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辰河高腔的“開臺” 與“掃臺”
在辰河高腔演出開始、結(jié)束以及進行中, 都會有一系列的祭祀儀式和約束鬼魂的儀式, 演出開始俗稱開臺, 演出結(jié)束俗稱掃臺, 并有專門的人負責(zé)主持, 這個人稱掌壇師, 他本身是演員, 但又是儀式的主持者。開臺 與掃臺 是辰河高腔中宗教活動的突出表現(xiàn), 因為辰河高腔在形成與發(fā)展過程中,摻入了許多宗教內(nèi)容, 后與當?shù)卣Z言、民歌、儺戲及其他戲曲音樂的長期融合, 具有濃郁的宗教色彩。辰河高腔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 它是地方上旨在祈禱上蒼保佑鄉(xiāng)民清吉平安的酬神深唱, 是沅水流域最大的演出活動, 其大多數(shù)劇目主要是為酬神, 在演出時有嚴格的儀式, 從某種程度上說, 辰河高腔就是一種祭祀儀式劇。據(jù)史料記載, 2 000 多年前, 沅水流域被稱為五溪蠻地, 這里屬于南方巫官文化, 巫風(fēng)盛行, 這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辰河高腔的流傳!朵悠挚h志》載: 溆俗信鬼神由來已久, 平民常年禱禳, 不獨請僧道、巫覡拜祝, 并為演劇酬神, 而傀儡尤多。清道光元年(1821 年) 《辰溪縣志》載: 秋成歲稔, 民醵錢建醮, 或演傀儡, 或集優(yōu)人作劇以酬神。據(jù)溆浦溪口《賀氏通譜》記載: 明崇禎十三年(1641 年), 賀氏宗祠落成后, 每逢農(nóng)歷四月初八賀姓先祖賀貴箴壽辰前后, 除延請僧道主持壽誕祭祀外, 還要接辰河戲班為祠演唱一月以上的連臺大戲。并承先祖遺訓(xùn), 初八前唱辰河昆腔、彈腔戲, 初八后唱辰河高腔。此祠萬壽臺 后的壁間, 至今仍保存清道光十五年(1836 年) 至光緒八年(1882 年) 間各辰河戲班來此演出的記事。內(nèi)容有辰河戲班名、班主、班內(nèi)成員姓名、姓名上還注明他所擔任的生、旦、凈、丑行道, 以及官箱、火房、雜物分工、演出日期、演出節(jié)目名等。同時還繪有人物臉譜、舞臺形象和高懸于桅桿上的班旗。 早期, 辰河高腔演出的目的是驅(qū)除鬼祟、酬神還愿、超度亡靈、保佑地方平安。辰河高腔《目連戲》中的發(fā)五猖, 捉茅人請神開臺, 都是從宗教祭神、驅(qū)鬼的儀式中演化而來的。余曾對辰河高腔的劇目、唱腔、唱詞等進行了探討, 這里主要考察辰河高腔的開臺 、掃臺 與打彩頭 問題。
一、辰河高腔的開臺
開臺 是辰河高腔演出前舉行的一種祭祀儀式, 是藝人們在戲臺布置完畢后的第一場法事。在沅水中、上游地區(qū), 辰河高腔的演出和人們的祭祀活動是聯(lián)系在一起的, 與流行于本地的儺祭活動一樣, 辰河高腔在演出之前必須舉行酬神儀式。在辰河高腔演出前, 要舉行開臺 儀式, 由專門的掌壇師主持。開臺 一定要先請神、接靈官、殺雞祭臺, 將雞血由上馬門灑至下馬門, 再扯一片雞毛貼在靈官頭上,兩片雞毛貼在鋼鞭首尾。掌壇師口念咒語, 人們分別上臺參拜靈官, 行禮跪拜, 燃放鞭炮。此時, 靈官念道: 眾家善士誠心可佳, 道場圓滿, 全城平安。 過后, 鞭炮鑼鼓齊鳴, 人們有秩序地慢步走下舞臺。然后是發(fā)五猖、捉寒林, 在演出中還要穿插游叉捉鬼等祭祀儀式。比如發(fā)五猖、捉寒林, 事前要在舞臺口架上三四尺寬的特制木板梯, 直通臺下, 便于演員下臺及觀眾和其他人員上臺使用。在臺上發(fā)五猖, 五猖神跳下臺來, 舉著鋼叉直奔野外去捉寒林。這時, 臺上停止演戲, 場內(nèi)觀眾便一起尾隨著追至野外, 等五猖神抓住寒林后, 又喧鬧著尾隨回到臺下。把寒林安置于臺下桌后, 五猖神由樓梯上臺, 再接著演出。有的地方在表演發(fā)五猖 時, 五猖頭目丁源帶領(lǐng)4 個小鬼自東、西、南、北、中跳出劇場, 先來到亂墳崗找, 再跑到街市上把寒林捉住, 押回劇場。據(jù)文獻資料記載, 辰河高腔招請的神鬼包括佛、道、巫、儺各路神祇。掌壇師在祭壇上祭祀鬼神是有所講究的, 第一是上壇祭奉: 正乙沖天風(fēng)火院內(nèi)岳王戲祖老郎神君、金花大姐、銀花二娘、陳平啟教傀儡先師等。第二是下壇祭奉: 五路五猖神、三洞梅山大王黑二道將軍、伏波將軍、歷代瘍亡藝人。解放前, 瀘溪浦市地區(qū)的辰河戲在開演前, 先在后臺設(shè)一個老郎神(相傳為戲曲祖師爺) 牌位, 有的地方還在老郎神牌位兩邊分別設(shè)立金花大姐和銀花二娘的牌位, 在牌位前每天要3 次上香, 所有演職人員在演出前和演出后, 都要向牌位行禮如儀。開臺 也稱鎮(zhèn)臺, 一般在臺上正中位置懸掛著繪有福、祿、壽星的三星賜福。樂隊打完開臺鑼鼓, 掌壇師上場,焚香通誠, 就是表明在什么地方, 為什么事, 演出什么戲, 從什么日子起, 共演多少場, 請求保佑。然后用多張小黃紙畫符, 殺一只雞, 將雞血灑在符上, 貼于舞臺各處, 以保佑演出平安。在開臺 儀式上, 要有掌壇師主持, 掌壇師要念咒語, 以鎮(zhèn)住各路無名鬼神, 如下段開臺 咒語:伏以神通浩浩, 圣德昭彰。
開臺演唱, 一心奉請, 正義沖天, 風(fēng)水園內(nèi), 岳王戲主, 老龍?zhí)樱?陳平啟教。一切宗師, 梨園啟教。傀儡先師, 臺前臺后, 茅人五猖請降臺前, 領(lǐng)受葷性酒禮。場空之中, 大小神祇, 上下左右, 半下神祇, 請神到位, 葷酒借獻, 領(lǐng)受錢財。上乾坤太, 包雷天地轉(zhuǎn), 處處在中央, 各位諸神。
所謂靈官, 就是民間稱呼的道教護法神, 有的地方叫王靈官, 原是道教的護法大神, 掌管天上人間的糾察之職業(yè)。在辰河高腔演出前要接靈官護臺, 因為靈官在人們的心目中是剛正不阿的形象。據(jù)地方文獻資料顯示, 自明代以來, 沅水流域的人們把靈官看作是天上人間糾察之神, 并且把靈官又分為多種, 如鎮(zhèn)臺靈官 行臺靈官 掃臺靈官 等。在戲中, 靈官兇神惡煞, 面具造型兇悍, 面色赤紅,頭戴道冠, 額突縱目, 耳朵大并豎立起來, 眼鼓突出, 是一位鎮(zhèn)邪驅(qū)鬼的兇神。瀘溪武溪地區(qū)辰河高腔在開臺 中, 靈官的面具為黑色, 口吐八瓣獠牙, 是鐵面無私的護法正神。辰河高腔在演出前, 為防止當?shù)毓砩耱}擾, 藝人們都請靈官掃臺、鎮(zhèn)臺。如今, 流行于瀘溪縣浦市地區(qū)的辰河高腔還保留著靈官鎮(zhèn)臺 的古老形式, 對逐步走入娛人 活動的辰河高腔來說, 還沒有完全脫離宗教祭祀的影響, 在開臺 祭祀儀式中, 仍然尊儺戲 的傀儡 為先師。從《天官賜福》跳加官 中我們可以看出, 辰河高腔仍然保留著帶面具上臺表演古老儺戲 的風(fēng)俗。在瀘溪縣浦市地區(qū), 辰河高腔演出有靈官鎮(zhèn)臺的儀式, 靈官是道教護法神, 辰河戲班當家花臉裝扮靈官, 先在戲場外的寺廟內(nèi)等候, 掌壇師命一隊人馬請出靈官。在鼓樂手和迎接隊伍簇擁下, 打著寫有國泰民安 字樣的巨大萬民傘, 拱衛(wèi)著靈官坐架子敞轎來到戲場。靈官所經(jīng)之處是人山人海, 百姓在家門口和道口燒香跪拜、燃放鞭炮。掌壇師在給靈官開光 后, 靈官開口和表演(表示此靈官是真神)。靈官被接來后必須在主人屋前下馬, 然后靈官唱道:
頭頂火煙紫金冠, 身穿衣領(lǐng)作火煙。
四大部州和五州, 察盡凡間善惡人。
吾神善惡督察盡, 糾察爺爺下凡塵。
如今, 辰河高腔戲班演出還保留著開臺 的程序, 其演出劇目以祭祀劇為主, 如演出較多的有傳統(tǒng)整本戲《目連救母》《封神榜》《西游記》《精忠》《南游》等, 演出這類戲均是宗教儀式和戲曲表演相互雜糅。在演出時, 戲臺前圍欄上必須套上紙糊的牛、馬的頭, 每本戲的第一場是開臺, 每天由掌壇師舉行開臺 儀式。在開臺 時, 臺上放有豬頭肉、雞、酒等祭祀用品。掌壇師點燃香燭, 祭叉, 燒紙錢。而后, 靈官居中, 四神分兩廂站立。靈官手持鋼鞭, 口中念念有詞, 然后舞動鋼鞭, 把鋼鞭指向東、南、西、北4 個方向, 以示鎮(zhèn)四方。然后殺雞, 把雞血點灑于舞臺四方以及《目連戲》劇中要綁劉氏的木樁及其他器皿上。雞血點灑完畢, 再將剩余的雞血滴于酒中, 掌壇師將雞血一口喝完, 猛喊一聲, 將碗摔得粉碎, 鋼鞭往臺下一指, 四神將從臺上一躍而下, 穿過觀眾, 擁至預(yù)先用稻草扎好的茅人, 將茅人 揪出, 叉挑到臺前, 用符鎮(zhèn)住。在鎖住寒林時, 靈官要拿一面圓形鏡子站在臺上, 給扮五猖的演員照出原形。在耿氏上吊時, 掌壇師必須上臺撒五谷、驅(qū)野鬼。開臺 完畢, 演出開始。開臺 儀式極為凝重、肅穆、威武。開臺 時炮仗震響, 富戶及宗教信徒還要封贈利市。靈官在開臺 演完后,演員用布印下臉譜賣給觀眾。據(jù)說把靈官的臉譜貼在病人床前, 可以使病人躲避惡鬼的侵擾。
二、辰河高腔的掃臺
掃臺 是辰河高腔演出結(jié)束時舉行的祭祀儀式, 主要是奉送諸神返回, 辭別主家人員, 當?shù)厝藗兯追Q殺雞掃臺。待辰河高腔快結(jié)束時, 掌壇師帶領(lǐng)班友數(shù)人, 捧著香、紙錢和一只活雞, 在街上游一圈,再走到戲臺正南方三叉路口, 挖一坑, 將雞頭扭下埋起來。旁邊立紙錢竹竿, 周圍用蘆席圍起來, 掌壇師在里面安五猖神位牌, 供上酒, 并瀝雞血, 名雞血酒。最后焚香, 化紙錢, 點長明燈, 整個演出期間香火不斷。在掃臺 儀式上, 掌壇師口念咒語, 把諸神送走。掃臺 祭祀咒語為:啟眼觀青天, 師父在身邊, 何人收起?祖師弟子收起, 本師收起, 傀儡弟子收起。東路五猖, 南路五猖, 西路五猖, 北路五猖, 中路五猖, 五五二十五猖, 三十六陰五猖, 梁上猖, 梁下猖, 華山得道, 部下茅人五猖。收起七大都猖, 領(lǐng)受紅花錢財。(此時殺雄雞)此雞不是非凡雞,身穿五色衣。天殺, 地殺, 某年某月某日某時, 一百二十兇煞, 惡煞。太上老君, 祭了如靈(錢紙涂上雞血, 并將雞血灑向南北方), 四大元帥光照。紅日正方中, 諸猖并百怪, 一歸永無蹤。正法是太陽, 邪法是冰霜, 太陽一出, 冰霜消蕩。
辰河高腔掃臺 的咒語與道教祭祀咒語源出一脈, 辰河高腔舞臺咒語中提到的人們所信奉的神祗,也是沿襲道教所信奉的神祇。由此不難看出, 戲、教合一的演出是早期辰河高腔的傳統(tǒng)。如《目連戲》【回煞】一折中, 劉氏死后, 其魂魄回家探望, 目的是請兒子為其超度。當唱完為老娘做個超生計 一句后, 聽到雞叫, 于是她唱出聽金雞, 恨金雞, 五更里, 喔喔嘀, 這公差, 逼娘親相拋。鬼畏雞, 雞在鬼離。所以殺雞祭臺意在鎮(zhèn)鬼。瀘溪武溪地區(qū)演《目連戲》有一習(xí)慣, 就是演出結(jié)束后必須舉行掃臺 攆鬼儀式。人們認為, 請來的鬼神不送走會干擾滋事。在掃臺 時, 帶小孩看戲的大人必須將自己的小孩帶回家, 一些有病或運勢不佳的人也要紛紛回避, 在當?shù)赜胁豢磼吲_戲 的說法。按照當?shù)亓?xí)俗, 因為開臺 已經(jīng)鎮(zhèn)壓鬼煞, 保證了演出平安, 但因戲中鬼怪較多, 陰靈四處游走, 但懾于靈官(掌壇師) 鎮(zhèn)臺法術(shù)而未敢作崇。在靈官掃臺 時, 掌壇師必須給靈官開五光。掃臺 儀式雖然簡單, 但也免不了殺雞滴血、焚燒香紙, 然后押著茅人 至場外燒掉。辰河高腔在演出結(jié)束后, 還得舉行送神攆鬼 儀式, 將請來的鬼神送走, 以免在人間干擾滋事。
三、辰河高腔的打彩頭
在辰河高腔演出中有打彩頭 的習(xí)俗。辰河高腔臺風(fēng)規(guī)范, 不主動討彩, 而是興打彩頭。所謂討彩, 是指有的戲班在演出過程中, 根據(jù)劇情發(fā)展進度, 有意在正劇中加入一小節(jié)甚至一大段情節(jié)的唱詞, 一般為受苦、蒙冤、乞討等表演情節(jié)。演員在表演時, 聲情并茂, 念、唱、做、打樣樣俱到。此時, 臺下會有觀眾向臺上扔錢幣, 也有事先約好的富戶, 或是當?shù)靥每?的堂主, 放炮送禮, 以造聲勢。這有意增加的一段情節(jié)和唱詞, 雖然沒有超出劇情, 卻是專門為討彩 演出的。若是沒有觀眾投錢幣, 或是投的不多, 演員便反復(fù)演唱這一情節(jié)。有的戲班為了多一些收入, 有意拖戲, 拖延至扔投錢幣者逐漸稀少, 才繼續(xù)往下演唱, 這就是所謂的討彩。
辰河高腔演出的彩頭, 是觀眾自發(fā)送 的, 不存在討。在演出時, 當?shù)厥考、各堂口堂主為了比氣勢?往往要求主動送禮, 而且禮也送得重, 這便是打彩頭。打彩頭 很講究藝術(shù), 從打彩頭 的行為中可以看出觀眾的文化水平和人生涵養(yǎng)。當?shù)貞蛎裕?從不在戲的關(guān)鍵情節(jié)或高潮時打彩頭,而是待劇情較為平緩時打彩。打彩頭 一般表現(xiàn)為: 炮仗、彩頭出現(xiàn)、演員退場或不退場、演出暫停樂隊奏迎奉曲 等。直到打彩 完畢, 演出方才繼續(xù)。打彩 者, 不在戲的關(guān)鍵情節(jié)或高潮時進行,為的是不影響演員和觀眾的情緒, 真正的戲迷是很懂戲的。打彩頭 相比于討彩 有著截然相反的表現(xiàn), 充分地展現(xiàn)了辰河高腔與其他戲曲的不同之處。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