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1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行次潼關(guān)逢魏扶東歸
作者:許渾
朝代:唐朝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譯文
秋天傍晚楓樹隨風颯颯作響;夜宿潼關(guān)驛樓自有瓢酒飄香。幾朵殘云聚集在高聳的華山;稀疏的秋雨灑落到中條山上。遙看樹色隨著潼關(guān)山勢延伸;黃河奔流入海濤聲回旋激蕩。明天就可到達繁華京城長安;我仍自在逍遙做著漁樵夢想!
注釋
。、長亭:常用作餞別處,后泛指路旁亭舍。2、太華:華山。3、中條:山名,在山西永濟縣。4、迥:遠。5、帝鄉(xiāng):指都城。
賞析:
潼關(guān),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境內(nèi),位于陜西、山西、河南三省要沖,是從洛陽進入長安必經(jīng)的咽喉重鎮(zhèn),形勢險要,景色動人。歷代詩人路經(jīng)此地,往往要題詩紀勝。直到清末,譚嗣同還寫下他那“河流大野猶嫌束,山入潼關(guān)不解*”的名句。讀者由此可見它在詩人們心目中的位置了。
許渾從故鄉(xiāng)潤州丹陽(今屬江蘇)第一次到長安去,途經(jīng)潼關(guān),也為其山川形勢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興致淋漓,揮筆寫下了這首“高華雄渾”(清代吳汝綸語)的詩作。
開頭兩句,詩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把讀者引入一個秋濃似酒、旅況蕭瑟的境界!凹t葉晚蕭蕭”,用寫景透露人物一縷縷悲涼的意緒:“長亭酒一瓢”,用敘事傳出客子旅途況味,用筆干凈利落。此詩另一版本題作《行次潼關(guān),逢魏扶東歸》,這個材料,可以幫助讀者了解詩人何以在長亭送別、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詩人沒有久久沉湎在離愁別苦之中。中間四句筆勢陡轉(zhuǎn),大筆勾畫四周景色,雄渾蒼茫,全是潼關(guān)的典型風物。騁目遠望,南面是主峰高聳的西岳華山;北面,隔著黃河,又可見連綿蒼莽的中條山。殘云歸岫,意味著天將放晴;疏雨乍過,給人一種清新之感。從寫景看,詩人拿“殘云”再加“歸”字來點染華山,又拿“疏雨”再加“過”字來烘托中條山,這樣,太華和中條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為***動勢——在浩茫無際的沉靜中顯出了一抹飛動的意趣。
詩人把目光略收回來,就又看見蒼蒼樹色,隨關(guān)城一路遠去。關(guān)外便是黃河,它從北面奔涌而來,在潼關(guān)外頭猛地一轉(zhuǎn),徑向三門峽沖去,翻滾的河水咆哮著流入渤海!昂勇暋焙罄m(xù)一“遙”字,傳出詩人站在高處遠望傾聽的神情。詩人眼見樹色蒼蒼,耳聽河聲洶洶,把場景描寫得繪聲繪色,使讀者有耳聞目睹的真實感覺。這里,詩人連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鰲的四足,缺一不可,絲毫沒有臃腫雜亂、使人生厭之感。其中三、四兩句,又出現(xiàn)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霽潼關(guān)驛亭》詩的頷聯(lián),完全相同,是詩人偏愛的得意之筆。
“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本來,離長安不過一天的路程,作為入京的旅客,總該想著到長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滿頭滿腦盤繞“帝鄉(xiāng)”去打轉(zhuǎn)子了。可是詩人卻出人意外地說:“我仍然夢著故鄉(xiāng)的漁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專為追求**而來。這樣結(jié)束,委婉得體,優(yōu)游不迫,有力地顯出了詩人的身份。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閱讀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1)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詩詞鑒賞3篇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詩詞鑒賞1
古詩原文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譯文翻譯
晚風中的紅葉蕭蕭落下,長亭里痛飲下別酒一瓢。
天上殘云飛回太華山上,稀疏的細雨越過中條嶺。
蒼莽的樹色隨城關(guān)遠去,黃河呼嘯流進遙遠海洋。
明日里就要抵達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漁人樵夫夢。
注釋解釋
闕:指唐都城長安。潼關(guān):關(guān)名,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境內(nèi)。
紅葉晚蕭蕭:一作“南北斷蓬飄”。
長亭:古時道路每十里設(shè)長亭,供行旅停息。
太華:即西岳華山,在今陜西省華陰縣境內(nèi)。
過:一作“落”。中條: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東南。
山:一作“關(guān)”。迥:遠。
海:一作“塞”。
帝鄉(xiāng):京都,指長安。
夢:向往。末兩句一作“勞歌此分手,風急馬蕭蕭”。
創(chuàng)作背景
潼關(guān),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北部,形勢險要,景色宜人,地位特殊。歷代詩人路經(jīng)此地,往往要題詩紀勝。許渾從故鄉(xiāng)潤州丹陽(今屬江蘇)第一次到長安去,途經(jīng)潼關(guān),也為其山川形勢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興致淋漓,揮筆寫下了這首詩作。
詩文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詩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把讀者引入一個秋濃似酒、旅況蕭瑟的境界!凹t葉晚蕭蕭”,用寫景透露人物一縷縷悲涼的意緒:“長亭酒一瓢”,用敘事傳出客子旅途況味,用筆干凈利落。此詩另一版本題作“行次潼關(guān),逢魏扶東歸”,這個材料,可以幫助讀者了解詩人何以在長亭送別、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詩人沒有久久沉湎在離愁別苦之中。中間四句筆勢陡轉(zhuǎn),大筆勾畫四周景色,雄渾蒼茫,全是潼關(guān)的典型風物。騁目遠望,南面是主峰高聳的西岳華山;北面,隔著黃河,又可見連綿蒼莽的中條山。殘云歸岫,意味著天將放晴;疏雨乍過,給人一種清新之感。從寫景看,詩人拿“殘云”再加“歸”字來點染華山,又拿“疏雨”再加“過”字來烘托中條山,這樣,太華和中條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為***動勢——在浩茫無際的沉靜中顯出了一抹飛動的意趣。
詩人把目光略收回來,就又看見蒼蒼樹色,隨關(guān)城一路遠去。關(guān)外便是黃河,它從北面奔涌而來,在潼關(guān)外頭猛地一轉(zhuǎn),徑向三門峽沖去,翻滾的河水咆哮著流入渤海!昂勇暋焙罄m(xù)一“遙”字,傳出詩人站在高處遠望傾聽的神情。詩人眼見樹色蒼蒼,耳聽河聲洶洶,把場景描寫得繪聲繪色,使讀者有耳聞目睹的真實感覺。這里,詩人連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鰲的四足,缺一不可,絲毫沒有臃腫雜亂、使人生厭之感。其中三、四兩句,又出現(xiàn)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霽潼關(guān)驛亭》詩的頷聯(lián),完全相同,是詩人偏愛的得意之筆。
“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本來,離長安不過一天的路程,作為入京的旅客,總該想著到長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滿頭滿腦盤繞“帝鄉(xiāng)”去打轉(zhuǎn)子了?墒窃娙藚s出人意外地說:“我仍然夢著故鄉(xiāng)的.漁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專為追求**而來。這樣結(jié)束,委婉得體,優(yōu)游不迫,有力地顯出了詩人的身份。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詩詞鑒賞2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6分)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①
許 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②。
樹色隨關(guān)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注】 ①闕,指長安。此詩作于作者奔赴長安應(yīng)試途中。②太華,陜西的華山;中條,山西的中條山。兩山分別聳立在潼關(guān)南北。
。1)“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兩句中運用的動詞歷來被人稱道,請結(jié)合詩句作簡要賞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簡要分析“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一聯(lián)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歸”“過”采用了擬人手法。遠處的云彩漸漸歸返太華峰際,殘云遠去,天將放晴;稀疏的細雨緩緩地路過中條山區(qū),給人一種清爽感。詩人的情緒從離愁別緒中陡轉(zhuǎn),胸襟也因之開闊起來。
。2)詩人赴京應(yīng)考即將到達目的地,卻仍然夢著故鄉(xiāng)的.漁樵生活;委婉含蓄地表白了自己并非熱衷功名之人,寫出了詩人(動搖于出仕與退隱之間)的矛盾心態(tài)。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2)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唐詩鑒賞3篇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唐詩鑒賞1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
唐代:許渾
紅葉晚蕭蕭,長亭酒一瓢。
殘云歸太華,疏雨過中條。
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
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譯文
晚風中的紅葉蕭蕭落下,長亭里痛飲下別酒一瓢。
天上殘云飛回太華山上,稀疏的細雨越過中條嶺。
蒼莽的樹色隨城關(guān)遠去,黃河呼嘯流進遙遠海洋。
明日里就要抵達都城中,我仍在做那漁人樵夫夢。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注釋
闕:指唐都城長安。潼關(guān):關(guān)名,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境內(nèi)。
紅葉晚蕭蕭:一作“南北斷蓬飄”。
長亭:古時道路每十里設(shè)長亭,供行旅停息。
太華:即西岳華山,在今陜西省華陰縣境內(nèi)。
過:一作“落”。中條:山名,一名雷首山,在今山西永濟縣東南。
山:一作“關(guān)”。迥:遠。
海:一作“塞”。
帝鄉(xiāng):京都,指長安。
夢:向往。末兩句一作“勞歌此分手,風急馬蕭蕭”。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詩人先勾勒出一幅秋日行旅圖,把讀者引入一個秋濃似酒、旅況蕭瑟的境界!凹t葉晚蕭蕭”,用寫景透露人物一縷縷悲涼的意緒:“長亭酒一瓢”,用敘事傳出客子旅途況味,用筆干凈利落。此詩另一版本題作“行次潼關(guān),逢魏扶東歸”,這個材料,可以幫助讀者了解詩人何以在長亭送別、借瓢酒消愁的原委。
然而詩人沒有久久沉湎在離愁別苦之中。中間四句筆勢陡轉(zhuǎn),大筆勾畫四周景色,雄渾蒼茫,全是潼關(guān)的典型風物。騁目遠望,南面是主峰高聳的西岳華山;北面,隔著黃河,又可見連綿蒼莽的中條山。殘云歸岫,意味著天將放晴;疏雨乍過,給人一種清新之感。從寫景看,詩人拿“殘云”再加“歸”字來點染華山,又拿“疏雨”再加“過”字來烘托中條山,這樣,太華和中條就不是死景而是活景,因為***動勢——在浩茫無際的沉靜中顯出了一抹飛動的`意趣。
詩人把目光略收回來,就又看見蒼蒼樹色,隨關(guān)城一路遠去。關(guān)外便是黃河,它從北面奔涌而來,在潼關(guān)外頭猛地一轉(zhuǎn),徑向三門峽沖去,翻滾的河水咆哮著流入渤海!昂勇暋焙罄m(xù)一“遙”字,傳出詩人站在高處遠望傾聽的神情。詩人眼見樹色蒼蒼,耳聽河聲洶洶,把場景描寫得繪聲繪色,使讀者有耳聞目睹的真實感覺。這里,詩人連用四句景句,安排得如巨鰲的四足,缺一不可,絲毫沒有臃腫雜亂、使人生厭之感。其中三、四兩句,又出現(xiàn)在他的另一首作品《秋霽潼關(guān)驛亭》詩的頷聯(lián),完全相同,是詩人偏愛的得意之筆。
“帝鄉(xiāng)明日到,猶自夢漁樵”。本來,離長安不過一天的路程,作為入京的旅客,總該想著到長安后便要如何如何,滿頭滿腦盤繞“帝鄉(xiāng)”去打轉(zhuǎn)子了?墒窃娙藚s出人意外地說:“我仍然夢著故鄉(xiāng)的漁樵生活呢!”含蓄地表白了他并非專為追求**而來。這樣結(jié)束,委婉得體,優(yōu)游不迫,有力地顯出了詩人的身份。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創(chuàng)作背景
潼關(guān),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北部,形勢險要,景色宜人,地位特殊。歷代詩人路經(jīng)此地,往往要題詩紀勝。許渾從故鄉(xiāng)潤州丹陽(今屬江蘇)第一次到長安去,途經(jīng)潼關(guān),也為其山川形勢和自然景色所深深吸引,興致淋漓,揮筆寫下了這首詩作。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作者介紹
許渾(約791~約858),字用晦(一作仲晦),唐代詩人,潤州丹陽(今江蘇丹陽)人。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藝術(shù)則以偶對整密、詩律純熟為特色。唯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后人擬之與詩圣杜甫齊名,并以“許渾千首濕,杜甫一生愁”評價之。成年后移家京口(今江蘇鎮(zhèn)江)丁卯澗,以丁卯名其詩集,后人因稱“許丁卯”。許詩誤入杜牧集者甚多。**作有《咸陽城東樓》。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3)
——《闕題》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闕題》原文及翻譯賞析1
闕題
朝代:唐代
作者:劉昚虛
原文: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韻譯
山路被白云隔斷在塵境之外,
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遠流長。
不時有落花隨溪水飄流而至,
遠遠地就可聞到水中的芳香。
閑靜的荊門面對蜿蜒的山路,
柳蔭深處蘊藏著讀書的齋堂。
每當太陽光穿過柳蔭的幽境,
清幽的光輝便灑滿我的衣裳。
注解
、訇I題:“闕”通缺,即缺題。因此詩原題在流傳過程中遺失,后人在編詩時以“闕題”為名。
、诘烙砂祝褐干铰吩诎自票M處,也即在塵境之外。道:道路。由:因為。春:春意,即詩中所說的花柳。
③閑門:指門前清凈,環(huán)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門。
、苌盍杭疵艿牧鴺。
、萦挠常褐浮吧盍痹陉柟庥痴障碌臐馐a。
⑥每:每當。
賞析:
作者:佚名
這首詩原來應(yīng)是有個題目的,后來不知怎樣失落了。唐殷璠《河岳英靈集》在輯錄這首詩的時候就沒有題目,后人只好給它安上“闕題”二字。
這首詩句句寫景,畫意詩情,佳句盈篇,可推為劉眘虛的**作。詩描寫深山中一座別墅及其幽美環(huán)境。一開頭就寫進入深山的情景!暗烙砂自票M”,是說通向別墅的路是從白云盡處開始的,可見這里地勢相當高峻。這樣開頭,便已藏過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許多拖沓。同時,它暗示詩人已是走在通向別墅的路上,離別墅并不太遠了。
“春與青溪長”,伴隨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時正當****,山路悠長,溪水也悠長,而一路的春色又與溪水同其悠長。為什么春色也會“悠長”呢?因為沿著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無盡春色源源而來。青溪行不盡,春色也就看不盡,似乎春色也是悠長的了。
三、四兩句緊接上文,細寫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詩人自己的喜悅之情。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這二句,要特別注意“隨”字。它賦予落花以人的動作,又暗示詩人也正在行動之中,從中可以體味出詩人遙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靜靜綻放的景象。此時,水面上漂浮著花瓣,流水也散發(fā)出香氣。芬芳的落花隨著流水遠遠而來,又隨著流水遠遠而去,詩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適,絲毫沒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傷情調(diào)。他沿著青溪遠遠地走了一段路,還是不時地看到落花飄灑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覺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總括上面四句:開頭是用粗略的筆墨寫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細筆來特寫青溪,仿佛是把鏡頭里的景物從遠處拉到眼前,讓我們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還可以聞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觀賞,別墅終于出現(xiàn)在眼前。抬頭一看,“閑門向山路”。這里是沒有多少人來打擾的,所以門也成了“閑門”。主人分明愛好觀山,所以門又向山路而設(shè)。
進門一看,院子里種了許多柳樹,長條飄拂,主人的讀書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來這位主人是在山中專心致志研究學問的'。
寫到這里,詩人從登山到進門的一路經(jīng)歷,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來了。但他不過把幾件景物攝進鏡頭,并沒有敘述經(jīng)過,僅僅給你以幾種不同的變化著的形象。
結(jié)末兩句,詩人仍然只就別墅的光景來描寫。“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边@里的“每”作“雖然”講。因為山深林密,所以雖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環(huán)境的安謐,氣候的舒適,真是專志讀書的最好地方了。詩到這里,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詩的韻味。
《闕題》原文及翻譯賞析2
原文
闕題
朝代:唐代
作者:劉昚虛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譯文
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白云盡處,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遠流長。
不時有落花隨溪水飄流而至,遠遠地就可聞到水中的芳香。
閑靜的荊門面對蜿蜒的山路,讀書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樹林中。
每當陽光穿過柳蔭的幽境,清幽的光輝便灑滿我的衣裳。
注釋
闕題:即缺題。“闕”通“缺”。因此詩原題在流傳過程中遺失,后人在編詩時以“闕題”為名。
道由白云盡:指山路在白云盡處,也即在塵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為。
春:春意,即詩中所說的花柳。
閑門:指門前清凈,環(huán)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門。
深柳:即茂密的柳樹。
幽映:指“深柳”在陽光映照下的濃蔭。
每:每當。
鑒賞
闕題即缺題。殷璠《河岳英靈集》輯錄此詩時便沒有題目,后人因以“闕題”名之。此詩描繪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別墅沿途的幽美環(huán)境,它不是寫詩人自己山居的閑適,而是寫友人山中隱居的幽趣。全詩清新自然,婉轉(zhuǎn)流暢,按空間順序?qū)憗,由遠及近,從外向里而行,余韻縈繞,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藝術(shù)魅力。
此詩一開頭就寫進入深山的情景!暗烙砂自票M”,是說通向別墅的路是從白云盡處開始的,可見這里地勢相當高峻。這樣開頭,便已藏過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許多拖沓。同時,它暗示詩人已是走在通向別墅的路上,離別墅并不太遠了。
“春與青溪長”,伴隨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時正當****,山路悠長,溪水也悠長,而一路的春色又與溪水同其悠長。為什么春色也會“悠長”呢?因為沿著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無盡春色源源而來。青溪行不盡,春色也就看不盡,似乎春色也是悠長的了。
三、四兩句緊接上文,細寫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詩人自己的喜悅之情!皶r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這二句,要特別注意“隨”字。它賦予落花以人的動作,又暗示詩人也正在行動之中,從中可以體味出詩人遙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靜靜綻放的景象。此時,水面上漂浮著花瓣,流水也散發(fā)出香氣。芬芳的落花隨著流水遠遠而來,又隨著流水遠遠而去,詩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適,絲毫沒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傷情調(diào)。他沿著青溪遠遠地走了一段路,還是不時地看到落花飄灑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覺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總括上面四句:開頭是用粗略的筆墨寫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細筆來特寫青溪,仿佛是把鏡頭里的景物從遠處拉到眼前,讓讀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還可以聞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觀賞,別墅終于出現(xiàn)在眼前。抬頭一看,“閑門向山路”。這里是沒有多少人來打擾的,所以門也成了“閑門”。主人分明愛好觀山,所以門又向山路而設(shè)。進門一看,院子里種了許多柳樹,長條飄拂,主人的讀書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來這位主人是在山中專心致志研究學問的。
寫到這里,詩人從登山到進門的一路經(jīng)歷,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來了。但他不過把幾件景物攝進鏡頭,并沒有敘述經(jīng)過,僅僅給你以幾種不同的變化著的形象。
結(jié)末兩句,詩人仍然只就別墅的光景來描寫!坝挠趁堪兹眨遢x照衣裳。”這里的“每”作“雖然”講。因為山深林密,所以雖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環(huán)境的安謐,氣候的舒適,真是專志讀書的最好地方了。詩到這里,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詩的韻味。
全詩都用景語織成,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韻盈然,意境幽美。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這首詩原來應(yīng)是有個題目的,后來不知怎樣失落了。盛唐人殷璠《河岳英靈集》在輯錄這首詩的時候就沒有題目,后人只好給它安上“闕題”二字作為詩名。
《闕題》原文及翻譯賞析3
原文
闕題
朝代:唐代
作者:劉昚虛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閑門向山路,深柳讀書堂。
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
譯文
蜿蜒的山路延伸到白云盡處,春光宛若清清溪流源遠流長。
不時有落花隨溪水飄流而至,遠遠地就可聞到水中的芳香。
閑靜的荊門面對蜿蜒的山路,讀書堂掩藏在茂密的柳樹林中。
每當陽光穿過柳蔭的幽境,清幽的光輝便灑滿我的衣裳。
注釋
闕題:即缺題!瓣I”通“缺”。因此詩原題在流傳過程中遺失,后人在編詩時以“闕題”為名。
道由白云盡:指山路在白云盡處,也即在塵境之外。
道:道路。
由:因為。
春:春意,即詩中所說的花柳。
閑門:指門前清凈,環(huán)境清幽,俗客不至的門。
深柳:即茂密的柳樹。
幽映:指“深柳”在陽光映照下的濃蔭。
每:每當。
鑒賞
闕題即缺題。殷璠《河岳英靈集》輯錄此詩時便沒有題目,后人因以“闕題”名之。此詩描繪的是通向一座深山別墅沿途的幽美環(huán)境,它不是寫詩人自己山居的閑適,而是寫友人山中隱居的幽趣。全詩清新自然,婉轉(zhuǎn)流暢,按空間順序?qū)憗,由遠及近,從外向里而行,余韻縈繞,有一種異乎尋常的藝術(shù)魅力。
此詩一開頭就寫進入深山的情景!暗烙砂自票M”,是說通向別墅的路是從白云盡處開始的,可見這里地勢相當高峻。這樣開頭,便已藏過前面爬山一大段文字,省掉了許多拖沓。同時,它暗示詩人已是走在通向別墅的路上,離別墅并不太遠了。
“春與青溪長”,伴隨山路有一道曲折的溪水,其時正當****,山路悠長,溪水也悠長,而一路的春色又與溪水同其悠長。為什么春色也會“悠長”呢?因為沿著青溪一路走,一路上都看到繁花盛草,真是無盡春色源源而來。青溪行不盡,春色也就看不盡,似乎春色也是悠長的了。
三、四兩句緊接上文,細寫青溪和春色,透露了詩人自己的喜悅之情!皶r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這二句,要特別注意“隨”字。它賦予落花以人的動作,又暗示詩人也正在行動之中,從中可以體味出詩人遙想青溪上游花在春光中靜靜綻放的.景象。此時,水面上漂浮著花瓣,流水也散發(fā)出香氣。芬芳的落花隨著流水遠遠而來,又隨著流水遠遠而去,詩人完全被青溪春色吸引住了。他悠然自適,絲毫沒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感傷情調(diào)。他沿著青溪遠遠地走了一段路,還是不時地看到落花飄灑在青溪中,于是不期而然地感覺到流水也是香的了。
總括上面四句:開頭是用粗略的筆墨寫出山路和溪流,往下就用細筆來特寫青溪,仿佛是把鏡頭里的景物從遠處拉到眼前,讓讀者也看得清清楚楚,甚至還可以聞到花香水香。
一路行走,一路觀賞,別墅終于出現(xiàn)在眼前。抬頭一看,“閑門向山路”。這里是沒有多少人來打擾的,所以門也成了“閑門”。主人分明愛好觀山,所以門又向山路而設(shè)。進門一看,院子里種了許多柳樹,長條飄拂,主人的讀書堂就深藏在柳影之中。原來這位主人是在山中專心致志研究學問的。
寫到這里,詩人從登山到進門的一路經(jīng)歷,都曲曲折折地描述下來了。但他不過把幾件景物攝進鏡頭,并沒有敘述經(jīng)過,僅僅給你以幾種不同的變化著的形象。
結(jié)末兩句,詩人仍然只就別墅的光景來描寫。“幽映每白日,清輝照衣裳。”這里的“每”作“雖然”講。因為山深林密,所以雖然在白天里,也有一片清幽的光亮散落在衣裳上面。那環(huán)境的安謐,氣候的舒適,真是專志讀書的最好地方了。詩到這里,戛然而止,給讀者留下了思索余地,更增加了詩的韻味。
全詩都用景語織成,沒有一句直接抒情,然而情韻盈然,意境幽美。
創(chuàng)作背景
本詩的具體創(chuàng)作時間不詳。這首詩原來應(yīng)是有個題目的,后來不知怎樣失落了。盛唐人殷璠《河岳英靈集》在輯錄這首詩的時候就沒有題目,后人只好給它安上“闕題”二字作為詩名。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4)
——《東樓》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東樓》原文及翻譯賞析1
一上高城萬里愁,蒹葭楊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
——唐代·許渾《咸陽城東樓 / 咸陽城西樓晚眺》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登上高樓,萬里鄉(xiāng)愁油然而生,眼前蘆葦楊柳叢生,好似江南汀洲。
溪邊烏云剛剛浮起在溪水邊上,夕陽已經(jīng)沉落樓閣后面,山雨欲來,滿樓風聲颯颯。
秦漢宮苑,一片荒涼。鳥兒落入亂草之中,秋蟬鳴叫枯黃葉間。
來往的過客不要問從前之事,只有渭水一如既往地向東流。
注釋
咸陽:秦都城,唐代咸陽城與新都長安隔河相望。今屬陜西。
蒹葭:蘆葦一類的水草。汀洲:水邊*坦的沙洲。
“溪云”句:此句下作者自注:“南近磻溪,西對慈福寺閣!
“鳥下”二句:夕照下,飛鳥下落至長著綠草的秦苑中,秋蟬也在掛著黃葉的漢宮中鳴叫著。
當年:一作“前朝”。
“故國東來渭水流”:一作“渭水寒聲晝夜流”,“聲”一作“光”。
賞析
像人首故扣題,抒情寫景:“高樓”,指此陽城西樓,此陽舊城在西安市西北,漢時稱長安,秦漢兩朝在此建都。隋朝時向東南移二十城建新城,即唐京師長安。此陽舊城隔渭水與長安相望;“蒹葭”,即蘆荻(蒹,荻;葭,蘆),暗用《像經(jīng)·國風·秦風·蒹葭》的像意,表思念心緒;“汀洲”,水邊之地為汀、水中之地為洲,這里指代像人在江南的故鄉(xiāng)。像人一登上此陽高高的城樓,向南望去,遠處煙籠蒹葭,霧罩楊柳,很像長江中的汀洲。像人游宦長安,遠離家鄉(xiāng),一旦登臨,思鄉(xiāng)之情涌上心頭。蒹葭楊柳,居然略類江南。萬里之愁,正以鄉(xiāng)思為始:“一上”表明觸發(fā)像人情感時間之短瞬,“萬里”則極言愁思空間之迢遙廣大,一個“愁”字,奠定只全像的基調(diào)。筆觸低沉,景致凄迷,觸景生情,蒼涼傷感的情懷落筆即出,意遠而勢雄。
“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中“溪”指磻溪,“閣”指慈福寺,像人有自注:“南近磻溪,西氛慈福寺閣! 像人傍晚登上城樓,只見磻溪罩云,暮色蒼茫,一輪紅日漸薄遠山,夕陽與慈福寺閣姿影相疊,仿佛靠近寺閣而落。就在這夕照圖初展麗景之際,驀然涼風突起,此陽西樓頓時沐浴在凄風之中,一場山雨眼看就要到只。這是氛自然景物的臨摹,也是氛唐**日薄西山,危機四伏的沒落局勢的形象化勾畫,它淋漓盡致而又形象入神地傳出只像人“萬里愁”的真實原因。云起日沉,雨來風滿,動感分明;“風為雨頭”,含蘊深刻。此故常用來比喻重大事件發(fā)生前的緊張氣氛,是千古傳詠的名句。
“鳥下綠蕪秦苑夕,蟬鳴黃葉漢宮秋!睂懲硖鹘,虛實結(jié)合:山雨將到,鳥雀倉惶逃入遍地綠蕪、秋蟬悲鳴躲在黃葉高林,這些是像人眼前的實景。但早已蕩然無存的“秦苑”“漢宮”又給人無盡的故想——禁苑深宮,而今綠蕪遍地,黃葉滿林;唯有鳥雀和蟲鳴,不識興亡,依然如故。歷史的演進,**的更替,世事的變化滄桑,把像人的愁怨從“萬里”推向“千古”,以實景疊合虛景,吊古之情油然而生。
“行人莫問當年事,故國東來渭水流!弊鹘Y(jié),融情于景:“行人”,過客。泛指古往今來征人游子,也包括作者在內(nèi);“故國”,指秦漢故都此陽;“東來”,指像人(不是渭水)自東邊而來。像人最后感慨道:羈旅過客還是不要索問當年秦漢興亡之事吧!我這次來故國此陽,連遺址都尋不著,只有渭水還像昔日一樣長流不止而已。“莫問”二字,并非勸誡之辭 ,實乃令人思索之語,它讓讀者從悲涼頹敗的自然景物中鉤沉歷史的教訓;一個“流”字,則暗示出頹勢難救的痛惜之情。渭水無語東流的景象中,融鑄著像人相思的憂愁和感古傷今的悲涼,委婉含蓄,令人傷感。
此像用云、日、風、雨層層推進,又以綠蕪、黃葉來渲染,勾勒出一個蕭條凄涼的意境,借秦苑、漢宮的荒廢,抒發(fā)只氛家國衰敗的無限感慨。全像情景交融,景中寓情,像人通過氛景物的描寫,賦予抽象的感情以形體,在呈現(xiàn)自然之景的同時又體現(xiàn)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以及氛歷史和現(xiàn)實的深刻思考。景別致而凄美,情愁苦而悲愴,意蘊藉而蒼涼,境雄闊而高遠,神完氣足,為唐人登臨像篇之佳作。
《東樓》原文及翻譯賞析2
東樓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
但添新戰(zhàn)骨,不返舊征魂。
樓角臨風迥,城陰帶水昏。
傳聲看驛使,送節(jié)向河源。
古詩簡介
《東樓》是唐代詩人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際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詩。當時詩人在秦州城,詩中寫登秦州城上東樓的所見所感,抒發(fā)戰(zhàn)亂不息之慨。
翻譯/譯文
走上那萬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們都要經(jīng)過這座城門。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著新死者的**,卻不見舊死者返回靈魂。
樓的檐角凌風翹起,多么高寒;城的陰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城門下又有驛使喧呼而過,該是西行遠途與吐蕃和談。
注釋
(1)東樓:在秦州城。《通志》:“東樓跨府城上,形制尚古。”
。2)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3)但:只。
。4)征魂:指出征戰(zhàn)士的靈魂。
(5)凌風迥(jiǒng):高高地迎風凌空而起。
。6)昏:昏暗。
(7)聲;這里指驛使的傳呼聲。
。8)驛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節(jié)。
。9)節(jié):使節(jié)。“送節(jié)向河源“:用漢代張騫西尋河源事,指當時使者前往吐蓄談和。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際登秦州城東樓所作,東樓的位置在秦州城東門上,因此東來西往的人,都必須從這座樓下經(jīng)過。詩人抓住東樓的這一特點,從對過此樓而西的將士、使節(jié)命運的關(guān)切中,表達詩人對戰(zhàn)爭的憂慮。
賞析/鑒賞
文學鑒賞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笔茁(lián)這兩句寫東樓的位置,是全詩關(guān)鍵所在。正因為西行去萬里流沙道者必須經(jīng)過此門,所以東樓這一普通建筑,才與歷史、現(xiàn)實、戰(zhàn)爭、使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詩人登樓遠視俯瞰,戰(zhàn)士們從東樓出發(fā)踏上征途,路途遙遠而艱辛,也反映了戰(zhàn)爭的艱苦。
“但添新戰(zhàn)骨,不返舊征魂!鳖h聯(lián)這兩句寫戰(zhàn)爭、寫過去。 “新戰(zhàn)骨”說“但添”,“舊征魂”說“不返”,可見將士有去無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無補。此二句寫得十分悲慘。多年的征戰(zhàn),使得無數(shù)將士獻身沙場,橫尸荒野,何曾見到他們魂返故園?而今戰(zhàn)場又添新戰(zhàn)骨,更叫人感到凄涼冷落。這兩句烘托出戰(zhàn)爭的殘酷至極,表明了詩人對出征在外的戰(zhàn)士的擔憂和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憤慨。
頸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仍然寫樓,不同的是首聯(lián)只寫了東樓的位置,描繪的是遠景,這兩句卻寫到了東樓的本身,描繪的是近景。“樓角臨風迥”,這句寫“樓角”,高昂凌風,是多么的高寒;“城陰帶水昏”,這句寫“城陰”,城的陰面靠近渭水,低下陰森,一片昏暗,兩者構(gòu)成一幅對比強烈的畫面,讓人感覺戰(zhàn)亂的凄慘。這兩句描寫在滄桑變幻城頭依舊的背后,令人覺得這座東樓既是歷史的見證,照應(yīng)了頷聯(lián)對戰(zhàn)爭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測的不幸之門,從而引起了尾聯(lián)——使節(jié)出國和談,但是戰(zhàn)爭的最終結(jié)果卻是不能預(yù)料。
“傳聲看驛使,送節(jié)向河源!蔽猜(lián)承接頸聯(lián),再寫人事。前兩句寫的是歷史上的戰(zhàn)爭,這兩句寫的'是現(xiàn)實的使節(jié);前兩句虛摹,這兩句實寫。這幾句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過去的將士多半是有去無回,而現(xiàn)在的使節(jié)頻繁派出,對即將爆發(fā)的戰(zhàn)爭依舊沒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將有大批將士如往日一樣,去作戰(zhàn)送死,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無情。
這首詩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詩人按照從遠到近的方位順序,描繪了在秦州城東樓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爭的憂慮,對將士的擔憂之情。
名家點評
。鳎⿲W者王嗣爽《杜臆》:乃秦州城樓也!魑鳠o功,故有下句。……“節(jié)”而云“送”,有刺。
。ㄇ澹⿲W者仇兆鰲《杜詩詳注》:“樓角”、“城陰”寫出高寒陰慘景色。
(清)康熙**愛新覺羅·弘歷《唐宋詩醇》:亦目前語耳,征戰(zhàn)之苦,言之何其慘也!
。ㄇ澹⿲W者浦起龍《讀杜心解》:通首先遠而近,故有闊勢。先往事而后今事,益見可悲:蓋言昔之去者無還矣,今去者又去,其謂之何!
。ㄇ澹┰娙藢W者楊倫《杜詩鏡銓》:蔣云:括盡唐人征戍佳話(“似添”二句下)。又添襯慘句(“城陰”句下)。
《東樓》原文及翻譯賞析3
東樓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
但添新戰(zhàn)骨,不返舊征魂。
樓角臨風迥,城陰帶水昏。
傳聲看驛使,送節(jié)向河源。
翻譯
走上那萬里迢迢的沙漠之路,西行的人們都要經(jīng)過這座城門。
一次次的出征啊,只是增添著新死者的**,卻不見舊死者返回靈魂。
樓的檐角凌風翹起,多么高寒;城的陰面靠近渭水,一片昏暗。
城門下又有驛使喧呼而過,該是西行遠途與吐蕃和談。
注釋
東樓:在秦州城。
流沙:沙漠。指吐蕃所居之地。
但:只。
征魂:指出征戰(zhàn)士的靈魂。
凌風迥:高高地迎風凌空而起。
昏:昏暗。聲;這里指驛使的傳呼聲。
驛使:信使,出往外域的使節(jié)。
節(jié):使節(jié)。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杜甫于乾元二年(759)秋冬之際登秦州城東樓所作,東樓的位置在秦州城東門上,因此東來西往的人,都必須從這座樓下經(jīng)過。詩人抓住東樓的這一特點,從對過此樓而西的將士、使節(jié)命運的關(guān)切中,表達詩人對戰(zhàn)爭的憂慮。
賞析
“萬里流沙道,西征過北門!笔茁(lián)這兩句寫東樓的位置,是全詩關(guān)鍵所在。正因為西行去萬里流沙道者必須經(jīng)過此門,所以東樓這一普通建筑,才與歷史、現(xiàn)實、戰(zhàn)爭、使節(jié)聯(lián)系在一起。詩人登樓遠視俯瞰,戰(zhàn)士們從東樓出發(fā)踏上征途,路途遙遠而艱辛,也反映了戰(zhàn)爭的艱苦。
“但添新戰(zhàn)骨,不返舊征魂。”頷聯(lián)這兩句寫戰(zhàn)爭、寫過去。 “新戰(zhàn)骨”說“但添”,“舊征魂”說“不返”,可見將士有去無回,而且即使死了也于事無補。此二句寫得十分悲慘。多年的征戰(zhàn),使得無數(shù)將士獻身沙場,橫尸荒野,何曾見到他們魂返故園?而今戰(zhàn)場又添新戰(zhàn)骨,更叫人感到凄涼冷落。這兩句烘托出戰(zhàn)爭的殘酷至極,表明了詩人對出征在外的戰(zhàn)士的擔憂和對戰(zhàn)爭的不滿和憤慨。
頸聯(lián)承接首聯(lián)仍然寫樓,不同的是首聯(lián)只寫了東樓的位置,描繪的是遠景,這兩句卻寫到了東樓的本身,描繪的是近景!皹墙桥R風迥”,這句寫“樓角”,高昂凌風,是多么的高寒;“城陰帶水昏”,這句寫“城陰”,城的陰面靠近渭水,低下陰森,一片昏暗,兩者構(gòu)成一幅對比強烈的畫面,讓人感覺戰(zhàn)亂的凄慘。這兩句描寫在滄桑變幻城頭依舊的背后,令人覺得這座東樓既是歷史的見證,照應(yīng)了頷聯(lián)對戰(zhàn)爭的感慨,又是生死莫測的不幸之門,從而引起了尾聯(lián)——使節(jié)出國和談,但是戰(zhàn)爭的最終結(jié)果卻是不能預(yù)料。
“傳聲看驛使,送節(jié)向河源。”尾聯(lián)承接頸聯(lián),再寫人事。前兩句寫的是歷史上的戰(zhàn)爭,這兩句寫的是現(xiàn)實的使節(jié);前兩句虛摹,這兩句實寫。這幾句有一點是共同的,那就是過去的將士多半是有去無回,而現(xiàn)在的使節(jié)頻繁派出,對即將爆發(fā)的戰(zhàn)爭依舊沒有遏制作用,不久以后仍將有大批將士如往日一樣,去作戰(zhàn)送死,表現(xiàn)了戰(zhàn)爭的無情。
這首詩是杜甫的后期作品,詩人按照從遠到近的方位順序,描繪了在秦州城東樓的所見所聞,表達了詩人對戰(zhàn)爭的憂慮,對將士的擔憂之情。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5)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賞析1
岳陽樓記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翻譯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ㄟ@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釋
記:一種文體?梢詫懢、敘事,多為議論。但目的是為了抒發(fā)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
慶歷四年:公**。慶歷,宋仁宗趙禎的**。
滕子京謫守巴陵郡:滕子京降職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古時朋友間多以字相稱。
謫戍:把被革職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發(fā)到邊遠的地方。在這里作為被貶官,降職解釋。
守:指做州郡的長官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越,到了,及。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這是贊美滕子京的話。
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百,不是確指,形容其多。廢,這里指荒廢的事業(yè)。具,通“俱”,全,皆。興,復(fù)興。乃重修岳陽樓,
增其舊制:乃,于是;增,擴大。
制:規(guī)模。
唐賢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屬予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囑咐。予,我。作文,寫文章。以,用來,連詞。記,記述。
予觀夫巴陵勝狀:夫,指示代詞,相當于“那”。勝狀,勝景,好景色。銜遠山,吞長江,
浩浩湯湯:銜,銜接。吞,吞沒。
浩浩湯湯:水波浩蕩的樣子。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
橫:廣遠。
際涯:邊。(際、
涯的區(qū)別: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
暉:日光。氣象,景象。萬千,千變?nèi)f化。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此,這。則,就。大觀,雄偉景象。
前人之述備矣: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說的“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之,的。
然則北通巫峽:然則:雖然如此,那么。
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的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遷客騷人,
多會于此:遷客,被貶謫流遷的人。騷人,詩人。戰(zhàn)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人也稱詩人為騷人。
多:大多。會,聚集。于,在。此,這里。覽物之情,
得無異乎:飽覽這里景色時的感想,恐怕會有所不同吧。
覽:觀看,欣賞。
物:景物。
之情:情感。,
得無:恐怕/是不是。
異:差別,不同。
若夫:用在一段話的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的“至若”同此!叭舴颉苯啤跋衲恰。“至若”近似“至于”。*雨霏霏,連綿不斷的雨。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樣子。
開:**,這里指天氣放晴。陰,陰冷。號,呼嘯;濁,渾濁。排空,沖向天空。
日星隱耀: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光輝;日光。
山岳潛形:山岳隱沒了形體。岳,高大的山。潛,隱沒。形,形跡。
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檣傾楫摧:桅桿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桿。楫,船槳。傾,倒下。摧,
折斷薄暮冥冥: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
冥冥:昏暗的樣子。
斯:這,在這里指岳陽樓。則有去國懷鄉(xiāng),
憂讒畏譏:則,就。有,產(chǎn)生……(的情感)。去國懷鄉(xiāng),
憂讒畏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去,離開。國,國都,指京城。去國,離開京都,也即離開朝廷。憂,擔憂。讒,讒言。畏,害怕,懼怕。譏,嘲諷。滿目蕭然,
感極而悲者矣:蕭然,蕭條的樣子。感極,感慨到了極點。而,表示順接。者,代指悲傷感情,起強調(diào)作用。
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氣候和暖,陽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辭)。
波瀾不驚:湖面*靜,沒有驚濤駭浪。
驚:這里有“起”“動”的意思。上下天光,
一碧萬頃: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一,全。萬頃,極言其廣。沙鷗翔集,
錦鱗游泳: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在水中游來游去。沙鷗,沙洲上的鷗鳥。
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的魚。鱗,代指魚。
游泳:或浮或沉。
游:貼著水面游。泳,潛入水里游。
岸芷汀蘭:岸上與小洲上的花草。
芷:香草的一種。
汀:小洲,水邊*地。
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
或:有時。
長:大片。一,全。
空:消散。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照耀千里。
浮光躍金: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的水波。
靜影沉璧: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璧玉。這里是寫無風時水中的月影。璧,圓形正中有孔的玉。
漁歌互答:漁人唱著歌互相應(yīng)答;ゴ,一唱一和。
何極:哪有窮盡。
何:怎么。
極:窮盡。
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寵辱偕忘:榮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
偕:一起。
寵:榮耀。
辱:屈辱。
把酒臨風:端酒面對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
把:持,執(zhí)。臨,面對。
洋洋:高興得意的樣子。
嗟夫:唉。嗟夫為兩個詞,皆為語氣詞。
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jīng)。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之,的。心,思想感情(心思)。
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或,近于“或許”“也許”的意思,表委婉口氣。異,不同于。為,這里指心理活動。二者,這里指前兩段的“悲”與“喜”。不以物喜,
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以,因為。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擔憂百姓。意為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
廟堂:指朝廷。下文的“進”,對應(yīng)“居廟堂之高”。
進:在朝廷做官。
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的地方做官則為君主擔憂。
處江湖之遠:處在偏遠的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的“退”,對應(yīng)“處江湖之遠”。
之:定語后置的標志。
是:這樣。
退:不在朝廷做官。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其:指“古仁人”。而,順承。
必:一定。微斯人,
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的人,那我同誰一道呢?微,沒有。斯人,這樣的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時六年:慶歷六年(年)。
文言現(xiàn)象
一詞多義
明:(1)(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越明年
。2)(明媚) 至若春和景明
以:(1) (來) 屬予作文以記之
。2)( 因為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夫:(1)(那) 予觀夫巴陵勝狀
。2)(表句尾感嘆) 嗟夫
觀:(1)( 看) 予觀夫巴陵勝狀
(2)( 景象) 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極:(1)(直到)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2)(窮盡,盡頭) 此樂何極
。3)(表示程度深) 感極而悲者矣
或:(1)(或許 )或異二者之為
。2)( 有時) 而或長煙一空
空:.(1)( 天空) 濁浪排空
2)( 消散) 長煙一空
通:(1) (順利) 政通人和
(2)(通向) 北通巫峽
和:(1)(和樂) 政通人和
(2)(和煦) 春和景明
一:1)一片:一碧萬頃
(2)全:長煙一空
(3)全部:在洞庭一湖
則:(1)那么 :然則何時而樂耶
。2)就是: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
(3)就: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歸(1)歸依:微斯人,吾誰與歸
。2)聚攏:云歸而巖穴暝
備(1)前人之述備矣:譯盡
(2):備齊
詞類活用
、卑購U具興(動詞作名詞,荒廢了的事業(yè))
2.先天下之憂而憂(名詞作狀語,在……之前)
3.后天下之樂而樂(名詞作狀語,在……之后)
、措泳┲喪匕土昕ぃǚ饨**官吏降職或遠調(diào))
、祽n讒畏譏(名詞作動詞,別人說壞話)
⒍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形容詞作名詞,賢明之人)
⒎而或長煙一空(形容詞作動詞,消散)
、副蓖ㄎ讔{,南極瀟湘(名詞活用作狀語,向北;向南)
、够虍惗咧疄椋▌釉~活用作名詞,這里指心理活動)
古今異義
、睔庀笕f千【古義:景色和事物; 今義:天氣變化;氣象萬千形容景色和事物多種多樣、非常壯觀。】
、参⑺谷恕 古義:(如果)沒有;今義:微小】
、炒藙t岳陽樓之大觀也【古:景象;今:看】
、礄M無際涯【古:廣遠;今:與“豎”相對】
⒌濁浪排空【古:沖向天空;今:全部去除掉】
、队栌^夫巴陵勝狀【古:指示代詞,表遠指,相當于“那”;今:丈夫,夫人】
、非叭酥鰝湟印竟牛涸敱M 今:準備】
⒏增其舊制【古:規(guī)模 今:**】
、棺魑摹竟牛簩懳恼 今:作文】
、褐寥舸汉途懊鳌竟牛喝展;今:景色、景物】
11則有去國懷鄉(xiāng)【古:國都;今:國家】
、紕t有去國懷鄉(xiāng)【古:離開;今:前往】
⒔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古:曾經(jīng);今:品嘗】
⒕越明年 【古:及,到;今:越過】
⒖寵辱偕忘【古:榮耀;今:恩寵】
、郎锄t翔集【古:群鳥停息在樹上;今:集體,集中】
⒘進亦憂【古:在朝廷做官;今:前進】
⒙退亦憂【古:不在朝廷做官;今:后退】
通假字
、睂儆枳魑囊杂浿ㄍā皣凇,囑托)
、舶購U具興(通“俱”,全,皆,都)
句式分析
、钡寡b句
例:微斯人,吾誰與歸?(疑問代詞“誰”作賓語,賓語前置。語序應(yīng)為“吾與誰歸”。)
、才袛嗑
例: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也”表判斷語氣。)
、呈÷跃
例: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省略主語“滕子京”。)
、礌钫Z后置
例: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遷客騷人,多會于此。
、刀ㄕZ后置
例:居廟堂之高……處江湖之遠……
6.賓語前置句
例:吾誰與歸?
重點語句
。1)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
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流水,水波浩蕩,無邊無際,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氣象千變?nèi)f化。
(2)若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
像那陰雨連綿繁密,接連幾個月都不放晴,陰冷的風呼嘯著,渾濁的水浪沖向天空
。3)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
至于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湖面*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
成語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比喻吃苦在先,享受在后。
“皓月千里”:皎潔的月光普照千里湖面。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心曠神怡”:形容心境開闊,精神愉快 曠:開闊;怡:愉快。
“氣象萬千”:氣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壯麗而多變化。有很多景物在進行變化。
“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形容國家穩(wěn)定,人民安樂。
“百廢具興”:許多被廢棄的事業(yè)又都興辦起來!熬摺蓖佟熬恪币(guī)范詞形寫作“百廢俱興”。
“浩浩湯湯”:浩浩蕩蕩。指水勢壯闊的樣子。
“*雨霏霏”:形容細雨連綿不絕的樣子。
“波瀾不驚”:是岳陽樓月夜里風*浪靜時的景色,F(xiàn)比喻面對動蕩局面保持*靜、形勢*穩(wěn),沒受到什么變化或曲折,不驚不詫。
“一碧萬頃”:一片碧綠,廣闊無際。頃,極言其廣。
“岸芷汀蘭”:岸邊的香草,小洲上的蘭花。
“寵辱偕忘”:受寵或**都毫不計較。常指一種通達的超絕塵世的態(tài)度。
“春和景明”:形容春風和煦,陽光明媚。
分析
中心思想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chǎn)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主題
“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币惶崞鹪狸枠,人們就會很自然地想起千古名臣范仲淹,千古名文《岳陽樓記》, 想到其中表明范仲淹寬闊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還會贊頌他“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和生活態(tài)度?梢哉f,人們把太多的目光和關(guān)注給了范仲淹,而很少會有人想到功不可沒的滕子京。既是自勉,又是與友人共勉。
后世影響
影響力洞穿史冊,成為延綿千年的**理念之一,政事通達、人心和順成為后代無數(shù)**理政者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后世有“居官警語”云:“善為治者,貴運軼民之隱,達民之情!薄爸蚊裰笳撸谏舷轮徊恢劣诟糸u!薄吧舷轮弧倍弧案糸u”,其核心就是個“通”字,揭示了“政通人和”的關(guān)鍵所在。
問題研究
1、作者在此提出了一種什么樣的更高的`理想境界?
答:這是一種超然物外的理想境界。雖然因物悲喜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
2、作者的曠達胸襟與**抱負之間的關(guān)系:因果關(guān)系。
3、“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答: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4、“是進亦憂,退亦憂”這句話中,“進”是指什么?“退”是指什么?
“進”是指“居廟堂之高”即“在朝廷做官”,“退”是指“處江湖之遠”即“不在朝廷做官”。
5、這段話中所用的主要表達方式是什么?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答:議論。作用:點明主旨,抒發(fā)了作者寬闊的胸襟和遠大的**抱負。
6、“微斯人,吾誰與歸”表達了作者的什么感情?
答: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愿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以及對滕子京遭貶謫的慰勉。
7、如何理解“進亦憂,退亦憂”一句?
答:“進亦憂”照應(yīng)“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退亦憂”照應(yīng)“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這句話表達了古仁人不念自己的處境,而是憂國憂民,以天下為己任的思想。
8、“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一句在文中的作用:。請再寫出一句你從課外讀到的與此意思相似的詩句或名句。
答:作用:體現(xiàn)本文主旨。1、天下興亡,匹夫有責。2、位卑未敢忘憂國。
9、作者巧妙地用兩個設(shè)問句來逐層深入地闡明論點。第一個設(shè)問句先從反面說,后從正面說,揭示了“古仁人”之心的內(nèi)涵,得出“是進亦憂,退亦憂”的論斷,突出一個“憂”字,自然引出第二個設(shè)問句,將文章推向**,從而提出“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觀點。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一句的修辭:對偶。
11、“遷客騷人”登樓“覽物之情”為什么不同?
答:他們因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產(chǎn)生或喜或悲的感情(或“以物喜,以己悲”
12、選文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答:⑴對滕子京的勸勉和規(guī)諫。⑵抒發(fā)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遠大抱負。
13、“覽物之情,得無異乎”和“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兩句中的“異”字,分別指什么內(nèi)容?
答;“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異”,是指不同的自然景物引發(fā)出的“遷客騷人”的不同的感觸,即“悲”與“喜”兩種不同的心境!肮湃嗜酥模虍惗咧疄椤,是指古代仁人不同于上述“遷客騷人”,能不受自然景物好壞的影響,“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4、用自己的話概括“遷客騷人”的兩種“覽物之情”,并指出作者這樣寫的目的。
答:第一種:遠離京城,懷念家鄉(xiāng),擔心遭誹謗和諷刺的悲傷。第二種:胸懷開闊,精神愉快,**偕忘的喜悅。目的:為了將這類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對比,引出下文,由寫情自然轉(zhuǎn)入議論,突出全文主旨。
15、本文共五個自然段,其中敘事的是第1段,寫景、抒情的是2、3、4第段,議論的是第5段。
16、出自本文的成語:百廢具興 、政通人和、心曠神怡。
文章第二段用神來之筆再現(xiàn)了岳陽樓的宏偉景象,照應(yīng)了題目,此外還有什么作用?
答:“銜”和“吞”把遠山長江與洞庭湖的關(guān)系寫得活靈活現(xiàn),同時領(lǐng)起下文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景
17、兩種不同的覽物之情,各是怎樣的?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什么?
答:一種是“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的“因己而悲”的感情; 一種是“心曠神怡,寵辱偕忘”的“因物而喜”的感情。作者闡述的主要觀點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18、概括各段的大意:①交代作記的緣由。②描寫洞庭湖遠景,生發(fā)議論,引出兩種情景。③——④、描寫陰晴兩種天氣的景色極其感受。⑤、闡述古仁人之心,抒發(fā)自己的遠大抱負。
19、聯(lián)系全文,說說你對“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看法或理解。
答:范仲淹的這句話體現(xiàn)了憂君思想,帶有時代的局限性,但是他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然有著借鑒和教育意義。
20、文章略寫巴陵勝狀,詳寫覽物之情,試簡述其原因。
答:寫景不是本文的目的,作者的真正意圖是借題發(fā)揮,談一個人應(yīng)有的**抱負,并以此規(guī)箴友人。
21、“遷客騷人”與“古仁人”的區(qū)別在哪?
答:遷客騷人:以物喜,以己悲;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2、本文的議論點明了作者的“憂樂”觀,這種“憂”“樂”與前文“遷客騷人”的“悲”“喜”是否一致?為什么? 答:不一致。作者的憂樂觀是以天下為基礎(chǔ)的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遷客騷人的悲和喜是以自己的得失和外物的好壞為前提,是以物喜,以己悲。
23、范仲淹借此文委婉地表達了對友人滕子京地勸勉,結(jié)尾作者發(fā)出“微斯人,吾誰與歸”的慨嘆。就全文來看,這句話有何言外之意?
答: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志存高遠;另一方面也含蓄地表達了自己愿與古仁人同道的曠達胸襟和遠大抱負。
24、“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三句話因其文質(zhì)兼美而膾炙人口,請選擇感受最深的一句,結(jié)合《岳陽樓記》和自己的生活談一談體會。
答:任選其一即可。談體會既要聯(lián)系全文,又要結(jié)合自己的生活。如選第一句可圍繞**理想來談;選第二句可圍繞曠達胸襟來談;選第三句可圍繞遠大**報負及民族責任感來談,言之成理即可。
25、“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中的“騷人”是什么意思?根據(jù)我們學過的古詩文,舉出曾到過岳陽樓的“遷客騷人”之作。
答:詩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贈張丞相》
27、文中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為現(xiàn)代人的你能否做到?為什么?請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談?wù)効捶ā?/p>
答:①能。這說的是一種從容的*常心境。只要發(fā)揮心靈力量,砥礪意志,就可以養(yǎng)成*常心境。面對考試的失敗,以*常心待之,便做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②不能。這是一種需要修煉才能達到的境界,作為中學生,心靈尚需砥礪,戰(zhàn)勝外在的力量不易。擔心考試失敗是學生普遍的心態(tài),便是這個道理。
創(chuàng)作背景
慶歷新政失敗后,范仲淹貶居鄧州。昔日好友滕子京從湖南來信,要他為重新修竣的岳陽樓作記,并附上《洞庭晚秋圖》。范仲淹一口答應(yīng),但是范仲淹其實沒有去過岳陽樓。慶歷六年六月(即1046年6月),他揮毫撰寫的著名的《岳陽樓記》一記敘文,都是看圖寫的。
賞析
《岳陽樓記》全文共有三百六十八個字,共分六段。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diào)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后文抒情設(shè)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格調(diào)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shè)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shù)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后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扒叭酥鰝湟印币痪涑星皢⒑,并回應(yīng)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zhuǎn)機,經(jīng)“然則”一轉(zhuǎn),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gòu)出全文的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yīng)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fā)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diào),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shù)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叭舴颉币韵旅鑼懥艘环N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寫到人心的凄楚。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雨、陰風、濁浪構(gòu)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xiāng)”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以“至若”領(lǐng)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的畫面!爸寥簟北M管也是列舉性的語氣,但從音節(jié)上已變得高亢而嘹亮,格調(diào)上已變得明快而有力。下面的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diào)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的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翱翔,魚兒在歡快游蕩,連無知的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的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段的句式、節(jié)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而或”一句就進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嘆的意味,把“喜洋洋”的氣氛推向**,而“登斯樓也”的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的超脫和“把酒臨風”的揮灑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的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的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后,筆調(diào)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的一種更高的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的最高境界。古代的仁人,就有堅定的意志,不為外界條件的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發(f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的主旨。“噫!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jié)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yīng)。
本文表現(xiàn)了作者雖然身居江湖,但仍心憂國事;雖然遭遇**,但仍不放棄理想的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zhàn)友的鼓勵和安慰。《岳陽樓記》的著名,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期的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笨梢姟对狸枠怯洝纺┪菜f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的態(tài)度,落得清閑快樂,但他提出正直的士大夫應(yīng)立身行一的準則,認為個人的**升遷應(yīng)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這兩句話所體現(xiàn)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品質(zhì),無疑仍具有教育意義。
藝術(shù)手法
就藝術(shù)而論,《岳陽樓記》也是一篇優(yōu)秀的文章。
第一,岳陽樓之大觀,前人已經(jīng)說盡了,再重復(fù)那些老話沒有意思。范仲淹就換一個新的角度,找一個新的題目,另說他的一套。文章的題目是“岳陽樓記”,卻巧妙地避開樓不寫,而是去寫洞庭湖,寫登樓的遷客騷人看到洞庭湖的不同景色時產(chǎn)生的不同感情,以襯托最后一段所謂“古仁人之心”。范仲淹的別出心裁,讓人佩服。
第二,記事、寫景、抒情和議論交融在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辟。議論的部分字數(shù)不多,但有統(tǒng)帥全文的作用,所以有人說這是一篇獨特的議論文。《岳陽樓記》的議論技巧,確實有值得借鑒的地方。
第三,這篇文章的語言很有特色。它雖然是一篇散文,卻穿插了許多四言的對偶句,如“日星隱曜,山岳潛形!薄吧锄t翔集,錦鱗游泳!薄伴L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边@些駢句為文章增添了色彩。作者錘煉字句的功夫也很深,如“銜遠山,吞長江”這兩句的“銜”字、“吞”字,恰切地表現(xiàn)了洞庭湖浩瀚的氣勢!安灰晕锵玻灰约罕,簡潔的八個字,像格言那樣富有啟示性!跋忍煜轮畱n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把豐富的意義熔鑄到短短的兩句話中,字字有力。
全文記敘、寫景、抒情、議論融為一體,動靜相生,明暗相襯,文詞簡約,音節(jié)**,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對比,成為雜記中的創(chuàng)新。
概述
記事、寫景、抒情融為一篇文章中,記事簡明,寫景鋪張,抒情真切,議論精辟。
這篇記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chǎn)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tài)度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抱負。
名家點評
北宋陳師道《后山詩話》:范文正公為《岳陽樓記》,用對語說時景,世以為奇。尹師魯讀之曰:傳奇體爾。傳奇,唐裴铏所著小說也。
明代孫緒《無用閑談》:范文正公《岳陽樓記》,或謂其用賦體,殆未深考耳。此是學呂溫《三堂記》,體制如出一軸。然《岳陽樓記》閎遠超越,青出于藍矣。夫以文正千載人物,而乃肯學呂溫,亦見君子不以人廢言之盛心也。
清代金圣嘆《天下才子必讀書》:中間悲喜二大段,只是借來翻出后丈優(yōu)樂耳,不然便是賦體類。一肚皮圣賢心地,圣賢學問,發(fā)而為才子文章。
清代顧兗《文章規(guī)范百家坪注》:樓遷齋評:首尾布置與中間狀物之妙,不可及矣。然最妙處在臨末斷遺一轉(zhuǎn)語。乃知此老胸襟度量,直與岳陽洞庭同其廣。
清代蔡世遠《古文雅正》:前半設(shè)局造句,猶是文人手筆。末段直達胸臆,非文正公不足以當之。或問史臣呂本中及朱文公,皆以文正公為宋朝人物第一,何也?曰:魏文會大矣,而本領(lǐng)徽不及;派公誠矣,而規(guī)局徽不及。堯舜君民之念,無日不存于中心,事如白日青天;公誠絕倫超群也。
清代林云銘《古文折義》:題是記岳陽樓,任他高手,少不得要說此樓前此如何傾壞,如何狹小,然后敘增修之勞。再寫樓外佳景。以為滕公此舉大有益于登臨已耳。文正卻把這些話頭點過,便盡情閣起,單就遷客騷人登樓異情處,轉(zhuǎn)入古仁人用心,遂將*日胸中致君*、先憂后樂大本領(lǐng)一齊揭出。蓋滕公以司諫謫守巴陵,居廟堂之高者忽處江湖之遠。其憂讒畏譏之念,寵辱之懷,撫景感觸,不能自遣,情所必至。若知念及君民之當憂,自有不暇于為物喜,為己悲者。篇首提出“謫守”二字,本是此意。妙在借他方之遷客騷人,閑閑點綴,不即不離。謂之為子京說法可也,謂之**其懷抱可也,即謂之遍告天下后世君予俱應(yīng)如此存心,亦無不可也。嘻,此其所以為文,公正之文歟。
清代吳楚材、吳調(diào)候《古文觀止》:岳陽樓大觀,已被前人寫盡,先生更不贅述,止將登樓者覽物之情,寫出悲喜二意。只是翻出后文憂樂一段正論。以圣賢憂國憂民心地,發(fā)而為文幸,非先生其孰能之?
清代過珙《古文評注》:首尾布置與中間狀物之妙不可及矣。尤妙在入后憂樂一段,見得惟賢者而后有真憂,亦惟賢者而后有真樂。樂不以憂而廢,憂不以樂而忘。此雖文正自負之詞,而期望子京,隱然言外。必如是始得斯文本旨。
清代余城《重訂古文釋義新編》:通體俱在謫守上著筆,確是子京重修擊陽樓記,一字不肯茍下。圣賢經(jīng)濟,才子文章,于此可兼得矣。
清代浦起龍《古文眉詮》:先憂后樂兩言,先生生*所持誦也。緣情設(shè)景,借題引合,想見萬物一體胸襟。
清代唐德宜《古文翼》:撇過岳陽之景,專寫覽物之情,引起憂樂二意,又從憂樂寫出絕大本領(lǐng)。從來名公作記,未有若此篇之正大堂皇者,可想見文公一生節(jié)概。
清代李扶九原編、黃仁黼重訂《古文筆法百篇》:入手即將題點過,而“謫守”二字,已伏一篇之意。蓋謫者多悲而少喜,故將景物隨寫一筆,即便昂開,提出主意,隱對子京。切定洞庭暢發(fā)兩段,得寬題走窄境法。末段提出仁人之用心,以規(guī)勉之,何其正大。不知此即文正公自己寫照也。公為秀才時,嘗言“士君子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辈挥X因上悲喜,即便吐露,而憂樂正與悲喜對也。亦豈己所不能而貌為大言乎?樓記發(fā)此大議,可謂小中見大之文。看其一結(jié),虛托閃開,作想慕不已之情,冷冷而住,不自任而矜張,不打照子京而寡跡,尤為巧妙絕倫。至中間兩對,已早開有明八股之風矣。黼按君子之所以異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心可即境而存,心不可隨境而變。其所存于中者大,斯其所遇于外者小矣。文正此記,前半為岳陽寫景繪情,經(jīng)營慘淡,已到十分。而其中或悲或喜,處處隱對子京,即處處從請守著想。故末以憂樂二字,易悲喜二字,歸到仁人身上。見得境雖變,心不與之俱變;心所存,道即與之俱存。出憂其民,處憂其君,仁人之心,自有其所以異者存也。通幅不矜才,不使氣,使自己胸襟顯得磊磊落落,正大而光明。非其存于中者大,而能若是乎?
清代尤焴《可齋雜稿》:文正《岳陽樓記》,精切高古,而歐公猶不以文章許之。然要皆磊磊落落,確實典重,鑿鑿乎如五谷之療饑,與世之圖章繪句、不根事實者,不可同年而語也。
《岳陽樓記》原文及翻譯賞析2
岳陽樓記
宋代: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隱曜 一作:隱耀;霪雨 通:*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注釋
記:一種文體?梢詫懢啊⑹,多為議論。但目是為了抒發(fā)作者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某些觀念)。
。1)選自《范文正公集》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死后謚號文正,世稱范文正公,蘇州吳縣(現(xiàn)江蘇省吳縣)人,北宋時期***、軍事家、文學家。岳陽樓在湖南岳陽西北巴丘山下,樓高三層,下臨洞庭湖,其前身是三國時期吳國都督魯肅**臺。唐玄宗開元四年(716),張說在**臺舊址建造樓閣,取名“岳陽樓”,常與文士們登樓賦詩。
。2)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慶歷,宋仁宗趙禎**。
(3)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職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字,范仲淹朋友。古時朋友間多以字相稱。謫zhé①<動>譴責;責備!蹲髠?成公十七年》:“國子~我!雹<動>被貶官,降職!杜眯小罚骸啊优P病潯陽城!雹<名>缺點;過失!独献印罚骸吧蒲詿o瑕~!
【謫戍】把被革職官吏或犯了罪人充發(fā)到邊遠地方。在這里作為<動>被貶官,降職解釋。
守:指做州郡長官
。4)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1045)。越,到了,及。
(5)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這是贊美滕子京話。
。6)百廢具興:各種荒廢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百,不是確指,形容其多。廢,這里指荒廢事業(yè)。具,通“俱”,全,皆。興,復(fù)興。
(7)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乃,于是;增,擴大。制:規(guī)模。
。8)唐賢今人:唐代和宋代名人。
。9)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囑咐。予,我。作文,寫文章。以,用來,連詞。記,記述。
。10)予觀夫巴陵勝狀:夫,指示代詞,相當于“那”。勝狀,勝景,好景色。
(11)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銜,銜接。吞,吞沒。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蕩樣子。
。12)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際涯:邊。(際、涯區(qū)別: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邊界)。
。13)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暉:日光。氣象,景象。萬千,千變?nèi)f化。
(14)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這就是岳陽樓雄偉景象。此,這。則,就。大觀,雄偉景象。
(15)前人之述備矣:前人記述很詳盡了。前人之述,指上面說“唐賢今人詩賦”。備,詳盡,完備。矣,語氣詞“了”。之,。
(16)然則北通巫峽:然則:雖然如此,那么。
。17)南極瀟湘:南面直到瀟水、湘水。瀟水是湘水支流。湘水流入洞庭湖。南,向南。極,盡。
。18)遷客騷人,多會于此:遷客,被貶謫流遷人。騷人,詩人。戰(zhàn)國時屈原作《離騷》,因此后人也稱詩人為騷人。多:大多。會,聚集。于,在。此,這里。
。19)覽物之情,得無異乎:飽覽這里景色時感想,恐怕會有所不同吧。覽:觀看,欣賞。物:景物。之情:情感。,得無:恐怕/是不是。異:差別,不同。乎
。20)若夫*(yín)雨霏霏(fēifēi):若夫,用在一段話開頭以引起下文。下文“至若”同此!叭舴颉苯啤跋衲恰!爸寥簟苯啤爸劣凇。*(yín)雨霏霏,連綿不斷雨。霏霏,雨(或雪)繁密樣子。
。21)開:**,這里指天氣放晴。
。22)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陰,陰冷。號,呼嘯;濁,渾濁。排空,沖向天空。
。23)日星隱曜(yào):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曜(不為耀,古文中以此曜做日光)光輝;日光。
。24)山岳潛形:山岳隱沒了形體。岳,高大山。潛,隱沒。形,形跡。
。25)商旅不行:走,此指前行。
(26)檣(qiáng)傾楫(jí)摧:桅桿倒下,船槳折斷。檣,桅桿。楫,船槳。傾,倒下。摧,折斷
。27)薄暮冥冥(míng míng):傍晚天色昏暗。薄,迫近。冥冥:昏暗樣子。
。28)斯:這,在這里指岳陽樓。
。29)則有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則,就。有,產(chǎn)生……(情感)。去國懷鄉(xiāng),憂讒畏譏: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去,離開。國,國都,指京城。去國,離開京都,也即離開朝廷。憂,擔憂。讒,讒言。畏,害怕,懼怕。譏,嘲諷。
(30)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蕭然,蕭條樣子。感極,感慨到了極點。而,表示順接。者,代指悲傷感情,起強調(diào)作用。
。31)至若春和景明:如果到了春天氣候和暖,陽光普照。至若,至于。春和,春風和煦。景,日光。明,明媚。(借代修辭)。
。32)波瀾不驚:湖面*靜,沒有驚濤駭浪。驚:這里有“起”“動”意思。
。33)上下天光,一碧萬頃: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一,全。萬頃,極言其廣。
(34)沙鷗翔集,錦鱗游泳:沙鷗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魚在水中游來游去。沙鷗,沙洲上鷗鳥。翔集:時而飛翔,時而停歇。集,棲止,鳥停息在樹上。錦鱗,指美麗魚。鱗,代指魚。游泳:或浮或沉。游:貼著水面游。泳,潛入水里游。
。35)岸芷(zhǐ)。╰īng)蘭:岸上與小洲上花草。芷:香草一種。。盒≈蓿*地。
(36)郁郁:形容草木茂盛。
。37)而或長煙一空: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颍河袝r。長:大片。一,全?眨合。
。38)皓月千里:皎潔月光照耀千里。
(39)浮光躍金:波動光閃著金色。這是描寫月光照耀下水波。
。40)靜影沉璧:靜靜月影像沉入水中璧玉。這里是寫無風時水中月影。璧,圓形正中有孔玉。
。41)漁歌互答:漁人唱著歌互相應(yīng)答;ゴ,一唱一和。
(42)何極:哪有窮盡。何:怎么。極:窮盡。
(43)心曠神怡:心情開朗,精神愉快。曠,開闊。怡,愉快。
。44)寵辱偕(xié)忘:榮耀和屈辱一并都忘了。偕:一起。寵:榮耀。辱:屈辱。
。45)把酒臨風:端酒面對著風,就是在清風吹拂中端起酒來喝。把:持,執(zhí)。臨,面對。
。46)洋洋:高興得意樣子。
。47)嗟(jiē)夫:唉。嗟夫為兩個詞,皆為語氣詞。
(48)予嘗求古仁人之心:嘗,曾經(jīng)。求,探求。古仁人,古時品德高尚人。之,。心,思想感情(心思)。
(49)或異二者之為: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心情;颍凇盎蛟S”“也許”意思,表委婉口氣。異,不同于。為,這里指心理活動。二者,這里指前兩段“悲”與“喜”。
。50)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因為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此句為互文)。以,因為。
。51)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在朝中做官擔憂百姓。意為在朝中做官。廟,宗廟。堂,殿堂。廟堂:指朝廷。下文“進”,對應(yīng)“居廟堂之高”。進:在朝廷做官。
。52)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處在僻遠地方做官則為君主擔憂。處江湖之遠:處在偏遠江湖間,意思是不在朝廷上做官。下文“退”,對應(yīng)“處江湖之遠”。之:定語后置標志。是:這樣。退:不在朝廷做官。
(53)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那一定要說“在天下人擔憂之前先擔憂,在天下人享樂之后才享樂”吧。先,在……之前;后,在……之后。其:指“古仁人”。而,順承。必:一定。
。54)微斯人,吾誰與歸:如果沒有這樣人,那我同誰一道呢?微,沒有。斯人,這樣人。誰與歸,就是“與誰歸”。歸,歸依。
(55)時六年:慶歷六年(1046年)
譯文
慶歷四年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事業(yè)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規(guī)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山,吞吐長江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nèi)f化。這就是岳陽樓雄偉景象。前人記述(已經(jīng))很詳盡了。雖然如此,那么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官吏和來往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fā)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xiāng),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時候,湖面*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魚游來游去,岸上香草和小洲上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月光一瀉千里,波動光閃著金色,靜靜月影像沉入水中玉璧,漁夫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ㄟ@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jīng)探求古時品德高尚人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心情,這是為什么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么他們什么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
賞析
《岳陽樓記》全文有三百六十八字,共六段。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diào)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悲慨,為后文抒情設(shè)伏。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導引。
第二段,格調(diào)振起,情辭激昂。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shè)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shù)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一“銜”一“吞”,有氣勢!昂坪茰珳,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后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壯觀景象!扒叭酥鰝湟印币痪涑星皢⒑螅⒒貞(yīng)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zhuǎn)機,經(jīng)“然則”一轉(zhuǎn),引出新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筆法來寫“遷客騷人”“覽物之情”,從而構(gòu)出全文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yīng)兩種截然相反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這是一個引發(fā)議論詞,又表明了虛擬情調(diào),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shù)實境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叭舴颉币韵旅鑼懥艘环N悲涼情境,由天氣**寫到人心凄楚。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雨、陰風、濁浪構(gòu)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xiāng)”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第四段寫覽物而喜者。以“至若”領(lǐng)起,打開了一個陽光燦爛畫面。“至若”盡管也是列舉性語氣,但從音節(jié)上已變得高亢嘹亮,格調(diào)上已變得明快有力。下面描寫,雖然仍為四字短句,色調(diào)卻為之一變,繪出春風和暢、景色明麗、水天一碧良辰美景。更有鷗鳥在**翱翔,魚兒在歡快游蕩,連無知水草蘭花也充滿活力。作者以極為簡練筆墨,描摹出一幅湖光春**,讀之如在眼前。值得注意是,這一段句式、節(jié)奏與上一段大體相仿,卻也另有變奏!岸颉币痪渚瓦M一步擴展了意境,增強了疊加詠嘆意味,把“喜洋洋”氣氛推向**,而“登斯樓也”心境也變成了“寵辱偕忘”超脫和“把酒臨風”揮灑自如。
第五段是全篇重心,以“嗟夫”開啟,兼有抒情和議論意味。作者在列舉了悲喜兩種情境后,筆調(diào)突然激揚,道出了超乎這兩者之上一種更高理想境界,那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感物而動,因物悲喜雖然是人之常情,但并不是做人最高境界。古代仁人,就有堅定意志,不為外界條件變化動搖。無論是“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憂國憂民之心不改,“進亦憂,退亦憂”。這似乎有悖于常理,有些不可思議。作者也就此擬出一問一答,假托古圣立言,發(fā)出了“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誓言,曲終奏雅,點明了全篇主旨!班!微斯人,吾誰與歸”一句結(jié)語,“如怨如慕,如泣如訴”,悲涼慷慨,一往情深,令人感喟。文章最后標明寫作時間,與篇首照應(yīng)。
本文表現(xiàn)作者雖身居江湖,心憂國事,雖遭**,仍不放棄理想頑強意志,同時,也是對被貶戰(zhàn)友鼓勵和安慰!对狸枠怯洝分,是因為它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另一位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于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采取獨善其身態(tài)度,落得清閑快樂,但他提出正直士大夫應(yīng)立身行一準則,認為個人**升遷應(yīng)置之度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要“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這兩句話所體現(xiàn)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品質(zhì),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6)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原文及翻譯賞析3篇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原文及翻譯賞析1
原文
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
朝代:元代
作者:張養(yǎng)浩
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望西都,意躊躇。(躊躇一作:踟躕)
傷心秦漢經(jīng)行處,宮闕萬間都做了土。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譯文
華山的山峰從四面八方會聚,黃河的波濤像發(fā)怒似的洶涌。潼關(guān)古道內(nèi)接華山,外連黃河。遙望古都長安,我徘徊不定,**起伏。
令人傷心的是秦宮漢闕里那些走過的地方,萬間宮殿早已化作了塵土。一朝興盛,百姓受苦;一朝**,百姓依舊受苦。
注釋
山坡羊:曲牌名,是這首散曲的格式;“潼關(guān)懷古”是標題。
峰巒如聚:形容群峰攢集,層巒疊嶂。聚:聚攏;包圍
波濤如怒:形容黃河波濤的洶涌澎湃。怒:指波濤洶涌。
“山河”句:外面是山,里面是河,形容潼關(guān)一帶地勢險要。具體指潼關(guān)外有黃河,內(nèi)有華山。
表里:即內(nèi)外!蹲髠鳌べ夜四辍罚骸氨砝锷胶樱責o害也!弊ⅲ骸皶x**河而內(nèi)山!变
關(guān):古關(guān)口名,在今陜西省潼關(guān)縣,關(guān)城建在華山山腰,下臨黃河,扼秦、晉、豫三省要沖,非常險要,為古代入陜門戶,是歷代的軍事重地。
西都:指長安(今陜西西安)。這是泛指秦漢以來在長安附近所建的都城。秦、西漢建都長安,東漢建都洛陽,因此稱洛陽為東都,長安為西都。
躊躇:猶豫、徘徊不定,心事重重,此處形容**起伏,,感慨萬端陷入沉思,表示心里不*靜。一作“踟躕(chíchú)”。
傷心:令人傷心的事,形容詞作動詞。秦漢經(jīng)行處:秦朝(前221年~前206年)都城咸陽和西漢(前208~8)的都城長安都在陜西省境內(nèi)潼關(guān)的西面。經(jīng)行處,經(jīng)過的地方。指秦漢故都遺址。
宮闕:宮,宮殿;闕,皇宮門前面兩邊的樓觀。
興:指*的**穩(wěn)固。興、亡:指朝代的盛衰更替。
創(chuàng)作背景
張養(yǎng)浩為官**,愛民如子。天歷二年(1329年),因關(guān)中旱災(zāi),被任命為陜西行臺中丞以賑災(zāi)民。他命駕西秦過程中,親睹人民的深重災(zāi)難,感慨嘆喟,憤憤不*、遂散盡家財,盡心盡力去救災(zāi),終因過分操勞而殉職。張養(yǎng)浩在“關(guān)中大旱”之際寫下了這首《山坡羊》。
賞析
此曲是張養(yǎng)浩晚年的**作,也是元散曲中思想性、藝術(shù)性完美結(jié)合的名作。在他的散曲集《云莊樂府》中,以“山坡羊”曲牌寫下的懷古之作有七題九首,其中尤以《潼關(guān)懷古》韻味最為沉郁,色彩最為濃重。此曲撫今追昔,由歷代**的興衰引到人民百姓的苦難,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封建**與人民的對立,表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的思索和對人民的同情。
全曲分三層:第一層(頭三句),寫潼關(guān)雄偉險要的形勢。張養(yǎng)浩途經(jīng)潼關(guān),看到的是“峰巒如聚,波濤如怒”的景象。這層描寫潼關(guān)壯景,生動形象。第一句寫重重疊疊的峰巒,潼關(guān)在重重山巒包圍之中,一“聚”字讓讀者眼前呈現(xiàn)出華山飛奔而來之勢、群山攢立之狀;因地勢險要,為古來兵家必爭之地。山本是靜止的,“如聚”化靜為動,一個“聚”字表現(xiàn)了峰巒的眾多和動感。第二句寫怒濤洶涌的黃河,潼關(guān)外黃河之水奔騰澎湃,一“怒”字讓讀者耳邊回響千古不絕的滔滔水聲。黃河水是無生命的,而“如怒”則賦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一個“怒”字,寫出了波濤的洶涌澎湃。“怒”字還把河水人格化,“怒”字注入了詩人吊古傷今而產(chǎn)生的滿腔悲憤之情。為此景所動,第三句寫渲關(guān)位于群山重重包圍、黃河寒流其間那除隘之處。“山河表里潼關(guān)路”之感便油然而生,至此潼關(guān)之氣勢雄偉窺見一斑,如此險要之地,暗示潼關(guān)的險峻,乃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由此引發(fā)了下文的感慨。
第二層(四一七句)!巴鞫肌眱删洌鑼懥俗髡呶魍L安的無限感慨。長安,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漢唐大帝國的國都,歷代有多少勵精圖治的帝皇,曾在此施展過宏圖,建樹過功業(yè);也曾有過多少無道的*,在此濫施**,虐**民,成為歷史的罪人。長安,在這個特定的歷史舞臺上,演出過多少威武雄壯,悲歡離合的戲劇;又有多少詩人,作家,寫過多少有關(guān)長安的詩文。特別是人民群眾,曾在長安這塊土地上流過多少血汗!這就是作者“意踟躕”的原因和內(nèi)容吧!
“傷心秦漢”兩句,描寫了秦漢兩代,都已成為歷史的陳跡。秦皇漢武曾苦心營造的無數(shù)殿堂樓閣,萬千水榭庭臺,而今都已灰飛煙滅,化為塵土。曾經(jīng)盛極一時的秦漢**,在人民的怒吼聲中,都已**,猶如“宮闕萬間都做了土”一樣。這字里行間寄予了作者多少感慨。
第三層(末四句),總寫作者沉痛的感慨:歷史上無論哪一個朝代,它們興盛也罷,敗亡也罷,老百姓總是遭殃受苦。一個朝代興起了,必定大興土木,修建奢華的宮殿,從而給人民帶來巨大的災(zāi)難;一個朝代**了,在戰(zhàn)爭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他指出歷代**的興或亡,帶給百姓的都是災(zāi)禍和苦難。這是作者從歷代帝王的興亡史中概括出來的一個結(jié)論。三層意思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深入,思想越來越顯豁,感情越來越強烈,渾然形成一體。全曲景中藏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
“興,百姓苦”兩句,指出一個朝代的興也好,望也好,受苦的都是老百姓。作者從對歷史的概括中提煉出的這一主題是極其鮮明而深刻的,提出的問題是十分重要而尖銳的。它表達了作者對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對封建**者的無比憤慨。這一結(jié)尾,確實是千錘百煉,一字千鈞,語氣尖刻而警拔,予以豐富而深沉,是對全曲的一個十分精辟的總結(jié)。
《潼關(guān)懷古》中對歷史的概括,顯指元代現(xiàn)實生活:懷古實乃傷今,沉重實乃責任。這種復(fù)雜的感情要結(jié)合作家的生*經(jīng)歷才能理解。張養(yǎng)浩特殊的仕途經(jīng)歷,決定了他的懷古散曲中有一種參破功名富貴的思想,《驪山懷古》中寫到“贏,都做了土;輸,都做了土。”《洛陽懷古》中寫到“功,也不長;名,也不長。”《北邙山懷古》中寫到“便是君,也喚不應(yīng);便是臣,也喚不應(yīng)!边@些曲中張養(yǎng)浩把勝負之數(shù)、功名之分、生死之際,看成了毫無差別的,只是借古人古事述說富貴無常、人生如夢。只有《潼關(guān)懷古》以難得的沉重,以深邃的目光,揭示了封建社會里一條顛撲不破的真理“興,百姓苦;亡,百姓苦!
在寫法上,作者采用的是層層深入的方式,由寫景而懷古,再引發(fā)議論,將蒼茫的景色、深沉的情感和精辭的議論三者完美結(jié)合,讓這首**有了強烈的感染力。字里行間中充滿著歷史的滄桑感和時代感,既有懷古詩的特色,又有與眾不同的`沉郁風格。
從作品內(nèi)容、作家其他懷古作品、同時期其他作家懷古作品三個層面上看,《山坡羊·潼關(guān)懷古》都表現(xiàn)為一份難得的沉重。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7)
——《登鸛雀樓》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登鸛雀樓》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迥臨飛鳥上,高出世塵間。
天勢圍*野,河流入斷山。
譯文
鸛雀樓高高的在飛鳥之上,遠離塵世間。
在上面能看到天空籠罩著*坦的原野,江河流入峻峭的高山。
注釋
唐代河中府名勝,因經(jīng)常有鸛雀棲息,故得名,后被河水沖沒。
迥臨:高高的在上面。迥:常作遠或獨自的樣子解釋,此處應(yīng)描寫高遠。
世塵:塵世。
*野:*坦開闊的原野。晁錯《言兵事書》:*原廣野,此車騎之地,步兵十不當一。
斷山:陡峭的高山。杜甫《遠游》:云長出斷山。
賞析:
鸛雀樓:唐朝時建于今山西省永濟縣西南高阜上的一座三層樓,是當時的登臨勝地,后廢毀詩人的視角在前后兩聯(lián)發(fā)生了轉(zhuǎn)換,前一聯(lián)寫俯視所感,后一聯(lián)寫縱目所望。
后一聯(lián)以天垂四野、黃河奔向遠方山谷的壯闊景象,映襯出鸛雀樓的雄偉氣勢。運用對偶,給人以工整勻稱的美感,這是本詩寫作上的一個突出特點。賞析這首詩的情感,主要應(yīng)抓住“高出塵世間”這一句,詩人通過登高遠望,抒發(fā)了超俗脫塵、奮發(fā)向上的精神。
王之渙的同題詩不僅寫出了在鸛雀樓上所望見的壯闊景象,而且包含著“登高才能望遠”這一人生哲理,境界顯得更加高遠。
一、景象描寫:暢當詩開篇寫樓的高峻。“迥”顯其高遠,“臨”顯居高臨下之勢,“天勢圍*野,河流入斷山”寫登樓遠眺的四周景象,比較一般;王之渙詩景象壯闊,視野無窮。
二、思想內(nèi)涵:暢當詩以自己視覺的居高臨下,表現(xiàn)了自己孤傲灑脫的情懷,也寫出遠離人世塵俗的意象。詩人在進士及第之后,仕途多坎坷,而他又為人高傲,胸有大志,不甘寂寞,可以說,這首詩是詩人自身情懷的真實流露。王之渙詩,則在*常的'寫景之中,蘊含了深刻的哲理,并給人以奮發(fā)向上的激情。
鸛雀樓早已不存,故址在蒲州(今山西永濟縣西)西面,黃河中的一個小島上,高三層,前瞻中條山,下瞰黃河水,為唐代登覽勝地。許多詩人都曾登臨賦詩。暢當這首詩在宋代曾獲很高評價,與王之渙同題名作并舉。
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望遠空飛鳥仿佛低在樓下,覺得自己**遠矚,眼界超出了人世塵俗。從藝術(shù)表現(xiàn)看,這里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物體似低小的感覺來反襯近處物體的高大,饒有意趣。從思想境界看,則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凌云,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謝世人間”,則高蹈的情懷更明確。
后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中條山脈西接華山。從鸛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蕩奔去。這概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二句與前二句一氣相貫,既以顯出樓高望遠,更以見出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
宋人沈括稱贊這詩和王之渙詩都“能狀其景”(《夢溪筆談》)。但景以情見,物由志顯,能狀壯闊山河,正因詩人胸懷高尚。這詩和王詩都是這樣的情景交融的好詩。由于時代、遭遇、處境的不同,因而兩詩的意境不同。王之渙是盛唐詩人,而暢當則是經(jīng)歷戰(zhàn)亂的中唐詩人。他在唐代宗大歷七年(772)進士擢第后,仕途淹滯,有志不騁,也曾隱游,“拙昧難容世,貧閑別有情”(《天柱隱所重答韋江州》)。他自視清高,志不茍俗,又不甘困頓,有一股沖決樊籬的激情。因而登臨賦詩,抒懷勵志,矚目高遠,激情迸發(fā)。從當時歷史條件看,應(yīng)當說,這詩的思想內(nèi)容是進步的。而這種勵進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倪其心)
此詩只有二十個字,但詩歌意境非常壯闊,可以說是描寫鸛雀樓風光的上乘之作。
前二句寫樓高以寄胸懷。詩人站在鸛雀樓上,望遠空飛鳥仿佛低在樓下,覺得自己**遠矚,眼界超出了人世塵俗。從藝術(shù)表現(xiàn)看,這里把視覺反差運用到景物描寫中,以遠處物體似低小的感覺來反襯近處物體的高大,饒有意趣。從思想境界看,則詩人自有一種清高、俊逸的情懷,志氣凌云,而飄飄欲仙,大有出世之想。第二句一作“高謝世人間”,則高蹈的情懷更明確。
后二句寫四圍景象以抒激情。中條山脈西接華山。從鸛雀樓四望,天然形勢似乎本來要以連綿山巒圍住*原田野,但奔騰咆哮的黃河卻使山脈中開,流入斷山,浩蕩奔去。這概括的描寫,勾勒出山河的形勢和氣勢,同時也顯示出詩人開闊的胸襟和奔放的激情,目光遠大,志向無羈。這二句與前二句一氣相貫,既以顯出樓高望遠,更以見出詩人志高氣逸的情懷。
宋人沈括稱贊這詩和王之渙詩都“能狀其景”(《夢溪筆談》)。但景以情見,物由志顯,能狀壯闊山河,正因詩人胸懷高尚。這詩和王詩都是這樣的情景交融的好詩。由于時代、遭遇、處境的不同,因而兩詩的意境不同。王之渙是盛唐詩人,而暢當則是經(jīng)歷戰(zhàn)亂的中唐詩人。他在唐代宗大歷七年(772)進士擢第后,仕途淹滯,有志不騁,也曾隱游,“拙昧難容世,貧閑別有情”(《天柱隱所重答韋江州》)。他自視清高,志不茍俗,又不甘困頓,有一股沖決樊籬的激情。因而登臨賦詩,抒懷勵志,矚目高遠,激情迸發(fā)。從當時歷史條件看,應(yīng)當說,這詩的思想內(nèi)容是進步的。而這種勵進的精神,在今天也是可取的。
秋日赴闕題潼關(guān)驛樓原文、翻譯及賞析(擴展8)
——送人赴安西原文翻譯及賞析 (菁選2篇)
送人赴安西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里鄉(xiāng)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jīng)秋。
翻譯
譯文
你看那位壯士,手執(zhí)胡鉤跨上駿馬,英姿勃勃地越過隴山頭。他從小就立志報效國家,殺敵立功絕不是為了做官封侯。萬里之外的故鄉(xiāng)景象將會在你的夢中出現(xiàn),邊疆的月光常常會引起你的別離憂愁之情。你此去應(yīng)該早日消滅那些胡族侵略者,不要優(yōu)柔寡斷將戰(zhàn)事一拖經(jīng)年。
注釋
、陪^:一種似劍而曲的兵器。
、启骠妫盒稳葺p捷地馳騁。隴頭:指陜西箥隴縣西北。隴北地區(qū)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侨叄悍褐高呞锏貐^(qū)。
⑷黠虜:狡猾的敵人。
⑸經(jīng)秋:經(jīng)年。
賞析
這是公元754年(天寶十三載)詩人對友人英姿勃發(fā)、舍身報國、不計**的行為極為贊賞,又進一步饒有興趣地設(shè)想友人戍守邊疆一定會產(chǎn)生思鄉(xiāng)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蕩*虜寇,還邊境以安寧。全詩充滿愛國**豪情。
“上馬帶胡鉤,翩翩度隴頭。”首聯(lián)二句寫友人裝備精良,身姿瀟灑,可見詩人對友人十分欣賞。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鳖h聯(lián)二句稱慕友人不但形象英姿颯爽,而且更有高尚、美好的心靈。這是更為詩人所欽敬的一點。
“萬里鄉(xiāng)為夢,三邊月作愁!鳖i聯(lián)二句是設(shè)想友人久戍塞外必然會產(chǎn)生無窮的思鄉(xiāng)愁緒,言語中充滿關(guān)懷和愛護。詩人曾有過經(jīng)年居留塞外的經(jīng)歷,在《安西館中思長安》等詩中都曾表露過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因此他的設(shè)想可謂設(shè)身處地,情真意切,不是空穴來風。這里對友人思鄉(xiāng)之念的想象,更見詩人所寄托的一片愛國深情。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jīng)秋!蔽猜(lián)盼望友人早日凱旋。詩人居漠北時,親眼目睹了戰(zhàn)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戰(zhàn)爭不僅造成了田園荒蕪,民不聊生,而且對戰(zhàn)士本身也是一種荼毒。因此詩人希望友人早日歸來,確是飽含深意。
全詩先寫友人的英雄風采,再由表及里,從報國、思鄉(xiāng)的角度謳歌了友人的美好心靈,最后告誡友人,盡快結(jié)束戰(zhàn)爭,最好是別“經(jīng)秋”。因為唐朝戍邊將領(lǐng)往往擁兵自重,養(yǎng)敵蓄功,常將本可早日結(jié)束的戰(zhàn)爭一拖經(jīng)年,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所謂“兵聞拙速,未睹巧以久也”,可見詩人淳樸的觀念中,還飽含戰(zhàn)略家的遠見卓識。
送人赴安西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送人赴安西
唐代:岑參
上馬帶吳鉤,翩翩度隴頭。
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
萬里鄉(xiāng)為夢,三邊月作愁。
早須清黠虜,無事莫經(jīng)秋。
「譯文韻譯」
跨上英俊的戰(zhàn)馬寶刀佩在身邊,策馬翩翩地飛馳翻越隴山之顛。
自小衷心地希望獻身國家危難,哪把*與厚祿耿耿掛于心間。
置身于萬里之外鄉(xiāng)情化為夢境,眼望那邊地明月激起陣陣懷戀。
祝愿親愛的戰(zhàn)友早早掃清頑敵,邊庭無事早歸來切莫再經(jīng)秋天!
「散譯」
你看那位壯士,手執(zhí)胡鉤跨上駿馬,英姿勃勃地越過隴山頭。他從小就立志報效國家,殺敵立功絕不是為了做官封侯。萬里之外的故鄉(xiāng)景象將會在你的夢中出現(xiàn),邊疆的月光常常會引起你的別離憂愁之情。你此去應(yīng)該早日消滅那些胡族侵略者,不要優(yōu)柔寡斷將戰(zhàn)事一拖經(jīng)年。
「注釋」
、虐参鳎杭窗参鞫甲o府,治所在今新疆吐魯番東南達克阿奴斯。
、坪^:一種似劍而曲的兵器,一作“吳鉤”。
、囚骠妫盒稳葺p捷地馳騁。隴(lǒng)頭:指陜西箥隴縣西北。隴北地區(qū)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
、热叄河摹⒉、涼三州為漢時邊郡,這里泛指邊陲地區(qū)。
、慎锾敚▁iá lǔ):狡猾的敵人。虜,古時西北****的泛稱。
、式(jīng)秋:經(jīng)年。
賞析
詩人對友人英姿勃發(fā)、舍身報國、不計**的行為極為贊賞,又進一步饒有興趣地設(shè)想友人戍守邊疆一定會產(chǎn)生思鄉(xiāng)之念,最后祈盼早日蕩*虜寇,還邊境以安寧。全詩充滿愛國**豪情。
“上馬帶胡鉤,翩翩度隴頭!痹姷拈_頭兩句從友人登程的情景寫起。首句寫友人身著戎裝,跨上戰(zhàn)馬,勾勒出即將出征的戰(zhàn)士的英姿。詩人并不泛寫戎裝,而僅就佩刀提了一筆,既點明了此行性質(zhì),也使形象增添了英雄之氣。次句對友人奔赴邊關(guān)加以設(shè)想:“翩翩度隴頭”,寫他的輕快、矯健、急切。上下兩句,一靜一動,用兩個富有特征性的事物突出了友人赴邊的英姿勃勃的形象。以上兩句從外表寫。以下兩句則從內(nèi)心寫,直接揭示友人的思想境界:“小來思報國,不是愛封侯”兩句從正、反兩方面來肯定友人的思想,從而把友人的行為提到愛國的高度!靶怼眱勺挚梢娺@種想法由來已久。從而給首二句提供出思想根據(jù),其中既包含有詩人贊佩之情,稱慕友人不但形象英姿颯爽,而且更有高尚、美好的心靈,同時也就反映了詩人立志報國的豪情壯志。這是更為詩人所欽敬的一點。
但是,有這種愛國情懷,并不意味著就可以毫不留戀家園,恰恰相反,這種情懷是與對家國的深厚感情不可分割地聯(lián)系在一起的。他們?yōu)楸Pl(wèi)它而離開它,但當離開它的時候,往往對它產(chǎn)生深切的思念。詩人曾有過經(jīng)年居留塞外的經(jīng)歷,在《安西館中思長安》等詩中都曾表露過深沉的思鄉(xiāng)之情。“萬里鄉(xiāng)為夢,三邊月作愁”,就是這種感情的集中寫照。詩人沒有去寫友人在邊疆怎樣去從軍苦戰(zhàn),卻去設(shè)想他在萬里邊關(guān)對家鄉(xiāng)是如何夢繞魂牽,這就寫出了友人對家國的一往情深,而這種設(shè)想同時也就傳達出詩人對友人的思念,充滿關(guān)懷和愛護。這種情懷寫得很深沉,很細膩,詩的情調(diào)到此而一轉(zhuǎn),但卻并不低抑。
詩的最后兩句是詩人的祝愿!扒鬻锾敗笔怯讶烁鞍参鞯哪康。詩人居漠北時,親眼目睹了戰(zhàn)爭所造成的巨大破壞。戰(zhàn)爭不僅造成了田園荒蕪,民不聊生,而且對戰(zhàn)士本身也是一種荼毒。上句愿友人建功,下句愿友人早歸,既表現(xiàn)出詩人與友人同樣以國事為重,又表現(xiàn)出雙方的情誼,以深厚的情意扣緊“送”字,為全詩作結(jié)。
全詩先寫友人的英雄風采,再由表及里,從報國、思鄉(xiāng)的角度謳歌了友人的美好心靈,最后告誡友人,盡快結(jié)束戰(zhàn)爭,最好是別“經(jīng)秋”。因為唐朝戍邊將領(lǐng)往往擁兵自重,養(yǎng)敵蓄功,常將本可早日結(jié)束的戰(zhàn)爭一拖經(jīng)年,給國家造成巨大損失。所謂“兵聞拙速,未睹巧以久也”,可見詩人淳樸的觀念中,還飽含戰(zhàn)略家的遠見卓識。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是天寶十三載(754)岑參第二次前往北疆之前在長安寫作的送行篇章。
版權(quán)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