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1
原文: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賞析:
這首《浣溪沙》當是詞人的前期之作。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閨秀身分出現(xiàn)的,與此相稱的,便是在她前期詞作中表露出來的文雅、高貴氣度。這種氣度又是通過詞人細膩豐富的感情,優(yōu)雅含蓄的筆觸體現(xiàn)出來的。《浣溪沙》一詞,通過暮春風光和閨室景物的描繪,抒寫了女詞人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
上片側(cè)重描繪室內(nèi)景致,“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開首即交代時令已值暮春,這正是“閨中風暖,陌上草熏”(江淹《別賦》),暖風醉人時節(jié)。接著詞人即把筆觸移至室內(nèi),一股氤氳氛圍籠罩閨中,原來是裊裊香煙彌漫其中,從中似還透著靜謐、溫馨和淡淡的憂愁!暗帯,謂春光融和遍滿之意。“沈水”,即沉水香。詞人另一首《菩薩蠻》詞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句!皦艋厣秸黼[花鈿”句,詞人敘己早晨夢醒,凝妝完畢,卻慵懶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夢中情景!吧秸怼,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稱山枕。詞人《蝶戀花》詞有“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句。詞作的上片描繪了一幅優(yōu)雅、茜麗、靜謐的畫面:暮春時節(jié),春光融融,閨房中檀香氤氳,一個少婦正欹枕凝神。如果認為畫面中的少婦只是屬于慵懶、無聊那種類型的女性,整日價沉溺于沉香、花鈿、山枕之中,那就錯了。李清照有著男性作家無以比擬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世界,是一個對大自然與外部世界有著極為敏銳的感悟,以及強烈的關注與渴念的女性,詞作的下片就為人們展示了這樣的情愫。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女詞人的筆觸延伸到室外,但見室外婦女正笑語喧喧,彼此斗草取樂,而海燕此時卻經(jīng)春未歸。女詞人這里寫海燕未歸,隱隱含有她細數(shù)日子,惜春留春心態(tài),而寫斗草游戲,則映襯自己的寂寞!岸凡荨,又叫斗百草,南北朝時即有此俗。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痹瓰槎宋缰畩蕵妨曀,后推廣并不拘于此日,尤為婦女兒童喜好。次句言春天將盡,梅子熟透,柳枝長成。惜春、留春不住,嘆春之情遂油然而生。詞人在《小重山》詞中有:“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那是寫早春時節(jié),以及自己愛春之情,而此處寫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傲d”,亦為暮春之景致。以上寫景,也透露出詞人無奈嘆喟之情。末句:“黃昏疏雨濕秋千”,黃昏時分,獨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濕漉的秋千架相伴,更讓人感到寂寞、愁怨。
這首詞抒寫情感很是細膩,但不是直言明說,而是通過十分優(yōu)雅、含蓄的筆觸,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從中再滲出細膩而幽深的心態(tài),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2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宋朝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jié),萬物復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的沉香即將燃盡,飄出的縷縷殘煙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來,花鈿已掉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飛回,鄰家兒女們玩起了斗草游戲。江梅已經(jīng)過季,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黃昏時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濕了院中的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注釋
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爐:香爐之美稱。
沉水:沉香。
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鈿(diàn):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
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yōu)勝的游戲。
江梅:梅的一種優(yōu)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
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秋千: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賞析
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fā)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nèi)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jié)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此詞通過寒食時節(jié)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暗帯豹q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jié)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
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tài)!吧秸怼敝^枕形如山!皦艋厣秸黼[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nèi)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昂Q辔磥砣硕凡荩R堰^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chǎn)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賭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jié)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jīng)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tài),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jié)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xiàn),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無我之境”的妙趣。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為作者早年所作。據(jù)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李清照結(jié)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等詞當作于是年前后。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閱讀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1)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原文翻譯及賞析 (薈萃2篇)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原文翻譯及賞析1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宋朝
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jié),萬物復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的沉香即將燃盡,飄出的縷縷殘煙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來,花鈿已掉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飛回,鄰家兒女們玩起了斗草游戲。江梅已經(jīng)過季,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黃昏時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濕了院中的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注釋
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爐:香爐之美稱。
沉水:沉香。
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鈿(diàn):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
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yōu)勝的游戲。
江梅:梅的一種優(yōu)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
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秋千: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賞析
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fā)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nèi)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jié)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此詞通過寒食時節(jié)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暗帯豹q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jié)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
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tài)!吧秸怼敝^枕形如山。“夢回山枕隱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nèi)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昂Q辔磥砣硕凡荩R堰^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chǎn)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岸凡荨笔怯没ú葙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jié)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jīng)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tài),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jié)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xiàn),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無我之境”的妙趣。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詞為作者早年所作。據(jù)陳祖美《李清照簡明年表》:公元1100年(元符三年),李清照結(jié)識張耒、晁補之及同齡諸女友,《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等詞當作于是年前后。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jié),萬物復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的沉香即將燃盡,飄出的縷縷殘煙仍是清香醉人。午睡醒來,花鈿已掉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飛回,鄰家兒女們玩起了斗草游戲。江梅已經(jīng)過季,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黃昏時分下起了稀稀疏疏的小雨,打濕了院中的秋千。
注釋
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
玉爐:香爐之美稱。
沉水:沉香。
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
花鈿(diàn):古時漢族婦女臉上的一種花飾。
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yōu)勝的游戲。
江梅:梅的一種優(yōu)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
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秋千:相傳春秋時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
賞析:
【評解】
此詞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nèi)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jié)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
【集評】
《譚評詞辨》卷一:易安居士獨此篇有唐調(diào)。選家爐冶,遂標此奇。
賞析
這首詞為作者早年所作,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fā)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淡蕩”猶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jié)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
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tài)。“山枕”謂枕形如山!皦艋厣秸黼[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nèi)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昂Q辔磥砣硕凡,江海已過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chǎn)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岸凡荨笔怯没ú葙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jié)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在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jīng)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tài),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jié)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xiàn),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
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2)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薈萃2篇)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翻譯及賞析1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古詩簡介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fā)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nèi)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jié)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翻譯/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jié),萬物復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名香將盡,殘煙依舊飄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搶先玩起了斗草游戲。江邊的梅子已落,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零星的雨點打濕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注釋
、配较常涸~牌名。
、频帲菏婢徥幯。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之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之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肚G楚歲時記》:“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怯駹t:香爐之美稱。沉水:沉水香,一種名貴的香料。
、葔艋兀簭膲糁行褋。山枕:兩端隆起如山形的凹枕;ㄢ殻河媒鹌偳冻苫ㄐ蔚氖罪。
、珊Q啵貉嘧拥囊环N,冬天到南方過冬,春天回北方筑巢,又名越燕。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yōu)勝的游戲,參加者多為青年婦女與兒童。一名斗百草。
、式罚好返囊环N優(yōu)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饲锴В合鄠鞔呵飼r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兩手握繩,使前后擺動。技高膽大者可騰空而起,并可雙人并戲。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參見《事物紀原》卷八。
賞析/鑒賞
此詞通過寒食時節(jié)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淡蕩”猶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jié)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tài)!吧秸怼敝^枕形如山!皦艋厣秸黼[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nèi)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海已過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chǎn)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斗草”是用花草賭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jié)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jīng)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tài),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jié)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xiàn),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朝代:宋代
作者:李清照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譯文:
清明時節(jié),春光滿地,熏風洋洋。玉爐中的殘煙依舊飄送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的燕子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在玩斗草游戲。江邊的梅子已落了,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零星的雨點打濕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注釋:
⑴淡蕩:和舒的樣子。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坪常汗(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肚G楚歲時記》:“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怯駹t:香爐之美稱。
、瘸了撼料。
、缮秸恚簝啥寺∑鹑缟叫蔚陌颊。
、驶ㄢ殻╠iàn):用金片鑲嵌成花形的首飾。
⑺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yōu)勝的游戲。
、探罚好返囊环N優(yōu)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
、土d: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吻锴В合鄠鞔呵飼r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兩手握繩,使前后擺動。技高膽大者可騰空而起,并可雙人并戲。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詳見《事物紀原》卷八。
賞析:
這首《浣溪沙》當是詞人的前期之作。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閨秀身分出現(xiàn)的,與此相稱的,便是在她前期詞作中表露出來的文雅、高貴氣度。這種氣度又是通過詞人細膩豐富的感情,優(yōu)雅含蓄的筆觸體現(xiàn)出來的。《浣溪沙》一詞,通過暮春風光和閨室景物的描繪,抒寫了女詞人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
上片側(cè)重描繪室內(nèi)景致,“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開首即交代時令已值暮春,這正是“閨中風暖,陌上草熏”(江淹《別賦》),暖風醉人時節(jié)。接著詞人即把筆觸移至室內(nèi),一股氤氳氛圍籠罩閨中,原來是裊裊香煙彌漫其中,從中似還透著靜謐、溫馨和淡淡的憂愁!暗帯,謂春光融和遍滿之意。“沈水”,即沉水香。詞人另一首《菩薩蠻》詞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句!皦艋厣秸黼[花鈿”句,詞人敘己早晨夢醒,凝妝完畢,卻慵懶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夢中情景!吧秸怼,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稱山枕。詞人《蝶戀花》詞有“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句。詞作的上片描繪了一幅優(yōu)雅、茜麗、靜謐的畫面:暮春時節(jié),春光融融,閨房中檀香氤氳,一個少婦正欹枕凝神。如果認為畫面中的少婦只是屬于慵懶、無聊那種類型的女性,整日價沉溺于沉香、花鈿、山枕之中,那就錯了。李清照有著男性作家無以比擬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世界,是一個對大自然與外部世界有著極為敏銳的感悟,以及強烈的關注與渴念的女性,詞作的下片就為人們展示了這樣的情愫。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迸~人的筆觸延伸到室外,但見室外婦女正笑語喧喧,彼此斗草取樂,而海燕此時卻經(jīng)春未歸。女詞人這里寫海燕未歸,隱隱含有她細數(shù)日子,惜春留春心態(tài),而寫斗草游戲,則映襯自己的寂寞!岸凡荨,又叫斗百草,南北朝時即有此俗。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原為端午之娛樂習俗,后推廣并不拘于此日,尤為婦女兒童喜好。次句言春天將盡,梅子熟透,柳枝長成。惜春、留春不住,嘆春之情遂油然而生。詞人在《小重山》詞中有:“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蹦鞘菍懺绱簳r節(jié),以及自己愛春之情,而此處寫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柳生綿”,亦為暮春之景致。以上寫景,也透露出詞人無奈嘆喟之情。末句:“黃昏疏雨濕秋千”,黃昏時分,獨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濕漉的秋千架相伴,更讓人感到寂寞、愁怨。
這首詞抒寫情感很是細膩,但不是直言明說,而是通過十分優(yōu)雅、含蓄的筆觸,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從中再滲出細膩而幽深的心態(tài),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3)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翻譯及賞析 (薈萃2篇)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譯文
清明時節(jié),春光滿地,熏風洋洋。玉爐中的殘煙依舊飄送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
**的燕子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在玩斗草游戲。江邊的梅子已落了,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
零星的雨點打濕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注釋
、诺帲汉褪娴臉幼。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
、坪常汗(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子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子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肚G楚歲時記》:“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怯駹t:香爐之美稱。
、瘸了撼料恪
、缮秸恚簝啥寺∑鹑缟叫蔚陌颊。
、驶ㄢ殻╠iàn):用金片鑲嵌成花形的首飾。
、硕凡荩阂环N競采百草、比賽優(yōu)勝的游戲。
、探罚好返囊环N優(yōu)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
⑼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吻锴В合鄠鞔呵飼r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兩手握繩,使前后擺動。技高膽大者可騰空而起,并可雙人并戲。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詳見《事物紀原》卷八。
賞析
這首《浣溪沙》當是詞人的前期之作。李清照前期的生活,是以大家閨秀身分出現(xiàn)的,與此相稱的,便是在她前期詞作中表露出來的文雅、高貴氣度。這種氣度又是通過詞人細膩豐富的感情,優(yōu)雅含蓄的筆觸體現(xiàn)出來的!朵较场芬辉~,通過暮春風光和閨室景物的描繪,抒寫了女詞人惜春留春的哀婉心情。
上片側(cè)重描繪室內(nèi)景致,“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沈水裊殘煙!遍_首即交代時令已值暮春,這正是“閨中風暖,陌上草熏”(江淹《別賦》),暖風醉人時節(jié)。接著詞人即把筆觸移至室內(nèi),一股氤氳氛圍籠罩閨中,原來是裊裊香煙彌漫其中,從中似還透著靜謐、溫馨和淡淡的憂愁!暗帯保^春光融和遍滿之意!吧蛩,即沉水香。詞人另一首《菩薩蠻》詞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句!皦艋厣秸黼[花鈿”句,詞人敘己早晨夢醒,凝妝完畢,卻慵懶未除,又斜倚枕上出神,似在品味夢中情景!吧秸怼,即檀枕。因其如“凹”形,故稱山枕。詞人《蝶戀花》詞有“山枕斜欹,枕損釵頭鳳”句。詞作的上片描繪了一幅優(yōu)雅、茜麗、靜謐的畫面:暮春時節(jié),春光融融,閨房中檀香氤氳,一個少婦正欹枕凝神。如果認為畫面中的少婦只是屬于慵懶、無聊那種類型的女性,整日價沉溺于沉香、花鈿、山枕之中,那就錯了。李清照有著男性作家無以比擬的細膩而豐富的情感世界,是一個對大自然與外部世界有著極為敏銳的感悟,以及強烈的關注與渴念的女性,詞作的下片就為人們展示了這樣的情愫。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女詞人的筆觸延伸到室外,但見室外婦女正笑語喧喧,彼此斗草取樂,而海燕此時卻經(jīng)春未歸。女詞人這里寫海燕未歸,隱隱含有她細數(shù)日子,惜春留春心態(tài),而寫斗草游戲,則映襯自己的寂寞。“斗草”,又叫斗百草,南北朝時即有此俗。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云:“五月五日,四民并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戲!痹瓰槎宋缰畩蕵妨曀,后推廣并不拘于此日,尤為婦女兒童喜好。次句言春天將盡,梅子熟透,柳枝長成。惜春、留春不住,嘆春之情遂油然而生。詞人在《小重山》詞中有:“春到長門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開勻。”那是寫早春時節(jié),以及自己愛春之情,而此處寫江梅熟落,其意恰相反!傲d”,亦為暮春之景致。以上寫景,也透露出詞人無奈嘆喟之情。末句:“黃昏疏雨濕秋千”,黃昏時分,獨自一人,已自不堪,更兼疏雨,以及空寂、濕漉的秋千架相伴,更讓人感到寂寞、愁怨。
這首詞抒寫情感很是細膩,但不是直言明說,而是通過十分優(yōu)雅、含蓄的筆觸,去描述十分典型的外物形象和意境,從中再滲出細膩而幽深的心態(tài),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翻譯及賞析2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
淡蕩春光寒食天,玉爐沉水裊殘煙。夢回山枕隱花鈿。
海燕未來人斗草,江梅已過柳生綿。黃昏疏雨濕秋千。
古詩簡介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早期作品。此詞以白描手法寫了熏香、花鈿、斗草、秋草等典型的少女時代的事物,借以抒發(fā)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上片寫春光駘蕩,屋內(nèi)香爐裊煙,人睡初醒;下片淡淡幾筆,勾勒寒食節(jié)的初春景色與民間習俗,情韻全出。全詞都是景語,仔細體味又都是情語,沒有雕飾斧鑿痕跡,雋秀自然,清新淡雅,充分表現(xiàn)了作者高雅的情趣和高超的寫作技巧。
翻譯/譯文
寒食清明時節(jié),萬物復蘇,蕩漾著明媚的春光。玉爐中名香將盡,殘煙依舊飄出醉人的清香。午睡醒來,頭戴的花鈿落在枕邊床上。
海燕還未歸來,鄰家兒女們搶先玩起了斗草游戲。江邊的梅子已落,綿綿的柳絮隨風蕩漾。零星的雨點打濕了院子里的秋千,更增添了黃昏的清涼。
注釋
、配较常涸~牌名。
⑵淡蕩:舒緩蕩漾之意。多用以形容春天的景物。寒食:節(jié)令名。在清明前一二日。相傳春秋時,介之推輔佐晉文公回國后,隱于山中,晉文公燒山逼他出來,之推抱樹焚死。為悼念他,遂定于是日禁火寒食!肚G楚歲時記》:“去冬節(jié)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
、怯駹t:香爐之美稱。沉水:沉水香,一種名貴的香料。
、葔艋兀簭膲糁行褋怼I秸恚簝啥寺∑鹑缟叫蔚陌颊;ㄢ殻河媒鹌偳冻苫ㄐ蔚氖罪。
、珊Q啵貉嘧拥囊环N,冬天到南方過冬,春天回北方筑巢,又名越燕。斗草:一種競采百草、比賽優(yōu)勝的游戲,參加者多為青年婦女與兒童。一名斗百草。
、式罚好返囊环N優(yōu)良品種,非專指生于江邊或水邊之梅。柳綿:即柳絮。柳樹的種子帶有白色絨毛,故稱。
、饲锴В合鄠鞔呵飼r齊桓公由北方山戎引入。在木架上懸掛兩繩,下拴橫板。玩者在板上或坐或站,兩手握繩,使前后擺動。技高膽大者可騰空而起,并可雙人并戲。一說秋千起于漢武帝時,武帝愿千秋萬壽,宮中因作千秋之戲,后倒讀為秋千。參見《事物紀原》卷八。
賞析/鑒賞
此詞通過寒食時節(jié)景物形象探尋一位少女的感春情思,從而表達作者愛春惜春的心情。
上片寫少女春睡初醒情景,用的是倒敘,頭兩句是第三句睡醒后的所見所感!暗帯豹q蕩漾,形容春光融和遍滿。寒食節(jié)當夏歷三月初,正是春光極盛之時。熏爐中燃點著沉水香,輕煙裊繞,暗寫閨室的幽靜溫馨。這兩句先寫出春光的宜人,春閨的美好。第三句寫閨中之人,詞中沒有去寫她的容貌、言語、動作,只從花鈿寫她睡醒時的姿態(tài)。“山枕”謂枕形如山!皦艋厣秸黼[花鈿”是少女自己察覺到的,不是別人看出來的。暮春三月,春困逼人,她和衣而臥,不覺沉沉入睡,一覺醒來,才覺察自己凝妝睡去,自己也覺詫異。熏香已殘,說明入睡時間已久,見出她睡得那樣沉酣香甜。她夢回猶倚山枕,出神地望著室外的蕩漾春光,室內(nèi)的沉香煙裊,一種潛藏的春思隱約如見。這幾句不事修飾,淡淡道來,卻別有一番情致。
下片寫少女的心曲!昂Q辔磥砣硕凡荩R堰^柳生綿”。古人以為燕子產(chǎn)于南方,春末夏初渡海飛來,故稱海燕!岸凡荨笔怯没ú葙賽勝負的一種游戲。時節(jié)已到寒食,為什么不見燕子飛來呢?女伴們斗草嬉戲,情懷是多么歡暢。江梅花期已過了,楊柳又正飛花。這里寫的是少女眼中所見,心中所感種種景致說明春事已經(jīng)過半,當此時少女的春閨寂寞、情懷繚亂,含有作者的惜春心情。這兩句對仗工整,既有動態(tài),更有細微的心理活動,極盡工巧之妙。
“黃昏疏雨濕秋千”,寫的是另一種境界。秋千本是少女喜歡的.游戲,尤其是當寒食時節(jié)更是無此不歡。這一句寫的是黃昏時忽然飄起細雨,把秋千灑濕了,這是一種“無可奈何”的情緒的外現(xiàn),同上兩句所寫的有精神上的契合,都是少女春日心情的寫照。此句寫春愁卻不用“春愁”二句,只言雨中秋千,卻道出愁緒萬縷。
這首詞以物寫人,以景寫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態(tài)和內(nèi)心世界寫得活靈活現(xiàn),有“無我之境”的妙趣。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4)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0篇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 宋朝
王安石
百畝中庭半是苔。門前白道水縈回。愛閑能有幾人來。
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為誰零落為誰開。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譯文
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蜿蜒的小溪流。喜歡悠閑,有空來的人有幾個呢?
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的安靜。山上的桃花、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地種在一起。不知道它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注釋
“百畝”句:句出劉禹錫《再過游玄都觀》:“百畝庭中半是苔,桃花凈盡菜花開!卑佼:概數(shù),形容庭園極大。半是苔:一半長滿了青苔。
白道:潔白的小道。唐人李商隱《無題》:“白道縈回入暮霞,斑騅嘶斷七香車!
“小院”句:句出杜甫《涪城縣香積寺官閣》:“小院回廊春寂寂,浴鳧飛鷺晚悠悠!
“山桃”句:語本唐人雍陶《過舊宅看花》:“山桃野杏兩三栽,樹樹繁花去復開!鄙教蚁樱荷街械奶,溪畔的杏。暗喻身處山水之中。
“為誰”句:句出唐人嚴惲《落花》:“盡日問花花不語,為誰零落為誰開?”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賞析
這首詞以輕淺的色調(diào)、幽渺的意境,描繪女子在春陰的懷抱里所生發(fā)的淡淡哀愁和輕輕寂寞。構(gòu)思精巧,意境優(yōu)美,猶如一件精致小巧的藝術品,境悵靜悠,含蓄有味,令人回味。 [4] 詞的上片寫自己寓居的環(huán)境,表現(xiàn)詞人歸隱生活的冷清寂寞。下片高情于景,詞人對生長在寂寞環(huán)境中的桃杏發(fā)出深沉的慨嘆,寄托著自己內(nèi)心的惆悵與不*。 上片中作者寫到寓居的環(huán)境有寬敞的庭院。潔凈的小路,盤旋的溪水,呈現(xiàn)出一種淡泊寧靜的村野生活情景。 “百畝中庭半是苔”,百畝大的庭院有一半是青苔,說明這里已經(jīng)很久沒人來了,也表明主人公心情不好無暇打掃干凈,煩事擾身,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由以前的門庭若市變成現(xiàn)在的無人問津,門庭冷落,顯出幾許蒼涼和寂寞,營造了一種凄涼氛圍!伴T前白道水縈回”,門外沙子鋪滿了整條路,還有婉轉(zhuǎn)的小溪流。如此優(yōu)美、清閑的環(huán)境,本能吸引很多人來訪,但是并沒有人來,可惜了如此美景無人觀。“愛閑能有幾人來”,喜歡悠閑,有空來的人有幾個。這是從正面描寫凄清的場面,不禁讓人感到惋惜,也從側(cè)面說明主人公希望能有一兩個知音懂得他此時的心情,希望他們能和自己分享這美景,可惜就是沒有知音。
下片,“小院回廊春寂寂,山桃溪杏兩三栽”,春天到了,院子里曲折的回廊非常安靜,山上的桃花開了,溪邊的杏樹,三三兩兩地種在一起。春天這里本該非常熱鬧,但現(xiàn)在如此寂靜,桃花和杏樹都無人觀,孤獨地佇立在春天里。此句從側(cè)面突顯出這里的寂靜和蒼寥,襯托出環(huán)境的落敗!盀檎l零落為誰開”,山里的桃花已經(jīng)開放了,不知道它們是為誰開放,為誰凋零。再美又有什么用,哪里會有人來這里欣賞呢。這小園風情景物,寓意頗深。一場驚天動地的“變法”,其中酸苦,用“為誰零落為誰開”之問也十分貼切嗎。這里詞人以桃花自喻,表達自己也像它一樣孤獨,沒有人問起,落寞之情溢于言表,反映環(huán)境的零落荒寂,令人唏噓。這首詞以問句結(jié)束,啟迪讀者思考詞外之意,深化了詞的內(nèi)涵,擴大了詞的表現(xiàn)空間。
這首詞深刻地向我們展示了王安石晚年在山中的生活,是如此的孤獨寂寞,雖然身處美景之中,卻是孤身一人,沒有知音。盡管如此,王安石還是用寫景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寓情于景,對山中的美景頗為喜愛?偟膩碚f,《浣溪沙》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表達出他晚年“人走茶涼”的寂寞之情,此情頗為深沉、悲涼。
《浣溪沙·百畝中庭半是苔》創(chuàng)作背景
王安石二度受挫后歸隱鐘山度過了生命中的最后十年,他的許多詞作于這個時期,內(nèi)容大多為描繪江南景色,表現(xiàn)閑適心情之作。這類詞為數(shù)不少,有《清*樂》 、 《浣溪沙》 、 《生查子》和《千秋歲引·秋景》等。這類詞多作于元豐年間,反映了王安石晚年的生活情趣。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白雪清詞出坐間。愛君才器兩俱全。異鄉(xiāng)風景卻依然。
可恨相逢能幾日,不知重會是何年。茱萸子細更重看。
翻譯
陽春白雪般的清新詞句出自座席之間,您才華氣量二者兼?zhèn)洌钊似G羨。異鄉(xiāng)杭州的風景也依舊粲然。
可嘆相逢能夠歡聚幾日?不知重會又將落在何年?屆時,我們愿再次面對茱萸仔細把玩。
注釋
白雪:意即陽春白雪。這里比喻楊繪詞作的高雅。
坐:同“座”。
君:指楊繪,作者友人,杭州知府。
才器:才能與器識。
異鄉(xiāng):指杭州,因楊元素與蘇軾均為四川人,故稱異鄉(xiāng)。
茱萸:植物名。有濃烈香氣,可入藥。古代習俗,夏歷九月九日重陽節(jié),佩茱萸囊以去邪避惡。
子細:仔細。
創(chuàng)作背景
蘇軾在作此篇前曾作了一首《浣溪沙》,從那首詞序中“自杭移密守”及“時重陽前一日”二語,可以確切地了解到,詞作于宋神宗熙寧七年九月八日。而從“別楊元素”一語,可知是與楊繪分袂時寫下的別情詞。因而可以肯定作于同時,即熙寧七年九月,只不過前后相隔一日。
賞析
在送別楊繪的諸多詞作中,此篇最大的'特點是以直抒胸臆為主。只有首尾兩句是個例外。首句從當前聚會的場景落筆,說友人陽春白雪一般的清妙的詞作在座席中間就一揮而就了。雖然由于楊氏作品的失傳,今天已無法欣賞他的原作,但從蘇軾的贊美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作品的格調(diào)高雅以及其人的才思敏捷。這一筆精要的敘寫,從一個側(cè)面寫出了友人的才華,為下文作了一個鋪墊。接著詞人便直抒對友人的愛賞之情:“愛君才器兩俱全!碧迫藙⒚C說過:“士之致遠,先器識而后文藝也!保ā洞筇菩抡Z·知微》)固然強調(diào)了“器識”的重要性,卻也說明了才識兩全的不可多得。而在詞人心目中,友人楊繪卻是這種才識兩全的人才。這除了出于傾慕友人的才華之外,當然也與在**中志同道合分不開的(見《宋史》楊繪本傳)!爱愢l(xiāng)”句則意在暗點節(jié)令“重九”,“異鄉(xiāng)”杭州,說明它與故鄉(xiāng)蜀地的節(jié)令風光沒有什么兩樣,似乎流露出認他鄉(xiāng)為故鄉(xiāng)的親切感,悵惘與慰藉兼而有之。
下片進而抒寫離愁別緒。詞人滿懷優(yōu)傷地寫道:可恨彼此相聚能有幾多時光,這一次分手之后,不知到哪一年才能重逢。字里行間充分表露了對相逢短暫、后會難期的悵恨。這兩句是詞人向友人直接吐露衷腸,有語淺情深之妙。末句“茱萸子細更重看”,暗用杜甫“明年此會知誰健,醉把茱萸仔細看”(《九日藍田崔氏莊》)的詩意,以對帶有節(jié)令特征的茱萸“重看”這一細節(jié)表達了依戀的情慷,并將“明年此會知誰健”這一層意思寄之于言外,暗含著別后對友人懷念的深情。所以此篇盡管在作者的別情詞中略嫌*實,還是有它的可取之處的。
這首**,詞短情長,語言流麗*易,表達了詞人深摯的友情。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3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 宋朝 蘇軾
游蘄水清泉寺,寺臨蘭溪,溪水西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蕭蕭 一作:瀟瀟)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譯文
游玩蘄水的清泉寺,寺廟在蘭溪的旁邊,溪水向西流淌。
山腳下蘭草新抽的幼芽浸潤在溪水中,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洗的一塵不染,傍晚時分,細雨蕭蕭,布谷聲聲。
誰說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時期? 門前的溪水都還能向西邊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嘆時光的飛逝!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注釋
蘄qí水:縣名,今湖北浠水縣。
浸:泡在水中。
蕭蕭:形容雨聲。
子規(guī):又叫杜宇、杜鵑、催歸。它總是朝著北方鳴叫,六、七月嗚叫聲更甚,晝夜不止,發(fā)出的聲音極其哀切,猶如盼子回歸,所以叫杜鵑啼歸、這種鳥也叫子規(guī)。
無再少:不能回到少年時代。
白發(fā):老年。
唱黃雞:感慨時光的流逝。因黃雞可以報曉,表示時光的流逝。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賞析
這是一首觸景生慨、蘊含人生哲理的小詞,體現(xiàn)了作者熱愛生活、樂觀曠達的性格。
上片寫暮春游清泉寺所見之幽雅景致。山下溪水潺湲,溪邊的蘭草才抽出嫩芽,蔓延浸泡在溪水中。松柏夾道的沙石小路,經(jīng)過春雨的沖刷,潔凈無泥。時值日暮,松林間的杜鵑在瀟瀟細雨中啼叫著。這是一幅多么幽美寧靜的山林景致!首七字既點出游清泉寺時的時令,也點明蘭溪之名的由來!敖弊峙c“皋蘭被徑兮,斯路漸”(《楚辭·招魂》)中的“漸”字一樣,均有“蔓延”之意。蘭草此際始出“芽”,其芽尚“短”,但生機勃勃,長勢很快,已由岸邊蔓延至溪水中矣。杜鵑啼聲凄婉,本是易引發(fā)羈旅之愁的。但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兼之疾病始愈,有醫(yī)者相伴游賞,故杜鵑的啼叫亦未能攪亂作者此時之清興?傊掀皇菍憣嵕,其內(nèi)心所喚起的應是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漢·《長歌行》)!盎ㄓ兄亻_日,人無再少時”。江水的東流不返,正如人的青春年華只有一次一樣,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曾使古今無數(shù)人為之悲嘆。而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chǎn)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lián)碛星啻耗耆A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xiàn)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
全詞的特點是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此前,作者于熙寧六年(1073)曾有詩云:“江邊身世兩悠悠,久與滄波共白頭。造物亦知人易老,故教江水向西流”(《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其三)。乃是在錢塘潮來江水回流時所生發(fā)的感慨,與此詞旨趣有相近之處。但當時作者是自請外任,以太常博士直史館的頭銜到美麗富庶的杭州作通判,是京官下派作地方官,仕途失意之感并不濃。此時則是以待罪之官的身份被安置在偏僻的黃州,孤寂苦楚的心情不是輕易可以擺脫的。因此,此詞下片所表現(xiàn)出來的對青春活力的呼喚,對老而無為的觀點的否棄,便顯得尤為可貴?梢哉f,這種在“命壓人頭不奈何”的逆境中的樂觀奮發(fā)的精神,是蘇軾之所以受到后世尊崇的重要原因之一。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賞析二
蘄水,今湖北浠水,在黃州(今湖北黃岡)東。蘄水的清泉寺,下臨蘭溪。蘭溪水出于箬竹山,溪旁多蘭花,故名曰:蘭溪。此詞是元豐五年(1082年)三月,46歲的蘇軾貶官黃州期間所作。
上片寫暮春三月蘭溪的雨后景色。首句點名了蘭溪 得名的緣由——山下溪邊多蘭。同時又點明了游蘭溪的時令。蘭剛發(fā)芽,芽雖短,但是生機勃勃長勢很快,一個“浸”字寫盡春蘭的活力。次句寫漫步溪邊,“松間沙路凈無泥”化用了白居易的“沙路潤無泥”。蘇軾將“潤”改為“凈”,更加突出了蘭溪的潔凈和一塵不染!笆捠捘河曜右(guī)啼”點出了凈無泥的原因,同時又烘托出自己貶官黃州期間的凄涼環(huán)境和悲涼心情。暮雨蕭蕭、子規(guī)哀鳴都是寫實。暮春三月,春色正濃,可寫之景可謂數(shù)不勝數(shù)。但是作者獨取此景,這顯然和他當時的處境和心情有著直接的關系。
但是,蘇軾畢竟是一個“奮厲有當世志”的杰出人物。溪水西流使他感悟到:溪水尚且可以西流,難道人生就再無少了嗎?何必自傷白發(fā),哀嘆衰老呢?集中體現(xiàn)了他雖然身處困境,仍力求振作的精神。末句“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中的“白發(fā)”和“黃雞”都出自于白居易的《醉歌》(“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時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白居易感嘆黃雞催曉、白日催年、朱顏易逝,調(diào)子低沉。蘇軾在這首詞中是說不要傷悲嘆白發(fā),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這就一掃白詩的低沉調(diào)子,也沖淡了上片“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的悲涼氣氛。
此詞,上片寫景,景色如畫,淡雅凄婉;下片抒情,富有哲理,振奮人心。近千年來,不知令多少身受挫折的失意人重新煥發(fā)出生活下去的勇氣和繼續(xù)前進的信心!這首詞從山川景物著筆,意旨卻是探索人生的哲理,表達作者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整首詞如同一首意氣風發(fā)的生命交響樂,一篇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宣言書,流露出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讀之令人奮發(fā)自強。
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仿佛經(jīng)過清泉沖刷,一塵不染,異常潔凈。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杜鵑的啼聲。作者選取幾種富有特征的景物,描繪出一幅明麗、清新的風景畫,令人身臨其境,心曠神怡,表現(xiàn)出詞人愛悅自然、執(zhí)著人生的情懷。
下闋迸發(fā)出使人感奮的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有關人生的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結(jié)尾兩句以溪水西流的個別現(xiàn)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懷,自我勉勵,表達出詞人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賞析三
這闋**是三月所寫,蘭溪在黃州東南,寫的是雨中的南方初春。
五千年來有些意象在*人眼中總是無比的凄楚與憂傷,比如長長短短的雨,比如杜宇,比如黃昏,比如飛過鷓鴣的青色天際。
詞的上半闋寫景,大的背景是子規(guī)鳴叫著的細雨蒙蒙。照一般看來,無邊的暮雨中杜宇泣血,自然是一切憂傷得說不出?墒翘K東坡偏偏就把它寫成了一首愉快清麗的歌,一幅生機盎然的畫:蘭芽在山中茁壯成長,松林間的沙路被雨水沖刷得干干凈凈,在綿綿的細雨中,有杜鵑在清啼。
后人對蘇東坡的評價是豪邁,因為他極少因外物的悲而悲。在我看來,倒不如說他是通透曠達,正是因為永遠置身事物之外去體味事物本身,所以得到的快樂與感言多于或異于常人。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提到詞的有我與無我之境,有我之境是將自己的情感帶入事物中,便是淚眼看花花不語,而此詞中蘇東坡卻跨越了觸景傷情或是因情傷景,到達王國維所言的無我境界。因此此詞大背景的凄涼便成了新涼,杜宇的叫聲也清亮了起來。
下闋詞是抒懷。"休將白發(fā)唱黃雞"一句典自白居易《醉歌示妓人商玲瓏》: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白居易想表達的是紅顏易老,良時不返,偏偏蘇東坡反其道而用之,勸說世人莫要因為自己韶華已逝而心灰意冷,唱黃雞催曉的悲傷調(diào)子。
誰說人生不可能再年輕?門前的流水尚可以一輩子朝西,又怎么可以唱那些黃雞催曉的悲傷歌曲?這是蘇東坡的人生哲學,老又如何?依然可以左牽黃右擎蒼,努力進取。誰說人不似花,再無少年時?青春可以永駐,只要心不老,青春就永遠不會老去,老去的,只是歲月本身。
蘇東坡善于直抒胸臆,不假比興,所以讀之覺顯露直白。他的詞大多源于他的生活經(jīng)驗與人生感悟,看似不經(jīng)意地脫口而出,實則是真正超脫的思想心情。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賞析四
這首詞寫于元豐五年(1082)春,當時時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任黃州(今湖北黃岡)團練副使。這在蘇軾的**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然而這首詞卻在逆境中表現(xiàn)出一種樂觀向上的精神。
上闋寫自然景色,首二句描寫早春時節(jié),溪邊蘭草初發(fā),溪邊小徑潔凈無泥,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卻以蕭蕭暮雨中,杜鵑哀怨的啼聲作結(jié)。子規(guī)聲聲,提醒行人"不如歸去",給景色抹**幾分傷感的色彩。
下闋卻筆鋒一轉(zhuǎn),不再陷于子規(guī)啼聲帶來的愁思,而是振起一筆。常言道"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歲月的流逝,正如同東去的流水一般,無法挽留。然而,人世總有意外,"門前流水尚能西",既是眼前實景,又暗藏佛經(jīng)典故。東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為年華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淺顯,卻值得回味。先著《詞潔》卷一謂:"坡公韻高,故淺淺語亦自不凡。"
全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然而上闋結(jié)句的子規(guī)啼聲,隱隱折射出詞人處境,也更顯出詞中達觀態(tài)度的難能可貴,故陳廷焯《白雨齋詞話》謂:"愈悲郁,愈豪放,愈忠厚,令我神往。"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鑒賞
東坡為人胸襟坦蕩曠達,善于因緣自適。他因詩中有所謂“譏諷朝廷”語,被羅織罪名入獄,“烏臺詩案”過后,于公元1080年(元豐三年)二月貶到黃州。這在蘇軾的**生涯中,是一個重大的打擊。此詞描寫雨中的南方初春,表達作者雖處困境而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洋溢著一種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上闋寫暮春三月蘭溪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景色自然明麗,雅淡清美;下闋抒發(fā)使人感奮的議論,即景取喻,表達有關人生感悟,啟人心智。全詞即景抒慨,寫景純用白描,細致淡雅;抒慨昂揚振拔,富有哲理。
上闋寫清泉寺幽雅的風光和環(huán)境。山下小溪潺湲,岸邊的蘭草剛剛萌生嬌嫩的幼芽。松林間的沙路,潔凈無泥。傍晚細雨瀟瀟,寺外傳來了布谷的叫聲。作者此際漫步溪邊,觸目無非生意,渾然忘卻塵世的喧囂和官場的污穢,心情是愉悅的。喚起內(nèi)心對大自然的喜愛及對人生的回味,這就引出了下片的對人生的哲思。
下片詩人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這種議論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而是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攄寫有關人生的哲理!罢l道”兩句,以反詰喚起:以借喻回答。“人生長恨水長東”,光陰猶如晝夜不停的流水,匆匆向東奔駛,一去不可復返,青春對于人生來說只有一次,正如古人所說:“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時。”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然而,在某種意義上講,人未始不可以老當益壯。自強不息的精神,往往能煥發(fā)生命的光彩。因此詞人發(fā)出令人振奮的議論:“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白發(fā)”、“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白居易當年在《醉歌》中唱道:“誰道使君不解歌,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贝颂幾髡叻雌湟舛弥,希望人們不要徒發(fā)自傷衰老之嘆。應該說,這是不服衰老的宣言,這是對生活、對未來的向往和追求,這是對青春活力的召喚。在貶謫生活中,能一反感傷遲暮的低沉之調(diào),唱出如此催人自強的歌曲,這體現(xiàn)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
這首詞,上片以淡疏的筆墨寫景,景色自然明麗,雅淡凄美;下片既以形象的語言抒情,又在即景抒慨中融入哲理,啟人心智,令人振奮。詞人以順處逆的豪邁情懷,**上失意后積極、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催人奮進,激動人心。
《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創(chuàng)作背景
公元1082年(宋神宗元豐五年)蘇軾因“烏臺詩案”,被貶至黃州(今湖北黃岡)任團練副使。春三月作者游蘄水清泉寺時寫下此詞。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4
浣溪沙·常山道中即事
北隴田高踏水頻。西溪禾早已嘗新。隔墻沽酒煮纖鱗。
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賣瓜聲過竹邊村。
翻譯
北邊高地上很多人辛勤地踏水灌地,人們已經(jīng)嘗過了新收割的西水邊上的早稻,隔著墻打來酒,燉上細鱗魚。
忽然間下了一陣雨,使人感到?jīng)鏊,可是一會兒連一點云彩也沒有了。賣瓜人已走過竹林旁的村莊。
注釋
隴:高地。
踏水:用雙腳踏動水車。
禾早:早熟的稻米。
嘗新:指品嘗新稻。
沽酒:買酒。
纖鱗:小魚。
更無:絕無。
霎時:形容極短的時間。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寧宗嘉泰三年(1203年)五月,詞人被重新起用,出任紹興(今浙江紹興)知府,兼浙江東路安撫使,六月中旬到任。這是詞人由鉛山赴紹興途中,經(jīng)過浙江常山時寫的一首農(nóng)村詞。
賞析
詞的上片通過選取江南農(nóng)村獨具特色的題材和生活場景,描寫了鄉(xiāng)村生活的安恬美好,表達了洋溢在作者心頭的喜悅。“北隴田高踏水頻”,北面高地上的農(nóng)民在不停地踏著水車,灌溉農(nóng)田!邦l”充滿動態(tài)和聲勢,也暗示出農(nóng)民在農(nóng)忙時節(jié)的辛苦勤勞!拔飨淘缫褔L新”,與此不遠的一個村莊,農(nóng)民們已收割完早稻,他們已碾出了新米,蒸出了噴香的米飯!皣L”寫出豐收年景的來之不易和豐收年景里人們的喜悅。“隔墻沽酒煮纖鱗”,一天的勞作結(jié)束,煮上從河里撈到的細鱗魚,倒上白天買來的酒,有吃有喝,有滋有味,一天的疲憊和辛苦都煙消云散了。上片三句描寫的是三幅畫面,三幅畫面地點不同,風采各異,似同時(或先后)收入作者的眼簾,構(gòu)成一幅充滿生機、生動獨特的農(nóng)村生活畫卷!氨彪]”“西溪”“隔墻”等詞語不僅突出了鄉(xiāng)村氣息,更暗示出空間的開闊廣袤,讀來讓人思維活躍疏宕,毫無局狹之感。
下片通過夏天風雨不定獨特天氣的描寫,表現(xiàn)了作者寵辱不驚的淡定心態(tài)。換頭兩句“忽有微涼何處雨,更無留影霎時云”,忽然涼風吹拂,接著飄來幾星細雨,就在人擔心要下雨的時候,抬頭望天,帶雨的云一眨眼又無影無蹤了!表意一波三折,波瀾起伏。這兩句寫夏天獨特的天氣變化,內(nèi)容倒*常無奇,但表達上有不凡之處,形式上少了幾分詞的隨意靈活,多了幾分詩的整飭和表意的含蓄及理趣。但此時,作者的著眼點并不在風雨陰晴上,而是在最后的結(jié)句“賣瓜人過竹邊村”一句。有了這一句,前面的風雨陰晴變化即是過眼煙云。至此,**的境界頓然躍升。
上片先寫北隴踏水灌田,西溪收稻嘗新,繼寫沽酒煮魚。足見農(nóng)事辛勤,生活安樂。下片寫忽降微雨,清涼宜人,轉(zhuǎn)眼云影飄散,藍天當空,賣瓜人在綠竹叢生的村莊推銷產(chǎn)品。通篇清新淳樸,生活氣息濃厚,宛如一幅生機盎然的浙西農(nóng)村圖。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5
浣溪沙·寄嚴蓀友
藕蕩橋邊理釣筒,苧蘿**五湖東。筆床茶灶太從容。
況有短墻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畫眉閑了畫芙蓉。
翻譯
藕蕩橋邊你手執(zhí)釣竿*沉醉其間,偶爾抬頭,苧蘿山就從西邊出現(xiàn),回首又看見太湖在東邊流淌。于是,你執(zhí)筆研磨,描畫江山綠水、飛鳥香荷,更有旁邊茶爐白煙裊裊、****。
斜斜細雨滋潤著矮墻邊的銀杏樹,書架上的玉蘭花也散發(fā)出清新芳香,這樣閑適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顏,執(zhí)畫筆輕掃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本唐教坊曲名,又名《浣**》、《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五*韻。
嚴蓀友:即嚴繩孫,字蓀友,一字冬蓀,號秋水,自稱勾吳嚴四,復號藕蕩漁人。
藕蕩橋:嚴繩孫無錫西洋溪宅第附近的一座橋,嚴繩孫以此而自號藕蕩漁人。
釣筒:插在水里捕魚的竹器。
苧蘿:苧蘿山,在浙江諸暨市南。
五湖:即太湖。
筆床:擱放毛筆的專用器物。
茶灶:烹茶的小爐灶。
從容:鎮(zhèn)定,不慌張。
短墻:矮墻。
銀杏:即白果樹,又名公孫樹、鴨腳等。
高閣:放置書籍、器物的高架子。
玉蘭:花木名,落葉喬木,花瓣九片,色白,芳香如蘭,故名。
賞析
這首詞是公元1677年(康熙十六年)夏天嚴繩孫南下歸鄉(xiāng)時懷念友人所作。嚴繩孫在客居京城求取功名期間,曾兩番回鄉(xiāng),分別在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和公元1685年(康熙***年)。
這首詞詞人從想象出發(fā),滿懷深情地描繪了南歸故里的友人嚴繩孫的生活場景,從藕蕩垂釣、五湖泛舟,到執(zhí)筆揮墨、烹茶品茗,無不彰顯著友人的隱逸生活,描繪出友人怡然自得、自在陶然的情態(tài)。
上闋開首一句,言蓀友過著隱逸高致的生活,橋邊垂釣,五湖泛舟,自在陶然之極!奥瘛弊直憩F(xiàn)出欣于垂釣,陶然忘機的沉醉情形,讓人生出無限向往之心!拔鳌、“東”二字,分明有著蘇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的瀟灑飄逸,不禁令人歆羨!拔搴弊鳛樵姼杼渍Z,有歸隱不仕的之意,詞人用五湖詩詞意象,苧蘿指向西施,湖指向范蠡,歸隱的意思就這樣表達出來了。此處明寫地點,暗述隱逸情懷,可謂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接下是“筆床茶灶太從容”,典出《新唐書·陸龜蒙傳》,龜蒙不喜歡與世俗之流交往,便人家登門造訪他也不肯相見,行總會帶著書籍、茶灶、筆床、釣具。此言友人或執(zhí)筆寫寫畫畫,烹茶品茗,容自樂。這種徜徉山水、從容度日的方式,是自來遁跡山林者所樂的境界。
夏日的藕蕩橋邊,綠水青青,河柳依依,湖面上荷葉亭亭玉立,你坐在湖畔,執(zhí)一竿釣竿,沉醉于湖底魚群的**之態(tài)。偶爾抬頭,苧蘿山就從西邊出現(xiàn),回首,又看見太湖在東邊流淌。于是,你執(zhí)筆研磨,描畫江山綠水、飛鳥香荷,更有旁邊茶爐白煙裊裊、****。
這種從容度日、歸隱山林的方式,如此的閑適超脫。上片由景入筆,又以景寫人,很好地刻畫了蓀友的山水性情,也透露出容若對蓀友這種瀟灑悠閑生活的贊賞和向往。
下片“況有短墻銀杏雨,更兼高閣玉蘭風”二句繼續(xù)承襲上片的閑適之意!岸虊︺y杏”、“高閣玉蘭”有了“雨”和“風”,顯得更加動人!皼r有”和“更兼”二詞更是把這種怡然自得的閑適情懷表露無遺。末句“畫眉閑了畫芙蓉”!懊肌痹谶@里歷來注解引用的是“張敞畫眉”的典故,“芙蓉”當做“荷花”解,意指蓀友家庭生活**,夫妻和美。其實“芙蓉”指無錫的“芙蓉湖”,意指閑暇之余游逛芙蓉湖,寄情山水,妙哉妙哉,更能照應前面的“藕蕩橋邊埋釣筒,苧蘿**五湖東”的意境,矮墻邊的銀杏樹,在雨水的滋潤下,嬌俏可愛地招搖著;書架上的玉蘭花也散發(fā)出清新芳香,這樣閑適而美好的日子,笑看她的容顏,執(zhí)畫筆輕掃蛾眉,然后一起泛舟湖上。
縱覽全詞,詞人采用了對寫法,且全篇皆為想象之語,此種寫法便顯得更為深透,更好地表達出詞人對南歸友人的思念之情。畫眉閑了畫芙蓉橋邊垂釣,五湖泛舟,縱情山水自得陶然之趣;寄情筆墨,烹茶品茗,身無旁騖*添從容之樂。一想那矮墻內(nèi)銀杏在雨中搖曳,高閣上玉蘭在風中彌香,人生的恬淡、志趣的高遠皆盡于此。更得佳人相伴,筆墨閑情之外*添畫眉之樂,足以讓人心神向往。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6
[宋代]蘇軾
麻葉層層苘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譯文及注釋:
譯文
村外的層層麻葉因雨的滋潤而泛著光澤,村內(nèi)處處飄散著煮繭的清香。不時聽到籬笆邊傳來繅絲女子悅耳的談笑聲。
須發(fā)將白的老翁拄著藜杖,老眼迷離似醉,捋下新麥搗成粉末用來果腹。我關切地詢問老翁:豆類作物何時能成熟?
注釋
苘(qǐng):同“苘”,俗稱青麻。
絡絲娘:本為蟲名,此處代指繅絲的婦女。
垂白:鬢發(fā)將白的老人;杖藜:倚仗藜莖制成的手杖;藜,植物名,此處指以藜莖制成的手杖。
捋青:從未全熟的麥穗上捋下麥粒。麨(chǎo):用麥子制成的干糧;軟:飽之意。
賞析:
這首詩從側(cè)面反映初夏時節(jié)農(nóng)村的生活情趣:煮蠶香、絡絲娘嬌語、白發(fā)老翁捋新麥等。
“麻葉層層苘葉光”,麻葉一層一層地密密麻麻地鋪著,而且一層一層的麻葉都泛著光澤,麻葉、苘葉互文見義,層層二字可見麻葉的繁茂,光字又寫出了苘葉的光滑滋潤,此處雖然未寫明曾降下甘霖,但由層層聚集且泛出光亮的麻葉,讀者就可以知道這都是由于求雨之后甘霖如約而至的功效,暗含了謝雨之意。誰家煮繭一村香?詞人一進入村莊,便聞到彌漫著的煮繭香味,禁不住好奇地問詢一聲:此時是誰家正在煮繭?行文更顯變化搖曳之美,毫無板滯之感!耙淮逑恪比謱懕M了香氣濃郁、芳香四溢之感。隔籬嬌語絡絲娘,循著香氣望去,便聽見繅絲的婦女在隔著籬笆嬌語交談、輕聲歡笑,場景逼真,富有情趣。把繅絲女比喻成聲音動聽的絡絲娘,更見其聲音的嬌軟美妙。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詞人看見一位老翁須發(fā)垂白,手扶藜杖,抬著那迷離朦朧的雙眼,從未全熟的麥穗上捋下麥粒,希望能夠搗碎之后做成干糧充饑。垂白、杖藜、醉眼三個詞從不同的方面刻畫出老翁的年邁老態(tài),而如此年老可憐的老人還得捋青搗麨可見這一場過去了的春旱曾給百姓造成的災難之重!皢栄远谷~幾時黃?”詞人見后,忍不住地上前關切地問道:葉黃豆熟之時還要多久呢?便也就是說:甘霖之后的新一輪的豐收還要多長時間呢?這是在替老翁的一份期待,也是對老翁的一種安慰。關切之心、愛民之意躍然紙上。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7
原文: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⑺。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字詞解釋:
、配较常禾菩跁r教坊曲名,后用為詞調(diào)。沙,一作“紗”。
、埔磺略~酒一杯:此句化用白居易《長安道》詩意:“花枝缺入青樓開,艷歌一曲酒一杯”。一曲,一首。因為詞是配合音樂唱的,故稱“曲”。新詞,剛填好的詞,意指新歌。酒一杯,一杯酒。
⑶去年天氣舊亭臺:是說天氣、亭臺都和去年一樣。此句化用五代鄭谷《和知己秋日傷懷》詩:“流水歌聲共不回,去年天氣舊池臺!标淘~“亭臺”一本作“池臺”。去年天氣,跟去年此日相同的天氣。舊亭臺,曾經(jīng)到過的或熟悉的亭臺樓閣。舊,舊時。
、认﹃枺郝淙铡N飨拢合**地*線落下。幾時回:什么時候回來。
、蔁o可奈何:不得已,沒有辦法。
、仕圃嘧R:好像曾經(jīng)認識。形容見過的事物再度出現(xiàn)。后用作成語,即出自晏殊此句。燕歸來:燕子從南方飛回來。燕歸來,春中常景,在有意無意之間。
、诵@香徑:花草芳香的小徑,或指落花散香的小徑。因落花滿徑,幽香四溢,故云香徑。香徑,帶著幽香的園中小徑。獨:副詞,用于謂語前,表示“獨自”的意思。徘徊:來回走。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翻譯:
聽一支新曲喝一杯美酒,還是去年的天氣舊日的亭臺,西落的夕陽何時再回來?
那花兒落去我也無可奈何,那歸來的燕子似曾相識,在小園的花徑上獨自徘徊。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閱讀答案:
試題:
(1)這首詞多處用到對比的寫法,這樣寫有何表達作用?試作簡要分析。
(2)“夕陽西下幾時回”一句寓情于景,抒發(fā)了什么樣的感情?
答案:
。1)詞上片“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兩句構(gòu)成“新”與“舊”的對比,下片“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兩句構(gòu)成“來”與“去”對比。表達作用:舊的亭臺和新的詞的對比,突出了物是人非的惆悵情懷;“去”的是落花,“來”的是燕子,兩者對比,增加了對時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2)抒發(fā)了詞人惜春傷時的惆悵和寂寞,嘆惜年華將逝的情思。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創(chuàng)作背景:無
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賞析:
此詞雖含傷春惜時之意,卻實為感慨抒懷之情。
詞之上片綰合今昔,疊印時空,重在思昔;下片則巧借眼前景物,著重寫今日的感傷。全詞語言圓轉(zhuǎn)流利,通俗曉暢,清麗自然,意蘊深沉,啟人神智,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深思,給人以哲理性的啟迪和美的藝術享受。
起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睂憣坡牳璧默F(xiàn)境。從復疊錯綜的句式、輕快流利的語調(diào)中可以體味出,詞人在面對現(xiàn)境時,開始是懷著輕松喜悅的感情,帶著瀟灑安閑的意態(tài)的。但邊聽邊飲,這現(xiàn)境卻又不期然而然地觸發(fā)對“去年”所歷類似境界的追憶:也是和今年一樣的暮春天氣,面對的也是和眼前一樣的樓臺亭閣,一樣的清歌美酒。然而,在似乎一切依舊的表象下又分明感覺到有的東西 已經(jīng)起了難以逆轉(zhuǎn)的變化,這便是悠悠流逝的歲月和與此相關的一系列人事。于是詞人不由得從心底涌出這樣的喟嘆:“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西下,是眼前景。但詞人由此觸發(fā)的,卻是對美好景物情事的流連,對時光流逝的悵惘,以及對美好事物重現(xiàn)的微茫的希望。這是即景興感,但所感者實際上已不限于眼前的情事,而是擴展到整個人生,其中不僅有感性活動,而且包含著某種哲理性的沉思。夕陽西下,是無法阻止的,只能寄希望于它的東升再現(xiàn),而時光的流逝、人事的變更,卻再也無法重復。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币宦(lián)工巧而渾成、流利而含蓄,在用虛字構(gòu)成工整的對仗、唱嘆傳神方面表現(xiàn)出詞人的巧思深情,也是這首詞出名的原因。但更值得玩味的倒是這一聯(lián)所含的意蓄。
花的凋落,春的消逝,時光的流逝,都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guī)律,雖然惋惜流連也無濟于事,所以說“無可奈何”,這一句承上“夕陽西下”;然而在這暮春天氣中,所感受到的并不只是無可奈何的凋衰消逝,而是還有令人欣慰的重現(xiàn),那翩翩歸來的燕子不就象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舊時相識嗎?這一句應上“幾時回”;、燕歸雖也是眼前景,但一經(jīng)與“無可奈 何”、“似曾相識”相聯(lián)系,它們的內(nèi)涵便變得非常廣泛,帶有美好事物的象征意味。在惋惜與欣慰的交織中,蘊含著某種生活哲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無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時仍然有美好事物的再現(xiàn),生活不會因消逝而變得一片虛無。只不過這種重現(xiàn)畢竟不等于美好事物的原封不動地重現(xiàn),它只是“似曾相識”罷了。
此詞之所以膾炙人口,廣為傳誦,其根本的原因在于情中有思。詞中似乎于無意間描寫司空見慣的現(xiàn)象,卻有哲理的意味,啟迪人們從更高層次思索宇宙人生問題。詞中涉及到時間永恒而人生有限這樣深廣的意念,卻表現(xiàn)得十分含蓄。
個人資料:
晏殊(991年—1055年),字同叔,撫州臨川人。北宋著名文學家、***。
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十四歲以神童入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同*章事兼樞密使、禮部刑部尚書、觀文殿大學士知永興軍、兵部尚書,1055年病逝于京中,封臨淄公,謚號元獻,世稱晏元獻。
晏殊以詞著于文壇,尤擅**,風格含蓄婉麗,與其子晏幾道,被稱為“大晏”和“小晏”,又與歐陽修并稱“晏歐”;亦工詩善文,原有集,已散佚。存世有《珠玉詞》、《晏元獻遺文》、《類要》殘本。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8
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隨到處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譯文
西塞山江邊白鷺在飛翔,散花洲外江上片片白帆船在輕輕地飄動。桃花水汛期鱖魚長得肥胖。
自有遮護全身的青竹殼斗笠,與斗笠相伴的還有綠蓑衣。斜風夾雜著細雨,過著樂而忘歸的漁翁生活。
注釋
浣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雙調(diào)四十二字,*韻。南唐李煜有仄韻之作。此調(diào)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豪放兩派詞人所常用。
西塞山:又名道士磯,今湖北省黃石市轄區(qū)之山名。
散花州:鄂東長江一帶有三個散花洲,一在黃梅縣江中,早已塌沒。一在浠水縣江濱,今成一村。一在武昌(今湖北鄂州市)江上建“怡亭”之小島,當?shù)厝朔Q之為“吳王散花灘”。該詞中所寫散花洲系與西塞山相對的浠水縣管轄的散花洲。
鱖(guì)魚:又名“桂魚”,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產(chǎn)。
庇:遮蓋。
箬(ruò)笠:用竹篾做的斗笠。
蓑(suō)衣:草或棕作的雨衣。
賞析
上片寫黃州、黃石一帶山光水色和田園風味。三幅畫面組綴成色彩斑斕的鄉(xiāng)村長卷。“西塞山”配上“白鷺飛”,“桃花流水”配上“鱖魚肥”,“散花洲”配上“片帆微”。這就是從船行的角度自右至左依次排列為山—水—洲的畫卷。靜中有動,動中有靜。青、藍、綠配上白、白、白,即青山、藍水、綠洲配上白鷺、白魚、白帆,構(gòu)成一種素雅恬淡的田園生活圖,這是長江中游黃州、黃石一帶特有的田園春光。
下片寫效法張志和,追求“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間,與漁樵雜處”(《答李端叔書》)的超然**的隱士生活!白员右簧砬囿梵,相隨到處綠蓑衣”,勾畫出了一個典型的漁翁形象!靶憋L細雨不須歸”,描繪著“一蓑煙雨任*生”樂而忘歸的田園生活情調(diào)。下片還是采用“青”(箬笠)、“綠”(蓑衣)與白(雨)的色調(diào)相配,烘托出了蘇軾此時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
全詞雖屬隱括詞,但寫出了新意。所表現(xiàn)的不是一般自然景物,而是黃州、黃石特有的自然風光。所表現(xiàn)的不是一般的隱士生活情調(diào),而是屬于蘇軾此時此地特有的.幽居生活樂趣。全詞的辭句與韻律十分**,演唱起來,聲情并茂,富有音樂感。
創(chuàng)作背景
宋神宗元豐七年(1084年)四月。蘇軾離開黃州赴汝州途中,沿長江而下,在途中看到漁父生活的景象,即景聯(lián)想,作該詞描寫漁父的生活。
蘇軾
。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欒城,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蘇軾是北宋中期文壇**,在詩、詞、散文、書、畫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縱橫恣肆;詩題材廣闊,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與辛棄疾同是豪放派**,并稱“蘇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蘇軾善書,“宋四家”之一;擅長文人畫,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東坡七集》《東坡易傳》《東坡樂府》《瀟湘竹石圖卷》《古木怪石圖卷》等。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9
浣溪沙·晚逐香車入鳳城
晚逐香車入鳳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
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
翻譯
傍晚時,我追逐著她的香車,一直跟隨到京城里,一陣東風吹來,將繡簾斜斜地掀起。終于看到她回首相視的容貌,嬌美的眸子閃著盈盈笑意。
不知有什么辦法,能讓我對她傾訴衷腸?佯裝作酒醉的狂徒,隨著車行踉踉蹌蹌。隱約聽得車中人的笑語,嗔罵“這生好輕狂”。
注釋
香車:華麗的車子。
鳳城:京城,帝王所居之城。杜甫《夜》
詩:“步蟾倚杖看牛斗,銀漢遙應接鳳城!
仇兆鱉注引趙次公曰:“秦穆公女吹簫,鳳降其城,因號丹鳳城。其后言京城曰鳳城!
斜揭:輕輕地揭開簾帷!奥亍
句:漫不經(jīng)心地回眼相顧,含羞帶笑。漫,隨意地。
消息未通:指與車中美人的情意未通。
便須:即應。
佯醉:偽裝酒醉!耙老
句:好像聽到車中女子責怪說:“太狂了!”太狂生,大狂妄了。生,語尾助詞,詩詞中常用,乃唐宋口語。李白《戲贈杜甫》
詩:“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
創(chuàng)作背景
從張泌的出生經(jīng)歷及詞中所言鳳城(長安的美稱)來看,此詞應是張泌早年宦游于長安所做。
賞析
花間詞詞風秾艷,辭藻華麗,多為閨閣香艷之詞。張泌現(xiàn)存的九首《浣溪沙》亦多寫深閨繡闈,憐香惜玉,散發(fā)著脂粉氣,但這首《浣溪沙》卻別富情調(diào),生動活潑。
這首詞寫一募小小喜劇,魯迅在一篇雜文中曾戲謂為“唐朝(應為“五代”)的釘梢”。封建時代男女防閑甚嚴,而在車馬雜沓,上女如云,男女界限有所混淆的游春場合,就難免有一見鐘情式的戀愛、即興的追求、一廂情愿苦惱發(fā)生,難免有“釘梢”一類風流韻事的出現(xiàn),作為對封建禁錮的積極或消極的反應。
首句直入情節(jié):在游春人眾歸去的時候。從郊外進城的道路上一輛華麗的香.車迤儷而行,一個騎馬的翩翩少年尾隨其后。顯然,這還只足一種單方面毫無把握的追求。也許那香車再拐兒個彎兒,彼此就要永遠分手。只留下一片空虛和失望——要是沒有后來那陣好風的話,“東風”之來是偶然的。而成功往往不可忽略這種偶然的機緣。當那少年正苦于彼此隔著一層難以逾越的帷幕時、這風恰巧像是有意為他揭開了那青色的繡簾。雖是“斜揭”,揭開不多,卻也夠意思了:他終于得以著見他早想見到的簾后的那人。果然是一雙美麗的“嬌眼”,而意想不到的是她竟然“慢回嬌眼笑盈盈”。這樣眼風,雖則是“慢回”,卻已表明她在簾后也窺探多時。這嫣然一笑。是下意識的勾引,是對“釘梢”不動聲色的響應,兩情相逢,生這場即興的迫求勢必要繼續(xù)下去了。
這盈盈一笑本是一個“消息”,使那少年搔首踟躕,心醉神迷,但沒有得到語言上可靠的印證,心中小踏實,故仍覺“消息未通”。而進城之后,更不能肆無忌憚。“消息未通何計是”的問句,就寫少年的心理活動,頗能傳焦急與思索之神。情急生智——“便須佯醉且隨行”。醉是假的,緊隨不舍才是真的。這套“誤隨車“的把戲,許能掩人耳目,但瞞不過車中那人。于是:“依稀聞道太狂生!”
香車駛?cè)腴L安了,正當男的左右為難,***繼續(xù)跟蹤下去之時,東風來幫忙,它掀起馬車的布簾,里面露出了少女的容顏,女主角正在笑嘻嘻地看著他呢,原來流水也有情,男主角燃起了希望,但少女到底是個什么意思呢?沒有交談,男主角無法明確,只好繼續(xù)跟著馬車行走?墒窃诔抢锩妫@樣明目張膽地跟蹤女性車駕太囂張了。愛情是智慧的催化劑,靈機一動,男主角假裝喝醉了,跌跌撞撞地跟著馬車行走。這種小算盤可逃不過少女的心思,少男模糊地聽到少女在車里笑罵:這個男的啊,太輕狂了。劇情到此戛然而止,留給讀者的則是豐富的想象。少女對少男的心意怎樣,是佯怒實喜呢,還是其他?兩人之間會不會演出紅拂夜奔或待月西廂的劇情呢,則更讓人期待了。這突來的一罵富有生活的情趣。魯迅說:“上海的摩登少爺要勾搭摩登**,首先第一步,是追隨不舍”,“第二步便是‘扳談’:即使罵,也就大***:因為一罵便可有語語來往。所以也就是‘扳談’的開頭!保ā抖募ぬ瞥尼斏摇罚┻@里的一罵雖然不一定會馬上引起扳談,但它是那盈盈一笑的繼續(xù),是打情罵俏的罵,是“大***”的“消息”。將詞意推進了一步。
詞到此為止,前后片分兩步寫來,每次都寫了男女雙邊的活動。在郊外,一個放膽追逐,一個則秋波暗送;入城來,一個佯醉隨行,一個則佯罵輕狂。前后表現(xiàn)的不同根據(jù)在于環(huán)境的改變。作者揭示出男女雙方內(nèi)心與表面的不一致甚至矛后。戮穿了這一套由特定社會生活導演的戀愛的“把戲”。自然產(chǎn)生出濃郁的喜劇效果。此詞不涉比興,亦不務為含蓄,只用白描抒寫,它開篇便入情節(jié)。結(jié)尾只到聞罵為止,結(jié)構(gòu)緊湊、簡潔。所寫情事,逼肖生活。
浣溪沙原文翻譯及賞析10
原文:
鳳髻拋殘秋草生,高梧濕月冷無聲。當時七夕記深盟。
信得羽衣傳鈿合,悔教羅襪葬傾城。人間空唱雨淋鈴。
譯文
鳳髻散亂,枯黃的秋草到處生長。天上的月亮給人濕潤的感覺,好像哭過一般,冰冷沒有聲息。當年每逢七夕之夜,我們都在月下互訴著山盟海誓。而今,只剩我一個人伴著寒月哭泣。
原來相信仙人可以傳遞亡妻的信物,但后悔的是她的遺物都與她一同埋葬了。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悵痛了,憑吊美好的曾經(jīng)。
注釋
浣溪沙: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時期人西施浣紗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詞牌名,又名“浣溪紗”“小庭花”等。此調(diào)有*仄兩體。全詞分上下兩片,上片三句全用韻,下片末二句用韻,過片二句用對偶句的居多。音節(jié)明快,句式整齊,易于上口,為婉約派與豪放派多數(shù)詞人所常用。
鳳髻(jì)拋殘:謂鳳髻散亂。比喻為愛妻逝去,掩埋了。鳳髻:古代女子的一種發(fā)型。唐宇文氏《妝臺記》載:“周文王于髻上加珠翠翹花,傅之鉛粉,其髻高名曰鳳髻。”此處借指亡妻。
濕月:濕**月。形容月亮給人以濕潤的感覺。
羽衣:原指鳥羽毛所織之衣,后代指道士或神仙所著之衣,此處借指神仙。鈿(diàn)合:鑲有金、銀、玉、貝等之首飾合。古代常以之作為表示愛情的信物。白居易《長恨歌》:“唯將舊物表深情,鈿合金釵寄將去!
羅襪:絲羅織成之襪。此處代指亡妻的遺物。傾城,美女之代稱,語出《漢書·外戚傳上·李夫人》。這里代指亡妻。
雨淋鈴:即雨霖鈴。唐教坊曲名。據(jù)唐鄭處誨《唐明皇雜錄補遺》云:“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屬霖雨涉旬,于棧道雨中聞鈴,音與山相應。上既悼念貴妃,采其聲為《雨霖鈴》曲,以寄恨焉!边@里是說亡妻已逝,如今唯有自己空自悵痛了。
賞析:
納蘭性德的妻子盧氏亡于康熙年間,納蘭因此精神上受到極大的打擊,為了表達對亡妻的懷念與哀思,故作下此詞。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5)
——寒食詩原文翻譯及賞析3篇
寒食詩原文翻譯及賞析1
寒食城東即事 清溪一道穿桃李,演漾綠蒲涵白芷。
溪上人家凡幾家,落花半落東流水。
蹴踘屢過飛鳥上,秋千競出垂楊里。
少年分日作遨游,不用清明兼上巳。
翻譯
一條清澈溪流穿過桃李花林,水波蕩漾著綠蒲滋潤著白芷。
溪流旁邊總共只有幾戶人家,落花多半都漂流在東流水里。
踢出的皮球?qū)覍腋叱鲲w鳥上,蕩起的秋千爭相飛出綠楊林。
年輕人分開日子每天來游玩,全不需要等候到清明和上巳。
注釋
一道:一條。
穿:穿過。
演漾:蕩漾。
涵:沉浸。
白芷:一種可入藥的香草。
凡:總共,一共。
蹴踘:同“蹴鞠”,亦稱“打毬”,即古代踢球的游戲。蹴,踢。踘,皮制球,球內(nèi)充塞以柔軟的東西。古時有在寒食蹴鞠的習俗,參見《荊楚歲時記》。
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為古代游戲用具,相傳是春秋齊桓公時期從北方山戎傳入。
分日:安排好日期,計劃好如何玩。一說猶逐日,意為一天天、每天。又說指春分之日。
清明:節(jié)氣名。在夏歷三月初,陽歷四月五日前后,春分之后谷雨之前。舊俗當天有掃墓、踏青、插柳等活動。
上巳:節(jié)日名。古代以三月上旬巳日為上巳節(jié),有在流水邊洗濯祓除、去除災病的習俗。魏晉以后固定為夏歷三月三日。
創(chuàng)作背景
此詩是王維早期的作品,當作于唐玄宗開**間的一個早春時節(jié),其具體創(chuàng)作年份未詳。當時王維在長安(今陜西西安)或洛陽(今屬河南)。
賞析
此詩開頭兩句,寫一道清澈的溪流,穿過桃李花叢;而溪水邊蕩漾的水草和被水滋潤的白芷,安逸而柔靜。古代習俗,三月上巳桃花水下時,王公以下,攜眷聚于水畔洗濯,驅(qū)除不祥。這里表現(xiàn)的就是這個習俗,展現(xiàn)的是春天的力量。
三四兩句,寫溪流邊的幾戶人家,落在流水里的桃李花,又是柔美寧靜的意象,表現(xiàn)出濃厚的早春氣息,有很強的畫面感。
五六兩句又轉(zhuǎn)換為力量和青春的意象。古代秋千是在清明、寒食節(jié)前后才有所見,而且僅僅局限于豪門貴族家的紅男綠女游戲之用。據(jù)《荊楚歲時記》記載,寒食之時,造大麥粥,人們常以斗雞、蹴鞠、打秋千為娛樂。這兩句在前四句寫清溪桃李的背景上又添幾筆不時飛上高空的秋千與皮球,使整幅畫面更加充溢這清新靈動的青春活力。尤其是“過”“出”二字用得好,分別寫出了少年男女游玩時的熱烈氣氛,使人感受到年輕人沉湎于游樂中的景象,透露出無限的羨慕之情。
最后兩句意謂青春年少的人,應該每天都有開心游玩的心態(tài),無憂無慮,不用等到清明和上巳兩個節(jié)日才出去游玩,含有及時行樂的意味。
在《寒食城東即事》中,作者表達了“及時行樂”的思想,人的青春,甚至生命,都很短暫。詩人認為,如果想要在短暫的時光中去建功立業(yè)、修身齊家、做學問,終究都不牢固實在,只有抓緊時間享受快樂才是真實的。全詩描繪出美麗的早春景象,交錯著青春朝氣的蓬勃力量和家常安寧的閑適氣息,充分體現(xiàn)了王維詩“詩中有畫”的特色。
寒食詩原文翻譯及賞析2
瑣窗寒·寒食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遲暮。嬉游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翻譯
柳蔭深處傳出烏鴉的啼鳴,我掀起小簾,站在朱門之內(nèi),身穿單衫凝神佇立。半畝大的庭院里開滿了桐花,靜靜地籠罩著庭院,陰雨陣陣更使人愁思萬端。雨滴灑落在空落落的臺階上,竟徹夜未停。何時故友相逢與我在西窗下剪燭,談心。今夜的孤零恰如往昔夜宿楚江之畔,江風吹得燈火昏暗,說不盡少年羈旅的無限凄慘艱難。
如今我已年老,時有垂暮之感。春游嬉戲的地方,旅舍酒店煙火不舉,正巧是全城禁火過寒食節(jié)。酒樓上呼喚美酒的.興致一掃而光,姑且把這段豪情都交付酒徒料理;叵肫鸸枢l(xiāng)園中的桃李,必是迎春怒放,那如同美人嘴唇酒窩般的花朵,不知今天是否還掛在樹枝?待到我歸鄉(xiāng)之時,一定還會有殘存的花兒,等待著我與賓客舉杯痛飲,一洗煩襟。
注釋
剪燭西窗語:借李商隱《夜雨寄北》“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語,抒發(fā)懷鄉(xiāng)之情。
百五:指寒食節(jié)。冬至后一百零五日為寒食。
旗亭:指酒樓。
高陽儔侶:西漢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
靨:臉上的酒窩。
評解
本篇上片憶舊,下片傷今。題旨終是懷念舊日情人。篇末三句作傷心無奈語,最是可憐。俞*伯《*詞釋》評論說:“‘想東園’以下直貫結(jié)尾,一氣呵成,自為*之慣技,固一篇之警策也。意謂春光晼晚,尚有殘英可陪樽俎,而小唇秀靨則何如耶?著一‘否’字,又著一‘定’字,在有意無意間!ā钟小颉ⅰ畱囊馑,卻較重,亦半虛半實也!
句解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桐花半畝,靜鎖一庭愁雨
“暗柳啼鴉”寫景,是大勾勒手法!鞍怠弊钟袃芍匾馑,一則表明時令,暮春時節(jié),柳絲已由嫩黃轉(zhuǎn)為深綠;二則表明時間,黃昏之際,暮雨將至,遠看柳樹自然是昏暗一片。此時此刻,鴉、鵲之類的鳥兒自然急飛歸巢,還要伴隨驚叫之聲。接下來,便寫人以及人所處的環(huán)境!皢我聛辛ⅰ保瑥摹段髦耷分衼。《西洲曲》里說“單衫杏子紅”,又說“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是寫女子癡情守望情郎歸來。這《西洲曲》一樣的癡情小女兒,在為誰佇立呢?“小簾朱戶”,正與“癡小人家女”相配,秀而明媚。雨來了,種有桐樹的半畝小院,便都在煙雨迷蒙之中了!办o鎖”二字,將整個畫面定格下來,好一副春日暮雨圖。
灑空階、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
夜將殘了,雨猶自下個不停。春愁在雨夜滋生,忽然便想起從前也是這樣的雨夜,故人相伴西窗之下,剪燈夜話!肮嗜思魻T西窗語”,自是從唐人李商隱的詩“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來。忽又覺得此情此境,竟與少年漂泊途中所遇到過的江風打燈的雨夜,何其相似。江在南方,故云“楚江”!邦ㄋ蕖保词且顾。
遲暮。嬉游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旗亭喚酒,付與高陽儔侶
上片都說從前,過片由“少年”轉(zhuǎn)到“遲暮”,便說到如今了。當下身在何時、何地呢?“店舍無煙”,點明時令是在寒食節(jié)!敖恰保妇┏,即汴京!鞍傥濉笔翘扑稳肆晳T說法,指冬至后一百零五日,即寒食節(jié)。寒食節(jié)前后禁火三日,是當時習俗!捌焱ぁ,即賣酒之市樓!案哧杻墏H”,是說酒友!案哧枴,用的是“高陽酒徒”酈食(yì)其(jī)的典故。高陽,古地名,在今河南杞縣西。據(jù)《史記·酈生陸賈列傳》:劉邦引兵過陳留,酈食其前往謁見,**人說有個儒生來求見,劉邦說,我正忙著奪天下,沒有時間見什么儒生。**人對酈食其說了,酈食其瞠目按劍對**人說:“去,再去向沛公**,說我是高陽酒徒,不是什么儒生!”于是酈食其便闖了進去。此處的“付與高陽儔侶”,是說找?guī)讉酒友一起喝酒,借酒澆愁。
想東園、桃李經(jīng)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
“想東園、桃李經(jīng)春”,是用阮籍《詠懷詩八十二首》之三“嘉樹下成蹊,東園桃與李”的語典!靶〈叫沆v”,形容意中人的嬌小清秀!敖裨诜瘛保且蓡栒Z氣,無非是說物是人非。“到歸時”,是自計歸期!皵y樽俎”,是帶上酒具!皻堄ⅰ保词菤埢。殘英所待之“客”,不是別人,正是詞人自己。此“客”字,自“笑問客從***”化出。舊日東園,桃李一般的意中人早已不在了。所能知道的,是歸去之日,唯有殘花相待。雖是殘英,然而畢竟曾是舊日桃李。篇末三句,慰藉而復酸辛。
賞析
這首詞抒發(fā)的是詞人的羈旅情懷,*工羈旅行役之詞,人所公認。詞作的上片寫暮春欲雨之時,由日轉(zhuǎn)夜,從夜雨說到話雨,又從話雨想起昔年楚江暝宿時旅況,羈旅情味,由外及內(nèi)使人深思。下片敘寫寒食及節(jié)日思鄉(xiāng)之情。寒食禁煙而飲酒,人到老年,回憶往事不勝感慨。
“暗柳啼鴉,單衣佇立,小簾朱戶”,開首三句即點明時間和詞人彼時所處環(huán)境。薄暮時分,柳色漸漸昏暗,烏鴉盤旋聒噪,詞人正站在朱戶之中,小簾之后凝神沉思。首三句雖為敘寫眼前景況,但仍起著渲染氣氛的作用。薄暮時分,天氣漸暗,群鴉亂啼,單身一人置身其間,詞人的愁思、煩亂心情,即已呼之欲出了。此外“暗”與“啼鴉”也有暗示欲雨的作用!巴┗ò氘,靜銷一庭愁雨”,這兩句詞人繼續(xù)敘寫他佇立簾后所見之景,同時景中含情,詞人的愁緒已經(jīng)躍然紙上。這與“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李清照《聲聲慢》)所描寫的意境相似。黃昏時節(jié),再加上綿綿不絕的春雨,這種意境描寫雖非*所首創(chuàng),卻是古典詩詞中描寫愁緒時最常用的典型環(huán)境。這里詞人用一“鎖”字使得本為抽象無形的情緒形象化,從而突出了詞人此時愁悶難堪的心境!盀⒖针A、夜闌未休,故人剪燭西窗語”,這三句是說那滴噠的雨聲灑落在空寂的臺階上,使得詞人心緒更加煩亂愁悶,直到夜深仍不停息。面對此情此景,詞人不禁思緒聯(lián)翩,想到何時才能與故人相會。這里化用了李商隱《夜雨寄北》詩意:“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詞作至此,愁緒的內(nèi)含已漸漸明朗、具體化了。歇拍三句:“似楚江暝宿,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這一層詞人宕開一筆,由眼前之景轉(zhuǎn)而幻想從前,在變幻境界中感嘆風燈零亂,少年羈旅,頗有不勝今昔之感。“楚江”,此當指長江,李白詩有“天門中斷楚江開”,杜甫詩有“楚江巫峽半云雨。”“風燭”,此形容人生短暫,老年人如風前之燭。蘇軾詩有“過眼百世如風燈”,杜甫詩有“風前春燈亂,江鴻夜雨懸”,所繪即此情景。
下片寫節(jié)日思鄉(xiāng)之情!斑t暮。嬉游處,正店舍無煙,禁城百五。”詞作由上片末尾的少年羈旅,轉(zhuǎn)入敘寫遲暮情景,以前之虛幻,轉(zhuǎn)入眼前之說實;前之遙遠回蕩,此則轉(zhuǎn)入本題。章法大開大合。因寒食禁煙,故曰“無煙”,“禁城百五”,也是寒食節(jié)!肚G楚歲時記》:“冬至后一百五日為寒食!薄捌焱揪,付與高陽儔侶”,寒食禁煙不禁酒,故可去酒樓飲酒。“儔侶”,即伴侶!案哧枴保孛,在河南杞縣!妒酚洝分嗅B生為高陽酒徒。李白詩有“君不見高陽酒徒起草中,長揖山東隆準公”。這句的意思是說,寒食節(jié)中,旗亭飲酒取樂之事,還是讓高陽酒徒們?nèi)グ伞_@里用的是側(cè)筆,實際上是敘說自己為愁思所纏繞,沒精打采,對玩樂毫無興趣。“想東園,桃李自春,小唇秀靨今在否”,對羈旅之愁與思家之情化成了具體的內(nèi)容,那“東園”此時又是一番桃李爭春,明媚春光,而那給自己留下美好印象的、人面桃花相映紅的姑娘,如今是否還在?詞人描述得越具體,越真切,說明其思念之情越銘心刻骨。此外,用一“否”字,詞人的關切之情更顯真切。歇拍三句:“到歸時,定有殘英,待客攜尊俎,”詞人歸心似箭,未踏歸途,心早已設想好歸家時的情景。到那時,春意猶在,尚有殘花掛在枝頭,自己定要好好地款待自己一番!翱汀弊,表明詞人始終未曾忘記自己的游子身分。
整首詞很巧妙地將現(xiàn)實、回憶、設想結(jié)合起來,結(jié)構(gòu)天成,含蓄而又細膩,意淡而氣厚。周濟稱贊該詞“奇橫”(《宋四家詞選》),黃蓼園則評:“前闋寫宦況凄清。次闋起處,點清寒食。以下引到思家情懷,風情旖旎可想”(《蓼園詞評》)。品評頗合實際。
寒食詩原文翻譯及賞析3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翻譯
暮春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寒食節(jié)東風吹拂著皇城中的柳樹。
傍晚漢宮傳送蠟燭賞賜王侯近臣,裊裊的輕煙飄散到天子寵臣的家中。
注釋
春城:暮春時的長安城。
寒食:古代在清明節(jié)前兩天的節(jié)日,焚火三天,只吃冷食,所以稱寒食。
御柳:御苑之柳,皇城中的柳樹。
漢宮:這里指唐朝皇官。
傳蠟燭:寒食節(jié)普天下禁火,但**寵臣可得到**恩賜而得到燃燭。
五侯:漢成帝時封王皇后的五個兄弟王譚、王商、王立、王根、王逢時皆為候,受到特別的恩寵。這里泛指天子近幸之臣。
賞析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痹娙肆⒆愀哌h,視野寬闊,全城景物,盡在望中!按撼恰币徽Z,高度凝煉而華美。“春”是自然節(jié)候,城是人間都邑,這兩者的結(jié)合,呈現(xiàn)出無限美好的景觀。“無處不飛花”,是詩人抓住的典型畫面。春意濃郁,籠罩全城。詩人不說“處處飛花”,因為那只流于一般性的概括,而說是“無處不飛花”,這雙重否定的句式極大加強了肯定的語氣,有效地烘托出全城皆已沉浸于濃郁春意之中的盛況。詩人不說“無處不開花”,而說“無處不飛花”,除了“飛”字的動態(tài)強烈,有助于表現(xiàn)春天的勃然生機外,還說明了詩人在描寫時序時措辭是何等精密。“飛花”,就是落花隨風飛舞。這是典型的暮春景色。不說“落花”而說“飛花”,這是明寫花而暗寫風。一個“飛”字,蘊意深遠?梢院敛豢鋸埖卣f,這首詩能傳誦千古,主要是其中的警句“春城無處不飛花”,而這一句詩中最能耀人眼目者,就在一個“飛”字。
“寒食東風御柳斜”,春風吹遍全城,自然也吹入御苑。苑中垂柳也隨風飄動起來了。風是無形無影的,它的存在,只能由花之飛,柳之斜來間接感知。照此說來,一個“斜”字也是間接地寫風。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白晝,后兩句則是寫夜晚:“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薄叭漳骸本褪前怼!皾h宮”是借古諷今,實指唐朝的皇宮。“五侯”一般指東漢時,同日封侯的五個宦官。這里借漢喻唐,暗指中唐以來受**寵幸、專權跋扈的宦官。這兩句是說寒食節(jié)這天家家都不能生火點燈,但皇宮卻例外,天還沒黑,宮里就忙著分送蠟燭,除了皇宮,貴近寵臣也可得到這份恩典。詩中用“傳”與“散”生動地畫出了一幅夜晚走馬傳燭圖,使人如見蠟燭之光,如聞輕煙之味。寒食禁火,是我國沿襲已久的習俗,但**大臣們卻可以破例地點蠟燭。詩人對這種**的**現(xiàn)象做出委婉的諷刺。
這首詩善于選取典型的題材,引用貼切的典故對宦官得寵專權的**現(xiàn)象進行諷刺。雖然寫得很含蓄,但有了歷史典故的暗示,和中唐社會情況的印證,讀者還是能了解詩的`主題的。
賞析二
寒食是我國古代一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在清明前兩天,是從春秋時傳下來的,是晉文公為了懷念抱木焚死的介子推而定的。
據(jù)孟棨《本事詩》記載:德宗時制誥缺乏人才,中書省提名請求御批,德宗批復說:“與韓翃”,當時有兩個韓翃,于是中書省又以兩人的名字同時進呈。
德宗便批與寫“春城無處不飛花”的韓翃。這雖是一段佳話,但足見《寒食》這首詩的廣泛流傳和受到的賞識。
這是一首諷刺詩,但詩人的筆法巧妙含蓄。從表面上看,似乎只是描繪了一幅寒食節(jié)長安城內(nèi)富于濃郁情味的風俗畫。實際上,透過字里行間可感受到作者懷著強烈的不滿,對當時權勢顯赫、作威作福的宦官進行了深刻的諷刺。中唐以后,幾任*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對此都極為憤慨。本詩正是因此而發(fā)。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這兩句描寫春日長安城花開柳拂的景色。“無處”指花開既多又廣、“飛花”寫花開的盛況,時值春日,長安城到處是飛花柳絮,一派繽紛絢爛的景象!皷|風”指春風,“御柳斜”是狀摹宮苑楊柳在春風吹拂下的搖擺姿態(tài)!靶薄弊钟玫妹,生動地寫出了柳枝的搖曳之神。這是寒食節(jié)京城的白天景色。景色由大而小,由全城而入宮苑。下面接著寫宮苑傍晚的景象。“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是寫天黑時分,宮苑里傳送著一支支由**恩賜給宦官的蠟燭。蠟燭燃燒通明,升騰起淡淡的煙霧,裊裊娜娜地縈繞在宦官家,到處彌漫著威福恩加的氣勢!使人如見他們那種炙手可熱、得意洋洋的驕橫神態(tài)。在封建習俗的**下,不要說全城百姓,就連那些不是寵臣的朝官之家,在禁止煙火的寒食之夜,恐怕也都是漆黑一片。
唯獨這些宦官之家,燭火通明,煙霧繚繞。由一斑而見全豹,僅此一點,足見這些宦官*日如何弄權倚勢,**賢良。作者在這里僅用兩句詩,寫了一件傳蠟燭的事情,就對**的厚待**宦官,宦官的可惡可憎的面目暴露無遺,達到了辛辣諷刺的目的。
創(chuàng)作背景
唐代**,到清明這天,**宣旨取榆柳之火賞賜近臣。這儀式用意有二:一是標志著寒食節(jié)已結(jié)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給臣子官吏們提個醒,讓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祿的介子推學習。中唐以后,幾任*都寵幸宦官,以致他們的權勢很大,敗壞朝政,排斥朝官。有意見認為此詩正是因此而發(fā)。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6)
——浣溪沙宋蘇軾全文及賞析 (薈萃2篇)
浣溪沙宋蘇軾全文及賞析1
[宋]蘇軾
元豐七年十二月***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細雨斜風作曉寒。淡煙疏柳媚晴灘。入淮清洛漸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人間有味是清歡。
注釋:
【1】浣溪沙:唐玄宗時教坊曲名,后用為詞牌名。雙調(diào)四十二字,上片三句三*韻,下片三句兩*韻。
【2】劉倩叔:名士彥,泗州人,生*不詳。
【3】南山:在泗州東南,景色清曠,宋米芾稱為淮北第一山。
【4】細雨斜風:唐韋莊《題貂黃嶺官軍》:“斜風細雨江亭上,盡日憑欄憶楚鄉(xiāng)!
【5】媚:美好。此處是使動用法。
【6】灘:十里灘,在南山附近。
【7】洛:即洛澗,源出安徽定遠西北,北至懷遠入淮河。
【8】漫漫:水勢浩大。
【9】“雪沫”句:謂午間喝茶。
【10】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時上浮的白泡。宋人以講茶泡制成白色為貴,所謂“茶與墨正相反,茶欲白,墨欲黑”(宋趙德麟《侯鯖錄》卷四記司馬光語)。午盞,指午茶。
【11】蓼(liǎo)茸:蓼菜嫩芽。一作“蓼芽”。
【12】春盤:舊俗,立春時用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饋贈親友。
注釋:
原題:元豐七年十二月***日從泗州劉倩叔游南山
、巽糁荩喊不浙艨h。
、谀仙剑涸阢糁莞浇,淮河南岸。
、勐澹喊不章搴。
、苻と祝恨げ四垩。
、菰嚧罕P:舊俗立春日饋贈親友,以蔬菜水果、糕餅等裝盤,謂“春盤”。因時近立春,故此云“試”。
評解
這是一首記游小詞。上片寫山行俯瞰所見,其人在山中,自不待言。下片言午餐,
雪沫乳花,蓼茸蒿筍,山野風味盎然。
--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全文賞析:
這首紀游詞,是神宗元豐七年(1084),蘇軾赴汝州(今河南汝縣)任團練使途中,路經(jīng)泗州(今安徽泗縣)時,與泗州劉倩叔同游南山時所作。詞的上片寫早春景象,下片寫作者與同游者游山時以清茶野餐的風味。作品充滿春天的氣息,洋溢著生命的活力,反映了作者對現(xiàn)實生活的熱愛和健勝進取的精神。
詞的上片寫沿途景觀。第一句寫清晨,風斜雨細,瑟瑟寒侵,這在殘冬臘月是很難耐的,可是東坡卻只以“作曉寒”三字出之,表現(xiàn)了一種不大在乎的態(tài)度。
第二句寫向午的景物:雨腳漸收,煙云淡蕩,河灘疏柳,盡沐晴暉。一個“媚”字,極富動感地傳出作者喜悅的心聲。作者從搖曳于淡云晴日中的疏柳,覺察到萌發(fā)中的春潮。于殘冬歲暮之中把握住物象的新機,這正是東坡逸懷浩氣的表現(xiàn),是他精神境界上度越恒流之處!叭牖础本浼呐d遙深,一結(jié)甚遠。句中的“清洛”,即“洛澗”,發(fā)源于合肥,北流至懷遠合于淮水,地距泗州(宋治在臨淮)不近,非目力能及。詞中提到清洛,是以虛摹的筆法,眼前的淮水聯(lián)想到上游的清碧的洛澗,當它匯入濁淮以后,就變得渾渾沌沌一片浩茫了。
下片轉(zhuǎn)寫作者游覽時的清茶野餐及歡快心情。一起兩句,作者抓住了兩件有特征性的事物來描寫:乳白色的香茶一盞和翡翠般的春蔬一盤。兩相映托,便有濃郁的節(jié)物氣氛和誘人的力量!把┠比榛ǎ瑺罴宀钑r上浮的白泡。以雪、乳形容茶色之白,既是比喻,又是夸張,形象鮮明。午盞,指午茶。此句可說是對宋人茶道的形象描繪!稗と纵锕S”,即蓼芽與蒿莖,這是立春的應時節(jié)物。舊俗立春時饋送親友以鮮嫩春菜和水果、餅鉺等,稱“春盤”。
此二句繪聲繪色、活靈活現(xiàn)地寫出了茶葉和鮮菜的鮮美色澤,使讀者從中體味到詞人品茗嘗鮮時的喜悅和暢適。這種將生活形象鑄成藝術形象的手法,顯示出詞人高雅的審美意趣和曠達的人生態(tài)度!叭碎g有味是清歡”,這是一個具有哲理性的命題,用在詞的結(jié)尾,卻自然渾成,有照徹全篇之妙趣,為全篇增添了歡樂情調(diào)和詩味、理趣。
這首詞,色彩清麗而境界開闊的生動畫面中,寄寓著作者清曠、閑雅的審美趣味和生活態(tài)度,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無盡的遐思。
浣溪沙宋蘇軾全文及賞析2
[宋]蘇軾
原文:
麻葉層層檾葉光,誰家煮繭一村香?隔籬嬌語絡絲娘。
垂白杖藜抬醉眼,捋青搗麨軟饑腸,問言豆葉幾時黃?
作品賞析:
這首詞寫夏日田園風光、鄉(xiāng)村風貌及村中見聞,表現(xiàn)了農(nóng)民大旱得雨、幸免饑餒的喜悅心情以及詞人與民同樂的博大胸懷。上片寫農(nóng)事活動。首句寫地頭的作物。從具體經(jīng)濟作物又見出時值初夏,正是春蠶已老,繭子豐收的時節(jié)。于是村中有煮繭事。煮繭的氣味很大,只有懷著豐收喜悅的人嗅來才全然是一股清香。未到農(nóng)舍,村頭先嗅繭香,“誰家煮繭”云云,傳達出一種新鮮好奇的感覺,實際上煮繭絡絲何止一家!耙淮逑恪敝Z倍有情味。走進村來,隔著籬墻,就可以聽到繰絲女郎嬌媚悅耳的談笑聲了!敖j絲娘”本俗語中的蟲名,即絡緯,又名紡織娘,其聲如織布,頗動聽。這里轉(zhuǎn)用來指蠶婦,便覺詩意盎然,味甚雋永。此處雖然只寫了煮繭繅絲這樣一種農(nóng)事活動,但從一個側(cè)面,可以看出雨后農(nóng)民的喜悅之情。
下片寫作者對農(nóng)民生活的采訪,須發(fā)將白的老翁拄著藜杖,老眼迷離似醉,捋下新麥(“捋青”)炒干后搗成粉末以果腹,故云“軟饑腸”。這里的“軟”,本字為“餪”,有“送食”之義,見《廣韻》。兩句可見村中生活仍有困難,流露出作者的關切之情。簡單的一問,含蘊不盡。
這首詞帶有鮮明的`鄉(xiāng)土色彩,充滿濃郁的生活氣息,風格自然清新,情調(diào)健康樸實。詞人所描寫的雖然只是農(nóng)村仲夏風貌的一些側(cè)面,但筆觸始終圍繞著農(nóng)事和農(nóng)民生活等,尤其是麻蠶麥豆等直接關系到農(nóng)民生活的農(nóng)作物,從中可見詞人選擇和提取題材的不凡功力。這對于開拓詞境有積極的影響。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7)
——浣溪沙·和無咎韻原文賞析 (薈萃2篇)
浣溪沙·和無咎韻原文賞析1
原文:
懶向沙頭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情。
忙日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xù)舊愁生。客中無伴怕君行。
譯文
懶得再去沙洲邊飲酒,和你一起欣賞窗外風景。黃昏時分吹起的號角最能牽動情懷。
忙碌的日子很苦,休閑的日子很少;新添的憂愁往往在舊愁中生出。他鄉(xiāng)沒有友人陪伴,害怕你去遠行。
注釋
浣溪沙:有的本子詞調(diào)作“浣**”。查詞律、詞譜,《浣溪沙》一調(diào)并無“浣**”的別名,當系傳抄之誤。
和無咎韻:韓元吉,字無咎,號南澗,南宋許昌(今河南省許昌市)人,官至吏部尚書。與陸游友善,多有唱和,工詞,有《南澗甲乙稿》。陸游這首《浣溪沙》是和詞,韓元吉的原唱不見于他的詞集,恐已亡佚。
"懶向沙頭醉玉瓶"又作"漫向寒爐醉玉瓶"。玉瓶:此處指酒瓶,稱玉瓶,是美化的修辭**。
同賞:一同欣賞。
夕陽吹角:黃昏時分吹起號角。
關情:牽動情懷。
閑日:休閑的日子。
新愁:新添的憂愁。
賞析:
"懶向沙頭醉玉瓶"又作"漫向寒爐醉玉瓶"
、贌o咎:韓元吉,字無咎。南宋著名詩人。
②漫向:一本作“懶向”。
【評解】
陸游通判鎮(zhèn)江時,韓無咎從江**鏡江探母。陸游與其盤桓兩月。這首《浣溪沙》
即作于此時。上片表現(xiàn)了二人友情的深摯。下片寫客中送客,表現(xiàn)了作者的孤寂心情。
全詞抒情委婉,真摯感人。
【集評】
俞陛云《唐五代兩宋詞選釋》:首二句委婉有致!跋﹃枴本溆陂e處寫情,意境并
到。“忙日”、“新愁”二句真率有唐人詩格。結(jié)句乃客中送客,人人意中所難堪者,
作者獨能道出之,殆無咎將有遠行也。
陸游與韓元吉在鎮(zhèn)江相聚兩月,登臨金、焦、北固,觀江景、飲美酒的機會一定是很多的,在即將離別之際,更感到相聚時間的寶貴,多在一起說說話,比什么都強,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才會有“懶向沙頭醉玉瓶”一句。這一句是有所本的,杜甫的《醉歌行》有句云:“酒盡沙頭雙玉瓶,眾賓皆醉我獨醒。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边@首詞的頭一句即由此而來,不但詞語極相近似,而且透露了分手離別的含意。既然懶得再去觀景飲酒,那么,更好的選擇就是“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情”了。夕陽引發(fā)依戀之情,暮角引發(fā)凄涼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組成了一種適于促膝傾談的環(huán)境氣氛,所以說它“最關情”。但此時的“情”究竟是什么,卻因為它的千頭萬緒而難以表述得清晰具體。
《浣溪沙》的下片頭兩句,大都要求對偶,故而往往是作者最著力的地方。陸游寫在這兒的對聯(lián)雖然淺顯如同白話,但其說忙說愁仍是概括籠統(tǒng),并不得其具體要領。寫到最后“客中無伴怕君行”一句,則以其直言無隱、真情流露打動讀者,并將依依惜別之情和盤托出。
浣溪沙·和無咎韻原文賞析2
原文:
漫向寒爐醉玉瓶,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情。
忙日苦多閑日少,新愁常續(xù)舊愁生?椭袩o伴怕君行。
賞析:
陸游與韓元吉在鎮(zhèn)江相聚兩月,登臨金、焦、北固,觀江景、飲美酒的機會一定是很多的,在即將離別之際,更感到相聚時間的寶貴,多在一起說說話,比什么都強,正是在這種情況之下,才會有“懶向沙頭醉玉瓶”一句。這一句是有所本的,杜甫的.《醉歌行》有句云:“酒盡沙頭雙玉瓶,眾賓皆醉我獨醒。乃知貧賤別更苦,吞聲躑躅涕淚零!边@首詞的頭一句即由此而來,不但詞語極相近似,而且透露了分手離別的含意。既然懶得再去觀景飲酒,那么,更好的選擇就是“喚君同賞小窗明,夕陽吹角最關情”了。夕陽引發(fā)依戀之情,暮角引發(fā)凄涼之感,此情此感共同組成了一種適于促膝傾談的環(huán)境氣氛,所以說它“最關情”。但此時的“情”究竟是什么,卻因為它的千頭萬緒而難以表述得清晰具體。
《浣溪沙》的下片頭兩句,大都要求對偶,故而往往是作者最著力的地方。陸游寫在這兒的對聯(lián)雖然淺顯如同白話,但其說忙說愁仍是概括籠統(tǒng),并不得其具體要領。寫到最后“客中無伴怕君行”一句,則以其直言無隱、真情流露打動讀者,并將依依惜別之情和盤托出。
創(chuàng)作背景
宋孝宗隆興二年(1164年)閏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陸游與韓元吉在鎮(zhèn)江相聚,那時,陸游是在鎮(zhèn)江通判任上,韓元吉則是來鎮(zhèn)江省親暫住。兩位朋友相聚兩月,彼此唱和的詩詞作品共有三十多首,此詞當是其中之一。從“客中無伴怕君行”一句看,當寫于韓元吉臨行之際,其時則在宋乾道**(1165年)正月。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8)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翻譯及賞析 (薈萃2篇)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翻譯及賞析1
原文: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譯文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濃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的紅裙,還像往年一樣絢爛嗎?想起自家當年在除夕夜里在蠟燭上刻出痕跡采等待新春的到來。
竹葉酒已經(jīng)喝盡了,大家都在頭上戴著彩綢做成的燕子來歡慶新年的到來。燈燭已經(jīng)熄滅了,剩下的燈花仿佛一條條金蟲在微微顫抖,如此風流快樂,全仗著天公的庇護啊。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滿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雙調(diào),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韻,后三句,兩*韻。
庚申(gēng shēn)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詞》:“個人真與梅花似,一片幽香冷處濃!边@句說收拾起一切閑心,冷靜下來,而思念之情卻更濃烈了。
柘(zhè)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nèi)地,初為獨舞,后演化為雙人舞,宋時發(fā)展為多人舞。
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刻燭:在蠟燭上刻度數(shù),點燃時以計時間。
竹葉:指竹葉酒。采燕:舊俗于立春時剪彩綢為燕子形,飾于頭上。
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xiè),熄滅。金蟲:比喻燈花。
端:真。合:應該,應當。
賞析:
上片寫年末歲尾,各家皆翹首以待新春第一個黎明的到來!笆杖¢e心冷處濃”,開篇第一句話就奠定了本詞的感情基調(diào):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本應該拋開所有,放下一切,靜心等待,但濃郁的閑情卻是冷處偏濃。在一片本應該繁花著錦的情境中,納蘭卻似有一種無言的憂傷。“舞裙猶憶柘枝紅”,此情此景讓納蘭回憶起了當年觀看柘枝舞的.情景,氣氛熱烈,婀娜婉轉(zhuǎn)。“誰家刻燭待春風”,想起自家當年在除夕夜里在蠟燭上刻出痕跡采等待新春的到來,在文人墨客的眼中,這就是十分風雅的事情了。這兩句看似是回憶,卻也道出了納蘭在除夕夜的一種懷念往昔生活的心情。
下片寫守歲時的場景。富貴人家的除夕夜別有一派富貴景象:“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竹葉酒喝盡了,頭戴采燕裝飾的人們歡歌笑語,興高采烈。九枝燈即將燃盡,余光之中貴婦們頭上的金蟲頭飾與搖曳的燭光交相輝映,熠熠生輝。這兩句用酒杯、彩燕和燈幾種意象來襯托除夕夜的熱鬧,反映出整個除夕夜的歡騰的情景。這兩句還是對仗句!爸袢~樽”對“九枝燈”,“空”對“她”,“翻彩燕”對“顫金蟲”,很是工整,這些豐滿的意象烘托出了除夕的喜慶氣氛。在這樣風流快活的場景中,納蘭是沉默的,冷峻的,“風流端合倚天公”,要成為與前賢比肩的“風流人物”,去建功立業(yè),卻只能賴天公庇佑,非人力所能強求,這句也表明了納蘭對當年逍遙自在生活的無限回憶。
通篇來看,這首詞寫的是納蘭對往年除夕的回憶,詞中著力描寫了柘枝舞和**的美妙風流,也深隱地表達了自己對往昔生活的懷念之情。全詞情寓于景,清空而靈動。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翻譯及賞析2
原文:
浣溪沙·庚申除夜
[清代]納蘭性德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把心里濃烈的思念收起,且看眼前那柘枝**的紅裙,還像往年一樣絢爛嗎?想起自家當年在除夕夜里在蠟燭上刻出痕跡采等待新春的到來。
竹葉酒已經(jīng)喝盡了,大家都在頭上戴著彩綢做成的燕子來歡慶新年的到來。燈燭已經(jīng)熄滅了,剩下的燈花仿佛一條條金蟲在微微顫抖,如此風流快樂,全仗著天公的庇護啊。
注釋
浣溪沙:詞牌名,**,又名《滿院春》《小庭花》等,因西施浣紗的故事而得名。雙調(diào),四十二字,前段三句,三*韻,后三句,兩*韻。
庚申(gēng shēn)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年)除夜。
“收取”句:明王次回《寒詞》:“個人真與梅花似,一片幽香冷處濃。”這句說收拾起一切閑心,冷靜下來,而思念之情卻更濃烈了。
柘(zhè)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nèi)地,初為獨舞,后演化為雙人舞,宋時發(fā)展為多人舞。
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虪T:在蠟燭上刻度數(shù),點燃時以計時間。
竹葉:指竹葉酒。采燕:舊俗于立春時剪彩綢為燕子形,飾于頭上。
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xiè),熄滅。金蟲:比喻燈花。
端:真。合:應該,應當。
賞析:
上片寫年末歲尾,各家皆翹首以待新春第一個黎明的到來!笆杖¢e心冷處濃”,開篇第一句話就奠定了本詞的感情基調(diào):在寒冷的除夕夜里本應該拋開所有,放下一切,靜心等待,但濃郁的閑情卻是冷處偏濃。在一片本應該繁花著錦的情境中,納蘭卻似有一種無言的憂傷。“舞裙猶憶柘枝紅”,此情此景讓納蘭回憶起了當年觀看柘枝舞的.情景,氣氛熱烈,婀娜婉轉(zhuǎn)!罢l家刻燭待春風”,想起自家當年在除夕夜里在蠟燭上刻出痕跡采等待新春的到來,在文人墨客的眼中,這就是十分風雅的事情了。這兩句看似是回憶,卻也道出了納蘭在除夕夜的一種懷念往昔生活的心情。
下片寫守歲時的場景。富貴人家的除夕夜別有一派富貴景象:“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竹葉酒喝盡了,頭戴采燕裝飾的人們歡歌笑語,興高采烈。九枝燈即將燃盡,余光之中貴婦們頭上的金蟲頭飾與搖曳的燭光交相輝映,熠熠生輝。這兩句用酒杯、彩燕和燈幾種意象來襯托除夕夜的熱鬧,反映出整個除夕夜的歡騰的情景。這兩句還是對仗句。“竹葉樽”對“九枝燈”,“空”對“她”,“翻彩燕”對“顫金蟲”,很是工整,這些豐滿的意象烘托出了除夕的喜慶氣氛。在這樣風流快活的場景中,納蘭是沉默的,冷峻的,“風流端合倚天公”,要成為與前賢比肩的“風流人物”,去建功立業(yè),卻只能賴天公庇佑,非人力所能強求,這句也表明了納蘭對當年逍遙自在生活的無限回憶。
通篇來看,這首詞寫的是納蘭對往年除夕的回憶,詞中著力描寫了柘枝舞和**的美妙風流,也深隱地表達了自己對往昔生活的懷念之情。全詞情寓于景,清空而靈動。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9)
——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原文、注釋、賞析
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原文、注釋、賞析1
原文:
浣溪沙·清曉妝成寒食天
唐代:韋莊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間花鈿,卷簾直出畫堂前。
指點牡丹初綻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不語恨春殘。
注釋:
清曉妝成寒食天,柳球斜裊(niǎo)間(jiàn)花鈿(diàn),卷簾直出畫堂前。
清曉:清晨。寒食:節(jié)令名,清明節(jié)前一天(或說清明前兩天)。柳球:婦女頭上的一種妝飾品。間:相隔、相間,動詞。裊:音鳥,①搖曳。②輕拂。③柔長貌;ㄢ殻簨D人發(fā)釵。鈿,音田,嵌金之花狀頭飾。
指點牡丹初綻(zhàn)朵,日高猶自憑朱欄,含嚬(pín)不語恨春殘。
初綻:剛剛開放。綻:裂開。嚬:同“顰”,皺眉。含顰:含著愁意。皺眉憂愁的樣子。
賞析:
這首詞寫女子懷春。
上片開始用“清曉妝成”點明了時間和人物的身份!傲颉本,明為寫物,實則寫人,女子的婀娜情態(tài)隱約可見。緊接著直到下片用了一連串的`動作:“卷簾”、“直出”、“指點”、“憑朱欄”、“含顰”等顯示她對春天的熱愛與珍惜!熬砗煛本湟娖鋹鄞盒那;“指點”句見其賞春的喜悅;“日高”句見其愛春之情深,由此結(jié)出“含顰”句,“恨春殘”全由惜春,真切感人!按簹垺闭諔拙涞摹昂程臁保諗n全章。
浣溪沙·淡蕩春光寒食天原文及賞析 (薈萃2篇)(擴展10)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賞析及翻譯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賞析及翻譯1
浣溪沙·庚申除夜原文:
收取閑心冷處濃,舞裙猶憶柘枝紅。誰家刻燭待春風。
竹葉樽空翻采燕,九枝燈灺顫金蟲。風流端合倚天公。 ①庚申除夜:即康熙十九年(1680)除夜。②收取二句:柘枝,即柘枝舞。此舞唐代由西域傳入內(nèi)地,初為獨舞,后演化為雙人舞,宋時發(fā)展為多人舞。范文瀾、蔡美彪《*通史》謂:“柘枝**著窄袖薄羅衫!贝硕渲^把寒冷除夜里濃郁的閑情收起,那優(yōu)關的柘枝舞是多么令人追憶懷戀的啊。③誰家句:謂當年自家于此除夜曾刻燭靜待新春的到來。誰家,哪一家,此處指自家?虪T,在蠟燭上刻度數(shù),點燃時以計時間。④竹葉二句:意謂竹葉青酒喝盡了,人人頭飾采燕,個個興高采烈,燈燭熄了,那燈蕊仿佛是一條條顫動的金蟲。竹葉,指竹葉酒。采燕,舊俗于立春時剪彩綢為燕子形,飾于頭上。九枝燈,一干九枝的燭燈。灺(xiè),熄滅。⑤風流句:端合,應該、應當。倚天公,依靠老天爺。此謂風流應是自然天成,非人力能所為的。
浣溪沙·庚申除夜賞析
此篇描繪了除夜的貴族之家守歲的情景,同時也隱約地表達了深隱的懷戀之情意。情寓于景,清空而靈動。
版權聲明: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不擁有所有權,不承擔相關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yyfangchan@163.com (舉報時請帶上具體的網(wǎng)址)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