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jīng)·秦風·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3篇
《詩經(jīng)·秦風·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1
[出典] 春秋 《詩經(jīng)·秦風·無衣》和《詩經(jīng)·唐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jīng)·唐風·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注釋:
秦風
袍:長衣。行軍者日以當衣,夜以當被。就是今之披風,或名斗篷!巴邸笔怯褠壑o。
于:語助詞,猶“曰”或“聿”。興師:**。秦國常和西戎交兵。秦穆公伐戎,開地千里。當時戎族是周的敵人,和戎人打仗也就是為周王征伐,秦國伐戎必然打起“王命”的旗號。
戈、矛:都是長柄的兵器,戈*頭而旁有枝,矛頭尖銳。
仇:《吳越春秋》引作“讐”!白墶迸c“仇”同義。與子同仇:等于說你的讐敵就是我的讐敵。
澤:同“襗”內(nèi)衣,指今之汗衫。
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橫直兩鋒。
作:起。
裳:(cháng)下衣,此指戰(zhàn)裙。
唐風
七:七章之衣,諸侯的服飾;虛數(shù),言衣之多也。
子:此指制衣人。
安:舒適。
吉:美,善。
六:音路,六節(jié)衣。
燠:音“玉”,暖熱。
譯文1:
秦風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同樣的戰(zhàn)袍。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敵愾!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同樣的內(nèi)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準備!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同樣的戰(zhàn)裙。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鎧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
唐風
難道我無七節(jié)之衣?只是不如您的衣,熨貼合身又吉利!
難道我無六節(jié)之衣?只是不如您的衣,熨貼好看又溫暖!
譯文2:
秦風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戰(zhàn)袍。天子讓我們**打仗,且修好我們的戈與矛。我們面對的是共同的敵人!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讓我們**打仗,且修好我們的矛與戟。我愿與你一同戰(zhàn)斗!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下裳。天子讓我們**打仗,且修好我們的盔甲兵器。我愿與你一同前進!
賞析:
《秦風·無衣》是《詩經(jīng)》中最為著名的愛國**詩篇,它是產(chǎn)生于秦地(今陜西中部和甘肅東南部)人民抗擊西戎入侵者的軍中戰(zhàn)歌。在這種反侵略的戰(zhàn)爭中,秦國人民表現(xiàn)出英勇無畏的尚武精神,也創(chuàng)造了這首充滿愛國**激情的慷慨戰(zhàn)歌。
為了便于閱讀,我們先將一些較難理解的`詞解釋一下。“袍”,即戰(zhàn)袍,披可以為衣,蓋可以作被!巴跤谂d師”,猶言國家要**打仗。于,為動詞詞頭;興師,起兵。“修”,修整!案昝保瑑煞N長柄兵器。戈,即*頭戟,長六尺六寸;矛,長兩丈!白印保,指戰(zhàn)友!巴稹保钦f我們的敵人是共同的!皾伞,內(nèi)衣!瓣,一種長柄武器,無刺為戈,有刺為戟。“偕作”,即共同奮起。“裳”,下衣,指遮蔽**的戰(zhàn)裙。“甲兵”,即鎧甲和兵器!百尚小,同行,指一塊兒上戰(zhàn)場。
全詩三章,每章的首二句,都以設為問答的句式、豪邁的語氣,表現(xiàn)出那種奮起從軍、慷慨自助的精神。所謂“無衣”,是說當時軍情緊急,征衣一時難以齊備。但是,這點兒困難算得了什么,即使是一件戰(zhàn)袍、一件內(nèi)衣、一件戰(zhàn)裙,也可以與戰(zhàn)友共享!巴邸薄ⅰ巴瑵伞、“同裳”,正生動地表現(xiàn)出大敵當前,戰(zhàn)友們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精神。每章的三、四句,則寫他們一聽到君王要發(fā)兵的命令,便急忙修整武器,磨勵兵刃,整裝待發(fā)。那“修我戈矛”、“矛戟”、“甲兵”的描述,正反映出他們那種摩拳擦掌、積極奮戰(zhàn)的高昂的戰(zhàn)斗熱情。而每章的末句那“同仇”、“偕作”、“偕行”等語,則由共同對敵的仇恨,寫到共同奮起、同赴戰(zhàn)場,正表現(xiàn)出一種團結一心、同仇敵愾、誓死保衛(wèi)疆土的義憤。全詩感情激蕩,氣勢非凡,極像一首戰(zhàn)士進行曲。它激昂高歌,表現(xiàn)出一種慷慨雄壯的愛國**激情,和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確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愛國**詩章。
《詩經(jīng)》“國風”中,反戰(zhàn)的詩篇很多,但那是反對**階級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不義之戰(zhàn)。至于對抵御外侮、保衛(wèi)家園的正義戰(zhàn)爭,人民群眾還是竭誠擁護并踴躍參加的。每當**當頭之時,人民群眾總是表現(xiàn)出一種高度的愛國熱忱和英勇獻身精神,這正是一個民族不被亡的根本!肚仫L·無衣》正是表現(xiàn)了這種誓死抵御外侮、英勇衛(wèi)國的精神!对娊(jīng)》中的這類詩篇,不僅真實地反映出人民群眾在保家衛(wèi)國的**中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風貌;而且也標志著崇高的愛國**思想,一開始就進入了我國進步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這類詩歌,必將以它特有的光輝、巨大的魅力,照耀詩壇,教育和鼓舞后人。
《詩經(jīng)·秦風·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2
[譯文] 怎么能說沒有衣服呢?我的斗篷就可以與你共用!
[出典] 春秋 《詩經(jīng)·秦風·無衣》和《詩經(jīng)·唐風·無衣》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曰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曰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詩經(jīng)·唐風·無衣》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注釋:
秦風
袍:長衣。行軍者日以當衣,夜以當被。就是今之披風,或名斗篷!巴邸笔怯褠壑o。
于:語助詞,猶“曰”或“聿”。興師:**。秦國常和西戎交兵。秦穆公伐戎,開地千里。當時戎族是周的敵人,和戎人打仗也就是為周王征伐,秦國伐戎必然打起“王命”的旗號。
戈、矛:都是長柄的兵器,戈*頭而旁有枝,矛頭尖銳。
仇:《吳越春秋》引作“讐”!白墶迸c“仇”同義。與子同仇:等于說你的讐敵就是我的讐敵。
澤:同“襗”內(nèi)衣,指今之汗衫。
戟:兵器名。古戟形似戈,具橫直兩鋒。
作:起。
裳:(cháng)下衣,此指戰(zhàn)裙。
唐風
七:七章之衣,諸侯的服飾;虛數(shù),言衣之多也。
子:此指制衣人。
安:舒適。
吉:美,善。
六:音路,六節(jié)衣。
燠:音“玉”,暖熱。
譯文1:
秦風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同樣的戰(zhàn)袍。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敵愾!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同樣的內(nèi)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準備!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同樣的戰(zhàn)裙。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鎧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
唐風
難道我無七節(jié)之衣?只是不如您的衣,熨貼合身又吉利!
難道我無六節(jié)之衣?只是不如您的衣,熨貼好看又溫暖!
譯文2:
秦風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愿和你同披一件戰(zhàn)袍。天子讓我們**打仗,且修好我們的戈與矛。我們面對的是共同的敵人!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汗衣。天子讓我們**打仗,且修好我們的矛與戟。我愿與你一同戰(zhàn)斗!
怎能說沒有衣裳?我愿和你同穿一件下裳。天子讓我們**打仗,且修好我們的盔甲兵器。我愿與你一同前進!
賞析:
《秦風·無衣》是《詩經(jīng)》中最為著名的愛國**詩篇,它是產(chǎn)生于秦地(今陜西中部和甘肅東南部)人民抗擊西戎入侵者的軍中戰(zhàn)歌。在這種反侵略的戰(zhàn)爭中,秦國人民表現(xiàn)出英勇無畏的尚武精神,也創(chuàng)造了這首充滿愛國**激情的慷慨戰(zhàn)歌。
為了便于閱讀,我們先將一些較難理解的詞解釋一下!芭邸保磻(zhàn)袍,披可以為衣,蓋可以作被。“王于興師”,猶言國家要**打仗。于,為動詞詞頭;興師,起兵!靶蕖保拚!案昝保瑑煞N長柄兵器。戈,即*頭戟,長六尺六寸;矛,長兩丈!白印保,指戰(zhàn)友。“同仇”,是說我們的敵人是共同的。“澤”,內(nèi)衣!瓣,一種長柄武器,無刺為戈,有刺為戟!百勺鳌,即共同奮起!吧选保乱,指遮蔽**的戰(zhàn)裙!凹妆保存z甲和兵器。“偕行”,同行,指一塊兒上戰(zhàn)場。
全詩三章,每章的首二句,都以設為問答的句式、豪邁的語氣,表現(xiàn)出那種奮起從軍、慷慨自助的精神。所謂“無衣”,是說當時軍情緊急,征衣一時難以齊備。但是,這點兒困難算得了什么,即使是一件戰(zhàn)袍、一件內(nèi)衣、一件戰(zhàn)裙,也可以與戰(zhàn)友共享!巴邸、“同澤”、“同裳”,正生動地表現(xiàn)出大敵當前,戰(zhàn)友們克服困難、團結互助的精神。每章的三、四句,則寫他們一聽到君王要發(fā)兵的命令,便急忙修整武器,磨勵兵刃,整裝待發(fā)。那“修我戈矛”、“矛戟”、“甲兵”的描述,正反映出他們那種摩拳擦掌、積極奮戰(zhàn)的高昂的戰(zhàn)斗熱情。而每章的末句那“同仇”、“偕作”、“偕行”等語,則由共同對敵的仇恨,寫到共同奮起、同赴戰(zhàn)場,正表現(xiàn)出一種團結一心、同仇敵愾、誓死保衛(wèi)疆土的義憤。全詩感情激蕩,氣勢非凡,極像一首戰(zhàn)士進行曲。它激昂高歌,表現(xiàn)出一種慷慨雄壯的愛國**激情,和一往無前的大無畏精神,確實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愛國**詩章。
《詩經(jīng)》“國風”中,反戰(zhàn)的詩篇很多,但那是反對**階級窮兵黷武、給人民帶來深重苦難的不義之戰(zhàn)。至于對抵御外侮、保衛(wèi)家園的正義戰(zhàn)爭,人民群眾還是竭誠擁護并踴躍參加的。每當**當頭之時,人民群眾總是表現(xiàn)出一種高度的愛國熱忱和英勇獻身精神,這正是一個民族不被亡的根本。《秦風·無衣》正是表現(xiàn)了這種誓死抵御外侮、英勇衛(wèi)國的精神!对娊(jīng)》中的這類詩篇,不僅真實地反映出人民群眾在保家衛(wèi)國的**中所表現(xiàn)出的精神風貌;而且也標志著崇高的愛國**思想,一開始就進入了我國進步文學創(chuàng)作領域。這類詩歌,必將以它特有的光輝、巨大的魅力,照耀詩壇,教育和鼓舞后人。
《詩經(jīng)·秦風·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3篇擴展閱讀
《詩經(jīng)·秦風·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3篇(擴展1)
——詩經(jīng)秦風《蒹葭》賞析 (菁選3篇)
詩經(jīng)秦風《蒹葭》賞析1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譯文] 我的心上人兒,她正在遙遠的那水的另一方。
[出自] 春秋 《詩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jiān ji。┥n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sù)洄(huí)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méi)。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jī)。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chí)。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sì)。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b(zhǐ)。
注釋:
本詩選自《詩經(jīng)·秦風》(朱熹《詩集傳》卷六)。秦風,秦地(在今陜西中部和甘肅東部一帶)民歌。蒹葭(jiān ji。,蒹:荻,葭:蘆,蘆葦。
蒼蒼:深青色,此譯為茂盛的樣子。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伊人:那人,指意中人。
白露為霜:晶瑩的露水凝結成了霜。為,凝結成。
所謂:所說、所念,這里指所懷念的。
在水一方:在水的另一邊。一方,那一邊,即水的彼岸。方,邊。
溯洄(sù huí):逆流而上。洄,上水、逆流。從之,追尋她。沿著彎曲的河邊道路到上游去找伊人。從,跟隨、追趕,這里指追求、尋找。之,這里指伊人。道阻,道路上障礙多,很難走。阻,險阻、道路難走。
溯游從之:順流而下尋找她。溯游,順流而下。“游”通“流”,指直流的水道。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風秦風蒹葭》全文翻譯賞析“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風秦風蒹葭》全文翻譯賞析
宛在水**:(那個人)仿佛在河的中間。意思是相距不遠卻無法到達。宛,仿佛、好像。
。▁ī):曬干。
湄(méi):岸邊,水與草交接之處。
躋(jī):登,升高,意思是道路險峻,需攀登而上。
坻(chí):水中的小洲、高地、小島。
未已:未止,還沒有完,指露水尚未被陽光蒸發(fā)完畢。已:完畢。
澹sì):水邊。
右:迂回曲折,意思是道路彎曲。
b(zhǐ):水中的小塊陸地。
譯文1:
河畔蘆葦蒼蒼碧色,那是白露凝結成霜。 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卻是險阻而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就在水的**。
河畔蘆葦茂盛一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 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就在河水對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坎坷艱險難攀。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仿佛就在沙洲中間。
河畔蘆葦更為繁茂啊,那清晨白露依然逗留。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她就在河水對岸一頭。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那道路險阻迂回難走。順流而下尋尋覓覓,仿佛就在水中沙洲。
譯文2:
非常茂盛的蘆葦,清晨的露水凝結成白霜。 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在河水的那一邊.
我要逆流追尋她,道路艱險又漫長。 我要順流追尋她,她好像就在那水**。
非常茂盛的蘆葦,清晨的露水還沒有干。 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在那河水的岸邊上。
我要逆流追尋她,道路又險又高。 我要順流追尋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的高地上。
非常茂盛的蘆葦,清晨的露水還沒有消盡。 我深深思念的心上人,她就在那水邊。
我要逆流追尋她,道路險阻多彎曲。我要順流追尋她,她好像就在那水中的小塊陸地上。
譯文3:
秋天的蘆葦由綠轉蒼,葉上的露珠兒由團成霜。我心中思念的這個人,在這條河的哪一方?若是逆流去找她,道路險阻又漫長;若是順流去找她,好像她又在水**。
春天的蘆葦萋萋葳蕤,葉上的露珠兒未干閃滋滋。我心中思念的這個人,是在這河對岸的高陂?若是逆流去找她?道路艱阻而又疑;若是順流去找她, 好像她又在水中墀。
夏天的蘆葦綠得放光彩,滾在葉上的露珠兒未收回。我心中思念的這個人,是在這條河的哪一涯?若是逆流去找她,道路險阻偏了汊;若是順流去找她,好像她又在水中崖。
賞析: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風秦風蒹葭》全文翻譯賞析古詩詞鑒賞
《蒹葭》出自《詩經(jīng)秦風》,是一首幾千年來百讀不厭、情真意切、風神搖曳的杰作。周孝王時,秦的先祖非子受封于秦谷(今甘肅天水)。*王東遷時,秦襄公**護送,論功行賞,襄公又得到了*以西的大片封地。后來秦逐漸東徙,都于雍(今陜西興*)。秦地包括現(xiàn)在陜西關中到甘肅東南部一帶。秦風共十篇,大都是東周時代這個區(qū)域的民歌。
全詩三章,每章只換幾個字,這不僅發(fā)揮了重章疊句、反復吟詠、一唱三嘆的藝術效果,而且產(chǎn)生了將詩意不斷推進的作用。從“白露為霜”到“白露未”再到“白露未已”,這是時間的推移,象征著抒情主人公凝望追尋時間之長;從“在水一方”,到“在水之湄”,再到“在水之”,從“宛在水**”,到“宛在水中坻”,再到“宛在水中b”,這是地點的轉換,象征著伊人的飄渺難尋;從“道阻且長”,到“道阻且躋”,再到‘道阻且右”,則是反復渲染追尋過程的艱難,以凸現(xiàn)抒情主人公堅執(zhí)不已的精神。重章疊句,層層推進,這是《詩經(jīng)》中的民歌常用的表現(xiàn)方法。詩中還巧妙的運用了如“蒼蒼”,“、凄凄”,使全文聲情兼?zhèn)洹?/p>
如果把詩中的“伊人”認定為情人、戀人,那么,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
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事物的'性能!霸谒环健钡慕Y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由此看來,我們不妨把《蒹葭》的詩意理解為一種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達社會人生中一切可望難即情境的一個藝術范型。這里的“伊人”,可以是賢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業(yè)、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塹,可以是宗法、禮教,也可以是現(xiàn)實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礙。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現(xiàn)和表現(xiàn)天地。如此說來,古人把蒹葭解為勸人遵循周禮、招賢、懷人,今人把它視**情詩,乃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儀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執(zhí)其一而否決其他,因為它們都包蘊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義之中。
自然,當我們處在與“在水一方”類似的境遇時,應當欣賞的是它的銳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觀失望。
這首詩以水、蘆葦、霜、露等意象營造了一種朦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霧籠罩著一切,晶瑩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澀的少女緩緩而行。詩中水的意象正**了女性,體現(xiàn)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霧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紗。她一會出現(xiàn)在水邊,一會又出現(xiàn)在水之洲。尋找不到,急切而又無奈的心情正如**爬一般癢,又如刀絞一般痛。就象我們常說的“距離產(chǎn)生美感”,這種美感因距離變得朦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人的身份、面目、空間位置都是模糊的,給人以霧里看花、若隱若現(xiàn)、朦朧縹緲之感。蒹葭、白露、伊人、秋水,越發(fā)顯得難以捉摸,構成了一幅朦朧淡雅的水彩畫。 詩的每章開頭都采用了賦中見興的筆法。通過對眼前真景的描寫與贊嘆,繪畫出一個空靈縹緲的意境,籠罩全篇。詩人抓住秋色獨有的特征,不惜用濃墨重彩反復進行描繪、渲染深秋空寂悲涼的氛圍,以抒寫詩人悵然若失而又熱烈企慕友人的心境。詩每章的頭兩句都是以秋景起興,引出正文。它既點明了季節(jié)與時間,又渲染了蒹蒼露白的凄清氣氛,烘托了人物悵惘的心情,達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藝術境地!拜筝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輝映,渾然一體,用作起興的事物與所要描繪的對象形成一個完整的藝術世界。開頭寫秋天水邊蘆葦叢生的景象,這正是“托象以明義”,具有“起情”的作用。因為蘆葦叢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會呈現(xiàn)出一種迷茫的境界,這就從一個側面顯示了詩的主人公心中的那個“朦朧的愛”的境界。 王夫之《姜齋詩話》說:“關情者景,自與情相為珀芥也。情景雖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樂之觸,榮悴之迎,互藏其宅”,《蒹葭》這首詩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與人物委婉惆悵的相思感情澆鑄在一起,從而渲染了全詩的氣氛,創(chuàng)造了一個撲朔迷離、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語皆情語”的體現(xiàn)?傊遁筝纭吩姷呢S富美感,不論是從欣賞的角度,還是從創(chuàng)作的角度,頗值得我們重視和予以認真探討。
詩經(jīng)秦風《蒹葭》賞析2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蒹葭:蘆葦。
蒼蒼:茂密的樣子。
溯洄:逆著河流向而上。
溯游:順著河流向下走。
凄凄:同萋萋,茂盛的樣子。
湄:岸邊水草交接的地方。
晞:音西,干
涘:音四,水邊
沚:音止,水中的小沙灘
「賞析」:
《蒹葭》描寫了一幅蕭瑟冷落的秋景之中,拂曉之際,露濃霜重,蘆葉搖曳,情中人佇立凝望煙水迷茫中的“伊人”,似在眼前,又似在水中,可望而不可及,表現(xiàn)了滿腹的憧憬、追求、失望和惆悵。詩寫得情景交融,迷離恍忽,正像那間中人不可捉摸,給人咫尺天涯之感。然而,無論多久,也無論是路的崎嶇、漫長,更有險阻,也無論白露、凝霜,終日照曬,追求的忠貞不二,真是感人至深,而這全在詩人的情景描寫透露出來,含蓄慰藉,無限生情。
詩經(jīng)秦風《蒹葭》賞析3
國風·秦風·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注釋
1.蒹(jiān):沒長穗的蘆葦。葭(ji。撼跎奶J葦。蒼蒼:鮮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義同。
2.蒼蒼: 茂盛的樣子 3.為:凝結成。
4.所謂:所說的,此指所懷念的。
5.伊人:那個人,指所思慕的對象。
6.一方:那一邊。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順流而下。一說“洄”指彎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從:追尋。
9.阻:險阻,(道路)難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邊。
13.躋(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灘
15.涘(sì):水邊。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灘。
譯文
河邊蘆葦青蒼蒼,秋深露水結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又太長。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
河邊蘆葦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河岸那一邊。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攀登難。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灘。
河邊蘆葦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處?就在水邊那一頭。
逆著流水去找她,道路險阻曲難求。 順著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賞析
為了自己心愛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艱難險阻,矢志不渝,這是一種可歌可泣的堅貞和追求精神。那個“伊人”,其實也可以看作一種盡善盡美的境界,一種指向理想的超越。
這讓人想起一篇叫做《海鷗喬納森》的小說。海鷗喬納森從不愿像自己的同類那樣一心盯住眼前的臭魚爛蝦,總想飛得更高,達到盡善盡美的境界。為了練習飛翔,他的翅膀被折斷受傷,依然不改初衷。同伴們引誘他,譏笑他,他照樣堅持自己的追求,寧愿餓著肚子,也不去追逐眼前的吃食。
喬納森想達到的,是對凡夫俗子的超越,是向盡善盡美的境界靠近,是努力向理想沖刺。《蒹葭》的主人公所追求的,也是自已心月中盡善盡美的理想,是自己魂牽夢繞的意中人,因此不惜一切代價去上下求索,不斷追求。
對于真正的求索者來說,目標是一種指向。達到目標固然重要,更重要的還是過程。人生本來就是一個過程。生存的價值和意義,就存在于過程之中。同樣,追求的價值和意義也存在于過程之中。如果忽視過程,實際上也是忽視了追求本身。
盡善盡美的境界,無論是從理論上說,還是從實際上說,都是不可能達到的。換句話說,盡善盡美只是一種理念,一種心靈指向的理想。它指引我們在*庸瑣屑的生命歷程中向前渡過,就像夜中照亮道的火光,迷途中的指南針一樣,讓我們不斷地前行,追求。
《詩經(jīng)·秦風·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3篇(擴展2)
——無衣先秦詩經(jīng)全文、注釋、賞析
無衣先秦詩經(jīng)全文、注釋、賞析1
[先秦]詩經(jīng)
豈曰無衣七兮?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
豈曰無衣六兮?不如子之衣,安且燠兮?
注釋:
【1】七:虛數(shù),非實指,言衣之多;一說七章之衣,諸侯的服飾。
【2】子:第二人稱的尊稱、敬稱,此指制衣的人。
【3】安:舒適。
【4】吉:美,善,好。
【5】六:即六套衣服。亦非實指。
【6】燠(yù):暖熱,溫暖。
作品賞析:
此詩與《秦風·無衣》題目及首句皆相同,然思想內(nèi)容與藝術風格卻完全兩樣。從字面上看,似覺并無深意。然詩句樸實無華,皆從肺腑中流出:“難道說我沒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七件,可是揀了一件又一件,沒有一件抵得上你親手縫制的衣裳,那樣舒坦,那樣美觀。”“難道說我沒有衣裳穿?我的衣裳有六件。可是挑了一件又一件,沒有一件抵得上你親手縫制的衣裳,那樣合身,那樣溫暖!闭Z言自然流暢,酷肖人物聲口。感情真摯,讀之令人凄然傷懷。
對于詩中的句讀,舊說兩段的起句都作六字句,然今人徐培均認為應標點為:“豈曰無衣?七兮。”前四字為一句,用以自問,后二字為一句,用以自答,詩人正是在這種自問自答中,抒寫了一腔哀思。另外在一些字、詞的解釋上也頗多歧見。如“七”字、“子”字、“六”字,朱熹《詩集傳》以為“侯伯七命,其車旗衣服,皆以七為節(jié)。子,天子也”。又云:“天子之卿六命,變‘七’言‘六’者,謙也,不敢以當侯伯之命,得受六命之服,比于天子之卿亦幸矣!敝祆涞慕忉,完全服從于他對于這首詩主題的理解。這首詩既然是述晉武公向周釐王請求封爵之意,那末他就必然把“七”解釋為“諸侯七命”,把“六”解釋為“天子之卿六命”,而把“子”解釋為“天子”。前二者與晉武公的諸侯身份相當,后者則與周釐王的天子地位相稱。其說固然言之成理,不失為一家之見,然與詩的本意可能相去甚遠。
從對此詩主題的理解出發(fā),“七”和“六”俱為數(shù)詞,也可以看作虛數(shù),極言衣裳之多。而“子”則為第二人稱的“你”,也即縫制衣裳的妻子。這樣的理解,應該是符合詩的本意的。
全詩分為兩章,字句大體相同,唯兩起變動一個字:“七”易為“六”;兩結也變動一字:“吉”易為“燠”。這主要為的是適應押韻的需要。從全篇來說,相同的句式重復一遍,有回環(huán)往復、一唱三嘆、回腸蕩氣之妙。
《詩經(jīng)·秦風·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3篇(擴展3)
——秦風·無衣原文及翻譯
秦風·無衣原文及翻譯1
秦風·無衣全文閱讀:
出處或作者:《詩經(jīng)》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王于興師,修我戈矛,與子同仇!
豈日無衣?與子同澤。王于興師,修我矛戟,與子偕作!
豈日無衣?與子同裳。王于興師,修我甲兵,與子偕行!
秦風·無衣全文翻譯: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穿一件大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戈和矛,和你同仇敵愾!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內(nèi)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矛和戟,和你共同作準備!
誰說沒有衣裳?和你同穿一件下衣。君王要起兵,修整好鎧甲和兵器,和你共同上**!
《詩經(jīng)·秦風·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3篇(擴展4)
——《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的賞析3篇
《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的賞析1
一、意旨遙深的詩人:阮籍
阮籍(210-263),字嗣宗,陳留尉氏(今屬河南)人。
時代狀況:玄學。篡權。戰(zhàn)亂。黑暗。
竹林七賢:懷縣(今屬河南省)的山濤、向秀,尉氏(屬陳留郡,今屬河南。┑娜罴⑷钕,铚(zhì)縣(今屬安徽。┑娘,沛國(今安徽宿縣西北)的劉伶,還有林沂(yí)(今屬山東省)的王戎。在“竹林七賢”中,山濤和王柔雖然很崇奉老莊的道家哲學,但也非常熱心于名位利祿,所以,他們二人的生*在“竹林七賢”中比較富貴、顯達,而不以文學著稱,也沒有留下很多好作品。
向秀、劉伶、阮咸雖然留下一些作品,但不算很多,只有向秀的《思舊賦》、劉伶的《酒德頌》等較為著稱。
在七賢中,真正倜儻不群,富有個性,而且在文學上有較大成就的自然就是嵇康和阮籍了。這兩個人的作品風格完全不同,阮籍的風格是寓意遙深,志氣曠逸。前人評他們二人的詩說:“嵇詩清峻,軟旨遙深!币馑际钦f嵇康的詩清新、峻切,阮籍的詩意旨遙遠、深微,難以測知。
如果從詩歌的藝術價值來說,嵇康的詩雖然也寫得很好,但是,寫得過于直率了,缺乏含蓄,沒有蘊藉;阮籍的詩雖有一份哀怨之意,但很有節(jié)制,很含蓄。所以阮籍的詩富于蘊藉、沉摯的意趣。因而,在竹林七賢之中,在“正始時代”的作家之中,阮籍的文學成就是第一位的。
阮籍是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兒子。阮瑀“工于詩文、長于書札”,詩、文和書信都寫得很好,曾擔任過曹操的記室。
歷史上記載:阮籍“容貌瑰杰,志氣宏放,傲然獨得”,“喜怒不形于色”。這是因為他所處的魏晉之交的亂世,不如此不足以遠禍全身。阮籍的性格,一方面他的生活非常放浪,秉賦有豪放的志意,不受一切外在的禮法的拘束。另一方面,他為了能夠在衰亂之世委曲求全地保全自己,而在內(nèi)心非常有節(jié)制。阮籍的詩之所以寫的如此寓意遙深,他的為人之所以這樣喜怒不形于色,正是因為他有兩種相反的情感的緣故。
關于阮籍的為人,歷史上記載說,他“內(nèi)心淳至,以孝稱,而疏于禮法”。雖然他外表上行為放浪,而內(nèi)心卻是非常淳厚、非常篤摯的,并且以孝順著稱。有一天,阮籍正和一位朋友下棋。這時,有人把他母親死了的消息告訴他,他的朋友想要停止下棋,但他卻對下棋的朋友說,請終此局。下完這盤棋,他就放聲一慟,嘔血數(shù)斗,而且“哀毀骨立,杖而后起”。
當時人們以吊喪為重,當中書令裴楷來吊祭阮籍母親之喪時,阮籍散發(fā)箕踞,醉而直視。既不給裴楷答禮,也不哀哭。裴楷仍然盡他的吊喪之禮。當時有人問裴楷,既然阮籍沒有給你答禮,你為什么還盡喪之禮呢?裴楷回答說,阮籍那樣的人物是在禮法以外的,他可以像他那樣行事;我們是一般的尋常人,是在禮法以內(nèi)的,是應該遵守禮法的。此外,阮籍疏于禮法,他遇俗士則白眼沉默,遇知己就以青眼相對。嵇康的哥哥來見阮籍,他就以白眼相對;嵇康自己來見阮籍,就以青眼相對。
歷史上還記載,阮籍“口不臧否人物”。當時有人故意與阮籍談話,像當年讒毀嵇康的鐘會,也非常忌恨阮籍。鐘會當時任司隸校尉,他“數(shù)以時事問之”,
多次讓阮籍對當時正事進行評論,希望從阮籍的口中得到他對當時一些人物的批評作為把柄,然后再給阮籍加上一些罪名,而阮籍絕口不臧否人物,“皆以酣醉獲免”。(司馬昭替他的兒子司馬炎向阮籍求為婚姻,要阮籍把他的女兒嫁給司馬昭的兒子,阮籍知道司馬昭的用意之后,便常常飲酒,一醉達60天之久,使司馬昭沒有機會談及此事。)
歷史上還記載,阮籍好讀書,愛山水,常任意出游,“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返!彼矚g讀書,也喜歡游山玩水。他常常任意地駕上車出游,但不按著一般人所經(jīng)過的路徑走,而是任意而行,當走到途窮無路可走的時候,就慟哭著轉回來。
歷史上海記載,阮籍有一次登**當年劉邦與項羽作戰(zhàn)的廣武山,當他目睹舊時楚漢相爭的作戰(zhàn)遺跡時,不禁嘆息道:“時無英雄,使豎子成名!”他是在感嘆在一個衰亂的時代,沒有一個真正偉大的英雄人物能夠拯拔、能夠救濟正處于水火涂炭之中的人民。他對時代危亡的慨嘆和失望的悲哀之情,都在這兩句話中深深地表現(xiàn)出來。
阮籍好老莊,然而他曾經(jīng)屢次出仕,(比如他做過太尉蔣濟的掾屬,做過尚書郎,步兵校尉),是為什么呢?一方面,他有放浪不羈的一面,對當時的時代非常失望、不滿,但另一方面,他又有一種委曲求全的苦心,能夠節(jié)制自己。所以,他屢次出仕又屢次辭官,正好可以看出他內(nèi)心矛盾掙扎的痛苦。
在七賢中,阮籍是內(nèi)心最為矛盾、最為痛苦的一個人。因此,他常!耙龟@酒醒,難去憂畏,逶迤伴食,內(nèi)慚神明。耿介與求生矛盾,曠達與良知互爭,悲涼郁結,莫可告喻。對天咄咄,發(fā)為詩文”。老莊哲學的曠達與他良知上所忍受的悲苦互爭,內(nèi)心真是“悲涼郁結”,而這種痛苦又沒有一個人可以訴說,所以就把內(nèi)心的零亂、悲苦用詩文表現(xiàn)出來。
阮籍在**上有雄心壯志,但他不滿司馬氏的所作所為,不愿依附司馬氏,又怕遭禍而不敢公然反對。他崇尚老莊的自然無為,蔑棄禮法;對司馬氏提倡儒家禮教的一套虛偽行徑,深為反感。他有才能,有志向,但無法施展,所看見的是恐怖的**和虛偽的禮法。哀傷、苦悶、恐懼、絕望包圍了他。他寫下了五言《詠懷詩》八十二首,充分表現(xiàn)了他那孤獨苦悶的心情,同時隱隱約約地對時政和上流社會的丑惡現(xiàn)象進行了諷刺,憂生和憤世構成了他詩作的主題。他的詩語言比較質樸,不假雕飾,但因對許多丑惡現(xiàn)象不敢明言,隱約其辭,因此不少篇章的內(nèi)容顯得深晦難曉。他的詩在展示內(nèi)心世界的豐富復雜性方面,在深入表現(xiàn)詩人的個性方面,堪與曹植的詩
比美。
二、詠懷詩
阮籍詠懷詩共有82首。所謂“詠懷”,就是抒寫懷抱的意思,內(nèi)心之所感動的,內(nèi)心之所思想的,都可以抒發(fā)出來。
阮籍的82首詠懷詩,不是作于一個時候,而是“因物因事,情動于衷而見于吟詠。內(nèi)多憂時憤激之言,而出于隱喻象征,迂回吞吐,耐人尋味”。
前人的評價:
鐘嶸《詩品》:“《詠懷》之作,可以陶性靈、發(fā)幽思。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洋洋乎會于風雅!庇终f:“厥旨淵放,歸趣難求”。指出阮籍的詩,言語字句所寫的景物好像就在我們耳目之前一樣,而它其中所蘊含的情意,其寄托像八荒一樣的遙遠,很難搞懂他的主旨是什么。
晉宋之交的詩人顏延年在他的《詠懷詩注》中說:“嗣宗身事亂朝,?诸
謗遇禍,因茲發(fā)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測!
清代的陳沆在《阮籍詩箋(jiān)》的開頭引用顏延年上面的那些話,接著說:“今案軟公登臨廣武,嘯傲蘇門。遠跡曹爽,潔身懿、師。其詩憤懷禪代,憑吊今古。蓋仁人志士之發(fā)憤焉,豈直憂生之嗟而已哉!标愩煺f,阮籍的詩并不僅僅是顏延年所說的寫人生的憂患艱難而已,而是仁人志士的作品,具有非常深遠的含義。
三、夜中不能寐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表面意思是說,作者半夜睡不著,做起來彈琴而已。卻蘊含著他內(nèi)心的憂思煩亂,他那想要求得抒發(fā),想要求得解脫、寄托的努力和掙扎都表現(xiàn)在其中了。
“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衿!
帷:帳幔、簾幕。在這指窗帷。
鑒:照
天上的明月照在這薄薄的窗帷之上。然而,阮籍所寫的明月照在窗帷之上,還蘊含著他此時此刻內(nèi)心的一種觸發(fā),內(nèi)心的一份感動與哀傷。因為月亮這個意向,會引發(fā)詩人一份寂寞、惆悵、哀傷的感情。(舉頭望明月!坝耠A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玉階怨》)
清:凄清
衿:衣服的前衿,正當胸懷的所在。
這里是說這時又有凄清、寒冷的夜風直吹到我的衿懷之內(nèi)。這種寒冷,不僅僅是身體所感受到的寒冷而已,而且是他內(nèi)心之中一份寒冷的感受。
“孤鴻號外野,朔鳥鳴北林。”
鴻:是雁中最大的一種。這種鳥飛得很高,飛得很遠。鴻雁是常常成群結伴地飛翔,或者排成“一”字,或者排成“人”字。而有時會有一只失群的孤雁,它孤獨地一個人,所以是孤鴻。
這一句表面上寫他耳朵聽到的孤鴻的號叫,其實是他內(nèi)心的孤鴻的感覺。他說我聽到那孤鴻在悲鳴,在哀號,在什么地方哀號呢?在遼遠的曠野之上。
朔:指北方。朔鳥,就是指北方的鳥。然而“朔”還有“寒冷”的意思。冬天的北風就是朔風,朔風就是寒風。在這里,與其把它講成北方的鳥,不如把它講作寒鳥,是寫在寒冷的冷風之中的寒鳥在悲鳴,在啼叫。在什么地方呢?在北方的樹林之中。北方的樹林是指寒冷的樹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我在這個地方走來走去,將要看見什么,能見到什么呢?明月、清風、孤鴻、朔鳥。但他說,他什么也沒看到。
難道“明月、清風、孤鴻、朔鳥”都被阮籍一筆抹殺了嗎?不是。阮籍所說的不是這些,這些明月、清風、孤鴻、朔鳥所**的是絕望,是幻滅,是悲哀,是寒冷,是孤獨,他要掙扎著離開它們,然而,除了它們以外,他再也找不到什么了,沒有一件事物能夠給他帶來溫暖和安慰。所以,他在徘徊與彷徨之中再也
尋覓不到任何一件事物了。
在魏晉如此危亡、衰亂之世,我能夠希求、盼望些什么呢?所以“憂思獨傷心”。他只有滿懷憂愁、煩亂的一份情思,自己單獨地傷心。而且,這一份傷心是無可告喻的。有誰能知道我的傷心,向誰傾訴我的傷心?
他身仕亂朝,常恐遭禍。他不敢把自己對時代的那一種黑暗、危亡的“憤懷禪代”的感覺向人訴說。只有“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了。
意象與抒情
四、嘉樹下成蹊(xī)(其二)
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
嘉樹:是美好的樹,凡是一切美好的樹,都可以稱它是嘉樹。
《史記·李將軍列傳》:“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這兩句的意思是說,有一些美好的樹,樹的下面就自然會走出路來的,這些樹就是東園的桃樹和李樹。這兩句比喻美好繁盛的時代。
秋風吹飛藿(hu?),零落從此始。
飛藿:“藿”是豆葉,即豆類的植物。“飛藿”是指零落的豆葉。——對比木本植物。
沈約解釋這兩句說:“風吹飛藿之時,蓋桃李零落之日:華實既盡,柯葉又凋,無復一毫可悅。”
這兩句是說,秋風吹在豆葉上,我們就感到萬物零落從此就開始了。比喻凋零、衰敗的時代。
前面四句,我講的只是表面的意思。陳沆的《詩比興箋》認為這四句詩是有一種比興寓托的深意,陳沆說那是“司馬懿盡錄魏王公置于鄴。嘉樹零落,繁華憔悴,皆宗枝剪除之喻也”,意思是說這四句詩比喻曹魏的宗室之被司馬氏所剪除。
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杞。
繁華:顏色美麗。
荊:一種落葉的灌木,它的莖是叢生的,大概有四五尺高,枝干很堅勁,古人常有人以荊木做手杖用。
堂:是一所房屋之中最**的、最美好的、最高大的建筑。
杞:枸杞。
這兩句是說,人世之間本來就是如此,一些盛衰興亡的轉變都是如此:一切繁華的事物都會有一個憔悴的結果和下場。而廳堂之上就會長滿荊、杞。生——死;聚——散。
驅馬舍之去,去上西山趾。
舍:舍棄
之:代詞,指零落、憔悴而長滿荊杞的地方。
西山:用典。是伯夷、叔齊當年隱居的地方。伯夷、叔齊是商紂時代孤竹國國君墨胎初的兩個兒子。周武王滅了商紂之后,他們“義不食周粟”,**在首陽山!妒酚洝げ牧袀鳌氛f伯夷、叔齊臨死之前作了一首歌:
其辭曰:“登彼西山兮,采其微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吁(xū)嗟徂(cú)兮,命之衰矣!”
趾:山腳。
這兩句是說,這樣一個危亡、衰亂的時代,我要趕著我的馬,鞭策著我的馬,離開這個地方,到很遠很遠的西山去。
一身不自保,何況戀妻子?
阮籍在魏晉之交的危亂之時,他有那種委曲求全地保全的悲哀和痛苦。有的時候,之之所以肯于委曲求全,還不只是因為自己的緣故,說自己果然就貪生畏死而就委曲求全了,有時不是的,而是為了對自己的親屬、家人的一份保護愛護之意,因為有的時候會因為自己而連累整個家族。
阮籍說,我有時想到我一身的安危都不能夠自保,何況說我還要戀念、還要保護我的妻子兒女,我如何能夠保全他們呢?像這樣的危亡之世,有一天說不定就會有殺身之禍。
凝霜被野草,歲暮亦云已。
凝霜:凝結的寒霜。
被:遮蓋
歲暮:一年最后的日子
已:畢,完
這兩句說,那寒冷的嚴霜整個地把郊原四野的野草都覆蓋的時候,有什么生物還能保全下去呢?一年就要過去了,那我只好說一切都完結了,什么希望都沒有了。這里表現(xiàn)得非常絕望,同時,也表現(xiàn)了他在這個危亡、衰亂之時,那一份要茍且、委曲求全地求生的矛盾和悲哀。
其六 一日復一夕
一日復一夕,一夕復一朝。
每個人都是在白天黑夜的循環(huán)中度過的。在一天又一天的歲月累計中“顏色改*常,精神自損消!
顏色改*常,精神自損消。
逐漸衰老,這是誰也無法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因為阮籍“身仕亂朝,?诸局r遇禍”,所以他的人生體驗是時時刻刻焦躁不安的。
胸中懷湯火,變化故相招。萬事無窮極,知謀苦不饒。
《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的賞析2
阮籍《詠懷》:**抒情組詩的出現(xiàn) 苦悶與曠達 淵永的滋味與隱約曲折的風格
曹魏后期,政局混亂,曹芳、曹髦等**既荒*無度,又昏庸**,司馬懿父子掌握朝政, 曹芳、弒曹髦,大肆誅殺**。此時文人的命運與建安時大不相同。擁曹的何晏、夏侯玄 人被殺。嵇康拒絕與司馬氏合作,亦慘遭殺害。阮籍本有濟世志,但不滿于司馬氏的**, 酣飲和故作曠達來逃避**,最后郁郁以終。山濤本來與阮籍、嵇康等人為友。同在“竹 林七賢”之列,后來投靠司馬氏。正始十年司馬懿父子發(fā)動高*陵*,奪取**后的十 年間,全國進入恐怖狀態(tài)。(只到高*陵*十六年后,司馬氏才最后取而代之,奪了曹 家的帝位。)
這一時期的詩人,**理想落潮,普遍出現(xiàn)了危機感和幻滅感。此時的詩歌也與建安 詩壇風貌迥異,反映民生疾苦和抒發(fā)豪情壯志的作品減少了,抒寫個人憂憤的詩歌增多了, 故阮籍詩“頗多感慨之詞”(鐘嶸《詩品》)和“憂生之嗟”(李善《文選注》),嵇康詩 亦“多抒感憤”(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卷八)。由于正始玄風的影響,詩歌逐漸與玄 理結合,詩風由建安時的慷慨悲壯變?yōu)樵~旨淵永、寄托遙深。因而正始詩歌也體現(xiàn)出其獨 特的藝術風貌,嚴羽《滄浪詩話·詩體》說:“以時而論,則有……正始體!弊⒃疲骸拔**,嵇、阮諸公之詩!
阮籍的**作是《詠懷詩》八十二首。這些詩非一時一地所作,是其**感慨的記錄。 這些詩抒感慨,發(fā)議論,寫理想,開創(chuàng)了*文學史上**抒情組詩的先河,對后世產(chǎn)生 了重大影響。
阮籍的《詠懷詩》充滿苦悶、孤獨的情緒,其詩或者寫時光飛逝、人生無常,如: “懸車在西南,羲和將欲傾。流光耀四海,忽忽至夕冥。朝為咸池暉,濛汜受其榮! (其十八)“朝陽不再盛,白日忽西幽。去此若俯仰,如何似九秋! (其三十二)或 者寫樹木花草由繁華轉為憔悴,比喻世事的反復,如:“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秋風 吹飛藿,零落從此始。繁華有憔悴,堂上生荊記。” (其三)“夭夭桃李花,灼灼有輝光。 悅懌若九春,磬折似秋霜。”(其十二) “清露為凝霜,華草成蒿萊!保ㄆ湮迨
“不見日夕華,翩翩飛路旁!保ㄆ湮迨┗蛘邔戻B獸蟲魚對自身命運之無奈,如
孤鳥、寒鳥、孤鴻、離獸等意象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詩中,特別是春生秋死的蟋蟀、蟪蛄,成為詩 人反復歌詠的對象(如其十四、其***、其七十一)。或者直接慨嘆人生的各種深創(chuàng)巨 痛,如少年之忽成丑老(如其四、其五、其六十五),功名富貴之難保(如其十三、其五 十三、其五十九),以女色事人之不可靠(如其二十、其二十七、其三十)。由于從自然 到人事都充滿苦難,阮籍心中的苦悶難以排遣!对亼言姟菲湟徽f: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此末尾兩句可視為全部《詠懷詩》。清人方東樹說:“此是八十一首發(fā)端,不過總言 所以詠懷不能已于言之故!保ā墩衙琳惭浴肪砣┯秩缙涫撸
獨坐空堂上,誰可與歡者。出門臨永路,不見行車馬。登高望九州,悠悠分曠野。孤 鳥西北飛,離獸東南下。日暮思親友,晤言用自寫。
這首詩寫獨坐無人,出門無人,登高無人,所見僅為孤鳥、離獸,棲惶無主之情溢于 紙上。在這種局面之中,詩人進而感到壯志、理想都成了泡影。
《詠懷詩》其十九以佳人喻理想,寫詩人心雖悅之而無由交接,表現(xiàn)了理想不能實現(xiàn) 的痛苦。其八十命意亦相似,只是又多了一層生命短促之悲。其七十九寫鳳凰的悲劇,鳳 凰立身高潔,志向遠大,但羽翼為秋風所傷,已無法飛翔, “但恨處非位,愴恨使心傷”, 簡直是阮籍的自況!对亼言姟分羞w逝之悲、禍福無常之感觸目皆是,正體現(xiàn)了他憂憤深廣 的情懷。阮籍詩中悲哀、凄愴、涕下、咨嗟、辛酸、蹉跎、憂傷、憤懣、怨尤、悲悼等詞語 十分常見,充分反映了他極度苦悶的心情。
面對污濁的社會與短暫的人生,阮籍無法找到真正的出路,只好故作曠達,在生活中, 他做出許多驚世駭俗的事情;在詩歌中,他也為自己設計了精神的出路,這就是游仙和隱居。 阮籍的《詠懷詩》有不少篇章寫游仙和隱居,有些則是仙隱結合。他在詩中常常贊美巢由、 夷齊、邵*、四皓等隱士,而諷刺蘇秦、李斯等人因貪利祿而導致殺身之禍。
阮籍贊美神仙隱逸,只是排遣苦悶的一種方式,他其實是頗有濟世之志的!稌x書》本 傳說他:“本有濟世志,屬魏晉之際,天下多故,名士少有全者,籍由是不與世事,遂酣飲 為常!彼运趯憫崙颗c出世之情的同時,也表現(xiàn)出對時局的關注和自己的懷抱。如《詠 懷詩》其三十一,批評曹魏*荒*腐朽,指出其必定**的命運:
駕言發(fā)魏都,南向望吹臺。簫管有遺音,梁王安在哉。戰(zhàn)士食糟糠,賢者處蒿萊。歌舞 曲未終,秦兵已復來。夾林非吾有,朱官生塵埃。軍敗華陽下,身竟為土灰。
有的詩則揭露禮法之士的虛偽,如其六十七:
洪生資**,被服正有常。尊卑設次序,事物齊紀綱。容飾整顏色,磬折執(zhí)圭璋。常上 置玄酒,室中盛稻粱。外厲貞素談,戶內(nèi)滅芬芳。放口從衷出,復說道義方。委曲周旋儀, 姿態(tài)愁我腸。
有的詩則抒發(fā)自己的壯志,如其三十九:
壯士何慷慨,志欲威八荒。驅車遠行役,受命念自忘。良弓挾烏號,明甲有**。臨難 不顧生,身死魂飛揚。豈為全軀士,效命爭戰(zhàn)場。忠為百世榮,義使令名彰。垂聲謝后世, 氣節(jié)故有常。
阮籍詩的風格隱約曲折,“言在耳目之內(nèi),情寄八荒之表”,“厥旨淵放,歸趣難求” (鐘嶸《詩品》),這主要是由其時代與身世決定的。他同情曹魏,不滿于司馬氏,但身仕 亂朝,常恐遭禍,故處世極為謹慎,“發(fā)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晉書·阮籍傳》)。 作詩亦不敢直言,常常借比興、象征的手法來表達感情、寄托懷抱。或借古諷今,或借游仙 諷刺世俗,或借寫美人香草寓寫懷抱。李善《文選注》分析這種情況說:“嗣宗身仕亂朝, ?诸局r遇禍,因茲發(fā)詠,故每有憂生之嗟。雖志在刺譏,而文多隱避,百代之下,難以情 測。”但就詩歌精神而言,阮籍的《詠懷詩》與建安風骨仍是一脈相承的,如嚴羽《滄浪詩 話·詩評》說:“黃初以后,惟阮籍《詠懷》之作,極為高古,有建安風內(nèi)骨!
試論阮籍的《詠懷詩》
阮籍(嗣宗)是魏晉交替時期的著名作家,尤以其82首《詠懷詩》享盛名于*詩壇。
然而,也正是這些《詠懷詩》在*的文藝批評史上引起了頗多的爭論。
從劉勰的《文心雕龍》提出“阮旨遙深”以后,后代論者便沿著這個思路而推波助瀾。 《詩品序》稱其“厥旨淵放,歸趣難求”;李善的《文選注》有“百代之下,難以情測”
之說;張溥則謂之“詠懷諸篇,文穩(wěn)指遠”(《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注》)。愈往后, 論家便更把阮詩內(nèi)容渲染為神秘莫測,進而連其表現(xiàn)形式也被說得神乎其神了。劉熙載甚 至說:“阮嗣宗詠懷,其旨固為淵遠,其屬辭之妙,去來無端,不可蹤跡。后來如射洪 《感遇》,太白《古風》猶瞻望弗及矣”(《藝概·詩概》)。黃節(jié)和肖滌非二先生也認 為:“后之學步邯鄲者,既未得其仿佛,而淺見寡聞之士,又以眩于故實,艱于檢討,亦 復望而生畏。于是詠懷之作,乃成千古絕響矣”。(《讀詩三札記·讀阮嗣宗詩札記》) 說阮詩遙深、隱晦是對的,但將之視作“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千古絕響”,則與事 實不符。
劉勰說“阮旨遙深”是在與“何宴之徒,率多浮淺”(《文心雕龍·明詩》)相對比
的情況下提出來的。鐘嶸曾經(jīng)說過:“其源出于《小雅》,無雕蟲之功”(《詩品上》)。 這就把《詠懷詩》放進*詩歌發(fā)展的大結構系統(tǒng)之中,進行縱與橫的比較研究。后人步 他們的后,只執(zhí)其一端,恐怕是有違他們的初衷。
其實,阮籍的《詠懷詩》是循著*古典詩歌創(chuàng)作的發(fā)展邏輯而生長、發(fā)展的,它既 繼承了前代詩歌創(chuàng)作的精華,也是后輩學習的圭臬之一。在*詩的發(fā)展史上,起著一種 承先啟后的作用。阮詩的“遙深”,是那個時代文學與哲學**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是他在 詩歌中實踐魏晉玄學“得意忘言”之文學觀的體現(xiàn)。從這個思路出發(fā),阮詩也許會不那么 “難以情測”了。
“言不盡意”這個哲學命題,早在周朝就有了雛形!吨芤住は缔o》中就有,“子曰: '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可見乎”的說法;《莊子·外物》曰:“荃
者所以在魚,得魚而忘荃;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意而忘言”。魏晉時期,玄學 興起,崇尚以無為本,哲學家們展開了言、意之辯。集大成者當為王弼。他說:“然則忘 象者乃得意者也,忘言者乃得象者也。得意在忘象,得象在忘言,故立象以盡言,而象可 忘也。重畫以盡情,而畫可忘也”(《周易略例·明象》)!跋蟆奔次锵。王弼在言和
意之間加進了一個物象,這不僅表明思辯哲學有了新發(fā)展,即認識到表象的存在,認識到
人們認識事物的本質是由表及里的;而且還表明“言不盡意”的哲學觀已找到了向以形象 思維為主的文學滲透的關節(jié)點,由是,“得意忘言”的文學觀的呼之欲出就是十分自然的了!暗孟笸浴焙汀暗靡馔浴痹谖簳x時代儼成時風。王弼在《論語釋疑》和《老子注》 等著作中一掃漢代經(jīng)學的繁瑣考證,多用假言釋意,追求思辯的哲學境界,而不拘泥于表面 的文字。如他在解釋孔子“予欲無言”這句話時說:“欲明本,舉本統(tǒng)末,而示物于極者 也!闭媸堑氐氐赖赖牡靡舛浴
嵇康在《聲無哀樂論》中說:“口不盡味,樂不極音,揆終始之宜,度賢愚之中,為之 檢則”。這里講的是得意而忘音。
顧愷之在《魏晉勝流畫贊》中云:“以形寫神而空其實對,荃生之用,乖傳之趨失矣。 空其實對則大失,對而不正則小失,不可不察也。一像之明昧不若晤對之神通也!边@實際 上道出了魏晉畫壇在創(chuàng)作思想上的主線條:“畫盡意在”,即王弼說的“重畫以盡情,而畫 可忘也!
在這樣一種推崇“得意忘言”的時風中,生機勃勃的文學怎么會無動于衷呢?四面八方 涌來的新思想的信息,必然會在對新思想最**的詩壇產(chǎn)生強烈的反應。阮籍率先表了態(tài): “余以為形之可見,非色之美,音之可聞,非聲之善,”(《阮籍集·清思賦》)這充分表
明了他在自己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將追求什么,又會摒棄什么。后來劉勰將之升華為“情在詞外日 隱狀溢目前日秀”,提出了“隱秀”說,阮籍實為其開先河者也。
阮籍的《詠懷詩》就是他實踐“得意忘言”思想的杰作。肖滌非先生說:“嗣宗詩之特 點:(一)用典變化。(二)命意委曲。(三)情感多哀樂同時而發(fā)”。(《阮步兵詠懷詩 注》)可惜肖先生將三者孤立起來,使人不得要津,倘若用“得意忘言”的創(chuàng)作思想來貫穿 之,就會頓時柳暗花明。因為詩中用典可收到言簡意賅的效果,故而是“得意忘言”最為行 之有效的**!对亼言姟酚玫錁O多,往往一個典就是一個豐富多彩的故事。如“高鳥翔山 崗,燕雀棲下林”(《詠懷詩》四十七)這句詩就含有兩個故事。一是《吳越春秋》中范蠡 勸文種:“高鳥已散,良弓將藏”,要他見好就收;一是《史記·陳涉世家》所錄陳勝那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的千古絕嘆。兩個典故一經(jīng)詮釋,言外之意頓時躍然紙上,讀者只 要忘掉文字的表面含意,順著詩句的內(nèi)涵去思索,就可以品味出作者既有不安茍且,欲濟世 **的雄心,又害怕成為被烹的“走狗”那種曲曲宛宛的真情。
阮籍的《詠懷詩》主要是寫給自己看的,因此,用典時往往信手拈來,掐頭去尾,甚是 隨便。因而讀阮詩,不能僅在字面上考究,而是要在釋典上多下功夫,才能窺見作者的內(nèi)心
《詩經(jīng)》經(jīng)典名句的賞析3
1、賞析“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年輕時離開家鄉(xiāng)年老才回來,一口鄉(xiāng)音未改兩鬢已是疏落蒼白!吧傩‰x家”與“老大回”的句中自對,概括寫出數(shù)十年久客他鄉(xiāng)的事實,暗寓自傷“老大”之情。次句以“鬢毛衰”頂承上句,具體寫出自己的老大之態(tài),并以不變的“鄉(xiāng)音”映襯變化了的“鬢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鄉(xiāng),故鄉(xiāng)可還認得我嗎?”之意,從而為喚起下兩句兒童不相識而發(fā)問作好鋪墊。
2、賞析“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你問我回家的日期,我卻還沒有回家的日期,在這秋夜的巴山,大雨驟至,池中漲滿了水。前句寫你問我什么時候會回去,我卻沒有準確的時間可以告訴你,“期”字兩次出現(xiàn),友人問詢歸期,促其早歸,盼歸之情十分真切;詩人回答,沒有準確日期,無可奈何之情躍然紙上。這一問一答,一揚一抑,思念友人,欲歸不得歸的愁苦躍然紙上。次句寫出了極富形象性的原因:因為巴山下了大雨,這雨幾夜沒停,所以江河湖泊池塘都水滿為患了!也就是說,洪水泛濫,阻斷交通,讓人有家不得歸呀!讓想念我的你失望了!寫眼前景象,使已躍然紙上的愁苦交織于巴山的夜雨,又表現(xiàn)了詩人愁思之綿綿深重。
3、賞析“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什么時候我們一起在西窗下剪燭夜談,再來敘說今天巴山夜雨的情景呢?“何當”一詞表愿望,“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是由當前的苦況所激發(fā)出來的對于未來歡樂的憧憬。此聯(lián)跨越上聯(lián)郁悶、孤寂之心境,而去設想未來,盼望在重聚的歡樂中追話今夜的一切。未來的樂,反襯出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成了未來剪燭夜話的材料,增添重聚時的樂。詩句明白如話,卻又曲折、深婉,含蓄雋永,余味無窮。
4、賞析“***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長江邊上楊柳依依,那亂飛的柳絮,愁壞了渡江的游子。此聯(lián)先交代握別的時間和地點,次寫彼此分別,愁上心頭的況味。地點是***邊的渡口,時間是春天,正是楊柳依依的季節(jié)。在這大好的春天,朋友之間卻要分手,心中的離情別緒,恰好與這大好的春光形成鮮明的反差。那依依裊裊的柳絲,那蒙蒙渺渺的楊花,喚起一層層浪跡天涯,不堪羈旅的愁思。在寫景中,深寓著別情離緒,故有“楊花愁殺渡江人”!俺顨ⅰ倍,將友人間依依惜別的思緒寫到極致。這里只寫“渡江人”,然而彼此羈旅漂泊,君愁我亦愁的內(nèi)心波動,躍然紙端。
這一聯(lián)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結合。
5、賞析“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晚風陣陣,從驛亭里傳來幾聲笛聲,我們就要離別了,你要去瀟湘大地,而我要去京城長安。此聯(lián)即景生情,***頭,已是愁緒萬千,離亭宴上,更是難舍難分,欲言又止!帮L笛”“離亭”都具有特殊意蘊,烘托了離人的特殊心境,實在是信手拈來,妙手天成。
6、賞析“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三秦大地環(huán)繞護衛(wèi)著都城長安,舉目望去,煙霧彌漫,怎么也看不見岷江上的五大渡口。前句寫關中地區(qū)環(huán)繞護衛(wèi)著都城長安。“城闕”即城墻和宮殿,這里指當時的都城長安!拜o”即護衛(wèi),“三秦”指長安周圍的關中地區(qū),點出送別之地。次句寫舉目望去,煙霧彌漫,怎么也看不見巴蜀的五大渡口!拔褰颉笔嵌派俑サ腵地方。四川的岷江上的白華津、萬里津、江首津、涉頭津、江南津等五大渡口,稱“五津”。
長安是詩人和杜少府分手的地方,城郭宮闕,氣象雄偉,歷歷在目。杜離開這里,自然是戀戀戀不舍。而將去的蜀州呢?千里迢迢,風煙渺渺,極目望去不免產(chǎn)生幾分惆悵。這兩句通過一近一遠兩處景物的對照,襯托出送行雙方依依惜別的感情。這一聯(lián)屬“工對”中的“地名對”,極其壯闊精整。
7、賞析“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典故一(“聞笛賦”):指晉代向秀的《思舊賦》。向秀與嵇康、呂安是好友,嵇康、呂安為司馬氏殺害,向秀經(jīng)過兩人舊居時,聽到鄰人吹笛子,其聲“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嘆,寫了《思舊賦》來表示對嵇康、呂安的懷念。
典故二(“爛柯人”):據(jù)《述異記》所載,晉人王質入山砍柴,見二童子對弈,棋還沒終局,發(fā)現(xiàn)手中的“柯”(斧頭的木柄)已經(jīng)朽爛了。王質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經(jīng)一百年過去了,同時代的人都已死盡。
在外面,我懷念老朋友的時候,只能徒然地吟誦《思舊賦》;我回到故鄉(xiāng),恍如隔世,正像傳說中的爛柯人。前句用向秀的典故,表示對被貶被害朋友的懷念,其中隱含有對**者**舊友的不滿。后句用“王質爛柯”的典故,暗示貶謫時間的長久。兩句通過用典,表現(xiàn)了詩人十分復雜的心情。闊別正久,今朝歸來,人事全非,抒發(fā)了無限悵惘的心懷。舊:老朋友。
8、賞析“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沉船的旁邊千帆競發(fā),枯樹的前頭萬木逢春。劉禹錫以“沉舟”“病樹”自喻,詩人自己在**上遭受打擊,眼看別人紛紛志得意滿,奔赴前程。詩意固然不無惆悵,卻也頗為豁達。詩人用這樣異常達觀的態(tài)度來應對世變,勸誡白居易不必為自己的遭遇而感到寂寞、蹉跎、憂傷。這一聯(lián),突然振起,一變憂傷低沉的情調,尾聯(lián)便乘勢而下,表現(xiàn)了詩人振作的精神。
9、賞析“楊花落盡子規(guī)啼,聞道龍標過五溪”
在柳絮落光杜鵑啼叫的季節(jié),(我)聽說王昌齡被貶到龍標縣。前句兼寫時令。寫景則專取楊花,寓意為“漂泊無定“;而子規(guī)鳴叫,是用其“不如歸去”的諧音。這種寫法,既合事理,又能表現(xiàn)出李白當時的心情:對王昌齡被貶一事的悲哀和同情。后句直書原因,“五溪”,即雄溪、蒲溪、酉溪、沅溪和辰溪,均在湖南境內(nèi)。兩句雖未寫悲痛之情,而悲痛之情自見。
10、賞析“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
我把我的思念托付給明月,隨風一直送到夜郎西。此聯(lián)意境猶為深遠。有三層意思:一是說自己心中充滿愁思,無可傾訴,無人理解,只好將這種愁思托之于月;二是說唯有明月分照兩地,自己和朋友都能看到;三是說,只有依靠它才能將愁心寄與,別無它法。通過詩人的豐富想象,本來無知無情的明月,竟孌成了一個了解自己,富于同情心的知心人,它能夠而且愿意接受自己的要求,將自己對朋友的懷念和同情帶到了遼遠的夜郎之西,交給那不幸被貶的朋友。
通過詩人的想象,使明月人格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具有人的行為動作,是此詩的一大特點。
11、賞析“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遼闊的江南春天大地上,黃鶯歡快地歌唱,綠樹叢叢,映襯著盛開的紅花,無論是傍水的村莊,還是依山的城郭,都有迎風招展的酒旗。描寫的江南春景,所見一覽無余,盡收眼底。這媚人的春色,鋪灑在江南的千里大地上,更顯出它的深邃,它的廣闊,它的無邊無際。
12、賞析“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夜風送來陣陣稻花的清香,遠近一片蛙聲,仿佛在預告豐收在望。撲面而來的稻花香,使詞人聯(lián)想到豐收的景象,他竟有些掩飾不住心頭的喜悅——常人耳朵里喧嚷的蛙鳴,在他聽來,儼然是蛙兒們在“說豐年”。這里,詞人把自己的感受轉移到蛙身上,構思奇妙,話語清新,將作者的歡快之情和自然之景交織,融為一體,真是詞人的匠心獨運。
13、賞析“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
我不害怕飄浮的云把眼遮住,當然是因為我身處最高處。從自然角度說,站得越高,就愈加不會被浮云遮住視線,可以看得清、看得遠。面在古代詩歌中,“浮云”常被用來比喻讒佞小人或其他消極事物。王安石此時還沒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擊,應該說他的心境是積極的。但他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受呢?一是來自經(jīng)驗,即從書本上得到歷史經(jīng)驗,他感到不站得高;就不能掃蕩“浮云”,就會貽誤自己的大事。這句是帶有自警、自策的意味的,說明王安石在后來的變法中之所以能夠抵住保守**的種種打擊,不是偶然的。
14、賞析“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泰山有多大?從齊到魯都可望見。首句設問,總括泰山的全貌,而突出其雄偉高大的山勢。作者怎樣突出其山勢的呢?他沒有用筆墨去勾畫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寫泰山占地多么廣大,以致在齊、魯兩佃都可以望見泰山。作者是以距離之廣遠烘托出泰山之高峻。這既是作者的親身體驗,也是他“語不驚人死不休”的高超詩才的體現(xiàn)。
15、賞析“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有朝一日一定要登上峰頂,看到眾多的山都顯得低矮渺小。這兩句詩,是寫出望岳而產(chǎn)生的登岳的愿望。“會當”是唐人的口語,意思是“一定要”。這兩句,充分體現(xiàn)了詩人不怕困難,敢于攀登,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16、賞析“秋風蕭瑟,洪波涌起”
秋風刮過,*靜的海面頓時化作洶涌的怒濤!昂椴ㄓ科稹,大海有著掀起揭天巨浪的無窮威力,這句詩句有著明顯的旬征意義。這兩句,體物形象,場景壯大,格調激揚亢奮,表現(xiàn)了一世梟雄的廣大胸襟。
17、賞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日月仿佛是從大海里出來的;燦爛的銀河,仿佛也是從海里出來的!在大海的懷抱中,巨大的日、月、星辰只是它的寵兒而已。這四句淺顯明白,但意境闊大,氣勢豪邁。真是上下天光,一碧萬頃,仿佛大海孕育了宇宙天地,締造了世界萬物,生發(fā)出氣吞山河,囊括宇宙的豪邁氣概。所以沈德潛說:“有吞吐宇宙氣象”。此評確當,洵非過譽。
18、賞析“客**山外,行舟綠水前”
羈旅天涯的漫漫征途遠在青山之外,我乘船在碧綠的江水中逐浪向前。此兩句寫旅途所見的大江*景色!扒嗌健薄熬G水”互文見義。
19、賞析“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此聯(lián)在描寫景物、節(jié)令之中,蘊含著一種自然的理趣,海日生于殘夜,將驅盡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現(xiàn)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美景中雖有缺憾,卻能表現(xiàn)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鼓舞力量。
20、賞析“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此句寫被蒙蒙春雨滋潤著的早春草色,極淡極少,似有似無?此*淡的詩句,向人們透露了春悄悄來了的消息,小草就是春的使者。
21、賞析“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此句引用典故,寫出了官軍全體將士誓死報效國家的豪情。既表明了作者堅決維護祖國**的**立場,又反映了那個動蕩時代的最強音。
22、賞析“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九個名詞列出深秋的九種景物,構成一幅深秋晚景圖,把漂泊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通過自然景物的鮮明形象,濃重的深秋色彩,烘托得淋漓盡致。(此詩表現(xiàn)手法:寄情于物,被稱為“秋思之祖”)
23、賞析“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作者直抒胸臆,道出天涯游子之悲!跋﹃枴币痪潼c出時間,并照應上文的“昏”字。“斷腸”一句直抒胸臆:游子遠離家鄉(xiāng),孤獨漂泊,秋景蒼涼,時近黃昏,怎不叫人痛斷肝腸呢?
24、賞析“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銀河相隔,情意相通。脈脈的眼神傳達著千絲萬縷的情意,此時勝過千言萬語!罢Z”作動詞,意為談話。此句看上去好像有敘事意味,但仍然是緊扣織女的形象和現(xiàn)實的景物來描寫的,仔細玩味,又確實寫景,織女的離愁卻在這里被輕輕點染出來,可謂情景相生。
25、賞析“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作者移情于物,以花鳥擬人,借花鳥的心驚落淚來抒發(fā)有感時的急劇變化,恨與家人分別所產(chǎn)生的特殊心理。
《詩經(jīng)·秦風·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3篇(擴展5)
——子衿詩經(jīng)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子衿詩經(jīng)原文翻譯及賞析1
子衿-詩經(jīng)
作者:西周-春秋, 詩經(jīng)
子衿-詩經(jīng)原文:
子衿
佚名 〔先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
【注釋】
、僮玉:周代讀書人的服裝。子,男子的美稱。衿,衣領。②悠悠:此指憂思深長不斷。③寧(ning):難道。④嗣音:繼續(xù)通信、傳音訊。嗣,繼續(xù)的意思。⑤佩:這里指系玉佩的綬帶。⑥挑(táo)兮達(tà)兮:獨自走來走去的樣子。挑,也作“佻”。⑦ 城闕:城門兩邊的樓。
子衿-詩經(jīng)拼音解讀:
zǐ jīn
yì míng 〔xiān qín 〕
qīng qīng zǐ jīn ,yōu yōu wǒ xīn 。zòng wǒ bú wǎng ,zǐ níng bú sì yīn ?
qīng qīng zǐ pèi ,yōu yōu wǒ sī 。zòng wǒ bú wǎng ,zǐ níng bú lái ?
tiāo xī dá xī ,zài chéng què xī 。yī rì bú jiàn ,rú sān yuè xī !
相關翻譯
你青青的衣領,是我悠悠的思念。就算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就不能傳音訊給我?
你青青的佩帶,是我悠悠的情懷。就算我不曾去找你,難道你就不能主動來?
我在這高高的城樓上,走來走去,四處張望。一天不見你的面,覺得像過了三個月那樣長!
相關賞析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曹操的這首《短歌行》的前兩句便是從《子衿》中得到的靈感,不過曹操雄才大略,“新瓶盛陳酒”改了主旨,換了意境,借“子衿”抒發(fā)自己渴求資人的心情。而《子衿》譜寫的則是一曲熱戀中的姑娘對情人的思念和等候情人來相會的戀歌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弊x起來朗朗上口,美麗動人。"子衿”的意思是“你的衣領”,最早指女子對心上人的愛稱。后來指對知識分子、文人賢士的雅稱。這句話的意思是說,難以忘記的是你那青色的衣領,那樣整潔干凈、它牽動著我悠悠的心。自從上次別離已有許久,你的樣子和農(nóng)著我還依稀記得。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從第一章可以看出,不知什么原因讓兩人失去了聯(lián)系。女子對這個不來看望她的男子滿腹抱怨。面她沒有去看他。卻是出于女子的矜持和羞怯。在女子自己看來是情有可原的。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忘不了那青色的佩帶,現(xiàn)在不知它是否還緊貼在你的身旁。上次離開這兒的時候,佩帶還是那樣的整潔干凈。即使我沒有去看你,你怎么就不知主動來
看我?女人是口是心非的動物,嘴上不說,心里卻是刻骨的想念
這一章大致是對上章的重復,以反復遞進、層層深入的寫法,將長相思之苦,提升至極。從上段的“子衿”和本段的“子佩”都可以看出女子的心上人是個有身份有地位的年輕人,縱不是官宦子弟也絕不是普通的百姓人家。
“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想你的心情抑制不住。你不來,我又不能過去找你。我就每天登上高高的城樓向遠方眺望,希望能看見你的身影。一天見不到你的身影,就如同隔了三個月那么長。這一段寥寥幾筆就生動形象地刻畫出了女主人公焦急難耐的心情。她等不了男子來看她,那對于她來說簡直是無盡的煎熬,于是她吃力地爬上城門兩邊的觀樓,不時地向遠處眺望。結尾的一句“一日不見,如三月兮”更是成了男女之間表達相思之情的千古絕唱。熱戀中的情人無不希望朝夕廝守,分離對他們即是極大的痛苦,所謂“樂哉新相知,憂哉生別離”,即使是短暫的分別,在他或她的感覺中也似乎很漫長,以至于難以忍耐。
從科學時間概念的角度衡量,三個月怎能與一日等同呢?這當然是悖理的,然而從抒情的角度看,這卻是合理的藝術夸張,合理在熱戀中情人對時間的心理體驗,一日之別,在他或她的心理上便似是三個月那么長,這種對自然時間的心理錯覺,真實地映照出他們?nèi)缒z似漆、難分難舍的戀情。這一不符合常理的“心理時間”由于融進了他們無以復加的戀情,所以看似癡語瘋話,卻能巧妙地傳達離人心曲,喚起不同時代讀者的情感共鳴。此詩章法之妙歷來被學者稱頌。全詩只有三章,每章四句,每句四言,區(qū)區(qū)四十九字便將女子的思念之情刻畫得淋漓盡致。這全依賴于作者對心理描寫的挖掘。
從全詩來看,從開篇對心上人衣服的描寫到埋怨男子沒來看她,都是主人公一系列心理活動的表現(xiàn),第三章的“挑兮達兮,在城闕兮”更是表現(xiàn)了女子焦灼的心情。結尾一處的“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運用了夸張的修辭手法,形象而生動地突出了女子對心上人的思念之情。此后心理描寫在文學作品中占了很大一部分比重。
在《詩·王風·采葛》中也有類似的語句“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兮,一日不見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币蝗詹灰,如隔三秋”從此以后便成了表達思念的妙語,雖有夸張,但唯美動人,千百年來為人們所傳唱不衰。
作者介紹
詩經(jīng)《詩經(jīng)》是我國古代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葉約500年間的社會面貌。《詩經(jīng)》共311篇,因此在先秦時期又名《詩》或《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的經(jīng)典,始稱《詩經(jīng)》,并沿用至今!对娊(jīng)》在內(nèi)容上分為《風》《雅》《頌》三部分!讹L》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廷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对娊(jīng)》的內(nèi)容豐富多彩,***先祖創(chuàng)業(yè)的頌歌,祭祀神鬼的.樂章;也有貴族之間的宴飲交往,勞逸不均的怨憤;更有反映勞動、打獵,以及大量戀愛、婚姻、社會習俗方面的動人篇章,可以說是一部百科全書。詳情
《詩經(jīng)·秦風·無衣》詩經(jīng)翻譯賞析3篇(擴展6)
——詩經(jīng)伐檀原文及翻譯
詩經(jīng)伐檀原文及翻譯1
《詩經(jīng)·伐檀》原文
先秦:佚名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漣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坎坎伐輻兮,置之河之側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億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
坎坎fl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淪猗。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鶉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詩經(jīng)·伐檀》注釋
1.坎坎:象聲詞,伐木聲。
2.寘:同“置”,放置。
3.干:水邊。
4.漣:即瀾。
5.猗(yī):義同“兮”,語氣助詞。
6.稼(jià):播種。
7.穡(sè):收獲。
8.胡:為什么。
9.禾:谷物。
10.三百:意為很多,并非實數(shù)。
11.廛(chán):通“纏”,古代的度量單位,三百廛就是三百束。
12.狩:冬獵。獵,夜獵。此詩中皆泛指打獵。
13.縣(xuán):通“懸”,懸掛。
14.貆(huán):豬獾。也有說是幼小的貉。
15.君子:此系反話,指有地位有權勢者。
16.素餐:白吃飯,不勞而獲。
17.輻:車輪上的輻條。
18.直:水流的直波。
19.億:通“束”。
20.瞻:向前或向上看。
21.特:三歲大獸。
22.漘(chún):水邊。
23.淪:**紋。
24.囷(qūn):束。一說圓形的谷倉。
25.飧(sūn):熟食,此泛指吃飯。
《詩經(jīng)·伐檀》譯文
砍伐檀樹聲坎坎啊,棵棵放倒堆河邊啊,河水清清微波轉喲。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三百捆禾往家搬。坎欢鱽聿灰公C,為何見你庭院豬獾懸。磕切├蠣斁影,不會白吃閑飯。
砍下檀樹做車輻啊,放在河邊堆一處啊。河水清清直流注喲。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三百捆禾要獨取。坎欢鱽聿灰公C,為何見你庭院獸懸柱?那些老爺君子啊,不會白吃飽腹!
砍下檀樹做車輪啊,棵棵放倒河邊屯啊。河水清清起波紋啊。不播種來不收割,為何三百捆禾要獨吞?不冬狩來不夜獵,為何見你庭院掛鵪鶉?那些老爺君子啊,可不白吃腥葷啊!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