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及翻譯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及翻譯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這句話乃孟子所云,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有哪些呢?下面和小編一起來看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原文及翻譯,希望有所幫助!
原文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發(fā)于畎畝之中,傅說舉于版筑之間,膠鬲舉于魚鹽之中,管夷吾舉于士,孫叔敖舉于海,百里奚舉于市。
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
然后知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也。
注釋
。1)選自《孟子·告子下》題目是作者加編的,告子,姓告,孟子的學(xué)生,兼治儒墨之學(xué)。這里節(jié)選的部分,有的版本題為《舜發(fā)于畎畝之中》。
。2)舜(shn)發(fā)于畎(quǎn)畝之中:舜是從田野間被任用的。舜原來在歷山耕田,三十歲時,被堯起用,后來繼承堯的君主之位。發(fā),起,指被任用。于,介詞,從。畎,田間水溝,田中的壟溝。畝,田壟。“畎畝”,泛指田野,田地、田間。舜,傳說中的遠古帝王。
。3)傅說(yu)舉于版筑之間:傅說從筑墻的泥水匠中被舉用起來的。傅說,商朝人,原在傅巖地方作泥水匠,為人筑墻,殷王武丁訪尋他,用他為相。舉,被舉用,被選拔。版筑,筑墻時在兩塊夾版中間放土,用杵搗土,使它堅實。版,打土墻用的夾板。筑,搗土用的杵。
。4)膠鬲(g)舉于魚鹽之中:膠鬲是從賣魚鹽的商販子中被舉用起來的。膠鬲,商朝賢臣,起初販賣魚和鹽,周文王把他舉薦給紂。后來又輔佐周武王。于,介詞,從。
(5)管夷吾舉于士:管夷吾從獄官手里獲釋被錄用。管仲(夷吾)原為齊國公子糾的臣,公子小白(齊桓公)和公子糾爭奪群位,糾失敗了,管仲作為罪人被押解回國,齊桓公知道他有才能,即用他為相。舉于士,指從獄官手里被釋放并錄用。士,獄官。舉于士,指從獄官手里被釋放并任用。
(6)孫叔敖舉于海:孫叔敖是從隱居的海邊被舉用進了朝廷的。孫叔敖,春秋時期楚國人,隱居海濱,楚莊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為令尹。
。7)百里奚舉于市:百里奚從市井里被舉用而登上相位的。百里奚,春秋時期虞國大夫,虞王被俘后,他由晉入秦,又逃到楚,后來秦穆公用五羖(gǔ,黑色公羊)羊皮把他贖出來,用為大夫。市,集市,做買賣的地方。
。8)降大任:下達重大責(zé)任或治理國家的責(zé)任。降:下達。任,責(zé)任,使命。
。9)于是人也:(把重大責(zé)任)給這樣的人。是,指示代詞,這。也,用在前半句末了,表示停頓一下,后半句將要解釋。
(10)必先苦其心志:一定要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啵稳菰~作使動用法,使……痛苦。
。11)勞其筋骨:使他的筋骨勞累。勞,使……勞累。其,代詞,他的。
。12)餓其體膚:意思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以致肌膚消瘦。餓,使動用法,使……經(jīng)受饑餓(之苦)。
。13)空乏其身:意思是使他受到貧困之苦?眨菏埂毟F。乏:絕。此指讓一個人受貧困之苦?辗Γ嘿Y源缺乏,即貧困,使……不順。
。14)行拂亂其所為:所行不順,使他所做的事顛倒錯亂。拂:違背。所為,所行。亂:擾亂,使……錯亂。
。15)所以:用來(通過這樣的途徑來……)。
(16)動心忍性: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動,使……驚動。忍,使……堅韌。
(17)曾益其所不能:增加他所不能做的,使他增長才干。曾,通“增”,增加。所,助詞,與“不能”組成名詞性短語,指代不能達到的對象。不能:沒有的才能。
。18)恒:常常,往往。
。19)過:錯誤,此處指犯錯誤。
。20)然后能改:這樣以后才能改過。
。21)困于心:內(nèi)心困擾。困,憂困。于,介詞,在。
。22)衡于慮:思慮堵塞。衡,通“橫”,梗塞,指不順。
。23)而后作:然后才能有所行為。作,奮起,指有所作為。
。24)征于色:表現(xiàn)在臉上。意思是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顏色上。征,驗,此處有表現(xiàn)的意思。
(25)發(fā)于聲:意思是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
(26)而后喻:(看到他的臉色,聽到他的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喻,明白,知曉。
。27)入則無法家拂士:在國內(nèi),如果沒有堅持法度的世臣和輔佐君主的賢士。入,在里面,指國內(nèi)。法家,能堅持法度的大臣。拂士,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拂:同“弼”,輔弼,輔佐。則,如果。
。28)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在國外沒有與之?dāng)硨Φ膰一蛲话l(fā)事件。敵國:勢力。地位相等的國家。
(29)國恒亡:國家常常要滅亡。恒,常常。
。30)然后知生于憂患:這樣以后,才明白因憂患而得以生存發(fā)展。然后,這樣以后。于,介詞,由于,表原因。生,使……生存。
(31)死于安樂:貪圖安逸享樂會使人萎靡死亡。死:使……死亡。
參考翻譯
。ㄕZ文版)
舜從田野之中被任用,傅說從筑墻的泥瓦匠中被選拔,膠鬲從販賣魚鹽的人中被舉用,管夷吾從獄官手里釋放后被舉用,孫叔敖在隱居的海濱被選拔,百里奚從集市中被選拔。所以上天將要下達重大責(zé)任給這樣的人,一定要先使他們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們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使他受到貧困之苦,使他做事不順,用這些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不具備的才能。
人常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犯錯誤時)在內(nèi)心受到困擾,思慮阻塞以后才能奮起[或有所作為];憔悴枯槁之色表現(xiàn)到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然后才被人了解。在國內(nèi)如果沒有堅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與之匹敵的鄰國和來自外國的禍患,(像這樣的)國家經(jīng)常會滅亡,因此憂患(能激勵人勤奮)使人生存發(fā)展,而享受安樂使人委靡死亡。
。硪话姹荆
孟子說:“舜從田間勞動中成長起來,傅說從筑墻的工作中被選拔出來,膠鬲被選拔于魚鹽的買賣之中,管仲被提拔于囚犯的位置上,孫叔敖從海邊被發(fā)現(xiàn),百里奚從市場上被贖回。所以,上天將要把重大使命降落到某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練,使他的筋骨受到勞累,使他的身體忍饑挨餓之苦,使他備受窮困之苦,讓他做事總是不能順利。這樣來震動他的心志,堅強起來他的性情,增長他的才能。人總是要經(jīng)常犯錯誤,然后才能改正錯誤;。心氣郁結(jié),殫思極慮,然后才能奮發(fā)而起;顯露在臉色上,表達在聲音中,然后才能被人了解。一個國家,國內(nèi)沒有守法的大臣和輔佐的賢士,國外沒有勢力相當(dāng)?shù)膰业膽n患,往往容易滅亡。由此可以知道,因有憂患而使人得以生存,因安逸享樂卻足以而使人敗亡。”
。ǹ荚囈蟀姹荆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
舜在田間被任用,傅說在泥瓦匠中被選拔,膠鬲在販賣魚鹽的商人中被選拔,管夷吾從獄官手里釋放出來并得到任用,孫叔敖從隱居的海邊被選拔,百里奚從集市里被選拔。
所以上天要降下重大使命在這樣的人身上,一定先使他的內(nèi)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勞累,使他經(jīng)受饑餓,使他受到貧困,使他做事不順利。通過這樣的方式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格堅強起來,增加他所沒有的才能。
人常常犯錯誤,這樣之后才能改正。內(nèi)心被困擾,思慮被堵塞,然后有所作為。憔悴枯槁表現(xiàn)在臉色上,吟詠嘆息之氣發(fā)于聲音,然后人們才了解他。在國內(nèi)如果沒有守法度的大臣或輔佐君主的賢士,在國外如果沒有敵對的國家或禍患,國家常常滅亡。
這樣之后才明白,在憂患中得以生存發(fā)展,而在安逸享樂中則會萎靡死亡。
孟子曰:“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作者簡介
孟子(約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山東省鄒人。戰(zhàn)國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儒家學(xué)說的繼承和發(fā)揚者,有“亞圣”之稱。受業(yè)于孔子之孫孔伋的再傳弟子,是孔子之后戰(zhàn)國中期儒家學(xué)派最有權(quán)威的代表人物。他和孔子的學(xué)術(shù)成就幾乎同高,人們將他們合稱為“孔孟”。他曾游梁,說惠王,不能用;乃見齊宣王,為客卿。宣王對他很客氣,可是也始終不用。于是孟子歸而述孔子之意,教授弟子。孟子死后,門人萬章、公孫丑等記其言行,為《孟子》七篇。
孟子師承子思(一說是師承自子思的學(xué)生),繼承并發(fā)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與孔子并稱為“孔孟”。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lǐng)門徒游說各國。但是不被當(dāng)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述。有《孟子》七篇傳世,篇目為:《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xué)說出發(fā)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xué)》、《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nèi)容。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發(fā)揮詳盡氣勢充沛并長于論辯。
孟子遠祖是魯國貴族孟孫氏,后家道衰微,從魯國遷居鄒國。據(jù)說,孟子三歲喪父,孟母艱辛地將他撫養(yǎng)成人,孟母管束甚嚴(yán),其“孟母三遷”、“斷機教子”等故事,成為千古美談,是后世母教之典范。
《孟子》是儒家經(jīng)典之一!睹献印返乃枷牒诵氖恰叭省、“義”,提倡“仁政”,是孔子思想的發(fā)展。其散文氣勢充沛,感情強烈,富于鼓動性;善于運用譬喻來陳說事理,辯論是非,既能引起人們的注意,又增強了說服力!遏~我所欲也》一文就較好地體現(xiàn)了這些特點。
本文是孟子的一段游說之辭。一般為后人所接受的解釋為,原文中先列舉舜、傅說、膠鬲、管仲、孫叔敖、百里奚六人出身下層,然后說“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令人很容易想到意志的磨練方面,最后一句尤其令人想到逆境中發(fā)憤圖強的濃厚悲劇意識。
孟子是儒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但孟子的地位在宋代以前并不很高。自中唐的韓愈著《原道》,把孟子列為先秦儒家中唯一繼承孔子“道統(tǒng)”的人物開始,出現(xiàn)了一個孟子的“升格運動”,孟子其人其書的地位逐漸上升。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孟子》一書首次被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之中。元豐六年(1083年),孟子首次被官方追封為“鄒國公”,翌年被批準(zhǔn)配享孔廟。以后《孟子》一書升格為儒家經(jīng)典,南宋朱熹又把《孟子》與《論語》、《大學(xué)》、《中庸》合為“四書”,其實際地位更在“五經(jīng)”之上。元朝至順元年(1330),孟子被加封為“亞圣公”,以后就稱為“亞圣”,地位僅次于孔子。明朝朱元璋輯有《孟子節(jié)文》,刪掉《孟子》里的章句,如“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殘賊之人謂之一夫,聞?wù)D一夫紂矣,未聞弒君也”等。
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是出自孟子的一句名言。原文是這樣的:“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缓笾趹n患而死于安樂也!保ā睹献印じ孀酉隆罚
這是說一個人要成就大事,一定要經(jīng)歷許多艱難困苦的磨煉,只有經(jīng)歷艱難困苦,經(jīng)風(fēng)雨,見世面,才能鍛煉意志,增長才干,擔(dān)當(dāng)大任。安逸享樂,在溫室里成長,則不能養(yǎng)成克服困難,擺脫逆境的能力,會在困難面前束手無策,遇挫折、逆境則消沉絕望,往往導(dǎo)致滅亡。所以他得出結(jié)論:“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
宋儒張載在其名篇《西銘》中也說:“富貴福澤,將厚吾之生也;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
富貴福澤可以使我們生活得更好,這是人所共知的常識,也是人們追求的愿望。貧賤憂戚,則是人們所不愿接受的。但張載卻說貧賤憂戚,“庸玉汝于成也”,是幫助你取得成功的機會。人們都希望一帆風(fēng)順,萬事如意,孟子卻說“生于憂患而死于安樂”;人們不愿貧賤憂戚,張載卻說這是“玉汝于成”,幫助你成功。二者思想是一致的,包含著深刻哲理,體現(xiàn)了中國人的人生智慧。它告訴我們一個真理:人生不是康莊大道,總是會遇到種種艱難曲折,要在不斷經(jīng)歷失敗和挫折,不斷克服困難的奮斗中前進。正是這樣的人生智慧,指引人們把困難和逆境看作激勵自己奮進的動力,自覺地在困難和逆境中磨煉自己,愈挫愈奮,不屈不撓地去爭取勝利,養(yǎng)成了中華民族不畏艱險,自強不息的精神。一部中國歷史,處處滲透著這種精神。司馬遷在蒙受宮刑的奇恥大辱的情況下,發(fā)奮著述,完成了不朽巨著《史記》。他在致友人任安的信《報任安書》中,曾列舉了許多先賢在逆境中奮起的事例,如周文王被拘禁,推演了《周易》;孔子受困厄,作了《春秋》;屈原遭放逐,寫了《離騷》;左丘明雙目失明,著了《國語》;孫子受了臏腳之刑,修了《兵法》,等等。他說,所有這一切,都是先賢在困厄中發(fā)奮作出的業(yè)績。司馬遷正是以此激勵自己,繼承這種精神,完成了撰寫《史記》的偉業(yè)。
牢記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真理,提倡自覺磨煉的精神,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只有自覺經(jīng)受艱難困苦的磨煉,才能擔(dān)當(dāng)起迎接偉大民族復(fù)興的重任。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dān)相關(guān)法律責(zé)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