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學教案10篇
高中化學教案1
重點:
(1)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
。2)分析溶液“濃”“稀”跟溶液飽和與不飽和這兩組概念之間的關系和區(qū)別。
難點:
利用實驗和數據結合,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教學過程:
通過前面的學習,我們已經了解了溶液。為了對溶液進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就需要將溶液作以分類: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演示[實驗7-2]在10毫升水里分別加入食鹽和硝酸鉀固體,直至不能再溶解。
。劢處熁顒樱**:在實驗演示過程中,溶液的溫度是否改變?水的量是否改變?這個實驗說明了什么?
。勰康模簽閷W生觀察實驗提供了一定的方向,有利于學生分析實驗結果。]
[教師活動]演示[實驗7-2]: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緩慢加入氯化鈉和硝酸鉀固體,邊加入邊振蕩,直到試管里有剩余固體不再溶解為止。
。蹖W生活動]觀察實驗并回答以上提出的問題。
。劢Y論]
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不飽和溶液: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
[教師活動]**:在提到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時,為什么一定要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呢?
[學生活動]學生動手做[實驗7-3]。[實驗7-4],并思考以上問題。
[目的: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活動]分析討論并總結該實驗。
。劢處熁顒樱輩⑴c討論并答疑,引導學生總結。
。劢Y論]
(1)只有指明“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飽和”和“不飽和”才有意義。(2)
。3)當溫度確定、溶劑量確定時,某溶液的飽和狀態(tài)表示溶質溶解的最大值。
。勰康模杭由顚W生對概念的理解,為下一節(jié)溶解度概念的建立做好鋪墊。]
。劢處熁顒樱菡f明:給定條件,溶液可分為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為了粗略表示溶液里溶質含量的多少,溶液常常習慣被分為濃溶液和稀溶液。
2.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的關系
。劢處熁顒樱菅菔荆蹖嶒7-5]:在各盛有10毫升水的試管中,分別加入2克食鹽和0.1克熟石灰,振蕩、并觀察現象。
[學生活動]觀察實驗及所列數據,試判斷正誤。
[目的: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投影)提供數據:
20℃時,在100克水中最多溶解不同物質的質量:
硝酸銨:192克碳酸鈣:0.0013克食鹽:36克氫氧化鈣:0.17克
判斷:(1)在同一溫度下,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2)飽和溶液是濃溶液。
。劢處熁顒樱菀龑W生總結。
。劢Y論]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與濃溶液、稀溶液之間沒有必然的聯系,不過對于同一種溶質的溶液來說,在一定溫度下,飽和溶液比不飽和溶液濃。
。劢處熁顒樱葜笇ч喿x教材第134頁:如何確定某溶液是飽和溶液?
。ㄋ模┛偨Y、擴展
(1)溶液:在一定條件下可分為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
不給定條件可分為濃溶液、稀溶液。
。2)擴展練習:試判斷:
、偻环N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濃。
、谠谝欢囟认,向硝酸鉀溶液中加入少量硝酸鉀,如果溶液質量不變,則該溶液是飽和溶液。
③同一種物質的飽和溶液一定比不飽和溶液中的溶質多。
、芤欢囟认,溶質的質量不改變,則無法使不飽和溶液變成飽和溶液。
、菀欢囟认碌穆然c飽和溶液,一定不能繼續(xù)溶解硝酸鉀。
、迌煞N不同溶質的飽和溶液混合,依然是飽和溶液。
高中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質量的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含義及守恒的原因;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能解釋一些簡單的實驗事實,能推測物質的組成。
能力目標
提高學生實驗、思維能力,初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實驗的'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記錄、分析,學會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品質及合作精神;
使學生認識永恒運動變化的物質 ,即不能憑空產生,也不能憑空消失的道理。滲透物質不滅定律的辯證唯物**的觀點。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質量守恒定律是初中化學的重要定律,教材從提出在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質量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入手,從觀察*燃燒和氫氧化鈉溶液與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關系出發(fā),通過思考去“發(fā)現”質量守恒定律,而不是**記硬背規(guī)律。這樣學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礎上,提出問題“為什么物質在發(fā)生化學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相等呢?”引導學生從化學反應的實質上去認識質量守恒定律。在化學反應中,只是原子間的重新組合,使反應物變成生成物,變化前后,原子的種類和個數并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同時也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教法建議
引導學生從關注化學反應前后"質"的變化,轉移到思考反應前后"量"的問題上,教學可進行如下設計: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學生自己發(fā)現問題
學生的學習是一個主動的學習過程,教師應當采取"自我發(fā)現的方法來進行教學"。可首先投影前面學過的化學反應文字表達式,然后**:對于化學反應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各抒己見,最后把問題聚焦在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上。這時教師不失適宜的提出研究主題:通過實驗來探究化學反應前后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被最大限度地調動起來,使學生進入主動學習狀態(tài)。
2.體驗科學研究過程、設計、實施實驗方案
學生以小組探究方式,根據實驗目的(實驗化學反應前后物質總質量是否發(fā)生變化)利用實驗桌上提供的儀器和藥品設計實驗方案。在設計過程中,教師盡量減少對學生的限制,并適時的給學生以幫助,鼓勵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觀能動性,**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在設計方案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在交流方案過程中,各組間互相補充,互相借鑒,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在實施實驗時學生體驗了科學過程,動手能力得到了加強,培養(yǎng)了學生的觀察能力、研究問題的科學方法和嚴謹求實的科學品質及勇于探索的意志力。同時在實驗過程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通過自己探索,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也體驗了科學研究過程。
3.反思研究過程、總結收獲和不足
探索活動結束后可讓學生進行總結收獲和不足,提高學生的認知能力。
高中化學教案3
一、教材分析:
1.本節(jié)課在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乙醇人教版必修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的第三節(jié)常見的兩種有機物.學好這一節(jié),可以讓學生掌握在烴的衍生物的學習中,抓住官能團的結構和性質這一中心,確認結構決定性質這一普遍性規(guī)律,既鞏固了烷、烯、炔、芳香烴的性質,又為后面的酚、醛、羧酸、酯和糖類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學會以點帶面的學習方法,提高了學生思維能力,帶動了學生學習素質的提高。
2.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結合本課的特點和素質教育的要求,確定以下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掌握乙醇的結構,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
、倥囵B(yǎng)學生科學的思維能力。
②培養(yǎng)學生實驗觀察能力和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能力。
。3)德育目標: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精神。
3.教學重點、難點
。1)乙醇是醇類物質的**物,因而乙醇的結構和性質是本節(jié)的重點,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難點。
(2)重點、難點的突破,可設計兩個突破點:
、僖掖冀Y構的特點可通過問題探究、化學計算和分子模型來推導,電腦展示來確定,充分地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使學生在掌握乙醇結構的同時,也學會邏輯推理的嚴密性;
、谕ㄟ^實驗探究和電腦多**動畫演示的辦法認識和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二、教法活用
教學活動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必須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使之相互促進,協調發(fā)展,根據這一基本原理我采用了如下教學方法:
1.情境激學法,創(chuàng)設問題的意境,激發(fā)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學習動力,促使學生在意境中主動探究科學的奧妙。
2.實驗促學法:通過教師演示,學生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實驗現象,掌握乙醇的化學性質。
3.計算機輔助教學法:運用先進的教學**,將微觀現象宏觀化,瞬間變化定格化,有助于學生掌握乙醇化學反應的本質。
4.歸納法:通過學生的歸納和邏輯推導,最終確定乙醇的分子結構。
三、教學輔助**
1、說實驗:
、僖掖寂c鈉反應,可作金屬鈉與水反應的對比實驗,且取用的金屬鈉盡量大小一致,表面積相差不大。
、谝掖佳趸,銅絲一端卷成螺旋狀,以增大催化劑的表面積,使反應速度加快。
2、說現代化教學**:乙醇主要化學性質可用以下兩個方程式作**:
。1)2Na+2CH3CH2OH→2CH3CH2ONa+H2↑
。2)2CH3CH2OH+O2→2CH3CHO+2H2O
以上二個反應的過程可用電腦動畫模擬,以便讓學生深刻了解、掌握各反應的本質及斷鍵的部位,讓微觀反應宏觀化。(四)教學程序引入課題:
富有感情的朗誦唐朝詩人杜牧的詩句:“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盵講述]:從杜牧的詩句中可知,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就已經掌握了釀酒的方法。釀酒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設問]:同學們可知酒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么?它的分子式如何寫?它有哪些主要化學性質?
通過詩歌引入可以使學生感受詩境美,了解乙醇的化學發(fā)展史,激發(fā)愛國**熱情。
1.乙醇的分子結構的探究:
投影一道簡單的試題:某有機物4.6克,完全燃燒后生成0.2mol二氧化碳和5.4克水,且此有機物的蒸氣的相對密度是相同狀況下氫氣的23倍,求此有機物的分子式。通過試題引出乙醇的分子組成C2H6O,(意在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為醇的同分異構體教學做鋪墊)。繼續(xù)引導學生將乙烷(C2H6)與乙醇進行比較,根據碳四價,氧兩價引導學生探究出以下兩種可能的結構式:
通過觀察討論讓學生判斷出(A)式中有1個氫原子與其它5個氫原子不一樣,而(B)式中的6個氫完全相同。
繼續(xù)探究,投影練習:已知乙醇跟鈉反應放出氫氣,現有1mol無水乙醇與足量的金屬鈉反應可得到0.5molH2,根據這個實驗數據,你可以得出結論了嗎?1mol乙醇可得到0.5molH2,即1molH,得出乙醇中一定有一個氫原子與其他5個氫原子不同,進而讓學生判斷出乙醇的結構式為(A)式。展示乙醇的球棍模型。小結得出乙醇分子是乙基CH3CH2-結合著羥基-OH。羥基是官能團,決定乙醇的化學性質。(以上是對
學生的書寫,概括、觀察等各項能力進行訓練,達到掌握知識,開發(fā)智力,培養(yǎng)能力的目的。)
2.分析乙醇的物理性質:
首先取出一瓶無水乙醇,請學生觀察顏色、狀態(tài),并聞其氣味,然而讓學生歸納出一部分物理性質。最后通過演示:乙醇與水,乙醇與碘單質,乙醇與苯的溶解實驗,總結出乙醇的溶解性。其中穿插茅苔酒故意碎瓶獲國際金獎的故事及山西朔州假酒案,幫助同學理解性地記憶乙醇的易揮發(fā)性和水溶性。(以上是通過對實驗的操作、觀察、分析,學生自己得出結論,培養(yǎng)學生求真務實的科學品質和優(yōu)良的習慣,同時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
3.分析乙醇的化學性質:
結構決定著化學性質,首先可以從結構上來認識乙醇的化學性質。講解:在乙醇分子中,由于O原子的吸引電子能力比C、H強,使得C-O鍵,O-H鍵均具有極性,在化學反應中均有可能斷裂。
。1)與活潑金屬Na反應:
首先,做無水乙醇與鈉反應和水與鈉反應的對比實驗,請同學們通過實驗現象的剖析,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思維得出乙醇羥基上的氫原子沒有水中的氫原子活潑的結論。然后用電腦模擬出乙醇與鈉反應的本質,最后請同學們寫出反應方程式,討論其反應類型并推廣到乙醇與其它活潑金屬K、Mg、A1等與乙醇的反應。
。2)氧化反應:
首先,拿起一個點燃的酒精燈,請學生寫出燃燒的化學方程式。教師接著講解,乙醇除可被O2直接完全氧化生成CO2和H2O外。分子中的-CH2OH在催化劑(如Cu、Ag)作用下也可被氧化成-CHO,同時生成水。教師演示實驗,并引導學生觀察銅絲表面顏色的變化來判斷反應是否已經發(fā)生。接著用電腦顯示,乙醇的斷鍵部位和已形成的乙醛的結構式,讓學生掌握反應的本質是與醇羥基相連的碳原子有氫才能被局部氧化形成碳氧雙鍵。最后讓學生判斷以下幾種醇能否被局部氧化CH3CH2CH2OH、(CH3)2CHOH。讓學生真正掌握并鞏固醇被局部氧化的本質。從而達到以點帶面的目的,減輕的學生的負擔。
歸納小結
乙醇化學性質主要與官能團-OH有關。從結構上看:都涉及到-OH。
從反應類型看:取代反應、氧化反應、消化反應。從反應條件看:不同條件、產物不同。
高中化學教案4
合成氨條件的選擇 - 高中二年級化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體現了化學反應速率和*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yè)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實驗數據討論為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 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討論:
①為使合成氨的反應速率增大,應采取的方法。
、诤铣砂狈磻强赡娣磻,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問題(化學*衡的移動問題)。
、坩槍铣砂钡姆磻且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據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據可知,應用*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壓強
溫度
催化劑
濃度
為增大合成氨的反應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 、 的濃度
為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
增大
降低
減*衡混合物中 的濃度
實驗生產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鐵觸煤(500℃左右時活性最大)
使氣態(tài) 變?yōu)橐簯B(tài) 并及時從*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及時補充 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yè)發(fā)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業(yè)的發(fā)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說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系的,并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2.目前研究課題簡介:結合簡介,可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科學方法得到訓練,如研究催化劑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劑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應可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是否會減緩合成氨生產中對壓強的要求而減少設備制造的投資?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課題的簡介,教材編寫有“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拓寬思路、設想甚至想象。
高中化學教案5
【學習目標】
1.知識與技能:理解蓋斯定律的意義,能用蓋斯定律和熱化學方程式進行有關反應熱的簡單計算。
2.過程與方法:自學、探究、訓練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體會蓋斯定律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
【重點、難點】蓋斯定律的應用和反應熱的計算
【學習過程】
【溫習舊知】
問題1、什么叫反應熱?
問題2、為什么化學反應會伴隨能量變化?
問題3、什么叫熱化學方程式?
問題4、書寫熱化學方程式的注意事項?
問題5、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熱方程式與化學方程式的比較
化學方程式
熱方程式
相似點
不同點
【學習新知】
一、蓋斯定律
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
問題1、什么叫蓋斯定律?
問題2、化學反應的反應熱與反應途徑有關嗎?與什么有關?
【練習】
已知:H2(g)=2H (g) ; △ H1= +431.8kJ/mol
1/2 O2(g)=O (g) ; △ H2= +244.3kJ/mol
2H (g) + O (g)= H2O (g); △ H3= -917.9 kJ/mol
H2O (g)= H2O (l); △ H4= -44.0 kJ/mol
寫出1molH2 (g) 與適量O2(g)反應生成H2O (l)的熱化學方程式。
二、反應熱的計算
例1、25℃、101Kpa,將1.0g鈉與足量氯氣反應,生成氯化鈉晶體,并放出18.87kJ熱量,求生成1moL氯化鈉的反應熱?
例2、乙醇的燃燒熱: △H=-1366.8kJ/mol,在25℃、101Kpa,1kg乙醇充分燃燒放出多少熱量?
例3、已知下列反應的反應熱:(1)CH3COOH(l)+2O2=2CO2(g)+2H2O(l);△H1=-870.3kJ/mol
(2)C(s)+O2(g) =CO2(g);ΔH2=-393.5 kJ/mol
。3)H2(g)+O2(g)=H2O(l);△H3=-285.8kJ/mol
試計算下列反應的反應熱:
2C(s)+2H2(g)+O2(g) = CH3COOH(l);ΔH=?
【思考與交流】通過上面的例題,你認為反應熱的計算應注意哪些問題?
【課堂練習】
1、 在 101 kPa時,1mol CH4 完全燃燒生成CO2和液態(tài)H2O,放出 890 kJ的
熱量,CH4 的燃燒熱為多少?1000 L CH4(標準狀況)燃燒后所產生的熱量為多少?
2、 葡萄糖是人體所需能量的重要來源之一。葡萄糖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 6CO2(g)+6H2O(l); ΔH=-2 800 kJ/mol葡萄糖在人體**中氧化的熱化學方程式與它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相同。計算 100 g葡萄糖在人體中完全氧化時所產生的熱量。
【本節(jié)小結】
【作業(yè)】
1.由氫氣和氧氣反應生成1 mol水蒸氣放熱241.8 kJ,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若1 g水蒸氣轉化為液態(tài)水放熱2.444 kJ,則氫氣的燃燒熱為________kJmol-1。
2、已知
2H2(g)+O2(g)===2H2O(l);ΔH=-571.6 kJmol-1
CO(g)+ O2(g)===CO2(g) ;ΔH=-282.9 kJmol-1
某H2和CO的混合氣體完全燃燒時放出113.74 kJ的熱量,同時生成3.6 g液態(tài)水,則原混合氣體中H2和CO的物質的量之比為
A.2∶1 B.1∶2 C.1∶1 D.2∶3
3、天然氣和液化石油氣燃燒的主要化學方程式依次為CH4+2O2 CO2+2H2O,C3H8+5O2 3CO2+4H2O
現有一套以天然氣為燃料的灶具,今改為燒液化石油氣,應采取的正確措施是( )
A.減少空氣進入量,增大石油氣進氣量
B.增大空氣進入量,減少石油氣進氣量
C.減少空氣進入量,減少石油氣進氣量
D.增大空氣進入量,增大石油氣進氣量
4、已知CH4(g)+2O2(g) CO2(g)+2H2O(l);ΔH=-Q1 kJmol-1
H2(g)+ O2(g)===H2O(g);ΔH=- Q2 kJmol-1
H2(g)+ O2(g)===H2O(l);ΔH=- Q3 kJmol-1
常溫下取體積比為4∶1的甲烷和氫氣的混合氣體11.2 L(標準狀況),經完全燃燒后恢復到室溫,則放出的熱量(單位:kJ)為
A.0.4Q1+0.05Q3 B.0.4Q1+0.05Q2
C.0.4Q1+0.1Q3 D.0.4Q1+0.2Q2
5、已知熱化學方程式:
、貶2(g)+ O2(g)===H2O(g);ΔH=-241.8 kJmol-1
②2H2(g)+O2(g)===2H2O(g) ;ΔH=-483.6 kJmol-1
、跦2(g)+ O2(g)===H2O(l); ΔH=-285.8 kJmol-1
④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
則氫氣的燃燒熱為
A.241.8 kJmol-1 B.483.6 kJmol-1
C.285.8 kJmol-1 D.571.6 kJmol-1
6、已知下列兩個熱化學方程式:
H2(g)+ O2(g)=H2O(1); △H= -285.8 kJmol-1
C3H8(g)+5O2(g)=3CO2(g)+4H2O(1);△H= -2220 kJmol-1
實驗測得H2和C3H8的混合氣體共5 mol,完全燃燒時放熱3847 kJ,則混合氣體中H2與C3H8的體積比是( )。
A.1∶1 B.1∶3 C.3∶1 D.1∶4
7、某短跑運動員的體重為72 kg,起跑時能以1/7s沖出1m遠。能量全部由消耗體內的葡萄糖提供,則該運動員起跑時沖出1m遠將消耗多少克葡萄糖? 已知葡萄糖緩慢氧化時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12O6(s)+6O2(g)=6CO2(g)+6H2O(l); ΔH=-2804kJ/ mol
【學習反饋或反思】
高中化學教案6
一、教材分析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是以化學基本概念為基礎,與實驗緊密聯系,強調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節(jié)教學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乃至今后繼續(xù)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內容具有概念比較多,且抽象又難于理解的特點。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認識引入物質的量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粒子數之間、物質的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學情分析
對于“物質的量”這個新的“量”和“摩爾”這個新的“單位”,學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過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單位”,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米、千克等?刹捎妙惐确椒,類比方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上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種科學方法。如物質的量與其他學生熟悉的量類比、摩爾與其他國際單位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等,運用類比思想闡釋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能夠提高這兩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兼容性,有利于對這兩個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體的一個物理量,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
位;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換算關系;了解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
質量之間的換算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和鞏固概念。
(2)通過閱讀教材、參考資料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探究的意識。
(3)體驗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2)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2)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
(3)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涵義;
(4)通過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計算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多**、黑板
六、教學方法
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方式,通過故事(一粒米的稱量)和生活實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學思維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 — 物質的量,搭建起宏觀與微觀的橋梁。通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用單位 (箱、包、打等)與抽象概念類比、國際單位之間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感受概念的生成過程,初步形成物質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七、教學過程(略)
高中化學教案7
一、教材分析
“化學計量在實驗中的應用”是以化學基本概念為基礎,與實驗緊密聯系,強調概念在實際中的應用,本節(jié)教學對整個高中化學的學習乃至今后繼續(xù)學習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教材內容具有概念比較多,且抽象又難于理解的特點。教材首先從為什么學習這個物理量入手,指出它是聯系微觀粒子和宏觀物質的紐帶,認識引入物質的量在實際應用中的重要意義,即引入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然后介紹物質的量及其單位,物質的量與物質的粒子數之間、物質的量與質量之間的關系。應注意不要隨意拓寬和加深有關內容,加大學生學習的困難。
二、學情分析
對于“物質的量”這個新的“量”和“摩爾”這個新的“單位”,學生是很陌生的,而且也很抽象,但通過學習和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已經知道了生活中常用的一些“量”和“單位”,如長度、質量、時間、溫度,米、千克等?刹捎妙惐确椒,類比方法是根據兩個或兩類對象之間的某些屬性上相同,而推出它們在其他屬性也相同的一種科學方法。如物質的量與其他學生熟悉的量類比、摩爾與其他國際單位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等,運用類比思想闡釋物質的量及其單位摩爾的意義,能夠提高這兩個概念與其他概念之間的兼容性,有利于對這兩個陌生概念的深刻理解和掌握。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認識物質的量是描述微觀粒子集體的一個物理量,認識摩爾是物質的量的基本單
位;了解阿伏加德羅常數的涵義,了解摩爾質量的概念。
(2)了解物質的量與微觀粒子數之間的換算關系;了解物質的量、物質的質量、摩爾
質量之間的換算關系。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類比的思想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運用和鞏固概念。
(2)通過閱讀教材、參考資料和聯系生活實際,培養(yǎng)學生自學的習慣、探究的'意識。
(3)體驗學習物質的量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使學生認識到微觀和宏觀的相互轉化是研究化學問題的科學方法之一,培養(yǎng)學生尊重科學的思想。
(2)調動學生參與概念的形成過程,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和喜悅。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教學重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2)物質的量和微粒數之間的相互轉化;
(3)阿伏伽德羅常數的涵義;
(4)通過物質的量、質量、摩爾質量計算實際問題。
2.教學難點
(1)物質的量的概念。
五、教學準備
多**、黑板
六、教學方法
采用創(chuàng)設情境方式,通過故事(一粒米的稱量)和生活實例,以聚微成宏的科學思維方式,引出新的物理量 — 物質的量,搭建起宏觀與微觀的橋梁。通過學生列舉生活中的常用單位 (箱、包、打等)與抽象概念類比、國際單位之間的類比、集合思想的類比教學,將抽象的概念形象化,讓學生感受概念的生成過程,初步形成物質的量的概念并理解其重要性。
七、教學過程(略)
高中化學教案8
知識目標: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不飽和這兩組概念的區(qū)別。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基礎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2.利用實驗和數據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的分析研究,培養(yǎng)學生沿著“問題—實驗—分析—結論”的思路,以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中心內容是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對從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tài)卻很少思考。教材一開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無止境地溶解糖或食鹽這樣的問題,把學生的***一下子帶到要討論的問題中來。接著教材分別安排了兩組實驗[實驗7-2]、[實驗7-3]和[實驗7-4],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只要條件固定,物質是不會無限制地溶解在溶劑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為依據,通過教師的歸納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飽和溶液的概念”。
1.通過[實驗7-2],學生應該了解:
。1)要判斷物質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須確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兩個條件。
。2)當這兩個條件不變時,物質溶解的確都各有其限度。學生有了這兩點認識之后,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當溶質溶解達到它的限度時(如果條件不變),溶液就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tài)即飽和狀態(tài)。這時的溶液就是該狀態(tài)下此溶質的飽和溶液。
如何教學生判斷是否達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繼續(xù)溶解而有固體剩余的時候”,這是利用可直接觀察到的宏觀現象作為判斷溶液飽和的一個依據。但是利用“有固體剩余”來判斷溶液已達飽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為前題,否則就沒有意義。
。蹖嶒7-3]和[實驗7-4]通過分析可以得到下列關系:對于大多數溶液來說:
。1)說明當改變飽和溶液的任何一個條件時,飽和溶液的狀態(tài)都會被破壞,成為“不飽和溶液”。
。2)從反面證明飽和溶液定義的敘述必須有兩個前提為條件,否則就沒有意義。
(3)客觀上向學生介紹了使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旱膬煞N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至于相反過程,即由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由于可能會引起物質的結晶析出,在本節(jié)暫不宜展開討論。
2.為了消除學生把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混為一談,教材作了一段專門敘述。
通過[實驗7-5],利用剛剛建立起來的飽和與不飽和概念及其判斷方法,來分辨濃溶液與稀溶液,以及它們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區(qū)別,是很有說服力的,教師應很好利用這段教材,或講解或指導閱讀。在討論時一定要向學生指明,溶液的濃稀,是指一定量溶劑中溶質的相對含量不同而言,與溫度是否變化無關;飽和與不飽和是指溶質是否達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溫度和溶劑的量兩個條件的制約,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與溶液的“濃”、“稀”無關。
教學建議
。1)邊實驗、邊分析、過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他們積極思維,逐步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師演示實驗并給出一些數據,引導學生分析,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和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
高中化學教案9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過復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并引出電子式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3、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匐x子鍵;
、陔娮邮降臅鴮懠坝闷浔硎倦x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jié)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并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認識化學鍵的含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并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規(guī)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
四、 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匐x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谟秒娮邮奖硎倦x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引導法來實施教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設計的程序
提出問題→實驗(鈉和氯氣的反應)→進行表征性抽象→再進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結論(離子鍵的定義)→離子鍵的實質→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構成離子鍵的粒子的特點→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實例→反思與評價程序進行教學。
七、具體教學設計:
1、新課引入:
引入問題,請同學思考:
①為什么物質的種類遠遠多于元素的種類?
、诜肿、原子、離子是怎么構成物質的?這些微粒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
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2、新課教學: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我會給學生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
①這個反應的微觀過程是怎么樣的?
②產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過實驗演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接著由我來引導學生運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解釋NaCl的形成,并引出離子鍵的概念,分析其成鍵本質,相互作用等。
由于離子鍵的概念比較抽象,用電腦演示離子鍵形成的過程并設計成動畫,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的形成及概念。
3、**討論
從產物NaCl和其他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來**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構成離子鍵的物質。之后,由小組派**發(fā)表小組討論的結果,最后由我來評價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互相溝通、增進友誼、交流觀點、合作性學習,而且其歸納總結能力也將得以鍛煉。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過渡并設問引出電子式:
在了解完離子鍵的概念之后,我將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偃绾涡蜗蟮乇硎驹拥淖钔鈱与娮?
、谌绾斡幂^為形象直觀的方法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來引出電子式并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深入探究問題的好奇心。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并帶領學生了解原子,陰、陽離子的表示方法。盡量用較為形象的記憶方法進行講解;瘜W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是
師生交流過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是老師點拔的重要途徑,所以我會設置思考題判斷電子式的正確性,采取**的方法讓學生訂正,鞏固新學的知識點。 從錯誤中歸納總結出書寫原子和陰陽離子的要點,同時,因為電子似的書寫,尤其是陰離子的書寫學生較容易犯錯,故以習題鞏固歸納其要點加深學生印象。
5、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這是本節(jié)的課重難點,在學習中,學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為了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課堂上我會先用電子式表示出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說出書寫重點,然后讓學生根據出寫出一些常見的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之后再指出錯誤所在,得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學生聽起課來十分專心,印象也深。
八、課堂小結:
我會帶著學生一起回顧這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列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并留給學生的思考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屬單質及化合物之間存在什么作用?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高中化學教案10
一、教學目標
1.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記住什么是布朗運動,知道影響布朗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運動產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的關系。
2.通過對布朗運動的觀察,發(fā)現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運動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從對懸浮顆粒無規(guī)則運動的原因分析,使學生初步接觸到用概率統(tǒng)計的觀點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結果。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通過學生對布朗運動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出布朗運動不是外界影響產生的,是液體分子撞擊微粒不*衡性產生的。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這一連串結論的得出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
2.學生觀察到的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但它又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特點。這是課堂上的難點。這個難點要從開始分析顯微鏡下看不到分子運動這個問題逐漸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氣體和液體的擴散實驗:分別裝有H氧化氮和空氣的玻璃儲氣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內盛有凈水、紅墨水。
2.制備好的有藤黃懸浮顆粒的水、顯微鏡用載物片、顯微攝像頭、大屏幕投影電視。
四、主要教學過程
。ㄒ唬┮胄抡n
讓學生觀察兩個演示實驗: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與另一個玻璃瓶豎直方向對口相接觸,看到二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內逐漸擴展到上面瓶內。
2.在一燒杯的凈水中,滴入一二滴紅墨水后,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展**。
**:上述兩個實驗屬于什么物理現象?這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上述實驗是氣體、液體的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一種熱現象。它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而且擴散現象的快慢直接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擴散現象加快。這些內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經學習過了。
。ǘ┬抡n教學過程
1.介紹布朗運動現象
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發(fā)現花粉顆粒在水中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后來把顆粒的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質加藤黃、墨汁中的炭粒,這些小微粒懸浮在水中都有布朗運動存在。
介紹顯微鏡下如何觀察布朗運動。在載物玻璃上的凹槽內用滴管滴入幾滴有藤黃的水滴,將蓋玻璃蓋上,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上,然后通過顯微鏡觀察,在視場中看到**小小的許多顆粒,仔細觀察其中某一個很小的顆粒,會發(fā)現在不停地活動,很像是水中的小魚蟲的運動。將一臺顯微鏡放在講臺上,然后讓用顯微攝像頭拍攝布朗運動,經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投影成像,讓全體學生觀察,最好教師用教鞭指一個顆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點為點,讓學生看這顆微粒以后的一些時間內對點運動情況。
讓學生看教科書上圖,圖上畫的幾個布朗顆粒運動的路線,指出這不是布朗微粒運動的軌跡,它只是每隔30秒觀察到的位置的一些連線。實際上在這短短的30秒內微粒運動也極不規(guī)則,絕不是直線運動。
2.介紹布朗運動的幾個特點
。1)連續(xù)觀察布朗運動,發(fā)現在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內,只要液體不干涸,就看不到這種運動停下來。這種布朗運動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懸浮液不冰凍),永遠在運動著。所以說,這種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
。2)換不同種類懸浮顆粒,如花粉、藤黃、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運動,說明布朗運動不取決于顆粒本身。更換不同種類液體,都不存在布朗運動。
(3)懸浮的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顆粒大了,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運動。
。4)布朗運動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釋布朗運動的原因
。ɑィ┎祭蔬\動不是由外界因素影響產生的,所謂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指存在溫度差、壓強差、液體振動等等。
分層次地**學生:若液體兩端有溫度差,液體是怎樣傳遞熱量的?液體中的懸浮顆粒將做定向移動,還是無規(guī)則運動?溫度差這樣的外界因素能產生布朗運動嗎?
歸納學生回答,液體存在著溫度差時,液體依靠對流傳遞熱量,這樣是浮顆粒將隨液體有定向移動。但布朗運動對不同顆粒運動情況不相同,因此液體的溫度差不可能產生布朗運動。又如液體的壓強差或振動等都只能使液體具有走向運動,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定向移動不是布朗運動。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響不是產生布朗運動的原因,只能是液體內部造成的。
。2)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小顆粒受到液體各個方向液體分子撞擊作用不*衡造成的。
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固體的微小懸浮顆粒,液體分子是看不到的,因為液體分子太小。但液體中許許多多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分子不斷地撞擊微小懸浮顆粒,當微小顆粒足夠小時,它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的撞擊作用是不*衡的。如教科書上的插圖所示。
在某一瞬間,微小顆粒在某個方向受到撞擊作用強,它就沿著這個方向運動。在下一瞬間,微小顆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強,它又向著另一個方向運動。任一時刻微小顆粒所受的撞擊在某一方向上占優(yōu)勢只能是偶然的,這樣就引起了微粒的無規(guī)則的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越小,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數越小。布朗運動微粒大小在10-’m數量級,液體分子大小在 10-“m數量級,撞擊作用的不*衡性就表現得越明顯,因此,布朗運動越明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越多,撞擊作用的不*衡性就表現得越不明顯,以至可以認為撞擊作用互相*衡,因此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
高中化學教案10篇擴展閱讀
高中化學教案10篇(擴展1)
——高中化學教案
高中化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學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上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和應用的科學。要研究物質的宏觀性質,必須從微觀粒子入手,才能尋找到原因;瘜W學科涉及分子、離子、原子、質子、中子、核外電子等多種微觀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結構,才可以進一步了解分子、離子結構,進而深入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了解化學變化規(guī)律。在初中,學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學物質的性質,因此有必要讓學生進入微觀世界,探索物質的奧秘。通過本節(jié)了解原子構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質子數、中子數和質量數間的關系,為后續(xù)周期律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確質量數和AZX的含義。
2、認識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
提高同學們辨別概念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原子結構的研究,激發(fā)學生從微觀角度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質量數和AZX的含義。
難點:認識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四、學情分析:
同學們在初中已經有了關于原子結構的知識,所以這節(jié)課原子表示方法比較容易接受,但對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識。
五、教學方法:
學案導學
六、課前準備:
學生學習準備:導學案
教師教學準備:投影設備
七、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ㄒ唬、檢查學案填寫,總結疑惑點(主要以學生讀答案展示的方式)
(二)、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構成物質的微粒還有離子、分子等),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質的組成、性質和變化都都與原子結構密切相關,同種原子性質和質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構成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原子的幾個概念。
(三)、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結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帶正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帶負電的電子繞核作高速運動。也就是說,質子、中子和電子是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帶正電荷,其正電荷數由所含質子數決定。
(1)原子的電性關系: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質量數:將原子核內所有的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值加起來所得的數值,叫質量數。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3)離子指的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帶正電荷的粒子叫陽離子,帶負電荷的粒子叫陰離子。
當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時,該粒子是陽離子,帶正電荷;
當質子數(核電核數<核外電子數時,該粒子是陰離子,帶負電荷。
高中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guī)律及性質的不同點。
能力目標
運用“對立**”的辯證唯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教育。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jié)的難點。
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重點。
本節(jié)教材與第一節(jié)教材相類似,本節(jié)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后再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能力。
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教育。
教法建議
1.加強實驗教學?蓪⒁恍┭菔緦嶒炞鲞m當的改進,如〔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實驗?裳a充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
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
Na2O2 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
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
3.緊密聯系實際。
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系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學生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
4.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是進行愛國**教育的好素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或參考有關我國純堿工業(yè)發(fā)展的史料,宣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精神。也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侯氏制堿法講座。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鈉的化合物
重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過程
[**]鈉與非金屬反應,如Cl2、S、O2等分別生成什么物質?而引入新課
1.鈉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樣品,讓學生觀察后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
(2)演示課本第32頁[實驗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體的兩只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氣體(圖2-6)。
演示[實驗 2-6]用棉花包住約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圖2-7)。觀察發(fā)生的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分析出鈉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
、貼a2O、Na2O2與水反應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氣)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氣)
②Na2O2、Na2O與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氣)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氣)
[討論]
、貼a2O2是否是堿性氧化物
、贜a2O2是否是強氧化劑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
Na2O2與水作用除生成NaOH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Na2CO3外也還有氧氣,所以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由于與某些物質作用產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
[補充實驗]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織物的漂白實驗,有色織物褪色。
、趯⒎犹囈旱稳朐撊芤海犹_始變紅,又很快褪色。
[結論]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求對比的形式進行比較氧化物的聯系與區(qū)別
2.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僬故綨a2CO3 、NaHCO3樣品,做溶解性實驗。
演示實驗第32頁[實驗2-7][實驗2-8]
a.Na2CO3 、NaHCO3與鹽酸反應,比較反應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
通過觀察到的現象,將二者的性質總結列表。
②讓學生回憶將過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時的反應現象及有關化學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外因條件變化時,二者可否相互轉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質: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氫鈉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質:
、邸昂钍现茐A法”及碳酸鈉、碳酸氫鈉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學生閱讀課文后總結得出。
總結、擴展:
(1)總結
通過列表對比學習:鈉的氧化物;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以及連線法表示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可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及用對立**的辯證唯物**觀點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2)擴展
根據Na2O2的性質可知Na2O2與CO2 、H2O反應,則可增加可燃燒氣體(如CH4、 H2、 CO……)與Na2O2共存于密閉容器,電火花點燃時反應以及酸式碳酸鹽與Na2O2共熱時的反應,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根據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轉化,不僅可掌握碳酸鹽、碳酸氫鹽相互轉化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態(tài)時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檢驗方法,在固態(tài)時,可用加熱法,在溶液中則需選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決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業(yè):
1.補充作業(yè)
(1)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過量的CO2的現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鈉塊(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與水完全反應,生成氣體1.12L(標準狀況),將這些氣體引燃后冷卻到標準狀況,剩余氣體為0.0336L,求鈉塊中單質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與NaHCO3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堝中充分加熱至質量不變時,將殘留固體用足量的鹽酸溶解可產生標準狀況的氣體3.36L;若將28.2g原混合物與鹽酸反應則放出標準狀況下氣體4.48L,由此計算:①殘留固體質量,②n值,③NaHCO3質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鹽的質量為13.7g時,通入多少克CO2?
(5)200℃時,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氣體與足量Na2O2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3.6g,求混合氣體的*均分子量。
高中化學教案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化學是高中化學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學業(yè)水*測試中占有重要地位。"原電池"作為電化學知識的第一課,其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電池的組成和化學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學電源。第三部分是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在現代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中,電池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電池原理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從本質上弄清金屬腐蝕,特別是電化學腐蝕的原因,找到金屬防護的方法。即研究金屬的腐蝕與防腐,以解決延長金屬材料的使用壽命?梢娫姵卦淼膶W習意義重大。本節(jié)課融合了氧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等知識,并彼此結合、滲透。在學習過程中還涉及到物理中電學的相關知識,體現了學科內、學科間的綜合。
二、學生狀況分析與對策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依據,根據教學大綱以及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本節(jié)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技能: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理解原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初步掌握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原電池構成條件。
2、能力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從而獲得科學研究能力和技巧。增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通過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滲透對立**的辯證唯物**觀點,通過錯誤使用電池的講解,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四、重難點分析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既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我設置了“關于電極作用、電解質溶液的作用、電流方向、能量轉化”等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對問題逐一分析、探索。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一般都是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得到電子。在電池內部,兩極之間填充電解質溶液。放電時,負極上的電子通過導線流向用電器,從正極流回電池,形成電流。初步構建原電池工作原理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如何突破難點?
在教學時,除了Zn—Cu原電池演示實驗外,還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實驗。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畫的科學模擬演示,將微觀、抽象、不可見的電子的運動直觀化。將復雜的化學過程,變得清晰、形象、直觀。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設疑問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去主動探究原電池的原理及組成條件,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
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學習、研究的環(huán)境:
、虐褧r間留給學生。
、瓢严胂蟮目臻g留給學生。
、前颜J知過程留給學生。
、劝呀涣髋c評價的**留給學生。
2、學法——實驗探索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有人曾恰當地用這么幾句話概括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睂W生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是由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因此,在課堂內增大學生的活動量和參與意識,每兩人一套實驗裝置,通過認真實驗,仔細觀察,自己分析銅鋅原電池的特點,歸納出原電池的組成條件,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評價,最后進行歸納與總結。
高中化學教案4
第一單元
第3課時 氧化還原反應
一、學習目標
1.學會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學會用“雙線橋”法分析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并判斷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3.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4.辨析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并用韋恩圖表示之,培養(yǎng)比較、類比、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得電子和失電子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
三、設計思路
由復習氯氣主要化學性質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引入,結合專題1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區(qū)別,并從電子轉移等角度進行系統(tǒng)分析,再升華到構建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關系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復**節(jié)課氯氣有關反應引入本節(jié)課的研究主題。先由學生書寫氯氣與鈉、鐵、氫氣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生自己書寫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學習繼續(xù)使用。
[過渡]我們結合在第一章中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來判斷一下這些化學反應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
2Na+Cl2=2NaCl
2Fe + 3Cl2 2FeCl3
H2 + Cl2 2HCl
Cl2+H2O 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 O2↑+ 2HCl
[練習]學生自己進行判斷,或可小組討論、分析。
[敘述]現在請大家在氯氣與鈉反應的方程式上,標出化合價發(fā)生改變的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思考與討論]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1.元素的化合價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價在何種情況下會發(fā)生變化?
3.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目有何關系?
4.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得電子數和失電子數有何關系?
[敘述]講述如何用“雙線橋”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書]
[敘述] 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系數是與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數目相關的。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叫做還原劑,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表現還原性。可以這樣記憶: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電子、具有還原性,被氧化。
[思考與討論]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什么?
怎樣判斷元素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呢?
[板書]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 有氧化性
被氧化 被還原
[思考與討論]
1.元素處于不同的化合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可能表現哪些性質?并以氯元素的不同價態(tài)的**物質進行分析。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系如何呢?用圖形方式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情況,找出每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高中化學教案5
【教材內容分析】
在必修2中,學生已初步了解了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離子鍵、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等知識。本節(jié)內容是在介紹了分子晶體和原子晶體等知識的基礎上,再介紹金屬晶體的知識,可以使學生對于晶體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學生進一步深化對所學的知識的認識。教材從介紹金屬鍵和電子氣理論入手,對金屬的通性作出了解釋,并在金屬鍵的基礎上,簡單的介紹了金屬晶體的幾種常見的堆積模型,讓學生對金屬晶體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理解金屬鍵的概念和電子氣理論
2、初步學會用電子氣理論解釋金屬的物理性質
【教學難點】
金屬鍵和電子氣理論
【教學重點】
金屬具有共同物理性質的解釋。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大家都知道晶體有固定的幾何外形、有確定的熔點,水、干冰等都屬于分子晶體,靠范德華力結合在一起,金剛石、金剛砂等都是原子晶體,靠共價鍵相互結合,那么我們所熟悉的鐵、鋁等金屬是不是晶體呢?它們又是靠什么作用結合在一起的呢?
【板書】
一、金屬鍵
金屬晶體中原子之間的化學作用力叫做金屬鍵。
【講解】
金屬原子的電離能低,容易失去電子而形成陽離子和**電子,陽離子整體共同整體吸引**電子而結合在一起。這種金屬離子與**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就叫做金屬鍵。金屬鍵可看成是由許多原子共用許多電子的一種特殊形式的共價鍵,這種鍵既沒有方向性也沒有飽和性,金屬鍵的特征是成鍵電子可以在金屬中**流動,使得金屬呈現出特有的屬性在金屬單質的晶體中,原子之間以金屬鍵相互結合。金屬鍵是一種遍布整個晶體的離域化學鍵。
【強調】
金屬晶體是以金屬鍵為基本作用力的晶體。
【板書】
二、電子氣理論及其對金屬通性的解釋
1.電子氣理論
【講解】
經典的金屬鍵理論叫做“電子氣理論”。它把金屬鍵形象地描繪成從金屬原子上“脫落”下來的大量**電子形成可與氣體相比擬的帶負電的“電子氣”,金屬原子則“浸泡”在“電子氣”的“海洋”之中。
2.金屬通性的解釋
【展示金屬實物】
展示的金屬實物有金屬導線(銅或鋁)、鐵絲、鍍銅金屬片等,并將鐵絲隨意彎曲,引導觀察銅的金屬光澤。敘述應用部分包括電工架設金屬高壓電線,家用鐵鍋炒菜,鍛壓機把鋼錠壓成鋼板等。
【教師引導】
從上述金屬的應用來看,金屬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呢?
【學生分組討論】
請一位同學歸納,其他同學補充。
【板書】
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
容易導電、導熱、有延展性、有金屬光澤等。
⑴金屬導電性的解釋
在金屬晶體中,充滿著帶負電的“電子氣”,這些電子氣的運動是沒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電場的條件下電子氣就會發(fā)生定向移動,因而形成電流,所以金屬容易導電。
【設問】
導熱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它必然是物質運動的結果,那么金屬晶體導熱過程中電子氣中的**電子擔當什么角色?
⑵金屬導熱性的解釋
金屬容易導熱,是由于電子氣中的**電子在熱的作用下與金屬原子頻繁碰撞從而把能量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從而使整塊金屬達到相同的溫度。 ⑶金屬延展性的解釋
當金屬受到外力作用時,晶體中的各原子層就會發(fā)生相對滑動,但不會改變原來的排列方式,彌漫在金屬原子間的電子氣可以起到類似軸承中滾珠之間潤滑劑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層之間發(fā)生相對滑動以后,仍可保持這種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形變也不易斷裂。因此,金屬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練習】
1.金屬晶體的形成是因為晶體中存在
A、金屬離子間的相互作用
B、金屬原子間的相互作用
C、金屬離子與**電子間的相互作用
D、金屬原子與**電子間的相互作用
2.金屬能導電的原因是
A、金屬晶體中金屬陽離子與**電子間的相互作用較弱
B、金屬晶體中的**電子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可發(fā)生定向移動
C、金屬晶體中的金屬陽離子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可發(fā)生定向移動
D、金屬晶體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可失去電子
高中化學教案6
實驗目的
1、通過讓學生親自做鈉及化合物性質的實驗,使學生加強對堿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認識。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焰色反應檢驗鈉和鉀及其化合物。
3、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實驗重點
1、通過實驗鞏固對鈉及化合物性質的認識。
2、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與思考。
實驗難點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初步培養(yǎng)其設計實驗和評價實驗的能力。
實驗用品
試管、試管夾、燒杯、膠頭滴管、鐵架臺、酒精燈、藥匙、濾紙、粗玻璃管(10mm×10mm),帶導管的橡皮塞、鉑絲、藍色鈷玻璃、鋁箔、火柴、小刀、水槽、鑷子、蒸發(fā)皿、細長玻璃管、脫脂棉、氣球。
鈉、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體及溶液、BaCl2溶液、稀鹽酸、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
實驗形式
單人單組
實驗過程
[引入]本章我們主要學習了鈉及化合物性質。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對這些知識加以鞏固。
[板書]實驗三堿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師]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進行以下實驗內容。
[板書]
一、鈉的性質。
1、鈉與水反應。
2、鈉在空氣中燃燒。
二、過氧化鈉的性質。
1、Na2O2與水的反應。
2、Na2O2與CO2的反應。
三、Na2CO3與NaHCO3的性質。
1、NaHCO3的不穩(wěn)定性。
2、Na2CO3、NaHCO3與酸的反應。
3、Na2CO3與NaHCO3的鑒別。
四、用焰色反應檢驗Na+、K+、Cu2+。
[**]1、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試管中為什么不能有氣體?
2、在NaHCO3加熱分解的實驗時,為什么要先將導管移出燒杯,然后再熄滅酒精燈?
3、做好焰色反應的關鍵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金屬鈉。
2、實驗中所取鈉塊不得超過黃豆粒大小。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思考]:
1、如果將鈉與鹽酸溶液反應,鈉是置換水中的H,還是置換HCl中的H?
2、一開始我們發(fā)現Na用煤油保存,經過以上一系列的對鈉的性質的研究,你能說出為什么嗎?
4、用鹽的固體或溶液做焰色反應的實驗時,何者現象更明顯?
[布置作業(yè)]填寫好本次的實驗報告,并能熟練地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高中化學教案7
[教學設計說明]
通過第一節(jié)“元素與物質的分類”的學習使學生能用化學的眼光看清這個物質的世界,第二節(jié)進一步學習這六類物質中最重要的三種“電解質:酸、堿、鹽”并能書寫離子方程式;酸、堿、鹽之間大多是復分解反應(無化合價變化);
第三節(jié)研究氧化還原反應是根據反應物在化學反應中的表現(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而將反應物分為氧化劑和還原劑,是研究物質性質的又一新角度,同時也為后面“化學反應的利用——原電池”奠定基礎.
因此根據本節(jié)教材承上啟下的作用而設計的教學思路是:
。1)鞏固和加強元素化合價知識,使學生充分感知化合價變化是“物質世界”相互轉化中最普遍和最有利用價值的化學變化;同時也是對初中化學薄弱環(huán)節(jié)一個及時的補充和提高;
。2)從新的角度歸納“物質的分類及其化學反應”的特點,使學生明確物質世界中兩大類反應:“復分解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區(qū)別,認識“物質世界”的復雜性(有無數變化)與簡單性(只二大類反應)、個性(有電子轉移、無電子轉移)與共性(有新物質生成)的對立**。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通過對多個化學反應的分析、歸納,采取“概念形成”的方法使學生能從化合價的變化的角度認識并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通過實驗事實和思考,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并認清電子轉移與化合價升降的相關關系。
。3)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初步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社會的利弊。
●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由點及面的學習能力:通過氧氣作為氧化劑的**,一種典型物質的性質可以**一類物質的性質;這一學習方法在以后的同族元素性質的學習中要得到廣泛的應用,日常生活中“窺一斑而知全貌”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實驗的探究能力:化合價的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外在特征與表現,其內在的本質原因應通過實驗來探究分析,在實驗中電流計指針的偏轉可以有力的證明電子的轉移是反應內在的原因。
3.培養(yǎng)學生課堂學習的自我總結能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課堂的最后讓五名學生分別充當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氧化還原反應來**自我表述與總結,是本節(jié)課設計的一個亮點,生生互動的參與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用對立**的觀點分析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是理解并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會用“雙線橋”法標明電子的方向及數目。**好課堂總結的擬人化表演。
(2) 難點是使學生能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并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各種概念之間的聯系。掌握氧化性、還原性的內涵,能自我總結出兩組概念的對立**網絡。
(3)關鍵是引導并做好幾個實驗探究出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實質達到良好的效果。
實驗準備: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題引入
[投影與實物]
1.旺旺雪餅----干燥劑
(主要成分:生石灰)
2.月餅---脫氧劑實物展示
(主要成分---還原鐵粉)
3.脫氧劑介紹:幻燈片
防止氧氣氧化
學生知道干燥劑
但不知道脫氧劑
比較新穎,興趣大.
概念形成
(由點及面能力)
1. 最常見的氧化劑是誰?
2. 氧氣在化學反應(鈉、鐵、硫、磷)中的共同特點。
3. 氧化劑概念: (板書) 學生能答出:氧氣
學生上板書寫化學方程式
討論: 化合價均降低
知識引伸
知識遷移
(對立**思想) 1. 常見的氧化劑還有哪些?
化合價變化特點?舉例:
H2 + CuO = Cu + H2O
2. 什么叫還原劑?
常見的還原劑有哪些?
學生討論并筆記
判斷氧化劑
學生回答
知識網絡的構成
(對立**能力)
[重點] 1. 實驗演示:
銅 → 氧化銅 → 銅
2. 概念聯系:
氧化劑——被還原——發(fā)生
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
還原劑——被氧化——發(fā)生
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知識網絡構成:
化合價降低
氧化劑 + 還原劑 =
深化理解
氧化劑和還原劑概念
思考并討論:
氧化劑為何是被還原?
(是被還原劑還原)
還原劑為何是被氧化?
(是被氧化劑氧化)
學生筆記:
還原產物 + 氧化產物
化合價升高
活動探究: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1. 反應特征:化合價有升降,且還原劑化合價升高總數和氧化劑化合價降低的總數相等
2. 為什么化合價會有升有降?
怎樣用實驗證明你的觀點?
3. 實驗演示:
Zn + CuSO4 = Cu + ZnSO4
電流計指針偏轉
4.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有電子轉移 學生筆記
學生交流并總結:電子是帶負電的,得電子化合價降低,失電子升高.
學生探究:電子得失形成回路則形成電流,電流針有現象.
學生討論與總結:
實質是有電子轉移
1.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略
H2 + CuO = Cu + H2O
Zn + CuSO4 = Cu + ZnSO4
學生練習
活動表演
與課堂總結
(激發(fā)學習興趣,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 要求五名學生(拿展板):
各自表述物質及反應的特點
。▽W生甲):氧化劑
。▽W生乙)還原劑
。▽W生丙)還原產物
。▽W生。┭趸a物
。▽W生戊)氧化還原反應
2. **學生**表演
并補充說明
3. 投影與總結表揚
學生小組討論
推薦小組****表演:
(甲)我是氧化劑,具有氧化性,在反應中化合價降低(因為我得電子),我會被還原劑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
(乙)我是還原劑,具有還原性,在反應中化合價升高(因為我失電子),我會被氧化劑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ǘ。┪沂沁原產物,是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產物(化合價降低后的產物);
。ㄎ欤┪沂茄趸a物,是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產物(化合價升高后的產物)。
。ū┪沂茄趸原反應,我的特征是有化合價的升降,且升與降的總數相等;我的實質是發(fā)生了電子的轉移,且得與失的電子總數相等。
[課后反思]
1.本節(jié)課的引入與概念形成是很成功的,知識網絡的構成給學生的印象深刻,達到預期的效果,雙線橋的練習略顯“單薄”(準備是下節(jié)課的重點),最后學生的擬人化總結與表演非常成功,課堂氣氛達到**.
2.有一個班在表演中,一名學生這樣說:“我是還原劑,在反應中化合價升高,因為我失電子.我的老婆是氧化劑,我的兒子是氧化產物.”弄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那個氧化產物的同學氣憤的不行,但也是一臉的無奈.當時我也很吃驚,評價比較形象,但不適合中學生.
高中化學教案8
氨、銨鹽(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氨氣分子的結構、性質、用途及相互關系。
。2)掌握氨水的性質、掌握有關氨氣溶于水的計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區(qū)別,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關*衡問題。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
(2)通過氨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相互關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過有關計算訓練數學計算和推理能力。
。4)通過有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結論的分析,提高觀察能力和解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氨水跟液氨的差異。噴泉實驗的有關計算。
[教學過程]
見課件[氨、銨鹽(一)ppt文件]
[鞏固練習]
1.完成下表,比較液氨跟氨水的差異。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成分
微粒種類
主要性質
存在條件
答案: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成分
純凈物(非電解質)
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NH3·H2O是一種弱電解質。
微粒種類
氨分子
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銨離子、氫氧根離子、氫離子
主要性質
不具有堿性
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具有堿的通性
存在條件
常溫常壓下不能存在
常溫常壓下可存在
2.氣體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時產生淡黃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將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卻不見沉淀產生,則有關氣體X的成份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一定含有H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ˋ)只有①(B)只有③(C)①和③(D)②和③
答案:C。
2.關于氨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氨水的溶質是NH3·H2O
。˙)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劑變紅
。–)氨水中含三種分子和三種離子
。―)氨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答案:A。
3.由三種相同體積氣體組成的混合氣,依次通過足量的下列4種試劑: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濃硫酸、灼熱的氧化銅和過氧化鈉后,氣體體積減小一半(氣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且溫度高于水的沸點),這種混合氣體的合理組成是()
。ˋ)NH3、CO、NO(B)HCl、H2、N2(C)HCl、CO2、CO(D)SO2、N2、CH4
答案:C。
4.在下列變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ˋ)氨氣液化為液氨(B)磷與氧氣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液氨汽化為氨氣(D)氨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與氧氣反應
答案:C。
5.如下圖所示,燒瓶內已充滿某氣體X,氣體體積為1000mL(273K,101325Pa),燒杯中盛滿水,直導管長L=60cm,導管進入燒杯中水面下12cm,氣體的溶解度在273K時為1∶40(1體積水能溶解101325Pa下氣體40體積)。實驗開始,膠頭滴管先向燒瓶中注入1mL水。
。1)通過計算確定能否看到噴泉現象。(假設壓強的微***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忽略不計。)
。2)如不能看到,則可改變進入燒杯的導管的長度,問導管進入燒杯的長度為多少時,恰好能形成噴泉?
。3)如不能看到,則膠頭滴管*滴入多少毫升水恰好能形成噴泉?
答案:(1)不能。(2)8cm。(3)1.2mL。
高中化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僬莆諢N及烴的衍生物性質及官能團相互轉化的一些方法。
、诹私庥袡C合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原則。
、壅莆漳嫦蚝铣煞ㄔ谟袡C合成用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①通過小組討論,歸納整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物質性質和官能團轉化方法的歸納能力。
、谕ㄟ^有梯度的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有機合成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邏輯思維能力。
、弁ㄟ^設計情景問題,培養(yǎng)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會結合生產實際選擇適當的合成路線。
、谕ㄟ^對**資料的分析,使學生關注某些有機物對環(huán)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物的安全生產和使用問題。
、弁ㄟ^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俟倌軋F相互轉化的方法歸納。
②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過程分析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逆合成分析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材料分析,分組討論,引導啟發(fā)、激發(fā)思考、情景問題的創(chuàng)設與解決、多**
、卺槍﹄y點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過設置有梯度的情景問題,分三步,讓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合成訓練,在動手訓練中自己體會、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多**展示與PVC保鮮膜有關的“**鏈接”以及“資料卡”,創(chuàng)設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課(資料見后附表)
【情景創(chuàng)設1】
你能夠根據已學的知識,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嗎?
【教師評價】
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案寫到黑板上,做出評價
【新課】
教師作歸納,以PVC的合成為例,引出有機合成的過程,以流程圖直觀展現
【過渡】
實際上很多時候有機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們要學會分析比較目標化合物和基礎原料之間在骨架構建和官能團轉化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完成“思考與交流”
歸納內容
【教師引導】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做出適當的引導
【教師評價】**不同小組學生的討論成果,作出肯定與評價,引導學生做好歸納總結
【過渡】當我們掌握了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后,就要學會把這些方法應用到有機合成過程中了
【情景創(chuàng)設2】
在日常生活中,飲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
水果香味的酯類香料,例如具有蘋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這種香料嗎?
【教師評價】
對學生的成果作出評價,及時糾正錯誤;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過渡】
我們發(fā)現,在分析合成路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要對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線的選擇,那么
【情景問題創(chuàng)設3】
想一想:結合生產實際,同學們,你認為在選擇原料和合成途徑時,你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
選擇有機合成路線應遵循的一些原則:
反應條件必須比較溫和。
產率較高。
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價。
【過渡】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設計復雜化合物的合成路線是,它是將目標化合物倒退一步尋找上一步反應的中間體,該中間體同輔助原料反應可以得到目標化合物。而這個中間體的合成也是從更上一步的中間體得來的。依次倒推,最后確定最適宜的基礎原料和最終的合成路線。下面,我們就利用這種分析法,來完成這一道練習:
【例題練習】
試用逆合成分析法研究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線。
【小結】
本節(jié)我們要重點掌握:
1、一些常見官能團引入的方法。
2、在有機合成中應用逆合成分析法。
【作業(yè)布置】
1、課后習題1、3題。
2、思考課本P65學與問。
高中化學教案10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fā)展,社會飛速進步,給教育的發(fā)展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機遇。新課程**方案把課程的綜合開發(fā)研究與實驗提到了首要位置。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只有注重探究方法、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才能造就適應當今社會所需人才,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特別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嘗試成功的喜悅。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深知責任重大。上課前,要認真剖析學生的認知,鉆研課標要求,挖掘教材深度。
通過幾輪的高中化學教學,每當學到元素化合物時,需要通過演示實驗才能讓學生更明了。在必修1第三章“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鐵的重要化合物”實驗3-9中,我在以往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事先精心準備了實驗。用煮沸的蒸餾水新配制FeSO溶液和NaOH溶4液,在FeSO溶液中放入小鐵釘以防氧化。
實驗3-9取少量FeCl和FeSO,然后滴加NaOH溶液,讓學3 4生觀察現象。
做完FeCl中加入NaOH溶液,準備做FeSO與NaOH的反應,34當做到把吸有NaOH溶液的膠頭滴管伸入試管準備慢慢伸入液面以下,并強調讓學生仔細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發(fā)現同學們低頭耳語,有大膽的學生提出:初中講膠頭滴管的使用時,它必須在容器(試管)的上方,不讓伸入容器中,是不是老師的演示動作錯誤?我本想就實驗目的給學生做出口頭解釋,但忽又喜悅: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現疑點,勇于質疑,這是特別好的現象啊,應該尊重學生的疑問,讓他們通過對比實驗得出更加準確而深刻的答案。于是,我把滴管放在試管口進行實驗,讓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了灰色絮狀沉淀,迅速變成了灰綠色,最后變成了紅褐色。此時,學生們用驚疑的眼光看看教材,再看看實驗結果,紛紛議論:為什么實驗現象與教材不符?面對這種在意料中的情況,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形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學生們積極思考,認真分析,踴躍發(fā)言,歸納出如下幾條原因:
。1)FeSO有較強的還原性,在空氣中放置時間較長,易被空4氣氧化。4Fe(OH)+2HO+O=4Fe(OH) 2223
(2)在滴加NaOH溶液過程中引入了氧氣。
。3)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沒有用橡皮塞,沒有與空氣隔絕。
。4)兩種溶液中溶有氧氣。
學生們提出制取氫氧化亞鐵關鍵應該是保證氫氧化亞鐵不與氧氣接觸。改進方案有:
。1)加熱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趕出溶液中的氧氣,并趁熱滴定。
(2)長頸膠頭滴管應伸入試管,最好伸入FeSO溶液中,并慢4慢擠出。
(3)把FeSO溶液表面加保護層,如煤油、植物油等。 4面對學生們積極探究的熱情,面對熱烈的課堂氣氛,我對學生們大膽設計,勇于探究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進行了表揚和肯定,同時對他們的方案進行了評析,給予了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尋找出最佳方案,并重新進行了實驗。
把盛有FeSO溶液的試管加入少量的植物油以隔絕空氣,再加4將用煮沸的蒸餾水配制好的NaOH溶液,用長頸膠頭滴管伸入FeSO4溶液面下,慢慢擠出NaOH溶液,實驗現象出現了:先看到了白色絮狀沉淀,而后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與教材描述完全相符。
此時,我與學生都露出了喜悅而輕松的神情,好似我們共同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本節(jié)課達到了**,師生之間產生了共鳴,更讓人高興的是,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到了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示學生個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的質疑和對教師教材的超越,贊賞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
這種教學片斷很多。如金屬鋁與酸的反應,噴泉實驗等。若教師在*時教學過程中能夠隨時記錄這些點滴教學片斷,學生將會受益匪淺,教師也會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不斷地增強駕馭和開發(fā)新課程的能力。
案例反思:
一節(jié)課在激情中開始,在興奮中結束。雖然下課了,但我仿佛還處在學生有條理的發(fā)言和熱烈的討論甚至爭論中,當然這節(jié)課帶給我深刻的思考:
。1)擺正位置
新課程**要求“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就是要讓學生發(fā)揮他們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勇于質疑、敢于探究,相信學生的能力。以前,雖然也探究,但只是對課文中有探究活動時才進行,大多數是以講習互動為主,通過這節(jié)課,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的能力很強,是很有潛能的,一定要讓他們每節(jié)課都動起來,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能力。
。2)相信學生
學生的探究、討論、歸納,給我很大啟示,學生的潛能和可塑性
很強,對其能量的培養(yǎng),主要不是學生能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教師能不能正確引導,能不能給予學生發(fā)揮潛能的機會。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占著課堂的絕對主動權,很少給予學生發(fā)揮的機會,總認為學生只能通過教師講析,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現代教育教學研究認為,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所以,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去思考、去掌握、去討論、去歸納,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切可能與機會,幫助學生通過自主性的探索和實踐,獲得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高。
高中化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使學生掌握蔗糖的分子組成、性質及鑒別方法,了解蔗糖的用途;初步學習蔗糖水解反應的實驗方法及基本操作;理解低聚糖、二糖的定義,了解麥芽糖的性質。
能力培養(yǎng):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學實驗方法的訓練。
科學思想:
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對實驗現象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結論,并引導學生總結實驗成敗的關鍵,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現象與化學本質的辯證認識及認真細致、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品質:
通過讓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協作進行實驗、共同分析、討論實驗結果,從而學習新知識這一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情感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科學方法:
通過對砂糖、冰糖等蔗糖水溶液的還原性實驗的現象進行對比與分析,引導學生通過表面現象分析問題的本質,學習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蔗糖的水解反應及對水解產物的還原性進行檢驗,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學實驗方法的訓練。
重點、難點
蔗糖的非還原性;蔗糖的水解反應;思維方法、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實驗方法及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中化學教案12
第二節(jié) 分子的極性
【學習目標】
1、理解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的概念。
2、掌握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
3、了解相似相溶規(guī)則及其在中學化學中的應用。
[復習]
[練習]指出下列物質中的共價鍵類型
1、O2 2 、CH4 3 、CO2 4、 H2O2 5 、Na2O2 6 、NaOH
活動與探究[實驗1]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新授]
1、分子極性的分類及其概念
極性分子: 。
非極性分子: 。
2、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
。1)雙原子分子:取決于成鍵原子之間的共價鍵是否有極性
極性分子:AB型,由 構成的分子,如 。
非極性分子:AA型,由 構成的分子,如 。
。2)多原子分子(ABm型):取決于分子的空間構型
(1)空間構型法
的分子為非極性分子; 的分子為極性分子。
(2)物理模型法
ABn型分子極性的判斷可以轉化為物理上受力*衡問題來思考。判斷中心原子是否受力*衡,如果受力*衡則ABn型分子為非極性分子,否則為極性分子。
分析:CO2、H2O、NH3、BF3、CH4的分子極性
課本P75-4:孤對電子法
在ABn型分子中,若中心原子A無孤對電子(未成對電子),則是非極性分子,若中心原子A有孤對電子則是極性分子。
例如:CO2、CH4、SO3中心原子(C、S)無孤對電子,是非極性分子。而像H2O、NH3、NCl3中心原子(O、N)有孤對電子,則為極性分子。
練習:請判斷PCl3、CCl4、CS2、SO2分子的極性。
課本:P73-[交流與討論] P75-5學生完成
總結: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的區(qū)別與聯系
概念 鍵的極性 分子的極性
含義 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決定因素 是否由同種元素原子形成 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聯系 1. 以非極性鍵結合的雙原子分子必為非極性分子;
2. 以極性鍵結合的雙原子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3. 以極性鍵結合的多原子分子,是否是極性分子,
由該分子的空間構型決定。
說明 鍵有極性,分子不一定有極性。
[練習鞏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1、凡是含有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2、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極性鍵。
3、非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極性鍵。 4、非極性分子一定不含有極性鍵。
5、極性分子一定不含有非極性鍵。 6、凡是含有極性鍵的一定是極性分子。
7、非金屬元素之間一定形成共價鍵。 8、離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價鍵。
[實驗2] 碘在水中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情況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3、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影響
A.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的熔點、沸點有一定的影響, 。
B.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的溶解性的影響:
相似相溶規(guī)則: 。
思考:請例舉化學中常見情況。
C.極性分子在電場或磁場力的作用下會發(fā)生偏移。
課堂小結:
1、分子的極性: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2、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空間構型法
3、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影響:相似相溶規(guī)則
【課堂練習】
1.把下列液體分別裝在酸式滴定管中,并使其以細流流下,當用帶有靜電的玻璃棒接近液體細流時,細流可能發(fā)生偏轉的是 ( )
A.CCl4 B.C2H5OH C.CS2 D.CH3Cl
2.CO2、CH4、BF3都是非極性分子,H2O、NH3都是極性分子,由此推測ABn型分子是非極性分子的經驗規(guī)律正確的是 ( )
A.所有原子在同一*面內 B.分子中不含有氫原子
C.在ABn分子中A原子沒有孤對電子 D.中心原子的化合價的絕對值等于該元素的價電子數
3.判斷XY2型分子是極性分子的主要依據是 ( )
A. 分子中存在極性鍵 B. 分子中存在離子鍵
C. 直線型結構,兩個X--Y鍵的夾角為1800D. 非直線型結構,兩個X--Y鍵的夾角小于1800
4.能說明BF3分子中的四個原子在同一*面內的理由是 ( )
A. 任意兩個B—F鍵之間的夾角為1200 B.B—F鍵是非極性鍵
C.B原子與每個F原子的相互作用相同 D.B原子與每個F原子的距離相等
高中化學教案13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過復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并引出電子式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3、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匐x子鍵;
、陔娮邮降臅鴮懠坝闷浔硎倦x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jié)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并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認識化學鍵的含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并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規(guī)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
四、 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①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引導法來實施教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設計的程序
提出問題→實驗(鈉和氯氣的反應)→進行表征性抽象→再進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結論(離子鍵的定義)→離子鍵的實質→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構成離子鍵的粒子的特點→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實例→反思與評價程序進行教學。
七、具體教學設計:
1、新課引入:
引入問題,請同學思考:
、贋槭裁次镔|的種類遠遠多于元素的種類?
、诜肿、原子、離子是怎么構成物質的?這些微粒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
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2、新課教學: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我會給學生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①這個反應的微觀過程是怎么樣的?②產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過實驗演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接著由我來引導學生運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解釋NaCl的形成,并引出離子鍵的概念,分析其成鍵本質,相互作用等。
由于離子鍵的概念比較抽象,用電腦演示離子鍵形成的過程并設計成動畫,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的形成及概念。
3、**討論
從產物NaCl和其他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來**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構成離子鍵的物質。之后,由小組派**發(fā)表小組討論的結果,最后由我來評價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互相溝通、增進友誼、交流觀點、合作性學習,而且其歸納總結能力也將得以鍛煉。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過渡并設問引出電子式:
在了解完離子鍵的概念之后,我將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偃绾涡蜗蟮乇硎驹拥淖钔鈱与娮?
②如何用較為形象直觀的方法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來引出電子式并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深入探究問題的好奇心。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并帶領學生了解原子,陰、陽離子的表示方法。盡量用較為形象的記憶方法進行講解;瘜W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是
師生交流過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是老師點拔的重要途徑,所以我會設置思考題判斷電子式的正確性,采取**的方法讓學生訂正,鞏固新學的知識點。 從錯誤中歸納總結出書寫原子和陰陽離子的要點,同時,因為電子似的書寫,尤其是陰離子的書寫學生較容易犯錯,故以習題鞏固歸納其要點加深學生印象。
5、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這是本節(jié)的課重難點,在學習中,學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為了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課堂上我會先用電子式表示出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說出書寫重點,然后讓學生根據出寫出一些常見的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之后再指出錯誤所在,得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學生聽起課來十分專心,印象也深。
八、課堂小結:
我會帶著學生一起回顧這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列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并留給學生的思考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屬單質及化合物之間存在什么作用?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高中化學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開發(fā)利用金屬礦物和構》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四章第1節(jié)的教學內容,主要幫助學生認識和體會化學在自然資源開發(fā)和利用中的意義和作用,解釋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關系,樹立資源保護意識及合理開發(fā)意識。因此,教學要圍繞這一教學目標展開。本節(jié)教學重點:解化學方法在金屬礦物開發(fā)(主要是金屬冶煉)及海水資源開發(fā)中的作用。
本節(jié)教學難點:學生在掌握金屬冶煉的一般原理基礎上,了解適用于不同金屬的`冶煉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金屬冶煉的一般原理及冶煉的一般方法
(2)說出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鋁熱反應及海水的實驗,學會金屬冶煉的原理及簡單了解元素分析的方法
(2)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嚴密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金屬回收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資源環(huán)保意識
(2)通過聯系知識與生產實踐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熱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化學方法在金屬礦物開發(fā)(主要是金屬冶煉)及海水資源開發(fā)中的作用。
難點:學生在掌握金屬冶煉的一般原理基礎上,了解適用于不同金屬的冶煉方法。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驗水*有差距。有些學生化學實驗基礎都不好,所以講解時需要詳細。對于研磨和過濾等操作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但鋁熱實驗是首次接觸,需要教師指導并嚴格注意實驗安全。
五、教學方法
1.實驗法:鋁熱反應,海帶中提取碘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導學案,完成課前預習學案離。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六人一組,實驗室內教學。課前打開實驗室門窗通風,課前準備好綠實驗用具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ǘ┣榫皩、展示目標。
【引言】 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廣,但金屬元素一般分布在什么區(qū)域?
【講解】 (正確評價學生的回答,并補充)金屬元素廣泛分布于礦物中,動植物體內及海洋等區(qū)域中。
【質疑】 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如礦物或海洋中,是如何存在的呢?這又與什么性質有關?
【板書】 一、金屬的存在:游離態(tài):少數不活潑的金屬;化合態(tài):多數比較活潑的金屬
【介紹】 我國的礦產資源現狀,國情教育
【講解】 我們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是金屬單質或合金。因此必須把化合態(tài)的金屬轉化為金屬單質-金屬的冶煉。
【板書】 二、金屬的冶煉
【設問探究】 我們該如何從礦石中提煉出金屬單質呢?根據什么原理?
【學生活動】 分組討論、發(fā)言
【講解】 (正確評價學生的回答并復述)冶煉金屬的根據是用還原劑把金屬礦石中的金屬離子還原成單質,經過三個步驟。冶煉的步驟: 第一步:礦石的富集:除去雜質,提高礦石中有用成分含量。 第二步:冶煉: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在一定條件下,用還原劑還原。 第三步:精煉:采用一定方法,提煉純金屬。
【板書】 1、金屬冶煉的實質 【分析探討】金屬離子的得電子能力是否全都相同?這與什么有關?
【講解】 由于金屬的活動性不同,金屬離子得到電子還原成金屬原子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對于不同活性的金屬離子就必須采取不同的還原方法進行冶煉。
【板書】 2、金屬冶煉的方法
【分析】 一些不活潑的金屬,它們是在金屬活動順序中位于氫后面的金屬,如 Hg、Ag等,其陽離子得電子能力很強,所以其還原的條件比較容易達到。Hg、Ag的氧化物受熱就能分解得到單質。
【板書】 (1)、熱分解法 2HgO 2Hg+O 2 ↑2AgO 2Ag+O 2 ↑
【分析】 位于活動性順序表中前端的金屬如 K、Na、Ca、Al等金屬,我們知道其還原性很強,容易失去電子,而其對應的陽離子則氧化性很弱,很難得到電子;一般的還原劑都無法把它的陽離子還原出來。我們只能使用通電分解其熔融鹽或氧化物的方法來冶煉。
【板書】 (2)、電解法 MgCl 2 (熔融) Mg+Cl 2 ↑
【分析】 對于大多數金屬,如位于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間一段的金屬所對應的離子,得電子能力較強,其化合物又不能通過受熱分解得到金屬單質,必須使用還原劑還原金屬陽離子。常見的還原劑有焦炭、一氧化碳、氫氣。一些活潑金屬也可作為還原劑,將相對不活潑的金屬從其化合物中置換出來。
【板書】 (3)、熱還原法 ① 常用還原劑:焦炭、CO、H 2 、活潑金屬(如Al)等
【練習】 分別寫出這四種常用的還原劑冶煉赤鐵礦的化學方程式。
【點評并強調】 若金屬以硫化物或碳酸鹽形式存在,應先將其轉化成氧化物。
【實驗探究】 實驗 4—1 (實驗前用磁鐵檢查一下室溫條件下有無鐵存在;反應后再用磁鐵檢查有無鐵生成)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并思考回答:反應前:無鐵存在。反應中:發(fā)光、放熱、反應劇烈。反應后:用磁鐵檢查生成物有塊狀物被吸起。2Al+Fe 2 O 3 =2Fe+Al 2 O 3 +Q。Al的還原性強于鐵,也能與化合態(tài)氧結合。證明Al的還原性強于Fe,Al可與化合態(tài)的氧反應。 (演示鋁熱反應,由學生寫出反應方程式,并分析各種試劑的作用)。
【說明】 在該反應中,鎂條和氯酸鉀是引燃劑,鎂條在空氣中可以燃燒,氧氣是氧化劑。但插入混合物中的部分鎂條燃燒時,氯酸鉀則是氧化劑,以保證鎂條的繼續(xù)燃燒,同時放出足夠的熱量引發(fā)氧化鐵和鋁粉的反應。由于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只要反應已經引發(fā),就可劇烈進行,放出的熱使生成的鐵熔為液態(tài)。 【設疑】 發(fā)生了什么反應?如何書寫化學方程式呢? 2Al+Fe 2 O 3 =2Fe+Al 2 O 3
【講述】 我們把上述反應稱為鋁熱反應。
【板書】 ②鋁熱反應
【應用探究】 鋁熱反應有什么用途呢?
【放錄像】 鋁熱反應在生產中的應用:焊接鋼軌、冶煉難熔金屬?翠浵瘛sw會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激發(fā)學生熱受化學的情感。
【講述并板書】 ③應用: a:野外焊接。 b:冶煉難熔金屬(要求學生寫出冶煉鉻、錳的反應)。 2Al+Cr 2 O 3 =2Cr+Al 2 O 3 4Al+3MnO 2 =2Al 2 O 3 +3Mn
【小結】 金屬冶煉的方法:(投影)
【過渡】 地球上的金屬礦產資源是有限的,無法再生,而且隨著金屬的使用,金屬會被腐蝕而污染環(huán)境,那么我們應該具體怎么做呢?
【板書】 三、金屬的回收與環(huán)境、資源保護
【閱讀指導】 閱讀教材相關內容。
【講述】 正確評價學生的回答并歸納。
【講述】 有關金屬回收再利用的好處。 1、廢舊金屬的最好處理方法是回收利用。 2、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意義是減少垃圾量,防止污染環(huán)境且緩解資源短缺的矛盾。
【資料介紹】 以鋁為例,生產一噸原鋁至少要消耗四噸鋁土礦資源。當前全球原鋁的年產量約 2500萬噸,年消耗鋁土礦超過一億噸,如果照此發(fā)展下去,地球上的鋁土礦資源就會越來越少,直至有一天枯竭。如果人類消費的鋁能夠回收利用,只要回收利用量達到產量的二分之一,每年就將減少鋁土礦消耗量約5000萬噸,這對保護全球鋁土礦資源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其次,利用廢雜原料生產一噸合金鋁錠與用鋁土礦原料生產一噸原鋁錠相比,可以節(jié)省95%以上的能源消耗。 每生產一噸原鋁錠需要消耗能源 213.2TJ(電能約占82%),而生產一噸再生鋁合金錠所需能源消耗為5.5TJ(燃料約占80%),僅為原鋁錠生產能源消耗的2.6%,優(yōu)勢比較明顯。由于鋁可以反復循環(huán)使用,從再生鋁廢料中再生產鋁,其節(jié)能效果更加顯著。另外,再生鋁生產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量和排放量與原鋁生產相比,大為減少。有資料統(tǒng)計,再生鋁生產可比用水電生產原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1%,比用燃油發(fā)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7%以上,比用煤發(fā)電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多,環(huán)保效益十分顯著。
【小結】 指導學生歸納本節(jié)課的內容。
【作業(yè)】 上網查資料了解*金屬的回收利用情況,并寫一份**報告( 300字左右)
【引入】 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 71%,具有十分巨大的開發(fā)潛力。海洋對于人類的意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提供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漁鹽之利、航運交通、*等方面。海洋農牧化、海洋油氣開發(fā)、深海采礦、海水綜合利用等產業(yè)開發(fā)已形成規(guī)模,并顯示出巨大潛力。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是解決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fā)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
【資料展示】 海洋之所以被譽為人類未來的希望,是因為海洋中有豐富的資源和能源。海洋自然資源的分類有多種,《*自然資源叢書海洋卷》按照海洋資源的性質、特點、存在形態(tài),將海洋資源分為 6個大類:①海洋生物資源(包括漁業(yè)資源、藥物資源、珍稀物種資源);②海底礦產資源(包括金屬礦產資源、非金屬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資源);③海洋空間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港口和交通資源、環(huán)境空間資源);④海水資源(包括鹽業(yè)資源、溶存的化學資源、水資源);⑤海洋新能源(包括潮汐能資源、波浪能資源、海流能資源、溫差和鹽差能資源、海上風能資源);⑥海洋旅游資源(包括海洋自然景觀旅游資源、娛樂和運動旅游資源、人類海洋歷史遺跡旅游資源、海洋科學旅游資源、海洋自然保護區(qū)旅游資源)。
【板書】 一、海洋資源的分類 【多**投影】
【講述】本節(jié)我們僅以海水資源為例,一起來探究一下海水資源的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的利用前景。
【閱讀教材及資料并思考】 1、海水中水資源的利用包括哪幾部分? 2、海水淡化有哪些方法?
【資料展示】 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業(yè)冷卻用水、生活用水和耐鹽植物灌溉。這是海水資源開發(fā)的一個領域。據預測, 20xx年時**工業(yè)用水的1/3將由海水提供。我國今后也要發(fā)展海水直接利用工程。在沿海地區(qū),特別是在電力、冶金、化工等行業(yè)推廣海水冷卻方法,同時推廣在生活領域中使用海水,如沖洗、除塵、消防、灌溉、印染等。目前青島市已有20多個單位直接利用海水,年用海水量占全市工業(yè)用水量的67%,上海石化總廠每小時用海水量達100×10 4 t,青島、大連、天津等城市的發(fā)電、石油、化工等部門每年直接利用海水達50×10 8 m 3 。 海水淡化現有 20多種技術方法。目前技術純熟、經濟效益較好的是蒸餾法、電滲析法和反滲透法。蒸餾法即通過將海水加熱蒸發(fā),再把蒸汽冷凝得到淡水。這是傳統(tǒng)的方法,目前生產能力最大。這種技術正朝著容量大型化(日產10×10 4 t以上)和目的多重化的方向發(fā)展,如利用淡化后的濃縮海水提取有用物質,利用發(fā)電廠余熱進行海水淡化等。我國已進行了日產百噸的淡化裝置試制,具備了設計和研制大、中型蒸餾淡化裝置的技術能力。 我國的海水化學資源
【講述】 海水水資源的利用包括兩個方面, 1、海水直接利用。2、海水的淡化。
【板書】 二、海水水資源的利用: 1、海水直接利用。 2、海水的淡化。
【講述】 水淡化的方法已有十幾種,主要的有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等。其中蒸餾法的歷史最久,技術和工藝也比較完善,是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此法耗能大成本較高,因此可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蒸餾淡化。 蒸餾裝置圖
【資料展示】 太陽能海水蒸餾器 第二次****中,***制造了許多軍用海水淡化急救裝置,供飛行員和船員落水后取水用,這種裝置實際上是一種簡易的太陽能蒸餾容器。20世紀60年代,**在佛羅里達的戴托納海灘,建立了供大規(guī)模太陽能蒸餾研制工作用的特殊實驗站。希臘、阿爾及利亞、澳大利亞等國也進行了許多太陽能蒸餾試驗。世界上最大的池式太陽能蒸餾器在希臘的帕特莫斯,玻璃總面積為8651*方米,最大日產量為40立方米淡水。 太陽能蒸餾器結構簡單,主要由裝滿海水的水盤和覆蓋在它上面的玻璃或透明塑膠蓋板構成。水盤表面涂黑,裝滿待蒸餾的水,盤下絕熱,水盤上覆蓋的玻璃或透明塑膠蓋板下緣裝有集水溝,并與外部集水槽相通。太陽輻射透過透明蓋板,水盤中的水吸熱蒸發(fā)為水蒸氣,與蒸餾室內空氣一起對流。由于蓋板本身吸熱少,溫度低于池中溫水,水蒸氣上升并與蓋板接觸后凝結成水滴,沿著傾斜蓋板借助重力流到集水溝里,而后再流到集水器中。池式太陽能蒸餾器中海水的補充可以是連續(xù)的,也可以是斷續(xù)的。雖然它有很多不同的結構形式,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這類蒸餾器是一種理想的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的裝置。
【講述】 海水中溶存著 80多種元素,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的開發(fā)價值。我國對海水化學元素的提取都有一些研究,可以列為未來的開發(fā)產業(yè)。
【板書】 三、海水化學資源的利用
【實驗探究】 海水中幾種重要元素的提取: 1、海水提溴 2、海帶中碘元素的證明?
【學生活動】 1、閱讀教材,寫出有關海水提溴利用原理的化學方程式。 2、描述“海帶中碘元素的證明”實驗現象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作業(yè)】 上網查資料了解從海水中提取其它元素(如鉀、鎂等),并寫一份**報告( 10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一、海洋資源的分類 二、海水水資源的利用: 1、海水直接利用 2、海水的淡化 三、海水化學資源的利用
。ㄋ模┓此伎偨Y,當堂檢測。
教師**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ㄎ澹┌l(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并對本節(jié)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jié)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一、金屬的存在:游離態(tài):少數不活潑的金屬;化合態(tài):多數比較活潑的金屬
二、金屬的冶煉 1、金屬冶煉的實質 2、金屬冶煉的方法 (1)、熱分解法 (2)、電解法 (3)、熱還原法 ① 常用還原劑:焦炭、CO、H2、活潑金屬(如Al)等 ②鋁熱反應 ③鋁熱反應的應用: a:野外焊接。 小結:金屬冶煉的方法:
三、金屬的回收與環(huán)境、資源保護
四、海水化學資源的利用。
高中化學教案15
合成氨條件的選擇 - 高中二年級化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體現了化學反應速率和*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yè)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實驗數據討論為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 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討論:
、贋槭购铣砂钡姆磻俾试龃,應采取的方法。
、诤铣砂狈磻强赡娣磻趯嶋H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問題(化學*衡的移動問題)。
、坩槍铣砂钡姆磻且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據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據可知,應用*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壓強
溫度
催化劑
濃度
為增大合成氨的反應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 、 的濃度
為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
增大
降低
減*衡混合物中 的濃度
實驗生產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鐵觸煤(500℃左右時活性最大)
使氣態(tài) 變?yōu)橐簯B(tài) 并及時從*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及時補充 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yè)發(fā)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業(yè)的發(fā)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說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系的,并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2.目前研究課題簡介:結合簡介,可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科學方法得到訓練,如研究催化劑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劑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應可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是否會減緩合成氨生產中對壓強的要求而減少設備制造的投資?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課題的簡介,教材編寫有“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拓寬思路、設想甚至想象。
高中化學教案10篇(擴展2)
——高中化學教案
高中化學教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往往需要進行教案編寫工作,編寫教案助于積累教學經驗,不斷提高教學質量。我們應該怎么寫教案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高中化學教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中化學教案1
教學重點: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與水解*衡移動。
2.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難點:鹽類水解的應用。
教學設計:
師生共同鞏固第一課時相關。
(1)根據鹽類水解規(guī)律分析
醋酸鉀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鋁溶液呈 性,原因 ;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內在因素有哪些?
【講解】主要因素是鹽本身的性質。
組成鹽的酸根對應的酸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堿性就越強, 越高。
組成鹽的陽離子對應的堿越弱,水解程度也越大,酸性就越強, 越低。
【設疑】影響鹽類水解的外界因素主要有哪些?
【講解】
(1)溫度:鹽的水解是吸熱反應,因此升高溫度水解程度增大。
(2)濃度:鹽濃度越小,水解程度越大;
鹽濃度越大,水解程度越小。
(3)外加酸堿能促進或抑制鹽的水解。例如水解呈酸性的鹽溶液加入堿,就會中和溶液中的 ,使*衡向水解方向移動而促使水解,若加酸則抑制水解。
【設疑】如何判斷鹽溶液的酸堿性?
【講解】根據鹽的組成及水解規(guī)律分析!罢l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作為常規(guī)判斷依據。
分析: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溶液是顯酸性?還是顯堿性?為什么?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酸堿性的相對強弱?
【講解】“越弱越水解”
例題:分析 溶液與 溶液的堿性強弱?
∵ 的酸性比 酸性強。
∴ 水解程度大于 水解程度。
∴ 溶液堿性強于 溶液堿性。
【設疑】如何比較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
【講解】電解質水溶液K存在著離子和分子,它們之間存在著一些定量關系,也存在量的大小關系。
(1)大小比較:
、俣嘣跛崛芤,根據多元酸分步電離,且越來越難電離分析。如:在 溶液中,
、诙嘣跛嵴}溶液,根據弱酸根分步水解分析。如:在 溶液中,
、鄄煌芤褐型浑x子濃度的比較要看溶液中其他離子對其影響因素。
、芑旌先芤褐懈麟x子濃度比較,要進行綜合分析,要考慮電離、水解等因素。
(2)定量關系(恒等式關系)
、賾谩半姾墒睾恪狈治觯
電解質溶液呈電中性,即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如 溶液中,陽離子有 和 ,陰離子有 , , ,根據電荷守恒原理有:
、趹谩拔锪鲜睾恪狈治觥
電解質溶液中某一組份的原始濃度(起始濃度) 應等于它在溶液中各種存在形式的濃度之和。如:晶體 中,在 溶液中:
總結、擴展
1.影響鹽類水解的因素及其影響原理。
2.鹽類水解知識的應用:
(1)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除去 溶液中混有的 。
3.擴展
泡沫滅火劑包括 溶液(約1mol/L), 溶液(約1mol/L)及起泡劑。使用時發(fā)生的化學反應方程式是 。 溶液和 溶液的體積比約是 。若用等體積、等濃度的 溶液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 ;若用固體 代替 溶液,在使用時也噴不出泡沫,這是因為 。泡沫***內的玻璃筒里盛硫酸鋁溶液,鐵筒里盛碳酸氫鈉溶液,不能把硫酸鋁溶液盛在鐵筒里的原因是 。
板書設計:
1.水解的一般規(guī)律
(1)誰弱誰“水解”,誰強顯誰“性”,可作為鹽溶液性質(酸性或堿性)的常規(guī)分析方法。
(2)越弱越水解。
、賶A越弱,對應陽離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酸性越強,對應弱堿陽離子濃度越小。
、谒嵩饺酰岣庪x子水解程度越大,溶液堿性越強,對應酸根離子濃度越小。
(3)水解是微弱的。
(4)都強不水解。
2.外界條件對鹽水解的影響
(1)溫度(實驗1)
(2)溶液的酸、堿性(實驗2)
3.鹽類水解利用
(1)應用水解知識,配制某些鹽溶液。如配制澄清 溶液。方法:加酸,抑制 水解。
(2)除去溶液中某些雜質離子:如 溶液中混有雜質 。方法:加熱,促使 水解,使生成 除去。
高中化學教案2
氨、銨鹽(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氨氣分子的結構、性質、用途及相互關系。
(2)掌握氨水的性質、掌握有關氨氣溶于水的計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區(qū)別,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關*衡問題。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
。2)通過氨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相互關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過有關計算訓練數學計算和推理能力。
(4)通過有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結論的分析,提高觀察能力和解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氨水跟液氨的差異。噴泉實驗的有關計算。
[教學過程]
見課件[氨、銨鹽(一)ppt文件]
[鞏固練習]
1.完成下表,比較液氨跟氨水的差異。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成分
微粒種類
主要性質
存在條件
答案: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成分
純凈物(非電解質)
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NH3·H2O是一種弱電解質。
微粒種類
氨分子
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銨離子、氫氧根離子、氫離子
主要性質
不具有堿性
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具有堿的通性
存在條件
常溫常壓下不能存在
常溫常壓下可存在
2.氣體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時產生淡黃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將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卻不見沉淀產生,則有關氣體X的成份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僖欢ê蠬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ˋ)只有①(B)只有③(C)①和③(D)②和③
答案:C。
2.關于氨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ˋ)氨水的溶質是NH3·H2O
。˙)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劑變紅
。–)氨水中含三種分子和三種離子
。―)氨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答案:A。
3.由三種相同體積氣體組成的混合氣,依次通過足量的下列4種試劑: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濃硫酸、灼熱的氧化銅和過氧化鈉后,氣體體積減小一半(氣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且溫度高于水的沸點),這種混合氣體的合理組成是()
。ˋ)NH3、CO、NO(B)HCl、H2、N2(C)HCl、CO2、CO(D)SO2、N2、CH4
答案:C。
4.在下列變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A)氨氣液化為液氨(B)磷與氧氣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液氨汽化為氨氣(D)氨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與氧氣反應
答案:C。
5.如下圖所示,燒瓶內已充滿某氣體X,氣體體積為1000mL(273K,101325Pa),燒杯中盛滿水,直導管長L=60cm,導管進入燒杯中水面下12cm,氣體的溶解度在273K時為1∶40(1體積水能溶解101325Pa下氣體40體積)。實驗開始,膠頭滴管先向燒瓶中注入1mL水。
。1)通過計算確定能否看到噴泉現象。(假設壓強的微***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忽略不計。)
。2)如不能看到,則可改變進入燒杯的導管的長度,問導管進入燒杯的長度為多少時,恰好能形成噴泉?
。3)如不能看到,則膠頭滴管*滴入多少毫升水恰好能形成噴泉?
答案:(1)不能。(2)8cm。(3)1.2mL。
高中化學教案3
一、導入
師:上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原電池的有關知識,請大家回憶,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是什么?
生:(思考)構成原電池的條件:活潑性不同的兩個電極;電解質溶液;
生:形成閉合電路;自發(fā)氧化還原反應。
二、新課講授
師:[投影顯示]如下圖所示。大家觀察實驗現象,并回答:電流表指針的變化。碳棒上有什么變化?在兩極發(fā)生了什么反應?
。ㄉ^察現象)
生:1.電流表的指針發(fā)生偏移;
生:2.碳棒上有紅色物質生成。
師:請大家是這寫出電極反應。
生:鐵為負極,碳棒為正極。
生:Fe:Fe-2e=Fe2+氧化反應;C:Cu2++2e=Cu還原反應;總反應方程式:Fe+Cu2+=Fe2++Cu
師:這里設計了三個實驗,請大家分組實驗并觀察實驗現象,準確記錄實驗現象,匯報實驗結果。
[投影顯示]1.將兩根碳棒分別插入裝有CuCl2溶液的小燒杯中,浸一會,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現象(圖1);2.用導線連接碳棒后,再浸入CuCl2溶液一會兒,取出碳棒,觀察碳棒表面變化(圖2);3.浸入CuCl2溶液中的兩根碳棒,分別跟直流電源的正極和負極相連接,接通一段時間后,觀察兩極上的現象并用濕潤的KI-淀粉試紙檢驗所生成的氣體(圖3)。
師:在此過程中請大家一定要操作規(guī)范,注意安全。
生:前兩個實驗碳棒上沒有明顯變化;
生:第三個實驗通電一會兒發(fā)現,與電源負極相連的一端的碳棒上有紅色固體物質析出;
生:與電源正極相連的一端碳棒上有使?jié)駶櫟牡矸?KI試紙變藍的氣體生成。
全部生:分析整理作出判斷。紅色物質為銅,黃綠色使?jié)駶櫟矸?KI試紙變藍的氣體為氯氣。
陽極產物—氯氣(Cl2);陰極產物—銅(Cu)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提示]討論提綱
[投影顯示]
1.通電前溶液中存在哪些離子?這些離子是如何運動的?
2.接通直流電后,原來的離子運動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
3.有關離子在兩極發(fā)生了什么樣的反應?
生:(討論分析)
1.通電前溶液中Cu2+、Cl-、H+、OH-**移動。
2.通電后帶正電的Cu2+、H+向陰極移動;帶負電的Cl-、OH-向陽極移動。
3.Cu2+在陰極得電子變成了單質Cu,Cl-在陽極失電子變成了Cl2。
師:[總結板書]
通電前:CuCl2=Cu2++2Cl-;H2OH++OH-**移動
通電后:陽極:2Cl--2e=Cl2↑氧化反應;陰極:Cu2++2e=Cu還原反應
總反應化學方程式:CuCl2=Cu+Cl2↑
[概括]通俗記法,利用諧音。陽(極)—氧(化反應)
師:在電解過程中,電子是如何形成閉合回路的?大家請看看課本第64頁,歸納電子流動
方向。
生:電源負極→電解池陰極→電解質溶液→電解池陽極→電源正極
師:非常正確,我們一來總結一下。
師生:電子的方向與電流的方向相反從電源負極流出,流向電解池的陰極,陰極附近的Cu2+
在陰極得電子被還原為銅,溶液中的陰陽離子定向移動,陽極附近的Cl-在陽極失電子被氧
化為氯原子。氯原子結合形成氯氣分子,失去的電子從陽極流回電源的正極,從而形成了閉
合電路。
師: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與溶液的電離有什么關系?
生:先有電離,后有電解。電離不需要通電,電解建立在電離的基礎上。
師:現在大家一起來完成投影顯示的表格。
生:(每位學生完成一項,共同填好此表。)
高中化學教案4
一、教學目標
1.物理知識方面的要求:
。1)知道并記住什么是布朗運動,知道影響布朗運動激烈程度的因素,知道布朗運動產生的原因。
。2)知道布朗運動是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反映。
。3)知道什么是分子的熱運動,知道分子熱運動的激烈程度與溫度的關系。
2.通過對布朗運動的觀察,發(fā)現其特征,分析概括出布朗運動的原因;培養(yǎng)學生概括、分析能力和推理判斷能力。
從對懸浮顆粒無規(guī)則運動的原因分析,使學生初步接觸到用概率統(tǒng)計的觀點分析大量偶然事件的必然結果。
二、重點、難點分析
1.通過學生對布朗運動的觀察,引導學生思考、分析出布朗運動不是外界影響產生的,是液體分子撞擊微粒不*衡性產生的。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反映了液體分子的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這一連串結論的得出是這堂課的教學重點。
2.學生觀察到的布朗運動不是分子運動,但它又間接反映液體分子無規(guī)則運動的特點。這是課堂上的難點。這個難點要從開始分析顯微鏡下看不到分子運動這個問題逐漸分散解疑。
三、教具
1.氣體和液體的擴散實驗:分別裝有H氧化氮和空氣的玻璃儲氣瓶、玻璃片;250毫升水杯內盛有凈水、紅墨水。
2.制備好的有藤黃懸浮顆粒的水、顯微鏡用載物片、顯微攝像頭、大屏幕投影電視。
四、主要教學過程
。ǎ┮胄抡n
讓學生觀察兩個演示實驗:
1.把盛有二氧化氮的玻璃瓶與另一個玻璃瓶豎直方向對口相接觸,看到二氧化氮氣體從下面的瓶內逐漸擴展到上面瓶內。
2.在一燒杯的凈水中,滴入一二滴紅墨水后,紅墨水在水中逐漸擴展**。
**:上述兩個實驗屬于什么物理現象?這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上述實驗是氣體、液體的擴散現象,擴散現象是一種熱現象。它說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無規(guī)則運動。而且擴散現象的快慢直接與溫度有關,溫度高,擴散現象加快。這些內容在初中物理中已經學習過了。
。ǘ┬抡n教學過程
1.介紹布朗運動現象
1827年英國植物學家布朗用顯微鏡觀察懸浮在水中的花粉,發(fā)現花粉顆粒在水中不停地做無規(guī)則運動,后來把顆粒的這種無規(guī)則運動叫做布朗運動。不只是花粉,其他的物質加藤黃、墨汁中的炭粒,這些小微粒懸浮在水中都有布朗運動存在。
介紹顯微鏡下如何觀察布朗運動。在載物玻璃上的凹槽內用滴管滴入幾滴有藤黃的水滴,將蓋玻璃蓋上,放在顯微鏡載物臺上,然后通過顯微鏡觀察,在視場中看到**小小的許多顆粒,仔細觀察其中某一個很小的顆粒,會發(fā)現在不停地活動,很像是水中的小魚蟲的運動。將一臺顯微鏡放在講臺上,然后讓用顯微攝像頭拍攝布朗運動,經過電腦在大屏幕上顯示投影成像,讓全體學生觀察,最好教師用教鞭指一個顆粒在屏幕上的位置,以此點為點,讓學生看這顆微粒以后的一些時間內對點運動情況。
讓學生看教科書上圖,圖上畫的幾個布朗顆粒運動的路線,指出這不是布朗微粒運動的軌跡,它只是每隔30秒觀察到的位置的一些連線。實際上在這短短的30秒內微粒運動也極不規(guī)則,絕不是直線運動。
2.介紹布朗運動的幾個特點
。1)連續(xù)觀察布朗運動,發(fā)現在多天甚至幾個月時間內,只要液體不干涸,就看不到這種運動停下來。這種布朗運動不分白天和黑夜,不分夏天和冬天(只要懸浮液不冰凍),永遠在運動著。所以說,這種布朗運動是永不停息的。
。2)換不同種類懸浮顆粒,如花粉、藤黃、墨汁中的炭粒等都存在布朗運動,說明布朗運動不取決于顆粒本身。更換不同種類液體,都不存在布朗運動。
。3)懸浮的顆粒越小,布朗運動越明顯。顆粒大了,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運動。
。4)布朗運動隨著溫度的升高而愈加激烈。
3.分析、解釋布朗運動的原因
。ɑィ┎祭蔬\動不是由外界因素影響產生的,所謂外界因素的影響,是指存在溫度差、壓強差、液體振動等等。
分層次地**學生:若液體兩端有溫度差,液體是怎樣傳遞熱量的?液體中的懸浮顆粒將做定向移動,還是無規(guī)則運動?溫度差這樣的外界因素能產生布朗運動嗎?
歸納學生回答,液體存在著溫度差時,液體依靠對流傳遞熱量,這樣是浮顆粒將隨液體有定向移動。但布朗運動對不同顆粒運動情況不相同,因此液體的溫度差不可能產生布朗運動。又如液體的壓強差或振動等都只能使液體具有走向運動,懸浮在液體中的小顆粒的定向移動不是布朗運動。因此,推理得出外界因素的影響不是產生布朗運動的原因,只能是液體內部造成的。
。2)布朗運動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小顆粒受到液體各個方向液體分子撞擊作用不*衡造成的。
顯微鏡下看到的是固體的微小懸浮顆粒,液體分子是看不到的,因為液體分子太小。但液體中許許多多做無規(guī)則運動的分子不斷地撞擊微小懸浮顆粒,當微小顆粒足夠小時,它受到來自各個方向的液體分子的撞擊作用是不*衡的。如教科書上的插圖所示。
在某一瞬間,微小顆粒在某個方向受到撞擊作用強,它就沿著這個方向運動。在下一瞬間,微小顆粒在另一方向受到的撞擊作用強,它又向著另一個方向運動。任一時刻微小顆粒所受的撞擊在某一方向上占優(yōu)勢只能是偶然的,這樣就引起了微粒的無規(guī)則的布朗運動。
懸浮在液體中的顆粒越小,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數越小。布朗運動微粒大小在10-’m數量級,液體分子大小在 10-“m數量級,撞擊作用的不*衡性就表現得越明顯,因此,布朗運動越明顯。懸浮在液體中的微粒越大,在某一瞬間跟它相撞擊的分子越多,撞擊作用的不*衡性就表現得越不明顯,以至可以認為撞擊作用互相*衡,因此布朗運動不明顯,甚至觀察不到。
高中化學教案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僬莆諢N及烴的衍生物性質及官能團相互轉化的一些方法。
、诹私庥袡C合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原則。
、壅莆漳嫦蚝铣煞ㄔ谟袡C合成用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偻ㄟ^小組討論,歸納整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物質性質和官能團轉化方法的歸納能力。
、谕ㄟ^有梯度的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有機合成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邏輯思維能力。
、弁ㄟ^設計情景問題,培養(yǎng)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倥囵B(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會結合生產實際選擇適當的合成路線。
、谕ㄟ^對**資料的分析,使學生關注某些有機物對環(huán)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物的安全生產和使用問題。
③通過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①官能團相互轉化的方法歸納。
、谀婧铣煞治龇ㄔ谟袡C合成過程分析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逆合成分析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①**材料分析,分組討論,引導啟發(fā)、激發(fā)思考、情景問題的創(chuàng)設與解決、多**
、卺槍﹄y點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過設置有梯度的情景問題,分三步,讓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合成訓練,在動手訓練中自己體會、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多**展示與PVC保鮮膜有關的“**鏈接”以及“資料卡”,創(chuàng)設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課(資料見后附表)
【情景創(chuàng)設1】
你能夠根據已學的知識,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嗎?
【教師評價】
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案寫到黑板上,做出評價
【新課】
教師作歸納,以PVC的合成為例,引出有機合成的過程,以流程圖直觀展現
【過渡】
實際上很多時候有機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們要學會分析比較目標化合物和基礎原料之間在骨架構建和官能團轉化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完成“思考與交流”
歸納內容
【教師引導】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做出適當的引導
【教師評價】**不同小組學生的討論成果,作出肯定與評價,引導學生做好歸納總結
【過渡】當我們掌握了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后,就要學會把這些方法應用到有機合成過程中了
【情景創(chuàng)設2】
在日常生活中,飲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
水果香味的酯類香料,例如具有蘋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這種香料嗎?
【教師評價】
對學生的成果作出評價,及時糾正錯誤;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過渡】
我們發(fā)現,在分析合成路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要對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線的選擇,那么
【情景問題創(chuàng)設3】
想一想:結合生產實際,同學們,你認為在選擇原料和合成途徑時,你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
選擇有機合成路線應遵循的一些原則:
反應條件必須比較溫和。
產率較高。
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價。
【過渡】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設計復雜化合物的合成路線是,它是將目標化合物倒退一步尋找上一步反應的中間體,該中間體同輔助原料反應可以得到目標化合物。而這個中間體的合成也是從更上一步的中間體得來的。依次倒推,最后確定最適宜的基礎原料和最終的合成路線。下面,我們就利用這種分析法,來完成這一道練習:
【例題練習】
試用逆合成分析法研究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線。
【小結】
本節(jié)我們要重點掌握:
1、一些常見官能團引入的方法。
2、在有機合成中應用逆合成分析法。
【作業(yè)布置】
1、課后習題1、3題。
2、思考課本P65學與問。
高中化學教案6
一、教材內容分析
本節(jié)課內容是在初中學習金屬的置換反應以及金屬的活動順序、鎂等金屬與氧氣的反應等知識的基礎上,學習鈉、鋁等活潑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引導學生通過分析對比,掌握越活潑的金屬越易與氧氣反應的規(guī)律。
二、教學對象分析
1.在初三階段學習了一年的化學知識,對金屬的活動順序、金屬與氧氣的反應有了初步的了解,懂得通過金屬是否能發(fā)生置換反應來判斷金屬的活動順序。
2、能**完成一些簡單的實驗、觀察和記錄實驗現象,在“通過實驗探究獲得關于物質知識”的方面具有一定能力。
三、教學目標
1、通過閱讀課本中的圖片、書寫有關反應的化學方程式,鞏固和加深初中有關金屬化學性質的知識和規(guī)律
2、通過觀察了解金屬鈉的物理性質及其保存方法,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歸納能力,掌握研究物質的一般方法
3、通過實驗了解活潑金屬鈉、鋁與氧氣的反應,歸納出活潑金屬易與氧氣發(fā)生反應的知識,了解金屬氧化膜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習慣用化學的視角去觀察身邊的物質和發(fā)生的事情
4、掌握在一般情況下,通過對比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條件難易、劇烈程度能反映出金屬活動順序的思維方法
5、通過實驗進一步熟悉和規(guī)范藥品的取用、酒精燈的使用等基本實驗技能
四、教學策略
1.舉例身邊的金屬材料和回顧初三化學知識,引入新課,通過對比鎂、鋁、鐵分別與氧氣反應引出“鈉與氧氣怎樣反應”的問題。
2.以實驗探究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實驗去探索鈉的物理性質、鈉在空氣中存放所出現的問題以及實驗鈉與空氣中的氧氣的反應,并分析其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產物;通過鋁在空氣中加熱的現象分析得出金屬氧化膜在生產生活中的作用
3.通過四幅金屬與氧氣在不同條件下反應的圖片,結合金屬活動順序表,歸納出金屬活動性和金屬與氧氣的反應、劇烈程度有關
通過圖表歸納出鈉、鋁、鐵、銅與氧氣反應的有關知識,使知識系統(tǒng)化。
五、教學過程
[引入]在實驗室中,有哪些物品是由金屬制成的,在家里呢?
[學生回答] 水龍頭、鐵凳、鐵窗筐,鐵架臺……
[引言]大多數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都是以化合態(tài)形式存在,說明大多數金屬的化學性質比較活潑。今天我們再來進一步學習有關金屬的化學性質。
[板書]第一節(jié) 金屬的化學性質
[學生活動] 根據書本圖片,回顧初中階段學習過的反應,書寫有關化學方程式
[提出問題]這些反應都表現了金屬具有哪些化學性質?
[歸納復習] 金屬與鹽反應 金屬與酸反應 金屬與氧氣反應
[板書]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投影]鎂、鋁、鐵分別與氧氣反應的圖片。
[設問] 是否金屬與氧氣的反應都需要加熱呢?
[引言]今天我們來認識金屬鈉與氧氣的反應又是怎樣的
[板書]1、鈉與氧氣的反應
[學生活動]分組 ①觀察存放在試劑瓶中的金屬鈉
、诎呀饘兮c從試劑瓶中取出觀察其物理性質、表面的氧化膜。
[歸納并板書] 金屬鈉的物理性質與存放方法。
[板書] 常溫下 4Na + O2 ==== 2Na2O
白色固體
[提出問題]金屬鈉放在空氣中易被氧化,那么對金屬鈉進行加熱又將如何?
[學生實驗]鈉的燃燒。
[學生活動]描述實驗現象
[設問] 生成物是氧化鈉嗎?
[學生回答]不是,生成物呈淺黃色,而氧化鈉是白色固體
[講解] 鈉在空氣中燃燒,生成鈉的另一種氧化物---過氧化鈉(淡黃色固體)
[板書] 2Na + O2 Δ Na2O2
淡黃色固體
[投影] 過氧化鈉的特殊用途-----潛水艇供氧劑。
2Na2O2 + 2H2O == 4NaOH + O2 ↑
2Na2O2 + 2CO2 == 4Na2CO3 + O2
[板書小結]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與空氣中的氧氣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要求學生寫出鈉在不同條件下與氧氣反應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分析氧化劑、還原劑)
[引言]初中我們學習過鋁在氧氣中的燃燒,若鋁在空氣中加熱,又有什么現象呢?
[板書]2、鋁與氧氣的反應 4Al+3O2 點燃 2Al2O3
純氧中:
空氣中:
[學生實驗]用坩堝鉗鉗住一塊鋁片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輕輕晃動
[描述實驗現象] 逐漸熔化,失去光澤,但不滴落
[講解] 鋁的熔點 為665℃ 氧化鋁的熔點 為20xx℃ ,鋁表面的致密氧化**在鋁的外面,所以熔化了的液態(tài)鋁不會落下。
[引言]如果我們去掉氧化膜再加熱,有什么現象呢?
[學生實驗]用坩堝鉗鉗住一塊用砂紙打磨過的鋁片在酒精燈上加熱至熔化,輕輕晃動
[描述實驗現象] 熔化的鋁仍不滴落
[師生共同分析原因] 磨去氧化膜的鋁片在空氣中很快又形成一層新的氧化膜
[板書小結] 鋁的化學性質很活潑,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穩(wěn)定存在于空氣中
[回顧]金屬與氧氣反應的圖片、金屬活動性順序表
[設問]能否看出金屬的'活動性和金屬與氧氣反應的條件、劇烈程度有什么關系?
[小結]可以看出:金屬的活動性越強,與氧氣反應就越易進行(如鈉露置空氣中就氧化);金屬活動性越弱,與氧氣發(fā)生反應時反應條件較高(如鐵在空氣中不能被點燃),俗語說“真金不怕火煉”就說明金在加熱條件下不與氧氣反應。
[總結]請學生根據今天所學習內容填寫下列表格:
六、板書設計
第三章《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一節(jié)金屬的化學性質
[板書] 一.金屬與氧氣的反應
金屬鈉與氧氣的反應
鈉的保存及其物理性質
常溫下 4Na + O2 ==== 2Na2O 加熱 2Na + O2 Δ Na2O2
白色固體 淡黃色固體
小結:鈉的化學性質很活潑,與空氣在不同的反應條件下生成不同的氧化物
鋁與氧氣的反應
4Al+3O2 點燃 2Al2O3
純氧中:
空氣中:
[小結]鋁的化學性質活潑,容易與空氣中的氧氣反應形成致密氧化膜而穩(wěn)定存在于空氣中
[總結]鈉、鋁、鐵、銅與氧氣的反應
高中化學教案7
實驗目的
1、通過讓學生親自做鈉及化合物性質的實驗,使學生加強對堿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認識。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焰色反應檢驗鈉和鉀及其化合物。
3、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實驗重點
1、通過實驗鞏固對鈉及化合物性質的認識。
2、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與思考。
實驗難點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初步培養(yǎng)其設計實驗和評價實驗的能力。
實驗用品
試管、試管夾、燒杯、膠頭滴管、鐵架臺、酒精燈、藥匙、濾紙、粗玻璃管(10mm×10mm),帶導管的橡皮塞、鉑絲、藍色鈷玻璃、鋁箔、火柴、小刀、水槽、鑷子、蒸發(fā)皿、細長玻璃管、脫脂棉、氣球。
鈉、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體及溶液、BaCl2溶液、稀鹽酸、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
實驗形式
單人單組
實驗過程
[引入]本章我們主要學習了鈉及化合物性質。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對這些知識加以鞏固。
[板書]實驗三堿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師]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進行以下實驗內容。
[板書]
一、鈉的性質。
1、鈉與水反應。
2、鈉在空氣中燃燒。
二、過氧化鈉的性質。
1、Na2O2與水的反應。
2、Na2O2與CO2的反應。
三、Na2CO3與NaHCO3的性質。
1、NaHCO3的不穩(wěn)定性。
2、Na2CO3、NaHCO3與酸的反應。
3、Na2CO3與NaHCO3的鑒別。
四、用焰色反應檢驗Na+、K+、Cu2+。
[**]1、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試管中為什么不能有氣體?
2、在NaHCO3加熱分解的實驗時,為什么要先將導管移出燒杯,然后再熄滅酒精燈?
3、做好焰色反應的關鍵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金屬鈉。
2、實驗中所取鈉塊不得超過黃豆粒大小。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思考]:
1、如果將鈉與鹽酸溶液反應,鈉是置換水中的H,還是置換HCl中的H?
2、一開始我們發(fā)現Na用煤油保存,經過以上一系列的對鈉的性質的研究,你能說出為什么嗎?
4、用鹽的固體或溶液做焰色反應的實驗時,何者現象更明顯?
[布置作業(yè)]填寫好本次的實驗報告,并能熟練地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高中化學教案8
知識目標:
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不飽和這兩組概念的區(qū)別。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更突出的是要培養(yǎng)學生在實驗基礎上的分析能力和思維能力。
2、利用實驗和數據的結合,培養(yǎng)學生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和分析思維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的分析研究,培養(yǎng)學生沿著“問題―實驗―分析―結論”的思路,以科學的方法去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節(jié)的中心內容是建立飽和溶液的概念。學生雖然對于一般物質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現象比較熟悉,但是對從量的角度去認識物質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種種狀態(tài)卻很少思考。教材一開始就提出一杯水里是否可以無止境地溶解糖或食鹽這樣的問題,把學生的***一下子帶到要討論的問題中來。接著教材分別安排了兩組實驗[實驗7—2]、[實驗7—3]和[實驗7—4],從正反兩個方面證明:只要條件固定,物質是不會無限制地溶解在溶劑中(彼此互溶者除外)。由此為依據,通過教師的歸納和分析幫助學生建立起“飽和溶液的概念”。
1、通過[實驗7—2],學生應該了解:
。1)要判斷物質的溶解是否有限度,就必須確定“一定溫度”和“一定量的溶劑”這兩個條件。
(2)當這兩個條件不變時,物質溶解的確都各有其限度。學生有了這兩點認識之后,就能比較容易理解:當溶質溶解達到它的限度時(如果條件不變),溶液就處在一種特殊的狀態(tài)即飽和狀態(tài)。這時的溶液就是該狀態(tài)下此溶質的飽和溶液。
如何教學生判斷是否達到了溶解的限度呢?教材用“不能繼續(xù)溶解而有固體剩余的時候”,這是利用可直接觀察到的宏觀現象作為判斷溶液飽和的一個依據。但是利用“有固體剩余”來判斷溶液已達飽和,又一定要以“一定溫度”和“一定量溶劑”為前題,否則就沒有意義。
[實驗7—3]和[實驗7—4]通過分析可以得到下列關系:對于大多數溶液來說:
(1)說明當改變飽和溶液的任何一個條件時,飽和溶液的狀態(tài)都會被破壞,成為“不飽和溶液”。
。2)從反面證明飽和溶液定義的敘述必須有兩個前提為條件,否則就沒有意義。
。3)客觀上向學生介紹了使飽和溶液變?yōu)椴伙柡腿芤旱膬煞N可能的方法,即升高溫度或增加溶劑。至于相反過程,即由不飽和溶液轉為飽和溶液,由于可能會引起物質的結晶析出,在本節(jié)暫不宜展開討論。
2、為了消除學生把溶液的濃稀與溶液的飽和與不飽和混為一談,教材作了一段專門敘述。
通過[實驗7—5],利用剛剛建立起來的飽和與不飽和概念及其判斷方法,來分辨濃溶液與稀溶液,以及它們跟飽和溶液、不飽和溶液的區(qū)別,是很有說服力的,教師應很好利用這段教材,或講解或指導閱讀。在討論時一定要向學生指明,溶液的濃稀,是指一定量溶劑中溶質的相對含量不同而言,與溫度是否變化無關;飽和與不飽和是指溶質是否達到了最大溶解限度,受溫度和溶劑的量兩個條件的制約,表述的是溶液的一種存在狀態(tài),與溶液的“濃”、“稀”無關。
教學建議
。1)邊實驗、邊分析、過討論、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啟發(fā)他們積極思維,逐步建立飽和溶液和不飽和溶液的概念。
(2)教師演示實驗并給出一些數據,引導學生分析,逐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思維能力和區(qū)分不同概念的比較能力。
高中化學教案9
一、教材分析:
必修模塊2第三章《有機化合物》,是以典型有機物的學習為切入點,讓學生在初中有機物常識的基礎上,能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加深對有機物和有機化學的整體認識。選取的**物都與生活聯系密切,是學生每天都能看到的、聽到的和摸到的,使學生感到熟悉、親切,可以增加學習的興趣與熱情。 必修模塊的有機化學具有雙重功能,一方面為滿足公民基本科學素養(yǎng)的要求,提供有機化學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識,使學生從熟悉的有機化合物入手,了解有機化學研究的對象、目的、內容和方法,認識到有機化學已經滲透到生活的各個方面,能用所學知識解釋和說明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和物質用途;另一方面為進一步學習有機化學的學生,打好最基本知識基礎、幫助他們了解有機化學的概況和主要研究方法,激發(fā)他們深入學習的欲望。
苯就是幾種典型**物之一,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被列為必修內容。本節(jié)課主要介紹苯的物理性質、分子結構、化學性質,以及在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從結構角度適當深化對 學生苯的認識,建立有機物“(組成)結構——性質——用途”的認識關系,使學生了解學習和研究有機物的一般方法,形成一定的分析和解決問題能力。
苯分子結構中特殊的化學鍵決定了苯的化學性質。它是對中學階段烴類成鍵知識以及性質的總結與拓展。學好苯的知識對后續(xù)有機物的學習具有指導作用。通過這節(jié)課,學生基本掌握了有機化學的學習方法,能利用物質的結構推斷物質的性質,利用物質的性質來推斷物質的結構。
二、學生情況分析:
高一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邏輯推理能力、觀察能力和實驗操作能力。在學習苯的知識之前,學生已經學習過甲烷和烷烴、乙烯,初步掌握了碳碳單鍵、碳碳雙鍵的結構特征和特征反應。根據奧蘇貝爾的有意義學習理論,這些知識就是學生學習新知識之前已經具備的“先行**者”,苯有關知識的學習要以此為基礎,注意新知識和“先行**者”之間的聯系。學生運用“先行**者”對苯分子的結構進行推測,繼而根據分子結構推測苯的化學性質。
三、具體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例舉苯的主要物理性質(顏色、狀態(tài)、熔點、沸點);掌握苯的分子結構并能夠描述其結構特征; 通過苯與溴、濃硝酸等反應,掌握苯能燃燒、易取代、難加成的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對苯分子組成及結構、性質的探究加強觀察、歸納、推理等方法及技能的訓練,進一步認識研究有機物的一般過程和方法;
以苯為例,論證物質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的辨證關系;參與苯分子結構的探究過程,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發(fā)展探究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明顯地表現出科學解釋必須與實驗證據、自然觀察相一致的實證精神;
能從歷史的角度理解科學家們提出的理論在當時具有的意義,從而理解科學的本質; 體會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在科學研究中的重要意義;認識技術的更新對科學發(fā)展的推動作用。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以假說的方法研究苯的結構,掌握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苯分子的結構特點和苯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以化學史為載體的科學探究法
五、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
20xx年4月頒布的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中提出“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和將要經歷的社會生活實際
出發(fā),幫助學生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這一理念,要求課堂教學要貼近生活、貼近社會,使學生學習“有用的化學”,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根據建構**的基本理論和教學設計思想,依據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設計原則,在構建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時,采用的是“拋錨式教學”。
本節(jié)課沿著歷史的發(fā)展脈絡設置了八個學習任務,將一個完整的發(fā)現苯、認識苯的過程展現在學生的面前,運用引導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親歷 “苯的發(fā)現之旅”,體會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樂趣,訓練科學方法。本課采用化學史和科學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把演示實驗、探究實驗、苯分子結構假說的提出和證實(或發(fā)展)串聯起來,按科學發(fā)現基本過程的順序設計教學程序。從發(fā)展學生自主性、創(chuàng)新性的角度出發(fā),先啟發(fā)學生自己寫出C6H6可能的鏈烴結構簡式,然后設計實驗否定苯具有鏈式結構,從而發(fā)現并明確問題。再通過介紹凱庫勒等科學家的研究工作,從運用假說的角度讓學生認識并體驗科學探索的基本過程。
六、教學信息技術
依據心理學知識,人類獲取的信息80%來源于視覺,多種感覺協調運用時,獲取的信息量就更大。因此本節(jié)課采用多**幻燈片與板書結合的呈現方式增強信息刺激力度,調動學生運用多種感官,盡可能多地獲取有效信息。
教具:苯分子結構模型 、投影儀、多**課件、相關實驗裝置及其藥品。
高中化學教案10
第二節(jié) 分子的極性
【學習目標】
1、理解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的概念。
2、掌握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
3、了解相似相溶規(guī)則及其在中學化學中的應用。
[復習]
[練習]指出下列物質中的共價鍵類型
1、O2 2 、CH4 3 、CO2 4、 H2O2 5 、Na2O2 6 、NaOH
活動與探究[實驗1]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新授]
1、分子極性的分類及其概念
極性分子: 。
非極性分子: 。
2、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
。1)雙原子分子:取決于成鍵原子之間的共價鍵是否有極性
極性分子:AB型,由 構成的分子,如 。
非極性分子:AA型,由 構成的分子,如 。
(2)多原子分子(ABm型):取決于分子的空間構型
(1)空間構型法
的分子為非極性分子; 的分子為極性分子。
(2)物理模型法
ABn型分子極性的判斷可以轉化為物理上受力*衡問題來思考。判斷中心原子是否受力*衡,如果受力*衡則ABn型分子為非極性分子,否則為極性分子。
分析:CO2、H2O、NH3、BF3、CH4的分子極性
課本P75-4:孤對電子法
在ABn型分子中,若中心原子A無孤對電子(未成對電子),則是非極性分子,若中心原子A有孤對電子則是極性分子。
例如:CO2、CH4、SO3中心原子(C、S)無孤對電子,是非極性分子。而像H2O、NH3、NCl3中心原子(O、N)有孤對電子,則為極性分子。
練習:請判斷PCl3、CCl4、CS2、SO2分子的極性。
課本:P73-[交流與討論] P75-5學生完成
總結: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的區(qū)別與聯系
概念 鍵的極性 分子的極性
含義 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決定因素 是否由同種元素原子形成 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聯系 1. 以非極性鍵結合的雙原子分子必為非極性分子;
2. 以極性鍵結合的雙原子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3. 以極性鍵結合的多原子分子,是否是極性分子,
由該分子的空間構型決定。
說明 鍵有極性,分子不一定有極性。
[練習鞏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1、凡是含有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2、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極性鍵。
3、非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極性鍵。 4、非極性分子一定不含有極性鍵。
5、極性分子一定不含有非極性鍵。 6、凡是含有極性鍵的一定是極性分子。
7、非金屬元素之間一定形成共價鍵。 8、離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價鍵。
[實驗2] 碘在水中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情況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3、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影響
A.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的熔點、沸點有一定的影響, 。
B.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的溶解性的影響:
相似相溶規(guī)則: 。
思考:請例舉化學中常見情況。
C.極性分子在電場或磁場力的作用下會發(fā)生偏移。
課堂小結:
1、分子的極性: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2、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空間構型法
3、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影響:相似相溶規(guī)則
【課堂練習】
1.把下列液體分別裝在酸式滴定管中,并使其以細流流下,當用帶有靜電的玻璃棒接近液體細流時,細流可能發(fā)生偏轉的是 ( )
A.CCl4 B.C2H5OH C.CS2 D.CH3Cl
2.CO2、CH4、BF3都是非極性分子,H2O、NH3都是極性分子,由此推測ABn型分子是非極性分子的經驗規(guī)律正確的是 ( )
A.所有原子在同一*面內 B.分子中不含有氫原子
C.在ABn分子中A原子沒有孤對電子 D.中心原子的化合價的絕對值等于該元素的價電子數
3.判斷XY2型分子是極性分子的主要依據是 ( )
A. 分子中存在極性鍵 B. 分子中存在離子鍵
C. 直線型結構,兩個X--Y鍵的夾角為1800D. 非直線型結構,兩個X--Y鍵的夾角小于1800
4.能說明BF3分子中的四個原子在同一*面內的理由是 ( )
A. 任意兩個B—F鍵之間的夾角為1200 B.B—F鍵是非極性鍵
C.B原子與每個F原子的相互作用相同 D.B原子與每個F原子的距離相等
高中化學教案11
合成氨條件的選擇 - 高中二年級化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體現了化學反應速率和*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yè)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實驗數據討論為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 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討論:
、贋槭购铣砂钡姆磻俾试龃,應采取的方法。
、诤铣砂狈磻强赡娣磻,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問題(化學*衡的移動問題)。
、坩槍铣砂钡姆磻且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據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據可知,應用*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壓強
溫度
催化劑
濃度
為增大合成氨的反應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 、 的濃度
為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
增大
降低
減*衡混合物中 的濃度
實驗生產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鐵觸煤(500℃左右時活性最大)
使氣態(tài) 變?yōu)橐簯B(tài) 并及時從*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及時補充 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yè)發(fā)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業(yè)的發(fā)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說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系的,并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2.目前研究課題簡介:結合簡介,可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科學方法得到訓練,如研究催化劑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劑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應可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是否會減緩合成氨生產中對壓強的要求而減少設備制造的投資?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課題的簡介,教材編寫有“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拓寬思路、設想甚至想象。
高中化學教案12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化學是高中化學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學業(yè)水*測試中占有重要地位。"原電池"作為電化學知識的第一課,其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電池的組成和化學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學電源。第三部分是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在現代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中,電池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電池原理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從本質上弄清金屬腐蝕,特別是電化學腐蝕的原因,找到金屬防護的方法。即研究金屬的腐蝕與防腐,以解決延長金屬材料的使用壽命?梢娫姵卦淼膶W習意義重大。本節(jié)課融合了氧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等知識,并彼此結合、滲透。在學習過程中還涉及到物理中電學的相關知識,體現了學科內、學科間的綜合。
二、學生狀況分析與對策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依據,根據教學大綱以及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本節(jié)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技能: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理解原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初步掌握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原電池構成條件。
2、能力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從而獲得科學研究能力和技巧。增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通過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滲透對立**的辯證唯物**觀點,通過錯誤使用電池的講解,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四、重難點分析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既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我設置了“關于電極作用、電解質溶液的作用、電流方向、能量轉化”等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對問題逐一分析、探索。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一般都是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得到電子。在電池內部,兩極之間填充電解質溶液。放電時,負極上的電子通過導線流向用電器,從正極流回電池,形成電流。初步構建原電池工作原理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如何突破難點?
在教學時,除了Zn—Cu原電池演示實驗外,還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實驗。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畫的科學模擬演示,將微觀、抽象、不可見的電子的運動直觀化。將復雜的化學過程,變得清晰、形象、直觀。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設疑問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去主動探究原電池的原理及組成條件,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
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學習、研究的環(huán)境:
、虐褧r間留給學生。
、瓢严胂蟮目臻g留給學生。
⑶把認知過程留給學生。
⑷把交流與評價的**留給學生。
2、學法——實驗探索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有人曾恰當地用這么幾句話概括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睂W生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是由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因此,在課堂內增大學生的活動量和參與意識,每兩人一套實驗裝置,通過認真實驗,仔細觀察,自己分析銅鋅原電池的特點,歸納出原電池的組成條件,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評價,最后進行歸納與總結。
高中化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掌握化學反應的實質,理解離子反應及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根據化學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對比掌握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能力培養(yǎng):通過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分析、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
科學思想:通過觀察的化學現象及反應事實,使學生了解研究事物從個別到一般的思想方法,體驗研究問題,尋找規(guī)律的方法。
科學品質:通過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動手參與能力,對反應現象的觀察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方法:觀察、記錄實驗;對反應事實的處理及科學抽象。
重點、難點 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復分解反應能夠發(fā)生的條件是什么?并對應舉例說明。
【評價】給予肯定。
【指導實驗】全班分為三大組,分別做下面的三組實驗,并觀察記錄:
一、硝酸銀溶液分別跟鹽酸、氯化鈉、氯化鉀的反應;
回答:復分解反應是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進行的,這類反應必須在生成物中有沉淀、氣體、難電離的物質三者之一才能發(fā)生。
例:(1)在反應里生成難溶物質。如CaCO3、BaSO4、AgCl、Cu(OH)2等。
BaCl2+H2SO4=BaSO4↑+2HCl
。2)在反應里生成氣態(tài)物質,如CO2、H2S、Cl2等。
CaCO3+2HCl=CaCl2+H2O+CO2↑
。3)在反應里生成弱電解質,如:水、弱酸、弱堿等。
NaOH+HCl=NaCl+H2O
分組實驗,并記錄觀察到的現象。
一、均有白色沉淀生成;
復習復分解反應發(fā)生的條件;訓練學生實驗觀察能力,根據提出的問題和實驗結果引起學生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二、鹽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三、硝酸跟碳酸鈉、碳酸鉀、碳酸鈣的反應。
【追問】分別討論三組實驗,參加反應的物質不同,為什么每一組會產生同樣的現象?在筆記本上完成其化學方程式。
【講解】酸、堿、鹽都是電解質,在水的作用下能電離(強調離子表示方法)。這些電解質在溶液里發(fā)生的反應實質上是離子間反應。
【練習】書寫如下電離方程式:HCl、AgNO3、NaCl、KCl、HNO3、Na2CO3、K2CO3。
【板書】一、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
電解質在溶液里所起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如:復分解反應和在溶液中進行的置換反應等。
【過渡】用什么式子來表示離子反應呢?前面已經通過實驗證明AgNO3與NaCl、HCl、KCl均能發(fā)生反應,并有白色沉淀生成,請同學分別寫出上述實驗的化學方程式。
二、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三、均產生無色、無味的氣體。
思考并討論、猜想。
回答:復分解反應均是在溶液中進行的,溶質在溶液中大多數是以離子形式存在的。雖然反應物不同,但都含有某些相同的離子。比如鹽酸、氯化鈉、氯化鉀在溶液中均電離出氯離子,跟AgNO3電離出的Ag+結合,所以均產生白色沉淀氯化銀。
練習:
HCl=H++Cl-
HNO3=H++NO3-
AgNO3=Ag++NO3-
NaCl=Na++Cl-
KCl=K++Cl-
完成練習
AgNO3+HCl=
AgCl↓+HNO3
AgNO3+NaCl=
AgCl↓+NaNO3
AgNO3+KCl=
AgCl↓+KNO3
復習鞏固舊知識,引出新知識,化學教案《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講解】先把溶液中易電離的物質改寫成離子的形式,把難溶的物質仍寫成化學式。反應前溶液中大量存在著四種離子(Ag+、NO3-、H+、Cl-)。由于Ag+和Cl-結合成難溶于水的AgCl沉淀,溶液里的Ag+和Cl-迅速減少,反應向右進行。把反應前后沒有變化的H+和NO3-即實際沒有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刪去就寫成了“離子方程式”。
【板書】2.離子方程式
AgNO3+HCl=AgCl↓+HNO3
Ag++Cl-=AgCl↓
1.概念: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的符號來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叫做離
子方程式。
【練習】把上述AgNO3跟NaCl、KCl反應的實驗現象用離子方程式表示。
【設問】通過完成AgNO3分別與HCl、NaCl、KCl反應的離子方程式,你們發(fā)現了什么?
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有以下兩個方面。
【板書】2.意義
、倌芙沂痉磻膶嵸|;
、诓粌H表示某一個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
【**】Ag++Cl-=AgCl↓**的意義是什么?
【講解】怎樣書寫離子方程式呢?可分成“寫、改、刪、查”四步。以石灰石跟稀鹽酸反應為例分析。
領悟。
模仿。
板書練習:
甲:AgNO3+NaCl=
AgCl↓+NaNO3
Ag++Cl-=AgCl↓
Ag++Cl-=AgCl↓
發(fā)現反應物雖不同,卻都可用同一離子方程式表示?梢婋x子方程式的意義與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均不同。
回答:不僅表示AgNO3和HCl溶液間進行的反應,而且表示可溶性的氯化物和可溶性銀鹽進行的一類反應。
反應的實質是離子間相互交換的過程,探究反應的實質,引出本節(jié)的知識點。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板書】3.書寫步驟
。1)寫:寫出正確的化學方程式(師生同時完成)。
。2)改:把易溶且易電離的物質拆寫成離子,凡是難溶、難電離、氣體等均寫成化學式形式(易溶指易溶于水,凡不溶于水而溶于酸的物質仍寫其化學式)。
。3)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將系數化成最簡整數比。
。4)查:檢查書寫的離子方程式是否符合質量守恒和電荷守恒。①方程式兩邊各元素原子個數是否相等。②方程式兩邊電荷數是否相等。
【練習】鹽酸跟Na2CO3、K2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CO2↑**的意義是什么?
【練習】請學生在筆記本上完成
HNO3跟K2CO3、Na2CO3、CaCO3反應的離子方程式,并驗證兩同學回答是否準確。
CaCO3+2HCl=CaCl2+
H2O+CO2↑
CaCO3+2H++2Cl-=
Ca2++2Cl-+H2O+CO2↑
CaCO3+2H+=
Ca2++H2O+CO2↑
甲:Na2CO3+2HCl=
2NaCl+H2O+CO2↑
。2Na++2Cl-+H2O+CO2↑
CO2↑
乙:K2CO3+2HCl=
2KCl+H2O+CO2↑
2K++2Cl-+H2O+CO2↑
丙:可溶性碳酸鹽跟強酸反應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的一類反應。
分析離子反應如何運用了質量守恒定律;通過對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的練習,要讓學生熟練掌握這一重要的化學用語的基本功。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請寫出固體氯化銨與固體氫氧化鈣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設問】有同學將此反應寫出離子方
H2O請討論此寫法是否正確?
【評價】對后一組的發(fā)言,給予高度的評價。指出,固體物質間的反應,不能寫成離子方程式。
【設問】請寫出實驗室制氯化氫的化
學方程式。此反應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嗎?
【評價】答案正確。指出學習就要抓住事物的本質。
【投影】課堂練習
一、完成下列離子方程式
1.氫氧化鋇跟稀硫酸反應
2.鐵跟稀鹽酸的反應
二、判斷下列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
3.Fe+Fe3+=2Fe2+
4.2Fe+6H+=2Fe3++3H2↑
5.實驗室制氯氣:
寫出:
2NH4Cl(固)+Ca(OH)2(固)=CaCl2+2H2O+2NH3↑
討論后回答:
一組**回答:按上述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
另一組**回答:雖然按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此式正確,但反應物都是固態(tài),反應物沒有發(fā)生電離,怎么來的離子方程式?我們認為是錯誤的。
討論后回答:
在無水參與的情況下,濃H2SO4以分子形式存在,不發(fā)生電離,因此不能寫出離子方程式。
完成練習:
=BaSO4↓+2H2O
2.Fe+2H+=Fe2++H2↑
3.不正確,雖然元素原子個數守恒(即遵守了質量守恒)但反應前、后電荷數不等,違反了電荷守恒原則。
4.不正確。不符合反應事實,Fe被非氧化性的酸氧化時生成Fe2+。
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及時反饋,進行調控。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能力。
續(xù)表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總結】離子反應用離子方程式表示;離子方程式不僅能表示一定物質間的反應,而且表示所有同一類型的離子反應;正確的離子方程式可揭示反應的實質。要熟練掌握離子方程式的寫法。
5.正確。此題是氧化還原反應,除了要遵循質量守恒、電荷守恒外,同時還應遵守電子守恒。
【隨堂檢測】
1.H2S通入NaOH溶液中,離子方程式正確的是( )。
。ˋ)H2S+2NaOH=2Na++S2-+2H2O
。˙)S2-+2H++2Na++20H-=2H2O+2Na++S2-
(C)H2S+2OH-=2H2O+S2-
。―)2H++2OH-=2H2O
2.下列離子方程式中,正確的是( )。
。ˋ)鐵跟稀硫酸反應:2Fe+6H+=2Fe3++3H2↑
。˙)碳酸鎂跟稀硫酸反應:
MgCO3+2H+=Mg2++H2O+CO2↑
。―)氯化銅與氫氧化鋇反應:Cu2++2OH-=Cu(OH)2↓
第1題考查的知識點是如何表達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第2題考查學生利用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規(guī)則判斷正確結果。
附:隨堂檢測答案
1.(C) 2.(B)、(D)
化學教案-氧化還原
高中化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guī)律及性質的不同點。
能力目標
運用“對立**”的辯證唯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教育。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jié)的難點。
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重點。
本節(jié)教材與第一節(jié)教材相類似,本節(jié)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后再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能力。
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教育。
教法建議
1.加強實驗教學。可將一些演示實驗做適當的改進,如〔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實驗?裳a充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
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
Na2O2 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
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
3.緊密聯系實際。
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系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學生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
4.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是進行愛國**教育的好素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或參考有關我國純堿工業(yè)發(fā)展的史料,宣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精神。也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侯氏制堿法講座。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鈉的化合物
重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過程
[**]鈉與非金屬反應,如Cl2、S、O2等分別生成什么物質?而引入新課
1.鈉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樣品,讓學生觀察后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
(2)演示課本第32頁[實驗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體的兩只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氣體(圖2-6)。
演示[實驗 2-6]用棉花包住約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圖2-7)。觀察發(fā)生的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分析出鈉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
、貼a2O、Na2O2與水反應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氣)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氣)
、贜a2O2、Na2O與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氣)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氣)
[討論]
、貼a2O2是否是堿性氧化物
、贜a2O2是否是強氧化劑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
Na2O2與水作用除生成NaOH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Na2CO3外也還有氧氣,所以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由于與某些物質作用產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
[補充實驗]Na2O2溶于水后
①作有色織物的漂白實驗,有色織物褪色。
、趯⒎犹囈旱稳朐撊芤,酚酞開始變紅,又很快褪色。
[結論]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求對比的形式進行比較氧化物的聯系與區(qū)別
2.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①展示Na2CO3 、NaHCO3樣品,做溶解性實驗。
演示實驗第32頁[實驗2-7][實驗2-8]
a.Na2CO3 、NaHCO3與鹽酸反應,比較反應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
通過觀察到的現象,將二者的性質總結列表。
、谧寣W生回憶將過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時的反應現象及有關化學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外因條件變化時,二者可否相互轉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質: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氫鈉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質:
③“侯氏制堿法”及碳酸鈉、碳酸氫鈉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學生閱讀課文后總結得出。
總結、擴展:
(1)總結
通過列表對比學習:鈉的氧化物;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以及連線法表示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可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及用對立**的辯證唯物**觀點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2)擴展
根據Na2O2的性質可知Na2O2與CO2 、H2O反應,則可增加可燃燒氣體(如CH4、 H2、 CO……)與Na2O2共存于密閉容器,電火花點燃時反應以及酸式碳酸鹽與Na2O2共熱時的反應,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根據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轉化,不僅可掌握碳酸鹽、碳酸氫鹽相互轉化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態(tài)時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檢驗方法,在固態(tài)時,可用加熱法,在溶液中則需選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決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業(yè):
1.補充作業(yè)
(1)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過量的CO2的現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鈉塊(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與水完全反應,生成氣體1.12L(標準狀況),將這些氣體引燃后冷卻到標準狀況,剩余氣體為0.0336L,求鈉塊中單質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與NaHCO3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堝中充分加熱至質量不變時,將殘留固體用足量的鹽酸溶解可產生標準狀況的氣體3.36L;若將28.2g原混合物與鹽酸反應則放出標準狀況下氣體4.48L,由此計算:①殘留固體質量,②n值,③NaHCO3質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鹽的質量為13.7g時,通入多少克CO2?
(5)200℃時,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氣體與足量Na2O2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3.6g,求混合氣體的*均分子量。
高中化學教案15
隨著新課程理念的推廣,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方式、評價方式等發(fā)生了相應的調整和改變。如何合理設計、優(yōu)化化學課堂教學程序,使之成為一堂學生想學、愛學的好課,應該是每個化學教師努力的方向。
一堂有效的化學課,就是教師運用最新的教學理念、教學策略,通過對教材的巧妙處理和對教學過程的精心**籌劃,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產生想學、愛學的心理,從而實現教學目標和學習目標,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下面我以《鈉》的課堂教學設計為例,談談我在新課改中,是如何貫徹新課改的思想,進行有效教學的。
一、設計理念:
根據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fā),經過自主、探究、合作等多種活動,使學生主動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歸納科學研究的方法,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法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從而也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
二、教學策略:
鈉這節(jié)課因為有實驗和奇妙的現象,說實話老教師新教師都能上的生動,而僅僅停留在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感到新奇上,這還只是停留在新課改的淺層面上。而真正貫徹新的教育理念,讓學生自主的去實驗、探究、歸納總結,并切實培養(yǎng)他們的科學素質和嚴謹態(tài)度,卻是每一個教師都需要深入探究的。這節(jié)課圍繞神秘“鈉水雷”驚現**一事,展開對鈉的性質的研究,探討,并最終解決“水雷” 帶來的危險,讓學生也過了一把“消防隊員”和“科研人員”的癮,社會責任感**增強,確實達到了發(fā)現問題、研究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
三、課堂設計:
【教師質疑】如果你是消防員,一般物質失火怎樣滅火?(學生答:用水,用泡末***、干粉***、用沙隔絕空氣)現在是同學們都不熟悉的鈉,在采取消除危險措施之前首先應該作什么?
【學生搶答】甲:觀察、分析現場具體情況!
乙:快速**爆炸物——鈉的物理、化學性質并根據其性質研究對“水雷”處理對策。
【教師引導】說的非常好!這節(jié)課我們就做一次消防員,來研究鈉的性質,并試著解決鈉“水雷”造成的危險。
【交代任務】每四人分成一組。每組實驗桌面上都有相應的試劑、儀器。
試劑:鈉、蒸餾水、酚酞試液、過氧化鈉粉末
儀器:鑷子、濾紙、玻璃片、小刀、燒杯、小試管若干、試管夾、酒精燈、火柴、三腳架、石棉網、長玻璃導管、脫脂棉、鋁箔、尖嘴導管,塞子、木條
【教師引導】通過預習教材,我們了解到研究物質的性質有哪些方法?(生答:觀察、實驗、分類、比較)請大家參照課本第9到第10頁的“觀察·思考”內容1及關于鈉的簡介,打開每個實驗臺上的試劑瓶,探究鈉這種金屬單質的物理性質。
【實驗小組】立即熱烈討論**。
有的在小組內還當起了小老師:以前老師講過,研究一種物質的物理性質應該從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度、導電導熱性等方面來考慮。
有的開始反駁:顏色、狀態(tài)、氣味都好解決,可是熔點、沸點我們怎么能測出來?
我在旁邊笑到:查資料啊。同學們恍然大悟。
【小組總結】分析討論與實驗觀察后,歸納總結鈉的物理性質(略)。
【教師質疑】在觀察鈉的物理性質,你認為鈉和我們初中學過的鐵、銅相比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嗎?。
【實驗小組】學生甲:密度小、熔點也低、硬度小。
學生乙:除了物理性質外,我認為鈉比鐵、銅的化學性質要活潑,因為剛剛切開的鈉有光澤,幾秒鐘后就變暗了;還有鈉不象鐵、銅可以露置在空氣中,而是保存在煤油中的。
學生丙:還有剛才的錄象上我看到鈉“水雷”遇到水就不停地冒泡,我推測鈉可能會與水反應!
【教師提示】那大家就用實驗來驗證驗證這個推測。如果能和水反應,要驗證產物是什么。注意要切割黃豆粒大小的鈉,不可太大。
【實驗小組】每組同學緊張有序的進行實驗。有進行實驗具體操作的,有專門**操作是否正確的,還有專門觀察、記錄實驗現象的。
【小組匯報】鈉與水的反應現象及原因并進行歸納總結(略)。
【教師引導】在實驗現象中小球四處游動,大家解釋說是反應生產的氣體產生的推動力,那么你認為這種氣體是什么?如何用實驗來驗證?
【實驗小組】學生甲:我覺得生成的是氧氣,因為水中含有氧元素,金屬鈉將氧氣置換出來。我們可以用排水法收集起來,用帶火星的木條檢驗。
學生乙:不,我認為是氫氣。因為在鈉與水反應的現象中能聽到嘶嘶的響聲,有可能是這種可燃性氣體的輕微爆炸。我也可以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試管,并蓋上一個帶尖嘴管的塞子,點燃觀察火焰的顏色、用干燥的小燒杯罩住來檢驗。
學生丙:我同意乙的結論。但我想講收集到的氣體直接移近酒精燈檢驗看是不是發(fā)出噗噗的聲音來驗證是氫氣就可以了。
【教師引導】大家說的都有道理。那我們讓事實說話。大家都要用排水法收集生成的氣體,但要考慮一下鈉在水里可不是靜止不動的,在收集時需要將其固定;還有鈉與水反應速率很快,要想收集到得減慢反應速率。大家可以借助實驗桌面上已經扎好小空的鋁箔。
【實驗小組】進行驗證性實驗。
【小組匯報】陸續(xù)有小組匯報驗證結果:該氣體就是氫氣。學生乙的推測完全正確!
【類比過渡】鈉與鐵都屬于金屬,在化學性質上有沒有類似之處呢?
【實驗小組】鐵可以在氧氣中劇烈燃燒,火星四射,生成黑色難熔物。鈉這么活潑,可能在空氣中就能和氧氣反應。
【教師引導】大家結合課本第11頁的活動·探究來實驗鈉在空氣中能否燃燒。
【教師巡視】有的同學看到燃燒時產生的黃色火焰,高興的叫了起來。說和剛才看的錄像上的顏色一樣!
【小組匯報】通過設計實驗探究學習,歸納鈉在空氣中燃燒的現象為:劇烈燃燒,黃色火焰,生成淡黃色固體。并指出產物是氧化鈉。
【實驗小組】學生甲:我認為產物不應該是氧化鈉,它和水反應生成氫氧化鈉,沒有氣體產生。可是剛才我不小心滴了一滴水,淡黃色固體上立即產生了大量氣泡,這與氧化鈉的性質不符啊。
【教師引導】這位同學觀察的很仔細,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jié),對自己的錯誤操作,也不放過。當年我國化學家黃鳴龍也是因為自己操作錯誤,但沒有立即否定實驗結果,從而發(fā)現了制備同一物質可以在不同條件下進行,引起當時化學界的注意。大家可以回憶,剛切開的鈉是銀白色的,幾秒鐘后就變暗是不是發(fā)生了化學反應,產物是什么?
【討論結論】常溫下生成氧化鈉,加熱生成過氧化鈉,兩者中氧的價態(tài)不同。
高中化學教案10篇(擴展3)
——高中化學教案
高中化學教案
作為一名專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人民教師,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么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高中化學教案,歡迎大家分享。
高中化學教案1
一、教材分析: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水*上研究物質組成、結構、性質及其變化和應用的科學。要研究物質的宏觀性質,必須從微觀粒子入手,才能尋找到原因。化學學科涉及分子、離子、原子、質子、中子、核外電子等多種微觀粒子,但最重要的是原子。只要了解了原子的結構,才可以進一步了解分子、離子結構,進而深入認識物質的組成和結構,了解化學變化規(guī)律。在初中,學生已初步了解了一些化學物質的性質,因此有必要讓學生進入微觀世界,探索物質的奧秘。通過本節(jié)了解原子構成、核素、同位素概念,了解質子數、中子數和質量數間的關系,為后續(xù)周期律的學習打好基礎。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明確質量數和AZX的含義。
2、認識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能力目標:
提高同學們辨別概念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原子結構的研究,激發(fā)學生從微觀角度探索自然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質量數和AZX的含義。
難點:認識核素、同位素等概念的含義及它們之間的關系。
四、學情分析:
同學們在初中已經有了關于原子結構的知識,所以這節(jié)課原子表示方法比較容易接受,但對于核素同位素的概念是新知識。
五、教學方法:
學案導學
六、課前準備:
學生學習準備:導學案
教師教學準備:投影設備
七、課時安排:
一課時
八、教學過程:
。ㄒ唬z查學案填寫,總結疑惑點(主要以學生讀答案展示的方式)
。ǘ、情景導入,展示目標
原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構成物質的微粒還有離子、分子等),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物質的組成、性質和變化都都與原子結構密切相關,同種原子性質和質量都相同。那么原子能不能再分?原子又是如何構成的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學習有關原子的幾個概念。
。ㄈ、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探究一:核素和同位素
1、原子結構: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在原子的中心,由帶正電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構成,帶負電的電子繞核作高速運動。也就是說,質子、中子和電子是構成原子的三種微粒。在原子中,原子核帶正電荷,其正電荷數由所含質子數決定。
。1)原子的電性關系:核電荷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質量數:將原子核內所有的質子和中子的相對質量取近似整數值加起來所得的數值,叫質量數。
質量數(A)=質子數(Z)+中子數(N)
。3)離子指的是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帶正電荷的粒子叫陽離子,帶負電荷的粒子叫陰離子。
當質子數(核電荷數)>核外電子數時,該粒子是陽離子,帶正電荷;
當質子數(核電核數<核外電子數時,該粒子是陰離子,帶負電荷。
高中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了解鈉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質、用途。
掌握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相互轉化規(guī)律及性質的不同點。
能力目標
運用“對立**”的辯證唯物**觀點分析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關系。
情感目標
通過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教育。
教材分析
鈉的化合物很多,本節(jié)教材在初中已介紹過的氫氧化鈉和氯化鈉等的基礎上,主要介紹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對于過氧化鈉,重點介紹它與水的反應,及與二氧化碳的反應。同時,還簡單介紹了過氧化鈉的用途。其中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是本節(jié)的難點。
對于碳酸鈉和碳酸氫鈉,重點介紹它們與鹽酸的反應,以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同時,通過對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不同的介紹,使學生進一步了解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鑒別方法。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同時也是本節(jié)的重點。
本節(jié)教材與第一節(jié)教材相類似,本節(jié)教材也很重視實驗教學。例如,教材中對過氧化鈉、碳酸鈉和碳酸氫鈉的介紹,都是先通過實驗給學生以感性知識,然后再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引導學生共同得出有關結論。這樣編寫方式有利于學生參與教學過程,使他們能主動學習。教材最后的家庭小實驗,具有探索和設計實驗的性質,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培養(yǎng)能力。
在介紹碳酸鈉和碳酸氫鈉與鹽酸的反應及它們的熱穩(wěn)定性時,采用了對比的方法,這樣編寫,可使學生在比較中學習,對所學知識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理解、記憶知識,也有利于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
教材也重視知識在實際中的運用及化學史的教育。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對學生進行化學史方面的教育及愛國**教育。
教法建議
1.加強實驗教學。可將一些演示實驗做適當的改進,如〔實驗2-5〕可改為邊講邊做實驗。可補充Na2O2與CO2反應的實驗,把蘸有Na2O2的棉團放入盛有CO2的燒杯中,觀察棉團的燃燒,使學生更好地理解這一反應及其應用。
還可以補充Na2O2漂白織物的實驗,以說明Na2O2的強氧化性。
Na2O2 的性質也可運用滴水著火這一引人入勝的實驗來引入。
2.運用對比的方法。對于Na2CO3和NaHCO3的性質,可在學生觀察和實驗的基礎上,讓學生填寫表格。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使他們積極參與。在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及訓練學生科學的方法。
3.緊密聯系實際。
教學要盡可能地把性質和用途自然地聯系起來。對NaHCO3的一些用途所依據的化學原理(如制玻璃、制皂),可向學生說明在后面的課程里將會學到。
4.閱讀材料“侯氏制堿法”是進行愛國**教育的好素材。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或參考有關我國純堿工業(yè)發(fā)展的史料,宣揚侯德榜先生的愛國**精神。也可指導學生查閱相關資料,利用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侯氏制堿法講座。
教學設計示例
課題:鈉的化合物
重點:碳酸鈉與碳酸氫鈉的性質及其鑒別方法
難點:過氧化鈉與二氧化碳的反應
教學過程
[**]鈉與非金屬反應,如Cl2、S、O2等分別生成什么物質?而引入新課
1.鈉的氧化物
(1)展示Na2O、Na2O2樣品,讓學生觀察后總結出二者的物理性質。
(2)演示課本第32頁[實驗2一5]把水滴入盛有Na2O2、Na2O固體的兩只試管中,用帶火星的木條放在試管口,檢驗生成氣體(圖2-6)。
演示[實驗 2-6]用棉花包住約0.2g Na2O2粉末,放在石棉網上,在棉花上滴加幾滴水(圖2-7)。觀察發(fā)生的現象。讓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分析出鈉的氧化物的化學性質。
、貼a2O、Na2O2與水反應
2Na2O2+2H2O=4NaOH + O2↑(放出氧氣)
Na2O+H2O=2NaOH(不放出氧氣)
、贜a2O2、Na2O與CO2作用
2Na2O2+2CO2=2Na2CO3 + O2↑(放出氧氣)
Na2O+CO2=Na2CO3(不放出氧氣)
[討論]
、貼a2O2是否是堿性氧化物
、贜a2O2是否是強氧化劑
學生根據所學知識可得出結論:
Na2O2與水作用除生成NaOH還有氧氣生成,與二氧化碳反應除生成Na2CO3外也還有氧氣,所以Na2O2不是堿性氧化物,由于與某些物質作用產生氧氣,所以是強氧化劑。
[補充實驗]Na2O2溶于水后
、僮饔猩椢锏钠讓嶒灒猩椢锿噬。
、趯⒎犹囈旱稳朐撊芤海犹_始變紅,又很快褪色。
[結論]過氧化鈉有漂白作用,本質是發(fā)生了氧化還原反應。
(3)指導學生閱讀課文了解Na2O2的用途
授課過程中始終要求對比的形式進行比較氧化物的聯系與區(qū)別
2.鈉的其他重要化合物
碳酸鈉和碳酸氫鈉
、僬故綨a2CO3 、NaHCO3樣品,做溶解性實驗。
演示實驗第32頁[實驗2-7][實驗2-8]
a.Na2CO3 、NaHCO3與鹽酸反應,比較反應速率快慢
b.Na2CO3 、NaHCO3、CO的熱穩(wěn)定性實驗
通過觀察到的現象,將二者的性質總結列表。
②讓學生回憶將過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時的反應現象及有關化學方程式:
CO2+CaCO3+H2O= Ca(HCO3)2
[**]:當碳酸鈉和碳酸氫鈉外因條件變化時,二者可否相互轉化?
提示Na2CO3也具有和CaCO3相似的性質:
Na2CO3+CO2+H2O= 2NaHCO3
碳酸氫鈉也具有Ca(HCO3)2相似的性質:
、邸昂钍现茐A法”及碳酸鈉、碳酸氫鈉存在、制取用途等可由學生閱讀課文后總結得出。
總結、擴展:
(1)總結
通過列表對比學習:鈉的氧化物;碳酸鈉和碳酸氫鈉;以及連線法表示鈉及其重要化合物的相互轉化,可使學生更直觀地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識,及用對立**的辯證唯物**觀點掌握物質之間的相互轉化關系。
(2)擴展
根據Na2O2的性質可知Na2O2與CO2 、H2O反應,則可增加可燃燒氣體(如CH4、 H2、 CO……)與Na2O2共存于密閉容器,電火花點燃時反應以及酸式碳酸鹽與Na2O2共熱時的反應,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根據Na2CO3和NaHCO3的相互轉化,不僅可掌握碳酸鹽、碳酸氫鹽相互轉化的一般規(guī)律,同時要指出Na2CO3和NaHCO3在固態(tài)時和溶液中要用不同的檢驗方法,在固態(tài)時,可用加熱法,在溶液中則需選用BaCl2溶液和CaCl2溶液,而決不能用Ca(OH)2溶液或Ba(OH)2溶液。
布置作業(yè):
1.補充作業(yè)
(1)向飽和Na2CO3溶液中通過量的CO2的現象及原因是什么?
(2)有一部分被氧化的鈉塊(氧化部分生成Na2O和Na2O2)5g,與水完全反應,生成氣體1.12L(標準狀況),將這些氣體引燃后冷卻到標準狀況,剩余氣體為0.0336L,求鈉塊中單質鈉、氧化鈉、過氧化鈉各多少克?
(3)由Na2CO3·nH2O與NaHCO3組成的混合物28.2g,放入坩堝中充分加熱至質量不變時,將殘留固體用足量的鹽酸溶解可產生標準狀況的氣體3.36L;若將28.2g原混合物與鹽酸反應則放出標準狀況下氣體4.48L,由此計算:①殘留固體質量,②n值,③NaHCO3質量
(4)今向100g 8%的NaOH溶液中通入CO2,生成的鹽的質量為13.7g時,通入多少克CO2?
(5)200℃時,11.6g CO2和H2O的混合氣體與足量Na2O2充分反應后,固體質量增加3.6g,求混合氣體的*均分子量。
高中化學教案3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電化學是高中化學知識框架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學業(yè)水*測試中占有重要地位。"原電池"作為電化學知識的第一課,其內容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原電池的組成和化學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學電源。第三部分是金屬的電化學腐蝕。在現代生活、生產和科學技術的發(fā)展中,電池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電池原理另一個重要意義就是從本質上弄清金屬腐蝕,特別是電化學腐蝕的原因,找到金屬防護的方法。即研究金屬的腐蝕與防腐,以解決延長金屬材料的使用壽命?梢娫姵卦淼膶W習意義重大。本節(jié)課融合了氧化還原反應、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等知識,并彼此結合、滲透。在學習過程中還涉及到物理中電學的相關知識,體現了學科內、學科間的綜合。
二、學生狀況分析與對策
學生已經學習了金屬的性質、電解質溶液及氧化還原反應等有關知識。在能力上,學生已經初步具備了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喜歡通過實驗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由實驗現象推測反應原理,并對其進行歸納總結。
三、教學目標及確立依據
教學目標是學習活動的指南和學習評價的依據,根據教學大綱以及高中化學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情況,確立本節(jié)教學目標如下:
1、知識技能:學生通過學習活動,理解原電池的基本化學原理,初步掌握電極判斷、電極反應式的書寫。原電池構成條件。
2、能力方法:通過研究性學習活動,訓練和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實驗設計能力及動手操作能力、表達與交流能力。從而獲得科學研究能力和技巧。增進學生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3、情感態(tài)度:通過探究學習,培養(yǎng)學生勇于探索的科學態(tài)度,滲透對立**的辯證唯物**觀點,通過錯誤使用電池的講解,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四、重難點分析
原電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電池的條件,既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重點也是難點。在教學中如何突出重點?在課本實驗的基礎上,我設置了“關于電極作用、電解質溶液的作用、電流方向、能量轉化”等一系列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放手讓學生進行化學實驗探究,對問題逐一分析、探索。通過實驗探究認識,原電池一般都是還原性較強的物質作為負極,負極向外電路提供電子。用氧化性較強的物質作為正極,正極從外電路得到電子。在電池內部,兩極之間填充電解質溶液。放電時,負極上的電子通過導線流向用電器,從正極流回電池,形成電流。初步構建原電池工作原理的知識體系。
在教學中如何突破難點?
在教學時,除了Zn—Cu原電池演示實驗外,還設計學生自主探究實驗。指導學生進行實驗探究學習的同時恰當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通過動畫的科學模擬演示,將微觀、抽象、不可見的電子的運動直觀化。將復雜的化學過程,變得清晰、形象、直觀。
五、教法與學法
1、教法
為了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創(chuàng)設疑問情境,逐步引導學生去分析、去主動探究原電池的原理及組成條件,重視學生親身體驗知識形成和發(fā)展的過程。
為學生創(chuàng)設好學習、研究的環(huán)境:
、虐褧r間留給學生。
、瓢严胂蟮目臻g留給學生。
、前颜J知過程留給學生。
⑷把交流與評價的**留給學生。
2、學法——實驗探索法,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有人曾恰當地用這么幾句話概括了化學實驗的重要性:“我聽見因而我忘記,我看見因而我記得,我親手做因而我理解!睂W生學習任何知識的途徑是由自己去探索發(fā)現,因此,在課堂內增大學生的活動量和參與意識,每兩人一套實驗裝置,通過認真實驗,仔細觀察,自己分析銅鋅原電池的特點,歸納出原電池的組成條件,使學生處于積極主動參與學習的主體地位。在此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交流評價,最后進行歸納與總結。
高中化學教案4
第一單元
第3課時 氧化還原反應
一、學習目標
1.學會從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角度來分析、理解氧化還原反應。
2.學會用“雙線橋”法分析化合價升降、電子得失,并判斷反應中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3.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
4.辨析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的關系,并用韋恩圖表示之,培養(yǎng)比較、類比、歸納和演繹的能力。
5.理解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得電子和失電子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對立的關系。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氧化還原反應。
難點:氧化還原反應中化合價變化與電子得失的關系,氧化劑、還原劑的判斷。
三、設計思路
由復習氯氣主要化學性質所涉及的化學反應引入,結合專題1中的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對這些反應進行判斷,從而分析氧化還原反應和非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區(qū)別,并從電子轉移等角度進行系統(tǒng)分析,再升華到構建氧化還原反應和四種基本反應類型之間關系的概念。
四、教學過程
[情景引入]由復**節(jié)課氯氣有關反應引入本節(jié)課的研究主題。先由學生書寫氯氣與鈉、鐵、氫氣和水,次氯酸分解、此氯酸鈣和二氧化碳、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練習]學生自己書寫方程式,并留待后面的學習繼續(xù)使用。
[過渡]我們結合在第一章中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的定義,來判斷一下這些化學反應應屬于氧化還原反應,還是非氧化還原反應。。
[**]
2Na+Cl2=2NaCl
2Fe + 3Cl2 2FeCl3
H2 + Cl2 2HCl
Cl2+H2O HCl+HClO
Ca(ClO)2+CO2+H2O=CaCl2+2HClO
2HClO O2↑+ 2HCl
[練習]學生自己進行判斷,或可小組討論、分析。
[敘述]現在請大家在氯氣與鈉反應的方程式上,標出化合價發(fā)生改變的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思考與討論]學生解決下列問題:
1.元素的化合價是由什么決定的呢?
2.元素的化合價在何種情況下會發(fā)生變化?
3.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化合價升高和降低的數目有何關系?
4.在同一個化學反應中,元素得電子數和失電子數有何關系?
[敘述]講述如何用“雙線橋”法表示上面所得到的信息。
[板書]
[敘述] 氧化還原反應是有電子轉移的反應。
氧化還原反應的方程式的系數是與反應過程中得失電子的數目相關的。
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去電子的物質叫做還原劑,還原劑發(fā)生氧化反應,表現還原性?梢赃@樣記憶:還原劑化合價升高、失電子、具有還原性,被氧化。
[思考與討論]辨析在2Na+Cl2=2NaCl的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分別是什么?
怎樣判斷元素在氧化還原反應中是被氧化還是被還原呢?
[板書]
還原劑 氧化劑
有還原性 有氧化性
被氧化 被還原
[思考與討論]
1.元素處于不同的化合價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可能表現哪些性質?并以氯元素的不同價態(tài)的**物質進行分析。
2.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類型反應的關系如何呢?用圖形方式表示它們之間的關系
3.分析一下前面的幾個反應中電子的轉移情況,找出每個反應的氧化劑和還原劑。
高中化學教案5
【教材內容分析】
在必修2中,學生已初步了解了物質結構和元素周期律、離子鍵、共價鍵、分子間作用力等知識。本節(jié)內容是在介紹了分子晶體和原子晶體等知識的基礎上,再介紹金屬晶體的知識,可以使學生對于晶體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也可使學生進一步深化對所學的知識的認識。教材從介紹金屬鍵和電子氣理論入手,對金屬的通性作出了解釋,并在金屬鍵的基礎上,簡單的介紹了金屬晶體的幾種常見的堆積模型,讓學生對金屬晶體有一個較為全面的認識。
【教學目標】
1、理解金屬鍵的概念和電子氣理論
2、初步學會用電子氣理論解釋金屬的物理性質
【教學難點】
金屬鍵和電子氣理論
【教學重點】
金屬具有共同物理性質的解釋。
【教學過程設計】
【引入】大家都知道晶體有固定的幾何外形、有確定的熔點,水、干冰等都屬于分子晶體,靠范德華力結合在一起,金剛石、金剛砂等都是原子晶體,靠共價鍵相互結合,那么我們所熟悉的鐵、鋁等金屬是不是晶體呢?它們又是靠什么作用結合在一起的呢?
【板書】
一、金屬鍵
金屬晶體中原子之間的化學作用力叫做金屬鍵。
【講解】
金屬原子的電離能低,容易失去電子而形成陽離子和**電子,陽離子整體共同整體吸引**電子而結合在一起。這種金屬離子與**電子之間的較強作用就叫做金屬鍵。金屬鍵可看成是由許多原子共用許多電子的一種特殊形式的共價鍵,這種鍵既沒有方向性也沒有飽和性,金屬鍵的特征是成鍵電子可以在金屬中**流動,使得金屬呈現出特有的屬性在金屬單質的晶體中,原子之間以金屬鍵相互結合。金屬鍵是一種遍布整個晶體的離域化學鍵。
【強調】
金屬晶體是以金屬鍵為基本作用力的晶體。
【板書】
二、電子氣理論及其對金屬通性的解釋
1.電子氣理論
【講解】
經典的金屬鍵理論叫做“電子氣理論”。它把金屬鍵形象地描繪成從金屬原子上“脫落”下來的大量**電子形成可與氣體相比擬的帶負電的“電子氣”,金屬原子則“浸泡”在“電子氣”的“海洋”之中。
2.金屬通性的解釋
【展示金屬實物】
展示的金屬實物有金屬導線(銅或鋁)、鐵絲、鍍銅金屬片等,并將鐵絲隨意彎曲,引導觀察銅的金屬光澤。敘述應用部分包括電工架設金屬高壓電線,家用鐵鍋炒菜,鍛壓機把鋼錠壓成鋼板等。
【教師引導】
從上述金屬的應用來看,金屬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質呢?
【學生分組討論】
請一位同學歸納,其他同學補充。
【板書】
金屬共同的物理性質
容易導電、導熱、有延展性、有金屬光澤等。
、沤饘賹щ娦缘慕忉
在金屬晶體中,充滿著帶負電的“電子氣”,這些電子氣的運動是沒有一定方向的,但在外加電場的條件下電子氣就會發(fā)生定向移動,因而形成電流,所以金屬容易導電。
【設問】
導熱是能量傳遞的一種形式,它必然是物質運動的結果,那么金屬晶體導熱過程中電子氣中的**電子擔當什么角色?
⑵金屬導熱性的解釋
金屬容易導熱,是由于電子氣中的**電子在熱的作用下與金屬原子頻繁碰撞從而把能量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從而使整塊金屬達到相同的溫度。 ⑶金屬延展性的解釋
當金屬受到外力作用時,晶體中的各原子層就會發(fā)生相對滑動,但不會改變原來的排列方式,彌漫在金屬原子間的電子氣可以起到類似軸承中滾珠之間潤滑劑的作用,所以在各原子層之間發(fā)生相對滑動以后,仍可保持這種相互作用,因而即使在外力作用下,發(fā)生形變也不易斷裂。因此,金屬都有良好的延展性。
【練習】
1.金屬晶體的形成是因為晶體中存在
A、金屬離子間的相互作用
B、金屬原子間的相互作用
C、金屬離子與**電子間的相互作用
D、金屬原子與**電子間的相互作用
2.金屬能導電的原因是
A、金屬晶體中金屬陽離子與**電子間的相互作用較弱
B、金屬晶體中的**電子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可發(fā)生定向移動
C、金屬晶體中的金屬陽離子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可發(fā)生定向移動
D、金屬晶體在外加電場作用下可失去電子
高中化學教案6
實驗目的
1、通過讓學生親自做鈉及化合物性質的實驗,使學生加強對堿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的認識。
2、使學生初步學會利用焰色反應檢驗鈉和鉀及其化合物。
3、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
實驗重點
1、通過實驗鞏固對鈉及化合物性質的認識。
2、對實驗現象的分析與思考。
實驗難點
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并初步培養(yǎng)其設計實驗和評價實驗的能力。
實驗用品
試管、試管夾、燒杯、膠頭滴管、鐵架臺、酒精燈、藥匙、濾紙、粗玻璃管(10mm×10mm),帶導管的橡皮塞、鉑絲、藍色鈷玻璃、鋁箔、火柴、小刀、水槽、鑷子、蒸發(fā)皿、細長玻璃管、脫脂棉、氣球。
鈉、Na2O2、Na2CO3、NaHCO3、CuSO45H2O、KCl的固體及溶液、BaCl2溶液、稀鹽酸、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
實驗形式
單人單組
實驗過程
[引入]本章我們主要學習了鈉及化合物性質。本節(jié)課我們通過具體的實驗來對這些知識加以鞏固。
[板書]實驗三堿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
[師]本節(jié)課我們主要進行以下實驗內容。
[板書]
一、鈉的性質。
1、鈉與水反應。
2、鈉在空氣中燃燒。
二、過氧化鈉的性質。
1、Na2O2與水的反應。
2、Na2O2與CO2的反應。
三、Na2CO3與NaHCO3的性質。
1、NaHCO3的不穩(wěn)定性。
2、Na2CO3、NaHCO3與酸的反應。
3、Na2CO3與NaHCO3的鑒別。
四、用焰色反應檢驗Na+、K+、Cu2+。
[**]1、做鈉與水反應的實驗時,試管中為什么不能有氣體?
2、在NaHCO3加熱分解的實驗時,為什么要先將導管移出燒杯,然后再熄滅酒精燈?
3、做好焰色反應的關鍵是什么?
[注意]:
1、不要用手直接接觸金屬鈉。
2、實驗中所取鈉塊不得超過黃豆粒大小。
[學生實驗,教師巡視指導]
[思考]:
1、如果將鈉與鹽酸溶液反應,鈉是置換水中的H,還是置換HCl中的H?
2、一開始我們發(fā)現Na用煤油保存,經過以上一系列的對鈉的性質的研究,你能說出為什么嗎?
4、用鹽的固體或溶液做焰色反應的實驗時,何者現象更明顯?
[布置作業(yè)]填寫好本次的實驗報告,并能熟練地寫出有關化學方程式。
高中化學教案7
[教學設計說明]
通過第一節(jié)“元素與物質的分類”的學習使學生能用化學的眼光看清這個物質的世界,第二節(jié)進一步學習這六類物質中最重要的三種“電解質:酸、堿、鹽”并能書寫離子方程式;酸、堿、鹽之間大多是復分解反應(無化合價變化);
第三節(jié)研究氧化還原反應是根據反應物在化學反應中的表現(元素的化合價有變化)而將反應物分為氧化劑和還原劑,是研究物質性質的又一新角度,同時也為后面“化學反應的利用——原電池”奠定基礎.
因此根據本節(jié)教材承上啟下的作用而設計的教學思路是:
。1)鞏固和加強元素化合價知識,使學生充分感知化合價變化是“物質世界”相互轉化中最普遍和最有利用價值的化學變化;同時也是對初中化學薄弱環(huán)節(jié)一個及時的補充和提高;
。2)從新的角度歸納“物質的分類及其化學反應”的特點,使學生明確物質世界中兩大類反應:“復分解反應”和“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區(qū)別,認識“物質世界”的復雜性(有無數變化)與簡單性(只二大類反應)、個性(有電子轉移、無電子轉移)與共性(有新物質生成)的對立**。
[教學目標]
● 知識目標:
(1)通過對多個化學反應的分析、歸納,采取“概念形成”的方法使學生能從化合價的變化的角度認識并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2)通過實驗事實和思考,初步理解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并認清電子轉移與化合價升降的相關關系。
。3)聯系生活、生產實際,初步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對人類社會的利弊。
● 能力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由點及面的'學習能力:通過氧氣作為氧化劑的**,一種典型物質的性質可以**一類物質的性質;這一學習方法在以后的同族元素性質的學習中要得到廣泛的應用,日常生活中“窺一斑而知全貌”是一種重要的學習策略。
2.培養(yǎng)學生利用實驗的探究能力:化合價的變化是氧化還原反應的外在特征與表現,其內在的本質原因應通過實驗來探究分析,在實驗中電流計指針的偏轉可以有力的證明電子的轉移是反應內在的原因。
3.培養(yǎng)學生課堂學習的自我總結能力:學生語言表達能力差是一種普遍的現象,課堂的最后讓五名學生分別充當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氧化還原反應來**自我表述與總結,是本節(jié)課設計的一個亮點,生生互動的參與達到最佳學習效果。
● 情感目標:培養(yǎng)學生用對立**的觀點分析事物的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關鍵]
。1)重點是理解并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會用“雙線橋”法標明電子的方向及數目。**好課堂總結的擬人化表演。
(2) 難點是使學生能從化合價的變化,認識并建立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理解氧化還原反應各種概念之間的聯系。掌握氧化性、還原性的內涵,能自我總結出兩組概念的對立**網絡。
(3)關鍵是引導并做好幾個實驗探究出物質的氧化性和還原性的實質達到良好的效果。
實驗準備:
[教學過程]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課題引入
[投影與實物]
1.旺旺雪餅----干燥劑
(主要成分:生石灰)
2.月餅---脫氧劑實物展示
(主要成分---還原鐵粉)
3.脫氧劑介紹:幻燈片
防止氧氣氧化
學生知道干燥劑
但不知道脫氧劑
比較新穎,興趣大.
概念形成
(由點及面能力)
1. 最常見的氧化劑是誰?
2. 氧氣在化學反應(鈉、鐵、硫、磷)中的共同特點。
3. 氧化劑概念: (板書) 學生能答出:氧氣
學生上板書寫化學方程式
討論: 化合價均降低
知識引伸
知識遷移
(對立**思想) 1. 常見的氧化劑還有哪些?
化合價變化特點?舉例:
H2 + CuO = Cu + H2O
2. 什么叫還原劑?
常見的還原劑有哪些?
學生討論并筆記
判斷氧化劑
學生回答
知識網絡的構成
(對立**能力)
[重點] 1. 實驗演示:
銅 → 氧化銅 → 銅
2. 概念聯系:
氧化劑——被還原——發(fā)生
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
還原劑——被氧化——發(fā)生
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知識網絡構成:
化合價降低
氧化劑 + 還原劑 =
深化理解
氧化劑和還原劑概念
思考并討論:
氧化劑為何是被還原?
(是被還原劑還原)
還原劑為何是被氧化?
(是被氧化劑氧化)
學生筆記:
還原產物 + 氧化產物
化合價升高
活動探究: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1. 反應特征:化合價有升降,且還原劑化合價升高總數和氧化劑化合價降低的總數相等
2. 為什么化合價會有升有降?
怎樣用實驗證明你的觀點?
3. 實驗演示:
Zn + CuSO4 = Cu + ZnSO4
電流計指針偏轉
4. 氧化還原反應的實質:
有電子轉移 學生筆記
學生交流并總結:電子是帶負電的,得電子化合價降低,失電子升高.
學生探究:電子得失形成回路則形成電流,電流針有現象.
學生討論與總結:
實質是有電子轉移
1.雙線橋表示電子轉移的方向和數目:略
H2 + CuO = Cu + H2O
Zn + CuSO4 = Cu + ZnSO4
學生練習
活動表演
與課堂總結
(激發(fā)學習興趣,
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1. 要求五名學生(拿展板):
各自表述物質及反應的特點
。▽W生甲):氧化劑
。▽W生乙)還原劑
。▽W生丙)還原產物
。▽W生。┭趸a物
。▽W生戊)氧化還原反應
2. **學生**表演
并補充說明
3. 投影與總結表揚
學生小組討論
推薦小組****表演:
。祝┪沂茄趸瘎哂醒趸,在反應中化合價降低(因為我得電子),我會被還原劑還原,發(fā)生還原反應,生成還原產物;
。ㄒ遥┪沂沁原劑,具有還原性,在反應中化合價升高(因為我失電子),我會被氧化劑氧化,發(fā)生氧化反應,生成氧化產物;
(。┪沂沁原產物,是氧化劑被還原后的產物(化合價降低后的產物);
。ㄎ欤┪沂茄趸a物,是還原劑被氧化后的產物(化合價升高后的產物)。
。ū┪沂茄趸原反應,我的特征是有化合價的升降,且升與降的總數相等;我的實質是發(fā)生了電子的轉移,且得與失的電子總數相等。
[課后反思]
1.本節(jié)課的引入與概念形成是很成功的,知識網絡的構成給學生的印象深刻,達到預期的效果,雙線橋的練習略顯“單薄”(準備是下節(jié)課的重點),最后學生的擬人化總結與表演非常成功,課堂氣氛達到**.
2.有一個班在表演中,一名學生這樣說:“我是還原劑,在反應中化合價升高,因為我失電子.我的老婆是氧化劑,我的兒子是氧化產物.”弄得全班同學哄堂大笑,那個氧化產物的同學氣憤的不行,但也是一臉的無奈.當時我也很吃驚,評價比較形象,但不適合中學生.
高中化學教案8
氨、銨鹽(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掌握氨氣分子的結構、性質、用途及相互關系。
。2)掌握氨水的性質、掌握有關氨氣溶于水的計算。
。3)了解氨水、液氨的區(qū)別,能分析氨水溶液中存在有關*衡問題。
2.能力和方法目標
。1)通過氨水、液氨成分的比較,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對比能力。
。2)通過氨的結構、性質和用途相互關系的理解,提高推理能力。
(3)通過有關計算訓練數學計算和推理能力。
(4)通過有關實驗現象的觀察、實驗結論的分析,提高觀察能力和解釋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氨水跟液氨的差異。噴泉實驗的有關計算。
[教學過程]
見課件[氨、銨鹽(一)ppt文件]
[鞏固練習]
1.完成下表,比較液氨跟氨水的差異。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成分
微粒種類
主要性質
存在條件
答案: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液氨
氨水
物質成分
純凈物(非電解質)
氨的水溶液是混合物。NH3·H2O是一種弱電解質。
微粒種類
氨分子
氨分子、一水合氨分子、水分子、銨離子、氫氧根離子、氫離子
主要性質
不具有堿性
氨水中的一水合氨具有堿的通性
存在條件
常溫常壓下不能存在
常溫常壓下可存在
2.氣體X可能有NH3、Cl2、H2S、HBr、CO2中的一種或幾種組成,已知X通入AgNO3溶液時產生淡黃色沉淀,該沉淀不溶于稀HNO3溶液,若將X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卻不見沉淀產生,則有關氣體X的成份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僖欢ê蠬Br,可能含有CO2 ②一定不含CO2 ③一定不含NH3、Cl2、H2S ④可能含有Cl2、CO2。
。ˋ)只有①(B)只有③(C)①和③(D)②和③
答案:C。
2.關于氨水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氨水的溶質是NH3·H2O
。˙)氨水可使酚酞指示劑變紅
。–)氨水中含三種分子和三種離子
。―)氨水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越大,溶液密度越小
答案:A。
3.由三種相同體積氣體組成的混合氣,依次通過足量的下列4種試劑:飽和的碳酸氫鈉溶液、濃硫酸、灼熱的氧化銅和過氧化鈉后,氣體體積減小一半(氣體體積均在相同條件下測定且溫度高于水的沸點),這種混合氣體的合理組成是()
。ˋ)NH3、CO、NO(B)HCl、H2、N2(C)HCl、CO2、CO(D)SO2、N2、CH4
答案:C。
4.在下列變化中,吸收能量的是()。
。ˋ)氨氣液化為液氨(B)磷與氧氣化合成五氧化二磷
。–)液氨汽化為氨氣(D)氨在催化劑存在的情況下與氧氣反應
答案:C。
5.如下圖所示,燒瓶內已充滿某氣體X,氣體體積為1000mL(273K,101325Pa),燒杯中盛滿水,直導管長L=60cm,導管進入燒杯中水面下12cm,氣體的溶解度在273K時為1∶40(1體積水能溶解101325Pa下氣體40體積)。實驗開始,膠頭滴管先向燒瓶中注入1mL水。
。1)通過計算確定能否看到噴泉現象。(假設壓強的微***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忽略不計。)
。2)如不能看到,則可改變進入燒杯的導管的長度,問導管進入燒杯的長度為多少時,恰好能形成噴泉?
(3)如不能看到,則膠頭滴管*滴入多少毫升水恰好能形成噴泉?
答案:(1)不能。(2)8cm。(3)1.2mL。
高中化學教案9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①掌握烴及烴的衍生物性質及官能團相互轉化的一些方法。
②了解有機合成的基本過程和基本原則。
③掌握逆向合成法在有機合成用的應用。
過程與方法:
、偻ㄟ^小組討論,歸納整理知識,培養(yǎng)學生對物質性質和官能團轉化方法的歸納能力。
②通過有梯度的與生活實際相關的有機合成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逆合成分析法的邏輯思維能力。
③通過設計情景問題,培養(yǎng)逆合成分析法在有機合成中的應用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①培養(yǎng)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會結合生產實際選擇適當的合成路線。
、谕ㄟ^對**資料的分析,使學生關注某些有機物對環(huán)境和健康可能產生的影響,關注有機物的安全生產和使用問題。
、弁ㄟ^逆合成分析法的研究,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俟倌軋F相互轉化的方法歸納。
、谀婧铣煞治龇ㄔ谟袡C合成過程分析中的應用。
教學難點:
逆合成分析法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教學方法、**:
、**材料分析,分組討論,引導啟發(fā)、激發(fā)思考、情景問題的創(chuàng)設與解決、多**
、卺槍﹄y點突破而采用的方法:通過設置有梯度的情景問題,分三步,讓學生由淺入深的進行合成訓練,在動手訓練中自己體會、掌握逆合成分析法的思維方法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引入】
多**展示與PVC保鮮膜有關的“**鏈接”以及“資料卡”,創(chuàng)設一個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合成情景引入新課(資料見后附表)
【情景創(chuàng)設1】
你能夠根據已學的知識,利用一些常用的原材料,合成PVC嗎?
【教師評價】
讓學生把自己的方案寫到黑板上,做出評價
【新課】
教師作歸納,以PVC的合成為例,引出有機合成的過程,以流程圖直觀展現
【過渡】
實際上很多時候有機合成是不能一步到位的,那我們要學會分析比較目標化合物和基礎原料之間在骨架構建和官能團轉化的聯系,這就要求我們掌握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共同討論完成“思考與交流”
歸納內容
【教師引導】觀察學生的討論情況,做出適當的引導
【教師評價】**不同小組學生的討論成果,作出肯定與評價,引導學生做好歸納總結
【過渡】當我們掌握了一些官能團的引入或轉化方法后,就要學會把這些方法應用到有機合成過程中了
【情景創(chuàng)設2】
在日常生活中,飲料、糖果中常常添加一些有
水果香味的酯類香料,例如具有蘋果香味的戊酸戊酯,你能利用1-戊烯為原料合成戊酸戊酯這種香料嗎?
【教師評價】
對學生的成果作出評價,及時糾正錯誤;
引導學生思考總結逆合成分析方法的思路
【過渡】
我們發(fā)現,在分析合成路線的時候,可能會出現要對不同原料或合成路線的選擇,那么
【情景問題創(chuàng)設3】
想一想:結合生產實際,同學們,你認為在選擇原料和合成途徑時,你應該注意一些什么問題?
【教師歸納】
選擇有機合成路線應遵循的一些原則:
反應條件必須比較溫和。
產率較高。
原料地毒性、低污染、廉價。
【過渡】
逆合成分析法是在設計復雜化合物的合成路線是,它是將目標化合物倒退一步尋找上一步反應的中間體,該中間體同輔助原料反應可以得到目標化合物。而這個中間體的合成也是從更上一步的中間體得來的。依次倒推,最后確定最適宜的基礎原料和最終的合成路線。下面,我們就利用這種分析法,來完成這一道練習:
【例題練習】
試用逆合成分析法研究合成草酸二乙酯的路線。
【小結】
本節(jié)我們要重點掌握:
1、一些常見官能團引入的方法。
2、在有機合成中應用逆合成分析法。
【作業(yè)布置】
1、課后習題1、3題。
2、思考課本P65學與問。
高中化學教案10
當今世界,科技迅猛發(fā)展,社會飛速進步,給教育的發(fā)展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zhàn)和機遇。新課程**方案把課程的綜合開發(fā)研究與實驗提到了首要位置。通過教學實踐,我認為,只有注重探究方法、創(chuàng)新精神、實踐能力的綜合培養(yǎng),才能造就適應當今社會所需人才,為學生終身學習打好基礎。特別是讓學生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嘗試成功的喜悅。因此,作為一線教師,我深知責任重大。上課前,要認真剖析學生的認知,鉆研課標要求,挖掘教材深度。
通過幾輪的高中化學教學,每當學到元素化合物時,需要通過演示實驗才能讓學生更明了。在必修1第三章“幾種重要的金屬化合物*鐵的重要化合物”實驗3-9中,我在以往的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事先精心準備了實驗。用煮沸的蒸餾水新配制FeSO溶液和NaOH溶4液,在FeSO溶液中放入小鐵釘以防氧化。
實驗3-9取少量FeCl和FeSO,然后滴加NaOH溶液,讓學3 4生觀察現象。
做完FeCl中加入NaOH溶液,準備做FeSO與NaOH的反應,34當做到把吸有NaOH溶液的膠頭滴管伸入試管準備慢慢伸入液面以下,并強調讓學生仔細觀察會出現什么現象,發(fā)現同學們低頭耳語,有大膽的學生提出:初中講膠頭滴管的使用時,它必須在容器(試管)的上方,不讓伸入容器中,是不是老師的演示動作錯誤?我本想就實驗目的給學生做出口頭解釋,但忽又喜悅:學生在課堂上積極發(fā)現疑點,勇于質疑,這是特別好的現象啊,應該尊重學生的疑問,讓他們通過對比實驗得出更加準確而深刻的答案。于是,我把滴管放在試管口進行實驗,讓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現象:生成了灰色絮狀沉淀,迅速變成了灰綠色,最后變成了紅褐色。此時,學生們用驚疑的眼光看看教材,再看看實驗結果,紛紛議論:為什么實驗現象與教材不符?面對這種在意料中的情況,我讓學生們分組討論形成此種現象的原因并提出改進措施。學生們積極思考,認真分析,踴躍發(fā)言,歸納出如下幾條原因:
。1)FeSO有較強的還原性,在空氣中放置時間較長,易被空4氣氧化。4Fe(OH)+2HO+O=4Fe(OH) 2223
(2)在滴加NaOH溶液過程中引入了氧氣。
。3)盛放NaOH溶液的試劑瓶沒有用橡皮塞,沒有與空氣隔絕。
。4)兩種溶液中溶有氧氣。
學生們提出制取氫氧化亞鐵關鍵應該是保證氫氧化亞鐵不與氧氣接觸。改進方案有:
。1)加熱氯化亞鐵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趕出溶液中的氧氣,并趁熱滴定。
。2)長頸膠頭滴管應伸入試管,最好伸入FeSO溶液中,并慢4慢擠出。
。3)把FeSO溶液表面加保護層,如煤油、植物油等。 4面對學生們積極探究的熱情,面對熱烈的課堂氣氛,我對學生們大膽設計,勇于探究和敢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進行了表揚和肯定,同時對他們的方案進行了評析,給予了合理的建議,幫助他們尋找出最佳方案,并重新進行了實驗。
把盛有FeSO溶液的試管加入少量的植物油以隔絕空氣,再加4將用煮沸的蒸餾水配制好的NaOH溶液,用長頸膠頭滴管伸入FeSO4溶液面下,慢慢擠出NaOH溶液,實驗現象出現了:先看到了白色絮狀沉淀,而后變成灰綠色,最后變成紅褐色。與教材描述完全相符。
此時,我與學生都露出了喜悅而輕松的神情,好似我們共同完成了一項艱巨的任務。本節(jié)課達到了**,師生之間產生了共鳴,更讓人高興的是,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了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到了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展示學生個性,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意識和懷疑精神,鼓勵學生的質疑和對教師教材的超越,贊賞學生富有個性的理解和表達。
這種教學片斷很多。如金屬鋁與酸的反應,噴泉實驗等。若教師在*時教學過程中能夠隨時記錄這些點滴教學片斷,學生將會受益匪淺,教師也會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后進行反思,這種反思使教學經驗理論化。不斷地增強駕馭和開發(fā)新課程的能力。
案例反思:
一節(jié)課在激情中開始,在興奮中結束。雖然下課了,但我仿佛還處在學生有條理的發(fā)言和熱烈的討論甚至爭論中,當然這節(jié)課帶給我深刻的思考:
(1)擺正位置
新課程**要求“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就是要讓學生發(fā)揮他們主觀能動性,自主學習、勇于質疑、敢于探究,相信學生的能力。以前,雖然也探究,但只是對課文中有探究活動時才進行,大多數是以講習互動為主,通過這節(jié)課,我深刻地認識到:學生的能力很強,是很有潛能的,一定要讓他們每節(jié)課都動起來,在增長知識的同時,也可以培養(yǎng)能力。
。2)相信學生
學生的探究、討論、歸納,給我很大啟示,學生的潛能和可塑性
很強,對其能量的培養(yǎng),主要不是學生能不能做到,更重要的是教師能不能正確引導,能不能給予學生發(fā)揮潛能的機會。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占著課堂的絕對主動權,很少給予學生發(fā)揮的機會,總認為學生只能通過教師講析,才能很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F代教育教學研究認為,所有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發(fā)展的學習,都一定是自主學習,只有自主學習才能幫助學生確立自己的尊嚴和獲得可持續(xù)發(fā)展的能力,所以,我們作為教師,一定要讓學生動起來,去思考、去掌握、去討論、去歸納,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切可能與機會,幫助學生通過自主性的探索和實踐,獲得知識的構建和能力的提高。
高中化學教案11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使學生掌握蔗糖的分子組成、性質及鑒別方法,了解蔗糖的用途;初步學習蔗糖水解反應的實驗方法及基本操作;理解低聚糖、二糖的定義,了解麥芽糖的性質。
能力培養(yǎng):
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學實驗方法的訓練。
科學思想:
讓學生自己動手實驗,對實驗現象進行比較、分析,從而得出正確結論,并引導學生總結實驗成敗的關鍵,培養(yǎng)學生對化學現象與化學本質的辯證認識及認真細致、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品質:
通過讓學生在小組內分工協作進行實驗、共同分析、討論實驗結果,從而學習新知識這一學習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情感和團結、合作的精神。
科學方法:
通過對砂糖、冰糖等蔗糖水溶液的還原性實驗的現象進行對比與分析,引導學生通過表面現象分析問題的本質,學習對實驗結果的分析方法;通過引導學生設計實驗方案,進行蔗糖的水解反應及對水解產物的還原性進行檢驗,對學生進行初步的科學實驗方法的訓練。
重點、難點
蔗糖的非還原性;蔗糖的水解反應;思維方法、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實驗方法及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
高中化學教案12
第二節(jié) 分子的極性
【學習目標】
1、理解極性分子與非極性分子的概念。
2、掌握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
3、了解相似相溶規(guī)則及其在中學化學中的應用。
[復習]
[練習]指出下列物質中的共價鍵類型
1、O2 2 、CH4 3 、CO2 4、 H2O2 5 、Na2O2 6 、NaOH
活動與探究[實驗1]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新授]
1、分子極性的分類及其概念
極性分子: 。
非極性分子: 。
2、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
。1)雙原子分子:取決于成鍵原子之間的共價鍵是否有極性
極性分子:AB型,由 構成的分子,如 。
非極性分子:AA型,由 構成的分子,如 。
(2)多原子分子(ABm型):取決于分子的空間構型
(1)空間構型法
的分子為非極性分子; 的分子為極性分子。
(2)物理模型法
ABn型分子極性的判斷可以轉化為物理上受力*衡問題來思考。判斷中心原子是否受力*衡,如果受力*衡則ABn型分子為非極性分子,否則為極性分子。
分析:CO2、H2O、NH3、BF3、CH4的分子極性
課本P75-4:孤對電子法
在ABn型分子中,若中心原子A無孤對電子(未成對電子),則是非極性分子,若中心原子A有孤對電子則是極性分子。
例如:CO2、CH4、SO3中心原子(C、S)無孤對電子,是非極性分子。而像H2O、NH3、NCl3中心原子(O、N)有孤對電子,則為極性分子。
練習:請判斷PCl3、CCl4、CS2、SO2分子的極性。
課本:P73-[交流與討論] P75-5學生完成
總結:鍵的極性與分子的極性的區(qū)別與聯系
概念 鍵的極性 分子的極性
含義 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決定因素 是否由同種元素原子形成 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聯系 1. 以非極性鍵結合的雙原子分子必為非極性分子;
2. 以極性鍵結合的雙原子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
3. 以極性鍵結合的多原子分子,是否是極性分子,
由該分子的空間構型決定。
說明 鍵有極性,分子不一定有極性。
[練習鞏固]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1、凡是含有極性鍵的分子一定是極性分子。2、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極性鍵。
3、非極性分子中一定含有非極性鍵。 4、非極性分子一定不含有極性鍵。
5、極性分子一定不含有非極性鍵。 6、凡是含有極性鍵的一定是極性分子。
7、非金屬元素之間一定形成共價鍵。 8、離子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共價鍵。
[實驗2] 碘在水中和四氯化碳中的溶解情況
實驗現象:
實驗結論:
3、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影響
A.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的熔點、沸點有一定的影響, 。
B.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的溶解性的影響:
相似相溶規(guī)則: 。
思考:請例舉化學中常見情況。
C.極性分子在電場或磁場力的作用下會發(fā)生偏移。
課堂小結:
1、分子的極性:極性分子和非極性分子
2、分子極性的判斷方法:空間構型法
3、分子的極性對物質物理性質的影響:相似相溶規(guī)則
【課堂練習】
1.把下列液體分別裝在酸式滴定管中,并使其以細流流下,當用帶有靜電的玻璃棒接近液體細流時,細流可能發(fā)生偏轉的是 ( )
A.CCl4 B.C2H5OH C.CS2 D.CH3Cl
2.CO2、CH4、BF3都是非極性分子,H2O、NH3都是極性分子,由此推測ABn型分子是非極性分子的經驗規(guī)律正確的是 ( )
A.所有原子在同一*面內 B.分子中不含有氫原子
C.在ABn分子中A原子沒有孤對電子 D.中心原子的化合價的絕對值等于該元素的價電子數
3.判斷XY2型分子是極性分子的主要依據是 ( )
A. 分子中存在極性鍵 B. 分子中存在離子鍵
C. 直線型結構,兩個X--Y鍵的夾角為1800D. 非直線型結構,兩個X--Y鍵的夾角小于1800
4.能說明BF3分子中的四個原子在同一*面內的理由是 ( )
A. 任意兩個B—F鍵之間的夾角為1200 B.B—F鍵是非極性鍵
C.B原子與每個F原子的相互作用相同 D.B原子與每個F原子的距離相等
高中化學教案13
一、對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的離子鍵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的學習,目的是使學生進一步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也為今后更深層次的學習化學奠定基礎。
2、教材內容的分析
教材是通過復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并引出電子式及用其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3、本課時的教學內容主要包括兩點:
①離子鍵;
、陔娮邮降臅鴮懠坝闷浔硎倦x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二、學生情況分析
本節(jié)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較多,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性認識。
三、教學目標的確立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教學內容并結合《新課標》的內容標準:認識化學鍵的含義,知道離子鍵的形成。我確定了以下三維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掌握離子鍵的概念。
2.掌握離子鍵的形成過程和形成條件,并能熟練地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學生會用對立**規(guī)律認識問題;
2.學生能掌握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
2、通過離子鍵的形成過程的分析,學生可以獲得懷疑、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
四、 教學重難點分析
根據知識本身的難易程度再結合學生的理解水*和我對學習內容的理解,我確定了一下教學重難點。
教學難點
①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②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五、教法與學法分析
根據教材內容我將運用實驗演繹法,歸納總結法,**引導法來實施教學。
我將在課堂上引導學生使用討論總結,板書演繹,習題鞏固的學習方法來學習,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六、教學設計的程序
提出問題→實驗(鈉和氯氣的反應)→進行表征性抽象→再進行原理性抽象→得出結論(離子鍵的定義)→離子鍵的實質→離子化合物的概念→構成離子鍵的粒子的特點→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實例→反思與評價程序進行教學。
七、具體教學設計:
1、新課引入:
引入問題,請同學思考:
①為什么物質的種類遠遠多于元素的種類?
、诜肿印⒃、離子是怎么構成物質的?這些微粒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
通過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2、新課教學: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學科,所以我會給學生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以下兩個問題:①這個反應的微觀過程是怎么樣的?②產物NaCl是怎么形成的?通過實驗演示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接著由我來引導學生運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解釋NaCl的形成,并引出離子鍵的概念,分析其成鍵本質,相互作用等。
由于離子鍵的概念比較抽象,用電腦演示離子鍵形成的過程并設計成動畫,能很好地幫助學生理解離子鍵的形成及概念。
3、**討論
從產物NaCl和其他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來**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構成離子鍵的物質。之后,由小組派**發(fā)表小組討論的結果,最后由我來評價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互相溝通、增進友誼、交流觀點、合作性學習,而且其歸納總結能力也將得以鍛煉。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過渡并設問引出電子式:
在了解完離子鍵的概念之后,我將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偃绾涡蜗蟮乇硎驹拥淖钔鈱与娮?
、谌绾斡幂^為形象直觀的方法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來引出電子式并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深入探究問題的好奇心。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并帶領學生了解原子,陰、陽離子的表示方法。盡量用較為形象的記憶方法進行講解;瘜W教學過程中的課堂**是
師生交流過程中的重要形式,是突破重難點的重要**,是老師點拔的重要途徑,所以我會設置思考題判斷電子式的正確性,采取**的方法讓學生訂正,鞏固新學的知識點。 從錯誤中歸納總結出書寫原子和陰陽離子的要點,同時,因為電子似的書寫,尤其是陰離子的書寫學生較容易犯錯,故以習題鞏固歸納其要點加深學生印象。
5、離子化合物的電子式書寫及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這是本節(jié)的課重難點,在學習中,學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為了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課堂上我會先用電子式表示出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說出書寫重點,然后讓學生根據出寫出一些常見的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并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之后再指出錯誤所在,得出書寫時的注意事項。這樣,學生聽起課來十分專心,印象也深。
八、課堂小結:
我會帶著學生一起回顧這節(jié)課所講的內容,列出本節(jié)課的知識框架,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的內容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的認識。并留給學生的思考問題:這節(jié)課我們了解了金屬和非金屬之間的相互作用,那么非金屬單質及化合物之間存在什么作用?為下節(jié)課的學習做好鋪墊。
高中化學教案14
一、教材分析
《開發(fā)利用金屬礦物和構》是人教版高中化學必修二第四章第1節(jié)的教學內容,主要幫助學生認識和體會化學在自然資源開發(fā)和利用中的意義和作用,解釋化學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關系,樹立資源保護意識及合理開發(fā)意識。因此,教學要圍繞這一教學目標展開。本節(jié)教學重點:解化學方法在金屬礦物開發(fā)(主要是金屬冶煉)及海水資源開發(fā)中的作用。
本節(jié)教學難點:學生在掌握金屬冶煉的一般原理基礎上,了解適用于不同金屬的冶煉方法。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說出金屬冶煉的一般原理及冶煉的一般方法
(2)說出海水資源綜合利用對人類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2.能力目標:
(1)通過鋁熱反應及海水的實驗,學會金屬冶煉的原理及簡單了解元素分析的方法
(2)通過小組間的交流與合作,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及思維的嚴密性。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了解金屬回收的意義,培養(yǎng)學生的資源環(huán)保意識
(2)通過聯系知識與生產實踐的關系,激發(fā)學生對化學學科的興趣熱愛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了解化學方法在金屬礦物開發(fā)(主要是金屬冶煉)及海水資源開發(fā)中的作用。
難點:學生在掌握金屬冶煉的一般原理基礎上,了解適用于不同金屬的冶煉方法。
四、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的知識和實驗水*有差距。有些學生化學實驗基礎都不好,所以講解時需要詳細。對于研磨和過濾等操作學生有一定的基礎,但鋁熱實驗是首次接觸,需要教師指導并嚴格注意實驗安全。
五、教學方法
1.實驗法:鋁熱反應,海帶中提取碘
2.學案導學:見后面的學案。
3.新授課教學基本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總結疑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生的學習準備:預習導學案,完成課前預習學案離。
2.教師的教學準備:多**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3.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和布置:六人一組,實驗室內教學。課前打開實驗室門窗通風,課前準備好綠實驗用具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疑惑
檢查落實了學生的預習情況并了解了學生的疑惑,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
。ǘ┣榫皩搿⒄故灸繕。
【引言】 金屬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很廣,但金屬元素一般分布在什么區(qū)域?
【講解】 (正確評價學生的回答,并補充)金屬元素廣泛分布于礦物中,動植物體內及海洋等區(qū)域中。
【質疑】 金屬元素在自然界中,如礦物或海洋中,是如何存在的呢?這又與什么性質有關?
【板書】 一、金屬的存在:游離態(tài):少數不活潑的金屬;化合態(tài):多數比較活潑的金屬
【介紹】 我國的礦產資源現狀,國情教育
【講解】 我們日常使用的金屬材料大多是金屬單質或合金。因此必須把化合態(tài)的金屬轉化為金屬單質-金屬的冶煉。
【板書】 二、金屬的冶煉
【設問探究】 我們該如何從礦石中提煉出金屬單質呢?根據什么原理?
【學生活動】 分組討論、發(fā)言
【講解】 (正確評價學生的回答并復述)冶煉金屬的根據是用還原劑把金屬礦石中的金屬離子還原成單質,經過三個步驟。冶煉的步驟: 第一步:礦石的富集:除去雜質,提高礦石中有用成分含量。 第二步:冶煉:利用氧化還原反應,在一定條件下,用還原劑還原。 第三步:精煉:采用一定方法,提煉純金屬。
【板書】 1、金屬冶煉的實質 【分析探討】金屬離子的得電子能力是否全都相同?這與什么有關?
【講解】 由于金屬的活動性不同,金屬離子得到電子還原成金屬原子的能力也就不同,因此,對于不同活性的金屬離子就必須采取不同的還原方法進行冶煉。
【板書】 2、金屬冶煉的方法
【分析】 一些不活潑的金屬,它們是在金屬活動順序中位于氫后面的金屬,如 Hg、Ag等,其陽離子得電子能力很強,所以其還原的條件比較容易達到。Hg、Ag的氧化物受熱就能分解得到單質。
【板書】 (1)、熱分解法 2HgO 2Hg+O 2 ↑2AgO 2Ag+O 2 ↑
【分析】 位于活動性順序表中前端的金屬如 K、Na、Ca、Al等金屬,我們知道其還原性很強,容易失去電子,而其對應的陽離子則氧化性很弱,很難得到電子;一般的還原劑都無法把它的陽離子還原出來。我們只能使用通電分解其熔融鹽或氧化物的方法來冶煉。
【板書】 (2)、電解法 MgCl 2 (熔融) Mg+Cl 2 ↑
【分析】 對于大多數金屬,如位于金屬活動順序表中間一段的金屬所對應的離子,得電子能力較強,其化合物又不能通過受熱分解得到金屬單質,必須使用還原劑還原金屬陽離子。常見的還原劑有焦炭、一氧化碳、氫氣。一些活潑金屬也可作為還原劑,將相對不活潑的金屬從其化合物中置換出來。
【板書】 (3)、熱還原法 ① 常用還原劑:焦炭、CO、H 2 、活潑金屬(如Al)等
【練習】 分別寫出這四種常用的還原劑冶煉赤鐵礦的化學方程式。
【點評并強調】 若金屬以硫化物或碳酸鹽形式存在,應先將其轉化成氧化物。
【實驗探究】 實驗 4—1 (實驗前用磁鐵檢查一下室溫條件下有無鐵存在;反應后再用磁鐵檢查有無鐵生成)觀察、記錄實驗現象,并思考回答:反應前:無鐵存在。反應中:發(fā)光、放熱、反應劇烈。反應后:用磁鐵檢查生成物有塊狀物被吸起。2Al+Fe 2 O 3 =2Fe+Al 2 O 3 +Q。Al的還原性強于鐵,也能與化合態(tài)氧結合。證明Al的還原性強于Fe,Al可與化合態(tài)的氧反應。 (演示鋁熱反應,由學生寫出反應方程式,并分析各種試劑的作用)。
【說明】 在該反應中,鎂條和氯酸鉀是引燃劑,鎂條在空氣中可以燃燒,氧氣是氧化劑。但插入混合物中的部分鎂條燃燒時,氯酸鉀則是氧化劑,以保證鎂條的繼續(xù)燃燒,同時放出足夠的熱量引發(fā)氧化鐵和鋁粉的反應。由于該反應放出大量的熱,只要反應已經引發(fā),就可劇烈進行,放出的熱使生成的鐵熔為液態(tài)。 【設疑】 發(fā)生了什么反應?如何書寫化學方程式呢? 2Al+Fe 2 O 3 =2Fe+Al 2 O 3
【講述】 我們把上述反應稱為鋁熱反應。
【板書】 ②鋁熱反應
【應用探究】 鋁熱反應有什么用途呢?
【放錄像】 鋁熱反應在生產中的應用:焊接鋼軌、冶煉難熔金屬。看錄像。體會化學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激發(fā)學生熱受化學的情感。
【講述并板書】 ③應用: a:野外焊接。 b:冶煉難熔金屬(要求學生寫出冶煉鉻、錳的反應)。 2Al+Cr 2 O 3 =2Cr+Al 2 O 3 4Al+3MnO 2 =2Al 2 O 3 +3Mn
【小結】 金屬冶煉的方法:(投影)
【過渡】 地球上的金屬礦產資源是有限的,無法再生,而且隨著金屬的使用,金屬會被腐蝕而污染環(huán)境,那么我們應該具體怎么做呢?
【板書】 三、金屬的回收與環(huán)境、資源保護
【閱讀指導】 閱讀教材相關內容。
【講述】 正確評價學生的回答并歸納。
【講述】 有關金屬回收再利用的好處。 1、廢舊金屬的最好處理方法是回收利用。 2、回收利用廢舊金屬的意義是減少垃圾量,防止污染環(huán)境且緩解資源短缺的矛盾。
【資料介紹】 以鋁為例,生產一噸原鋁至少要消耗四噸鋁土礦資源。當前全球原鋁的年產量約 2500萬噸,年消耗鋁土礦超過一億噸,如果照此發(fā)展下去,地球上的鋁土礦資源就會越來越少,直至有一天枯竭。如果人類消費的鋁能夠回收利用,只要回收利用量達到產量的二分之一,每年就將減少鋁土礦消耗量約5000萬噸,這對保護全球鋁土礦資源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其次,利用廢雜原料生產一噸合金鋁錠與用鋁土礦原料生產一噸原鋁錠相比,可以節(jié)省95%以上的能源消耗。 每生產一噸原鋁錠需要消耗能源 213.2TJ(電能約占82%),而生產一噸再生鋁合金錠所需能源消耗為5.5TJ(燃料約占80%),僅為原鋁錠生產能源消耗的2.6%,優(yōu)勢比較明顯。由于鋁可以反復循環(huán)使用,從再生鋁廢料中再生產鋁,其節(jié)能效果更加顯著。另外,再生鋁生產中二氧化碳的產生量和排放量與原鋁生產相比,大為減少。有資料統(tǒng)計,再生鋁生產可比用水電生產原鋁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1%,比用燃油發(fā)電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7%以上,比用煤發(fā)電減少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更多,環(huán)保效益十分顯著。
【小結】 指導學生歸納本節(jié)課的內容。
【作業(yè)】 上網查資料了解*金屬的回收利用情況,并寫一份**報告( 300字左右)
【引入】 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 71%,具有十分巨大的開發(fā)潛力。海洋對于人類的意義,已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提供生存的自然環(huán)境、漁鹽之利、航運交通、*等方面。海洋農牧化、海洋油氣開發(fā)、深海采礦、海水綜合利用等產業(yè)開發(fā)已形成規(guī)模,并顯示出巨大潛力。開發(fā)利用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tài)環(huán)境,是解決人口、資源、環(huán)境問題的重要途徑。我國的社會和經濟發(fā)展將越來越多地依賴海洋。
【資料展示】 海洋之所以被譽為人類未來的希望,是因為海洋中有豐富的資源和能源。海洋自然資源的分類有多種,《*自然資源叢書海洋卷》按照海洋資源的性質、特點、存在形態(tài),將海洋資源分為 6個大類:①海洋生物資源(包括漁業(yè)資源、藥物資源、珍稀物種資源);②海底礦產資源(包括金屬礦產資源、非金屬礦產資源、石油和天然氣資源);③海洋空間資源(包括土地資源、港口和交通資源、環(huán)境空間資源);④海水資源(包括鹽業(yè)資源、溶存的化學資源、水資源);⑤海洋新能源(包括潮汐能資源、波浪能資源、海流能資源、溫差和鹽差能資源、海上風能資源);⑥海洋旅游資源(包括海洋自然景觀旅游資源、娛樂和運動旅游資源、人類海洋歷史遺跡旅游資源、海洋科學旅游資源、海洋自然保護區(qū)旅游資源)。
【板書】 一、海洋資源的分類 【多**投影】
【講述】本節(jié)我們僅以海水資源為例,一起來探究一下海水資源的利用和海水化學資源的利用前景。
【閱讀教材及資料并思考】 1、海水中水資源的利用包括哪幾部分? 2、海水淡化有哪些方法?
【資料展示】 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業(yè)冷卻用水、生活用水和耐鹽植物灌溉。這是海水資源開發(fā)的一個領域。據預測, 20xx年時**工業(yè)用水的1/3將由海水提供。我國今后也要發(fā)展海水直接利用工程。在沿海地區(qū),特別是在電力、冶金、化工等行業(yè)推廣海水冷卻方法,同時推廣在生活領域中使用海水,如沖洗、除塵、消防、灌溉、印染等。目前青島市已有20多個單位直接利用海水,年用海水量占全市工業(yè)用水量的67%,上海石化總廠每小時用海水量達100×10 4 t,青島、大連、天津等城市的發(fā)電、石油、化工等部門每年直接利用海水達50×10 8 m 3 。 海水淡化現有 20多種技術方法。目前技術純熟、經濟效益較好的是蒸餾法、電滲析法和反滲透法。蒸餾法即通過將海水加熱蒸發(fā),再把蒸汽冷凝得到淡水。這是傳統(tǒng)的方法,目前生產能力最大。這種技術正朝著容量大型化(日產10×10 4 t以上)和目的多重化的方向發(fā)展,如利用淡化后的濃縮海水提取有用物質,利用發(fā)電廠余熱進行海水淡化等。我國已進行了日產百噸的淡化裝置試制,具備了設計和研制大、中型蒸餾淡化裝置的技術能力。 我國的海水化學資源
【講述】 海水水資源的利用包括兩個方面, 1、海水直接利用。2、海水的淡化。
【板書】 二、海水水資源的利用: 1、海水直接利用。 2、海水的淡化。
【講述】 水淡化的方法已有十幾種,主要的有蒸餾法、電滲析法、離子交換法等。其中蒸餾法的歷史最久,技術和工藝也比較完善,是目前海水淡化的主要方法。此法耗能大成本較高,因此可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蒸餾淡化。 蒸餾裝置圖
【資料展示】 太陽能海水蒸餾器 第二次****中,***制造了許多軍用海水淡化急救裝置,供飛行員和船員落水后取水用,這種裝置實際上是一種簡易的太陽能蒸餾容器。20世紀60年代,**在佛羅里達的戴托納海灘,建立了供大規(guī)模太陽能蒸餾研制工作用的特殊實驗站。希臘、阿爾及利亞、澳大利亞等國也進行了許多太陽能蒸餾試驗。世界上最大的池式太陽能蒸餾器在希臘的帕特莫斯,玻璃總面積為8651*方米,最大日產量為40立方米淡水。 太陽能蒸餾器結構簡單,主要由裝滿海水的水盤和覆蓋在它上面的玻璃或透明塑膠蓋板構成。水盤表面涂黑,裝滿待蒸餾的水,盤下絕熱,水盤上覆蓋的玻璃或透明塑膠蓋板下緣裝有集水溝,并與外部集水槽相通。太陽輻射透過透明蓋板,水盤中的水吸熱蒸發(fā)為水蒸氣,與蒸餾室內空氣一起對流。由于蓋板本身吸熱少,溫度低于池中溫水,水蒸氣上升并與蓋板接觸后凝結成水滴,沿著傾斜蓋板借助重力流到集水溝里,而后再流到集水器中。池式太陽能蒸餾器中海水的補充可以是連續(xù)的,也可以是斷續(xù)的。雖然它有很多不同的結構形式,但基本原理是一樣的。這類蒸餾器是一種理想的利用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的裝置。
【講述】 海水中溶存著 80多種元素,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的開發(fā)價值。我國對海水化學元素的提取都有一些研究,可以列為未來的開發(fā)產業(yè)。
【板書】 三、海水化學資源的利用
【實驗探究】 海水中幾種重要元素的提。 1、海水提溴 2、海帶中碘元素的證明?
【學生活動】 1、閱讀教材,寫出有關海水提溴利用原理的化學方程式。 2、描述“海帶中碘元素的證明”實驗現象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作業(yè)】 上網查資料了解從海水中提取其它元素(如鉀、鎂等),并寫一份**報告( 1000字左右)。 【板書設計】 一、海洋資源的分類 二、海水水資源的利用: 1、海水直接利用 2、海水的淡化 三、海水化學資源的利用
(四)反思總結,當堂檢測。
教師**學生反思總結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構建知識網絡并對所學內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課堂實錄)
。ㄎ澹┌l(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并對本節(jié)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jié)的延伸拓展訓練。
九、板書設計
一、金屬的存在:游離態(tài):少數不活潑的金屬;化合態(tài):多數比較活潑的金屬
二、金屬的冶煉 1、金屬冶煉的實質 2、金屬冶煉的方法 (1)、熱分解法 (2)、電解法 (3)、熱還原法 ① 常用還原劑:焦炭、CO、H2、活潑金屬(如Al)等 ②鋁熱反應 ③鋁熱反應的應用: a:野外焊接。 小結:金屬冶煉的方法:
三、金屬的回收與環(huán)境、資源保護
四、海水化學資源的利用。
高中化學教案15
合成氨條件的選擇 - 高中二年級化學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理解如何應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衡原理,選擇合成氨的適宜條件;使學生了解應用化學原理選擇化工生產條件的思路和方法,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能力,及理論聯系實際的應用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學生領悟理論知識對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使學生樹立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思想認識;并通過知識的運用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教材體現了化學反應速率和*衡移動原理等理論對工業(yè)生產實踐的指導作用,同時在運用理論的過程中,也可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所學理論的理解。
教材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通過討論引導學生運用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衡原理等知識,并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合成氨的生產條件。第二部分是拓寬思路方面的內容,主要是探討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
在第一部分內容中,教材針對合成氨的反應是一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首先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使合成氨的化學反應速率增大所應采取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又據實驗數據討論為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在兩個討論的基礎上,教材又結合合成氨生產中動力、材料、設備、催化劑的活性等實際情況,較具體地分析了合成氨時壓強、溫度、催化劑等的選擇情況,教案《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化學教案》。此外,還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等條件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第二部分教學在第一部分的基礎上討論合成氨的發(fā)展前景,拓寬學生的思路,主要目的不在于知識本身,而更多地應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訓練科學方法。
教學建議
第一部分“合成氨條件的選擇”的教學:
1.提出問題:針對合成氨的反應,首先需要研究如何在單位時間里提高 的產量,這是一個化學反應速率問題。
2.復習**:濃度、壓強、溫度、催化劑對化學反應速率影響的結果。
3.**討論:
、贋槭购铣砂钡姆磻俾试龃,應采取的方法。
、诤铣砂狈磻强赡娣磻,在實際生產中,僅僅考慮單位時間里的產量問題(化學反應速率問題)還不行,還需要考慮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問題(化學*衡的移動問題)。
、坩槍铣砂钡姆磻且粋放熱的、氣體總體積縮小的可逆反應,要求學生利用已學過的知識,討論為最大限度地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所應采取的方法。
4.閱讀圖表實驗數據印證理論:學生通過閱讀表2-4的實驗數據可知,應用*衡移動原理得出的結論與科學實驗的結果是完全一致的,這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5.綜合上面的討論情況,同時綜合考慮合成氨生產中動力、設備、材料等的實際情況,具體地研究合成氨條件的選擇問題。此外,要結合合成氨生產過程示意圖,簡單提及濃度對合成氨生產的影響以及原料的循環(huán)使用等問題,以使學生理解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應以提高綜合經濟效益為目的。
教師可結合討論過程,讓學生進行歸納。
壓強
溫度
催化劑
濃度
為增大合成氨的反應速度
增大
升高
加入
增加 、 的濃度
為提高*衡混合物中 的含量
增大
降低
減*衡混合物中 的濃度
實驗生產中
20Mpa-
50MPa
500℃左右
鐵觸煤(500℃左右時活性最大)
使氣態(tài) 變?yōu)橐簯B(tài) 并及時從*衡混合物中分離出去,及時補充 和
第二部分“合成氨工業(yè)發(fā)展前景”的教學
1.以史明理:從介紹18世紀末到20世紀初這100多年里合成氨工業(yè)的發(fā)展簡況入手,以壓強選擇的變化為例,說明合成氨條件的選擇是與科技進步、動力、材料、設備等條件的改善緊密相聯系的,并仍將隨之而作相應的改變。
2.目前研究課題簡介:結合簡介,可向學生提出一些問題,啟發(fā)學生思考,拓寬學生的思路,使學生的科學方法得到訓練,如研究催化劑的目的是什么?新催化劑的研制成功,使合成氨反應可在較低溫度下進行,是否會減緩合成氨生產中對壓強的要求而減少設備制造的投資?等等。
配合目前研究課題的簡介,教材編寫有“化學模擬生物固氮”的閱讀材料,可讓學生閱讀,要求學生拓寬思路、設想甚至想象。
高中化學教案10篇(擴展4)
——化學教案與說課稿5篇
說課,是教師以語言為主要工具,向同行闡述自己對某一教學內容的理解、施教方案的設計以及施教效果的預測與反思等的一種教學研究方式。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化學教案與說課稿,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化學教案與說課稿1
一、 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本節(jié)課選自高中化學課本必修二第一章第三節(jié)化學鍵,在此之前學生已學習了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使學生進一步從結構的角度認識物質的構成,從而揭示化學反應的實質,為下一章的化學反應與能量奠定基礎,也為第三章解釋有機物的分子結構打下基礎。
2、教學目標的確定
教學目標是教和學雙方合作實現的共同目標。既是教師教的目標,也是學生學的目標,表現為教學活動所引起的學生終結行為的變化,它著眼于教師的教而落腳于學生的學。明確的教學目標是實施高效課堂教學的關鍵。我深入的研究課標、教材、學生找到三者的結合點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閱讀自修,能正確說出離子鍵的概念、找出離子鍵的構成微粒、形成條件;
2、通過討論、總結、練習,能用電子式準確表示離子化合物及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離子鍵形成過程的教學,培養(yǎng)學生抽象思維和綜合概括能力;
2、通過電子式的書寫,培養(yǎng)學生的歸納比較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培養(yǎng)學生用對立**規(guī)律認識問題。
2、培養(yǎng)學生懷疑、求實、創(chuàng)新的精神。
3、培養(yǎng)學生由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從宏觀到微觀,從現象到本質的認識事物的科學方法。
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情況我確定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
1、離子鍵和離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電子式表示典型離子化合物及形成過程。
難點:用電子式表示典型離子化合物及形成過程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參與度和參與狀態(tài)是決定教學效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學法的選擇上,要落實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新課程理念之上。
A、知識基礎
1、學生已經具備核外電子排布規(guī)律的基本知識,知道粒子在最外層電子為2或8時穩(wěn)定。
2、原子間的結合方式與各自的最外層電子數有關。
B、能力分析 已具備一定的自主學習能力、合作學習能力、實驗探究能力。
C、障礙分析 在微觀概念的理解上要由有表征性抽象到原理性抽象過渡,不易吃透,知識遷移和應用上還比較缺乏。
三、教法分析
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本節(jié)教材涉及的化學基本概念內容抽象,根據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他們雖具有一定的理性思維能力,但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還是易于接受感性認識。因此,本節(jié)課的教學,我會采用建構**支架式教學模式,低起點,小臺階,采用動畫演繹,歸納總結、練習鞏固,提升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我會對知識技能推進的同時,努力滲透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將三維目標融為一體;有效落實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教學設計
1、【設問1】:
(1)為什么物質的種類遠遠超過元素的種類?
(2)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哪些呢?這些微粒之間到底存在怎樣的相互作用?
通過設問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引導學生進入教學情境。
2、新課教學:多**演示金屬鈉與氯氣的反應的實驗,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思考:
【設問2】:金屬鈉與Cl2能夠發(fā)生劇烈反應生成NaCl,它們?yōu)槭裁纯梢园l(fā)生反應呢?啟發(fā)學生透過現象看變化的本質,提出問題,我們現在從微觀角度來分析該反應經歷了怎樣的變化過程?
(1)請同學們寫出Na和Cl原子結構示意圖;
(2)分組討論:a、兩種原子要達到穩(wěn)定結構,它們分別容易發(fā)生什么變化?
b、當它們變化后又會有什么相互影響呢?
接著引導學生運用核外電子排布知識解釋 NaCl 的形成,由表征性抽象向原理性抽象過渡,引出離子鍵的概念、形成條件等。用動畫演示比較抽象的離子鍵形成的過程,化靜為動,變抽象為形象,增強學生的感性認識,降低難度。
3、啟發(fā)學生從個別到一般的研究問題的方法,**討論從產物 NaCl到其他常見的離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來**學生進行分組討論構成離子鍵的物質。之后,由小組派**發(fā)表小組討論的結果,最后由我來評價總結。通過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學生不僅能互相溝通、增進友誼、交流觀點、合作性學習, 而且其歸納總結能力也將得以鍛煉。同時也可以活躍課堂氣氛。
4、過渡并設問引出電子式:
【設問3】:以上我們從原子結構的角度,用原子結構示意圖來表示Na原子和Cl原子發(fā)生變化生成NaCl的過程,它清晰、直觀,但是,書寫結構示意圖時有些麻煩,1、如何形象地表示原子的最外層電子? 2、如何用較為形象直觀的方法表示物質的形成過程?
這種表示方法叫做電子式,請同學們看21頁的資料卡片,歸納電子式的定義和書寫方法。
引出電子式并激發(fā)學生繼續(xù)深入探究問題的好奇心。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并帶領學生了解原子,陰、 陽離子的表示方法。
【設問4】:原子的電子式我們知道怎樣寫了,那陽離子、陰離子的電子式又該怎樣寫呢?下面是幾種陽離子和陰離子的電子式,請同學們歸納它們的書寫規(guī)律。
陽離子:Na、Mg、Al、 +2+3+
陰離子:
(引導學生從電子數目、結構特征、電荷位置等考慮)
講解電子式的概念并帶領學生學習原子、陰陽離子的表示方法?偨Y出書寫要點,尤其是陰離子的書寫學生容易犯錯,用順口溜"打點、穿衣、帶帽"幫助學生記憶,并加以習題鞏固。
練習:請寫出下列微粒的電子式:硫原子,溴原子,硫離子, 溴離子,
通過用電子式表達化合物的形成過程的練習進行反饋強化了化學用語書寫的規(guī)范性。在教學方法上邊學習邊歸納總結,培養(yǎng)學生完善知識、系統(tǒng)總結的習慣,也鞏固了課堂教學成果整堂課注重調動學生積極性,做到師生互動。
5、用電子式表示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這是本節(jié)課的重難點,課堂上我先用電子式表示出三種類型的離子化合物(AB型如NaCl,A2B型如Na2O、Na2S,AB2型如MgCl2)的形成過程,說出書寫要點:
1、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寫,相同的離子要單個寫;
2、不能把"→"寫成"====";
3、用箭頭標明電子轉移方向(也可不標)
在學習中,學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為了加深學生對錯誤的認識,讓學生在黑板上板書。之后再指出錯誤所在,加深印象。
6、教學小結,布置作業(yè)
作業(yè):1、寫出下列粒子的電子式:C、S、 Mg 、K、 Br 、 O
2、用電子式表示下列離子化合物的形成過程:NaF K2O
五、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化學鍵(第1課時)
一、離子鍵
使陰、陽離子結合成化合物時的靜電作用,叫做離子鍵。
二、電子式
(1)定義:在元素符號周圍用"·"或"×"來表示原子最外層電子的式子。
(2)書寫 a 原子 : H× Na×
b 陽離子:Na Mg
C 陰離子:
d離子化合物: AB A2B AB2
(3)用電子式表示物質形成過程
+2+2++-2-
化學教案與說課稿2
今天,說課的內容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實驗修訂本、必修)、化學》第一冊第四章第一節(jié)氯氣,共兩課時。
第一課時:氯氣的性質和用途
第二課時:、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氯離子的檢驗。
下面從五個方面談一談關于氯氣的整節(jié)課的一些想法:
第一部分:教學目標分析:
(1)、使學生掌握氯氣的化學性質及在實驗室中制取氯氣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使學生掌握氯離子的檢驗方法。
(3)、使學生了解氯氣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4)、通過引導學生觀察、分析演示實驗現象,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第二部分:教材分析:
氯是比較典型的非金屬元素,氯及氯的化和物在日常生活、工農業(yè)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對氯氣性質、用途和制法的研究,不僅是下一節(jié)進一步學習、研究鹵素性質相似性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需要,也是研究同族元素性質變化規(guī)律的需要。由于高中階段對氯氣的性質、用途等介紹、應用較多,對學生全面認識化學元素、形成正確觀點、掌握正確學習方法等有重要作用。
在內容安排上,第一課時:氯氣的性質和用途盡可能結合起來講,使理論與實際的聯系更為緊密。第二課時:氯氣的實驗室制法,氯離子的檢驗可以把以前所學的知識在此更好地應用,并得到鞏固。最好采用邊講邊實驗,有利于學生實驗能力發(fā)展。
第三部分:學法分析
本節(jié)內容多、實驗多采用邊講邊實驗,有利于調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基礎差別大,不易過多拓寬氯氣化學性質的知識。應從實驗多這一特點出發(fā),強化觀察現象、分析問題、設計實驗方面的發(fā)展。
第四部分:教學過程()處理:
1.本章應預見學生判斷溶液顏色有困難:可以準備幾瓶Cl2、Br2、I2的水溶液、酒精溶液、四氯化碳溶液,貼上標簽、注明顏色讓學生觀察。
引入:從今天開始,我們來學習一族在原子結構和元素性質上具有一定相似性的非金屬元素,鹵素。鹵素包括F、Cl、Br、I、At五種元素。
2.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氯氣的性質和用途
展示:氯氣、空氣、氯水、水四瓶溶液,讓學生描述氯氣的物理性質。
板書:氯氣的物理性質
通過實物氯氣歸納出氯氣的顏色、狀態(tài)、硬度、密度、熔點、沸點、導電、導熱性等物理性質。演示氯氣在空氣中點燃觀察其產物;再演示氯氣和水的反應,讓學生總結,最后我歸納其反應現象:小結:氯氣的毒性與氯氣活潑的化學性質有關。黃綠色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
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1體積水大約能溶2體積氯氣),易液化。
強調:氯氣是有毒的。聞氯氣的正確方法:用手輕輕地在瓶口扇動,使極少量的氯氣飄進鼻孔。引入:**材料,配置多**講述:伊普雷戰(zhàn)役
問:什么是伊普雷戰(zhàn)役?
為什么防毒面具的外形酷似豬嘴防毒面具為啥像“豬嘴”?
多**:在第一次****期間,德軍在比利時的伊普雷戰(zhàn)役中使用了用氯氣制造的毒氣彈(180噸液態(tài)氯氣)。一陣黃綠色的云霧飄過后,英法聯**人感到胸悶氣短,40分鐘后約有1.5萬人中毒,5000多人**。造成英法聯軍5000多名士兵中毒**,戰(zhàn)場周圍的大量野生動物也因為中毒相繼死去。但是,群獸中唯獨野豬安然無恙。于是,專家迅速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研究,發(fā)現當野豬嗅到強烈刺激的氣味后,就習慣地用嘴巴用力拱地,被拱后顆粒疏松的泥土,對毒氣起到了過濾和吸附的作用。野豬巧妙地利用大自然賜予的防毒工具,在這場化學戰(zhàn)中幸免于難。于是,科學家們不久后就仿照豬嘴的外形設計,制造出了第一批防毒面具,并一直沿用至今。
過渡:氯氣是有毒的,那么毒性機理是什么呢?只有明白了這個問題,才能找到防毒的方法與途徑,化害為利,造福人類。下面我們就來研究氯氣的毒性機理。
引言:按照結構決定性質的原則氯氣的毒性一定與它的結構有關,我們首先考察氯原子的結構
【演示實驗】氯氣的漂白性
【復習**】氯氣有哪些化學性質?
新制氯水中含有哪些微粒?Cl2水中的HCIO是強氧化性的弱酸。
小結:板書:氯氣的化學性質:Cl2 +Cu—— Cl2 +H2 —— Cl2水——Cl2 與堿的反應。
第二課時:氯氣的實驗室制法, 氯離子的檢驗
實驗室中制取氯氣應加強基本操作的訓練,要求要嚴要細,安排學生組裝實驗室中氯氣裝置(無藥品),嚴到又快又整潔,細到先拿什么后拿什么,先擰什么螺絲釘后擰什么螺絲釘都清楚。結合實驗室制取氯氣用實驗室中制取氫氣引導學生**,問為什么?如為什么收集氫氣可用排空氣法和排水取氣法?為什么制取氫氣不需尾氣處理?為什么制取氫氣需加少許硫酸銅最后所得溶液為黑色?完成實驗室制取氯氣后應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
問題:實驗室制飄白色的粉溫度稍高有副反應發(fā)生,甲、乙、丙三人設計如下實驗裝置:
(1)請指出三個裝置的各自的缺點或錯誤(如沒有可不填)甲——乙——丙——、
(2)下圖中甲由A、B兩部分組成,乙由C、D、E三部分組成,丙由F、G組成,從上述甲、乙、丙三套裝置中選出合理的部分(按氣流從左到右的方向)組裝一套較完善的實驗裝置(填所選部分的編號) ____________________、
(3)實驗中若用12mol L-1的濃鹽酸100mL與足量的MnO2反應,最終生成Ca(ClO)2的物質的量總是小于0、15mol,其可能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假定各步反應無反應物損耗且無副反應發(fā)生)、
多**回答:(1)甲:①發(fā)生裝置錯誤,②U型管右端沒有接尾氣處理裝置。乙:①沒有降溫裝置,②D應換成U型管,改裝消石灰。丙:①沒有降溫裝置,②沒有尾氣處理裝置。 (2)C(F)、B、E (3)MnO2只能氧化濃HCl,隨著反應的進行,〔Cl-〕減小,還原性減弱,反應不能繼續(xù)進行、
結合氯離子的檢驗的教學,區(qū)別檢驗與鑒別的概念,比較氯氣、氯離子、新氯水、久置氯水主要含有水分子、氫離子、氯離子等概念,用實驗室中制取CO2 、H2復習離子方程等概念。
第五部分:信息返饋:
與學生多交流是取得信息返饋成功的關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制造師生間的**氛圍,通過討論、**、批改作業(yè)、考試既能掌握學習狀況。
化學教案與說課稿3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1、教學內容:高中化學第二冊(必修)第一章第三節(jié)《化學鍵》包括:①化學鍵,②離子鍵,③共價鍵,④極性鍵和非極性鍵。
2、教材所處的地位:本節(jié)內容是在學習了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學習化學鍵知識。本節(jié)內容是在原子結構的基礎上對分子結構知識——化學鍵的學習,學習這些知識有利于對物質結構理論有一個較為系統(tǒng)完整的認識。同時對下節(jié)教學——電子式的學習提供基礎,下節(jié)課重點解決的問題就是用電子式表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學生首先要知道化學鍵的概念。學習化學鍵知識對于今后學習化學反應及能力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3、教材分析:第一部分是關于離子鍵的內容——復習初中學過的活潑的金屬鈉跟活潑的非金屬單質氯氣起反應生成離子化合物氯化鈉的過程。為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以課堂討論的形式對這段知識進行復習,同時予以拓寬加深,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離子鍵的概念;第二部分是關于共價鍵的內容——跟離子化合物一樣,復習初中學過的氯氣和氫氣起反應形成共價化合物氯化氫的過程基礎上提出共價鍵的概念;第三部分介紹非極性鍵和極性鍵,它是對共價鍵知識的加深,學生學習了共價鍵之后,必然要考慮成鍵原子之間對共用電子對吸引能力的大小以及共用電子對在成鍵原子間的位置,教材回答了學生的疑問,引出了非極性鍵和極性鍵的概念。
2、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通過對典型化合物形成的分析,了解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含義,進而認識化學鍵的含義
(2)、理解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的概念
(3)、知道化學反應的實質是化學鍵的重組
(4)、學會用電子式表示簡單化合物的形成過程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對氯化鈉生成過程的實驗觀察和微觀想象,產生探究欲望
(2)、了解模型方法在解決化學問題上的重要意義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通過觀察鈉跟氯氣起反應、氯氣和氫氣的演示實驗,從宏觀上體驗化學鍵的斷裂和形成所引起的化學變化,激發(fā)學生探究化學反應的本質的好奇心;通過課件演示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過程,是學生深入理解化學反應的微觀本質——舊鍵的斷裂和新鍵的形成,培養(yǎng)學生對微觀粒子運動的想象力。
3、教學重點及確定依據:
重點:離子鍵和共價鍵的形成和概念。
難點:共價鍵的形成及共價鍵的極性,化學鍵的概念。
確立依據:離子鍵和共價鍵都是指相鄰原子間強烈的相互作用,是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東西,完全要靠學生的想象力來理解,所以本節(jié)課的重點和難點都為離子鍵和共價鍵。
二、教材處理
本節(jié)內容分為兩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離子鍵和共價鍵;第二課時:極性鍵和非極性鍵、離子化合物和共價化合物。本節(jié)課進行第一課時教學。
三、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jié)課的內容及學生的實際水*,我采取啟發(fā)-掌握式教學方法并充分發(fā)揮多**的輔助教學作用。
作為物質組成的重要理論,化學鍵是一個純理論、極其抽象的知識,至今還在不斷的完善之中。對于學生來說,化學鍵沒有實驗、沒有具體感官認知,是個完全陌生的領域。所以如何創(chuàng)設一種氛圍,引導學生進入積極思考的最佳學習心理狀態(tài)就很重要了。而啟發(fā)-掌握式教學就重在教師的啟發(fā),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以此調動學生內在的認知需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另外,電腦多**以聲音、動畫、影像等多種形式強化對學生感觀的刺激,這一點是粉筆和黑板所不能比擬的,采取這種形式,可以極大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這樣一節(jié)完全是理論知識的課,更可以利用多**將原子、分子等微觀世界放大無數倍,通過動畫、模型等幫助學生理解知識,從而完成教學目標。
四、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
引入:用兩塊不同磁極的磁鐵相吸后再拉開,讓學生思考相吸原因;同時播放鈉和氯氣反應錄象,思考氯原子和鈉原子如何結合成氯化鈉,從而引出課題—化學鍵。
新課教學:
(投影):鈉原子遇到氯原子發(fā)生變化的示意圖。
(啟發(fā)思考):同學們通過初中物理的學習知道,帶同種電荷的粒子相互排斥,帶異種電荷粒子相吸引。請同學們根據鈉離子與氯離子的結構分析鈉離子和氯離子間經典作用力的產生原因。
(結論):1、離子間作用力:吸引和排斥;
2、離子鍵定義:人們把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成為離子鍵
(過渡):我們知道,原子發(fā)生化學變化時,只是最外層電子(價電子)數發(fā)生了變化,所以科學上為了表示化合物的形成引入了電子式。
請同學們自己閱讀課本,思考電子式的構成要素,如何用電子式來表示化合物的形成。
(投影):1、常見元素的電子式
2、氯化鈉形成過程的電子式
3、已知鉀原子與鈉原子類似,溴原子與氯原子類似,請寫出溴化鉀形成過程的電子式。
目的: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設問):根據離子鍵的特點,請同學們考慮哪些元素結合時會形成離子鍵》
(投影)形成離子鍵的元素特點。
(展示)一瓶氯化鈉溶液,請同學分析溶液中有哪些微粒?(Na+、Cl-、H2O)
(過渡)那么氯化氫是如何形成的呢?指導學生閱讀課本。
(投影)二、共價鍵
(動畫演示):氯化氫形成過程。
請三位同學在黑板上用電子式表示氫氣、氯氣和氯化氫分子的形成。請一位同學描述氯氣分子的形成。 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和流暢的表達思想的能力。
課堂小結:
鞏固練習然后布置課后作業(yè):用幾個不同層次、有發(fā)散性的練習,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進一步鞏固所學內容,從練習中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程度。
板書設計:
第三節(jié) 化學鍵
一、離子鍵
1、氯化鈉的形成過程
氯化鈉形成過程分析:
2、離子鍵
①帶相反電荷離子之間的相互作用,叫離子鍵
②相互作用指同種電荷之間的排斥和異種電荷之間的吸引
③形成離子鍵的元素特點
二、共價鍵
1、氯氣、氯化氫形成過程分析
氯分子的表示:Cl-Cl
2、共價鍵:原子間通過共用電子對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3、形成共價鍵的元素特點
離子鍵和共價鍵的比較:
化學教案與說課稿4
一、說教材
《氧化還原反應》是高中化學必修一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中的第三節(jié)。因為在中學階段的基本概念、基礎理論知識中,《氧化還原反應》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貫穿于中學化學教材的始終,是中學化學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之一。在中學化學中要學習許多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識,凡涉及元素價態(tài)變化的反應都是氧化還原反應。只有讓學生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基本概念,才能使他們理解這些反應的實質。學生對本節(jié)教材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著其以后對化學的學習。
這部分內容既復習了初中的基本類型反應及氧化反應、還原反應的重要知識并以此為鋪墊展開對氧化還原反應的較深層次的學習,又還將是今后聯系元素化合物知識的重要紐帶。
氧化還原反應像原子結構、元素周期律等內容一樣,歷來是進行辯證唯物**教育的好教材。氧化和還原是一對典型的矛盾,它們既對立,又**,既是相反的,又是相互依存的,有氧化反應發(fā)生必然有還原反應發(fā)生,它們絕對不可能孤立存在,而是**在氧化還原反應中;瘜W中的對立**現象到處可見,通過認真引導,就可以使學生逐步理解對立**規(guī)律在自然現象里的體現。反過來,這又會幫助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學習化學知識,對學生形成科學的世界觀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和意義。
二、說學情
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學習過不同種類的化學反應,學習過大量的化學反應,知道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和復分解反應等反應類型。但是沒有形成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無法分析比如一氧化碳和氧化鐵的反應類。初三化學教材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介紹比較簡單,即"物質跟氧發(fā)生的反應屬于氧化反應,生成物是氧化劑。氧氣是一種常見的氧化劑。"和"含氧化合物里的氧被奪去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對于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不夠全面、不夠本質。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 了解氧化還原反應、元素化合價的變化、原子之間的電子轉移三者之間的關系,從本質上認識氧化還原反應。
(2) 了解氧化劑、還原劑;氧化性、還原性;被氧化、被還原;氧化反應、還原反應;氧化產物、還原產物五對概念:
【過程與方法目標】
(1) 通過氧化還原反應概念的演變,由表及里培養(yǎng)思維的深刻性、由此及彼培養(yǎng)思維的邏輯性,學會用發(fā)展的眼光、科學的態(tài)度、勇于探索的品質學習化學。
通過對氧化還原反應的學習與研究,進一步理解科學探究的意義,
(2) 通過小組討論、**匯報的形式使表達能力得到培養(yǎng)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感知事物的現象與本質的關系,對立**的觀點。
四、說重點、難點
重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理解氧化還原反應;掌握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
難點:用化合價升降和電子轉移的觀點分析氧化還原反應
五、說教法
采用"問題引導-深入探究"的教學模式,并采用多**輔助教學。以氧化還原反應這一系統(tǒng)概念的建立為主線,從得氧失氧的原始特征到化合價升降的表面現象再到電子轉移的本質原因層層推進,逐步深入;并以基本類型反應與氧化還原反應的關系、氧化劑與還原劑、氧化產物與還原產物等為輔線來充實基本概念;同時加以一定量的應用、練習來鞏固、深化和發(fā)展概念。
六、說學法
注重指導學生勤于思考、表達完整、學會交流、善于總結、學會比較記憶等方法。
七、說教學過程
課程導入
多**演示鎂條在空氣中燃燒實驗、氫氣還原氧化銅的實驗,請學生寫出反應方程式①2Mg+O2=2MgO;②H2+CuO=Cu+H2O**此反應屬于什么反應類型?氧化和還原反應是分別**進行的嗎?
(學生隨意發(fā)揮:Mg得到氧發(fā)生氧化反應、化合反應,CuO失去氧發(fā)生還原反應、置換反應。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同時存在,同時發(fā)生,它們是對立**,不能分開的。)
**③2Na+Cl2=2NaCl是否為氧化-還原反應?(學生認為不是,事實上這個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在這個過程中,以實驗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討論等形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激發(fā)學生思維中的矛盾點,引出氧化還原反應進一步的認識,同時也進行"對立**"的辨證唯物**觀點教育。)
提示學生從化合價角度分析①②③三個反應的共同點,學生經過討論、分析、尋找規(guī)律,得出結論: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新課講授
通過引導同學分析①②③三個化學反應,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概念:凡是有化合價升降的反應就是氧化還原反應。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元素化合價有升降。
化學變化的實質是原子這間的重新組合,我們知道,元素化合價的升降與電子轉移密切相關,氧化還原反應中,粒子間發(fā)生重新組合,元素的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必然與原子結構有密切的聯系?這種聯系是什么?
同學們帶著問題觀看多**動畫模擬氯化鈉和氯化氫的形成過程。
觀看結束后,請同學寫出這兩個化學反應方程式,并標明元素的化合價變化。**為什么氧化還原反應前后元素化合價會發(fā)生變化?其本質原因是什么?
同學們討論,并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出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有電子轉移(得失電子或共用電子對偏移),培養(yǎng)學生由表及里的邏輯性思維。
同學們總結出在氧化還原反應中,( )元素化合價發(fā)生變化,在反應中反應物被氧化或被還原。引出氧化劑、還原劑概念的講述:在反應中,氧化劑是得到電子的或電子對偏向的物質,本身具有氧化性,反應后化合價降低;還原劑是失去電子的或電子對偏離的物質,本身具有還原性,反應后化合價升高。整個反應過程電子從還原劑轉移到氧化劑。
鞏固與提高
從以下兩個題目來鞏固學過的氧化還原反應知識:
1、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元素化合價的升降
B、氧化反應和還原反應必然同時發(fā)生
C、氧化劑在反應中失去電子,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D、還原劑在反應中失去電子,所含元素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2、ClO2是一種消**菌效率高、二次污染小的水處理劑。實驗室可通過以下反應制得ClO2:2KClO3+H2C2O4+H2SO4===2ClO2↑+K2 SO4+2CO 2↑+2H2 O,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KClO3在反應中得到電子 B、ClO2是氧化產物
C、H2C2O4在反應中被氧化 D、1mol KClO3參加反應有2mol電子轉移
(探究)各寫出一個符合下列條件的有關化學方程式,并判斷是否氧化還原反應:
① 兩種單質化合;兩種化合物化合;單質與化合物化合。
② 一種物質分解成兩種物質;一種物質分解成三種物質。
③ 非金屬單質置換非金屬單質;金屬單質置換金屬單質。
④ 復分解反應:氧化物與酸、氧化物與堿、酸與堿、酸與鹽、鹽與鹽。
并討論氧化還原反應與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的關系。
設計這個探究活動是為了聯系舊知、鞏固新知展開思考,同時營造寬松**的學習氣氛,誘導學生積極思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使學生了解化學反應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各分類方法由于劃分的依據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圍。
小結作業(yè)
1、從得氧、失氧的觀點、化合價升降的觀點、電子得失(轉移)的觀點認識氧化還原概念的發(fā)展。
2、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是電子轉移
3、氧化還原反應的特征:某些元素的化合價在反應前后發(fā)生了變化
4、氧化還原反應的判別依據:化合價是否發(fā)生變化
5、氧化還原反應中的轉化關系
為了方便記憶,給出口訣:高失氧,低得還。
八、說板書
板書采用提綱式,清楚明了地體現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
氧化還原反應
一、定義
失去(或偏離)電子的反應叫做氧化反應
得到(或偏向)電子的反應叫做還原反應
有電子轉移(得失或偏移)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
二、氧化還原的電子轉移
三、氧化劑-氧化性-得電子被還原-生成還原產物
還原劑-還原性-失電子被氧化-生成氧化產物
化學教案與說課稿5
隨著現代信息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普及應用,人類開始步入信息社會。信息技術不僅改變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也改變著教育和學習方式。學校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到社會信息化的強大漩渦中,課堂教學面臨的重大**。我校校園網和班班通網絡建設的完善,大力推進了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我有幸**全體教師,將我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向各位**做一匯報。
一、教材分析
《鈉》是高一化學第二章《堿金屬》的第一節(jié),堿金屬是高中系統(tǒng)學習的唯一的金屬族元素,通過對“鈉”這種**性元素的學習,旨在向學生介紹金屬元素的學習方法,在高中化學中占有重要位置。對元素化合物的學習主要學習其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保存方式及其用途。這一節(jié)即從這幾個方面來學習鈉單質的性質。
二、重點、難點
1、重點是鈉的化學性質——鈉與水反應。
2、難點是實驗的觀察、分析、尤其是鈉與水反應的探究學習。
三、教學理念及其方法。
在本節(jié)課教學中我主要體現“學教并重”的教學理念,教師的主導作用與學生的主體作用相結合,動手實驗、觀察分析、教師引導、多**輔助教學相結合,計算機輔助的根本目的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將其作為學生主動學習的工具和情感激勵工具,在多**使用時,盡可能使其恰到好處,能通過實際操作的就不去模擬,能學生思考得出的,就不通過多**簡單呈現。本節(jié)課雖是一節(jié)以實驗為主的課型,但傳統(tǒng)的演示實驗和學生實驗有許多弊端,如在下列情況下既無法解決。
1、對速度較快的反應,學生還沒來得及觀察清楚就已經結束,觀察不仔細則分析不透徹,若放慢速度,反復觀察效果更好。
2、原理解釋,涉及微觀粒子的反應原理的解釋,肉眼觀察不出,宏觀實驗不能反映其實質,可用計算機模擬其反應過程,便于學生理解。
3、有危險性的實驗,現有條件難以實現的實驗,錯誤操作。這些實驗可操作性差,尤其是錯誤操作,若能采用動畫模擬或插入影象,會起到理想的效果。
4、對微型實驗的放大觀察,便于同學們同一時間,對同一現象的捕捉,觀察,分析。
5、由此說,實驗課中恰當的便用多****有助于教學實踐的高效完成。
四、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
首先大屏幕展示“滴水生火”圖片給學生以想象空間!八鸩幌嗳凇迸c“滴水生火”形成強烈反差,然后教師演示實驗,果然是水能生火,學生興趣一下被激發(fā)起來。
(二)、動手實驗,觀察現象,在此期間,教師適時點拔,學生自學、互學、分析、討論、發(fā)言,利用大屏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小結,使分散的知識條理化,如Na的物性小結,Na與水反應現象小結。將實驗中的各個結論提取出來,學生感到清晰、明確。
(三)、突顯重點,突破難點
1、鈉與水反應
鈉與水反應是本節(jié)重點,需用多種形式、多角度對該反應進行分析,實必不可少的**,我設計了五種情境下的實驗。
①首先是在實物展臺上教師親自操作鈉與水在表面皿中的反應,這樣體現實驗真實性,可靠性。展臺上放大以后的反應現象清晰明顯,大家在同一時間共同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分享實驗成功的喜悅。教師適時**,說明鈉的性質。
②常規(guī)實驗。鈉與水反應產生氫氣的收集和檢驗,是一常規(guī)實驗,學生曾多次左類似的性質實驗,課用模擬動畫達到知識在現的目的即可,這樣,節(jié)省時間,提高效率。
③改進實驗。在一廢舊塑料瓶中完成。關鍵是對實驗細節(jié)的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該實驗操作簡單,現象明顯,且在實際操作中可提高學生對鈉的性質的感性認識,成功的體驗會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這樣的實驗可操作性強,不必用多**。
④探究性實驗。
利用ц型管作該實驗收集并檢驗氫氣,采用先討論、后評價、再實驗的模式。學生對特殊的實驗儀器感到新奇,探究的欲望強,積極參與,熱烈討論,大膽設想,涌躍發(fā)言。在此過程中,給學生提供了展示聰明才智的舞臺,培養(yǎng)其良好的探究式思維能力。學生發(fā)言五花八門,較發(fā)散,利用大屏幕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對比評價,表現形式直觀。學生從中發(fā)現各種方法的優(yōu)缺點,進而啟發(fā)學生更好的理解、掌握、發(fā)現規(guī)律,嘗試解決問題的途徑。
(針對學生設計的實驗分析其錯誤原因。鈉與水反應若在小容器中進行會爆炸,分析原因,插入影象文件,警示作用體現多**的優(yōu)勢)
⑤進一步改進實驗。Na與水反應很快,這個水面上升又下降的過程是很快完成的。實地演示不宜成功,對觀察不利。在多**上可以放慢速度,反復觀察,,這在一般常規(guī)實驗時是不可能實現的。利用多**動畫模擬,給學生觀察分析和理解的空間。
⑥興趣實驗——水上芭蕾
鈉在苯和水的混合液中反應。(體現學科滲透)在對實驗的安全性進行分析后,學生動手完成。
五個實驗下來,要適時小結,將五種不同裝置放在一張圖上,對Na與水的反應進行了深入細致的培析,用多**進行重現小結。體現了探究過程的漸進行,在學生心中留下深刻而清晰印象。
1、Na與cuso4溶液反應
鈉與硫酸銅溶液的反應機理較抽象,是本節(jié)教學的難點,動畫將其過程形象的展示出來,這樣微觀粒子的運動和反應過程簡單清晰的呈現出來,使抽象的知識直觀化,達到深入淺出的效果!
2、性質總結
鈉的性質總結用線形關系,清晰條理。
3、用途展示
此做為上節(jié)布置的作業(yè),讓學生網上收集有關資料,學生作業(yè)展示過程,使對學生自主學習的認可,也是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的過程,資料的收集液使課堂教學的延伸。
(畫面:①高壓鈉燈,美麗的不夜城有鈉的一份功勞,②秦山核電站,核事業(yè)發(fā)展離不開鈉與鉀合金原子反應堆導熱劑)
高中化學教案10篇(擴展5)
——初中化學教案菁選
初中化學教案
作為一名無私奉獻的老師,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備課向課堂教學轉化的關節(jié)點。我們該怎么去寫教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化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了解物質的分散現象。
2.理解溶液的概念,能說出溶劑和溶質。
3.了解物質的溶解性概念以及影響溶解性大小的因素。
4.初步分清懸濁液和乳濁液。
5.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作風,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
重點難點:
溶液的概念、特點。
會辨認溶質和溶劑,能正確分辨溶解與熔化的不同。
學習目標:
1.能說出幾種生活中的分散現象。
2.背出溶液的概念、乳濁液和溶液,并舉出常見實例各兩則。
一、物質在水中的分散 懸濁液、乳濁液的區(qū)分:
通過高錳酸鉀中加水,食鹽中加水,蔗糖中加水以及泥土(粉筆灰)中加入水中,食用油加入水中得到如下結論: 如果物質以細小的固體顆粒分散在水中,則形成懸濁液。 如果物質以小液滴分散在水中,則形成乳濁液。 物質的溶解:物質以分子或離子的形式均勻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的過程稱之為物質的溶解。 溶液:物質溶解后形成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注】新名詞:
乳化:把兩種互不相溶的液體形成乳濁液的現象稱為乳化。
教學過程: 設問:海水為什么是咸的?黃河為什么是渾濁的?醫(yī)院里用的碘酒是怎樣制成的? 學生閱讀課本,歸納:上述三個例子都是一種物質(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的分散現象。 新課講授:閱讀P153活動與探究
1.懸濁液、乳濁液、溶液。 閱讀實驗:在1~4號大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的泥土、植物油、食鹽和酒精。振蕩后觀察四種物質在水中的分散現象。 泥土 : 變渾濁 懸浮固體不顆粒 (分層) 植物油 :牛奶狀渾濁 分散著液體不止液滴 (分層) 食鹽: 透明液體 (穩(wěn)定) 酒精 : 透明液體 (穩(wěn)定) 繼續(xù)觀察:靜置一段時間后,試管中情況。 引出概念:1.固體小顆粒分散在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懸濁液。
舉出實例:渾濁的黃河水;固體農藥(西維因);石灰漿及墻體涂料。 引出概念:2.一種液體小液滴分散在另一不相溶的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乳濁液。
舉出實例:植物油分散在水中;石油原油;橡膠樹的乳膠等。 歸納:懸濁液和乳濁液統(tǒng)稱濁液。 思考:通過上面實驗,你可以得出濁液有什么特點?(渾濁不透明,會分層) 引出概念:3.一個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而形成的均一,穩(wěn)定的混合和溶液。
舉出實例:生理鹽水、糖水、碘酒。 配制溶液:學生練習用碘和酒精配制碘酒溶液。 分析思考:溶液與濁液相比,有何特點? 歸納:溶液的特點是:均一、穩(wěn)定的、久置不分層。 鞏固新課(方法:練習反饋)
二、水溶液的某些性質
當某些物質在水中溶解時生成**移動的離子,這樣的水溶液能夠導電。例如:食鹽溶液,稀硫酸,而蔗糖水溶液則不能導電。
學習目標:
1、復述溶解含義,區(qū)分熔化和溶解。 2、會判斷溶質和溶劑,正確說出溶液的名稱。 3、記住溶解性的含義,說出物質溶解性的大小,首先由溶質和溶劑的性制裁決定的,溫度等外 界因素也有重要影響。 教學過程:復習引入 教師設問:什么叫溶液?主要有什么特點? 閱讀課本P160溶質和溶劑相關內容。 思考問題:
1、什么叫溶解?與溶化是否一樣? 2、什么叫溶質和溶劑?溶液有哪兩部分組成? 講授新課:1、關于溶質、溶劑(方法:分析講解) 閱讀實驗:課本P160,藥匙取0.1克以下的.高錳酸鉀晶體,放在500毫升燒杯中,注入200-300毫升水,并不斷攪拌,形成色彩鮮艷的溶液。 分析:上述實驗叫什么過程,其中溶質是什么?溶劑又是什么? 思考:是否只有固體才能當溶質,水才能當溶劑嗎? 歸納:溶質:固體、液體或氣體 (1)溶液的組成 溶劑:通常為液體
。2)溶液的名稱 不指明溶劑叫某水溶液 水以外其他某液體作溶劑時叫某溶液。
關于物質的溶解性:
問題引入:
。1)沾有機油的衣物用水往往不易洗掉污物,而用汽油洗卻很快有效,這是什么原因?
。2)為什么蔗糖加在熱水中比加在冷水中溶解得多且快?
引出概念:
物質的溶解性——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里溶解能力的大小。
分析歸納:物質的溶解性的大小,首先是由溶制和溶劑的性質決定的,溫度等外界因素也有重要影響。
初中化學教案2
教學內容
初中化學:二氧化碳的性質
教學總目標
1. 通過實驗演示,幫助同學理解和掌握二氧化碳的性質,能解釋一些自然現象,并且對二氧化碳的實際應用有所了解。
2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歸納概括、推理的能力。
3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認真細致、相信科學的科學態(tài)度。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使學生認識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和掌握相關反應方程式。
難點:使學生靈活運用二氧化碳的性質,并能解釋某些自然現象。
課前準備
投影設備,藥品,實驗儀器等。(事先要估計要同學可能的答案,設計實驗)
教 學 過 程
步驟
教 師 的 活 動
學 生 的 活 動
子目標
導入新課
導入:
1 、先播放一段 FLASH ,講述二氧化碳氣體的趣聞。 “死狗洞” (上節(jié)課結束時,已經講過這個故事,這次以 FLASH 的形式再講一遍。)
2 、讓同學通過試著提出可能的解釋。
3 、歸結同學的答案,寫在黑板的左側。
4 、提議我們一起來解開這個迷。
學生想一想、說一說。
激發(fā)學生探求新知的興趣。
探求新知
1 、首先取出實現制備好的二氧化碳氣體,裝在透明的集氣瓶中,說這和那個山洞一樣的氣體。
2 、讓學生根據自己同意的答案,分成小組,按分組情況可零時調整座位。
3 、要求學生小組內討論,設計出驗證實驗(課前已經作為作業(yè)布置任務,讓同學回去思考過這個問題,其中驗證的實驗只要求對之前接觸和學到過的一些驗證方法,從顏色,比重,氣味,酸堿性,氧化性,和助燃性等來考慮)。
4 、按同學的想法,進行實驗的演示
老師進行實驗操作,對于某些
實驗輔以用多**演示。
準備比重實驗,與水的實驗(滴加酸堿指示劑),與石灰水的實驗,滅火實驗,小白鼠實驗等
5 、要求學生歸結實驗現象和給出結論。
6 、老師對同學的回答作出一些必要的修正。
老師板書:寫出實驗的現象和結論。
物理性質:無色略帶酸味氣體無毒能溶于水,固態(tài)為干冰
化學性質: 氧化性,酸性氧化物 ,不能燃燒
7 、要求學生回憶以前接觸過的氣體,讓學生判斷是不是我們之前學過的某種氣體:氫氣,氧氣。
8 、給出整個揭密的研究過程,以 FLASH 播放,當地的一些地質考察情況,和山洞的剖析圖。
9 、最后,把蒙在試劑瓶標簽上的黑紙揭開,向同學展示標簽“二氧化碳”,講述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種新的氣體——二氧化碳氣體。實驗室用大理石和稀鹽酸來制備這種氣體。講到,科學家還要做大量工作,測定此分子中所含的元素和分子量,以后再***現代的質譜技術,核磁共振技術,紅外光譜技術等等,這些將在以后的`課程中穿插介紹。
10 、將黑板上的二氧化碳的性質下面,添上相應的反應方程式。
CaCO 3 +HCl=CO 2 ↑ +CaCl 2 +H 2 O
CaCO 3 = 3CaO + CO 2 ↑
CO2+HO2=H2CO3
CAOH2+C02=CACO3+H20
1 、學生按自己同意的解釋,分成小組,進行學習。
2 、學生觀察,明確實驗方法和注意點。
3 、每組派一位同學來講述自己的實驗設想。
通過小組學習、探究,使學生知道學會觀察問題和設計實驗,學會正確的判斷。
探求新知
4 、學生觀察實驗
5 、學生把實驗現象記錄在紙上并進行交流。
6 、學生分組討論,各組推選出一名學生匯報交流。
7 、學生回答以前的學過的氣體的性質,經過比較,得出結論:不是我們之前學過的氣體。
8 、學生認真聽講,做好筆記。
使學生認識二氧化碳的性質。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實驗、歸納概括、推理的能力。
探求新知實踐應用
1. 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么?
2. 有關二氧化碳的性質,你還想知道什么?
思考:
。 1 )二氧化碳的滅火是應用了二氧化碳的什么性質?
( 2 )汽水中的小氣泡是什么氣體?
( 3 )進入久封的地窖,應事先做什么小實驗,才能知道下面是否安全?
3. 希望學生根據今天的內容,自學二氧化碳的應用。
1. 學生說一說今天學到 了什么,還想知道什么。
2 . 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認真細致、相信科學的科學態(tài)度。
初中化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掌握實驗室用金屬和酸反應制取氫氣的化學反應原理,初步了解實驗室制備實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了解置換反應的概念,對給定反應物、生成物的化學反應,能初步判斷反應類型。
根據氣體的性質,學會判斷氣體收集的方法。
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通過觀察了解啟普發(fā)生器的工作原理,并根據其原理,用易得廉價的簡單實驗儀器,自行設計制備氫氣的簡易裝置。
情感目標:
通過對氫氣純度的檢驗,使學生了解點燃可燃性氣體之前,需要進行驗純的必要性,加強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
教學建議
本節(jié)課是元素化合物的基礎知識課,難度雖不大,但知識面廣,這些知識是后續(xù)教學的基礎。
1.準確恰當地抓住教學目標
本節(jié)課要抓住置換反應的概念和氫氣的實驗室制取裝置等主要內容,緊緊圍繞這些知識的形成過程進行教學活動。因此教學目標應具體、明確,教材處理詳略得當,緊緊圍繞教學大綱的規(guī)定和教材內容的要求,重視能力培養(yǎng)和養(yǎng)成教育。
2.教學內容應有序、合理
教學過程從水的電解產物和氧氣的有關知識開始,可以用計算機等**放映氫氣的用途資料片,導出新課。再通過實驗,師生共同討論,建立置換反應的概念,同時簡介原子團的知識。在此基礎上,結合實物展示,巧設問題,由簡到繁,從易到難,根據儀器藥品,讓學生在課堂上設計出一套制氫氣的合適裝置,通過設計實驗,一可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動腦的能力,二可增強他們學習興趣,三可鞏固已學知識。
3.優(yōu)選教學方法,教學**多樣化
本節(jié)教學方法是實驗探究法,以實驗為前提,通過實驗觀察,實物展示和錄像、計算機、投影等電化教學**,集實驗、討論、講述、講解、歸納、練習為一體,這種方法既充分體現了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特點,又體現了教為主導,學為主體二者**的教學原則。
4.重視能力培養(yǎng),注意養(yǎng)成教育
本節(jié)教學應靈活運用多**教學**,通過實驗或啟發(fā)性、探究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加學生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機會,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觀察、操作、思維與自學等多種技能和多種能力。同時,教學中每一個知識點都是以已有知識或化學事實、探究性問題開始,通過實驗觀察、引導思考、討論、自學等多種方式,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指導,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這樣有利于逐步建立有效的學習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學**慣。此外,教學中還可結合氫氣的發(fā)現史和制氫發(fā)生裝置的分析討論,以及知識的遷移過程,同時向學生進行辯證唯物**認識論和科學態(tài)度、科學方法的教育,這些都有利于對學生進行素質教育。
教學設計方案:
早在十六、七世紀的時候,有好幾位科學家都發(fā)現了金屬跟酸反應能產生一種可燃性的氣體——氫氣。直到現在,氫氣的實驗室制法仍然選用金屬跟酸反應。那么用哪種金屬,用哪種酸為最好呢?
一、實驗室制取氫氣的原理:
。▽嶒灒┤∷闹г嚬,分別向其中加入鎂條、鋅粒、鐵釘、銅片,然后向試管中加入等量的同種稀硫酸,觀察產生氣體的速率。
。ìF象)稀硫酸同時與Mg、Zn、Fe、Cu接觸,實驗現象是:Mg與稀硫酸反應劇烈,鋅與酸反應,產生氫氣的速率較快,Fe與稀硫酸反應很慢,銅與稀硫酸接觸,沒有明顯現象。
實驗室制取氣體,要求便于操作和收集,而Mg反應速率過快,不方便收集。Fe反應速率過慢,因此常選用鋅為最合適。
二、實驗室制取氫氣的裝置和收集方法:
1.制備裝置:
完整的氣體制取裝置包括發(fā)生裝置(即發(fā)生反應生成該氣體的裝置)和收集裝置兩部分。
氣體發(fā)生裝置的確定,要依據反應原理,特別是反應物的狀態(tài)和反應條件。實驗室制取氫氣所用的`鋅是顆粒狀固體,所用的稀硫酸呈液體,常溫下兩種藥品接觸即可發(fā)生反應。由此可見,只需用容器將鋅和稀硫酸盛放在一起,并將產生的氫氣通過導管導出即可。因此組裝發(fā)生裝置應包括盛裝藥品的反應容器(大試管、廣口瓶、錐形瓶、燒瓶等均可),用于封閉反應容器口的膠塞,穿過膠塞用于導出氫氣的玻璃導管(用試管或燒瓶作反應容器時還需用鐵架臺固定)。這種裝置是最簡單的氫氣發(fā)生裝置。
(討論)但這種發(fā)生裝置的缺點是必須當鋅和稀硫酸中至少有一種完全反應后該反應才能停止,如何使制取氣體的過程連續(xù)呢?
實驗中常加一長頸漏斗,通過長頸漏斗分次加酸來**反應。
長頸漏斗下部必須浸泡在酸液中,為什么呢?
此時將導氣管一端堵死,觀察實驗現象。如學生看不清楚,可重復幾次,并提示學生應注意的問題。
。ㄕ埻瑢W簡述現象,分析原因)
展示啟普發(fā)生器,介紹部件名稱,作用,介紹使用方法。
2.氣體的收集:
氣體的收集裝置要依據該氣體的收集方法而定。氫氣的收集方法有兩種:向下排空氣法(因為氫氣密度最。┖团潘ǎㄒ驗闅錃怆y溶于水且不和水反應)。
如果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難于驗滿,因此收集氫氣的最佳方法是排水法。
注意事項:儀器連接好以后應先檢查裝置的氣密性,然后再裝入藥品制取氫氣。將鋅粒裝入試管時,應將試管傾斜,使鋅粒滑入試管底部,以免直接投入時砸破試管底。對產生的氫氣經驗純后再收集或直接應用。收集滿氫氣的集氣瓶應倒置在桌上,防止氫氣很快逸散。
三、氫氣純度的檢驗方法:
實驗操作:用排水法或向下排氣法收集一試管氫氣,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如果聽到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然后按上述方法再收集、再檢驗,至點燃時發(fā)出的響聲很小時,表明氫氣已經純凈。
注意事項:當開始收集的氫氣經檢驗不純,這時需要再收集、再檢驗。若下一步要采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應先用拇指把試管口堵住一會兒,再去收集、檢驗氫氣。否則剛用于檢驗氫氣的試管內的火焰可能沒有熄滅,立即用這個試管去再收集氫氣時,可能會點燃導管口不純的氫氣,引起裝置爆炸,發(fā)生危險。
四、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由一種單質跟一種化合物起反應,生成另一種單質和另一種化合物的反應叫做置換反應。
置換反應中“置換”的涵義是:反應物之一的單質中所含元素,代換了參加反應的化合物中的某種元素。
置換反應是化學基本反應類型之一。
表達式:單質+化合物=新單質+新化合物
A + BC =AC + B
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Zn+H 2 SO 4=ZnSO 4 + H 2
置換反應的特點是:參加反應的物質只有兩種,且一定是一種單質和一種化合物。生成物也只有兩種,一種一定是單質,另一種一定是化合物。掌握了這些特點,就能夠正確地判斷置換反應。
(討論)置換反應與化合反應,分解反應有哪些區(qū)別?
五、原子團的概念:
鋅+稀硫酸=硫酸鋅+氫氣
Zn+H 2 SO 4=ZnSO 4 + H 2
在鋅與硫酸進行反應時,反應物硫酸,生成物硫酸鋅均有相同的集團,即:
H 2 SO 4和Zn SO 4中的畫線部分。在許多化學反應中,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就好像一個原子一樣,這樣的原子集團叫做原子團。
常見的原子團有:
KClO3氯酸根
KMnO4高錳酸根
NaOH氫氧根
H2SO4硫酸根
KNO3硝酸根
探究活動:
1用廢舊的可樂瓶(塑料)、吸管、粘合劑,根據啟普發(fā)生器原理,制作一個簡易裝置。
2根據啟普發(fā)生器的原理,設計三套類似的實驗裝置,畫出裝置圖。
3設計一個儲存氫氣的裝置,便于利用該裝置收集氫氣,便于實驗中使用氫氣。
4實驗室制取氫氣時,以鋅粒與較濃的鹽酸反應,用氣球收集氣體,一段時間后,氣球癟了,重復上述實驗多次,均得到相同的現象,試分析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你從中得到什么啟示?
初中化學教案4
1、空氣的組成
按體積計算,空氣中氮氣占78%,氧氣占21%,稀有氣體占0、93%,二氧化碳及其他氣體占0、03%。
2、空氣是寶貴的資源
氮氣化學性質不活潑,用作制硝酸和氮肥,做保護氣等;氧氣比較活潑,**燃燒和供給呼吸,氣焊煉鋼等;稀有氣體,很不活潑,用作保護氣,電光源等。
3、氧氣的性質
。1)物理性質:通常氧氣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氣體,加壓、降溫后可變成淡藍色液體或淡藍色雪花狀固體;密度比空氣大;不易溶于水。(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
。2)化學性質:比較活潑,具有氧化性,是常用的氧化劑。
4、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1)實驗藥品:暗紫色的高錳酸鉀(固體)或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固體的混合物。
。2)反應原理(化學方程式)
。3)裝置:發(fā)生裝置、收集裝置。
(4)操作步驟:查、裝、定、點、收、移、熄。
。5)檢驗: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集氣瓶中,若木條復燃,,則瓶內是氧氣。
。6)注意事項:①用高錳酸鉀制氧氣時,試管口要塞一團棉花,防止加熱時高錳酸鉀粉末進入導管。②用排水法收集氧氣實驗結束時,應將導管從水中取出,后熄滅酒精燈,以防水的倒流。
5、物質的分類:
混合物、純凈物。
6、物質的性質
。1)物理性質:顏色、氣味、導電性、導熱性、密度、硬度等。
(2)化學性質:氧化性、可燃性、毒性、穩(wěn)定性等。
7、物質的變化: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或化學反應。
(1))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本質區(qū)別:
是否生成新的物質。由分子構成的物質發(fā)生變化時,分子是否變化。
(2)化學變化的基本類型(化合反應、分解反應、置換反應、復分解反應)
知識鞏固
1、目前,我國城市空氣質量日報的檢測項目中不包括()
A、二氧化硫B、二氧化碳(CO2)C、二氧化氮(NO2)D、總懸浮顆粒(TSP)
2、下列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其中都屬于化學變化的一組是()
A、水受熱沸騰、酒精燃燒B、汽油揮發(fā)、動物的呼吸作用
C、食物變質、鐵鍋生銹D、玻璃破碎、西瓜榨成汁
3、豆科植物根瘤菌能直接固定空氣中的某些氣體成為農作物養(yǎng)料,這種氣體是()
A、氨氣B、氮氣C、二氧化碳D、氧氣
4、在**電視臺發(fā)布的重點城市空氣質量日報中可看出,造成空氣污染的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顆粒物和二氧化硫。下列對其形成的主要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廢水主要污染水源)
A、環(huán)境綠化不好,粉塵到處飛揚B、生活和生產中燃燒煤炭
C、工業(yè)生產排放廢水D、機動車排放尾氣
5、下列物質屬于純凈物的是()
A、清新的空氣B、無色透明的.雪碧飲料C、蒸餾水D、牛奶
6、“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原料物質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轉入期望的產品中,下列反應類型中一定符合“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的是()(從題干分析出“產品”只能有一種,不能有兩種。)
A、分解反應B、置換反應C、復分解反應D、化合反應
7、對下列物質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現象描述正確的是()(二氧化硫是一種有刺激性氣味的氣體,五氧化二磷顆粒在空氣中看到的現象是煙,不會是霧。)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白光和放出熱量
B、硫粉在氧氣中燃燒時,發(fā)出藍紫色火焰,生成無氣味的氣體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火星四射,有黑色固體生成
D、紅磷在氧氣中燃燒時,產生大量的煙霧
8、物質在“潮濕的空氣”中發(fā)生的變化,主要與空氣中的某些氣體有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鋼鐵生銹與氧氣、水蒸氣有關B、氫氧化鈉固體潮解與水蒸氣、二氧化碳有關
C、**在空氣中自燃與氧氣有關D、熟石灰變質與氧氣、水蒸氣有關
9、被稱為綠色氧化劑的過氧化氫俗稱雙氧水,是一種無色液體,常用作無公害的消**菌和漂白劑等,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怎樣鑒別水和雙氧水兩瓶無色液體(簡述實驗步驟、現象、結論)
參***:
各取少量無色液體于試管中,分別加入少量二氧化錳,有氣泡產生的是雙氧水,無氣泡產生的是水。
初中化學教案5
1、教材分析
案例章節(jié):《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人教版)》上冊第一單元課題物質的變化與性質
內容分析:本課題結合學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過實驗、觀察記錄分析等活動,幫助學生建立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透過化學變化時發(fā)生的現象揭示和抓住化學變化的特征,從而初步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變化的概念,了解化學學科研究問題的角度和方法。
教學方法:問題教學、分組協作學習、實驗探究
2、教學思路與設計
在學生學習化學課程之前,學生已經接觸過大量的化學變化實例,只不過他們對物理變化、化學變化及他們的區(qū)別沒有思考過,對化學變化的本質特征沒有根本的認識。因此本節(jié)課的基本任務就是要幫助學生建立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本課題位于九年級化學上冊起始部分,是學生接觸到的第一個化學實驗。學生剛接觸化學不久,對化學學科只有一個初步印象,知道什么是化學,但是怎樣研究、利用什么方法研究物質并不清楚。在毫無化學基礎、從來沒接觸化學實驗的前提下,如何正確演示實驗、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引導學生透過現象看本質將是重要環(huán)節(jié)。同時在這節(jié)課中,學生將會與化學實驗第一次親密接觸,怎么進行實驗,科學探究的方法是什么,將會直接影響到學生以后實驗探究的學習。
3.教學目標分析
知識與技能:了解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區(qū)別,并能運用概念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過程與方法: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學會歸納整理;用化學知識解釋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變化,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激發(fā)興趣,培養(yǎng)學習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嚴謹務實的科學作風。
4. 教學重難點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判斷
5.教學設計框架
教學設計流程
一、物質的變化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視頻]生活中的幾種物質及其變化,對最后***的爆炸進行評述。觀看、了解世界由物質組成且物質在不斷的變化用生動形象的畫面激活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愛國情感,樹立為民族振興學習化學的志向。實驗1、水的沸騰
實驗2、膽礬的研碎
實驗3、研碎前后膽礬的溶解,膽礬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
實驗4、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實驗1由師生共同完成;實驗2和實驗4第一個反應由學生分組完成,其余由教師演示。
教師引導學生由實驗3得出兩個結論:實驗2中的粉末是膽礬;膽礬溶液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生成的藍色沉淀是新物質。
分組實驗
學習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與生活中對水沸騰的印象比較,體會觀察應更準確和具體。
這是書上的第一批實驗,學生的實驗基礎知識不夠,教師完成有危險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時又盡可能多的給了學生動手和清楚觀察物質的機會。實驗1、2與生活經驗聯系可拉近學生與實驗的距離,培養(yǎng)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比較歸納上述四個實驗的相同點和不同點。
小組討論并交流討論結果
本節(jié)最重要的知識由學生總結,記憶深刻。培養(yǎng)學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和實踐的科學精神,概括、總結的能力,使學生能主動與他人進行交流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由實驗得出結論的能力和習慣。鼓勵學生暢所欲言,調動個性化和開放性思維。教師列舉兩個變化,由學生判斷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為什么?
由學生盡可能多的舉例說明生活中的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學生思考判斷
小組討論并交流討論結果學會簡單運用所學知識
將所學知識與生活結合,培養(yǎng)學生開放思維舉例說明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中伴隨的一個現象,
[**]在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中還伴隨那些現象?小組討論并交流討論結果
了解變化中伴隨的現象,進一步說明判斷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依據僅是有無新物質生成。
二、物質的性質
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酒精揮發(fā),鐵易生銹在本質上有何不同呢?誰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
分組討論后小組派**舉出類似的例子。并總結歸納出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培養(yǎng)學生合作、思考、概括、總結的能力,使學生能主動交流和討論。教師列舉兩個性質,由學生判斷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為什么?學生思考判斷學會簡單運用所學知識
教師就有關物理性質的幾個基本概念作一簡單介紹(熔點、沸點、密度)認真聽講使學生了解物理性質的幾個基本概念引導學生觀察一瓶氧氣和二氧化碳,討論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經驗和知識,盡可能的描述氧氣和二氧化碳的性質,試著判斷哪些屬于物理性質,哪些屬于化學性質,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區(qū)分它們,并將你的看法與同學交流。
學生觀察
并討論
培養(yǎng)學生思考、概括的能力,使學生能主動交流和討論。教師說明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聯系,說明事物的變化是復雜的,對復雜事情分類是科學研究的方法之一。學生體會這一科學研究的方法認識科學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教后反思:
1、教學環(huán)節(jié)分析
設問質疑、呈示目標——通過視頻(生活中的幾種物質及其變化,如鋼鐵制品生銹、冰雪融化成水),引出教學任務(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將學生的***都吸引到學習任務中來。通過從學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學生對此產生困惑,并對學習產生積極的興趣和動機,激發(fā)學生的思考。
互動交流——教師是學生學習動機的激發(fā)者,是善于歸納問題的指導者,更是教學活動的調節(jié)者和**者。在學習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創(chuàng)新精神,學生在問題情境中去“發(fā)現”問題,提出解決方案,從探究和討論中掌握知識,獲得發(fā)展。教師適時的激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問題的討論環(huán)環(huán)相扣,步步深入。
實驗探究——新課標倡導的探究學習,是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本節(jié)課采用引導-發(fā)現教學模式,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去觀察、分析、研究,從而“發(fā)現”知識,探究規(guī)律;從生活實際中發(fā)現問題,通過設計,用實驗去探究,從而使問題獲得解決。
得出結論—— 學生通過親身經歷的科學探究活動,在教師的引導下,得到正確的`結論。教師幫助學生將在探究階段所構建的陳述性知識重新**成有利于運用的知識形式(師生共同歸納總結,把一般性知識概括成),建立并加強其與其他知識之間的聯系,以便于將來的提取和使用。
總結與反思——在這節(jié)探究課的最后,教師和學生一起進行總結與反思?偨Y從兩方面進行:一方面是學生在完成一階段的探究活動后,反思這節(jié)課所做實驗的嚴密性,還有哪些方面有待解決,另一方面,教師依據整節(jié)課的環(huán)節(jié),結合教材對全課及探究過程進行總結。
2、現代教學**與傳統(tǒng)板書有機結合
現代教學**(Flas***、PowerPoint)能把文字、聲音、圖像、動畫等傳媒集于一體,具有促思,激趣,高效等功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在發(fā)現學習教學中,充分利用多****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傳統(tǒng)的教學**板書,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師**、學生回答的過程中,教師的板書有助于學生傾聽已有意見,在此基礎上,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師生共同完成教學過程。
3、小組協作學習,積極參與問題解決過程
引導-發(fā)現探究教學模式強調學生的積極參與,學習任務主要是通過學生自主探索和協作學習完成的。本節(jié)課部分采用小組協作的形式,各小組按照探究活動進行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一個研究課題。學生要積極主動地獲取、分析、處理信息,并在活動中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
4、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
傳統(tǒng)課上,老師的演示實驗或是學生實驗其實變成了驗證性的實驗,新課改要求一種真正的探究模式,學生從實驗中形象的感知,再從理論中抽象的概括,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
教師從學科領域和現實生活中選擇主題,創(chuàng)設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運用類似科學研究的辦法,使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獲得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的發(fā)展,促進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通過實驗之后的反思,培養(yǎng)了學生思維的嚴密性。
點評:白下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趙燕寧
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是化學理論性知識,作為啟蒙階段的學習,它直接影響學生對化學學習認知結構的發(fā)展,同時也影響學生對化學的進一步學習和發(fā)展。本節(jié)課的教學減弱了對概念的記憶要求,加強了理解層次的要求。重視化學概念的形成,重視學生對概念的理解。以生活中常見的變化和現象為素材,通過實驗引導學生理解物質變化這一基本概念。教師的設計符合課標要求,達到了教學目標。
一.重視通過實驗教學,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技能
本節(jié)課中的四個實驗是學生學習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重要基礎,對引導學生學會用教材有拋磚引玉的作用。這四個實驗具有一定層次性,屬于依次遞進關系,所以由教師演示和學生共同探究相結合是一個很好的教學**。教學中教師能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描述實驗現象,通過對比得出結論,初步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實驗能力。教師將有些簡單易操作的實驗讓學生自己動手完成,利于學生更直觀地感知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將演示和學生分組實驗相結合,處理得較妥當。
二.聯系生活實際,創(chuàng)設學習情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
教師通過一系列生活中常見的變化為素材,讓學生體驗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并通過圖片、視屏、flas***等多種形式的呈現,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關注師生互動和生生互動,體現評價的多樣性
互動是一種交往,對學生而言,交往意味著心態(tài)的開放,主體性的凸現,個性的彰顯,創(chuàng)造性的**,這是新課程所倡導的理念。
本節(jié)課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能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在動手實驗中,在問題討論中體現學生的自主性和合作性,注重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培養(yǎng)。教學中教師給學生積極的評價,并對學生的表現和問題的解答進行適時的評價。這種采用學生互評和教師點評相結合的方式,強調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并重,體現了評價的多樣性和整體性。
本節(jié)課教學步驟清晰,重點突出,能為學生的動手和動腦創(chuàng)造機會,課堂氣氛輕松,師生關系融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與技能的同時,感悟了學習化學的樂趣和重要性,為今后的學習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初中化學教案6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蒸餾水與天然水區(qū)別,會用簡單的方法區(qū)分硬水與軟水。
(2)觀察和操作凈化水的實驗,通過與同學交流合作,了解凈化水的一些基本方法,如沉淀、過濾、吸附、蒸餾,能把簡單凈化水的方法用于解決實際問題。
(3)設計并完成簡單的探究實驗。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實驗探究和討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描述能力、交流合作能力。
(2)通過對水凈化過程的初步探究,體驗探究的一般過程,形成良好的學**慣和學習方法。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對水污染的了解和對凈化過程的參與,教育學生關心、愛護、珍惜水資源。
(2)通過學生親自參與水凈化過程的實驗探究,感受化學對生活、對社會的積極意義,增強學習化學的興趣。進而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和探究欲。
【教學重點】
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解決簡單的水凈化處理問題。
【教學難點】
探究水凈化的一般過程。
【教學方法】
實驗探究為主結合其他形式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設置情景
導入課題
設問過渡
設問過渡
活動與探究
教師引導
學生動手
制作過濾器
學生討論
設問過渡
活動與探究
預留問題
設問過渡
投影
設問過渡
活動與探究
閱讀探究
預留問題
閱讀探究
教師**
投影練習
設問過渡
學生討論
學生思考
學生深思
總結教育
布置作業(yè)
同學們,自然界的水是否都是無色無味,澄清透明呢?展示三杯水樣:井水、河水、污水,請大家看一看。請前面的學生聞一聞自備的玉帶河水,能否嘗一嘗,為什么?
我們怎樣把這些渾濁的水變得較為純凈呢?這節(jié)課,我們共同來探討一下水凈化的一般過程。投影課題。
同學們,你們家在沒有用上自來水之前,飲用的是河水,還是井水?你們家是采取什么樣的措施對水進行簡單凈化的?
教師見機**:
這些白色物質是否有凈水作用呢?
同學們,我們如何把這些沉淀和水分開?請大家舉出日常生活生產中把固體和液體分開的實例。教師先舉例,后鼓勵學生大膽想象。
實例:用濾布把豆腐漿和豆腐渣分離;用沙層濾水等
(教師表揚學生,夸獎他們是生活有心人)
這些分開固體和液體的
實例,有什么共同點?
教師傾聽、總結
實驗室通常用過濾裝置(展示事物)把不溶于水的物質和水分開。
教師示范
投影:操作提示,并進行指導
同學們比較過濾前后的水,清澈程度如何?山泉水為何總是很澄清?
教師傾聽
大家再聞一聞、看一看過濾后的水,和過濾前相比哪些性質基本無變化?
如何把水中的顏色、氣味也除掉呢?
大家參看教材p57~58,用自己準備的材料自制簡易活性炭凈水器
教師展示制作較好的簡易凈水器,表揚肯定學生。
請大家看一看,聞一聞濾后的水,和處理前有什么不同?
借助活性炭凈水器示意圖(課件投影),簡介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可以吸附掉水中一些溶解性的雜質。如:去色去嗅。
活性炭凈水器的進水口為何在下面?
同學們知道我們所用的自來水的水源來自于何處?自來水廠是如何把渾濁的`長江水凈化為我們能飲用的自來水呢?
播放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影片。
經過上述處理過的水,澄清透明,比較潔凈,是不是純凈物?
若水量不同,肥皂的量不同,現象又有何不同;用不同硬度的水洗衣服時,產生肥皂泡沫是否相同。
請同學們回憶日常生活,長時間燒開水的茶壺內壁有什么物質?這些物質如何形成?生活中通過什么樣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一杯是加明礬并過濾后的井水,一杯是純凈水,你能采取什么樣的簡單方法加以區(qū)分。
剛才經過靜置沉淀、過濾、吸附這些操作凈化后的水能否用作醫(yī)療上的注射用水?
在實驗室,我們可以使用裝置(投影蒸餾裝置,并展示實物),采取蒸餾的方法制得凈化程度較高的水—蒸餾水。請同學們說出蒸餾凈水的原理,其中包含了水的哪些物態(tài)變化。
通過水的汽化和液化,可以使水得到較高程度的凈化。事實上,得到凈化程度較高的水的方法還有很多,同學們可以上網,查資料等作一下了解。
同學們,我們要使被污染了的河水,得到初步凈化,要經過哪些操作?
由此我們看到,若使污染的河水變得更清更藍,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所以,我們在發(fā)展經濟的過程中,一定要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水的凈化很復雜,潔凈的水來之不易,我們要愛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節(jié)約用水,防止水污染。我們都要為身邊的水資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相信通過我們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讓我們的生活環(huán)境更美好。
社會**:請同學們**,了解當地**采取了哪些舉措來治理污染的水。
一位學生用透明的杯子盛接一瓶教室里的飲用純凈水,展示。大家看一看,該學生聞一聞,嘗一嘗。同學們說一說這種潔凈的水的有關物
理性質。
學生回答:
井水、河水……加明礬……
把明礬加入盛井水的杯中攪拌、靜置,觀察并記錄現象,交流……
(有白色物質生成)
閱讀教材p55,回答。(明礬溶于水后形成的白色物質,能夠吸附懸浮于水中的不溶性雜質,使它們從小顆粒變?yōu)榇箢w粒,從水中沉降出來。)
學生激烈討論……
學生甲:用漏勺子將煮熟的餃子和湯分開;學生已:用地漏蓋子將固體垃圾和水分開……
學生思考,歸納。
回答:都是用一種液體能通過,固體不能通過的物品,把固體和液體分開。
同桌之間合作,動手制作過濾器,并過濾加明礬靜置后的井水。
學生回答: 過濾后的水較澄清。當山泉水通過山上的小石塊、沙層時,小石塊、沙層起到了過濾的作用。
學生回答: 仍有臭味、仍顯黃色。
動手制作簡易活性炭凈水器,互相評價,取長補短。把過濾后的玉帶河水通過簡易凈水器凈化處理。
學生回答: 基本無氣味,無顏色。
課后討論探究,解答。
學生回答:長江水,東城河水……
欣賞觀看。看后簡要說出自來水廠的凈水過程。
兩位學生分別用硬水(準備的井水),軟水(教室里的純凈水)(用水槽盛裝)加肥皂水洗滌毛巾(水量同,肥皂的量同),其他學生觀察現象有何不同。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p56內容回答。
學生通過閱讀教材p54內容,了解硬水有哪些危害。
思考,回答……
思考,回答……
不能,因為凈化程度不高。
學生回答:汽化和液化。
學生集體回答……
寫**報告。
通過熟悉的事物進入課題。
發(fā)揮學生的語言智能。
借助課件告知目標。
發(fā)揮****智能。
發(fā)揮學生語言智能,
把學生已有的生活知識遷移到課堂,以建構知識。
培養(yǎng)學生邏輯思維能力。
展現和發(fā)展****、人際關系智能。
通過親自動手實驗,激發(fā)學生興趣
,并體現運動智能。
。通過評價他人制作的簡易凈水器,展現和發(fā)展自我認知智能。
拓展課堂知識,延伸課堂內涵。
通過影片,讓學生了解日常生活中比較實用的知識。
拓展課堂知識,延伸課堂內涵。
培養(yǎng)學生自學探究能力,
借助熟悉的生活知識,學生自然得出結論,體現建構知識。
及時鞏固,加深印象。
教育學生關心、愛護、珍惜水資源。
初中化學教案7
第二冊第一節(jié)分子
課題:第一節(jié)分子、
教學目標:
1、了解分子的性質,掌握分子的概念;
2、運用分子的觀點來區(qū)別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純凈物和混合物、
教學重點:分子的概念和性質、
教學難點:分子運動的想象、
教學過程:
復習**: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引入新課:
通過緒言和第一章學習,我們知道了物質的性質分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物質的變化分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本節(jié)將進入對物質組成結構的研究、在
初中物理中,我們知道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而什么是分子,分子又具有哪些
基本性質
講授新課:
一、分子、
實驗1 :品紅的擴散、
實驗2 :氨分子的擴散、
觀察現象,解釋原因、
實驗3 :酒精和水的混合、
觀察: V酒精+ V水1 V酒精與水混合、解釋原因、
討論:通過以上實驗說明分子有哪些基本性質
閱讀P27 1--- 3段、
小結:分子的基本性質:
1、分子很小,質量也非常小;
2、分子不停地運動;
3、分子間有一定間隔、
討論:舉出生活中幾個事例,說明分子在不斷地運動,分子間有間隔、
教材P292、
**:通過對分子的學習,我們應更進一步理解什么是分子
討論:分子的`概念、 (閱讀P26第4段和第5段)、
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一種微粒、
討論:分子是否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舉例說明、
二、混合物與純凈物、
演示實驗2 – 2 、鐵粉與硫粉混合、用磁鐵在混合物上方移動、
觀察現象:磁鐵可吸引混合物中的鐵、
討論:以上實驗說明什么問題,什么是混合物
(分子1 )
1、混合物: P28 、
舉例說明哪是些物質是混合物、
什么是純凈物舉例說明、
2、純凈物、
三、用分子的知識解釋:
討論:用分子的知識解釋混合物與純凈物、閱讀P28第5段、
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1、混合物與純凈物:
都限于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混合物:由不同分子構成的
純凈物:由同種分子構成的
2、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分子本身沒有發(fā)生變化、
化學變化:分子本身發(fā)生了變化、
四、鞏固練習:
1、簡答下列各題:
(1)、根據分子的性質解釋,
a)、氣體易被壓縮,固體不易被壓縮、
b)、水在夏天比冬天蒸發(fā)的快、
2、選擇題:
(1)、下列物質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
(A)、二氧化錳; (B)、氯酸鉀; (C)、氧化鎂; (D)、液氧、
(2)、下列物質屬于混合物的是( )、
(A)、鐵在氧氣中充分燃燒的生成物;
(B)、氯酸鉀,二氧化錳混合后加熱制取氧氣的剩系物;
(C)、硫在氧氣中完全燃燒的產物;
(D)、石蠟燃燒后的生成物、
教學后記:
本節(jié)概念很抽象,需多次打比方,并加強與生活實際的練習、
初中化學教案8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huán)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精神。
學習重點:
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學習難點:
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學習方法:
實驗探究、交流討論。
教學方法:
指導探究、主持討論。
教學設計: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預測與對策
[創(chuàng)設情景](故事導入)一人帶著一條狗走進一個山洞,走著走著,狗突然倒在地上,原來狗已經死了!瓕е鹿**的原因是什么?
[教師講解](小結并提出學習任務)幾位同學猜得很對,是由于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所致。你們還知道其他有關二氧化碳氣體產生和消耗的途徑嗎?把你知道的歸納一下,填寫在學案上。
[問題導入]你知道二氧化碳有哪些用途嗎?引入二氧化碳的奇妙變化(液態(tài)二氧化碳,固態(tài)二氧化碳—干冰)
[播放錄像]光合作用,溫室效應、二氧化碳***、“干冰”的用途。
[創(chuàng)設問題]你知道打開汽水瓶或啤酒瓶時冒出的氣體是什么嗎?如何驗證?
通過此實驗,你還能得出二氧化碳具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在一個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注入少量水,迅速塞上單孔橡皮塞(連有導管、橡皮管和彈簧夾)并把導管另一端放入盛水的燒杯,打開彈簧夾。
[問題情景]我們同學每天都喝飲料,你對瓶子上的說明有哪些發(fā)現或有哪些疑問嗎?
[ 提供信息]紫色石蕊試液遇到酸性物質會變紅,可用來檢驗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自己設計實驗方案,探究二氧化碳和水是否會生成碳酸。
[布置任務]按照課本p43圖2-21設計一個實驗,觀察實驗現象,并推測二氧化碳還有哪些性質。
[演示實驗]把二氧化碳氣體慢慢倒入放有燃著蠟燭的燒杯中。
[布置任務]通過以上的實驗探究和交流討論,你能說出奇妙的二氧化碳具有哪些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嗎?
[家庭實驗]自制汽水:取一個洗刷干凈的汽水瓶,瓶里加入占80%容積的冷開水,再加入
[交流討論]
[思考、填寫]
[觀看、了解相關知識]
[實驗探究、觀察、思考、得出結論]
實驗內容:將汽水瓶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觀察實驗現象、解釋原因]
[**、討論、解答]
[分析信息]
[設計并實施實驗方案]
[總結出二氧化碳的又一條化學性質:二氧化碳能和水反應生成碳酸。]
[用自帶的堿面和醋完成實驗、得出性質]
[觀察現象、說明二氧化碳滅火的'原因]
[交流討論、總結]
[家庭實驗]
有的學生可能聽說過這個故事,知道是山洞的下層充滿二氧化碳氣體的緣故。
學生根據已有的知識和日常生活經驗,會知道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環(huán)。
學生可能知道舞臺煙霧,人工降雨是怎么回事。
學生對于實驗原理,實驗操作不會有太大困難。但要得出二氧化碳有關性質可能有些難度。
學生在學習了空氣中氧氣含量測定實驗的基礎上,解釋該實驗現象的原因不會有太大的難度。
學生的問題可能是:瓶子標簽上寫的是碳酸水,為什么不寫二氧化碳飲料?
對學生來說用“紫色石蕊試液檢驗酸”這一知識點是陌生的,需要教師的引導。
方案可能有:直接向碳酸飲料中滴紫色石蕊試液;把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試液。等等。
通過學生自主實驗、觀察教師演示實驗,學生能得出二氧化碳的相應性質。
該實驗生活氣息濃,趣味性強。
課后反思:
用故事導入,能使每一個學生以輕松愉快的心情去認識多姿多彩、與人類息息相關的化學。在探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性時,用學生愛喝的雪碧做探究實驗,使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fā),讓他們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學的重要性,了解化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整個課堂教學注重讓學生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探究實踐中逐步養(yǎng)成終生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在對課堂演示實驗中意外出現的失敗,教師要能機智的利用這一教學良機對學生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就是從不斷的失敗走向成功的過程”的教育,更進一步提高課堂應變能力。
初中化學教案9
第一節(jié)鐵的性質
教學目的
知識目標通過實驗使學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掌握鐵的化學性質;常識性介紹鐵生銹的原因和防銹的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和思維能力
思想目標對學生進行受國**教育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教育。
重點難點鐵的化學性質。
教學方法講授與實驗、討論相結合。
教學用具儀器:試管、鑷子。
藥品:新鐵釘、鐵粉、細鐵絲、薄鐵片、鋅粒、鎂條、銅片、稀硫酸、稀鹽酸、硫酸銅溶液。
其它:投影儀、投影片、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實驗。
課時計劃 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教學意圖
[投影]彩**片;鋼鐵是人類生產、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材料,如:車、船、機械、橋梁、房屋等,人體中也含鐵。動畫、錄像
聯系生產、生活實踐、進行識記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展示]我國鋼鐵發(fā)展簡史引入課題
閱讀課本117~118頁
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
[展示]新的細鐵絲、薄鐵片的樣品
[介紹]鐵的密度、熔點、沸點
[板書]一、鐵的物理性質
觀察:純鐵的顏色、光澤、狀態(tài)、硬度、思考、鐵的延性、展性及導電、導熱性、學習鐵的物理性質。
通過對鐵的實驗觀察,了解鐵的物理性質。
[投影]課堂練習一(見附1)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一
鞏固鐵的物理性質的知識
[**]在已學過的知識中,哪些涉及了鐵的化學性質?
[**]上述瓜的條件、實驗現象、注意事項、化學方程式
[板書]二、鐵的化學性質鐵跟氧氣的反應
。1)鐵能在氧氣中燃燒
回憶:鐵在氧氣中燃燒的實驗
思考并回答問題
書寫化學方程式
復習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打下基礎
[展示]一周前做的鐵生銹的三個試管實驗
[**]鐵在什么條件下生銹?
[板書]鐵在潮濕的空氣中跟氧氣反應,生成鐵銹(鐵銹的主要成分是Fe 2 O 3)
[比較]鐵燃燒和鐵生銹的條件
觀察:鐵在干燥的空氣中;鐵在純水中;鐵同時與水和空氣接觸的三種實驗現象。
根據實驗事實,分析討論鐵生銹的原因。
領悟:鐵與氧氣的反應條件不同,生成的'產物不同。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能力
培養(yǎng)學生思考、分析能力
進行“外因是變化的條件,內因是變化的根據,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的思想教育。
[引導討論]根據鐵生銹的原因,如何防止鐵制品生銹呢?
列舉生產、生活中常見的防銹措施。
培養(yǎng)理論聯系實驗學風
[投影]課堂練**(見附2)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
鞏固鐵與氧氣的反應及鐵的氧化物的知識
[演示實驗]投影實驗6-2
兩個表面皿中分別放入鐵釘,再分別倒入稀鹽酸、稀硫酸。
[演示實驗]投影實驗
另取三個表面皿,分別放入鋅粒、鎂條、銅片,再分別倒入稀鹽酸。
[引導討論]實驗室制氫氣選用哪種金屬與酸反應最適宜?為什么?
觀察鐵釘表面有什么變化?反應后溶液的顏色有何變化?
觀察:鋅粒、鎂條、銅片的變化。
通過不同金屬與酸反應速率不同,做出判斷。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提高學習興趣并為今后學習金屬的活動性順序打下基礎
[板書]2.鐵跟酸的反應
[提示]鐵元素在置換反應中化合價的變化
書寫兩個化學議程式并注明反應類型:標出鐵元素在反應前、后的化合價
提高原有知識的水*
[投影]課堂練習三(見附3)
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三
鞏固鐵與酸的反應和置換反應的知識
[演示實驗]實驗6-3
將盛有硫酸銅溶液的兩個試管里分別放入潔凈的鐵釘和鐵粉。
[板書]3.鐵跟硫酸銅的反應。
觀察:鐵釘和鐵粉表面有何變化?
觀察:反應前、后溶液顏色有什么變化?
認識鐵和硫酸銅溶液的反應并寫出化學方程式
培養(yǎng)學生觀察實驗的能力
提高分析問題和書寫方程式的能力
[指導閱讀]介紹濕法治金
閱讀課本120頁
進行愛國**教育
[投影]課堂練習四(見附4)指導學生做練習
做練習四
鞏固知識
[課后小結]引導學生小結
小結:鐵的物理性質和三點化學性質,理解鐵是化學性質比較活潑的金屬.
提高學習歸納總結的能力
[投影]隨堂檢測
完成檢測題
及時反饋
附1:課堂練習一下列關于鐵的物理性質敘述錯誤的是鐵是熱和電的導體(B)純鐵是銀白色的固體(C)純鐵的硬度很大(D)鐵有良好的延性和展性
2.盛放在油罐車內的石油產品,震蕩時可產生靜電,易引起火災,所以油罐車尾部有一條拖地的鐵鏈,這是利用鐵的延展性(B)導電性(C)硬度。―)熔點高
3.純鐵不適合制造機器,因為純鐵鐵的密度為7.86克/厘米3(B)純鐵是銀白色有金屬光澤的固體(C)純鐵的硬度很小(D)鐵的熔點和沸點都很高
附2:課堂練**
4.鐵在的條件下易生銹,為防止鐵器生銹,應保持鐵制品表面的;最常用的方法是在鐵制品的表面.
5.鐵在氧化物有、 、,其中含鐵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多。
6.某+3價的金屬R在其氧化物中的質量分數是70%,則R的原子量為。
附3:課堂練習三
7.完成下列化學方程式,并指出不產生可燃性氣體的反應是
。ˋ)鐵與稀硫酸
(B)鐵與稀鹽酸
。–)細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大理石與稀鹽酸
。‥)二氧化碳通過熾熱的木炭層
。‵)加熱高錳酸鉀
8.將m克稀硫酸中加入適量的鐵粉,瓜后得到溶液質量(大于、小于、等于)m克。
9.等質量的鋅、鐵、鎂與足量的稀硫酸反應,生成氫氣的質量由大到小的順序是。
附4:課堂練習四
10.除去硫酸嚴鐵溶液中混有的硫酸銅雜質,可向溶液中加入適量的,充分反應后,再用方法除去。
11.11.2克的鐵粉與足量的硫酸銅溶液反應,可得到銅克。
12.將4根質量相同的鐵釘分別放入下列溶液中,反應后溶液質量增加的是
。ˋ)稀硫酸(B)稀鹽酸(C)硫酸銅溶液(D)純水并隔絕空氣
13.7克含雜質的鐵,與足量的稀鹽酸反應,生成氫氣0.2克,則鐵中所含的雜質可能是下列金屬中的
(A)鎂(B)鋁(C)鋅(D)銅
14.含相同質量的鐵元素的氧化鐵和四氧化三鐵的質量比為
。ˋ)1:1(B)2:3(C)160:232(D)30:29
附5:課堂練習答案
1.(C)2(B)3(C)
4.潮濕的空氣清潔干燥涂上一層保護膜5.FeO、Fe 2 O 3 、Fe 3 O 4 FeO
6.56
7.化學方程式略(C)(D)(F)8.大于9.鎂、鐵、鋅
10.鐵粉邊濾11.12.8.12(A)(B)13、(D)14(D)
附6:隨堂檢測
1.鐵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的金屬,鐵元素在地殼在地殼中都以形式存在
初中化學教案10
重點難點溶質的質量分數有關計算;配制溶液的操作步驟。
教學方法討論式教學法。
教學用具儀器:燒杯、玻璃棒、藥匙、天*、量筒。
藥品:硝酸鉀、水蔗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引言]生活經驗告訴我們在相同質量的水中加入一匙糖或兩匙糖所形成的糖水的甜度不同,糖加的越多越甜,那么,從溶液的有關知識分析糖、水及糖水各是什么量?
[演示實驗]用A、B兩個燒杯各取50克水,燒杯A中加入5克蔗糖,燒杯B中加入10克蔗糖,并用玻璃棒攪拌至蔗糖全部溶解。
[討論]1、在上述兩種溶液中,溶質、溶劑各是什么?溶質、溶劑、溶液的質量各為多少克?
2、兩種溶液哪一種濃一些?哪一種稀一些?為什么
[引入]濃溶液與稀溶液只是說一定是的溶劑中溶質含量的多少,它不能準確的表明一定量的溶液中所含溶質的多少,怎么才能確切的表明溶液的組成呢?
這是我們今天要解決的問題。
[板書]溶液組成有幾種表示方法,初中先學習用“溶質的質量分數”表示溶液的組成。
[板書]一、溶質的質量分數
定義:溶質的質量與溶液的質量之比。
定義式:
溶質的質量分數=
[討論]這兩種食鹽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各是多少?
[板書]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計算
[投影]例題1 、見課本
[討論]例題1中的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各為多少克?
[板書]
解:溶質的質量分數=
這瓶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為:
答:這瓶溶液中氯化鉀的質量分數為14% 。
[討論]
1、在14%中的100與溶解度概念中的100克的含義是否相同?
2、在14%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各占多少?
[引入]溶質的質量分數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廣泛,而在實際生產中又往往需要把現有的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增大或減小。
[討論]在溫度不變的條件下,如何使原有溶液的溶質質量分數增大或減?
[演示實驗]指導學生做實驗,實驗內容如下,用A、B兩個燒杯各取90克溶質的質量分數為10%的硝酸鉀溶液,再向A燒杯中加入10克硝酸鉀,向B燒杯中加入10克水,并用玻璃攪拌至全部溶解。
[討論]
1、原溶液中溶質的質量是多少克?
2、在原溶液中的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各是多少克?
3、向原溶液中增加10克硝酸鉀(全部溶解)或增加10克水后,溶液中溶質質量、溶劑質量,溶液質量各是多少克?
4、上述形成的兩種溶液中的`溶質的質量分數各是多少?
[小結]
在原溶液中,如增加溶質質量則溶質和溶液的質量同時增加,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升高;如增加溶劑質量,則溶劑和溶液的質量同時增加,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降低。
[本課知識小結]
1、掌握有關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計算。
2、理解向溶液中增加溶質或溶劑的質量后,溶質的質量分數的變化規(guī)律。
第二課時
重點難點根據溶解度求溶液中溶制裁的質量分數;溶質的質量分數和溶解度相互換算的計算。
教學方法啟發(fā)式。
教學用品投影儀、投影片。
教學過程
[**]
1、什么叫溶解度?溶解度強調哪些方面?
2、20?時,食鹽的溶解度是36克,這句話的含義是什么?其中溶質、溶劑、飽和溶液各多少克?
3、什么叫溶質的質量分數?寫出溶質質量分數的計算公式。
[設問]
溶解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概念間有什么區(qū)別和聯系?
引導學生要件、找出區(qū)別和聯系?
[投影]溶解度與溶質的質量分數概念間的區(qū)別和聯系
區(qū)別概念
溶解度
溶質的質量分數
條件
一定溫度
不定溫
狀態(tài)
飽和
可飽和可不飽和
計算式
單位
克
無
[引入并板書]飽和溶液中溶質的質量分數=(S為飽和溶液中溶質的溶解度)
[投影]例題2(見課本)
[板書]解例題2
[投影]例題3
指導學生分析、討論質量分數計算公式的變形,如何計算溶質、溶液的質量。
[板書]解例題3
[**]如果我們要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需要哪些儀器和操作呢?
[板書]配制溶質質量分數一定的溶液。
儀器:托盤天*、藥匙、量筒、玻璃棒。
步驟:
1 、計算
2 、稱量、量取
初中化學教案11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目標:
1.感受化學在促進社會發(fā)展和提高人類生活質量方面的重要作用,初步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學習的志向。
2.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激發(fā)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
3.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初步形成物質構成的微粒觀。
4.初步建立宏觀與微觀聯系的思維方式。
5.認識化學的兩面性,初步樹立綠色化學觀。
重點、難點:
1.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2.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初步形成物質構成的微粒觀。
3.初步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學習的志向。
教學過程:
[創(chuàng)設情景] 在我們正式學習化學課前,請同學們談談你在生活中所感知的與化學有關的知識和經驗。
[學生活動] 交流生活中對化學的感知。
一、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提出問題] 化學給我們帶來了什么?
[學生學習]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材料。
[學生活動] 設想來到與世隔絕的荒島,沒有了化學制品,你的生活會是什么樣子?
二、觀察化學變化
[閱讀分析]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定義。
[活動天地] 觀察化學變化的現象。
引導觀察現象,認識儀器,準確地記錄并記憶實驗現象。部分環(huán)節(jié)由學生參與完成,活躍課堂氣氛。
總結以下幾點:
1. 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
2. 化學變化與物理變化的區(qū)別。
3. 開展化學研究的基本目的。
4. 認識化學的兩面性,了解綠色化學觀。
三、化學變化的奧秘
閱讀想象水的構成,初步建立宏觀與微觀聯系的思維方式。明確以下幾點:
1.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構成的。
2.每個水分子由一個氧原子和兩個氫原子構成。
3.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4.化學變化的本質就是生成了與原來物質組成或結構不同的新物質。
5.通過原子種類、元素種類、物質種類的數量比較,體驗物質構成的豐富多彩。
[課堂小結]
本節(jié)重點是認識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知道物質是由分子、原子等粒子構成的,初步形成物質構成的微粒觀;初步樹立為民族振興、為社會進步學習的志向。
[課后作業(yè)]
1.記憶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定義。
2.完成P6交流共享。
3.記憶有關實驗現象。
[課后記]
學生興趣很高,課堂活躍,教學效果好。
初中化學教案12
目的:
1 、知識與技能:鹽的定義并會判斷,復分解反應定義、范圍、條件,鹽的性質用途。
2 、過程與方法:知識的歸納與延伸, CO 3 2? 的檢驗方法,簡單固體混合物的分離。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提高生活中鹽的作用的認識,培養(yǎng)探究精神。
重點:
鹽的性質、復分解反應。
難點:
物質鑒別(定)及混合物分離方法
方法:
討論歸納,實驗探究
藥品器材: Cu Fe HCl H - 2 SO 4 NaOH Ca(OH) 2 AgNO 3 BaCl 2 CuSO 4 FeCl 3 試管、玻璃管、酒精燈、試管夾、滴管等
教學過程:
過程與步驟
提示與指導
討論與歸納
探究與深化
看食鹽的妙用(資料卡),回憶食鹽的相關知識
思路提示:
存在、制取、提純
食鹽存在廣:
食鹽用途多:
粗鹽的提純方法步驟:
①探究食鹽水與 AgNO 3 溶液反應實驗。
②設計實驗除去 NaCl 中雜質 CaCl 2
、墼O計方案用生石灰,純堿、水等制取 NaOH
總結碳酸(氫)鹽的性質,歸納物質鑒定的一般方法
完成方程:
CaCO 3 +
Na 2 CO 3 +
HCl
NaHCO 3 +
Ca(HCO 3 ) 2 +
NaHCO 3 +
Ca(HCO 3 ) 2 +
同桌互查
、訇庪x子含 CO 3 2? (HCO 3 - ) 的化合物均能與酸反應放出 CO 2
。ǹ捎贸吻宓氖宜畽z驗)
②鑒別 CO 3 2? 的一般方法: a. 取試樣; b. 加試劑; c. 觀現象; d. 作結論。
、賹嶒灒合虬朐嚬艹吻宓氖宜写等 CO 2 (變渾)→繼續(xù)吹入(澄清)→均分為兩試管 1 份微熱,另一份加入稀 HCl ,試分析其一系列變化。
、趹茫
a. 仿寫:
Na 2 CO 3 +H 2 O + CO 2
NaHCO 3
b. 解釋溶洞、鐘乳石、石筍的`成因
過程與步驟
提示與指導
討論與歸納
探究與深化
分析反應類型、特點、認識復分解反應
四種基本反應類型特點:
1、 化合 A+B → C
多變一
2 、分解 A → B+C
一變多
3 、置換 A+BC → B+AC 第三者
4 、復分解 AB+CD → AD+CB 調換親
復分解反應:
、俣x
、诜秶阂话銥樗釅A鹽類物質之間
、蹢l件↑、↓、 H 2 O (即生成難電離的物質)
①分析以下反應能否進行,說出理由
KNO 3 +NaCl
CaCl 2 +H 2 CO 3
AgCl+NaNO 3
Cu(OH) 2 +NaCl
、诰毩曌詫 5 個以上復分解反應方程,同座交流
理解溶解性表,認識和歸納鹽的性質
、倏此釅A鹽溶解性表,寫出表中存在的鹽的化學式及名稱
、趶谋淼呐帕蟹椒▽}進行簡單分類:
按陽離子分
按陰離子分
按可溶性分
、刍仡櫯c小結鹽能與哪幾類物質反應?
、妍}的物理性質
鹽大多數為無色(或白色)晶(固)體,大多數能溶于水,
、纣}的化學性質:
1 、跟活潑金屬反應 Fe+CuSO 4 =
Cu+AgNO 3 =
2 、跟酸反應
CaCO 3 +2HCl=
AgNO 3 +HCl=
3 、跟堿反應
NaOH+CuSO 4 =
Ca(OH) 2 +Na 2 CO 3 =
4 、跟鹽反應
NaCl+AgNO 3 =
BaCl 2 +Na 2 SO 4 =
1 、鹽溶解性表記憶方法總結交流
2 、說出下列鹽的名稱:
FeSO 4 FeCl 2 NaHCO 3
Ca(HCO 3 ) 2 Cu 2 (OH) 2 CO 3
FeSO 3 NaNO 2 Na 2 SO 3
KMnO 4 CuSO 4 5H 2 O
K 2 MnO 4 KAl(SO 4 ) 2 12H 2 O
3 、下列物質間能發(fā)生反應的,寫出方程:
、倭蛩岷拖跛徕洝、跉溲趸^溶液和硝酸、勐然X溶液和硝酸銀溶液 ④碳酸銨溶液和鹽酸、萘蛩徙~溶液和氯化鋇溶液、蘖蛩徜\溶液和氫氧化鋇溶液
4 、有四瓶分別為 NaCl HCl NaOH Ca(OH) 2 無色溶液,設計實驗方案進行鑒別。
5 、有三種白色粉未 CaCO 3 Na 2 CO 3 NaHCO 3 ,請設計方案區(qū)別出來。
附幻燈片: 1 、鹽的妙用, 2 、實驗錄像
初中化學教案13
教學目標:
1、了解溶解度的涵義和固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了解溫度對固體溶解度的影響以及溶解度曲線的意義
3、常識性介紹氣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以及溫度、壓強對氣體溶解度的影響關系
教學重點:
固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
1、固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2、正確認識溶解性與溶解度的表示聯系及區(qū)別
教學過程:
復習**:
1、什么叫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2、在飽和溶液的概念中,為什么強調“在一定溫度下、一定量的溶劑里”?
引入新課:
【演示一】 20oC時,把蔗糖、食鹽分別一份一份地加入10ml水中直到不能溶解為止,
【討 論】 通過粗略的計算,討論蔗糖與食鹽對水的溶解能力
【提 問】 如果溫度不定、溶劑量不同,能否比較他們的溶解能力大小?
【演示二】 20oC時,配制KNO3飽和溶液時有KNO3固體剩余,然后加熱,剩余固體又繼續(xù)溶解
【討 論】 同一種物質在同一種一定量的溶劑中在不同的溫度下,溶解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三】
1、食鹽溶解在水中;
2、食鹽放在煤油中;
3、植物油放在水中;
4、植物油放在汽油中
【討 論】 同一種物質在不同的`溶劑里的溶解能力不同
【總 結】 通過以上三個實驗,結合課本P70內容
講授新課:
【板 書】 一、溶解性
1、定義:
2、影響因素:①溶質、溶劑本身的性質(決定性因素)
②外界條件
【過渡】 如何精確地知道一種物質在另一種物質里的溶解性大小是否需要什么條件和標準?
【投影】 列表:20oC時100g水中達到飽和時所溶解的質量
物質 蔗糖 食鹽 硝酸鉀 小蘇打 熟石灰 大理石
最大質量(g) 203.9 36 31.6 9.6 0.165 0.0013
【講解】 以上表格中的數據能精確地表示各物質的溶解性大小
二、溶解度
固體溶解度
1、表示方法:
氣體溶解度
2、固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由表格得)
在一定溫度下,固體物質的溶解度通常溶質在100g溶劑
中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所溶解的質量來表示。
、哦勘硎救芙庑源笮
、评斫飧拍睿孩僖欢囟龋ㄍ饨鐥l件)
②100g溶劑(衡量標準)不指明溶劑時為“水”。
③飽和狀態(tài):(對溶液的要求)
、苋苜|的質量:(單位:g)
⑤這種溶質在溶劑里(適用范圍)
【**】 ⑶含義:說出20oC時KNO3的溶解度是31.6g
引申:20oC時KNO3飽和溶液中:
m質:m劑:m液 =S:100g:(S+100g)
=31.6g:100g:131.6g
、任镔|溶解性分類:易溶物質:S > 10g
。ㄊ覝兀 可溶物質:S:1g~10g
微溶物質:S:0.01g~1g
難溶物質:S < 0.01g
鞏固:判斷投影表格中所屬分類
蔗糖、食鹽、硝酸鉀、小蘇打、熟石灰、大理石
師生共同分析P72KNO3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性表
⑸溶解度曲線:
【板書】 畫出KNO3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的曲線
或見課本P72幾種物質溶解度曲線,
溶解度曲線可表示以下幾種關系:
、偻晃镔|在不同溫度時的溶解度
、诓煌镔|在同一溫度時的溶解度
、畚镔|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而變化的趨勢及大小
分析得出變化規(guī)律:
A、多數固體物質隨溫度升高而增大;例如:KNO3,NaNO3等
B、少數固體物質受溫度變化影響不大;例如:NaCl
C、極少數固體物質隨溫度升高而減小;例如:Ca(OH)2
⑹溶解度與溶液的質量分數的區(qū)別和聯系
區(qū)別和聯系 溶解度 溶質質量分數
意義
表示方法
計算式
聯系
3、氣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
、哦x:某氣體在一定溫度和一定壓強下,溶解在一體積水里達到飽和狀態(tài)時的體積數
外界條件:溫度、壓強
、朴绊懸蛩
內部因素:氣體與溶劑本身的性質
溫度升高,氣體溶解度減小
壓強不變時
溫度降低,氣體溶解度增大
壓強增大,氣體溶解度增大
溫度不變時
壓強減小,氣體溶解度減小
中考點擊:
課堂小結:
【投影】
概念
要點
決定因素 定 量 影響
描 述 因素
習 慣 分 類
隨堂練習:
教學后記:
初中化學教案14
一、說教材
。ㄒ唬┙滩牡牡匚慌c作用
《化學式與化合價》是人教版化學九年級上冊第四單元課題4的內容。本節(jié)課主要講述了化學式、化合價和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三部分內容。在此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元素以及一些物質化學式的寫法,這位過渡到本課題起到了鋪墊作用。為之后學習第五章《化學方程式》的內容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因此本節(jié)課整個教材中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
。ǘ┙虒W目標
根據本教材的結構和內容分析,結合九年級學生他們的認知結構及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了解化學式的涵義;知道一些常見元素和原子團的化合價;能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并能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能利用相對原子質量和相對分子質量來計算物質的組成;能看懂某些標簽或說明書上標示的物質成分和含量。
2.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討論交流,活動探究,培養(yǎng)學生利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充滿化學,激發(fā)學生熱愛學習、熱愛生活的感情。
(三)教學重難點
1.了解化學式,知道元素、原子團的化合價。
2.用化學是表示某些物質的組成,利用化合價求化學式。
3.了解相對分子質量的含義,并會應用解決問題。
二、說學情
對于九年級的學生來說,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學生對元素的概念和物質的微觀構成的基礎知識有一定的了解,對數字的基本運算能力有一定的把握,這為化學式的有關知識學習打下了基礎。但學生在化學學科中的邏輯思維能力還有待提高。這一年級的學生思維活躍,求知欲強,有強烈的好奇心,處于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階段,因此,教學過程中多采用直觀方法指導學生學習。
三、說教法
堅持“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原則,根據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采用學生參與程度高的討論教學法。在學生看書,討論的基礎上,采用談話法與講解法。采用問答法時,特別注重面向全體,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不同難度的問題,有效的開發(fā)各層次學生的潛在智能,力求使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發(fā)展。同時通過課堂練習和課后作業(yè),啟發(fā)學生從書本知識回到社會實踐。提供給學生與其生活和周圍世界密切相關的數學知識,學習基礎性的知識和技能,在教學中積極培養(yǎng)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
四、說學法
我們常說:“現代的文盲不是不識字的人,而是沒有掌握學習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學中要特別重視學法的指導。在新課標理念的指導下,結合本節(jié)課內容,我將本節(jié)課的學法確定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五、說教學過程
。ㄒ唬⿲
由前面學過的一些物質的化學式引入:元素可以用元素符號來表示,那么我們前面學習的氧氣、二氧化碳這些由元素組成的各種單質和化合物怎樣來表示呢?把教學內容轉化為具有潛在意義的問題,讓學生產生強烈的問題意識,使學生的整個學習過程成為“猜想”繼而緊張的沉思,期待錄找理由和證明過程。在實際情況下學習可以使學生利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同化和索引出當前學習的新知識,這樣獲取知識,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遷移到陌生的問題情境中。
。ǘ┬率
1.化學式的學習
學生自主學習課本81頁相關內容,對于化學式的'定義有一個初步認識。然后以H2O為例,讓學生在小組內討論該化學式的意義,教師進行指導并及時指出學生容易出錯的地方。學生討論結束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并講解,得出化學式的定義及其意義。
講解結束后,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思考: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與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意義是否相同?為什么?并**學生討論符號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義?在學生有初步認知的基礎上,我進行歸納總結: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與化學式中元素符號右下角的數字意義不同,因為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分子個數,右下角的數字表示一個分子中含該元素的原子個數。
在此基礎上,通過多**呈現練習題讓學生對所學知識進行鞏固。練習過程中,學生會出現一些錯誤,針對這些錯誤我進行指導并歸納總結,從而引出書寫化合物的化學式時需要注意
的事項。
2.化學式的學習
學生學習了化學式,為化學價的學習做好了鋪墊。實驗測知,化合物均有固定的組成,及形成化合物的元素有固定的原子個數比,如不是這個數目之比,就不能形成穩(wěn)定的化合物。在化學上,就用“化合價”來表示原子之間相互化合的數目。引導學生看課本83頁表4-6“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針對表格提出問題引發(fā)學生討論,問題如下:
。1)化合價有幾種?是哪幾種?(讓學生明白元素化合價有下負之分)
。2)在化合物中,氧元素通常顯多少價?氫元素通常顯幾價?金屬元素通常顯什么價?非金屬元素通常顯什么價?
(3)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多少?
。4)在單質分子里,元素的化合價為多少?
在此基礎上,**兩個活動;顒右唬阂孕〗M為單位進行化合價記憶比賽,看誰記得多,記得準,評出“記憶之星”;活動二:讓學生編寫能幫助記憶的的化合價韻語、歌謠;顒咏Y束后,展示同學們的化合價韻語、歌謠或快板。通過活動,可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及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
在學習了一些常見元素和根的化合價之后,應用化合價來推求實際存在的化合物的化學式。通過學生小組討論練習的方式完成此部分知識的學習。練習如下:根據在化合物中,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的原則,已知氧元素為-2價,計算二氧化硫(SO2)中硫的化合價和三氧化二砷(As2O3)中砷元素的化合價。練習結束之后,教師進行歸納總結: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的名稱,一般讀作某化某,如:NaCl讀作氯化鈉。有時還要讀出化學式中各種元素的原子個數,如:CO2讀作二氧化碳。
3.有關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
引導學生復習相對原子質量的概念,了解相對分子質量跟相對原子質量一樣,也是相對質量。通過提出問題的方式引發(fā)學生討論,從而引出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相關內容。由于計算比較簡單,啟發(fā)學生自己學習,并通過小組討論的方式糾正錯誤。
在有關相對分子質量計算教學完成之后,可讓學生傳看幾種商品(如醫(yī)藥、化學試劑、洗滌劑、食品等)的標簽或說明書,教給學生如何查看它們的成分、含量或純度,并適當講解化學試劑按純度分級的情況。
初中化學教案15
一、教學設計思路
《質量守恒定律》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九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的第一個課題。從本課題起,學生對化學反應的學習將由生成何種物質向生成多少物質方面展開。本課題通過一系列探究活動,引導學生從量的方面研究并得出化學反應的客觀規(guī)律,它為化學方程式的學習作好理論準備,是學好化學的基礎。
在基礎教育課程**的今天,如何結合課程教學開展教學探究活動,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使課程價值面向全體學生,是每個教師所關心的問題。在課程標準的指導下,我設計本課題時,做到了四個轉變:
。ㄒ唬┯伞罢辗阶ニ帯毕颉皩嶒灨倪M”轉變。
以往的演示實驗都是按照教材上的要求,“照方抓藥”展示給學生,今天我大膽改進了“**燃燒前后質量測定”的實驗裝置,如圖:
此裝置的優(yōu)點有三個:1.現象明顯;2.節(jié)約時間;3.實驗過程中不需要打開橡皮塞,防止了空氣的進入和白煙的逸出,減小實驗誤差。
。ǘ┯伞膀炞C性實驗”向“探究性實驗”轉變。
通過實驗探究不僅能讓學生獲得知識,學到技能,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學到科學方法和受到科學思維的訓練,養(yǎng)成科學精神和科學品德,發(fā)展學習興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兩次實驗探究活動,一方面加深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另一方面,讓學生體驗、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豐富學生探究活動的親身經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
(三)由“靜止對照”向“互動交流”轉變。
在實驗設計上,改變過去“你問我答”的教學方式。學生自己將觀察的現象、分析的思路及得到的結論進行相互交流討論,對產生的錯誤和偏差進行分析總結。培養(yǎng)學生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和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四)由“學科內容”向“貼近生活”轉變。
化學課程倡導從學生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出發(fā),發(fā)揮學科自身的優(yōu)勢,通過化學實驗,拉近學生與化學的距離,讓學生體驗到知識的實用價值。在這節(jié)課中我讓學生“口吹石灰水”,實驗中用到雞蛋殼等日常用品,另外還提出對“水能變成油”這種**的看法。讓學生明白科學就在身邊,要相信科學,會應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二、教案
課題
質量守恒定律
授課人
學校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測定,使學生理解質量守恒定律的原因。
過程與方法:初步培養(yǎng)學生應用實驗方法來定量研究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由感性到理性,由個別到一般的認識方法。
重點
對質量守恒定律涵義的理解和運用。
難點
對質量守恒定律涵義的理解和運用。
教學方法
設疑,以實驗為導向,講練結合。
儀器、藥品
儀器:托盤天*、燒杯、廣口瓶、玻璃棒、酒精燈、氣球、吸管等。
藥品:**、NaOH溶液、CuSO4溶液、鐵釘、碎雞蛋殼、稀鹽酸、石灰水等。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
問題導入
**
演示實驗(**燃燒前后質量測定)如圖改進:
提出問題
化學反應中,“反應物的總質量等于生成物的總質量”的結論是否具有普遍意義呢?巡回檢查、指導,發(fā)現問題,及時校正。
**學生交流匯報實驗結論,給予適當的鼓勵和表揚。
**第二次活動與探究
設置課堂練習題如下:(1)2體積的氫氣和1體積的氧氣反應,生成3體積的水。
(2)二氧化硫中硫元素和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1,那么5 g硫和5 g氧氣完全反應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5 g硫和8 g氧氣充分反應可生成二氧化硫( )克。
**:為什么各反應物的質量總和等于各生成物的質量總和呢?
展示多**課件
磷、碳、硫燃燒的本質。
設置“能力拓展”習題
寫出紅磷燃燒的文字表達式。
文字表達式能告訴我們反應物、生成物的種類,但反應物的質量和生成物的質量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呢?
觀察實驗現象,總結實驗結論:反應物總質量(=)生成物總質量。
分組實驗探究
探究實驗名稱:鐵和硫酸銅溶液反應前后質量測定。
實驗步驟:1、將幾根鐵釘與燒杯中的'硫酸銅溶液一起放在托盤天*上,共同稱量。2、將鐵釘放入硫酸銅溶液中(砝碼不用取下),靜置1~2分鐘,觀察天*是否*衡。
探究實驗名稱:氫氧化鈉和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測定。
實驗步驟:1、將盛有少量硫酸銅溶液并帶有膠頭滴管(事先裝入少量氫氧化鈉溶液)的錐形瓶放在托盤天*上稱量。2、擠壓膠頭滴管,觀察天*是否*衡。
描述實驗現象及實驗結論。
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
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活動與探究
探究實驗名稱: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氣前后質量測定。
實驗步驟:1、將盛有石灰水的小燒杯放在托盤天*上,使其*衡。2、取下燒杯,向其中吹氣,一段時間后,再放到托盤天*上,觀察。
探究實驗名稱:雞蛋殼和稀鹽酸反應前后質量測定。
實驗步驟:1、將盛有稀鹽酸的小燒杯和幾顆雞蛋殼一起放到天*上,使其*衡。2、將雞蛋殼和稀鹽酸混合,一段時間后,放回天*,觀察。
交流討論,并選出**發(fā)言。
交流、談看法。
思考。
觀看動畫演示,總結化學反應的實質。
一切化學反應遵守質量守恒定律的根本原因: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均沒有改變。
(1)蠟燭燃燒后的產物有二氧化碳和水,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該物質的組成中一定含有( )元素和( )元素,可能有( )元素。
(2)鎂條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原來鎂條的質量大,能否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
復習舊知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激發(fā)求知欲。
學習定量研究問題的方法。
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學習的主體,在活動中學習,在體驗中成長,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品德。
體驗成功,學生產生成就感。
讓學生體驗、理解科學探究的方法和過程,豐富學生探究活動的親身經歷,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運用學過的知識解釋一些簡單的化學問題。使學生的認識由感性上升為理性。并且會用一般規(guī)律解決個別問題,提高學生能力。
了解學生對質量守恒定律的理解情況,及時更正錯誤的認識及看法。
質疑,激思。
化微觀為宏觀、化抽象為具體,激發(fā)學習興趣。
反饋診測
[板書設計] 課題1 質量守恒定律
一、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于反應后生成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
二、原因: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數目和質量均沒有改變。
高中化學教案10篇(擴展6)
——初中化學教案菁選
初中化學教案范文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常常要寫一份優(yōu)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學活動的總的**綱領和行動方案。如何把教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初中化學教案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初中化學教案范文1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制取氧氣的方法。
2、認識氧氣的化學性質。
3、學習探究氣體性質的方法。
4、增強對化學現象的探究欲,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
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
氧氣的化學性質及制法。
教學難點:
有關氧氣性質的實驗設計。
教學內容分析
實驗用品
教學過程
探究目標:
1、探究最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
2、明確實驗室制取氧氣的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
提出問題:
1、如何選擇最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依據是什么?
2、如何收集一瓶氧氣?
3、如何檢驗一瓶氧氣已收集滿?
收集資料:
1、回顧一下,寫出你所知道的制氧氣的一種方法。
2、自然界中氧氣的`主要來源
情境創(chuàng)設:下列謎語是什么物質呢?
無影無形摸不著,火焰見它跳的高。
呼吸作用它參加,動物生長離不了。
你一定猜到了是氧氣。氧氣如此重要,你一定想自己動手制取氧氣吧?
設計實驗并進行驗證:
步驟和方法現象分析和結論
取A、B、C三支試管,分別加入3-5ml的過氧化氫溶液。
1、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A試管口,觀察現象。
2、在B試管中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B試管口,觀察現象。
3、在C試管中加入幾塊沸石(或瓷片),將帶火星的木條伸入C試管口,觀察現象。
是否明顯有氣泡產生?
速度快還是慢?
木條
是否明顯有氣泡產生?
速度快還是慢?
木條
是否明顯有氣泡產生?
速度快還是慢?
木條
比較三種方法,你認為最適合實驗室制取氧氣的方法是
依據是
用下圖所示裝置制取一瓶氧氣。
1、組裝一套實驗室制取氧氣的裝置。在廣口瓶內先加入少量二氧化錳,再通過長頸漏斗添加過氧化氫溶液。
2、收集氧氣。
先將集氣瓶中盛滿水,用玻璃片蓋住瓶口,然后倒立在水槽中。當導管口有氣泡連續(xù)、均勻地放出時,再把導管口伸入盛滿水的集氣瓶里,等瓶里的水排完以后,在水里用玻璃片蓋住瓶口,把集氣瓶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實驗時(有或沒有)氣泡冒出
收集到的氧氣是色的氣體
判斷一瓶氧氣已收集滿的依據是
實驗時,填加長頸漏斗的優(yōu)點是
實驗過程中,長頸漏斗的底部必須液封在液面以下的原因
當導管口剛開始有氣泡地放出時,不宜立即收集,這是因為
分析歸納:
在過氧化氫制氧氣的實驗中,加入二氧化錳(或沸石),能加快過氧化氫的分解速率,那么二氧化錳(或沸石)在此實驗中起什么作用呢?
交流與反思:
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O2:反應物,狀態(tài),條件,收集方法。
知識應用:
1、常溫下,某氣體難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收集該氣體可采用的方法是()。
(A)向上排空氣法(B)排水法(C)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氣法(D)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氣法
2、過氧化氫溶液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的條件下能迅速分解產生氧氣,分液漏斗可以通過調節(jié)活塞**液體的滴加速度。根據下圖所示回答問題:
。1)分液漏斗中放入的物質是,錐形瓶中放入的物質是;
。2)寫出該方法制取氧氣的文字表達式;
要收集一瓶純凈的氧氣,應選擇裝置(填字母);
(3)某同學在觀察到錐形瓶內有大量氣泡時,開始用B裝置收集氧氣,過一段時間后,用帶火星的木條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見木條復燃。原因是。
探究課題:
氧氣的性質
探究目標:
1、探究氧氣的物理性質
2、探究氧氣的化學性質
提出問題:
1、充滿氧氣的集氣瓶為什么應瓶口向上放在桌面上?
2、中魚兒能生存,說明水中氧氣的溶解性是不溶于水還是不易溶于水?
3、如何證明一瓶氣體是氧氣?
收集資料:
1、搶救病人的時候要用到氧氣,說明氧氣具有性質。
2、家里生爐子時,用扇子煽,爐火越扇越旺,說明氧氣具有性質。
做出假設: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的氣體。
初中化學教案范文2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初步了解原于核外的電子是分層排布的;
(2)了解原于結構的表示方法;
(3)了解原子結構與元素化學性質的關系;
(4)了解離子的形成過程,認識離子是構成物質的一種粒子。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學生間相互討論、交流,增強學生歸納知識、獲取知識的能力;
(2)運用多**動畫片、課文插圖等輔助**,演示離子的形成過程,化抽象為直觀,增強學習的效果。
3.情感、態(tài)度與付值觀
(1)初步體會物質構成的奧秘,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想像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樹立“結構決定性質”、“物質的粒子性”等辯證唯物**觀點。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離子的形成。
難點:核外電子排布的規(guī)律。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與學互動設計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談談]原子的結構
[體驗]畫出原子結構草圖
(二)復習回顧,課前熱身
1.構成原子的粒子有質子、中子、電子三種。
2.質子和中子構成原子核,居于原子的**,帶正電,電子帶負電,繞原子核作高速運動。
3.指出下列原子核外電子數:
H 1 ,O 8 ,Na 11 ,S 16 ,Mg 12 ,He 2 ,Ar 18 。
(三)合作交流,解讀探究
二、核外電子的排布
活動1:
[討論]核外電子的運動是否如同學們所畫的?
[歸納]核外電子運動是否像行星繞太陽旋轉有固定的軌道,但卻有經常出現的區(qū)域。
[提示]核外電子運動經常出現的區(qū)域叫電子層。
[設問]核外所有電子是杏都經常出現在同一區(qū)域?
[點撥]核外電子就像人一樣,小時候完全靠父母,隨著年齡,對父母的依賴程度小。那么電子由于能量各不同,所以其運動的區(qū)域離核有遠有近。
[提示]能量低,離核近,能量高,離核遠。
活動2:
[體驗]核外電子在不同電子層內運動的現象說明什么問題?
[歸納]核外電子是在不同的電子層內運動的,這種現象叫做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
[提示]1.元素的原子核外電子最少的有1層,最多的有7層。
2.離核最遠,能量最高的電子層叫最外層。
[明確]各原子的最外層可能不相同。
[小結]電子層:一二三四五六七
能 量: 低……→高
離 核: 近……→遠
活動3:
[**]稀有氣體化學性質表現如何?
[歸納]稀有氣體化學性質穩(wěn)定,難與其他物質反應。
[設問]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有何特點?
[投影]1-20號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
[交流]稀有氣體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一般為8個。
[提示]若第一層為最外層,則為2個。
[點撥]原子最外層電子數最多不超過8個。
[歸納]穩(wěn)定結構: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達到8個(若第一層為最外層,達到2個)的結構。
活動4:
[操作]請同學們根據上述知識畫出氫、氧原子的結構草圖。
[討論]該圖是否表示出原子核及其帶的電荷數、核外電子的運動。
[歸納]化學上把表示原子結構的圖形叫原子結構示意圖。
活動5:
[討論]以氧原子為例,回答圖中各部分的意義。
[歸納]原子結構示意圖的意義:
二、離子的形成
活動6:
[投影]1~20號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
[討論]哪些屬于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稀有氣體元素?
三類元素的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特點及其結構是否穩(wěn)定?
三類元素的原子在反應中怎樣使其結構穩(wěn)定?
[歸納]
[小結]元素的性質特別是化學性質,與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關系最密切。
活動7:
[設問]原子得失電子的結果是怎樣的?
[課件演示]動畫:氯化鈉的形成
[歸納]1.帶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叫做離子,分為陽離子和陰離子兩種。
2.陰、陽離子由于靜電作用而形成不帶電性的化合物。離子也可構成物質。
活動8:
[討論]如何表示離子?
[歸納]離子符號的書寫:
先寫元素或原子團符號,然后在符號右上方先標電荷數值(數值為“1”時省略),后標“+”“-”號。
[**]2Mg2+中數字“2”表示何意義?
[歸納]元素符號右上方的數字:一個離子帶的電荷數。
離子符號前面的數字:離子的個數。
活動9:
[議一議]原子和離子的比較
[小結]1.不同點:
、僭咏Y構一般不穩(wěn)定(稀有氣體除外);而離子結構穩(wěn)定。
②原子不顯電性,離子帶電。
[拓展]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等于核外電子數,則該粒子為原子;
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大于核外電子數,則該粒子為陽離子;
若單核粒子中質子數小于核外電子數,則該粒子為陰離子。
、墼釉诨瘜W反應中不變,離子可能變。
[點撥]帶電的原子團這類離子在化學反應前后可能變。
④原子用元素符號表示,離子用離子符號表示。
2.相同點(聯系):
、俣寄軜嫵晌镔|,保持物質化學性質。
②
活動10:
[想一想]元素、分子、原子、離子、物質間的關系。
[歸納]
[明確]構成物質的粒子有分子、原子、離子三種。
(三)應用遷移,鞏固提高
[投影]
1.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的是 ( C )
2.下面是幾種粒子的結構示意圖:
、貯~E共表示四 種元素;②表示原子的粒子是 B、C (填序號,下同);③表示陰離子的粒于是 A、D ;④表示陽離子的粒子是 E ;⑤表示相對穩(wěn)定結構的粒子是 A、D、E ;⑥在化學反應中易失去電子的粒子是 B 。
3.鈉原子和鈉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如下:請回答:
(1)由于它們的原子核內質子數相同;所以它們都屬于鈉元素。
(2)鈉原子和鈉離子的化學性質不相同(填“相同”或“不相同”)。
(四)總結反思,拓展玨伸
[總結反思]本課學習核外電子的分層排布和離子的形成。啟示:.比較、歸納是學習化學基本概念的較好方法。
[拓展延伸]
1.M元素原子的核電荷數為A,它的陽離子Mn+與N元素的陰離子Nm-核外電子排
布相同,則N元素原子核內質子數為 ( C )
A.m+n+a B.m+n-a
C.a-n-m D.a+m-n
[解析]原子失電子變?yōu)殛栯x子,得電子變?yōu)殛庪x子,且原子中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2.對于“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C )
A.一定具有相同的電子數 B.不一定是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粒子
C.可能是原子和分子 D.一定是同種元素的粒子
[解析]具有相同質子數的粒子可能是同種元素的粒子如:S、S2-,也可能是原子和分子如:Ne、H2O等。
(五)課堂跟蹤反饋
夯實基礎
1.下列變化中,最小粒子是原子的是 ( D )
A.水受熱后汽化 B.貯氮氣的鋼瓶受熱爆炸
C.氧氣溶解于水 D.水電解生成氫氣和氧氣
2.三種元素的粒子Xm-、Yn+、Zp+都有相同的電子層結構,已知n>p,則它們的`核內質子數(依次用X、Y、Z表示)關系為 ( B )
A.X=Y=Z B.Y>Z>X
C.X>Z>Y D.Z=Y>X
3.下列粒子示意圖中,表示+2價陽離子的是 ( C )
4.下列粒子中,屬于同種元素的是 ( C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中,表示原子的是 ( B )
6.下列粒子的結構示意圖中,表示陽離子的是 ( C )
7.某元素負2價陰離子的結構示意圖如圖 所示,則該元素原子所含的質子數為 ( B )
A.6 B.8
C.10 D.12
8.(20xx長沙市)下列粒子在化學反應中容易失去電子的是 ( A )
9.(20xx山西省)下列粒子結構示意圖,表示具有穩(wěn)定結構的原子的是 ( C )
提升能力
10.(20xx吉林省)下列關于分子、原子、離子的說法,正確的是 ( C )
A.原子是微小的實心球體,可以再分
B.單個SO2分子有刺激性氣味
C.純凈的氫氣在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的物質是由同一種粒子構成
D.離子是原子失去電子后生成的粒子
11.某元素的原子結構示意圖為 有關該元素的說法錯誤的是 ( D )
A.原子的核內質子數為16 B.原子的核外有3個電子層
C.原子的最外層電子數為6 D.屬于金屬元素
12.對Fe3+、Fe2+、Fe三種粒子的判斷,正確的是 ( C )
、俸穗姾蓴迪嗤 ②核外電子數相等 ③電子層結構完全相同 ④質量幾乎相等 ⑤等質量的三種粒子所有的質子數相等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⑤
C.①④⑤ D.②③④
13.某元素的一種粒子結構示意圖如圖所示 ,則該元素的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 ( A )
A.1 B.2
C.8 D.10
開放探究
14.表示M2+粒子結構示意圖的是 ( B )
15.1996年科學家在宇宙深處發(fā)現了H3+離子和H3分子。請回答:
(1)1個H3+離子中含有 3 個質子, 2 個電子。
(2)構成H3分子的原子的結構示意圖是 C (填序號)。
(3)H3屬于 單質 (填“混合物”、“單質”或“化合物”)。
初中化學教案范文3
教學目標:
1.知道分子、原子、離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微粒;
2.知道在化學反應中分子可以分解為原子,原子可以結合成分子,原子和離子通過得失電子可以相互轉換;
3.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的;
4.能根據相對原子質量求算相對分子質量。
過程與方法:
1.了解原子結構模型建立的歷程;
2.理解模型化方法在科學研究中的作用。
3.以探究活動為主線,不斷發(fā)現問題,運用討論交流等學習方法,再對學習素材進行比較分析與歸納概括的過程中不斷獲取新知。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1.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2.通過“原子的發(fā)現和原子構成探索”等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
3.人類對原子的認識教育中結合中科院通過原子繪的**地圖及相對原子質量的教學過程中我國化學家張青蓮教授**對銦、銻等相對原子質量的測定和修正,對學生進行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的愛國**教育。
重點、難點:
1.通過對分子的可分性與不可分性的認識,逐步培養(yǎng)學生辯證**思維方法。
2.對分子、原子、離子概念的理解與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3.知道分子、原子、離子的不同和相互關系。
4.知道原子的結構,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點。
5.能正確求算相對分子質量。
教學過程:
一、分子原子
1.復習知識
【回憶】我們知道分子、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微粒,那么分子和原子主要的不同在哪里呢?
【回答】在化學變化中分子會分化而原子不能再分。
設計意圖:復習學過的知識,為下面的原子能否再分作好承接。
2.【引入】分子很小,但在化學變化中還可進一步分成原子,而原子在化學變化中無法再分了。那么原子是不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微粒了呢?讓我們循著歷史的足跡,一起來學習人們?yōu)榱私沂驹咏Y構的奧秘而經歷的漫長的探究過程。交設計意圖:使學生對本節(jié)課所要探究的內容產生興趣。
3.交流討論
道爾頓:近代原子學說,認為原子是實心球體。湯姆生發(fā)現電子。
【設疑】原子中的.電子帶負電,你能解釋原子為什么不帶電嗎?
盧瑟福發(fā)現原子核,α粒子轟擊金箔。
【設疑】你能對α粒子運動路徑的改變作出解釋嗎?
在討論α粒子運動路徑改變使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觀點。
【歸納】原子由原子核和電子構成,原子核在原子中所占體積很小,但卻幾乎集中了原子的全部質量。
講述科學家對原子探索的歷程,討論原子中微粒電荷數的關系。
【回答】原子由電子和原子核構成,電子所帶的負電荷和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相互抵消使原子還是呈電中性。
【討論】大多數α粒子運動路徑沒有改變方向,一小部分α粒子發(fā)生偏轉,極少數α粒子被反彈回來。
設計意圖:針對史料交流談論,認識原子構成的事實,并通過“對原子構成探索”等內容的學習,對學生進行科學態(tài)度和科學方法的教育,認識到原子不是構成物質的最小微粒。
4.引導探究
【指導】閱讀P67-68“原子核由什么構成?”
【課件】原子及原子核構成的模型圖片。
【問題】原子核還能再分嗎?如果能再分,它又是由什么粒子構成的呢?這些粒子有區(qū)別嗎?
【設疑】根據原子核的構成你能解釋原子核為什么帶正電嗎?
【歸納】原子中各微粒的電荷數關系。電子數=核電荷數=質子數
【閱讀】原子核的構成。
【回答】原子核還能再分;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其中質子帶正電,中子不帶電。
【討論】原子核帶正電的原因
【回答】因為原子核是由帶正電的質子和不帶電的中子構成的。
設計意圖:建立物質無限可分的觀念,建立原子內部構成的直觀形象,理解原子內部微粒數和電荷數的關系。
5.知識拓展
【講解】簡單介紹核外電子的排布規(guī)律及稀有氣體元素、金屬元素、非金屬元素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了解1-18號元素原子結構的示意圖及各類元素原子結構(最外層電子數)的特點及元素性質與原子結構的關系。通過對最外層電子數與元素性質的了解,讓學生認識到事物之間是相互依存和相互轉化的,初步學會科學抽象的學習方法,知道穩(wěn)定結構的特點,為原子轉移電子變成離子的規(guī)律建立知識儲備。
三、離子
6.指導學習
【設疑】根據剛才的知識請同學們試著畫出Na和Cl原子的結構示意圖,并請討論這兩種原子在化學反應中電子可能的轉移方式。
【問題】元素的原子失去最外層電子或得到電子后,是否呈電中性?
【講解】化學上我們把這種帶電的原子就稱為離子,下面我們通過視頻和動畫來看一下,原子在什么情況下、又是如何轉變成離子的。
【講解】原子得失電子后形成的離子分別帶上負電荷和正電荷,我們把帶正電荷的離子稱為陽離子;把帶負電荷的離子稱為陰離子。
【講解】為了方便我們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寫上離子所帶的電荷數及所帶電荷的**來表示離子。例如:鎂原子最外層電子數為2,失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的正電荷,所以鎂離子的符號為Mg2+。氧原子最外電子層電子數為6,得2個電子后,帶2個單位得負電荷,所以氧離子符號為O2-。
【問題】鋁離子,鎂離子,硫離子,氯離子的符號如何寫?
教學意圖:
知道原子得失電子會變成離子認識一些常見原子的結構示意圖、離子符號、離子結構示意圖。
初中化學教案范文4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a常識性介紹化學研究的對象。
b初步理解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并能運用概念會判斷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2.能力目標:
培養(yǎng)學生觀察、描述實驗的能力,啟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知覺性和積極性。
3.德育目標:
通過學習世界是物質的,物質是客觀存在的,永恒運動的,是不可消滅的。只能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教育,應用科學改造自然,造福人類的教育。
4.美育滲透點:
以化學實驗為載體,向學生展示化學實驗中的儀器美,化學實驗現象美,從而激發(fā)學生對化學科學的喜愛之情。
二、教學重點、難點、疑點
重點:
物理變化、化學變化的概念(區(qū)別)及其應用。
難點:
如何判斷一個變化是物理變化還是化學變化。
疑點:
物質變化與物質性質的區(qū)別。
解決辦法:
。1)通過觀察演示實驗,列表記錄實驗現象,由學生討論而得出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的概念及本質區(qū)別。
。2)通過學生討論而歸納出物質的性質與物質的變化的區(qū)別。
三、實驗及教具準備:
試管,帶彎管的單空橡皮塞,酒精燈,玻璃片,燒杯,坩堝鉗,石棉網,鐵架臺(帶鐵夾),研缽,火柴,藥匙,膽礬,堿式碳酸銅,鎂帶,澄清石灰水,水。
四、學法引導
1.學會概念辨別,注意概念間的區(qū)別與聯系。如,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就可以從概念、特征、伴隨的現象等方面加以區(qū)別;從變化發(fā)生過程中兩者的相互關系尋找它們的聯系。
2.學會觀察化學實驗。
首先要觀察變化前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再注意觀察變化中的現象,如變色、發(fā)光、放熱、放出氣體、發(fā)出聲音……反應停止后,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學會觀察實驗,將有助于我們思考變化的原因,推測變化的原理,總結變化的規(guī)律。
五、課時安排
2課時
六、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利用現代化的教學**,可看錄像“走向化學世界”、“漫游化學世界”;表演小魔術:會變色的“水”(稀氫氧化鈉溶液、酚酞試液、稀鹽酸);看課本中的彩圖:小貓烤火、水中的鳥籠,引入新課。
新課講授: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學生討論]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
構成物體的材料叫做物質。區(qū)別兩個概念:物質與物體。如鐵這種物質能制成鐵釘、鐵錘等物體。
化學研究物質,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學)組成?水由什么構成?(第三章學)構成水的.粒子結構怎樣?(第三章學)水除了具有溶解其他物質的性質外還有哪些性質?這都是化學要研究的內容。化學還是一門研究物質變化規(guī)律的一門基礎自然科學。
板書: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許多化學概念、化學基礎知識都是通過實驗形成的,因此必須學會觀察實驗的方法。
教師講解觀察實驗的方法。
學習化學必須重視實驗,注意培養(yǎng)觀察能力、動手能力、分析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積極培養(yǎng)學習化學的興趣。觀察實驗現象的程序:
投影:
變化前:
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
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
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描述實驗時應注意語言清晰、準確,只說現象不說結論。
下面請大家觀察幾個演示物質變化的實驗,主要觀察變化前后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并列表記錄。分別由學生描述并記錄實驗現象。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實驗1、2有什么共同特征?實驗3、4有什么共同特征?
1、2這兩個實驗的一個共同特征,就是物質的形態(tài)發(fā)生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物質發(fā)生物理變化的依據。
3、4這兩個變化的共同特征是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的物質,這是判斷化學變化的依據。
引導學生小結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的概念。
板書:物理變化: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ɑ瘜W反應)
[討論]這兩種變化有什么本質區(qū)別和聯系?
在化學變化過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質外,還伴隨發(fā)生一些現象,如放熱、發(fā)光、變色、放出氣體、生成沉淀等等。這些現象常?梢詭椭覀兣袛嘤袥]有化學變化發(fā)生,但不能作為判斷一個變化是不是化學變化的依據。
[討論]判斷一個變化是化學變化還是物理變化應依據什么?
[練習]口答課本第5頁習題1、2。
[討論]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fā)光放熱的變化一定是化學變化
B、固體變成氣體一定是物理變化
C、化學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物理變化
D、物理變化過程一定伴隨著化學變化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通過四個實驗,我們知道水沸騰時能變成水蒸氣,而水蒸氣遇冷又能凝結成小水滴,膽礬是藍色的晶體,鎂帶在空氣中能燃燒,堿式碳酸銅受熱能轉化成三種物質,這些都是物質本身特有的屬性,即物質的性質,引出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的概念。
[講述]物質的性質,無論是物理性質還是化學性質均指物質的特有屬性,物質不同,其性質也不同。下表有助區(qū)別兩種概念。
[投影]
物理性質
化學性質
概念
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
性質確定
由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或由儀器測知
通過化學變化可知
性質內容
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沸點、硬度、密度、溶解性、揮發(fā)性等
可燃性、還原性、氧化性、穩(wěn)定性等
[討論]
1、下列哪種性質屬于化學性質?()
A.導電**.揮發(fā)性C.可燃性D.溶解性
2、下列各組物質能根據在水中的溶解性區(qū)別開的一組是()
A.豆油和汽油B.水和酒精C.鐵塊和鋁塊D.面粉和白糖
3、判斷下列描述哪些是物理變化?哪些是化學變化?哪些是物理性質?哪些是化學性質?
A、銅綠受熱時會分解;
B、純凈的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
C、鎂條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了氧化鎂;
D、氧氣不易溶于水且比空氣重;
E、木棒受力折斷。
[小結]物質的變化和物質的性質的區(qū)別。
我們應把握住一點,即變化是一個過程,是動態(tài)的;而性質是物質內在的屬性,有時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讓其表現出來,而有時只需用感觀和儀器感知測量即可。
四、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3、4頁內容,討論:為什么要學習化學?
學生閱讀課本第4頁內容,了解化學工業(yè)的過去和現狀。
五、如何學好初中化學?
[小結]注意學習化學的方法(抓好預習、聽講、復習、作業(yè)四個環(huán)節(jié)),重視并做好化學實驗。
預習指導:
做到初步了解重點、難點、畫出不懂的問題。
聽講:
邊聽、邊觀察、邊思維、邊記憶,爭取在課堂學會。
復習:
鞏固所學知識。
隨堂練習:
布置作業(yè)
復習課本1-4頁,畫出概念和記憶要點
板書設計
緒言
一、化學是研究什么的?
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基礎自然科學。
觀察實驗的方法:
[投影]變化前:
物質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變化中:
物質發(fā)生的主要現象,如是否發(fā)光、放熱、顏色怎樣變化、是否有氣泡產生,產生的氣體是否有氣味,有什么顏色的沉淀產生等。
變化后:
生成物的顏色、狀態(tài)、氣味。
二、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
物理變化:
沒有生成其他物質的變化。
化學變化:
變化時都生成了其他物質。
。ɑ瘜W反應)
三、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初中化學教案范文5
【教學目標】
1、了解什么是化學,認識到通過化學知識的學習進一步認識自然、適應自然、保護自然,認識到化學與人類進步和社會發(fā)展的關系非常密切。
2、**慣和學習方法。
3、激發(fā)學生親近、熱愛。
教師準備:
1、相關素材及提供給學生自主探究的Internet超級鏈接)
2、試管、燒杯、玻棒、白紙(用NaOH溶液、酚酞試液、澄清的石灰水、稀鹽酸等。
本課題是九年級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化學的第一課。
譚老師在教學中充分展示了現代化教學**的魅力,“視頻導入”抓住了學生眼球,物質世界絢麗多彩的第一印象,濃縮了歷史的變遷、拓展了求知的視野。
教學中注意發(fā)揮教科書“圖文并茂、以圖代文”的特色,培養(yǎng)學生“解讀圖文”的自學能力,通過互動實踐的探究突出化學學科的特點。
教學中展示學生課前**的信息,能較好達到資源共享的目的。
如此堅持下去,其深層次的教學意義還在于讓學生通過互動實踐活動、資源共享展示等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
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了讓學生“從生活走向化學,從化學走向社會”的理念。
更可貴的是運用唯物辯證法、實踐第一性的觀點向學生推介出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變化中學、探究中學。
課題1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B案)
【教學目標】
1知道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規(guī)律的自然科學。
2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3會問題,認識化學學習的價值。
【教學重點】
【教學難點】如何讓學生知道“化學是什么”。
【教學準備】實驗準備
AgNO3溶液、HCl溶液、NaOH溶液酚酞、CuSO4溶液、試管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設計】
一、魔術激趣
甲:(展示A、B象呢?
甲:[AB液體(AgNO3溶液)。C、D兩種無色液體),我也請大家猜一猜,如果向盛有C液體(NaOH溶液)的燒杯內,逐滴滴入D液體(無色酚酞)]
。ㄔ谕瑢W們期待的目光中)
乙:我的節(jié)目叫“花開花落知多少”。
丙:我是一個制造商,產品是什么呢?(展示藍色的E液體和無色的F液體)。
丙:[向盛有E液體(CuSO4溶液)的試管中倒入無色的.F液體(NaOH溶液),倒出試管上層清液后,將藍色沉淀物移到一個小果凍盒內。]
丙:同學們,我的產品是什么呢——“果凍”,但這種假果凍是不能吃的。
師:謝謝三位同學的精彩表演,同時感謝所有同學的積極參與。
這些有趣的現象都與化學
密切相關。
。▽婌F壺內液體向一張白紙噴去,白紙顯示出***“化學大世界”。)下面讓我們大家一起走進這神秘的“化學大世界”。
二、動畫展示
教師課前制作由不同圖片組成的動畫:化學使世界變得更加絢麗多彩。
學生欣賞動畫同時思考問題:什么是化學,化學與人類發(fā)展和社會進步有何關系?
三、討論交流
學生欣賞動畫、閱讀教材、小組討論,然后全班同學交流對化學的認識。
四、探究活動
1、閱讀教科書、研究插圖
2、小組競賽
(1)說出你所知道的化學家。
。2)列舉生活、生產與化學有關的現象或事例。
(3)展示帶來的相關資料和實物。
五、圖片展示
1、西班牙西北部海岸被污染的海灘。
2、堆積如山的工業(yè)有害廢物。
3、工業(yè)廢料“紅塵”滾滾。
4、資料“綠色化學”。
揭開了化學學習的序幕,既突出了化學學科的特點,又寓意著“化學探----猜測----設計----實踐----結論----反思”,同時暗喻了學生是化學學習的主體。
課堂內容選取觸目驚心的“反面教材”顯示了化學另一面,很自然地向學生呼喚出“綠色化學”。
這種教學處理對培養(yǎng)學生作為現代公民的社會責任感是十分必要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王老師在化學第一課學習中,就涉及到了學生“化學學習成長袋”,這是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導下,新的學習評價實踐和新的教育評價觀的具體體現,這種作法是值得提倡的。
初中化學教案范文6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理**熱反應和吸熱反應;介紹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培養(yǎng)學生節(jié)約能源和保護環(huán)境意識;通過學習和查閱資料,使學生了解我國及世界能源儲備和開發(fā);通過布置研究性課題,進一步認識化學與生產、科學研究及生活的緊密聯系。
能力目標
通過對的學習,培養(yǎng)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發(fā)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學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情感目標
在人類對能源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的現在,開發(fā)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義,借此培養(yǎng)學生學會知識的遷移、擴展是很難得的。注意科學開發(fā)與保護環(huán)境的關系。
教學建議
教材分析
本節(jié)是第一章第三節(jié)?梢灾v是高中化學理論聯系實際的開篇,它起著連接初高中化學的紐帶作用。本節(jié)教學介紹的理論主要用于聯系實際,分別從氧化還原反應、離子反應和能量變化等不同反應類型、不同反應過程及實質加以聯系和理解,使學生在感性認識中對知識深化和總結,同時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
教法建議
以探究學習為主。教師是**者、學**的服務者、探究學習的引導者和問題的提出者。建議教材安排的兩個演示實驗改為課上的分組實驗,內容不多,準備方便。這樣做既能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主體和調動學生探究學習的積極性,又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實際操作技能。教師不能用化學課件代替化學實驗,學生親身實驗所得實驗現象最具說服力。教學思路:影像遠古人用火引入課題→→學生實驗驗證和探討理論依據→確定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的概念→討論燃料充分燃燒的條件和保護環(huán)境→能源的展望和人類的進步→布置研究學習和自學內容。
教學設計方案
課題:
教學重點:
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教學難點:
的觀點的建立。能量的“儲存”和“**”。
教學過程:
[引入新課]影像:《遠古人用火》01/07
[過渡]**猿人遺址中發(fā)現用火后的炭層,表明人類使用能源的歷史已非常久遠。
一、[板書]
[過渡]化學反應中能量是怎樣變化的?
[學生分組實驗]請學生注意①操作方法;②仔細觀察實驗現象;③總結實驗結論;④寫出化學方程式。
。1)反應產生大量氣泡,同時試管溫度升高,說明反應過程中有熱量放出。化學反應方程式:2Al+6HCl=2AlCl3+3H2↑
。2)混合攪拌后,玻璃片和小燒杯粘在一起,說明該反應吸收了大量的熱,使水溫降低結成冰。
[結論]
放熱反應:化學上把有能量放出的化學反應叫做放熱反應。
如CH4(g)+2O2(g)CO2(g)+2H2O(l)
吸熱反應:化學上把吸收熱量的化學反應叫做吸熱反應。
如C(s)+H2O(g)CO(g)+H2(g)
[討論]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
結論:
現代人利用化學反應主要是①利用化學反應中**出的能量;②利用化學反應制取或合成新物質。
[板書]二、燃料燃燒的`條件和環(huán)境保護
[學生分組討論]
(1)燃料充分燃燒條件?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的缺點?
[結論]
。1)使燃料充分燃燒需要考慮兩點:
、偃紵龝r要有足夠多的空氣;
②燃料與空氣要有足夠大的接觸面。
空氣不足:
、倮速M資源;
、诋a生大量一氧化碳污染空氣,危害人體健康。
空氣過量:
過量空氣會帶走部分熱量,浪費能源。
增大接觸面:
改變燃料的狀態(tài)。如固體燃料粉碎、將液體燃料以霧狀噴出、固體燃料液化等。
(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倌芤饻厥倚
、跁斐苫剂咸N藏量的枯竭;
、勖喝紵欧哦趸,導致酸雨;
、苊喝紵龝a生大量的煙塵。
[板書]三、現代能源結構和新能源展望
[討論]現代人怎樣利用化學反應中**出的能量?
結論:人類所需要能量,絕大部分是通過化學反應產生。主要是煤、石油和天然氣等化石燃料或它們的制品燃燒所產生的。
高中化學教案10篇(擴展7)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菁選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10篇
作為一名教職工,總不可避免地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是教學藍圖,可以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教案應該怎么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1
【學習目標】
1、知道范德華力的概念、特點和影響因素。
2、知道氫鍵的形成及對性質的影響。
【課前預習】
1、分析影響范德華力、氫鍵的因素。
2、比較下列物質熔點的大小。
CCl4____CBr4 NH3____PH3
【新課學習】
板塊一、范德華力
【問題探究一】大家知道,自然界中水存在三態(tài)變化,有固態(tài)、液態(tài)及氣態(tài)水,三種狀態(tài)的水,其組成與化學性質有何不同呢?分子之間是否也存在著相互作用?如有如何證明其存在?
【結論】分子間存在著將分子聚集在一起的作用力,這種作用力稱為 ,是一種 作用,常見的類型有 。
【問題探究二】參看鹵化氫分子的范德華力和共價鍵鍵能的比較,分析兩者的強弱關系。
【結論】范德華力是存在于分子間的一種 的相互作用力,比化學鍵 。
1、定義: 。
2、特點: 。
3、范德華力與化學鍵的比較。
作用微粒 作用力強弱 意義
化學鍵
范德華力
【問題探究三】參看鹵素單質的相對分子質量和熔、沸點的數據,交流討論以下問題:1、鹵素單質的熔、沸點有怎樣的變化規(guī)律?
2、導致鹵素單質熔、沸點規(guī)律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它與鹵素單質相對分子質量的變化規(guī)律有怎樣的關系?
【問題探究四】觀察下表,
分子 相對分子質量 分子的極性 熔點/℃ 沸點/℃
CO 28 極性 -205.05 -191.49
N2 28 非極性 -210.00 -195.81
思考:相對分子質量相同或相近時,范德華力還可能與什么因素有關
【歸納整理】二、影響范德華力的因素
1、 。
2、 。
【拓展視野】幾種類型的范德華力:
板塊二、氫鍵的形成
【知識回憶】1.解釋同溫同壓下,O2在水中的溶解量比N2在水中大。
。.比較熔點高低:
。1)CH4、SiH4 (2)H2S、H2O
【問題探究一】氧和硫同為ⅥA族元素,H2O和H2S的結構也很相似。從相對分子質量對分子間作用力和物質性質影響的角度分析,應該是H2S的沸點高于H2O,但通常情況下,H2O是液體(沸點為100℃),H2S是氣體(沸點為-61℃)。你知道導致H2O沸點“反常”的原因嗎?
。ńY合圖:一些氫化物的沸點)
【介紹】氫鍵的形成過程
【歸納整理】1、氫鍵的形成過程
2、氫鍵的形成條件
3、氫鍵的特征
4、氫鍵的強弱(與范德華力相比)
5、氫鍵的表示方法
【問題探究二】1、寫出氨氣溶于水后,可能存在的氫鍵。并指出溶質與溶劑分子間最可能的氫鍵。
2、醋酸分子在氣態(tài)時常以二聚體形式存在,請寫出二聚體分子,并標明氫鍵。
3、試分析下列兩個物質分子可以在什么部位形成氫鍵?
【歸納整理】6.氫鍵的類型
鄰羥基苯甲酸和對羥基苯甲酸的氫鍵類型分別為: 。
【問題探究三】1、冰的熔化熱為5.0kJ/mol,冰中的氫鍵鍵能為18.8kJ/mol,液態(tài)水中有氫鍵嗎?
2、比較HF與H2O的沸點高低,請推測可能的原因。
【歸納整理】7、氫鍵的存在
【問題探究四】1、解釋氨極易溶于水的原因。
2、比較氟化氫與氯化氫熔點的高低。
3、比較下列兩種物質的熔點的高低。
【歸納整理】8、氫鍵對物質性質的影響
(1)氫鍵對物質熔沸點的影響:一般來說,有 無;分子間 分子內。
。2)氫鍵對物質溶解度的影響:
【交流與討論】見書P53
【課時訓練】
1.當干冰氣化時,下列所述各項中發(fā)生變化的是( )
A.分子間距離 B.范德華力 C.分子內共價鍵 D.化學性質
2.固體乙醇晶體中不存在的作用力是( )
A.離子鍵 B.極性鍵 C.非極性鍵 D.范德華力
3.下列物質性質的變化規(guī)律與分子間作用力有關的是( )
A.HF、HCI、HBr、HI的熱穩(wěn)定性依次減弱
B.金剛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沸點也高于硅
C.NaF、NaCl、NaBr、NaI的熔點依次降低
D.F2、Cl2、Br2、I2的沸點依次升高
4.共價鍵、離子鍵和范德華力是構成物質時粒子間的不同作用力。下列物質中,只含有上述一種作用力的是( )
A.干冰 B.氯化鈉 C.氫氧化鈉 D.碘
5.下列物質,微粒間只存在范德華力的是( )
A.Ne B.NaCl C.SiO2 D.Na
6.常溫下三氯化氮(NCl3)是一種淡黃色液體,其分子結構呈三角錐形,以下關于NCl3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分子中N—CI鍵是非極性鍵 B.分子中不存在孤對電子
C.它的沸點比PCl3沸點低 D.因N—Cl鍵鍵能大,它的'沸點高
C.共價鍵 D.金屬離子與**電子間的作用力
7.分子的范德華力為 ,化學鍵為 ,則 、 的大小關系是( )
A. > B. < C. = D.無法確定
8.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極性分子中的化學鍵都有極性
B.相對分子質量越大,范德華力越大
C.HI分子間作用力比HBr分子間作用力大,故HI沒有HBr穩(wěn)定
D.雙鍵和叁鍵都是重鍵
9.下列物質內部微粒間既存在極性鍵又存在非極性鍵還存在范德華力的是( )
A.CO2 B.H2O2 C.H2O D.CH3CH2OH
10.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分子間作用力是分子間相互吸引力的總稱
B.分子間作用力對物質的液化起一定作用
C.分子間作用力只存在于化合物之間
D.分子間作用力是一種特殊的化學鍵,只不過比較微弱而已
11.在解釋下列物質的變化規(guī)律與物質結構間的因果關系時,與化學鍵的強弱無關的變化規(guī)律是( )
A.HF、HCl、HBr、HI的熱穩(wěn)定性依次減弱
B.金剛石的硬度大于硅,其熔點高于硅
C.NaF、NaCl、NaBr、NaI的熔點依次減小
D.F2、Cl2、Br2、I2的熔沸點逐漸升高
12.分析下列各物質的物理性質,判斷構成固體的微粒問以范德華力結合的是( )
A.氮化鋁,黃色晶體,熔點2200℃,熔融態(tài)不導電
B.溴化鋁,無色晶體,熔點98℃,熔融態(tài)不導電
C.五氟化釩,無色晶體,熔點19.5℃,易溶于乙醇、丙酮中
D.溴化鉀,無色晶體,熔融時或溶于水時能導電
13.下列各組物質汽化或熔化時,所克服的粒子間的作用力屬于同種類型的是 ( )
A.碘和干冰的升華 B.二氧化硅和生石灰的熔化
C.氯化鈉和鐵的熔化 D.苯和乙烷的蒸發(fā)
14.在單質的晶體中,一定不存在 ( )
A.離子鍵 B.分子間作用力
C.共價鍵 D.金屬離子與**電子間的作用力
15.下列四組物質中,兩種分子不具有相同核外電子總數的是 ( )
A.H2O2和CH3OH B.HNO2和HClO C.H2O和CH4 D.H2S和F2
16.共價鍵、離子鍵、分子間作用力都是構成物質的粒子間的不同作用力,下列晶體中,存在兩種作用力的是 ( )
A.氯化銀 B.過氧化鈉 C.干冰 D.金剛石
17.現有如下各說法:
、僭谒袣、氧原子間均以化學鍵相結合;
、诮饘俸头墙饘倩闲纬呻x子鍵;
③離子鍵是陽離子、陰離子的相互吸引;
、芨鶕婋x方程式:HCl=H++Cl—判斷HCl分子里存在離子鍵;
、軭2分子和Cl2分子的反應過程是H2、C12分子里共價鍵發(fā)生斷裂生成H、C1原子,而后H、C1原子形成離子鍵的過程;
上述各說法正確的是 ( )
A.①②⑤正確 B.都不正確 C.④正確,其他不正確 D.僅①不正確
18、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氧氣的沸點低于氮氣的沸點 B、稀有氣體原子序數越大沸點越高
C、分子間作用力越弱分子晶體的熔點越低
D、同周期元素的原子半徑越小越易失去電子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2
一、設計思想
新化學課程標準提出:“高中化學課程應有利于學生體驗科學探究的過程,學習科學研究的基本方法,加深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增強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更新原有的教育觀念、教育模式和教學方法,注重高中化學教學中的“引導—探究”教學模式的實施,培養(yǎng)具有**思考能力以及強烈的創(chuàng)新意識等綜合素質的人才。
化學*衡屬于化學熱力學知識范疇,是中學化學教材體系中重要的基礎理論之一。化學基礎理論的教學應根據課程標準和教學實際要求、學生的發(fā)展和認知水*,把握好知識的深度和廣度,重視學生科學方法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教材分析
化學*衡觀點的建立是很重要的,也具有一定的難度。教材注意精心設置知識臺階,通過類比、聯想等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化學*衡的觀點。
教材以固體溶質溶解為例,分析溶質溶解過程中結晶與溶解速率的變化,并指出在飽和溶液中,當蔗糖溶解的速率與結晶速率相等時,處于溶解*衡狀態(tài),以此順勢引入化學*衡狀態(tài)概念,并強調在可逆反應中,當正反應速率與逆反應速率相等時,就處于化學*衡狀態(tài)。這樣層層引導,通過熟悉的例子類比幫助學生理解,借此在一定程度上突破化學*衡狀態(tài)建立的教學難點。
化學*衡是化學反應速率知識的延伸,也是以后學習有關化學*衡的移動等知識的理論基礎,是中學化學所涉及的溶解*衡、電離*衡、水解*衡等知識的基礎與核心,因此《化學*衡》是一節(jié)承前啟后的關鍵課;瘜W*衡概念的建立和化學*衡特征是本節(jié)教材的重點和難點。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接觸化學*衡前對化學反應速率及可逆反應已有一定的認識,但要接受和理解化學*衡這一抽象概念并非易事。因此在學習中應集中***,采用自主學習,積極想象等學習方式提高自己觀察、理解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理解能力,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取深入淺出、生動形象的方式進行有效教學。
四、教學目標、重難點、方法和**
1、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使學生建立化學*衡的概念
。2)使學生理解化學*衡的特征
。3)掌握化學*衡狀態(tài)的判斷
能力目標:
。1)通過回憶比較已學知識,掌握新的知識
。2)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分析、歸納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1)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學習態(tài)度和積極思維習慣
(2)結合*衡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動態(tài)的等特點,對學生進行辨證唯物**教育
2、教學重點、難點
化學*衡的建立及其特征
3、教學方法和**
合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采用引導探究、比較發(fā)現、推理論證等方法,通過復習聯系舊知識,架設探究橋梁,借助多種教學方法,在引導探究、啟發(fā)討論中讓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形成概念,掌握知識。采用“引導探究教學模式”“創(chuàng)設情境引發(fā)沖突”“引導探究”“討論交流”“答疑點撥強化拓展”“變式探討體驗歸納”“聯系實際討論應用”
五、教學過程
1、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引導探究討論
教師有目的地創(chuàng)設能激發(fā)學生探究欲望的各種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產生質疑和提出各種假設,并尋求自主探究解決問題的.途徑。
【引入】大家都喜歡喝糖水,你們知道一塊糖投入水中會發(fā)生什么變化嗎?糖在水里面能無限度溶解嗎?為什么會飽和?飽和的實質是什么?
【探究】實驗一:以蔗糖溶解為例(結合flas***),探究溶解*衡的建立及特征,微觀過程,宏觀再現
[意圖:通過簡單的實驗演示,借助淺近的類比關系,作知識的填補,以取得學生知識基礎與認知水*之間的同步,獲得化學*衡的最初認識。]
【問題】
、僬崽蔷w溶解時存在哪兩個過程?
②隨時間推延,兩種過程速率如何變化?
、郛攦煞N過程速率相等時,溶液有何特征?溶液濃度是否發(fā)生變化?
④用何種實驗可以證明飽和溶液兩種過程仍然存在?
、輰柡腿芤荷邷囟然蚴羌尤肴軇瓲顟B(tài)有何影響?
[意圖:以蔗糖溶解*衡為例,設計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由淺入深,由表及里,激發(fā)學生的主動探究和對問題的分析和思考。]
。2)答疑點撥,強化知識拓展
教師引導、**好前述探究活動的討論交流工作,并進行必要的答疑點撥;學生回憶,討論,歸納得出溶解*衡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繼續(xù)引申創(chuàng)設新的問題情境,做好知識的強化與拓展。
【探究討論】教師引導啟發(fā),學生探究討論,形成如下共識:
、僬崽蔷w溶解時存在溶解和結晶兩個過程,是一個可逆過程。
、陔S著溶解進行,溶解速率逐漸減小,結晶速率逐漸增大,最后達到相等。
、蹆煞N過程速率相等時,此時溶液為飽和溶液,在“外觀”上晶體不再溶解也不再析出,溶質的濃度不變,即達到了溶解*衡狀態(tài)。
、埽ㄌ崾荆撼踔蠧uSO4晶體的制備實驗)向飽和溶液中加入一顆不規(guī)則形狀的晶體,放置一段時間后,晶體的形狀變成規(guī)則,但質量不變,由此可以說明,溶解*衡時,溶解和結晶并未停止,仍在進行,只是速率相等。因此,溶解*衡不是靜止的,是一個動態(tài)*衡。
【flas***】再現溶解*衡時,V溶解=V結晶≠0
將飽和溶液升高溫度,溶解速率增大,繼續(xù)溶解;在飽和溶液中加入溶劑,繼續(xù)有固體溶解。所以,外界條件改變時,溶解*衡會被破壞。
[意圖:以溶解*衡為例,探究溶解*衡的特征;多**動畫演示晶體的溶解、飽和溶液中晶體形變質不變、晶體溶解微觀解釋等,使學直觀形象的探究、分析問題,并得出溶解*衡特征]
【板書】化學*衡
溶解*衡的建立
1、溶解——結晶——可逆過程
2、V溶解=V結晶≠0→溶解*衡
(動態(tài)*衡、濃度不變、條件改變,*衡破壞)
【探究】實驗二:對比溶解*衡,探究化學*衡狀態(tài)的建立:
【投影】下表是CO+H2O(g)CO2+H2反應中起始和反應不同時間時各物質的濃度的變化(催化劑1200℃)。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3
。ㄒ唬┲笇枷肱c理論依據
“通過以化學實驗為主的多種探究活動,使學生體驗科學研究的過程,激發(fā)學習化學的興趣,強化科學探究的意識,促進學習方式的轉變,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是新課程的基本理念,F代教學論認為:一個理想的教學過程應該是問題循環(huán)的過程。心理學則告訴我們,青少年都有一種發(fā)自內心的強烈要求,即渴望有嘗試和顯示自己才能的機會。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多層面、多維度的問題情景,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驗探究,當學生產生思維障礙時,應為學生提供支撐性問題,使學生克服思維障礙,保持思維的連續(xù)性,是一種優(yōu)良的教學方法,是可以讓學生動起來的方法。
本教學設計緊緊圍繞“讓生活走進化學,讓化學走向社會”,緊密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出多層面、多維度的問題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誘發(fā)學生的認知沖突,喚起他們的求知欲,使學生自主地進行實驗探究,讓他們切實體會到化學的樂趣、奧妙與價值。
。ǘ┙虒W背景分析
1。 學習內容分析
。1) 課標要求
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化學Ⅰ中規(guī)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識主要有以下內容:
根據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或通過實驗探究,了解鈉、鋁、鐵、銅等金屬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質,能列舉合金材料的重要應用。
。2)本節(jié)內容組成及模塊教學要求
了解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性質以及氫氧化鋁的實驗室制備,認識鋁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學性質上與其他常見金屬化合物的不同,能書寫出相關的化學反應方程式和離子反應方程式。
。3)在模塊學習中的地位和作用
《鋁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節(jié)第二個框題,是中學化學的基礎知識,也是學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經常要接觸、需要了解和應用的基本知識。學習該知識,不僅可以為前面的實驗和離子反應等基本概念補充感性認識的材料,也可以為必修2物質結構、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論知識打下重要的基礎,還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化學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內容實質上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是高中階段的重點內容之一。
2。 學生情況分析
。1)學生已有基礎:
初中已學內容“鋁合金應用、鋁與氧氣、鹽酸的反應”,高中必修1鋁單質內容是本節(jié)課的知識基礎; “物質的分類”和“離子反應” 給學生提供了學習本節(jié)內容的理論*臺,為本節(jié)課的.學習奠定了基礎。
。2)學生認知關鍵點
學生已經學習過鈉、鎂、鐵等金屬元素,對金屬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已經有了初步認識,因而對一般物質性質的學習沒有太大的困難;但是氧化鋁和氫氧化鋁具有兩性,這是它們的獨特性,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因而兩性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點。
。3)學生認知障礙點
在教學中為了突出關鍵點,對兩性的教學采用了實驗探究的方法,探究實驗最關鍵的就在于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及最后解決問題,另一方面,學生的已有認識中還沒有兩性的相關認識,這些決定了在探究實驗中“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是本節(jié)課的主要障礙點。
。4)學生認知發(fā)展點
學生在學習之后,可以對“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的感性認識,對金屬元素的活動性順序有更為深刻的理解,同時對非金屬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從這個角度來說,學生對元素的性質規(guī)律有了進一步的認識。因而,對元素性質規(guī)律的理性認識飛躍是學生認知的發(fā)展點。
3。 教學方式與教學**說明
教學方法:問題教學法、實驗探究法
教學**:多**輔助教學
4。 技術準備
實驗藥品:氧化鋁、濃鹽酸、稀鹽酸、10%鹽酸、濃氫氧化鈉溶液,6mol/L的氫氧化鈉溶液、氨水(NH3·H2O)、蒸餾水、Al2(SO4)3溶液、氫氧化鋁(提前制備)
實驗儀器:試管12支、燒杯2個(1個裝膠頭滴管數支、1個裝廢液)。
學生分組:5人/組,共十組;小組長一人,負責本組的紀律,協調組員的具體分工
搜集鋁的化合物的相關資料并結合教學設計制作成多**課件(PPT)。
。ㄈ┍菊n教學目標設計
1。 知識與技能
。1)以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為**掌握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學性質;
。2)能夠掌握一些基本的實驗操作。
2。 過程與方法
。1)通過實驗探究,認識氧化鋁、氫氧化鋁的性質及制備氫氧化鋁的較優(yōu)方法;
。2)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訓練學生用類比的方法認識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邏輯思維能力,逐步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1)通過實驗探究體驗科學探究的艱辛與喜悅,感受化學世界的奇妙與**;
。2)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深化學生對“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科學”的認識。
本節(jié)課教學重、難點
重點:氧化鋁和氫氧化鋁的兩性,Al(OH)3的制備
難點:兩性氧化物和兩性氫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ㄋ模┙虒W過程與教學資源設計
教學過程
。ㄎ澹⿲W習效果評價設計
學生學習評價設計:
教師自身教學評價:
。┙虒W反思
本課時教學設計體現了“實驗探究”的新課程理念,采用問題教學法,實現了“讓生活走進化學,讓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程教學目標,反思本節(jié)課的教學過程,有以下三個特點:
。1)整節(jié)課我重視把課堂交給學生,體現他們的主體地位,重視由他們自己去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和歸納問題。比如關于氧化鋁的性質,我是通過生活中的問題來引導他們實驗探究歸納氧化鋁的性質;對于氫氧化鋁的性質,我是通過兩個探究實驗 “氫氧化鋁是否有兩性?” “如何制備氫氧化鋁?”來開展,通過學生的大膽猜想,并由學生自己做實驗來驗證,最后得出結論。我整節(jié)課緊緊地聯系生活,從紅寶石藍寶石、酸菜魚火鍋、明礬凈水、胃舒*等事例來設置問題,突出了“讓生活走進化學,讓化學走向社會”的新課程教學目標,也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體驗學習的價值。
。2)充分展現學生的思維過程。尤其是實驗探究 “如何制備氫氧化鋁?”這一部分,通過引導學生抓住實驗目的,設計實驗方法,力求讓每個學生知道怎么做,為什么這樣做,不這么做會怎么樣。對每個活動都力求通過學生分組討論和師生交流,由學生自己歸納出結論,把以往的機械講解變?yōu)榛畹乃季S過程。
(3)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本教學設計以問題教學法結合實驗探究法實施對學生主動學習、自主探究的引導,使學生正確地確立學習目標,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探索的精神和科學探究的能力,并最終提高學習效率和教學效果,從而全面提高師生的綜合素質。
【總評析】
本案例可以說是突出體現新課改的一個典型案例,雖說內容是高中的,但同樣適用初中的課程教學設計。案例的分析涵蓋了指導思想、教學背景、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評價、教學反思等課程標準和新課改的核心內容,是我們進行教學設計的很好的參考范例,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是需要考慮到本案例涉及的這些方面的,大家可以結合本案例及課程標準的要求,認真的學習和研究本案例,為自己的教學設計積累素材。我們在設計教學的時候,由于時間等因素的限制,沒有必要將本案例所有的內容都呈現,必須要呈現的有:教學目標,重難點,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有這些基本內容足夠,如果時間允許,能力夠強的話,可以適當增加本案例的其他部分內容。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4
【教學目標】
1.了解居室裝修中常用的幾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2.掌握水泥、玻璃、陶瓷的主要化學成分、工業(yè)制備及用途。
3.學會根據居室不同房間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裝飾材料。
4.了解居室裝修可能帶來的污染及防止或減少污染的方法。
【情感目標】
通過對居室裝修材料的探究,使學生認識到化學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及科技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熱愛科學的美好情感。
【重點難點】
1.了解居室裝修中常用的幾種材料的主要成分及其應用。
2.掌握水泥、玻璃、陶瓷的主要化學成分、工業(yè)制備及用途。
3.學會根據居室不同房間的特點選擇適當的裝飾材料。
【教學過程】
【討論】
1.為什么要進行裝修?裝修材料的作用是什么?
2.廚房、衛(wèi)生間的裝修主要用到哪些裝修材料?為什么要選擇這些材料進行裝修?
3.起居室即客廳的裝修主要用到哪些材料?為什么要選擇這些裝修材料?
4.陶瓷、水泥的主要化學成分是什么?生產陶瓷、水泥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一、廚房、衛(wèi)生間的裝修
【**】你知道家庭裝修中都用了哪些人造石材嗎?
廚房、衛(wèi)生間、 地面:防滑瓷磚
墻面:;u、拋光磚裝修
屋頂: 鋁合金等光潔板材為宜
衛(wèi)生潔具:易清洗的陶瓷產品
陶瓷
【講述】
裝修的目的是保護主體結構,延長建筑物的使用壽命;保證室內使用功能,創(chuàng)造一個舒適、溫馨、安逸、理想的居住環(huán)境和工作場所。除此之外還能改善環(huán)境功能、聲音功能和藝術功能。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及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廚房、衛(wèi)生間、起居室的裝修都要用到瓷磚。瓷磚堅硬、耐磨、耐水,不會腐朽霉變,便于清洗。瓷磚的種類、花色品種也多,便于選擇使用。 (展示陶器和精美瓷器的照片或看投影、錄像)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合稱。陶瓷是我國勞動人民的偉大發(fā)明。大約距今一萬年前,我們的祖先就發(fā)明了陶器。
生產陶瓷的主要原料是:黏土、長石、石英。黏土是自然界的硅酸鹽巖石經過漫長的風化作用形成的。黏土的主要化學成分可表示為:xAl20,ySi02yH:O。不同的黏土X、Y、Z的比例不同。高嶺土是黏土礦物中的一種,又叫瓷土,瓷土的質量和燒制技術決定著瓷器的質量。
瓷磚的優(yōu)點:堅硬、耐磨、耐水、不會腐朽霉變,便于清洗。
陶瓷的制作原料:主要是以黏土、長石、石英為主要顏料經過粉碎、成型、煅燒等過程的制品.
陶瓷的種類、性能與應用
1.釉面磚:是用陶土或瓷土淋上釉料后燒制成的面磚.釉面細膩,光亮如鏡,便于擦拭清洗.尤其適用于廚房、衛(wèi)生間以及衛(wèi)生條件要求非常嚴格的環(huán)境的裝修.
2.通體磚:是不上釉,燒制后對表面打磨,使其有很好的防滑性和耐磨性的面磚.一般說的“防滑地磚”大部分是通體磚。
3.拋光磚:通過通體磚拋光處理而成的面磚,薄輕但堅硬,非常耐磨。
4.;u:是一種高溫燒制的瓷質磚,是所有瓷磚中最硬的一種。
人造石材的應用:
人造大理石:廚房、衛(wèi)生間裝修常常使用人造石材.例如,廚房的臺面和衛(wèi)生間的臺面和盆材等使用的人造大理石就是人造石材.用不飽和樹脂加入礦物填料、顏料和少量引發(fā)劑,經過一定的加工,可以制成色彩美麗的人造大理石.
人造大理石具有足夠的強度和剛性,以及耐水、耐腐蝕、耐老化、無輻射等優(yōu)點.
人造瑪瑙:以氫氧化鋁代替其他礦物填料制成的具有一定透明性、色彩柔和的仿瑪瑙制品.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氫氧化鋁、顏料制成的人造石,質量則更好.
二、起居室的裝修
1.玻璃
思考:生產普通玻璃的主要原料是什么?普通玻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寫出制造普通玻璃時發(fā)生的比學反應方程式。
[講述】生產玻璃的主要原料是:石英砂、純堿、石灰石,玻璃成分可表示為:
6Si02.Na2O.CaO。
2.涂料
【講述】涂料可分為天然涂料和合成涂料兩大類。天然涂料的使用具有悠久的歷史。但天然涂料資源有限,在建筑裝修中幾乎都使用合成涂料。合成涂料中的關鍵材料是成膜物質——高分子合成樹脂。為減少溶劑對環(huán)境的污染,現在家庭墻面裝修大量使用的是水溶性乳膠漆。
【學生活動】根據烯烴雙鍵能發(fā)生加聚反應的原理,自己寫出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發(fā)生聚合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講述】醋酸乙烯酯一丙烯酸共聚的化學反應方程式為:
|
涂料的應用非常廣泛。裝修中制作家具或購買的家具都要使用涂料,涂料中的有機溶劑揮發(fā)存在著對環(huán)境的污染問題,因此光固化涂料是性能優(yōu)良的環(huán)保涂料。
思考:涂料的.種類、性能與應用?
作用:涂料涂覆在墻壁表面,能形成牢固附著的連續(xù)薄膜,可以起到保護、裝飾和標志的作用.大多涂料都是有機高分子材料.
分類: 天然涂料 和合成涂料
涂料的成分: 包括成膜物質、顏料、溶劑和助劑
(1)成膜物質:又稱基料,是構成涂料的基礎.它的作用是將涂料中的其它成分黏結成整體,當涂料干燥硬化后,能附著于被涂物表面形成均勻而堅韌的薄膜.
(2)溶劑:包括有機溶劑(如二甲苯、甲苯、醋酸丁酯等) 和水,主要作用是使基料溶解或分散成為黏稠的液體, 以便施工.
三、臥室的裝修
1. 木地板
分類:實木地板和復合地板
高檔的實木地板多為硬木。木質結構疏松額度實木地板多為樺木、松木、杉木等。在安
裝前做淋漆表面處理。
經濟適用的地板:速生楊木涂上耐磨的聚氨酯硬膜漆做成的木地板。 制。轰從、木
屑、小徑材料粉碎后用脲醛樹脂或糠醛樹脂黏結、模塑、熱壓成型形成基層,然后再起上面
再黏結**一層印刷紙基的三聚氰氨樹樹脂裝飾面。
【討論】臥室的地面裝修都有哪些方法?黏合劑都有哪些用途?黏合劑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講述】臥室的地面裝修可以鋪木地板,木地板又可分為實木地板、復合木地板、竹木地板。也可以采用鐐地磚,然后貼地板革或鋪地毯。生產復合木地板和各種復合板材時都要用到大量的黏合劑,黏合劑又叫膠黏劑,簡稱膠。生產家具和進行裝修時也要用到黏合劑。
2.粘合劑
種類:
1.天然黏合劑 糨糊 膠水 骨膠 皮膠 魚鰾膠
2.合成黏合劑 一般由黏料(基本組成,決定黏合劑的黏結性能)、固化劑、填料和其
它添加劑組成.
常見黏合劑 熱固性樹脂、 熱塑性樹脂、 合成橡膠、 混合型黏料
【討論】起居室和臥室的墻面都有哪些裝修方法?你認為哪種裝修方法好?說出理由。
【講述】墻面裝修主要有三種方案,最經濟的是刷白灰。白灰的主要成分是氫氧化鈣,另外加入少量燒堿增加牢固性:氫氧化鈣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以后變成堅硬的碳酸鈣白色固體也具有很好的裝修效果。第二種方案是貼壁紙,壁紙有塑料壁紙或塑料與金屬復合壁紙。第三種方案就是刷涂料,現在家庭裝修很多都采用此方案。[活動探究】通過參觀訪問、**研究,分析家庭裝修會帶來哪些污染物?家庭裝修復雜化對健康是否有利?是不是越貴的材料越好?你都了解哪些因家庭裝修不當而造成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實例?如何使裝修帶來的環(huán)境污染減小到最小的程度?
四、室內環(huán)境污染
化學污染:來自人造板材、涂料和黏合劑等**的有機物如甲醛、苯、甲苯、丙酮等。
物理污染:可吸入顆粒、電磁波
生物污染:細菌、病毒
放射性污染:氡
隨著生活水*的提高,進行居室裝修的人越來越多,但裝修后的居室美觀卻未必舒適。裝修用的材料越多,可能帶來的污染物就越多。使用劣質裝修材料,有的造成主人長年患病,有的甚至造成施工人員中毒暈倒。
隨著科技的進步,人們環(huán)保意識的增強以及監(jiān)管力度的加大,綠色環(huán)保型裝修材料會越來越多。為確保健康,一定不要購買劣質材料進行裝修。裝修好的房子最好請環(huán)保部門進行室內空氣質量檢測,并通風換氣一定時間以后再居住。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5
一.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讓學生了解電解質和非電解質、強弱電解質的概念。
(2)讓學生掌握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并從電離的角度理解酸、堿、鹽的本質。
(3)通過設計探究性實驗得到離子反應的實質和離子反應條件,并能分析離子共存的問題。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通過探究實驗和設想驗證得到離子反應的條件,體驗科學探究過程,從實驗現象出發(fā)探尋反應本質。
。2)通過分析離子共存問題,讓學生形成從現象到本質再到運用的思維意識。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通過探究討論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質量。
(2)通過本節(jié)內容的學習,對于發(fā)展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階段化學學習的重要基礎。 二. 教學重點、難點
電解質的概念、離子反應及其條件、離子的共存問題。 三. 教學方法
討論+探究+實驗 四. 教學過程
〔引入〕前面,我們在學習溶液中離子的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時,簡單介紹了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生成了離子的知識。那么,請問:是不是所有的酸堿鹽都能在水溶液中發(fā)生電離呢?哪些物質能發(fā)生電離呢?這節(jié)課,我們一起來解決這些問題。今天,我們學習新知識——離子反應。要學習離子反應的知識,我們首先要了解什么是電解質的問題。
〔討論〕什么是電解質?什么是非電解質? 一、酸、堿、鹽在水溶液中的電離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概念:電解質: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
非電解質: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狀態(tài)下都不能導電的化合物。 分析:1.強調關鍵字。2.強調化合物,單質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討論1:下列物質中哪些是電解質,那些是非電解質?
稀硫酸、氯化氫氣體、氯化鈉固體、氫氧化鈉固體、碳酸鈣、銅、石墨、氧化鎂固體、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結:化合物:1、電解質:(常見的電解質)酸、堿、鹽和許多金屬氧化物。
2、非電解質:(常見的非電解質)大多數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有機物,如蔗糖、酒精等。
討論2:二氧化碳、氨氣是否電解質? 強調電解質必須自身電離而導電。
討論3:BaSO4、CaCO3、AgCl等難溶于水的鹽是否屬電解質?
注:判斷物質是否屬于電解質: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導電;(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電離。
〔討論〕酸、堿、鹽的水溶液導電的原因。(學生閱讀教材P30頁)
酸、堿、鹽溶液能夠導電,是因為物質溶于水時,離解成**移動的陰、陽離子。 〔問題〕相同條件下,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導電能力都相同嗎?(引出強弱電解質) (二)強、弱電解質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弱電解質:在水溶液里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 [小結] 電解質的分類:
1. 強電質 (全部電離)強酸:如HCl、H2SO4、HNO3強堿:如NaOH、KOH、Ba(OH)2 大多數鹽:如NaCl、AgNO3 2. 弱電解質(部分電離)弱酸:如H2S、H2CO3、CH3COOH 弱堿:NH3·H2O、Cu(OH)2 其它:H2O
〔討論〕 BaSO4、CaCO3、AgCl等難溶于水的鹽是否屬電解質?
思考:金屬和溶液導電原因的區(qū)別? 金屬導電**移動電子
溶液導電?**移動離子
思考:電解質在一定條件下導電能力是否相同呢? 影響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主要因素 :(見點金訓練P30 二 3)
單位體積溶液中離子數目的多少(離子濃度的大小)和離子所帶電荷數的多少。 練習 :判斷以下說法是否正確?
。1)濃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稀溶液的強。
。2)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比弱電解質溶液的強。
。3)導電性強的溶液里**離子數目一定比導電性弱的溶液的多。 練習:下列各組關于強電解質、弱電解質、非電解質的分類完全正確的是()
《離子反應》第二課時(李季全)
知識回顧:
(四)電離的表示——電離方程式(見點金訓練P30 二1、2)用化學符號表示電解質電離成**移動離子的過程。
表示電解質電離的方程式叫電離方程式,簡稱電離式。 注意事項:書寫電離方程式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式子左邊書寫化學式,表示電解質還未電離時的狀態(tài);右邊書寫離子符號,表示電解質電離產生的離子;強電解質用“=”表示,弱電解質用“?”表示。
。2)電離出的離子要標明所帶的電荷數以及電性,離子所帶的電荷數應等于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數。
。3)在電解質溶液中,陽離子所帶的正電荷總數等于陰離子所帶的負電荷總數。且遵循質量守恒。如:Al2(SO4)3
(4)多元弱酸分步電離,多元弱堿一步電離。如:H2CO3 FeOH) 3
堿的電離: 酸的電離: 鹽的電離:
NaOH=Na++OH-HCl=H++Cl- Na2CO3 =2Na+ + CO32- KOH=K++ OH-HNO3= H++NO3- NaHCO3=Na+ + HCO3- Ba(OH)2=Ba2++2OH- H2SO4=2 H++SO42- K2SO4 =2K++ SO42-
KHSO4 = K+ + H+ + SO42
思考 · 交流:請參考酸的定義,嘗試從電離的角度概括出堿和鹽的本質。 酸: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 堿: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
〔問題〕 請書寫CH3COOH,NH3·H2O的電離方程式。
鹽: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或NH4+)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
二、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離子之間進行的反應) (30頁教材實驗2-2)及分析 定義:有離子參加或生成的反應。
電解質在水溶液中的反應屬于離子反應。 2. 離子方程式
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3. 離子方程式的書寫(見點金訓練P32一:1、2、3) (1)寫 出化學方程式(基礎):
例:2AgNO3 + CuCl2= 2AgCl↓+ Cu(NO3)2
。2)把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拆 寫成離子形式(關鍵),難溶或難電離的物質以及
氣體等仍用化學式表示。
+-2+-2+- 2Ag+2NO3+Cu+2Cl =2AgCl↓+Cu+2NO3
。3)刪 去方程式兩邊形式相同的離子(途徑)
2Ag+-2++2Cl- == 2AgCl↓2+3-
。4)整理方程式并檢查 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
相等(保證)
+ - 2Ag+ 2Cl =2AgCl↓
Ag+ Cl = AgCl↓
步驟口訣:一寫、二拆、三刪、四查拆寫的規(guī)則: (1)可寫成離子的物質:易溶于水、易電離的物質。 A. 強酸:H2SO4、HCl、HNO3 B. 強堿:NaOH、KOH、Ba(OH)2
[說明:Ca(OH)2微溶于水,溶液中一般寫離子,懸濁液則寫化學式] C. 可溶性鹽(注意記憶課本后的溶解性表) (2)仍用化學式表示的物質
+
-
A. 難溶物質:BaSO4、Cu(OH)2、CaCO3、AgCl等 B. 難電離物質:弱酸、弱堿(氨水、難溶堿)、水等 C. 氣體:CO2、H2、SO2等 D. 單質:H2、Na、Fe 、O2等 E. 氧化物:Na2O、Fe2O3等
4. 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 (1)生成難溶物質,如Cu(OH) 2、BaSO4、AgCl等。 CuSO4+BaCl2=BaSO4↓+CuCl2
。2)生成氣態(tài)物質,如:CO2、SO2等。 CaCO3+2HCl=CaCl2+H2O +CO2↑
。3)生成難電離物質,如弱酸、弱堿、水等。 NaOH+HCl=NaCl+H2O
離子反應總是向著使溶液中某**離子數目減少的方向進行。 5.離子方程式正誤的判斷(見點金訓練P32 二:1、2)
。劬毩暎1. 請指出下列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如不正確,請加以改正。
。1)碳酸鈉與鹽酸反應 2-+
CO3+2H=H2O+CO2↑ 對 (2)碳酸鈣與鹽酸反應 2-+
CO3+2H=H2O+CO2↑ 錯
。2+
正確寫法: CaCO3+2H=Ca+H2O+CO2↑ 2. 寫出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中滴入硝酸:H + OH= H2O
+2+
。2)氫氧化銅溶于鹽酸:Cu(OH)2 + 2H =Cu +2H2O
- 2-(3)SO2氣體溶于足量氫氧化鈉溶液:SO2 + 2OH= SO3+H2O
++
(4)向氨水中加入稀鹽酸:NH3·H2O+H=NH4+H2O
-+
。5)碳酸氫鈣溶液與鹽酸反HCO3+H=H2O+CO2↑
3. 判斷下列離子方程式是否正確?對不正確的指明原因。
2-2-A. 硫酸銅溶液與硫化鉀溶液反應:CuSO4 +S = CuS↓+SO4B. 硝酸銀溶液與氯化鈉溶
+-液反應:Ag +Cl = AgCl↓
+2+
C. 碳酸鋇放入稀鹽酸中:BaCO3+2H = Ba +H2O +CO2↑
+3+
D. 鐵片放入稀鹽酸中:2Fe +6H = 2Fe +3H2↑
+-E、醋酸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H + OH = H2O4. 操作順序或反應物相對量不同時離子
方程式不同。
例:(1)少量燒堿滴入Ca(HCO3)2溶液 2+--Ca+HCO3+OH=CaCO3↓+H2O
。2)足量燒堿滴入Ca(HCO3)2溶液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離子反應》第三課時(李季全)
思考:NaHCO3溶液與Ca(OH)2溶液混合? 1、⑴NaHCO3少量時:
2+--Ca+HCO3+OH=CaCO3↓+H2O ⑵NaHCO3過量時: 2+--2-Ca+2HCO3+2OH=CaCO3↓+CO3+2H2O KHSO4溶液與Ba(OH)2溶液混合? 2、⑴KHSO4少量時:
2+2-+-Ba+SO4+H+OH=BaSO4↓ +H2O ⑵KHSO4過量時: 2+2-+- Ba+SO4+2H+2OH=BaSO4↓+2H2O
3、請寫出以下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和離子方程式,
、貱a(OH)2和HCl ②KOH和HCl ③ H2SO4 和NaOH④ KOH和HNO3 并分析中和反應的實質。(見教材32頁表下) H+ + OH- == H2O( 強酸+強堿 可溶性鹽+水) 思考:下列各反應中,能用離子方程式 H++OH-=H2O 表示的是()
A、硫酸氫鈉溶液和氫氧化鉀溶液反應 B、鹽酸和氨水反應
C、稀硫酸和氫氧化鋇溶液反應 D、醋酸溶液和氫氧化鉀溶液反應 6、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2+ 2-① 揭示了離子反應的實質 (例:Ba+ SO4 = BaSO4↓)
、 表示同一類型的反應 (例:H+ + OH- = H2O) 教材P3410題
三、離子共存(見點金訓練P33 三:1、2、3、4) 離子能大量共存則表示離子間不發(fā)生離子反應。
討論:在無色透明強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離子組是( )
+2+2-+-2-2-
A、K、Cu、NO3-、SO4B、Na、Cl、CO3、SO4
2+、2+-- 2+3+--
C、CaBa、Cl、NO3 D、Mg、Fe、OH、NO3
+- 2--2--與 H不共存的離子:OH;弱酸酸根,如:CO3(HCO3)、SO3(HSO3)、 - CH3COO等
-+2+
與 OH不共存的'離子:H ;弱堿陽離子,如:Cu+、NH4等;
- - 多元弱酸酸式根,如:HCO3、HSO3等 練習:
―
1、下列反應不能用離子方程式Ba2++SO42====BaSO4 ↓ 表示的是( ) A.Ba(NO3)2+H2SO4==BaSO4↓+2HNO3 B.BaCl2+Na2SO4==BaSO4↓+2NaCl C.BaCO3+H2SO4==BaSO4↓+H2O+CO2↑ D.BaCl2+H2SO4==BaSO4↓+2HCl 2、在無色透明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離子是( )
篇二:離子反應教案
離子反應教案
學習目標:
(1)掌握強電解質、弱電解質、離子反應、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2)學會離子方程式書寫方法;理解離子反應的本質。
。3)培養(yǎng)學生利用實驗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
使用對比,歸納,總結的研究方法。
學習重難點: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歸納法 教學用具:多**、、鹽酸、醋酸、氫氧化鈉溶液、氨水、燈座、燈泡、導線、酚酞試液。 用實驗導入新課
實驗:濃度相同的鹽酸、醋酸、氫氧化鈉溶液、氨水 按課本圖2-14所示裝置進行實驗,接通 電源,觀察實驗現象并分析。
填寫實驗報告:
討論:1、通過實驗觀察到什么現象?說明了什么?
2、為什么相同條件下的導電能力有強有弱?
3、什么原因造成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電離程度不同? [板書]一、強電解質、弱電解質 1、概念: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完全電離的電解質。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部分電離的電解質。
2舉例: 強電解質:
強酸:HCl、H2SO4、HNO3 強堿:NaOH、KOH、Ba(OH)2 大多數鹽類NaCl、BaSO4
弱電解質: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堿:NH3.H2O 水
。
3、電離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O NH4 +OH
。
H2O H+ + OH
實驗 用試管取2ml氫氧化鈉溶液,滴酚酞試液,一邊滴鹽酸溶液一邊觀察試管中溶液顏色的變化情況,并分析產生該現象原因。 [板書]
二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或生成的化學反應。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①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寫:依反應事實寫出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基礎)
改:僅把強酸、強堿、可溶鹽改寫成離子符號;其它的(單質、氧化物、難溶物、弱電解
質以及氣態(tài)物等)仍用化學式表示。(關鍵)
刪:刪去方程式兩邊不參加反應的離子,并使方程式中系數為最簡整數比。(途徑)
查:根據質量守恒和電量守恒,檢查離子方程式兩邊各元素的原子個數和電荷總數是否相等。(保證)
以鹽酸和氫氧化鈉反應;硫酸與氫氧化鉀反應為例講解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
討論1:以 NaOH 溶液與鹽酸的反應和 KOH 溶液與硫酸的反應為例,分析中和反應的
實質。H++OH-=H2O
[板書]②離子方程式的意義:揭示了離子反應的實質、表示同一類型的反應 [小結] 1、
2、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或生成的化學反應。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①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寫、改、刪、查) ②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板書設計
一、強電解質、弱電解質 1、概念:
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完全電離的電解質。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能部分電離的電解質。 2、強、弱電解質比較 2舉例: 強電解質:
強酸:HCl、H2SO4、HNO3 強堿:NaOH、KOH、Ba(OH)2 大多數鹽類:NaCl、BaSO4
弱電解質:弱酸 H2CO3醋酸(CH3COOH)
弱堿:NH3.H2O 水
-+
3、電離方程式:CH3COOH CH3COO + H
。
NH3.H2 NH4 +OH
。
H2 H+ + OH 二離子反應
1離子反應:有離子參加或生成的化學反應。
2離子方程式:用實際參加反應的離子符號表示離子反應的式子。 ①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步驟(寫、改、刪、查) ②離子方程式的意義
揭示了離子反應的實質 表示同一類型的反應
篇三:離子反應教案
第二節(jié)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了解電解質、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的概念。 2.使學生理解離子反應和離子方程式的含義。
3.使學生理解離子反應發(fā)生的條件和離子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4.培養(yǎng)學生通過實驗探究問題、分析問題、歸納問題的能力。
二、教學重點
電解質、強弱電解質、離子反應和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
三、教學難點
離子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方法。
四、課時安排
共2課時
五、教學方法
實驗、討論、設疑、講解等。
六、教學準備
電解質溶液導電性實驗的儀器和裝置。試管、膠頭滴管、燒杯、量筒、鐵架臺、漏斗、玻璃棒、濾紙。
0.1 mol·L-1的HCl、NaOH、NaCl、NH3·H2O、CH3COOH溶液。 1 mol·L-1的BaCl2溶液、CuSO4溶液、AgNO3溶液、稀HNO3。
七、教學過程
。垡耄莼仡櫥瘜W反應的分類知識。 [投影]
。坌〗Y]化學反應從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分法,今天我們學習離子反應。 [板書] 第二節(jié) 離子反應 [**]下列物質中哪些能導電?為什么能導電?
鹽酸、NaOH溶液、NaCl固體、石墨、蔗糖溶液、酒精溶液、K2SO4溶液、Cu。 [小結]①石墨、銅能導電,因為*****移動的電子存在。
、邴}酸、NaOH溶液、K2SO4
溶液能導電,因為它們的溶液中有**移動的離
子存在。
。圩穯枺菰邴}酸、NaOH溶液、K2SO4溶液里的**移動的離子是怎樣產生的?可通過什么方法證明溶液中存在離子?
。坌〗Y]①電離產生,其過程可用電離方程式來表示。 ②可通過溶液導電性來檢驗。
。鬯伎迹菸镔|在什么情況下可以電離呢?
。郯鍟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夠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等。
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講解]電解質、非電解質是根據物質在一定條件下能否導電對化合物的一種分類。
[討論]下列物質中哪些是電解質?
Cu、NaCl固體、NaOH固體、K2SO4溶液、CO2、蔗糖、NaCl溶液、H2O、酒精。 [小結]應注意以下幾點:
、匐娊赓|應是化合物。而Cu則是單質,K2SO4與NaCl溶液都是混合物。 ②電解質應是一定條件下本身電離而導電的化合物。而CO2能導電是因CO2
與H2O反應生成了H2CO3,H2CO3能夠電離而非CO2本身電離。所以CO2不是電解質。
、鬯、堿、鹽、水是電解質,蔗糖、酒精為非電解質。
。墼O問]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能力是否相同? [演示實驗1—1]觀察:五種電解質溶液的導電性是否相同?并分析結果。 (結果:相同條件下,不同種類的酸、堿、鹽溶液的導電能力不相同) [講述]電解質溶液導電能力的大小決定于溶液中**移動的離子的濃度和離子所帶電荷數。而當溶液體積、濃度和離子所帶的電荷數都相同的情況下,取決于溶液中**移動離子數目,導電能力強的溶液里的**移動的離子數目一定
比導電能力弱的溶液里的**
比較以上五種溶液,顯然,在CH3COOH、NH3·H2O溶液中的**移動離子數目較少。
[設問]溶液中**移動的離子多少跟什么因素有關?(電解質的電離程度)
。郯鍟荻、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坶喿x]
。蹐D示]NaCl、CH3COOH在水中的溶解和電離情況。
[板書]1.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aCl、NaOH等(寫出電離方程式)
2.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H3·H2O、CH3COOH等。
3.強弱電解質的區(qū)別。 [投影]強弱電解質的比較
433是否屬強電解質?
。坌〗Y]BaSO4、CaCO3、AgCl雖然難溶,但溶解的極少部分卻是完全電離,所以它們?yōu)閺婋娊赓|H3COOH體易溶于水,但它卻不能完全電離,所以屬弱電解質。因此,電解質的強弱跟其溶解度無必然聯系,本質區(qū)別在于它們在水溶液中的電離程度。
[思考]利用溶液導電性裝置進行實驗,向盛有稀H2SO4的燒杯中逐滴加入Ba(OH)2溶液,能觀察到什么現象?加以解釋,寫出有關的反應方程
。鄯治觯蓦S著Ba(OH)2
熄滅 漸亮,反應為:Ba(OH)2+H2SO4=====BaSO4↓+2H2O,隨著反應的進行,離子濃度將會怎樣變化呢?
。弁队翱偨Y][
【布置作業(yè)】復習、預習
。郯鍟O計]
第二節(jié) 離子反應
一、電解質和非電解質
1.電解質:在水溶液里或熔化狀態(tài)下能導電的化合物。如酸、堿、鹽等。 2.非電解質:在水溶液里和熔化狀態(tài)下都不導電的化合物。如蔗糖、酒精等。
二、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
1.強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全部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aCl、NaOH等。 2.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只一部分電離成離子的電解質。如NH3·H2O、CH3COOH等。
3.強弱電解質的區(qū)別。
。厶接懀萑蹼娊赓|溶于水的電離方程式如何表示?
第二章化學物質及其變化
第二課時 離子反應
教學目標:
1.知道酸、堿、鹽在溶液中能發(fā)生電離,通過實驗事實認識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2.了解常見離子的檢驗方法。
復習重點、難點:離子反應及其發(fā)生的條件。。 課時安排:兩課時
。 2;電離指電解質 ,電離過程不需要通電。 3.酸、堿、鹽的電離
酸:電離時, 的化合物。 堿:電離時, 的化合物。 鹽:電離時,能生成 的化合物。 4.寫出下列物質在水溶液中的電離方程式。
(1)HCl:; (2)NaN03: ; (3)Ba(OH)2: ; (4)CH3COOH: ; (5)Cu(OH)2: ; (6)H2S03: 。
5.(1)電解質;在 或能夠導電的化合物。
(2)非電解質:在或都不能導電的 (3)強電解質:在的電解質 (4)弱電解質:在的電解質
6.離子反應指 、 之間發(fā)生的反應都是離子反應。
7.(1)離子反應可用表示,離子方程式和化學方程式一樣,也是描述化學反應的一種。
。2)離子方程式和化學方程式都能描述 ,但離子方程式的描述更加 ,所表示的已 , 并揭示了這類化學反應的 。
8.書寫下列反應的離子方程式:
(1)NaOH溶液和H2S04溶液反應:;
(2)NaCl溶液和AgNO3溶液: 。
(3)Ba(OH)2溶液和H2S04溶液: 。
9.利用某離子的特征反應進行檢驗。如Cl—跟Ag+反應生成不溶于水的 ;SO42-跟Ba2+反應生成不溶于 的;C032-跟H+反應生成能使 變渾濁的無色、無味的 。
一、電解質中的“是與非”“強與弱” 1、“是與非”
(1)電解質概念中的或,兩種情況任取一即可;非電解質概念中的無論和都,兩種情況必須同時滿足。
(2)無論是電解質還是非電解質,闡述的對象都是化合物。因此單質即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溶液是混合物,因此也即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3)氨氣,二氧化硫溶于水均能導電,但并非它們本身能電離出**離子,而是它們與水反應的生成物NH3?H2O、H2SO3能電離出離子而導電,所以氨氣,二氧化硫都是非電解質。
(4)電離不需要通電,電離是電解質溶液導電的前提。
(5)能導電的物質不一定是電解質,如石墨等;電解質本身不一定能導電,如食鹽晶體。
(6)電解質溶液中,陽離子所帶正電荷總數與陰離子所帶負電荷總數相等,故溶液顯電中性,稱電荷守恒。 2、“強與弱” (其所帶電荷的多少。
(3)難溶性鹽(如CaCO3、BaSO4等)在水中的溶解度極小,導電能力很小,但由于它們是離子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溶解的那部分能完全電離,故它們屬于強電解質。 (4)溶液導電性的強弱與電解質的強弱沒有必然的聯系。導電能力強的溶液不一定是強電解質溶液,強電解質溶液不一定導電能力強。 二、電離方程式書寫注意的幾個問題
1、電離方程式的書寫:強電解質用“=”,弱電解質用“ H2S HS+H H3PO4—+ ” —+ —
2、多元弱酸的分步電離,分步書寫,且第一步電離為主,各步方程式不可疊加。
H + H2PO4+
3、多元弱堿,分步進行,但一步書寫到位:Mg(OH)2
Mg2+2OH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6
一、指導思想
化學基本概念的學習,長期以來都陷入教師感覺難教,學生感覺難學的困境。既無生動有趣的實驗,又無形象具體的研究對象,如何讓概念學習的課堂也煥發(fā)出勃勃生機,對此我進行了大量探索,選取了物質的量濃度這一概念教學作為嘗試。
在教育部頒布的《基礎教育課程**綱要》的指導下,我力求:改變課程過于注重知識傳授的傾向,使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同時成為學會學習的過程。
二、教材分析
1. 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
本節(jié)課選自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級中學教科書(必修)《化學》第一冊第三章第三節(jié)《物質的量濃度》第一課時。本節(jié)教材是在介紹了物質的量的基礎上引入的新的表示溶液組成的物理量,通過本節(jié)的探究既鞏固對物質的量的運用,又在初中化學的基礎上擴充對溶液組成表示方法的認識,提高化學計算的能力。
2.教學目標分析
依據教改的精神、課程標準的要求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確立如下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
a.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
b.掌握溶質的質量分數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區(qū)別與聯系。
c.了解物質的量濃度在生活、生產中的運用。
能力方法:
a.通過課前探究,學會獲取信息和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
b.通過對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
c.通過對溶質的質量分數與物質的量濃度的對比,提高運用比較、歸納、推理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
a.在相互交流與評價中,養(yǎng)成團結協作的品質。
b.關注與物質的.量濃度有關的生活、生產問題,體驗化學科學的發(fā)展對當代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重要意義。
c.通過溶液組成的不同表示方法之間的關系,滲透事物之間是相互聯系的辯證唯物**觀點。
3.教學重點、難點及其成因
物質的量濃度在高中化學中具有極其廣泛的應用,因此將理解并能初步運用物質的量濃度的概念確定為教學重點。
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是課程**的基本理念,因此將在物質的量濃度概念的構建過程中學會自主探究獲取知識、應用知識的方法確定為教學難點。
三、學情、學法分析
本節(jié)課的教學對象是高一學生,他們具有一定的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對初中接觸的溶液體積與溶劑體積存在一定程度的混淆。
在本節(jié)課的學習中,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感受概念、具體實例運用概念、交流評價強化概念、歸納小結升華概念,加深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同時消除學生對概念的神秘感和泛味感。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7
一、教材分析
本節(jié)內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金屬的化學性質是新課標教材(人教版)必修一第三章第一節(jié)內容。全章以及在整個中學化學課程中的地位:本章開始學生初步、系統(tǒng)地接觸元素化合物知識,內容在化學實驗基本方法和化學物質及其變化之后。在本節(jié)中,學生初步嘗試從實驗操作和實驗現象去探索(金屬)物質化學性質;從基本原理去深化對這些性質的理解,這種學習方式的過程和方法一經掌握后,可以駕輕就熟地學習后一章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根據教材結構與內容分析,考慮到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心理特征,我制定茹下教學目標:
A認知目標:認識金屬的化學性質和金屬的活動性順序,并且能用金屬活動順序解釋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化學問題。
B.能力目標:培養(yǎng)學生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團體協作的能力。
C.情感和價值態(tài)度目標: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以及勤于思考、嚴謹求實、勇于創(chuàng)新和實踐的科學精神,培養(yǎng)學生辯證唯物**觀點,保持和增強對化學現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fā)展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重點和難點
A.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實驗探究認識金屬活動性順序是本課題的重點。
B.運用金屬活動性順序對置換反應作出判斷是本節(jié)課的難點。
四、教法和學法
A.本章主張自主學習為重,引導學生自主探究相結合的教學方法。
B.本課題是比較系統(tǒng)地認識一類物質及其變化規(guī)律的開始,形成一個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本節(jié)課學法指導的關鍵,對金屬的化學性質,引導學生進行有目的的思維,觀察實驗現象,學會如何對比觀察、描述實驗現象,并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得出實驗結論。
五、教學**及評價方式:
實物呈現,實驗探究,多**輔助教學;側重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思路的`綜合評價。
六、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堂:
以生活中的事例“黃銅(銅鋅合金),與黃金的外觀很相似,常被不法商販用來冒充黃金牟取暴利,我們可用什么辦法來鑒別它們呢?”引入,同學們能夠想到的多數是利用其物理性質,告訴同學們除物理性質以外還可以利用它們的化學性質,引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列舉在生活中了解到的金屬的反應,比如鐵的生銹,銅綠的產生,鐵質菜刀為什么表面是黑色而刀口是銀白色等,激發(fā)學生學習本節(jié)課的學習興趣。
(二)復習舊知:
初中已經接觸到一些金屬,這里復習金屬的物理性質,讓學生認識金屬的通性;復習和金屬相關的化學性質,并分類歸納:鐵可以和氧氣反應,活潑的金屬可以和酸、鹽發(fā)生置換反應等。最后總結性思考這些反應中金屬原子的失電子情況,引出性質和結構的相互關系。
(三)提出問題
在學習金屬跟氧氣的反應時,采取“回顧—引導—自學—討論—得出結論”的教學模式。鐵可以和非金屬單質氧氣反應,那么其他的金屬呢?從金、鐵、鎂和氧氣的反應看,難易程度是不一樣的?梢宰寣W生去思考:更多的金屬呢?水到渠成的提出典型金屬鈉、鋁分別和氧氣反應的情況。
(四)師生互動,邊講邊實驗,探究鈉的相關性質。
展示鈉的存放,取用和切割,從中讓學生領悟鈉的物理性質;從切割后截面的顏色變化讓學生體會過程中的化學變化,讓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考,去認識鈉的化學性質活潑,并根據化合價自己去嘗試書寫反應方程式。為了提高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強化學生主體的理念,接下來讓學生去思考鈉燃燒的情況怎樣,讓學生自己去取用,切割鈉,提供必要的儀器讓學生去加熱鈉,使之燃燒,觀察現象,比較性的提出問題,引出鈉的燃燒反應。從產物的顏色認識到這是不同于氧化鈉的新的物質,此時引導學生從化合價的角度初步認識過氧化鈉。
(五)比較著做實驗,認識鋁和氧氣的反應。
從鈉的反應和鎂、鋁表面有氧化膜的層次,讓兩位學生比較著做實驗,觀察鋁在打磨掉氧化膜前后兩種情況下加熱融化后的現象,讓學生自發(fā)思考為什么現象會一樣?認識到反應的發(fā)生,體會到致密的氧化膜的保護作用。讓學生在認真閱讀教材的基礎上開放性的思考對鋁的氧化膜的認識,可以作為課外的作業(yè)讓學生進一步的拓展,提高學生能動的學習和收集材料并加工整理的能力。
(六)總結課堂:
總結性的讓同學們先講講這節(jié)課我們所學的知識點,讓后教師歸納一下。在以布置一些針對性的作業(yè)結束課堂。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8
一、學習目標
1.初步學會過濾、結晶、萃取、分液、蒸餾等分離物質的實驗技能,能**完成一些簡單的物質分離、提純的實驗操作,初步學會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
2.初步了解根據混合物的性質,選擇不同的分離方法對物質進行分離的實驗方法。
3.結合實際事例討論遵守實驗安全守則的重要性。樹立安全意識,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
二、教學重點及難點
分離物質等基本實驗技能;設計簡單的實驗方案。
三、設計思路
本課重點在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通過學生自己動手實驗,讓他們體驗實驗在化學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初步了解實驗方案的設計。
四、教學過程
[導入] (展示一個有過濾網的茶杯)讓我們繼續(xù)用化學家的眼光來觀察我們周圍的物質世界,這個茶杯比普通茶杯多了一個金屬網,其作用是什么?在泡茶時茶葉中能溶于水的成分形成了茶葉水,為飲用方便,我們加了一個金屬網,實現茶葉和茶水的分離。
這種分離方法就是我們曾經學習過的——過濾,哪種混合物可以通過過濾的方法加以分離?用這個金屬網能將化學反應生成的沉淀和溶液分開嗎?實驗室使用的濾紙必然具有一些——小孔,其大小剛好能使溶液通過,而留下沉淀。為了保證過濾的效果和速率,實驗操作中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過渡] 我們所接觸到的物質往往是混合物,化學上要研究一種物質的性質,首先需要將其中各組分分離**,以實現物質的提純。分離與提純,兩者之間有什么區(qū)別嗎?
分離是通過適當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幾種物質分開(每一組分都要保留下來,且與原狀態(tài)相同)的過程。提純通過一定途徑獲取混合物中的主要成分的過程。
[討論1] 現有含MgCl2和泥沙的粗食鹽,請設計實驗方案,由粗食鹽提純NaCl。
實驗方案:
粗食鹽混合物 粗食鹽水
食鹽水(含NaOH、泥沙、Mg(OH)2)
食鹽水(含NaOH) 食鹽水 精制食鹽
[過渡] 兩種固體,一種可溶于水,另一種不溶,我們就可以利用其溶解性的差異,通過過濾的方法實現分離。可加入適量化學試劑,將雜質其轉變?yōu)槌恋,并通過過濾的方法除去。若兩種物質都能溶解于水,例如硝酸鉀與氯化鈉,我們如何實現其分離呢?
[討論2] 現有KCl和KNO3的固體混合物,請設計實驗方案提純KNO3。
混合物中各組分都溶于水,但其溶解度隨溫度變化不同,降溫時溶解度隨溫度變化大的物質主要以晶體的形式析出。
[小結] 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取決于混合物各組分性質的差異。
[觀察] 對比飽和溴水的顏色和溴在CCl4中的顏色,為什么顏色深淺不同?
分析:溴在CCl4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的溶解度大。
思考:向溴水中加入少量CCl4,預計會出現怎樣的現象?
所謂萃取,是指利用溶質在不同溶劑里溶解度的不同,將物質從溶解度較小的溶劑中轉移到溶解度較大的溶劑中,從而實現物質的'富集。
如何將水層和四氯化碳層分離?萃取之后一般通過分液的方法將互不相溶的液體分離。在實驗室中,萃取和分液通常在分液漏斗中進行。
哪些物質可以從水中提取出溴?
萃取劑與原溶劑互不相溶;溶質在萃取劑中有較大的溶解度;溶質、原溶劑與萃取劑不發(fā)生任何反應。
分液操作應注意什么問題?
充分靜置;保持漏斗內壓強與外界大氣壓一致;下層溶液從分液漏斗下口放出,上層溶液從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過渡] 冷卻熱飽和溶液結晶是利用不同溶質在同種溶劑中溶解性的差異實現分離,萃取則是利用同種溶質在不同溶劑中溶解性的差異。這兩種分離物質的方法都與溶解性有關,我們還可以根據物質哪些性質的差異實現混合物的分離?
粗鹽的提純中最終蒸發(fā)食鹽溶液獲得食鹽晶體,蒸發(fā)是利用物質揮發(fā)性的差異實現分離。若我們需要的是蒸出的水分,則應如何操作?將蒸出的水蒸氣通過冷凝管,再收集起來,這種方法稱為蒸餾。
蒸餾裝置分為哪幾個部分?分別需要哪些儀器?
液體的加熱、蒸汽的冷凝和冷凝液的收集。(和學生一起組裝儀器)
[結課] 此外,層析法也是一種重要的分離混合物的方法,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課后進行相關閱讀。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9
【學習目標】
1.掌握強電解質與弱電解質的概念;
2.了解強、弱電解質在水溶液中電離程度的差異及原因;
3.了解強、弱電解質與物質結構的關系。
4. 通過對強、弱電解質概念的學習,掌握學習概念性知識的常用方法:歸納法和演繹法。
5. 通過活動與探究,學習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培養(yǎng)提出問題、探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課前預習】
1、你能解釋下列事實嗎?
(1)、潮濕的手觸摸正在工作的電器時,可能會發(fā)生觸電事故。
。2)、電解水制H2 、O2時,為什么要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
2、電解質——在 能夠導電的 。如 等;
非電解質——在 都不能導電的 。如: 等。
3、下列物質中,屬于電解質的是 ,屬于非電解質的是 。
①銅 ②氨水 ③CuSO45H2O晶體 ④鹽酸溶液
、菔 ⑥酒精 ⑦碳酸鈉 ⑧蔗糖
【課堂教學】
為什么我們電解水制H2 、O2時向水中加入的是少量的NaOH溶液或H2SO4,而不是氨水或醋酸呢?
分析可能原因,設計實驗、討論方案。
【活動與探究】
1.我們將相同濃度的鹽酸和醋酸來舉例,根據經驗,你認為它們的電離程度有無差異?
2.若按如下方案進行實驗,請仔細觀察并記錄實驗現象
①測量物質的量濃度均為1mol/L的鹽酸和醋酸的pH;②在兩支錐形瓶中分別加入等體積、物質的量濃度均為1mol/L的鹽酸和醋酸,在兩個氣球中分別加入經砂紙打磨過的長度相同的鎂條,然后將氣球套在錐形瓶口,同時將氣球中的鎂條送入錐形瓶中,觀察、比較氣球鼓起的快慢等現象。
鹽酸和醋酸的性質比較
醋酸 鹽酸 對實驗現象的解釋
溶液的pH
與鎂條的反應
【重點剖析】
1.金屬與鹽酸等酸溶液反應的本質是金屬與 反應;
2.同體積、同濃度的鹽酸和醋酸分別與金屬鎂反應, 與鎂的反應速率明顯較快;
【學生歸納】
當兩種不同強度的酸濃度相同時, 是不同的。
【閱讀課本后分析】
第59頁的圖 鹽酸與醋酸在水中的電離示意圖
實驗研究表明,有一些電解質(如硫酸、氫氧化鈉、氯化鈉等)在水溶液中能 ,而有一些電解質(如醋酸、一水合氨等)在水溶液中只能 。
【歸納總結】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學生歸納】
強 、弱電解質的`比較
強電解質 弱電解質
定義
電離程度
存在形式
化合物類型
【問題探究】
。1.)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強嗎?
。2.)難溶物一定是弱電解質嗎?
。3.)強電解質溶液的導電能力一定強于弱電解質溶液嗎?
。4.)CaCO3、Fe(OH)3的溶解度都很小,CaCO3屬于強電解質,而Fe(OH)3屬于弱電解質;CH3COOH、HCl的溶解度都很大, HCl屬于強電解質,而CH3COOH 屬于弱電解質。電解質的強弱與其溶解性有無必然聯系?怎樣區(qū)分強弱電解質?
【學生歸納】
強、弱電解質的判斷標準:(關鍵是)
【課堂鞏固】
下列物質能導電的是_ __,屬于強電解質的是 _________ ,屬于弱電解質的是____________,屬于非電解質的是______________ __.
a.銅絲 b.金剛石 c.石墨 d.NaCl e.鹽酸
f.蔗糖 g.二氧化碳 h. 濃硫酸 i.硫酸鉀 j. 醋酸
k. 碳酸 l.碳酸氫銨 m.氯氣 n.硫酸鋇
【問題解決】
相同濃度的氫氧化鈉和氨水的電離程度有無差異?提出你的假設并設計實驗加以驗證,完成下表。
實驗假設
實驗方案
實驗現象
結論
高中化學優(yōu)秀教案10
一、 教學目的:
1. 了解鈉的物理性質、結構及用途
2. 掌握鈉的化學性質、存在和保存方法
3. 認識結構決定性質,性質決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維方法
4. 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及化學美
二、 教學重點:鈉的化學性質
三、 教學用品
學生實驗用品:鈉、酚酞、小刀、鑷子、濾紙、燒杯、玻片、三腳架、石棉網、酒精燈、火柴等
教師演示用品:鈉、酚酞、玻璃鈉柱、錐形瓶、漏斗、導管(帶尖嘴)、大頭針、小燈泡、導線、電源、電極等
四、 教學方法:實驗探究法
五、 教學過程
(引言)在人類已發(fā)現的一百多種元素中,有一類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都為1的活潑金屬,由于它們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強堿,因此,又將它們統(tǒng)稱為堿金屬。
(板書) 第二章 堿金屬
(設問)堿金屬的家庭成員都有哪些呢?(學生閱讀課文有關內容后回答,并寫出其元素符號)
(過渡)本節(jié)課我們就來討論堿金屬中具有**性的金屬——鈉。
(板書) 第一節(jié) 鈉
(學生實驗)請用鑷子從你們桌上的試劑瓶中取出一小塊鈉,并用濾紙吸干表面的液體(注意:不可用手接觸),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細觀察新切面的顏色(把切下的一小塊鈉留在玻片上)。
(設問)你們看到了什么現象?說明了鈉的哪些性質?(鈉的新切面呈銀白色,有金屬光澤,能用刀切,說明鈉的硬度小)
[板書]一、鈉的物理性質
顏色 狀態(tài) 硬度 熔點 密度 導電性
(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鈉的樣品。
[演示]鈉的導電性實驗。把電極兩端插入瓶里的金屬鈉中,接通電源,可以發(fā)現串聯在線路上的燈泡發(fā)亮,提起電極,燈泡熄滅。(說明鈉的導電性很強)
[學生實驗]觀察留在玻片上鈉新切面顏色的變化(鈉表面變暗,失去光澤。)
(設問)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內的鈉能保持光亮的銀白色,而我們剛才切割的鈉卻不能呢?(玻管隔絕空氣,剛切割的鈉卻與空氣充分接觸,說明鈉與空氣中的物質發(fā)生了反應)
[板書]二、鈉的化學性質
1.鈉與氧氣等非金屬反應
(講解)Na在常溫下可被空氣中的O2氧化成Na2O,純凈的Na2O是一種白色粉末。
(教師)請大家寫出鈉和氧氣反應生成氧化物(氧化鈉)的化學方程式。4Na+O2====2Na2O(白色固體)
[思考]一塊鈉如久置在空氣中會發(fā)生哪些變化?
(教師)下面我們改變鈉與氧氣的反應條件,觀察現象是否同上。
(學生實驗)切一小塊鈉用濾紙吸干表面液體,放在石棉網上加熱,觀察現象
(請一個同學描述所看到的現象,其他同學補充)(鈉首先融化成球狀,然后燃燒,產生黃色火焰,生成一種淡黃色固體)
(現象分析)鈉融化成球狀說明什么?(鈉的熔點低)生成淡黃色固體說明在加熱時鈉與氧氣生成了一種與氧化鈉不同的物質,這種物質是過氧化鈉(Na2O2)。
2Na+O2=△=== Na2O2(淡黃色固體)
(思考)根據Na與O2反應生成Na2O和Na2O2的條件,分析比較Na2O與Na2O2的穩(wěn)定性。
(結論)Na2O2比Na2O穩(wěn)定。
[講解]鈉與氧氣反應條件不同,產生了不同的現象,生成了不同的產物。
(設問)鈉除了能和前面所述的非金屬單質O2反應外,還能和哪些非金屬單質反應?
(學生回憶初中學過的Na與Cl2的'反應)
(講解)另外,鈉還可以和硫單質反應,甚至發(fā)生爆炸,生成Na2S。
[過渡]鈉在空氣里很容易燃燒,如果鈉著火,能否用水來滅火?
(實驗)向你們桌上盛水的小燒杯里滴入幾滴酚酞,然后投入切下的一小塊鈉(注意鈉塊只要綠豆大小,不要用手接觸金屬鈉),并蓋上表面皿,觀察發(fā)生的現象(浮、熔、游、紅)。
(教師)請大家根據上述實驗現象,討論以下問題:
(投影)1.鈉為什么會浮在水面上?
2.鈉為什么會熔化成一個小球?
3.小球為什么會在水面上游動?
4.滴入酚酞后溶液為什么會變色?
5.保存鈉的無色液體是否是水?
(學生討論及回答)
(教師)通過以上實驗及討論結果,請大家歸納出鈉的性質。
[板書]2.鈉與水反應
(講解)由Na與水反應后生成的物質可使酚酞變紅可知,Na與H2O反應生成了堿,那么,反應生成的氣體又是什么呢?
(演示實驗)在錐形瓶中裝滿水和帶有大頭針、漏斗和導管的膠塞做Na與水反應的實驗,并檢驗生成的氣體。
(教師)由實驗現象可知,鈉與水反應還生成了H2。
[板書]2Na+2H2O====2NaOH+H2↑
(投影討論)1.根據以上實驗討論及分析,你覺得鈉的化學活性怎樣?并與初中所學金屬活動順序表相比照。
2.分析上面各反應中,Na元素化合價的變化,能否從原子結構方面來說明?
(結論)1.鈉的化學性質非常活潑,與金屬活動順序表相一致。
2.鈉在上述反應中,化合價均由0價變?yōu)?1價,這是由于鈉原子的最外層只有一個電子之故,因此,鈉在化學反應中易失電子,具有還原性,是一種強還原劑。
(設問)通過對鈉的性質的討論,并參閱課本有關內容,回答以下問題:
(投影)1.鈉元素在自然界中以什么形態(tài)存在?為什么?主要存在于哪些物質中?
2.怎樣保存金屬鈉?為什么要這樣保存?
3.鈉有哪些用途?
(板書)二、鈉的存在及用途
學生回答,投影并板書)1.鈉在自然界以化合態(tài)存在,主要存在于NaCl、Na2SO4等物質中,由于鈉的性質活潑,所以須密閉保存,少量鈉保存在煤油中。
2.鈉的用途
a.制過氧化物
b.Na—K合金用做原子反應堆的導熱劑
c.制稀有金屬如Ti、Ta、Ni等
d.制高壓鈉燈
(小結)鈉是一種化學性質活潑的金屬,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態(tài)存在,有著廣泛的用途。
布置作業(yè)
1.鈉能否和CuSO4溶液發(fā)生置換反應?說出理由。
2.鈉著火以后能否用水來滅火?
3.試分析鈉在空氣中久置所發(fā)生的變化及現象。
高中化學教案10篇(擴展8)
——氧氣的化學教案菁選
關于氧氣的化學教案
作為一名為他人授業(yè)解惑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實施教學的主要依據,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氧氣的化學教案,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關于氧氣的化學教案1
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創(chuàng)設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做科學”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習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與處理:本節(jié)內容分兩部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性質。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為第一部分,相對較為**;從整套教材的編寫上來看,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氣體制取的實驗,因此要從探究過程中抽取氣體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學重點: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教學難點:催化劑
教學思路:創(chuàng)設情景,初識氧氣,引出氣體的制取→了解氣體制取的一般步驟,探究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儀器裝置和反應條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氣→嘗試設計其他的制氧裝置。
教學用具:試管(3只)、酒精燈、錐形瓶、長徑漏斗、帶導管的橡皮塞、乳膠管、集氣瓶、水槽、蓋玻片;30%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識氧氣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創(chuàng)設情景]在屏幕上循壞播放選取的與氧氣有關的圖片:運動會場上燃燒的火炬、火箭的發(fā)射、潛水員帶著氧氣瓶在潛水、搶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爛的葡萄,引導學生回答:氧氣是我們身邊熟悉的物質,它跟世間萬物如影隨形,你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氧氣可供給呼吸,氧氣可**燃燒,氧氣能使物品腐爛,氧氣能發(fā)射火箭……
[設問,引出下文]那你還想知道與氧氣有關的什么知識呢?
[生答]
1. 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發(fā)射火箭的。
2. 我想知道氧氣怎么使食物腐爛的。
3. 我想知道氧氣還有什么用途。
4. 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制得的。
……
[過渡]看來同學們想知道得還很多,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看一看如何在實驗室里制取一瓶氧氣?然后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氣(核心部分)
設計意圖:通過試驗,探究如何在試驗室里制取氧氣,并形成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如果讓你到實驗室制取一瓶氧氣,你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師生共同分析]
l 反應原理
l 儀器裝置
l 驗滿方法
l 收集方法
[師問]我們就按這四步學習如何制取氧氣。根據已有的知識,請你說出得到氧氣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交流]
l 電解水
l 從空氣中分離氧氣
l 光合作用
……
[師問]上述方法適合在實驗室中制取氧氣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消耗電能;操作復雜;難于**……不適合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
[老師總結,引出下文]在實驗室里,通常采用30%的過氧化氫溶液來制取氧氣。在什么條件下可制取氧氣呢?根據老師提供的探究報告,請同學們來探究一下。
關于氧氣的化學教案2
教學目標:
根據課程標準,創(chuàng)設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主動地體驗探究過程,在“做科學”的學習過程中,了解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學習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和探究能力。
教材分析與處理:
本節(jié)內容分兩部分: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氧氣的性質。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為第一部分,相對較為**;從整套教材的編寫上來看,氧氣的實驗室制法是唯一安排的氣體制取的實驗,因此要從探究過程中抽取氣體制取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教學重點:
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教學難點:
催化劑
教學思路:
創(chuàng)設情景,初識氧氣,引出氣體的制取→了解氣體制取的一般步驟,探究用過氧化氫溶液制取氧氣的儀器裝置和反應條件→制取并收集一瓶氧氣→嘗試設計其他的制氧裝置。
教學用具:
試管(3只)、酒精燈、錐形瓶、長徑漏斗、帶導管的橡皮塞、乳膠管、集氣瓶、水槽、蓋玻片;30%的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人造沸石、芹菜、火柴;多**課件
教學過程:
一、初識氧氣
設計意圖:通過問題創(chuàng)設情景,激發(fā)起學生的探究欲望。
[創(chuàng)設情景]
在屏幕上循壞播放選取的與氧氣有關的圖片:運動會場上燃燒的火炬、火箭的發(fā)射、潛水員帶著氧氣瓶在潛水、搶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爛的葡萄,引導學生回答:氧氣是我們身邊熟悉的物質,它跟世間萬物如影隨形,你對它有哪些了解呢?
[學生交流]
氧氣可供給呼吸,氧氣可**燃燒,氧氣能使物品腐爛,氧氣能發(fā)射火箭……
[設問,引出下文]
那你還想知道與氧氣有關的什么知識呢?
[生答]
1.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發(fā)射火箭的。
2.我想知道氧氣怎么使食物腐爛的。
3.我想知道氧氣還有什么用途。
4.我想知道氧氣是如何制得的。
[過渡]
看來同學們想知道得還很多,這節(jié)課我們先來看一看如何在實驗室里制取一瓶氧氣?然后引出本節(jié)課的課題——氧氣的實驗室制法。
二、如何制取氧氣(核心部分)
設計意圖:通過試驗,探究如何在試驗室里制取氧氣,并形成制取氣體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
[引導學生思考]
如果讓你到實驗室制取一瓶氧氣,你需要解決哪些問題?
[師生共同分析]
反應原理
儀器裝置
驗滿方法
收集方法
[師問]
我們就按這四步學習如何制取氧氣。根據已有的知識,請你說出得到氧氣的方法有哪些?
[學生交流]
電解水
從空氣中分離氧氣
光合作用
[師問]
上述方法適合在實驗室中制取氧氣嗎?為什么?
[學生討論]
消耗電能;操作復雜;難于**……不適合在實驗室里制取氧氣。
[老師總結]
[引出下文]
在實驗室里,通常采用30%的過氧化氫溶液來制取氧氣。在什么條件下可制取氧氣呢?根據老師提供的探究報告,請同學們來探究一下。
關于氧氣的化學教案3
教學目標
的性質和用途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了解的物理性質,初步掌握的化學性質;理解化合反應的概念,初步學會判斷化合反應的方法;了解氧化反應的概念及其反應的判斷和的用途。
能力目標:
通過對化學性質的實驗,培養(yǎng)學生觀察和描述實驗現象的能力;及通過實驗來研究物質及其變化的科學方法;通過判斷化合反應和氧化反應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描述及對化學性質的歸納,逐步培養(yǎng)學生嚴謹的科學態(tài)度。
的制法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初步掌握實驗室制取的方法和反應原理;
了解工業(yè)上從空氣中提取的基本原理;
了解催化劑和催化作用的概念;
理解分解反應的定義及其與化合反應的區(qū)別。
能力目標:
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實驗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
初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對比和遷移知識的能力。
情感目標:
培養(yǎng)學生實事求是,嚴肅認真的科學態(tài)度,及實驗、分析、總結、理解運用的學習方法。
教學建議
的性質和用途
本節(jié)教材分為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和用途三部分。
這三部分應以的性質為中心,因為物質的用途主要決定于該物質的性質。
物理性質教學建議
關于物理性質的教學,教給學生一個認識物理性質的順序,以便在以后學習其它物質的物理性質時,即觀察的全面,又起到了對照的作用。使記憶更牢。
物質的物理性質,其觀察和描述的順序與人的感覺器官所接受的信息量有關,最突出的是顏色,其次是形狀,再是嗅覺、味覺,這樣自然的形成一個描述物理性質的習慣順序。
關于溶解性,由于學生尚不了解溶解過程的實質,對這些基本上不跟水起化學反應的物質的溶解,只能先認為是物質的物理性質。有關微溶于水的事實,可列舉實際生活中的事例幫助理解。如許多水中生物呼吸靠的就是溶解在水中的;蛘咦寣W生想想辦法,做個家庭實驗,如:用封閉和敞口的容器做水中養(yǎng)魚的效果對比。
等氣體的沸點和熔點都很低,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少遇到的,是很難想象到的低溫,教師應爭取使學生看到液態(tài)空氣、液氧、液氮做為改進教學的設想;蛘咧辽僖矐獱幦】吹戒浵衿(液氧、液氮一般制氧廠都有生產,液氮在一般大醫(yī)院用于冷凍療法。)
在氣體密度教學上,注意①怎樣測定氣體密度?它與固體和液體有什么不同?②不同密度的氣體為什么是混合均勻而不分層?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由互聯網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址) 舉報,一經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