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操网,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精品久久香蕉国产线看观看亚洲,亚洲haose在线观看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精選4篇)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篇1

  張彬福 張鵬舉

  培養(yǎng)語文自學習慣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關鍵。

  心理學指出,學習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系統(tǒng)性和穩(wěn)定性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方式,是個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愛因斯但在《論教育》中說:“如果青年人通過體操和走路訓練了他的肌肉和體力的耐勞性,以后他就會適合任何體力勞動。思想的訓練以及智力和手藝方面的技能鍛煉也類似這樣!彼借用別人的話給教育下這樣的定義:“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边@“留下來的”就是習慣。

  從教育是發(fā)展學生個性來說,語文教學就是要從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方面來完善學生的個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任務,是一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終極目的。

  魏書生老師是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他認為:“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主體的范疇,是較為復雜的特殊能力。這就不能幻想通過一兩次自學行動的過程使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每次自學過程好像點,自學習慣好像線,線才能組成面,最終構成自學能力體。培養(yǎng)習慣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關鍵,這個關鍵一接通,學生大腦這部機器就持久的運轉起來了!睆乃榻B的經(jīng)驗我們看到,通過他的三年訓練,學生在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自學習慣初步養(yǎng)成。這是:學生養(yǎng)成了一篇短文聽一遍,就試著歸納中心,分析層次結構,復述課文內容的習慣。養(yǎng)成了口頭作文、口頭總結每節(jié)課學習過程的習慣。養(yǎng)成了自學教材、讀課外書,積累格言,觀察思考社會問題的習慣。就寫的方面而言,學生養(yǎng)成了自留作業(yè),自己批改作文,互相出考試題,寫日記,辦《班級日報》的習慣。以寫日記為例,三年中最差的學生都寫了15萬字以上的日記。

  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看上去似乎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哪一樣卻都需要花費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驗人的就是教師的耐心和學生的持久性。

  魏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其中的困難,結合學生特點,制定了具體實施的計劃。他的大體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動。開始時注意求穩(wěn)、求慢,以使學生有一個適應過程。例如閱讀速度,剛開始只要求達到300字/分鐘。寫日記既不講格式,也不要求中心等,只要寫就行,一天寫兩句話三句話都可以、等等。目的是使每部大腦機器轉起來。

  第二,逐漸加速。經(jīng)過一兩個月訓練之后,大家都轉動起來后,適當加快動的速度。例如閱讀由300字/分鐘,提高到400字/分鐘。日記要中心集中,寫250字以上。這個階段是培養(yǎng)習慣的困難期,中下等學生可能不適應。老師辯證的分析每個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制定適應加速的措施。

  第三,系統(tǒng)計劃。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注意德智體美勞之間的關系。計劃明確具體,既有每年訓練總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體訓練數(shù)字,而且每天課內寫什么,課外讀什么都是由學生確定出明確的目標。計劃由學生充分討論,讓他們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第四,控制時空。要保證良好的習慣在足夠的時空內發(fā)展,就要控制壞習慣在時空內的活動范圍。班里將好同學與差同學組成互助組,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同時注意發(fā)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

  第五,形成習慣。經(jīng)過緩慢的首次推動,渡過了困難期,制定了系統(tǒng)的計劃,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執(zhí)行計劃的時空環(huán)境,“學生好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運轉了,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形成了自學習慣!保ㄕ浴吨袑W語文教壇風格流派錄》,遼寧教育出版社)

  研究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的方法和過程,我們至少應該注意這樣兩點:

 。ㄒ唬┝晳T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

  教育學上有一條基本原理,就是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聽說讀寫是感知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所以必須經(jīng)過訓練,而且要經(jīng)常訓練,反復的訓練,適應各種不同環(huán)境的不同內容和不同方式的訓練。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運用。

  分析一下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的過程,我們會看到他采用的五個步驟,是從學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規(guī)律出發(fā)的,形成了一個由淺入深的有序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每一個學生認同的(經(jīng)過了學生的充分討論研究決定的),這樣就使學生能夠把計劃變?yōu)楸容^自覺的行動。因為學生年齡的原因,心理發(fā)展的原因,以及每個學生意志品質的差異,在養(yǎng)成自覺習慣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動搖或反復。魏老師針對不同的情況的學生和不同階段的問題,在具體幫助個別學生的同時,努力營造班集體學習的氛圍,采用組對互助的形式,促進耳慣的養(yǎng)成。這些做法的意義和道理都值得我們從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方面做進一步探討。

  (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嚴格的要求

  魏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注意安排科學有序的步驟,同時又不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如果放松要求就不會成功,這已被無數(shù)教師的無數(shù)經(jīng)驗和教訓所證明。

  葉(圣陶)老說:“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遍,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不會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所以講說和指點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練習,硬是要按照規(guī)格練習,練成技能技巧不是別人能夠代勞的,非自己動手,認真練習不可!

  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不論是提高閱讀速度,還是堅持記日記,都一絲不茍。他常教育學生說:“定了干,說了算!边@不僅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自學的習慣,而且也有益于形成學生良好的品格。我們在學習魏書生老師的經(jīng)驗時,總能從中看到他對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從為師者來說,這也是一種美好的品格。

  心理學告訴我們,先天素質是個性發(fā)展的前提條件,就一般人來說這種條件是相差不遠的;后天養(yǎng)成是個性發(fā)展的決定條件,而這種條件是相差甚遠的。所以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也!倍,完整的個性正是在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說:“習成而性成也!闭Z文教學(不只語文教學)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學生多少知識、教學生讀懂多少篇課文,而是要使學生在后天的學習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一定意義上說,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學中忽視學生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教學不會是成功的教學。魏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確是探到了語文教學的真諦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篇2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必須最大限度地釋放學生自身的能量,調動學生源自內心的學習積極性。要做到這些,教師就必須有教學民主的思想。

  ●國外極注視孩子們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孩子們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相形之下,我國許多“娃娃”的年齡太大了,有的到了三四十歲還不能自立,還需要躺在父母的功勞簿上才能生活。

  ●腦子緊用一陣子,也像肌肉緊用一陣子一樣。久不激烈地跑200米,乍一跑,一個猛勁跑完了,第二天就會腿部肌肉疼。久不讓大腦思維緊張地運轉,乍一猛用,過后也會有不舒適的感覺。

  思考慣了的人不思考,不思考慣了的人開始思考,幾乎要有同樣的毅力才能戰(zhàn)勝慣性。

  ●種莊稼,首先要知道各種作物的生長發(fā)育特點,才能適時適量地施肥澆水;治病耍了解每個病人的具體病情,才能對癥下藥;教師,必須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選擇、確定教育的方法、措施。(摘自:《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著))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從孩子出生起,每個家庭就都已經(jīng)在進行家庭教育了。

  達爾文主張從嬰兒誕生之日起就進行教育。民國初年的廣東省省長朱慶瀾,在任職擁間的1916年,親自撰寫了一部名為《家庭教育》的著作,并于1917年由他本人捐款公開出版,分發(fā)給廣東全省的家家戶戶。朱慶瀾認為學齡前階段兒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長的基礎,是“至要緊的事”。他把一個人從出生到6歲入學前,入學讀書和離開學校走上社會這三個階段,形象地比喻為“三道染缸”。他說:“小孩子生下來,好似雪白的絲。在家里生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薄凹依6年教得好,養(yǎng)得好,好似白絲染成紅底子。到了進學堂,再得好先生。就將那紅紅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層,自然變成了大紅。到了世界(社會)上,哪怕逼著壞朋友、壞染缸,想把他變成黑色,他那大紅的底子,一時總不得變的。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說,自然變成真正的朱紅,頭等的好人。萬一在家6年,教的法子、養(yǎng)的法子不好,比如白絲一下缸已經(jīng)染成黑底子,進了學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變成紅色,那底子總難退得去。就是勉強替他加上一層紅色,仍舊是半紅半黑的。如果學生再遇著不熱心的先生,到了世界上,再遇著壞朋友、壞染缸,將黑底子一層一層加上黑色,自然變成永不褪色的黑青,永不回頭的壞蛋了!

  心理學指出,學習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系統(tǒng)性和穩(wěn)定性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方式,是個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愛因斯但在《論教育》中說:“如果青年人通過體操和走路訓練了他的肌肉和體力的耐勞性,以后他就會適合任何體力勞動。思想的訓練以及智力和手藝方面的技能鍛煉也類似這樣!彼借用別人的話給教育下這樣的定義:“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边@“留下來的”就是習慣。

  特級教師魏書生教書令人驚訝:他擔任實驗中學校長與書記兼任兩個班的班主任,承擔兩個班的語文教學,一年平均外出開會達4個月之久,卻從不請人代上一節(jié)語文課,他學期之初即進行期未考試,一學期教材他用30多課時就講完了;他不批作業(yè),不改作文,但他的學生在升學成績卻能比重點中學平均高7.8分……面對這一切,人們不禁要問:魏書生究意依靠什么獲得教學的成功?

  從教育是發(fā)展學生個性來說,語文教學就是要從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方面來完善學生的個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任務,是一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終極目的。

  魏書生老師是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他認為:“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主體的范疇,是較為復雜的特殊能力。這就不能幻想通過一兩次自學行動的過程使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每次自學過程好像點,自學習慣好像線,線才能組成面,最終構成自學能力體。培養(yǎng)習慣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關鍵,這個關鍵一接通,學生大腦這部機器就持久的運轉起來了!睆乃榻B的經(jīng)驗我們看到,通過他的三年訓練,學生在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自學習慣初步養(yǎng)成。這是:學生養(yǎng)成了一篇短文聽一遍,就試著歸納中心,分析層次結構,復述課文內容的習慣。養(yǎng)成了口頭作文、口頭總結每節(jié)課學習過程的習慣。養(yǎng)成了自學教材、讀課外書,積累格言,觀察思考社會問題的習慣。就寫的方面而言,學生養(yǎng)成了自留作業(yè),自己批改作文,互相出考試題,寫日記,辦《班級日報》的習慣。以寫日記為例,三年中最差的學生都寫了15萬字以上的日記。

  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看上去似乎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哪一樣卻都需要花費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驗人的就是教師的耐心和學生的持久性。

  魏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其中的困難,結合學生特點,制定了具體實施的計劃。他的大體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動。開始時注意求穩(wěn)、求慢,以使學生有一個適應過程。例如閱讀速度,剛開始只要求達到300字/分鐘。寫日記既不講格式,也不要求中心等,只要寫就行,一天寫兩句話三句話都可以、等等。目的是使每部大腦機器轉起來。

  第二,逐漸加速。經(jīng)過一兩個月訓練之后,大家都轉動起來后,適當加快動的速度。例如閱讀由300字/分鐘,提高到400字/分鐘。日記要中心集中,寫250字以上。這個階段是培養(yǎng)習慣的困難期,中下等學生可能不適應。老師辯證的分析每個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制定適應加速的措施。

  第三,系統(tǒng)計劃。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注意德智體美勞之間的關系。計劃明確具體,既有每年訓練總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體訓練數(shù)字,而且每天課內寫什么,課外讀什么都是由學生確定出明確的目標。計劃由學生充分討論,讓他們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第四,控制時空。要保證良好的習慣在足夠的時空內發(fā)展,就要控制壞習慣在時空內的活動范圍。班里將好同學與差同學組成互助組,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同時注意發(fā)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

  第五,形成習慣。經(jīng)過緩慢的首次推動,渡過了困難期,制定了系統(tǒng)的計劃,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執(zhí)行計劃的時空環(huán)境,“學生好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運轉了,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形成了自學習慣!

 。ㄕ浴吨袑W語文教壇風格流派錄》,遼寧教育出版社)

  研究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的方法和過程,我們至少應該注意這樣幾點:

 。ㄒ唬┝晳T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

  教育學上有一條基本原理,就是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聽說讀寫是感知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所以必須經(jīng)過訓練,而且要經(jīng)常訓練,反復的訓練,適應各種不同環(huán)境的不同內容和不同方式的訓練。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運用。

  分析一下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的過程,我們會看到他采用的五個步驟,是從學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規(guī)律出發(fā)的,形成了一個由淺入深的有序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每一個學生認同的(經(jīng)過了學生的充分討論研究決定的),這樣就使學生能夠把計劃變?yōu)楸容^自覺的行動。因為學生年齡的原因,心理發(fā)展的原因,以及每個學生意志品質的差異,在養(yǎng)成自覺習慣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動搖或反復。魏老師針對不同的情況的學生和不同階段的問題,在具體幫助個別學生的同時,努力營造班集體學習的氛圍,采用組對互助的形式,促進耳慣的養(yǎng)成。這些做法的意義和道理都值得我們從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方面做進一步探討。

 。ǘ⿲W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嚴格的要求

  魏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注意安排科學有序的步驟,同時又不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如果放松要求就不會成功,這已被無數(shù)教師的無數(shù)經(jīng)驗和教訓所證明。

  葉(圣陶)老說:“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遍,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不會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所以講說和指點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練習,硬是要按照規(guī)格練習,練成技能技巧不是別人能夠代勞的,非自己動手,認真練習不可!

  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不論是提高閱讀速度,還是堅持記日記,都一絲不茍。他常教育學生說:“定了干,說了算!边@不僅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自學的習慣,而且也有益于形成學生良好的品格。我們在學習魏書生老師的經(jīng)驗時,總能從中看到他對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從為師者來說,這也是一種美好的品格。

  心理學告訴我們,先天素質是個性發(fā)展的前提條件,就一般人來說這種條件是相差不遠的;后天養(yǎng)成是個性發(fā)展的決定條件,而這種條件是相差甚遠的。所以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也!倍,完整的個性正是在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說:“習成而性成也!闭Z文教學(不只語文教學)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學生多少知識、教學生讀懂多少篇課文,而是要使學生在后天的學習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一定意義上說,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學中忽視學生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教學不會是成功的教學。魏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確是探到了語文教學的真諦。

  (三)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魏老師的課上得好。這不完全在于他親切的教態(tài)、生動的語言和使用幾種字體的板書,主要在于他把學習的主動權、學習的時間交給了學生!他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語文課上展示出自己某方面的優(yōu)長。

  魏老師的課上得好。這不完全在于他使大部分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主要在于他使每一個學生,不論程度如何都能夠取得進步,“不斷獲得成功”。

  魏老師的課上得好。這不完全在于他善于組織課堂教學,使他的課上得自然流暢,主要在于他的語文課上,學生們能夠看到比語文課本廣闊得多豐富得多的大千世界!“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做”。

  這些,我們了解了魏老師的“激發(fā)興趣”的做法,特別是他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之后,就能體會得到的。

  “在傳統(tǒng)教學法中,起特殊重要作用的是一些實質上跟認識沒有內在聯(lián)系的學習動機。最強烈的動機之一就是要獲得優(yōu)良的分數(shù)。當這一動機起著作用的時候,教學論里所說的克服困難和作出努力就只是為了達到與認識無關的外部目的,而掌握知識只是一種手段。在實驗體系中,不借助分數(shù)及類似的方法對學生施加壓力。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論原則,就能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增加和深化這種誘因,不斷的以知識豐富學生的智慧,讓他們思考,樹立學生自己去探索真理的志向,讓他們完成復雜的任務——這一切都會產生強烈的、穩(wěn)定的內部誘因。當然,這里也往往會產生勤奮,但是勤奮是由內容豐富的、使渴望認識深入成為習慣的活動交織在一起的,所以,勤奮沒有來自外部壓力所造成的不愉快性質!保ㄙ澘煞颉督虒W與發(fā)展》第50頁,教育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魏書生老師教學的成功,就在于他使每一個學生“勤奮”起來。

  語文課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課。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踐,因此語文課上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主要的。學生學習初中語文的基礎不是零,教師反復的講解不但不能促進學生學習,而且使他們產生厭倦之情。他們不需要過多的思考,不需要通過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去理解未知的東西;他們只需要記住教師講解的結論,然后背下來應付考試就行了。這樣的課,很難使學生感到成功的愉悅。語文課應該是最豐富最有意思的課,因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小到一葉扁舟,古今中外無不包括在語文之中。然而,我們的學生更多的只是反復在讀教材中的百篇左右的“基本課文”,興趣從哪里來呢?既是工具性的課,既要求實踐性強,就應該讓學生大膽的去使用這個工具,去大膽的實踐!他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學到使用語言的規(guī)律,才能把語言使用得好起來,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實踐中,他們才能體會到成功,才能看到自己的價值,才能愛學。而教師,只在其中起引導、點播作用,好像一個大人教小孩子走路一樣,放手讓他走,只有在他摔倒的時候才去扶一扶。魏書生老師是這樣做的,所以他是成功者,他的學生是成功者。

  魏老師教學的成功,自然也離不開他在教學中靈活機巧恰當?shù)氖褂靡恍┙虒W手段。這些手段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樣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教師的語言、板書、教態(tài),以至帶學生唱歌,甚至作“氣功”,都給學生以新鮮感、新奇感,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欽佩,甚至敬慕。反過來,從欽佩教師進而喜歡這門課。這也是我們很多老師有過的經(jīng)驗。

  學生在課上的情緒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自然就活躍了。魏老師的課上學生興趣濃厚,教學氣氛始終是活躍的,這又與教師的教風大有關系。教學實踐證明:課堂氣氛的形成和多種條件有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節(jié)奏、教師的語言、教態(tài)、教風以及班級的學風等等都是其構成因素。教學內容豐富有趣,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節(jié)奏緊湊有致,教師的語言簡練生動,教態(tài)親切等等都是創(chuàng)造良好氣氛的重要條件。但是,教師的教風尤為重要。哪個教師大力發(fā)揚了民主教風,哪個班級的學風就端正,哪個班級的課堂教學氣氛就會持久的保持其良好的狀態(tài)。魏老師是一個在教學中講求民主、科學的人,自然他的教學能夠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因而受到學生歡迎。

  魏老師總結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若干“法”,但是激發(fā)學生興趣不是目的,是手段。因為心理學實驗證明,人在有興趣時會伴隨著血液循環(huán)的亢奮,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營養(yǎng),并把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活動都調動起來,呈現(xiàn)出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并且由于興趣具有指向性、情感性和動作性,能夠引起高度的注意,激起飽滿的熱情,產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所以對其他非智力活動也具有積極影響。這種實驗證明: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fā)揮80%以上,而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fā)揮20%。愛因斯但在《論教育》中說:“在學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啟發(fā)并且加強青年人的這些心理力量,我看這該是學校的最重要任務。只有這樣的心理基礎才能導致一種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財產——知識和藝術技能。要啟發(fā)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能力,當然不像使用強力或者喚起個人好勝心那樣容易,但它是更有價值的……如果學校從這樣的觀點出發(fā),工作很成功,那么……學校所規(guī)定的作業(yè)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起來了,才能愛學,才能學得好。可見,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師是成功的教師,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是成功的教學。魏老師是成功者。

  魏書生老師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總結了許多先進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在他的指導下,學生們不只是掌握了學習方法,養(yǎng)成了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習成績,而且還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他所教的學生屆屆中考語文成績在全市平均分都是第一。他的兒子魏星,在他的影響和教育下,去年以總分669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魏書生局長還兼初中語文課,他教的兩屆畢業(yè)生中考語文成績平均130多分(滿分為150)。他憑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傳授給學生最先進的最適用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憑的就是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取得了優(yōu)異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篇3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必須最大限度地釋放學生自身的能量,調動學生源自內心的學習積極性。要做到這些,教師就必須有教學民主的思想。

  ●國外極注視孩子們的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重視孩子們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相形之下,我國許多“娃娃”的年齡太大了,有的到了三四十歲還不能自立,還需要躺在父母的功勞簿上才能生活。

  ●腦子緊用一陣子,也像肌肉緊用一陣子一樣。久不激烈地跑200米,乍一跑,一個猛勁跑完了,第二天就會腿部肌肉疼。久不讓大腦思維緊張地運轉,乍一猛用,過后也會有不舒適的感覺。

  思考慣了的人不思考,不思考慣了的人開始思考,幾乎要有同樣的毅力才能戰(zhàn)勝慣性。

  ●種莊稼,首先要知道各種作物的生長發(fā)育特點,才能適時適量地施肥澆水;治病耍了解每個病人的具體病情,才能對癥下藥;教師,必須了解每個學生的特點,才能選擇、確定教育的方法、措施。(摘自:《班主任工作漫談》(魏書生著))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從孩子出生起,每個家庭就都已經(jīng)在進行家庭教育了。

  達爾文主張從嬰兒誕生之日起就進行教育。民國初年的廣東省省長朱慶瀾,在任職擁間的1916年,親自撰寫了一部名為《家庭教育》的著作,并于1917年由他本人捐款公開出版,分發(fā)給廣東全省的家家戶戶。朱慶瀾認為學齡前階段兒童的家庭教育,是人一生成長的基礎,是“至要緊的事”。他把一個人從出生到6歲入學前,入學讀書和離開學校走上社會這三個階段,形象地比喻為“三道染缸”。他說:“小孩子生下來,好似雪白的絲。在家里生活6年,好似第一道染缸!薄凹依6年教得好,養(yǎng)得好,好似白絲染成紅底子。到了進學堂,再得好先生。就將那紅紅的底子好好加上一層,自然變成了大紅。到了世界(社會)上,哪怕逼著壞朋友、壞染缸,想把他變成黑色,他那大紅的底子,一時總不得變的。如果再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說,自然變成真正的朱紅,頭等的好人。萬一在家6年,教的法子、養(yǎng)的法子不好,比如白絲一下缸已經(jīng)染成黑底子,進了學堂,就有好先生,想把他變成紅色,那底子總難退得去。就是勉強替他加上一層紅色,仍舊是半紅半黑的。如果學生再遇著不熱心的先生,到了世界上,再遇著壞朋友、壞染缸,將黑底子一層一層加上黑色,自然變成永不褪色的黑青,永不回頭的壞蛋了!

  心理學指出,學習習慣是人們在長期的學習過程中逐漸形成的具有系統(tǒng)性和穩(wěn)定性的學習心理和學習行為方式,是個性特征的重要方面。

  葉圣陶先生說:“教育是什么?往簡單方面說,就是培養(yǎng)習慣!

  愛因斯但在《論教育》中說:“如果青年人通過體操和走路訓練了他的肌肉和體力的耐勞性,以后他就會適合任何體力勞動。思想的訓練以及智力和手藝方面的技能鍛煉也類似這樣!彼借用別人的話給教育下這樣的定義:“如果一個人忘掉了他在學校里所學到的每一樣東西,那么留下來的就是教育。”這“留下來的”就是習慣。

  特級教師魏書生教書令人驚訝:他擔任實驗中學校長與書記兼任兩個班的班主任,承擔兩個班的語文教學,一年平均外出開會達4個月之久,卻從不請人代上一節(jié)語文課,他學期之初即進行期未考試,一學期教材他用30多課時就講完了;他不批作業(yè),不改作文,但他的學生在升學成績卻能比重點中學平均高7.8分……面對這一切,人們不禁要問:魏書生究意依靠什么獲得教學的成功?

  從教育是發(fā)展學生個性來說,語文教學就是要從理解和運用語言的能力方面來完善學生的個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培養(yǎng)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就是語文教學的全部任務,是一切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的終極目的。

  魏書生老師是非常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他認為:“自學能力是一個具有不同層次的、主體的范疇,是較為復雜的特殊能力。這就不能幻想通過一兩次自學行動的過程使學生具備這種能力。每次自學過程好像點,自學習慣好像線,線才能組成面,最終構成自學能力體。培養(yǎng)習慣是培養(yǎng)自學能力的關鍵,這個關鍵一接通,學生大腦這部機器就持久的運轉起來了!睆乃榻B的經(jīng)驗我們看到,通過他的三年訓練,學生在讀、寫、聽、說四方面的自學習慣初步養(yǎng)成。這是:學生養(yǎng)成了一篇短文聽一遍,就試著歸納中心,分析層次結構,復述課文內容的習慣。養(yǎng)成了口頭作文、口頭總結每節(jié)課學習過程的習慣。養(yǎng)成了自學教材、讀課外書,積累格言,觀察思考社會問題的習慣。就寫的方面而言,學生養(yǎng)成了自留作業(yè),自己批改作文,互相出考試題,寫日記,辦《班級日報》的習慣。以寫日記為例,三年中最差的學生都寫了15萬字以上的日記。

  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的這些學習習慣,看上去似乎并沒有什么特殊之處,但是在教學實踐中,哪一樣卻都需要花費心血。其中最需要的、最考驗人的就是教師的耐心和學生的持久性。

  魏老師在培養(yǎng)學生學習習慣的過程中,充分考慮到了其中的困難,結合學生特點,制定了具體實施的計劃。他的大體做法是:

  第一,首次慢動。開始時注意求穩(wěn)、求慢,以使學生有一個適應過程。例如閱讀速度,剛開始只要求達到300字/分鐘。寫日記既不講格式,也不要求中心等,只要寫就行,一天寫兩句話三句話都可以、等等。目的是使每部大腦機器轉起來。

  第二,逐漸加速。經(jīng)過一兩個月訓練之后,大家都轉動起來后,適當加快動的速度。例如閱讀由300字/分鐘,提高到400字/分鐘。日記要中心集中,寫250字以上。這個階段是培養(yǎng)習慣的困難期,中下等學生可能不適應。老師辯證的分析每個學生的心理,幫助他們制定適應加速的措施。

  第三,系統(tǒng)計劃。引導學生把自己看做一個完整的系統(tǒng),注意德智體美勞之間的關系。計劃明確具體,既有每年訓練總量,又有每月、每天的具體訓練數(shù)字,而且每天課內寫什么,課外讀什么都是由學生確定出明確的目標。計劃由學生充分討論,讓他們感到自己是學習的主人。

  第四,控制時空。要保證良好的習慣在足夠的時空內發(fā)展,就要控制壞習慣在時空內的活動范圍。班里將好同學與差同學組成互助組,形成正確的集體輿論,同時注意發(fā)揮教師對學生的指導作用。

  第五,形成習慣。經(jīng)過緩慢的首次推動,渡過了困難期,制定了系統(tǒng)的計劃,又創(chuàng)設了一個執(zhí)行計劃的時空環(huán)境,“學生好像沖破重重阻力進入空間軌道的飛行器,基本可以靠慣性運轉了,學生在聽說讀寫方面形成了自學習慣!

 。ㄕ浴吨袑W語文教壇風格流派錄》,遼寧教育出版社)

  研究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的方法和過程,我們至少應該注意這樣幾點:

 。ㄒ唬┝晳T的培養(yǎng)需要一個科學有序的過程

  教育學上有一條基本原理,就是知識可以傳授,能力必須訓練。聽說讀寫是感知和運用語文的能力,所以必須經(jīng)過訓練,而且要經(jīng)常訓練,反復的訓練,適應各種不同環(huán)境的不同內容和不同方式的訓練。訓練到自動化的程度才能成為習慣,成為習慣才能隨時運用。

  分析一下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的過程,我們會看到他采用的五個步驟,是從學生接受程度和形成規(guī)律出發(fā)的,形成了一個由淺入深的有序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又是每一個學生認同的(經(jīng)過了學生的充分討論研究決定的),這樣就使學生能夠把計劃變?yōu)楸容^自覺的行動。因為學生年齡的原因,心理發(fā)展的原因,以及每個學生意志品質的差異,在養(yǎng)成自覺習慣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動搖或反復。魏老師針對不同的情況的學生和不同階段的問題,在具體幫助個別學生的同時,努力營造班集體學習的氛圍,采用組對互助的形式,促進耳慣的養(yǎng)成。這些做法的意義和道理都值得我們從教育學、心理學的理論方面做進一步探討。

  (二)學生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需要嚴格的要求

  魏老師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習慣,注意安排科學有序的步驟,同時又不放松對學生的要求。對學生的教育和培養(yǎng),如果放松要求就不會成功,這已被無數(shù)教師的無數(shù)經(jīng)驗和教訓所證明。

  葉(圣陶)老說:“大凡傳授技能技巧,講說一遍,指點一番,只是個開始而不是終結。要待技能技巧在受教育的人身上生根,習慣成自然,再不會離譜走樣,那才是終結。所以講說和指點之后,接下去有一段必要的工夫,督促受教育的多多練習,硬是要按照規(guī)格練習,練成技能技巧不是別人能夠代勞的,非自己動手,認真練習不可。”

  魏老師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不論是提高閱讀速度,還是堅持記日記,都一絲不茍。他常教育學生說:“定了干,說了算!边@不僅能夠培養(yǎng)出學生自學的習慣,而且也有益于形成學生良好的品格。我們在學習魏書生老師的經(jīng)驗時,總能從中看到他對學生如何做人的教育。從為師者來說,這也是一種美好的品格。

  心理學告訴我們,先天素質是個性發(fā)展的前提條件,就一般人來說這種條件是相差不遠的;后天養(yǎng)成是個性發(fā)展的決定條件,而這種條件是相差甚遠的。所以孔子說:“性相近,習相遠也!倍,完整的個性正是在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中形成的。王夫之說:“習成而性成也。”語文教學(不只語文教學)重要的工作不完全在于教學生多少知識、教學生讀懂多少篇課文,而是要使學生在后天的學習之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一定意義上說,習慣的養(yǎng)成就是能力的形成。教學中忽視學生良好習慣培養(yǎng)的教學不會是成功的教學。魏老師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學習慣,確是探到了語文教學的真諦。

  (三) 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樂趣

  魏老師的課上得好。這不完全在于他親切的教態(tài)、生動的語言和使用幾種字體的板書,主要在于他把學習的主動權、學習的時間交給了學生!他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語文課上展示出自己某方面的優(yōu)長。

  魏老師的課上得好。這不完全在于他使大部分學生學到了知識,鍛煉了能力,主要在于他使每一個學生,不論程度如何都能夠取得進步,“不斷獲得成功”。

  魏老師的課上得好。這不完全在于他善于組織課堂教學,使他的課上得自然流暢,主要在于他的語文課上,學生們能夠看到比語文課本廣闊得多豐富得多的大千世界!“為人類的智慧和意志的偉大而感到驕做”。

  這些,我們了解了魏老師的“激發(fā)興趣”的做法,特別是他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的過程之后,就能體會得到的。

  “在傳統(tǒng)教學法中,起特殊重要作用的是一些實質上跟認識沒有內在聯(lián)系的學習動機。最強烈的動機之一就是要獲得優(yōu)良的分數(shù)。當這一動機起著作用的時候,教學論里所說的克服困難和作出努力就只是為了達到與認識無關的外部目的,而掌握知識只是一種手段。在實驗體系中,不借助分數(shù)及類似的方法對學生施加壓力。實現(xiàn)我們的教學論原則,就能使學生產生對學習的內部誘因。增加和深化這種誘因,不斷的以知識豐富學生的智慧,讓他們思考,樹立學生自己去探索真理的志向,讓他們完成復雜的任務——這一切都會產生強烈的、穩(wěn)定的內部誘因。當然,這里也往往會產生勤奮,但是勤奮是由內容豐富的、使渴望認識深入成為習慣的活動交織在一起的,所以,勤奮沒有來自外部壓力所造成的不愉快性質!保ㄙ澘煞颉督虒W與發(fā)展》第50頁,教育科學出版社1985年版)魏書生老師教學的成功,就在于他使每一個學生“勤奮”起來。

  語文課是一門工具性很強的課。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實踐,因此語文課上學生的學習活動應該是主要的。學生學習初中語文的基礎不是零,教師反復的講解不但不能促進學生學習,而且使他們產生厭倦之情。他們不需要過多的思考,不需要通過分析綜合的思維過程去理解未知的東西;他們只需要記住教師講解的結論,然后背下來應付考試就行了。這樣的課,很難使學生感到成功的愉悅。語文課應該是最豐富最有意思的課,因為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大到宇宙,小到一葉扁舟,古今中外無不包括在語文之中。然而,我們的學生更多的只是反復在讀教材中的百篇左右的“基本課文”,興趣從哪里來呢?既是工具性的課,既要求實踐性強,就應該讓學生大膽的去使用這個工具,去大膽的實踐!他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學到使用語言的規(guī)律,才能把語言使用得好起來,也只有在這個過程中,在理解和運用語言的實踐中,他們才能體會到成功,才能看到自己的價值,才能愛學。而教師,只在其中起引導、點播作用,好像一個大人教小孩子走路一樣,放手讓他走,只有在他摔倒的時候才去扶一扶。魏書生老師是這樣做的,所以他是成功者,他的學生是成功者。

  魏老師教學的成功,自然也離不開他在教學中靈活機巧恰當?shù)氖褂靡恍┙虒W手段。這些手段對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同樣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例如教師的語言、板書、教態(tài),以至帶學生唱歌,甚至作“氣功”,都給學生以新鮮感、新奇感,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欽佩,甚至敬慕。反過來,從欽佩教師進而喜歡這門課。這也是我們很多老師有過的經(jīng)驗。

  學生在課上的情緒調動起來了,課堂氣氛自然就活躍了。魏老師的課上學生興趣濃厚,教學氣氛始終是活躍的,這又與教師的教風大有關系。教學實踐證明:課堂氣氛的形成和多種條件有關。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節(jié)奏、教師的語言、教態(tài)、教風以及班級的學風等等都是其構成因素。教學內容豐富有趣,教學方法靈活多樣,教學節(jié)奏緊湊有致,教師的語言簡練生動,教態(tài)親切等等都是創(chuàng)造良好氣氛的重要條件。但是,教師的教風尤為重要。哪個教師大力發(fā)揚了民主教風,哪個班級的學風就端正,哪個班級的課堂教學氣氛就會持久的保持其良好的狀態(tài)。魏老師是一個在教學中講求民主、科學的人,自然他的教學能夠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因而受到學生歡迎。

  魏老師總結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若干“法”,但是激發(fā)學生興趣不是目的,是手段。因為心理學實驗證明,人在有興趣時會伴隨著血液循環(huán)的亢奮,使大腦皮層得到充分的營養(yǎng),并把觀察、記憶、思維、想象等各種心理活動都調動起來,呈現(xiàn)出積極活躍的狀態(tài),并且由于興趣具有指向性、情感性和動作性,能夠引起高度的注意,激起飽滿的熱情,產生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所以對其他非智力活動也具有積極影響。這種實驗證明:一個人做他感興趣的工作,他的全部才能可發(fā)揮80%以上,而做不感興趣的工作,只能發(fā)揮20%。愛因斯但在《論教育》中說:“在學校里和在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動機是工作中的樂趣,是工作獲得結果時的樂趣,以及對這個結果的社會價值的認識。啟發(fā)并且加強青年人的這些心理力量,我看這該是學校的最重要任務。只有這樣的心理基礎才能導致一種愉快的愿望,去追求人的最高財產——知識和藝術技能。要啟發(fā)這種創(chuàng)造性的心理能力,當然不像使用強力或者喚起個人好勝心那樣容易,但它是更有價值的……如果學校從這樣的觀點出發(fā),工作很成功,那么……學校所規(guī)定的作業(yè)就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領受!

  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起來了,才能愛學,才能學得好?梢,善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師是成功的教師,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教學是成功的教學。魏老師是成功者。

  魏書生老師熱愛學習、善于學習,總結了許多先進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了良好的自學習慣。在他的指導下,學生們不只是掌握了學習方法,養(yǎng)成了學習習慣,提高了學習成績,而且還享受到了學習的快樂。他所教的學生屆屆中考語文成績在全市平均分都是第一。他的兒子魏星,在他的影響和教育下,去年以總分669分的優(yōu)異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工程物理系。

  魏書生局長還兼初中語文課,他教的兩屆畢業(yè)生中考語文成績平均130多分(滿分為150)。他憑的就是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傳授給學生最先進的最適用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憑的就是平等互助的師生關系,取得了優(yōu)異的教育教學效果。

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 篇4

  “播種行為收獲習慣,播種習慣收獲性格,播種性格收獲命運。”也就是說好的習慣可以成就人生,壞的習慣可以葬送人生。確實如此,通過學習《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若干意見》后,作為從教20年的我,深有感觸。同時也促使我不斷思考與反思:教育就是培養(yǎng)習慣,而一個人的習慣又是多方面的。作為我們小學教師又該從哪里入手呢?經(jīng)過20多年的教育實踐,我終于明白了教會學生如何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才是我們小學教師的首要任務。

  責任心是一個人日后能夠立足于社會、獲得事業(yè)成功與家庭幸福至關重要的人格品質。它是指個體在身心自由的狀況下,經(jīng)過獨立思考和判斷后,對其所做出的、滿足個人和愿望的決定或行為選擇承擔應有的責任,其基礎是責任。責任心與自尊心、自信心、進取心、雄心、恒心、孝心、關心、同情心、憐憫心、善心相比,是“群心”燦爛中的核心。

  責任心*意志來維持,主要反映在行動之中,不管承擔什么樣的責任,都離不開堅強意志和毅力的支撐,只有在克服困難中,在抵制各種誘惑中,才能反映一個人的責任感。根據(jù)責任行為的指向,可以把責任行為分為對自己負責、對他人負責、對社會負責和對自然負責四個方面,以及與之相應的遵守規(guī)范、承擔責任和履行義務的自覺態(tài)度。小學生生活的范圍主要在家庭和學校,因此,小學生的責任心應該從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對家庭負責三個緯度來進行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