶貴族文人所作的樂歌,也有少數(shù)民謠;頌分周頌、魯頌、商頌,40篇,是西周及諸侯魯國、宋國**者祭祀天地宗廟的樂歌。
國風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受剝削、受**的處境的不*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表達了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國現(xiàn)實**詩歌的源頭。 雅詩和頌詩都是**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它們在思想內(nèi)容上無法與具有現(xiàn)實**精神和人民性的國風相比,但由于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对娊(jīng)》是我國文學光輝的起點,它所表現(xiàn)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xiàn)實**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对娊(jīng)》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極高的地位。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多用賦、比、興;句式以四言為主,間有雜言,四言節(jié)奏鮮明而略顯短促;結(jié)構(gòu)重章疊句,一詠三嘆,回環(huán)往復,節(jié)奏舒卷徐緩;押韻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上,這是我國后世詩歌最常見的押韻方式;語言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 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地表達詩人情思。
《詩經(jīng)·蒹葭》賞析9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蒹葭:蘆葦。
蒼蒼:茂密的樣子。
溯洄:逆著河流向而上。
溯游:順著河流向下走。
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樣子。
湄:岸邊水草交接的地方。
晞:音西,干
涘:音四,水邊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灘
【賞析】:
《蒹葭》描寫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之中,拂曉之際,露濃霜重,蘆葉搖曳,情中人佇立凝望煙水迷茫中的“伊人”,似在眼前,又似在水中,可望而不可及,表現(xiàn)了滿腹的憧憬、追求、失望和惆悵。詩寫得情景交融,迷離恍忽,正像那間中人不可捉摸,給人咫尺天涯之感。然而,無論多久,也無論是路的崎嶇、漫長,更有險阻,也無論白露、凝霜,終日照曬,追求的忠貞不二,真是感人至深,而這全在詩人的情景描寫透露出來,含蓄慰藉,無限生情。
《詩經(jīng)·蒹葭》賞析10
佚名的《蒹葭》
蒹葭(jiān ji。┥n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賞析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jié)構(gòu)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gòu)共振和同情共鳴。
《蒹葭》教學反思5篇(擴展5)
——《詩經(jīng)·蒹葭》賞析10篇
《詩經(jīng)·蒹葭》賞析1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2。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3。
溯游從之,宛在水**4。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5。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6。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7。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8.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9。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10。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11。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12。
【注釋】:
1、蒹(音尖jiān):草本植物,蘆葦一類的草,又名荻。葭(音加jiā):初生的蘆葦。蒼蒼:鮮明貌!秱魇琛罚骸拜筝,即萑(環(huán)huán)葦之未秀者! 《毛傳》:“蒼蒼,盛也!睘椋捍颂幹改Y(jié)成。
2、所謂:所念。伊:是、這人、那個彼。方:邊。在水一方:就是說在水的另一邊。
3、溯(音素sù):逆水而行。洄(音回hui):水流回旋,此處指彎曲的河道。從:就。阻:難。
4、游:水游。宛:可見貌,猶言“仿佛是”。
5、萋萋:猶“蒼蒼”。晞(西xī):干。
6、湄(梅méi):水草相接之處,即岸邊。
7、躋(音積jī):上升,指道路陡起。
8、坻(音遲chí):露出水面的小沙洲。
9、采采:茂盛的樣子。一說鮮明的樣子。
10、涘(似sì):水邊。
11、右:古讀為“已”,迂回彎曲。
12、沚(音址zhǐ):水中小塊沙洲。
【譯文】: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jié)為霜。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一邊。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間。
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干。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蘆葦初生鮮艷,白色露水還沒完。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頭。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淺析】:
《蒹葭》是《詩經(jīng)》中表現(xiàn)“朦朧美”的名篇?赡苁菍懸粋男子傾心于一個女性,表現(xiàn)可望而不可即的心情。這首詩和《關(guān)雎》都可以看**情詩,但是無論從風格上還是從表現(xiàn)手法上都有著很大的差別。
《關(guān)雎》一詩著重于“敘事”,我們從詩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從愛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這樣一條線索!遁筝纭分袇s沒有明確的故事,第一章就寫到主人公隔水遠望,伊人正姍姍而來,且行且望,望穿秋水,苦苦追尋,伊人仿佛就在不遠處的水中陸地上,若即若離。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復詠嘆,突出追尋之路的艱險與漫長,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綿長持久,表現(xiàn)出主人公不能夠走近“伊人”又永遠點亮希望的情感狀態(tài)。與《關(guān)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韻味更濃郁。
在藝術(shù)手法上,《蒹葭》比《關(guān)雎》“興”的特點更加突出!拜筝纭薄ⅰ八焙汀耙寥恕钡男蜗蠼幌噍x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xiàn)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cè)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寫主人公的形象,則著力寫他的遠望。一開始,他若有所思地站在水邊,向?qū)Π锻ィ吹剿鶒勰降哪莻姑娘正向水邊走來,心里很高興;可不久,蘆葦擋住了他的視線,看不到她了。他以為那姑娘正向上游走去,也就沿著河岸向上走;走了長長的一段艱難而又曲折的路,卻依舊是什么也沒有看見。他不灰心,又折回來去追尋她,最后終于看到她正站在河中的一個小洲上;這時他內(nèi)心便充滿了喜悅。十分明顯,主人公跟那姑娘并無交往,甚至還不知道她的名字,但只要能夠遠遠地望見她,便感到心滿意足。這種愛是“朦朧”的,它的動人之處也正在于“朦朧”和距離感。
【賞析】: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王東遷時,秦襄公因**護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對這首懷人詩,歷來解說不一。有人認為作者在思念戀人,詩的主旨是寫愛情;有人說是詩人借懷友諷刺秦襄公不能禮賢下士,致使賢士隱居、不肯出來做官;也有人說作者就是隱士,此詩乃明志之作。我們細味詩意,詩中并未明確顯示男女戀情,況且“伊人”是男是女也難判定。說它是諷刺詩則更無根據(jù)。因此,我們只把“伊人”視為作者所敬仰和熱愛的人,至于是男是女,且不論及。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兩句,從物象與色澤上點明了時間和環(huán)境。那生長在河邊的茂密蘆葦,顏色蒼青,那晶瑩透亮的露水珠已凝結(jié)成白刷刷的濃霜,那微微的秋風送著襲人的涼意,那茫茫的秋水泛起浸人的寒氣。在這一蒼涼幽緲的深秋清晨的特定時空里,詩人時而靜立,時而徘徊,時而翹首眺望,時而蹙眉沉思。他那神情焦灼、心緒不寧的情狀,不時地顯現(xiàn)于我們眼前,原來他是在思慕追尋著一個友人。“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兩句,交代了詩人所追慕的對象及伊人所在的地點,表現(xiàn)了詩人思見心切,望穿秋水,一個勁地張望、尋求。“伊人”,指與詩人關(guān)系親密、為詩人崇敬和熱愛而未曾須臾忘懷的人!八^”二字,表明“伊人”是常常被提及,不斷念叨著的,然而現(xiàn)在他卻在漫漫大河的另一方。“在水一方”,語氣肯定,說明詩人確信他的存在,并充滿信心去追求,只是河水隔絕,相會不易。“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毖刂舆呅〉老蛏嫌巫呷,道路艱險,且又漫長,即使花費很長時間也難到達;如果徑直游渡過去,盡管相距不遠,但眼前秋水茫茫,思之可及,行之不易,仿佛看到了伊人的身影在水**晃動。詩人盡管立于河邊,但他那恍惚迷離的心神早已飛動起來,思見伊人而不得的如醉如癡的形象栩栩可見。詩句之奇妙,正如方玉潤所說:“玩其詞,雖若可望不可即。味其意,實求之而不遠,思之而即至者。”(《詩經(jīng)原始》)
詩的二、三章只換了幾個詞兒,內(nèi)容與首章基本相同。但它體現(xiàn)了詩歌詠唱的音樂特點,增強了韻律的悠揚**美,使表達的情感愈來愈強烈。首章的“蒼蒼”,次章的“凄凄”,末章的“采采”,寫出蘆葦?shù)念伾缮n青至凄青到泛白,把深秋凄涼的氣氛渲染得越來越濃,烘托出詩人當時所在的環(huán)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白露“為霜”、“未晞”、“未已”的變換,描繪出朝露成霜而又融為秋水的漸變情狀與過程,形象地畫出了時間發(fā)展的軌跡,說明詩人天剛放亮就來到河濱,直呆到太陽東升。試想,他獨自一人久久徘徊在清冷索寞的曠野,面對茫茫秋水,等人不見,尋人不著,其心情該是何等焦急和惆悵!描寫伊人所在地點時,由于“方”、“湄”、“涘”三字的變換,就把伊人在彼岸等待詩人和詩人盼望與伊人相會的活動與心理形象而真切地描繪了出來,這樣寫,**拓寬了詩的意境。另外,像“長”、“躋”、“右”和“央”、“坻”、“沚”的變換,也都從不同的道路和方位上描述了他尋見伊人困難重重,想見友人心情急切的情景。若把三章詩所用幾組變換的詞語聯(lián)系起來加以品味,更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本哂小耙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
這首被人傳誦不已的詩,對后世的影響也是明顯的。且看宋玉《九辯》中的一段描寫:“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憭慄兮若在遠行;登山臨水兮送將歸;泬寥兮天高而氣清;寂兮收潦而水清;憯凄增欷兮薄寒之中人!边@里通過對秋天的氣象和草木搖落的情狀的描寫,制造一種肅殺的氣氛,表達了詩人悲涼凄苦的心情。這也許是受了《蒹葭》詩的影響,由此可以窺見《楚辭》對《詩經(jīng)》的繼承和發(fā)展線索!豆旁娛攀住分小段鞅庇懈邩恰返陌l(fā)端,賦中見興、以景托情的寫法,也沿用了《蒹葭》詩的筆法。其后的曹丕,從本詩中化出了“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的詩句。由此可見,《蒹葭》詩在古代詩歌史上有著很重要的地位。
《詩經(jīng)·蒹葭》賞析2
【原作】
蒹葭——《詩經(jīng)·國風·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蒹葭(jiānji。捍颂幖粗柑J葦蒹。蒹荻,像蘆葦。葭,蘆葦。
蒼蒼:深青色*。
為:凝結(jié)成。
所謂:所說,這里指所思念的。
伊人:這個人或那個人,指詩人所思念追尋的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邊。
溯洄(s&ugra一ve; huí)從之:意思是沿著河道走向上游去尋找她。溯洄,逆流而上。從,追,追求。
阻:險阻,難走.
溯游從之:順流而下尋找她。游,流,指直流的水道。
宛在水**:(那個人)仿佛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仿佛,好像。
凄凄:茂盛的樣子,F(xiàn)在寫作“萋萋”,與下文“采采”義同。
晞(xī):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的地方,指岸邊。
躋(jī):升,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小島。
采采:茂盛鮮明的樣子。采,同“彩”。
已:止,這里的意思是“干,變干”。
涘(s&igra一ve;):水邊。
右:迂回,向右拐彎,這里是(道路)彎曲的意思。
沚(zhǐ):水中的沙灘。
【古詩今譯】
河畔的蘆葦碧綠蒼翠,深秋的露水凝結(jié)成了冰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佳人,就在河的那邊。我要逆流而上追尋她,道路艱險而又漫長。順流而下追尋她,她好像就在水的**。
河畔的蘆葦非常茂盛,清晨的露水還沒有曬干。我那深深思念的佳人,就在河睡的岸邊。逆流而上追尋她,道路坎坷艱險難攀。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好像就在河中的小島上。
河畔的蘆葦繁茂清亮,清晨露水依然沒有消失。我那魂牽夢繞的佳人,就在水邊。逆流而上追尋她,道路艱險迂回難走。順流而下追尋她,她好像就在水中的沙洲上。
【賞析】
[寫作背景]
《蒹葭》選自《詩**風秦風》,大約是2500年以前產(chǎn)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下列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兑幻辉娦颉吩疲骸拜筝纾滔骞。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苯袢颂K東天在《詩經(jīng)》辨義沖闡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禮制。如果逆周禮而**,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水中坻’!袥b”,意思是*****!倍恰罢匈t”說。姚際恒的《詩經(jīng)通論》和玉潤的《詩經(jīng)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被蛑^:“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三是“愛情”說。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王東遷時,秦襄公因**護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層次結(jié)構(gòu)]
此詩三章重疊,各章均可劃分為四個層次:
首二句以蒹葭起興,展現(xiàn)一幅河上秋色*圖:深秋清晨,秋水森森,蘆葦蒼蒼,露水盈盈,晶瑩似霜。這境界,是在清虛寂寥之中略帶凄涼哀婉色*彩,因而對詩中所抒寫的執(zhí)著追求、可望難即的愛情,起到了很好的氣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抒情主人公在河畔徜徉,凝望追尋河對岸的 “伊人”。這“伊人”是他日夜思念的意中人!霸谒环健笔歉艚^不通,意味著追求艱難,造成的是一種可望而不可即的境界。抒情主人公雖望穿秋水、執(zhí)著追求,但“伊人’都飄渺阻隔?赏y即,故而詩句中蕩漾著無可奈何的心緒和空虛悵惆的情致。
以下四句是并列的兩個層次,分別是對在水一方、可望難即境界的兩種不同情景的描述!八蒌闹雷枨议L”,這是述寫逆流追尋時的困境:艱難險阻無窮,征一途漫漫無盡,示意終不可達也!八萦螐闹,宛在水**”,這是描畫順流追尋時的幻象:行程處處順暢,伊人時時宛在,然而終不可近也。既逆流,又順流,百般追尋,執(zhí)著之意可見;不是困境難達,就是幻象難近,終歸不得,悵恫之情愈深。至此,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情境得到了具體而充分的展現(xiàn)。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fā)揮了重章疊句、反復吟詠、一唱三嘆的藝術(shù)效果,而且產(chǎn)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征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 “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涘”,從“宛在水**”,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沚”,這是地點的轉(zhuǎn)換,象征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從 “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復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xiàn)抒情主人公堅執(zhí)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這是《詩經(jīng)》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現(xiàn)方法。詩中還巧妙的運用了如“蒼蒼”、“凄凄”、“采采”,使全文聲情兼?zhèn)洹?/p>
[內(nèi)容述評]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一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霸谒环健钡慕Y(jié)構(gòu)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gòu)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我們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shù)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一人,可以是功業(yè)、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zhí)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
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了女性*,體現(xiàn)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xiàn)在水邊,一會又出現(xiàn)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象我們常說的“距離產(chǎn)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的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xiàn)、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fā)顯得難以捉摸,構(gòu)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jié)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一融的藝術(shù)境地。“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shù)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xiàn)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cè)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guān)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chuàng)造的一個撲朔迷一離、情景交一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xiàn)。總之,《蒹葭》詩的豐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的探討。
[藝術(shù)特色*]
《蒹葭》是詩經(jīng)中最優(yōu)秀的篇章之一。它的主要特點,集中體現(xiàn)在事實虛化、意象空靈、整體象征這緊密相關(guān)的三個方面。
《蒹葭》教學反思5篇簡短
一、事實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chuàng)作是導發(fā)于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蒹葭》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什么人?他為什么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么身份?為什么那么難以得到?我們也不知道;以至于連他們是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會兒在水**,一會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其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于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nèi)容都變得虛幻朦朧起來;然而也正是由于這事實的虛化、朦朧,詩的意境才顯得那么空靈而富有意象感。
二、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現(xiàn)實人事,而是一種心象。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jīng)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霸谒环健,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shù)顯現(xiàn)。在這里,由于追尋者和被追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征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何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遁筝纭返某晒,就在于詩人準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chuàng)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xiàn)為整體性*象征。
三、意境的整體象征
詩的象征,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征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征。 “在水一方”,可望難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jīng)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zhàn)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讀者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一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理想、事業(yè)、前途諸多方面的境遇和喚一起諸多方面的人生體驗。意境的整體象征,使《蒹葭》真正具有了難以窮盡的人生哲理意味。王國維曾將這首詩與晏殊的《蝶戀花》“昨夜西風調(diào)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相提并論,認為它們“最得風人情致”,這顯然是著眼于它的意境的人生象征意蘊。
事實的虛化、意象的空靈和意境的整體象征,是一個問題的三個層面。從事實虛化到意象空靈,再到整體象征,這大致上就是象征性*詩歌意境的建構(gòu)過程。
《詩經(jīng)·蒹葭》賞析3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1
《蒹葭》是《詩經(jīng)》中歷來備受贊賞的一首抒情詩。全詩洋溢著抒情主人公對“伊人”的真誠向往和執(zhí)著追求的愛戀之情。主人公面對蒼蒼蘆蕩、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尋覓。雖歷經(jīng)千辛萬苦,但“伊人”始終讓人隔河企望,飄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詩字里行間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悵之情。
全詩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開頭二句皆以秋景起興,描繪出一幅水鄉(xiāng)清秋圖;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點明主題:“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尋“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尋境況:一是道阻且長,二是幻象迷離,兩者皆以“伊人”不可得為旨歸。
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是意境朦朧、含蘊不盡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沒有具體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無從確認,飄忽不定,似近而遠;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詩的意境顯得空靈朦朧,引人遐想。每章開頭都是寫景,通過蒼涼凄迷的環(huán)境對主人公尋覓無所得的憂傷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另外,詩歌采取重章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嘆,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達到了反復抒情的目的。
賞析2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霸谒环健钡慕Y(jié)構(gòu)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gòu)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shù)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yè)、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zhí)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義之中。
《詩經(jīng)·蒹葭》賞析4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為:凝結(jié)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fā)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注釋
選自《詩經(jīng)·秦風》。蒹葭(jiān ji。禾J荻,蘆葦。蒹,沒有長穗的蘆葦。葭,初生的蘆葦。
蒼蒼:茂盛的樣子。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為:凝結(jié)成
所謂:所說,這里指所懷念的。
伊人:那個人。
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邊。
溯洄(sù huí)從之:意思是沿著河道向上游去尋找她。溯洄:逆流而上。從,追,追求。
阻:險阻,難走。
溯游:順流而涉。游,通“流”,指直流。
宛:仿佛。
萋萋:茂盛的樣子,文中指蘆葦長的茂盛。人教版為“萋萋”,蘇教版為“凄凄”。
晞(xī):曬干。
湄(méi):水和草交接之處,指岸邊。
躋(jī):升高,這里形容道路又陡又高。
坻(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采采:茂盛的樣子。
已:止,這里的意思是“干“,變干。
涘(sì):水邊。
右:迂回曲折。
沚(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詩經(jīng)·蒹葭》賞析5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蒹葭:蘆葦。
蒼蒼:茂密的樣子。
溯洄:逆著河流向而上。
溯游:順著河流向下走。
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樣子。
湄:岸邊水草交接的地方。
晞:音西,干
涘:音四,水邊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灘
【賞析】:
《蒹葭》描寫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之中,拂曉之際,露濃霜重,蘆葉搖曳,情中人佇立凝望煙水迷茫中的“伊人”,似在眼前,又似在水中,可望而不可及,表現(xiàn)了滿腹的憧憬、追求、失望和惆悵。詩寫得情景交融,迷離恍忽,正像那間中人不可捉摸,給人咫尺天涯之感。然而,無論多久,也無論是路的崎嶇、漫長,更有險阻,也無論白露、凝霜,終日照曬,追求的忠貞不二,真是感人至深,而這全在詩人的情景描寫透露出來,含蓄慰藉,無限生情。
《詩經(jīng)·蒹葭》賞析6
蒹葭
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及注釋
譯文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譯文及注釋二
譯文 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fā)完畢。
意境
詩的象征,不是某詞某句用了象征辭格或手法,而是意境的整體象征!霸谒环健保赏y即是人生常有的境遇,“溯徊從之,道阻且長”的困境和“溯游從之,宛在水**”的幻境,也是人生常有的境遇;人們可能經(jīng)常受到從追求的興奮。到受阻的煩惱、再到失落的惆悵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禮,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奮戰(zhàn)多痛苦或順流而下空歡喜的情感沖擊;讀者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愛情的境遇和喚起愛情的體驗,也可以從這里聯(lián)想到理想、事業(yè)。
賞析二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
創(chuàng)作背景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睹娦颉吩疲骸拜筝纾滔骞。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苯袢颂K東天在《詩經(jīng)》辨義中闡(chǎn )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禮制。如果逆周禮而**,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
賞析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于今天的陜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huán)境迫使秦人“修習戰(zhàn)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風》里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zhàn)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凄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wèi)之音的風格。 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jié)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
《詩經(jīng)·蒹葭》賞析7
蒹 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解】
、佥筝纾簀iānjiā,水邊的蘆葦?shù)戎参;②伊人:那個人(戀人);
、鬯蒌В貉刂鄣乃吥媪鞫希虎軙劊簒ī,干;⑤湄:mi,水邊;
、捃Q:jī,升高,向高處登;⑦坻:ch ,水中的小洲或高地;
、鄾澹簊 ,水邊;⑨右:引申為曲折;⑩沚:zhǐ ,水中的小洲。
【譯文】
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jié)成霜。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旁。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流而下尋她,仿佛就在水**。
蘆葦茂盛密又繁,晶瑩露水還未干。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道路崎嶇難登攀。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蘆葦片片根連根,晶瑩露珠如淚痕。我心中那好人兒,佇立在那河水邊。逆流而上去找她,路途艱險如彎繩。順流而下去尋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
《蒹葭》屬于秦風。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王東遷時,秦襄公因**護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蒹葭》是《詩經(jīng)》中歷來備受贊賞的一首抒情詩。全詩洋溢著抒情主人公對伊人的真誠向往和執(zhí)著追求的愛戀之情。主人公面對蒼蒼蘆蕩、茫茫秋水,上下求索,苦苦尋覓。雖歷經(jīng)千辛萬苦,但伊人始終讓人隔河企望,飄忽不定,可望而不可即。全詩字里行間流露出主人公望穿秋水而
全詩共三章,每章八句。每章開頭二句皆以秋景起興,描繪出一幅水鄉(xiāng)清秋圖;三、四句展示詩的中心意象,點明主題:伊人在水一方,主人公隔河企望,追尋伊人;后四句描述追尋境況:一是道阻且長,二是幻象迷離,兩者皆以伊人不可得為旨歸。
這首詩最主要的藝術(shù)特色是意境朦朧、含蘊不盡和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伊人究竟是什么人,沒有具體所指,甚至是男是女都無從確認,飄忽不定,似近而遠;再加上宛字的妙用,使詩的意境顯得空靈朦朧,引人遐想。每章開頭都是寫景,通過蒼涼凄迷的環(huán)境對主人公尋覓無所得的憂傷凄婉的心境起到了很好的襯托作用,達到了情景交融的藝術(shù)境界。另外,詩歌采取重章又追求不得的失望、惆悵之情。疊句的形式,反復詠嘆,層層推進,步步深化,達到了反復抒情的目的。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正如《人間詞話》所說:《詩蒹葭》一篇,最得風人深致。具有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和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寫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辭脫口而出,無矯揉妝束之態(tài)。
《詩經(jīng)》是我國公元前11世紀至公元前6世紀的一部詩歌總集,收錄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大約500年間的詩歌共305篇。原名《詩》或《詩三百》,漢以后始稱為《詩經(jīng)》,約編成于春秋中葉,相傳由孔子刪定。全書分為風、雅、頌三部分。其中風包括十五國風,160篇,是各諸侯國的土風歌謠,多為民歌;雅分大雅、小雅,105篇,是周**京畿一帶貴族文人所作的樂歌,也有少數(shù)民謠;頌分周頌、魯頌、商頌,40篇,是西周及諸侯魯國、宋國**者祭祀天地宗廟的樂歌。
國風是《詩經(jīng)》中的精華,是我國古代文藝寶庫中璀璨的明珠。國風中的民歌以絢麗多彩的畫面,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表達了勞動人民對受剝削、受**的處境的不*和爭取美好生活的信念,表達了青年男女對美滿婚姻的向往和追求,是我國現(xiàn)實**詩歌的.源頭。 雅詩和頌詩都是**階級在特定場合所用的樂歌,它們在思想內(nèi)容上無法與具有現(xiàn)實**精神和人民性的國風相比,但由于它們或多或少地反映了社會生活的某些方面,因此,也具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認識價值!对娊(jīng)》是我國文學光輝的起點,它所表現(xiàn)的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的現(xiàn)實**精神對后世文學影響最大。《詩經(jīng)》在我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極高的地位。
《詩經(jīng)》的表現(xiàn)手法多用賦、比、興;句式以四言為主,間有雜言,四言節(jié)奏鮮明而略顯短促;結(jié)構(gòu)重章疊句,一詠三嘆,回環(huán)往復,節(jié)奏舒卷徐緩;押韻方式多種多樣,常見的是一章之中只用一個韻部,隔句押韻,韻腳在偶句上,這是我國后世詩歌最常見的押韻方式;語言形象生動,豐富多彩,往往能以少總多、 情貌無遺(《文心雕龍物色》)地表達詩人情思。
《詩經(jīng)·蒹葭》賞析8
詩經(jīng)賞析蒹葭
蒹葭
佚名·先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為:凝結(jié)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佚名
關(guān)于這首詩的內(nèi)容,歷來意見分歧。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三種說法:一是“刺襄公”說!睹娦颉吩疲骸拜筝纾滔骞。未能用周禮,將無以固其國焉。”今人蘇東天在《詩經(jīng)》辨義中闡(chǎn )析說:“‘在水一方’的‘所謂伊人’(那個賢人),隱喻周**禮制。如果逆周禮而**,那就‘道阻且長’、‘且躋’、‘且右’,意思是走不通、治不好的。如果順從周禮,那就‘宛在水**’、‘水中坻’、‘水中沚”,意思是*****!倍恰罢匈t”說。姚際恒的《詩經(jīng)通論》和方玉潤的《詩經(jīng)原始》都說這是一首招賢詩,“伊人”即“賢才”:“賢人隱居水濱,而人慕而思見之!被蛑^:“征求逸隱不以其道,隱者避而不見!比恰皭矍椤闭f。今人藍菊有、楊任之、樊樹云、高亭、呂恢文等均持“戀歌”說。如呂恢文說:“這是一首戀歌,由于所追求的心上人,可望而不可即,詩人陷入煩惱。說河水阻隔,是含蓄的隱喻!
由于此詩之本寫之事無從查實,詩中的“伊人”所指亦難征信,故而以上三說均難以最終定論。在這里,我們姑且先把它當作一首愛情詩來解讀!遁筝纭穼儆凇肚仫L》。周孝王時,秦之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王東遷時,秦襄公因**護送有功,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秦地包括陜西關(guān)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詩經(jīng)·蒹葭》賞析9
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遡洄從之,道阻且長。遡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遡洄從之,道阻且躋。遡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遡洄從之,道阻且右。遡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譯文】: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jié)為霜。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一邊。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間。
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干。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
蘆葦初生鮮艷,白色露水還沒完。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頭。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賞析
《蒹葭》是秦國的民歌,這是一首愛情詩,寫在戀愛中一個癡情人的心理和感受,十分真實、曲折、動人!拜筝纭笔禽度、蘆葦?shù)暮戏Q,皆水邊所生!拜筝缟n蒼,白露為霜”,描寫了一幅秋葦蒼蒼、白露茫茫、寒霜濃重的清涼景色,暗襯出主人公身當此時此景的心情!八^伊人,在水一方”,朱熹《詩集傳》:“伊人,猶彼人也。”在此處指主人公朝思暮想的意中人。眼前本來是秋景寂寂,秋水漫漫,什么也沒有,可由于牽腸掛肚的思念,他似乎遙遙望見意中人就在水的那一邊,于是想去追尋她,以期歡聚。“遡洄從之,道阻且長”,主人公沿著河岸向上游走,去尋求意中人的蹤跡,但道路上障礙很多,很難走,且又迂曲遙遠!斑i游從之,宛在水**”那就從水路游著去尋找她嗎,但不論主人公怎么游,總到不了她的身邊,她仿佛就永遠在水**,可望而不可即。這幾句寫的是主人公的幻覺,眼前總是浮動著一個迷離的人影,似真不真,似假不假,不管是陸行,還是水游,總無法接近她,仿佛在繞著圓心轉(zhuǎn)圈子。因而他兀自在水邊徘徊往復,神魂不安。這顯然勾勒的是一幅朦朧的意境,描寫的是一種癡迷的心情,使整個詩篇蒙**一片迷惘與感傷的情調(diào)。下面兩章只換少許字詞,反復詠唱!拔磿劇保锤。“湄”水草交接之處,也就是岸邊!败Q”,升高!坝摇,迂曲!佰妗焙汀皼b”是指水中的高地和小渚。
這首詩三章都用秋水岸邊凄清的秋景起興,所謂“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刻劃的是一片水鄉(xiāng)清秋的景色,既明寫了主人公此時所見的客觀景色,又暗寓了他此時的心情和感受,與詩人困于愁思苦想之中的凄惋心境是相一致的。換過來說,詩人的凄惋的心境,也正是借這樣一幅秋涼之景得到渲染烘托,得到形象具體的表現(xiàn)。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guān)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的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交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chuàng)造的一個撲朔迷、情景交融的意境。另外,《蒹葭》一詩,又是把實情實景與想象幻想結(jié)合在一志,用虛實互相生發(fā)的手法,借助意象的模糊性和朦朧性,來加強抒情寫物的感染力的!八^伊人,在水一方”,這是他第一次的幻覺,明明看見對岸有個人影,可是怎么走也走不到她的身邊。“宛在水**”,這是他第二次的幻覺,忽然覺得所愛的人又出現(xiàn)在前面流水環(huán)繞小島上,可是怎么游也游不到她的身邊。那個倩影,一會兒“在水一方”,一會兒“在水**”;一會兒在岸邊,一會兒在高地。真是如同在幻景中,在夢境中,但主人公卻堅信這是真實的,不惜一切努力和艱辛去追尋她。這正生動深刻地寫出了一個癡情者的心理變態(tài),寫出了他對所愛者的強烈感情。而這種意象的模糊和迷茫,又使全詩具有一種朦朧的美感,生發(fā)出韻味無窮的藝術(shù)感染力。
《詩經(jīng)·蒹葭》賞析10
佚名的《蒹葭》
蒹葭(jiān jiā)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xī)。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zhǐ)。
賞析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jié)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shù)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jié)構(gòu),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jié)構(gòu)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jié)構(gòu)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gòu)共振和同情共鳴。
《蒹葭》教學反思5篇(擴展6)
——《蒹葭》教學匯報3篇
《蒹葭》教學匯報1
講完了《詩經(jīng)》中的《蒹葭》,看著孩子們被吸引了,我感到非常高興。弘揚*古典文化,傳唱*古典歌謠,希望都在他們身上。這節(jié)課既有亮點,也有預設(shè)中的不足,現(xiàn)在大致回憶一下上課的過程,以便為日后的教學提供借鑒:
一、這節(jié)課教學亮點如下:
。ㄒ唬、教師活動亮點:
1、朗讀過程貫穿整個課堂,邊讀邊譯邊想(個別讀,齊讀)。
2、充分發(fā)揮多**讓學生感悟到各種美(音韻美、畫面美、人性美、主題美、詩意美)。
3、我把一些重點字詞梳理出來,讓學生理解記憶:
蒼蒼 萋萋 采采 未晞 未已 水之湄 水之涘
溯洄從之 溯游從之 躋 右 水中坻 水中沚
4、分析人物、擴充主題時,啟發(fā)學生大膽思考,各抒己見。
。ǘ、學生活動亮點:
1、邊讀邊想邊討論,小組交流熱烈,討論后發(fā)言積極。
2、找景物時,我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找到了“曉霧”這一景物。
3、通過讀,我們想到了一副美麗的畫面。通過想象同學們描繪出了這幅畫面,并寫出來大家分享。
二、預設(shè)中的不足如下:
。ㄒ唬l(fā)現(xiàn)的問題:
1、《詩經(jīng)》這樣的文字較為古奧,由于準備不夠充分,所以對詩歌意境挖掘不深,很多東西都是深入淺出。
2、本來覺得一節(jié)課處理一首詩時間會很寬松,結(jié)果時間很緊張。看得出孩子們正在逐步進入文章,由于時間關(guān)系,我不得不打斷他們,沒有充分讓他們發(fā)揮,實在是有些遺憾。
。ǘ、問題分析
《蒹葭》**了《詩經(jīng)》的極高水*,課前準備要充分,不要打無把握之仗,教師的畏首畏尾必定引起學生的拘謹。
(三)、再教的設(shè)想
廣泛借鑒別人的長處,閱讀相關(guān)文章,學習《詩經(jīng)》的系統(tǒng)介紹,了解創(chuàng)造背景,聽取同組各位老師的意見,對授課內(nèi)容做恰當調(diào)整,強調(diào)朗讀,進行對比閱讀,還要適當向外拓展延伸。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也***之后,他們經(jīng)歷一些事后,再想起這首詩會會意的微笑吧。
《蒹葭》教學匯報2
這堂課,我首先是注重了朗誦。詩歌教學就應該是以朗誦為主,不能作煩瑣的分析,不能上成練習課。詩歌所表達的情感以及意境,只有通過不斷地朗誦,讓學生細細品味,才能逐步走入詩歌的藝術(shù)之美。在教學時我努力使學生通過美讀來感受先人的情感美,來領(lǐng)略華夏民族文化,又用優(yōu)美的《在水一方》設(shè)置情境,課堂氣氛好,在課堂上努力做到了師生互動,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能體會到詩的雋永淳厚的意味。 學生深入地理解詩人表達的情感,感受詩歌的結(jié)構(gòu)美(重章疊句的作用)。重章疊句和反復詠嘆的手法學生教容易理解和接受了。另外,在教學方法上采用自讀法、朗讀法、探究法、**法、練習法等綜合方式,效果不錯。
存在的問題:由于《蒹葭》詩歌文字較為古奧,教學中準備還不夠充分,功底又淺,所以對詩歌意境挖掘不深,同時課堂也略顯散亂。
曾經(jīng)王有才總是教導我們說,課堂要有生成,課才會熠熠生輝。今天**《蒹葭》,有些東西覺得還不錯,稍作記錄吧!今后重拾這貝殼的時候,或許會有珍珠孕育其中吧!
此詩亦與《關(guān)雎》有著相同的地方,那便是一個男子對一個女子的追求。只是這女子在這首詩中稱之為“伊人”。那么,這位伊人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呢?自然她是美好的。但學生的回答讓我更讓我為之動容,“飄渺的”“神秘的”“只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如神仙姐姐般”。那么如此的一些感覺又是通過哪些地方看出呢?老教師經(jīng)常教導我們說,一定要細讀細讀,而今我亦是深深地感觸從表面滑過與走進文本帶來的質(zhì)的區(qū)別,進入文本再走出來,帶給你的將是全身心的愉悅,將是內(nèi)心的釋然,將是專注后的超脫。我想,此處學生定也在“伊人”“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之涘”“宛在水**”“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不停變換的位置的文字中感受到了那一份神秘、飄渺和神仙姐姐般的美好。
那么,詩歌又是通過什么來引入伊人的呢?自然是蒹葭、白露、霜等等景物的描繪。那么,詩人描繪的又是怎樣的一番景致呢?這些>景色又有著怎樣的特點,帶給你怎樣的感覺呢?一個學生說,蒹葭即是蘆葦,大片地生長著,帶給人一種朦朧的感覺。一個學生說,清晨的露珠格外的晶瑩剔透,象征著這美好的愛情。一個學生說,霜乃是深秋之物,帶給人一種涼涼的感覺。故曰,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如是或許便是課堂的生成。雖然未必是你想要的點,但是或許這對文本獨特的理解就會帶給人無窮的快樂。那么,霜帶給你涼涼的感覺,露何嘗不是嗎?大片大片的蘆葦在深秋長在水邊,不亦是帶給人一種凄清之感嗎?故一切的景語即是一切的情語。為何詩人不將情景設(shè)置在>溫暖的春日,而是有點涼涼的,有點凄清的秋日呢?或許這正昭示了詩中的男子他追求伊人而不得的那份落寞的心境吧!
《蒹葭》教學匯報3
今天講了《詩經(jīng)》中的《蒹葭》,看著孩子們被吸引了,很是高興,F(xiàn)在大致回憶一下上課的過程:
一、同學讀課文,注意要讀準確。(先個別讀,再齊讀)
二、我把一些重點字詞寫到黑板上,讓學理解記憶(近義詞或反義詞放在一起,以便學生掌握詞義。)
三、邊讀邊口譯課文,兩人為一組交流。
四、通過讀,我們想到了一副美麗的畫面。用第一人稱或者第三人稱描繪一下,并寫寫自己通過讀感悟到了什么。
學生們在回答時加**一些想象。緊接著我讓他們談感受到了什么?孩子們說到了主人對愛人追求中的可望而不可及,還談到了他是惆悵的,對愛人感情是濃烈的,他是執(zhí)著的。
緊接著我又問可望而不可及是喜還是悲?孩子們說是悲,我談自己的觀點這也許是一種喜吧,因為他一直在追求美好的路上。我讓孩子們繼續(xù)思考:這里的伊人僅僅是所愛的人嗎?學生們能談出這也許**理想或者夢想。我說這又何嘗不是很多人一生的寫照呀。一生都在追求夢想的路上。
在本詩的重章疊句手法運用上,我以下面的文體形式引導:三小節(jié)的內(nèi)容幾乎是重復的,那能不能去掉兩小節(jié)?學生說不行,那樣感情就不強烈了。我說這樣看似重復,實際又不是完全重復的寫法就是“重章疊句”,它的表達效果就是渲染感情,增加詩歌的音樂美。
這時鈴聲響起,沒有給學生們當堂成誦的時間了。本來覺得一節(jié)課處理這首詩時間會很寬松,結(jié)果時間很緊張。看得出孩子們是在逐步進入文章,沒有當堂成誦實在是有些遺憾。
所有的>故事都是一個故事,所有的故事都是我的故事。也***之后,他們經(jīng)歷一些事后,再想起這首詩會會意去微笑吧。
《蒹葭》教學反思5篇(擴展7)
——讀《蒹葭》有感 (菁選3篇)
讀《蒹葭》有感1
今天,我讀了《蒹葭》這一首詩,這一首詩講的內(nèi)容是“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路阻且長,朔游從之,宛在水**”。這一首詩翻譯過來便是,蒹葭十分繁茂,水露在蒹葭上結(jié)一片霜,一個美人,好像在水的另一邊,沿著河流往上,遇到很多困難險阻,沿著河流往上走,美人好像在水**。說一個人要不停的堅持著自己心中的理想,不忘初心,堅持下去,才能取得成功。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所希望和喜歡的事物,我們便會去不停的追求這一個美好的事物。就像詩中的主人公一樣去追求自己所喜歡的事物,從而踏上征程。但是我們所喜歡所希望的事物往往不是在我們的面前,而是在很遠的地方,就像詩中寫的一樣“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作者所希望的美好事物,好像在水的另外一邊。我們要去追求這樣的一個美好的事物,就會遇到許許多多的問題與困難,就像詩中“溯洄從之,路阻且長”在我們?nèi)プ非笞约核M拿篮玫氖挛锏臅r候,只要我們克服困難,便很有可能成功,即使到了最后沒有成功心中有美好的東西的境界也是很好的,讓人高興的。
我們要不停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怕困難,不放棄。像**先輩一樣,堅韌不拔,英勇前進,才有我們今天的美好生活。像我們在生活中做事的時候,如果我們放棄了,不敢面對困難,忘記初心,一會做這一會做那,那么結(jié)果是可想而知的。我們只有不忘初心,不怕困難,才可以做好一件事,半途而廢只有造成唯一的結(jié)果—失敗。
讀了《蒹葭》這一首詩之后,再想想之前先輩們所留下來的經(jīng)驗,我知道了要做好一件事,要不忘初心,堅持下去并勇于面對困難,我們才可以把一件事做好做完美。
?
讀《蒹葭》有感2
《蒹葭》選自《詩經(jīng)秦風》是周代秦國的一首民間詩歌。初讀這首詩,便被詩中那種淡淡的清新的惆悵所打動了。王國維的《人間詞話》曾說“《詩經(jīng)蒹葭》最得風人深致!边@句應算是對《蒹葭》的最高評價了。
這首詩歷來被人們當**情詩來解讀,但我以為,它不僅僅是一首愛情詩。從思想內(nèi)容看,這首詩確實敘寫了一位熱戀者在深秋的早晨,在長滿蘆葦?shù)暮舆厡ふ乙庵腥说那榫,表現(xiàn)了追尋者急切、焦盼和可望而不可及的惆悵、失望心情。從中我們的確可以感受到古代勞動人民對于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但詩中的“伊人”仔細品來,又不僅僅指心上人,它若隱若現(xiàn),它影影綽綽,它可望而不可及,似乎更像極了我們心中一種唯美的向往。這種向往雖然看起來渺遠迷茫,但卻充滿著強烈的**和激勵,它引領(lǐng)著我們每一個人為之“上下求索”,即便求索的過程“道阻且長,道阻且躋,道阻且右”,但我們寧可“溯洄從之,溯游從之”,如此往復,歷盡磨折與艱辛卻不改初衷。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為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边@首詩中第一小節(jié)里,一開始就用“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眱删涿枥L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畫面:深秋的早晨,河邊的蒼蒼蘆葦沾滿了重重霜露,烘托了氣氛,也在一開始就給全詩定下了一種凄清蒼涼的.基調(diào),同時,它又是主人公凄切悲涼心境的自然流露。
后面小節(jié)中的前兩句寫景作用相同,但在景物的描寫上更細膩,并與第一小節(jié)的兩句形成了時間上的有序推移,也逐層強化了主人公失落惆悵的情緒以及不懈追求的執(zhí)著與堅定。
每次吟誦“蒹葭凄凄,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這幾句時,總有一種凄然心動的感覺,會不自覺地將自己的心投入到那樣凄清而唯美的情境中去。難怪古人王愷運評說《蒹葭》時總說:“寫情入物,而蒼涼凄動,如洞庭秋風之句。(指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保┊敺Q千古傷心之祖!币搽y怪很多文人詩客后來寫就凄清之景時總喜從這兩句中生發(fā),現(xiàn)在想來,后代詩人有許多經(jīng)典詩句皆緣于此處,原來并非沒有道理。
再讀詩句,深切感受蕭瑟凄涼的情景中我們主人公的執(zhí)著追尋。前方道路雖然坎坷、漫長、彎曲、險阻,但愈是艱難,就愈是襯托出主人公與心上人歡會的甜蜜與美好,也愈能激發(fā)出主人公追求美好向往的堅定信念。懷抱這份信念,艱難跋涉、矢志不渝。
路漫漫其修遠兮,每一個心中有著唯美意念的人都將會上下而求索!
讀《蒹葭》有感3
“綠草蒼蒼,白霧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說實話。當我第一次聽到這首歌時整個人都呆住了。怎么會有這么好聽的歌呢?不在于歌曲旋律的婉轉(zhuǎn),而是歌詞所營造的意境讓當時還是少女的我心神搖蕩。于是,讀了一本小說《在水一方》,從此,我便一頭栽進了瓊瑤阿姨構(gòu)建的幻境里迷迷瞪瞪了好幾年。
直到有一天,我開始讀《詩經(jīng)》。隨手一翻,映入眼簾的是一首名為《蒹葭》的詩:“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突然之間,我恍然大悟,原來被我當作女神在心中頂禮膜拜多年的瓊瑤阿姨,也只不過是個翻譯者。
喜歡《蒹葭》,是因為每次讀到它總能讓我心中涌起一種莫名的感動:霜天葦?shù),秋水伊人。一個絕美的女子在颯颯秋風中默默佇立在水邊。河對岸的少年癡癡凝望,無奈山高水長,可望卻不可及。雖然詩中的伊人和少年都面目模糊,雖然無從知道最后是否能抱得美人歸。但是詩中所表現(xiàn)出的那種受盡挫折的苦惱和求之不得的懊喪,卻能引起我無限的遐想。思之如狂,卻若即若離,在“得”與“不得”之間是對美好事物的憧憬與追求。
有人說,少年讀《蒹葭》,愛它的婉轉(zhuǎn)美好;青年讀《蒹葭》,愛她的憾而不傷;中年讀《蒹葭》,愛她的詩意狂放;老年讀《蒹葭》,愛它的淡然荼蘼。這話想來是很有道理的。我十幾歲時讀《蒹葭》,滿腦子都是媚眼如絲的絕世佳人和鮮衣怒馬的翩翩少年,感慨的不過是愛情的高深莫測與顛沛流離,F(xiàn)在,我已過不惑之年,再讀它,已能感受到其中沉溺而不得的情感,以及人生無處不在的失去與無悔。正如我們曾經(jīng)擁有的不懂珍惜,求之不得的,卻總是耿耿于懷。而《蒹葭》能讓我們重新審視自己的內(nèi)心:行走在人世間,世事的紛雜也許早已耗盡了我們對理想追求的熱情。是在****中漸生華發(fā),還是在追尋理想的道路上拼盡全力,用執(zhí)著為*淡的生命增添一抹亮色?我愿是后者。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詩歌中,絕世**的佳人已在水邊,等待了千年;河對岸,癡情執(zhí)著的青蔥少年也上下求索,追尋了千年?v然,這是一場注定徒勞無功的追逐,但是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兩情阻隔,卻堅定地追尋,一定會成為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時光。
《蒹葭》教學反思5篇(擴展8)
——蒹葭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2篇)
蒹葭原文、翻譯及賞析1
蒹葭
選自《詩經(jīng)·秦風》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蘆葦初生青青,白色露水凝結(jié)為霜。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另一邊。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漫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間。蘆葦初生茂盛,白色露水還沒干。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岸。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路途艱難又坡陡。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小沙洲。蘆葦初生鮮艷,白色露水還沒完。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所戀的那個心上人,在水的那頭。逆著彎曲的河道尋找她,道路艱難又曲折。逆流尋找她,仿佛走到水中的沙洲。
【賞析】
《蒹葭》選自《詩經(jīng)秦風》,屬于十五國風,是首愛情詩,旨在抒發(fā)詩人思念秋水伊人而終不得見的思想感情。
詩人在一個深秋的早晨,來到一條長著蘆葦?shù)拇蠛舆,訪尋他心愛的人,而那人卻使人感到行蹤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從“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長著蘆葦?shù)那锼叡疾,徘徊了好幾個小時,通過這種訪求過程的描寫,不僅表現(xiàn)了詩人對“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寫出了他的欲見不得的焦急和悵惘的心情。詩中描繪的那條阻隔于詩人與伊人之間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顯然別有含意,如果僅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達彼岸,見到伊人,何況詩人的追求又是那樣的執(zhí)著和熱烈。因此我認為這條秋水實際上象征著一種社會的阻力。正是這種阻力,才把牛郎和織女阻隔在銀河的*,使他們“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全詩三章,每章前兩句寫景,點明時令,烘托氣氛;后六句寫尋求“伊人”不得的心情。全詩回旋三迭,往復歌詠,情調(diào)凄婉動人,意境朦朧深邃。詩中寫“蒼蒼”,“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來起興而懷“伊人”,又是用來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對于“伊人”,詩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從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復其間,希望能與“伊人”一遇。用“蒹葭”起興,引出對“伊人”的尋求自然順理成章之。盡管詩人滿腔熱情地去“溯洄”、“溯游”,不畏“道阻且長”、“且躋”、“且右”,結(jié)果卻是可望而不可即。詩人因追求伊人而不得見所產(chǎn)生的空虛和悵惘之情是難以言喻的,而且用蕭瑟清秋的景象來襯托,詩人的這種情感就顯得更為突出,更為濃郁。正是緣景生情,情景相生,意到境成,清寥空靈的深秋之景與悵惘迷茫的懷人之思渾然無間,構(gòu)成了全詩的藝術(shù)境界,給人以一種真切自然而又朦朧迷離的美感。
此外,本詩在結(jié)構(gòu)上重復疊句。全詩共三章,句式相同,字數(shù)相等,只是在少數(shù)地方選用了近義詞或同義詞,如“萋萋”、“采采”分別放在“蒼蒼”的位置上,用“未晞”、“未已”去分別取代“為霜”,這樣既做到了一唱三嘆,使詩人的感情得到了充分的表達,又使詩作行文富有變化而無重復呆滯之感。
《蒹葭》是十五風中的一篇,可謂“風”類詩的**,讀它《詩經(jīng)》的語言美,結(jié)構(gòu)美,思想美可見一斑。
蒹葭原文、翻譯及賞析2
蒹葭原文: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萋萋一作:凄凄)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翻譯:
譯文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jié)成霜。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注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茂盛的樣子
3、為:凝結(jié)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賞析:
東周時的秦地大致相當于今天的陜西大部及甘肅東部。其地“迫近戎狄”,這樣的環(huán)境迫使秦人“修習戰(zhàn)備,高尚氣力”(《漢書·地理志》),而他們的情感也是激昂粗豪的。保存在《秦風》里的十首詩也多寫征戰(zhàn)獵伐、痛悼諷勸一類的事,似《蒹葭》、《晨風》這種凄婉纏綿的情致卻更像鄭衛(wèi)之音的風格。詩中“白露為霜”給讀者傳達出節(jié)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曉,因為蘆葦葉片上還存留著夜間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這樣一個深秋的**,詩人來到河邊,為的是追尋那思慕的人兒,而出現(xiàn)在眼前的是彌望的茫茫蘆葦叢,呈出冷寂與落寞,詩人所苦苦期盼的人兒在哪里呢?只知道在河水的另外一邊。但這是一個確定性的存在嗎?從下文看,并非如此。是詩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處,還是伊人像“東游江北岸,夕宿瀟湘沚”的“南國佳人”(曹植《雜詩七首》之四)一樣遷徙無定,也無從知曉。這種也許是毫無希望但卻充滿**的追尋在詩人腳下和筆下展開。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順流而下或者沿著彎曲的水道和沿著直流的水道,都不會影響到對詩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長恨歌)中,楊貴妃消殞馬嵬坡后,玄宗孤燈獨守,寒衾難眠,通過道士鴻都客“上窮碧落下黃泉”的尋找,仍是“兩處茫茫皆不見”,但終究在“虛無縹緲”的**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楊貴妃,相約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詩人一番艱勞的上下追尋后,伊人仿佛在河水**,周圍流淌著波光,依舊無法接近!吨苣稀h廣》中詩人也因為漢水太寬無法橫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陳啟源說:“夫說(悅)之必求之,然惟可見而不可求,則慕說益至!保ā睹娀啪帯じ戒洝罚翱梢姸豢汕蟆,可望而不可即,加深著渴慕的程度。詩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隱約縹緲的,或許根本上就是詩人癡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覺。以下兩章只是對首章文字略加改動而成,這種僅對文字略加改動的重章疊唱是《詩經(jīng)》中常用的手法。具體到此詩,這種改動都是在韻腳上——首章“蒼、霜、方、長、央”屬陽部韻,次章“凄、唏、湄、躋、坻”屬脂微合韻,三章“采、已、渙、右、濁”屬之部韻——如此而形成各章內(nèi)部韻律協(xié)和而各章之間韻律參差的效果,給人的感覺是:變化之中又包涵了穩(wěn)定。同時,這種改動也造成了語義的往復推進。如“白露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夜間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氣溫升高而融為露水,露水在陽光照射下蒸發(fā)——表明了時間的延續(xù)。此詩曾被認為是用來譏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禮來鞏固*家(《毛詩序》、鄭箋),或惋惜招引隱居的賢士而不可得(姚際恒《詩經(jīng)通論》、方玉潤《詩經(jīng)原始》)。
但跟《詩經(jīng)》中多數(shù)詩內(nèi)容往往比較具體實在不同,此詩并沒有具體的事件與場景,甚至連“伊人”的性別都難以確指。上述兩種理解也許當初是有根據(jù)的,但這些根據(jù)或者沒有留存下來,或者不足以服人,因而他們的結(jié)論也就讓人懷疑了!对娊(jīng)》的歷代注家往往是求之愈深,卻得到失之愈遠的相反結(jié)果。況且“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見英國哲學家、歷史學家科林伍德《歷史觀念》),對文本的闡釋也具有當代性,F(xiàn)代大多數(shù)學者都把它看作是一首愛情詩,先以蒼蒼的蒹葭起興,再寫男子追求意中人,所追的人在何方?在茂密的蒹葭叢里,似見非見,時隱時現(xiàn)。這首詩用反復重章來表現(xiàn)懸念迭起!吧n蒼”、“萋萋”、“采采”近義;白露“未霜”“未晞”、“未已”,內(nèi)容也差不多?傊,這首詩的重章整齊、淺顯,讀起來節(jié)奏明快、動聽。詩意的空幻虛泛給闡釋帶來了麻煩,但也因而擴展了其內(nèi)涵的包容空間。讀者觸及隱藏在描寫對象后面的東西,就感到這首詩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詩人拿來單純地歌詠,其中更蘊育著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為企慕的象征,錢鐘書《管錐編》已申說甚詳!八蒌А薄ⅰ八萦巍、“道阻且長”、“宛在水**”也不過是反覆追尋與追尋的艱難和渺茫的象征。詩人上下求索,而伊人雖隱約可見卻依然遙不可及!段鲙洝分喧L鶯在普救寺中因母親的拘系而不能與張生結(jié)合,嘆惜“隔花陰人遠天涯近”,《蒹葭》中的詩人也是同樣的感覺罷。詩人的追尋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終究還是水月鏡花。古希臘神話中有一則說坦塔羅斯王因自我吹噓犯下罪過而遭受懲罰——忍受永遠的焦渴和饑餓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頷,湖岸長著果樹,累累果實就懸在他的頭頂?墒牵斔诳实皖^喝水時,湖水便退去;當他腹饑伸手摘果時,樹枝便蕩開,清泉佳果他始終可望而不可即。目標的切近反而使失敗顯得更為讓人痛苦、惋惜,最讓人難以接受的失敗是距離成功僅一步之遙的失敗。探索人生深刻體驗的作品總在后代得到不斷的回應!拜筝缰肌保ㄊ》Q“葭思”)、“蒹葭伊人”成為舊時書信中懷人的套語。曹植《洛神賦》、李商隱的《無題》詩也是《蒹葭》所表現(xiàn)的主題的回應。而當代**通俗小說家瓊瑤的一部言情小說就叫做《在水一方》,同名電視劇的主題歌就是以此詩為本改寫的。
事實的虛化:
一般說來,抒情詩的創(chuàng)作是導發(fā)于對具體事物的感觸,因而在它的意境中,總可看到一些實實在在的人事場景。然而(蒙蒙)的作者卻似乎故意把其中應有的主要人物事件都虛化了。追尋者是什么人?他為什么而追尋?我們不知道;被追尋的`“伊人”是什么身份?為什么他那么難以得到?我們也不知道;以至于連他們是男是女也無從確認。特別是“伊人”,音容體貌均無,一會兒在河的上游,一會兒在河的下游,一忽兒在水**,一忽兒在水邊草地,飄忽不定,來去渺茫,簡直令人懷疑他是否真有實體存在。無疑,由于追尋者、特別是被追尋者的虛化,使整個追尋人物、追尋事件、追尋內(nèi)容都變得虛幻愿隴起來;然而也正是由于這事實的虛化、膜猶,詩的意境才顯得那么空靈而富有象征意味。作品所表達的情感:追“伊人”的男子在經(jīng)過了三次的追尋沒有追尋到他的“伊人”由此可見所謂的伊人不過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夢幻與虛境。但是追夢男子并沒有放棄,而是為了夢想而上下追尋,不怕艱難險阻。
意象的空靈:
實際上,詩中所描述的景象,并非目之所存的現(xiàn)實人事,而是一種心象。這種心象,也不是對曾經(jīng)閱歷過的某件真事的回憶,而是由許多類似事件、類似感受所綜合、凝聚、虛化成的一種典型化的心理情境。這種心理情境的最大特點,是不粘不滯、空靈多蘊!霸谒环健,可望難即,就是這種空靈的心理情境的藝術(shù)顯現(xiàn)。在這里,由于追尋者和被追尋者的虛化,那看來是真景物的河水、道路險阻,乃至逆流、順流的追尋路線,以及伊人所在的“水**”等諸種地點,也都成了虛擬的象征性意象。對它們均不可作何時何地、河山何水的深究,否則,伊人既在河的上游又在河的下游就自相矛盾,連兩個人何以都不渡過河去也成了問題!遁筝纭返某晒,就在于詩人準確地抓住了人的心象,創(chuàng)造出似花非花、空靈蘊藉的心理情境,才使詩的意境呈現(xiàn)為整體性象征。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