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如玉,君子如玉
美人如玉,君子如玉 文/吳瓊 《尚書》中記載著這樣一個故事:很早很早以前,早到禪讓制還沒有被世襲制所取代的時期,偉大的首領堯將自己的位置禪讓給了德高望重的舜。舉行禪讓大典的時候,西王母從很遠的地方趕來祝賀,并且獻上了一件寶物作為賀禮。這件寶物是一個環(huán)形的有缺口的玦,潔白無瑕,色澤光潤,摸上去像石頭,但又比石頭更加通透、細膩。當時,在堯舜所統(tǒng)治的黃河流域一帶,人們還沒有見到過這種東西,不覺差異,視為珍寶。西王母說,這件賀禮叫“玉”,是她那里一種十分稀有的特產(chǎn),要挖到地下很深很深才能得到。 西王母是當時羌戎族一個很強大的部落聯(lián)盟的首領,羌戎族的所在地就是現(xiàn)在的新疆,古時又叫西域。今天的新疆產(chǎn)玉,是眾所周知的,可見,這個故事并非子虛烏有。這大概是中國關于玉的最早的、最完整的一個故事了。現(xiàn)在,玉可以制作成手鐲、吊墜、戒面、耳飾,很多人喜歡佩戴玉飾,有著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的感受,不知道為什么,當你將一塊玉握在手里的時候,就是會覺得比拿著一件金器、銀器或是其他金屬材質的物品更高雅、更別致、更有情趣、更有意境。乍一觸碰清涼冰爽,握著久了就有了溫度,甚至還會有了思想,能夠與之溝通。而那乍一觸碰時的涼,也并不是刺骨的冰冷,而是沁人心脾的清爽,仿佛于昏迷中蘇醒,將體內(nèi)的混沌消除,整個人都有了精神。 古人習慣將美人比作玉,習慣將君子比作玉,這是因為,玉在中國有著非常悠久的歷史、非常深厚的淵源、非常豐富的歷程,以至于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文化,而不再僅僅是一個物件。玉石的形成條件是極其特殊復雜的,大多來自地下幾十公里深處的高溫融化的巖漿,這些高溫的漿體從地下沿著裂縫涌到地球表面,冷卻后成為堅硬的石頭。在此過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緩慢地結晶成堅硬的玉石或寶石,且它們的形成時間距離我們非常遙遠。一旦形成,便有著與眾不同的色澤和光彩,晶瑩通透,惹人喜愛。因而,古人認為玉是自然界的精華,具有超自然的能力。得來的艱難、數(shù)量的稀少、雕琢的過程需要格外的小心,很自然地抬高了玉的地位。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被比作玉,普通的人就和普通的石頭一樣,只有能夠被稱得上美人和君子的稀有之人,才能夠被比作玉。 所謂的美人,不能僅僅是長著一張漂亮的臉蛋兒,還要有優(yōu)雅的氣質、得體的衣著、穩(wěn)重的言談舉止,更要用才學來豐富自己的頭腦,有外在的美,有內(nèi)涵,才是真正的美人。只會刻意打扮、不注重內(nèi)在自我提升的算不上美人,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更算不上美人。這樣的美人最適合用玉來裝飾,倘若用金飾便顯得俗氣,用銀飾又覺得不夠,只有玉的潤澤通透才能顯示出美人的底蘊。所謂的君子,首要的自然是人品好。譬如信守承諾,對自己說過話負責,不辜負他人的信任;譬如對待任何人和事都講究禮儀,時刻保持自身的形象,不出口傷人,不做過激的行為;譬如博學善思,讀過很多書,明白做人的道理。玉相對于君子,恰恰在于它的含蓄,沒有火山噴涌般的爆發(fā),沒有金戈鐵戟般的鋒利強硬,有的只是那種收斂和兼容,正如君子的儒雅、謙和。所以,有一個詞語叫做溫良如玉。 正如《說文解字》中所闡釋的那樣:“玉,石之美。有五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理自外,可以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揚,尃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橈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絜之方也。象三玉之連。” 姓名:吳瓊 簡介:吳瓊,女,1986年生于吉林省蛟河市,畢業(yè)于牡丹江大學中文系漢語言文學專業(yè),在校期間與學友創(chuàng)辦文學社,并出版報紙《鏡泊學魂》,自2003年起開始在《蛟河市作文報》上發(fā)表散文、詩歌,吉林市詩詞學會會員,現(xiàn)就職于蛟河市統(tǒng)計局。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