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案
《湖心亭看雪》教案(通用16篇)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德育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新課:
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多媒體顯示“西湖雪景”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設(shè)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教師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霧凇(sōnɡ)沆碭(hànɡdànɡ)一芥(jiè)
2.學生讀課文,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zhì)疑。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質(zhì)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余拿一小船(撐、劃)
客此(動詞,客居)
。4)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四、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一位同學翻譯,學生明確: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想像畫面。教師可顯示課本中的配套插圖,幫助學生再現(xiàn)形象。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體味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多媒體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
教師講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4.師生共同回顧本單元的寫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
學生明確:《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峽》中三峽春冬秋景的描繪、《答謝中書書》對四季常景和一日變景的描繪、《記承天寺夜游》中對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寫、《觀潮》中四幅畫面的描寫等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5.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于寫人的范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多媒體顯示:
“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魯迅《故鄉(xiāng)》中的楊二嫂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兩位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說說自己的同桌,其余同學評點。
6.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總結(jié)作者的語言特色。
學生明確:簡練自然質(zhì)樸,不事雕琢。
五、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背課文。
2.提問: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開頭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中間交代了游蹤“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記敘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敘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jīng)歷三天大雪后,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xiàn)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tài)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保此泼,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悅。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脫俗,卓然獨立。
3.學生齊背課文。
六、課堂練習
提問: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學生共同回憶《江雪》,背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督分饕褂煤嫱惺址ǎ盀槿嗽O(shè)。
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課堂小結(jié)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寫景、敘事、抒情水乳交融,渾化無跡;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嘆。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zhèn)涞男∑肺,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后記:張岱的小品從來不愛講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繪人生。在這篇游記中,作者的態(tài)度、舉止,也只是靜靜地觀賞、靜靜地體味。凡是情緒比較活躍的地方,都是從他人寫出。見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游湖之“癡”的是“舟子”。他始終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會于心而難以言說,亦令讀者有會于心而已。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2
l積累文言實詞和虛詞
l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流露出的情感
l初步了解白描的寫作手法
教學重點
l雪后奇景的賞析
l描寫手法——白描
教學難點
l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導入:
同學們,學語文有一個好處,足不出戶,卻能坐觀天下景。前一段時間我們賞過了陶弘景筆下的人間天堂,又賞過了蘇東坡筆下的月夜小景;賞過了三峽的水,又賞過了錢塘江的潮。
今天我們就跟著明末清初的作家張岱一起去賞賞湖心亭的雪。(板書:《湖心亭看雪》)
教學過程
一.作者介紹
學生齊讀注釋①,提示要注意的三個地方:
1.課文選自《陶庵夢憶》,憶——這是一部回憶錄。寫于明王朝滅亡之后,表現(xiàn)了對故國往事的懷念。
2.作者的家鄉(xiāng)是哪里?——山陰(即今天的浙江紹興)。而他寓居的地方是?——杭州。這說明作者身在他鄉(xiāng),客居異地。
3.“明亡后不仕”,是什么意思?為什么“不仕”?——不想給清廷做事。這說明他有深深的故國之思。
二.整體把握課文
。ㄒ唬├首x課文.
(二)檢測預習:
注音:
更(gēng)定毳(cuì)衣霧。╯ōng)沆(hàng)碭(dàng)
一芥(jiè)喃喃(nán)
釋義:
是日更定:是,這。更,古代夜間計時的單位,一夜分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從晚上八點算起。定,完了,結(jié)束。更定,大約是凌晨六點的時候。
余拿一小舟:撐,劃。
擁毳衣爐火:毳,鳥獸的細毛。毳衣,毛皮衣。
霧凇沆碭:霧。核畾饽傻谋。沆碭:白氣彌漫的樣子。冰花一片彌漫。
上下一白:全白。(比較這里的“一”和“湖心亭一點”的“一”的區(qū)別。)
焉得更有此人:焉得:哪能。更,還。
強飲三大白:強飲,痛飲。白,酒杯。為何“強飲”?——“酒逢知己千杯少”。說明他把那兩個人當朋友了。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是,判斷動詞。(是字的兩種用法,一種作代詞,一種作動詞。這里是用了哪種?)客,客居,名詞用作動詞。
莫說相公癡:癡迷。
同學們對課文的字句還有沒有不解的,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
(三)再次朗讀課文,讀準字音。師評價學生誦讀情況。讀古文要正確流暢,還要有韻味。
。ㄋ模┱w把握課文內(nèi)容
1.請學生用自己的話復述一下課文寫了什么事情。
——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
2.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在文中找出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明確:(展示板書)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地點——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
三.品讀賞析
。ㄒ唬┛囱┑臅r間——更定時分,冬天的凌晨,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鳥聲俱絕”。(翻譯)
這個時候,別人都在干嘛?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說明了他怎樣的志趣?他到底要賞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反映他擁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ǘ┤宋铩髡呤且粋人去賞雪的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又說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呢?(他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塊看呢?——他認為舟子看不懂。)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嗎?——有,湖心亭對坐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能懂。
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讀出來。
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兩人的名字寫出來,而只寫出他們“是金陵人,客此”?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金陵人”,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知道明朝開國時定都哪里嗎?(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后,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點出“金陵人”,暗示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xiàn)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xiàn)的?——崇禎五年十二月。紀年的方法多種,如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他偏偏選用明朝的年號紀年,身在清朝還念念不忘明朝時候的事情。
3.事件——看雪。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來賞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樣的雪景?
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齊讀。請同學起來翻譯一下。
明確:“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僬b讀。
、谘┖笃婢暗馁p析(討論:這段景物描寫的特點?)
a.寫景的順序。共兩句話。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對什么進行描寫?第二句又是對什么進行描寫?這是從整體到局部地描寫。
在整體描寫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順序。
在局部描寫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的順序。
b.修辭——夸張,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c.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哪些詞語體現(xiàn)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
d.思考:作者還采用了怎樣的寫作方法來寫景?看誰預習得最仔細。
明確:白描。什么是白描?(習題一·2)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法就是白描。
。ㄗプ∈挛锾卣,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用詞較少,沒有華麗的辭藻)
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
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你們可曾聽過這樣兩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雨后》“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白描”就是——“淡妝”。
四.遷移訓練
判斷下列句子哪些是“淡妝”,哪些是“濃抹”。如:
、佟爱吘刮骱轮,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
、谖L早經(jīng)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銅絲。(√)
、勰菫貘f在筆直的樹枝間,縮著頭,鐵鑄一般站著。(√)
④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紅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
、輧砂哆B山(√)
⑥兩岸石壁,五色交輝;青林翠竹,四時俱備(×)
⑦大聲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勢極豪雄(×)
⑧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
、嵋浑p丹鳳三角眼,兩彎柳月吊梢眉,身量苗條,體格風騷,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啟笑先聞。(×)
練筆:寫兩段描寫文字,一段“淡妝”,一段“濃抹”。師點評。(提示:可以寫人物肖像,可以寫景物;可以寫學校的花壇,可以寫街上的小景;可以寫花草,可以寫樹木;可以寫春天的景色,也可以寫冬天的景色。)
同學們理解了白描的手法,現(xiàn)在再回過頭來看課文這段景物描寫,別看它只有短短的兩句話,實際上卻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
一起來回顧我們這節(jié)課學習的內(nèi)容。文章寫了什么事?——到湖心亭看雪。看到了什么景?——雪景。你從這些寫景敘事的文字中讀出了怎樣的感情?——故國之思(思念)、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偶遇知音之樂(愉悅)、孤獨落寞的傷感(傷感)之情。此正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寫景、敘事、抒情融于一爐,這正是本文的一大特色。
四.小結(jié):“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經(jīng)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應該能夠理解作者的癡了吧!他癡迷于雪中的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更癡迷于雪中的情(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讓我們一起朗讀課文,在朗朗的讀書聲中,再次體味作者的雅趣。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3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了解作者及寫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嚴整而富于變化的語言。
能力目標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掌握白描寫作的手法。
情意目標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導讀提示]
1、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找記敘文的要素,看雪的時間、目的地、人物、事件。
2、全文共兩段,請簡要介紹各段的大意。
3、寒冬臘月,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獨游西湖,鐘情山水的獨特個性卻遇上了知音人,他在湖上邂逅了兩位客居杭州的人。默讀此段,找出表現(xiàn)獨寂的夜游者相逢的心境的詞。
4、高雅的情調(diào)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理解的,舟子用“癡”字來形容作者,這個“癡”字還有什么深意嗎?
5、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
6、從小品文的角度,試分析此文的特點。
[重點難點導學]
1、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著名文學家。喜游山玩水,在文學、戲劇、音樂方面有很深的修養(yǎng),明亡后隱居山中著書,有《陶庵夢憶》、《西湖尋夢》、《夜航船》、《快園道古》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jīng)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熾。
2、誦讀指導
首先要讀得清楚,一要句讀分明,二是節(jié)奏合理。其次要讀得流暢,一是語句要流利,二是音韻鏗鏘,第三要在疏通文意和熟讀的基礎(chǔ)上自然成誦,切忌“硬背”。
3、字詞積累。
更(gēng)定:更,古代夜間的計時單位,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定,完了,結(jié)束。
拿:撐,劃。
擁:圍裹。
毳(cuì)衣:細毛皮衣。
霧。╯ōng)沆(hàng)碭(dàng):冰花一片彌漫。霧。核畾饽傻谋āc齑X:白氣彌漫的樣子。
一白:全白。
長堤一痕:形容西湖長堤在雪中只隱隱露出一道痕跡。痕:指斑跡,跡印。
一芥(jiè):一棵小草。芥:小草,形容船小。
焉得:哪能。
更(gèng):還
大白:酒杯名
客此:在此地客居。客,客居,作動詞用。
及:等到。
舟子:船夫。
者:```````的人。
4、品味白描手法的妙處。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下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泵鑼懷┖笪骱埃O(shè)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薄耙缓邸、“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栗”的一種人生情緒。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遠近、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nèi)匀桓惺艿阶髡邇?nèi)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助學資料]
1、譯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當時連下三天大雪,西湖里人聲、鳥聲都絕跡了。這一天,夜深人靜,我雇了一條小船,穿著細毛皮衣,帶著爐火,獨自去西湖里的湖心亭看雪。霧夜里霧氣濃重浩茫,天空、濃云、遠山、湖水,上下一片白茫茫。湖上的影子,只留下長堤淡淡的一抹,湖心亭一點,以及我的像一根細草似的小船和船中三個人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有兩個人鋪著毛氈對坐飲酒,一個童子在煮酒,爐上的酒正冒著熱氣。他們見到我非常高興,說:“湖上怎么還有你這個人?”硬拉著我一同飲酒。我勉強喝了三杯才告別。問他們的姓名,說是金陵人,客居在杭州。等到下了船,船夫喃喃自語:“不要說您相公癡呆,還有像您一樣癡呆的人呢!
2、閱讀下面的文字,回答問題。
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①,與杏桃相次②開發(fā),尤為奇觀。
注解:①勒:抑制。
、谙啻危阂粋接一個。
(1)解釋下列詞語。
、俪療
、谙梗
、坶_發(fā):
。2)比較下列句中加點的字的不同意思。
西湖最盛
、
今歲春雪甚盛
梅花為寒所勒
、
尤為奇觀
明確:(1)①早上的云霧
、诎淼纳綒
③指花的盛開
(2)
興旺,指景色最美之時被,介詞
、佗
大,指雪很大是,動詞
[知識網(wǎng)絡(luò)]
線索重點靈魂
景中含情
湖敘事寫景抒情
情景交融
心移一痕
天空步一點局部孤獨落寞
亭時崇禎五年十二月全景云層換一芥有超凡脫俗的
大雪三日更定湖水景兩三粒閑情雅致
看地湖心亭
雪事看雪由大到小,突出“小字”
白描手法,如臨其景
[達標訓練]
一、課堂討論:
對“西湖”詩文的認識有哪些?
二、自測題。
1、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義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
a、惟長堤一痕b、一童子燒酒
c、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d、余拿一小舟
2、下面句中加點字與“客此”的“客”用法相同的是()
a、顧之,客請與予對局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c、以河為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d、有兩人鋪氈對坐
3、湖上的長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筆下為什么是“一痕”、“一點”、“一芥”?
4、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試將與本文作比較,兩者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有何異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附達標訓練答案:
二、1、c2、c
3、因為湖上霧濃,所以長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點”、“一芥”,形容船小。
4、
描寫手法表達感情
《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賞,淡淡愁緒
《江雪》烘托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附[導讀提示]答案:
1、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僅僅是看雪嗎?還有看人)
2、第一段總寫雪的環(huán)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寫亭中與人共飲。
3、“見余大喜”中的“大喜”既是亭中人的驚喜,也是作者夜游的獨特心境。
作者落拓不羈,放浪于山水之間的高雅情調(diào)得到了應和。
4、作者借舟子的一個“癡”字點題,表現(xiàn)他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濁孤獨的獨特個性。
5、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個字,篇幅短小,語言嚴整而富于變化,文字簡約,內(nèi)涵豐厚。如“獨”、“大喜”、“霧凇沆碭”等。
6、本文是張岱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韻味,美的語言。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4,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課文學習中理解白描手法并懂得怎么樣運用白描手法。 2,初步學習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作者的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和流露出的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運用白描來寫景的手法。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方法: 1,同讀、同議、同寫、同評;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鋪墊引入: “未若柳絮因風起”,浪漫!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飄灑灑的雪花,無時無刻不在激動著我們,讓我們享受著熱烈、靜穆、自由。我們可以堆雪人、滾雪球、做冰雕……啊,下雪,真的不錯哦!雖然我們這里雪未下,但我可以帶你們?nèi)ノ骱惺芤幌卵┑那槿づ。多媒體顯示“雪景”,導入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朗讀感知1.教師設(shè)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或者聽錄音,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提示學生注意幾個字音: 更(ɡēnɡ) 定毳(cuì)衣 霧。╯ōnɡ) 沆碭(hànɡdànɡ) 一芥(jiè) 2.學生個讀,學生點評,學生分組讀3,再讀課文,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zhì)疑。 。2)組內(nèi)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并解難。 。3)集中釋疑。后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三、品讀體味1.多媒體顯示學生最感興趣的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同學意譯,學生明確: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可結(jié)合配套插圖,回放一下雪景的畫面。四、問題探究1.作者在描寫雪景的時候,具有怎么樣的特點呢? 在學生思考、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多媒體顯示兩段有關(guān)描寫雪景的文字,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掌握一種新的描寫方法。 (過渡)你們認為白描是不是只用于寫景呢?不是的,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于寫人的范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ǘ嗝襟w顯示:)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幾個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說說所提供的畫面,其余同學來做一個點評。 2,多媒體出示: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湖心亭巧遇一事。你們認為作者在寫景和敘事的時候融入了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可適當提示,學生明確。五、齊讀齊背,再品味 1,學生背誦《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學生思考,交流。明確。 3,試著運用白描手法,模仿寫一段關(guān)于雨、霜、或者其它的文字,好嗎?要注意情感與景的交融哦。 課文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教案 〖學習目標〗 了解作者及寫作年代,品味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體會本文清新淡雅的意境和嚴整而富于變化的語言。 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能在理解文意的基礎(chǔ)上背誦全文。 掌握白描寫作的手法。 體會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導入新課〗 冬季最令人高興的莫過于下雪了,那飄揚著的雪花,凝聚著對大地的熱愛,從無垠的天幕灑落,在我們頭頂飛舞,撫摸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下雪啦,多好! 雪帶給我們的感受?--靜穆、純潔、純凈、闊大而遼遠--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閱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 〖作者簡介〗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斗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著有《石匱書》《史闕》《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yuan集》《快園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jīng)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3頁)。文體:《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理清文章線索〗 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同學們在文中找出記敘文的要素--看雪的時間、目的地、人物、事件? 明確: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合作探究〗 (一)既然題目是《看雪》,現(xiàn)在我們就共同來品味張岱眼中的雪世界。請大家在文中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通過聽覺寫景,寫出了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瑟縮不敢外出,寒噤不敢作聲,連空氣仿佛也凍結(jié)了。一個“絕”字巧妙地從人的聽覺和心理感受上畫出了大雪的威嚴。這不禁讓我們聯(lián)想到唐人柳宗元《江雪》中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視覺)二者雖寫法不同,但達到了同樣的藝術(shù)效果。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前一句作者連用三個“與”,生動地寫出了天空、云層、湖水之間白茫茫渾然難辨的景象,寫全景,突出天地茫茫,闊大遼遠之勢,即著眼于“大”字。移步換景,變換角度,作者又連用“一痕、一點、一芥、兩三!北憩F(xiàn)了隨著小舟的緩緩行進,湖中景物依稀可辨的景象,同時它們的排列由大至小,突出“小”字。 本段文字寫景所用手法為白描,你能否在我們學過的課文中舉出一兩個例子并加以分析。 『品味白描手法的妙處。 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作手法就是白描。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下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泵鑼懷┖笪骱,設(shè)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薄耙缓邸薄ⅰ耙稽c”、“一芥”、“兩三!笔褂每鋸埖男揶o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栗”的一種人生情緒。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遠近、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nèi)匀桓惺艿阶髡邇?nèi)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本段文字寫景,卻又不止于寫景,透過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讓我們不難感受到作者那種人生天地間如“蒼海一粟”的深沉感慨。有孤獨、落寞之感慨;有超凡脫俗的閑情雅致。此正謂:景中含情,情景交融。(學生再朗讀體味) 你能在文中再找出一些能表現(xiàn)作者此種情懷的詞或句子嗎?并分析。(獨、癡) (二)難道真的無人擁有如此情趣嗎?看來不是,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還有誰有這樣的閑情雅致。(湖心亭對座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 作者在巧遇時的心情如何? --驚喜、愉悅(湖中焉得更有此人)這一驚嘆雖發(fā)之于二客,實為作者的心聲,但作者并不說自己巧遇知音的愉悅、驚喜,反寫二客,此正所謂“文如看山不喜平”,足見作者用筆之巧。(強飲三大白)自己本不善飲,但對此景,當此時,逢此人,卻不可不飲,而且連飲三大杯,由此我們可以想象“酒逢知己千杯少”的名句。 --惆悵。知己難覓,難求。為此古人曾發(fā)“人生得一知己足矣”的感慨,而我不經(jīng)意之間,卻遇到了,但緊接著卻又是無奈的分別并且難有后約之期。想及如此,怎能不令人惆悵、悵惘! 本文敘事是線索,寫景是重點,抒情是靈魂。作者在描寫的過程中做到了景有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作者在寫景、敘事中透露出作者游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脫俗,卓然獨立。湖、山、人共同構(gòu)成了極具藝術(shù)境界的畫面。 〖賞析〗本文是張岱小品的傳世之作。作者通過追憶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經(jīng)歷,表現(xiàn)了深摯的隱逸之思,寄寓了幽深的眷戀和感傷的情懷。作者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靜之后,小舟獨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對酌,臨別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為癡,殊不知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本文的特點是文筆簡練,全文不足二百字,卻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體,尤其令人驚嘆的是作者對數(shù)量詞的錘煉功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币唤M合,竟將天長水遠的闊大境界,甚至萬籟無聲的寂靜氣氛,全都傳達出來,令人拍案叫絕。作者善用對比手法,大與小、冷與熱、孤獨與知己,對比鮮明,有力地抒發(fā)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揮之不去的故國之思。 〖分組完成下列問題〗 1、敘事是本文的線索,請找記敘文的要素,看雪的時間、目的地、人物、事件。 時間-----崇禎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時分; 目的地--西湖湖心亭 人物---作者,及兩個金陵人?(舟子,小童) 事件---看雪?(僅僅是看雪嗎?還有看人) 2、全文共兩段,請簡要介紹各段的大意。 第一段總寫雪的環(huán)境和雪夜舟中看雪。 第二段寫亭中與人共飲。 3、寒冬臘月,大雪三日,夜深更定,作者獨游西湖,鐘情山水的獨特個性卻遇上了知音人,他在湖上邂逅了兩位客居杭州的人。默讀此段,找出表現(xiàn)獨寂的夜游者相逢的心境的詞。 見余大喜”中的“大喜”既是亭中人的驚喜,也是作者夜游的獨特心境。 作者落拓不羈,放浪于山水之間的高雅情調(diào)得到了應和。 4、高雅的情調(diào)不是每一個人都能理解的,舟子用“癡”字來形容作者,這個“癡”字還有什么深意嗎? 作者借舟子的一個“癡”字點題,表現(xiàn)特有的感受,展示他鐘情山水、淡濁孤獨的獨特個性。 5、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個字,篇幅短小,語言嚴整而富于變化,文字簡約,內(nèi)涵豐厚。如“獨”、“大喜”、“霧凇沆碭”等。 6、從小品文的角度,試分析此文的特點。 本文是張岱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韻味,美的語言。 〖達標訓練〗 一、課堂討論:對“西湖”詩文的認識有哪些? 二、自測題。 1、下面句中加點字的意義與其他三句不同的是(C)。 A、惟長堤一痕B、一童子燒酒 C、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D、余拿一小舟 2、下面句中加點字與“客此”的“客”用法相同的是(C) A、顧之,客請與予對局B、余強飲三大白而別 C、以河為守亞夫為將軍,軍細柳D、有兩人鋪氈對坐 3、湖上的長堤、湖心亭、小舟,在作者筆下為什么是“一痕”、“一點”、“一芥”? 因為湖上霧濃,所以長堤、湖心亭看似“一痕”、“一點”、“一芥”,形容船小。 4、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試將與本文作比較,兩者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有何異同?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描寫手法表達感情 《湖心亭看雪》白描清高自賞,淡淡愁緒 《江雪》烘托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前者屬白描,西湖奇景與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后者屬烘托手法,景為人設(shè);前者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后者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 反思 《新課程標準》對初中生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提出了要求:“閱讀淺顯的文言文,能夠借助注釋和工具書理解節(jié)本內(nèi)容。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手法,能初步理解和鑒賞文學作品,手搔高雅情操與趣味的熏陶!绷硗猓韲骷移踉X夫在談論創(chuàng)作體會時說過這樣一句話:“簡潔是才力的姊妹,寫的有才華就是寫得短”,這篇《湖心亭看雪》就是的證明。全文不過一百六十字,卻把湖心亭的夜間雪景寫的氣象混莽,恍惚迷離,把作者擁毳衣爐火、深夜觀雪的孤高性格和落寞孤寂的情懷展現(xiàn)的淋漓盡致。鑒于這些,我將本文的教學目標設(shè)定為:1.積累一些文言詞匯,培養(yǎng)閱讀文言文的能力;2.感悟作者的情感,反復誦讀,并背誦;3.感受作品的景物描寫,掌握并運用白描手法。 針對目標,我設(shè)置了如下教學環(huán)節(jié):1.導語;2.展示教學目標;3.學生介紹作者及創(chuàng)作背景;4.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這里包括教師范讀、學生自讀、教師正音、學生自主學習借助注釋疏通文句、小組討論,質(zhì)疑、學生教師答疑、檢查自學);5.合作探究,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這里包括學生質(zhì)疑,學生老師答疑,小組討論,教師總結(jié)形成板書);6.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這里包括對白描手法的介紹,使用白描手法的范例);7.總結(jié)語。 回顧這節(jié)課,我覺得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也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總結(jié)反思如下: 1、本課的亮點在于以“讀”突破。從最開始的全文朗讀到重點句子的品味讀,“讀”是整堂課的主線。在讀中尋找疑問,在讀中解決疑點,在讀中體會心情,在讀中豐滿人物。“讀”既是手段,又是目的!白x”中自有山重水復疑無路,“讀”中自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讀出了興趣,讀出來韻味,讀出來精神,讀出來靈魂,出了主旋律。 2、以“悟”突破。賞讀環(huán)節(jié)注重通過品讀來理解文本的意思,體會作者的感情。在教學過程中,以“讀”為主,以“癡”為切入點,通過找“癡行”、賞“癡景”、說“癡心”三個步驟深入感悟。對文中描寫雪景的句子“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比宋锏恼Z言“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進行賞析、品讀,使學生能較好的體會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也使得課堂的教學形式多樣,內(nèi)容豐富,并有效的調(diào)動學生的氣氛。 3、對文中重難點的把握要到位,深入?梢哉f學生對作者情感的把握還可以,但是對本文寫作上的特點出力不到位,使學生不能很好理解。首先,本文巧秒地將記敘、描寫、抒情三種表達方式融為一體,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shù),我只是給學生總結(jié)了出來,沒有讓學生先感知一下,讓學生去總結(jié),理解會更深刻;其次,對于白描手法的處理有些脫離文本,蜻蜓點水。白描手法的定義給學生講得過于概括、抽象,學生很難理解,其實課后第二題很好地解釋了什么是白描。講完定義后老師應該結(jié)合文本將一下白描在本文的運用,使學生能夠有一個直觀的認知。 4、要充分發(fā)揮小組長的作用,這樣才能使每一個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中來,同時,教學效果也能大大提高。 5、這節(jié)課如果能夠借助多媒體,有些缺點就可以彌補。比如可以加入一些畫面,音樂,可以讓學生進入到看雪的情境中,感受作者的情懷,多媒體的運用也讓條理更清晰。 學習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詞語。 2.了解作者和時代背景。 3.賞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5.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學習重點: 1.賞析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作者介紹: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斗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 典型例題: 問題一:記敘看雪的背景、時間、天氣有何作用? 本文開篇敘事,交代看雪的時間及背景,“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樸實的記敘,交代了一個不尋常的人。寫不一般的紀年方法、不一般的時間、不一般的天氣,都是突出“獨,,字!殹保粌H強調(diào)數(shù)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寫出了作者,與眾不同心態(tài)與情趣。 一、基礎(chǔ)部分 1.解釋加點的詞。 (1)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2)是日,更定矣________(3)惟長堤一痕________ (4)舟中人兩三粒而已________(5)是金陵人,客此________(6)及下船________ (7)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 _______ 2.翻譯下列句子。 (1)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3.解釋加點的多義詞的意義和用法。 一:上下一白________ 長堤一痕________ 更:是日更定________ 更有癡似相公者________ 是:是日更定________ 問其姓氏,是金陵人________ 絕: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________ 二、閱讀 。ㄒ唬╅喿x下文,完成4~8題。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4.填空:張岱,字_______,號_______,_______(朝代),_______(籍貫)人。有著作《_______》和《________》等。 5.分析“絕”字的妙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1)概括畫線部分的內(nèi)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這一部分采用了_______和___________相結(jié)合的表現(xiàn)手法。 (2)作者寫雪景,為什么要著力去寫堤、亭、舟、人? (3)量詞“痕、點、芥、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作者寫賞雪,卻寫到亭上金陵人飲酒的場面,多余嗎?為什么? 8.作者為何要以舟子的喃喃之語來收束全文? 。ǘ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4.作者寫作此文時,清朝已建立二三十年,但作者仍采用明朝 的年號,你能說出其中有何深意嗎? 5.“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币痪鋵懗隽耸裁匆饩?此句在全文結(jié)構(gòu)上有何作用? 6.“獨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中“獨”字有什么表達作用? 7.“天與云與山與水”連用三個“與”字寫出了什么景象? 8.上文畫線句子在內(nèi)容和寫法上有何特點? 。ㄈ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9.補出下列語句的省略成分。 。 )到亭上 ( )大喜曰 ( )是金陵人 客( )此 。 )拉余同飲 10.“強飲三大白而別”“拉余同飲”兩句中“強”和“拉”二字表現(xiàn)出人物什么感情? 11.文中引用舟子的話有何用意? 12.“癡”與課文第一段哪句話相呼應?寫出作者什么心情? 13.結(jié)合全文來看,本文在表達方式上有什么特點? 一、導入 關(guān)于西湖的詩句,同學們能背誦多少?學生吟誦“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薄敖犹焐徣~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是啊,同學們,詩人心中有一個春天,他筆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詩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筆下的西湖就溫柔纏綿?墒恰绻娙说男闹泻黄,他筆下的西湖會是什么樣子的呢?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走近作者 多媒體摘要顯示:張岱,號陶庵、蝶庵,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陶庵夢憶》和《西湖夢尋》即寫于他明亡入山以后,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或設(shè)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2.學生讀課文,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zhì)疑。(2)小組討論交流,質(zhì)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教師也可預設(shè)重點字詞全班解決。 四、品讀文本 、迦x蓄勢1.一生朗誦全文,師生簡評。 2.一生再讀,明確要求:找出短文中作者犯下的一個頗為嚴重的前后矛盾的錯誤。 。ā蔼毻耐ぁ迸c“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及舟子的喃喃自語)教師乘勢設(shè)疑是否要讓張岱改改。 3.全班齊讀,明確要求:找出文中一個能形象概括張岱形象的詞語。(“癡”) 、嫒V解意 “癡”用通俗的話怎么說?自由朗讀,討論,找出張岱哪些地方表現(xiàn)出了特別的呆氣。 (1)“癡行”(“是日更定”,“獨往湖心亭”,是“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的時候去的)教師提示想象三天大雪之后的情景,除了從人的聽覺來描寫,還從什么角度來寫?(可有類似“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的想象)這樣的天氣我們在家干什么?可是他卻在天寒地凍的天氣里凌晨時分跑到湖上去看雪,癡人“癡行”,真是“怪異”啊。 。2)“癡景”(“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保┮簧x,有感情地讀,說說此景異在哪里。教師提示:A.“天與云與山與水”是否拖沓?去掉讀一讀,對比讀出田地蒼茫的景象。B.量詞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長堤一條、湖心亭一座、與余舟一艘、舟中人兩三個而已”?C.順序之“異”:好像應該是這樣的“湖上影子,惟舟中人兩三個、與余舟一艘、湖心亭一座、長堤一條而已”?D.讀“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讀出“而已”的言外之意。 教師明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啥嗝襟w摘要顯示: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3)“癡心”1.如此安靜的環(huán)境,后文卻又寫喝酒聊天,是否意境全然被破壞了?①一生讀“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A.“此人”是哪種人?用文言文說說看。(湖中焉得有此雅興之人……)B.如果張岱要回答,用文言文如何回答,有神態(tài)?(彼此彼此……)②酒逢知己千杯少,可是,飲酒之前不問姓氏,飲酒之后才問;問卻避而不答姓氏,只說“是金陵人,客此”,卻不留電話、地址、QQ號,這段奇遇,是不是張岱處理得太草率了?這樣看來,張岱追求的人生是一種什么樣的人生呢?現(xiàn)在我們重新來看我們最初發(fā)現(xiàn)的那個矛盾,是張岱數(shù)不清人數(shù)嗎?張岱筆下的自然如此清冷浩大,如此孤獨,這其中是不是有著深層次的原因?舟子說他癡,他會辯解嗎?當時他會是怎樣的表現(xiàn)?他心里會說什么呢?現(xiàn)在,同學們知道“張岱心中有寒冰”的謎底了嗎? 五、課堂練習 孤高情懷有誰知,獨與天地相往來。一個人,登臺長吟: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一個人,登高作嘯: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一個人,獨往湖心亭: 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個人,寒江釣雪: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讓我們一起回顧大家非常熟悉的柳宗元的《江雪》吧。 (可比較它們在描寫手法和情感表達上的異同或者假設(shè)時空倒流,張岱在湖心亭上遇到釣魚的柳宗元,你認為張岱會認他為知己嗎) 六、朗誦留白 孤舟一寒士,獨品滿湖冰。曹雪芹在《紅樓夢》中說: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在動情的齊背課文聲中結(jié)束全文。 七、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就“我看古人之癡”為話題,課后練筆。 自我問答 語文教學不要拘泥于課本,要融匯古今,旁征博引,方能擴大學生視野。 教學目標 閱讀課文,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誦讀能力。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體味文章寫作手法及語言風格,體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本文寫景的白描手法;寫景、抒情、寫人、敘事的關(guān)系;教學內(nèi)容解題。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手法打好基礎(chǔ)。整體感知課文,熟悉內(nèi)容,抓住重點 詞句進行品味,弄清寫景、抒情、敘事、寫人之間的關(guān)系。體會白描手法、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閱讀,深化理解。課前準備 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查閱作者及其作品,對作者、課文有大概的了解?刹殚唸D書有《晚明二十家小品》《明人小品集》《晚明小品文庫》《明小品三百篇》《歷代小品文精華鑒賞》《明清性靈,J、品》等。預習課文,疏通文義,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 教學沒計 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閱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檢查預習 同學交流資料,匯集所提問題。弄清作者、作品及本文。介紹作者,了解作者。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斗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著有《石匱書》《史闕》《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yuan集》《快園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jīng)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3頁)。文體:《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整體感知: a.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反復誦讀,力求成誦。 b.解析下列詞語,疏通文義。 是日 更定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霧凇沆碭上下一白 酒爐正沸焉得強飲客居癡(解釋略) ■品味句子,研究問題。注意文章寫法。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問題一:記敘看雪的背景、時間、天氣有何作用? 本文開篇敘事,交代看雪的時間及背景,“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樸實的記敘,交代了一個不尋常的人。寫不一般的紀年方法、不一般的時間、不一般的天氣,都是突出“獨,,字!殹,不僅強調(diào)數(shù)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寫出了作者,與眾不同心態(tài)與情趣。 問題二:找出寫景的句子并體昧作者的感隋。作者寫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點?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落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描寫雪后西湖全景,設(shè)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耙缓邸薄ⅰ耙稽c”、“一芥”、“兩三粒,”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一種人生情緒。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近遠、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nèi)匀桓惺艿阶髡邇?nèi)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問題三: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筆墨寫人,對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話作結(jié),有何意義? 文章的標題是“湖心亭看雪”,人們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定勢思維:看雪就是寫雪景,但這篇文章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寫人,寫奇遇,寫飲酒,抒感慨,豐富了文章內(nèi)涵。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更具魅力。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點睛之筆,往往在此。結(jié)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一個“癡’’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贊賞,不僅如此,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贊賞。 問題四: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個字,篇幅短小。語言嚴整而富于變化,文字簡約,內(nèi)涵豐厚。如“獨”“大喜”“霧凇沆碭”等(此處不展開,見教材分析)。 問題五:從小品的角度,試分析此文的特點。 本文是張岱的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韻味,美的語言(參閱問題研究,不展開)。 ■拓展閱讀,深化理解課文。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不二齋 張岱 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墻西稍空,臘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后墻高于柵,方竹數(shù)竿,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涼世界。圖書四壁,充棟連墻,鼎彝尊,不移而具,余于左設(shè)石床竹幾,幃之紗幕,以障蚊虻,綠暗侵紗,照面成碧。 夏日,建蘭,茉莉薌澤侵入,沁入衣裾。重陽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顏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則梧落葉,臘梅開,暖日曬窗,紅爐毛氍(毛毯)。以昆山石種水仙列階趾。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柵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木。 余解衣盤礴,寒暑未曾輕出,思之如在隔世。 ——(《陶庵夢憶》) 評析:不二齋,思之如在隔世,卻又如此清晰地呈現(xiàn)于眼前,可見作者對它用情之深。作者懷念故國,思戀逝去的生活,卻隱而不表,只以清淡筆墨細致地敘寫書齋內(nèi)外之景及四時之情趣,而恰在此字里行間,那種情緒隱隱流露。結(jié)尾句“思之如在隔世”,看似淡淡一筆,實如重錘一擊,作者的感傷情緒全于此噴發(fā)出來。尋夢,尋夢!過去的生活如夢中,如畫中,飄然而逝,現(xiàn)而有隱,作者只有靠“夢憶”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其情其景,令人感嘆不已。(《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5頁) ■完成課后作業(yè)二 閱讀柳宗元的《江雪》,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略) 走 近 張 岱 ——《湖心亭看雪》課后記 英華學校初中部 溫從武 《湖心亭看雪》講完了,然而我卻久久不能平靜,那顆被張岱深深地孤寂與落寞所打動的心依然沉浸在他那篇僅160余字的小品文所帶給我的震撼之中。它如開放在深山石隙間的一叢幽蘭,疏花續(xù)蕊,迎風吐馨,雖無灼灼之艷,卻自有一段清高拔俗的風韻。 第一次接觸這篇文章,讀了幾遍之后,我想我應該教給學生什么呢?我把重點初步定為白描的寫作手法,敘事、寫景、抒情相結(jié)合的特點。但是當我查閱了有關(guān)張岱以及這篇文章的有關(guān)資料,一遍又一遍地品讀文章以后,我被深深地打動了。我想,打動我的應該同樣也能打動學生,而寫作手法的運用只是為了更好地表現(xiàn)主題,所以,我把重點定為讓學生結(jié)合對背景的了解和對作者的理解,通過對寫景敘事的分析,深入理解作者蘊涵在文字之外的意味, “批文入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層內(nèi)涵。 在講這篇文章之前,我布置了學生預習課文。要求不僅要掃除字詞障礙、會翻譯這篇短文,并且著重強調(diào)要去了解作者,體味作者。 上課了,我用俗語“上有天堂,下有蘇杭”導入新課,然后進入第一個環(huán)節(jié):檢查預習。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設(shè)計了三項內(nèi)容:西湖名詩大拼盤、字詞障礙一掃清、齊心合力疏文意。我和學生一起欣賞了描繪西湖的名詩名句,并且也初步感知了課文,然后便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課文賞析。 在“課文賞析”幾個字下面,我打上了四個字:走近張岱。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也設(shè)計了三項內(nèi)容:敘事初探張岱情、西湖冬景雪亦奇、共賞奇景品雅趣。我希望通過這三個方面的共同學習,我們能感到張岱確實為我們描繪了一幅“奇景”,并且在這樣的奇景中蘊含了作者與眾不同的“雅趣”。讓學生能體味到這篇文章的魅力,體味到小品文雖短小卻耐人尋味的魅力。 在“敘事初探張岱情”中,我先讓同學們歸納了一下本文的記敘要素,從整體來感知課文,然后我提了兩個問題,1、作者晚年寫《陶庵夢憶》,明朝已亡,紀年卻仍用“崇禎”,表現(xiàn)了作者怎樣的情懷?2、本文的題目是《湖心亭看雪》,而本文卻為什么用近一半的篇幅寫人?第一個問題其實是在暗示我們在張岱的心中明朝始終是沒有滅亡的,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他為什么要在“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后的“更定”時分獨自一人去賞雪,他的那種落寞與孤寂無不與此有關(guān)。第二個問題其實是在暗示我們本文的題目雖為“看雪”,但是實際上作者不單純是在寫景,更是為了抒發(fā)一種感情。 接著我們進入了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西湖冬景雪亦奇。在這里我說了這樣一段話:有人說,沒有見過西湖冬景的人,只要讀了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就足夠了。那么張岱為我們描繪了怎樣一幅奇景呢?請同學們找出文中寫景的句子。后明確,共有三句:1、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2、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3、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湖中人兩三粒而已。然后我們對這三句話進行賞析。針對第一句話,我提了一個問題:你認為這句話中哪個字寫得最傳神,為什么?學生們很快便達成了統(tǒng)一意見,就是“絕”,然后我進一步提示學生:是什么“絕”了呢?學生回答:是人和鳥的聲音。于是我便趁勢帶領(lǐng)學生回憶了謝道韞在《詠雪》中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以及岑參在《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名句“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并且指出它們都是從視覺來寫雪,而張岱卻從聽覺上著眼,一個“絕”字,寫出了大雪后一片靜寂,湖山封凍,人鳥都瑟縮著不敢外出,寒噤地不敢做聲的森然寒意。對于第二個句子,我?guī)ьI(lǐng)學生分析了“霧凇沆碭”的景致,這句把大雪蓋地的靜穆與湖面上雪花、水氣茫宕一片的景致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另外作者連用三個“與”字,把天空、云層、湖水之間渾茫莫辨的壯闊雪景進行了總體描繪。第三句我?guī)ьI(lǐng)學生分析了本句量詞使用的特點,讓人覺察出小船正在夜色中緩緩前進,空間正在不斷地位移,這樣既創(chuàng)造出一種夢幻般的朦朧意境,又使人感到在這個混沌一片的冰雪世界中,人只不過渺如一粟。分析完之后,我總結(jié)說:我們大家會發(fā)現(xiàn)在這樣一個時刻,天地之間一片白茫茫,作者所乘的小船在緩緩行進,船槳劃過水面,發(fā)出嘩嘩的響聲,一切都是那么靜謐,極目望去,茫茫雪景中隱隱露出長堤的一道痕跡、湖心亭的一點輪廓,好像淡妝的西子在向我們悄然走來,這對于看慣了西湖平日里車水馬龍、游人如織的張岱而言,不就是一番奇景嗎?恍惚中,作者覺得自己好像已經(jīng)到了湖心亭上,想想自己剛才坐得那一葉小小的扁舟以及舟中那如豆粒般大小的人影,真是覺得天地是那樣的廣大,而人又是那樣的渺小。面對著這樣的奇景,怎能不讓張岱思緒萬千!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下面接著“共賞奇景品雅趣”。 在“共賞奇景品雅趣”中,我讓學生自己去找表現(xiàn)作者情趣的詞有哪些,經(jīng)討論明確,分別是“獨”、“喜”和“癡”。在夜深人靜、寒氣倍增的時刻,作者寧可披著皮袍、帶著爐火也要一人獨往,不愿看見人,也不愿被人看見,這在常人的眼中當然是一種癡舉,但這個“癡”字包含了多少避世的幽憤和孤傲的情懷!叵料此時此刻卻有兩人鋪氈對坐,“喜”字寫出了作者的驚喜,但作者并不說自己大喜,反寫二客“見余大喜”,實為作者自己的心聲。經(jīng)討論,我們認為作者在這里表現(xiàn)的是一種“孤高自賞”、“落寞孤傲”的情懷。 課文賞析完了,我做了這樣一個小結(jié):一篇短小的小品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個像夢一樣的冰雪世界。在這里,有神奇的景、有高雅的情,記敘、寫景和抒情水乳交融、渾化無跡,體現(xiàn)了作者高超的寫作藝術(shù)。大家也許發(fā)現(xiàn),我在大屏幕上打上了四個字——走近張岱。大家也許覺得張岱很神秘,其實不然。想想你自己,也許就曾經(jīng)在如潑的大雨中漫步,任雨水把自己澆個透濕也毫不在乎;也許就曾經(jīng)把自己關(guān)進小屋里,獨自一人去感受那流淌自心底的音樂;也許就曾經(jīng)長久地抬頭仰望星空,不為別的,只為感受那份寂靜。在那一刻,甩甩頭,讓所有的煩惱都隨風飄散;在那一刻,你也許想到了“世人皆醉我獨醒,世人皆濁我獨清”。所以,當我們品讀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的時候,我們會發(fā)現(xiàn),張岱離我們并不遙遠,他在穿越時空的隧道,和我們的心靈進行對話,一同去感受那份孤獨、一同去感受那份靜謐。 最后我們做了鞏固與拓展的練習,關(guān)于白描手法的運用以及和柳宗元《江雪》的比較也就水到渠成,順利完成。 講完這一課,有一點體會頗深:葉圣陶先生說:“教學的目的是為了不教”,F(xiàn)代教育理論也倡導 “教給學生知識,不如教會學生學習”。在教學中不僅要讓學生獲得知識和信息,更需要讓學生自如地去運用它們。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自主性,引導、指導學生學習,既 “授之以魚”,更 “授之以漁”!這樣才能真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舉一反三,把自己的所學靈活運用于以后的實踐。這一點,在《湖心亭看雪》的教學中,得到了充分的印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目標〗 了解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文中流露出的消極避世的意緒。 【教學重點】 1、雪后奇景的賞析及了解作者游湖的雅趣。 2、描寫手法──白描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 【教與學過程】 一、導入 西湖,在文人墨客眼中,無論陰晴雨雪,總是各具風韻的。我們來欣賞幾首古人詠西湖的詩(多媒體展示)。 這幾首詩歌都是描寫西湖美景的,因為詩人的視角不同,西湖所呈現(xiàn)的美也不同。今天,我們就隨張岱去欣賞一下雪后的西湖美景。(出示課題) 二、整體感知 1、學生根據(jù)自己收集的資料介紹作者,教師整理后明確,多媒體展示。 2、湖心亭簡介: 請學生根據(jù)課前收集的資料簡單介紹湖心亭。 3、誦讀比賽: ⑴聽課文錄音,掌握字詞讀音,學習朗讀方法,注意語氣語調(diào)。 、平o加點字注音。 、亲杂衫首x(3分鐘),以小組為單位(推選代表)準備誦讀比賽。 (評委由班長、學習委員擔任) 4、疏通文意:(解詞比賽) 以小組為單位,搶答下例題目。答對得十分,答錯不得分。一個小組搶答錯誤后,其他小組可再次搶答,每小組只一次答題機會,每題只答兩次。(班長為記分員)多媒體展示搶答題。 5、整體把握課文: 、耪垖W生用自己的話說說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 ⑵請在文中找出記敘的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 三、品讀賞析 1、人物──作者是一個人去賞雪的嗎?你從什么地方看出來?可是明明有舟子,作者為什么又說是“獨往湖心亭看雪”呢?(他為什么不把舟子拉上一塊看呢?──他認為舟子看不懂。)這個“獨”字反映出他怎樣的個性特點?──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 舟子不懂他的那份超脫世俗的情趣,那有人能懂嗎?──有,湖心亭對坐飲酒觀雪的兩個金陵人能懂。 作者是怎么介紹這兩個人的?一起讀出來。 作者為什么不把這兩人的名字寫出來,而只寫出他們“是金陵人,客此”?作者這樣寫的用意?“客此”,說明這兩人也不是杭州人,都跟作者一樣是客居他鄉(xiāng)的游子。有同樣的情趣,有同樣的遭際,“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金陵人”,金陵,就是現(xiàn)在的南京。知道明朝開國時定都哪里嗎?(明朝開國之初的五十三年(1368~1420年)建都在長江下游的南京。永樂十八年(1420年)遷都北京后,南京成為明朝的留都。)作者點出“金陵人”,暗示引起了他對故國的思念。 文中還有一句話也能表現(xiàn)他的故國之思,找一找是哪句?如何體現(xiàn)的?──崇禎五年十二月。紀年的方法多種,如年號紀年、干支紀年、公元紀年。他偏偏選用明朝的年號紀年,身在清朝還念念不忘明朝時候的事情。 2、看雪的時間──更定時分,冬天的凌晨,這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時候,冷到什么程度呢?──“湖中人鳥聲俱絕”。 (翻譯) 這個時候,別人都在干嘛?作者為什么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這說明了他怎樣的志趣?他到底要賞什么?(他追求的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他追求的是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反映他擁有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 3、事件──看雪。作者一大清早跑到西湖來賞雪。作者看到了怎么樣的雪景? 找出描寫雪景的句子。齊讀。請同學起來翻譯一下。 明確:“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耪b讀。 、蒲┖笃婢暗馁p析(討論:這段景物描寫的特點?) 、偎伎迹鹤髡卟捎昧嗽鯓拥膶懽鞣椒▉韺懢?看誰預習得最仔細。 明確:白描。什么是白描?(研討與練習一•2) 白描──文字簡練樸素,不加渲染,這種寫法就是白描。 。ㄗプ∈挛锾卣鳎再|(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用詞較少,沒有華麗的辭藻) 誦讀“白描”的解釋。幫助學生理解。那怎么理解“白描“的手法呢?我們剛才欣賞的詩中有這樣兩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鞍酌琛本褪签ぉぁ暗瓓y”。 、谧プ×司拔锏奶卣。哪些詞語體現(xiàn)作者抓住了景物特征?“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薄 、蹖懢暗捻樞。共兩句話。概括一下,第一句是對什么進行描寫?第二句又是對什么進行描寫?這是從整體到局部地描寫。 在整體描寫部分,又采用了由上到下的順序。 在局部描寫部分,又采用了由大到小,由遠到近的順序。 、苄揶o──夸張,排比,比喻(“一芥”,一根小草)。 四、小結(jié) 這篇課文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以敘事為線索,重在描繪雪景,其目的是展示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孤芳自賞的性格。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zhèn)涞男∑肺,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五、作業(yè) 1、比較《江雪》與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情感上的異同。 2、創(chuàng)新活動:根據(jù)文章、意境、情感,創(chuàng)作一幅對聯(lián)。教師給出上聯(lián),學生對下聯(lián)。 教學目標 閱讀課文,反復誦讀,培養(yǎng)誦讀能力。積累文言詞匯,培養(yǎng)古文的閱讀理解能力。體味文章寫作手法及語言風格,體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學重點本文寫景的白描手法;寫景、抒情、寫人、敘事的關(guān)系;教學內(nèi)容解題。理解文章內(nèi)容、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掌握文章表達手法打好基礎(chǔ)。整體感知課文,熟悉內(nèi)容,抓住重點 詞句進行品味,弄清寫景、抒情、敘事、寫人之間的關(guān)系。體會白描手法、人物語言的妙處,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拓展閱讀,深化理解。課前準備 上網(wǎng)或到圖書館查閱作者及其作品,對作者、課文有大概的了解?刹殚唸D書有《晚明二十家小品》《明人小品集》《晚明小品文庫》《明小品三百篇》《歷代小品文精華鑒賞》《明清性靈,J、品》等。預習課文,疏通文義,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現(xiàn)并提出問題。 教學沒計 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過一篇課文《詠雪》,謝道韞一句“未若柳絮因風起”,成為詠雪的佳句,謝道韞因此被譽為“詠絮之才”。今天,我們一起學習明末張岱的小品《湖心亭看雪》。閱讀課文,動腦思考,看看張岱是如何抓住“看”字寫雪的。檢查預習 同學交流資料,匯集所提問題。弄清作者、作品及本文。介紹作者,了解作者。 張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僑寓杭州。其家自曾祖以來,均為顯宦。他早年過著精舍駿馬,鮮衣美食,斗雞放鷹,彈琴吟詩的貴公子生活。喜游山水,通曉音樂戲劇,一生未曾仕宦。明亡后,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從事著述。著有《石匱書》《史闕》《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瑯yuan集》《快園道古》《夜航船》等。其小品文多回憶個人經(jīng)歷的生活瑣事。同時也是對晚明社會文化風俗的出色平述。其中表現(xiàn)出對鄉(xiāng)土和故園的懷念,也流露出不少傷感情緒。描寫細膩生動,風格流麗清新,極富詩情畫意。在晚明小品中獨樹一幟(《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3頁)。文體:《湖心亭看雪》是一篇小品文。 ■整體感知: a.朗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nèi)容。反復誦讀,力求成誦。 b.解析下列詞語,疏通文義。 是日 更定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霧凇沆碭上下一白 酒爐正沸焉得強飲客居癡(解釋略) ■品味句子,研究問題。注意文章寫法。把握作者思想感情。 問題一:記敘看雪的背景、時間、天氣有何作用? 本文開篇敘事,交代看雪的時間及背景,“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樸實的記敘,交代了一個不尋常的人。寫不一般的紀年方法、不一般的時間、不一般的天氣,都是突出“獨,,字。‘‘獨”,不僅強調(diào)數(shù)量(只有自己一人);更寫出了作者,與眾不同心態(tài)與情趣。 問題二:找出寫景的句子并體昧作者的感隋。作者寫景使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特點?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情景相生。本文寫景有兩句,先從大處落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泵鑼懷┖笪骱埃O(shè)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耙缓邸、“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了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進行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一種人生情緒。作者寫景,使用白描手法,不渲染不雕飾,簡潔樸素自然,如一幅寫意山水畫卷。人物云天、高低近遠、濃淡疏密,人與自然在精神世界里達到了高度的統(tǒng)一和諧。然而,寧靜之中,我們?nèi)匀桓惺艿阶髡邇?nèi)心深處的漂泊無依、茫然無奈的傷感。 問題三:文章后半部分近一半筆墨寫人,對此,你有何看法?最后用舟子的話作結(jié),有何意義? 文章的標題是“湖心亭看雪”,人們很容易產(chǎn)生一種定勢思維:看雪就是寫雪景,但這篇文章卻用了近一半的篇幅來寫人,寫奇遇,寫飲酒,抒感慨,豐富了文章內(nèi)涵。繪景寫人,相映成趣,西湖的雪景因為有了人的活動更具魅力。張岱的文章寫景,同時也寫觀賞景物的人及其感受,而點睛之筆,往往在此。結(jié)尾作者引用舟子的話“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一個“癡’’字,似貶實褒,對作者到湖心亭賞雪這一行為給予了肯定與贊賞,不僅如此,還包括了對作者品味、人格的肯定與贊賞。 問題四:本文的語言有何特點?試舉例分析說明。 此文是小品,全文不到160個字,篇幅短小。語言嚴整而富于變化,文字簡約,內(nèi)涵豐厚。如“獨”“大喜”“霧凇沆碭”等(此處不展開,見教材分析)。 問題五:從小品的角度,試分析此文的特點。 本文是張岱的小品中的名篇,有美的情趣,美的意境,美的韻味,美的語言(參閱問題研究,不展開)。 ■拓展閱讀,深化理解課文。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 不二齋 張岱 不二齋,高梧三丈,翠樾千重;墻西稍空,臘梅補之。但有綠天,暑氣不到。后墻高于柵,方竹數(shù)竿,瀟瀟灑灑,鄭子昭“滿耳秋聲”橫披一幅。天光下射,望空視之,晶沁如玻璃、云母,坐者恒在清涼世界。圖書四壁,充棟連墻,鼎彝尊,不移而具,余于左設(shè)石床竹幾,幃之紗幕,以障蚊虻,綠暗侵紗,照面成碧。 夏日,建蘭,茉莉薌澤侵入,沁入衣裾。重陽前后,移菊北窗下,菊盆五層,高下列之,顏色空明,天光晶映,如沉秋水。冬則梧落葉,臘梅開,暖日曬窗,紅爐毛氍(毛毯)。以昆山石種水仙列階趾。春時,四壁下皆山蘭,柵前芍藥半畝,多有異木。 余解衣盤礴,寒暑未曾輕出,思之如在隔世。 ——(《陶庵夢憶》) 評析:不二齋,思之如在隔世,卻又如此清晰地呈現(xiàn)于眼前,可見作者對它用情之深。作者懷念故國,思戀逝去的生活,卻隱而不表,只以清淡筆墨細致地敘寫書齋內(nèi)外之景及四時之情趣,而恰在此字里行間,那種情緒隱隱流露。結(jié)尾句“思之如在隔世”,看似淡淡一筆,實如重錘一擊,作者的感傷情緒全于此噴發(fā)出來。尋夢,尋夢!過去的生活如夢中,如畫中,飄然而逝,現(xiàn)而有隱,作者只有靠“夢憶”來尋求心靈的慰藉,其情其景,令人感嘆不已。(《明清名家小品精華》第585頁) ■完成課后作業(yè)二 閱讀柳宗元的《江雪》,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略) 設(shè)計意圖: 《湖心亭看雪》是張岱山水小品的代表作,課文用清新淡雅的筆墨,描繪了雪后西湖凝靜清絕的景象,表現(xiàn)了游湖人的雅趣和作者對故國的懷念之情。寫景上采用白描手法,可謂簡潔凝練,別有情趣。 如何將這篇美文通過最優(yōu)化的教學讓學生品出其中獨特的滋味來呢?很顯然,用傳統(tǒng)的逐句落實的文言文串講方式肯定難以實現(xiàn)這個目標。新課標倡導要讓學生“自主體驗”,像這樣的美文,更應如此。通過細心品析,我發(fā)現(xiàn)這篇文章可用一個字“奇”來串領(lǐng)全篇。通過“奇”這個字可以將相應的課文中的人、景、情等像串珠子一樣串連起來,然后一線牽拽出來,這樣應該可以帶來生動活潑、緊湊高效的良好的課堂效果。 教學過程 一、以欣賞西湖美景,背誦詩句導入新課。 二、走近張岱。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范讀。 2、學生齊讀。 四、品讀課文。 1、拋出主問題:老師讀完《湖心亭看雪》,感覺這篇文章真奇特,明明有舟子同行,作者卻說自己是“獨往”,文中還有很多奇特的地方,請大家?guī)兔φ乙徽摇?/p> 2、學生再讀課文,從文中找出依據(jù)說說“奇”在哪里。 3、教師歸納:“奇”表現(xiàn)在:看雪的時間奇、看到的雪景奇、描寫雪景的手法奇、看雪的人物奇、賞雪的情趣奇等幾個方面。 4、課堂練習。 六、布置作業(yè): 1、把文中“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一小節(jié)內(nèi)容改寫成一段生動描寫西湖雪景的200字左右的短文,要求抓住“奇”的特點來描寫。 2、課后討論:假使時間倒流,張岱在湖心亭上奇遇“獨釣寒江雪”的柳宗元,你認為他們會成為知己嗎? 板書設(shè)計: 湖心亭看雪 張岱 時 間 奇 大雪三日 更定時分 雪 景 奇 霧凇沆碭 上下一白 手 法 奇 白描手法 量 詞 奇 (堤)痕、(亭)點、(舟)芥、(人)粒 奇 人 物 奇 癡迷雪景 行異于眾 情 趣 奇 高雅 脫俗 … … … … 【教學目標】 1、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并背誦全文。 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并了解白描手法。 3、賞析作者獨特的情感,了解其熔敘事、寫景、抒情與一爐的特色。 4、感受作者遺失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態(tài)度。 【教學重點】 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我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課題安排】 一課時 【教學要點】 學生朗讀課文,理解文句,整體感知文意;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引導學生把握“白描”這一描寫手法;分析作品寫景、敘事、抒情三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點。 一、導語: 說到西湖,大家一定會信手拈來很多詩文,今天我要考考大家(搶答):春天的西湖?夏天的?晴天雨天的?(分別為《錢塘湖春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飲湖上初晴后雨》)今天,我們再欣賞冬天的西湖。 二、朗讀,整體感知 自由誦讀,找出難讀的字,疏通文意。 崇禎(chóng zhēn) 毳(cuì)衣 霧凇(sōng) 沆(hàng) 碭(dàng) 鋪氈(zhān) 喃喃(nán) 更(gēng)定 更(gèng)有此人 強(qiǎng)飲 師配樂朗讀。 生模仿,自選對手,PK朗讀。 生點評后在齊讀。 三、景物欣賞 1、既然是“湖心亭看雪”,作者看到怎樣的雪景? (找出文中語言并賞析) --> “霧凇……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一切景語皆情語,情以景生,景以情存。先從大處落筆“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描寫雪后西湖全景,營造了靜寂、空曠、混沌的境界,接著,作者落筆眼前,寫西湖近景。“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使用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地描繪出眼前景物的渺小、微弱,與曠遠莽蒼的大自然對比,渲染了“寄蜉蝣于天地,渺滄海之一粟”的人生情緒。 2、(多媒體顯示兩幅圖)哪一幅更像張岱看到的西湖雪景?(一個素雅,一個濃墨重彩) (從直觀視覺上感覺白描) 引出白描(多媒體顯示《天凈沙.秋思》的插圖即白描釋義)。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寥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方法。 3、女生齊讀第一段 四、研讀賞析,品味情感 1、時間:看雪的時間是什么時候? 更定時分。 冬天的凌晨冷到什么程度? “湖中人鳥聲俱絕” 作者為何偏偏選擇這個時間去賞雪?說明他怎樣的志趣? -->追求天人合一的山水之樂,反映他超凡脫俗的雅趣。 2、人物:作者是一個人去賞雪嗎? 不是,還有舟子。 為何用“獨”呢?反映他怎樣個性特點? -->文人雅士的清高、孤傲及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 3、心情:一個人凌晨去看雪,心情會怎樣? -->憂郁、惆悵,淡淡的哀愁(插入作者簡介) 張岱號陶庵,明末清初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為富貴公子,愛繁華好山水,曉音樂。明亡后不仕,入山著書以終。有《陶庵夢憶》、《西湖夢尋》等(尋夢,尋夢,過去的生活如在夢中,如在畫中,飄然而逝,現(xiàn)而有隱,作者只靠“夢億”來尋求心靈的慰藉) 4、本文寫于明亡之時,卻為何用明號紀年? -->深深的故國情絲,淡淡的哀愁。 5、本文不僅寫了作者一個人夜晚去賞雪,第二段還記敘了什么? -->偶遇金陵人。 作者為什么不把兩個人名字寫出來,而只是寫“金陵人,客此”? A、作者也是客居此地;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 B、金陵,南京,明朝開國定都南京,暗示他對故國的思念。 男生齊讀第二段,讀出驚喜和淡淡的哀愁。 五、拓展延伸,比較閱讀。 你認為柳宗元和張岱能成為精神上的朋友嘛? 六、小結(jié): 多媒體顯示:“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經(jīng)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應該理解作者的那份癡心了吧! 七、作業(yè): 用白描手法寫一處景物或描寫一個身邊的同學。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了解作者和寫作背景。 3.了解雪后西湖的奇景和作者游湖的雅趣。 4.背誦課文。 能力目標: 1.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作者的語言風格。 2.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德育目標: 本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但又流露出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深入理解本文的寫景特點。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方法: 1、誦讀法 2、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jié)合。本文文字較淺顯,注釋較詳細,學生自讀課文,把握文意不成問題。在此基礎(chǔ)上教師引導學生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和語言風格。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新課: 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揚的雪花,凝聚了春霧夏雨秋露的情緒,播撒而來,從每一個點上摩挲著我們,感化著我們,讓我們享受熱烈、靜穆、自由。啊,下雪,真好! 多媒體顯示“西湖雪景” 讓我們步入張岱的世界,去品品《湖心亭看雪》。 二、作者及背景簡介 多媒體顯示: 張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號陶庵、蝶庵、天孫,明山陰(今浙江紹興)人。明末以前未曾出仕,一直過著布衣優(yōu)游的生活。明亡以后,消極避居浙江剡溪山中,專心從事著述,窮困以終!短这謮魬洝泛汀段骱䦃魧ぁ芳磳懹谒魍鋈肷揭院,書中緬懷往昔風月繁華,追憶前塵影事,字里行間流露出深沉的故國之思和滄桑之感。他文學創(chuàng)作以小品文見長。文筆清新生動,饒有情趣,風格獨特。 張岱曾有《自題小像》一文,“功名耶落空,富貴耶如夢。忠臣耶怕痛,鋤頭耶怕重,著書二十年耶而僅堪覆甕。之人耶有用沒用?”覆甕,比喻著作毫無價值,只可以作蓋醬罐用,多用為謙詞。作者在自嘲中諷世罵時,顯示自己的卓然獨立。 三、朗讀課文,對照注釋,疏通文句,整體感知文意 1.教師播放示范朗讀磁帶或設(shè)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教師提示以下字音: 更(ɡēnɡ)定毳(cuì)衣霧凇(sōnɡ)沆碭(hànɡdànɡ)一芥(jiè) 2.學生讀課文,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zhì)疑。 (2)同桌之間討論交流,質(zhì)疑解難,教師巡視酌情指導。 (3)教師提示以下詞語,幫助學生積累文言知識。 余拿一小船(撐、劃) 客此(動詞,客居) (4)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四、師生共同品讀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學習白描手法,體味作者的語言風格 1.多媒體顯示文中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選一位同學翻譯,學生明確: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想像畫面。教師可顯示課本中的配套插圖,幫助學生再現(xiàn)形象。 3.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想像中的西湖雪景,體味白描手法的運用。 教師提示:這段寫景文字運用了白描手法。什么是白描呢? 多媒體顯示: 白描是一種描寫的方法。原是中國畫的一種技法,是指一種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線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畫法。作為一種描寫方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質(zhì)樸的文字,寥廖幾筆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寫方法。白描用于寫人,只需三言兩語即可勾畫出人物的外貌和神態(tài),使讀者如見其人。白描用于寫景,只需幾筆就可勾勒出一幅鮮明的圖畫,使人如臨其境。白描用于寫事,也只要幾筆就可使事態(tài)畢現(xiàn),生動形象。 教師講解:文中的白描抓住了景物的突出特征來寫,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高度抽象、概括,長與短、點與線、方與圓、多與少、大與小、動與靜簡潔概括,表現(xiàn)出悠遠脫俗的情味。 4.師生共同回顧本單元的寫景段落,找出使用白描技法的文句。 學生明確:《三峽》中“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闕處”直寫山“連”;“夏水襄陵,沿溯阻絕”直寫大水猛漲,江水汪洋。而其他大部分的文字,如《三峽》中三峽春冬秋景的描繪、《答謝中書書》對四季常景和一日變景的描繪、《記承天寺夜游》中對庭院月夜小景的描寫、《觀潮》中四幅畫面的描寫等都用的是渲染烘托的手法。 5.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于寫人的范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多媒體顯示: “一個凸顴骨,薄嘴唇,五十歲上下的女人站在我面前,兩手搭在髀間,沒有系裙。張著兩腳,正像一個畫圖儀器里細腳伶仃的圓規(guī)! ——魯迅《故鄉(xiāng)》中的楊二嫂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兩位同*用白描的手法說說自己的同桌,其余同學評點。 6.學生背誦西湖雪景的文字,總結(jié)作者的語言特色。 學生明確:簡練自然質(zhì)樸,不事雕琢。 五、引導學生賞析本文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體的寫作特色 1.學生齊背課文。 2.提問:作為一篇游記,作者是怎樣處理寫景、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的? 學生討論、交流。 明確:敘事是行文的線索。作者開頭用儉省的筆墨交代了看雪的時間、目的地、天氣狀況,中間交代了游蹤“到亭上”“及下船”,并且記敘了湖心亭巧遇一事。 但是敘事中處處有情。比如“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西湖經(jīng)歷三天大雪后,人鳥聲俱絕,空闊的雪景使天地間呈現(xiàn)出一股肅殺、冷寂,作者偏偏此時去賞雪,可見他此時的心態(tài)及與眾不同的情趣。再如“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保此泼,實則展示了作者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文人雅士式的孤傲。又如湖心亭巧遇一事,雖是敘事,但重在抒情,有獨自賞雪的落寞,有意外相遇的驚喜,有分別的傷感,也有天涯巧遇知音的愉悅。 景中有情,情景交融。作者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點,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正是茫茫雪景中的亮點,這正透露出作者游湖觀雪的雅趣,顯得悠遠脫俗,卓然獨立。 3.學生齊背課文。 六、課堂練習 提問: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學生共同回憶《江雪》,背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學生思考,交流。 明確: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督分饕褂煤嫱惺址ǎ盀槿嗽O(shè)。 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超凡脫俗的感情,《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 七、課堂小結(jié)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為我們描繪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雪景,白描手法的運用嫻熟老練,渾然天成;寫景、敘事、抒情水乳交融,渾化無跡;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脫俗的情懷,頗讓我們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噓感嘆。如此精美絕倫、形神兼?zhèn)涞男∑肺,學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但是不容忽視的一點就是對作者這種消極避世的意緒,還應該批判地對待。 八、布置作業(yè) 1.背誦并默寫課文。 2.研討與練習第三題。 板書設(shè)計 教學后記:張岱的小品從來不愛講道理,他只是感受人生,描繪人生。在這篇游記中,作者的態(tài)度、舉止,也只是靜靜地觀賞、靜靜地體味。凡是情緒比較活躍的地方,都是從他人寫出。見知己而大喜的是“客”,喃喃言雪夜游湖之“癡”的是“舟子”。他始終是淡然的,似乎深深有會于心而難以言說,亦令讀者有會于心而已。 《湖心亭看雪》案例 點軍區(qū)艾家中小學 鄧代元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積累一些文言實詞、虛詞。 2,揣摩文中描寫西湖雪景的文字,把握文章運用的白描手法。 3,了解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4,背誦課文。 過程與方法: 1,在課文學習中理解白描手法并懂得怎么樣運用白描手法。 2,初步學習賞析課文融敘事、寫景、抒情于一爐的寫作特色。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 1,作者的遺世獨立的高潔情懷和不隨流俗的生活態(tài)度,和流露出的消極避世的意緒,應引導學生批判地對待、歷史地分析。 教學重點: 1,理解本文運用白描來寫景的手法。 2,熟讀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寫景與敘事、抒情的關(guān)系。 教學方法: 1,同讀、同議、同寫、同評;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鋪墊引入: “未若柳絮因風起”,浪漫!冬季中最浪漫的日子無疑是下雪的日子,那飄飄灑灑的雪花,無時無刻不在激動著我們,讓我們享受著熱烈、靜穆、自由。我們可以堆雪人、滾雪球、做冰雕……啊,下雪,真的不錯哦!雖然我們這里雪未下,但我可以帶你們?nèi)ノ骱惺芤幌卵┑那槿づ丁6嗝襟w顯示“雪景”,導入張岱的《湖心亭看雪》。 二、朗讀感知 1.教師設(shè)置背景音樂,教師范讀或者聽錄音,學生聽讀,把握字音及停頓。 提示學生注意幾個字音: 更(ɡēnɡ) 定毳(cuì)衣 霧。╯ōnɡ) 沆碭(hànɡdànɡ) 一芥(jiè) 2.學生個讀,學生點評,學生分組讀 3,再讀課文,參照注釋,借用工具書,疏通文句,粗知文意。 (1)學生自讀課文,疏通文句并質(zhì)疑。 。2)組內(nèi)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并解難。 。3)集中釋疑。后學生齊讀課文三遍,試背課文。 三、品讀體味 1.多媒體顯示學生最感興趣的描寫雪景的文字: 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 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同學意譯,學生明確:湖上彌漫著水氣凝成的冰花,天與云與山與水渾然一體,白茫茫一片。湖上(比較清晰的)影子,只有(淡淡的)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2.學生齊讀該段文字,可結(jié)合配套插圖,回放一下雪景的畫面。 四、問題探究 1.作者在描寫雪景的時候,具有怎么樣的特點呢? 在學生思考、回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多媒體顯示兩段有關(guān)描寫雪景的文字,引導學生在比較中掌握一種新的描寫方法。 。ㄟ^渡)你們認為白描是不是只用于寫景呢?不是的,多媒體顯示白描手法用于寫人的范例,要求學生學習運用這種方法。 。ǘ嗝襟w顯示:) “他留著濃黑的胡須,目光明亮,滿頭是倔強得一簇簇直豎起來的頭發(fā)……” ——唐韜《瑣憶》中的魯迅先生 選幾個同學運用白描的手法說說所提供的畫面,其余同學來做一個點評。 2,多媒體出示: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獨往湖心亭看雪”“舟中人兩三!,湖心亭巧遇一事。你們認為作者在寫景和敘事的時候融入了怎樣的情感呢?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可適當提示,學生明確。 五、齊讀齊背,再品味 柳宗元的《江雪》描寫的也是雪景,也寫到人的活動,體會它和本文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不同之處。 1,學生背誦《江雪》: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2,學生思考,交流。明確。 3,試著運用白描手法,模仿寫一段關(guān)于雨、霜、或者其它的文字,好嗎?要注意情感與景的交融哦。 1.給加粗字注音。①毳( ) ②強( )飲 ③沆碭( )2.解釋詞語。①更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沆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三大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客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比較本文與柳宗元的《江雪》,說說它們在描寫手法和表達感情上的異同。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語段點將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1.解釋下列加粗詞的含義。①湖中人鳥聲俱絕:________。 ②上下一白:________。③擁毳衣:________。 ④湖中焉得更有此人:________。⑤及下船:________。 ⑥客此:________。2.下列句子中“一”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上下一白 b.余拿一小舟 c.一童子燒酒 d.湖心亭一點3.哪些動詞表現(xiàn)作者的“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與云與山與水、一白、一痕、一點、一芥、兩三粒”這些詞對表達中心有何作用?試簡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遷移訓練西湖最盛,為春為月。一日之盛,為朝煙,為夕嵐。今歲春雪甚盛,梅花為寒所勒,與杏花相次開發(fā),尤為奇觀。石簣數(shù)為余言:“傅金吾園中梅,張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觀之!庇鄷r為桃花所戀,竟不忍去湖上。由斷橋至蘇堤一帶,綠煙紅霧,彌漫二十余里。歌吹為風,粉汗為雨,羅紈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艷冶極矣。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時,其實湖光染翠之工,山嵐設(shè)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未下,始極其濃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態(tài)柳情,山容水意,別是一種趣味,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安可為俗士道哉!1.給加粗字注音。夕嵐( ) 夕舂( ) 蘇堤( ) 羅紈( )2.解釋下列加粗詞。①歌吹為風( ) ②始極其濃媚( )③艷冶極矣( ) ④此樂留與山僧游客受用( )3.能夠作為全文總綱的句子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翻譯最后一句話。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①cuì ②qiǎng ③háng dàng 2.①初更開始 ②晃漾、晃蕩 ③白,指酒杯,三大白即“三大杯”的意思 ④在這里客居 3.在描寫手法上,《湖心亭看雪》主要使用白描,西湖的奇景和游湖人的雅趣相互映照!督分饕褂煤嫱惺址,景為人設(shè)。在表達的情感上,《湖心亭看雪》表達了作者清高自賞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緒,《江雪》表達了作者懷才不遇的孤獨感(一)1.①都沒有了 ②全 ③包裹 ④哪里 ⑤到 ⑥客居 2.a3.拿、擁、往、看 4.副詞、數(shù)量詞的使用,于微觀中顯出宏觀,把鋪天蓋地的雪景烘托而出(二)1.lán chōng dī wán 2.①管樂器的演奏 ②到達極點 ③美麗,妖艷 ④享受 3.第①段 4.這種樂趣給山里的和尚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夠?qū)δ切┟τ诠γ摰娜耸稣f呢《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5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6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7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8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9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0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1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2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3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4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5
《湖心亭看雪》教案 篇16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